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积学原理

沉积学原理

沉积学原理
沉积学原理

沉积学原理

主要内容:

绪论、洪积扇沉积、河流沉积、冰川与沙漠沉积、湖泊沉积、海洋碎屑岩沉积、海洋碳酸盐岩沉积、三角洲沉积、事件沉积作用、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沉积相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一章绪论

一、沉积学的涵义及发展概况

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一门科学。

沉积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奠基阶段(1777-1940)

1777年:德国地质学家魏纳(A. G. Werner,1749- 1817年)首次提出水成论。1777年,将德国厄兹山区的地层划分为四种类型:

4)冲积层:砾石、沙子、粘土,含大量化石。机械沉积。

3)成层岩层:石灰岩、砂岩、石膏、岩盐、煤,含大量化石。主要是机械沉积,也有化学沉积。

2)过渡层:结晶片岩、板岩,含最早的生物化石。化学沉积为主。

1)原始层:花岗岩、片麻岩、玄武岩等,无化石,原始海洋化学沉积。

1795年:苏格兰地质学家赫顿(James Hutton,1726-1797)出版《地球学说》(Theory of the Earth),提出了均变论的思想。

1830年: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出版《地质学原理》(Principles of Geology),正式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均变论--研究古代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的钥匙

1850年:索比(Sorby)首次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岩石,拉开了对岩石进行微观研究的序目。

1914年:吉尔伯特(Gilbert)首次用各种粒径的砂和不同的水流强度进行了水槽实验,开创了用实验方法进行沉积学研究的先例。

1939年:Twenhofel出版了《沉积学原理》,标志着沉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了。

(2)成熟完善阶段(1940-1970)

提出了科学的沉积岩分类方案,建立了各种沉积相的相模式。

(3)多学科交叉发展阶段(1970-现在)

沉积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交叉学科沉积学,如构造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层序地层学等。

二、陆源碎屑沉积学研究现状

(一)陆源碎屑沉积学理论日益丰富和完善

1、关于事件沉积作用1)风暴沉积和风暴岩2)浊流沉积和浊积岩3)震积作用和震积岩

2、等深流沉积和等深岩

3、关于热水沉积

4、成岩作用研究有新进展

(二)多种技术和手段的应用

1、解释沉积环境

2、确定古水流方向

3、研究成岩作用

(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1、大地构造沉积学

2、测井沉积学

3、地震沉积学

4、沉积地球化学

5、层序地层学

三、陆源碎屑沉积学研究展望

1、从微观到宏观

2、从定性到定量

3、学科的交叉渗透

4、重视新技术、新方法

5、重视对现代沉积环境的研究

6、与社会发展结合越来越紧密

四、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现状

第二章洪积扇沉积

洪积扇或冲积扇:洪水在出山口处堆积的扇形粗碎屑沉积体

第一节洪积扇的形态及形成条件

第二节洪积扇沉积类型

一、泥石流沉积

形成条件:源岩风化后能形成大量包括粘土在内的细碎屑(前提)、气候、坡度。

运动、沉积过程

沉积特征:泥与砂砾混杂、颗粒粗、分选差、磨圆差到中等、杂乱排列、杂基或颗粒支撑、可具逆粒序、顶底界面截然。

二、片流沉积

形成过程和水动力特征

沉积特征:砾石、砂砾混合、砂;分选、磨圆中到差;颗粒支撑、平行层理;砂体呈席状,常被河道切割。

三、河道沉积

河道的大小与形态:宽浅、辫状。

河道的沉积特征:砾、砂砾、砂;磨圆中到差;分选中等到差;颗粒支撑、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冲刷面;砂体条带状、截面透镜状。

四、筛状沉积(筛积)

形成机制:物源区缺乏细粒沉积物、位于交会点下方。

沉积特征:多为砾石、分选较好、双众数、高孔渗。

1、地质体的基本产状(产状要素及其表述方法):;4、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面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5、地面地质图,“V ”型法则及其应用。

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真倾角永远大于视倾角

产状要素的测定: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根据钻井资料、地形地质图等资料间接求取。

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A 文字表示法

① 方位角表示法

倾向+倾角 走向=倾角±90°130°∠30°

② 象限角表示法:N40°E/30°SE

B 符号表示法 地质图

走向+倾角+倾向 产状水平 产状直立 倒转

2、水平岩层基本特征:倾角<5°

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①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

②上新下老,谷内老、山头新

③地层厚度是高程差

④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层厚度及地形坡度

3、倾斜岩层基本特征:倾角5°~85°的岩层,>85°,直立

倾斜岩层露头形态:取决于岩层产状,地形特征及二者关系,遵循“V ”字形法则:

①倾向与坡向相反

②倾向与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

③倾向与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

20°

褶皱的形态描述

(1)横剖面上的褶皱形态

根据轴面产状,结合两翼产状特征,褶皱形态分为:

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

歪斜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其中一翼倒转。

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一翼地层正常,其中一翼倒转。

翻卷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

根据两翼夹角大小:

平缓褶皱:翼间角120°~180°

开阔褶皱:翼间角70°~120°

闭合褶皱:翼间角30°~70°

紧闭褶皱:翼间角<30°

等斜褶皱:翼间角近于0°

根据褶皱面的弯曲形态:

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状褶皱、挠曲

(2)地面(平面)上的褶皱形态

根据褶皱某一岩层在地面(平面)上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线状褶皱:长宽比>10∶1

短轴褶皱:长宽比3∶1~10∶1(A、B)

穹隆构造:长宽比<3∶1的背斜构造(C)

构造盆地:长宽比<3∶1的向斜构造(D)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

第一节 沉积环境的类型及特征

碳酸盐台地:原指地形平坦的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现指所有碳酸盐沉积环境(不考虑地形是否平坦)。 包括潮坪、生物礁、浅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等

一、潮坪

指潮汐周期性影响的岸边平坦沉积环境。

潮上带:

位置:平均高潮线以上,低能环境

岩性:灰泥和泥晶白云岩,层薄色浅;潮湿环境多藻席,干旱环境多石膏

构造:泥裂、鸟眼,水平纹层和叠层石

潮间带

位置:平均高、低潮线之间,较低能环境

岩性:灰泥和颗粒灰岩,层薄色浅; 柱状和波状叠层石

构造:交错层理、生物扰动、水平纹理及泥裂

潮下带

位置:平均低潮线之下,低能或高能环境

低能潮下带(小潮差):暗色颗粒质灰泥岩 强烈生物扰动,层理不发育,多正常海相化石

高能潮下带(中大潮差):厚层颗粒灰岩,分选、磨园好,多波痕和交错层理

二、生物礁和浅滩

浅滩:是指沉积水体浅、能量高、沉积颗粒灰岩为主的沉积环境。包括:裙滩、堤滩、点滩和台缘滩

裙滩(岸滩):

位置:位于地形坡度较大的无泻湖的海岸地区,波浪作用较强。

岩性:中厚层亮晶颗粒灰岩,颗粒分选磨园好,发育交错层理。

堤滩(障壁滩):

点滩:

(1)位置:零星分布于台地内部的、与局部水下隆起相关的浅滩

(2台缘滩:

(1)位置:分布于台地边缘、浅水高能环境

(2)岩性:厚层块状亮晶颗粒灰岩,颗粒分选磨园好,发育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波痕。 三、局限台地

位置:指海水循环受限、盐度不正常的低能浅海,与广海之间有障壁

岩性:暗色厚层灰泥灰岩,缺少层理构造,较强生物扰动

四、开阔台地

位置:指海水循环好、盐度正常、发育礁滩的浅海

岩性:中厚层颗粒灰岩、灰泥灰岩,多正常海相化石,生物扰动多

五、台地边缘

位置:指浅水台地与深水斜坡相邻的沉积区,能量较强。

岩性:礁滩对应的颗粒灰岩和礁灰岩

第二节 台地沉积模式

碳酸盐台地包括镶边台地、缓坡和孤立碳酸盐台地

一、碳酸盐缓坡

1、概念:指海底向广海方向平缓倾斜的(小于1度)、无明显坡折的、沉积水体逐渐变深的沉积环境(陆表海) 缓坡类型-据剖面形态划分:均匀缓坡、远端变陡缓坡

二、镶边台地

1、概念

指具有高能外部边缘的浅水台地,与深水盆地之间存在陡斜坡。台地边缘发育高能障壁礁滩,其向陆为低能泻湖

2、镶边台地类型-考虑海平面升降速率:沉积型,过路型和侵蚀型

3、沉积型边缘的台地类型:垂向和侧向加积,发育6种沉积类型

潮坪-泻湖:颗粒质灰泥灰岩和泥灰岩,可有点礁;海平面下降发育潮坪;海平面上升发育泻湖和礁

台地边缘内侧滩:生物碎屑灰岩或鲕粒灰岩,可有点礁;交错层理多;向陆方向颗粒减少,灰泥增多

台地边缘外侧礁:发育块状造礁和枝状造礁生物;可有礁的碎屑和生物碎屑

礁前斜坡:常见滑塌成因的砂砾碎屑;随水深增加,灰泥增多

斜坡和盆地:较深水的灰泥和页岩沉积;重力流成因的碎屑沉积

4、过路型边缘的台地类型:台地边缘垂向加积明显,较多的沟道和重力流,发育6种沉积类型

台地边缘生物礁和颗粒滩

陡崖,缺少沉积,是过路地带

环台地塌积裙:由台地边缘礁滩提供沉积物质,由碳酸盐砾砂泥组成

有沟道的斜坡:斜坡:灰泥沉积;沟道:条带状碳酸盐砂砾碎屑

斜坡下部:沉积灰泥和浊流沉积

盆地:主要沉积灰泥和页岩

5、侵蚀型边缘的台地类型

指出露于水面之上的台地被侵蚀后在海退背景下,形成新的台地。包括台地边缘礁滩、陡崖和塌积裙沉积

6、镶边台地的一般特征

1)主要发育在低纬度大陆架地区;

2)发育在造礁生物繁盛期;

3)向海为灰泥和重力流沉积;

4)向陆为泻湖沉积;

5)常由具生物障壁的缓坡剖面演化而来

三、孤立碳酸盐台地

1、一般特征:远离陆架,被深水包围;台地边缘为深大断裂,缺少陆源碎屑;迎风侧多礁,背风侧多滩;台地边缘为礁滩,内为泻湖

2、相带沉积特征

台地内部:潮坪、点礁和浅滩成因的灰泥灰岩,颗粒灰岩和礁灰岩

台地边缘:礁灰岩和浅滩颗粒灰岩

斜坡上部:台地沉积物的侵蚀和跨塌

斜坡下部:重力流和远洋悬浮沉积,泥灰岩与重力流砂砾碎屑伴生

盆地:深水沉积-薄层灰泥灰岩,页岩和硅岩

礁和礁相

第一节礁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一、礁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类

1、礁的概念-广义礁和狭义礁

广义礁:厚层碳酸盐岩体(建隆)

狭义礁:生态礁-原地生长、抗浪

生态礁(狭义礁):指造礁生物原地生长造成坚固抗浪骨架,并在地形上具有隆起正性地貌特征的建隆。

2、基本特征:

礁主要由礁核和礁翼组成

礁核-抗击波浪的礁主体,由原地堆积的生物岩或粘结岩组成,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多

礁翼-礁前和礁后,礁与非礁的过渡带

礁前:指迎风侧,波浪大,礁破碎,形成礁角砾岩或塌积岩,在礁前陡坡堆积与灰泥混积

礁后:指背风侧,由分选好的砂屑和灰泥组成,单体生物多,但生物种属减少

礁间-群礁之间的沉积

海侵时,群礁发展,礁间沉积正常碳酸盐岩;海退时,群礁发展受抑,沉积泻湖沉积物

3、礁的分类

分类原则:礁的形态和地理位置

形态分类:点礁、宝塔礁、马蹄形礁、环礁、丘礁、层状礁

点礁:指泻湖或大陆架上的孤立小礁体。圆形或不规则状(补丁礁)

宝塔礁:在较深水处,形似宝塔或锥柱状的礁体

马蹄形礁:新月形,迎风侧发育,背风侧礁不发育。分布在开阔海中

环礁:围绕水下隆起生长、分布呈环状的礁体

丘礁:较深水处生长的、孤立分布的、形似半球状的礁体

层状礁(滩礁、带状礁):台地上生长的分布面积大、厚度较小的礁体。

地理位置分类:岸礁、堡礁、边缘礁

岸礁:位于海岸处的、顶平、平行岸线分布的礁体

堡礁-障壁礁:平行岸线生长,离岸有一段距离。岸与礁之间为泻湖。

边缘礁:远离海岸分布、似堤状的礁体。岸与礁之间为正常海环境

二、礁的形成及生物造礁作用

礁的形成条件:

1)适宜位置-碳酸盐台地,陆源碎屑少

2)适宜水温-热带和亚热带,23-27°

3)适宜盐度-3-4%

4)适宜水深-小于50米(光合作用)

5)适宜水动力-波浪、岸流和风

2、礁的生物

1)礁生物数量-几百种珊瑚

2)礁生物类型-四种:礁骨架建设者、礁骨架粘结者、礁骨架居住者、礁骨架保护者

3、生物礁的形成演化

生物礁的形成发育与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生物礁的生长是生物生长与破坏作用之间的平衡结果。 生物礁的形成发育常划分成四个阶段:定殖阶段,拓殖阶段,泛殖阶段,统殖阶段

三、礁形成的控制因素

1、海平面升降:礁生长速率与海平面变化一致利于礁生长

2、构造环境:控制礁的性质、形状、规模和分布

构造大陆架、断层高点、海底火山,隆凹过渡带,板块边

3、地貌和沉积环境:海底和海岸带地貌控制礁的形态和分布

温度、水清澈程度、水深、生物环境

第二节 礁相和礁复合体沉积模式

礁复合体包括:礁骨架、礁顶、礁坪、礁后、泻湖、斜坡和塌积沉积

礁骨架1-30m ,礁顶0-2m ,礁坪1-3m ,礁后1-5m ,泻湖5-30m ,斜坡20-50m ,塌积40-200m 礁骨架礁顶礁

礁后泻湖斜坡

塌积

一、礁骨架:处于礁前,波浪强,水浅,造礁生物生长形成骨架

二、礁顶

1、原生礁顶:浅水珊瑚生长成骨架

2、次生礁顶:礁前骨架受破坏成砂砾碎屑,并被藻类胶结形成礁顶

三、礁坪

沉积宽度大,水浅,能量低,沉积珊瑚碎屑,棱角状到次圆状

四、礁后

主要成分为珊瑚、钙藻碎片,分选好,可有来自礁骨架的风暴砂

五、泻湖

水较浅,波浪能量低,水循环差,沉积颗粒泥质岩类

六、礁斜坡

礁骨架向海陡倾一侧,沉积能量低,来自礁骨架的粗粒沉积物与细粒沉积混生

七、塌积岩

1、近源塌积,水深40-100m,泥质颗粒岩为主,含有大量的来自礁骨架的碎屑和钙质生物,层状构造

2、远源塌积,水深100-200m,含大量悬浮生物的细粒沉积,可包括部分来自礁骨架的细碎屑物质

海相深水碳酸盐沉积

第一节正常沉积作用

1、深海盆地主要沉积物由正常沉积作用形成

2、水深大于200米的开阔大洋海底沉积物主要是远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碳酸盐介壳的混合物

3、CCD控制了深海盆地的静水碳酸盐岩沉积

4、以CCD为基准面,按碳酸钙残余物含量不同,可划分出5个碳酸盐溶解相

第二节事件沉积作用

一、碳酸盐重力流沉积

1、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类型是深水沉积的重要类型,包括:岩崩、滑动-滑塌、碎屑流、颗粒流和浊流

2、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特征

岩崩碎屑堆积岩:

指包含在原地深水沉积物中的、来自浅水台地的大型碳酸盐块体

产生原因:地形坡度、同生断裂和地震, 发育于台地边缘

滑塌碳酸盐岩

概念:塑性和半固结状态的碳酸盐岩沉积物,受地震、断裂和重力作用发生滑动变形,形成重力滑塌沉积识别标志:直滑构造和旋滑构造

碎屑流碳酸盐岩(泥石流)

产生原因:地形坡度、同生断裂和地震。发育于台地边缘

最重要的重力流类型;不同粒级内碎屑组成;块状层理,无分选,与深海暗色泥岩伴生

颗粒流碳酸盐岩;

陡斜坡中下部;分选好,亮晶胶结;透镜状与深水泥岩伴生

二、碳酸盐等深流沉积

1、沉积特点

1)沉积物主要为砂质、粉砂质碳酸盐碎屑和泥质,分布广,可对比性强

2)沉积厚度较小砂质和粉砂质薄,几十厘米;泥质变化大,几厘米到几米

4)粉砂质泥具波状层理

5)砂质具块状层理

6)等深流流速变化形成正、反递变层序

7)沉积厚度几厘米到几米

8)自下而上沉积序列: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分子微生物学112300003林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学项目的实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组成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0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从调控生命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 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 探讨生命的本质, 逐步系统地认识生命发展的规律.这些组学手段加上生物信息学, 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必须的。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缺点和不足, 代谢组学正好可以进行弥补。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命个体对外源性物质(药物或毒物)的刺激、环境变化或遗传修饰所做出的所有代谢应答, 并且检测这种应答的全貌及其动态变化。代谢组学方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发展 代谢组学最初是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 icholson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代谢组学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来研究, 并且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但是与N ichols on提出的代谢组学不同, 他是将代谢组学定位为一个静态的过程,也可以称为/代谢物组学, 即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时Fiehn还将代谢组学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4类: 代谢物靶标分析,代谢轮廓(谱)分析, 代谢组学,代谢指纹分析。现在代谢组学在国内外的研究都在迅速地发展, 科学家们对代谢组学这一概念也进行了完善, 作出了科学的定义: 代谢组学是对一个生物系统的细胞在给定时间和条件下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 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同, 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思想是全局观点。与传统的代谢研究相比, 代谢组学融合了物理学、生物学及分析化学等多学科知识, 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仪器联用分析技术对机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整个代谢产物谱的变化进行检测,并通过特殊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整体的生物学功能状况。由于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或动物体的所有代谢产物, 而这些代谢产物的产生都是由机体的内源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因此,代谢产物的变化也就揭示了内源性物质或是基因水平的变化,这使研究对象从微观的基因变为宏观的代谢物,宏观代谢表型的研究使得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缩小而且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这点也是代谢组学研究的优势之一. 代谢组学的优势主要包括:对机体损伤小,所得到的信息量大,相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检测更加容易。由于代谢组学发展的时间较短, 并且由于代谢组学的分析对象是无偏向性的样品中所有的小分子物质,因此对分析手段的要求比较高, 在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上也不成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生物体代谢物组变化快, 稳定性较难控制,当机体的生理和药理效应超敏时,受试物即使没有相关毒性,也可能引起明显的代谢变化,导致假阳性结果。 代谢组学应用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7个方面:

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学原理与方法》20秋在线作业3答案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根据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划分的社会互动情景是()。 A.社交关系 B.情感关系 C.工具关系 D.混合关系 答案:A 2.统计学抽样调查中,一般以()为界。 A.30 B.50 C.100 D.120 答案:A 3.询问调查对象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态度以及社会心理状态的问题属于()。 A.事实问题 B.行为问题 C.态度问题 D.观念问题 答案:C 4.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 A.消极的控制 B.积极的控制 C.非正式控制 D.外在控制 答案:B 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的是()。 A.未成年人 B.生理上有某种残缺或受到某种损害的人或群体 C.心理上有某种障碍和创伤的人 D.社会关系上出现某种不适应或对立的人、群体或社区

答案:A 6.社会互动的理论包括()。 A.符号互动论 B.戏剧理论 C.社会交换论 D.本土方法论 答案:ABCD 7.简单随机抽样包括()。 A.抽签法 B.随机数表法 C.等距抽样法 D.分层抽样法 答案:AB 8.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技能社会化 B.结构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答案:ACDE 9.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基本内容包括()。 A.私有化社会的阶级斗争 B.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C.阶层分析 D.阶级分析 答案:ABCD 10.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

A.普遍性和变异性 B.复合性和周期性 C.破坏性和集群性 D.结构性和功能性 答案:ABC 11.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是美国。()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2.回报都是有形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3.负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4.对比值就是两变量值的比值。()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5.频数分布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相对数量分布,而频率分布则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绝对数量分布。()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社会学原理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A

《社会学原理》复习纲要A 一、单项选择题 1.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文 2.一个人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认同 D.角色失败 3. 在违法的行为发生后,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惩罚的手段来予以制裁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A.消极的控制 B.内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4.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称为()。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5.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6. 子女成婚后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 有人将社会学喻之为“社会医学”,把社会学家称为“社会医生”,这说明了社会学具有的()功能。 A.社会管理 B.社会教育 C.社会批评 D.社会控制 8. 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生活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9. 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0. 学校教育属于()。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11. 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 A.功能整合 B.结构整合 C.符号整合 D.关系整合 第 1 页共4 页

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技术

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技术 摘要:代谢组学是效仿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想,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先进分析检测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计算分析方法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章主要综述了将代谢组学中的图谱、数据信息转换为相应的参数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方法 代谢组学是以代谢物分析的整体方法来研究功能蛋白如何产生能量和处理体内物质,评价细胞和体液内源性和外源性代谢物浓度及功能关系的新兴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研究能反映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受内外环境影响后相互协调作用的最终结果,更接近反映细胞或生物的表型,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而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包括预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非监督和监督方法,非监督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等;监督方法包括显著性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本文就是主要综述代谢组学图谱信息转化为参数信息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1预处理 数据的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谱图的处理;生成原始的数据矩阵;数据的归一化以及标准化处理过程。针对实验性质、条件以及样品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预处理可以通过实验系统自带的软件如XCMS软件。进行,因此一般较容易获得所需的数据形式。 2数据分析方法 2.1 主成分分析PCA是多元统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最大程度上提取原始信息的同时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将分散的信息集中到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上,有助于简化分析和多维数据的可视化,进而通过主成分来描述机体代谢变化的情况。PCA 的具体过程是通过一种空间转换,形成新的样本集,按照贡献率的大小进行排序,贡献率最大的称为第一主成分,依次类推。经验指出,当累计贡献率大于85%时所提取的主成分就能代表原始数据的绝大多数信息,可停止提取主成分。在代谢组数据处理中,PCA是最早且广泛使用的多变量模式识别方法之一。,具有不损失样品基本信息、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的同时避免原始数据的共线性问题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PCA存在着自身的缺点[1]:离群样本点的存在严重影响其生物标志物的寻找;非保守性的代谢组分扰乱正确的分类以及尺度的差异影响小浓度组分的表现等,其他的问题之前也有讨论[2]。针对PCA 的缺陷采用了不同的改进措施,与此同时,为了简化计算,侯咏佳等[3]。提出了一种主成分分析算法的FPGA实现方案,通过Givens算法和CORD IC算法的矢量旋转,用简单的移位和加法操作来实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分析,只需计算上三角元素,因此计算复杂度小、迭代收敛速度快。 2.2 聚类分析CA是用多元统计技术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同类样本应彼此相似,相类似的样本在多维空间里的彼此距离应较小,而不同类的样本在多维空间里的

医学影像学考试资料—X线的基本原理

一、X线的特性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为0.0006~50nm.目前X线诊断常用的X线波长范围为0.008~0.031nm(相当于40~150kv时)。在电磁辐射谱中,居γ射线与紫外线之间,比可见光的波长要短得多,肉眼看不见。除上述一般物理性质外,中公医疗卫生人才网为您总结X线还具有以下几方面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波长很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各种不同密度的物质,并在穿透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减。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密切相关,电压愈高,所产生的X线的波长愈短,穿透力也愈强;反之,电压低,所产生的X线波长愈长,其穿透力也弱。另一方面,X线的穿透力还与被照体的密度和厚度相关。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如硫化锌镉及钨酸钙等),使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即X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成波长长的荧光,这种转换叫做荧光效应。这个特性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摄影效应: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线照射后,可以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处理,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Ag+)被还原成金属银(Ag),并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此金属银的微粒,在胶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银,在定影及冲洗过程中,从X线胶片上被洗掉,因而显出胶片片基的透明本色。依金属银沉淀的多少,便产生了黑和白的影像。所以,摄影效应是X线成像的基础。 4.电离效应:X线任何物质都可产生电离效应。空气的电离程度与空气所吸收X 线的量成正比,因而测量空气电离的程度可计算出X线的量。X线进入人体,也产生电离作用,使人体产生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即生物效应。它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 二、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X线影像的形成,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后剩余下来的线量,才会是有差别的;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的X线,仍是不可见的,还必须经过显像这一过程,例如经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幕显示才能或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人体的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类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以及体内液体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内的气体等。由于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吸收多,X线胶片上呈白影;肺部含气体密度低,X线吸收少,X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伙伴群体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 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D.8% 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

社会学原理作业二

) 二(社会学原理作业 社会学原理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那路亚家庭又称 A. 血缘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偶婚 制家庭 D.专偶婚制家庭 2.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在一切婚姻动机中,只有______才是自始至终起决定

作用的稳定因 素。 A.经济 R.爱情 C生育。 D.道德 3.人际关系理论认为,通常工人是以 ______的身份,参与反抗企业组织的制度或待遇条件。 A. 个人 B.正式群体成员 C.非正式群体成员 D.组织 4.从社会流动的动因来看,我国目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属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5.某学者指出某城市在交通繁忙的市中心规划建设商业中心将造成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他主要 运用了 A.区位探究法 B.社会体系探究法 C. 社会冲突探究法 D.社区行动探究法 6.在社区研究中开创了以小市镇为对象

的研究,于1929年以《中等市镇》为研究成果的学者是 A. 派克 B.林德 C. 林德夫妇 D.滕尼斯 7.根据离轨行为的“标志论”解释,产生离轨行为的原因是 A.离轨者为了缓解下意识的犯罪感 B. 社会的解体 C. 离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 D.违背厂官方社会控制机构制定的离轨准则.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互惠行为的是 A.中国通过谈判加入WTO B.商业活动中

的买卖行为 C. 夫妻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D.大学生参加“科技支农”的志愿者活动 9.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范围最广的社会行为是 A. 消费行为 B.经济行为 C. 政治行为 D.文化行为 10. 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附答案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考试(附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 分) (D)1.X线由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于 A.1800年 B.1840年 C.1890年 D.1895年 (C)2.在产生通常诊断条件下的X线时,大部分的能量都转化为热能,产生X线的能量只占 A.1% B.5% C.0 .2% D.0.1% (A)2.透视主要利用了X线的 A. 荧光作用 B. 感光作用 C.生物作用 D.电离作用 (C)3.孕妇需避免X线检查,是因为X线的 A.光化学效应 B.荧光作用 C.生物作用 D.感光效应 (A)4.X线吸收量主要取决于 A.密度 B.厚度 C.形状 D.靶片距 (C)5.吸收X线能力最强的组织结构是 A.肌肉 B.脂肪 C.骨骼 D.肺组织 (D)6.增感屏的作用是: A.增加X线用量 B.延长曝光时间 C.提高图像清晰度 D..提高胶片感光量 (A)7.影响X线强度的因素,正确的是X线强度与: A.管电压成正比 B.管电压成反比 C.靶物质原子序数成反比 D. X线波长成正比 (D)8.下列成像方法中,哪一种较少用于胸部? A.平片 B.CT C.MR https://www.doczj.com/doc/3613819928.html, (D)9.与平片相比,哪一项不是CT的优势 A.横断面成像 B.解剖分辨率高 C.密度分辨率高 D.空间分辨率高(A)10.相对CT而言,哪一项不是MRI的特点 A.对钙化和骨质结构敏感 B.无射线损伤 C.造影剂安全系数较大 D.直接多轴面成像 (C)11.磁场强度单位是 A.伦琴 B.戈瑞 C.特斯拉 D.居里 (A)12.人体 MRI最常用的成像原子核是 A.氢核 B.钠核 C.钙核 D. 碘核 (A)13.下列哪一组放射性核素需加速器生产: A .11C、13N、18F B .3H、12C、16O C .12C、13N、16O D .11C、16O、18F (C)14.PET探测原理是基于 A.光电效应 B.康普顿效应 C.湮没辐射 D.电子对生成效应 (C)15.若2MHz声波用于检查人体软组织,则其波长接近 A.0.01mm B.0.5mm C.0.75mm D.10mm (B)16. Doppler超声在诊断中居有重要地位,其原因是: A.可用于各个区域的检查 B.能发现组织界面的运动 C.不引起生物效应 D.用于小器官的检查 (A)17.低频探头的特点是 A.波较长和穿透力较大 B.波较短和穿透力较大 C.波较短和穿透力较弱 D.波较短和穿透力较弱

社会学原理复习完整

社会学原理(2018上)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简述题(每小题6分,30分)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社会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含义: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等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是社会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社会运行论) 首次提出:1838年,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社会学之父”) 糅合(社会哲学)——独立(研究社会现象) 哲学思辨——实证研究(实证知识) 一般社会哲学——专门具体科学 2.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提出和界定问题 (2)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3)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路径、方法与具体计划 (4)收集数据、资料 (5)整理和分析资料 (6)阐明研究发现:新发现及其解释 (7)得出研究结论:概括性、完备性与有效性 (8)发表研究成果 3.社会互动概念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在特定情境与背景下通过信息传递而

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 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4.社会网络概念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是社会关系的交织 在社会网络中人们共享某些社会资源或观念,但关系一般不如有组织群体那么严格、规范社会网络具有多重性与交迭性 5.社会分化概念的基本内涵 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角色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角色的过程;是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 6.社会保障概念的基本内涵 含义:就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有的国家在上述基础上,另外提供一些面向全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 意义:有助于平等、公正、稳定、社会发展 7.社会角色概念的基本内涵 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特定身份人士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8.科层制概念的基本内涵 (1)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遵章办事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2)是韦伯提出的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结构模式,也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典型设计方式 (3)主要特征: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公私关系分离;为事

大工18春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

大工18春《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在线作业2 1、C 2、A 3、B 4、A 5、C 一、单选题共5题,20分 1、大量日常生活中的角色都是()。 A不自觉角色 B自致角色 C开放性角色 D规定性角色 正确答案是:C 2、()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在欧洲基本完成。 A1789 B1790 C1791 D1792 正确答案是:A 3、人一出生就具有的角色叫做()。 A自致角色 B先赋角色 C规定性角色 D自觉角色 正确答案是:B 4、个人社会化中第一要素是()。 A家庭 B学校 C朋友 D大众传播媒介 正确答案是:A 5、()的著作《自杀论》被许多社会学家誉为社会学的“圣经”,标志着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彻底分离。 A奥古斯特?孔德 B赫伯特?斯宾塞 C埃米尔?迪尔凯姆 D马克斯?韦伯 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社会角色失调的类型有()。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E角色矛盾 正确答案是:ABCD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

具体表现在()。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C闲暇时间的增加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E生产关系的变化 正确答案是:ABCD 3、“镜中我”理论认为,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它的出现有三个阶段:() A我们观察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B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 C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D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感觉来理解自我,自我在初级群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正确答案是:ABC 4、社会化的内容有()。 A传授基本生活技能 B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C指点人生进取目标 D培养担当社会角色 正确答案是:ABCD 5、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而已,是空名,而非实体的社会唯名派代表人物有()。 A韦伯 B吉丁斯 C斯宾塞 D迪尔凯姆 正确答案是:AB 三、判断题共10题,60分 1、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社会非常像人类的机体或任何活的有机体。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是:B 2、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在本质上是生产力的总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是:A 3、没有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是:B 4、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A错误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一、学习指导 1.学习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掌握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 2.熟悉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技术手段 3.了解代谢组学优势特点 4.了解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5.了解代谢组学发展趋势 二、正文 基因组功能解析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基因功能的复杂性和生物系统的完整性,必然要从“整体”层面上来理解构成生物体系的各个模块功能。随着新的测量技术、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先进的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新理论的发展,加上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生物信息的大量积累,使得在系统水平上研究由分子生物学发现的组件所构成的生命体系成为可能[1]。系统生物学家们认为,将生命科学上升为“综合”科学的时机已经成熟,生命科学再次回到整合性研究的新高度,逐步由分子生物学时代进入到系统生物学时代[2]。系统生物学不同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注个别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通过整合各组成成分的信息,以数学方法建立模型描述系统结构[3,4]。 (一)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组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代谢组学术语在国际上有两个英文名,即metabolomics 和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Fiehn等通过对植物代谢物研究提出来的,认为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定性和定量分析单个细胞或单一类型细胞的代谢调控和代谢流中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从而监测机体或活细胞中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5]。英国Nicholson研究小组从毒理学角度分析大鼠尿液成份时提出了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概念,认为代谢组学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扰动或刺激后(如某个特定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6]。国内的代谢组学研究小组基本用metabonomics一词来表示“代谢组学”。严格地说,代谢组学所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生物系统中所有的代谢产物。但由于实际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只对各种代谢路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物质(MW<1Kd)进行测定和分析。 (二)代谢组学优势特点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可以更好地反映体系表型生物机体是一个动态的、多因素综合调控的复杂体系,在从基因到性状的生物信息传递链中,机体需通过不断调节自身复杂的代谢网络来维持系统内部以及与外界环境的正常动态平衡[7]。

社会学原理

福师《社会学原理》课程练习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的学者是()。 A.克罗伯 B.梁漱溟 C.库利 D.泰勒 解析:本题考点是不同学者对文化的不同的定义。 爱德华.泰勒:“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规、习俗以及所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它包容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梁漱溟:“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B。 2、被称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期”指的是()。 A.青年前期 B.青年后期 C.少年期 D.少儿期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少儿时期的社会化、年期的社会化、中年期的社会化、老年期的社会化。其中,青年前期——“人的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期”。青年后期——三项任务。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3、在社会化过程中()是人生中的一个“危险期”。 A.青年前期 B.青年后期 C.少年期 D.少儿期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少儿时期的社会化、年期的社会化、中年期的社会化、老年期的社会化。少儿期社会化的最后一个时期是少年期,也就是生理上进入青春前期,心理上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少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总的一个“危险期”。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C。 4、“忠孝不能两全”反映的是一种()。 A.角色紧张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由于每个个体都处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所以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不仅会出现角色差距,而且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遇到失败,这就是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常见的角色失调有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就产生了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即一个人承担了多种角色后,在他自身内部发生了冲突。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B。 5、“集体激动”是用来解释社会学研究中的()。 A.法人行为 B.犯罪行为 C.组织行为 D.聚众行为 解析:本题考点是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又称偏离行为,是指偏离或违反社会大多数成员公认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聚众行为是指一种无组织、无领导、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无明确目标和行动计划的群众性行为。它具有自发性、突发性、狂热性、非结构性、非个性化与暂时性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骚乱和恐慌。聚众行为的发生过程:接触和摩擦、情绪感染、集体激动。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D。

2012社会学原理作业

社会学原理作业: 1.简述社会学初创与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及其学术观点 第一、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末)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及赫伯特.斯宾塞。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5)(法)的生平与社会学主张: 在1838年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孔德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一名词,被西方社会学界公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其社会学主张有: (1)关于科学的分类,首次提出把社会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在科学的分类上划分出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 (2)提出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历史的方法。 (3)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提出了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建构。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的生平与社会学主张: (1)社会有机论。斯宾塞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论述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性与区别。 (2)社会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认为,进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社会进化是自动的过程,不应人为地加以干预。 斯宾塞的代表作有《进化的假设》、《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 第二、社会学形成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代表人物迪尔凯姆与马克斯.韦伯迪尔凯姆(1858—1917)(法)的生平与社会学主张: (1)社会事实论。认为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2)社会团结论。 (3)宗教论。关于宗教的社会功能的思想。 (4)给予社会学以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方法。 (5)代表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论》。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的生平与社会学主张。

《社会学原理》期末试卷

B 、 E 、 双重性D.过渡性 ) 主干家庭 C. ) 职业声望 C. 整合性 E.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社会学原理》期末考试 A 卷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 1分,共10 分) 1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A. 涂尔干 B.马克思 C.斯宾塞 D.孔德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社会结构 B. 社会运行 C.社会制度 D. 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浊浪掩红日,狂沙浸炊烟” 的意境迥异,从社会学的理论角度来看,它体现了( ) A. 要素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B. 要素相同,导致结构相同 C. 要素相同,要素之间关系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D. 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相同,导致结构不同 4. 孔德认为人们的思想或智慧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 ) A. 神学、实证、形而上学阶段 B. 形而上学、神学、实证阶段 C. 实证、神学、形而上学阶段 D. 神学、形而上学、实证阶段 5. 从费孝通教授的学术经历可以看出( )的重要性 A. 家庭研究 B.社会问题研究 C.社区研究 D.民俗研究 6. 根据不同文化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文化分为 ( ) A.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B. 科技、规范、语言、价值 C. 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 D. 文化区、文化区域、文化圈和边际文化 7. 把宗教、哲学、艺术、道德称为文化,把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 成果称为“浅薄的文明”的观点出自( ) A.德国部分古典哲学家 B.马林诺夫斯基 C.克罗伯 D. 傅立叶 8. 一般地说,家庭建立的基础是( ) A.生产关系 B. 婚姻关系 C.亲子关系 D. 抚养与赡养关系 9. 在19世纪30(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圣西门 D.卢梭 10. 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转变是指( ) A.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B. 城市人口流向卫星城 C. 城市人口流向农村 D. 城市人口流向卧城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 2分,分) 1.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的主要角度有( 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阶级结构 经济、政治、文化 阶层结构 2. 我国现代社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稳定性 B.封闭性 C. 3. 家庭的结构主要有( A.血缘家庭 B.核心家庭 D. 联合家庭 E.其他家庭 4. 以下属于社会资源的有( A.经济利益 B.政治权力 D.生活质量 E.知识技能 5. 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 A. 社会现象是纯客观的 B. 只有被证实了的知识才是科学 C. 自然科学的方法不适合社会科学 D. 社会学研究应排除思辨哲学 E. 必须遵循价值中立 6. 社会角色根据追求的目标可以归结为( A.功利性角色 B.表现性角色 C.规定性角色 D.开放性角色 E.自致角色

2014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612社会学原理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612社会学原理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考试科目: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社会群体 2.集合行为 3.越轨行为 4.田野调查法 5.城市化 6.社会控制 二、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2.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3.简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4.简述调查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三、论述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计60分) 1.试述人的社会化环境及启示。 2.试述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参考答案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考试科目: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社会群体 答: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是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①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②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③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④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⑤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2.集合行为 答: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一般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①人数众多,它是同一时间内采取相同行动的许多人共同做出的; ②无组织性,它通常是自发的、非理性的,它变化无常,很少处于均衡状态; ③行为者相互依赖,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越轨行为 答:越轨行为,又称社会越轨、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4.田野调查法 答: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场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与原理

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的比较 【摘要】目的:对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科学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各种成像技术的影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成像性能、影像特点及其差别。结果:CR、DR和CT都是利用X线成像,超声用超声波成像,MRI则用人体中的氢核成像,其中CR与DR成像转换方式各自不同。结论:X线在骨肌系统和胸部多是首选;CT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及大血管疾病腹部及盆腔部疾病的诊断价值高;超声在各部位软组织器官、妇产科有重要应用;MRI对脑和脊髓及诊断乳腺疾病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CR、DR、CT、超声、MRI、临床应用 1引言 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X线就被用于人体疾病检查,形成X线诊断学,并奠定了医学的基础成像。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显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核闪烁显像。2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有相继出现了CT、MRI等新的成像技术。各种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了解并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性能、影像特点及其差别有助于在临床上面对不用的疾病时用选用适合的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诊断疾病更有利。 2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性能、影像特点 2.1 CR影像特点. (1)高灵敏度:即使密集很弱的信号也不会被噪声所掩盖而显示出来。 (2)较高的空间分辨率(3.3 Lp/,mn):能分辨影像中较小的细节。 (3)具有很高的线性度:在影像系统中,整个光谱范围内得到的信号与真实影像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4)大动态范围:系统能同时检测到极强和极弱的信号.使影像显示出更丰富的层次。 (5)识别性能优越:系统能准确地扫描出影像信息。显示最理想、高质量的图像。 (6)宽容度大:可最大限度地减少X线照射量从而获得较佳的影像图像。 2.2 DR的影像特点 (1)图像质量高:空间分辨率3.6LP/mm,DQE、MTF高,图像层次丰富。 (2)时间分辨力高:成像速度快,曝光后几秒即可显示图像,优化改善了工作流程。 (3)曝光宽容度大:成功率达100%,可修正后处理调节。 (4)后处理功能强大:有对比度、亮度、边缘处理、增强、黑自、反转、放大、缩小、测量等。 (5)无胶片化:图像在计算机中存储、转输、调阅,节省了存储空间及胶片和冲片费用。 (6)可与PACS融合131:可直接与PACS系统联网,实现远程会诊。 2.3超声成像的影像特点 (1)超声检查是无创性、无痛苦、无电离辐射的检查,对人体无损害,简便易行,对治疗后的病灶可重复检查,动态随访。 (2)超声图像层次清楚,接近人体解剖真实结构,能清晰显示脏器大小、边缘形态、毗临关系和内部回声。 (3)超声分辨力强,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1~2mm的占位病变能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和测量大小。 2.4 MRI的影像特点 (1)MRI所显示的解剖结构非常逼真,在良好清晰的解剖背景上,再显出病变影像,使得病变同解剖结构的关系更明确。 (2)MRI的流空效应使血管腔不注入对比剂就可以显影

福师大社会学原理作业

1、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 答: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上半叶,其代表人物是孔德和斯宾塞。 孔德被西方社会学界公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的社会学主张包括下面几方面: 1、孔德第一个把社会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他认为,宇宙现象分为五类,即天体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理现象、社会现象。这五类现象在整个宇宙中是统一的,只有社会现象还是个空白,砖雕要一种科学来补充,这就是孔德所来提出的社会学。 2、孔德提出了社会研究的实证方法。孔德认为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现象根本法则的实证研究。 3、孔德试图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他认为社会学理论体系可分为两部分,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研究是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其目的是研究社会的“和谐”和“秩序”社会动力i0研究是达到“完全社会”的各种推动力,即研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孔德的社会学理论带有明显的保守倾向,但在西方社会学界认为,孔德把实证主义引入了对社会的研究,并对社会学体系化作了初步的尝试,他的将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研究的观点成为后来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渊源。所以孔德对社会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斯宾塞的社会学深受生物学进化论的影响,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他认为社会分工是必要的,是社会机体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由此,他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社会是一个体系,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构成的紧密整体。2、和生物有机体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结构会复杂化和分化,而结构的分化又伴随着功能的类似分化。故这个体系只能从其结构运转的意义上去理解。3、体系要存在下去,它的南非求就必须得到满足。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认为,进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他将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则移植到社会理论中,认为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过程一样,也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他认为,社会进化既然是一种自然过程,就应该遵循其自身的规律,不应人为地加以干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进入到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迪尔凯姆和韦伯。被公认为西方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四个方面:1、社会事实论,他认为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是一种个人外部的存在,是决定个人行为而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他把社会事实分为物质的社会事实和百物质的社会事实。2、社会团结论,他把社会团结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一种是机械团结,另一种是有机团结。他认为产生这两种团结类型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劳动分工形式。3、宗教社会学,他认为宗教是使个人产生恪守社会要求的道德责任感的力量之一。4、给予社会学以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方法。他认为社会学是不同于哲学的一门独立学科。由于迪尔凯姆在理论研究上是进化论、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的集大成都是,因而对后来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影响甚深。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主要集中于社会学研究方法、宗教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等领域。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对现代西方社会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