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卡欺诈特征和策略

信用卡欺诈特征和策略

信用卡欺诈特征和策略
信用卡欺诈特征和策略

信用卡欺诈特征和策略

摘要

信用卡业务由于其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重大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的日趋成熟,我国信用卡市场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大发展。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4亿张,透支余额达1582亿元,银行卡特约商户118万家,POS机185万台,ATM 17万台,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银行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近25%。过快的增长蕴藏着极大的盲目性,相伴而生的是较大的欺诈风险。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更加广阔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信用卡领域。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已成为各大银行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特征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字:信用卡、风险、欺诈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已成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支付资金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这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制约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构成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相比前两种风险,欺诈风险的追索难度大,隐蔽性最强,更易造成巨大损失。信用卡欺诈性质的犯罪活动近年来有增无减,据有关数据统计2008年由各发卡机构确认的套现金额近15亿元,商户近2万户,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6倍和3倍多。另外,目前通过网络支付工具进行信用卡套现已经频繁出现并大有蔓延之势,这使我国面临信用卡风险加剧的威胁。

二、信用卡欺诈类型的特征分析与防范措施

当前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分为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大类别。申请欺诈是指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的欺骗行为;交易欺诈一般分为伪冒克隆卡交易、商户套现、丢失被盗卡交易、未达卡交易、账户盗用不和非面对面交易欺诈等类型。

总体来说,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包括申请欺诈、伪卡、未达卡、失窃卡、非面对面交易、账户盗用、商户欺诈等。

1.申请欺诈(application fraud)

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申请欺诈损失占全部(不含套现)信用卡欺诈损失的63.57%。欺诈分子往往通过盗取他人的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获得他人身份信息,然后以盗取的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的他人身份证件,以他人的名义申请信用卡,进行欺诈使用。

申请欺诈的防范是各发卡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应抓好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提高反欺诈系统效率、保持内部信息通畅等几个具体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申请欺诈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2.伪卡交易(counterfeit)

指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截获银行卡磁条信息,按照银行卡的磁条信息格式写磁、凸(平)印伪造真实、有效的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欺诈行为。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伪卡交易损失占全部信用卡欺诈损失的11.7%。伪卡的基本类型有:账号生成欺诈、“克隆”卡欺诈、“白卡”欺诈、变造卡欺诈。

尽快规范收单市场可以减少伪卡危害,建议可以采取以下这些防范手段:一是通过欺诈侦测系统实施交易控管并及时与真实持卡人核实交易;二是设置异常交易限制,将伪卡交易风险控制在一定幅度内;三是对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商户发生过交易、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卡片进行及时换卡,有效防范风险。

3.未达卡交易(mail non-receipt)

指卡片在寄送过程中被他人截获并激活进行的欺诈交易。这种欺诈损失虽然占的比例不是特别高,但近年来急剧上升,主要是因为银行在其它方面加强了反欺诈力度,而欺诈分子也不断地探索新的欺诈渠道,盗取邮件便是其中之一。

针对未达卡交易欺诈主要通过卡片激活的身份核查环节和授权交易限制来防范。发卡行通常都要求必须使用申请时预留的家庭电话和手机号码来开通信用卡。银行对于未达卡的风险防范工作应贯穿于卡的制作、保管、邮寄、交付、激活等发卡各环节,加强信用卡申领环节的管理和激活环节的风险控制。

4.丢失被盗卡交易(lost or stolen)

指未经授权或同意,冒用或盗用持卡人遗失的银行卡进行欺骗性交易。为避免失窃卡欺诈的发生,对于发卡银行来说,主要还是应引导持卡人树立正确的用卡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丢失被盗卡交易主要防范手段,一是交易短信及时通知持卡人,持卡人获悉卡片被盗后立即联系银行进行挂失;二是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丢失被盗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三是加强对持卡人进行风险防范常识教育。

5.非面对面交易(Card-Nor-Present fraud,简称CNP fraud)

指通过电话、邮件和互联网等不需要出示真实卡片的渠道使用信用卡,犯罪分子只需提供非法取得的他人信用卡卡号、姓名,有效期等信息即可进行欺诈性交易。利用盗取的信用卡信息进行卡不在场欺诈造成的损失成为最突出的类别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子商务和电话商务的兴起和盛行以及团伙犯罪。截获卡片信息或者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交易测试,给发卡行带来损失。

6.账户盗用(account take-over)

指欺诈者获取了部分或全部真实持卡人信息,并假冒真实持卡人对卡账户的信息进行变更,要求信用卡公司把邮件送到新的通信地址,然后向信用卡公司谎报信用卡丢失了,要求把新的信用卡寄到欺诈分子指定的通信地址,从而获得信用卡进行欺诈性交易。为防范此类风险,建议加强客户信息保密,银行应在对主机系统中持卡人地址、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行变更之前,先对变更信息申请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并认真检查客户提出的申请,一定要以确保持卡人本人身份为操作前提。同时,通过短信或其他方式通知持卡人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手段。

7.收单业务商户欺诈(Merchant Fraud)

商户欺诈相关的欺诈类型主要有恶意倒闭、虚假商户、洗单、信函、电话、网络营销欺诈、商户套现、侧录、卡号测试欺诈等。当前我国信用卡套现情况非常严峻,极大加重了发卡行的经营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隐患之一。打击套现行为必须要从规范收单市场和发卡行加强交易监控两个方面入手,两者缺一不可。为防范该类风险,一是加强收单行商户申请相关信息审核控制;二是加强对商户的巡视检查;三是加强对商户的交易监控。另外,加强对商户的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规范使用POS操作,严格受理信用卡业务审查程序,有效防范收单欺诈。其他一些如持卡人欺诈,即合法持卡人抵赖其银行卡账户下的交易行为,通常表现为两个合法持卡人相互交换银行卡并在不同城市使用对方的卡进行消费,以造成自己没有使用银行卡的假象。这类欺诈是由于道德风险引起的,较难识别,银行应在做好持卡人诚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提请争议账户的监控力度,通过经侦部门等途径追查。

三、如何有效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对策

信用卡欺诈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违法犯罪问题,尽管许多国家颁布诸多法律旨在保护发卡银行和合法持卡人的利益,信用卡欺诈仍然层出不穷。遏制信用卡欺诈根本方法就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相关技术措施的采取来进行防范。

1.欺诈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

当信用卡欺诈风险产生时,发卡行虽然会及时采取冻结账户、异常交易排查和降低账户额度等多种手段进行管控,但是风险损失已经产生。要遏制住信用卡欺诈风险,预防才是关键。在防范各种信用卡欺诈行为中,培养合格的调查人员是关键,组建一批精干高效的信用卡专业人才队伍才能最大程度地遏制信用卡欺诈行为的发生。为从源头上防范住风险,提高员工的主动识别能力,培养一线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在当前信用卡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2.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管理

利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技术,如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发展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和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来预测信用卡申请或交易为欺诈的概率大小,为制定智能型反欺诈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1)制定以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

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以系统中保存的欺诈记录或嫌疑性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以及申请表填写信息与征信记录信息之间的差异来预测信用卡申请为欺诈的概率。

(2)制定以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

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以持卡人的交易行为模式为分析基础的,以对比当前交易与历史交易模式的差别为分析焦点的,以精密的数理统计模型(典型的是使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模型)为分析手段的,以预测当前交易为欺诈的概率为分析目标的模型。

除了对欺诈风险较高的交易做出拒绝或电话核对的决策进行反欺诈以外,银行还可以利用欺诈风险评分来发现可疑的交易,利用事后电话联系、信件联系或电子邮件联系的方式,与持卡人在交易以外进行沟通核对可疑的交易。这些反欺诈措施可以作为对实时反欺诈授权决策的有效补充。

3.其他各种反欺诈的技术和手段

信用卡的反欺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策略和手段以外,还可以综合地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反欺诈。

随着欺诈的上升和有组织的欺诈团伙利用高科技手段大规模作案,传统的磁条卡和签名消费的形式通到了严峻的挑战。芯片和密码系统(Chip and PIN system)就是为有效地防止伪造和卡丢失或被盗欺诈应运而生的。

欺诈不仅给银行带来损失,也给持卡人带来损失或不便,所以持卡人有反欺诈的强烈需要;欺诈的发生,相当程度上与持卡人的行为有关,比如卡丢失或被盗、卡信息被盗、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等,所以持卡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防止欺诈的发生。所以,对持卡人进行教育以正确的行为尽量避免欺诈的发生。

四、及时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是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

从国外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卡机构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忽视风险控制等粗放式经营理念、而又经过其后出现的信用卡业务高风险、高坏账核销率的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之后,这些国家的信用卡市场才逐渐走向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之路,政府的监管政策、法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因此,为了促使我国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各市场主体应充分利用本次经济调整的时机,及时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积极转变思维,推动技术创新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摆脱低端同质竞争的泥潭,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加快市场法制法规建设,提升行业监管水平。积极探索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大力营造诚信可贵、失信可耻社会氛围,合各方之力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个人信用记录,健全个人信用评级制度,规范个人信用记录查询和运用,逐步形成竞争有序、运转规范的信用卡市场,加强创新促进信用卡业务真正成为银行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实现良性发展的推动力,夯实金融服务基础,促使我国的信用卡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军工。金融诈骗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2]白建军。金融犯罪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高铭暄。新编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用卡诈骗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S].

[5]王汉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的报告[R],

[6]陈光中,丹尼尔·蒲瑞方廷[加拿大].金融欺诈的预防和控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

[7]白建军。金融犯罪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近年来,国内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发卡量激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卡欺诈案件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如何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风险,防止因信用卡欺诈而给持卡人、商业银行和整个社会带来危害,是发卡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机制。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 1、按照欺诈产生的行为主体分为持卡人本人欺诈、不法分子欺诈和商户欺诈。持卡人本人欺诈是指客户本人以不诚实的方式申请并获得信用卡,或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恶意透支拒不归还。不法分子欺诈是指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以虚假信息申办信用卡,或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盗用、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或持卡人信用卡上的资金。商户欺诈是指不法商户以虚假信息或虚构消费交易骗取银行资金,或与不法分子勾结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盗刷信用卡等行为。 2、按照风险产生的不同阶段分为申请阶段欺诈和用卡阶段欺诈。申请阶段欺诈是指不法分子在申请信用卡环节,通过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盗用、冒用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的行为。用卡阶段欺诈是指在信用卡核发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信用卡卡片或信用卡信息,非法使用或进行其他欺诈的行为。 3、按照风险产生的源头分为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内部欺诈是指来自发卡银行内部的欺诈案件,通常是银行内部员工(包括营销人员和各类业务人员等)非法违规操作或与不法分子串通,骗领信用卡或非法使用信用卡。外部欺诈主要指来自银行外部的各类通过信用卡或以信用卡为介质所进行的诈骗行为。信用卡欺诈的常见手法有提供虚假信息或窃取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获取持卡人卡片信息克隆或伪造信用卡、冒用他人卡片(包括被盗卡和邮寄未达卡)、电话欺诈、短信欺诈、网络欺诈以及通过ATM或其他自助设备实施欺诈等。 二、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成因 1、持卡人缺乏安全用卡意识。目前,虽然很多人持有银行卡或信用卡,但是却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并保证其安全。为图方便不设置或随意取消信用卡消

信用卡有哪些风险

信用卡有哪些风险 核心内容:信用卡是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此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质载体卡片。金融业在国内的发展,信用卡也广泛被人百姓所熟知和使用。我们使用同时也要注意它有何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将为您介绍信用卡的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 分清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是防范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前提,只有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进行准确的界定,才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策略,进而实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一般来讲,信用卡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信贷风险,二是欺诈风险。 (一)信贷风险 信用卡的信用消费与一般消费信贷业务,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所谓共性,即信用卡和一般消费信贷都是客户使用发卡银行或放贷银行核批的信用额度,对自身消费行为的一种支付。只要是在批准的信用额度内用款,客户就会得到银行的支付保障。但是,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的一种方式,更多的品种特性则表现在与一般消费信贷的区别方面。 信用卡比一般消费信贷更为灵活、简便,更能满足客户经常性的消费需要,给客户以随机性支付的保障。作为发卡银行,在向持卡人提供这些优惠、便利信贷方式的同时,其背后总是要隐含着相应的信贷风险。 1、无抵押贷款的隐含风险 与其他个人消费信贷相比,信用卡是一种无抵押贷款,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时,没有向发卡银行提供任何资产抵押,因此,持卡人财务出现问题时,发卡银行不可能通过变卖抵押品偿债。因此在申请表上发卡银行要求客户填写他现有使用的银行及信贷产品,目的就是要评估申请人是否财政健全及是否已拥有过多的无抵押信贷款项。在进行信贷评估时审批员需小心及留意申请人的综合理财情况。 2、循环贷款的隐含风险

银行卡支付风险与防范

银行卡支付风险与防范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 银行卡支付在社会商品流通领域所占比例稳步上升, 银行卡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银行卡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其中银行卡犯罪和银行卡信息泄露的现象日益增加。因此,银行卡交易的各参与方和监管部门应对这类问题予以关注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以防止支付风险的出现。现在就我国银行卡犯罪的主要特征和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银行卡;支付风险; 防范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nk card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develop rapidly, the proportion of bank card payments in social commodity circulation increases steadily, bank cards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daily life.It makes our life much convenient ,but it grows accompanied by the risk. The phenomenon of bank card crime is increasing, so it is necessary for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prevent the risk of bankcard,and put forword solution and sugges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sk of bank card. Key word:bank card; pay risk; precaution counermeasure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几年来, 随着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对银行卡业务的投入,加上专业化机构的推动, 我国银行卡产业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发卡量和交易金额均迅速增长。银行卡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 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支付方式。截至2006 年底, 我国银行卡的发卡量达11.75 亿张, 同比增长23%,2006 年总交易金额预计超过60 万亿元, 其中消费交易额为 1.6 万亿元, 同比增长70%以上。国内银行卡特约商户52 万家, 销售点终端(POS)81 万台, 自动柜员机(ATM)9.8 万台, 同比分别增长32%、34%和19%。 在银行卡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 银行卡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银行卡风险欺诈, 它给发卡银行、收单机构、信息转接等机构和持卡人带来越来越大的损失。银行卡犯罪案件也逐年攀升, 案件数量和损失金额快速增长。银行卡信息从近几年国际、国内银行卡犯罪的方法来看, 主要是针对银行磁条卡和受理机具, 目的是盗取持卡人的密码和银行卡磁道数据内容。因此, 银行卡交易的各参与方和监管部门应对这类问题予以关注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以防止支付风险的出现。 一、银行卡风险的特点 现实中,银行卡的风险无所不在,如在银行卡业务在营运过程中,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金风险,其中发卡行持卡人特约商户三者之间存在商业博弈以及

当前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及对策

当前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及对策摘要:当前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主要是不法分子采取非法手段利用银行自助设备盗取银行卡信息,复制银行卡后窃取资金。针对不法分子的主要欺诈手段,本文从银行卡介质、银行账户密码认证系统、银行自助设备及银行管理、客户角度提出了预防伪造欺诈的对策。关键词: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对策 0 引言 自2007年以来,媒体陆续报道了不法分子采取非法手段利用银行自助设备(主要是ATM机)盗取银行卡信息,复制银行卡后窃取资金的消息,银监会、公安部门为此接连向银行、消费者发布风险提示。笔者认为预防银行卡外部欺诈,打击伪造银行卡应依托科技手段,构建技防为先,人防结合的防范体系,扼制伪造事件的发生。 1 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的主要表现 据银监会公众教育服务网刊发风险提示及公安部门下发的通报,不法分子的主要欺诈手段有: 1.1 安装特殊装置盗取银行卡信息。不法分子通过在自助银行门禁系统、自助设备上安装摄像头、假键盘等装置盗录持卡人银行卡卡号、密码等安全信息,利用测录机(伪装成插卡槽)等设备盗取客户磁卡上的磁道信息,再利用盗取的信息制作伪卡后大肆消费、取现。 1.2 假冒装置伪装性强。读卡器多为ATM机插卡扣形状,针孔摄像头伪装成金属装饰条等形状,多使用强力胶水粘合在插卡口和密码键盘上方。

1.3 制造吞卡、不出钞等假相。不法分子先将自制装置放入ATM读卡器内制造“吞卡”假象,或是在ATM出钞口设障,使ATM机吐钞不成功,同时在ATM机旁粘贴假冒的“客户服务投诉热线”,引诱持卡人向所谓的“银行员工”或“公安人员”透露卡号、密码等安全信息,或直接把资金转移到其指定的账户上。 1.4 在ATM机上张贴如“银行系统升级”、“银行程序调试”等虚假告示,要求持卡人将资金通过ATM转账到指定账户上。 1.5 分散持卡人注意力,对卡片进行掉包。 2 防范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的对策 2.1 科技先行,改进升级银行卡介质自1985年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推出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银行卡发卡量已具备相当规模。银行卡介质主要采用磁卡,在银行卡的发展史上,磁卡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随着磁卡应用的不断扩大,有关磁卡技术,特别是安全技术已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以前在磁卡上应用的安全技术,如水印技术、全息技术、精密磁记录技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相对安全性已大为降低。同时,由于磁卡本身结构简单、磁条暴露在外、存储容量小、无内部安全保密措施等,使其容易被破译。目前,由于信用卡缺少有效的防伪、防盗等安全保护措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在美国,已给有关信用卡发行公司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1993年香港破获的一个国际性信用卡伪造集团,曾用伪造的假信用卡骗取了4.6亿港元;在我国屡次发生信用卡恶意透支、伪造诈骗等事件,因此,如何提高

如何防范银行卡风险风险的定义

如何防范银行卡风险-风险的定义 银行卡风险的定义 银行卡风险的定义 经营或参与银行卡业务的机构在银行卡业务运营的过程中,以及单位和个人在申领、持有和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 银行卡风险类型 按照银行卡风险表现形式可划分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四类。 银行卡产业链各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 在银行卡业务中,持卡人、发卡机构、特约商户、收单机构、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及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等业

务参与主体,共同构成了银行卡的生态产业链。同时,因为角色和职能的不同,各参与主体在银行卡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和承担的风险及责任也不同。 银行卡风险管理的几种主要策略 五种主要策略:1、风险承担。2、风险预防。3、风险分散。4、风险规避。5、风险转移。 银行卡业务参与主体的风险管理流程 大多包括以下四个步骤:一是结合银行卡业务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目标。二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衡量。三是制订并实施管理风险的策略和方法。四是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和反馈。 一、发卡信用风险及防范 信用风险是信用卡发卡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由此导致的坏帐损失不仅会直接降低银行利润,而且会使监管机关对信用卡发卡机构提出更高的资本准备金要求,进一步提高发卡机构的经

营成本。强大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是信用卡发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发卡机构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贯穿于信用卡业务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建立完整的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借助量化分析技术和手段,实现精细化和自动化的信用风险管理,以提高风险决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信用卡业务的生命周期,包括信用卡审批管理、贷后额度调整和交易授权管理、催收与呆坏账管理、信用数据分析等方面。 信用卡审批基本流程 贷后额度调整和交易授权管理 一是对授信额度的动态调整和管理;二是针对日常交易的授权管理,特别是对于拖欠账户的交易授权管理。催收管理 发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代表

新时期欺诈风险的探析及建议

---------------------------------------------------------------范文最新推荐------------------------------------------------------ 新时期欺诈风险的探析及建议 信用卡业务由于其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重大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的日趋成熟,我国信用卡市场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大发展。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4亿张,透支余额达1582亿元,银行卡特约商户118万家,POS机185万台,ATM17万台,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银行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近25%。过快的增长蕴藏着极大的盲目性,相伴而生的是较大的欺诈风险。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更加广阔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信用卡领域。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已成为各大银行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特征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信用卡欺诈风险已成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支付资金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这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制约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构成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相比前两种风险,欺诈风险的追索难度大,隐蔽性最强,更易造成巨大损失。信用卡欺诈性质 1 / 7

新时期欺诈风险的探析及建议-最新范文

新时期欺诈风险的探析及建议 信用卡业务由于其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重大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的日趋成熟,我国信用卡市场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大发展。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4亿张,透支余额达1582亿元,银行卡特约商户118万家,POS机185万台,ATM17万台,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银行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近25%。过快的增长蕴藏着极大的盲目性,相伴而生的是较大的欺诈风险。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更加广阔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信用卡领域。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已成为各大银行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特征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已成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支付资金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这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制约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构成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相比前两种风险,欺诈风险的追索难度大,隐蔽性最强,更易造成巨大损失。信用卡欺诈性质的犯罪活动近年来

有增无减,据有关数据统计2008年由各发卡机构确认的套现金额近15亿元,商户近2万户,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6倍和3倍多。另外,目前通过网络支付工具进行信用卡套现已经频繁出现并大有蔓延之势,这使我国面临信用卡风险加剧的威胁。 二、信用卡欺诈类型的特征分析与防范措施 当前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分为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大类别。申请欺诈是指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的欺骗行为;交易欺诈一般分为伪冒克隆卡交易、商户套现、丢失被盗卡交易、未达卡交易、账户盗用不和非面对面交易欺诈等类型。 总体来说,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包括申请欺诈、伪卡、未达卡、失窃卡、非面对面交易、账户盗用、商户欺诈等。 1.申请欺诈(applicationfraud) 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申请欺诈损失占全部(不含套现)信用卡欺诈损失的63.57%。欺诈分子往往通过盗取他人的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获得他人身份信息,然后以盗取的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的他人身份证件,以他人的名义申请信用卡,进行欺诈使用。 申请欺诈的防范是各发卡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应抓好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提高反欺诈系统效率、保持内部信息通畅等几个具体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申请欺诈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信用卡欺诈案件管理系统简介

信用卡欺诈案件管理 信息化解决方案简介

1、必要性分析 ?一般信用卡业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两类:?信用风险是由于免担保、循环信用额度、申请人额度审批过松等原信用风险是由于免担保循环信用额度申请人额度审批过松等原 因而形成。 以上的欺诈风险,一般指伪冒 90%以上的欺诈风险,一般指伪冒?而在整个银行卡业务风险损失中占 而在整个银行卡业务风险损失中占90% ╱电购欺诈等 被窃、邮购╱ 交易,伪卡欺诈、遗失 交易,伪卡欺诈、遗失╱ ╱被窃、邮购 信用卡欺诈行为涉及资金问题作为银行则必须尽可能?信用卡欺诈行为涉及资金问题,作为银行,则必须尽可能快地在发生这种欺诈行为时快速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和客户的损失 ?欺诈案件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施成为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

2、建设需求分析 ?建立统一的线索处理中心。通过流程化的线索分派、分析、 立案、调查、取证、定性、结案、转送处理等,实现全网立案调查取证定性结案转送处理等实现全网 络流程化监管; ?基于工作流引擎实现流程化的案件审批。自动生成各类案基于工作流引擎实现流程化的案件审批自动生成各类案件处理文书,减少人为失误; ?管理者实时监控案件处理过程、进度,并实时作出指导和 督办意见; ?通过灵活的统计分析功能为管理人员提供丰富的业务统计 报表、分析图表,准确地表达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形势, 提供决策分析支持。

3.1、建设思路分析

3.2、建设思路分析 ?线索管理中心实现多种获取途径的线索收集和管理,保证各类线索都能得到规范处理。 各类线索都能得到规范处理 ?争端交易信息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处理,管理者能通过多种方式去统计分析,提升检查管理能力。 能通过多种方式去统计分析提升检查管理能力 ?流程化的案件管理模块则重在加强案件的流程化管理。线索人员对线索进行分派、立案,调查人员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管理者可实时跟踪其办案进度、监督其工作效能。?系统自动根据系统内的线索、案件数据,按涉案卡量、涉案金额、案件数、回款率、案发区域等生成所需的各类统计报表。支持各种组合条件的自定义检索。

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分析与 防范 摘要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特别是虚假申请等往往令发卡银行防不胜防结合作者多年信用卡业务从业经验本文对各类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进行了专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信用卡;欺诈交易;欺诈风险;风险防范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近期全国各地有关信用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频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滑坡的大形势下信用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目前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特别是虚假申请等往往令发卡银行防不胜防可以说信用卡的反欺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总体来说欺诈交易可分为虚假申请、未达卡、账户盗用、商户欺诈、失窃卡、伪卡、持卡人欺诈七种类型

一、虚假申请 指使用虚假身份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获取银行卡进行交易获取商品或服务的欺骗性行为当发卡行证实该卡项下有交易发生而持卡人申明从未申领过银行卡的情况或发卡行证实持卡人提交的信息被伪造即被认定为虚假申请 防范虚假申请的做法 1.银行应要求推广员工亲核申请人身份信息、申请资料原件及签名以确保申请人身份及申请资料的真实性 2.柜面受理的申请件一般风险较大受理人员需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并同申请人进行照片比对确认申请人身份信息真实并亲核申请资料原件后方可受理 3.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个人征信系统、不良信息共享系统、行内自建黑名单系统等内外部系统资源严格申请资料审查并杜绝欺诈者多次提交虚假申请 4.加强在征信审核环节对虚假申请的鉴别对出现信

息明显错误、个人信息资料有误或前后不一致、征信核实过程异常、身份或资料虚假等情况的应重点审查确定申请人的真实资信状况 5.加强交易监控对虚假申请成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典型表现如开卡后立刻进行大额消费、频繁发生套现交易、发卡后不久便所有联系方式均无效等应尽早进行分析核查及时采取关卡操作、维护黑名单等措施 6.发现同一单位或同一发卡期的多个申请人有相同的可疑用卡、还款行为或逾期客户称从未办过卡等疑似假冒申请的应及时对申请受理、征信审核、客户坐席服务等环节进行核查了解及时采取关卡操作、维护黑名单、上门调查、委外及公安处理等措施 二、未达卡 是指持卡人提交没有收到银行卡或申明未开卡(卡启用)而该卡项下发生交易即被认定为未达卡欺诈交易 银行对于未达卡的风险防范工作应贯穿于卡的制作、保管、邮寄、交付、激活等发卡各环节

贝叶斯网络预测信用卡欺诈行为

贝叶斯网络预测信用卡欺诈行为 ——贝叶斯网络应用(1) 一、理论说明 1.贝叶斯网络的应用 使用贝叶斯网络,可以通过将观察到并记录下的数据与实际常识结合起来构建概率模型,以通过使用表面看上去不相关的属性确定发生的可能性,找出一个结果到底与哪些影响变量相关,或者说,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结果。 贝叶斯分类模型继承了贝叶斯网络的优点并具有良好的分类精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广泛的应用在欺诈识别、客户管理、医学诊断上、互联网搜索上,比如,利用贝叶斯分类模型建立客户的等级分类,如信用等级、忠诚等级,当新客户出现时,即可以按该分类模型对其等级情况做出分类预测。又比如本文所例举的,根据信用卡用户的信用记录及相关信息建立用户的信用模型,并监测哪些用户会做出贷款拖欠的行为。 2.贝叶斯网络模型 (1)贝叶斯原理 统计学分成两派,一派是传统的频率学派,一派是贝叶斯派,能够在统计学界自成一派,可见其影响。贝叶斯的核心思想在于一个公式 P(A|X)=P(X|A)·P(A)/P(X) 其中A是随机变量,X是数据,P(X|A)是似然,P(A)是先验分布,P(A|X)是后验分布,P(X)是一个数。 这个公式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经验的概率,加上数据的实践,来得出一个后验的概率,也就是说“经验+数据=结果”。那么将这个原理用在贝叶斯网络上,即将先验贝叶斯网络和数据相结合而得到一个后验贝叶斯网络。那么什么是贝叶斯网络? (2)贝叶斯网络模型概述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又叫概率因果网络、信任网络、知识图等,是一种有向无环图。一个贝叶斯网络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具有K个节点的有向无环图,图中有节点和连接节点的有向边,节点代表随机变量,有向边代表了节点间的相互关联关系。 另一个是与每个节点相关的条件概率表(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Table,CPT)P,它表示了节点和父节点之前的相关关系,这个关系就是条件概率。那么由这个图G和概率表P构成的网络就是贝叶斯网络,贝叶斯网络有如下假设(或者规定): 给定一个父节点,那么它的子节点独立于任何非这个子节点的后代节点和其构成的任何节点子集。即如果用A(V i)表示非V i后代节点构成的任何节点子集,用∏(V i)表示V i的直接双亲节点,则 p(Vi|A(Vi),∏(V i))=p(Vi|∏(Vi)) 在这个假定下,变量Vi的联合概率就是:给定每个节点的父节点情况下,每个节点条件概率只积,如图中的联合概率为 p(V1,V2,...,V6)=p(V6|V5)·p(V5|V2,V3)·p(V4|V2)·p(V3|V1)·p(V2|V1)·p(V1) 这就是贝叶斯网络和其网络的概率。我们可以让贝叶斯网络通过数据不断的学习修正,上次修正的贝叶斯网络又是下次学习的先验贝叶斯网络,持续的学习使得网络更能体现数据的意义,即,让数据来说话! (2)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模型概述 尽管贝叶斯网络有良好的逻辑性、预测性、并在处理复杂问题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它的假

银行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银行卡业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一、风险点 (一)卡片管理环节 1、空白银行卡是否按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管理和领用是否符合手续,有无造成空白卡丢失或被盗。 2、制成卡是否按有价单证管理,有无在保管和领用环节丢失、被盗,或被他人制作伪卡而盗用资金;空白或制成的测试卡是否进行登记管理,是否造成测试卡丢失或被盗。 3、废卡是否按规定登记入帐,是否及时上缴销毁;对上缴作废的银行卡是否及时处理,或被内部人员截留重新写磁使用而盗用资金。 4、制卡文件、信息是否妥善保管,是否对外泄露,或被他人利用制作伪卡。 5、对吞卡是否及时处理,或被内部人员截留修改密码后盗用资金。 (二)发卡管理环节 1、是否对申请人资料真实性、手续完善性严格审核,调查是否失实,致使他人用虚假资料骗取银行卡。 2、银行卡工作人员是否冒用他人身份,以虚假资料办卡。 3、银行卡管理员是否盗用或私自修改客户资料,以客户身份办理银行卡或附属卡。 4、是否人为提高申请人信用等级,擅自扩大授信额度。 5、在交付银行卡环节中,是否将应交给客户的银行卡截留,或以调包的手段欺骗客户,把借记卡当作信用卡交给客户。 6、惠农卡的交接手续是否严谨。是否确认为本人领取。 (三)银行卡密码管理环节 1、向客户交付银行卡时,是否及时提醒其更换初始密码,以及告知密码安全的重要性。 2、是否按规定办理银行卡密码重置。 3、严防不法分子在ATM或网络上连续探测客户银行卡密码。 4、严防不法分子制作假银行网站,通过互联网骗取客户的银行卡帐号及密码。 5、批量开卡是否按程序办理,批量发卡过程中各行是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在缺省密码设置上设置为6个1,严禁采用批量激活。 (四)信用卡透支管理环节 对透支行为未进行有效监控,导致持卡人恶意透支。 (五)商户收单业务环节 1、是否严格执行商户准入标准,严禁发展不合规商户。 2、特约商户签约与开立是否符合规定。 3、商户档案是否健全。 4、商户的培训和回访是否及时。 5、是否做到对可疑交易的风险监控和预警。 6、是否建立有效的商户退出机制。 (六)国际卡收单业务环节 1、持卡人欺诈风险 (1)持卡人使用伪卡和假冒卡进行欺诈交易产生的风险。 (2)持卡人利用某些收单行经验缺乏、对收单规则的不熟悉,以及在商户管理上的漏洞,在实际交易发生后,又对这些按规定视为伪卡的交易进行拒付,从而产生的风险。 2、特约商户欺诈风险 (1)特约商户的收银员乘持卡人不注意时重复压卡,并对不存在的交易进行请款,造成持卡人和发卡行拒付,形成欺诈风险;商户和犯罪集团勾结,利用伪卡或假冒卡进行虚假交易请款,从而产生的风险。

当前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对策

我国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和信用卡支付环境的形成正在逐步趋于成熟,但是相对国外,还是有些脆弱。随着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国的信用卡业务也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信用卡产业的风险也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在分析了信用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用卡风险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 信用卡;风险管理;金融危机。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我国信用卡发展十分迅猛,发卡量和授信总额进一步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统计,截至2009年末,信用卡发卡量为18555.56万张,同比增长30.4%。信用卡授信总额13634.96亿元,同比增加39.1%;应偿信贷总额2457.58亿元,同比增加55.3%。应偿信贷总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居民户短期消费性贷款余额的38.5%,同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但是,在信用卡业务从高速增长逐渐转向平稳增长的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盲目扩张、恶性竞争,其盈利空间不断压缩,信用卡透支贷款质量下降,风险隐患逐步显现。截至2009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6.96亿元,同比增长127.9%;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1%,较2008年底增长1个百分点,信用卡违约率增加,坏账风险加大。 因此,在新形势下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用卡风险,减少发卡银行的损失,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类型及表现 2.1信用风险 因持卡人不能依约按期偿还本息的风险。当前各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不少银行向收入不稳定人群(包括没有固定收入的青少年和在校生等)发放信用卡,也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均反映出部分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发卡量而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者降低门槛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最隐蔽和最难防范的信用卡犯罪手段。 2.谎称未收到货物而拒绝还款。即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谎称从未进行交易或者有交易但没有收到货物为由拒绝还款。

当前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及对策

当前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及对策 摘要:当前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主要是不法分子采取非法手段利用银行自助设备盗取银行卡信息,复制银行卡后窃取资金。针对不法分子的主要欺诈手段,本文从银行卡介质、银行账户密码认证系统、银行自助设备及银行管理、客户角度提出了预防伪造欺诈的对策。 关键词: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对策 0引言 自2007年以来,媒体陆续报道了不法分子采取非法手段利用银行自助 设备(主要是ATM机)盗取银行卡信息,复制银行卡后窃取资金的消息,银监会、公安部门为此接连向银行、消费者发布风险提示。笔者认为预防银行卡外部欺诈,打击伪造银行卡应依托科技手段,构建技防为先,人防结合的防范体系,扼制伪造事件的发生。 1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的主要表现 据银监会公众教育服务网刊发风险提示及公安部门下发的通报,不法分子的主要欺诈手段有: 1.1安装特殊装置盗取银行卡信息。不法分子通过在自助银行门禁系统、自助设备上安装摄像头、假键盘等装置盗录持卡人银行卡卡号、密码等安全信息,利用测录机(伪装成插卡槽)等设备盗取客户磁卡上的磁道信息,再利用盗取的信息制作伪卡后大肆消费、取现。 1.2假冒装置伪装性强。读卡器多为ATM机插卡扣形状,针孔摄像头伪装成金属装饰条等形状,多使用强力胶水粘合在插卡口和密码键盘上方。 1.3制造吞卡、不出钞等假相。不法分子先将自制装置放入ATM读卡器内制造“吞卡”假象,或是在ATM出钞口设障,使ATM机吐钞不成功,同时在ATM机旁粘贴假冒的“客户服务投诉热线”,引诱持卡人向所谓的“银行员工”或“公安人员”透露卡号、密码等安全信息,或直接把资金转移到其指定的账户上。 1.4在ATM机上张贴如“银行系统升级”、“银行程序调试”等虚假告示,要求持卡人将资金通过ATM转账到指定账户上。 1.5分散持卡人注意力,对卡片进行掉包。 2防范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的对策 2.1科技先行,改进升级银行卡介质自1985年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推出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银行卡发卡量已具备相当规模。银行卡介质主要采用磁卡,在银行卡的发展史上,磁卡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随着磁卡应用的不断扩大,有关磁卡技术,特别是安全技术己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以前在磁卡上应用的安全技术,如水印技术、全息技术、精密磁记录技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相对安全性已大为降低。同时,由于磁卡本身结构简单、磁条暴露在外、存储容量小、无内部安全保密措施等,使其容易被破译。目前,由于信用卡缺少有效的防伪、防盗等安全保护措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在美国,已给有关信用卡发行公司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1993年香港破获的一个国际性信用卡

银行银行卡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银行银行卡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第一章前言 第一条为加强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风险的产生与损失,保障银行资金和持卡人资金安全,特制定本办法。银行卡业务风险,是指发卡银行、特约商户及持卡人在发卡、受理及使用等环节上出现的非正常情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案件。 第二章安全管理 第二条银行卡实物管理 1、个人金融部及各营业机构建立银行卡档案管理制度 银行卡档案是指办理银行卡业务过程中,使用生效的有关开户申请表等文件资料。个人金融部及各营业机构应制定专人负责管理银行卡档案,注意防止虫蛀、鼠咬、霉烂等事故的发生,保证银行卡档案完整无缺。 2、银行卡库存盘点制定 (1)个人金融部对空白卡要由专人入库保管并定期盘点。

(2)各营业机构应建立银行卡库存登记簿,记载账面及实物库存情况。定期查库,核对账簿与库存,做到账实相符,每次查库完毕,应将库存情况详细登记,以备查考。如发现帐、实不符,应立即报上级管理部门组织追查处理。 (3)个人金融部对空白卡、回收作废卡等,均要入库保管,按照重要空白凭证进行管理。回收的作废卡,应剪角作废后入库保管。统一销毁时,应有个人金融部、党群保卫部、纪检监察室、稽核审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现场监督销毁,严防作废卡散失。 (4)如发生空白卡遗失被窃等事件,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同时上报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银行卡领用制度 (1)各营业机构须派专人向个人金融部领取空白卡,领卡人须持《凭证调拨申请》,《凭证调拨申请》须写明卡领用种类和数量。

(2)个人金融部凭证保管员审核上述手续无误后,并开具一式二联《出库单》,并由领卡人在领用人签字栏签收。其中,第二联由领卡人带回领卡行,第一联由个人金融部凭证保管员作出库凭证。 (3)领卡营业机构收到银行卡后,应立即核对种类数量。经复核无误后,及时在核心系统进行入库操作。 4、银行卡即申即办制度 (1)我行采取银行卡即申即办,柜面领取制度。 (2)在银行卡申领时严格执行账户实名制规定,对账户信息进行核对,确保申请人身份的真实性。 (3)各营业机构均可接受客户申请,直接办理银行卡柜面申请业务。 (4)各营业机构对前来申领银行卡的客户,符合申领手续,即进行柜面办理,当场领取银行卡。在客户领卡时,发卡机构要做到: (A)领卡人开立活期储蓄结算账户;

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

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进入了竞争白热化的爆炸式增长期,但伴随着卡量的增长,信用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信用卡坏帐率大幅攀升,其中欺诈申请占比很高。分析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探讨遏制欺诈申请的防控对策,对于降低信用卡坏帐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用卡欺诈申请现状成因防控对策 自1985年国内推出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已先后经历了市场自发模式、金卡工程实施后的政府推动模式、国际标准信用卡全面启动及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目前更是进入了竞争白热化的爆炸式增长期。发卡量从2003年的500万张发展到2009年第二季度末的16261.51万张,但伴随着卡量的增长,信用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频度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信用卡坏帐率大幅攀升。相比于其他风险,欺诈风险的隐蔽性更强、造成的损失更易也更大。欺诈风险主要包括欺诈申请、伪卡、套现等。其中,欺诈申请造成的损失占比最高。据银联统计,2008年上半年申请欺诈申请损失占全部信用卡欺诈损失的63.57%。本文拟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探讨遏

制欺诈申请的防控对策。 一、欺诈申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㈠欺诈申请办卡的流程模型 欺诈申请是指欺诈申请者通过编造虚假个人身份信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银行发放信用卡,并在进行激活后提现、消费、转帐用卡。欺诈申请办卡的流程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①欺诈申请者提供虚假的、冒用的个人身份信息和虚假证明材料至银行信用卡受理部门;②受理部门在预审后提交银行信用卡专业征审部门;③征审部门审核通过后,提交银行后台;④银行后台建立客户信息库并制作邮寄卡片;⑤欺诈申请者收到卡片后到银行激活平台开通卡片;⑥欺诈申请者在银行终端提现、转帐或消费,骗取银行资金;⑦银行后台对银行终端进行日常监控。 ㈡欺诈申请的现状 目前,我国信用卡欺诈申请的形势比较严峻,不良率和不良额均呈快速上升走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个人欺诈申请范围广。欺诈申请者通过编造虚假个人身份信息、冒用他人的姓名和证件号码制作假证件,调换证件上的照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向银行申请信用卡。由于欺

成功防范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的案例

成功防范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2013年XX月,银行卡中心接到了某网点提交的一份信用卡申请表。在审核过程中,调查人员通过手机号与申请人联系,申请人为男士,接手机的是一位女士,该女士先称申请人不在,马上又说回来了,一男士接电话后,我调查人员与其核对信息,女士在旁边不断提示相关信息,调查人员立即警觉起来,请申请人说出出生日期,女士仍在一旁提示。调查人果断判断出此男士并非申请人本人并戳穿,男士并不辩解。我中心即用专业手段将此身份证号锁定,避免用此证件再次申请信用卡,成功堵截了一起欺诈申请信用卡的诈骗案件,避免了我行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二、案例分析 事后用申请人身份证号查询,发现系统中另一手机号,拨打仍为一女士接听,综上情况分析,很可能是一起盗用他人身份证欺诈办卡的案件。该案例的成功防范,主要得益于调查员工作认真细致,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从这一起诈骗案件中,也暴露了信用卡办理工作中的问题:受理人在受理过程中没有按照受理流程操作,没有执行申请人亲见亲签制度,或没有仔细核对公安系统中的影像资料来确认申请人本人申请。 三、案例启示 (一)规范受理流程,严把发卡第一关。受理信用卡申请的过程中,要认真核对申领人与公安身份系统影像资料,严把发卡第一关,确保申领人身份的真实。 (二)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要通过组织员工学习了解信用卡欺诈申请的典型案例,积累相关经验,应对当前复杂的信用卡欺诈形式。 (三)建立、完善“灰名单”共享信息库。信息库力求搜集资料全面,包括证件号、单位名称、电话号、手机号等,更新及时,使用方便,资源共享。通过“灰名单”信息库的管理,防止不法份子再次办卡,连续诈骗。

银行卡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

银行卡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随之银行卡的交易量也有了大幅度增长,银行卡作为是便利快捷额电子支付工具,已经受到愈来愈多的社会公众青睐。银行卡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公众消费使用最为频繁的支付工具,但与此同时银行卡的各类风险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基于此本文则主要就当前银行卡的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希望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能够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银行卡风险防控措施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银行卡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增长,银行卡的联网通用已不断的得到深化,银行卡网络不只是在东部地区及大中城市得到了普及发展,同时也更进一步加速了向中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延伸。所以在这一背景下保障银行卡的使用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此次理论研究也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二、银行卡风险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一)银行卡风险特征分析 银行卡风险自身有着较为鲜明的特征,了解其特征对解

决实际风险能够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银行卡业务风险的种类较多,业务风险涉及面宽,银行卡业务风险可识别性较差,银行卡业务风险的危害性较大等特征。其中的风险种类多的特征层面主要有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1]。而业务风险的涉及面宽主要是在我国的使用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对促进房地产及社会消费等各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银行卡的区域间流动性及其结算中的各种环节也存在着风险。 (二)银行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从当前银行卡的风险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持卡人信用风险,这就体现在持卡人通过虚假资料进行申请办卡,在骗取银行卡之后通过欺诈消费及支取现金对银行造成损失。还有就是持卡人由于经济因素无法偿还造成的风险,以及银行卡丢失之后没有申请挂失,银行卡被冒用所造成的损失。 其次就是银行卡的发卡机构的操作风险,在这一风险层面主要体现在为对高额利润的追求进行的协议透支。还有就是管理上没有得到严密进行,致使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差错风险。同时在法律法规方面也有着风险存在,当前我国的银行卡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健全,以往的银行卡法规和当前的迅速发展额社会已经在适用性方面不能有效 契合,所以在责权利等关系的规定上还没能明确化规定,这样在实际业务当中就有着很大的法律风险,存在着诸多的环

信用卡反欺诈

信用卡反欺诈 二、信用卡欺诈类型的特征分析与防范措施 当前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分为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大类别。申请欺诈是指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的欺骗行为;交易欺诈一般分为伪冒克隆卡交易、商户套现、丢失被盗卡交易、未达卡交易、账户盗用不和非面对面交易欺诈等类型。 总体来说,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包括申请欺诈、伪卡、未达卡、失窃卡、非面对面交易、账户盗用、商户欺诈等。 1.申请欺诈(application fraud) 欺诈分子往往通过盗取他人的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获得他人身份信息,然后以盗取的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的他人身份证件,以他人的名义申请信用卡,进行欺诈使用。 申请欺诈的防范是各发卡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应抓好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提高反欺诈系统效率、保持内部

信息通畅等几个具体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申请欺诈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2.伪卡交易(counterfeit) 指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截获银行卡磁条信息,按照银行卡的磁条信息格式写磁、凸(平)印伪造真实、有效的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欺诈行为。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伪卡交易损失占全部信用卡欺诈损失的11.7%。伪卡的基本类型有:账号生成欺诈、“克隆”卡欺诈、“白卡”欺诈、变造卡欺诈。 尽快规范收单市场可以减少伪卡危害,建议可以采取以下这些防范手段:一是通过欺诈侦测系统实施交易控管并及时与真实持卡人核实交易;二是设置异常交易限制,将伪卡交易风险控制在一定幅度内;三是对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商户发生过交易、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卡片进行及时换卡,有效防范风险。 3.未达卡交易(mail non-receipt) 指卡片在寄送过程中被他人截获并激活进行的欺诈交易。这种欺诈损失虽然占的比例不是特别高,但近年来急剧上升,主要是因为银行在其它方面加强了反欺诈力度,而欺诈分子也不断地探索新的欺诈渠道,盗取邮件便是其中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