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 第1节 测井沉积学研究(A)

03 第1节 测井沉积学研究(A)

单井沉积相划分、单井相

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相分析的方法、流程 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单井剖面相分析

测井地质学复习

测井地质学复习 1.所有的测井方法、标准代码、单位、测量要求环境、设计/开发的物理基础、 分辨率、主要地质应用、影响因素。以表格或系统陈述的方式。 举例:体积密度、井壁电成像FMI 2.裂缝的主要测井响应特征。 答: 第一类,常规测井响应: 1)井温测井 在裂缝处,泥浆侵入裂缝地层,导致地温下降,监测到的地温曲线出现低温严重偏低。 2)微侧向测井 | 微侧向测井采用贴井壁测量,探测深度较小,对裂缝敏感。在裂缝发育段,电阻率出现低阻异常,往往表现为以深侧向为背景的针刺状低阻突跳。 3)双侧向测井与微球形聚焦 由于深浅侧向探测深度有较大差别,在裂缝段表现为电阻率差异。分为正差异(LLD>LLS)和负差异(LLS

测井地质学思考题

测井地质学思考题 1、地层倾角测井判断古水流方向 倾角测井能够反映沉积构造信息、准确计算层理倾向、倾角。因此,对于地下地质研究,利用倾角资料分析古水流是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种方式确定古水流: (1)利用倾角测井微细处理成果图,统计目的段内所有纹层倾向,取其主要方向代表古水流。这种方法使用大范围内古水流砂体内部前积结构,取其主要方向代表古水流(2)统计目的层段内所有蓝模式矢量的方向,取其主要方向代表古水流。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内古水流系统研究。 将区内由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经过沉积学特殊处理)判断的古水流方向(主次)标注在平面位置上。选井应全区均匀分布,可以控制各个相带的古水流系统方向。每口井在选取方向时,一定要是目的层段砂体的精细处理矢量图的蓝模式方向,或者用沉积施密特图的主峰方向控制每口井的局部古水流方向。 3、测井构造分析:地层产状获取方法。 现代地层倾角测井和井壁成像测井技术能准确确定地层产状和构造要素(包括褶皱、断层和不整合面等)。 岩层最初形成时,大都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如果发生构造运动,如褶皱运动,水平成层的岩层形成褶曲形态,各岩层的褶曲是按同一轴面套叠的,以后再沉积,新的沉积岩层在新的褶曲运动下又形成了新的褶曲,又按新的轴面套叠。 (1)通过倾角测井获取地层产状。 倾角测井每个矢量代表该深度点的地层在井眼面积范围内测到的产状。井内不同深度点的矢量,从套叠关系分析,相当于构造不同部位的矢量。将各部位的矢量通过套叠关系都集中到一个岩层构造面上,就能将岩层的构造形态恢复出来。 地层倾角测井研究构造与沉积时,在矢量图上可以把地层倾角的矢量与深度的关系大致分为四类:红色、蓝色、绿色和白色模式。 在组合矢量模式中,对于每一种构造的不同形态都唯一地对应了一种组合矢量模式,但是反过来则不成立,即同一个矢量模式具有多解性,但是我们可以结合其它资料排除那些不正确的解。在井中经常钻遇多个构造,它们的组合模式将是各单个构造组合矢量模式的再组合。 (2)通过井壁成像技术获取地层产状。 井壁成像测井资料主要是井壁的数字成像图,用色彩及辉度来表现构造现象。由于裂缝和层面处岩性的突变,造成了岩石的电导性或岩石的密度有突然的变化,在成像测井的图像上就会表现为一条明显的暗色条带,追踪这个条带的变化趋势,可以计算出断层的产状及褶皱的要素。 4、裂缝的测井响应分析及其主要特征。 P179-186 5、裂缝型储层中裂缝的定量产状及储层参数识别方法。 P186-192 6、如何通过测井资料分析现今地应力场的方向。 P198 7、烃源岩的测井响应及其识别方法。

11-070900地质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0709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学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2007年 12月 12 日

一、学科简介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地质学一级学科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5个二级学科。我校地质学科以研究盆地结构和性质、沉积充填作用、资源地球化学等沉积盆地内部发生的一系列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甚至生物作用以及这些地质作用对化石燃料矿床形成聚集的控制为特色。本学科1950年代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开始招收研究生,1980年代初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1993年设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点;2003年设立地球化学博士点;2005年设立构造地质学博士点,并获得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点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沉积盆地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等学科。本学科点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沉积(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学、储层地质学和沉积盆地流体矿产、层序地层学及测井地质学、应用矿物岩石学及测试技术等。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油气藏预测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并密切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研究,在塔里木油田、鄂尔多斯大气田、济阳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地球化学博士点的科学研究以多种实验方法手段研究地壳中有机质的行为为特色,涉及远至地球生命的化学起源、地球各圈层系统中的碳循环,近至化石燃料成因理论及资源评价、化石燃料形成和聚集的分子化合物标识等一系列地球化学问题。主要研究领域有:石油天然气形成与分布、油气成藏过程定量描述、油藏流体的历史分析、油藏地球化学、地质事件的地球化学记录、气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主要培养方向有油气成因机理与分布预测、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学科所属实验室是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机构,现已形成以岩石、土壤、水、大气样品的分子化合物分析为主,以沉积有机物的岩石学、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固体样品的微量元素检测为辅的较完整的分析测试技术体系,拥有大型分析仪器设备20余台(套),是“油气资源与探

沉积学原理

沉积学原理 主要内容: 绪论、洪积扇沉积、河流沉积、冰川与沙漠沉积、湖泊沉积、海洋碎屑岩沉积、海洋碳酸盐岩沉积、三角洲沉积、事件沉积作用、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沉积相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一章绪论 一、沉积学的涵义及发展概况 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一门科学。 沉积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奠基阶段(1777-1940) 1777年:德国地质学家魏纳(A. G. Werner,1749- 1817年)首次提出水成论。1777年,将德国厄兹山区的地层划分为四种类型: 4)冲积层:砾石、沙子、粘土,含大量化石。机械沉积。 3)成层岩层:石灰岩、砂岩、石膏、岩盐、煤,含大量化石。主要是机械沉积,也有化学沉积。 2)过渡层:结晶片岩、板岩,含最早的生物化石。化学沉积为主。 1)原始层:花岗岩、片麻岩、玄武岩等,无化石,原始海洋化学沉积。 1795年:苏格兰地质学家赫顿(James Hutton,1726-1797)出版《地球学说》(Theory of the Earth),提出了均变论的思想。 1830年: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出版《地质学原理》(Principles of Geology),正式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均变论--研究古代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的钥匙 1850年:索比(Sorby)首次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岩石,拉开了对岩石进行微观研究的序目。 1914年:吉尔伯特(Gilbert)首次用各种粒径的砂和不同的水流强度进行了水槽实验,开创了用实验方法进行沉积学研究的先例。 1939年:Twenhofel出版了《沉积学原理》,标志着沉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了。 (2)成熟完善阶段(1940-1970) 提出了科学的沉积岩分类方案,建立了各种沉积相的相模式。 (3)多学科交叉发展阶段(1970-现在) 沉积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交叉学科沉积学,如构造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层序地层学等。 二、陆源碎屑沉积学研究现状 (一)陆源碎屑沉积学理论日益丰富和完善 1、关于事件沉积作用1)风暴沉积和风暴岩2)浊流沉积和浊积岩3)震积作用和震积岩 2、等深流沉积和等深岩 3、关于热水沉积 4、成岩作用研究有新进展 (二)多种技术和手段的应用 1、解释沉积环境 2、确定古水流方向 3、研究成岩作用 (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1、大地构造沉积学 2、测井沉积学 3、地震沉积学 4、沉积地球化学 5、层序地层学 三、陆源碎屑沉积学研究展望 1、从微观到宏观 2、从定性到定量 3、学科的交叉渗透 4、重视新技术、新方法 5、重视对现代沉积环境的研究 6、与社会发展结合越来越紧密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①钟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钟状。曲线从下往上幅度突然变高,然后逐渐下降,慢慢恢复到泥岩基线,它反映出沉积环境从低能突然变为高能,之后又从高能缓慢恢复到低能的情况。岩性具正粒序结构,底部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关系,一般对应于底冲刷,顶部与泥岩渐变接触,反映了逐渐减弱的水动力特征,是由中—粗粒砂岩至中—细砂岩组成的、由粗变细的曲流河边滩或辫状河心滩砂体上部的沉积特征。如由多个冲刷面、叠置的边滩或心滩与薄泥岩夹层组合在一起,因每个叠置砂体的粒级及含泥量的韵律性变化,可使钟形曲线多次叠加而呈宏观的圣诞树形; ②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箱状,它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较强。砂岩层顶、底均为突变接触。根据箱型曲线是否齿化,可进一步分为光滑箱型和锯齿状箱型两种曲线形态。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光滑或微齿化,内部结构较均匀,岩性较单一,无粉砂或泥岩夹层,曲线底部呈突变关系,顶部突变或略显正韵律变化特征,反映物源充足、强而稳定的水动力特征,在本区多是由含砾粗砂岩和中—粗粒砂岩组成的具有多韵律叠置的辫状河心滩沉积特征; ③锯齿状箱型:与上面的光滑箱型非常相似,自然伽马曲线齿化,岩性组合通常是有多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成,内部结构不均匀,可能发育有多个泥岩夹层,反映了水动力条件强但不稳定、强弱平凡交替的特征,在本区指示了由中—粗粒砂岩或中—细粒砂岩组成的多韵律叠置辫状河心滩和河道充填沉积特征; ④漏斗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漏斗状,反映沉积环境的能量从弱到强,然后突然变弱的变化特征。岩性主要为反韵律的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对应砂体厚度小(2m左右),砂体顶部与泥岩突变接触,底部与泥岩渐变接触,砂岩主要发育于上部,反映突发性的洪水流溢岸沉积,如决口扇和决口河道,多个决口扇的连续发育可形成叠置漏斗型曲线。 ⑤指型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指状,曲线幅度高,表明物源少而沉积环境能量强。岩性一般为细—中砂岩,厚度一般小于2m,与上下泥岩突变接触,是决口扇和决口河道的典型曲线特征。 ⑥锯齿型曲线:为锯齿状起伏的高伽玛值曲线,反映大套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其齿形为碳质、砂质以及钙质成分的反映,一般为河漫亚相泛滥平原沉积;

测井地质学读书报告

测井地质学——读书报告测井沉积学方面的研究或应用 组长:师凯歌 201302030233 组员:钟寿康 201302030208 杨燕茹 201302010107 朱晨蔚 201302010107 陈佳作 201532020018 王雅萍 20153202014 2016.4.20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以及必要性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测井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测井资料的解释,不能局限于单井或者单一岩层的局部层面上,我们更应该做出区域性、多层岩层关联性的地质解释。这种要求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将测井知识和地质中的沉积相知识联系起来,把两门学科从原理层面上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测井沉积这一边缘性学科研究课题。 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测井资料的解释变得更加具有宏观性,使得测井资料解释而来的地质数据回归到地质体系中,这将使得测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提升到区域层面上来,如此看来,这一问题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2、学科的产生 做为这一学科的主体—沉积相,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它,沉积相是指古代沉积的产物,它是根据沉积环境或沉积作用加以定义的岩石体或沉积物特征的组合。沉积相的识别必须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第一,宏观层面:相与相之间的组合。根据沃尔索相律:“只有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这一规律指导了在沉积相分析过程中进行沉积相的平面组合。第二,局部层面:岩石组合(类型及结构)、沉积构造(冲刷面、层理类型、纹层

组系产状及其垂向变化)、垂向序列变化关系(正粒序、反粒序、复合粒序、无粒序)、古水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几个方面。 在了解沉积相的知识以后,如何解决两门学科的联系成为关键。我们必须认识到测井沉积学的本体—沉积相的识别,然后利用两门学科的关联性,将测井“嫁接”到沉积相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测井相。测井相是由法国地质学家O.SERRA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组测井响应集合,它代表一定的地质相,并能将其它相体相区分。测井相又称电相。 二、测井相 1、测井相的定义 测井相的提出,目的在于利用测井资料(即数据集)来评价或解释沉积相。测井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且可以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别

《测井地质学》第三章 井壁成像12

第三章 井壁成像测井方法及地质解释

提纲1.仪器概况2.主要处理方法3.实验研究 4.图像处理方法5.地质应用

公司斯仑贝谢阿特拉斯哈里伯顿系统MAXIS-500ECLIPS-5700EXCELL-2000 井下仪器全井眼微电阻扫描成像仪 (FMI) 阵列感应成像仪(AIT) 方位电阻率成像仪(ARI) 超声成像仪(USI) 偶极子横波成像仪(DSI) 阵列地震成像仪(ASI) 组合地震成像仪(CSI) 声电组合成像测井 (START IMAGER) 多极阵列声波(MAC) 数字井周成像(CBIL) 核磁共振成像(MRFL.C) 微电阻成像(EMI) 声波扫描成像 (CACI) 成像测井系统及仪器

1、井壁成像测井的测量原理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测量原理及性能ùFMI的测量原理 ùFMI的测量方式 ù电阻率成像测井的技术指标 ?声波成像测井原理及性能指标 ùCAST工作原理 ù声波成像测井仪的技术指标

1.1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测量原理及性能 目前,电阻率成像共有三种测井系列,它们分 别是斯仑贝谢的FMI、哈里伯顿的EMI、阿特拉斯的STAR-Ⅱ。其测量原理相同,只是电极个数有差 异,对井眼的覆盖率有所不同,现仅以FMI为例介 绍电阻率成像的测量原理。

FMI的测量原理图1为FMI仪 器及极板部分的示 意图,FMI有八个 极板,每个极板有 两排24 个电极, 八个极板共计192 个电极,测量过程 中八个极板推靠至 井壁,192个电极 同时测量,每个电 极可测得所在处井 壁视电阻率值。随 着仪器上提可测得 全井段的数据,经 过一系列处理,即 可获得测量井段纵 向上的微电阻率扫 描图像。

测井沉积学

测井沉积相分析 报告人:师永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分院

一、概论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三、岩电关系研究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六、单井划相 七、平面相带组合

1、测井沉积相的基本概念 “测井相”或“电相”(Electrofacies)是在1970年提出来的,它是指能反映某一沉积物特征,并能使这个沉积物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测井沉积相研究就是应用各种测井信息来研究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岩石特征。 沉积相由特定的相标志表示,而测井相是由特定的测井响应代表。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不同的沉积相因其成分、结构、构造等不同而造成测井响应不同,一组反映岩石的测井曲线就构成了该地质相的映象,测井系统愈完善,反映实际地质相的映象就愈好。 但是,两者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可能有两个或更多个电相对应一个沉积相,也可能一个电相对应几个沉积相。 因此,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

2、工作方法 首先,在取心井中用一系列测井曲线或参数划分为若干种“测井相”;将这些测井相与岩心分析所得到的“岩相”进行相关对比,利用测井信息可以归纳为不同类型及相互关系的曲线组合类型,建立测井曲线相模式;然后,反过来在没有取芯井中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从而进行正确的地质解释和恢复沉积环境,确定相标志,推断水体深度,搬运介质能量、沉积物粗细、物源供应、气候条件等标志。

3、研究特点: 1)、利用高密度井网资料进行单元划分与对比,以目的层顶标准层拉平恢复古地貌,作连井沉积剖面图,绘制单砂体平面等厚图,进行古地貌、水系展布及砂体形态分析。 2)、依靠大量的测井曲线所能反映的沉积层序、旋回特性、砂层韵律性、岩性组合、接触关系以及砂体几何形态等特征为细分沉积相的主要指标,解剖单砂体,进行沉积微相划分。 3)、现代沉积研究,搞清井间砂体分布特征,作为准确划分相带界线和砂体尖灭位置的主要依据。 4)、在岩相划分上,从岩心资料上所能获得的划相指标的应用与常规方法相同。重点加强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测井地质学 知识点

第二章测井层序地层分析 第二节层序地层单元及其测井特征 一、基本术语:体系域、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等 二、体系域 1.类型: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 2.低位域: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沉积背景、斜坡构造背景、生长断层背景下的低位域组成 3.海侵域: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 4.高位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底部以下超面为界,顶部以Ⅰ型或Ⅱ型层序界面为界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 5.陆架边缘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准层序组朝陆地方向上超到Ⅱ型层序边界之上,朝盆地方向下超到Ⅱ层序边界之上。 三、湖平面变化与层序结构 1.湖平面变化与体系域 2.层序结构类型及特征: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四分层序 第三节测井地层地层分析方法 一、基本术语:基准面、基准面旋回、分形 二、一般工作流程 1.测井—地震—生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 2.关键层序界面识别 3.研究区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 4.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 5.建立多井关键性剖面 6.预测油气分布 三、单井测井层序分析方法 1.测井资料预处理

2.沉积旋回分析:旋回性及旋回级次是沉积岩层重要的固有属性;旋回 级次分析:常规测井旋回分析、小波分析和地层累积方法等 3.沉积间断点识别:地层倾角测井--累计倾角交会图法、地层倾角测井-- 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地层倾角测井--倾角矢量图法、自然电位和 视电阻率组合法、声波时差响应法等 四、米氏周期分析及分形研究 五、沉积层序的分形特征研究 1.分形的概念 2.地质学运用分形理论需要考虑的问题 3.分数维的计算 4.分数维的应用 第三章测井沉积学研究 第一节测井沉积学概念 一、基本概念:测井相、测井相标志 二、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 结构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的测井相标志 四、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 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一、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 1.常规组合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幅度特征、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接触关 系、曲线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层序的 形态组合特征 2.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 岩性—颗粒粗细,进行微细旋回的划分;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 的平行度,可以衡量平行及非平行层理;利用倾角矢量模式解释沉积 构造,研究古水流方向;根据倾角矢量模式组合解释褶皱、断层、不 整合;利用倾角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利用双井径差值分析现代地应力二、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

测井相分析在沉积相识别中的应用

《测井地质学》课程报告 测井相分析在沉积相识别中的应用

测井相分析在沉积相识别中的应用 沉积相研究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一项重要而基础的工作。测井资料在用于进行沉积地层的沉积相研究中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1]。 精确划分和识别沉积相(特别是沉积微相)是陆相含油气盆地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是盆地油气储层评价和预测的基础。对于陆相含油气盆地沉积微相的研究主要依靠钻井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通常钻井岩心资料是判别沉积相最准确和重要的信息。但是在含油气盆地内部钻井取心资料往往是局部的,并且通常是不连续的,因此,在沉积微相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测井相方面的信息,因为测井资料具有平面上分布广泛和纵向上连续分布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测井曲线的幅度、形态、光滑程度、组合特征及接触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提供地层剖面的沉积层序、粒序旋回、砂泥比和不整合面等大量的沉积学信息[2],进而识别出不同沉积环境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3]。 利用测井资料来评价或解释沉积相的方法称为测井相分析[4],测井相研究是从统计分析与岩心分析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将测井相与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对比,确定测井相的岩性类型及沉积环境[5]。测井沉积微相分析是通过对取心井段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特征进行研究,建立测井相图版,并将这种关系推广到其他的未取心井,进行沉积微相的标定,进而可以利用研究区内丰富的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研究[6]。 1 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关系[7] 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由于物源情况、水动力条件及水深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沉积物组合形式和层序特征的不同,反映在测井曲线上就有不同的测井曲线形态。沉积相在测井曲线上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形态信息[8-9],其最基本要素有幅度、形状、顶底接触关系、曲线光滑程度及齿中线,而形态信息就是这些要素的综合。不同的测井环境常常具有不同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从各种环境的不同曲线形态特征中,可以概括出几种基本的形态类型:顶部或底部渐变型;顶部或底部突变型;振荡型;块状组合型和互层组合型。这些基本的形态类型反映了不同沉积环境从开始到结束沉积物粒度在垂向上的变化,表现出在某一时期内沉积作用的连续性;同时,其基本曲线形态是由水体深度的逐渐变化、搬运流能量的变化、沉积物源供应变化3种主要环境因素决定的[10]。 不同沉积环境对应的测井曲线形态、幅值等特征不同,因此,应用测井资料对沉积相进行识别具有很好的可行性[11]。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构造地质学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系统的构造地质学知识和野外室内工作方法;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共设置下列3个研究方向。 1、石油构造分析 2、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 3、变形分析与应用构造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5或以上。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5学分内。 (一)学位课8门(共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3门,10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一外国语。 (2)专业学位课5门,11学分 本学科点的专业学位课包括地质统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勘探构造分析。 (二)选修课18门(34.5学分) 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修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但所选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阅读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选修课包括第二外国语和体育课,二者均不计学分。

单井沉积相分析

单井剖面相分析 1.相标志的研究 能够反映古代沉积条件和环境特征的标志,通常称为相标 志或环境成因的标志。 沉积体系分析是从详细观察和描述相标志开始的。确定沉 积体系的标志主要包括: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学、自生矿物、颗粒结构和测井相等标志作为沉积相划分的主要依据,地震相仅作为沉积相判别的辅助标志。当某些层段相标志不甚明显时,可借助相的共生组合规律加以判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划分岩石相 ①在岩心观察和实验基础上首先进行岩石相分类; ②划分岩石相不仅要区分岩石类型,而且要反映沉积时水动力、地化及生物作用条件,对于碎屑岩储层水动力条件和能量与储层质量好坏一般有紧密联系,因此储层碎屑岩的岩石相尽可能与能量单元统一起来。 ③对每种岩石相的沉积作用或沉积环境作出解释。 (2)垂向层序的分析 ①垂向层序是地下地质工作中沉积相分析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一定的微相有一定的垂向沉积层序,但一种垂向层序可能有几种微环境成因,所以垂向层序是很重要的相标志,而不是绝对标志,需结合其它标志综合判别。

②碎屑岩储层垂向层序一般又是层内非均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确定各微相砂体的典型垂向层序是储层描述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③垂向层序以自下而上岩石相的组合序列来表示,以最基本的沉积旋回为单元进行组合。 ④垂向层序的分类和描述要满足划分微相和各微相作用沉积学解释的要求。 ⑤每类垂向层序应选择代表性取心井段分别作出相柱子图,内容除沉积学描述外,还应包括反映储层物性及典型测井曲线。(3)沉积旋回分析 ①以最小沉积旋回为单元的垂向层序分析作为基础,逐级向上扩大进行各级沉积旋回分析。 ②沉积旋回分析的目的是搞清垂向上微相演化,进一步确认亚相(大相),并从相组合上检验微相,要应用全部的相标志进行综合分析。 ③各级沉积旋回反映盆地构造活动、气候变化、碎屑物供应量的变化,水进水退、沉积体的废弃转移、各次沉积事件间能量的差异以及每次沉积事件本身能量的变化过程。 ④沉积旋回分析应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反复进行,从各级旋回的岩相组合和演化规律上互相检验相分析的合理性。 ⑤沉积旋回界线应是确定性的时间界线。 (4)单项指标相分析

测井地质学作业

测井地质学作业 2012级硕士孔强夫 测井与遥感技术研究所 2013.6.5

预备知识: 1.测井曲线幅度特征 测井曲线幅度受地层的岩性、厚度、流体性质等因素控制,可以反映出沉积物粒度、分选性及泥质含量等。一般对于颗粒细、渗透性好的砂岩,具有高自然电位(SP)负异常和低自然伽马GR特征。对于细粒沉积物,如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具有低SP幅度、高GR特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地下流体性质等情况,在岩心观察基础上建立适应本地区的岩性与测井信息之间的联系。 2.测井曲线形态特征 不同的沉积环境,由于物源情况不同、水动力条件不同及水深不同,必然造成沉积物组合形式和层序特征(正旋回、反旋回、块状)的不同,反映在测井曲线上就是不同的测井曲线形态。一般有: (1)柱形(箱形)。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供应丰富、水动力条件稳定下的快速堆积,或环境稳定的沉积。 (2)钟形。测井曲线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反映在其沉积过程中,水流能量逐渐减弱、物源供应越来越少。 (3)漏斗形。与钟形相反,垂向上呈水退的反粒序,反映水动力能量逐渐加强和物源供应越来越丰富的沉积环境。 (4)复合形。表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曲线形态组合,如下部为柱形,上部为钟形或漏斗形组成,表示一种水动力环境向另一种环境的变化。 4.齿中线 齿中线分水平、上倾、和下倾三类。当测井曲线齿的形态一致时,齿中线相互平行,反映沉积时水动力能量变化呈周期性;当测井曲线齿的形态不一致时,齿中线将相交,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5.层序特征测井解释 每一种沉积亚相、微相的测井曲线形状的变化都可以反映其粒序序列变化,通常用反映岩性、粒序变化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的形态组合来反映每一种沉积亚相、微相的层序特征,因而通常有四种粒序模型: (1)正粒序模型:一般为钟形,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增大,而自然电位为自下而上由高负偏向低负偏甚至基线附近变化。 (2)反粒序模型:对应于漏斗形测井曲线,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减小,而自然电位自下而上由基线或低负偏向高负偏变化。 (3)复合粒序模型:对应于复合形态的测井曲线,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钟形、漏斗形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连续变化组成。 (4)无粒序模型:对应于箱形或平直测井曲线,即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形状自下而上不变或只是微齿化。 将各种粒序模型对应于各种沉积亚相、微相中,针对沉积学研究中沉积层序成旋回分布的颗粒大小、岩性粗细变化在测井曲线上的不同反映,可以总结出各种沉积亚相、微相得层序变化曲线形态组合特征。

测井岩相软件使用说明手册

岩石物理相分析软件 使用说明书 二零零九年七月

一、软件介绍及运行环境 测井相解释软件系统是在微机上利用VC和FORTRAN语言环境编写的软件系统。 该系统软件运行环境: 1)硬件环境:PII或以上处理器的微机,64M或更大的内存空间,800×600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显示器。 2)软件环境:Windows 9X、2000、XP等微软的操作系统,具备Visual C++编程环境。 二、软件的功能 2.1数据转换 1)实现LA(80)、Forward(文本)和自定义文本三种文件格式之间的互相转换:首先打开文件,通过数据文件的不同后缀确定读入的是哪类测井数据格式:(LA(80)格式——*.la、Forward(文本)格式——*.txt、自定义文本格式——*.dat);然后保存为目标格式的数据文件即可,文件类型同样根据文件名后缀确定。 LA(80)为80条标准测井LA格式;Forward(文本)为Forward软件标准文本格式;自定义文本数据格式如下:(geng18.dat,/* */内的是注释)geng18 /*井名*/ 3 /*曲线条数*/ 2040.0000,2325.0000 /*起止深度*/ 0.1250 /*采样间隔*/ END /*间隔字符*/ #DEPTH GR CAL AC 2040.000 83.46900 27.41300 250.86700 2040.125 88.47100 27.60300 247.28900 2040.250 95.17619 27.60300 239.78979 2040.375 101.45760 27.53900 238.60860 2040.500 107.49319 27.43500 241.65239 2040.625 112.64719 27.36700 249.78780 2040.750 116.48000 27.31000 260.84061 2040.875 118.53200 27.35800 270.81122

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与综合解释试卷

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与综合解释 一、简要叙述测井地质研究的工作流程。(15) 二、请简述测井数据标准化方法与步骤。(15) 三、储层体积模型的原理及其含义。(15) 四、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有哪些地质应用?(15) 五、请列出常用的孔隙度解释模型。(20) 六、油层的定性识别方法有哪些?(20)

参考答案 一、简要叙述测井地质研究的工作流程。 A 区域地质分析,分了解目标区内地层、构造、沉积、生储盖层性质及其组合、工程地质等基础资料。初步了解研究区内主要存在的地质问题与关键难题,以及测井地质学可能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B岩心、野外露头观察与岩石物理实验, 岩心和露头观察与岩石物理实验是测井地质的基础。通过岩心、地质录井及露头地质资料以及测井资料的初步分析可以初步建立地层层序、岩性组合、井旁精细构造、沉积微相、油气层分布、生储盖组合、裂缝与地应力等概念模型。岩心样品的岩石物理包括物性,饱和度、孔隙结构、岩石矿物、粘土矿物、电学、核磁共振、电化学等。为测井地质研究提供定量分析的基础。C数据准备,包括测井资料、地质、岩石物理实验与分析的准备和预处理。针对不同的地质任务,整理:①测井资料(图与磁带);②各种地质图件与数据;③岩石物理实验数据。 D“地质刻度测井”或“岩心刻度测井”,即“四性关系”研究,立足地质、岩心与岩石物理实验与研究,建立精细的测井储层与地质解释模型,通过地质与岩心精细观测和岩石物理实验研究建立储层性质、岩心的地质事件和测井响应的精确关系,这是测井地质学研究的关键。 E测井地质学处理与解释,包括对储层参数的求取、沉积、构造等地质参数的分析等;测井储层描述与测井地质解释有三个层次:单井测井解释(它与勘探进程同步)、精细测井解释、多井测井解释(油藏描述)。 F地质目标评价,通过针对地质目标的各种测井地质评价参数、综合编图,阐明地质目标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为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二、请简述测井数据标准化方法与步骤。 测井数据标准化实质上是依据同一油田的同一层段往往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物理特性分布规律,对油田各井的测井数据进行整体的分析,校正刻度的不精确性,使测井资料在同一油田范围内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具有统一刻度,达到全油田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取标准层;一般地选择目的层井段内或其附近、厚度大于5米、岩性均一、平面分布稳定、不受含油气影响的致密石灰岩、较纯的泥岩、或是孔隙度分布稳定的砂岩等建立标准化模型,采用趋势面分析法或其它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校正。2 趋势面图的形成;通过区域化回归,弄清测井参数区域化变化特征,定量表征其区域化变化;3 残差图;通过实测值与趋势值的对比,求取残差值,作为校正量;4 测井曲线区域化校正用 残差进行曲线校正,即:Δt校正=Δt原始-Δt残差。三、简述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其应 用。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即根据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和岩石中各物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按体积把实际岩石简化为性质均匀的几部分。岩石的宏观物理量看成是各部分贡献之和。 ①按物质平衡原理,岩石体积V等于各部分体积Vi之和,即 V=V1+V2+…+…V n,那末1=( V1+V2+…+…V n)/V,Φi=V i/V ②岩石宏观物理量M等于各部分宏观物理量M i之和,即M= M1+M2+…+…M n,那末当用单 位体积物理量(一般就是测井参数)表示时,则岩石单位体积物理量m就等于各部分相对体积与其单位体积物理量乘积之和m= m1V1+m2V2+…+…m n V n。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课程表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课程表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课程表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年级2010级专业 地质学(基地)人 数 29 星期 1-2 3-4 5-6 7-8 晚上 一 现代地层学(1-6周) 韩健 9209 环境地球化学(8-14周)陈亮系 306 变质岩岩石学(1-6周)张成立系304沉积环 境与沉积相(8-14周)林晋炎9203

第四纪地质与黄土(第2周始)弓虎军系306 二 地球物理 程顺有系306 变质岩岩石学(1-6周)张成立系304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8-14周)林晋炎9401 矿床学 朱赖民系306 三 现代地层学(1-6周) 韩健 9203 环境地球化学(8-14周)陈亮系306 地球物理 程顺有系306 生物进化论 尹凤娟系205

四 矿床学 朱赖民系306 生物进化论 尹凤娟系205 第四纪地质与黄土(第2周始)弓虎军系306 五 变质岩岩石学(1-6周)张成立系304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8-14周)林晋炎 9401 地球物理 程顺有系306 现代地层学(1-6周) 韩健 9209 环境地球化学(8-14周)陈亮系306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课程表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年级 2010级专业地 质学类人数 60 星期 1-2 3-4 5-6 7-8 晚上 一 现代地层学(1-6周)韩健 9209 变质岩岩石 学(8-14周)苟龙龙系205 环境地球化学(1-6周)冯彩霞系205 沉积 环境与沉积相(8-14周)林晋炎 9203 第四纪地质与黄土 杨利荣系205

二 地球物理 王兆国系205 环境地球化学(1-6周)冯彩霞系205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8-14周)林晋炎9401 矿床学 安芳系205 三 现代地层学(1-6周)韩健 9203 变质岩岩石学(8-14周)苟龙龙系205 第四纪地质与黄土 杨利荣系205 生物进化论 尹凤娟系205 四 矿床学 安芳系205

测井地质学复习资料

测井地质学复习资料 1.倾角测井数据成果显示方式:列表;倾角矢量图;方位频率图;杆 状图;圆柱面坐标图; 2.倾角矢量的模式:红色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一组矢量;绿色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不随深度变化的一组矢量。蓝色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的一组矢量。白色模式:倾向和倾角都杂乱变化的一组矢量或点子少,可信度差。 3.有断裂破碎带的断层矢量图上显示为绿—乱—绿模式。旋转断层矢量图上显示为绿—绿模式。断裂面没有变形的断层(均为绿色模式) 4.成像测井井下仪器是以扫描方式或阵列方式来测量岩石的某个物理量(电阻率、声阻抗等)在柱状坐标系(r,θ,z)中的分布,输出的是该物理量的沿井壁或井周的分布图。 5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主要优点:能提供井壁附近地层的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图像外观类似于岩心剖面,可用于识别裂缝,分析薄层,进行储层评价以及沉积相和沉积构造方面的研究,在探测复杂岩性、裂缝性油气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6电成像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1)电极的大小及形状:电极越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电极越小,流入其电流越小,仪器灵敏度越高;电极越小,泥饼对电极的影响越大;电极周围绝缘环带越宽,噪声越低,信噪比越高。 2)极板与井壁之间的间隙:该间隙越大,仪器的垂向分辨率越小,

对地层的灵敏度越小。 3)侵入的影响:侵入的影响类似于对浅侧向电阻率测井的影响。 7.电成像的地质应用:1)图像解释遵循的基本原则:图像上的颜色仅仅反映的是电阻率的大小,不表示地层的实际颜色。图像上颜色越深,电阻率越小,反之,颜色越浅,电阻率越大。裂缝识别及评价; 地质应用:地质构造解释;地层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解释;储层评价; 帮助岩心定位和描述;高分辨率薄层分析与评价;确定井眼几何形状,推算地应力方向;确定井层位置和射孔位置。 8. 1)静态归一化:即在较大的深度段内(相应于某层段或某一储集层 段),对仪器的响应进行归一化,即在一个深度处特定色彩表示的电阻率,而另一深度处如果色彩相同,即表示该深度处具有同样的电阻率。 优点:在较长的井段内通过灰度和颜色的比较来对比电阻率。 缺点:不能分辨小范围内微电阻率的变化。 2)动态归一化:即在较短的井段内,选择灰度的深浅和色彩的浓淡来表征电流强度的级别。 优点:能反映局部范围微电阻率的变化,更精细地研究井壁岩石结构、裂缝等变化 9. 声成像测井原理:也称为超声波成像测井,仪器记录声波传播时间和反射波幅度(能量)。 超声电视成像测井采用旋转式超声换能器,对井眼四周进行扫描,并记录回波波形。岩石声阻抗的变化会引起回波幅度的变化,井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