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概诉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概诉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概诉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概诉

靳三针疗法

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

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

㈠、头部主要穴组

⑴、颞三针:①、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②、解说:“颞三针”刚好位于颞部,颞Ⅰ针的下方有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穴和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前者为手足少阳之会,后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耳尖直上入发际的颞侧,是手足少阳经所分布的区域,也是治疗中风的首选区域。颞Ⅱ针和颞Ⅲ针位处颞Ⅰ针之前后,覆盖整个颞部,增强对颞部的刺激。“颞三针”可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平肝熄风,清肝泻胆,鼓舞少阳升发之机,有利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另外,从解剖上来看,颞骨比其他头骨都薄,其骨缝最密集(经研究发现,接近骨缝处的穴位,其针感及针刺效应都非常好。头部腧穴针刺效应的产生多与骨缝的传导有关,并且该处的神经血管非常丰富,对针刺刺激也非常敏感)。

“颞三针”主要治疗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它位于(大脑)中央前、后回之间的范围。“颞三针”多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弱智、脑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日久不愈、耳鸣、耳聋和肢体感觉异常者。

③、针法:

可取坐位或仰卧

位,在颞部耳尖直

上入发际2寸处,

取颞Ⅰ针,成人选

1.5寸毫针,垂直

向下沿皮平刺

0.8~1.2寸深。针

刺颞Ⅰ针后,于颞Ⅰ针水平方向前1寸处针颞Ⅱ针,后1寸处针颞Ⅲ针,三支针均垂直向下。因此处的血管神经非常丰富,病人特别敏感,针感非常强。要注意观察皮下的血管,并尽量避开它。可以加电针,也可以行捻转补泻手法。出针后,要注意有无出血,要及时按压止血。若疼痛特别明显(可能刺中了血管),应慢慢地进针,遇到刺痛时,可将针稍退后,调整一下方向,再继续进针,以病人有酸、麻、胀感为好。

⑵、四神针:①、定位: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Array

②、解说:百会穴前后1.5寸

分别是前顶穴和后顶穴,均位于督

脉上,前顶穴为督脉脑气所发,后

顶穴在头顶之中,百会之后,又名

交冲。关于左右两穴,是按“宁失其

穴,不失其经”的原则,选足太阳膀胱经为主,相当于通天穴与络却穴之间,针尖都向外,使它对脑部的投影区扩大,作用比“四神聪”更强。常用它治疗一些智力低下、神志障碍、头痛、头晕、中风偏瘫和五官疾病。

③、针法:两耳尖直上取百会穴,与前后正中线交会于头顶并从前发际正中点向后5寸处即是百会穴。以百会为中心,向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取穴。前后两穴相当于督脉的前顶穴和后顶穴,左右两穴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通天穴和络却穴之间,略靠近络却穴处。1.5寸的长短取决于患者手掌“一夫”的宽度,以一夫宽度的一半来定1.5寸即可(认真取穴,针刺效果才好)。四支针均向外沿皮平刺,这样刺激面就广。“四神针”的针刺方向有四种:一是四针均向外平刺,刺激面广,弱智儿童、脑瘫、自闭症、多动症、眩晕等病证多用此法。二是四针均向百会穴方向平刺,刺激比较集中,即所谓“集神”,多用于癫痫、失眠、健忘等症。三是四针均向病灶侧平刺,多用于中风偏瘫及肢体感觉异常的患者。四是治疗鼻炎时,前顶穴向前平刺,后顶穴向后平刺,左右两穴向通天穴方向平刺。

㈡、肢体主要穴组:

⑴、手三针:①、定位:曲池、外关、合谷。

②、解说:“手三针”主要是用来治疗上肢运动障碍,譬如瘫痪、感觉障碍、上肢一些肌肉、关节的疾病。曲池和合谷是阳明经穴。《黄帝内经》:“腰以上病者,手太阴阳明主之”。靳老偏重选阳明经多一点,因阳明经多气多血,阳明行气于三阳,上肢的活动应该与阳明经有关。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的络穴,内通手厥阴经,与阳维脉相交会,“阳维维诸阳”。“手三针”专门用来治疗上肢活动障碍。

③、针法:针曲池穴时,一定要令患者屈肘,在肘横纹中点取穴,可刺1~1.2寸深;针外关穴时,一定要摆正腕关节的位置,即呈自然体位,否则很难从两骨之间刺入,可刺入1

寸左右,以得气为度;合谷穴直刺,要注意避开血管。

⑵、足三针:①、定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②、解说:“足三针”的三个穴分别位于下肢的上、中、下三部,各分属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足三里穴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经的合穴,具有补益、强壮和疏通下肢阳经经气之作用,是治疗下肢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首选穴;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脾主肌肉,是治疗下肢阴经病变首选之穴;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和输穴,位居肝经冲要之位,肝主筋、藏血,是疏导下肢阴经经气之要穴。三穴合用,主要用来治疗下肢的运动、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疼痛、无力、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肉萎缩、小儿脑瘫引起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

③、针法:首先取穴要准。取足三里穴时要注意体位以及下肢的屈伸状况,屈膝时在犊鼻穴下用“一夫法”定3寸,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处就是了;伸膝时用同侧虎口卡住髌骨上缘,示指下旁开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才准确。选用1.5寸针,直刺,入针后务必要求得气,并嘱患者不要随意屈伸膝关节,以防引起疼痛或弯针。三阴交穴在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针前应先指压来探穴,沿胫骨内侧后缘直刺,可有麻胀或放电样针感为佳。太冲穴要向涌泉穴方向透刺,使针感向足底放散为好。

㈢、其他穴组:

⑴、舌三针:①、定位:以拇指横纹压住下颌往后推压,指下就是舌Ⅰ针(也就是上廉泉穴),舌Ⅰ针左右各旁开0.8寸为舌Ⅱ针、舌Ⅲ针。

②、解说:上廉泉穴又名舌本,为任脉脉气所发,是任脉与阴维脉交会之处。该穴的深处正当舌体根部,与舌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故应深刺。靳老认为廉泉的两侧也应归属于其组成部分之一,故以上廉泉穴为主,加之左右两穴组成了“舌三针”。主要治疗儿童脑病所致的

语言障碍,中风所致的舌謇语塞、流口水、吞咽困难。

③、针法:“舌三针”应该向上直刺,直达舌下。成人刺1~1.5寸。语言不清多因舌头活动不灵,针刺可达到舌根的部位,这样才能够刺激舌肌、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舌三针”一般用

捻转或刮针的手法较多,很少用电针。

⑵、肩三针:①、定位:肩Ⅰ针在肩峰下的凹陷中,在肩Ⅰ针的前、后方向各旁开约2寸

肩Ⅱ针和肩Ⅲ针。

②、解说:“肩三针”取穴是不用

举臂的,“肩三针”对治疗中风偏瘫患者

的肩关节病变是很方便的。

③、针法:用1.5寸毫针。先用

手指在肩峰下探到凹陷处,通常按压

它,患者会有明显

的酸、麻、胀、痛感。向肩关节方向刺入(但不要刺入关节腔),以肩关节周围或向下有麻胀

感为度(肩Ⅱ针和肩Ⅲ针同理)。针后可以留针,或行捻转手法,也可以加电,或神灯照射。

⑶、面瘫针:①、定位:翳风、地仓和颊车互透;阳白、四白、太阳。

②、解说:“面瘫针”主要用来治疗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肌瘫痪(属周围性神经病变),而在中枢性面瘫中也可选用。面神经出面部的地方是翳风穴,故将之作为第一针,因面瘫患者典型的症状是口角歪斜,所以将地仓与颊车作为第2针、第3针。

③、针法:针刺翳风穴前,应选用食指在耳根后按压以探穴,选1.5寸毫针,直刺,针

刺的深度以患者出现明显的酸、麻、胀感为度,手法不要过重,过重反而会加重对面神经的

损伤。针地仓和颊车穴要注意方向和角度,两针相对而透刺,检测地仓方向的方法是看针柄是否与嘴线成一线,两穴均用平刺。

若眼睑闭合不全,加阳白、四

白和太阳穴,阳白、四白穴均向下

斜刺,太阳穴直刺;若是针对口角

歪斜的,加迎香、口禾髎穴,迎香

穴沿鼻唇沟斜刺,口禾髎穴向患侧

平刺。均以得气为度。

⑷、脑三针:①、定位:脑户、左右脑空。

②、解说:“脑三针”位于脑后小脑的范围,针灸传统腧穴名中在头部带“脑”字的穴位就只有3个,第1个就是脑户穴,两旁的脑空穴就是第2、第3穴,所以称作“脑三针”。靳老长期研究脑病,发现脑病患者大多有运动失调(共济失调),用它来治疗小脑部疾病引起的运动、平衡失调,甚至有些脑瘫、弱智或眼底病患者都可以使用。

③、针法:脑户穴处在督脉上,后发际上2.5寸,可以从后发际向上以一夫法量三寸和,再减去半寸,即可找到。临床上以体表标志法来找,在脑后正中摸到枕外隆凸,其处有一凹陷处,就是脑户穴。在脑户穴左右旁开2.5寸,也是用一夫法减去半寸处,就可摸到脑空穴。仔细摸起来,脑空穴处也有凹陷感觉。三针均向下沿皮平刺,可刺0.8~1.2寸深,以酸、麻、胀感为好。

⑸、脂三针:①、定位: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②、解说:

“脂三针”是由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这三个穴位组成的,专门用来降血脂。现

银箭C007型三针五线绷缝机的跳针

银箭C007型三针五线绷缝机的跳针 在维修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原因引起的冷跳针,做一件或几件服装突然跳动一针或几针,就是加润滑油也没用。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积累的一点维修经验,与同行共同探讨。 (1)用银箭C007型三针五线绷缝机加工级厚的针织面料,在做到肩缝部位倒缝时,总有几针覆线没勾到,是左长针没勾住,其它2根针都能勾住。首先检查左长针同下弯针的关系,发现并不是左长针同下弯针跳针引起的,而是上钩针同左长针的配合不好引起的。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倒缝时,有时左长针并没有插入上钩针的线圈中,把上钩针同压脚之间的距离调整到最低,效果还是不佳,仍会出现没勾住线圈的情况。最后只有将针杆上移到极限,可下弯针同直针之间跳针了。将针杆上移,直针的线泡抛不出来了,而下弯针又向左移,缩短了直针同下弯针之间的距离。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从机器本身上调整。我将前护针比标准的尺寸向后提高许多,目测同下弯针的距离大约2mm左右,同三根直针之间的间隙为-0.1mm左右。把直针上的线泡尽量抛大,使下弯针穿过线泡,直针同护针间隙为负值,并有意让下弯针向后移,使直针插入下弯针背面的间隙紧点,也是为了防止跳针。经过这样处理后,情况就好多了,没有出现左长针没插入上钩针线圈的情况了。 (2)加工极薄的全棉面料,绷下摆时,会出现冷跳针。如果压脚压力过大,会造成面料上有压痕或损坏面料,且面料容易有针眼,所以,只能将针杆上移,缩短针的行程以达到减少面料上的针眼,下弯针也相对向左移,这样的情况就容易引起跳针。如果将下弯针向左移至极限,同右直针的距离约为-0.01~0mm,前护针同直针长槽面几乎无间隙,尽量让线泡抛出来,让下弯针穿过时有足够的线泡,下弯针线的挑线凸轮比标准的稍微迟一点,这样就不会发生冷跳针现象了。 (3)用银箭C007型二针四线绷缝机加工针织服装时,针距是3mm,由于二针四线要考虑二根直针分别插入上钩针的上下线圈中(上钩针勾住线是上、下各有一根线),很容易引起二根直针同时插入上勾线的一根线中,就不能形成正常的线迹了。将针夹头左边向后少许偏移(其它的尺寸都在理想的情况下),这样,右面的短直针就容易插入上钩针的上线圈中,而左边的机针也就容易插入上钩针的下线圈中。这样,下面的前护针同右直针的间隙是负值了,就是护针要将右直针往后推动一点(右直针不能出现断针、断线的情况),后护针也应作相应的调节。 总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尺寸与实际尺寸有所不同,要有逆向思维。在不损坏机器的情况下,作出一点超乎常规的调试和维修也未常不可。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疗法 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 ㈠、头部主要穴组 ⑴、颞三针:⒈、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⒉、解说:“颞三针”刚好位于颞部,颞Ⅰ针的下方有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穴和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前者为手足少阳之会,后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耳尖直上入发际的颞侧,是手足少阳经所分布的区域,也是治疗中风的首选区域。颞Ⅱ针和颞Ⅲ针位处颞Ⅰ针之前后,覆盖整个颞部,增强对颞部的刺激。“颞三针”可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平肝熄风,清肝泻胆,鼓舞少阳升发之机,有利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另外,从解剖上来看,颞骨比其他头骨都薄,其骨缝最密集(经研究发现,接近骨缝处的穴位,其针感及针刺效应都非常好。头部腧穴针刺效应的产生多与骨缝的传导有关,并且该处的神经血管非常丰富,对针刺刺激也非常敏感)。 “颞三针”主要治疗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它位于(大脑)中央前、后回之间的范围。“颞三针”多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弱智、脑瘫、偏头痛、面

张显臣手足三针新解

张显臣手足三针新解 手足三针新解 1、使用的工具:1.5寸普通针灸针。腰突病人针足可用3寸针。 2、治疗的部位: 手取穴姿势:半握拳,拳间隙轻插入可入筷子一根。治疗范围主要在臀以上。 间谷(食指掌骨桡侧缘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界处)简称-----间主治(意思为主要治疗范围)为前(即身体的前方的疼痛或疾病)中渚(手背无名指小指最高骨嵴向手腕2.5cm)简称-----中主治为中(腰旁痛) 后溪(小指外侧掌横纹最凸处)简称-----后主治为后(颈肩腰腿痛多数在身体的背面所以后溪是关键) 足取穴姿势:自然平放。治疗范围主要在臀、髋及以下。 太冲(足背大趾二趾跖骨汇合点前下方3的凹陷处)简称-----太主治为内 内庭(足背二趾三趾赤白肉际后的凹陷处)简称-----内主治为中 足临泣(足背四趾五趾跖骨汇合点前下方的凹陷处)简称-----足主治为外 寻找技巧:在大体范围之内用一类似火柴棍似的物体点按寻找最为酸胀的点。 3、治疗的技巧。 治疗前记录和明确疼痛,尤其是功能障碍的程度(什么动作不能做),在针后可以观察效果。 A、进针:进针时不捏针柄,而是捏住距离针尖的1cm处,可保证针体不打弯。 速度快,保证穿过皮肤的有效时间短,将疼痛降到最低。 进针前左手拇指按一下穴位,以对骨面做到心中有数。 方向:间、后为垂直进针,中、太、内、足为斜行进针。 倾斜30度是指针体与皮肤夹角为30度(感觉45度更好)。 倾斜的方向是:中渚为顺间隙向手指刺,太、内、足为向踝部刺。 左右之分:取患侧,中间痛的按照男左女右进行。双侧肢体或躯体疼痛可同时针双侧。 B、手法:得气要领是刺入后,深度3cm左右。到达深度后进行快速捻转提插(捻三下提插一下----简称捻三提一反复二次),因为是痛症,即实证,应用泻法,捻转方向正反都可以,速度要快,提插无限度,只要不把针尖提到皮外就可以了,速度也要快。要求出现酸麻胀针感。

第1章 缝纫机基础知识

第1章基础知识 1.1 什么叫线迹? 1.2 什么叫针距? 1.3 什么叫针间距和外针间距? 1.4 什么叫针杆行程? 1.5 什么叫挑线杆行程? 1.6 什么叫送布行程? 1.7 什么叫抬牙行程? 1.8 什么叫径向间隙? 1.9 什么叫轴向间隙? 1.10 什么叫传动机构? 1.11 怎样理解机构传动间隙? 1.12 研究径向间隙、轴向间隙、传动间隙有哪些实际意义? 1.13 什么叫能缝厚度? 1.14 什么叫下送料? 1.15 什么叫上送料? 1.16 什么叫差动送料? 1.17 什么叫针送料? 1.18 什么叫上下送料? 1.19 什么叫上下调节送料? 1.20 什么叫综合送料? 1.21 什么叫滚轮送料? 1.22 什么叫拖板送料? 1.23 孔的定义是什么? 1.24 轴的定义是什么? 1.25 尺寸的定义是什么? 1.26 基本尺寸的定义是什么? 1.27 实际尺寸的定义是什么? 1.28 极限尺寸的定义是什么? 1.29 尺寸偏差(简称偏差)的定义是什么? 1.30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的定义是什么? 1.31 配合的定义是什么? 1.32 间隙、过盈的定义是什么? 1.33 配合公差的定义是什么? 1.34 什么叫间隙配合? 1.35 什么叫过盈配合?

1.36 什么叫过渡配合? 1.37 配合公差的含义是什么? 1.38 什么是基孔制? 1.39 什么是基轴制? 1.40 公差等级和精度是什么关系? 1.41 什么是表面粗糙度? 1.42 怎样表示表面粗糙度? 1.43 表面粗糙度Ra数值第一系列包括哪些数值? 1.44 如何检测表面粗糙度Ra数值? 1.45 表面粗糙度与公差等级(加工精度)是什么关系? 1.46 什么叫运动副? 1.47 转动副和移动副是怎么回事? 1.48 低副和高副是怎么回事? 1.49 什么叫摩擦副? 1.50 什么叫螺纹五要素? 1.51 缝纫机常用螺纹有哪些? 1.52 在日常维修中怎样快速辨别公制英制螺纹? 1.53 为什么公称直径较小,需要经常拧动的螺丝不宜采用内六角? 1.54 缝纫机上常见的特殊功能螺丝有哪些? 1.55 什么叫齿轮模数? 1.56 在维修零件时为什么要对某些零件的某些部位进行抛光处理? 1.57 为什么钢质零件在加工中要对其全部或某些部位进行淬火处理? 1.58 对钢质零件在加工中进行渗碳的目的是什么? 1.59 缝纫机说明书中陈述的最高使用速度和实际使用速度以及条件约束速度是什么关系? 1.60 怎样判断零件是否磨损? 1.61 缝纫机的主要磨损形式有哪些? 1.62 检查机器状况为什么一定要检查机构的传动间隙? 1.63 怎样使用百分表检查单针平缝机主轴与后轴套的配合间隙? 1.64 为什么平缝机在缝制某些缝料时面线线迹呈现倾斜状态? 1.65 缝纫中热损伤会产生哪些破坏影响?如何防范? 1.66 什么是平缝机出套? 1.67 什么是平缝机跳针? 1.68 什么是平缝机反线? 1.69 什么是平缝机断线? 第2章缝纫机零件和机构知识

白头发的机理

白头发机理 理论:肾之华在发,血之荣以发,发为血之余。肾主脑,脑为髓之海,发者脑之华,故肾衰则发堕,肾盛则发长,脑髓减则发白,气血衰则发白而落。 发白主气血衰,肝肾阴虚,气虚血亏;青少年白发而兼见肾虚症状者,乃肾精不足之征,若伴有心虚症状者,是劳心、耗神伤血之症。 全身性毛发变白,多见于白化病;局限性片状白发,多见于白癫风。 血不足者发黄。 头发稀疏多因血虚风燥。 头发脱落见于血燥,脂溢性皮炎、斑秃、伤寒、麻风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头发一般地联结起来如穗状,主血衰、小儿疳积、营养不良症。 肥胖者头发稀少,提示患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冠心病、秃顶,瘦者发长,将会耗气血、影响智力。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机理与临床探讨(摘要) 张显臣 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牙痛等疑难痛症大多能在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痊愈。 手三针:后溪、中渚、间谷(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穴连线的中点,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以上三个穴位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足三针:太冲、内庭、足临泣。 适应症: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疑难痛症有突出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 手三针、足三针的具体手法:1、针前准备:患者握成虎拳,稍松驰一点,过紧进针不畅利,会加重疼痛;太松针感差。待患者握成拳头后,术者用筷子粗细的小棍,从虎口的一侧轻轻穿过尺侧即为合适的握拳。 2、针具常规消毒,快速针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度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入。 3、针体刺入到一定深度后,医生右手拇、食、中三指摄住针柄迅疾提针至皮下,又快如飞箭一样完成另两穴的行针路线,针感即至。 4、行针得气后,医生松开持摄针柄的右手指,令患者活动患处。待活动到痛的姿势时,令患者停止活动,并保持痛的姿势,医生把针或提或左右轻旋,问是否减轻或消失,当一个痛的姿势消失,还令其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从行针得气到患者活动找疼痛的姿势,到收效出针一般是1~2分钟。如一针即生效止痛,一针即可;如一针疗效不显著,可再取一穴。

绷缝机常用调试技巧

绷缝机常用调试技巧 2008-3-7 10:34:02 作者:网友评论 0 条文章来源:缝友论缝 机针与弯针配合时机的调整 最为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当机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弯针必须向右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同样当机针上升到最高点时弯针必须向左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要反复观察确认。 弯针除了有左右的动作,还有前(朝向操作者)后(远离操作者)的动作。要注意使弯针前后移动最快的时候放在弯针左右移动的极限位置,要使弯针前后移动的动作在弯针向左移动到达机针位置时达到最小。此时要注意左右极限位置要兼顾,既要防止弯针向左移动时刮蹭机针又要防止弯针向右移动时刮蹭机针过多。当然还可以配合调节弯针前后移动量大小和稍微顺时针旋转一点针杆角度来达到最佳效果。有的机器可以调整弯针前后移动的范围,有的机器则不能。 当机针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弯针尖距离右机针为3-4mm。当机针上升,弯针向左移动,弯针尖到达右机针中心时弯针尖下面位于机针针眼上边2.5mm。此时弯针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为0-0.05mm。 当机针下降到达弯针背面时,使左机针针眼和弯针头部穿线孔相遇。此时允弯针背面轻微接触机针,但最好不刮蹭或越轻微越好。 前后护针的调整 调整前后护针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前后护针从操作者方向看上轮廓线应与机针针尖的连线一致,为了防止机针抖动扎在护针上,护针靠近机针的一侧应适当倒角。前面(靠近操作者)的护针既要起护针作用也同时起阻挡缝纫线在机针针眼前面(靠近操作者)形成线环,使机针针眼后面的线环顺利形成的作用。后护针既要起护针的作用又不可以阻挡线环的顺利形成。 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和机器型号的差异,前后护针的形状和可允许调整范围的不同与理想状态存在一些距离,要求维修人员在现实情况下尽可能向需要遵循的原则靠拢。 当机针向下移动时,前后护针要向远离机针方向移动。当机针从最低位置上升时,前后护针要向靠近机针方向移动。 当机针下降到护针位置时,护针应躲开机针,避免与机针刮蹭。 当弯针尖向左移动到右机针位置时,前后护针开始起作用,前(靠近操作者一侧)护针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为0.1-0.3mm,后护针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为0-0.1mm。 弯针线挑线凸轮的调整 弯针线挑线凸轮各厂设计有所不同,有的与实际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可能有些差距,差距过大也容易造成跳线和增加维修难度。弯针线挑线凸轮的作用是:当弯针向左移动时适时地给弯针提供它移动和编织线迹需要的缝纫线的线量,当弯针向右移动时适时地收回多余的缝纫线。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便于机针进入弯针背面的三角线环,需要借助弯针线挑线凸轮在机针进入三角线环时使弯针线处于张紧的状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

按:安徽张显臣医师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因为这些病很常见,所以特转帖给各位针灸爱好者参考!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张医师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笔者认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就笔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手三针、足三针的具体手法 手法问题,包括针前准备、刺入、行针得气、出针等几个具体的程序。 1、针前准备,针手三针时,要向患者讲明,解除其紧张心情,对从未刺灸过的人,更要说明,不痛,几秒钟便可基本解决问题。患者握成虎拳,稍松弛一点;拳头过紧,进针不畅利,不仅会加重疼痛,疗效也不好;太松了针感差,收效相对亦差。待患者握成拳头后,术者用筷子粗细的小棍,从虎口的一侧轻轻穿过尺侧即为合适的握拳。 2、穴位常规消毒后,医生的右拇、食指摄紧针体的锋端,使针尖露1~1.5厘米,先以左手拇指端稍用力向穴位点按即提起,右手之针迅疾刺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度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入。 3、行针得气。针体刺入到一定的深度后,医生右手拇、食、中三指摄住针柄迅疾提针到皮下,又快如飞箭一样完成另两穴的行针路线,针感即至。 4、行针得气后,医生松开持摄针柄的右手指,令患者活动,如颈痛,做摇头、勾头、后仰;肩臂肘痛,做手臂的各种活动,腰痛,做弯腰、侧弯等动作;腿痛做腿的各种活动,等等。一般是行针得气后疼痛即减轻甚或消失。待活动到痛的姿势时,令患者停止活动,并保持痛的姿势,医生把针或提或左右轻旋,问是否减轻或消失,当一个痛的姿势消失,还令其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从行针得气到患者活动找疼痛的姿势,到收效出针一般是1~2分钟。如一针即生效止痛,一针即可;如一针疗效不显著,可再取一穴. 5、取穴原则 手三针、足三针有其一定的取穴原则,一是以经络的循行线路进行取穴,即循经取穴,二是经验取穴。 一般的讲,巅顶痛、颈椎病、手颤抖、大小臂拘急、脊背痛、腰脊痛、尾骨痛、急性腰痛、扭伤、三叉神经痛、牙痛等手太阳经和督脉经的病痛,取后溪(后溪通于督脉)。肩前痛、肘痛,大、小臂桡侧痛麻,拇食指痛麻、牙痛等,取间谷。大小臂麻木疼痛、手指振颤、握物无力、肘痛等,取中渚。如肩周炎及肩前后的病痛,可三针同取,亦可以间谷为主配中渚,或配后溪,总之应以疗效既好取穴又少为宜。 手三针、足三针是以手三针为主,足三针为辅。本文所涉及的病症,往往取手三针即可治愈,但在不少情况下,特别是腰腿痛足(月付)足趾麻痹肿痛等,足三针是必用之穴。足三针以足临泣为主穴。后面所治病例,对取穴甚有帮助,可供参阅。

绷缝机(绷缝机常用调试技巧)

绷缝机(绷缝机常用调试技巧) 搜盈服装设备有限公司(苏州分部) 绷缝机常用调试技巧 机针与弯针配合时机的调整: 最为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当机针下降到最低 点时弯针必须向右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同样当机针上升到最高点时弯针必须向左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要反复观察确认。 弯针除了有左右的动作,还有前(朝向操作者)后(远离操作者)的动作。要注意使弯针前后移动最快的时候放在弯针左右移动的极限位置,要使弯针前后移动的动作在弯针向左移动到达机针位置时达到最小。此时要注意左右极限位置要兼顾,既要防止弯针向左移动时刮蹭机针又要防止弯针向右移动时刮蹭机针过多。当然还可以配合调节弯针前后移动量大小和稍微顺时针旋转一点针杆角度来 达到最佳效果。有的机器可以调整弯针前后移动的范围,有的机器则不能。 当机针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弯针尖距离右机针为3-4 mm。当机针上升,弯针向左移动,弯针尖到达右机针中

心时弯针尖下面位于机针针眼上边2.5mm。此时弯针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为0-0.05mm。 当机针下降到达弯针背面时,使左机针针眼和弯针头部穿线孔相遇。此时允弯针背面轻微接触机针,但最好不刮蹭或越轻微越好。 前后护针的调整: 调整前后护针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前后护针从操作者方向看上轮廓线应与机针针尖的连线一致,为了防止机针抖动扎在护针上,护针靠近机针的一侧应适当倒角。前面(靠近操作者)的护针既要起护针作用也同时起阻挡缝纫线在机针针眼前面(靠近操作者)形成线环,使机针针眼后面的线环顺利形成的作用。后护针既要起护针的作用又不可以阻挡线环的顺利形成。 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和机器型号的差异,前后护针的形状和可允许调整范围的不同与理想状态存在一些距离,要求维修人员在现实情况下尽可能向需要遵循的原则靠拢。 当机针向下移动时,前后护针要向远离机针方向移动。当机针从最低位置上升时,前后护针要向靠近机针方向移动。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举7个例子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 甘草医友会第305期,每天一期,陪伴你的成长一个有趣、有料、有态度的中医I导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把补中益气汤列为治疗内伤的首选方,可见此方的重要性。这篇文章特别好,把患者辨证要点、用方指征、剂量加减甚至服药时间都介绍的非常详细,一首好方,就是应该发挥它最大的用处,推荐收藏。补中益气汤的妙用作者/张显臣编辑/小甘草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一)顽固性呃逆 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

(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二)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李某,女,45岁,干部。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 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1979年8月17日求治。见患者面黄浮肿,四肢欠温,行动气喘,舌淡胖,边痕明显,

【精选】张显臣针灸绝技手足三针及案例

张显臣针灸绝技手足三针及案例 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言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 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

《手足三针》张显臣?《杂病辨治》 目录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 (2)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2)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2) 间谷穴 (3) 中渚 (3) 后溪 (3) 足临泣 (3) 内庭 (4) 太冲 (4) 1、取穴少 (6) 2、进针快。 (6) 3、手法快。 (6) 4、得气快 (6) 5、收效快 (6) 6、针刺时间短 (6) (一)颈椎病 (7) (二)肩痛 (8) (四)肘痛 (9) (五)手指麻木 (10) (六)腰疼腿痛 (10) (七)尾骨痛 (11) (八)腰椎骨质增生症 (11) (九)骶骼关节、髋关节疼痛 (12) (十)手颤抖 (13) (十一)肋胁痛 (13) (十二)大腿内侧疼痛拘急 (13) (十三)足底发热疼胀症 (14) (十四)三叉神经痛 (14) (十五)顽固性头痛头昏 (15) 八、关于手三针、足三针疗效机理的探讨 (15) 编辑整理:伤寒论坛国医工作室海天2008-6-2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 张显臣?《杂病辨治》 介绍: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传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手三针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运用中渚穴针灸新手也能治好急性的颈

运用中渚穴针灸新手也能治好急性的颈,肩,腰,腿痛 对中渚穴(在手背第四, 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比较有深刻印象是在看了张显臣老中医的手足三针,间谷,后溪,中渚。一般后溪穴治急性腰扭伤,落枕,效果都不错,只是中渚穴我不常用,所以不太熟悉。 再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一天早上醒来,胸口痛的要命,举手穿衣拿东西都不行,感觉非常疼痛,在胸肋关节处有个明显的压痛点,当时怕痛不敢在后溪穴扎针,此时就想起张显臣老师的手足三针,就选择在中渚穴扎了毫针,捏转提插留针2分钟,出针后疼痛好了70-80%一小时后完全无痛了。感觉比用后溪穴疗效还快。无独有偶当天来了几个急性损伤的病人,有了自己的尝试就试一试中渚穴的功用,其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病人是五个脚趾不能屈伸,即使怎么用力屈伸也不行,因害怕坚持不肯用针,就用按摩棒在中渚穴上压揉再叫他屈伸脚趾,就这几秒功夫脚趾的功能就恢复正常了。那一天的几个病人一出针基本上是好了70-80%。 以后下来凡是急性损伤的病人我都用中渚穴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止痛比起西医的封闭还来得快,为什么我那么强调急性损伤而慢性劳损是不是没效?不是!慢性劳损也能取得即时止痛的效果,只不过易复发,慢性劳损可以配合其他疗法,我一般是配合针刀,比单纯用针刀的效果来得好,急性损伤可配合中药外敷固定以提高疗效。 适应症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腰扭伤,网球肘,桡骨茎突腱鞘炎,膝关节损伤,足踝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配太冲)等!及一切急性损伤性痛症。手法方面要求不很高都说是傻瓜式针灸,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手掌半握拳45°进针捏转提插,在配合患者做功能位障碍运动,可边行针,边运动,如疼痛马上消失可以出针,如没有2-3分钟行针一次直到疼痛减轻或消失。这一点很关键,就是张显臣老师所说的“动针法”体位最好是睡姿,如坐位因针感太强怕会晕针。 一般上减轻50%是达到目标,70-100%是很常见的,如只减轻20-30%这个治疗算是失败。怕针的患者也可用按摩棒触头比较细的也有奇效。 希望这个方法能够让病患对医生充满信任,也希望能让搞针灸,推拿或对针灸没信心的人重拾针灸的信心和热忱。其实中渚穴对软组织损伤运用的书籍和报道非常多这不是我的东西,就一般搞针灸的都知道,这只是我临床小小的体会。 希望各位老师看了可给予批评指正 中渚穴:《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 《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原安徽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显臣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顽固性头痛、牙痛、肋间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拔针即愈,大多能在1~2分钟之内显效或治愈。手三针、足三针疗法,用之者神,得之者秘,社会上掌握此技的医家并不多见,今不揣浅陋,公之于众,推而广之。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穴位 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间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穴、合谷穴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也治头痛、牙痛、腰脊痛,。 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主治:目眩头痛,肘臂痛,五指不得屈伸,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疼痛。 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经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主治: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痫不醒人事,臂肘拘急,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昏仆不能言语,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手足麻痹,牙痛,头痛,伤寒感冒。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松握拳为度。 以上三穴,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证,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

臂、肘、手指,及臂、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以及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疗效甚为理想,往往拔针而愈。 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经线上,在第四、五趾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经线上,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单刺此穴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足心痛麻,内外踝的疼痛肿胀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经线上,在第一、第二跖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一寸五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太冲对大小腿内侧的疼痛麻痹、足肿筋挛,腰猝然疼痛等痛症单刺之也有良效。 二、手三针、足三针的特点 1、取穴少:一般情况下只取1~3个穴即可,手三针足三针同用者极少极少。 2、进针快:进针速度快如闪电,一般不超过1秒。 3、手法快:针如闪电一样进入穴内,手法如疾风飞箭,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钟。 4、得气快: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胀重应针而至。 5、收效快:入针即效,快则几秒,慢则十余秒,疼痛即有所

绷缝机常用调试技巧

绷缝机常用调试技巧 杭州搜盈服装设备有限公司 机针与弯针配合时机的调整: 最为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当机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弯针必须向右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同样当机针上升到最高点时弯针必须向左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要反复观察确认。弯针除了有左右的动作,还有前(朝向操作者)后(远离操作者)的动作。要注意使弯针前后移动最快的时候放在弯针左右移动的极限位置,要使弯针前后移动的动作在弯针向左移动到达机针位置时达到最小。此时要注意左右极限位置要兼顾,既要防止弯针向左移动时刮蹭机针又要防止弯针向右移动时刮蹭机针过多。当然还可以配合调节弯针前后移动量大小和稍微顺时针旋转一点针杆角度来达到最佳效果。有的机器可以调整弯针前后移动的范围,有的机器则不能。 当机针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弯针尖距离右机针为3-4mm。当机针上升,弯针向左移动,弯针尖到达右机针中心时弯针尖下面位于机针针眼上边 2.5mm。此时弯针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为0-0.05mm。 当机针下降到达弯针背面时,使左机针针眼和弯针头部穿线孔相遇。此时允弯针背面轻微接触机针,但最好不刮蹭或越轻微越好。 前后护针的调整: 调整前后护针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前后护针从操作者方向看上轮廓线应与机针针尖的连线一致,为了防止机针抖动扎在护针上,护针靠近机针的一侧应适当倒角。前面(靠近操作者)的护针既要起护针作用也同时起阻挡缝纫线在机针针眼前面(靠近操作者)形成线环,使机针针眼后面的线环顺利形成的作用。后护针既要起护针的作用又不可以阻挡线环的顺利形成。 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和机器型号的差异,前后护针的形状和可允许调整范围的不同与理想状态存在一些距离,要求维修人员在现实情况下尽可能向需要遵循的原则靠拢。 当机针向下移动时,前后护针要向远离机针方向移动。当机针从最低位置上升时,前后护针要向靠近机针方向移动。 当机针下降到护针位置时,护针应躲开机针,避免与机针刮蹭。当弯针尖向左移动到右机针位置时,前后护针开始起作用,前(靠近操作者一侧)护针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为0.1-0.3mm,后护针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为0-0.1mm。 弯针线挑线凸轮的调整: 弯针线挑线凸轮各厂设计有所不同,有的与实际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可能有些差距,差距过大也容易造成跳线和增加维修难度。弯针线挑线凸轮的作用是:当弯针向左移动时适时地给弯针提供它移动和编织线迹需要的缝纫线的线量,当弯针向右移动时适时地收回多余的缝纫线。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便于机针进入弯针背面的三角线环,需要借助弯针线挑线凸轮在机针进入三角线环时使弯针线处于张紧的状态。但是张紧过度会引发弯针线断线和在缝料背面显得弯针线过紧。 弯针线挑线凸轮的正确调整标准是:当机针向下左机针针尖到达弯针下沿,也就是正好稳妥进入三角线环时,弯针线挑线凸轮上的弯针线位于挑线凸轮的最高点。 弯针线挑线凸轮快慢可以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做轻微调整,按照自身旋转方向调快则缝料背面的线迹显得弯针线张力较为松弛,反之显得弯针线张力较紧。 绷针和绷针过线板的调整: 有些品种的机器绷针与机针的配合时机可以调整。例如通宇F007三针五线绷缝机就可以通过调整绷针凸轮(F00710004)相对于上轴前节(F00708001)的角度来达到调整绷针与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