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缺素培养(缺Ca)

玉米缺素培养(缺Ca)

玉米缺素培养(缺Ca)
玉米缺素培养(缺Ca)

云南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玉米的缺素培养和生长测量

专业:草业科学

学号: 2011310017

姓名:

教师:肖继坪

日期: 2012年6月3日

玉米的缺素培养和生长测量

邓彬(20103110017)

(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2011草业科学云南昆明)

摘要:

本综合性实验是以缺素(Ca)玉米苗和完全II玉米苗为材料,配制完全营养液以及

缺N、P、K、Ca、Mg 、Fe元素的缺素培养液进行无土培养,培养3周后,分别观

察玉米苗期各种缺素症状,并测定根系活力、叶绿素色素含量。在综合分析玉米苗

期各种缺素症状,并测定根系活力、叶绿素色素含量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明确植物

必须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玉米幼苗溶液培养生理指标

引言

玉米是我国主要栽培作物之一,玉米除需要适宜的光照、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外,还必需满足所需的营养元素,任何一种元素缺乏或过剩都会影响到其正常生长,为全面掌握玉米生长发育对各元素的需要,提高玉米产量,本实验通过对玉米缺Ca培养,通过对其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形态观察及生理指标的测定,做出实验分析

氮是蛋白质.核酸.磷脂及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要元素,也是叶绿素.核苷酸.辅酶及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PP等)的重要构成元素。如叶绿色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中都含有氮素据测定叶绿素占叶片干重的20%-30%,而叶绿素中含蛋白质45%-60%,但只无缺N是叶绿素含量将明显下降,并产生各种生理变化。

本实验通过对缺素症植物的观察、对比、记录各种缺素植物的症状,对各种缺素症状有了清晰的认识。本文以缺Ca素玉米苗和完全培养液的玉米苗为实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无土栽培方向和玉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本组中的实验由8(舒家雄,彭家宏,阎智勇,孔刘杨,冷磊,邓彬,赵俊伟,杨德军)人共同完成,本人做缺Ca培养的工作,方法和操作均与其他人一样,数据以缺Ca培养得到的为主,实验结论为所有实验的共同分析。

1 材料

实验材料为路单8号玉米品种及其生长幼苗。

2仪器用具

冰箱储备液,分光光度计,比色杯,研钵,漏斗,漏斗架,大烧杯,移液管,试剂瓶,棕色玻璃广口瓶,胶塞,容量瓶,试管架,镊子,量筒,滴管,玻棒,托盘,搪瓷盆,蛭石,剪刀,天平,直尺,滤纸,吸水纸,擦镜纸等。

3方法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完全营养液、缺N营养液、缺P营养液、缺K营养液、缺Ca 营养液、缺Mg营养液、缺Fe营养液,以这些缺素营养液作为水培材料,将两叶期玉米幼苗去胚后放入棕色培养瓶上培养。

3.1培苗

选大小一致、饱满的玉米种子消毒、浸种、催芽。取搪瓷盆一个,内放用有机玻璃自制的发芽框(框厚2cm、上面覆盖塑料纱网和一层大滤纸,滤纸浸入搪瓷盘的水中),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摆放在纱网的滤纸上,置温暖处生长至第一叶抽出时,转入塑料纱网(抽去一些纱的)覆盖的容器上生长,直到出现第2或第3片真叶时,移栽。

3.2 配制培养液

在500mL棕色广口瓶中装200mL蒸馏水,按照表1加储备液,边加边搅,以防出现沉淀。加完储备液后在补足蒸馏水至500mL,并用1%稀盐酸调整pH至5.5~5.8,即为完全培养液或缺乏某元素的培养液。贴上标签,写明日期。

表1 完全培养液和各种缺素培养液配置

每100ml培养液中储备液的量(ml)

储备液

完全缺N 缺P 缺K 缺Ca 缺Mg 缺Fe Ca(NO3)20.5 –0.5 0.5 –0.5 0.5 KNO30.5 –0.5 –0.5 0.5 0.5 MgSO40.5 0.5 0.5 0.5 0.5 –0.5 KH2PO40.5 0.5 ––0.5 0.5 0.5 CaCl2–0.5 –––––

NH4H2PO4–––0.5 –––NaNO3–––0.5 0.5 ––

Na2SO4–––––0.5 –EDTA-Fe 0.5 0.5 0.5 0.5 0.5 0.5 –

微量元素0.1 0.1 0.1 0.1 0.1 0.1 0.1 3.3 缺素培养

挑选生长一致(株高、根长、叶片数基本相同)且健壮的植株,除去胚乳,在吸水纸上轻轻吸干根部水分,测量株高、根长、叶片数和整株鲜重,记录。将植株小心地通过广口瓶胶塞圆孔,用棉花固定,使根系浸入培养液中。为是根系生长良好,最好在胶塞和培养液之间保留一定空隙,以利通气。将培养瓶放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20~25℃)的地方培养。以后每周补充一次蒸馏水,每2周更换一次培养液。

3.4 症状观察与生长测量

每周观察记录缺乏某一必需元素时所表现的症状和最先出现症状的部分。待幼苗表现出明显的症状(21天)后结束实验,并测量株高、根长、叶片数,用吸水纸轻轻吸干部分水分后,用剪刀沿茎基部剪下根系(不要把根系剪散或剪断),称取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计算根冠比(R/T)和相对生长速率(RGR)。如表2 所示。

表2 形态变化

缺素类型

试验后地

下部重(g)

试验后地

上部重(g)

根冠比

(R/T)

RGR

(g·g-1·d-1)

症状观察

完全 3.30 12.62 0.26 0.7566 茎秆粗壮,叶片多,宽大,颜色绿,根系发达

缺钙 2.87 10.60 0.270 0.6654 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3.5根系活力测定

用吸水纸吸干根系上的水后测重,记录。在3个编号为1、2、3的烧杯中加入根系重量10倍体积的0.0002mol·L-1甲烯蓝溶液,将根在1、2、3号烧杯中依次浸泡1.5分钟,从

1、2、3烧杯中分别取1ml到编号为1、2、3的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加蒸馏水9ml。用721

型分光光度计比色(660nm、1cm光经的比色皿)直接读出溶液浓度,代入公式计算,数据如表3所示。

缺素类型总吸收面积(m/株)活跃吸收面积(m/株)活跃吸收面积(%)

完全 1.634 0.456 28.6

缺钙0.954 0.380 41.01

3.6叶绿体色素的定量测定

取新鲜的玉米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去掉叶片主脉,用剪刀剪碎、混匀后称取0.2g。将称取的材料放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入80%的丙酮(不要加到刻度线),放在黑暗的条件下,浸泡至叶片发白(7天),用80%丙酮定容至25ml,摇匀、备用。将叶绿素的浸提液倒入1cm 光径的比色皿内,以浸提试剂为空白分别测定波长663nm、646nm下的吸光度。数据如表4所示。

完全 1.57 0.41 1.98 0.20 3.83 9.9

缺钙 1.08 0.40 1.48 0.12 2.7 6.7 4结果与分析

4.1植株的缺素症状

缺氮:幼苗矮化、瘦弱、生长缓慢、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叶狭小,茎秆纤细、并且下部叶片早衰老化。缺氮时,老叶首先表现症状,然后发展到植株较嫩的叶片上。

缺磷:植株矮化,叶片不舒展,茎秆细弱;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

成暗紫褐色;生长缓慢矮缩,根系发育差。

缺钾:表现发育缓慢,植株生长矮小,节间缩短,叶色淡绿且带绿色条纹,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生组织中,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叶片与茎节的长度比例失调,叶长茎秆短。阻碍养分运向根部,使根系发育不良,出现早衰现象。

缺钙:当土壤缺钙时,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有的叶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状,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间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缺铁:幼叶脉间失绿呈条纹状。中、下部为黄绿色条纹,老叶绿色。严重时整个新叶失绿发白,失绿部分色泽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

4.2生长指标记录

从生长测量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完全培养液培养的幼苗的生长状况要好于其他缺素培养的幼苗。N、P、K、Ca、Mg、Fe等元素对植物生长都极为重要。缺Ca培养的玉米苗生长情况最差,株高、株重都较低,相对生长速率最低,这是因为缺Ca的玉米苗的新叶生长点坏死,生长代谢活动减慢,生长速率减慢。缺乏任何一种必需元素都会使植株的根冠比增大,大于完全培养下的植株根冠比,而相对生长速率都小于完全培养下的植株生长速率。植株的重量、叶片数、株高等指标都小于完全培养下的植株指标。

由根系活力测定的数据可得,根系活力跟作物的产量有密切的关,根系活力越大。相应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也就越大。根系活力强,吸收面积大,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缺氮培养的根系吸收面积最小,为15.8%,因为氮素是酶的基本成分,缺氮会阻碍这些有机物的合成,从而降低了根系活性,由总吸收面积这一指标看,完全培养的幼苗最高,其吸水和吸肥的能力越强,生长最好。

5讨论

本实验通过缺素培养的玉米幼苗同完全培养液培养的幼苗进行对比,证明N、P、K、Ca、Mg、Fe都是玉米幼苗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矿质元素。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各种元素出现的缺素时间并不相同,这些缺素症状出现的时间先后表明了玉米幼苗对这些元素的需求在生长时期上不同,这也反映出玉米幼苗在生长时期的需肥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可以制定出一套适合玉米幼苗营养生长的营养液配方方案,满足其在各个生长时期的需肥要求,为玉米的栽培种植建立一套完善的营养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鑫.玉米幼苗缺素症状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3):272~275.

[2] 叶尚红,陈疏影.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程[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104~108.

[3]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8~193.

[4] 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80-85.

[5]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张泽林.缺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

[7] 廖红,严小龙.高级植物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7—17O.

[8] 韩碧文.植物生长与分化[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缺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缺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张泽林 (云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系04级农学专业) 摘要以玉米种子为材料,用无土栽培方法对其做缺素处理并设置对照。结果表明:形态变化:缺K,Ca,Mg,Fe元素,苗地上与地下部分有明显的差异;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缺素苗均低于对照。两者都表明缺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比较严重。 关键词玉米缺素幼苗叶绿素元素 玉米是我国主要栽培物之一,是改善人民生活,出口外贸的重要物质之一,对发展农业、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为了深入全面掌握玉米生长发育对各元素的需要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本实验通过对玉米种子的无土栽培,从种子开始,对其采用不同的营养液加以处理,培养出完全、缺K、缺Ca、缺Mg、缺Fe的不同幼苗,通过对其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形态观察及生理指标的测定,做出实验分析,用以补充和完善对缺乏各种元素症状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 供试的材料为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实验室提供的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均正常。 用吸水纸对玉米幼苗适当吸水,吸水后对其称重,然后分别测量幼苗的株高、根长,最后将五株生长发育正常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入五种不同的营养液中栽培,它们分别是:完全营养液、缺K营养液、缺Ca营养液、缺Mg营养液、缺Fe营养液。操作完毕后将所有玉米幼苗放到条件适宜并相同的培养室进行培养。 二十一天后,对所有玉米幼苗进行比较并描述生长症状,并测量它们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分重量、地下部分重量。 玉米苗的叶绿素提取:选取第二片叶子碾磨成浆,倒入加有80%丙酮液的25ml容量瓶中,在黑暗条件下静置一个星期后,用80%丙酮液对其定容至25ml后对叶绿素提取液进行分光比色,分别在波长为:663、646和470nm下测量。 结果与分析 缺素症状形态的描述 完全(CK):叶色鲜绿、无斑、生长点完好、根系茂盛发达; 缺K:叶卷、老叶尖发黄枯死、无斑、生长点完好、根系茂盛; 缺Ca:全部干枯、枯叶上有褐斑并下垂、根短而少、生长点发粘、停止生长; 缺Mg:老叶发黄失绿、叶尖端干枯、叶片上均有褐斑、根系不发达、且较细、生长点完好; 缺Fe.:新叶呈黄绿色、边缘干枯、无斑、根系不发达、生长点完好。 生理指标分析 从表1和表2可见: 缺K处理 形态特征钾主要集中于生长最活跃的部位,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水分代谢,酶的活化剂,增加原生质水合度,提高抗性[2]。幼苗缺K症状极为明显,植株矮小瘦弱,生长缓慢,地上茎叶与地下根系形成重量差小,但根冠比较大。老叶从尖端沿着叶缘向叶鞘逐渐变褐而枯焦,并逐渐由叶缘向叶的中心扩展,这与缺N特征相区别,最终整叶枯死。幼叶为黄绿一黄色,叶边缘及叶尖干枯灼烧状为突出标志[2]。成株和幼苗缺K均相似,严重缺K生

植物缺素症的表现与防治

植物缺素症的表现与防治 玉米 一、缺氮,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 二、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三、缺钾,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四、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问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五、缺锌,严重的幼苗出土后在2周内显症,叶片具浅白条纹,后中脉两侧出现1个白化宽带组织区,且中脉和边缘仍为绿色,有时叶缘、叶鞘呈褐色或红色。 六、缺硫植株矮化、叶丛发黄,成熟期延迟,与缺氮症状相似。 七、缺铁,上部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色。 八、缺硼,嫩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各斑点可融合成白色条纹;严重的节间伸长受抑或不能抽雄及吐丝。 九、缺钙,当土壤缺钙时,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有的叶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状,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十、缺锰,幼叶脉问组织慢慢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叶片弯曲下披,别于缺镁。 缺素病因:一、缺氮,是因有机质含量少,低温或淹水,特别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现缺氮症。 二、缺磷,低温、土壤湿度小利于发病,酸性土、红壤、黄壤易缺有效磷。 三、缺钾,一般沙土含钾低,如前作为需钾量高的作物,易出现缺钾,沙土、肥土、潮湿或板结土易发病。 四、缺镁,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镁,含钾量高或因施用石灰致含镁量减少土壤易发病; 五、缺锌,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六、缺硫,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少或寒冷潮湿的土壤易发病。 七、缺铁,碱性土壤中易缺铁。 八、缺硼,干旱、土壤酸度高或沙土易出现缺硼症。 九、缺钙,是因为土壤酸度过低或矿质土壤,pH5.5以下,土壤有机质在48mg/kg以下或钾、镁含量过高易发生缺钙。 十、缺锰,pH大于7的石灰性土壤或靠近河边的田块,锰易被淋失。生产上施用石灰过量也易引发缺锰。 病因防治方法 (1)应根据植株分析和土壤化验结果及缺素症表现进行正确诊断。 (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对玉米按量补施所缺肥素。 (3)也可在缺素症发生初期,在叶面上对症喷施叶肥。用惠满丰多元素复合有机活性液肥210~240ml,对水稀释300~400倍或促丰宝活性液肥E型600~800倍液、多功能高效液肥一

玉米缺素症及防治

玉米缺素症及防治 一、缺氮 症状:幼苗生长缓慢、细弱,叶片黄绿色。中后期叶片由下而上发黄,先从叶尖开始,然后沿中脉向叶基延伸,形成一个“V”字形黄化部分,边缘仍为绿色,最后全叶变黄枯死,果穗小,顶部子粒不充实。 发病规律:前茬未施有机肥或耗肥过大;一次性施肥遇雨氮被淋失。 防治方法:施足底肥,有机肥质量要高;未施足的,要分次追施苗肥,拔节肥和抽穗肥;后期缺氮的,要叶面喷施,可用2%的尿素溶液。 二、缺磷 症状:叶片早期呈紫红色或红色,尖端枯死变暗褐色。病株果穗小而弯曲,子粒行列不整齐,顶部发育不饱满。 发病规律:播种过早遇低温,诱发缺磷。石灰性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磷肥易被固定。 防治方法:有机肥和磷肥混合作基肥施用。若发现缺磷,早期可开沟追施过磷酸钙20千克/亩,后期可叶面喷施0.2%~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三、缺钾

症状:初期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沿叶片边缘变黄色,严重时呈枯焦灼烧状,果穗尖端呈空粒。 发病规律:雨水多,有效钾低,施用有机肥少,秸秆不还田,渍水过湿等都会诱发缺钾。 防治方法:施足有机肥,在苗期和拔节期追施氯化钾,每亩10~15千克,调节氮钾比例。雨后要及时排水,干旱年份应多施钾肥。 四、缺镁 症状: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条纹,有时全株上部叶片都呈黄绿相间条纹。 发病规律:含钾高,施石灰,氧化钾与氧化镁化的比例大于2时,即土壤中的钾浓度显著高于镁时,引起缺镁。 防治方法:酸性缺镁土壤,施用硫酸镁等化学肥料,配合有机肥料施用,磷肥和硝态氮肥(如硝铵),有利于发挥镁肥的效果。 五、缺硫 症状:体色褪淡,呈淡绿或黄绿,新叶重于老叶,叶质变薄。 发病规律:有机质少、肥力差的土,施肥品种单一等都可能引起缺硫。 防治方法:施用含硫肥料,如硫酸钾、石膏等。 六、缺铁 症状:幼叶脉间失绿,呈条纹状,中、下部叶片为黄绿色条纹,老叶绿色。严重时整个新叶失绿发白,失绿部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出坏死斑点。

作物缺素症大全

作物缺素症大全 作物缺素症大全 玉米 一、缺氮,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 二、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三、缺钾,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四、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问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五、缺锌,严重的幼苗出土后在2周内显症,叶片具浅白条纹,后中脉两侧出现1个白化宽带组织区,且中脉和边缘仍为绿色,有时叶缘、叶鞘呈褐色或红色。 六、缺硫植株矮化、叶丛发黄,成熟期延迟,与缺氮症状相似。 七、缺铁,上部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色。 八、缺硼,嫩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各斑点可融合成白色条纹;严重的节间伸长受抑或不能抽雄及吐丝。 九、缺钙,当土壤缺钙时,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有的叶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状,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十、缺锰,幼叶脉问组织慢慢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叶片弯曲下披,别于缺镁。 缺素病因:一、缺氮,是因有机质含量少,低温或淹水,特别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现缺氮症。 二、缺磷,低温、土壤湿度小利于发病,酸性土、红壤、黄壤易缺有效磷。 三、缺钾,一般沙土含钾低,如前作为需钾量高的作物,易出现缺钾,沙土、肥

土、潮湿或板结土易发病。 四、缺镁,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镁,含钾量高或因施用石灰致含镁量减少土壤易发病; 五、缺锌,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六、缺硫,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少或寒冷潮湿的土壤易发病。 七、缺铁,碱性土壤中易缺铁。 八、缺硼,干旱、土壤酸度高或沙土易出现缺硼症。 九、缺钙,是因为土壤酸度过低或矿质土壤,pH5.5以下,土壤有机质在48mg /kg以下或钾、镁含量过高易发生缺钙。 十、缺锰,pH大于7的石灰性土壤或靠近河边的田块,锰易被淋失。生产上施用石灰过量也易引发缺锰。 病因防治方法 (1)应根据植株分析和土壤化验结果及缺素症表现进行正确诊断。 (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 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对玉米按量补施所缺肥素。 (3)也可在缺素症发生初期,在叶面上对症喷施叶肥。用惠满丰多元素复合有机活性液肥210~240ml,对水稀释300~400倍或促丰宝活性液肥E型600~800倍液、多功能高效液肥一万家宝500~600倍液。 水稻 缺钾:钾缺乏时,水稻苗期叶色绿中带兰,老叶软弱下披,心叶挺直,茎细软。中下叶中尖端首先出现症状,呈赤褐色,继而沿叶缘发展,与缺氧相反,为正“v”字型,以后全叶焦枯。叶面有不定型的赤褐色斑点,晚稻比早稻更为明显。田间观察缺钾田块叶色斑驳杂乱,生长披散不挺立,稻丛茎部焦枯叶多。分蘖正常,但成穗率低,抽穗不整齐,穗小、籽粒不饱满,根系早衰,易发生跟倒伏。钾肥通常作为追肥,在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可分别追施钾肥。抽穗、扬花期可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含钾量较高的微肥补充钾元素。缺锌:缺锌的典型症状是新

缺钾对植物(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缺钾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组员: (学院保定071000) 摘要:以沈玉-26玉米为材料,在幼苗期进行缺钾处理,研究矿质营养培养的方法,本次 实验利用缺素培养,观察了玉米幼苗缺K时的外部症状,测定了植物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株高在处理后第6天出现明显差异,第8天叶片开始变化,叶脉失绿;2.处理组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组,缺K叶绿素含量=0.001775<完全叶绿素含量=0.00185;3.处理组根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缺K根冠比=0.53>完全根冠比=0.28 关键字:玉米幼苗缺钾根冠比叶绿素株高 引言: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在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玉米是改 善人民生活出口外贸重要的物质之一,对发展农业、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上开展各种研究的同时,掌握作物个体发育中对外界环境条件营养物质需要也是极为重要的。缺钾时茎秆软弱、矮小。易倒伏, 下部首先发病, 叶尖由黄变枯, 呈烧焦状, 有时叶片还表现为卷缩不平[1]。要想做到合理施肥,一是根据品种特性及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二是根据生长情况,对其营养情况作出诊断[2]。关于玉米缺钾的诊断多集中在植株外在形态、叶片颜色和田间生长的变化方面[3-5]。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除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的技术外,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中外界环境条件之一的营养物质对玉米影响十分重要[6]。缺少任何元素都可能会影响植物的产量造成农业上的减产[7]。一些学者对植物缺素做了研究,但都较为笼统的说明了植物叶片形态的变化,本实验系统研究了缺钾对玉米幼苗株高、叶绿素和根冠比的影响。

玉米缺素的验证观察实验

玉米缺素的验证观察实验 摘要:植物生长需要矿质营养,其中必须元素有17种,大量元素有N、P、K、Ca、Mg、S;微量元素有Fe、Mn、B、Zn、Cl、Mo、Cu、Ni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本次实验给植物进行缺N、P、K、Ca、Mg、Fe并观察其缺素症状。此实验有可以指导生产,及时了解作物所缺营养元素,可以及时施肥,可以提高生产。通过观察缺素症状,可以进一步分析各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机制。 关键词:营养元素;玉米缺素;机制。 引言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玉米基因与蛋白表达的研究,对发展我国农业、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上开展各种研究的同时,掌握作物个体发育中对外界环境条件营养物质需要也是极为重要的。 关于玉米一生各时期所需要的营养和缺素症状已有大量的报导,但多集中于宏观上的观察,偏重于地上叶器官形态和根部形态的研究。关于缺素造成生理和结构上的变化则报道的较少,且仅限于某一元素缺乏时(如缺锌) 的报道。少有进一步的进行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上的研究。 如果能够顺利分离到各种元素缺乏的应激蛋白,并根据其蛋白序列找到相应的基因,那么就可以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改进玉米品种,提高玉米抗逆性打下基础。 Chapin 等人认为,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个胁迫反应的中心系统,它可以被多种环境胁迫所激活(包括营养供应不正常) 。近年来,胁迫研究的重要性已在生物学的许多领域渐渐显示出来,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正常的蛋白质合成被抑制,但往往也会诱导出若干新的蛋白质—诱导蛋白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抗逆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已发现多种因素如高温、低温、干旱、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紫外线等能诱导形成新的蛋白质(或酶),这些蛋白质统称为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逆境蛋白的产生是基因表达的结果,逆境条件使一些正常表达的基因被关闭,而一些与适应性有关的基因被启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植物对多变外界环境的主动适应和自卫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本次试验主要是验证缺素症状,及时的进行施肥。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九单42号玉米种子,由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教研室提供。 1.2方法 1.2.1配制大量元素储备液和微量元素储备液各1000ml,用储备液配制缺素营养液和完全培养液。

玉米缺素

2、怎样识别与预防玉米的氮缺乏症? (1)症状:玉米缺氮时,幼苗瘦弱。叶片呈黄绿色,植株矮小。氮是可移动元素,所以叶片发黄从植株下部的老叶片开始,首先叶尖发黄,逐渐沿中脉扩展呈楔形,叶片中部较边缘部分先褪绿变黄,叶脉略带红色。当整个叶片都褪绿变黄后,叶鞘将变成红色,不久整个叶片变成黄褐色而枯死。植株中部叶片呈淡绿色,上部细嫩叶片仍呈绿色。如果玉米生长后期仍不能吸收到足够的氮,其抽穗期将延迟,雌穗不能正常发育,导致严重减产。 (2)防治要点:①追施氮肥,平均亩施纯氮15公斤;②苗期缺氮可喷施1%尿素水溶液。 3、怎样识别与预防玉米的磷素缺乏症? (1)症状:玉米缺磷,最突出的特征是幼苗期叶尖和叶缘呈紫红色,其余部分呈绿色或灰绿色。叶片无光泽,茎杆细弱。随着植株生长,紫红色会逐渐消失,下部叶片变成黄色。还有的杂交种就是在缺磷的情况下,其幼苗也不表现紫红色症状,但缺磷植株明显低于正常植株。诊断时,要结合品种特性。玉米缺磷还会影响授粉与灌浆,导致果穗短小、弯曲、严重秃尖,籽粒排列不整剂、瘪粒多、成熟慢。 (2)防治要点:注意叶面交替喷施天达2116和0.5%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 4、怎样识别与预防玉米的钾素缺乏症? (1)症状:玉米缺钾时,幼叶呈黄色或黄绿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矮小瘦弱,支撑根减少,抗逆性减弱,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缺钾的玉米植株,下部老叶叶尖黄化,叶缘焦枯,并逐渐向整个叶片的脉间区扩展,沿叶脉产生棕色条纹,并逐渐坏死,但上部叶片仍保持绿色,在成熟期容易倒伏。在缺钾地块过量施用氮肥会加重植株倒伏,果穗发育不良或出现秃尖,籽粒瘪小,产量降低。天气干旱或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长期低时,容易导致玉米缺钾。 (2)防治要点:①追施硫酸钾或氯化钾,每亩15公斤。②叶面交替喷施天达2116和0.5%磷酸二氢钾1-2次。 5、怎样识别与预防玉米的钙素缺乏症? (1)症状:玉米缺钙的最明显症状是叶片的叶尖相互粘连,叶不能正常伸展。这是由叶片叶尖部分产生的胶质类物质造成的。新叶顶端不易展开,有时卷曲呈鞭状,老叶尖部常焦枯呈棕色。叶缘黄化,有时呈白色锯齿状不规则破裂。植株明显矮化。 (2)防治要点:叶面交替喷洒天达2116与0.5%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1-2次。 6、怎样识别与预防玉米的镁素缺乏症? (1)症状:玉米缺镁时多在基部的老叶上先表现症状,叶脉间出现淡黄色条纹,后变为白色,但叶脉一直呈绿色。随着时间延长,白色条纹逐渐干枯,形成枯斑,老叶呈紫红色。严重缺镁时,叶尖、叶缘黄化枯死,甚至整个叶片变黄。氮、磷、钾肥施用过量或湿润地区的砂质土壤容易导致玉米缺镁。 (2)防治要点:叶面交替喷施天达2116与0.5%硫酸镁溶液1-2次。 7、怎样识别与预防玉米的硫素缺乏症? (1)症状:玉米缺硫时的典型症状是幼叶失绿。苗期缺硫时,新叶先黄化,随后茎和叶变红。缺硫时新叶呈均一的黄色,有时叶尖、叶基部保持浅绿色,老叶基部发红。缺硫植株矮小瘦弱、茎细而僵直。 玉米缺硫的症状与缺氮症状相似,但缺氮是在老叶上首先表现症状,而缺硫却是首先在嫩叶上表现症状,因为硫在玉米体内是不易移动的。 (2)防治要点:缺硫时,可改用硫酸钾型复合肥或追施硫酸钾肥,每亩15千克,并要注意喷洒天达2116。 一、缺氮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 二、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三、缺钾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四、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问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五、缺锌严重的幼苗出土后在2周内显症,叶片具浅白条纹,后中脉两侧出现1个白化宽带组织区,且中脉和边缘仍为绿色,有时叶缘、

玉米缺素症状

玉米生理性缺素症的识别与防治 1、什么是玉米生理性缺素症? 玉米生长发育除了氮、磷、钾三大元素之外,还需要钙、镁、硫、硼、铁、锰、锌、铜、钼等中量和微量元素,当玉米吸收的营养元素低于自身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平时,生理功能受到干扰,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病态症状,称为玉米缺素症。 2、怎样识别与预防玉米的氮缺乏症? (1)症状:玉米缺氮时,幼苗瘦弱。叶片呈黄绿色,植株矮小。氮是可移动元素,所以叶片发黄从植株下部的老叶片开始,首先叶尖发黄,逐渐沿中脉扩展呈楔形,叶片中部较边缘部分先褪绿变黄,叶脉略带红色。当整个叶片都褪绿变黄后,叶鞘将变成红色,不久整个叶片变成黄褐色而枯死。植株中部叶片呈淡绿色,上部细嫩叶片仍呈绿色。如果玉米生长后期仍不能吸收到足够的氮,其抽穗期将延迟,雌穗不能正常发育,导致严重减产。 (2)防治要点:①追施氮肥,平均亩施纯氮15公斤;②苗期缺氮可喷施1%尿素水溶液。 3、怎样识别与预防玉米的磷素缺乏症? (1)症状:玉米缺磷,最突出的特征是幼苗期叶尖和叶缘呈紫红色,其余部分呈绿色或灰绿色。叶片无光泽,茎杆细弱。随着植株生长,紫红色会逐渐消失,下部叶片变成黄色。还有的杂交种就是在缺磷的情况下,其幼苗也不表现紫红色症状,但缺磷植株明显低于正常植株。诊断时,要结合品种特性。玉米缺磷还会影响授粉与灌浆,导致果穗短小、弯曲、严重秃尖,籽粒排列不整剂、瘪粒多、成熟慢。 (2)防治要点:注意叶面交替喷施天达2116和0.5%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 4、怎样识别与预防玉米的钾素缺乏症? (1)症状:玉米缺钾时,幼叶呈黄色或黄绿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矮小瘦弱,支撑根减少,抗逆性减弱,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缺钾的玉米植株,下部老叶叶尖黄化,叶缘焦枯,并逐渐向整个叶片的脉间区扩展,沿叶脉产生棕色条纹,并逐渐坏死,但上部叶片仍保持绿色,在成熟期容易倒伏。在缺钾地块过量施用氮肥会加重植株倒伏,果穗发育不良或出现秃尖,籽粒瘪小,产量降低。天气干旱或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长期低时,容易导致玉米缺钾。 (2)防治要点:①追施硫酸钾或氯化钾,每亩15公斤。②叶面交替喷施天达2116和0.5%磷酸二氢钾1-2次。 5、怎样识别与预防玉米的钙素缺乏症? (1)症状:玉米缺钙的最明显症状是叶片的叶尖相互粘连,叶不能正常伸展。这是由叶片叶尖部分产生的胶质类物质造成的。新叶顶端不易展开,有时卷曲呈鞭状,老叶尖部常焦枯呈棕色。叶缘黄化,有时呈白色锯齿状不规则破裂。植株明显矮化。 (2)防治要点:叶面交替喷洒天达2116与0.5%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1-2次。

玉米的缺素培养,

玉米的缺素培养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种子发芽和无土栽培的实验技术以及配制贮备液的方法。 2、了解氮、磷、钾等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学习判断缺素症状。 3、学习配置溶液培养原液,利用原液配制完全营养液和缺素培养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在必需的矿物元素供应下正常生长,如缺少某一元素,便会产生相应的缺乏症。用适当的无机盐制成营养液,即能使植物正常生长,称为溶液培养,如果用缺乏某种元素的缺素液培养,植物就会呈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将所缺元素加入培养液中,该缺素症状又可逐渐消失。 三、实验材料、药品和器具 1、材料:玉米种子; 2、用品:培养缸(瓷质、玻璃、塑料均可)、试剂瓶、容量瓶、烧杯、移液管、量筒、精密 pH试纸(pH5~6)、天平、棉花(或海绵) ; 3、试剂: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硫酸镁、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锰、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亚铁、硼酸、硫酸锌、氯化锰、钼酸、硫酸铜。 四、实验步骤 1.育苗。选大小一致饱满成熟的植物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萌发,长成7~8cm小苗时,选择生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溶液培养。 2.配制培养液(贮备液)。取分析纯的试剂,按实验表2-1用量配制成贮备液。 表1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贮备液配制表

表2 完全液和缺素液配制表(单位:ml/L) 3.水培装置准备。取1L的培养缸,在其外壁涂以黑漆或用黑纸套好,使根系处在黑暗环境中,缸盖上打有4个孔,用海绵或棉花固定植物幼苗。 4.移植与培养。将以上配制的培养液中各加蒸馏水至1000ml ,将幼苗根系洗干净,小心穿人孔中,用棉花或海绵固定,使根系全浸入培养液中,放在阳光充沛、温度适宜(20~25℃)的地方。 5.管理、观察。用精密pH试纸检测培养液的pH,用1%盐酸调整至pH5~6之间,每三天加蒸馏水一次以补充瓶内蒸腾损失的水分。培养液一星期更换一次,最好每天通气2~3次或进行连续微量通气,以保证根系有充足的氧气。 五、实验结果 1、幼苗的生长情况统计 表3 培养两周后幼苗的生长情况统计表。

玉米被肥害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玉米的肥害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在给玉米使用非正常的肥料,二是给玉米施肥量过多,三是在玉米施肥时操作不当,均可以引起玉米肥害,玉米肥害一般由氮元素超过玉米的正常生理生长的耐受能力,而使玉米生长出现异常,同样其它的元素也会引起肥害,相对比而言,氮肥害比较常见。 一、肥害给玉米生长带来的表现 氮肥浓度过大带来的表现 1.玉米基施过量或不当时,刚播入土壤中的玉米种子,受到高浓度氮时,种子的胚芽被氮挥发的气 体熏蒸之后,发生损伤,种子颜色发暗发褐,发芽缓慢或者不发芽,表现播种之后的玉米有断垄现象。 2.在玉米幼苗时,由于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高或者施肥与玉米根系距离比较近,玉米幼苗根系容易 发生灼伤,使玉米根系吸引营养物质,发生受阻,植株表现生长缓慢,矮化,叶片不鲜绿,失水萎蔫。 3.在玉米中期施肥时,如果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或者施肥不当,将肥料漏撒上玉米叶片时,氮肥的氨 气会对玉米植株与叶斤造成烧伤,使叶片失水后,表现玉米叶片发黄,甚至叶片干枯。 其它元素超量对玉米带来的表现 如果土壤施入磷元素过多,使玉米生育生长加速,过早成熟,后期常发生早衰现象。另一方面,元素之间都有协同与相拮关系,也会引起玉米缺素症。 二、预防玉米肥害措施 ●在给玉米施肥时,选择正规的肥料,对自家农家肥,一定腐熟之后再施撒于玉米田。正确按照每 亩的施入量,玉米施入基肥的复合肥一般每亩不超过50公斤。 ●玉米施肥时,施肥的位置与玉米的根系距离要合理,不可太近,一般施肥处要与玉米根系至少要 有20厘米,施入深度不可过深过浅,大约10厘米。 ●在玉米施肥时,避开高温干旱天气,施肥结合浇水。 ●在施肥时,正确操作,以免肥料撒在玉米心叶与其它叶片上。 总结,玉米肥害的上述表现,采取相应方法,同时结合浇水与补充喷施叶面肥来缓解缓解。 三、玉米被肥害缓解措施

玉米缺素培养(缺Ca)

云南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玉米的缺素培养和生长测量 专业:草业科学 学号: 2011310017 姓名: 教师:肖继坪 日期: 2012年6月3日

玉米的缺素培养和生长测量 邓彬(20103110017) (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2011草业科学云南昆明) 摘要: 本综合性实验是以缺素(Ca)玉米苗和完全II玉米苗为材料,配制完全营养液以及 缺N、P、K、Ca、Mg 、Fe元素的缺素培养液进行无土培养,培养3周后,分别观 察玉米苗期各种缺素症状,并测定根系活力、叶绿素色素含量。在综合分析玉米苗 期各种缺素症状,并测定根系活力、叶绿素色素含量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明确植物 必须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玉米幼苗溶液培养生理指标 引言 玉米是我国主要栽培作物之一,玉米除需要适宜的光照、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外,还必需满足所需的营养元素,任何一种元素缺乏或过剩都会影响到其正常生长,为全面掌握玉米生长发育对各元素的需要,提高玉米产量,本实验通过对玉米缺Ca培养,通过对其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形态观察及生理指标的测定,做出实验分析 氮是蛋白质.核酸.磷脂及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要元素,也是叶绿素.核苷酸.辅酶及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PP等)的重要构成元素。如叶绿色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中都含有氮素据测定叶绿素占叶片干重的20%-30%,而叶绿素中含蛋白质45%-60%,但只无缺N是叶绿素含量将明显下降,并产生各种生理变化。 本实验通过对缺素症植物的观察、对比、记录各种缺素植物的症状,对各种缺素症状有了清晰的认识。本文以缺Ca素玉米苗和完全培养液的玉米苗为实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无土栽培方向和玉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本组中的实验由8(舒家雄,彭家宏,阎智勇,孔刘杨,冷磊,邓彬,赵俊伟,杨德军)人共同完成,本人做缺Ca培养的工作,方法和操作均与其他人一样,数据以缺Ca培养得到的为主,实验结论为所有实验的共同分析。 1 材料 实验材料为路单8号玉米品种及其生长幼苗。 2仪器用具 冰箱储备液,分光光度计,比色杯,研钵,漏斗,漏斗架,大烧杯,移液管,试剂瓶,棕色玻璃广口瓶,胶塞,容量瓶,试管架,镊子,量筒,滴管,玻棒,托盘,搪瓷盆,蛭石,剪刀,天平,直尺,滤纸,吸水纸,擦镜纸等。 3方法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完全营养液、缺N营养液、缺P营养液、缺K营养液、缺Ca 营养液、缺Mg营养液、缺Fe营养液,以这些缺素营养液作为水培材料,将两叶期玉米幼苗去胚后放入棕色培养瓶上培养。 3.1培苗

玉米缺素培养

云南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矿质素对玉米苗生长的相关影响 专业:草业科学 学号:2011310013 姓名: 教师:肖继坪 日期: 2012年6月3日

玉米的缺素培养和生长测量 杨德军(20111310013) (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2011草业科学云南昆明 650201) 摘要:本实验以路单8号玉米种为材料,运用溶液培养法把玉米两叶期幼苗进行 缺素(N、P、K、Ca、Mg、Fe)处理培养,同时进行完全液培养做对照,缺素症状出 现后进行症状观察与生长测量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幼苗在缺 素条件下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缺素症状,其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均与完全培养组有较 大差别,各种缺素症状出现在不同生长部位和不同的生长时期。实验证明:N、P、 K、Ca、Mg、Fe等诸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本实验可以为 研究植物需肥特点及快速营养诊断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为生产实践作正确指导。 关键词:玉米幼苗溶液培养生长形态生理指标 引言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同时玉米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及工业原料,是改善人民生活和出口外贸的重要资源之一,对农业和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矿质元素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缺素环境下生长的玉米大大地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给人类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所以进行玉米幼苗的缺素症状研究,对及时追施肥料,补充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矿质元素具有科学指导作用,为更有效地掌握玉米生产中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通过对玉米幼苗在缺素溶液中的培养,分析使植物发生相应生理生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的相应症状,测定缺乏这些元素导致的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受影响、叶绿素含量增减等生理指标,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本组中的实验由8人(舒家雄,彭家宏,阎智勇,孔刘杨,冷磊,邓彬,赵俊伟)共同完成,本人做缺Mg培养的工作,方法和操作均与其他人一样,数据以缺Mg培养得到的为主,实验结论以我的数据与本组其他成员数据作对比进行分析。 1 材料 实验材料为路单八号玉米品种生长幼苗。 2仪器用 分光光度计,比色杯,研钵,漏斗,漏斗架,大烧杯,移液管,试剂瓶,棕色玻璃广口瓶,胶塞,容量瓶,试管架,镊子,量筒,滴管,玻棒,托盘,搪瓷盆,蛭石,剪刀,天平,直尺,滤纸,吸水纸,擦镜纸等。 3方法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完全营养液、缺N营养液、缺P营养液、缺K营养液、缺Ca 营养液、缺Mg营养液、缺Fe营养液,以这些缺素营养液作为水培材料,将两叶期玉米幼苗去胚后放入棕色培养瓶培养。

缺素症的表现以及原因.

缺素症病因 植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①土壤贫瘠。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②不适宜的pH。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pH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③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④不良的土壤性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

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 多的HS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 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⑤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 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 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 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但严重干旱,也会促进 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 致缺素症发生。 作物缺素症状表 作物氮素缺乏症状 水稻植株瘦小,直立,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从叶尖沿中脉扩展到全部,下部叶片首先发黄焦枯,穗小而短,并提前成熟,根细而长,根量少。 小麦叶片短,窄,茎部叶片色先发黄,植株瘦小, 直立,分蘖少,穗粒少而小,根细而长,根量少. 大麦叶色淡黄绿,老叶叶尖干枯,逐步发展为基部叶片枯黄,茎细长,直立,有呈淡紫色,分蘖少, 穗小。 玉米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由下而上失绿发黄,症状从叶尖沿中脉向基部发展先黄后枯,成

“玉米幼苗缺素症状研究”综合报告

玉米幼苗缺素症状研究 李桂华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11种子科学与工程云南昆明) 摘要:以实验室老师准备的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用无土栽培方法在苗期进行缺素处理。结果表明:①形态变化:缺 N,P,K,Ca,Mg,Fe元素,苗地上与地下部分均与完全有显著差异;②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等5项生理指标缺素苗均低于对照。两者都表明缺素对植株生长有严重影响。 关键词:玉米营养液缺素培养根冠比叶绿素缺素症状 引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玉米在饲料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我国在大部分玉米供作饲料后,玉米的生物学产量及其饲用营养品质倍受重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营养元素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当植物长期缺少某种元素时,则相应地要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反应,产生症状。严重者会降低产量和品质,直至死亡[1]。对作物表现出的营养元素缺乏进行正确的诊断很重要。矿质营养不仅影响着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的感病性和抗病性。矿质营养调节是控制植物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对化学防治方法的补充[2]。 本实验通过对玉米幼苗在缺素溶液中的培养,培养出完全、缺N、缺P、缺K、缺Ca、缺Mg、缺Fe的不同玉米幼苗,通过对其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受影响、叶绿素含量增减等生理指标做出实验分析,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1、材料 实验材料为老师培育的玉米生长幼苗。 2、主要仪器用具(见《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程》67-70页)[3] 3、方法(见《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程》67-70页)[4] 培育3周后测量株高、根长、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计算根冠比(R/T),

玉米缺素症状的识别

(1)观察最先出现缺素症状的部位 (2)观察缺素症状的具体表现 玉米缺素症状的识别 一、意义 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铜、铁和氯等。其中某一元素缺乏或过剩,作物都不能正常生长,并在外形上明显地出现生长异常。如植株矮小,生长停滞,分枝(或分蘖)少、失绿、发红(或紫)、叶色苍老、叶片畸形、顶芽萎缩、开花受精受阻、茎裂、根腐等等缺乏营养元素的生理病症,统称为作物缺素症状。有些缺素症状由于典型,较易识别,如作物缺氮发黄,棉花缺硼叶柄呈环带等。有些缺素症状由于并非缺素或缺某一元素所独有,则往往不易判断,如油菜叶片发红,缺磷、缺氮、冻害、干旱都能引起,这时就必须注意调查研究和进行测试诊断,为了便于掌握作物缺素的典型症状,现将通过培养试验与田间试验所拍摄的彩色照片制成幻灯片介绍如下,以加深作物缺素症状的直观性。 二、缺氮症状 氮是植物蛋白质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生命的基础,氮又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缺氮,植株生长矮小,瘦弱,直立、分蘖分枝少,叶色淡绿,但失绿较为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较老的叶子,叶柄首先失绿。茎秆呈淡黄或橙黄色,有时呈红色或暗紫红色,叶片易脱落,花少,籽实(果实)少而小,提早成熟。 作物对氮素需要较大,如果不施氮肥,大多数作物都会出现氮素缺乏。但氮素过多又会引起作物生长过旺,贪青迟熟,并易受病虫危害。 1.水稻:氮素充足时,水稻叶片青绿。缺氮则叶片淡绿发黄,追施氮肥,即可促进生长、消除症状。 缺氮的水稻植株,叶片淡绿,下部老叶枯黄,中部叶片的叶尖也开始发黄,植株矮小,直立,分孽少,根系细长。 2.大麦:大麦缺氮,下部老叶发黄枯焦,上部叶片淡黄,正常植株生长旺盛,叶色青绿。3.棉花:棉花缺氮,棉苗矮小叶色淡绿,叶柄,茎杆和下部老叶呈黄红色。 4.油菜:油菜缺氮,苗期生长严重受阻,叶小,老叶黄红、新叶淡绿,根系细长,而正常的油菜,则叶大根粗,长势旺盛。 三、缺磷症状 磷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对植物体内物质合成转化与转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缺磷时,除生长矮小、瘦弱,直立外,还表现分蘖,分枝少,叶色暗绿缺乏光泽,下部老叶和茎秆呈紫红色,开花结果少,且延迟成熟,产量低。磷过量,可能加重或引起锌的缺乏。1.水稻:水稻缺磷,苗期发僵紧束,分蘖少,叶色苍老,老叶呈现焦枯。我国不少稻区,发现早稻缺磷“僵苗”。如及时施用磷肥,稻苗即可生长正常,产量显着增加。 2.大麦:大麦缺磷,老叶叶尖焦枯,下部有些老叶片呈紫红色。

作物缺素原因及症状对照表

作物缺素原因及症状对照表 植物缺素症就是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生理病症。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 1、缺素症病因 ①土壤贫瘠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②不适宜的pH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pH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 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③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 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④不良的土壤性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多的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⑤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 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严重干旱,也会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缺素症发生。 2、植物缺素症状主要表现 (1)缺氮 缺氮识别要点: ①老叶首先均匀失绿,后全叶黄化; ②新叶小、薄,浅绿或淡黄色,叶色均匀,自剪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