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新公共管理角度谈加强基层政府职能

从新公共管理角度谈加强基层政府职能

从新公共管理角度谈加强基层政府职能
从新公共管理角度谈加强基层政府职能

从新公共管理角度谈加强基层政府职能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的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较而言,我国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基层政府的生产力却相对滞后。各种社会问题的涌现和纠结,络社会的迅猛崛起和发展,社会环境多变等等因素导致基层政府外部社会环境恶化、治理难度增大,而目前体制僵化、结构分割、文化缺失等现象存在于一身的基层政府已无力应对业已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显然,这一状况对于加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通过提升政府生产力,构建运转良好的基层服务型政府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后新公共管理强调价值重构、机构重组、权力调试、信息技术再造、文化重塑五个维度的改革,在基层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引入后新公共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是克服我国传统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模式的弊端,提高基层政府生产力,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后新公共管理:基于理论的反思

1.对管理理念的质疑

由于财政危机、信任危机、管理危机等各种危机的产生而催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借助经济学理论的视角,主张以市场机制改进政府效率、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强调以效率为中心,通过引入的管理理论和家精神来改进公共部门,从而提高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管理理念确实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在现实中,以效率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却走向了公共行政本质的反面。公共行政的本质是追求公共利益、公民权利、社会公正、社会责任,过度地强调效率、强调家精神会使得这些最根本的价值被遗弃,从而忽视公众的存在,其行为的结果和初衷将会背道而驰。而后新公共管理则认为政府应注重新公共服务理念的引入,主张并推崇以公民为中心,注重公共服务精神,提升公共服务的尊严与价值,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重视政府与社区、公民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合作共治。

2.对组织结构的批判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对新公共管理理念进行实践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打破官僚体制带来的以权力集中、等级划分为特征的组织结构,开始强调通过重新组建政府部门,使政府部门趋于分散化和小型化来负责、执行公共项目或者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达到缩小官僚机构规模和减轻权力集中化的程度,同时

提高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毋庸置疑,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达到了缩小组织规模和分散权力的目的,但是同时,它却忽视了政府机构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导致了组织结构碎片化。这种组织结构的碎片化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蔓延,最终严重影响了公共行政效能的发挥和政府生产力的提高。而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则强调整体政府视角,它强调政府管理碎片化的现象需要通过“在公共政策的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借用交互、协作和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与技术,促使各种公共管理主体(政府、社会组织、私人组织以及政府内部各层级与各部门等)在共同的管理活动中协调一致,达到功能整合、消除排斥的政策情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为公民提供无缝隙服务”。

3.对管理主体关系的反思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私营组织无论是在管理方式抑或是生产效率方面都比政府具有优越性,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普通商品的生产一样,都需要以消费者、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以顾客的满意为标准;政府也应该借用私营组织的管理理念、方式和手段,以市场竞争机制为中心,通过补贴、委托和合同承包等各种间接方式进行运行,让各种私营、社会团体和一些独立机构参与到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来,并且不同的政府部门也可以就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而展开竞争。总而言之,就是政府服务民营化。在政府服务民营化的过程中,既有的传统的科层制的政府协调方式已经不可行,在现代公共行政过程中,管理主体呈现差异化、多元化、异质化,政府如何和他们和谐相处成为新公共管理走向迷失的难题。而后新公共管理提出通过政策络进行社会管理和治理,因为络提供了资源相互依赖的集体行动者们以一种平行的形式连接起来,利益协调和行动的框架,从而弥补由于不恰当的科层制协调方式和低效的放松管制型协调方式所带来的社会管理难题。

二、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

20世纪末,新公共管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诸如政府组织裂化、政府部门自我中心主义的蔓延、缺乏协同合作等影响政府效能的现象,使得新公共管理方式逐渐式微,受到诸多学者的质疑和反思。而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一些具有威斯敏斯特体制的国家则在实践中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了挑战。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就是建立在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之上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后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它们都具有五个维度的改革取向。这五个方面主要包括:摈弃单项取舍、构建多维价值共生的政府价值观;摈弃利维坦式的组织,通过加强横向与纵向的协调合作构建实施整体战略的无缝隙、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组织;通过适度集权进行权力调适以强化中央政府的政治处理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再造和强化电子政务实现信息共享;通过重塑信任关系实现政府和其他管理主体的和谐共处。

具体来讲,这五个维度在认同新公共管理效率的价值观的同时,更加强调政府的公共责任、社会公正与公平、公共利益,更加重视公民导向的公共服务的供给和政府的快速回应以及公民参与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让公民参与到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来,政府通过设立一些服务章程或者投诉机制使其本身对公民需求具有积极、敏捷的回应。通过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私人组织、社会团体、独立机构的相互联合,协调合作构建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以公民为核心的政府组织,从而克服政府组织结构的工具性和碎片化,提高政府生产力。让政府和其他各种组织机构有效联合、共同合作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通过适度的集权,即通过增强政府组织间设立的一些整体性、联合性的机构以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组织界限和延缓政府分权化而导致的部门自我中心主义的惯性趋向。要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到政策过程以及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就必然要实现政府、私营组织、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组织、公民个体等多方互动的社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构建的一个基本平台便是络化、数字化的资源共享的信息络。无论是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或者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抑或是络化的资源共享都需要一个重要的动力机制———信任,通过“培养牢固而统一的价值观、团队建设、组织参与性、信任、价值为本的管理、合作、加强公务员培训和自我发展等意识”来形成软约束,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具有强法律效力的承诺制或者以“公共服务协议”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使政府目标和薪酬关系能够得到强化。

三、中国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的问题环顾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农民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就业问题、土地合理利用问题、拆迁矛盾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等。而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基层更为突出和尖锐。在这样的情境中,我国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政府模式也由管理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期望通过构建服务型政府来体现民主价值。虽然基层政府在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层政府组织结构裂化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的机构改革从未间断,但目前组织结构仍然比较臃杂,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运转僵硬,呈现政府机构碎片化、政府空心化的图景,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及日益复杂多变的动态的外部环境。这样的后果是,由于条块分割、部门中心主义的膨胀,官僚作风回旋,基层政府的公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滞后,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产品质量不高,处理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水平有限,政府生产力水平较低,从而使得民众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基层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都受

到质疑。

2.社会管理主体单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社会公共事务需要更多的社会管理主体的参与,以政府为核心的单维度的社会治理主体无力承担完全的、庞杂的公共事务及其工作任务,而社会团体、非盈利性公共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可以有效弥补政府治理的不足。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多是由政府主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官民二重性,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由政府主导,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有限,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大多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流于形式,既有的非政府管理主体目标错位现象突出。

3.公共行政价值迷失

伴随基层政府组织结构不合理、社会主体单一等问题的还有基层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公共行政价值的迷离。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下,即使在我国日渐推行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依旧出现大量的“人治”现象,各种权钱交易、权力交易等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更多注重利益集团的权利,更多注重绩效工程、政绩工程的建设,而忽视弱势群体和普通公众的实际需求,这些都违背了政府存在的合法性,背离了公共利益、社会公平与公正等公共行政的本质,而这些都是公共价值观的缺失和迷失。

四、借鉴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推进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

后新公共管理范式在西方诸多国家都早有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所以,它已经逐步成为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启新一轮政府改革效仿的对象。虽然中西方在社会发展、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解决问题的理念上拥有相似之处,因此,借鉴后新公共管理范式中的思维来解决我国基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尝试。

1.推动数字化、络化信息管理以构建无缝隙公共服务组织模式

目前我国虽然实行了电子政务,建设了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但是大多基层政府还处于初级阶段,基层政府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严格锁定在本部门或者是纵向的沟通路径,基层政府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上的信息障碍和壁垒,严重制约了公共信息的共享。而现代化的社会管理需要借助和发挥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的作用,这就需要基层政府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如建立各种电子门户系统,允许重要信息、可共享信息的流动并加快其更新速度,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在络内部建立一种常规做法,如“开发新的知识,为日常问题开列出解决方案”,来逐渐培养和树立牢固的知识共享理念,从而建立数字化的信息处理平台,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政府可以制定整体性战略,为官僚制政府组织模式和过度分权造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各自为政的组织状态祛魅,实现和逐渐崛起的社会力量

一道进行社会管理。

2.推动基层社会管理的多元组织体系,提高服务品质

服务型政府的建构需要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

为了更好地实现基层政府的价值,体现公共行政的本质,就要充分发挥公共事业组织、非政府组织、民众以及私营组织等多元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按照政府部门的目标和服务的性质、类别,建立起多元主体并存的组织体系。一方面通过培养和发展非营利组织,发挥其可以进行社会服务的功能,让其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使其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纽带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宽松的环境让组织呈现多元化发展,使能够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异质化、多元化,从而满足公众不同的需求和提高政府的服务品质。

3.完善和优化公众参与机制,改善基层政府生产力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渠道狭窄,参与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基层政府亟需完善和优化公众参与机制以提高基层政府生产力,成为灵活的回应性政府。基层政府应注重建设公众参与渠道:一方面,要营造公众参与的良好环境。通过当地新闻或者其他大众传媒,让公众对社会管理的过程有深入了解,让公众实质性地参与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另一方面,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建立立体式的公众参与络。已有的一些诸如市民接待日、信访制度、听证会等形式的公众参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升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但是,更多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目前,我们处于络时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挖掘络力量,建立、健全络空间内的公众与政府的互动机制,从而做到以“公民为导向”,提高基层政府的代表性和服务品质。

4.回归公共行政价值,推动基层政府公共价值观的提升

通过引进后新公共管理亦或是其他先进的管理技术只能治标,要想使这些方法能够达到其目的,必须寻找到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和公共行政的本质。因为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都是源于基层政府及公务人员公共价值的迷失。基层政府在追求效率、追求绩效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忘却了公共行政的本质,丢弃了公共价值观。而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行政的价值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它们都强调公共利益、社会责任、公民权、社会公平与正义等基本的公共价值观。所以,基层政府应该着力去通过一些途径塑造部门文化,培养公务人员的集体感、共同价值观、公正性以及共同愿景。另外,还可以采用责任承诺制,

将公务人员的目标和绩效进行实质性的,接受民众监督,从而强化无缝隙基层政府服务,最终推动基层政府公共价值观的提升,基层政府生产力的提高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政府职能的转变包括对所承担的职能进行调整(增加、减少、强化、弱化、重点的转移、方式或方法的改变)和对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应如何调整和重新配置,根据政府职能和影响职能配置的因素,首先应对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未改变)和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所及并不限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而深深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行为规范标准、观念的改变,要求政府相应地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变革。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对的管理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或几乎是单一的)国有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被普遍采用。政府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种成份的经济实体。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国有资产设置专门机关进行管理,初步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代表,从而使行业经济主管部门的地位发生变化。 (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成长,市场经济运转必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影响,导致新社会问题或使原有的某些社会问题变得复杂或尖锐,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中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上述变化,是在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里出现的,涉及的不是政治统治,而是要求更好的解决在充分发挥社会应有调节功能的同时,协调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减少国家直接干预,增强宏观调控。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内容与配置,显然不能适应和满足新体制运转形成的需要,必须为此作出相应调整。 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政府间,以至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政府不再能通过行政指示、行政命令干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只能从所有者权益角度行使

(新)部门职能定位

部门职能定位 1 行政管理检查考核制度行政管理检查考核制度 2 总经办管理考核细则表总经办管理考核细则表 3 机关月度工作考核管理制度机关月度工作考核管理制度 1. 1. 行政管理检查考核制度行政管理检查考核制度 1 目的:为规范各事业部/分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投资公司所属事业部/分公司。 3 相关文件: 4 内容: 4.1 检查对象:投资公司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及子、分公司。 4.2 频次:不定期。 4.3 与各事业部接口内容 4.3.1 各事业部签发的文件须抄报投资公司总经办。 4.3.2 投资公司总经办负责公司级会议及对外接待工作,各事业部予以分工配合。 4.3.3 各事业部对外广告宣传方案及参加大型会议,须由投资公司总经办报批后实施。4.3.4 各事业部购车、车辆调整须由投资公司总经办报批后实施。 项目%考核内容评分标准分值备注 1、是否制定了本部门及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的文件未制定,扣1分 2、文件制定内容是否适宜、职责有无重叠及空白现象如有,每一项扣1分 3、各岗位是否按文件规定履行其职责如有未履行,每一项扣2分 4、是否按月进行考核兑现如未兑现,扣1分 1、各类公文、传真格式是否标准、规范;各种登记本、表格是否规范整齐、统一;一项不合格,扣1分 2、公司各一项不合格,扣1分 3、公司重要接待是否严格按接待流程进行,并有相关记录及建档一项不合格,扣1分 4、印章管理是否建立台账。有登记、用印准确无一项,扣1分 5、办公用品管理是否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台账、编码登记,库存物品整洁、安全无一项,扣1分 6、车辆管理是否按制度执行、建立车辆档案、按时审验、买保险、定期保养维护无一项,扣1分 7、通迅费用是否按制度执行无一项执行,扣1分 1、公司标志、象征图形是否严格按CI手册中的色彩规范设计使用,用途是否准确一项不合格,扣1分 2、公司各类办公事务用品是否严格按CI手册中的使用格式、字体、颜色、比例进行制作。一项不合格,扣1分 3、公司各类印刷品是否按公司统一要求规范一项不合格,扣1分 4、公司各一项不合格,扣1分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1)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1)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3)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3)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4)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4)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4)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5)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5)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6)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6)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7) 参考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理念存在偏颇、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文章最后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对策: 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关键字】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现状,对策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切实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是一个挑战,不仅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尤其注重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表现为在中央为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方为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分。所以说政府主体履行职能的能力如何,决定着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二是政府职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政府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加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 为了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政府就要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放彻底,不能因为担心放了容易乱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把不该管的放下,才能合理取舍,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把该管的管到家。在强调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非万能,缺乏监管的市场会出现种种“病态”;社会组织也并非力量无限,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恰恰是政府应当尽责之处,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为此,《决定》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整篇文章做好。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上级的政令,也发挥地方、基层的积极性;既防止一统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乱;既坚持上下一盘棋,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权力和责任同步的原则,该上收的上收,该下放的下放,形成权责一致、事权与财力相

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

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 【摘要】:今年是中国入世的第十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不仅给国家带来各种机遇,更带来了各种挑战。尤其是政府面临的挑战更大,这种挑战是深层次的、体制性的挑战。政府是入世的主体,是享受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入世,就要政府"先入世"。针对WTO对政府提出的新挑战,政府职能的转变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服务性政府企业管理 一、要想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我国政府的职能就需要转变随着我国加入WTO, 不仅给国家带来各种机遇,更带来了各种挑战,尤其是政府面临的挑战会更大。所以,随着社会及各方面的需要,及其对我国各个部门的管理,政府职能需要进行转变;但由于中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在现实中依然顽固地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大背景下,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群众、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尽快转变职能,是各级政府做好本职工作,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即由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政府作为国家机器属于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其职能也要适应这个变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职能是机构设置的前提,决定机构;机构是职能的载体,体现职能;政府的职能是通过政府机构来实现的,只转变职能而不改革机构,职能也不可能真正转变。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热点分析 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我国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只需要管理那些社会需要而其自身管不了或无人管的社会公共事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事务则由他们根据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自主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他们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除上级明文规定不管的事务外,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认为这样做十分妥当,不会出现管理真空。 (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留恋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留恋使市场机制难起推动作用。因为这种权力可以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带来利益,失去这些权力,就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利益。市场同权力竞争,结果是力不从心,权力通常占据上风,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样,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三)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不健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社会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健全密切相关。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先天不足,因而所有的事务必须由政府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功能越齐全;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在发达地区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在落后地区还必须由政府统管起来,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 (四)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四是胸无大局,思考问题往往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凡此种种都说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不相适应。 政策链接

行政管理学第一次作业

用户2013春入学专科邓相新 课程行政管理学 测试2013年下半年行政管理学第一次作业 问题 1 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所选答案:古立克 问题 2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奉行的原则是 所选答案:满意原则 问题 3 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 所选答案: D.官僚制理论 问题 4 早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 所选答案: C.经济人假设 问题 5 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 所选答案: B.泰罗 问题 6 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所选答案: C.行政职能 问题7 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所选答案: B.预算执行 问题8 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首先必须加强 所选答案: C.法制教育 问题9 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杠杆对组织和个人行为进行调节和影响,因而具有 所选答案: C.间接性 问题10 我国中央一级主管行政编制的机构是 所选答案: B.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问题11 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行政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是 所选答案: B.反比关系 问题12 我国行政组织的结构形式是 所选答案: D.直线—职能结构 问题13 最典型的事前监督是 所选答案: A.听证会制度 问题14 行为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所选答案: A.思想教育方法 问题15

行政绩效评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 所选答案: D.确立评估指标体系 问题16 谈谈改革开放后我国行政职能重心与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 所选 答案:第一,职能重心的转变。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国在解放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形成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以致发生了“文革”的动乱,使我国国民经济面于崩溃的边缘。对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号召。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二,职能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重心的同时也进行了职能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第三,职能关系的转变。职能关系问题是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问题。我国存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等官僚主义现象,都是与政府职能关系不清,“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以及没有管好该管的事的。因此,分清职能、理顺关系、划分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这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为此,我国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政企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转变。(1)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2)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企业下放.政企分开。 第一,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即通过承包制、股份制、生产经营责任利等方式,调整所有别形式.使所有权的经营权分离,把生产经营权卜放结企业,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第二,把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音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第三,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制,最终建立起政府以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体制。(3)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从制度亡解决职能不清、人浮于事的弊端。 问题17 试从行政监督系统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1337484.html,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作者:郭越王晓珊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13期 [摘要] 人口的快速激增和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现代城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弊病。随着 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作为解决这些弊病的良方被提了出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政府作为领导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政府职能做一个清晰的界定是充分发挥政府功能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智慧城市存在问题政府职能定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93 [中图分类号] D630;F2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215- 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攀升。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涌现。与此同时,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在此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 1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智慧城市的提出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国家开始将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其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相继颁布。“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智慧城市以及人民智能生活的发展方向。 1.2 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能够更加透彻感应和度量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系统,通过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来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治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对社会基础秩序和人民生活方式的革新,最终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各个城市都将信息基础建设置于重要位置,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宽带覆盖率等都有明显的提升。交通管理、商业发展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250多个关于物联网的试点项目,建立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创新示范城市。在此基础上,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基础的物联网产业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发布时间: 2007-10-4 19:20:38 被阅览数: 1420 次作者:王东梅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 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的运作基础和环境,原来在一国范围内构建的传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2001年中国主动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 竞争与考验。这种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其背后是政府管理方式、机制、职能与效率的竞争。如何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经济欠发达三重挑战,这就使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艰巨。 1.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完成本国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借以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2.要求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必须合理把握进程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市场开放而来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其弱小的国内经济容易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对开放与改革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市场开放中要循序渐进, 在扩大开放前要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能引起的矛盾,使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低。 3.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既要防止内部经济的过冷与过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内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其职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好。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公共事务,这就需要他们肩负其身上的责任,确立服务意识,完善法制体系,鼓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而对于地方基层政府来说,其主要职能是做好社会管理、发展经济和公共服务等事务,这就要求基础政府要进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的建设和发展。 引言 正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什么,是政府职能的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问题。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管理方式政府职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职能,它主要强调市场优先,政府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如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政府应该有七项基本职能: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萨缪尔森指出:在一个现代的混合经济中,政府执行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种:确立法律体制、决定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影响分配收入的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益增强、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市场全球化、地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加强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并未真正损害政府的权力,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未减少,这些因素反过来强化了政府管理,促进了政府作用加强。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生活越复杂,越需要加大政府的调节力度。 在国外大环境的压力下,国内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和困难。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面对外国资本的强力冲击,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迫在眉睫,创新型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建立环保型社会,提倡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部分地区矛盾激化,社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又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社会。这些种种要求和现实的紧迫压力都对我们的政府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不断调整,转变职能。 1、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最原始的职能在于:协调社会的阶级矛盾,将阶级冲突控制于一定的秩序之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思潮的催化。阶级间的对立关系有所缓和,政府的统治职能便有所减弱。 在当代,政府职能的核心则强调合作管理公共事务。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进一步增加,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 中国政府职能的重构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由单元取向向多元取向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功能性向结构性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建构与再造。政府职能结构性的转变意味着政府职能要从传统的、单一的、整体的政府职能向分散的、多元的政府职能转化,打破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一元结构模式。 1)要建立责任型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所肩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的决策者。它能够使消费品得到最佳分配,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让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但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它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那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究竟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尤其是适当的经济自由、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这些“游戏规则”都应由政府来制定和强制执行,以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确保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秩序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改革的初期阶段,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存在着立法速度慢、执法不利的缺点,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这些制度。 (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具有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和消费者的非确定性等特点,其产品一般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这就使私人无法生产或不愿提供此类产品。因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监管其使用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三)加强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增进市场和弥补协调失灵。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备以及市场竞争的分散性、盲目性,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均衡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波动性,有时甚至不可能或者即使达到均衡,经济上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而有必要针对市场调节在总量均衡目标实现上的局限,引入政府调节。 (四)调节收入分配。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必然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因而通过制定分配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分化,兼顾公平就成为以公众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政府的重要职能。此外,由腐败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既是无效率的,又会造成社会不公平,政府应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五)消除对改革的阻碍和反抗。改革是一种制度的重新安排,它意味着经济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必然会遇到那些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的人的阻碍和反抗。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只有通过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行政和教育等手段,才能消除这种反抗。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定位的基本要求 (一)由全能型政府转向有限型政府 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全能型政府,它实际取代了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的功能,使主要的市场主体企业成为其附属物。其结果是要素人为分割,决策经常“失灵”,经济、社会的营运凝固、僵化,生产力发展速度受到严重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职能转变不仅是自身的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客观要求。世贸组织追求自由市场原则,要求各成员方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国内外企业在市场上展开公平竞争。政府既要适当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干

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 (2)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3)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3) (四)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4) (五)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 (4) 二、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使政府职能难以转变 (5) (二)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增加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难度 (5) (三)旧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 (6) (四)传统观念、文化的束缚是阻碍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层原因 (7)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 (7)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7) (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8) (三)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 (10)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 (10) (一)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10) (二)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11) (三)权利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11) (四)直接干预型政府向宏观调控型政府转变 (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自1978年来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也正在加快。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基本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微观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交给了企业、市场和社会,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生产经营的范围大大缩小,行政审批的人、财、物分配以及投资和定价项目明显减少,财政性投资逐步转向公共经济领域,政府职能的重点正在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转移。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相比,我国的政府职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剖析,分析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并展望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社会职能也在转变,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历次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完善的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思路。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措施;行政管理;能型政府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转变是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政府职责、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它意味着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重点,其宗旨是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从过去直接管理企业,真正转变到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发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所谓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利益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它以具有独立的经济利

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那么,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呢?在我国现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根本出发点:从公共利益出发。这是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标志,也是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准则。从公共利益出发,强调的是“公共的、公用的、公众的”。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少数政府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利益化的现象,行使职权并不完全是从公共利益出发,而是从部门利益出发。这是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背离的。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的“我”,指的就是执政者。其意思是说,执政者如果没有私欲,老百姓自然就会淳朴;否则,就会败坏社会风气。另一个问题是,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怎样把握公共利益?或者说,公共利益在哪里?就在多元利益关系的那个“均衡点”。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应在多元利益关系表达和博弈的基础上,寻求社会多元利益关系的均衡点。 职能定位: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前提是要明确政府应当承担什么职能。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作了四项界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党的十七大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我国在过去相当长时期,政府基本上是“经济建设型”政府,主要精力用在了参与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而不是公共服务上。时至今日,这种惯性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府职能还没有转到公共服务上来。针对这个问题,中央强调,各级政府抓经济发展,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不能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能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三不”,是力求摆脱过去干预经济的惯性羁绊、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要求。 服务内容: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切实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从世界范围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有限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战以来,一些国家建立了比较成型的公共服务体系。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三合

政府职能定位.doc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目录 一、内容摘要 (3) 二、关键词 (3) 三、主要内容 (3)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3) (二)我国政府职能行使中的越位和缺位 (5) (三)我国政府的现有职能与职能转变 (7) 四、参考文献 (11)

一、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初步确立。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尤其要求政府职能有相应的转变。目前政府职能的行使中存在着缺位和越位的现象,因此必须使政府职能归位,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提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他强调经济改革必须和政治改革相适应。他说:“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也搞不通,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 在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政治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进行2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侧重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改革策略使经济改革能够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起步和推行,避免了大的社会震动。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需要政治体制相配合,仅有经济体制单方面的改革已经不可能再持续进行下去了。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加快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我国改革能否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关键词: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环节 三、主要内容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能

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的决策者。它能够使消费品得到最佳分配,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让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但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它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 那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究竟如何定位呢?我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尤其是适当的经济自由、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 这些“游戏规则”都应由政府来制定和强制执行,以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确保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秩序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改革的初期阶段,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存在着立法速度慢、执法不利的缺点,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这些制度。 (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具有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和消费者的非确定性等特点,其产品一般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这就使私人无法生产或不愿提供此类产品。因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监管其使用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三)加强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增进市场和弥补协调失灵。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备以及市场竞争的分散性、盲目性,总供给与总需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处理好六个关系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处理好六个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加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 为了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政府就要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放彻底,不能因为担心放了容易乱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

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把不该管的放下,才能合理取舍,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把该管的管到家。在强调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非万能,缺乏监管的市场会出现种种“病态”;社会组织也并非力量无限,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恰恰是政府应当尽责之处,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为此,《决定》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整篇做好。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上级的政令,也发挥地方、基层的积极性;既防止一统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乱;既坚持上下一盘棋,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权力和责任同步的原则,该上收的上收,该下放的下放,形成权责一致、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政府间职能划分体系,避免因事权下移、财权上移而产生权、责、利不对称分布,强化下级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