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黄疸诊疗规范

新生儿黄疸诊疗规范

新生儿黄疸诊疗规范
新生儿黄疸诊疗规范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诊疗目的在于及时处理病理性黄疸,防止胆红素脑损伤和肝硬化等。

【病史采集】

1.黄疸出现时间及特点:出现时间生后<24小时常考虑新生儿溶血症,2-3天多见生理性黄疸,也有部分ABO溶血症,4-7天考虑母乳性黄疸、败血症,>7天常常由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和胆道闭锁引起。发展速度快或面色苍白,多提示溶血症;起病隐匿或缓慢进展多考虑肝炎和胆道闭锁。

2.询问神经系统(胆红素脑病)表现:嗜睡、吮吸无力、尖叫、呼吸暂停、抽搐、发热等。

3.二便颜色:粪便变浅或白陶土样多提示胆道阻塞,尿颜色深提示尿胆元或/和胆红素增高,常见于肝炎和胆道闭锁。

4.易感因素:有无围产期缺氧、感染史、摄入不足(开奶延迟、体重明显下降)、胎便排出延迟或便秘等加重黄疸的因素,有否用过引起黄疸的药物。

5.家族史:前几胎有无患过新生儿溶血症,G6PD缺陷病家族史,母亲肝炎史。有否长期黄疸患者。

6.妊娠史:有无流产、死胎、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产时感染的危险因素。

7.喂养及环境史:母乳还是配方奶。有否接触过樟脑丸、Vit K3、K4等易致溶血的物质。

【体格检查】

3.有无贫血及感染相关体征:皮肤黏膜苍白、苍白与黄疸是否呈比例、水肿、心衰、头部包快、淤斑淤点、脐部、皮粘膜感染灶。

4.注意神经系统(胆红素脑病肌张力减弱或增高、双眼凝视、角弓反张、原)体征:始反射减弱。

【辅助检查】

1.急查血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或直接胆红素(DB)。

2.常规检查:

(1)血常规、肝功能和TORCH筛查。

(2)备选检查:①疑诊新生儿溶血症,做新生儿溶血病筛查;②疑诊败血症,测外周血I/T,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必要时,尿培养和脑脊液检查;③疑诊肝胆道病变,肝胆道超声,必要时,MRCP检查;④疑诊G-6-PD缺陷症,测G-6-PD活性和基因;⑤疑诊胆红素脑病,行听觉诱发电位(BAEP),颅脑CT或MRI检查。

【治疗原则】

治疗要求:尽快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积极防治胆红素脑病;胆道阻塞应在2-3月内有效诊疗,积极控制胆汁淤积性肝炎,防止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

1.光照疗法: 以波长425-475nm(蓝色)、或510-530nm(绿色) 甚至日光均可。可选用光疗箱、光疗灯、光疗毛毯等设备进行。主要用眼罩以防视网膜损伤,穿尿布以防尿液损伤设备电路。光疗指征:①早产儿出现黄疸,②足月儿TB>12.9mg/dL,③新生儿溶血病黄疸出现。副作用包括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和青铜症。

2.药物疗法:

(1)补液、纠酸。

(2)白蛋白或血浆:白蛋白1g/kg.次或血浆25ml/次可增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核黄疸发生。换血前2-4h使用可增加胆红素的换出。

(3)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用于新生儿溶血症,0.6-1.0 g/kg。

(4)减少肠肝循环:肠道微生态制剂,思密达以及茵栀黄等中药。

3.换血疗法: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抢救治疗措施。换血指征:产前已诊断溶血症,出生时已黄疸,Hb<120g/L血病最好选用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的血液;ABO溶血病最好选择O型红细胞和AB型血浆的混合血;紧急情况或找不到上述血液时,可按下表3选择;2倍换血量(2×85ml)可换出85%致敏红细胞,60%胆红素及抗体,采用经静脉、或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

4.纠正不利因素:应早开奶;通便,尤其应促进胎便排出。尽快纠正缺氧和脱水。积极控制感染。,水肿肝脾大,心衰;总TB>342μmol/L(20mg/dl);已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早产儿,放宽指征。血源:Rh溶

【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

1.黄疸演变:皮肤黄疸累及范围、深浅变化、对光疗者应观察眼眶罩和尿布遮盖处皮肤。根据情况动态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如微量血胆红素。

2.警惕胆红素脑病。对确诊或疑诊胆红素脑病患儿及严重黄疸之早产儿,出院后定期随访:①1月内(早产儿以纠正日龄为准),随访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日龄满50天后,随访发育商(DQ);②日龄42天后,复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建议做BAEP检查;③1月龄,完善颅脑MRI检查,必要时,1-2月复查;④若DQ或影像学提示脑损伤较重,尽早到康复中心开始康复训练。

3.如为感染性黄疸:注意肝脾大小和肝功能检查随访,新生儿败血症的非特异性检查的动态检测。

4.阻塞性黄疸:大小便颜色、肝脾大小、DB/TB比值变化、尿二胆变化、有无眼结膜干燥斑及出血趋向。随访肝胆超声或MRI。

附件:急性胆红素脑病的评分表

BIND(胆红素诱导的神经系统障碍)评分表

依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得出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发作、严重度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新生儿仪器使用操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的标准操作规程Ⅰ、目的:建立新生儿黄疸治疗箱的标准操作规程 Ⅱ、范围:适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箱的操作 Ⅲ、规程: 1、开机前 1.1做好整机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反射板的透明。 1.2电源线一端插入机箱背面或旁边的电源插座内,电源线的另一端插头正确插入220∨/50Hz电源座中。 1.3锁紧整机脚轮,防止整机在操作时的移动。 2、操作方法 2.1打开电源开关,此时温度显示屏显示实时箱温,表示电源接通。 2.2设置温箱温度 a、宁波戴维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温度设置方法:按下给定按钮同时转动调节按钮,使温度显示屏上的数值与所需一致,放开给定按钮,此时显示屏显示实际箱温,整机自动进入控温状态。 b、北京巨龙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温度设置方法:按箱温键,右边箱温显示光标闪烁,按设置∧∨键设置所需温度,再按箱温键即确认,整机自动进入控温状态。 2.3如欲增加箱内湿度,可将婴儿床两旁的水槽取出,经清洗消毒后,加入医用湿化水至水位线,并移开水盖,让水充分蒸发。 2.4打开上下灯开关,蓝色荧光灯亮。 2.5当温度显示屏显示与给定值基本接近时(整机须提前1小时开机),可放入新生儿进行光疗(新生儿须裸体、戴眼罩、遮盖会阴)。

2.6根据医嘱达到光疗时间,抱出新生儿,关电源开关,倒掉水槽内湿化水。 2.7用1:20络合典擦拭消毒机箱后,清水擦净备用。 3、维护和保养 3.1整机应放置在干净、温湿度变化小,无阳光直射的场所。 3.2有机玻璃制品,忌用乙醇等化学溶剂擦洗。 3.3为保证临床实际光疗效果,灯管一般累计使用2000小时,应及时更换新灯管。每次操作前须检查灯管,如有不亮灯管应及时更换。

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黄疸型肝炎,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黄疸” 的范畴。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系统病证,其中以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主要病因病机是外感湿热疫毒,内为饮食所伤,体内瘀血或沙石阻络,导致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湿邪与瘀血是主要病理因素,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脾胃肝胆。本病证包括阳黄、阴黄、瘀黄与急黄(即瘟黄)。 一、诊断要点 1主症:目睛黄染,身黄与尿黄。其中目黄是首要症状;若身黄尿黄而无目黄,则不属于黄疸病证。可伴有恶寒发热,或食欲不振、胃脘胀闷,或右上腹或右胁胀痛等类似感冒、胃脘痛或胁痛的症状。若黄色鲜明,伴表证、湿热证多为阳黄;若黄色晦暗,伴虚寒证多为阴黄;若黄色日久不退而舌质瘀斑者,则为瘀黄;若病来势急,病情重,色黄如金,则为急黄,亦称瘟黄。 2病史:有饮食不洁或饮食不节史,肝炎病人接触史,或化学制剂、药物接触与应用史,或胆囊炎、胆石症与肝硬化等病史。 3理化检查 血清肝功能:包括ALT、AST、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P与γ -GT 等; 肝脏影像学检查:包括B 超与CT等,对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二、辨证论治 1、湿热发黄证

证候:面目发黄,继之全身黄染,颜色鲜明,黄色如橘子色。湿重者,头身困重,大便溏薄,腹胀脘闷,口淡不渴,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数;热重者,发热,烦渴,尿少,便结,苔黄腻,脉弦数。 病机:湿热熏蒸肝胆,胆汁排泄不畅,脾胃运化失司。治法:热重者,清热利湿;湿重者,利湿解热。方药:热重者,茵陈汤加减;湿重者,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汤:茵陈后下l5g ,栀子 9g,大黄9g。 茵陈五苓散:茵陈后下l5g ,桂枝9g,猪苓12g,泽泻9g,白术12g,茯苓15g。 加减:腹胀脘痞者,加厚朴9g,香附9g,砂仁后下6g以化湿理气;胁肋疼痛,加川楝子9g,延胡索9g 以理气止痛;便秘者,加芒硝冲服12g,枳实9g 以行气通便;发热者,加金银花9g,连翘 15g 以热解毒;恶心呕吐者,加陈皮9g,半夏6g 以化湿和胃;纳呆者,加鸡内金6g,山楂12g 以醒脾健胃。 2、疫毒发黄证证候:身目黄染,迅速加深,色泽鲜明,腹胀满闷,高热口渴,甚或烦躁易怒,神志不清,齿鼻衄血,斑疹隐隐,苔黄干燥,舌质红绛,脉细弦或弦细数。 病机:疫毒热炽,内扰于胆,胆汁排泄不畅;邪陷心包,迫血妄行。 治法:清营凉血。 方药:犀角散加减。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6年版)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Bhutani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得95百分位。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根据高胆红素血症得程度决定光疗、

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得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CRP。 (3)监测胆红素。

(4)血生化全套。 (5)血气分析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得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得筛查。 (2)血TORCH。 (3)腹部B超。 (4)红细胞形态。 (5)听力检查。 (6)头颅MRI。 (7)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8)血培养+药敏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光疗曲线进行光疗。 (1)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液丢失过多。 (2)注意监测体温。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作者:李秋平, 封志纯, LI Qiu-ping, FENG Zhi-chun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广州,510282 刊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年,卷(期):2006,21(14) 被引用次数:20次 参考文献(7条) 1.Ahlfors CE Criteria for exchange transfusion in jaundiced newborns 1994(03) 2.罗粹平足月儿核黄疸4例报告[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 2002(03) 3.New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newborns 2004(04) 4.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ubcommittee on Hyperbilirubinemia 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m infant 35 or more weeks of gestation[外文期刊] 2004(01) 5.Juretschke LJ Kemicterus:Still a concern 2005(02) 6.《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1(03) 7.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Provisional committee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ubcommittee on hyperbilirubinemia.Practice parameter: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healthy term newborn 1994(04) 引证文献(20条) 1.徐瑞峰.易彬.高红霞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63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优生优育 2011(1) 2.王胜华.谷中青.杨才.马洪勇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4) 3.陈百芳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期刊论文]-中国优生优育 2010(6) 4.何克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剖宫产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6) 5.韩联妈咪爱和鲁米那对早产儿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期刊论文]-航空航天医药 2009(9) 6.陈俊秀.覃遵祥.陈克绒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临床医学工程 2009(8) 7.严荔煌.林忠.王山米产科母婴同室足月新生儿黄疸的管理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2) 8.李玉冰.王玉青浅谈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防治[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21) 9.王功僚.黄云峰.宋立宇.唐云鹰.谭红霞开塞露和金双歧对早产儿早期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6) 10.田凤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9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8(6) 11.麻莉.陈诚.周翔.张旭光.王强.吕深.黄从付.何旭.卢仕仰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非换血疗法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华全科医学 2008(12) 12.常祎.袁强.刘光发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常见的原因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如脐带绕颈、羊水异常等,也常见于分娩过程及出生后的窒息缺氧,少数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害。该病多发生于足月儿,但也可发生在早产儿。分娩时胎心可增快或减慢,或第二产程延长,羊水被胎粪污染,出生时有窒息史,复苏后仍有意识、肌张力、呼吸节律、反向等方面改变,甚至出现惊厥。而非新生儿期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常见呼吸心跳骤停,也可见于休克、CO中毒、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该病病因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新生儿HIE主要见于有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均有明显的宫内窘迫史。由于宫内缺血缺氧影响胎儿脑细胞的能量供给。脑的能量来源和其他器官不同,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来。新生儿脑的代谢最旺盛,脑的能量占全身氧能量的一半,但脑内糖原很少,而葡萄糖及氧全靠血液供给,故缺血缺氧首先影响脑的代谢。 脑在缺氧情况下,糖酵解作用增加3~10倍,大量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细胞内酸中毒发展快且严重。糖酵解时仅产生少量ATP,由于能量来源不足,脑细胞不能维持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K+、Mg2+、HPO4+自细胞内逸出,Na+及Ca2+进入细胞内,脑细胞的氧化代谢功能受到损害。缺氧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降低,脑血流灌注易受全身血压下降影响而减少;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肿胀和血管内皮细胞水泡样变性,使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当脑血流恢复后血液仍不能流到这些缺血区,造成区域性缺血或梗塞,以后发展致脑实质不可逆性损害。缺氧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某些代谢产物在组织内积聚,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因素,形成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脑血流进一步减少,引起严重的脑细胞代谢障碍,以后形成脑萎缩。 目前再灌注损伤在HIE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当脑组织由低灌注转移到再灌注时,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氧自由基大量增加,导致细胞膜分解、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加重;Ca2+内流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障碍,导致神经细胞代谢紊乱;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和门冬氨酸在脑内增加,使Na+、Ca2+内流,导致神经细胞肿胀以致死亡。

新生儿溶血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溶血病诊疗常规 一、产前诊断 1、O型母亲的血型抗体>1:164时有可能发生ABO溶血症。Rh阴性母亲应在孕12-16 28-32周和36周时测血中有无抗D、抗E 1:32-1:64 累可较严重。 2、羊水检查450nm波长密度 羊水中胆红素越高。同时测羊水中的磷脂(L)和鞘磷脂(S) L/S<2表明胎儿肺未成熟。 3、 B超 二、产后诊断 (一) 病史 1、母婴血型不合O型A、B型或AB型Rh 阴性Rh阳性。 2、母既往有分娩重度黄疸、贫血或死胎史。 3、母有接受输血及流产史。 (二)临床表现 1、贫血 者出生时脐血血红蛋白即可<120g/L,患儿可出现苍白、水肿 力衰竭。 2、黄疸 3、胎儿水肿Rh溶血症。 4、肝脾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血清胆红素 3、血型抗体检查ABO或Rh血型鉴定 子血液查 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3项试验。前2项阳性均表现小儿的红细胞已致敏 治疗 一、产前治疗 1、血浆臵换术Rh抗体164时应考虑给予母亲血浆臵换。 2、宫内输血胎儿水肿或胎儿血Hb<80g/L而肺尚未成熟者行宫内输血浓缩红细胞在B超监测下注入脐血管。 3、鲁米那1-2周口服鲁米那90mg/d, 以诱导胎儿肝酶产生。 4、L/S>2考虑提前分娩。 二、产后治疗 治疗原则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 1 a.总胆红素> 205μmol/L b.已明确为新生儿溶血病Rh溶血病疸即可光疗。c.换血准备期间及换血前后均应进行光疗。 2、1g/kg.次1-2次。3 5mg/kg.d 口服胆红素的快速上升 时意义不大。 (二)阻止溶血 1、激素0.3-0.5mg/kg.d 静脉或强的松1-2mg/kg.d口服。 2、丙种球蛋白0.5-1g/kg,静脉注射1-2次。 (三)换血 目的

儿科胎黄病黄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胎黄病(黄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胎黄病》(2011年版)。 胎黄病是由胎儿时期感受湿热,或瘀热内阻,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1)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肝脾常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 2)血清胆红素显着增高。 ( 3)尿胆红素阳性及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4)母子血型测定,以排除ABO或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 5)肝功能可正常。 ( 6)肝炎综合症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 2.西医诊断:参照第 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生理性黄疸特点:一般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血清胆红素V 221卩mol/L (dl ),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血清胆红素V 257卩mol/L (15mg/dl ),结合胆红素V 25卩mol/L (dl )。足月儿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在生后3?4周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2)病理性黄疸特点:①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出现在24小时以内;②血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221 mol/L ( dl ),早产儿〉257卩mol/L ( 15mg/dl ),或每日升高〉85卩mol/L (5mg/dl);③黄疸持续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 周;④血清结合胆红素〉卩mol/L (dl );⑤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出现以上任何一条均为病理性黄疸。 (二)证候诊断 1 .湿热内蕴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 2.脾虚湿困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 3.气血瘀滞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日益加重,腹部胀满,青筋暴 露,肝脾肿大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暗红,或衄血。舌见瘀点,指纹紫。

婴儿肝炎综合征诊疗常规

婴儿肝炎综合征诊疗常规 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简称婴肝征,是指一岁以内的婴儿(包括新生儿)出现黄疸、肝脏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此综合征的命名术语繁多,诊断名称各异,如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胆汁淤积性肝炎等。本综合征病因复杂,症状程度不一,预后悬殊。若能查出病因,就不再称婴儿肝炎综合征而改为病因诊断。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肝细胞损害 1.感染包括病毒、弓形虫、细菌、螺旋体等各类病原体感染。TORCH(即指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即CM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见,其中以CMV感染占首位。 2.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糖、氨基酸、脂类等代谢异常所致疾病。 3.中毒如药物、化学物中毒等。 (二)肝内胆管疾病如肝内胆管发育不良、肝内胆管囊性扩张、肝内胆管缺如等。 本病的发病机理随病因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如病毒感染为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损伤肝细胞;细菌感染为毒素等使肝细胞受损;肝内胆管疾病先引起胆汁淤积,再影响肝细胞代谢而产生病变。 【诊断】 (一)临床表现 起病多缓慢而隐匿。常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退后又重现。 1.大便色泽可正常,多数随病情逐渐加深,呈浅黄色或白陶土色。尿色逐渐呈深黄色。 2.程度不同的胃肠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3.黄疸轻重不一,以中、重度常见。 4.肝脏肿大,淤胆重时呈进行性,质地变硬。可有脾脏肿大。 5.胆汁淤积时,肠内胆汁量减少或缺如,导致脂肪吸收不良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表现佝偻病、生长停滞、出血等。 6.TORCH病原体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除引起黄疸、肝脾肿大外,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肌张力下降、软瘫等)、眼病变(如白内障、视网 膜病)、紫癜等,并可伴随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头及眼小畸形等。 7.遗传代谢性疾病时,可有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相应表现。 8.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二)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标准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儿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 【概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 【病史要点】 1、黄疸出现时间及特点:黄疸出现在生后24 小时内、进展快,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2~3天多见生理性黄疸,也有部分ABO溶血症;4~7天考虑母乳性黄疸、败血症可能性大;>7天常由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和胆道闭锁引起;发展速度快或面色苍白,提示溶血症;起病隐匿或缓慢进展多考虑肝炎和胆道闭锁。 2、询问神经系统表现(胆红素脑病):吃奶差、吸吮无力,嗜睡,尖叫、抽搐、发热、呼吸暂停等。 3、大小便颜色:白陶土便提示胆道阻塞,尿色深(尿胆原、尿胆红素高)常提示肝炎和胆道闭锁。 4、易感因素:有无围产期缺氧、感染史,摄入不足(开奶延迟、体重明显下降),胎便排出延迟或便秘,是否用过引起黄疸的药物。 5、家族史:前几胎有无患新生儿溶血症,G6PD缺陷病家族史。母亲有无肝炎史。 6、母妊娠史:既往有无流产、死胎、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产时感染危险因素。 7、喂养及环境:是否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是否接触过樟脑丸、vk3、vk4、磺胺、水杨酸盐等易致溶血的物质。 【体格检查】 1、可根据皮肤黄疸的分布可初步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头颈部,100umol/L(±50);躯干上半部,150umol/L(±50);躯干下半部及大腿,200umol/L(±50);臂及膝关节以下,250umol/L(±50);手足

论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一)

论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一) 【摘要】目的探讨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从化湿、理气、祛瘀三个方面论述治疗黄疸的中医辨治思路和方法。结论运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通腑之法治疗黄疸,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黄疸辨证论治清热祛湿理气活血化瘀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及引起血中胆红素异常升高的疾病。中医对黄疸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中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的论述。《伤寒杂病论》则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景岳全书》提出“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沈氏尊生书》认为“天行疫疬,以致发黄者,俗称为疸黄,杀人最急”。 导致黄疸的原因不外内外两个方面,外因多为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所致,内因多与脾胃虚寒、正气不足有关,而且内外因往往互为因果,互相联系。但其主要病理因素不外湿、瘀、气滞三个方面。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黄疸,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兹结合临床经验,谈谈黄疸从化湿、理气、祛瘀三个方面治疗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以与同道共磋。 1黄疸从化湿论治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阐明了湿邪在黄疸发病中的重要性。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如饮食不节,嗜食酒肉肥甘,或外感湿邪,阻滞中焦,湿邪首先侵犯脾胃,脾属土,主运化水湿而恶湿,致使脾胃运化、转输功能受遏,升降功能失常,进而壅阻肝胆,肝体受损,疏泄失控,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分,溢于肌肤而发黄疸。其病机关键是脾虚湿阻,以脾虚为本,湿阻为标。 湿郁日久化热,或感受湿热之邪,则形成湿热黄疸。朱丹溪认为:“疸不分其五,同是湿热”,强调了湿热在黄疸发病中的重要性;《丹台五案》指出:“黄疸之证,皆湿热所成,湿气不能发泄,则郁而生热,热气不能宣畅,则固结而生湿,湿得热而益深,热因湿而愈炽,二者相助而相成,愈久愈甚者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人体感受易阻滞气机,致气机不畅。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入血分,迫血妄行,若湿与热相合,胶固难解,湿得热益深,而热得湿愈炽,熏蒸肝胆,侵入血分致血脉瘀阻,血液运行失于常道,胆汁横溢犯于肌肤,而发黄疸。 黄疸之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清利湿热,而清利湿热又必须通利大小便,使邪有出路,才能迅速退黄,仲景早在《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中即指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说明通利大小便在治疗黄疸中的重要性。 湿热之黄疸证的治疗临床须辨清湿与热孰轻孰重。采用或清热利湿泻下,药用茵陈、大黄、金钱草、黄芩、黄连、田基黄、蒲公英、虎杖、夏枯草、山栀;或健脾利湿退黄,药用生薏苡仁、扁豆、苍术、白术、黄芪、山药、茯苓等;或利水化湿,药用泽泻、大腹皮、猪苓、楮实子、车前子、白茅根、葶苈子等利尿化湿之品,由于黄疸病变性质并不是单一的,所以临证治疗时要注重根据湿与热之偏重不同,清热利湿泻下,健脾利湿,利尿化湿往往综合运用,药随证变以达退黄之功。 湿热黄疸的发生以湿热为因,肝脾失调为本,因而在治疗时,初期用大剂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品,佐以活血化瘀,而当黄疸消退后,则宜顾及脾胃或肝肾,同时要结合活血化瘀之品,才能促进疾病痊愈,巩固疗效。 2黄疸从理气论治 临床上,任何肝病都存在气机郁滞这一因素,黄疸也不例外,黄疸属于肝胆疾病,病邪侵犯

中医如何治疗黄疸

中医如何治疗黄疸? 中医如何治疗黄疸? 黄疸是许多大病的“迹象”:儿童与青少年时出现黄疸,可能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有关;中年人黄疸多见于肝炎和胆道结石;老年人出现黄疸很有可能是由癌症引起。 由于中国是一个肝炎大国,血吸虫病、胆道疾病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中医在治疗黄疸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汉代医圣张仲景就是治疸专家,他所创制的茵陈蒿汤等方剂,至今仍为治疗黄疸的基本方剂。后世医家们也根据张仲景的经验,不断摸索,总结出不少针对黄疸的治疗原则。 治黄去湿热 中医认为,湿热之邪是引起黄疸的重要原因。湿热侵犯的重点部位不同,症状也千差万别。湿热侵犯上焦和中焦(比如脾、胃),多表现为头晕头痛、心烦、频频呕吐、胃脘胀闷。湿热侵犯中焦和下焦(比如肝、肾、膀胱),多有小便赤热、尿液混浊、尿道灼痛、小腹胀,大便干结或者溏薄。湿热弥漫三焦,则上述症状交错出现,提示病情重,严重时可出现高热、谵语、抽搐等。

因此,去湿利小便成了黄疸的重要治疗原则。如《金匮要略》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所以治疗黄疸时,可采用清热利湿、温阳化湿等治法,通利小便,使湿邪排出体外。 治黄分阴阳 黄疸根据其色泽不同,分为阳黄和阴黄。色泽鲜明,如橘子色的为阳黄;色泽晦暗不鲜明的为阴黄。 就阳黄来说,其病程较短,黄色鲜明,属于热证、实证,证明机体正气不衰、湿热较盛,多发生于疾病急性期和早期,还伴有发热、烦渴、恶心呕吐等,小便少而黄,还有的患者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而阴黄则病程较长,属于虚证、寒证,机体阳气衰败,多发生在疾病的慢性期。表现为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大便稀、怕冷、舌苔白腻。治疗方法是温中健脾化浊。 阳黄和阴黄可互相转化。阳黄不及时治疗,可以转化为阴黄。阴黄过多使用温燥药的话,也会转变为阳黄。 治黄必治血 湿热之邪一般容易深入血脉,引起出血,包括吐血、便血、紫癜、月经不正常等症状,还伴有夜间发热,心烦失眠,脉细数等。因此治黄必然要从治血入手,可有以下优点:1、可以加速黄疸的消退。2、有利于肿大的肝脾回缩;3、活血即可祛瘀,祛瘀即可生新,有利于肝细胞再生。

中医治疗黄疸

中医治疗黄疸 中医学认为黄疸的发生均与“湿”有关。《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并根据湿的来源,分为“湿从热化”和“湿从寒化”。 中医辨证: 湿热内蕴: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热毒炽盛:身目深黄,色泽鲜明,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壮热,心烦不宁,或神昏谵语,鼻衄便血,肌肤斑疹,口渴喜冷饮,腹胀胁痛,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胆道阻滞: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寒湿内阻: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瘀血停滞:身目色黄而晦暗,胁下症积胀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颈胸部位出现红丝血缕,大便黑,舌质隐青或舌淡有瘀斑,脉弦涩。 脾虚血亏: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濡细。新生儿黄疸中药方剂: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中医学在《内经》中对黄疸已有初步认识。《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指出:“目黄者,曰黄疸。”黄疸的分类,在《金匮要略》中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以后又有二十八候,九疸三十六黄的分类。说明前人通过实践,对黄疸这一症状的观察和描述是非常细致的。元代《卫生宝鉴》根据本症的性质,概括为阳症和阴症两大类,就是现代所说的“阳黄”与“阴黄”。 中医辨证论治: 阳黄: 1、热重于湿 治法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茵陈五苓汤和连朴饮加减 3、急黄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千金犀角散加减 阴黄: 1、寒湿困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常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常规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1、生后24小时内,足月儿血清胆红素>6mg/dl;24-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9mg/dl ;>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分别>8,12,15mg/dl 2、血清胆红素上升速度每天>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4、黄疸消退后又复出. 5、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二、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1、感染性疾病:败血症, 肺炎,脐炎,腹泻,尿路感染,宫内感染有巨细胞包涵体病,单纯疱疹,先天性风疹等感染 2、溶血性疾病:母婴ABO血型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G-6-PD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3、闭合性出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 4、药物引起:磺胺类,四环素类,呋喃类,Vit-K3 5、其他:胎粪排出延迟(先天性巨结肠),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母乳性黄疸,遗传代谢疾病等 三、诊断 1、临床疑诊为病理性黄疸患儿均应抽血测胆红素浓度,包括总胆红素和直、间接胆红素。 2、生后48小时内发病以间胆升高为主者,应考虑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鉴定母婴血型(ABO,Rh系统),确有ABO不合者,抽血做三项试验(改良法coombs试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Rh不合者做coombs直,间接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若患儿一般状态不好,有感染中毒症状,病史中有胎膜早破,急产或母有感染性疾病,应同时做血培养3、间胆升高为主者,除外血型不合溶血病,疑有其它原因引起溶血者,,可与血液室联系作溶血项目检查. 4、以直胆升高为主,或虽以间胆升高明显,而直胆>1.5mg/dl者,应考虑为败血症或宫内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肝炎,应查肝功,GPT 和HBSAg并与病毒室联系做进一步检查. 5、长期严重阻塞性黄疸应考虑胆道闭锁,胆汁淤积综合征,α1-抗胰旦白酶缺乏症,长期间接胆红素升高应考虑母乳性黄疸,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其它少见的先天胆红素代谢异常,应分别请儿外,遗传代谢或内分泌医师会诊确定. 四、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1、凡间接血胆红素超过12mg/dl者,为高胆红素血症,达到20mg/dl 称为临界浓度,此时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有可能产生胆红素脑病,治

(完整版)新生儿指南汇编详解

目录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3)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6早产儿管理指南.......................................................................................9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13新生儿静脉营养及临床应用....................................................................... 17感染性休克............................................................................................. 22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 25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 (3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指南 (38)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 (42) 新生儿肺出血诊断与治疗方案………………………………………………………….. 44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 45新生儿HIE诊断标准…………………………………………………………………….. 47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48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 50新生儿心电图……………………………………………………………………………… 54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6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标准·方案·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14,52(10): 745-748、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4、10、006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是十分常见得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1]。高胆红素血症得监测、高危因素得评估以及正确及时得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得危害性受机体状态与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得界值作为干预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得专家共识"[3]。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得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与修订。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得"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4],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生后得胆红素水平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得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与就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得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 等[5]所制作得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得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根据不同得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342 μmol/L (20 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 μmol/L(25 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L(30 mg/dl)。

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2009年11月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桂林召开了新生儿黄疸专题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专家认为2001年制定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1]仍适用于指导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与会专家还同意以“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替代单纯基于一个总胆红素值而制订的“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与“新生儿黄疸光疗指征[2]”。对2001年“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提出若干补充意见。 一、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 1.我国足月健康新生儿不同日龄胆红素百分位值:2000年发表的我国足月健康新生儿不同日龄胆红素百分位值是制定日龄干预标准的基本依据(表1~3)[3]。 表1 875例足月新生儿检测7d内胆红素百分位值(μmol/L) 百分位第1日第2日第3日第4日第5日第6日第7日 50th 77.29 123.29 160.91 183.82 195.28 180.74 163.98 75th 95.41 146.71 187.42 217.51 227.43 226.74 200.75 95th 125.17 181.60 233.75 275.31 286.42 267.44 264.19 注:括号内数值为mg/dl值,1mg/dl=17.1μmol/L 表2不同出生日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1] 日龄 总血清胆红素水平(μmol/L) 考虑光疗光疗光疗失败换血换血加光疗 ~1 ≥103(≥6)≥154(≥9)≥205(≥12)≥257(≥15) ~2 ≥154(≥9)≥205(≥12)≥291(≥17)≥342(≥20) ~3 ≥205(≥12)≥257(≥15)≥342(≥20)≥428(≥25) >3 ≥257(≥15)≥291(≥17)≥376(≥22)≥428(≥25) 注:括号内数值为mg/dl值(1mg/dl=17.1μmol/L) 表3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胎龄/出生体重 ~24h ~48h ~72h 光疗换血光疗换血光疗换血 ~28周≥17~86 ≥86~120 ≥86~120 ≥120~154 ≥120≥154~171 <1000g (≥1~5)(≥5~7)(≥5~7)(≥7~9)(≥7)(≥9~10)28~31周≥17~≥86~154 ≥103~≥137~222 ≥154≥188~257

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 751.1-1997 )。 以白睛、皮肤粘膜、小便发黄为特征的一组症状。一般按病之新久缓急与黄色的明暗等分为阳黄与阴黄。凡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归纳为黄疸病类。 2.西医诊断:参照2009 年美国肝病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指南。 符合下列三个标准中的两项,则诊断可以建立: (1)存在胆汁淤枳的生化学证据,ALP 、GGT 水平升高。 (2)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 阳性。 (3)肝脏组织病理提示非化脓性胆管炎以及小或者中等大小的胆管损毁。 (二)证候诊断 1.肝胆湿热证: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小便黄赤,大便色浅,纳呆呕恶,厌食油腻,乏力。湿重者,兼见头身困重,腹胀脘闷,口淡不渴,大便粘滞,苔厚腻微黄,脉濡数。热重者,兼见发热,口渴,尿少,大便臭秽或干结,苔黄腻,脉弦数。 2.瘀热互结证:黄疸较深,经月不退,皮肤或有灼热感,抓后有细小出血点及瘀斑,右胁刺痛,口咽干燥,大便色浅或灰白,小便深黄,女子或见月事不调,舌质暗红,苔少,脉实有力或弦涩。 3.痰瘀阻络证:身目俱黄,色不甚鲜明,口中粘腻,脘闷不饥,腹胀纳少,大便溏泄,有时灰白色,肢体困重,倦怠嗜卧,面色黯黑,胁下肿块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女子行经腹痛,经水色暗有块,唇舌紫暗边有瘀斑,苔腻,脉沉细或细涩。 4.寒湿内停证:黄疸较深,色泽晦暗,经月不解,皮肤瘙痒,或右胁不适,或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食少脘痞,小便黄而清冷,大便色浅或灰白,舌体胖,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沉缓。 5 .肝肾阴虚证:黄色晦黯,口燥咽干,腹部胀满,肝区隐痛,两目干涩,头晕腰酸,五心烦热,齿鼻衄血,皮肤瘙痒,入夜尤甚,舌红体瘦或有裂纹,少苔,脉濡细或弦细。 6.气阴两虚证:面目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胃脘隐痛或灼痛,口干咽燥,排便无力或大便秘结,舌淡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脉濡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热重于湿者,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生大黄、蒲公英、赤芍、郁金、葛根等。湿重于热,温胆汤加减,陈皮、清半夏、茯苓、竹茹、枳实、厚朴、茵陈、甘草等。

黄疸中医辨证论治

八.黄疸 黄疸是因感受湿热邪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肝胆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证的重要特征。根据其病机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分为阴黄和阳黄。急黄为阳黄重证,病情急骤,应及时救治。 西医学中的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均可参照本病证进行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 黄疸多由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及病后所致。外感时邪、湿热疫毒,由表入里,内阻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泻越,肝胆疏泄失常;嗜食辛辣肥甘或酗酒无度,或饮食污染不洁,或贪凉嗜冷、饥饱失宜,脾胃损伤,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湿热熏蒸,胆汁泛溢;素体脾胃虚弱,劳倦太过,或久病脾阳受损,瘀血阻滞,湿热残留,日久损肝伤脾,湿遏瘀阻,胆汁泛溢肌肤。 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湿邪亦是黄疸形成的关键。基本病机是湿浊阻滞,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黄。一般说来,阳黄病程较短,消退较易;但阳黄湿重于热者,消退较缓,应防其迁延为阴黄。急黄为阳黄的重证,湿热疫毒炽盛,病情重笃,常危及生命,若救治得当,亦可转危为安。阴黄病程缠绵,预后较差,如迁延不愈,则有酿成癥积和臌胀之可能。

【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辨阳黄、阴黄、急黄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黄色鲜明如橘皮,起病急,病程短,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的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黄色晦黯如烟熏,起病缓,病程长,注意有无血虚血瘀表现;急黄则由疫毒引发,热毒炽盛,营血耗伤,起病急骤,色黄如金,伴神昏谵语、壮热烦渴,舌质红绛,脉弦细数或洪大等。 2.辨阳黄之湿热轻重阳黄虽有湿热所致,然有偏重于热、侧重于湿之分,故于阳黄证中应再辨湿、热之孰重孰轻。热重于湿者,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渴,大便燥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湿重于热者,身目俱黄,色泽不如热甚者鲜明,头身困重,胸满脘痞,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 3.辨阴黄之寒湿与血瘀阴黄证有脾胃虚弱、寒湿内阻与肝郁血瘀、胆液失泄两类,故应辨别。凡因脾胃虚弱、寒湿内阻者,黄色多晦黯不泽,或如烟熏,神疲畏寒,舌苔白腻,脉濡缓;瘀血阻滞、胆液失泄者,色黄而晦黯,面色黧黑,舌质紫黯,多见瘀斑,或见胁下积块,脉弦涩。 (二)辨证分型 1.阳黄 (1)热重于湿 证候表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心烦欲呕,脘腹胀满,小便短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新生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新生儿诊疗常规 早产儿管理 一、早产儿诊断 胎龄<37 周的新生儿;体重<1500 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体重<1000 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依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可诊断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 二、早产儿常见的临床问题 1、保温依据出生体重或生后的日龄选择合适的温箱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见表 1) . 表 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 2、呼吸管理 ⑴氧疗: PaO2<50mmHg 或血氧饱和度(<85%)给予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 90%~ 95%. 对有呼吸衰竭者的治疗,见我国制订的机械通气常规治疗. 呼吸暂停的处理 ⑵呼吸暂停的处理 去除病因,分析血气,血糖; 紧急处理:①保持气道通畅; ②刺激呼吸; ③药物治疗:氨茶碱氨茶碱:负荷量 4~6mg/kg, 静滴,12 氨茶碱小时后给维持量 2mg/kg, 2-3 次/天,维持血药浓度在 5-15μg/ml.应用中注意血糖,尿量及心率等监测; ④频发的呼吸暂停可应用 CPAP 或机械通气治疗. 3、早产儿喂养问题 ⑴生后第一天30Kcal/kg,以后每天增加10Kcal/kg,至100-120

Kcal/kg/d. ⑵若有下列情况不应经肠道喂养: ①消化道畸形明确诊断前; ②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③肠麻痹(缺血缺氧或动力性等) ; ④休克,严重的酸中毒或缺氧时 ⑶喂养的途径可经口,鼻胃或口胃管喂养 (表 2) . 出生体重(克) 开始量(ml) 间隔时间(h) 备注 <750 0.5-1.0 1-2 病情不稳定时应延长或禁食751-1000 0.5-1.0 1-2 1001-1250 2.0 2 1251-1500 3.0 3 1551-1750 5.0 3 一般可经口奶瓶喂养 1751-2000 7.0 3 >2000 10.0 4 ⑷每日奶量增加一般为 15-20ml/kg.若有感染,酸中毒,循环功能不良等应调整奶量. ⑸肠道外营养:一般可从生后 24 小时开始,氨基酸及脂肪的浓度从 0.5-1.0g/kg/d 开始,逐渐增加.脂肪选择中长链为宜,应注意输注的速度,0.08-0.12g/kg/h. ⑹功能合理时,每日体重可增加 10~20g. 4、保持血糖稳定保持血糖稳定,应于 2.2mmol/L~7.0mmol/L; 5、保持液体平衡每天体重变化±5%为宜.维持血压,体温,血气正常, 控制输液或快速输注高渗液体; 6、纠正低蛋白血症; 7、黄疸的治疗; 8、输血指征: ⑴Hb<80-90g/L (HCT<25%),有缺氧表现(安静呼吸,心率增快,体重增加缓慢,可输血(RBC),10-15ml/kg; ⑵若有感染,或有肺部疾病时,输血指征可放宽,一般 Hb<125g/L(HCT<35%). 9、PDA 的治疗 ⑴限制液体入量 60-80ml/kg,监测体重,尿量,电解质变化; ⑵口服消炎痛消炎痛,0.2mg/kg 首剂;0.1mg/kg, 2,3 消炎痛剂间隔12-24 小时. ⑶布洛芬:首剂 10mg/kg,2,3 剂每次 5mg/kg,间隔 24 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