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及方法

浅谈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及方法

浅谈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及方法

浅谈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及方法

发表时间:2019-09-06T14:14:12.5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彭湘梅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地铁作为可以缓解城市居民出行压力的重要交通运输形式,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对地铁工程质量的关注度随之提升,风险管理作为有效保障地铁工程质量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其践行成效关乎地铁土建工程综合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及方法,以期提高地铁土建工程建设质量。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21001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地铁作为可以缓解城市居民出行压力的重要交通运输形式,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对地铁工程质量的关注度随之提升,风险管理作为有效保障地铁工程质量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其践行成效关乎地铁土建工程综合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及方法,以期提高地铁土建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地铁土建工程;风险管理;意义;方法

在地铁土建工程建设进程中,受环境风险、施工风险、地质风险及其他重大风险影响,使地铁土建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加强风险管理,在地铁土建工程施工风险引发不良影响前通过管理将施工隐患解决,提高地铁土建工程质量,然而当前有些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风险管理,使地铁土建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阻滞地铁工程建设与发展,基于此为提高地铁土建工程综合质量,探析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及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意义

1.保障施工人员及城市居民安全。当前地铁土建工程难度不断提升,主要源于地铁工程承建环境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如地下管道敷设因素、建筑集群因素等,一旦环境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将侵害施工人员及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为此需实施风险管理,用以规避环境风险、地质等风险因素对地铁土建工程稳定性、安全性消极影响,达到保障施工人员及城市居民安全的目的。

2.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施工单位以获取利润为出发点组织开展地铁土建工程建设活动,一旦诱发风险因素,施工单位需通过现场施工变更处理故障,将阻滞施工进度,施工组织形式随之发生调整,无法保证施工单位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使施工成本随之提升,为此地铁土建工程需实施风险管理,降低施工现场变更事件发生几率,在施工风险诱发不良影响前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继而助力地铁土建工程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3.提高地铁土建工程质量。当前有些地铁土建工程质量问题存在隐蔽性、复杂性、潜在性,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系统分析工程质量问题诱发内因,积极转变施工方略,优化升级施工工艺及相关技术,继而有效规避施工质量安全隐患,提高地铁土建工程质量[1]。

二、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方法

通过对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意义进行分析可知,城市居民、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及工程本身的利益均需通过风险管理予以保证,避免侵害城市居民及施工人员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施工单位收益及工程质量,风险管理重要性可见一斑,基于此为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实施能效,探析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树立风险管理实施意识。施工单位需明晰风险管理意义,将其视为施工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开始前根据施工设计情况、承建环境、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设计风险管理应急预案,从宏观角度出发关注地铁土建工程施工风险,通过推行相关管理制度规避风险消极影响,以各个承建部门为基准从微观角度出发关注各项施工参数、工艺、设备、技术及施工人员可能造成的施工风险,以此为由细化风险管理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例如规范施工技术应用流程,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风险管理应急预案,以便施工人员掌握规避风险的方法,将风险消极影响控制到最低,为发挥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能效奠定基础。

2.做好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前期准备工作。为保障风险管理内容切实可行,可以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发挥风险管理能效,这就需要施工管理人员事先深入承建场地,搜集整理地铁土建风险管理资料,为制定地铁土建风险管理制度提供依据,例如针对地铁土建工程周边环境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敷设等情况进行调查,避免地铁土建工程施工建设与周边环境发生冲突,无法顺利完成承建任务,这就需要前期风险管理准备工作需充分、深入、全面,以地下管线敷设情况调查资料整合为例,相关资料需涉及材质(铸铁、砖砌体等)、规格型号(1.8×2、DN600等)、位置走向(沿某路南北方向等)、埋深(0.5m、1.35m等)、管线名称(给水管、电力沟道等)、与土建工程空间位置关系(斜穿横管道,与隧道拱顶相距约8m等),为规避重大施工风险提供依据,使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更具实效性,为此施工单位可运用BIM技术,将风险管理方案运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显现出来,直观洞悉风险管理与风险因素的关系,为管理人员灵活调整管理方略提供依据,继而提高风险管理质量[2]。

3.制定风险管理机制。首先组建风险管理实施小组,用以统筹监管风险因素,执行施工单位风险管理指令,并反观各个部门风险管理实况及阻力,以便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方略,保障风险管理成效,其次颁布风险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确保各项风险管理工作有据可依,例如针对高支模施工风险推行《高支模组织施工规范》、《高支模施工质量验收制度》等,确保模板方木厚度、钢管壁厚等参数与施工方案要求一致,同时加强建材入场质量验收,继而有效规避施工风险,施工管理者明晰地铁土建工程承建要点、难点,以此为由细化风险管理制度,推行奖惩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确保各个部门及施工人员明晰自身应承担的风险管理责任,调动施工人员风险自主管理积极性,在工程监理配合下落实各项风险管理目标,最后做好风险管理培训教育工作,引导施工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明晰施工风险隐藏在施工建设各个环节中,需在施工现场重视风险问题,集中精力开展施工活动,与各个部门配合联动,营建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例如混凝土结构制造及养护部门需加强合作,保障混凝土质量达标,避免其内部出现裂缝、孔隙等质量问题给地铁土建工程埋下安全隐患,达到降低工程风险的目的,使地铁土建工程得以有效实施风险管理方略[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丰富成效,其需树立风险管理实施意识,做好地铁土建工程实施风险管理前期准备工作,制定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管理保障施工人员及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提高地铁土建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田.地铁土建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48):254- 255.

[2]苏轩彬.地铁土建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44):255- 256.

[3]段开峰.地铁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9(1):142.

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市领导: 下面我代表地铁集团,对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进行汇报: 一、地铁建设基本情况 (一)规划情况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我市线网规划由19条线路构成,全长814.5公里。目前,正结合城市总体及各功能区的规划发展,进行调整完善。 (二)在建及拟建工程情况 目前,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R1线、R3线在建,线路总里程达到130公里;同时1号线可研已获批复,过海段即将开工建设;8号线胶东机场和红岛高铁枢纽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也将于年内动工。预计到2015年底,青岛地铁面临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局面,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安全生产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大、管理幅度广、施工工法多、涉及专业多、工序交叉多、专业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复杂、参建单位多、劳务用工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二、工程建设主要安全风险 地铁建设主要面临工程施工自身风险、周边环境风险与自然环境风险。 (一)工程施工风险 青岛地区基岩虽以花岗岩为主,但完整性差,地质突变、节理、断裂带较多,地质“上软下硬”,加之线路整体埋深较浅,大部分

位于土岩结合面上,绝大部分工点采用传统的明(盖)挖法和矿山法,施工中对爆破和沉降等的控制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1.矿山法施工风险 包括竖井开挖、隧道(车站)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涌水涌砂等风险。如3号线五江区间、敦化路站等;2号线五南区间、海啤区间、啤苗区间、枣李区间、高雄路站等;R1线崂山隧道、辽阳东路站等。 2.明挖法施工风险 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方开挖、主体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失稳、塌方等风险。如3号线火车站、五四广场站、李村站等,2号线海安路站、啤酒城站、东韩站等,R1线苗岭路站、科大路站等。 3.TBM(盾构)法施工风险 包括盾构吊装、盾构始发和到达、盾构开仓及换刀、管片拼装、电瓶车运输、联络通道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人身伤害等风险。如2号线泰利区间、利台区间、台延区间采用TBM法施工;燕高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4.高架段施工风险 包括基础施工、墩身施工、架桥机架设作业、桥面铺装作业、预应力张拉等过程中的制、运及架梁等风险。如R1线高架段、R3线高架段等。 5.轨行区及机电安装施工风险 包括轨行区吊装、铺轨、安装、装修等作业以及机电设备吊装、运输及安装调试作业过程中的机械伤害等操作风险。交叉作业多、风险集中、管理协调难度大。如3号线轨道施工及机械设备安装。 6.其他施工风险

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

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 :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risk control managementwas paid, subway construction,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ubway construction. Keywords subway; control; management; engineering; building; 引言地铁施工存在着风险。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开始了地铁建设,鉴于目前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条件的现状,在地铁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事故,尤其矿山法施工的地铁工程事故较多。此类事故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为了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有必要对事故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1、地铁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铁线路所处地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车站与区间隧道埋置深(一般深20余m个别深30余m), 受地下水影响大。车站采用明挖法、盖挖法或浅埋暗挖法修建,区间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必须采取人工降水或帷幕隔水措施,以创造无水作业条件,同时还应解决好经人工降水或帷幕隔水后车站与区间隧道所存残留水。处理地下水既是工程施工的重

地铁工程安全及风险管理研究

1、前言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含地铁、轻轨等)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交通方式,由于大容 量、用地集约、能耗低,快捷、绿色、安全、舒适等特点,是未来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然 选择。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后更改异常困难,票房收益低,地下工 程高风险和营运安全管理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轨道交通作为新生事物和城市经济的巨大引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异常广阔。目前,北京、上海、 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线路达260 公里,正在建设或申请立项的城市达20 多个,总规模达 4300 多公里。仅北京、上海和广州 3 地的近期建设规划达578 公里,投资估算1800 多亿元。 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营运安全问题异常突出,严重威胁人民宝贵生命,造成 巨大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例如,2003 年的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上海地铁 4 号线管涌; 3北京 5 号线的施工事故; 2004 年的香港地铁火灾;台湾高雄地铁、新加坡地铁、广州地铁号线 工地地面坍塌等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故原因值得我们反思和警示。 2、地铁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存在 着 88:10:2 的规律,即 100 起事故中,有 88 起纯属人为,有 10 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只有 2 起是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 上海地铁 4 号线事故,经查明施工单位在用于冷冻法施工的制冷设备发生故障、险 情征兆出现、工程已经停工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现场管理人员违 章指挥施工,直接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同时,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程序调整施工方案,且 调整后的施工方案存在欠缺。总包单位现场管理失控,监理单位现场监理失职。 北京地铁5 号线崇文门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施工单位在搭设地梁支架时, 工没有按标准组织设计和制定施工方案,地梁架子没有按规定组织验收便投入使用,人违章拆除, 冒险作业,以致发生重大事故。 韩国和香港火灾为人为纵火,但是由于安全管理水平差距明显,事态的结局大相径 庭。韩国地铁死130 人,伤 140 人,造成地面交通严重瘫痪;而香港地铁9: 12 发生火灾,两分钟后,即9 时 14 分,列车进入金钟站时,已有浓烟从首节列车中冒出。地铁工作人员 916 疏散所有乘客约1200 人,没有出现骚乱,仅受轻伤14 人。同时,金钟站关闭。中央控制中 心在收到列车长的警报后,马上调集了站台工作人员进行援助,同时让后面的地铁暂停运营。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3.docx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3 市领导: 下面我代表地铁集团,对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进行汇报: 一、地铁建设基本情况 (一)规划情况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我市线网规划由19条线路构成,全长814.5公里。目前,正结合城市总体及各功能区的规划发展,进行调整完善。 (二)在建及拟建工程情况 目前,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R1线、R3线在建,线路总里程达到130公里;同时1号线可研已获批复,过海段即将开工建设;8号线胶东机场和红岛高铁枢纽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也将于年内动工。预计到2015年底,青岛地铁面临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局面,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安全生产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大、管理幅度广、施工工法多、涉及专业多、工序交叉多、专业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复杂、参建单位多、劳务用工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二、工程建设主要安全风险 地铁建设主要面临工程施工自身风险、周边环境风险与自然环境风险。 (一)工程施工风险 青岛地区基岩虽以花岗岩为主,但完整性差,地质突变、节理、断裂带较多,地质“上软下硬”,加之线路整体埋深较浅,大部分位于土岩结合面上,绝大部分工点采用传统的明(盖)挖法和矿山法,施工中对爆破和沉降等的控制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1.矿山法施工风险 包括竖井开挖、隧道(车站)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涌水涌砂等风险。如3号线五江区间、敦化路站等;2号线五南区间、海啤区间、啤苗区间、枣李区间、高雄路站等;R1线崂山隧道、辽阳东路站等。 2.明挖法施工风险 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方开挖、主体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失稳、塌方等风险。如3号线火车站、五四广场站、李村站等,2号线海安路站、啤酒城站、东韩站等,R1线苗岭路站、科大路站等。 3.TBM(盾构)法施工风险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一、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背景 截至目前,全国25个城市开工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30个左右的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以地铁为主。而地铁工程由于多为地下工程,施工工期长、作业流动性大、分散程度高、技术性复杂、人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使得施工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一号线基坑塌陷,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961万元等等,这起事件的发生除了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同时也还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虽然我国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仍是常见的。为什么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如此频繁发生?能否预先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控制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如何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发生的损失程度?所有这些问题归根是风险管理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因此开展对地铁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地铁工程作为一项高风险建筑工程,其众多的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和特殊性,更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二、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目的 众所周知,地铁工程涉及到众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确知性,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往往是重大事故,建设过程中如何保障和提高施工安全,是当前地铁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 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识别和评估出地铁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

对风险分以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3、提出提高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将地铁工程建设期间潜在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点,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建设安全与优质的工程质量。 三、地铁施工风险管理现状 风险管理呈现出现就领域逐步延伸、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效果的完善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铁建设项目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地铁施工风险对项目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等生产的巨大影响,逐步将风险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地铁工程施工项目中,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我国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1987年《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风险研究的开始,同时风险管理技术也被应用到国内一些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中。上海的地铁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承购的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为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风险管理的发展和应用上,大量的研究者大都把在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放在项目投资、项目进度和质量目标等方面。在地下工程及轨道交通应用方面,从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风险响应方面分析了一般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四、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由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方法。 地铁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及其发生的概率。工程风险与工程项目整个建设过程是紧密相关的。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19-04-26T14:38:18.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刘振松[导读] 摘要:我国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巨大助力,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逐渐深入,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带动了我国地铁工程建设飞速发展,但是在地铁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解决工程自身风险,同时还需要克服诸多环境影响风险,如果不能最大限度规避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确保结构和环境安全,就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城市地铁工程的发展。 四川铁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1730 摘要:我国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巨大助力,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逐渐深入,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带动了我国地铁工程建设飞速发展,但是在地铁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解决工程自身风险,同时还需要克服诸多环境影响风险,如果不能最大限度规避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确保结构和环境安全,就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城市地铁工程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们分析目前国内外地铁工程实际建设案例不难发现,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信息化的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词: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引言 随着我国地铁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诸多城市也开始争相推动地铁工程建设,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地铁工程建设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建设施工所积累的经验相对还不够成熟。同时,地铁工程土建结构施工大多具有工程量大、工期长、施工要求复杂等一系列特点,在土建施工期间又受到各类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损失。 1地铁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在地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前,必须安排专人做好规划设计地质及周边环境调查等方面的工作,对地铁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条件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经过系统论证后方可展开设计工作,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降低或消除由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所产生的施工安全风险。然而在当前地铁土建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由于设计阶段对所处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分析与考虑不足,均会增加土建施工安全风险,甚至严重影响了整个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展。加之地铁土建工程施工大多具有工程量大、工期紧、设计形式复杂、施工要求高等一系列特点,如果工程筹划不合理、施工组织不得力、施工规范性差、材料及成品质量控制不到位等也将加大施工安全风险,甚至诱发一系列的安全风险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通过分析安全风险导致所的后果,可将安全风险分为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影响风险两大类。(1)工程自身安全风险 工程自身风险主要是因地铁工程结构自身特点或地质条件复杂性等可能导致的各类工程结构自身安全风险。主要体现为:一、工程水文地质风险。地铁工程一般都在地表以下修建,又因为结构线路长、埋深范围大的特点,造成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变化巨大,如对工程水位地质勘察不准确,对不同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的设计措施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均可能诱发安全风险事故。二、工程施工复杂性风险。地铁工程土建工程施工大多具有工程量大、工期紧、设计形式复杂、施工要求高等一系列特点,在地铁工程项目土建工程施工期间,受到工程筹划不合理、施工水平等的影响,常常可能诱发一系列的安全生产事故。三、工程施工组织风险。在土建工程施工期间由于施工人员的施工管理混乱,施工组织无序,施工方法不当,不遵守操作流程,违规作业、违章指挥等,也会造成了一系列安全事故的产生,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以及机械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四、成品结构隐患风险。在土建工程施工期间由于施工人员未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所掌握的土建施工技术不合格,采用不符合施工标准的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等,导致所形成的地铁结构与设计不符、功能损失、质量降低无法达到预期标准,会给土建工程结构稳定性埋下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2)环境影响安全风险 环境影响风险是因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临近或穿越周边环境,工程实施可能导致周边环境结构安全或正常使用功能受到影响的各类安全风险。主要体现为:一、临近或穿越既有建(构)筑物风险。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新建线路与既有建(构)筑物产生交互,会造成穿越或邻近既有铁路、公路、桥梁、地铁线路、房屋及其他设施等既有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既有建(构)筑物结构产生沉降、变形、开裂、倾斜、倒塌等安全风险,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二、临近或穿越原有近河、湖风险。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新建线路与原有河、湖产生交互,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河湖水倒灌入在建地铁工程,从而导致施工出现安全风险,甚至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二、穿越或邻近既有各类管线风险。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新建线路与既有各类管线产生交互,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管线沉降、变形、开裂、折断、渗漏等安全风险,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 2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地铁工程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的工程自身和环境影响安全风险多种多样,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这些安全风险,任由其自由发展,极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的安全生产事故,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财产损失,产生严重社会负面影响,最终可能限制地铁工程的发展。因此,对地铁工程建设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十分必要,我们分析目前国内外地铁工程实际建设案例不难发现,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信息化的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控制安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证地铁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与顺利。 3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贯穿地铁工程建设全过程,涵盖勘察与环境调查、规划、可研、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及工后各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应尽可能规避和降低风险,工程实施阶段应严格控制风险。安全风险管理应在满足工程安全及可实施的前提下,经多方案比选,做到安全、质量、功能、成本、效率五目标的平衡和统一。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真正做好,就需要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便对地铁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安全有效的管理。在该体系的作用下,所有建设施工环节都应该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通过系统的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以达到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最终促使地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说起来简单,实际还是比较复杂的,至少以下几方面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1)勘察设计安全风险管理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3 市领导: 下面我代表地铁集团,对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进 行汇报: 一、地铁建设基本情况 (一)规划情况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我市线网规划由19条线路构成,全长814.5公里。目前,正结合城市总体及各功能区 的规划发展,进行调整完善。 (二)在建及拟建工程情况

目前,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R1线、R3线在建,线路总里程达 到130公里;同时1号线可研已获批复,过海段即将开工建设;8号线胶东机场和红岛高铁枢纽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也将于年内动工。预 计到2015年底,青岛地铁面临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局面,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安全生产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大、 管理幅度广、施工工法多、涉及专业多、工序交叉多、专业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复杂、参建单位多、 劳务用工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二、工程建设主要安全风险 地铁建设主要面临工程施工自身风险、周边环境风险与自然环境风险。 (一)工程施工风险 青岛地区基岩虽以花岗岩为主,但完整性差,地质突变、节理、断 裂带较多,地质“上软下硬”,加之线路整体埋深较浅,大部分位 于土岩结合面上,绝大部分工点采用传统的明(盖)挖法和矿山法,施工中对爆破和沉降等的控制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1.矿山法施工风险 包括竖井开挖、隧道(车站)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涌水涌砂等风险。如3号线五江 区间、敦化路站等;2号线五南区间、海啤区间、啤苗区间、枣李区间、高雄路站等;R1线崂山隧道、辽阳东路站等。 2.明挖法施工风险 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方开挖、主体 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失稳、塌方等风险。如3号线火车站、五四广场站、李村站等,2号线海安路站、啤酒城站、东韩站等,R1线苗岭路站、科大路站等。 3.TBM(盾构)法施工风险 包括盾构吊装、盾构始发和到达、盾构开仓及换刀、管片拼装、电 瓶车运输、联络通道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人身伤害等风险。如2

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行业资料:________ 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铁建设工程的环境风险控制管理,规范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行为,明确职责,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地铁建设工程。公司承担的其他建设项目如涉及到类似的施工内容可参考本办法进行风险管理。第三条风险是指地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和复杂的周边环境而导致施工现场及工程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第二章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程序风险管理工作程序详见附件 1。第三章设计阶段风险管理第四条在初步设计阶段,公司组织勘察单位对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初勘,并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第五条设计单位应针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风险分析评估,确定降低或规避沿线重要工程风险的设计点,开展设计方案比选,汇总风险源和风险等级,并制定处理措施,在施工图中作单项风险设计。第六条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Ⅰ、Ⅱ级风险源进一步深化分析,进行专项设计。第七条在出正式施工图前,公司组织专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论证。专家论证应重点审查一下内容一、风险评估依据的合法性;二、风险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三、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四、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合理性;五、风险处置措施及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风险评估结论的可靠性。第八条在进行设计交底时,设计人员应对环境风险源、风险源的控制指标、处理措施进行设计安全交底。参加的单位和人员包括: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运营项目负责人、总体设计单位、工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产权单位有特殊要求的环境风险工 第 2 页共 8 页

地铁深基坑工程动态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地铁深基坑工程动态风险管理研究综述摘要:深基坑工程是一项具有区域性、综合性、不确定性、动态性和环境效应等特点的高风险工程。建立动态风险管理体系,对深基坑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在深基坑工程中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深基坑工程动态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动态风险管理的内容,通过对深基坑工程动态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深基坑工程的动态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深基坑工程中的动态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abstract: deep foundation is a high-risk project, which is regional, comprehensive, uncertain, dynamic and environmental. so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system of dynamic risk management to evaluate and control the risk of deep foundation p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the importance and the content of dynamic risk management. through the generaliz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ynamic risk management in deep foundation pit at home and abroad, some problems of dynamic risk management in deep foundation pit are proposed, also,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dynamic risk management in deep foundation pit. 关键词:深基坑;动态性;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dynamics;risk management;

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

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了缓和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国内很多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铁。由于地铁施工过程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突出的特点,造成地铁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风险大,无论是设计、施工、决策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地铁工程多建于热闹繁华的市区,周围环境复杂,工程建设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果决策考虑不周,在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均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失和不可估量的社会负面影响。 近年来,国内地铁施工事故频发,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严重地影响着地铁工程建设目标(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的实现。如果人们事先能把整个工程项目的大过程,按阶段根据其技术特点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利用人类对这些小过程的分析,判断其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即典型风险),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够将意外事故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风险管理的实质。因此,开展城市地铁风险管理研究,对城市地铁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地铁施工事故案例与分析 (一)地铁施工事故案例

对自2002年以来北京、上海和广州地铁的施工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列出以下典型事故。 1、上海地铁的施工事故 2003年7月1日,4号线浦西联络通道渗水,大量流砂涌人,引起隧道部分结构损坏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3幢楼房严重倾斜、下沉,直接经济损失约为亿元人民币。 2、广州地铁的施工事故 (1) 2004年3月17日,广州地铁3号线大石车站发生一起塌方事故,造成1人死亡。 (2) 2004年4月1日,地铁3号线沥摺站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塌方,车站北端出现一定的沉降。 (3) 2004年9月25日,地铁2号线延长段琶洲塔至琶洲区间工地一辆运泥重型车把自来水管压断,引起大量涌水,造成工地塌方400余m2, (4) 2005年11月3日,地铁4号线新造站右线隧道内,一侧隧道壁上的电缆组突然坠落,砸中下方多名施工工人。2名工人死亡,另有1人重伤。 (5) 2005年11月7日,地铁5号线大坦高架段工地在打桩施工过程中碰到溶洞而致使附近发生小面积局部塌方。 (6) 2006年1月4日,广州市黄埔区大沙地东路地铁5号线大文区间盾构施工路面发生沉陷,沉陷区域直径约6m,深度为60 cm,路面的围墙受牵引后,墙壁出现大量裂痕。

地铁工程风险管理

地铁工程风险管理 目录 1 风险识别 (2) 2 风险管理保证体系 (6) 3 风险管理措施 (9) 4 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10)

1 风险识别 1.1 风险识别原则及分级标准 依据《天津地铁建设工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及《天津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等的规定,工程风险分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 1.1.1 工程自身施工风险 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 (1)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 Ⅰ级: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Ⅰ级: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Ⅰ级: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Ⅰ级: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2)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 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Ⅰ级: 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 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

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doc

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铁建设工程的环境风险控制管理,规范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行为,明确职责,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地铁建设工程。公司承担的其他建设项目如涉及到类似的施工内容可参考本办法进行风险管理。 第三条风险是指地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和复杂的周边环境而导致施工现场及工程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第二章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程序 风险管理工作程序详见附件1。 第三章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第四条在初步设计阶段,公司组织勘察单位对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初勘,并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第五条设计单位应针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风险分析评估,确定降低或规避沿线重要工程风险的设计点,开展设计方案比选,汇总风险源和风险等级,并制定处理措施,在施工图中作单项风险设计。 第六条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I、"级风险源进一步深化分析,进行专 项设计第七条在出正式施工图前,公司组织专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报

告论证专家论证应重点审查一下内容 一、风险评估依据的合法性; 二、风险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三、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合理性; 五、风险处置措施及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风险评估结论的可靠性。 第八条在进行设计交底时,设计人员应对环境风险源、风险源的控制指标、处理措施进行设计安全交底。参加的单位和人员包括: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运营项目负责人、总体设计单位、工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产权单位有特殊要求的环境风险工程,邀请产权单位参加。 第四章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第九条工程施工前,在设计单位所作的环境风险源识别和评价基础上, 施工单位应进行工程踏勘、环境核查,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对工程周边建筑物、铁路、桥梁、高架线、河流、地下建(构)筑物、地下障碍物、人防工程、地下管线等做详细调查,深入识别风险因素,形成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和最终风险评估报告,报监理审查、工程建设项目部、公司工程部备案。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一、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背景 截至目前,全国25个城市开工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30个左右的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以地铁为主。而地铁 工程由于多为地下工程,施工工期长、作业流动性大、分散程度高、技术性复杂、人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使得施工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一号线基坑塌陷,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961万元等等,这起事件的发生除了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同时也还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虽然我国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仍是常见的。为什么建设工程施 工安全事故如此频繁发生?能否预先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控制 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如何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发生 的损失程度?所有这些问题归根是风险管理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因 此开展对地铁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地铁工程作为一项高风险建筑工程,其众多的不可预见风险因素 和特殊性,更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二、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目的 众所周知,地铁工程涉及到众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确知性,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往往是重大事故,建设过程中如何保障和提高施工安全,是当前地铁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 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识别和评估出地铁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分以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3、提出提高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将地铁工程建设期间潜在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点,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建设安全与优质的工程质量。

风险管理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05T10:33:51.92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作者:曹继继[导读] 地铁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确保地铁建设的安全、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风险管理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南京轨道交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由于参建单位众多,参与的人员和机械较多,地质结构复杂,工程建设线路较长,工程周期长等特点,地铁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确保地铁建设的安全、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风险管理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风险管理;地铁建设 引言 随着我国地铁工程的高速发展,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日益提升。为实现地铁工程全生命期的安全风险管理,对其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这3个阶段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规律开展系统性综述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面向地铁工程全生命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性措施。 1地铁建设风险现状 1.1地铁整体性缺少风险调控策略 地铁施工存在着路线复杂、标记地段繁多、项目施工与参与方众多的综合性和多方性体系工程。各个体系系统发展到现在都还尚在逐步完善的阶段,在业主、供应商、施工单位、监理和检测单位之间还在项目策划、框架设计和土建工程施工方面还有着极其繁琐的程序和极大的区别,因而对整个地铁土建工程的施工工作存在着改进和提高的方面。正是由于此种原因,地铁土建工程施工项目需要有规范、有序和覆盖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确保项目过程的及时可控和规范管理。现实当中我国地铁工程施工建设却在上述方面缺乏有效的施工准备和有效策划,一旦发生事故之后,追查起来的事故责任人无从追起,并极有可能引发事故情况的恶化,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产生以后危险事故隐患的概率增加。 1.2技术要求和规范体系内容缺失 现今情况下,我国地铁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缺乏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规范体系尚处在过去80、90年代的内容要求之下,对现今的土建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其新时代要求。因此,建立完整的、高技术要求的和全面规范体系的高级要求已经是各级土建施工单位的解决需求迫在眉睫。 1.3工程管理人才数量稀少 从整体地铁土建工程施工企业来讲,多数地铁建设队伍发展起点比较晚,管理人才相对数量需求和实际人数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能够胜任管理岗位的人员及其有限和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地铁土建上的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现如今施工事故的时常发生、施工人员的工资拖欠和监测人员的工作疏忽都是由于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和人力资源的配给不到位导致发生的,所以招收和培养足够的工程管理人才是解决地铁施工建设风险安全管理的关键解决方式。 2地铁建设存在的风险 2.1地质水文所带来的风险问题 由于在进行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所处区域地层分布情况会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因此则需要通过适当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避免在施工中存有安全隐患问题。若对基坑地下水的处置不当,基坑可能会出现流砂、管涌以及坑底大面积隆起等事故。同时,岩土体的材料力学性能离散性大,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工程勘察仅能给出岩土体的力学性能的统计值。 2.2勘察设计所带来的风险问题 勘察、设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程经验在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中影响较大。地铁工程的施工作业与施工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复杂的地下环境会加剧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例如地铁隧道在施工时常会面临软土盾构、大断面过江和穿越既有隧道等环境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地铁施工涉及土体开挖,必然会对地下环境产生扰动和破坏,形成新的安全风险,由于地质的不均匀性以及目前的土压力理论仍然是半经验理论,所以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仍然是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工程进行地质勘查时,土体的取样、实验以及计算工程中都存在误差,使得土质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土压力的计算、挡土结构强度的计算以及土体变形计算和基坑稳定验算公式都还不完善,都还是半经验公式。同时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时基坑周边的施工荷载、施工振动以及道路荷载等往往简化为静力荷载进行计算,且很难全部考虑,安全度的随机性较大。 2.3组织管理所带来的风险问题 对于地铁车站基坑工程的设计是基于若干假设条件的,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建设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层不均匀、基坑周边施工荷载的动态变化、地下渗流场的改变等。在施工期间,可能会包括土体加固施工、支护结构施工、降水施工、土方开挖等。若无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合理的施工流程以及专业的现场实时控制,基坑工程将很难按计划有序进行。 3总结及建议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现结合我国的具体建设形势,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地铁实现低风险建设有所裨益。 3.1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全程规划 即以地铁施工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其核心内容就是清晰划分各方的安全任务和责任,明确各方管理要点,为地铁建设制定一个清晰完整的实施框架。 3.2加强地铁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提升知识管理在地铁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由于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我国地铁建设又面临专业人才匮乏这一现状,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为知识共享提供平台,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地铁施工安全

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正式版)

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铁建设工程的环境风险控制管理, 规范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行为, 明确职责, 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地铁建设工程。公司承担的其他建设项目如涉及到类似的施工内容可参考本办法进行风险管理。 第三条风险是指地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由于工程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和复杂的周边环境而导致施工现场及工程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第二章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程序 风险管理工作程序详见附件1。 第三章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第四条在初步设计阶段, 公司组织勘察单位对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初勘, 并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第五条设计单位应针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 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确定降低或规避沿线重要工程风险的设计点, 开展设计方案比选, 汇总风险源

和风险等级, 并制定处理措施, 在施工图中作单项风险设计。 第六条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Ⅰ、Ⅱ级风险源进一步深化分析, 进行专项设计。 第七条在出正式施工图前, 公司组织专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论证。专家论证应重点审查一下内容 一、风险评估依据的合法性; 二、风险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三、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合理性; 五、风险处置措施及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风险评估结论的可靠性。 第八条在进行设计交底时, 设计人员应对环境风险源、风险源的控制指标、处理措施进行设计安全交底。参加的单位和人员包括: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运营项目负责人、总体设计单位、工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对产权单位有特殊要求 的环境风险工程, 邀请产权单位参加。 第四章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第九条工程施工前, 在设计单位所作的环境风险源识别和评价基础上, 施

国内地铁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国内地铁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城市轨道的交通在世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世界上第一条地铁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诞生。从此以后在全球范围内的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先后建设地铁,现在地铁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地铁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现代化、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甚至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第一条地铁是北京地铁,于1965年7月1日在北京西郊玉泉路开工,1969年10月1日完工通车,全长23.6公里,共设17个车站。第一条北京地铁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其后中国地铁发展一度停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995年上海地铁一号线建成,开启了我国地铁建设的新篇章。目前我国有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沈阳、武汉、重庆、成都、苏州等十多个城市已先后开始地铁建设,还有更多城市的地铁建设同时在设规划中。重要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地铁近远期规划都在400-600公里。在“十一五”规划里,政府制订了兴建1500公里地铁路网的目标,5年间平均每年要修建300公里城市地铁,1年几乎相当于过去的40年。 伴随着我国地铁建设在城市的蓬勃开展,地铁建设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各种媒体上不断报道的各种地铁事故,告诉我们地铁施工中风险的存在。2004年上海四号线隧道坍塌事故记忆犹新,四号线在黄浦江董家渡旁通道施工中发生旁通道坍塌,同时导致周围建筑物损坏,最终酿成了高约七亿人民币的重大损失。让人痛心的是地铁施工中还经常伴随着人员伤亡。我们不会忘记,在2003年10月7日晚,东城区地铁五号线崇文门站地下南侧小导洞施工现场内,支架倒塌,致使现场工人3死1伤;2007年3月28日北京四号线苏州桥站出入口施工中隧道坍塌,酿成了6人死亡的惨剧。 为什么地铁施工中有这么大的风险呢?现代城市地铁线路设计通常选择地下穿越居民区或商业区,地铁线路无法规避稠密的建筑群,同时为了出行方便,地铁线路会特别选择从大型商场或写字楼下面穿过,因此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建筑的影响无法避免。地铁隧道或地下车站施工中很容易造成周围建筑的不均匀沉降,进而造成周围建筑的破坏,尤其特殊情况下线路和建筑基础或桥梁桩基干涉,需要进行桩基托换,这对建筑的影响极大;线路沿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