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概论

教育概论

教育概论
教育概论

关于《教育概论》一书的评价——我眼中的教育知识地图

【摘要】本文从教育的概念切入,探讨了古今中外关于教育概念的界定,从而概括出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影响。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社会功能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促进的作用。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要自我把握好个体发展的最佳时期,让教育最大限度的体现其价值。

【关键词】教育;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

一、教育的概念以及其本质浅析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古至今,中西方学者对教育是什么做出了不同的阐述,如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而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中国古代儒学家经典四书之一的《中庸》称:“修道之为教。”东汉的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教也。”“育,养子使做善也。”各位学者对教育的定义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者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而且各自从不同的层面上了解教育。叶澜老师在书中已有阐述:“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所以教育是以人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所谓的教育是有意识的指的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有更好的发展,让一个人本身与其身心发展相协调,与整个社会的发现相协调。本文还是支持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这个观点。从广义上说,只要是加强人们的生存技能,增加人们的知识以及可以影响人的思想的活动都可以被称作教育。由此可见教育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以及教育包含的内容之多。相比之下,狭义的教育主要就是指学校教育,当然还有别的类别的教育,但是学校教育的特点最突出而且学校教育在教育中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比例。在《教育概论》一书中,学校教育被定义为:“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此看出,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相比较,主要的不同之处就是狭义教育的专门性,以及为了实现这种专门性所指定的制度化。也正是由于这种专门性,让狭义教育更加有效的施行教育的本质意义,同时也更加有效率。

(二)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关于教育的本质,有很多意见不断的被人提出,不过这些意见都是基于哲学范畴上的。目前争论的比较多的就是“上层建筑”与“生产力”这两个观点。对于教育的本质是应该从哲学方面去分析,但是和哲学的思想只是相通并不相同。正如我们所知,哲学的本质是从哲学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所以教育的本质也应该从教育的现象中抽象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但是如果只存在这些基本要素,而它们之间不互相发生作用,是不能够成教育的。所以这又要求我们了解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当这些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主题因素是教育活动成效大小的决定因素。而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主要是要处理好教育内部多层次的复合主体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同时,我们要研究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教育的现象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叶澜老师的《新编教育学教程》中提到教育的作用有五大方面,分别是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对人的作用。因为教育对社会的这一系列的作用,所以教育的现象对社会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所以本文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从而影响社会。对于教育的本质每个人的理解层面也是不同的,我们只有结合实际,积累经验,才能深刻的理解教育的实质。但是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这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教育与人与社会存在着必要的联系。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进步。人类社会主要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三种因素构成。所以教育的历史演变也和这三种因素密不可分。在这三种因素中,任何一种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变化从而影响教育的变化。所以细致的分析教育于社会的作用,教育既是社会变化的原因又是社会变化的结果。由此可知,教育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变迁相辅相承。因而,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教育一定要紧跟社会变化的步伐而且要对社会的这种变化制定一定的策略以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教育作为社会变化的原因及结果,必须要适时改革教育体制,重视价值的教育以及增强教育的投资,从而让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相应的,可以让社会的发展促进教育的进步。所以,任何历史时期以及任何社会的国家,教育一定是要反映社会的需要,而且伴随着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教育更为广泛的反映社会的要求,只是在反映的内容上有许多差别,这些差别往往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特点一起反映出来。所以教育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

教育在人类社会中的特点体现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上。这些功能包括政治的、

经济的以及文化的等很多。从教育的政治功能上说,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政治热情以及政治高度,并且向国家输送合格的政治人才,从而让人们对当局的政治格局表示赞同。教育还可以通过这种功能促成一定的政治结构。从经济上说,教育可以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无论是体力上的还是脑力上的。从文化上说,教育对于文化的传递、交流以及传播和创新等都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教育的社会功能在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见教育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发展其实都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发展。人不可能全无外援的就独立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依赖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全面培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人所接受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正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所说的那样:凡是与人有关的一切知识,都与教育有关。这里所指的“人”,确切的说,是指“受教育者个体”,而不是指教育过程的全部参与者,也不是指受教育者群体。个体的发展贯穿于生命全程,所以教育也就伴随着人的一生。对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的认识,只停留在一般理论分析的水平上是不够的。为此,人的每一阶段都应有能促使个体发展和帮助完成该阶段独特使命的良好教育。生命阶段的独特教育决定了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独特;生命阶段的额连续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同阶段的连续。只有认识了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序列,才有可能做出有助于人发展的教育设计。学校教育在于帮助个体形成发展的自主能力,使个体的发展由“自发”水平提高到“自觉”水平,使个体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这是教育对于发展作用之能动的一面。教育对于发展的能动作用还有另一种表现,那就是对个体发展偏差的矫正或对严重缺失的弥补,使个体更好地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力在“矫正”与“不缺”方面,还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而减弱。所以教育要把握个体各种能力发展的“最佳期”。所谓“最佳期”在叶澜老师的书中也给出了定义,即“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效率最高和达到所学领域高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时期,也可以看作是某方面能力触发的敏感期。”当然,由于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发展不同,而且一个人一生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最佳期。所以要把握好个体发展的最佳期,让个体在同等的教育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教育的水平规定了个体生命发展可能达到的自觉水平。一个要做自己命运主人的人,就要接受培养并成为自己的教育的主人。所以,认清以及把握好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

四、总结

《教育概论》这本书作为教育学的必修内容是有一定原因的。叶澜老师运用毕生在教育及教学领域里的经验著成此书,给教育界里的后来人作为指导。本书从教育的概念极其本质出发,系统的阐述了什么是教育以及教育所特有的功能,从而探讨了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细致分析了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教育与人类社会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概论》一书所研究的对象为“教育整体”,也就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的。但是如果把教育分开来研究,就可以让我们理解的更深入也更透彻。还有就是本书针对的大部分是学校教育,没有涉及现存教育的其他方面,所以整体感觉分析的不够全面。本文只是对《教育概论》一书进行了极为简要的介绍,详尽内容还是要在书中阅读。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既了解到了教育的深沉与神圣,同时也看到其平凡与伟大。教育存活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中,教育天天与我们同在。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2]雷雨润.关于“教育”定义的探讨.锦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

[3]梁玲萍.试论教育的定义.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4]秦占中.简论教育的本质.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5]贺希格吉雅.浅谈教育的本质.前沿,2003年第11期

[6]卫道治.教育与社会变迁.武汉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7]杨葆焜.教育社会功能系统实践与理论之历史变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

年第3期

[8]张文喜.论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杭州大学学报,1996年

法国基础教育发展概述

法国基础教育发展概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瑞海黄晓玲赵薇 一、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 (一)教育管理体制 法国是一个集权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分四级:中央、大区、省和市镇。法国共有22个大区,每个大区辖2-7个省,全国共有96个省,3.6万多个市镇。目前,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主管部门、学区和省教育局三级。教育部是国家主管教育事务的行政领导机构。学区是教育部设在地方一级重要的教育行政管理单位,是教育部派驻地方的直辖机构。省教育局直接归学区领导,是法国地方基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校是法国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最基本单位,小学从属于市镇,初中从属于省,高中从属于大区,但国家仍负责决定教育组织和教学内容,发放教职工工资等。在中小学,均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1、国家的作用 法国对教育的管理一直实行中央集权制,1982年以后国家决定将部分教育权利下放给地方,并采取一系列集中化措施。 法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为国民教育部和高教与科研部,主要负责: (1)制定国家在教育领域里大的方针、政策; (2)执行议会通过的有关教育的各项法律; (3)审核并拨放教育经费等。 (4)此外还设有咨询机构和督导机构。 咨询机构的职责是向部长通报情况并提出建议; 督导机构的职责是在有关行政部门的配合下,对省、学区和大区及全国的教育进行评估。 2、地方的作用 地方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中小学的教育。具体为市镇负责小学;省负责初中;大区负责高中和一些专科学校。市镇有权决定增设初级学校和班级,但涉及教师编制问题需与国民教育部协商解决。

根据法律规定,建立了地方与中央分级负责中等教育规划的制度:大区负责有关教学质量和数量需求问题,即本区各级各类教育的中期规划问题,需根据拟增设、重建或扩建的学校数量来制定教育投入的规划;省级负责初级中学的修建和装备及运转费用,大区负责高中的上述费用;由国家负责制定教学大纲和学校人员的编制,同时由国家根据地方的建议,确定每年新建学校的数量。地方对中小学的日常管理工作负有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3、尽管实行权力下放,但教育部在两个方面依然集权 (1)教学大纲 法国的任何一个地区,教学大纲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这一制度的好处是可以保持整体的平均水平;但弊端是同一教材大纲很难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另外,也造成学科的分科性,物理归物理、化学归化学,不利于学科综合。 (2)教师的任命 主要是指中学和大学的教师。在法国,教师都属于公务员,包括图书馆人员、门卫、清扫工等。教师的任命制度,可以保证各地区教育的相对平等。但现行的教师流动制度,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好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因为每个地区要进教师,首先要有课时数(也就是要有编制数),这样,各个地区要进人员就要考试,巴黎大区的考试分数很高,就使越来越多的好教师流到巴黎学区,而一般贫困的地区,好教师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为了讲平等而对这些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好教师少、生源比较差(大多是移民的子女),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始终上不来。 二、法国教育的学制和课程 (一)法国初等教育 1、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由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构成。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接收2—6岁的儿童,属非强制性免费教育。其中3岁以上儿童入学率达99.6%。幼儿学校通常分小班、中班、大班。教学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着重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为儿童学习读、写、算、表达和交流奠定基础。 (2)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强制性免费教育。凡满6周岁的儿童均应由家长负责送入

教育概论考试重点

教育概论(叶澜) 一、名词解释(研究生补休课上只划了1、2、3;本科生划了1——7全部)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从生命孕育的瞬间始至跨入死亡的门槛终。 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3、年龄特征:指个体发展的每一阶段中都存在的,区别于其他阶段的,而又是同一年龄段个体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富有典型性的特征。 4、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由各级各类学校组成。其中,级表示学校实施教育的程度高低的区别,类表示同一级学校中入学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别。 确定学校教育制度,包括确定整个学校系统的级与类,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主办单位与主管部门、入学条件与修业年限、学校间的连接关系及沟通方式等。 5、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的编制等,并对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全面安排。 6、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是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纲要形式作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它的具体内容是规定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及其结构,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技巧和需要培养的能力,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或建议。 7、人性: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类特征统称为人性。人性包括自然性与社会性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在每人身上的表现则又体现出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人的自然性:是由作为生命机体的人体之需要与构成机体的器官各自具有的以及整体协调的功能决定的,它也被称为本能,即本原之能。 人的社会性:是指人出生以后,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逐级形成的各种能力与特征。 二、简答题与分析题(第8小题本科生划了,研究生补休课上没划,其他题目都是共同的重点) (注:简答题只要回答条目即可,分析或者简要分析的题目除了条目之外还要解释一两句话。因为老师划题时并没有具体区分简答与分析,所以大多数题目我都按照分析题的标准给出答案,大家在考试时根据题目要求酌情回答即可。) 1、学校教育内容与其他认识活动或实践活动中的客体比较起来,有哪些显着的特点?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某位儿童说话时常出现倒句、破句、主语缺损等现象,使用的词汇不及同龄儿童,该儿童可能属于语言发展迟缓。 2、脑瘫儿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让他们在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在护理和治疗方面需要多学科合作。 3、编制出学校儿童用的第一个智力量表的学者是韦克斯勒。 4、通过讲故事、木偶剧等活动让普通儿童了解残疾儿童的障碍和感受,这是体验学习。 5、听障是否导致聋哑取决于障碍程度、障碍发生的年龄及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 6、大多数盲人能及时避开障碍物,这是因为他们具有障碍感觉。 7、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超常儿童。 8、视障学生思维的两个特点是概念不完整、不准确和思维活动发展比明眼儿童落后。 9、按智力常态分布曲线计算,智障者流行率为 2.27% ;性别上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 10、画人测验属于常用的筛查工具。 11、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压苗助短”,这是自然与催化并进_原则。 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对残疾或特殊儿童发展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是通过医疗清除 儿童内部固有的不利条件。 13、理疗师侧重于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的训练。 14、随班就读是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学校的一种策略 15、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是工读学校。 16、认知行为矫正法包括多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其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有实用价值的 是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动力型困难学生p162

2、任务分析法 3、填平补缺充实法p387 4、资源教室方案p73 5、盲相p284 盲相或叫盲态,是指视觉障碍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外部状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1行走时异常状态,2重复性呆板动作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何谓构音障碍?举例说明四种构音错误。 P219 2、如何理解教师的培训要适应新的要求? P22 3、举出4种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29 4、举例分析智障儿童的记忆特点,并提出提高其记忆能力的建议。 P193 p213-215 5、听障学生随班就读有哪些有利之处? p254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 1.器官用进废退说和功能补偿代替说 生物体任何器官频繁地持续使用会逐渐增强这个器官,使之发达;反之则逐渐衰弱,直至最后功能消失。有发展缺陷的儿童大多是由于器官或功能的损伤或丧失所致,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器官或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可以通过早期干预进行训练,以建立或保持相应的能力,否则将逐渐丧失。生物体还有一种功能补偿或代替的现象。当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或功能失常时,可通过建立新的条件联系,调动器官残存的能力或其他器官的能力对失去的功能进行补偿或代替。 2.遗传与环境变互作用论 儿童的发展是有机体的先天禀赋能力与外在环境交互影响而产生的。一方面要承认有机体的遗传或先天的限制,另一方面要看到潜在的发展可以被不同的环境所加强或阻碍。 3.关键期理论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伦兹的研究发现,小鹅在出壳后24小时内有追随某一固定的、走动着的“东西”的行为,过了这个时刻,这种追随行为就难以形成。所以出生以后24小时内,是小鹅形成追随行为的关键期。个体某些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大多是在学龄前时期。所以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错过最佳时期,效果往往较差。 4.婴儿潜力的研究 婴儿潜力的研究婴儿传统上被认为是“无能”的,但许多儿童心理学家近30年的研究发现:婴儿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先天禀赋能力和反应能力,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愈早进行愈好。 2、随班就读学生入学时应作哪些考虑?P32 答:1、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2、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3、残余能力。4、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5、交往能力。6、社会成熟性。7、其他,如家庭经济情况等。

2015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概述

2015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概述 2015年6月29日,一年一度的ISTE(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特别会议在美国费城召开。新媒体联盟(NMC)和学校网络联盟(CoSN)联合发布了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该报告描述了可能对教与学最具影响力的新兴技术,主要涉及新兴技术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面临的挑战,以及基础教育未来技术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为:学生需要在新的支持和机会下,从信息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与合作者。 以前的地平线报告主要关注技术的展望,但今年的报告则聚焦在教与学的趋势,以及技术发展对其有什么影响上。为这份基础教育版地平线报告工作的团队成员是来自六大洲、22个国家的56位教育和技术专家。 ●促进基础教育学校采用技术的六大关键趋势 1.远期趋势 重新思考学校的运作――主要关注学校重塑传统课堂 范式和创新安排整所学校的体验,这一趋势主要是由创新学习方法的影响而驱动。例如,基于项目和基于挑战的学习方法,要求学校结构能更灵活地使学生从一个学习活动转移到另一个,解除传统的铃声、时间表的限制。学习方式的改变

也需要转变学校的运作模式,使其变得更加敏捷,乐于尝试新方法。当学习变为学生为中心、学校时间表安排得更灵活时,就促使了学生真正地学习,营造了足够、独立研究的空间。 转向更深度的学习方法――在教室里有更深层次的学 习方法是另一个远期趋势。这是由卓越教育联盟定义的,即以创新的方法传递丰富的核心内容给学生,让他们既能学习,又能学以致用。不管是在教室内或外,基于项目的学习、问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更多的类似方法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经验,且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技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来连接课程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中期趋势 越来越多地使用协作学习方法――教师或学生之间通 过一对一或小组活动进行协作学习在学校中日益重要,这是基于社会建构理论的观点。协作学习活动开展通常围绕着四个原则:①把学习者置于中心;②强调互动和实作;③分组工作;④为真实世界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协作学习模型已经被证明是成功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同伴协作受益,促进他们参与职业发展和跨学科教学的机会。另外,这一趋势越来越聚焦于通过网络的“全球协作”,现在更多的数字工具被采用,使世界各地的教师协同支持课程目标及跨文化理

教育概论(叶澜)考试重点2

9、怎样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怎样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效应”) (1)社会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地影响主体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活动对发展个体提出的要求与发展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 过高与过低的活动目标都无助于个体的发展。只有高于发展个体现有水平而又是他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的发展。 (2)其次,活动对个体发展影响的程度,与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相关。 首先要使活动本身的结构是清晰的;其次是依赖于一定次数的重复;还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思维的投入。这样,活动主体才能从具体活动过程中抽象出活动的程式和结构,进而内化为相应的思维结构。 (3)其三,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 人对活动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的等级是被动应答。第二个等级是自觉适应。最高等级是主动创造。主动创造是最富有发展性意义的活动,尤其是对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尽管它自然出现的机遇不多,却是十分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和有意识地去创设的。 (4)最后,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效应还与活动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有关。 无论活动的结果是成功或者失败,教育工作者都应引导活动主体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待结果,激发出主体新的更高水平的需求,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活动最坏的一种结果是没有结果、不了了之。在教育活动中最要防止的就是此类虎头蛇尾式的活动。 10、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 第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 首先,学校教育要为个体的发展创设良性的环境。学校教育应协调好大环境与小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取得正向的一致,最大效度地发掘、利用或创造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有利因素。 (说明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大环境:学校环境;小环境:班级环境) 其次,学校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学校不仅仅是各门学科加起来,还包括环境。) 再次,学校教育应精心设计各种有益活动促进个体的发展。 最后,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特殊教育概论——简答题

1.障碍主要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哪些领域? 身体发展:主要表现为身体发育和体格,体型的影响。感觉运动发展:感觉统合失调。 认知能力发展:影响认识的广度,速度,和深度。沟通、交往发展:缺乏比较典型的、常用的、或用有意义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与机会。 2.如何理解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关系? 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逻辑角度看,缺陷补偿是潜能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从因果关系看,缺陷补偿是促进潜能开发的重要手段,而潜能开发是缺陷补偿的目的;从教育活动的内容看,缺陷补偿本身就是潜能开发活动的一部分,或是一种开发的形式。 3.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何特点? 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 特殊教育教师还应成为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学生优势智能的开发者、学生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指导的合作者。 4.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原则? 零拒绝,无歧视评估,免费而适当的教育,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程序保障,家长学生共同参与。 5.简述三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课程观 医学矫正模式的课程观,心理学发展模式的课程观,社会学生态模式课程观。 6.特殊教育学校的文化特点是什? 人文关怀——特殊教育文化的灵魂;博爱奉献——教师文化的集中表现;自强不息——学生文化的典型表征 7.列举早期3位特殊教育的先驱人物。简述其历史贡献 1770年,法国莱佩在巴黎建立了世界第一所聋校 1784年,法国阿羽依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盲学校 1837年,法国谢根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的第一所智障学校 8.特殊教育与教学有哪些主要的原则? 除一般原则外,应具有个别化原则,适调性,补偿性原则。 9.个别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的现有水平,年度目标,特殊教育相关服务需要及其方案改进等内容。 10.教学辅助技术包含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辅助设备:是指可以提高保持或改善障碍学生学习功能的设备。 设备服务:是指帮助障碍学生选择,获得或使用辅助设备技术的任何服务。 11.特殊学校课程设置有哪些主要原则? 特殊学校课程除应遵循普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原则外,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课程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课程的分化性与整合性相统一;课程的矫正性发展性与功能性相统一。 12.特殊教育专业服务有哪些内容? 医学治疗服务: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服务。 社会支援服务:主要提供障碍学生及其家庭的各种社会政策福利以及职业指导和社区休闲帮助等服务。

《特殊教育概论》作业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B 6.C 7.A 8. D 9. D 10. C 11. B 12. D 13. A 14. D 15. B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应遵循什么样的教学原则? 答案要点: 第一,个别化原则。 (1)教师在教教学之前,要全面系统地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为每个学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4)在评估学生的进步情况时,也要因人而异,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估全体学生。第二,激发兴趣原则。 (1)要创设一个充满爱与快乐的教学环境,克服儿童的退缩、压抑、自卑等不良心理。(2)增加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3)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4)要注意兴趣的个别差异。 第三,充分练习原则。 (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 (2)要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 (3)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避免机械的重复和单纯的书面作业形式。 第四,学以致用原则。 (1)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以实用为中心。 (2)教学方法和形式要灵活多样,避免和生活实际的脱节。 第五,补偿缺陷的原则。 (1)要将补偿缺陷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做到思想重视,措施有力。 (2)教师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

(3)缺陷的矫正和补偿是一项复杂和细致的工作,要求教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防止急躁情绪。 2、随班就读有哪些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答案要点: 优越性:(1)普通小学招收残疾儿童,既不需建校投资,又不增加残疾儿童家庭负担,而且既挖掘了普通小学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潜力,又解决了残疾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2)随班就读充分利用了普通小学已遍布我国农村的优势,将大大地促进我国残疾儿童初等教育的普及。 (3)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共同学习、活动,既有利于残疾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正常儿童助人为乐品质的形成。同时在思想品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不足之处:(1)同时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内就读的残疾儿童数量少,教师较难了解掌握残疾儿童身心特点的困难。担负残疾儿童辅导工作的教师少,也使教研工作难以开展。 (2)残疾儿童升入小学高年级阶段,课程门类增多,低年级时仅一位教师承担其辅导的情况已不能适应,另外残疾儿童的职业技术教育如何进行等诸多教学中的问题需探讨与解决。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简要描述群体差异、个体间差异、个体内差异? 答案要点: 群体差异:指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例如婴儿和青年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听力残疾者和视力残疾者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群体差异的存在是许多学科存在、研究的基础。 个体间差异: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生理、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即个体之间的不同。例如视力、听力的不同,智力、行为的不同等。 个体间差异和群体差异构成了许多学科尤其是特殊教育学科的基础。 个体内差异:指个体内部生理和心理诸要素之间,主要是发展的诸要素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性或不平衡性。例如某个个体自身生理的发展水平大大高于心理的发展水平,音乐能力的发展大大好于数学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年龄不相符等等,都是个体内差异的具体表现。个体内差异的存在,是我们必须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依据和理论基础之一。 2、世界特殊教育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案要点: 一、通过立法保障残疾儿童的权益 二、早期干预越来越受重视 三、积极推行回归主流教育

学前教育概论

学前教育概论 学前教育研究对象:学前教育概论是研究幼儿教育现象及问题,以揭示幼儿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幼儿教育概念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幼儿教育包括专门机制的幼儿教育、社会幼儿教育和家庭幼儿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只是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 理解学前教育概论应把握以下四点:应有全面的观点,应有整体的观点,应有动态发展的观点,应有开放的观点。 幼儿园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幼儿园以3周岁至入小学前(6周岁或7周岁)年龄段儿童为对象。第二,幼儿园是社会公共教育机构。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是世界第一所名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机构。湖北武昌蒙养院,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第三,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幼儿园既具有教育性质,也具有福利性质。幼儿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福利事业的性质。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实证的方法:对幼儿教育实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观察者对幼儿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长期的感知的方法 (2)调查法:借助谈话,问卷,座谈会,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手段,间接研究幼儿教育现象的方法。(3)实验法:研究者有意严格控制各种条件,积极干预被研究的幼儿教育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进程,从而揭示幼儿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2历史的方法:通过研究中外教育的历史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一种方法 3理论演绎的方法:即从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中演绎和推断出幼儿教育理论的一种方法。

柏拉图:第一个论及幼儿教育重要性的人,也是第一个提出幼儿社会教育主张的人。 英洛克:《教育漫话》英卢梭:《爱弥儿-论教育》法欧文:《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法》,《母亲与儿歌》《幼儿园书信集》他倡导自由。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出生时善的本质已处于萌芽状态。教育可以助长这种发展。他主张儿童发展儿童的感觉器官,主张用直观和游戏的方法教育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生物的目的,即帮助个体自然发展;二是社会的目的,即使个体适应并利用环境。他认为真正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个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 社会生产力与幼儿教育有哪几点: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三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四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适宜发展性教育:称为“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教育要与儿童年龄特征相适宜,二,教育要与每一个儿童的个人特点相适宜 为什么说幼儿教师应树立科学幼儿观:①幼儿是自然人②幼儿是社会③幼儿是完整的个体④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⑤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的个体⑥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⑦幼儿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⑧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 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遗传因素②环境③幼儿教育④幼儿主观能动性 幼儿发展和幼儿教育的联系: (1)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依据

(完整word版)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

乔治?波利亚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他有著名的三本书:《怎样解题》(1944)、《数学的发现》(1954)、《数学与猜想》(1961)。其中《怎样解题》一书被译成17种文字。 波利亚提供的“怎样解题”表(第48-49页) 分四步:1.了解问题;2.拟订计划;3.实行计划;4.回顾。 弗赖登塔尔认识的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 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数学化: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和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 再创造: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其核心过程是数学过程再现。 高等师范院校面临新挑战 答:高中的新课程标准让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有些望而生畏,他们感到许 多选修课的内容他们并没有学过,许多课程他们没法开设。比如,高

中选修课系列3涉及高等数学,包括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等。由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探索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提出问题,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许多使教师感到难堪,有的他们没法回答,有的他们回答不清楚。 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 1.直接数学活动经验;3.间接数学活动经验;3.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4.意境联结性数学活动经验。 基础教育部分 一.“标准”有哪些改革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教育目标方面:培养爱国精神和“四有新人”等。 3.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课程结构方面: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 5.课程实施方面。 6.课程评价方面。 7.课程管理方面。 二.数学内容上的改革(教材内容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第158页 1.划分新的数学学习领域:将内容分为“数学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特殊教育概论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美国1975年颁布的著名的94-142公法中不包括以下哪种特殊儿童( B )。 A. 特殊学习障碍 B. 自闭症 C. 言语或语言缺陷 D. 严重情绪紊乱 2、某地区一年内新发现的特殊儿童数与该地区儿童总数的比率称为特殊儿童的( A )。 A. 发生率 B. 出现率 C. 流行率 D. 检出率 3、1994年6月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明 确提出了( C )的思想。 A. “回归主流” B. “正常化” C. “全纳教育” D. “随班就读” 4、下列关于残疾儿童基本观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 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有基本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 B. 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性要具体分析 C. 先天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脑发育、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在残疾儿童发展 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D. 要从发展的观点看残疾,认识功能损害补偿和康复的可能性 5、我国现有四个公办的特殊教育服务机构系统,分别是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系统,其中儿童福利院属于( B )。 A. 教育系统 B. 民政系统 C. 卫生系统 D. 残联系统

6、世界上第一所聋人高等教育机构是由( C )于1864年在美国华盛顿建立的。 A. 莱佩 B. 海尼克 C. 加劳德特 D. 阿羽依 7、在以下症状中,( A )不属于由于染色体异常而造成的智力落后。 A. 苯丙酮尿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 8、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 D )Hz之间。 A. 50-10000 B. 500-2000 C. 1000-4000 D. 16-20000 9、1879年,法国盲人( D )发明的点字盲文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佳盲文符号,世界各国盲校均采用这种盲文进行教学。 A. 西蒙·波拉克 B. 弗兰克·霍尔 C. 夏尔·巴比埃 D. 路易·布莱尔 10、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学习障碍儿童做不同的分类,以下选项( C )是柯克的分类标准。 A. 暂时性学习障碍、能力型学习障碍、动力型学习障碍、整体型学习障碍 B. 知觉学习障碍、注意学习障碍、记忆学习障碍 C. 发展性学习障碍、学业性学习障碍 D. 一般学习障碍、特殊学习障碍 11、著名的Portage计划(波特奇计划)属于一种早期的( B )干预计划。 A. 社会 B. 家庭 C. 幼儿园/学校 D. 混合 12、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点是( D ) A. 学前康复训练和教育 B. 高等教育 C. 职业教育 D. 基础教育 13、我国已有五所国家教委直属的师范大学建立了特殊教育专业,其中( A )不在这之列。 A. 东北师范大学 B. 陕西师范大学 C. 西南师范大学 D. 华中师范大学 14、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是( D ) A. 1990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2017年春季现代远程教育概论作业

考生答题情况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以下哪个不属于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 A、调制解调器 B、网络适配器 C、路由器 D、域名服务器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实时直播辅导课件相关资料通常在辅导课程三天后在提供下载。 A、公告栏 B、FTP下载中心 C、卫星直播日程安排栏 D、教育中心通知栏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学生交费是否可以使用任意有银联标记的借记卡或者信用卡?

A、可以 B、不可以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在校外浏览电子图书馆页面,需要安装以下哪个软件? A、OpenVPN B、OpenManage C、OpenSSL D、OpenSUSE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华东理工大学何年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A、1952 B、1960 C、1996 D、2002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网页时,如果在频繁更新的Web页面上看到旧的信息或者页面内容加载不正确,可以点击()按钮重新加载页面。 A、搜索 B、停止 C、刷新 D、打印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根据网院规定在线答疑次数占学生学习总分的: A、0% B、5% C、10% D、15%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方针为:网上自主学习、实时直播授课、、教师网络答疑、注重过程考核。 A、集中面授辅导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

1、掌握教育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 分析学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创制的”定义,是作者自己所下地定义,要求这个被界说的术语在后面的讨论中,始终表示这种规定的意义。 描述性定义:是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说。 纲领性定义:是说教育应该怎样,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混合。 从广义上说,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的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狭义上说,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函授教育、刊授教育等。 2、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形态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包括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环境) 教育的形态: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组织教育、文化组织教育、社区教育 3、教育的语言主要由三种形式构成:教育术语、教育口号、教育隐喻 教育口号是“主情”的,教育术语是“主知”的,教育隐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 教育口号的特点:简约性、情绪化、导向性、明显的价值倾向 教育含义的隐喻举例:塑造、雕琢接生(苏格拉底)、生长(杜威) 第二章 1、理解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勒图尔诺“生物起源论”,孟禄“心理模仿说”,恩格斯“劳动起源论 ” 教育产生的条件:人类自觉意识的形成、语言的产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经验、在大脑中建立起对一系列事物的联系、集体活动的出现 2、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学校的萌芽——“青年之家”(母系氏族社会) 二、学校的产生(中国夏商时期设立“校”“”“序”,世界范围内最早的是苏美尔学校) 三、学校的发展 (17世纪,文科中学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已经形成,以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为特征,忽视自然学科,18世纪初,与文科中学相对的实科中学出现,它注重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的教学,是贫民化的学校。18世纪后,学校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19世纪下半期,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西方基本形成。) 学校应该具备下列条件:1、严格的入学规定;2修业年限的规定;3分年级教学;4、有明确的课程方面的要求;5、有严密的管理制度;6、有较为固定的专职教学人员;7、有较为固定的教学场所. 3、思考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 学习网络:学习资料、设施、设备的网络;有技能的人员相互交流的网络;选择学习伙伴的网络;教育专家的网络 “非学校化理论”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其代表人物是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非学校化以后是什么》、赖默《学校已经死亡》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 1.特殊儿童 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和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 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4.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13类) (1)学习障碍;(2)言语或语言障碍;(3)智力障碍; (4)情绪障碍;(5)多重障碍;(6)听觉障碍; (7)肢体障碍;(8)其他健康障碍;(9)视觉障碍;(10)自闭症; (11)聋---盲;(12)外伤性脑损伤;(13)发展迟缓 5.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里特性方面的差异。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6. 特殊教育: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7.1555年前后,西班牙修道士庞塞-----最早从事特殊教育尝试。 1620年,西班牙人波内特-----第一本关于聋人个别化教育的著作。 美国的聋教育开始于加劳德特。 盲校:::1784年,法国慈善家霍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 1829年,美国医生豪威建立了美国第一所盲校(现帕金斯盲校) 法国人布莱尔(霍维的学生)布莱尔盲文系统 智力障碍:::法国精神病医生伊塔德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 法国精神病医生赛甘(伊塔德学生),1839年,他创立了第一所智力障碍教育学校。1846年,他出版了《智力障碍以及其他障碍儿童的精神治疗、卫生保健和 教育》。 8.视觉:1870年,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初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中文盲字系统----“康 熙盲字”,又称“瞽目通文”。 1887年,美国传教士查尔斯-米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登州启喑学馆”(现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 1916年,实业家张謇在苏州南通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这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特殊学校之一。 1927年,中国第一所公里盲聋教育机构是南京市盲哑学校(现南京市聋人学校和南京市盲童学校)。。设盲、哑两科。 9.生态学模式: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 儿童周围的环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生态环境。 10.《萨拉曼卡宣言》内容:P25 11.全纳教育: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1.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3.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4.教学目标:一级目标:教育方针。(制订者——国家)二级目标: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三级目标:教学目标。课堂目标 5.教案 详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 4.教材分析。 5.课型。 6.教学方法。 7.教具。 8.教学过程(1)知识准备;(2)判定定理;(3)运用定理,问题研究;(4)总结[板书设计][课后记] 简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6.数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法和相对应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7.弗雷登塔尔的教学原则:1.“数学现实”原则。2.“数学化”原则。3.“再创造”原则。4.“严谨性”原则 波利亚解题表:1.理解题目—必要前提。2.拟定计划—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3.实现计划—逻辑配置。4.回顾—有远见做法 皮亚杰: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1.同化:指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事件过程 2.顺应:当旧有方式探究世界不能奏效时,儿童会根据新消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过程叫顺应。 3.平衡作用:指产生顺应情况下的不平衡状态。 4.理论主张:发展先于学习。 5.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关系:儿童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发展。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 2.学习观。 3.教学观。(创建一个良好,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及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4.师生观。(教师使命:学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 “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 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 和控制作用。学生使命:自主学 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 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构 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5. 学习环境。6.评价观 双基:含义:(1)数学基本知识 (2)数学基本技能 8.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和 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 的基本框架结构。 类型: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探究式教 学模式(流程:1.教师创设问题 情景2.观察猜想3.推理论证4.验 证应用 5.总结反思)。3.启发式。 4.合作学习。 5.自主探究。 6.尝试 指导。 9.教学概念:(1)意义:反映数 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叫做 数学概念。概念的组成:概念的 名称,定义,符号,例子,属性。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 内涵亦称内包,指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概 念的外延亦称外包,指概念所反 映对象的总和。 10.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思想理 性认识。(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 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 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 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 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11.数学教学原则:1.严谨性与量 力性相结合的原则。2.具体与抽象 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 12.课程实施原则:1.全面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 前瞻性原则。 13.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 的教学活动方式。应用于上课之 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 新段落的教学之中。 类型:直接,旧知识,悬念,事 例,趣味,实验,创设情境 目的:1.引起学生注意。2.激发 学习兴趣。3.唤起学生思考。4. 明确学习目的。5.强化师生关系。 功能:1.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 关注,进入学习准备状态;2.激 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3. 明确学习目的,传达教学意图; 4.承上启下,建立新旧知识间联 系;5.创设意境,激发情志; 原则:1.针对性原则。2.启发性 原则。3. 趣味性原则。4.直观性 原则。5.适度性原则。 注意:1.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 对性。2.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 多样性。3.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2]讲解技能:讲解技能中的一类 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 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 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 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 情”。 目的: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2. 启发思维,培养能力。3.提高思想 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 原则:1.科学性原则。2.启发性原 则。3.计划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3]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 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 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材 料,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解决 数学问题,传递数学教学信息的 教学行为方式。 注意:1.演示的媒体要恰当。2. 演示的媒体要使用。3.演示的时机 要恰当。4.演示必须与讲解技能相 结合。 [4]结束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教学 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 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 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 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 进行及时地巩固、概括、运用, 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 识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 认识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 过渡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类型:提纲挈领,娱乐激趣,图 表对比,悬念引申,质疑讨论, 练习巩固,学生汇报 注意:1.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语言精炼,紧扣中心。 3.内外沟 通,立疑开拓。 14.体态语言:(1)在课堂调控上 1.精神抖擞带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3.维护课 堂秩序,优化课堂教学4.具有活 泼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在传授知识上 1.帮助学生理 解数量关系2.协助学生分析有利 于理解3.敏捷迅速的信息反馈— —手势答案4.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在师生互动中 1.读懂学生的 眉目语2.读懂学生的表情语3.读 懂学生的手势语4.读懂学生的坐 姿语 15.如何评价一节课:1.教学目的 如何。是否全面、具体、明确。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2.重点 难点是否突出并处理得当。3.教学 程序上,设计是否合理,思路是 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是否因 材施教,是否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是否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4.教学 方法上,是否灵活多样,符合实 际,是否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 段等。5.是否注意情感教育,即课 堂气氛是否和谐,是否注重学生 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 实。如普通话语言是否规范、生 动形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 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 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等。7.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效率, 学生受益情况等。8.教学特色如何。 即教学的个人特点,教师的教学 风格。 16.课程的改革: 《标准1》的基本理念:1.突出体 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 突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3. 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4. 倡导师生角色观。5.提倡主体多元 化和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6.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 学中的作用。 《标准2》的基本理念:1.构建共 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 样的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 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 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 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 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 科学的评价体系。 17.数学核心概念: 数感:通俗地说,就是人对于数 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 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灵活 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 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 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 意识。 符号感:就是人们对各种符号的 理解与感受。 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 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 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18.数学教育评价的定义:全面收 集和处理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 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做出价 值判断,改进教学决策的过程。 要素:1.教师行为。2.学生行为。 3.教学内容。(1,2为核心要素) 主体:学生 19.难度: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 数量指标。P越大,难度越小。 信度:指实测值与真实值相差的 程度,是一种反映试题的稳定性、 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 平的区分程度的数量指标。D越 大,区分度越大。 效度:是一种反映测试能否达到 所欲测试的特征值或功能程度的 数量指标,使其反映测验正确性 的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