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辨证加方剂

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辨证加方剂

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辨证加方剂
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辨证加方剂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独

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趣记】(摆渡)前川江河俏,结草独将胡人伏。

蔓荆藁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高

兄疯蛮抢活干)【趣记】高兄将疯,抢活蛮干

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组成:香附(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趣记】老陈复苏

薄荷6g,荆芥3g,桑皮9g,银花18g,酒黄芩12g,石膏12g,酒大黄6g,赤芍9g,牡丹皮6g 方歌: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双解汤

香薷散与新加香薷饮,两者均以辛温之香薷、厚朴祛暑解表,散寒化湿。但香薷散药性偏温,主治暑令感寒夹湿之证,必见恶寒无汗者;而新加香薷饮则药性偏凉,主治暑温兼湿,虽亦恶寒无汗,但有口渴面赤。是当有别。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二陈姐想找江

苏白蜘蛛,补大腹皮)【趣记】藿(元甲)半夜三梗指令陈(真)捕大腹猪

《医方类聚》:玉屏风骑白术。

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咳嗽

A 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苏散

B 内伤咳嗽1.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

2.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主要取其发汗、平喘

力著之义。

园前臣敬接)/(陈耿百草苑借钱(陈皮桔梗百部甘草紫苑荆芥白前))

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沙子梨母香桑仁)寓意:(傻子离母想伤人)

杏苏,枳枣姜草橘桔前)寓意:(夏苓姓苏,只找姜草菊借钱)

苍术五斤(9克) 厚朴(姜制)(6克) 橘皮(去白) (9克)各三斤二两甘草

(炙)(3克)三十两生姜大枣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本方加麦芽、炒神曲,名“加味平胃散”,治宿食不化,暖腐吞酸,不思饮食。若大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以通下导滞。本方加人参、茯苓,名“参苓平胃散”,治脾虚食滞,大便不实者;加黄连(姜汁炒)、木香,名“香连平胃散”,治食积化热,腹痛泄泻者。合二陈汤(见祛痰之剂)名“平陈汤”,治脾胃不和,湿痰停阻,胸膈痞闷,不思饮食者。本方合五苓散(见祛湿之剂)煎服,名“胃苓汤”,治饮食停积,脾胃不和,浮肿泄泻者。本方与小柴胡汤(见和解之剂)合方,名“柴平汤”(《景岳全书》),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治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者。(煎,去姜枣,食前)

芥苏莱菔共煎尝;大便实硬加熟蜜,

冬寒更可加生姜。

六君子丸: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半夏(4.5克)加生姜、大枣

杏苏二陈丸:半夏(姜制)、紫苏叶、陈皮、前胡、杏仁、桔梗、茯苓、炙甘草

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30g 蛤壳300g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桑,竹粉甘寒救燥伤,证或热兮定或咳,脉然无汗嗽痰凉

三、肺痿

1.虚热:滋阴清热,清肺生津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经霜收下干桑叶,解郁滋干效可夸。沙参麦冬汤与

清燥救汤两方组成中均有桑叶、麦冬、甘草,两方功用亦颇类似。但沙参麦冬汤配伍玉竹、沙参,以燥伤肺胃阴津为主;清燥救肺汤配伍石膏、人参,则以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为主。{失业人卖芭蕉炒

千金》生姜五两人参二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四、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犀黄丸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胸部满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有力--桔梗白散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30克)银花一两(30克)苦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竹叶四钱(12克)生甘草五钱(15克)荆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

生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粒。)瓜瓣(半升。)

6g,甘草9g,黄连4g(炒),黄芩4g(炒),黄柏4g(炒),山栀(炒)4g

桔梗白散:桔梗、巴豆、贝母

,知母,地骨皮,阿胶,罂粟壳,杏仁,乌梅,生甘草。

杏仁甘草各3克阿胶银花麦冬百合夏枯草连翘贝母枳壳红藤

五、哮证

A.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小青龙汤

哮证剧甚者,可考虑在密切观察下服用紫金丹以劫痰定喘

若病久,阴盛阳虚,当标本同治--苏子降气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等

若发作时以痰气壅实为主,寒与热俱不显著--三子养新汤,另吞皂荚丸

必要时可予控涎丹。

B.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若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肾虚不纳气者+参蛤散

参蛤散

六、喘证

A.实喘 1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若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若属支饮复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小青龙汤

2 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 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B.虚喘 1 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中气虚弱,脾肺同病(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补中益气汤

2 肾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生脉散

如兼标实,痰浊壅肺,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用苏气降气汤

如阳虚饮停,上凌心肺,而喘咳心悸或水邪泛滥而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者--真武汤

若出现喘脱危象(喘逆剧甚,张口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等)--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干妈贵姓]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姜

五麻细辛拌草药汁(干姜、五味子、麻黄、细辛、半夏、甘草、芍药、桂枝){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附:大青龙汤[石妈姓桂,姜枣草](石膏,麻黄,杏仁,桂枝,生姜,大枣,甘草)

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黄芩黄连各2.4克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火扫;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即为金水六君煎;若加枳实、竹茹即为温胆汤;再加人参、胆星、菖蒲,即为涤痰汤。二陈汤加枳实、南星即为导痰汤;若再加香附、木香,即为顺气导痰汤。这样一下能记住一组相关联的方剂。

《脾胃论》: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异功无妇,胡妈当妻。

{苏子半夏

前后归贵国。。(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当归、肉桂、国老即甘草7味药和生姜、大枣、苏叶)。}

妇肉肉回故乡牧羊。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舶上者,炒)破故纸(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金铃子(蒸,去皮、核)木香各30克肉桂(去皮)15克歌诀镇阳浮阳黑锡丹,硫黄入锡结成团;胡芦故纸茴沉木,桂附金铃肉蔻丸。【用法】上药于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

七、肺胀

1 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新汤、六君子汤

痰从寒化为饮,外感风寒诱发,喘咳痰多粘白泡沫,见表寒里饮证者--小青龙汤加减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小青龙加石膏汤。

2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3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若见喘脱危象,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蚧散/黑锡丹。病情稳定阶段,可常服皱肺丸。

5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苏子半夏前后归贵国。。(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当归、肉桂、国老即甘草7味药和生姜、大枣、苏叶)。}

冬寒更可加生姜。

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姜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姜五麻细辛拌草药汁(干姜、五味子、麻黄、细辛、半夏、甘草、芍药、桂枝){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附:大青龙汤[石妈姓桂,姜枣草](石膏,麻黄,杏仁,桂枝,生姜,大枣,甘草)

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

涤痰汤:茯苓、人参、甘草、橘红、胆星、半夏、竹茹、枳实、菖蒲

二陈汤(茯苓、陈皮、半夏、甘草),若加白术、天麻,即为半夏白术天麻汤;若加当归、熟地,即为金水六君煎;若加枳实、竹茹即为温胆汤;再加人参、胆星、菖蒲,即为涤痰汤。二陈汤加枳实、南星即为导痰汤;若再加香附、木香,即为顺气导痰汤。这样一下能记住一组相关联的方剂。

10克(先煎),石膏30克,半夏15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12克

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黄芩黄连各2.4克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

火扫;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

至宝丹:(《灵苑方》引郑感方,录自《苏沈良方》)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开窍清热解毒良。

一、凉开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雄兵勤练射犀牛,只欲珍珠金箔衣。紫雪丹《和剂局方》:肖二四拾元二角炒四箱生金砂。至宝丹《和剂局方》:龙虎射杀雄牛,安带金银角?小儿回春丹《敬修堂药说》:蛇胆牛足背,猪狗全麻僵,夏枳木坛存,黄豆炒成丹。行军散《霍乱论》:行军棚小兵金针射雄牛。

二、温开苏合香丸《和剂局方》:傻朱熹久想刻冰笔。紫金锭《片玉心书》:山姑五子雄,杀鸡想千

坎脐、苏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法半夏12克,橘红6克。水煎服。(注释:坎脐--脐带)

白皮熟地黄各60克人参紫菀黄耆五味子各30克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或蛤蚧粉(补气纳肾,回阳固脱)病情稳定阶段,可常服皱肺丸:参附汤:人参、熟附子、姜、枣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刘金虎媳妇肉肉回故乡牧羊。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舶上者,炒)破故纸(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金铃子(蒸,去皮、核)木香各30克肉桂(去皮)15克歌诀镇阳浮阳黑锡丹,硫黄入锡结成团;胡芦故纸茴沉木,桂附金铃肉蔻丸。【用法】上药于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

皱肺丸:《百一选方》人参五味子桂枝(去皮) 款冬花紫菀白石英(微带青色者) 羯羊肺杏仁各等分

药(术附姜茯药)】

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领贵妇择白猪】

八、肺痨

1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低热--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 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 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主症:咳嗽--海藏紫莺汤、加味百花膏;偏于气虚者--补肺汤

咳血、咯血--白芨枇杷丸、补络补管汤。

潮热、骨蒸--柴胡清骨散;如属气虚劳热--黄芪油鳖甲散

盗汗、自汗--当归六黄汤;气虚明显者--牡蛎散、玉屏风散

泄泻--参苓白术散

遗精、月经不调--大补元煎

九、痰饮

A、痰饮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 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B、悬饮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热盛有汗,咳嗽气粗,去柴胡,加麻杏石甘汤

2 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 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C、溢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D、支饮 1 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体虚表证不著者,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

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盛不得息,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若邪实正虚,饮郁化热(喘满胸闷,烦渴,苔黄而腻,脉沉紧等)用木防已汤

2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如脐下悸,吐涎沫,头目昏眩---先用五苓散化气行水

十、自汗、盗汗

1 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 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甘麦大枣汤

3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者--麦味地黄丸

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者--四妙丸

十一、血证

A 鼻衄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 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 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B 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泻心汤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滋水清肝饮+茜根散

C 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若咳血量较多,纯血鲜红--犀角地黄汤+三七粉冲服

3 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D 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 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白茅根、藕节、旱莲草/+十灰散

3 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急服独参汤

E 便血1肠道湿热:清脂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2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F 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对于有气虚下陷表现者--补中益气汤

4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G 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可合十灰散凉血止血

热毒炽盛,发热,出血广泛者--冲服紫雪丹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肾阴亏虚而火热不甚者--六味地黄丸

3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十二、心悸

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若心悸而烦,善惊痰多,食少泛恶,舌苔黄腻,脉滑数者--用黄连温胆汤

2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若见心动悸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

若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致心悸者--用生脉散

3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若阴虚而火不旺者--用天王补心丹

若见虚烦咽燥,口干口苦等热象较著--用朱砂安神丸

若阴虚火旺而+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知柏地黄丸4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如病情严重,汗出肢冷,面青唇紫,喘不得卧者,上方重用人参、附子,加服黑锡丹

5 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

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小便不利,浮肿较甚)--真武汤6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十三、胸痹

1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若血瘀轻者--丹参饮

2 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 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若阴寒极盛,胸痹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苏合香丸

4 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若脉结代--气虚血少,血不养心+炙甘草汤

6 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小便短少,肢全浮肿--真武汤十四、不寐

A.实证1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 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若痰食阻滞,胃中不和者+半夏秫米汤

痰热重而大便不通者--用礞石滚痰丸

B.虚证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2 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也可用归脾汤+养心汤

3 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若血虚阳浮,虚烦不寐者--酸枣仁汤

若病后虚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白,容易疲劳,舌淡,脉细弱/老年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归脾汤病后血虚肝热而不寐者--琥珀多寐丸

若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交泰丸

十五、厥证

A 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平时可服消遥散

2 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平时常服香砂六君子丸,也可加甘麦大枣汤

B 血厥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2 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C 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若痰湿化热--口干便秘,苔黄县城,脉滑数--礞石滚痰丸

十六、郁证

A 实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五郁为病,先起于肝气郁结--常服越鞠丸

2 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3 气滞痰郁:化痰利气解郁半夏厚朴汤如兼见呕恶,口苦,苔黄而腻--温胆汤

B 虚证1忧郁伤神: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 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十七、癫狂

A 癫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甚者可用控涎丸。

若痰浊壅盛,胸膈瞀闷,口多痰涎,脉滑大有力,形体壮实者--暂用三圣散取吐

若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苏合香丸+四七汤

若不寐易惊,躁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温胆汤+黄连合白金丸

神昏志乱者--至宝丹

2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亦可+甘麦大枣汤

B 狂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甚者--同时用礞石滚痰丸,再用安宫牛黄丸

脉弦实,肝胆火盛者--当归龙荟丸

如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者--加减承气汤

甚者--酌用龙虎丸

如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温胆汤+朱砂安神丸

2 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亦可+《千金》定志丸

癫狂二证表现+瘀血内阻(面色晦滞,舌质紫黯,舌下脉络瘀阻,脉沉涩)--血府逐瘀汤/癫狂梦醒汤

十八、痫证

1 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 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涤痰汤若痰火壅实,大便秘结--竹沥达痰丸

3 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偏于肾虚为主者--河车大造丸

若痫证日久不愈,而见神志恍惚,恐惧,抑郁,焦虑--合甘麦大枣汤

十九、胃痛

1 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如兼见形寒、身热等风寒表证者+香苏散

2 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如服上药不效,胃脘痛胀而便闭者--小承气汤+木香、香附

或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苔黄燥便秘者+大承气汤

3 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嗳气较频者--沉香降气散

4 肝胃郁热:疏肝泄热和胃化肝煎可加左金丸;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而导致吐血-《金匮要略》泻心汤

5 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虚证-调营敛肝饮

若呕血便黑,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弱无力者--脾胃虚寒,脾不统血-黄土汤

若失血日久,心悸少气,多梦少寐,体倦纳差,唇白舌淡,脉虚弱者--归脾汤

6 胃阴亏虚:养阴益胃一贯煎+芍药甘草汤若见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左金丸

7 脾胃虚寒:温中健脾黄芪建中汤如寒胜而痛甚,呕吐肢冷--大建中汤/理中丸

痛止之后--香砂六君子汤

附:吐酸1热证:泄肝清火左金丸

2寒证:温养脾胃香砂六君子汤

附:嘈杂1胃热:和中清热温胆汤

2胃虚:健脾和胃四君子汤

3血虚:补益心脾归脾汤

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组成:香附(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趣记】老陈复苏

二十、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如津伤便秘+增液汤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五汁安中饮如肠中燥结,大便不通+大黄甘草汤

3瘀血内阻:滋阴养血、破结行瘀通幽汤如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先服玉枢丹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温脾--补气运脾汤;温肾--右归丸

附:反胃(食入之后,停留胃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温中健脾,降气和胃丁沉透膈散若久吐累及肾阳(面色白,四肢清冷,舌淡白,脉沉细者)--附子理中丸+吴萸、丁香、肉桂

若久吐伤津,胃液不足,气阴并虚(唇干口燥,大便不行,舌红脉细者)--大半夏汤

二十一、呕吐

A 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若感受秽浊之气,忽然呕吐,先吞服玉枢丹

2 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若积滞较多,腹满便秘+小承气汤

若同胃中积热上冲,食已即吐,口臭而渴,苔黄脉数者--竹茹汤

3 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

若痰郁化热,壅阻于胃,胃失和降(眩晕、心烦、少寐、恶心呕吐)--温胆汤

4 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左金丸

B 虚证1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若呕吐日久,肝肾俱虚,冲气上逆者--来复丹

2 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二陈姐想找江苏白蜘蛛,补大腹皮)【趣记】藿(元甲)半夜三梗指令陈(真)捕大腹猪

二十二、呃逆

A 实证1胃中寒冷:温中祛寒止呃丁香散

2 胃火上逆:清降泄热止呃竹叶石膏汤如大便秘结,脘腹痞满+小承气汤

3 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若气逆痰阻(头目昏眩,或时有恶心,舌苔薄腻,脉弦滑)+旋复代赭汤、二陈汤B 虚证1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丸

若呃逆不止,心下痞硬+旋复代赭汤

若中气大亏,呃声低弱难续,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脉虚者--补中益气汤

2 胃阴不足:生津养胃止呃益胃汤

二十三、泄泻

A 感受外邪1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若湿邪偏重(胸闷腹胀尿少,肢体倦怠,苔白腻者)--胃苓汤

2 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若湿邪偏重(胸腹满闷,口不渴/渴不欲饮,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平胃散

B 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若食滞较重化热,脘腹胀满,泻而不爽者--枳实导滞丸

C 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D 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腹中冷痛,手足不温--附子理中丸

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补中益气汤

E 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若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桃花汤

若虚实夹杂,固涩后泄泻次数虽然减少,而腹胀或痛,纳减不适,而有血瘀者桂枝汤+当归、川芎、赤芍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二陈姐想找江苏白蜘蛛,补大腹皮)【趣记】藿(元甲)半夜三梗指令陈(真)捕大腹猪

二十四、痢疾

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银花若痢疾初起,发热恶寒,头身重痛,见表证--活人败毒散若身热汗出,脉急促,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葛根芩连汤

若表证已减,痢犹未止+香连丸

若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苔腻脉滑,湿偏重+木香槟榔丸;热偏重+枳实导滞丸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如神昏谵语,甚则痉厥,脉弦细,舌红绛苔黄糙+神犀丹/紫雪丹

3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

4阴虚痢:养阴清肠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如痢久脾虚气陷,导致少气脱肛—补中益气汤

若服上方疗效不显,宜用附子理中丸

6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遇寒即发,下痢白冻,倦怠少食,舌淡苔白,脉沉-温脾汤

久痢顽固不愈,证见寒热错杂者--《伤寒论》乌梅丸

附:噤口痢(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者)

1实证:泄热和胃,苦辛通降开噤散若汤剂不受,可先用玉枢丹,再予前方。

2虚证:健脾和胃六君子汤+石菖蒲、姜汁若下痢无度,饮食,肢冷脉微--急用独参汤/参附汤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独

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趣记】(摆渡)前川江河俏,结草独将胡人伏。

二十五、霍乱

A 寒霍乱1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纯阳正气丸

在汤药未备时,可先吞服纯阳正气丸,或吞服辟瘟丹;或来复丹

2 重证:温补脾肾,回阳救逆附子理中丸

若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声音嘶哑,拘急转筋,脉细欲绝--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B 热霍乱:清热化湿,辟秽泄浊燃照汤/蚕失汤若脘闷吐甚,可先服玉枢丹,再进汤药。

若热遏于内,热深厥深,真热假寒之象--急与竹叶石膏汤

C 干霍乱:辟秽解浊,利气宣壅玉枢丹因邪气过盛,可先用烧盐方探吐+口服行军散/红灵丹

若汤药可进,而仍欲泻不出者--厚朴汤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二陈姐想找江苏白蜘蛛,补大腹皮)【趣记】藿(元甲)半夜三梗指令陈(真)捕大腹猪

二十六、腹痛

1寒邪内阻:温中散寒良附丸+正气天香散

若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汤(肾阳不足,寒邪内侵)

若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脉沉紧--暖肝煎(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

若腹中冷痛,手足逆冷,而又身体疼痛--乌头桂枝汤(内外皆寒)

若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寒邪上逆)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若虚寒腹痛较重,呕吐肢冷脉微--大建中汤

若腹痛自利,肢冷脉沉迟者--附子理中汤

4饮食积滞:消食导滞轻证--保和丸;重证--枳实导滞丸

5气滞血瘀:气滞为主疏肝理气、血瘀为主活血化瘀气滞--柴胡疏肝散;血瘀--少腹逐瘀汤

二十七、便秘

A 热秘:清热润肠麻子仁丸若兼郁怒伤肝,症见易怒目赤+更衣丸

若燥热不甚,除便秘无其他明显症状,或治疗后便虽通而不爽者--青麟丸

B 气秘:顺气行滞六磨汤

C 虚秘1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胀+补中益气汤

2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若津液已复,便仍干燥--五仁丸

D 冷秘:温阳通便济川煎+肉桂亦可用半硫丸

二十八、虫证

A 蛔虫病:安蛔、驱蛔,健运脾胃腹中疼痛较剧+恶心呕吐--乌梅丸

腹痛不剧/腹不痛时--化虫丸

若患蛔虫病日久,面黄肌瘦,或驱虫之后,脾胃沿未恢复--香砂六君子汤附:蛔厥:安蛔定痛,驱除蛔虫乌梅丸+胆道驱蛔汤腹痛缓解或腹痛较轻者--胆道驱蛔汤

B 绦虫病:驱除终虫,调理脾胃槟榔、南瓜子、仙鹤草冬芽、雷丸研粉、石榴根皮P176

C 钩虫病1脾虚湿滞:健脾燥湿,和中补血黄病绛矾丸

2 气血两虚:补益气血八珍汤

D 蛲虫:驱虫止痒追虫丸

E 姜片虫病:驱虫为主,佐以健脾驱虫用槟榔;健脾和胃用香砂六君子汤

二十九、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瘀血停着:祛瘀通络旋复花汤若瘀血较重者--复元活血汤

若胁肋下有癥块,而正气未衰者--鳖甲煎丸

3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若胁肋剧痛,呕吐蛔虫者--乌梅丸

若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胁肋剧痛,边及肩背)--硝石矾石散

4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三十、黄疸

A 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泄下茵陈蒿汤

若因砂石阻滞胆道(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大柴胡汤

若因虫体阻滞胆道(突然出现黄疸,胁痛时发时止,痛而有钻顶感)--乌梅丸

2 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

阳黄初起见表证者--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若热留未退+栀子柏皮汤

病程中若见阳明热盛,灼伤津液,积滞成实,大便不通--大黄硝石汤

B 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若神昏谵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C 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若见脘腹作胀,胁肋隐痛,不思饮食,肢体困倦,大便时秘时溏,脉弦细--逍遥散

若见胁下有癥块+胸胁刺痛拒按--鳖甲煎丸+逍遥丸

若脾虚胃弱明显者+香砂六君子汤

若胁下徵积胀痛,固定不移,肤色暗黄,舌暗红,脉弦细(气血两虚,浊邪瘀脉络)硝石矾石散附:萎黄(两目不黄,周身肌肤呈淡黄色,干萎无光泽,小便通畅而色不黄+气血不足征)调理脾胃,益气补血黄芪建中汤/人参养营汤

三十一、积聚

A 聚证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若寒湿中阻(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弦缓者)--木香顺气散

2 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若痰湿较重+食滞,腑气虽通,苔腻不化--平胃散

聚证反复发作,脾气损伤--常服香砂六君子汤

B 积证1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失笑散若气滞血阻较甚+寒象--大七气汤

若见寒热身痛,舌苔白腻,脉浮弦大--五积散

2 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若积块大而坚硬作痛+鳖甲煎丸

3 正虚瘀结:大补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化积丸

积证不论初起或久积+外治法(阿魏膏/水红花膏)

三十二、鼓胀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若病势突变,骤然大量吐血下血--犀角地黄汤湿热蒙闭心包(神识昏迷):若昏迷前烦躁失眠,狂叫不安,逐渐转入昏迷者--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若昏迷前静卧嗜睡,语无伦次,转入昏迷者--苏合香丸

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若水胀满过甚,脉弦数有力,休质尚好--舟车丸、十枣汤

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偏于脾阳虚)、肾气丸(偏于肾阳虚)

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膈下逐瘀汤

A 外感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若寒邪侵犯厥阴经(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吴茱萸汤

2 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黄连上清丸

3 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若头痛发生在夏季(身热汗少,口渴胸闷,干呕不食)--黄连香薷饮

B 内伤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2 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若病情好转--常服杞菊地黄丸

若头痛而畏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细而缓--右归丸

若兼有外感寒邪,侵犯少阴经脉--麻黄附子细辛汤

3 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

4 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5 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雷头风(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清震汤

三十四、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若大便秘结者+当归龙荟丸

若兼见腰膝酸软,遗精疲乏,脉弦数,舌质红,苔薄或无苔--大定风珠+平时服杞菊地黄丸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若时时眩晕,面白少神,便溏下附,脉无力者--补中益气汤3肾精不足: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若痰阻气机,郁而化火(头目胀痛,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苔黄腻,脉弦滑)--温胆汤

三十五、中风

A 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若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指迷茯苓丸

2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B中脏腑1闭证:①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合羚羊角汤

②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涤痰汤

2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生脉散

3后遗证:①半身不遂--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②语言不利--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

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

肝阳上亢,痰邪阻窍:平肝潜阳、化痰开窍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

③口眼歪斜--风痰阻于络道: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

三十六、痉证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刚痉(寒邪较甚,苔薄白,脉浮紧)--葛根汤

柔痉(风邪偏盛,项背强直,发热不恶寒,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沉细)--栝蒌桂枝汤

湿热入络(身热,筋脉拘急,胸脘痞闷,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三仁汤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若热盛伤津,并无腑实之证--白虎加人参汤

若壮热头痛,神志昏迷,口噤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张,苔黄燥,脉弦数--羚羊钩藤汤

神昏谵语或神志昏迷+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若邪热羁久,灼伤真阴—大定风珠

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大定风珠

三十七、瘿病

1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清泄肝火栀子清肝汤+藻药散

4心肝阴虚:滋养阴精,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肝阴亏虚、肝经不和而见胁痛隐隐者--一贯煎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亦可用截疟七宝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若热多寒少,气短,胸中烦闷不舒,汗多,且无骨节酸痛者--白虎加人参汤

3寒疟:和解表理,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截疟七宝饮

4瘴疟:①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清瘴汤神昏谵语者--急用紫雪丹/至宝丹

②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加味不换金正气散瘴毒湿浊,蒙蔽心窍而见神昏不语+苏合香丸 5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

疟母(久疟不愈,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痰浊,结于左胁之下,形成痞块)--鳖甲煎丸

气血亏虚+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三十九、水肿

A 阳水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防已黄芪汤

2 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味消毒饮

3 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胃苓汤

4 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若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己椒苈黄丸

若肿势严重+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卧,脉弦有力--五苓散、五皮散+葶苈大枣泻肺汤

若水肿与伤阴并见--猪苓汤

B 阴水1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面色萎黄,遍体浮肿,晨起头面肿甚,动则下肢肿胀,能食而疲乏无力,大便如常

或溏,小便反多,舌苔薄腻,脉软弱--参苓白术散

2 肾气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真武汤若喘促汗出,脉虚浮而数--吞服黑锡丹四十、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若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小柴胡汤

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苇散若石淋日久,证见虚实夹杂--二神散+八珍汤

阴液耗伤者--六味地黄丸+石苇散

3气淋实证:利气疏导沉香散

虚证: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若兼血虚肾亏者--八珍汤倍茯苓+杜仲、枸杞、怀牛膝

4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导赤散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5膏淋实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虚证:补虚固涩膏淋汤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肾失固涩者--补中益气汤+七味都气丸

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若肾阴虚+知柏地黄丸;若肾阳虚+右归丸

附:尿浊

1湿热内蕴:清热化湿程氏萆薢分清饮

2脾虚气陷:健脾益气,升清固涩补中益气汤+苍术难名丹

3肾元亏虚偏肾阴虚:滋阴益肾知柏地黄丸、二至丸

偏肾阳虚:温肾固涩鹿茸补涩丸

四十一、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导赤散

若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滋肾通关丸

若小便量极少/无尿,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尿臭,甚神昏谵语--黄连温胆汤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六磨汤(增加理气之力)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5中气不足:升清降浊、化气利水补中益气汤+春泽汤

6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若精血俱亏(形神萎顿,腰脊酸痛)--香茸丸若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千金》温脾汤+吴茱萸汤

外治法:1取嚏或探吐法2外敷法 3针炙推拿4导尿法

四十二、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若兼有风邪(腰痛左右不定,牵引两足/连肩背/关节游痛)--肾着汤+独活寄生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若虚火甚者+大补阴丸

若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青娥丸

四十三、消渴

A 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若脉洪数无力,烦渴不止,小便频数--二冬汤

若苔黄燥,烦渴引饮,脉洪大--白虎加人参汤

B 中消: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若大便秘结不行--增液承气汤

C 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2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若阴阳气血俱虚--鹿茸丸

兼证治疗:白内障、省盲、耳聋--杞菊地黄丸或羊肝丸

疮疡、痈疽:初起--五味消毒饮

病久气营两虚,脉络瘀阻,蕴毒成脓--黄芪六一汤+犀黄丸

四十四、遗精

1君相火动,心肾不交:清心安神,滋阴清热心火独亢,神浮扰精梦泄--黄连清心饮

心肾不交、火灼心阴者--天王补心丹

相火妄动、水不济火者--三才封髓丹

久遗伤肾、阴虚火旺者--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2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清热利湿程氏萆薢分清饮亦可用猪肚丸

若因脾乏升清而致湿注于下,与下焦相火蕴结所致者--苍白二陈汤

若湿热流注肝脉不泄者--封髓丹;甚者--龙胆泻肝汤

3劳伤心脾,气不摄精:调补心脾,益气摄精妙香散若中气不升--补中益气汤

4肾虚滑脱,精关不固:补益肾精,固涩止遗肾阴不足者--六味地黄丸/左归饮

精伤较甚,腰膝酸软者--左归丸

肾虚不藏,精关不固+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

病由心肾不交发展而来--斑龙丸、桑螵蛸散

附:阳痿阴虚及阳,肾中阴阳两虚者,治当阴中求阳—右归丸

1命火衰微:补肾壮阳五子衍宗丸/赞育丹

2心脾受损:补益心脾归脾汤

3恐惧伤肾:益肾宁神大补元煎+枣仁、远志

4湿热下注(宗筋弛纵):清化湿热知柏地黄丸

四十五、耳鸣、耳聋

1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2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因恼怒转加者--柴胡疏肝散

3风热上扰:疏风清热银翘散

4肾精亏虚:滋肾降火、收摄精气耳聋左慈丸

若肾亏复为外风所乘,以致下虚上实,经气闭塞,头痛口干者+本事地黄汤

若下肢清冷,阳萎腰酸,颧颊黯晦,毛悴色夭,舌淡脉虚--贞元饮送服黑锡丹

若肾精不足,水不涵木以致肝热内郁--滋水清肝饮

5清气不升: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若见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泛恶,脉濡滑,苔腻--半夏白术天麻汤四十六、痹证

A 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桂枝芍药知母汤

2 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亦可用乌附麻辛桂姜汤

3 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蠲痹汤

B 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亦可用《温病条辨》宣痹汤

热痹化火伤津(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半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犀角散各种痹证出现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舌质紫,苔白腻,脉细涩--桃红饮痹证日久,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关节+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独活寄生汤

痹久内舍于心(心悸,短气,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舌质淡、脉虚数或结代)--炙甘草汤

四十七、痿证

1肺热津伤,筋失濡润: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身热退净,食欲减退,口燥咽干较甚--益胃汤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若肥人痰多--六君子汤

若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热甚者--六味地黄丸+牛骨髓、猪骨髓,鹿角胶等久病阴损及阳(怕冷阳萎,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无力)--鹿角胶丸、加味四斤丸四十八、内伤发热

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肝经郁热+肝肾阴虚--滋水清肝饮

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亦可用当归补血汤

若阳虚发热--金匮肾气丸

5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亦可用知柏地黄丸

四十九、虚劳

A气虚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2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若脾气亏虚而主要表现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

心气亏虚(心悸气短、自汗神疲、面咣、脉微)--六君子汤B血虚1心血虚:养血安神养心汤

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心脾血虚--归脾汤

C阴虚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以胁痛为主要表现者--一贯煎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D阳虚1心阳虚:益气温阳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温补肾阳,兼养精血右归丸遗精+金锁固精丸

五更泄泻+四神丸

虚劳+感受外邪--薯蓣丸

虚劳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而有血瘀者(肌肤甲错,面目黯黑)--大黄蜇虫丸

方剂学歌诀打印版(十一五国 家规划教材)经典珍藏版

方剂学歌诀打印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经典 珍藏版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麻黄汤歌诀:麻黄汤有杏桂草,发汗平喘主解表,风寒表实用此方,寒热无汗喘咳疗。 桂枝汤歌诀:桂枝白芍草枣姜,调和营卫解肌良,风寒表虚寒热见,汗出脉缓用此方。 九味羌活汤歌诀:九味羌活白芷防,辛苍川芎草二黄,发汗祛湿清里热,药备六经止痛强。 小青龙汤歌诀:小青龙汤麻桂草,干姜辛味半芍药,解表散寒化水饮,表寒内饮康复早。 香苏散歌诀:香苏散有陈皮草,苏叶香附君臣药,外感风寒气郁证,解气解表效果好。 止咳散歌诀:止咳百部紫菀梗,白陈荆草姜汤送,宣利肺气疏风邪,久咳不止此方奉。 辛凉解表:银翘散歌诀:银翘散用荆豉薄,牛竹甘桔芦根合,辛凉透表解热毒,温病表闭疗效可。 桑菊饮歌诀: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芦根草薄荷,疏风清热宣肺气,辛凉轻剂偏止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剂名即是所用药物,教材无方剂歌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柴葛解肌汤歌诀:柴葛解肌芍桔草,膏芩羌芷加姜枣,解肌清热是功效,三阳合病此方扫。 升麻葛根汤歌诀:升麻葛根四味药,还有赤芍和甘草,解肌透疹是功用,麻疹初起方代表。 扶正解表:败毒散歌诀:败毒二活二胡芎,枳苓参草姜薄梗,益气解表代表方,散寒祛湿又止痛。 参苏饮歌诀:参苏陈半葛木香,前苓梗壳草枣姜,益气解表散风寒,理气化痰止咳强。 麻黄细辛附子汤歌诀:用药如方剂名。功用:助阳解表。 加减葳蕤汤歌诀:加减葳蕤有白薇,姜豉草枣桔薄随,滋阴解表治风热,阴虚外感此方会。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大承气汤歌诀:大承气汤峻猛方,枳实厚朴硝大黄,伤寒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通下康。 大黄牡丹汤歌诀:大黄牡丹硝桃冬,泻热破瘀治肠痈,金匮要略书中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 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 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中医内科学教材

第一章肺系病症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放风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时之气。由于气候突变,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人感“非时之气”而病感冒。六淫之间可单独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夹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由于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夹寒、夹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 2.时行病毒时行者指与岁时有关,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气;病毒者指一种为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感冒则为时行感冒。 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外,总是与人体的正气失调有关。或是由于正气素虚,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调节肺卫而感受外邪。即使体质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劳、饥饿而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湿,或餐凉露宿,冒风沐雨,或气候变化时未及时加减衣服等,正气失调,腠理不密,邪气得以乘虚而入。 因此,感冒是否发生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气能否御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气较强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气较虚不能御邪之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了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状态暂时低下是感冒的决定因素;二是邪气能否战胜正气,即感邪的轻重,邪气轻微不足以胜正则不病感冒,邪气盛如严寒、时行病毒,邪能胜正则亦病感冒,所以邪气是感冒的重要因素。 以风为首的六淫病邪或时邪病毒,侵袭人体的途径或从口鼻而人,或从皮毛而人。因风性轻扬,《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脏腑之华盖,其位最高,开窍于鼻,职司呼吸,外主皮毛,其性娇气,不耐邪侵,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其基本病机是外邪影响肺卫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尤以卫表不和为主要方面。卫表不和,故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等症;肺失宣肃,故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咽痛等症。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热等的不同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感受时行病毒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迅速,病情急且重。 【临床表现】 感冒起病较急,骤然发病,无潜伏期(或潜伏期极短)。病程短,少者3-5天,多者7-8天。以肺卫症状为主症,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表现呈多样化,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则喷嚏、鼻塞、鼻涕或疲乏、全身不适等,轻则上犯肺窍,症状不重,易于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证候。

方剂学方歌十三五版

解表剂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凉,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 柴葛陶氏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升麻葛根汤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推。

再造散 再造散用黄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泻下剂 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泄热逐水效专长。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散寒通便止痛良, 寒积里实服此方,邪去正安腹通畅。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 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丸。润下剂 麻子仁丸(脾约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五仁丸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李饶, 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完整版)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剂 3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32.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 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33.截疟七宝饮 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 疟发频频邪气盛,劫痰燥湿此方珍。 第二节调和肝脾剂 34.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35.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第八章经络肢体病证 第二节痹病(第351~358页) 教材: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 讲授:林寿宁教授 【概述】 一.定义 ⒈定义:痹病指因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及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⒉别名:痹证(现多数书籍为此名)、历节风(关节肿,游走不定)、痛风(李杲、朱丹溪言)。 ⒊病名解释: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本病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脏的经络而引起的病证。但通常指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肌表经络和骨节,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肿大、重着等一类疾患。本节讨论的也是此类病证。脏腑痹病(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等)不在本节讨论之列。 二.历代文献简介

痹病首论于《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著)痹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记述“历节”一病,创有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乌头汤,为今常用。 后世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宋《济生方》,金《兰室秘藏》,元《格致余论》,明《景岳全书》,清《临证指南医案》、《医林改错》等对痹病都多有论述。 三.范围(西医病名)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等风湿性及一些代谢性疾病。 【病因病机】 一.病因 ⒈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是为内因。 ⒉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是为外因。 因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感邪。 湿邪也有因于脾虚失运,湿从内生而伤于肌肉筋骨者。 二.病机 ⒈风寒湿邪特性 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具开发腠理,穿透肌肤之力;湿性粘滞重着;寒气凝涩,阻滞经络气血;火热之邪,伤津迫血。 寒借风性内犯,风借寒性附邪于病位,而成致病之基。 ⒉三邪合至,夹杂而病

中医五版方剂学方歌

1.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麻黄加朮汤 麻黄汤中加白朮,湿困身疼总能医。麻杏苡甘汤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桂枝加葛根汤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大羌活汤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朮入,大羌活汤散热湿。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银翘汤 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宣毒发表汤 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柴葛解肌汤 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葱豉汤 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活人葱豉汤

完整word版,七版教材方剂学方歌详细

七版教材方剂学方歌 一级方: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㈠ 二级方: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三级方: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㈢ 四级方:功用及主治证候㈣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㈠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㈠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㈡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㈡疏散风寒理气和中(理气解表)外感风寒,气郁不舒(四时瘟疫)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胃肠感冒)5.小青龙汤㈠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外寒里饮(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㈡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 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㈡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辛凉平剂”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㈢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辛凉轻剂”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杏甘石汤㈡辛凉疏表(宣泄)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㈢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㈡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人参败毒草苓芎,柴前独羌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喻嘉言痢疾“逆流挽舟” 2.参苏散㈡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止咳)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参苏散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㈣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暴哑(少阴始得,反发热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症,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㈡滋阴清热发汗解表助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方剂学五版教材方歌汇总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香薷散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嗽散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苑荆芥百步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 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神, 定喘除热效力彰。 越婢汤 越婢麻黄草石膏, 枣姜发汗水通调, 风水恶风身悉肿, 脉浮不渴汗时朝。 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 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 石膏大枣与生姜。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 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发不透, 解肌透疹此为良。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 时行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 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 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煨姜大枣入, 阳虚外感服之安。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 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位共, 滋阴发汗功可慰。 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 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 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 便鞭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 便秘口渴急煎尝。 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 细辛散寒止痛良, 冷积内结成实证, 功专温下妙非常。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 五仁丸 五仁柏仁杏仁桃, 松仁陈皮郁李饶, 炼蜜为丸米饮下, 润肠通便此方效。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 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 寓通于补法堪宗。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 大黄枳朴杏仁芍, 胃热津枯便难解, 润肠通便功效高。 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 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 攻补兼施效力强。 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参地冬, 硝黄加入五药供, 热结阴亏大便秘, 增水行舟肠腑通。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碧玉须, 陈夏茯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痰挟湿, 胸痞呕恶总能除。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 疏肝理脾奏效奇。

《方剂学》方剂

、单选 1.组成方剂的依据是()A.药物B.证候C.治法D.病位E.病因 2.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A.张仲景B.汪昂C.程钟龄D.吴鞠通E.张景岳 3.清法用于治疗()A. 里热证B. 里寒证C. 里实证D. 瘀血E. 表寒证 4.以病证分类的方剂首推() A.《黄帝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 《伤寒杂病论》 D. 《祖剂》 E. 《医方集解》 5.确切以组成分类的方剂当首推() A.《祖剂》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五十二病方》 E.《医方集解》 6.明确提出“七方”的医书是() A.《伤寒论》 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C.《药对》 D.《五十二病方》 E.《祖剂》 7.“十剂”概念首见于() A.《本草纲目》 B.《药对》 C.《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D.《五十二病方》 E.《医方集解》 8.《方剂学》规划教材的方剂分类法最接近下列哪一方书的分类法() A. 《黄帝内经》 B. 《景岳全书》 C. 《时方歌括》 D. 《五十二病方》 E. 《医方集解》 9.组方原则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医学启源》D?《脾胃论》E.《成方切用》 10.在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E.引经药 11.有关君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药力居方中之首 B.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大 C.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D.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E.君药在方中是首要的 1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为() A.君药 B.臣药 C.佐助药 D.反佐药 E.使药 13.下列哪项不属于佐药的作用() A.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B.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C.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 D.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E.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14.汤剂的特点是()散剂的特点是() A.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 B.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 C.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 D.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 E.易于发散,助长药效 15.下列药物一般要求先煎的是() A.介壳、矿物类药物 B.气味芳香的药物 C.贵重药物 D.胶质粘性大的药物 E.易于粘锅的药物 16.煎煮中忌用的工具为()A.瓦罐B.砂锅C.搪瓷器具D.铝制品E.铜、铁器皿 17.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一般服药时间是()A.食后B.食前C.空腹D.临卧E.不拘时 18.解表剂适用于除()以外的各种病证。 A.外感风寒 B.疮疡初起 C.麻疹已透 D.水肿有表证者 E.风温初起 19.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九味羌活汤 C.麻黄汤D .大青龙汤E.三拗汤 20.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当首选( ) A.小青龙汤 B.麻黄汤 C.桂枝汤 D.九味羌活汤 E.麻黄加术汤 21.麻黄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中医内科学(21世纪教材人卫版)方证表解大汇总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一、感冒-解表达邪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八、肺萎-补肺生津 九(2)胸痹-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4)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 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6)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7)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真心痛 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 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 十二、汗证-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十三、血症

十四、痴呆 十五、厥证 十六、痫病 十七、癫狂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痰热郁结:豁狂化痰、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3)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十七(2)、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 淤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 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左归丸+天王补心丹十八、胃痛 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

中医方剂学歌诀

中医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3.1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九味变,去芷加防己知独; 再加黄连白术好,散风寒清湿热妙。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4.1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4.2香苏葱豉汤 香苏葱豉源香苏,加入豆豉和葱白,解表调气安胎好,妊娠伤寒头身痛。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五味加。 6.止咳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苑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6.1金沸草散 *** ***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3.1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4.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4.1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程氏柴葛解肌汤,柴葛草芍芩地黄, 丹皮知母贝母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1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薄荷粳米荆芥蝉, 玄参石膏甘麦冬,风疹急投莫迟疑。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1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1.2仓廪散 原方加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方剂学五版

方剂学五版教材方歌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 活汤 九味羌活 用防风, 细辛苍芷 与川芎, 黄芩生地 同甘草, 分经论治 宜变通。 香薷 散 三物香薷 豆朴先, 散寒化湿 功效兼, 若益银翘 豆易花, 新加香薷 祛暑煎。 小青 龙汤 小青龙汤 最有功, 风寒束表 饮停胸, 辛夏甘草 和五味, 姜桂麻黄 芍药同。 止嗽 散 止嗽散内 用桔梗, 紫苑荆芥 百步陈, 白前甘草 共为末, 姜汤调服 止嗽频。 银翘 散 银翘散主 上焦疴, 竹叶荆牛 豉薄荷, 甘桔芦根 凉解法, 清疏风热 煮无过。 桑菊 饮 桑菊饮中 桔杏翘, 芦根甘草 薄荷饶, 清疏肺卫 轻宣剂, 风温咳嗽

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神,定喘除热效力彰。 越婢汤 越婢麻黄草石膏,枣姜发汗水通调,风水恶风身悉肿,脉浮不渴汗时朝。 柴葛解 肌汤 陶氏柴葛 解肌汤, 邪在三阳 热势张, 芩芍桔甘 羌活芷, 石膏大枣 与生姜。 升麻葛 根汤 阎氏升麻 葛根汤, 芍药甘草 合成方, 麻疹初期 发不透, 解肌透疹 此为良。 败毒 散 人参败毒 茯苓草, 枳桔柴前 羌独芎, 薄荷少许 姜三片, 时行感冒 有奇功。 参苏 饮 参苏饮内 用陈皮, 枳壳前胡 半夏齐, 干葛木香 甘桔茯, 气虚外感 最相宜。 再造 散 再造散用 参芪甘, 桂附羌防 芎芍参, 细辛煨姜 大枣入, 阳虚外感 服之安。 加减葳 蕤汤 加减葳蕤 用白薇, 豆豉生姜 桔梗随, 草枣薄荷

中医药教材第6版方剂学方歌(背诵版)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宜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五仁柏仁杏仁桃,松仁陈皮郁李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此方效。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十二五版方剂学教材方剂歌诀汇编

十二五版方剂学教材方剂歌诀 1解表剂2泻下剂3和解剂4清热剂5祛暑剂6温里剂7表里双解剂8补益剂9固涩剂10安神剂11开窍剂12理气剂13理血剂14治风剂15治燥剂16祛湿剂17祛痰剂18消散化积剂19驱虫剂20涌吐剂 1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1.2辛凉解表 1.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肺热喘咳兼烦满,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4.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有奇功。 2.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芎芍桂附与羌防,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无汗病可痊。 3.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寒邪外解不伤阳。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2 泻下剂 2.1寒下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 1.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2.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2.3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胃燥津枯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高。 2.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五版中医方剂歌诀

五版<<方剂学>>的中医方剂歌诀 解表剂: 1.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小青龙汤: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2. 辛凉解表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山栀翘,薄荷竹叶甘草饶:风温身热咳咽痛,疏风清肺症可消。 3. 扶正解表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 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泻下剂: 1. 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 2. 温下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 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3. 润下剂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全国高等中医药学院规划教材第九版方剂学歌诀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 方 剂 学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苜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一二五版方剂学歌诀

方剂学歌诀打印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经典珍藏版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歌诀:麻黄汤有杏桂草,发汗平喘主解表,风寒表实用此方,寒热无汗喘咳疗。 桂枝汤歌诀:桂枝白芍草枣姜,调和营卫解肌良,风寒表虚寒热见,汗出脉缓用此方。 九味羌活汤歌诀:九味羌活白芷防,辛苍川芎草二黄,发汗祛湿清里热,药备六经止痛强。 小青龙汤歌诀:小青龙汤麻桂草,干姜辛味半芍药,解表散寒化水饮,表寒内饮康复早。 香苏散歌诀:香苏散有陈皮草,苏叶香附君臣药,外感风寒气郁证,解气解表效果好。 止咳散歌诀:止咳百部紫菀梗,白陈荆草姜汤送,宣利肺气疏风邪,久咳不止此方奉。 银翘散歌诀:银翘散用荆豉薄,牛竹甘桔芦根合,辛凉透表解热毒,温病表闭疗效可。 桑菊饮歌诀: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芦根草薄荷,疏风清热宣肺气,辛凉轻剂偏止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剂名即是所用药物,教材无方剂歌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柴葛解肌汤歌诀:柴葛解肌芍桔草,膏芩羌芷加姜枣,解肌清热是功效,三阳合病此方扫。 升麻葛根汤歌诀:升麻葛根四味药,还有赤芍和甘草,解肌透疹是功用,麻疹初起方代表。 扶正解表 :败毒散 歌诀:败毒二活二胡芎,枳苓参草姜薄梗,益气解表代表方,散寒祛湿又止痛。 参苏饮 歌诀:参苏陈半葛木香,前苓梗壳草枣姜,益气解表散风寒,理气化痰止咳强。 麻黄细辛附子汤 歌诀:用药如方剂名。功用:助阳解表。 加减葳蕤汤

歌诀:加减葳蕤有白薇,姜豉草枣桔薄随,滋阴解表治风热,阴虚外感此方会。 第二章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歌诀:大承气汤峻猛方,枳实厚朴硝大黄,伤寒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通下康。大黄牡丹汤 歌诀:大黄牡丹硝桃冬,泻热破瘀治肠痈,金匮要略书中方,适应湿热瘀滞证。大陷胸汤 歌诀:大陷胸汤用硝黄,冲服甘遂效力狂,泻热逐水是功用,大结胸证一扫光。 温下 :大黄附子汤 歌诀:大黄附子汤,细辛加入良,寒热并用方,温阳通腑强。 温脾汤 歌诀:温脾汤用参附姜,归硝甘草与大黄,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冷积代表方 润下 : 麻子仁丸 歌诀:麻子仁丸能润肠,枳朴杏芍蜜大黄,胃肠燥热脾约证,服后大便能通畅。济川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