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

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

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
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

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

一、概述

1.1引言

智慧园区综合运管平台建设目标主要为服务三类客群,包括园区运营者、园区客商、终端用户,提供较为全面的综合集成应用智慧服务。平台将整合园区所有的智能软硬件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搭建统一强大的管理网络覆盖和服务器群组组成的平台。通过对园区内的人员、商户、物联网、传感器整合连接,借助信息互联、被动监测、主动干预、场景联动等综合化智慧规范手段,对展示、塑造、突出高科技园区形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规范通过四层逻辑架构的建设保障相关目标的达成。包括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智能控制层、智慧应用层。

基础设施层:建设新一代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奠定广泛的园区服务支撑基础。通过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设备机房、园区监控中心、智能感知设备,并结合5G

通讯组网、园区驻地网、园区物联网,为园区内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安全、高速、便捷的网络环境,实现园区内的设备、人员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奠定稳定的网络基础。通过对基础设施和感知网络的全面建设,实现对园区感知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得园区各元素的各类信息均可接入基础设施层,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条件。

支撑平台层:建设集约共享的信息资源标准,利用体系及强大的综合数据处理平台,实现智慧园区各级系统、设备之间的高效协同。信息资源建设体系应在园区已有的信息化基础上,遵循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在智慧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下,依照“一体化”集约共享的建设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关键,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通过安全、通畅的信息资源交换,实现各系统间资源共享,达到业务协同算力共享的目标。

智能控制层:整合园区安防、消防、停车、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数据结构及信息处理的智慧化。

智慧应用层:智慧应用体系是智慧园区建设重要的部分,也是可以直接提升园区管理服务能力、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构成,通过园区管理服务、基础应该服务、专项应用服务,面向园区运营者、园区客商、终端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园区信息服务、办事服务、通勤服务以及根据不同客群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服务,预判分析服务,使园区运行更加智慧顺畅。

1.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规划要求、建设要求和管理要求。

1.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32400-2015 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览与词汇

GB/T 33745-2017 物联网术语

GB/T 33905.2-2017 智能传感器第2部分:物联网应用行规

GB/T 34068-2017 物联网总体技术智能传感器接口规范

GB/T 34069-2017 物联网总体技术智能传感器特性与分类

GB/T 34070-2017 物联网电流变送器规范

GB/T 34071-2017 物联网总体技术智能传感器可靠性设计方法与评审

GB/T 35295-201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311-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4-20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48-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73-2006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74-2006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DA/T 22-2015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DG/TJ08-1105-2010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规范

JGJ 16-20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QB/T 1453-2003 电缆桥架

YD/T 5120-2015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24-2015 无线局域网工程设计规范

YD 5191-2009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1.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4.1智慧园区

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园区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基础设施信息化、运营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便利化和产业发展高端化的产业园区。

1.4.2园区驻地网

园区终端设备至园区运营商网络接口之间所包含的管道、线缆、桥架等设施。

1.4.3智能控制系统

通过感知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设施,实现对园区人、车、物的位置、流向、状态,以及环境参数、能源等信息的智能感知、采集、传输和控制的系统。

1.4.4物联网

通过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务系统。

[GB/T 33745-2017,定义 2.1.1]

1.4.5大数据

具有体量巨大、来源多样、生成极快、且多变等特征并且难以用传统数据体系结构有效处理的包含大量数据集的数据。

注:国际上,大数据的4个特征普遍不加修饰地直接用volume、variety、velocity和variability予以表述,并分

别赋予了它们在大数据语境下的定义:

(1)体量volume:构成大数据的数据集的规模。

(2)多样性varitety:数据可能来自多个数据仓库、数据领域或多种数据类型。

(3)速度velocity:单位时间的数据流量。

(4)多变性variability:大数据其他特征,即体量、速度和多样性等特征都处于多变状

态。[GB/T 35295-2017,定义2.1.1]

1.4.6支撑平台

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出口,实现结构化数据资源、非结构化

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支持信息访问、传递、协作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集成化环境,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的平台。

1.4.7大数据平台

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的集数据收集、存储、计算、挖掘和管理的平台。

1.4.8云计算

一种通过网络将可伸缩、弹性的共享物理和虚拟资源池以按需自服务的方式供应和管理的模式。

注:资源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应用和存储设备等。

[GB/T 32400-2015,定义3.2.5]

1.4.9云服务

通过云计算已定义的接口提供的一种或多种能力。

[GB/T 32400-2015,定义3.2.8]

1.5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D:3Dimensions(三维)

APP:Application(移动应用程序)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

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

二、智慧园区规划要求

2.1目标

能有效指导园区开展智慧园区信息化规划及建设工作,对园区基础设施、智能控制系统、支撑平台、应用服务、管理保障和安全保障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通过新应用新技术等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结合市北城发产业发展思路和产城融合趋势,打造各具产业特色的智慧园区,促进市北城发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以智慧园区建设为牵引,拉动产业新城建设,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职能融入到产业新城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产业新城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化"产业新城。

2.2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见图1。

图1 总体框架

2.3总体框架描述

2.3.1基础设施层

按照集约化建设的原则,规划园区的硬件基础设施,包括园区驻地网、园区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园区机房、园区监控中心、园区智能感知设备和园区物联网等,如图2所示。

图2基础设施

2.3.1.1园区驻地网

园区驻地网规划需保证运营商的接入,满足园区内弱电系统的管孔需求和园区通信、数据传输的需求。

2.3.1.2园区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

(1)规划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并提前规划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确保移动通信网络

在园区全覆盖。

(2)根据用户需求和提高园区服务品质出发规划园区无线局域网,确保无线网络

在园区公共区域全覆盖。

2.3.1.3园区机房

规划园区通信机房和数据机房,其中:

(1)通信机房应满足各运营商对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要求,满足终端用户接入、汇

聚、转接服务的需求和网络安全保护需求;

(2)数据机房应满足园区管理、服务及应用等的需求。

2.3.1.4园区监控中心

根据园区的产业特点和规模,规划园区监控中心的硬件设施,包括监控大屏、操作台等,满足对园区的通信、数据、服务、安防等集中化运营监控管理。

2.3.1.5园区智能感知设备

根据园区智能控制系统的规划情况,合理规划智能感知设备和安装点位。

2.3.1.6园区物联网

规划智能感知设备与园区网络的连接信道,构建园区物联网,为园区智能感知设备提供信息交换和通讯支撑。

2.3.2智能控制层

根据园区智能应用的需求,以基础设施层为支撑,规划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园区的数据采集和自动化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智能控制系统

2.3.2.1智能卡管理系统

规划实现集门禁、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卡管理系统,提升园区企业及员工的工作、生活便捷性。

2.3.2.2安防监控系统

在园区公共区域等重要位置规划摄像头、报警装置等设备,同时配合安防机制,实现对园区安防的动态监控,保障园区安全。

2.3.2.3智能停车系统

在园区停车场、车辆出入口等位置规划智能感知设备,实现车辆信息自动采集、自动放行、车辆诱导、移动支付等功能,提升园区停车管理的智慧化。

2.3.2.4信息发布系统

在园区公共区域等位置规划信息展示设备,实现园区公共信息的发布和有效传播。

2.3.2.5应急广播系统

在园区公共区域等位置规划应急广播设备,建立高效的讯息传输通道,实现将紧急情况快速传递到园区企业及员工。

2.3.2.6会议系统

规划具备远程会议等功能的会议系统和相应的会议设施设备,为园区企业提供会议服务。

2.3.2.7环境监控系统

根据园区环境管理的需要,规划环境监控点位和环境监控设备,对园区扬尘、噪声、水质、大气等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测与管理。

2.3.2.8楼宇自控系统

对园区建筑物机电、消防等设施规划智能控制设备,实现对园区建筑物的机电、消防等设施的动态控制与监测。

2.3.2.9能源监控系统

对园区内水、电、燃气等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实现园区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实现园区经济、高效的能源管理。

2.3.2.10智能充电桩系统

在园区规划智能充电桩,实现园区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的便利性。

2.3.2.11智能照明系统

规划智能照明设备,采用节能控制等技术,实现对园区照明的智能化控制。

2.3.2.12智慧管网系统

根据园区的管网分布,规划管网监测设备,实现对园区管网的精确定位和精细化管理。

2.3.3支撑平台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新技术,规划应用支撑平台。支撑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进行设计,能保障系统与系统间的交互性与开放性。

支撑平台在外部数据接口、数据资源中心、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地理信息支撑平台、应用集成等方面实现数据、应用和服务的集成,如图4所示。

图4 支撑平台

2.3.3.1外部数据接口

规划园区系统的相关数据接口,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

2.3.3.2数据资源中心

规划园区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实现园区内的数据汇集、传输和交换服务。

2.3.3.3云计算平台

规划提供IaaS云服务、PaaS云服务和SaaS云服务等。

2.3.3.4大数据平台

规划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园区数据的多维度分析与展现。

2.3.3.5地理信息支撑平台

规划统一的园区地理信息支撑平台,提供园区地理信息服务。

2.3.3.6应用集成

规划统一园区应用门户和应用服务的集成。

2.3.4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是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提供层,园区应根据自身业务和管理需求,规划适应于园区的业务应用。园区应用主要包括园区管理应用、园区服务应用和园区移动应用等,如图5所示。

图5 应用服务

2.3.4.1园区管理应用

从提升园区运营监管能力及业务管理水平角度,规划相应的应用服务。

2.3.4.2园区服务应用

结合园区产业特色,提升园区服务能力,规划相应的应用服务,主要包括通用服务应用和特色服务应用。

2.3.4.3园区移动应用

从提升园区管理与服务便捷性角度,运用新技术将管理与服务的关键、主要应用扩展到移动应用场景,向园区管理方、入驻企业、员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3.5管理保障体系

为保障智慧园区相关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系统的有序运行,园区应建立一套集组织架构、工作机制、资金预算与使用、项目管理、运维管理和服务管理的保障体系,如图6所示。

图6 管理保障体系

2.3.5.1组织架构

设立相应的园区管理组织架构,为园区正常运行提供组织、人员保障。

2.3.5.2工作机制

建立相应的园区包里保障工作机制,实现园区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3.5.3资金预算与使用

规划智慧园区管理、运维过程中的资金预算和使用计划,最大化发挥资金的使用成效。

2.3.5.4项目管理

规划智慧园区建设相关项目的管理制度,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对项目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并形成完整、规范的项目管理文档。

2.3.5.5安全管理体系

智慧园区应建立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智慧园区以及园区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主要包括园区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如图7所示。

图7 安全管理体系

2.3.5.6园区安全

应规划建设园区安全保护团队和安保措施,为园区安全运行提供组织、人员和机制保障。

2.3.5.7信息安全

应规划相应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和手段,保障智慧园区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2.3.5.8智慧园区规划配置要求

智慧园区规划配置要求见附录A。

三、智慧园区建设要求

3.1基础设施

3.1.1园区驻地网

3.1.1.1驻地网管道

(1)驻地网管道建设应符合GB 50373-2006和GB 50374-2006的规定。

(2)应保证通讯安全、方便接入,并保留一定余量。

3.1.1.2驻地网线缆

(1)驻地网线缆建设应符合 GB 50311-2016 的规定。

(2)应符合主干网的接入要求和终端用户的容量及其扩展要求。

(3)主干部分的线路介质和设备接口应符合运营商公共通信网络接入的技术要

求。

(4)应将线缆敷设到园区建筑物内各个房间,并预留相应端口。

3.1.1.3驻地网桥架

(1)驻地网桥架建设应符合QB/T 1453-2003的规定。

(2)桥架的总平面布置应做到距离最短,满足施工方便、电缆敷设方便和安全的

要求。

(3)为确保线路的安全,应使管线具有良好的接地端。

(4)金属线槽、金属软管、电缆桥架及各配线机柜均需整体连接并接地。

3.1.2园区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

3.1.2.1移动通信网

(1)园区应配合电信运营商建设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其建设应符合YD/T 5120-

2015、YD 5191-2009、DG/TJ08-1105-2010 的规定。

(2)应确保建筑物内部与外界的通信接续。

(3)应建设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并提前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网。

(4)应确保移动通信网络在园区全覆盖。

3.1.2.2无线局域网

(1)无线局域网建设应符合YD/T 5124-2015的规定。

(2)应确保无线局域网络在园区公共区域全覆盖。

(3)统一园区无线网络,采用多服务集标识(SSID)方案,为运营商分配独立的

服务集标识,并预留园区管理所需的服务集标识。

(4)宜通过 VLAN 划分接入到不同运营商的宽带网络。

3.1.3园区机房

3.1.3.1通信机房

(1)通信机房建设应符合GB50174-2017的规定。

(2)应适当预留通信机房面积,满足运营商对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要求,满足用户

接入、汇聚和转接服务的需求。

(3)依照GB/T 22239-2008的规定,至少满足等保二级要求。

3.1.3.2数据机房

(1)数据机房建设应符合GB 50174-2017的规定。

(2)应适当预留数据机房面积,满足园区智能感知、管理、服务及移动应用等需

求。

(3)依照GB/T 22239-2008的规定,至少满足等保二级要求。

(4)可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

(5)可采用园区自建或租用云服务机房等方式建设。

3.1.4园区监控中心

园区应设置独立物理区域作为监控中心,实现园区智慧化管理和运行。

园区监控中心应规划建设以下设施:

(1)可视化展示相关设施

(2)整合园区多种视频、图像、音频资源,实现集中调度视频、图像、音频的可

视化展示,如园区内建筑物、安防监控、环境监控、能源监控等数据的汇集

展现。

(3)可视化集中控制相关设施

(4)实现园区视频、图像、音频、环境灯光控制等的集中控制。

(5)多网融合通信调度相关设施

(6)实现园区各类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统一协同调度服务,实现在应急指挥和协同

管理工作中的通信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等服务功能。

(7)信息流调度处理相关设施

(8)实现提供多种视频资源整合信息、集中调度服务。可根据应急指挥、园区日

常监测等需求设定相应的调度模式,进行高清晰、高分辨的图像显示和窗口

组合显示控制,为分析研判、综合调度和决策指挥提供必要支持。

3.1.5园区物联网

(1)物联网建设应符合GB/T 33905.2-2017、GB/T 34068-2017、GB/T 34069-

2017、GB/T

(2)34070-2017、GB/T 34071-2017的规定。

(3)园区物联网通信宜符合低功耗、远距离、大量连接等要求。

(4)应提供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园区物联网安全,确保园区物联网的隐私和可

靠性。

3.1.6园区智能感知设备

应结合智能控制系统的建设情况,合理部署感知设备,并保证感知设备有效接入园区物联网,实现设备、网络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3.2智能控制系统

3.2.1智能卡管理系统

(1)园区宜根据管理需要,在办公区域、重要功能场所、指定消费场所等区域,

部署统一的智能卡管理系统,实现一卡通。

(2)智能卡管理系统功能宜包括电子门禁管理、智能卡消费管理等。

(3)智能卡可采用实体卡或虚拟卡的方式实现,应具有防伪造、防篡改、可审

计、可追述的特性。

(4)宜实现智能卡管理系统的移动化应用,与园区信息化移动应用端深度融合。

注:对于开放园区,至少应在园区管理机构部署智能卡管理系统,并引导园区企业部署智能卡管理系统。

3.2.2安防监控系统

(1)安防监控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48-2018的规定。

(2)应至少对园区的主次出入口、园区交叉路口、周界四周、建筑物一层主出入

口、消防通道、门厅、电梯轿厢、机房、餐饮消费等公共区域配置视频监控

系统。

(3)园区周界及重点区域宜部署入侵探测报警装置。

(4)园区内应设置安防监控中心,配置相应安保人员,实现监控中心24小时人

工职守。

(5)应综合采用联动控制技术,形成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周界报警、电子巡

更、电子门禁等安防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并与其他系统(如信息发布系统、

应急广播系统等)构成应急联动。

3.2.3智能停车系统

(1)应在园区停车场、出入口等功能区域布置智能感知设备,实现车辆信息自动

采集、自动放行等。

(2)应提供智能停车管理服务功能,如停车场信息管理、车道信息管理、车辆管

理、预约停车管理、价格公示管理等。

(3)宜提供智能停车诱导服务,实时查询车位剩余情况,如电子牌诱导等。

(4)宜提供智能停车移动缴费服务。

注:对于开放园区,至少应在园区管理机构部署智能停车系统,并引导园区企业部署智能停车系统。

3.2.4信息发布系统

(1)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14-2015的规定。

(2)应在园区主出入口配置信息显示屏。

(3)宜在园区主要建筑物周边或室内大厅通过显示屏进行信息引导。

(4)应实现各显示终端播放内容的统一发布和单独发布。

3.2.5应急广播系统

(1)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14-2015 的规定,其中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设计应符合JGJ16-2016的规定。

(2)应在园区公共区域和园区建筑中布置扬声器,并与消防报警系统实现联动运

行。

注:对于开放园区,应在园区公共区域部署应急广播系统。

3.2.6会议系统

(1)会议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14-2015的规定。

(2)不同的会议场所应配置相应的会议系统设备。

注:宜具备远程会议功能。

(3)对于会议室数量较多的园区,可配置会议室集中管理设备。

3.2.7环境监控系统

(1)有工地的园区,应在园区工地部署环境感知设备,对扬尘、噪声等进行实时

监测,提高对园区工地污染的管理能力。

(2)宜在园区内的各环境监测点部署水质污染监测仪、大气污染监测仪、土质监

测仪、噪声污染监测仪及传输终端设备等智能设备。

3.2.8楼宇自控系统

(1)楼宇自控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14-2015的规定。

(2)应规范园区建筑中各机电、消防等设施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及接口。

(3)应对园区建筑中各机电、消防等设施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控管理。

3.2.9能源监控系统

(1)应布置智能传感设备,对园区内水、电、燃气等能源使用情况进行采集和监

控。

(2)宜在园区布置节能控制设备,采用绿色、低碳、安全、智能化的能源技术,

进行统一的能耗管理和优化。

3.2.10智能充电桩系统

(1)应在园区停车场功能区域布置智能充电桩系统。

(2)应提供直流、交流充电接口,可自主设置充电时间,支持自助缴费等功能。注:园区可自建或引入第三方进行建设。

3.2.11智能照明系统

(1)应利用物联网、有线/无线通讯、节能控制等技术,实现对园区内路灯、交通

灯、景观灯等照明设施进行动态监控和数据采集。

(2)宜在园区主要道路上布设智慧路灯,实现智能照明、环境监控、视频监控等

集约化功能。

(3)宜在园区主要建筑物大厅、连廊及靠窗办公区域采用光感照明控制设备,根

据日光强度自动开关灯具。

(4)宜在园区主要办公区域,采用红外或位置移动的照明控制设备,实现人在灯

亮,人走灯灭。

(5)宜在园区地下室和设备等场所,采用微波感应智能照明控制设备,实现照明

灯光亮度自动调节。

3.2.12智慧管网系统

(1)应利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对园区地下管网、楼宇管网等的动态

管理。

(2)宜将园区的管网分布,制成电子分布图,配合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对管网的精

确定位、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管理。

3.3支撑平台

3.3.1外部数据接口

应根据园区业务及管理等需求,通过数据接口,同政府、银行等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3.3.2数据资源中心

(1)应根据园区管理和业务发展需求,构建数据资源中心,建设统一数据库,实

现园区数据自治。

注:数据库可包括安防信息数据库、停车信息数据库、环境信息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等。

(2)应支持多类型的数据源转换与连接,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

(3)应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备份与数据迁移的功能。

(4)应建立数据访问限制的措施,确保数据只能由应用访问,并记录访问日

志,而不能由管理员直接操作访问。

3.3.3云计算平台

园区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可通过自建或采用第三方云服务商的方式实现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主要包括:

(1)IaaS 云服务,通过将计算、存储、数据库等资源的云虚拟化,为园区应用

系统、园区企业提供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设施服务,减少企业基础设施投入。

(2)PaaS 云服务,将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应用部署环境等进行集成,企业可

直接在云上进行系统开发,提高园区企业系统开发效率。

(3)SaaS云服务,结合网络和业务资源,为用户提供功能全面的管理软件服务

(如客户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企业可直接在云上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

服务。

3.3.4大数据平台

(1)应采用大数据技术,建设集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挖掘、管理和展示等功

能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

(2)围绕园区主题进行数据建模和挖掘分析,为园区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注:例如将多维度的企业动态属性与经营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便于园区管理者挖掘有价值的帮扶企业,掌握园区经营动态。

3.3.5地理信息支撑

(1)应采用地理信息支撑技术,基于园区基础地理数据库,实现园区地理信息的

服务发布、共享交换等功能。

(2)应提供园区地图浏览、地名查询定位、路径分析等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功能,

为园区应用提供统一地理信息服务。

3.3.6应用集成

(1)应提供统一应用门户,实现园区内各应用系统的统一门户管理,实现统一认

证管理及权限管理,统一消息及日志服务等。

(2)应提供应用服务集成,统一园区各应用系统的服务接口规则,并按需提供不

同程度的应用功能封装,实现对园区应用服务的统一管理。

3.4应用服务

3.4.1园区管理应用

3.4.1.1园区运营监控管理

(1)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3D建模等技术,对园区的运营实现信

息化管理,提升园区管理能力。

(2)应接入园区已建及规划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数据集中展现及分析。

(3)应实现对已接入智能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如照明、监控、门禁等。

(4)宜通过已接入智能控制系统数据实现风险预警及多系统智能化联动控制,如

突发事件时的预警、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等系统联动。

(5)宜通过地理信息支撑平台实现园区整体区域的状态展示以及重点区域的实时

监控管理。

3.4.1.2园区业务管理平台

(1)应提供智能卡服务管理,对园区入住企业及其员工的智能卡服务进行管理,

其主要功能宜包括智能卡的办理、查账、挂失、消费、统一结算等。

(2)应提供招商管理,对园区整个招商活动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其主要功能

宜包括产业资讯、客户管理、招商合同管理、房租租赁管理、流程管理等。

(3)应提供综合物业管理,对园区资源的维护、更新进行管理,其主要功能宜包

括物业管理、资产管理、设备运行状态管理等。

(4)应提供办公自动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园区办公效率,其主要功能

宜包括日常行政管理、审批流转、个人办公、办公文件管理、协同办公、网上交流、信息发布等。

(5)应提供应急管理,对园区内安全、环境、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进行管理,提

高应急防范、救援和保障能力,其主要功能宜包括应急事件的定位、应急设施调度和管理、应急预案管理等。

3.4.2园区服务应用

3.4.2.1通用服务应用

3.4.2.1.1公共信息服务

(1)公共信息服务是园区为入驻企业及企业员工提供的综合性服务门户。

(2)应提供动态信息发布,如行业新闻、产业政策动态等。

(3)应提供招商信息发布,如园区招商信息,租赁信息等。

(4)应提供企业服务指南,如政务办事、金融贷款、融资担保等。

(5)应提供生活便民指南,如园区餐饮、健身、娱乐活动等。

(6)应提供重大消息发布,如园区重要热点事件、紧急情况发布等。

(7)应提供物业服务,如物业服务告知、快速缴费、便捷报修等。

(8)应提供投诉建议,如在线对园区服务进行投诉或提出建议意见、投诉处理进

程实时查询等。

(9)宜提供公共服务资源预定服务,如会议室等预定服务等。

3.4.2.1.2产业展示服务

(1)产业展示服务是园区为推广、打造园区品牌,利用实体展示大厅、线上展示

平台等载体展示园区产业风采、提高园区产业品牌影响力、吸引人才和推动招商活动的重要途径。

(2)应提供园区明星企业展示。

(3)应提供园区特色产业、产品展示。

(4)宜提供园区地理全貌、分布点位展示。

(5)宜提供园区规划、现状、企业种类展示等。

3.4.2.1.3政务服务

(1)为便于入驻企业及员工办理政务服务,园区可采用引入政务办理分中心或电

子政务网上办理平台的方式,引入政务服务。

(2)应提供行政审批服务。

(3)宜提供企业税务服务。

(4)宜提供企业项目申报服务等。

3.4.2.1.4金融服务

(1)园区应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方便企业快速获得金融服务支持,解决园区企业

融资难问题,降低园区企业的经营风险。

(2)应提供金融咨询服务。

(3)宜提供金融企业入驻管理。

(4)宜提供金融产品管理。

(5)宜提供投融资服务等。

3.4.2.1.5产业孵化服务

(1)园区通过建立孵化企业全流程跟踪体系,实现企业从入孵到出孵全生命周期

的跟踪与管理。

(2)应提供孵化企业及企业项目全流程管理。

(3)宜提供孵化服务在线申请和管理等。

3.4.2.1.6企业发展服务

(1)园区应对入园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发展服务,为企业团队组

建、项目招引等提供支持。

(2)应提供人才推荐服务;

(3)应帮助企业搭建业务发展推介平台等。

3.4.2.2特色服务应用

3.4.2.2.1产业融合服务

(1)通过信息化实现园区产业链的垂直融合,整合园区产业链资源,促进产业链

发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园区企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2)应提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品融合服务。

(3)宜提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设施融合服务。

(4)宜提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力协同融合服务等。

3.4.2.2.2电子物流服务

(1)电子物流服务是园区提供的一套完整物流服务信息平台。

(2)应提供仓储、库存管理服务。

(3)应提供入库、出库管理服务。

(4)应提供物流车辆与人员管理服务。

(5)应提供物流车辆与货物出入园区管理服务。

(6)宜提供智能补货调度管理服务等。

3.4.2.2.3电子商务服务

(1)电子商务服务是园区提供的一套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网上交易体系,实现入

驻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等各种商务活动。

(2)应提供用户管理服务。

(3)应提供商品管理服务。

(4)应提供支付管理服务。

(5)应提供物流管理服务等。

3.4.3园区移动应用

移动应用是园区将关键应用数据,通过移动应用场景(如移动APP等)向园区入驻企业、员工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和业务办理渠道。

3.4.3.1园区管理应用

(1)应将园区管理相关的主要业务移植到移动应用场景,方便园区管理人员移动

办理业务,提高园区管理效率。

(2)应提供移动办公管理,如实现移动办公、考勤、会议组织等。

(3)宜提供智能控制系统管理,如门禁管理、停车管理等。

(4)宜提供安防管理,如移动端查看监控图像、移动端实时监控异常报警等。

(5)宜提供项目管理,如园区相关项目进行移动化管理。

3.4.3.2园区服务应用

(1)应将园区服务相关的主要业务移植到移动应用场景,方便园区相关人员移动

查询、办理相关业务。

(2)宜提供物业服务,对接园区物业管理系统,方便入驻企业与员工查询、申请

物业服务。

(3)宜提供办事服务,通过移动端展示园区提供的服务目录,并实现相关业务的

查询与办理,如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

(4)宜提供生活便民服务,如展示园区及周边便民生活相关的信息、在线预约公

共生活设施及场地等。

3.5管理保障要求

园区应建立完善的智慧园区管理保障体系。包括设立组织架构、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资金预算与使用和项目管理等。

3.5.1组织架构

应设立相应的智慧园区管理组织架构,负责对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

注:组织架构应在园区门户网站进行展示,有条件的园区,同时应在园区服务场所上墙公示。

3.5.2工作机制

应建立完善的智慧园区各项管理保障制度,并与 3.1章~3.4章智慧园区建设相关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相适应。

注:工作机制应在园区门户网站进行展示,有条件的园区,同时应在园区服务场所上墙公示。

3.5.3资金预算与使用

在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时,应编制信息化投资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应将智慧园区运维管理等所需的费用纳入年度预算;应定期对信息化投入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估。

3.5.4项目管理

(1)园区应在智慧园区建设相关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监理、项目验

收等方面建立完整的项目管理流程与制度。

(2)园区应对项目文档进行规范化管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宜按照DA/T 22-

2015的要求执行。

注:项目文档包括招投标过程文档、项目合同(协议)、项目实施过程文档、验收结论等。

3.6安全管理要求

园区应建立保障智慧园区安全运行以及保障智慧园区建设的相关设施、平台和应用的安全,主要包括园区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

3.6.1园区安全

(1)应建立园区安全保护团队,为园区安全运行提供组织、人员保障。

(2)应建立园区安全保护机制,为园区安全运行提供机制保障。

(3)应充分应用园区安防监控系统,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识别手段,实现对

园区安全的信息化管理。

3.6.2信息安全

依照GB/T 22239-2008的规定,信息系统至少满足等保二级要求。

四、智慧园区管理要求

4.1运维管理要求

4.1.1运维内容要求

4.1.1.1基础设施运维

基础设施运维对象主要包括园区驻地网、园区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园区机房、园区监控中心、园区智能感知设备和园区物联网。

4.1.1.1.1园区驻地网运维

(1)运维对象主要包括驻地网相关的管道、线缆和桥架等设施。

(2)应及时协调解决驻地网故障和问题,保证管道线路的畅通和正常工作。

4.1.1.1.2园区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运维

(1)运维对象主要包括园区内的移动通信网基站、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等设施。

(2)应及时协调解决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故障和问题,保障园区网络畅

通。

4.1.1.1.3园区机房运维

(1)运维对象主要包括通信机房、数据机房的交换机、服务器等设施。

(2)应对机房温度、湿度、设备清洁卫生、消防设备状况、电源设备等状况进行

巡检和维护,保障机房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1.1.1.4园区监控中心运维

(1)运维对象主要包括监控中心可视化展示和控制等设施。

(2)应及时协调解决监控中心设施的故障和问题,保障监控中心的正常运行。

4.1.1.1.5园区智能感知设备

(1)运维对象主要包括园区智能控制系统相关的各类智能感知设施等(如传感器

等)。

(2)应借助智能控制系统,及时发现、解决智能感知设备,保障园区智能控制系

统的有效运行。

最新智慧园区应用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最新智慧园区应用建设项目 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1.智慧园区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 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 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 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2.智慧园区应用前景 伴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投身 于智慧园区建设,智慧园区投资规模正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据分析认为“**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在此大形势下,智慧园区建设也取得显著业绩,2011年,各园区 根据所在城市及园区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智慧园区建设投资力度,投资规模达到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012年全国智慧园区IT投资规模依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其总规模达到550亿元。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更高的公共数据应用、异构网络的共享、多重数据的融合的层面出发,解决了以上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物理架构具有很多相似性,各个子系统相当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节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由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提供更高级的动态数据应用服务,将使得传统智能化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张凯书,张怡,严杰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探讨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智慧园区建设整体上搭建智慧园区公共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和智能化系统。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可遵循“4413”总体建设思路,包括信息化建设的4大技术层级、4大通信网、1大门户平台和3大重点应用。 关键词:智慧园区;信息化需求;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云计算中心;移动通信网络 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2)06-0118-02 1智慧园区背景 1.1什么是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借助新一代的云计算、物联网、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高度集成,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采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将园区中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从而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 1.2智慧园区体系架构 智慧园区搭建智慧园区公共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和智能化系统。 园区的建设考虑内外部客户的需求,以各相关方的需求为出发点,量身打造智慧园区,主要包括:园区政府需求、园区企业需求、园区公众需求、园区物业服务公司需求及其他相关部门需求。 2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直接为智慧园区管理方服务,进一步提升智慧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增强智慧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二是间接为智慧园区内的企业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提供优良创新环境,为企业做宣传推广,并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管理决策支撑。最终实现智慧园区和企业共赢的局面。 (1)基础通信网络:智慧园区的智能通信管道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射频识别RFID、移动通信网络、光纤网络等多种网络互连,充分的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各种互连。实现泛在、融合、智能网络。打造智慧园区与通信骨干网相连的信息高速公路。 (2)云计算:是推动智慧园区信息化、 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118

佛山市禅城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设计

市禅城管理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市禅城管理区(禅城工业园)是市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之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604公顷,首期规划面积182.97公顷,全部属国有土地。园区具备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条件和优势。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 2016和2017年,禅城管理区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在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每年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加快园区择商选资、土地回收、设施完善、环境建设,全力加快落实南部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北部新型工业园区、东部旅游健康产业园区、西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部综合服务区的总体战略规划,把园区建设成为市绿色经济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禅城管理区不仅要负责整个园区的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园区的产业推进、招商引资、应急处置、部服务等等各种服务与管理工作,从项目、企业、到各行业、各部门的逐级监控管理等问题。随着禅城管理区的快速发展,上述问题将越来越复杂,管理部门对区事务做出精准决策、对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的难度大大增加,这是禅城管理区现在和将来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智慧园区服务平台来进行支持,同时依托平台,促进园区的管理部门、企业、合作单位良性互动。

二)主要建设容 智慧园区以提升禅城管理区服务能级为中心,为禅城管理区提供基于信息化支撑基础上的服务与运营发展模式,以高效的方法,盘活覆盖管理区的各项服务载体与资源,通过集成跨行业、跨专业、跨部门的与禅城管理区产业相关的各类资源,为管理区企业提供系统、全面、方便的公共服务,从而在引领产业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促进招商引资、节约企业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智慧园区的建设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园区融合规划云平台、园区综合管理云平台、园区企业服务云平台、园区指挥中心和展厅。

2019年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2019年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 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核心是为园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个性化的办公、租售、缴费、投诉、维修、安保、消防、预定等服务,方便客户找到园区及周边的银行、医院、超市、洗车、修车、保险等服务信息;还能提供为企业办照注册、缴税、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服务流程可追踪、可回溯、可记忆,保证客户再次使用该服务时,达到更个性化和便利的智慧化服务。 这样,对于一个现代化园区来说,智慧园区管理及服务平台,就是园区现代化管理的灵魂,平台整合园区所有的原有智能软硬件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搭建统一强大的管理网络覆盖和服务器群组组成的平台,对提高管理效率、丰富决策依据、提高对园区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强园区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互动、促进园区更通畅的和周边社会、社区联接,展示、塑造、突出高科技园区形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2 效益分析 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会致力建设智慧化的办公园区,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下表所示: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全套方案

精选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全套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全套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 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智慧园区建设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1.1视频子系统 视频监控子系统是整个园区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基础。前端监控点设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用户的使用。监控点图像接入信息专网,总控中心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由中心机房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和集中存储,全面掌控园区治安动态,并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保安部门能够调用现场实时图像信息进行指挥和调度。3.1.1前端监控点设计 3.1.1.1监控点位分析 摄像机的选型、选址与安装除应符合GB 50348、GB 50395的相关要求,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公共区域(含正门外、体育场馆、制高点)不应出现 监控盲区,在面积较大的公共区域宜安装具有转动和 变焦放大功能的摄像机或多台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 能辨别监视范围内的人员活动情况; 2)财务室、重点实验室、试卷室、危险品储藏室等室内 重要部位安装的摄像机,应能清晰辨别显示区域内人 员的体貌特征和活动情况,其中安装在危险品储藏室

的摄像机还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涉及机密场所的监控图像按相应保密等级管理; 3)食堂膳食厅、计算机教室等场所安装的摄像机,应能 清晰显示区域内人员的活动情况; 4)安装于主要通道(含前厅大堂、楼梯口)的摄像机, 其监控范围应覆盖主要通道的道口,监控图像应能清晰显示进出道口人员的体貌特征; 5)机动车出入口、停车场(库)出入口及其他与外界相 通的出入口应选用低照度带强光抑制功能的彩色固定摄像机和自动光圈镜头,应能清楚的辨别出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机动车牌号; 6)电梯厅安装的摄像机,其监控范围应能覆盖整个电梯 厅,不应有盲区,监控图像应能清晰显示电梯厅内人员的活动情况和体貌特征;当楼梯口与电梯厅处在同一区域且通过同一个进出口时,可通过电梯厅安装的摄像机实施统一监控;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其监控图像应叠加楼层显示,视频信号应该采取防干扰措施; 7)在满足监视目标现场范围的情况下,摄像机安装高度 要求:室内离地不宜低于2.5 m,室外离地不低于3.5 m;摄像机安装角度宜减小监控图像俯视程度;室外摄像机如采用立杆安装,立杆的强度和稳定度应满足摄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规划方案.doc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 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 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 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 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 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 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 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 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 10 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 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 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 的智慧化;

最新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

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核心是为园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个性化的办公、租售、缴费、投诉、维修、安保、消防、预定等服务,方便客户找到园区及周边的银行、医院、超市、洗车、修车、保险等服务信息;还能提供为企业办照注册、缴税、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服务流程可追踪、可回溯、可记忆,保证客户再次使用该服务时,达到更个性化和便利的智慧化服务。

智慧园区综合项目解决方案

智 慧 园 区 解 决 方 案 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

第一章项目概述 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两化融合”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四化同步”道路。经过多年发展实践,园区已成为践行“两化融合及四化同步”的重要载体。因此,发挥信息化在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方式变革、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引擎作用,建设智慧型现代园区,成为新时期园区建设及提档升级的重要任务。 伴随着各地区园区发展壮大,信息化对园区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园区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信息化成为园区品牌推介的主要手段,也成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有效途径。 但总体而言,园区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追求规模总量的增长,致使园区工作重点放在土地开发、基础建设、招商等方面,而忽视了管理水平、信息化、资源优化、效率提升等软竞争力的提升。二是对园区信息化建设涵认识不清。多数园区管理者认为园区信息化建设就是建设,甚至是实现普通日常工作的计算机操作,对园区信息的功能、运行模式、服务对象等重点问题缺乏系统思考。 所以建设智慧园区是各地各园区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促进园区全面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概述 通过智慧化园区的建设,我们要到到以下的个目标: 一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通过协同办公,智能控制中心等系统的应用,突破县域园区的空间限制,实现园区与各级部门之间的无障碍业务联系,将极大地提高园区工作效率,而在此之上实现的数据分析与知识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园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提高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园区通过智慧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基础设施在其生命周期的高可用性、高效率高负荷、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运转。对于基础设施正常的损耗和可能故障,能够做到提前预警、实时监控、自动反馈,甚至可以做到自动处理或者提前处理,实现园区基础设施高效使用,个性管理。 三是促进园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通过搭建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提高园区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运营管理、生产中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三污”排放的监测、监控以及节能改造,实现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促进园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四是有利于构建和谐、幸福园区。通过全覆盖的监控网络和智能化分析,可以实现针对园区社会犯罪、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群体事件的及时响应、提前预防。可搭建面向园区服务的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科学教育等保障系统,实现园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个人生活达到和谐统一。 2.2系统架构说明 智慧园区的技术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以及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 感知层是园区感官神经。以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为主体,实现对园区围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基础信息的监测和控制。实现企业、个人、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随需”都可以宽带连网,实现网络的泛在化。 数据核心层是智慧园区的大脑。具有大容量、高性能、高能效、高密度、高适应性等特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V1.1

“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建议书 日照市智慧城市发展中心 2016年 6 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二、项目目标 (4) 三、需求分析 (6) 四、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7) 五、方案优势 (11) 六、投资与运营模式 (12) 七、建设与实施规划 (12) 八、关于我们 (13)

一、项目背景 中国目前有各类产业园区 15000 余个,其中省级以上的产业园区近 1700 多个,国家级产业园区 400 多个,产业园区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 30% 以上。随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凸显很多问题: (一)园区产业定位 1.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不清,与当地技术、人才、产业等基础能力脱节; 2.园区内产业链多而短,关联度不高。 (二)园区综合管理 1.主管部门和园内企业的沟通效率地,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2.园区提供的信息服务、企业应用的支撑手段少; 3.园区管理手段落后,如节能建设、全区监控等手段落后,园区内系 统信息孤岛严重,没有有效关联。 (三)园区企业发展 1.支撑企业发展的产业配套服务薄弱; 2.针对企业的产业扶持政策竞争力不够; 3.园区内企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企业群的集聚竞争力。 (四)园区持续化运营 1.园区间恶意竞争,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2.园区人才、技术、资金的吸引力; 3.园区业主经营收入的挑战; 4.传统的生产开发型园区向产、商、住一体化园区的转型困惑。

二、项目目标 (一)整体目标 通过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园区管理,促进资源整合,提升风控能力,提高文化内涵的形成和呈现,提供一站式平台服务。通过智慧园区项目建 设,做好管理和服务,做到可全员追踪、可全程追溯、可切实操作、可个 体纠正、可科学统计及可全面分析。从而提高园区业务的综合管理和运营 能力,创建优质的产业生态环境,提升园区服务品质,进而推动园区经济 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建立安全、低碳、规范、高效、经济的智慧园区运行体系; 2.建立园区资源信息的交换、共享、挖掘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管理; 3.运营:绿色节能、智能化、高效管理; 4.企业:良好生存环境、多功能服务、可持续发展。 5.居民:信息通畅、多元文化、多界面社交。 (三)架构图

最新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最新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

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核心是为园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个性化的办公、租售、缴费、投诉、维修、安保、消防、预定等服务,方便客户找到园区及周边的银行、医院、超市、洗车、修车、保险等服务信息;还能提供为企业办照注册、缴税、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服务流程可追踪、可回溯、可记忆,保证客户再次使用该服务时,达到更个性化和便利的智慧化服务。

XX智慧园区建设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建设背景 (3) 1.2 园区信息化现状 (4) 1.3 信息化发展趋势 (4) 1.4 建设目标 (5) 第二章智慧园区需求分析 (7) 2.1 园区涉及主体 (7) 2.2 园区主体的信息化诉求 (7) 2.3 园区信息化需求 (7) 第三章智慧园区平台总体构架 (8) 3.1 智慧园区弱电系统建设 (8) 3.2 智慧园区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22) 第四章项目建设理念 (31) 第五章项目实施效益 (32)

XXXX智慧园区建设 解 决 方 案

第一章概述 智慧园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互联网+产业”融合产业模式为手段,面向园区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服务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将相关资源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获得高效、协同、互动的的整体效益。 1.1建设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 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XXXX园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XX市新区万平路,项目总规划用地约3000亩。一期建设用地1303亩,总建筑面积245平方米,投资额约65亿元人民币。包括农产品物流园、园区商业综合体、商住配套三个板块;项目主要建设以国际食尚文化、国际食品交易为核心,集食品、民俗、文化艺术、金融服务、星级酒店、商务办公、配套居住、食尚旅游、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群及现代化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并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家级绿色食品交易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产品研发创新基地和国家级特色旅游基地。 结合各类农产品物流园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建立农产品物流园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信息管理、信息采集发布、电子结算、质量可追溯、电子监控、电子商务、数据交换、物流配送等应用系统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慧园区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第一章前言 1.1园区发展概况 园区作为区域绊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迚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在各地“十事亏”规划丨,各种产业园,科技园、物流园、农业园等的上马和扩建令人瞩目。 我国园区绊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绊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变革期。到2010年止,共计有25家绊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绊济技术开发区,这使得我国目前共拥有107家国家级绊济技术开发区。1543省家级开发区。园区在这丧发展过程丨绊历了丌同的绊济背景、发展需求、核心竞争力及盈利方式。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过去以注重城市硬件丌断发展的城镇化已丌能再满足绊济及社会总体的发展要求,代而取乊的将是以土地资源为条件,以优质产业链的设计、引迚和运营服务为落脚点,幵带劢丌同大小规模城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吸引力。在新型城镇发展过程

丨,园区理应是最有力的承载产业和文化发展的要素。 丌同园区在现有建设、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园区的品牌知名庙,如何在现有区位优労的基础上,增强园区的招商引资能力,同旪如何提高园区的工作协同敁率和服务质量,已然成为各园区首要工作仸务。 作为丨国乃至整丧亚太地区最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用友公司已绊开始推行以园区信息化的新管理模式,提出智慧园区的建设理念,致力为园区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打造集建设不运营、管理不服务、信息化不数字化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园区”。 1.2园区功能 园区是综吅的功能体,从最早关注产业园区的绊济属性,到现在关注其生态、环境、产业链属性,产业园区越来越强调健康及可持续发展。丌仅包含入驻企业的日常研发、生产、营销以及相关的政策、环境和配套,还包括吃、穿、住、行、娱乐等功能,所以必须从以下综吅功能方面满足园区的信息化需求。未来园区的功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 . 智慧园区服务管理系统介绍 北京麦斯普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3-9-1

目录 1 产品概述 (3) 1.1 产品背景 (3)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案特征: (4) 1.2 效益分析 (5) 2 产品设计 (6) 2.1 系统架构 (6) 2.2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7) 2.2.1 智慧客服服务管理系统 (9) 2.2.2 智慧企业孵化器管理系统 (10) 2.2.3智慧一卡通管理系统 (10) 2.2.4智慧信息发布管理系统 (11) 2.2.5智慧音视频管理系统 (11) 2.2.6智慧安全管理系统 (11) 2.2.7智慧消防管理系统 (12) 2.2.8智慧办公管理系统 (13) 2.2.9智慧节能管理系统 (13) 2.2.10智慧园区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14) 2.2.11智慧园区云计算管理系统 (14) 2.2.12智慧园区基础通讯管理系统 (14) 2.2.13智慧外联信息管理系统 (15) 3 智慧园区结构拓扑图 (15)

4实施案 (16) 1 产品概述 1.1 产品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 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 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详细

智慧园区建设 解 决 方 案

1.概述 智慧园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互联网+产业”融合产业模式为 手段,面向园区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服务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将相关资源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获得高效、协同、互动的的整体效益。 1.1.建设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园区信息化现状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园区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园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园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成为当前园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园区管理支撑、服务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整合应用存在不足;园区企业规模化IT应用、特色化专业示需要进一步提升。融合前沿技术的智慧园区成为中国园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 园区管委会部门之间,以及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和应用层次不齐、相对孤立。这导致政府部门、企业与园区、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障碍与资源独立。 相较于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园区信息化投入以及整体信息化应用不足,特别是基于园区管理服务以及SMB应用平台成为园区信息化重要瓶颈。 大多数园区在IT硬件、网络、通信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基本成形,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奠定了物理基础。 1.3.信息化发展趋势 (1)服务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发展,园区入驻企业越来越重视园区网络覆盖程度,网络覆盖已经成为园区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

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 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核心是为园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个性化的办公、租售、缴费、投诉、维修、安保、消防、预定等服务,方便客户找到园区及周边的银行、医院、超市、洗车、修车、保险等服务信息;还能提供为企业办照注册、缴税、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服务流程可追踪、可回溯、可记忆,保证客户再次使用该服务时,达到更个性化和便利的智慧化服务。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设计方案

1.1.1智慧园区 (一)建设目标 通过智慧园区建设,可以帮助园区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围绕园区管理和产业服务,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建立“服务网络化、应用智慧化、平台集约化、运营社会化”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的新型园区,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目标。 (二)建设内容 图5-3-12-1智慧园区架构示意图 1.建设云化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 通过建设云化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充分降低企业信息化和创新成本。建设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园区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

信息发布、业务交流平台,提升园区科技服务能力,打造本地企业生态链。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园区任何角落都能够通过各种设备接入网络,随时随地的访问政府、各产业园区、企业的公共服务,通过授权办理各项业务,使信息服务无处不在。 图5-3-12-2智慧园区信息服务平台示意图 2.建设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平台 通过建设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支付平台、安全平台、管理平台等服务,帮助园区内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从而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同时提供“一章审批、一网审管、一单规范”和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3.完善城市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是为城市企业或个人进行网上交易洽谈提供一个虚拟网络空间和保障商务顺利运营的管理环境,通过电商平台协调、

整合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企业、商家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支付平台、安全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有效地、低成本地开展自己的商业活动。 建立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绝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建设城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采用先进的网络架构,全面打造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城,为农牧业直供模式提供线上支持,支持网络下单与支付,配合线下智能配送到社区,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直供模式。 城市电商平台可以采取与国内知名电商厂家如阿里、京东、腾讯等进行合作,借助品牌力量,更好地实现农牧产品线上营销和推广。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教学文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 1. 概述 智慧园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互联网+产业”融合产业模式为手段,面向 园区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服务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将相关资源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获得高效、协同、互动的的整体效益。 1.1. 建设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占比越来 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园区信息化现状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园区信息

化的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园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园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成为当前园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园区管理支撑、服务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整合应用存在不足;园区企业规模化IT 应用、特色化专业示范需要进一步提升。融合前沿技术的智慧园区成为中国园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 园区管委会部门之间,以及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和应用层次不齐、相对孤立。这导致政府部门、企业与园区、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障碍与资源独立。 相较于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园区信息化投入以及整体信息化应用不足,特别是基于园区管理服务以及SM应用平台成为园区信息化重要瓶颈。 大多数园区在IT硬件、网络、通信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基本成形,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奠定了物理基础。 1.3. 信息化发展趋势 (1)服务网络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发展,园区入驻企业越来越重视园区网络覆盖程 度,网络覆盖已经成为园区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 宽带、无线、移动的融合,多种接入方式、高带宽,无所不在的网络及其应用已经是园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应用智慧化物联网、云计算的规模应用促进信息化的深度化、智慧化。在园区这种大 区域管理的过程中,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运营效率,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慧物流、智能监控等管理中,传感技术采集数据和视频信息,帮助园区更高效而合理地进行创新管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搭建企业管理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高效运营,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3)平台集约化园区的管理和运营将从分散向集约转变,基于云计算的大平台集约,数据 的集中共享,是园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

2019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2019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2 产品设计 2.1 系统架构 智慧园区服务管理系统包括数据中心和各应用中心两大部分。数据中心位于园区的云计算中心位置,用于智慧园区管理系统中心数据的存储、更新、备份和维护;而各应用中心仍按功能,设立在物业管理功能区内,分中心根据实际可以合并使用,如客服中心在物业客服管理处,维修中心在物业工程管理处,安防消防中心设置在中控室等,各分中心与园区数据中心相连,保证数据的统一和就近的服务。 2.2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包括: 1、智慧客服管理系统:11 a) 租售管理子系统; b) 400及投诉管理子系统; c) 收费缴费管理子系统; d) 报修维修管理子系统; e) 装修及施工管理子系统; f) 保洁及卫生管理子系统; g) 活动会议接待管理子系统; h) 休闲娱乐配套服务管理子系统; i) 停车证班车约车管理子系统; j) 展览展示管理子系统; k) 预定配送服务管理子系统; 2、智慧企业孵化器管理系统: a) 企业信息管理子系统; b) 政府信息管理子系统; c) 服务信息管理子系统; 3、智慧一卡通管理系统: a) 管理中心子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