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大自考论文

南大自考论文

南大自考论文
南大自考论文

南昌大学自考法律

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论文作者:

指导老师:

南昌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

长期以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允许被害人向被告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问题,在法学理论界存在较大的争议,现行法律体系中民事实体法规定了精神赔偿,而刑事诉讼法又否定了精神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的矛盾,适用出现不平等,不利于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得到公平的待遇,损害了司法公正,也有违立法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应当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立法规定、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冲突和弊端,合理借鉴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的相关法律,进一步探讨了阻却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确立的现行法律观点,并提出了确立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南昌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

Abstract

Since long ago, whether does the criminal supplementary civil action allow the victim to the accused person to propose the spirit damage compensate request question, in a legal science theory existence greater dispute, in the present legal framework the civil substantive law has stipulated the spiritual compensation, but Law of Criminal Procedure also denied the spiritual compensation.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has the civil substantive law and the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contradiction, is suitable appears not equally, is disadvantageous obtains the fair treatment to the litigant in the lawsuit activity, harmed the judicature to be fair, also had disobeys the legislation the original intention. Therefore, the author thought must establish the criminal supplementary civil action spirit damage compensates system. Embarked from our country criminal activity supplementary civil action spirit damage compensate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has analyzed the conflict and the malpractice which in the legislation stipulation, the judicial practice existed, reasonably profited from the English America method and the continental method two big legal systems related laws, further has discussed the anti- actually our country criminal activity supplementary civil action spirit damage compensate establishment present point of law, and proposed established our country criminal activity supplementary civil action spirit damage compensate system the legal basis

Key words: Criminal prosecution Supplementary civil action Spiritual harm Compensation

南昌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目录

目录

引言1

一、问题提出 (1)

二、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 (1)

1、立法现状 (1)

2、司法实践 (3)

三、阻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现行法律观点 (5)

四、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7)

1、精神赔偿对刑罚的功能起补充功能 (7)

2. 刑附民精神损害赔偿是公平原则的内在要求 (8)

3、刑附民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法律体系一致性的基本需要 (8)

4、将精神赔偿列入刑附民诉讼范围,符合世界立法的趋势。 (10)

五、结论 (11)

注释: (12)

致谢 (13)

引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公民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由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其特有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她的问世和实施不仅是我国人权制度的完善,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但现阶段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仍然是不健全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大量的司法实践中也证实了确立该项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但仅限于民事方面。而在刑事诉讼,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立法的一个瑕疵、乃至缺陷,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问题提出

对于侵犯人格权的犯罪行为,如杀人、伤害、强奸犯罪等,这些行为本身首先是一种严重的民事侵权行为,其社会危害性更大,给受害者造成的精神损害也更严重。但是如果将犯罪行为排除在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之外,将会造成一种荒谬和不合逻辑的现象:在侵犯他人人身权,给他人身体造成伤害,但是由于侵害程度较轻而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受害者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如果侵害程度较重而构成故意伤害罪时,被害人反而丧失了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法律既然肯定对侵害人身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予以物质赔偿,又否认人身伤害的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法律上的自相矛盾。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避免法律冲突,维护程序法和实体法正常的法理关系,确立公平科学的法律赔偿体系,减少诉累,提高诉讼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二、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

1、立法现状

(1)、刑事立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我国《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刑事诉讼法》[1]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

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均限定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方面的损失,具体而言法律又有不同的表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用的是“物质损失”;同条第二款用的是“财产损失”;[2]刑法第三十六条用的是“经济损失”。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理解为在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范围问题上,尽管其表述的概念不同,但都没有超出“物质损失”这一范围。这显然是我国立法环境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一个表现。由于立法上未予明确,司法实践也就无法可依。从现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来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最高院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请求范围仅限于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因犯罪行遭受损失或财产被毁而遭受的损失,被害人因财物被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的损失,只能由法院责令犯罪分子退赔,或者在退赔不足弥补被害人损失时,由其向民庭另行独立起诉。[4]2000年12月1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其第一条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二条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5]2002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上述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和批复均将赔偿限制在物质损失赔偿,对精神损害赔偿不予支持。(2)民事立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且赔偿损失。”这一规定虽然对涉及精神赔偿予以确认,但仍不够明确。为此,[6]2001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7号),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对精神损害的赔偿从这次的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7号司法解释来看,民事诉讼的精神赔偿范围进一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有了一定标准。(3)、宪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7]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从根本上肯定了公民的精神利益受法律保护,不得侵犯。从理论上讲,刑事案件的被害人遭受到损害,无论是物质上的损害,还是精神上的损害,都应当得到赔偿。遭受的精神损害无疑也要给予赔偿,这应是宪法作上述规定的应有之义。由上可见,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禁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要求赔偿,既与宪法和民事立法相冲突,也缺乏理论根据,而且不利于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将精神损害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是法律公正精神与效率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刑事法律规定对精神损害是不能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而提出赔偿请求的,只有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造成的物质损失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一规定的局限性导致了我国刑事立法和民事立法关于赔偿范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造成了审判实践的不配套和不协调,而且对于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也

2、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法院判决不赔偿精神损失是合法的,但是在实践中却极其不合理。例如2001年5月,我国首例由强奸犯罪而引起的贞操权损害赔偿案,被害人获得8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然而二审于2002年12月6日作出的终审裁定,撤销一审法院有关赔偿被害人8万元的判决。①该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讨论,基本上认为这一裁定不合常理。[8]此外,还有“太原警察活活打死北京警察案”,“马加爵杀人案”等也都没有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另外,从近年来多次发生的重大毁容伤害案件看,被告人的犯罪目的十分明确,即通过实施残忍的物理和化学手段,意图阻断被害人同外界的社会人际交往,剥夺了被害人的人体形态美,造成被害人陷入深深的痛苦和忧郁之中,正常的生理反映和心理活动均被深度抑制,甚至会不间断地出现厌世和轻生情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既然已经确认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受到侵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那么,相比之下,故意杀人、强奸、抢劫、重伤、绑架、非法拘禁等暴力性犯罪给被害人及其亲属,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造成了较民事侵权行为更为严重的伤害,故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犯罪,所引起的精神损害更应得到赔偿。重庆市开县某中学一名16岁少

女小玉被该校一名教师赵某强奸,一审竟然宣判无罪,二审虽然认定有罪,却只判刑一年,在精神赔偿方面,法院只是象征性地判决赔偿了108元的医疗费,认为在少女的身心健康、名誉方面,没有造成影响,因此罪犯既没需要进行精神赔偿,也不需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在强奸犯罪案件中,由于被告的犯罪行为使被害人失去贞操,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其精神损是显而易见的。从司法实践来看,[9]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限制精神损失赔偿的做法弊多利少,是不可取的,主要表现在:首先,不符合公平原则。不久前,一位称其家人受加害人故意伤害造成残疾,加害人被处有期徒刑。被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要求加害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法院未予保护。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法院判决是正确的,当事人不解,大呼不公平,且称不如“私了”。这样动摇了人们对法律公正的信任基础,我认为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基于个案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是正当的,应受到法律保护。按照民法的相关规定,公民的人格权遭受不法侵害,加害人应赔偿被害人因此所遭受的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并且伤害程度越重,被害人得到的赔偿应当越多。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精神损害,一般都比民事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深,理应得到更多的赔偿,但按现行刑事法律规定,当一个侵权行为达到犯罪程度时,也就是被害人的伤害程度越严重时,被害人得到的赔偿越少。例如,毁人容貌的侵权行为在未构成犯罪时,根据民事法律的规定,被害人既可获得经济损失赔偿,又可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但在毁人容貌行为达到犯罪时,被害人不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这种情况对被害人极为不公平。有些犯罪行为,如强奸、侮辱、诽谤等,对于被害人来说,其财产可能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甚至没有损失,但精神伤害却是巨大的,甚至伴随终生的痛苦。犯罪行为是严重的侵权行为,是侵权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侵权行为,既然由于一般侵权行为造成精神损害的被害人能够得到法律救济,那么由于犯罪行为造成精神损害的被害人更应当得到法律救济。因此,我国刑事法律对由于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害的被害人不予救济,与法律的公平原则和人文精神相悖。其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限制精神损害赔偿会导致不可调和的法律冲突。一个国家所有的法律规范,就某一事项所作的原则规定和具体要求,应该是协调统一的,然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限制精神赔偿损坏了我国法律之间的协调统一性,造成法律冲突。我国《民法通则》、《婚姻法》等涉及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对精神损害赔偿作了明确规定,最高法院对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也作了专门的司法解释。附带民事诉讼的实际问题处理最终要适用民事实体法,对此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条已有明文规定。这样一来,针对精神赔偿而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免不了出现刑民不一。再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限制精神损害赔偿违背了程序法服务实体法的法理原则。实体法是指规定现实社会关系的实

体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程序法律是指规定保护实体权利义务的实现的而进行诉讼的步骤、方式或方法的法律。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归根到底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程序法是手段,实体法是目的,程序法服务实体法。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在惩治犯罪方面,它的服务对象固然是刑法,但在保护人们被犯罪行为侵犯的合法民事权益方面,它也不应超越程序法与实体法关系的范畴,还应当服务民事实体法。然而,民事实体法准许精神赔偿,刑事诉讼法排除精神赔偿,司法实践也按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精神赔偿拒之门外,这样,不仅打破了程序法和实体法手段和目的的正常关系,而且还出现了实体法服从程序法的怪现象。最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限制精神损害赔偿,势必增加当事人的诉累和人民法院的工作负荷,降低诉讼效率。附带民事诉讼从本质上讲是民事诉讼,而不是附属于刑事诉讼的,它是为了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和效益、减少当事人的诉累,而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合并审理。既然民事诉讼是一个独立的诉讼制度,那么附带民事诉讼就应该按民事法律制度来进行,就应当包含民事诉讼的一切要素,但附带民事诉讼中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民事赔偿范围之外,且将犯罪行为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民事诉讼赔偿之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阻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现行法律观点

目前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不予受理的规定,司法界主要有两种主张:第一种认为精神损害赔偿的作用是抚慰作用,犯罪分子已经受到刑事处罚,对于受害人来说是最好的抚慰,所以也就不需要什么精神损害赔偿了。第二种认为我国目前经济不够发达,被告人往往是贫穷缘故而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后,无经济赔偿能力,或因被告人判处徒刑被收监执行无经济收入等。法院即使判了,也等于是“法律白条”。

[10]笔者认为,首先,对被害人科以刑罚不能完全使被害人得到精神上的慰籍。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出发,应允许其就精神损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只有这样,才符合社会利益、被告人利益、被害人利益三者冲突平衡的需要。“我们国家以国家利益与个人正当利益完全一致为理论依据,在公诉案件中强调社会普遍利益的维护,强调公诉机关可以代表被害人的要求,却多少忽视了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矛盾性,忽视了被害人的独特要求……”。很显然,不能以被告人已受到刑罚处罚为理由而否认其对被害人的民事责任。当然,如果对犯罪人定罪处罚已足矣抚慰被害人所受的精神创伤,被害人或许会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但是否放弃应由被害人自己选择,法律不应否认被害人要求就精神损害而要求赔偿的权利。比如在故意杀人、重伤或强奸等恶性案件中,如果对被告人

处以极刑,很可能使被害人精神完全得到慰籍,被害人也不可能向被告人(已处极刑)提出精神损害

赔偿;而如果判处在被害人心中认为较轻的刑罚,就应该赋予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以慰籍被害人的心里创伤。其次,对犯罪分子的刑罚,对于受害者来说是一种抚慰,但这种抚慰不能代替经济赔偿,[11]比如说,过失致人死亡的被告人,被判二年缓刑,或者三年实刑等,作为犯罪分子向国家承担了责任,法律给予否定评价,但受害人精神伤害没有得到实际解决,如强奸、奸淫幼女、毁人容貌的受害者,虽然被告人受到刑事处罚,但对于受害人心身伤害却永远无法得到抚平,用金钱赔偿损失也许是最好办法。目前,好多刑事自诉案件,受害者本来打算提起刑事附带事民诉讼,但受害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赔偿,不得已放弃了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而只提起民事诉讼,从某种角度讲,就放纵了犯罪,违背了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相适原则,同时也违背我国犯法必究的法制原则。所以,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发生了错误理解。所谓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权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受害人本人或者死者近亲属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其法律性质是财产赔偿责任,因为精神损害,只能通过财产的方式进行,其他民事责任方式以及刑事处罚不能取代精神损害赔偿。第一种观点用刑事处罚代替了精神抚慰赔偿,忽视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最主要功能——填补功能,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填补功能、抚慰功能和惩罚功能。所谓填补功能,是以物质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形式达到填补受害人或者死者家属所遭受的精神损害的目的。对犯罪分子的刑罚,对于受害者来说应是一种抚慰,虽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有所重叠,但这种性质的抚慰和惩罚不能完全代替经济赔偿。如在绑架、强奸、抢劫等暴力犯罪案件中,受害人有可能在肢体上没有留下伤残,然而其人身权却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不法侵害,遭受的精神痛苦一般人难以想象,如果仅以犯罪分子受到刑事处罚来弥补受害人的精神损失是远远不够的。第二种观点可以说没有任何法律上和科学上的依据,持这种观点的人对立法缺乏前瞻性,滥用我国经济现状,以偏概全,更不可取。有鉴于此,立法机关有必要启动修改程序,对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应就附带民事诉讼精神赔偿问题重新作出新的规定。所谓的“法律白条”问题.我们认为,以财产作为补偿精神损害的一种方式,其用意不在于单纯将被害人的人格等同于商品。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和其他弥补精神损害的方式,如赔礼道歉、恢复名誉一样,是作为抚慰被害人精神痛苦的一种形式。实践证明,在许多案件中,仅仅有被告人的赔礼道歉是不足以达到消除被害人内心痛苦的目的,甚至在被告人被依法判刑,受到国家公力惩罚的情形下,这种痛苦仍然深深存在。

而对被害人加以财产补偿,以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抚慰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作为现代各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方式,所以,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因此,建议我国应当尽快确立国家赔偿制度,设立被害人赔偿基金,以弥补被告人赔偿能力的不足。这样不但可以保证被害人得到相应的经济救济,而且还可以减少上访和缠讼,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使受害人的精神进一步得到慰籍。总之, 实行精神损害补偿有利于缓解和消除被害人精神上的痛苦。被害人精神上所受的痛苦,单靠给被告人以刑罚惩罚是不能弥补的,如果用精神补偿的办法,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过失性伤害案件中,加害人坐牢对受害人没有多少意义,重要的用民事赔偿抚慰被害人。

四、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1、精神赔偿对刑罚的功能起补充功能

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其规定的精神就是“又打又罚”,此条明确在论罪判刑的同时可以判令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这里的“经济损失”,刑法并未将其局限为物质损失,应包括因精神损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12]刑诉法解释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从程序上讲,应以刑诉法为主,辅之于民事诉讼法;但在实体处理上,则应以民事法律为主,辅之于刑事法律。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侵害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的手段可以分为犯罪手段和非犯罪手段。而《解释》并没有说,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只有遭受非犯罪手段侵害的,才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所以,有理由认为,《解释》的本意为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只要遭到侵害,而不管侵害手段是犯罪手段还是非犯罪手段,都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还明确规定:[13]“在本解释公布施行之前已经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释,其内容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由此可见,自《解释》施行以后,与《解释》不一致的司法解释自然失效了,也就是说,自《解释》施行之时起。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人就享有了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因此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无论是从保护人权还是维护国家司法的统

一、世界发展趋势都很有必要。2、刑附民精神损害赔偿是公平原则的内在要求

2.刑附民精神损害赔偿是公平原则的内在要求

有资料显示:由于一些社会原因,比如网络约会、青年人早恋、歌舞厅、桑拿浴的色情陪侍等,经常出现强奸的案例。分析原因,上述案件几乎没有在事发后立即报案的。前两种情况大多是女方“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或事后双方关系恶化而被控强奸,但不乏没有给受害人经济补偿,而后种情况可能是纯粹的受害人没有得到金钱补偿。我们相信,上述三种情况,大多数受害人如知道法律不允许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绝大多数受害人不会到公安机关告发的,只会要求“私了”。因为她们知道,一个强奸案的受害人也许终生遭受名誉毁损、社会评价降低的厄运,造成终身无法摆脱的痛苦。“尽管是加害人得到了应有惩罚,但被害人的冤屈没有得到充分的伸张,即精神损害没有得到法律支持”。[14]苏立教授曾分析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男青年甲爱上另一村子的女青年乙。一天,男方邀女方约会,女方接受了。在约会期间,男方要求发生性关系,女方拒绝了,但男方以暴力奸污了女方,女方回家后哭诉了经过,其父母向当地派出所报告了案件。在警察正式逮捕男青年之前,男方父母来到女方家中请求私了。条件是:男方娶女方,并支付女方人民币3000元,而女方应以撤诉作为回报。女方家中原则上同意这些条件,只是要求更多的赔偿,数额为10000元。双方家长就赔偿费讨价还价,最后达成

赔5000元的协议。尽管男女双方都未达到法定年龄,他们还是通过熟人领取了结婚证。但是,这一规避法律的私了被政府发现了。婚姻被宣布无效,男青年受到正式起诉并被判刑。[15]苏力教授对此案例指出:“农民的规避国家制定法而偏好私了并不必定是一种不懂法的表现,而是利用民间法和国家制定法的冲突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当事人之所以要规避国家制定法,是因为私了对双方都更为

3、刑附民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法律体系一致性的基本需要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讲道[16]:民法和刑法是两大基本法,两个法律的地位是同等的,不能用刑法或者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否定民法的规定,对一个行为人既可以追究民事责任,又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现行法律有的肯定侵害人身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物质赔偿,[17]如《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有的否认人身伤害的精神损害赔偿,如刑法第36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刑事诉讼法第77条及其司法解释把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限制在“物质损害”,否定精神损害赔偿。这是立法上缺乏协调一致

所造成的自相矛盾。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是民事诉讼,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民事损害赔偿。具有依附性和从属性,即依附于犯罪行为,从属于刑事诉讼。在实体法上应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然而,附带民事诉讼又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这种诉讼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在刑法上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在民法上又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从性质上讲,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因此完全可以分开审理。虽然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存在着差别,但二者是统一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之中的,应当体现法律的一致性,不同的诉讼途径应当达到同样的法律结果,才能真正体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简化程序、节约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及时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优点。附带民事诉讼的基础是由于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根源于被告人的同一违法行为,所以才有可能在同一诉讼中同时解决两个责任。从而也是解决精神损害赔偿的有利前提条件。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和要求犯罪分子对被害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从实体法上讲,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责任。刑事诉讼是国家对公民个人的诉讼,它具有典型的公法性质,附带民事诉讼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诉讼,具有一定的私法性质。刑事诉讼的启动是国家基于公权而发动,由公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具有强制性和地位的非平等性。民事诉讼的启动是由公民个人启动,贯彻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和无过错原则。前者是犯罪分子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公法责任,后者则是犯罪分子对受害人承担的私法责任。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代替民事上的精神损害赔偿。因此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协调统一,才是我国法律体系一致性的基本需要。《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从字面上看,我国《刑诉法》没有直接赋予被害人就刑事精神损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但这种理解没有更多地从如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解读法条,而是更多的考虑了法条的字面意思。对于《刑诉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其实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否则最高人民法院也没有必要出台《范围规定》及《精神问题批复》。《刑诉法》七十七条第一款仅规定了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并没有明确地禁止被害人对精神损害提起的民事诉讼。按照私法的基本原理,法律所不禁止的,就是可以为之的,便是受法律保护的。与《刑诉法》的公法性质不同,附带民事诉讼尽管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但它本质是仍然是民事诉讼,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诉讼,具有明显的私法性质,也就是说:“这种诉讼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是民事损害赔偿,在实体法上应当受民事法律规定调整,在程序法上,除刑事诉讼法有特殊规定以外,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18]

4、将精神赔偿列入刑附民诉讼范围,符合世界立法的趋势。

我国台湾司法判例认为,[19]“若奸淫未满14岁的女子,以强奸罪论处,应确定行为人不法侵害被害人的身体、健康及名誉,受害人遭受非财产上的损害,可诉求给付慰抚金。“台湾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即人格利益保护的范围不仅体现在民法上,而且也体现在刑法等法律上。刑法上受保护的有信用权、秘密权、贞操权等”。外国已有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先例,许多国家,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在刑事立法上都明文规定了因犯罪分子侵害而遭受损失的(含物质和精神损失),有权要求赔偿。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允许对下列财产损大给予赔偿:(1)侵犯个人的人身权造成的损失;(2)以作品、图画、信件诽谤侮辱他人的行为:(3)辱骂。英美法系认为,伤害身体包括构成犯罪的行为,并直接引起精神痛苦者就构成赔偿的理由。被害人除伤情部分得以请求赔偿外,还得请求给予精神损害赔偿。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飞越发展,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特别是加入WTO与国际社会接轨,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人在社会中的价值越来越重要。精神损害不能赔偿损失的传统观点逐渐被突破,已成为刑事法律修改的重点之一。因此,确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符合国际刑事法律的发展趋势。

五、结论

由于我国法律对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赔偿范围问题存在冲突,因此,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不能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完善是可行的,正当的,也是必要的。此外,这是我国司法实践的迫切呼唤,是我国法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与国际社会相适应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惩治犯罪,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以实现真正法律意义上的正义和公平。

注释:

[1]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陈冰.精神损害赔偿应为附带民事诉讼之诉求

[3]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54 页。

[4]杨立新、薛东方、穆沁:《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年版,第2 页。

[5]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第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92 页。

[6]李锡鹤:《从财产、人身、精神之关系论精神损害赔偿――兼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依据》,载华东政法学院科研处编:《华东政法学院学术文集》(2002),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111 页。

[7]唐德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编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26页

[8]王文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9]关今华.精神损害数额的评定与计算[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55.

[10]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99.

[11]徐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初探

[12]参见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3;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49;李龙.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9.

[13]徐莉娜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精神损害赔偿》

[14]吴燕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适用精神损害赔偿》,2001年3月13日《人民法院报》。

[15]王旭著《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关问题的探讨》。

[16]《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损害赔偿问题探讨》,田志鹏、马文波著。

[17]作者:扬琳,《附带民事诉讼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刊于1999年《法学天地》第2期。

[18]苏力《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中外法学》,1993第6期.

[19]陈卫东、李奋飞《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引起思考》,赵秉志主编《刑事法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3。樊宗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致谢

在此,感谢胡老师的精心指导,在写作过程中,老师给了我极大的帮助,给了我积极的意见。因为本文的完成也凝聚了他们的汗水,这篇论文是老师和本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不会及时完成这篇论文。

同时,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感谢他们在百忙中抽时间阅读我这篇论文。总之,感谢所曾给予我帮助,支持我的人。本人对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论述,其中肯定有不足之处,望给予批评指正。

关于南京大学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授予对于英语要求的说明

关于南京大学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授予 对于英语要求的说明 从2012年开始,我校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对于英语的要求,执行以下两个条件,达到两个条件其中之一即可: 1、要么自学考试本科段课程“00015英语(二)”取得70分以上(含70分)成绩; 注意:在自考本科毕业(以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落款时间为准)之前参加自学考试取得的成绩,才可以用来申请学位。毕业之后取得的成绩不能用来申请学位。 2、要么自学考试本科段课程“00015英语(二)”为免考,并且参加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取得及格成绩(60分以上); 注意:仅对于国家承认学历的英语专业本科(或以上)毕业生,在免考“00015英语(二)”之后,可以不用再参加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其它免考“00015英语(二)”的情况,均必须再参加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 注意:“00015英语(二)”为六十几分的成绩(小于70分),不能用来申请学位,以此为条件办理的“00015英语(二)”免考也不能用来申请学位。 参加我校主考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的报考者,从完成办理自学考试课程“00015英语(二)”的免考手续开始,到拿到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以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落款时间为准)之后的壹年时间内为止,可以报名参加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不符合上述时间限制要求的考生,原则上不得再报名参加考试。 注意:“00015英语(二)”没有达到70分以上、但又想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应该尽早报名参加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我校自学考试考生应该在我校进行报名与考试。 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每年10月份报名、11月份考试,一年仅考一次。请在每年的9月底关注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93561453.html,)的通知。 注意:只有免考外语课程者才可以报考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而外语课程小于70分者不能报考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 毕业生必须在毕业之日(以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落款时间为准)起一年内,向继续教育学院办理学士学位申请手续,逾期视作自动放弃。 注意:对于需要参加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者,请务必不要错过考试报名时间。如果因此耽误了学士学位的申请,责任自负。 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 目录 摘要 (3) 第1章绪论 (4) 第2章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4) 第3章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就几个主要问题 (4) 3.1 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 3.1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落后 (4) 3.12人力资源开发形式单一 (5) 3.13 评估未社会化 (5) 3.2 国有企业人员选用中存在的问题 (5) 3.21 “人才短缺”和“人员富余”问题并存 (5) 3.22国有企业人员选用仍然主要靠领导相马制 (5) 3.23国有企业人员选用基本上仍在人治的轨道上运行 (6) 3.24人才选拔机制不健全 (6) 3.3国有企业人员考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 3.31考评标准不规范 (6) 3.32 考评方法单一 (6) 3.33激励机制的不灵活或失效,挫伤了人力资本的积极性 (7) 3.34员工培训工作开展不力,难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7) 第4章解决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7) 4.1解决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 (7) 4.11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 (7) 4.12 加强内部交流,提高岗位转移能力 (8) 4.13实行开发费用责任制,确保开发实效 (8) 4.14开放开发过程,接受社会评估 (8) 4.15及时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8

4.2解决国有企业人员选用问题的对策 (8) 4.21依制度进行管理,实现选人用人的法治化 (9) 4.22 改变用人权力高度集中弊端,废止"暗箱操作",促进选人用人的公开化、民主化 (9) 4.23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体的人才使用机制 (9) 4.3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考评问题的对策 (9) 4.31建立以绩效考评为主的分配激励机制 (9) 4.32切实提高各级国企领导对人员考评的重视程 (10) 4.33全面提高考评者的素质 (10) 4.34进一步完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10) 4.4解决国有企业人员培训问题的对策 (10) 4.41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10) 第5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南京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编写格式规定(试行)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编写格式规定(试行)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博士学位论文编写,硕士学位论文编写应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GB7713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3、印制要求 论文必须用白色纸印刷,并用A4(210mm×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纸的四周应留足空白边缘,上方和左侧应空边25mm以上,下方和右侧应空边20mm以上。除前臵部分外,其它部分双面印刷。 论文装订不要用铁钉,以便长期存档和收藏。 论文封面与封底之间的中缝(书脊)必须有论文题目、作者和学校名。 4、编写格式 论文由前臵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必要时)、结尾部分(必要时)组成。 前臵部分包括封面,题名页,声明及说明,前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目次页,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解释表(必要时)。 主体部分包括绪论(作为正文第一章)、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表。 附录部分包括必要的各种附录。 结尾部分包括索引和封底。 5、前臵部分 5.1 封面(博士论文国图版用) 5.1.1 封面是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5.1.2 封面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a.分类号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应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b.密级在右上角注明密级; c.“博士学位论文”用大号字标明; d.题名和副题名用大号字标明; e.作者姓名; f.学科专业名称; g.研究方向; h.导师姓名,职称; i.日期包括论文提交日期和答辩日期; j.学位授予单位。 5.3 题名 5.3.1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写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论文应有外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一) 摘要:党的xxxx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农村乡(镇)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由过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改变为“政社分设”的乡、村、组的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的状况.自治权力在基层政权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国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乡镇体制改革乡镇自治基层政府建设村民自治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一、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2 (一)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层面 2 (二)国企员工综合素质不高且普遍缺乏创新精神 2 (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3 (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3 (五)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脱节 4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及对策分析 4 (一)国有企业的定义及重要作用 4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5 (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5 三、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6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6 (二)完善员工培训制度 7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7 (四)建立与完善有效的激励体系 8 (五)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9 四、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国有企业人力资管理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正演变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在新世纪进一步做好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完善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就是搞活国有企业、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激励绩效评价一、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人力资源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体系尚未完善,企业活力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人才流失十分严重。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层面 我国国有企业通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现了管理方式的现代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66249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姓名: X X X 考点名称: X X X X 准考证号: XXXXX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XX 201X 年X 月

目录 摘要...............................................................II 关键字.............................................................II Abstract...........................................................II Keywords...........................................................II 前言 (1) 1新时期行政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 (2) 1.1新时期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2) 1.1.1良好的政治素质 (2) 1.1.2精湛的法律素质 (2) 1.1.3广博的知识素质 (2) 1.1.4道德品质素质 (3) 1.2新时期行政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3) 1.2.1 正确果断的决策能力 (3) 1.2.2 良好的选才用人能力 (3) 1.2.3 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4) 1.2.4 自控、自制和处理危机的应变能力 (4) 2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必要性 (5) 2.1目前领导者在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 (5) 2.1.1专业度不够 (5) 2.1.2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 (5) 2.1.3缺乏战略分析能力 (5) 2.1.4职业素质不高 (6) 2.1.5缺乏创新 (6) 2.2新时期领导任务的艰巨性 (6) 2.2.1加入世贸组织给领导者素质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6) 2.2.2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需要提高领导者的各方面素质 (7) 3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 (9) 3.1提高政治素质 (9) 3.2加强品德修养 (9) 3.3培养民主作风 (10) 3.4理清工作思路 (10) 3.5为官清正廉洁 (11) 3.6干实事、创实绩 (11) 参考文献 (13)

行政管理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行政管理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行政管理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行政管理毕业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还满意吗?那么你要怎么去写行政管理毕业生自我鉴定呢?下面由本我精心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到你哦!篇一两年的函授大专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通过... 行政管理毕业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还满意吗?那么你要怎么去写行政管理毕业生自我鉴定呢?下面由本我精心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篇一 两年的函授大专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通过两年的函授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个过程。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之即,对自已两年来的学习和生活作一个总结和鉴定。 一、思想政治方面,本人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思想,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热爱本职,作风严谨,为人正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忠心拥护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平时关心国家大事,总是尽力去做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事。在今年我省汶川大地震中,积极投入到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中。平时勤俭朴素,谦虚谨慎,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爱护公物,而且作风正派,是非观念强,道德品质优良。 二、学习方面,自参加中央广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专高教自考学习以来,本人能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

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两年学习,现已认真完成了《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所学课程考核。通过两年的学习,自身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篇二 本人于20xx年x月参加电大行政管理学习,在三年的学习中,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参加面授,保质保量完成了各科作业,期末考试严肃认真,独立完成答卷,论文准备充分,答辩自如,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三年来的学业。 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坚持参加面授,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成功的保证。在三年的出国留学网电大学习中,我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面授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细心地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下,我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课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做到认真、工整、正确。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庞大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参与在线学习,解决学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坚持专业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 我坚持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指导出国留学网管理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对乡镇管理个体差异性分析、研究和总结,我撰写并成功地发表了教学论文《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的

南大自考201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复习课程

<<<<<<精品资料》》》》》 单选: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口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 21世纪最重要、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是拥有高科技产业相关知识的人才。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个人主义,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契约人”,“按契约办事”是西方的通行原则。HR开发主体-开发活动的领导者、计划者和组织实施者。开发客体-接受人力资源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是开发活动的承受者。开发对象-开发活动指向的素质,能力。开发方式-开发活动中对各要素所进行的组织方法。开发手段-开发活动所采用的工具支持行为。开发计划-准备工作的书面描述。素质开发-培养、提高与改进某一素质。组织开发-在组织范围内进行的文化、组织、制度建设和管理活动。区域开发-提高一定区域内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功效而进行的活动。社会开发-国家进行的,如计划生育、九年义务、劳动改革,社保。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在开发的客体或对象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数量或质量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开发,这时开发才有意义。开发的主体是人或组织,开发的客体也是人或组织,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人力资源的客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根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及其变化,不断调整开发的阶段性目标、内容与措施。拔高型工作设计:理论依据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旨在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优化型工作设计:依据是古典工业工程学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力求效率最大化。卫生型工作设计:依据是人类工程学,以身心健康为目的。心理型工作设计:依据是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工作轮换有助于对员工的人力资源进行螺旋式的逐步开发,最终达到全面开发的目的。农业经济时代的关键要素-土地资源。工业经济-资本资源。知识经济-人力资源。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是科学管理时期,代表认为是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标志着人事管理理论开始形成。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是人际关系时期,梅奥的‘经济人‘假设。1919年,约翰·康芒斯在《产业信誉》一书中首次使用‘人力资源‘一词。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明确界定人力资源的概念。舒尔茨是人力资本之父,加里·贝克尔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在西方国家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的。美国学者麦格雷戈1957年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性假设“的概念,X-Y理论。美国学者摩尔斯和洛希提出了超Y理论。四种人性假设理论:(沙因1965年《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薛恩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外部因素:1、经济环境。2、人口环境。3、科技环境(4)政治与法律环境 (5)社会文化因素。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消费者收入提高,商品需求提高,企业销售量高,扩大生产,人力资源提高。现状规划法:是一种最简单的预测方法,比较适合于短缺人力资源规划预测。管理人员接替模型(又称职位置换卡),主要针对企业管理人员供给。人力资源业务规划:包括人员补充计划,对企业长期内可能产生的空缺职位加以弥补的动态规划过程)、分配计划、提升计划、教育计划、薪酬计划、保险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计划(为了让组织人员结构更优更合理的规划)等人员配备计划-实现内部人员最佳配置。收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职能(即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职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工作分析最早起源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979年,德国功效学家罗莫特被管理学界公认为是工作分析的创始人。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任务: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的集合,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分解。职责:是指一人担负的由一项或多项任务组成的相关任务集合,他常常由任职者的行为加上行动的目标来加以表达。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职位:单个人所完成的任务与职责的集合。工作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似职责的工作的集合,这些工作或者要求工者具有相似的特点,或者包括多个平行的任务。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最基础职能。阶段观察法-适用周期长且有规律性的工作。工作表演法-有突发性时间比较多和工作周期长的工作。访谈法(最广泛且最常用):包括对任职者进行个别访谈,对坐同种工作的任职者进行集体访谈,对了解被分析工作的主管人员进行访谈。工作日志法-以日记形式按时间记录,适合于工作循环周期短,状态无大起伏的工作。工作描述:又称工作说明、职务描述,是指用书面形式来对组织中各类职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职责与工作环境所做的统一要求,他回答的是“该职位是做什么的”。工作名称-工作标志中最重要的项目。工作职责-工作描述的主体。工作规范-任职资格,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资格条件。“显性”任职资格-

南大自考本科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

南大自考本科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 获得南京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的学生,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由本人向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办理学士学位申请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申请学士学位的时间为每年3月上旬和10月上旬,具体时间以每年2月底和9月底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院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93561453.html,)发布的通知为准。 如果考生希望获得学士学位,但却没有达到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可以暂不办理毕业登记,继续参加相关课程的自学考试,直至达到条件后再进行毕业登记。一旦办理了毕业登记,如果达不到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则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南京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必须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 1、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且如下五门学位要求课程考试总成绩达到350分以上(含350分); (1) 法律专业: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工业产权法)、公司法、合同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保护法)。 (2)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科学(国民经济管理、国民经济核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对外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学(经济法概论)、企业经营战略(产业经济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一)(税收学、货币银行学)。 (3) 行政管理学专业: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西方政治制度。 (4)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团体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社会保险学。

(5)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 (6)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操作系统概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导论(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7) 广告学专业:传播学概论、市场调研与统计、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设计实务、广告媒介实务。 (8) 公共关系专业:人际关系学、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谈判)、公共关系案例、市场调查、危机传播管理(危机管理)。 (9)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考试且成绩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者(免考外语的情况详见下面的说明)。没有考外语、以其它三门文化课程换考外语从而取得本科毕业证书者,不授予学位; 对于免考外语的情况:凡是仍然有效的成绩、可以不用再参加“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凡是已经失效的成绩,则必须再参加“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并合格(60分以上),才能授予学士学位。特做如下五点具体说明。 (1)特别注意:从2005年12月(含2005年12月)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士学位授予脱钩。之后取得四、六级合格证书者(或成绩单425分以上者),不论是否在“头尾六年”的期限之内,都必须再参加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并合格(60分以上); (2) 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且四、六级合格证书在省学位办规定的“头尾六年”有效期内。如四、六级合格证书为2005年获得,那么2005、2006、2007、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 21世纪初叶中国社保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1.e 时代人力资源职能的转变 12.HR管理的e化生存 13.Internet网络招聘与在线培训研究 14.Internet与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研究 15.Internet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6.IT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17.IT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18.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19.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 20.保险员工的薪酬问题研究 21.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22.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23.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24.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25.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26.当前企业劳动保险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27.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研究 28.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29.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30.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探讨 31.对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研究 32.岗位责任制与人员聘任制研究 33.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4.根据案例评定企业内部的因人设岗与因岗配人 35.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36.工作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案例) 37.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38.公关宣传研究 39.公务员管理研究 40.沟通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 41.股票期权在业绩评价中作用 42.关于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43.关于人力资源现状与整体开发的对策思考 44.广东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45.广东经济转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46.广东社保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取向 47.广东省的失业保险问题研究 48.广东省的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49.广东省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问题研究 50.广东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51.国企改革中应采取的人力资源策略 52.国外企业的岗位评价制度

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各位同学好,东吴专转本在这里为大家解答关于江苏专转本考试、专接本考试(大自考、小自考)、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等各种有关学历提升方面的问题。如果各位同学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具体咨询东吴专转本咨询老师! 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 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 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8、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10、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11、危机管理中政府职能重塑

12、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13、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和内容研究 14、腐败治理过程中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 15、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16、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18、体制转型与腐败滋长的相关性分析 19、论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 20、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 2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2、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23、完善中国公共权力的路径分析 2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 25、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 26、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7、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8、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30、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方式转换探析 3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讨 32、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 33、我国当前权力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34、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35、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 36、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37、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38、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39、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40、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 41、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42、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3、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4、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5、论述行政法制化 46、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自考行政管理论文初稿

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 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姓名:xxx 所学专业:行政管理学 准考证号:xxxxxxx 指导教师:xxxx Xx年x月

目录 内容提要 (1) 引言 (2) 一、就业的基本内涵 (2) 二、我国的就业制度 (2) (一)《劳动法》有待完善 (2) (二)户籍就业制度存在的歧视 (3) (三)中国工会制度发展要逐渐健全 (3) (四)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 三、当前我国就业的现状 (4) (一)新成长的就业人员就业问题日益严重 (4)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 (4) (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就业率低 (5) (四)特殊就业人员就业难度大 (5) 四、当前就业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分析 (5) (一)从求职者层面 (5) 1、就业心态不正确 (5) 2、劳动者就业能力普遍不高 (6) (二)从企业层面 (6) 1、对学历的要求 (6) 2、对性别歧视 (6) 3、对户籍的要求 (6) 五、解决就业问题的几点对策 (6)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6) (二)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 (7) (三)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7) (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者就业的保障机制 (7) (五)劳动者转变就业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7)

(六)用人单位要适当改变用人原则,提高企业效率 (7) 结束语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内容提要:就业作为当前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所要长期面对的突出难题。当前,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每年新增长的劳动力、社会待业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四个方面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就业的严峻形势。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分别从我国就业制度、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就解决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就业制度;就业问题;对策 Major Topics:Employment as a hot issue in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fields, i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is a prominent problem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have to face in the long-term. At presen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opulation base, China's labor supply exceeds demand is very outstanding, four aspects of new annual growth of labor, employment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enterprise laid-off workers, together, constitute a serious situation China employmen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separately from my employment system, employment status; reasons and deficiencies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some rational suggestions on solving the employment problem. Key words: System of employment;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南京大学-学位论文要求及书写格式》

《南京大学-学位论文要求及书写格式》 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及书写格式 一、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反映学员运用所学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综合解决法律实务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内容应当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实务,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案例分析或调查报告。但学位论文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必须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2万字。 二、书写格式 (一)纸张要求。学位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 (二)字体要求:除章节、标题外,一般采用小四号宋体或者四号楷体, 1.25倍行距(格式—段落中可设定),脚注采用小五号字体。 (三)格式要求及排列顺序 1、封面,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的格式,届时将发放样本;题目一般在20字以内,要求简明、恰当;封面颜色为要求的颜色,与样本一致。 2、中文摘要,按照所发格式要求打印。 3、英文摘要,按照所发格式要求打印。(法律硕士专业的英文为:jurismaster) 4、目录,分章、节列出并注明每章、节的页码,附录、附件、

参考文献也应列入页码号。 5、正文。 6、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三、注释的格式为。采用脚注方式,列在每页下方,编号格式为①、②、③,编号方式为“每页重新编号”。 (一)著作类。①《xx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xx年版,第28页。 ②沈宗灵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版,第45页。 (二)论文类:①贺日开:《论司法权威与司法改革》,载《法学评论》xx年第5期。 (三)文集类:①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第一集,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四)译作类:①[德]沃尔夫著,李浩培译:《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第7页。 (五)报纸类:①江泽民:《高举……》,载《人民日报》(海外版)xx年3月24日。 (六)古籍类。①《宋会要辑稿·食货》卷三。 ②[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 (七)辞书类。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900页。 (八)其他。间接引用时,应注明“参见”字样。 四、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1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关于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研究 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关于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研究 内容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制胜成为行政管理的时代主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与政府职能转换,行政改革已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在改革进程中,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些原有行政文化要素所起的消极作用,感觉到外来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领域的冲击,逐渐认识到行政文化的重塑对中国行政改革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长期的行政实践中所形成的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系统性行政文化,在维护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调节行政官员行为、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等方面曾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积弊,对重塑行政文化的路径选择提出些看法。 关键词: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积弊重塑路径选择 所谓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行政体系及其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和行政习惯。其内容包括行政意识、行政观念、行政理想、行政思想、行政道德、行政原则、行政传统、行政习惯等。行政文化是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以及其他行政行为时时、事事、处处都碰到的最深层而又最现实的问题,是公共行政之魂。行政文化在行政组织的形成和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包括: 第一,目标导向功能。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和组织内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趋于一致。 第二,凝聚功能。指当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一旦被组织成员认同接受,达到共识,则会形成一股黏合力量,从各方面把组织成员团结起来,使组织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三,激励功能。以组织文化为组织的精神目标和支柱,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信自强,团结进取。 第四,约束功能。行政文化通过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模范或共同的价值准则对组织成员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第五,整合功能。行政人员坚守的价值观和信念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当一

2016年10月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B) A.韦伯B.泰罗C.法约尔D.威尔逊 2.20世纪40年代以前,在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C) A.案例方法B.比较方法C.规范方法D.经验方法 3.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D) A.检察院B.法院C.村委会D.司法局 4.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又称为(D) A.融合型行政模式B.棱柱型行政模式C.过渡型行政模式D.衍射型行政模式5.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的是(A)A.经济力量B.文化力量C.理论力量D.政治力量 6.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D) A.统治B.专政C.政治协商D.人民当家做主7.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C) A.权威性B.强制性C.公共性 D. 程序性 8.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言,强势政府时期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是(B)A.充当“守夜人”的角色B.积极干预经济 C.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D.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9.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A) A.市场机制B.政府调控C.巳财政机制D.价格机制 10.国家统计局、档案局属于行政管理机构中的(C) A.咨询机构B.辅助机构C.信息机构D.派出机构 1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D) A.协调性原则B.权责相称原则C.法制性原则D.适应性原则12.依据公务员个人条件和身份进行的人事分类称为(B) A.职能分类B.晶位分类C.职位分类D.职业分类 13.政府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预算编制B.预算执行C.决算管理D.预算外资金管理14.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的运行机制是(C) A.首长制B.独任制C.委员会制D.分离制 15.以声、光信号和体态等为媒介的沟通属于(D) A.非正式沟通B.正式沟通C.语言沟通D.非语言沟通16.理性决策模式又称为(A) A.科学决策模式B.精英决策模式C.渐进决策模式D.综合决策模式17.对组织的长期目标、政策和发展方向所作的一种事前安排称为(A) A.战略计划B.策略计划C.工作计划D.执行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本科论文(已通过,仅供参考)

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药店连锁企业人员流失与改善对策探析 作者姓名:x x x 所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准考证号:x x x 指导教师:x x x xxxx年x月

目录 内容摘要 (3) 一、引言 (4) 二、现今我国药店连锁企业人员流失的现状 (4) (一)医药电商挖角薪资高 (4) (二)90后员工留职率低 (5) (三)试用期员工流失数量大 (5) 三、药店连锁企业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及影响 (一)招聘与配置方面 (5) 1.招聘忽视应聘者的隐性特性 (5) 2.招聘过于夸大或隐瞒 (6) 3.招聘与配置主观因素过强 (6) (二)绩效管理方面 (7) 1.不重视绩效激励体系 (7) 2.激励方式局限于金钱物质方面 (7) 3.缺少个性化激励 (7) (三)薪酬福利方面 (8) 1.薪酬福利缺少对外部竞争力的精准定位 (8) 2.员工的薪酬过于细分学历和职称 (8) 3.福利缩减成为跳槽的导火线 (8) (四)培训与开发方面 (9) 1.组织容易忽略思想上的培训引导 (9) 2.过度培训,大量占用员工休息时间 (9) 3.缺少对一线管理者管理方面的培训 (9) (五)劳动关系管理方面 (10) 1.缺乏员工关系的日常维护 (10) 2.药店人际关系复杂,人才成长环境受阻 (10) 3.缺乏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10) (六)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 (10) 四、药店连锁企业员工流失的改善对策探讨 (11) (一)人才储备 (11) 1.建立人才梯队 (11) 2.加强校企合作 (11) (二)招聘与配置更加全面科学 (11) 1.招聘全方面考察录用 (11) 2.降低其中主观因素 (12) 3.做好招聘的后期沟通 (12) (三)绩效激励政策更加有效 (12) 1.建立灵活的绩效激励机制 (12) 2.采用多样化的绩效激励方式 (12)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docx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篇一: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格式 论团队精神的培育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学校 指导教师×××行政管理本科20XX秋合肥广播电视大学 20XX年12月8日 目录 一、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3) 二、团队精神的定义和特

点 (4) 三、注重团队精神培育的意义 (5) 四、培育团队精神的途径 (5) 1、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团队精神力量 (6) 2、通过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与体制的最佳组合 (6) 3、不断赋予团队精神新的内涵 (6) 4、实现企业创新和培育团队精神有机结合 (6) 5、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 (7) 6、提升团队凝聚力 (7) 五、培育团队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8) 论团队精神的培育 【内容摘要】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团队精神则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是成功团队身上难以琢磨的特质。本文

旨在界定团队及团队精神的概念,探讨团队精神培育的途径,以促进团队建设,弘扬团队精神,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团队;团队精神;培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企业管理层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采取切实高 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而团队的建立和团队精神的培育正是旨在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保持组织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一、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选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4、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核心人才培养 5、不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6、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基于文化差异的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8、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9、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 10、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 11、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 12、我国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 13、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理念 14、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 15、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16、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17、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18、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分析 19、企业塑造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的切入点 20、企业重组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冲突管理研究 21、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2、人力资本与教育发展 23、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 2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保障 25、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26、论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27、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28、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现状分析 29、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0、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 3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分析 32、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33、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34、企业人事部改名为人力资源部的思考 35、对“海归”变“海带”现象的分析 36、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一家企业的调研报告 37、新新人类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38、政府职能在人才中介发展中的角色转换 39、招聘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4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的就业展望 41、儒家/道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42、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