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城市大型超级市场空间分布研究

南京市城市大型超级市场空间分布研究

南京市城市大型超级市场空间分布研究
南京市城市大型超级市场空间分布研究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零售业的规模和方式发生极大变化,超级市场应运而生。超级市场简称超市,是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食品、家庭日用品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已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主要商业零售组织形式。我国自1985年开始出现的超级市场热,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休闲观念和消费习惯[1]。杨吾扬早在1994年就对北京市零售商业与服务业中心和网点进行了研究[2]。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应用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研究中,如酒店[3-5]、银行[6]、旅游资源[7-8]和零售业[9-11]等。但对超市空间布局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对上海、广州等地,如时臻等对上海市大卖场的空间区位选择进行了研究[12],许学强等运用GIS 手段,研究了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的空间布局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走向[13],陶伟等分析了广州大型连锁超市“好又多”的空间布局模式,认为区位、交通量、土地利用方式、人口数量及密度、人均工资、区域面积等都影响着超市的空间布局与空间拓展[1]。

南京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是长江下游地区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中心城市。随着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上升,超市发展迅速。目前南京超市行业竞争激烈,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大超市“结伴而开”的现象,部分超市由于选址失当以及竞争过于激烈等原因相继关门歇业。但目前对南京城市超市空间分布的研究很少,本文拟以经济地理学、城市

地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南京城市超市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对促进南京城市超市的良性发展具有现实价

值;同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缓冲区分析,探讨超市服务半径的划定,这在以往的研究中也不多见,对深化超市空间布局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跨长江南北两岸,面积6582km 2,总人口762万人(2009年)。辖2县11区。本文研究区域主要包括南京市长江以南的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和栖霞8个区。江宁区是在2001年撤县建区的,六合区是2002年由六合县撤县建区后与大厂区合并而成的,浦口区是江浦县撤县建区后与原浦口区合并而成的,这3个区面积较大,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和大型超市都主要集中在原来的县城,与其他各区有较大差异,因此未列入本文研究。

本文所研究的大型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并将超级市场和折扣店的经营优势合为一体的、满足顾客一次性购足需求的零售业态,商店营业面积在5000m 2以上。南京市江南8区中,商店营业面积在5000m 2以上的有20家,包括南京市华润苏果(6家)、好又多(2家)、金润发(3家)、家乐福(3家)、北京华联(2家)、易初莲花、欧尚、爱购和时代等。而麦德龙超市是通过会员准入等措施面向专业顾客而不是一般居民商品批量销售,没有列入研究范围。

文章编号:1000-8462(2010)05-0756-05

南京市城市大型超级市场空间分布研究

嵇昊威,赵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以地租理论、空间需求曲线等为指导,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对南京市区大型超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价、

交通条件和街道人口密度等之间的关系分析,探讨南京大型超市空间分布特征与成因,结果显示:南京城市大型超市大多位于土地价格适中的次一级商业中心;超市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主干道两侧或是交通节点;超市趋向于人口较密集的大型住宅小区而非人口密集的核心区。并且对南京大型超市服务半径作缓冲区处理,表明目前南京大型超市的服务半径约为700m ,超市分布过于密集,竞争激烈。关键词:大型超市;空间分布;服务半径;南京市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识码:A

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收稿时间:2010-02-04;修回时间:2010-04-18

第30卷第5期经济地理Vol.30,No.52010年5月ECONOM IC GEOGRAPHY M ay ,2010

本文以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理论为指导,借助GIS技术,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对相关数据进行图层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空间数据提取以下图层:城市行政区划图层、超市分布图层、城市道路图层、土地等级图层、大型住宅区图层、人口分布图层。城市道路图层依据南京市当前一级、二级道路数字化而成;土地等级图层依据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2006年6月15日公布的南京市城区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中的综合定级各级土地分布范围表绘制;大型住宅区图层包括南京市近年来开发的大型成片住宅区,如龙江小区及周边楼盘、河西奥体附近、秦虹小区、银龙花园、樱驼花园——

—东方城、月苑小区等,以及主城内一些较老的大型居民小区,如瑞金路、二条巷、门东、门西、工人新村等;各街道的人口数据来源于南京市民政局,首先求出各街道的几何中心点,通过对各街道的人口数据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得出南京市人口分布图层。

2南京城市大型超市空间分布特点与成因2.1超市空间分布与土地价格

将南京市城市基准地价和土地级别图层置于超市分布图层下方,得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一级土地的超市有3家,位于三级土地的有2家,位于四级和五级土地的各有7家,仅有1家位于六级土地。可见,南京绝大部分超市位于土地价格适中的四级和五级范围内的一些商业中心,仅有北京华联马台街店、金润发鼓楼店和家乐福大行宫店位于土地价格最高的一级区域。这是因为,按照地租理论,不同经济活动,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各个土地利用区形成的地租曲线是不同的。零售业斜率的绝对值最大,轻工业、批发业其次。南京的三大商业中心——

—鼓楼新街口、山西路、夫子庙区位优势明显,是南京土地价格最高的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销售门槛人口、服务半径都很高的高档消费品零售业。而大型超市占地面积多,营业面积一般为数千甚至上万平方米,并且由于提供的商品多数为生活必需品,门槛人口和服务半径相对较低,因而产租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需要面积较大的停车场,所以多分布于地价相对较低的次一级商业中心。而位于一级土地区的大型超市,也是尽量选择在该区域地价和租金相对便宜的地点,如家乐福大行宫店,为减少租金,设在南京图书馆广场的地下人防工程内,充分发挥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作用。土地价格在六级及其以下的地区,虽然地价较低,但是区位条件较差,客源得不到保证,所以也很少有大型超市在这类地块经营。

图1南京市大型超市分布与土地价格关系

Fig.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large supermarket and land prices in Nanjing

2.2超市空间分布与交通条件

从图1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大型超市都位于主干道两侧,而且绝大多数超市位于交叉路口等交通节点附近。如家乐福大桥南路店位于江北地区公交线路的始发站盐仓桥旁;易初莲花位于南京的客运枢纽中央门;好又多迈皋桥店位于地铁一号线的终点站迈皋桥站旁,是城北居民的交通中转地;家乐福大行宫店位于即将通车的地铁二号线和即将动工的地铁三号线交汇处——

—大行宫站附近。

消费者克服空间距离所付出的空间费用或时间费用是决定消费者选择零售区位的一个重要因子。一般随着距购物中心地距离的增加,在该中心地购买的消费者数量及消费金额会剧减,特别是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表现的更为明显,而消费者数量的减少意味着零售企业的需求减少,这种关系可以从图2空间需求曲线中看出。图a为需求曲线,可见购买量随商品价格的增加而减少。图b表示交通费用随距离的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说,从居住地到达零售区位的往返交通费用需要自己来支付,这样消费者实际的购买价格是在零售区位的价格上加上交通费(图c)。价格上升总购买量就减少,通过价格作用的空间需求曲线如图d,该曲线表示消费者的购买量随距零售区位的距离增加而减少,当距离增加到—定程度时,因交通费太大,购买量就变为零[14]。超市布局在交通便利的主干道两侧,尤其是交叉路口,可以降低交通成本,节约顾客往返时间。所以大型超市对交通的通达性要求很高,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影响大型超市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

第5期嵇昊威,赵媛:南京市城市大型超级市场空间分布研究

757

图2空间需求曲线[12]

Fig.2Space demand curve

2.3超市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

南京市城南八区共有48个街道,首先求出各街道的几何中心点,根据南京市民政局2007年各街道人口数据,通过反距离加权插值,得出南京市人口分布图层。同时,将经过插值的人口分布图叠置在超市分布图层下方,得到图3。

图3南京市大型超市分布与人口密度关系

Fig.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large supermarket and population density in Nanjing

从图3可以看出,南京的大型超市一般趋向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但不是人口密度最大地区的核心区,而是其外围。这是因为,为了保证门槛人口,并且获取更多利润,各商家会首先考虑选择在居民区密集的地方布局超市。但是,人口过于密集,又会导致交通拥堵,出行不畅,可达性大大降低;同时人口过密地区地价高,超市建设和经营成本增加。加之,南京人口最密的两个地区——

—白下区常府街—建康路以及鼓楼区宁海路—山西路一带,由于住户过多导致用电负荷迅速增加,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每到夏、冬季等用电高峰期,为保障居民生活用电,经常会对所在地区其他用电,特别是商业用电进行限制,而大型超市又是用电大户,限电对超市正常经营影响很大,也影响了商家在人口过于密集的地方开设超市。

商务部《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方法》规定,大型超市的主要商圈半径值为2000m左右[15]。对南京市大型超市分布做服务半径为2000m的缓冲区处理,然后叠置南京市大型住宅区图层(图4)。

图4南京市大型超市分布与大型住宅小区关系Fig.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large supermarket and large residential area in Nanjing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京绝大多数超市趋向于大型住宅区。如龙江片住宅区。该住宅区经过多年开发,占地面积超过500万m2,各小区已连成片且多为高层建筑,居民多为高校教职员工与政府官员,这些群体收入较高,购买力较强,因此吸引了4家大型超市在此入驻。但也发现,一些大型住宅小区,如银龙花园、雨花新村、金陵小区、伍佰村—窑上村等,没有被任何一家大型超市的服务半径所覆盖。银龙花园地处城郊结合部,为新建的经济适用房,居民购买力弱,客流尚未成熟,并且周边施工频繁,环境较差,投资者不愿意在附近开设超市;雨花新村建在古长江的河流阶地——

—雨花台岗地上,地势起伏不平,小区内、小区与周边的道路坡陡弯急,交通不便,并且该住宅区周围过去多为墓地;金陵小区、伍佰村—窑上村两个住宅区之间原先有华联中山店,该店因拆迁问题于2003年停业,此后,这两个住宅区还没有新建超市。对于这些住宅区,不少超市的办法是开行免费接送班车,这样既降低了顾客的交通成本,又扩大了超市的服务范围。

3南京城市大型超市服务半径研究

零售企业的区位选择与其在同一地域经营同

758经济地理第30

种类型的零售企业数量和竞争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区位间的空间竞争,如果属于同业间的竞争,可能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相互排斥趋于分散,一是在竞争中产生联合,即由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各种专业的商业中心。一般来说大型超市规模大,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运营成本较高,所以门槛人口较高,并且自身是相对完整的经济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像其它的经济活动,如专业化商贸区(电子一条街、汽车一条街、建材家具市场等)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所以大型超市需要有一定的服务半径,一般要避免在自己的服务半径内出现其它超市,尤其不能出现两家超市对门而开的现象。即使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如果周围拥有过多的同类,超市也很有可能因竞争过于激烈,导致关门倒闭。

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2004—2010)提出大型超市服务半径为3000m[16]。对南京市大型超市做服务半径为3000m的缓冲区处理,结果如图5所示。

图5服务半径为3000米的缓冲区处理

Fig.5The buffering processing of3000m service radius 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南京市超市服务半径互相重叠现象非常严重,不少超市服务半径内出现多家别的超市,例如华润苏果清凉门店的服务半径内包含了金润发龙江店、华润苏果定淮门店、华润苏果江东南路店、爱购超市和欧尚超市、家乐福长虹店。实际上华润苏果清凉门店的前身就是因距离周边几家超市过近,竞争过于激烈而倒闭的好又多清凉门店。又如华润苏果马标店的服务半径内包含了金润发鼓楼店、金润发瑞金店和家乐福大行宫店。可见南京市大型超市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按商务部规定的大型超市的主要商圈半径值2000m作缓冲区分析(图4),仍然有不少超市的服务半径互相重叠。为进一步了解南京市大型超市的分布状况,对超市分布图层分别作1000m、800m、700m、600m和500m的缓冲区分析。当服务半径设定为500m时,所有超市的服务半径不重叠;设定为700m时,除龙江片区外仅有个别超市的服务半径有小部分重叠(图6)。因此可以得出,南京市目前大型超市的服务半径为700m。这个数值远远低于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2004—2010)提出的大型超市服务半径3000m,也低于商务部规定的2000m。南京市大型城市的服务半径不大有其客观上的原因。南京的住宅成片分布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河西、城北、城东南一带,并且南京主城住宅立体化现象非常突出[17],这样使南京市人口分布不均,形成几个人口中心,如五老村、建康路、青石村等,龙江、南湖、秦虹等地人口密度也很大,人口和住宅区的相对集中分布,致使南京市大型超市服务半径比较小。但是,超市分布过于密集,竞争激烈,导致一些超市顾客减少到低于门槛人口,因利润得不到保证而宣布倒闭。如曾经的新一佳超市就是因为与时代、易初莲花距离过近,而且附近又有金桥、玉桥等大市场,虽然位于中央门商圈,交通发达,但是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加上自身经营不善,在经历了开业初的火爆一段时间后便黯然退场。

图6服务半径为700m的缓冲区处理Fig.6The buffering processing of700m service radius

4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南京市大型超市空间分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南京市大型超市一般不分布在地价最高的地区,而是位于中心商务区和住宅区之间的次一级商业中心;大型超市对交通可达性要求很高,一般布局在主要干道的两侧,尤其是交叉路口及交通枢纽附近;大型超市一般趋于人口较密集的大型住宅小区,但又不是人口最密的地区。②南京市目前大型超市的服务半径为700m,远低于商务部规定的2000m。南京市区大型超市分布已非常密集,服

第5期嵇昊威,赵媛:南京市城市大型超级市场空间分布研究

759

务半径过小,主城区内不宜再开设大型超市。

本文仅针对当前南京大型超市空间分布与服务半径进行静态的分析,而南京超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则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此外,超市经营者的主观因素也很重要,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参考文献:

[1]陶伟,林敏慧,刘开萌.城市大型连锁超市的空间布局模式探

析——

—以广州“好又多”连锁超市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2):97-100.

[2]杨吾扬.北京市零售商业与服务业中心和网点的过去、现在和

未来[J].地理学报,1994,49(1):9-16.

[3]赵媛,黄秋昊.基于GIS技术的城市酒店空间分布研究[J].数量

经济技术研究,2003(8):155-158.

[4]余瑞林,张红.武汉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

研究,2006,18(4):90-94.

[5]武传表,彭绪娟.基于GIS的大连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9(2):230-234.

[6]季漩,周汝良.ArcView GIS空间分析方法的研究——

—以银行选址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6):55-58.

[7]贺伶俐,季青,袁书琪,等.基于AHP和GIS的福州晋安区旅

游资源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9,25(5):102-107.

[8]刘鹰,吴勇.基于ArcView GIS的山地景观空间分析——

—以炎帝神农故里景区规划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4):302 -306.

[9]赵西君,何燕,宋金平,等.城市专业化商业街空间分布特征及

形成机理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

(1):42-46.

[10]杨丽君,朱华岚,吴健平.基于GIS的零售业商圈分析[J].遥感

技术与应用,2003,18(3):144-148.

[11]刘承良.武汉城市零售业空间布局结构变动研究[J].现代城市

研究,2006(4):45-52.

[12]时臻,白光润.浅析上海市大卖场的空间区位选择[J].人文地

理,2003,18(8):89-92.

[13]许学强,周素红,林耿.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布局分析[J].城市

规划,2002,26(7):23-28.

[14]陶伟,林敏慧,刘开萌.城市大型连锁超市的空间布局模式探

析——

—以广州“好又多”连锁超市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2):97-100.

[15]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商务部.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方法[S].2006.

[17]南京市商贸局,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2004—

2010)[R].2004.

[18]王志宪,林丽.南京城市空间拓展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07,23(4):17-22.

760经济地理第30卷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RGE SUPERMARKET IN NANJING

JI Hao-wei,ZHAO Yuan

(Geographical Science Colleg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46,Jiangsu,China)

Abstract:Guided with the rent theory and spaces demand curve and using GI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rge supermarket and land price,transportation and population density in Nanjing,and discusses the features and reasons of supermarket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first,most supermarkets are located the second level of commercial center.Second,most supermarkets are perched on both sides of main roads and traffic nodes which hav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Then, supermarkets run to the large residential area rather than core area which is densely populated.Finally,by the buffer of service radius of supermarkets at GIS,the service radius of supermarkets in Nanjing is about700m,and supermarkets are so densely that the competition is too intense.

Key words:large supermarket;spatial distribution;service radius;Nanjing

作者简介:嵇昊威(1986—),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规划。E-mail:njnuzhaoyuan @https://www.doczj.com/doc/a99204585.html,。

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摘要] 城市空间发展的物化体现为城市形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的研究方法林林种种,然而具体微观层面上的城市空间研究方法并不是很多。设计师在丰富城市空间、认知城市空间中,很多程度上需要大量的这些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关键词] 城市空间分析技艺 “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城市空间的建造与改造?”这是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曾经经历过或者要面临的问题。自人们明确的以空间的概念来分析和认知城市的实体环境和抽象以来,已经形成各种各样,各具侧重点的城市分析理论。然而仅仅从宏观上,从理论上来营造城市的空间,还是不够的。当设计师面临到一个城市空间的具体的问题时,还应当需要一些第一手的城市资料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这就要依靠一系列切实有效空间分析的技艺。空间分析的技艺构成了城市设计方法微观层面上的内容。 1 城市空间的概念框架 城市空间是广义空间的一种具体形式,与城市活动及其内涵密切相关。如果说,空间是一切外在事物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样,城市空间也是承托与容纳城市活动的载体与容器,城市空间表现为城市地域范围内,一切城市要素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并随时间动态发展的系统或集合。 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角度,完整的城市空间概念框架应包括城市空间,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应视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孪生物,如果说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一种抽象,则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这两者都是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受到文化、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 2 城市空间分析的切入点与内容 城市空间的分析主要从3种角度切入。第一种角度是从物质实体要素(如建筑、街道、树林、河流、山林、交通设施等)与其财团的虚空间之间的交织、组合关系入手,通过对城市空间整体或某一局部的共时态空间格局与模式特征加以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 与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因素?(P146) 4、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P146) 5、熟记“六瞧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 (P147) 6、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 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与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就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就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 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 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就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就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就是(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城市空间分析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现状及问题 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的盲从倾向,使得个性认知的淡化成为国内广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师从第一位的主动创造者沦为了被动模仿者,很多设计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另外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得多方矛盾得不到有效协调。 2.空间与人 事实上,广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应是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应当有“空间感”和“场所感”。 2.1 人性空间的认识 人与空间存在互动关系,因此在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这一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宜人所用”,二是要“宜人所感”,“人性空间”的本质是“宜人”的。 2.2 城市广场与人 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最有标志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广场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广场要满足人们交往、流通、休憩、娱乐等多种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为这些活动提供理想的场所;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广场气氛、文化内涵的营造,给人以亲切、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以下通过不同角度对广场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 2.2.1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广场的设计进行空间形态构成研究广场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中,在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确定了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广场空间形态的构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广场的过程中,认真分析该地区的城市设计成果,研究广场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手段,空间位置、规模,围合程度,该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联系,包括功能的、景观的,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等方面。从这些分析研究结果出发,重新审视原来的城市设计成果中广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汲取其合理的成份到广场设计中来,同时也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进行修正完善,最终应该是广场设计与城市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10.1概述 §10.2商业区 §10.3城市中心 §10.4城市广场 §10.5城市设计 §10.1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概念:可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交通 –商业交易 –表演 –展览 –体育竞赛 –运动健身 –消闲 –观光游览 –节日集会 –人际交往 –…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开放空间 ?街道 ?广场 ?停车场 ?居住区绿地 ?街道绿地 ?公园 ?…… –专用空间

?运动场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一、构成要素 1、自然要素?a?a气候、地形、水体、植被等 2、人工要素?a?a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 环境绿化、水景、城市照明 环境设施和小品 3、人文要素?a?a交往环境、风俗习惯 二、造型要素 1、实质要素?a?a点、线、面、体、色彩、质感 2、虚质要素?a?a焦点、轴线、界面 尺度、光、时间 §10.2商业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三、中心商务区 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 五、购物市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集市贸易(零售和批发) ?市场、商店和商业街 ?商业区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内容: –现代城市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以商品零售为主体权及与它相配套的餐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内一般有大量商业和服务业的用房,如百货大楼、购物中心、专卖商店、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商业办公楼、旅馆、酒楼、剧院,歌舞厅、娱乐总会等。 ?分布 –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商业建筑分布形式: –沿街发展 –整个街坊 三、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 –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是城市经济、金融、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集中地。 ?一般只是在工业与商业经济基础强大,商务和金融活动量大,并且在国际商贸和

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200917020215 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郑州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 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 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 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 城市的内部填充主要发生于 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 向南北方向蔓延。而近20年 则是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转 变。并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两翼“生长臂”的不断延长, 中心城区的中心功能尤其需 要不断强化才能满足两翼生 长的要求。

城市空间形态解析

城市空间形态解析 摘要/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香港为例,由城市概况说起,再详细介绍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空间形态变化。将香港中环作为当地独具特色的街区,分时间段对各阶段的发展和地标性建筑物进行大致介绍。最终从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及规划中,得到启发。关键词/城市规划中国香港空间形态用地街区 前言 中国香港是亚洲繁华的大都市,地区及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条件优越的天然深水港,1842年至1997年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香港的主要产业包括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工贸服务业、社会和个人服务业。香港把华人的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的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与内地很多城市相比,香港在社会经济发展很多方面有很多值得内地城市学习的地方。同时在城市规划方面,香港城市发展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城市概况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此外,香港现有人口700多万,98%以上属于中国国籍。平均每平方公里为634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因其人多地少,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也成为香港的地每年都会下降3厘米的原因之一。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仅大于全中国面积的万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发展土地少于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40%。 城市设计与空间形态结构发展历程 香港当局和政府历来重视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其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发展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控制和指导下有序地进行着。香港特殊的发展历史,客观上导致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特征。 香港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步发展阶段,1841年英国人强占了香港岛,并对香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他们开发香港的主要目的是把香港建设成”自由贸易港城”。香港开埠时期正值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因而,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深刻地刻下了英国殖民文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和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P146) 4. 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P146) 5. 熟记“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P147) 6. 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 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 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 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 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 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 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 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是( ) A.文化区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右图中最能反映左图PQ沿线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 A.ⅠB.ⅡC.ⅢD.Ⅳ 9.对图中功能区及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工园区的布局是合理的

实验报告三:空间分析实验—市区择房

实验三:空间分析实验—市区择房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ArcGIS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操作,综合利用各项空间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二、仪器设备 计算机,Arcgis. 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 三、实验任务 找出符合要求的住房区 1.所寻求的区域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离主要交通要道200m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ST为道路数据中类型为交通要道的要素)。 ②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之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确定。 ③距名牌高中在750m之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④距名胜古迹500m之内,环境幽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将符合条件的区域取值为1,不符合条件的取值为0,得到各自的分值图。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叠加求和,并分等定级,确定合适的区域。 四、实验要点及流程 1.加载缓冲区工具 点击菜单Tools—>Customize… 在“Customize”对话框选择Tools—>Buffer Wizard…,按住鼠标右键将Buffer Wizard 拉入工具栏中。 2.打开地图文档 点击菜单File—>Open,打开D:\GIS_Data\Ex1\city.mxd文件。 (1)主干道噪音缓冲区的建立 ①在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shp)上右键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属性表。 ②单击Option按钮,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打开Attributes of network对话框。 ③在SQL表中,设置查询条件表达式:“TYPE”=‘ST’(需点击“Field”下的“TYPE”,而后单击“Get Unique Values”按钮,则将“TYPE”的全部属性值加入上面列表框中),单击“Apply”按钮,选择出市区的主要道路(图6)。 ④对选择的主干道建立缓冲区:点击缓冲区按钮,打开缓冲区生成对话框。参数如下: A.The features of a laver:network。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提要)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现代城市设计也走过了几十个年头.城市空间的设计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空间,实-虚, “空间”—“形体”,图形—背景,视觉秩序,空间序列,”线”—“面”.. 一.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 1. 道路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在城市大街,小巷车行或步行过程中使用和体验城市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类城市空间. (1)城市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的交通要道,行车速度快.因此两侧建筑高度与主干道空间宽度之比,一般在1/2~1/4之间;建筑宽度与主干道宽度之比,一般在1~2之间.因为车辆在高速行进中,如果多数建筑较短,空隙也较短,从速度较高的车辆中往外看,变化太快,不仅凌乱,而且造成视觉上的闪跃感,令人感觉眩晕.所以主干道两侧一板式建筑为主时(包括塔式建筑的较高群房),建筑物较长,空隙则宜较小,视线稳定在建筑上,以减小虚实的频繁变化造成的闪跃感;反之,如塔式建筑较多时,因其面宽不大,宜加大空隙,让视觉稳定在空隙的绿化或天空上,以减少闪跃感.这往往也符合日照间距的要求.

(2)次干道和支路前者是沟通主干道和支路的联系,后者是出入地块和小区等地段必经之途.一方面次干道和支路吸引的交通比主干道少,行车速度慢;另一方面,有些段落也有商业建筑,甚至店铺密集,因而人们不仅是路过,有时也可能是目的地.所以两侧建筑与道路空间密度的关系宜选在强场范围内.为达到良好的建筑尺度感,可以将建筑里面分割.在商业密集地段,建筑宽度(长度)延续不断也关系不大,因为这种地段,人们更关心的是店铺和商品,而不是建筑体量和轮廓线. (3)步行街顾名思义是不准车辆通行,只供行人自由漫步的.步行街有两种,一种是步行商业街,一种是步行游览街.步行商业街两侧建筑与街道空间宽度的关系应该选择在强场范围之内,一般可在10~30m之间.局部街段有休息和休闲的地方可以部分放宽.步行商业街两侧建筑高度和街道宽度之比一般可在1左右,有利形成热闹兴旺的氛围.由于步行商业街较狭窄,建筑高度和道路空间宽度之比较大,所以街道走向最好以南北向为主,既可以在冬季保证有温暖的日照,避免阴暗寒冷;又可在夏季提供凉爽的遮荫,躲开阳光炎热.北端最好有较高大的建筑,即可阻挡冬季寒风,又可有良好的对景构成景观的高潮.步行游览街,大都选在自然风景宜人,或是文化设施集中的地方,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由漫步,在开阔幽雅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休息和回味.即步行游览街空间宽度应大于60m;两侧建筑高度和空间宽度之比一般宜小于1/2,建筑宽度和道路空间宽度之比宜小于1;建筑之间的空隙要大于建筑长度;使步行游览街处于开放空间状态,任人精神放松,自由遨游. 2.边沿 是指两个不同区之间形成的一条通边,它不一定是一条道路的立面.边沿的典型例子是城市天际线.例如人们在杭州西湖中泛舟,可以观看到城市呈现为边的形态.有是从城市外围的某一风景点,头国郊区的田野观看城市,也能看到这种边沿. 城市天际线是研究城市空间体系中极重要的方面.外来者往往从城市以外很远就可以看见它,获得关于城市的第一印象.天际线有实虚双重效果:由建筑实体轮廓形成的是实在的天际线;由建筑实体跨越空隙连线组成的是虚拟天际线.天际线设计要适当考虑原有城市文脉;或平坦缓和,或急剧欺负,或旧区平缓新区高耸等.因地制宜,形成韵律,烘托高潮. 3.结点 指城市广场或道路交叉口,或河道方向转变处等非线形空间在城市的出入口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_李曦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11-0048-02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 收稿日期:2009-12-05 作者简介:李 曦(1975-),男,工程师,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重庆 400000 李 曦 摘 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 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组成元素,特征 中图分类号:T U984.113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合,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 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的码头到后 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购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 空间系统(Open Space ),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 例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两岸(Seine River );纽约 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上海外滩(见图1)。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U rban Public Space )是指由城市中 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 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 空间。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 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 与绿地等。2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2.1 城市空间的边缘———建筑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环境特色。如重庆市渝中区的CBD 商务圈,解放碑周边的建筑不论是立面、顶部、体量、色彩还是裙房高度都做了相应的协调,所以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一致,与其公共空间所要体现的现代、高速、时 尚相协调(见图2)。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由于强调室内外空间的互相渗透,所以 空间的限定方法很多,但不论怎样限定,都属于建筑空间构成的 范畴。欧洲习惯于以街道和广场作为一定的交往和生活空间,我 国则采用比较内向的“合院”式(见图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 缩短了东西方的差距,街道和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这就 需要更新街道观念,在其单一的交通功能之外注入新的意义。2.2 城市空间的连续———街道连续是指起连接功能的公共区段。街道和道路是一种基本 的城市线形公共空间。它既承担了交通运输任务,同时又为城市 居民提供了公共活动场所。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最公有化的空间之一 。街道空间设计时,要从街道的重要角度,特别是人经常停留 的角度,以及人流运动过程中的视线去精心组织街景构图,应通 过道路,把场所的建筑、广场、绿地、水面等等组织起来,形成整体 空间面貌,使主要街道更具有宏伟的气派,小街更充满亲切温暖 的气氛。可以说,街道是城市中最富有特色,最吸引人的空间环 境。如何将城市街道空间处理得更精巧、细致,如何使街道空间 更具整体性、连续性和节奏感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2.3 城市空间的焦点———广场广场作为城市空间的焦点,是一种能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也可能是广场上的标志)。广场作为城市景观实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包括了所有在城市生活中与人们交往及观赏感受最密切的地方,功能上适合公共活动、社交活动、集合等的开放性场所。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已成为城 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 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如重庆沙平坝三峡广场,既是该区重要的商业中心,又是人们休 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 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以正方形为主)的形象。目前全国 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 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上海市人民广 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见图4)。2.4 城市空间的“肺”———绿地系统绿化本身的内涵是丰富的,既可以是陪衬,起烘托主题的作用,又可以成为空间的主体,控制整个空间。作为软质景观,绿化是城市空间的柔化剂。现代高层建筑比比皆是,街道越发显得狭窄,由于绿化的屏障作用减弱了高层建筑给人的压迫感,并且还可以适当地掩蔽建筑与地面及建筑与建筑之间不容易处理好的部位;从远处看,建筑处于绿色怀抱之中,建筑下方被虚化,越发 显得建筑宏伟高大,且树的自然柔和的曲线与建筑理性刚硬的直 线形成对比,越发显得建筑本身的阳刚之美。在空间处理上,绿·48·第36卷第11期2010年4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 RE Vol .36No .11Ap r . 2010

城市形态意象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摘要:安徽马鞍山市在新的行政区划后,总体布局和空间战略有了新的规划。本文 通过对马鞍山市新规划的总体空间介绍,结合《城市意象》一书,再选取马鞍山市中心城区四大片区路网、形态、景观布局进行意象分析,从而对马鞍山市中心的可识别性以及人性化特点给予客观评价。 关键词:马鞍山形态意象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长江三角洲西缘,北、东两面分别于江苏省江宁县高淳县接壤,南面与芜湖市接壤,西临长江与和县相望,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和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 1马鞍山空间形态介绍 1.1马鞍山市城镇空间战略规划 2011年7月,安徽省巢湖市行政区划将和县划归于马鞍山市管辖,自行政区划调整后,马鞍山由滨江城市转变为跨江城市。规划提出“一心两翼(带),组团布局,拥江发展”的空间结构,“一心”即为江心洲绿心,“两翼”为东西两翼(江东、江西),“东翼”包括中心城组团、姑孰组团、南部示范园区组团;“西翼”包括历阳组团、郑蒲港组团、姥桥组团。 1.2马鞍山市中心城区规划 马鞍山市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3318.4公顷,其中主城区形成以金家庄居住区、雨山居住区、花山居住区以及梅山居住区为主的四个居住片区,副城区形成以银黄居住区、姑孰居住区为主的两个居住片区。规划工业用地3263.0公顷,主要沿长江水道和宁芜铁路一侧或两侧布置,共规划四个工业区。规划仓储用地331.0公顷,沿江边新开辟三处物流产业园区,建成皖江地区物流配送副中心,城市公共设施分市级、区级、居住区级三级布置,规划形成一个市级中心和两个市级副中心。整体为“一主城、二片城”空间布局形态,一主城是指主城区,二片区是指银黄片区和东部片区。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1、概述 一般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观光旅游、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有的,也是城市的精华和本质,既可以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要,也可以增强城市软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1)展示城市形象、特色与文化的窗口 不同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分布格局代表了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品位。优美的空间景观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感染和享受,而特色鲜明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增添了城市的魅力,富有历史内涵的公共空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强化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认同。城市公共空间在创造了宜人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往往形成地域景观鲜明地场所,成为体现城市形象与特色的“橱窗” 。

城市公共空间中承载的社会生活是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源泉。过去的社会生活积淀形成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地方性社会生活方式特征形成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当代城市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这些文化因素投影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不同的物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这些表象的特征可以体会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承载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城市及公共空间产生的认同感。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前者是后者的容器,后者又是前者的内容。公共开敞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场所。舒适的开敞空间给人的身心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可以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城市社区微观空间意象研究_基于南京居民250份手绘草图的比较

第30卷 第4期 2011年4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 P HICAL RESEARC H Vol 130,No 14Apr 1,2011 收稿日期: 2010206221;修订日期:2010209220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001095) 作者简介: 宋伟轩(19812),男,吉林敦化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空间。E 2mail :songweixuan @1261com 3通讯作者:徐 (19782),男,江苏南京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研究,E 2mail :xudi @vip 11631com 城市社区微观空间意象研究 ———基于南京居民250份手绘草图的比较 宋伟轩1,4,吕 陈2,徐 33(11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210013;21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210093; 3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4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 摘要:选取南京封闭社区与开放社区相互邻近的4个对比组共8个居住社区,对其居民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社区空间感知特征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250份手绘草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据此分析城市居民社区空间意象地图的主要类型与构成要素。研究发现,居民的社会属性是影响人们社区空间意象的决定性因素,性别、年龄、收入和居住时间的差异导致居民空间感知与意象地图的差异;不同的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同样对居民空间感知产生影响,封闭社区居民对社区围墙和大门等的感知强烈,而开放社区居民则更加熟悉社区周边环境。在此基础上,认为封闭式社区管理模式虽然有助于增加居民安全感和空间领域感,但不利于不同社区居民之间的日常交往与社会融合。 关键词:城市意象;意象地图;社会空间辩证法;封闭社区;手绘草图;南京 文章编号:100020585(2011)0420709214 1 引言 在现代城市中,居民的工作、居住、购物和休闲地点在地理空间上往往是分隔的,对于任何个人而言,完整地洞悉整个城市系统是不现实的。因此,人们通过过滤大脑中接收和存储的海量信息,保留那些重要的相关信息来“简化”现实世界,缓解外部信息“超载”带来的紧张,并以此作为空间行动的依据[1]。Boulding 使用“意象”一词来阐释行动者大脑“黑箱”的上述信息简化过程[2]。1948年,心理学家Tolman 在对老鼠进行试验的基础上率先提出意象地图(mental map )的概念[3];此后,Downs 等提出关于寻路行为的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概念[4]。意象地图以外部可视化地图的形式来表达人类大脑对世界的感知,成为描述大脑信息简化行为极具生命力的形象隐喻,即个人通过与自身周围环境相关联,获取、过滤和存储环境信息,循环积累改变思维建构模式进而影响行为[5]。 1960年,凯文?林奇给意象地图的研究带来巨大突破,特别是城市空间意象方面[6],以及随后的Appleyard 在其基础上将认知地图分为空间型和连续型两大类,继而掀起了城市空间意象研究的热潮[7]。地理学家、规划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感知环境的研究迅速展开,关于不同社会阶层[8]、不同种族[9]和不同性别[10]人群的城市意象差异性成为研究重点。其中,城市地理学者通过意象地图的研究来揭示人们如何重构世界并把他们最直接感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引言 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52.29%,新增城市人口144.9万人,仅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2,169亿元,建成区面积837.27平方公里,在全国城市城区面积排名第8位等都显示着四川省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阶段。然而拥挤的交通、环境的污染、人口的膨胀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国际经验和成都现实来看,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的成都正步入“城市病”的暴发期。学术界把由于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的某些区位,所引发的对城市经济、环境、公共秩序及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称为“大城市病”。现有研究中对于“城市病”的原因多基于体制、公共产品供给、城市发展空间等视角,如刘成玉(2012)强调公共产品向大城市聚集的这种格局是形成和加剧我国“大城市病”问题的根源之一,并在此视角下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朱铁臻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应该是生态经济城市,董国良创造的“节地畅通”城市也是解决“城市病”的方案。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城市综合体来缓解“城市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梳理发现,学界已经关注到了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病”的影响,但关注的还不够,大多数只是笼统的提出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范式等等。基于此,以一个特定地区为案例来研究“城市病”就很有必要。成都作为一个典型的“单中心同心圆”扩展模式的城市,去研究如何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来缓解“城市病”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成都市空间布局演化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成都市城区布局从直径4km左右到400km的同心圆扩展形态。纵观成都市空间开发历程,成都市空间扩张的形态是由孤立的单中心沿“环形十放射”状的交通轴线呈圈层状蔓延再向多中心组团式结构演变,空间机制是由孤立的点极化向点轴化发展,并初步呈现出了点、线、面相互联系的三层网络结构。由于成都市的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和机制的变化对其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模式逐步由均质模式向以市中心等经济高度集聚地区为“极点”的增长 极模式转变。同时,随着城郊交通联系的不断加强和城市副中心及郊区组团的发展在空间上进一步形成了点轴布局模式和网络布局模式。显然,从成都现在的发展来看,这种空间布局是合理的。然而,这种整体上呈现的“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扩展形态使之出现了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等清一色的分区规划。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城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成都市的产业和居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鸿沟,处在外城层和辅城层的高新区和高新西区作为产业集聚地,则产业发达,居住和娱乐氛围欠缺,由此也出现很多人住在城中,工作在近郊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一直以来的上班时间交通拥堵严重的状况,无独有偶,光华大道区域的城市发展,呈现出来的都是“住宅”集中化,目前暂缺少娱乐和产业的规划,这也会成为未来区域城市发展的掣肘。与此同时,以天府广场、盐市口为中心,半径1km范围的内核区人口活动高度密集、零售商业、商务楼宇和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集中,让中心城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一些矛盾的凸显, “城市病”成为成都市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 二、成都市空间布局演化导致和加剧“城市病” (一)“同心圆摊大饼”的空间扩张引导人口集中于主城区。“单中心”发展模式,使得商业、办公等城市就业过于密集在旧城区,从而导致的人口过度集中。截至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04.5万人,成都市主城区人口达1,020万人,比2000年增加672.9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63.59个百分点,远郊的第三生活圈(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常住人口为445.59万人,比2000年的447.62万人减少了2.03万人;成都市人口的居住已向中心城区聚集。全市人口密度为1,109人/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密度在各圈层中最大,为11,388人/平方公里。其中,武侯区人口密度居全市之首,为14,451人/平方公里,大邑县人口密度最低为391人/平方公里。 (二)人口集中导致“城市病”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文/李虹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提要]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城市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心蔓延的“外溢”模式曾是城市空间模式的主流;但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其弊病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土地资源后备不足等“城市病”都是这种空间扩展模式的直接产物。为此,本文从空间布局规划制定、构建城市综合体、土地集约化发展等方面对成都市空间布局进行建议,提出缓解城市病的治理方案,以实现成都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病”;城市空间布局;成都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4日 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6s2019 40--

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研究

2009年11月社科纵横Nov,2009总第24卷第11期SOIAL SCIENCES REVIEW VOL.24NO.11 中国发展历史表明,历代政府都比较注意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同样也不例外。尽管清时甘肃已由明代的边疆转变为腹地,但特殊的区位使其所受的关注并未减弱。随着清政府向甘肃荒远地区的不断开拓以及民族贸易的日渐发展,甘肃地区形成了系列新兴的城市,从而导致清代甘肃城市数量增长,空间密度增大,分布更趋均衡化。同时,由于交通、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多集中于黄河一线以东的局面并未改变。 一、清代甘肃城市的空间分布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城市的分布较多地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人文因素及其历史基础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分布。此外,由于众多影响因素的不平衡发展或不断变化,旧的区域城市分布格局又常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随着历史的推进,清代甘肃城市的空间分布也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1.就城市数量与密度来看,呈上升的趋势 清代甘肃以省治兰州为中心,东至陕西邠州长武县界1000里,西至河州阁门界1120里,南至四川龙安府平武县界1370里,北至亦不剌山1040里,东南至汉中府略阳县界1230里,西南至洮州卫番界930里,东北至延安府保安县界1430里,西北至沙州卫外境2440里[1]。据学者估算,清代甘肃的土地面积为16万5千多平方英里,合42.75万平方公里,是清朝最大的仅次于云南和四川的内地省份[2]。 随着清代社会渐趋稳定,甘肃地区的行政区划也不断得到完善。到雍乾之际,甘肃领府八、直隶州三、又州八、县四十五[3]。按照一治一城来计算,并排除府县同城的情况,此时甘肃有行政性城市55座,每平方公里有城市1.29座。此后,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甘肃城市或建,或废,但总体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长。至光绪末年,甘肃省领府 八、直隶州六、同知六、通判四、州六、县四十七[4]。按照同一标准计算,其城市数当达68座,城市密度每平方公里达 1.59座。较之清中前期来看,也有相当程度的增长。 2.就空间分布来看,清代甘肃城市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偏集于黄河一线以东 通常情况下,中央政府对边疆的开发是由内向外逐步推进的,由此而形成的政治军事性城市与经济型城镇,也往往呈现出由内地向边疆逐步减少的趋势。清代甘肃尽管由明时的边疆变为了腹地,但历史形成的这种城市分布格局仍然得以延续,并无实质的改变。 清代甘肃城市的经度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甘肃全省新通志》卷1,《天文志·表》,见《中国西北文献丛书》(23)。 说明:所谓的西经度是以当时的京师北京为主,甘肃在其西,故称西经,与现今有别。 城市数除府州县厅治所外,尚包括一部分县丞、州同等官驻地。 清代甘肃城市的纬度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甘肃全省新通志》卷1,《天文志·表》,见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23)。 从经度上看,甘肃地区城市主要集中于西经8至13度之间,即洮岷、狄道、兰州一线以东地区,包括陇中黄土高原、陇东、陇南及银川平原等。其间的城市数达57座,占到整个甘肃地区所列城市84座的67.9%。再就纬度分布来 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研究 黎仕明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内容摘要】随着清代政府向边疆地区的不断拓展与经济贸易的发展,甘肃城市获得了一定发展:城市数量增长,密度上升;城市空间分布更趋均衡。同时,由于自然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偏集于黄河一线以东的局面仍然得以维持。 【关键词】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09)11-0099-03 西经度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20 城市数51021129856323 北纬度32-3333-3434-3535-3636-3737-3838-3939-4040-41 城市数151521168981 *作者简介:黎仕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发展。 99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目录 摘要··················································abstract·············································· 1绪论················································ 1.1课题背景··········································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1.3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1.3.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1.3.2城市公共空间性质与功能·························· 1.4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与属性·························· 1.4.1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体验城市的主要领域············ 1.4.2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资源······················ 1.4.3城市公共空间是拥挤性公共物品··················· 1.5城市发展·············································· 1.5.1城市发展需要········································ 1.5.2城市规划实践的需要·································· 1.5.3学科发展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