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四单元).doc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四单元).doc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第四单元)

1.材料:2016年6月21日昆明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昆明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 -2020年)》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每年推进20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A村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积极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活动:通过播放红色经典电影,弘扬精忠报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开展传承诚信为本活动,建设诚实待人村风;宣传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建设和谐乡村。A村重视乡村文明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乡村文化发展,大大提升了村民文明素养,同时促进了本村改革和农业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A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意义及其依据o (12分)

(2)某校高二(5)班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主题班会。请为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两条建议。(4分)

2.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会议强调,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会议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

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诸多充满社会正能量的网络文艺作品进入到网民视听,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 网络文艺发展良莠不齐,夹杂着许多员能量的网络文艺作品,给人们思想造成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污浊了社会风气,妨碍了社会和谐。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承担发展社会主义

(2)“网络文艺”作为大众文艺的一个阵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网络文艺如何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6分)

3.材料:近年以来,某省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约5000个。通过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使广大农民共享文化之美,共筑精神家园。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推进文化礼堂形成旬己的特色,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承载乡愁、展现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村庄客厅"。全省加大“文化三送''(送戏、送电影、送出版物)、

“文化走亲”等文化惠农力度,依托文化礼堂,将农村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 文化匹配起来,并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结合材料,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分析该省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

的美丽乡村做法的理由。(12分)

(2)假如你是报社记者,需要就该省的上述做法写两篇新闻报道,请你任意选择两个角度拟出新闻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4.材料: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通过家庭的带动,能够影响周边的家庭,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

启示意义,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的时代当然远非明代所能够比拟,在家风建设中,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的许多“老规矩" 也必然地被历史所淘汰了,比如“父母在不远游”、“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都应当被抛弃了,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家风建设不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

结合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重视家风建设。(10分)

5.材料: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市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树立道德标兵;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A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10分)

6 .材料:201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推出《大国工匠》八集系列节目,讲述

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不同岗位的平凡劳动者,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引发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外,央视还连续播出《东北抗日联军》等多部剧目,推出《寻找最美教师》、《寻找最美医生》等系列“最美”活动;

开发《发现?诚信》、《中国好人》等栏目,凸显社会主流价值。

结合材料和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新闻媒体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

7.材料:“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已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总号召。

材料《S省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于2015年10月起正式实施。依据精准扶贫的要求和S 省文化发展实际,《方案》中明确,到2017年,完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60%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各类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面貌极大改善,文化惠民扶贫集中攻坚取得关键突破。《方案》同时明确将加强农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和维修,指导其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藏羌彝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以此带动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其中举措的原因。(12

分)

8.材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H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H市的实践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12分)

主观题专练(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1.(1)①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促进村民全面发展,因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3分);

%1有利于促进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政治产生反作用(3分);

%1有利于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

%1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3分);

%1有利于增强村民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3分)。(每个点3分,意义及其依据分别为1

分和2分,作答四点得12分)

(2)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②必须在继承中发展中华优秀文化;③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国外文化建设好的做法;④必须坚定中华文化自觉和中华文化自信。(只需要回答两条建议,每条建议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1)①要顺应时代发展,锐意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3分)

%1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3分)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文艺创作,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发展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

(2)①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文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②网络文艺的创作者,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③网络文艺工作者应弘扬主旋律,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创作充满正能量的健康网络文艺作品。(每点2分)

3.(1)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有利于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4分)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道德建设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该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等方方面面。(4分)

%1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因此,该省通过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使广大农民共享文化之美,共筑精神家园, 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参考标题:诗书礼乐沁心田,打造美丽乡村;打造文化礼堂,建设精神家园。

4.①优良的家风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注重家风建设能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3分)

%1家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注重家风建设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分)

%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风建设有利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o(4分)

5.①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动力;(2分)

%1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模范引领作用;(3分)

%1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2

分)

%1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3分)

6.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分)

%1央视推出引导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大国工匠》等节目,有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4分)%1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3分)

7.①《方案》立足文化惠民文化扶贫,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3分)

②《方案》强调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3分)

%1《方案》强调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和完善各类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要求。(3分)%1《方案》指导农村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以文化品牌带动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3分)

8.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3分)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的继承,交流中推动法治文化融合与创新。(3分)

%1立足法治建设实践,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3分)

%1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建设法治文化传播主阵地。(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