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留意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详尽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4、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剧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详尽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

1、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含混;(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自2008年奥运会后,今年8月我国又胜利主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精彩的一幕再次展现给大家:

【投影展示】视频:大运会点火仪式

师:那你们知道火的历史吗?

【投影展示】人类利用燃烧史的相关图片:①远古时代:取暖、获得熟食;②古代:冶金、烧制陶瓷、制造火药;③近代:内燃机、蒸汽机广博的应用;④当代:飞船升空、火炬燃烧等。(让学生理解燃烧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本节课将要讨论的话题产生较高的兴趣和剧烈的参与欲望)

师:火对于人类很严重,但也会带来灾难。

【投影展示】一些较大火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明白燃烧不仅会给人类带来美满,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很自然地联想到灭火)

师:那么,如何使可燃物燃烧起来,又如何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投影展示】课题:燃烧和灭火

(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请学生针对学习预案,分小组讨论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二: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师:首先我们来探究课题一:燃烧的条件。

学生活动三: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投影展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

学生活动四: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及定义

【投影展示】燃烧的共同特征及定义

师:提问: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既可呢?如果正在燃烧的雄雄大火突然被破坏了一个或几个条件,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探究如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学生活动五:小组探究如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学生活动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我们知道破坏燃烧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既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也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板书】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原理:

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3、移走可燃物

【投影展示】探究课题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学生活动七:小组讨论促进燃烧的方法

【投影展示】促进燃烧的方法

【投影展示】探究课题三:列举一些生活中火灾防救和逃生的例子

视频一:火灾现场

学生活动八:讨论火灾自救的方法

视频二:火灾自救方法

【投影展示】小结火灾自救小常识

学生活动九: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投影展示】课堂闯关

1.用化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煽风点火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人要实,火要虚

2.在一个城镇的一家临时饭馆里,它的厨房用的是煤气作燃料,电线在房内乱拉,在晚上营业时,师傅不小心,把锅里加温的菜油引燃了,燃起了熊熊大火,厨房里的师傅们都立即行动起来参加灭火。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课后作业】

根据学校建筑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

【投影展示】

承诺

爱护生命,防止火灾,

学会自救,远离损害,

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学校:楼观台九年制学校

姓名:巩永超

2021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 ___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15.《塑料》教学设计

《塑料》教学设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刘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四课。本课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学生对塑料的认识。第二部分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组织学生带一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比一比,调用感官来认识塑料的优点。第三部分是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方式会正确区别羊毛和塑料制品,进一步了解塑料的优缺点。第四部分是了解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2.会正确辨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3.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难点:了解塑料的特点,理解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线、塑料绳、酒精灯、镊子、手套、护目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塑料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塑料制品? (预设:水盆、课桌、尺子、笔盒) 2.汇报交流对塑料的认识。 【意图解析】从观察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能拉近塑料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纸、金属等材料的特性。你觉得塑料制品与其 他材料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2.分组观察:四人一组,每人认领一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 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袋、纸袋; 第三组:塑料碗、瓷碗;第四组:塑料椅、木椅; 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塑料制品具有防摔、耐腐蚀、弹性好、便宜、轻便、隔热等优 势。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之前学习过金属、纸、木头等材料的特性,运用 多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出塑料的一些优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特性的理 解。通过分组合作观察的形式,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做到人人 有观察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三)鉴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1.谈话:这两根绳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预设:羊毛、塑料)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预设: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 3.分组实验,用不同方法区分羊毛绳和塑料绳。 (烧一烧和捻一捻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正确使用酒精灯)

燃烧和灭火学案

初三化学科新授学案 课题:燃烧和灭火 学科化学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年月日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光发热就是燃烧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C、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 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成语中,体现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灭火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火上浇油 C、釜底抽薪 D、钻木取火 4、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散热的速率快 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能力提升】 5、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无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原理 2.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道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重点、难点】 1.灭火的原理及常用的灭火方法 2.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预防爆炸的措施。 【知识回顾】 1.通常所说的燃烧,指______与_______所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使温度降到___________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内容一】 灭火的原理: 实验1、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分析: 第一支蜡烛 第二支蜡烛 第三支蜡烛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2:灭火器原理 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吹出_________,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点,除用来扑灭一般火以外,还可以用来扑灭____________________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加压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压缩在小刚瓶中,灭火时将其喷出,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灭火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用来扑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原理:产生的__________喷射到燃料表面,_________层析出的________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___________,使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达到灭火的目的。 【内容二】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乐高教学设计

教会小朋友认识建筑房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南实验小学林水祺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15.塑料 【教材分析】 《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燃烧与灭火学案

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的概念;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 通过活动与探究,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通过对燃烧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学习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活动方案】: 创设情景,:观看视屏和图片:火灾、火的使用等 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为了更好了解和使用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活动一:认识燃烧 回忆我们观察过得硫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归纳燃烧的特征: 反应中的硫磺、木炭、蜡烛都具有性,叫做物,这三个反应有相同的现象,这三个反应都属于反应。 归纳得出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跟发生的一种 的剧烈的反应。 活动二:1.小组合作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①没有不能燃烧; ②没有不能燃烧; ③温度没有达到不能燃烧; 【查阅资料】:可燃物持续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的物理性质,木材的着火点约250℃,煤的着火点约700℃. 【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酒精(火焰温度400-500 ℃)、水、蜡烛(2支)、木条(着火点约200℃)、小煤块(着火点约700℃)、玻璃棒(2根)、打火机、烧杯、镊子。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火焰上,观察是否燃烧酒精, 水。 燃烧需 要 。 2.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 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烧杯罩住的蜡烛, 另外一支蜡烛。燃烧需要 。 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小煤块,在酒精灯上点燃小木条很快, 木煤块很长时间。 燃烧时温度需 要达到。 通过探究,你认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燃烧条件的应用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是240℃,根据老师演示的实验现象,应用燃烧条件解释三块磷的不同现象?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吹氧气,白磷是否燃烧? 合作交流: 1.试管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 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必须具备什么 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发现:通过以上实验,想一想:燃烧这三个条件有怎 样的关系? 关系右图 三个条件,, 活动三:1.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现有一支燃着的蜡烛,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把它熄灭

湖北省武汉市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原理 2.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道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重点、难点】 1.灭火的原理及常用的灭火方法 2.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预防爆炸的措施。 【知识回顾】 1.通常所说的燃烧,指______与_______所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使温度降到___________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内容一】 灭火的原理: 实验1、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分析: 第一支蜡烛 第二支蜡烛 第三支蜡烛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2:灭火器原理 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吹出_________,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点,除用来扑灭一般火以外,还可以用来扑灭____________________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加压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压缩在小刚瓶中,灭火时将其喷出,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灭火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用来扑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原理:产生的__________喷射到燃料表面,_________层析出的________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___________,使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达到灭火的目的。 【内容二】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之旋转木马

马,调试程序,不断优 化。 学生分组活动和电机结构;常用测量工具准备。 Contemplate (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实践活动的成果) 思考与分析 通过让学生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所设计的机器人旋转木马,让学生自己反思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控制结构的理解;通过采取老师和同学提问,小组成员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科学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及 环境师:同学们,布置给大家的任务都完成 了没有? 老师展示ppt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各个小组按照ppt 上面所列的问题,准备5分钟的发言, 待会儿依次上台来,讲解你们所设计的 系统,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老师给予掌声鼓励。 在学生演示完后,针对演示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老师进行提问。 在所有的小组完成了讲解和演示之后, 老师要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 得非常出色! 生:都完成了! 学生分小组,依次上台 讲解,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其他 小组同学给予掌声鼓 励。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回 答老师的疑问。 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答 疑 学生鼓掌 通过设置小组 成员上台讲解 和演示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充 分的反思和总 结。 通过设置老师 提问和学生提 问的环节,让师 生之间、生生之 间进行思维的 碰撞,进一步促 进学生的反思。 老师通过在课 堂上肯定学生 的表现,进一步 激发学生课后 自主开展学习 的热情。 学生通过填写 课堂评价表,完 成对自己,以及 组员的评价,对 整堂课的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 制作好 ppt课 件 演示的 同学和 其他小 组同学 都围在 旋转木 马两 旁,营 造一个 良好的 互动氛 围。 提前设 计好学 生的量 化评价 表。

塑料教案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2017年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材料家族”的不同类材料。初步认识了塑料,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塑料。从生活中对塑料有感性的认识,为本节课研究塑料具有怎样的性能和用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工具 教师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物品(小塑料桶子、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 超市购物袋、保鲜袋、垃圾袋、塑料文件袋。提前收集好大量的塑料甁。 筛选不同类别的瓶子。例如:矿泉水瓶、运动饮水瓶、塑料药瓶、洗发水空瓶、沐浴露空瓶、一次性杯子、糖果瓶、酸奶瓶、洗气瓶。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用途; 2、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 (二)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塑料材料,进行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STEM 1、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实验; 2、认识到塑料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安全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特性,具有不同用途;能学会安全使用塑料甁。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开展安全小调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自主归纳总结法、自制PPT、结合信息技术录制微课; 教学过程(必填)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瞧瞧,都有些什么呢?(展示4-5种塑料制品,分别有小塑料桶、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想想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呀?(生:塑料)板书塑料。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吗? 生:塑料瓶、水壶、塑料盆、塑料文具盒、尺子、塑料袋、沐浴露瓶子、白色小药瓶……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轻松交流,展示塑料制品,本单元第一节课初步认识了塑料,为本课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活动一比较不同的塑料 师:老师准备了四种塑料制品,分别是:塑料抽杆夹、塑料袋、PE保鲜袋、垃圾袋。制成它们的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师从四种物品上分别剪下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并且标好编号:1、2、3、4。 (1) 这些塑料块有哪些不同?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板书(贴上四块塑料片。)

2021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word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2.知道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自主预习案 1.常用的灭火器有、、; ①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可用,该灭火器使用时需注意。 ②扑灭油、气、电器引起的失火可用。 ③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可用。 该灭火器使用时需注意。 2.可燃物在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极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使气体体积迅速而引起。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2.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热并产生氧气,极易引起火灾,存放改物质的容器应该贴上标志; 3.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其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5.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6.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7.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互动课堂 设疑定纲 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的现象 炭的燃烧 硫的燃烧 磷的燃烧 铁的燃烧 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 解疑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探究主题一燃烧的条件 【阅读】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

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改进实验的优点:。 探究主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合作探究:(灭火) 【阅读】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 实验结论:①;②;③。 探究主题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 【阅读】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 探究主题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阅读】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2) 自我展示 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移去可燃物 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B隔绝氧气 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4、常见的灭火器有哪些,分别使用哪些范围? 5、什么是爆炸,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吗? 6、怎样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 全能训练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认识塑料》 全国通用

认识塑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塑料,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制品的特点。 2.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 的危害。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4.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塑料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发兴趣,开题导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那这些材料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塑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塑料的世界。 板书课题:认识塑料 二、交流资料,初步认识塑料 1.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搜集塑料方面的知识和塑料制品,同学们都搜集到了什么物品?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学生会回答搜集到的各种塑料制品、什么是塑料、塑料的原料、种类等基本信息,师根据回答给予适当评价、补充和总结。 2.师: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关于塑料的资料,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带来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如果学生搜集物品单一可以引导找一找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可见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只是塑料世界里小小的一部分。塑料制品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都十分广泛,虽然塑料制品问世只有百余年,但是它已经逐步取代了其它生产材料。(板书应用广泛) 播放一组塑料在不同行业应用的图片。

燃烧与灭火学案提纲

学案提纲 第六单元燃料及燃烧 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了解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和预防方法。 [重难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 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火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食物。 二、学生交流、总结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能例举出你所知道的燃烧现象吗? 1. _________________ 2. 3. _________________ 4. 5. …… 总结:燃烧是的化学反应。 三、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发生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1. _________________ 2. 3. ______ 四、实验探究、总结物质燃烧的条件 探究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观察燃烧情况探究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倒扣烧杯罩住,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3:同时点燃一支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看哪个易燃烧,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物质燃烧的条件:1. _________________ __ , 2. _________________ __ , 3. _________________ __ 。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五、活动天地:促进燃烧的方法 你能对下列现象做出解释吗?由此你能总结出采取哪些方法能促进可燃物的完全燃烧?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吹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火 星四射,剧烈燃烧。 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 __ , 2. ______________ ___ 。 六、多识一点:一氧化碳的中毒及预防 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在氧气供给充分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若氧气供给不足,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与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产生一氧化碳。另外,煤气泄露或燃料气体的不完全燃烧等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当它随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后,会使人中毒. 展示一氧化碳中毒的视频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______________ 确保安全。 七、展示图片 火从天使变成恶魔,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无情地扼杀生命,肆虐地摧毁文明。 实验探究与思考:“熄灭燃烧的蜡烛的方法” 利用所给仪器用品,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熄灭燃烧的蜡烛呢?(烧杯、胶头滴管、水、石棉网、沙子、剪刀、等)并思考你所采用的方法,应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7.1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概念。 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能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28至129页内容注意用笔画出关键词,边划边记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7-1,思考交流第129页上部的“讨论”并填写下列空白:(要求:组内交流讨论3分钟;分工展示,4号同学负责实验现象展示,3号2号同学依次负责分析现象,1号同学总结结论) (1)铜片上的白磷,红磷,说明燃 烧需要; (2)铜片上的白磷,热水中的白磷, 说明燃烧还需要; (3)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说明燃烧 需要。 总结:燃烧的条件:。 反思与交流: 1、白磷要保存在水中为什么:。 2、热水的作用:。 3、实验存在的问题:。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29页下部的讨论及130页上部的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学友展示学师补充) 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中的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使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或者隔绝③或者降温至以下。

2、讨论交流:教材129页下部的“讨论”(要求:组内交流讨论2分钟;分工展示,4号同学先展示,3号2号同学依次补充) 讨论: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三、请在下面空白处总结出本课内容? 要求: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讨论,最后针对问题释疑。 1、(2015河北)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 2、(2013河北)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燃烧条 件。 (2)熄灭A处火焰,可采用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 可):。 3、(2020河北)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 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知识梳理 1.燃烧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答案:(1)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 (2)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2)爆炸 可燃物在________空间内发生________燃烧,称作爆炸。 (3)常用灭火器名称和适用范围(举两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答案:(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有限急剧的 (3)泡沫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 生产运输使用贮存 疑难突破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剖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

人教版初中化学导学案燃烧和灭火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 【归纳】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P 【129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注意】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该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 【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家中棉被不慎起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自学】阅读教材P 【思考】回顾我们本节课刚开始时老师老师念给大家听的一段新闻,厂房大火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自学】阅读教材P132~133.思考下列问题: 1.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知识迁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

(二)认识塑料的优点 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 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

18-湖南-现场课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刘永林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刘永林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对燃烧还是比较熟悉。本课题重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将理论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2.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内容包括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分两课时完成。因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把燃烧定义,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做为第一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 识等内容作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学生和老师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根 据实验现象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能力等。让学生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新闻联播》有关“天津大爆炸”的片段视频报道,让学生体会到燃烧利用不当给 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利用视频中涉及到的灭火方法引入学习灭火的原 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再通过电影《奇幻森林》、《紫日》片段视频,让学生从生 活中学习灭火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便于掌握和运用。 3、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尝试熄灭蜡烛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尝试灭火的方法。以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燃烧与灭火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原理来为自身服务,历史悠久。燃烧与灭火也是今与 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 影响,对这些现象的本质认识比较缺乏。 2、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 认识的直接支持。初三的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年龄,所以本次课力求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分析生活事例和实验中的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互动课堂设疑定纲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的现象炭的燃烧硫的燃烧磷的燃烧铁的燃烧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解疑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究主题一燃烧的条件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改进实验的优点:

。 探究主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4、合作探究:(灭火)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1. 2. 3. 4. 实验结论: ① ; ② ; ③ 。 探究主题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探究主题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自我展示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移去可燃物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B隔绝氧气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