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单簧管指法的技巧问题

谈单簧管指法的技巧问题

谈单簧管指法的技巧问题
谈单簧管指法的技巧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12656729.html,

谈单簧管指法的技巧问题

作者:赵新旭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单簧管自问世近三个世纪以来,随着二十世纪无调性音音域,温柔甜美富有表情的音色及辉煌华丽的技巧、序列音乐和先锋派音乐等现代作曲技法的出巧,使它成为最迷人的乐器之一,是乐团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倍受世界各国现代技法的单簧管作曲家们的宠爱。但要演奏好它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单簧管手指技巧是单簧管演奏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演奏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单簧管;指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05-01

一、单簧管会遇见的手指问题

1.右手托乐器的位置;通常一些初学者刚拿乐器的时候,感觉会拿不稳乐器,喜欢在右手托乐器时让托垫太靠近拇指的根部。这样会使右手4个手指在按键按孔的时候缺乏灵活性。习惯成自然,所以在练习的第一天就要把这样的问题注意一下。

2.右手是食指向上依靠:手型是练习中非常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往往很多初学者会不自然把右手食指向撒谎那个领先在单簧管的侧面键上。如果不注意的话,将来真正的使用这样侧键的时候,会觉得很不习惯。而且长期这样的依靠,会对该键的弹簧片造成很大的破坏,时间长了以后会失去弹性。

3.两套指法的日常练习:初学者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左右手的小指头控制的键,其实有两套可相互替代的指法,也就是说同样的音可以用两种指法按。选择使用哪种指法,关键是看会不会出现过渡音。

4.连音的问题:在演奏连音的时候,一定注意手指的动作柔和,手指的动作也会影响声音的色彩。

二、困难手指技法的类型及练习方法

单簧管演奏中的困难指法是比较多的,一般可分为几大类。

1.在基础练习中以F大调为首的降号调式中,从小字一组的降B音到小字二级的C音做连接练习的运指动作就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左手食指和拇指同时按下单簧管正面和反面的两个键子,并且还要和左右手的其他手指相配合才能够很好的完成。

论如何演奏好单簧管

论如何演奏好单簧管 摘要:单簧管是木管乐器,它的性能十分灵活,可以轻松地演奏掠过多个音阶 的长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著称,用于独奏极富表现力。广泛应用于交响乐团、军乐团、爵士乐团和轻音乐团等。单簧管也是一件很灵敏的乐器,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相当出色。它能轻松地演奏连、断音结合的各种光辉华丽的乐句,这些方面可以与长笛相媲美。单簧管在演奏技巧方面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断音、跳音、吐音、颤音、滑音等技巧,尤其是手指的技巧训练对演奏效果至观重要。 关键词:单簧管;演奏;技巧 单簧管是交响乐团、军乐团、爵士乐团和轻音乐团等乐团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但要演奏好它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何才能演奏好单簧管呢?我总结十多年来吹奏单簧管的经历和六年多来的 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来演奏好单簧管。 一、呼吸训练 气息的运用是演奏好管乐器的重要一环。气息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方面,两 者的协调极为重要。演奏单簧管有三种呼吸方法:1、胸式;2、腹式;3、胸腹式。目前普遍使用胸腹式方法,这种方法集中了胸式和腹式的各自优点,把胸腔 和腹部横膈膜充分利用起来,吸气量大,不易疲劳。一般来讲,演奏过程中吸气 要快而饱满,做深呼吸状,胸和横膈膜要鼓胀起来;呼气要慢而均匀,横膈膜要 托住慢慢呼出的气,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可能饱满。在换气时要有意识地松弛一 下横膈膜,使没有用完的气都呼出后再吸气,这样才不憋气,从而轻松自如、头 脑清醒地完成演奏。单簧管的低音和高音气息运用有不同方法。高音区的音,振 动频率高,气流急。气量要小,要求音色明亮、柔和。低音区的音,振动频率低,气流缓、气量则要大,才能产生浑厚饱满的音色。演奏时应使高音、中音、低音 各音区之间的音色得到统一,这也是衡量演奏者气息运用的好坏的标志。气息运 用得好坏直接影响音质和音色。因此正确运用气息,是每个单簧管演奏者应该悉 心学习研究的课题。 二、发音训练 发音也可以称为乐句的起音,起音的好坏对整个乐句演奏过程中的力度、音 色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有正确的嘴形,才能发出松弛、明亮、穿透 力强、富有生命力及色彩多样的声音。嘴形是吹奏方法的灵魂,它牵连到声音共 振和音色变化,甚至对呼吸、吐音和运指的灵活也有影响。当笛头放到嘴里时, 嘴唇往里包,上牙成斜面放在笛头一公分处,上唇紧挨上牙闭住,下牙用下嘴唇 薄薄地垫住,自然地包在哨片与笛头面板分开的位置,嘴角略呈微笑状,面部肌 肉放松,嘴唇位置摆好后舌头立即接近哨片,在呼气和舌头离开哨片的一瞬间就 发出声音。要发出好听的声音,仅有嘴形的正确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口腔、气息、舌头甚至手指的配合。根据自己所学的经验,我认为要吹奏出富有生命力和色彩 多样的声音,口腔里面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在嘴唇包好笛头开始发音时,舌头 要帮助控制气流,同时下牙、上唇作为支点,将呼出的气推到上牙龈部位,上腭 打开,下唇自然含住笛头使哨片充分振动(只有共振的声音才是动听的声音)。 特别是在演奏雄浑壮阔的fff时,甚至还需要借助手的力量(左手大拇指往前推,右手大拇指往上抬)。当乐器充分共振时,你就会像一个歌唱演员那样感到鼻腔、头部都会有共鸣,即使是吹奏ppp时,口腔里的控制也不能松懈。总之,嘴唇 (包括口腔、舌头、气息)与哨片笛头的关系犹如弦乐器的弓子与琴弦的关系,

[单簧管,音色,主观]浅析影响单簧管音色的主观因素

浅析影响单簧管音色的主观因素 单簧管属气鸣乐器中西洋管弦乐器木管组,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而富有表现力,可以演奏变化幅度大、风格迥异的乐曲。单簧管的音色作为单簧管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其特点灵活多变富有戏剧性。单簧管低音区音色浑厚有力、中音区圆润、柔和富有歌唱性,高音区清澈、明亮并与中低音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特质决定了单簧管的音色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多样性。在单簧管及其演奏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语言、地域、学派来划分的不同音色特点,以声音浑厚雄壮的德国式音色;柔和浪漫的法国式音色及奔放自由的美国式音色最具代表性。此外,不同的演奏者通过主、客观的调整、组合可以获得不同的音色,表现出演奏者独特的个性及音乐鉴赏力。 影响单簧管音色的因素可分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无法通过演奏者主观控制及改变演奏方法来调整音色的如乐器、哨片及其他硬件因素。选择一件性能卓越的乐器可以最直接的对音色产生影响。具有精良做工的单簧管本身就具有良好的震动和发音条件,可以充分发挥出演奏者对音色的控制能力。哨片也是影响单簧管音色的重要因素,被誉为单簧管的声带。演奏者通过将气源源不断地送入放有哨片的吹嘴使哨片产生震动进而发出乐音。此外有些演奏者通过调整吹嘴型号,更换卡子、二节管及喇叭口来调整音色,这些硬件上的改变加在一起构成了影响单簧管音色的客观因素。 对单簧管音色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确实存在也很重要,但绝不应对这些客观因素产生依赖。一味地追求硬件上的性能会使演奏者偏离追求单簧管音色的本质,即以演奏者为主体通过演奏方法的调整产生符合自我审美的音色,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音乐审美观。同时,过分的追求客观硬件上的提高还会影响演奏者对单簧管音色的调节和控制能力,长久下去势必对演奏能力产生影响。吹出好音色应该从演奏者自身的控制能力出发,通过对演奏方法的调整找到最佳的发音震动点进而产生好的音色。演奏者应增强对客观因素的控制能力。控制能力越强对客观因素的要求就越宽松,有时甚至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这种能够影响音色的控制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演奏者对音色的驾驭能力,是可以通过演奏者主观意识控制、通过练习和调整来获得的。影响和改变这种控制能力强弱的因素我们称为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气息、嘴型及口腔调整这三大方面。 一、气息 气息对于单簧管演奏而言就如同汽油与汽车、电与电灯的关系。单簧管的发音根本就是依仗将一定力度的气流从吹嘴送入乐器与哨片产生摩擦,进而使哨片及管体形成循环的振动发出乐音。发音能量的大小由送入乐器中气流强度决定,气流越集中、越强大所产生的振动越充分产生的泛音越丰富,泛音越丰富音色听起来越饱满、结实。所以能够演奏出充分、均匀的振动是产生丰富泛音的基础,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气息运用方法。 在单簧管演奏过程中呼吸的含义不仅仅是维系生命的生理行为,而是一种要达到单簧管发音要求的控制手段。呼吸一般有三种,既胸式呼吸、复试呼吸以及混合式的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在呼吸时胸廓隆起,胸腔膜向外扩展,由于空间限制进气量小且容易造成音色紧张;腹式呼吸注重使用横膈膜来加强呼吸强度, 吸气时横膈膜下移肋骨下沿向外扩展腹部隆起,呼气时肋下沿收缩横膈膜从下往上均匀地挤压肺部使呼出的气体更有力量。腹式呼吸虽然突

演奏单簧管的技巧

演奏单簧管的技巧 演奏单簧管的技巧 安东尼·帕尔 引言 当我在9岁时,作为一件圣诞节礼物,我从父母处得到了第一支单簧管。我记得我在第一时间把它从盒子中拿出,并拼装在一起。这支二手乐器的气味尤其令人高兴——一种潮湿、上了油的木头的气味,这种气味与我想象中它应有的声音是很相配的。这支乐器在整个家庭中传递着,每个人轮流着试图从它那里吹出一个音符,而我马上就能做得比其他人要好一些。它是我的了。而我感觉我已与它“热恋”了。 当我去拜访我的第一位老师维尔弗莱德·基尔利(Wilfred Kealey)时,他开始与我谈音乐,并且建议我思考的方法不要直接与乐器有关,或者不要与我自己应做什么的细节有关。进入我脑海的一件事是我应该把单簧管的声音想象成一个光滑的、圆的管子,这个管子从我身体内部深处开始,向外延伸通过并超过乐器的喇叭。这就是我与想象中的演奏的首次经历。 当我们演奏时,我们就会把单簧管看成是一件实体——一件特殊的实体,但也许只是一件实体。它只是一件我们试图让它做我们希望它做什么的物件,而它常常似乎不受我们的影响。因此,我们为了学友分它,必须对它“做”“一些事情”。 虽然我们与这个物件的关系会改变,就像我们会进一步成为演奏家一样。与我们对乐器本身的认识相比,我们更多地认识到我们获得的结果。我们的教师,如果他与我遇到的老师那样聪明的话,他会鼓励我们超越单簧管、超越我们自身进行思考,就像我们解决问题那样。也许通过给予我们一些比喻,就像我刚刚对单簧管声音描述那样,他们应试图让我们成为单簧管演奏家那样的音乐家。通常,有关单簧管的书籍不会大量地告诉我们这些比喻,虽然它们是这样介绍的,我想,这是教师对学生的重要贡献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在我们能描述单簧管加上演奏者这个复杂体系的方面,这些比喻是最好的。在下一本出版物上,我打算完整地探讨它们。 在这一章中,我会使用“音管”作为一种参考。它会自然地划分为若干部分,从腹部—横隔膜体系开始,进而到口腔和喉咙的空间,随后是口型,最后是乐器本身。我想依次看一看每一部分的一些方面。因为同样处理的任何事情,都会造成相当大的不同,无论何时我会试图选择一个稍许超越正常的观点,是为了与标准判断不完全一样。 虽然这像一个系列,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没有前面的那部分,后部分就不可能工作,我们会错误地认为,这个顺序像是一条装配线,在这条装配线上,一些产品在许多不同的方面经受独立的过程,最终完整地现出。当我们演奏一个音符时,所有的部分会用一种复杂的方法去互相作用,因此我们要记住,简单地按照顺序来考虑,可能会使人引起轰动误解。当我们谈论单簧管的声音时,这是一个重要的真理。

笛子各调音阶指法

笛子,作为中国拥有最古老历史的民族乐器之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 并延续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8000年前曾出现的骨哨是笛子的前身,笛子大约在秦汉以前就有记载),但古时的人们对笛子的了解远不及现代笛子研究者。包括近代的很多笛子研究者,对笛子的指法、调以及运用的表达仍然是不完善的,所以,我仅希望以本文,能弥补一些笛子学习者对笛子的指法、调的了解不足,同时也希望能和各位朋友一起共同进步。不管是什么乐器,指法与调子是相互相承的,所以其实也没有调子和指法的分别,由指法不同决定了曲子调子的变化,又由曲子调子的变化派生出不同的指法,两者密不可分,是辩证和统一的关系,不管是笛子作曲家还是笛子演奏家,都不能忽视笛子的指法与调的运用。下面简单地来说一说笛子常用的指法和调子关系,以及笛子的指法、调子在曲子中的运用。从笛子可以实现的指法来讲,以全按作5为例,笛子的指法从低音5一直到极高音1,其实上面还有音(极高音2,4等),只是确实不常用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首先来说一说笛子常用的指法和调子的。笛子常用的调子,如果以C调笛子为基准,全按作1就是G调,全按作2就是F调,全按作6就是降B调,全按作3就是降E调,那么为什么是这么分呢?因为当C调笛全按作1时,1变成了C调的5,所以从C(1)调往上数一个纯5度,是G(5),那么我们就说C调笛全按作1后是G调,以此类推,当全按作2时,1变成了C调的4,往上数一个纯4度是F(4)所以是F调,那么如果我们换成D调的笛子呢?同样原理,全按作1时,1变成了D调的5,所以,从D(2)调往上数一个纯5度,就是A(6),所以就是A调,以此类推,D调全按作2时,1变成了D调的4,往上数一个纯4度是D(5),所以我们就说它是G调。也就是说是什么调子的笛子,要全按作什么,只要将这个调子笛子的全按作5的1,向上数到作的什么音,是多少度音,然后把几度音加到原来的调子上去,算出是什么音,就是什么调子了,当然,首先得明白一些音程关系才行,以后会作进一步的解释和 表达上的研究. 那么笛子的调子和指法在曲子中又是如何运用的呢?先来说一下笛子本身的调子对曲子的影响。我们把笛子的风格简单地分成了两个大块:南方和北方。我们知道不同风格和不同地方的曲子要用到不同的调子,比如北方笛子曲子的调子以G调笛子(梆笛)居多,原因是因为北方的曲子大多高亢激昂,很具冲力,所以G调梆笛善于表现北方音乐的豪爽感,而且又比较适合北方笛子演奏技法中的剁、吐、滑的效果,当然,同样作为梆笛的小F、A调也很适合北方笛子曲子的演奏。南方笛子的调子以D调以下(比如C、B、bB、大A、大G、大F等)居多,大多善于表现委婉和悠闲,所以讲究声音浑厚,具有共鸣感,D调以下曲笛也比较适合南方的笛子演奏技法中的颤、打、叠的效果,尤其是低音区的感觉较梆笛更为厚实。再来说说不同的曲子应用的笛子的调子吧,很多朋友不知道什么样的曲子配什么调子的笛子,所以我想还是有必要分析一下的。除了以上说过的南北两派风格的差异,我要说的是,北方的曲子如果是表现恬静的、舒适的风格,同样可以用D调来衬托,比如北派笛子代表刘管乐老先生的作品《和平鸽》就是以D调笛子全按作2(1=G)演奏的,他的作品《夸家乡》就是以C调笛子全按作2(1=F)演奏的,也别有风味,另外,南派代表陆春龄老先生的作品《今昔》是以F调笛子全按作5和2(再加上C调笛子全按作2)演奏的,《奔驰在草原上》则是以F调笛子全按作5演奏的。也就说,选用不同调子的笛子与曲子本身没有最直接的联系,那么什么才真正影响着笛子在曲子中

1 单簧管练习方法

1 单簧管练习方法 一、单簧管的音色 大多人认为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但由于各国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等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德国式”、“法国式”、“英国式”音色等等。 二、单簧管的音色流派与国际发展趋势 美国式单簧管音色是当今世界单簧管音色的发展趋势。美国式音色是和美国这个民族移民的国家特点分不开的。因此,美国式音色是一种混合式的音色。它融合了英国式的宽而松、德国式的饱满而暗淡、法国式的清晰明亮,形成了美国特点的独特的单簧管音色效果——宽、松、柔、厚、亮。 三、美国式单簧管演奏方法 1、口型: 基本概念是:口型的作用是支撑哨片的最佳震动点。因此口型松紧度的适当直接影响单簧管发音的正确性与音准和音色的统一。 注:要特别记住不是用嘴吹管,而是用气吹管。 2、最佳震动点怎样找? 每个人的嘴型、嘴唇的厚薄、舌头的长短和口腔的形状与大小都不一样,所以含多少笛头和最佳震动点也不一样。因此出现了不用型号的笛头和哨片。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的震动点呢?可以这样去做:把笛头含少开始吹,并一点一点含多地吹,到了控制不了的点后(也就是发出叫音时),再向反方向走。在这些点中,你可以找到你最满意的音色的点,那这个点就是你的最佳震动点。之后再找口型的松紧点。开始用很松的口型来吹,然后一点点用越来越紧的口型去吹,到了吹不出声音的点后,再向反方向走。在这些点中找出声音最松弛的点。一般来讲,下嘴唇含得多,这对音色的柔和和厚度有所帮助。 四、单簧管的用气概念 要得到宽厚而松弛、饱满而柔和、圆润而清晰的这种正确的音色,用气非常重要。 1、在演奏中一定要用腹部呼吸,不能用胸部呼吸。 原因一:腹腔的空间比胸腔的空间大,吸气量也比胸部呼吸的吸气量多。 原因二:吸进气至腹腔后,可利用腹部一周的肌肉来控制气息的流速,而胸部呼吸却无法利用肌肉来控制流速。 2、演奏中要保持好松弛而不变的口型。然后用气吹满管子,保持不断的气流和气压(保持圆柱形音色感觉,而不是像塔形的音色感觉),弱奏时,更要保持口型松弛,用腹部压力保持平稳的气流和气压。吹奏高音时,要有吹次中音区的感觉;吹奏中音区时,则要有吹低音区的感觉。 3、总之,不管弱或强,都要有充分的气压 高音的确是相对难演奏的。我的演奏是这样,第1点:高音要很注重口腔的打开,可以用说“啊”这个字的感觉来帮助你打开口腔。第2点:注意嘴型的合理控制。不要太紧和咬哨片,要比较松弛,当然也不能太松。特别是嘴角两边不要往后拉,应该像吹口哨一样朝自然朝前,上唇用力稍比下唇大一些,这样后加以气息的压力(这个很重要,除了腰腹一周的压力外,还应该想象气流像一只很粗壮的箭一样有力地射向 尽可能想到的远的地方,这会加强气压力,很管用,不如试试呢。 单簧管演奏手指技巧的难点及其训练方法 2007年09月14日 01:40 单簧管最早出现于17世纪末,18世纪出,英文名:Clarinet。是乐团中

单簧管演奏基础

单簧管演奏基础 摘要:单簧管,是一种靠簧片震动发音的乐器,其音色优美,技巧华丽,在我国拥有众 多的学习者和爱好者。但是,许多学生在初学时,由于对单簧管演奏的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在呼吸、发音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问题,从而导致演奏基础薄弱,吹奏方法错 误的严重后果。本文就结合单簧管的发音、呼吸、长音、运指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讨论了单 簧管演奏所应注意的一些基础问题,并探讨了单簧管在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上的结合问 题。 关键词:单簧管、呼吸、长音、吐音、运指 “在音的发生、增强、减弱和消失方面,单簧管是最理想的乐器,因此,它具有飘渺深远、空谷回响、余音缭绕、薄雾昏暝等效果的可贵性。” ——柏辽兹①单簧管,是一种靠簧片震动发音的乐器,其性能十分灵活,可以轻松地演奏掠过多个音阶的长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著称,用于独奏,极富表现力。于18 世纪初被发明,一般认为它的发明者是纽伦堡木管乐器制作师约翰·克利斯托夫·登纳。 单簧管是木管乐器中最年轻的一员。虽然是后起之秀,但它是交响乐队中别的乐器无法替代的。它的音色多样,温柔甜美且表情丰富,辉煌华丽的技巧,音域宽广,达三个半八度。不同音区的音色差别很大,它的低音区音响紧张,发暗而略带戏剧性;经常演奏的中音区音响偏弱而淳朴,高音区则清脆明亮,极高音区尖锐刺耳。它的音量对比也很大,能奏出极强音,也能吹出持续的极弱的“消失音”,这是别的乐器无法比拟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管乐事业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单簧管的爱好者越来越多,并且初学的年龄越来越小。本人在多年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初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吹奏方法,在呼吸、发音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导致错误吹奏习惯的养成。中央音乐学院的张梧教授说过:“方法不对的练习等于在重复错误,只能使错误越练越深,以至无法再学下去,方法不对的练习会使人终生苦恼。”②所以,正确的基础训练是进步的奠基石。 一、正确的基本吹奏方法 1.姿势。吹奏时头要稍端起,眼睛平视,下巴不可下压,两腿分开站立与肩同宽,肩、胸、颈、膝等都要放松。持乐器时,乐器与身体成40—45度角比较合适,两肘下垂,但不要贴住身体。手型从外形上看,双手的手指应该放松并自然弯曲,呈半圆弧

单簧管的特点及作用

第一课单簧管的特点及作用. 装卸方法与保养 备课时间:月日 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单簧管的特点及作用. 装卸方法与保养。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单簧管的特点及作用. 装卸方法与保养方法。设计理念:在练习过程中,要善于用心,抓住正确的吹奏感觉,为进一步掌握单簧管的演奏计巧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降B调单簧管是演奏者最为长用的乐器。其音域从最低的E音到最高的C音,超出三个半八度,全部音域分为 四个音区,音色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它的发音,从低音 到高音,宽厚丰满、圆润柔和、明亮辉煌、畅通而松驰; 力度的变化,从最弱到最强,以及突然的强弱变化,都 能自如地表达出来。所以,B调单簧管在木管乐器中的 表现力最为自由和丰富。 学情分析:让学生了解单簧管,对单簧管产生兴趣。 教材重点:知道单簧管的特点及作用. 装卸方法与保养方法。 教材难点:要善于用心,抓住正确的吹奏感觉。 教学方法:演示法 课时类型:新授课 教具使用:单簧管: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介绍单簧管 1、单簧管的发展史 2、单簧管的构造及部件名称

三、单簧管的特级在乐队中的作用 1、降笔调单簧管 2、降诶调单簧管 3、降易调小单簧管 四、介绍单簧管的装卸方法与保养 1、教师示范 2、学生操作 4、教师介绍单簧管保养知识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单簧管,知道了单簧管的装卸方法及保养常识。下节课我们学习单簧管的演奏方 法。 作业:练习吹奏 板书:单簧管的特点及作用、装卸方法与保养 教学反思: 第二课单簧管的演奏法 备课时间:月日 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单簧管的演奏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单簧管演奏法有五个方面构成:口型、呼吸、吐舌、运指、姿势。 设计理念:在练习过程中,要善于用心,抓住正确的吹奏感觉,为进一步掌握单簧管的演奏计巧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单簧管的演奏法有五个方面构成:即口型、呼吸、吐舌、

浅谈单簧管的演奏技巧

浅谈单簧管的演奏技巧 引言 在音乐发展史中,优秀的音乐能够流传至今,一方面有赖于作曲家的激情创作,另一方面则需要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及演奏技巧的把握。单簧管在管弦乐队中是一种重要的木管乐器,其声音明亮、浑厚,富有表现力。在单簧管的演奏中,乐器声色本身特征需要演奏者发挥技术水平方可渐入缥缈回旋、薄雾黄昏等独具艺术效果的的音乐境界。 1、单簧管演奏技巧分析 1.1基本功训练 单簧管演奏技巧中的基本功,包括音色训练、音阶训练和高技术性训练等。长音、音阶是一种漫长而艰巨的工作,要求学生每天坚持不懈,刻苦努力训练。音阶练习最好多用吐音练习,演奏练习中,注意舌头动作要小,速度开始时一定要慢,以节奏稳定为基础,逐渐加快速度,但一定要求所演奏的音阶要均匀、干净、清晰、连贯、尽量少失误。努力保证吐音的颗粒和弹性,不要让吐音变得僵硬笨重。要保证音阶调性的准确性,要充分运用听觉带动练习,使整条音阶都在听觉控制下进行。练习曲训练在注意音色的同时,应对各种复杂节奏仔细辨析,标记弄懂,不要含糊不清,要注意手指与手臂要放松,肌肉僵硬是难以达到快速演奏的。对一些节奏难度大的练习,可用“分解”的方法,或用打分拍、画图式等方法去练,在真正掌握了该节奏再回复到正拍演奏。 1.2发音的不同种类 单簧管演奏者有大量的可用“色彩”,来使演奏更为多样化和饶有趣味。这与力度级别和在这些级别以内的发音的不同种类有关。除了用不同的舌头音节进行的实验以外(例如,“du”代替更为通用的“tu”,会产生一个更为柔和的起音),演奏者应研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来确定起音与力度级别的最适当的重量。值得推荐的是,你应在那些带有特别涉及弓法和发音风格的小堤琴技巧的教本上研究,它们可能为你的思维和试验提供饶有兴味的主意。我们必须明白演奏中音乐乐句划分的发音重要性。通常,一个乐句或“句子”的“含意”,取决于与分离模式有关的那些音所用的方法这里,音调的高度与发音风格肯定是主要要考虑的事。 1.3手指技巧 所有的单簧管演奏者都想精确而又快速地移动手指。如果你能遵循某些法则,并能勤奋练习,早晚会提高手指控制、流利和灵巧。手指应直接保持在相应的音孔之上,手指移动应该精确、稳固和节省。手指应抬起,而不是生硬和机械性的动作;在操作中,不同的指键、移动的节省永远是重要的因素。一个放松的姿势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练习那些精心设计的练习,以便提高自己的水平。

实现最佳音质的途径——单簧管演奏的口型和气息运用

实现最佳音质的途径——单簧管演奏的口 型和气息运用 实现最佳音质的途径 单簧管演奏的口型和气息运用 邓昕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单簧管,又称黑管或克拉管(意大利语为 clarinetto,法语为C1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有管弦 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 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 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关键词单簧管音质口型气息 单簧管作为一种独奏与合奏乐器,其应用非常广泛,乐 器本身有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深受大众广泛的喜 爱.它有多种的演奏技巧,可以演奏多种风格和不同时期的作 品,同时在交响乐队中占踞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人说单簧管是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它低音部分的 音色神秘而辽阔,中音部分的音色优美而洒脱,高音部分的音 色则明亮而狂野.特别是在演奏抒情乐曲时,它模仿的声音不 仅惟妙惟肖,并且惊人地表达出高尚,哀怨,痛苦,凄凉和悲 伤;在演奏节奏轻快的旋律时,当快速,轻轻地演奏,则可获 得风生水起,鸟啼虫鸣的真实效果.单簧管在整个乐队中能担 任富于幽默感的独奏,还能与其他乐器协调配合,合奏出优雅 抒情,神秘莫测,高亢悠扬的乐曲,给整个合奏带来深度.这 些都证明了单簧管是管乐器中音色变化最丰富但又是最难控制 的一种乐器. 我认为对于一个优秀的单簧管演奏者来说,能演奏出优美 动听的声音,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首先就是要吹奏出好 的音质.但怎样才能吹奏出好的音质呢? 1口型是吹奏方法的灵魂 运用正确的口型在吹奏时才能发出松弛,明亮,穿透力 强,富有生命力及色彩变化多端的声音. 口型牵连到声音共振和音质的变化,甚至对呼吸,吐音的 运用都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吹奏时,嘴角要有张力,还 要有向中间集中的力量,才能使风口吹成”0”型,这对发音 和气息是非常有用的.嘴唇位置摆好后,舌头立即接近哨片, 在呼气和舌头离开哨片的一瞬间就发出声音,至于笛头与哨片 在嘴里包多少为宜,可根据笛头口缝的大,小,长,短而定.

浅谈如何掌握单簧管的音色

浅谈如何掌握单簧管的音色 音色的形成与各国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等有关,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单簧管音色的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但还是形成了“德国式音色”、“法国式音色”、“英国式音色”等等。美国是一个由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所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自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语言、习惯等等,在这种环境中混合产生了所谓的“美国文化”,就像鸡尾酒。“美国式音色”既带有“英国式音色”的宽而松弛、“德国式音色”的饱满而暗,又带有“法国式音色”的清新而明亮的因素。 在美国单簧管演奏方面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演奏家是丹尼尔·博 纳德(189 斤一1979 ) ,实际上他培养了从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整一代乐团的单簧管演奏人员。博纳德早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受过正规训练,他将法国风格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样实际上所谓“美国式音色”受“法国式音色”影响较大。当代美国有代表性的单簧管大师有M 队chellli 云e Dav - ids 址fr 运加舒加劝面。他们在美国培养了大批演奏家,他们各自录制了很多唱片,在我们国内也有很多人听到过他们的录音,可以说他们是“美国式音色”的代表人物。 感觉与声音 对搞音乐的人来讲,感觉是非常重要的。人只能用五感中的听觉来识别音色,对达到音色质量有很大作用的是演奏者的音色鉴赏能力和音色听觉(也包括审美观),确切的说是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听觉。如果你的发音感觉是E 的话,发出来的声音肯定是E 的声音,如果发音感觉是O 的话,那么发出来的声音肯定是0 的声音。我们对此不妨做一次实验:用E 的口型发0 ,用O 的口型发E ,那么前者是发不出0 ,后者是发不出E 的。进一步的讲,口型的松紧,关系到声音的松紧、气息的运用,关系到声音的薄厚,但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听觉。 声音练习 1 .呼吸:呼吸在我们的身上是这样自然,我们甚至不会真正的想到它。对一般人来讲,呼吸是生命的延续,但对管乐演奏者来讲,有另外的意义,那就是呼吸就是动力。气是所有演奏要素的基本前提,它是根本。

再谈初学单簧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12656729.html, 再谈初学单簧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晏斐 来源:《小演奏家》2013年第04期 一、呼吸问题 管乐器的发音是由吹入乐器的气压产生的,呼吸是管乐器的根本。初学者在固定了口形和掌握了一定数量的音符后,必须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最容易轻视的问题,一方面初学者气量不足,换气时间和技巧还不会掌握,而且吹的越慢越费气,他们往往越吹越快,靠提高手指技巧和速度来弥补气量不足;另一方面,虽然提高了练习速度,但抢气时间短、吸入气量少、常常来不及换气,使学生前几小节还能坚持,之后就必须“出错后停顿”或者靠随意换气来缓解呼吸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习多年有一定水平的学生甚至是专业院校的大学生,呼吸技术仍然没有得到很好掌握。因此,初学者从一开始学习就要明确呼吸重要性,学会胸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强调逐步发展提高呼吸技术。高质量的演奏需要高水平的呼吸技术作保障。 初学者在呼吸技术中最常出现的几个问题是:1. 呼吸耸肩,只用胸部吸气,有的则是先吸到胸腔再将气鼓到腹部。2. 吸气过于频繁,没有用完气又开始换气,导致憋气后用嘴角撒气。 3. 喉部紧张,用喉部控制气息。 4. 误以为吸气位置对了就算是学好了,将呼吸技术搁置一边,实际上吸气位置还较浅,在力度变化中运用呼吸还不会协调地控制。 5. 随时换气、换气不合理、不会按乐句换气等。对于初学者而言,呼吸技术的重点应是: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放松、喉部的放松;运用横膈膜、腹部、胸部协调地控制气息;明确自身气量的多少,增长气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何时换气。 二、姿势问题 “身体是乐器的一部分”,姿势的好坏影响着呼吸、音色和身心的放松程度,姿势往往也容易被初学者忽视。初学者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站立时普遍持乐器比较低而且容易靠右歪,或用一只脚支撑身体重心,用脚打拍子。坐着演奏时,常出现用双腿夹住喇叭口支撑乐器的情况。由于初学者的年龄通常都比较小,右手大拇指负担乐器比较累,托不住乐器,再加上演奏时的紧张和畏惧,常常把头藏在谱台后;有的学生因为视力不好特别靠近乐谱;还有的学生个子高而谱架比较低也会造成持乐器低的情况。靠右侧持管歪斜主要是因为视力习惯和乐器容易碰到谱台杆造成的。纠正这两个错误我建议:1. 初学者佩戴挂带,减轻右手的负担。2. 教师从呼吸、音色等方面来示范持乐器高低的差异,帮助学生找到持乐器最佳的角度。3. 选择同身高相适宜的谱台。4. 背奏乐谱。5. 录像检查纠正。6. 经常上台表演。 三、声音问题

单簧管学习教程

单簧管学习教程 在我国,学习单簧管的人越来越多,单簧管已成为管乐中相当普及的一门 乐器。怎样学好单簧管,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成为我国单簧管教育者需要 急迫解决的问题。那些看似浅显的理论、方法、经验、技巧,也许正是单簧管 学习者所需要探讨的课题。谨以此文与同行们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一、呼吸练习对演奏的提高作用 气息的运用是演奏好管乐器的重要一环。气息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方面, 两者的协调极为重要。气息的运用与口腔和舌头的控制紧密相关,如果没有舌 头的控制,呼出的气就会像失去闸门的水一泄即逝。演奏单簧管有三种呼吸方法:1、胸式;2、腹式;3、胸腹式。目前普遍使用胸腹式方法,这种方法集中了胸式和腹式的各自优点,把胸腔和腹部横膈膜充分利用起来,吸气量大,不 易疲劳。初学单簧管的朋友练习吸气时,一般容易出现两肩上抬现象,还以为 自己吸足了气,其实这是假象。一般来讲,演奏过程中吸气要快而饱满,做深 呼吸状,胸和横膈膜要鼓胀起来;呼气要慢而均匀,横膈膜要托住慢慢呼出的气,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可能饱满。在换气时要有意识地松弛一下横膈膜,使 没有用完的气都呼出后再吸气,这样才不憋气,从而轻松自如、头脑清醒地完 成演奏。单簧管的低音和高音气息运用有不同方法。高音区的音,振动频率高,气流急。气量要小,要求音色明亮、柔和。低音区的音,振动频率低,气流缓、气量则要大,才能产生浑厚饱满的音色。演奏时应使高音、中音、低音各音区 之间的音色得到统一,这也是衡量演奏者气息运用的好坏的标志。气息运用得 好坏直接影响音质和音色。因此正确运用气息,是每个单簧管演奏者应该悉心 学习研究的课题。 二、发音练习 发音也可以称为乐句的起音,起音的好坏对整个乐句演奏过程中的力度、 音色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有正确的嘴形,才能发出松弛、明亮、 穿透力强、富有生命力及色彩多样的声音。嘴形是吹奏方法的灵魂,它牵连到 声音共振和音色变化,甚至对呼吸、吐音和运指的灵活也有影响。当笛头放到

单簧管指法表

单簧管指法表 单簧管(Clarinet)为单簧气鸣乐器。广泛使用于世界各国的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轻音乐队的重要乐器。属木管乐器。中国称黑管。管体分管嘴、吹节座管、上节管、下节管、喇叭口5部分,用乌木、红木或塑料、硬质橡胶制成。木质管音质浑厚,塑料管音质明亮。乐队常用的标准单簧管为bB调,专业演奏者常配备bB调和A调两支,C调单簧管流行于德语国家,上述单簧管皆属高音单簧管,全长约66厘米。单簧片用芦竹制作,用箍卡固定在管嘴上,吹时贴于下唇。音域为e~g3,属移调乐器,记谱较实音高一全音。低音区浓厚柔和,称为芦管音区;中音区自f1~bb1,音质较差;高音区b1~g3,圆润而明亮;最高音区尖锐。 在管乐器中,单簧管演奏的灵活性大,快速乐句及强弱变化均可适应;自然音阶、半音音阶、十二度大跳及各种分解和弦等奏法都灵敏动听;悠长的华彩乐句的表现力超乎长笛之上。力度强弱变化幅度大,能奏各种颤音但在快速断奏技巧方面,因单簧对双吐及三吐反应不灵敏,远不及长笛。近代作品,尚有使用颤吟音,在轻音乐与爵士音乐中,还常用半音音阶滑音及一般滑音;甚至有吹奏双音的。 单簧管在超吹时所得为奇数号泛音,不是比基音高八度,而是高十二度,这一特点使它的基础音列不象其他木管乐器那样在一个八度内有12个半音,而是在十二度音程内有19个半音,因之获得基础音上方高音区的指法就复杂得多。 单簧管出现较晚。18世纪初由德国J.C.登纳根据古老的法国芦管“沙吕莫”加以改制而成,有7个音孔及2个音键;a1键与泛音键bb1键,借助手指对指孔的半启闭及嘴唇控制;能演奏包括半音的近3个八度音,中音区及高音区较好,接近小号音色,登纳用它来代替当时

浅析单簧管演奏教学中的音准训练

浅析单簧管演奏教学中的音准训练 音准问题不论对于何种形式的管弦乐演奏都具有首要意义。而在单簧管演奏中,这一问题尤其关键,音准不仅受制于乐器的律制、性能等客观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者主观的听觉感受、音乐修养和演奏经验。本文试图从理性分析、感官体验、操作训练等多个角度来浅析单簧管音准问题。作为单簧管演奏者必须要明确音准对音乐表现的重要性,通过将不同的音准练习方法和实践相结合,逐渐掌握吹奏好音准的能力。从而,为更好地表现音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标签:音准训练;指法;固定音高 1.单簧管的历史 单簧管,又称黑管或克拉管,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它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单簧管在国内被人们习惯地称为“黑管”,这种乐器使用一枚簧片使乐器发音,为西洋木管乐器之一,产生在十七世纪末叶,起源于古希腊,于十九世纪末叶传入中国。拥有将近四个八度的辽阔音域,是管乐家族中的冠军。单簧管的特点,低音深沉,中音浑厚,高音明亮,适合表现各种音乐性格,无论在乐队演奏或独奏中都极富表现力。演奏性能十分灵活,在演奏旋律、音阶、琶音、吐音等方面均相当出色。黑管家族有约十种不同音高和调性的管,方便切换。 2.音准训练中的指法问题 在指法的音准训练中,初学者是按照指法表的图示或者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来进行演奏练习的,在这个学习的阶段过程中,由于演奏者能力较低,很难发现指法表以外新的指法。当然指法表是通过前人不断演奏实践总结下来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表演形式的丰富以及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原有指法表上会对某些音的音准进行一定的弥补和扩充。现如今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上加两线的音基本会用多种指法。多种指法的运用是针对一些特殊音的音准进行的。 3.通过用基本功练习音准 单簧管基本功训练中的长音练习,就是一口气吹一个音完成。这种训练不单单是训练演奏者对于乐器的吹奏耐力,更重要的是训练演奏者对乐器的控制力。练习时,必须要有校音器,吹奏每一个音时,一定要一口气吹奏准,因此对于气息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每种乐器都要练习长音,而每种乐器的训练方法却不一样。单簧管初学者的长音练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基础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长音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的练习,长音对演奏者的口型、气息以及每一个音的按键记忆都是非常好的训练。自然音阶的长音练习之后,可以进行音程长音练习以加强对于按键的反应能力以及体会音程之间口型、气息等微小的变化。 ②强化练习。可以尝试吹奏音阶,必须要练得慢而稳慢。主要目的是通过练习音

管乐器指法表

小号指法: 长笛指法:

长笛颤音指法:

长号指法:

大号(中音号)指法: 单簧管指法:

萨克斯指法: 圆号指法:

概述 西洋管乐器是一组非常常见的乐器, 英文为Wind Instruments,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弦乐队(Orchestra)中,管乐器主要是作为和声支持声部或色彩性声部出现的,而管乐队(Wind Band)中除了打击声部以外都是管乐器(唯一可能出现的弦乐器是 Double Bass)。由于管乐队常常为军队出操或礼仪所采用,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军乐队。本人爱好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也算是一个乐器迷,以下容是本人多年学习音乐及乐器知识的一点积累,希望能对网友中的音乐爱好者及乐器爱好者有一点帮助,纰漏之处还敬请不吝赐教。如对文中的介绍有需要深入了解之处,还请查阅专业书籍。编辑本段乐器介绍-吹孔气鸣乐器 A.发声原理:吹孔气鸣乐器管体为圆柱型,横吹,唇是激振器。唇振动时,气流冲击在吹孔锋利的边缘上而分开, 进入管中的气流就引起管空气柱振动而发音。 B.乐器介绍1.长笛 (Flute) 长笛 别称及雅号:“花腔女高音”乐器本调:C调应用谱号:高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实用音域:c1--c4 (三个八度) 结构组成:管身( 含吹节, 主节和尾节 )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专业型:硬质真银乐器特色:清新,透彻,色调是冷的。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其他:除C 调长笛外, 还有bD,bD调长笛,G调次中音长笛,C调低音长笛等,应用较少典型应用:斯美塔那(捷克),交响诗《我的祖国》之《沃尔塔瓦河》引子部分里格(挪威)《皮尔.金》组曲之《清晨》。 2.短笛 (Piccolo) 短笛 乐器本调:C调应用谱号:高音谱号, 不移调低八度记谱实用音域:c2--c5 (三个八度) 使用材质: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专业型:硬质真银乐器特色:音域比长笛

如何掌握单簧管演奏的音色

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掌握单簧管演奏的音色 姓名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英文摘要 (1) 英文关键词 (1) 引言 (1) 一、口型 (2) 1、口型的准备 (2) 2、怎样才能找到最佳震动点? (2) 3、具体练习方法 (2) 二、呼吸 (2) 1、吸气方法 (2) 2、呼气方法 (2) 3、呼吸注意 (3) 三、气息 (3) 四、吐音 (3) 1、吐音的原则 (3) 2、吐音时舌头的位置 (3) 3、吐音时舌头与口型、气息、手指的配合 (4) 4、吐音的两种技巧 (4) 五、音色与哨片的选择 (4) 总结 (4) 参考资料 (5) 致谢词 (5)

浅谈如何掌握单簧管演奏的音色 摘要:单簧管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它美妙的音色能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音乐大师柏辽兹曾称它“能具有造成飘渺深远、空谷回响、余音缭绕、薄幕昏膜等效果的可贵性。”大多人认为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但由于各国的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从而形成了“德国式”的饱满而暗、“法国式”的清新而明亮、“英国式”的宽而松弛音色等。 关键词:口型;呼吸;气息;吐音;音色与哨片 Random thoughts on how to grasp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imbre of the clarinet Abstract:The clarinet’s timbre is exquisite, the sound territory is broad, and its wonderful timbre can express different sentimental colors. Music master Bai Liaozi once described it "can create many valuable effects, such as faintly recognizable and profound, it likes the the spatial valley echo, likes the odd sound winds around, and the thin curtain dusk membrane and so on." Most people thou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bre of the clarinet are its full, vigorous low register; its clear, gentle center register; and its bright, clear high register. But due to various countries' cultures and customs, thus there are many types, such as "the German type" --full and dark, " the French type"-- fresh and is bright, "the English type"—wide and relax and so on. Key W ords :The shape of the mouth; breath; breath spits; the sound timbre and the sentry post . 引言 声音是一个乐器的生命,这里强调不要过分依赖乐器的好坏来提高音色,音色是人用五感中的听觉来识别的,对达到音色质量有很大作用的是演奏的音色鉴赏能力和音色听觉,确切的说是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听觉。对搞音乐的人来讲,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一、口型 口型是指面部肌肉和唇肌协调控制乐器发音时的形状。口型的作用是支撑

单簧管指法表

单簧管指法表 单簧管指法表.单簧管(Clarinet)为单簧气鸣乐器。广泛使用于世界各国的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轻音乐队的重要乐器。属木管乐器。中国称黑管。管体分管嘴、吹节座管、上节管、下节管、喇叭口5部分,用乌木、红木或塑料、硬质橡胶制成。木质管音质浑厚,塑料管音质明亮。乐队常用的标准单簧管为bB调,专业演奏者常配备bB调和A调两支,C调单簧管流行于德语国家,上述单簧管皆属高音单簧管,全长约 66厘米。单簧片用芦竹制作,用箍卡固定在管嘴上,吹时贴于下唇。音域为e~g3,属移调乐器,记谱较实音高一全音。低音区浓厚柔和,称为芦管音区;中音区自f1~bb1,音质较差;高音区b1~g3,圆润而明亮;最高音区尖锐。 在管乐器中,单簧管演奏的灵活性大,快速乐句及强弱变化均可适应;自然音阶、半音音阶、十二度大跳及各种分解和弦等奏法都灵敏动听;悠长的华彩乐句的表现力超乎长笛之上。力度强弱变化幅度大,能奏各种颤音但在快速断奏技巧方面,因单簧对双吐及三吐反应不灵敏,远不及长笛。近代作品,尚有使用颤吟音,在轻音乐与爵士音乐中,还常用半音音阶滑音及一般滑音;甚至有吹奏双音的。 单簧管在超吹时所得为奇数号泛音,不是比基音高八度,而是高十二度,这一特点使它的基础音列不象其他木管乐器那样在一个八度内有12个半音,而是在十二度音程内有19个半音,因之获得基础音上方高音区的指法就复杂得多。

单簧管出现较晚。18世纪初由德国J.C.登纳根据古老的法国芦管“沙吕莫”加以改制而成,有7个音孔及2个音键;a1键与泛音键bb1键,借助手指对指孔的半启闭及嘴唇控制;能演奏包括半音的近3个八度音,中音区及高音区较好,接近小号音色,登纳用它来代替当时难吹的D调高音小号。1750加用了第3键e,以后逐渐改进。增加到5键、8键、10键。1810年,I.米勒又改进为13键,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米勒单簧管在英、德、奥广为流行,1860年又经比利时人E.阿尔贝增加#c键,并在指法上加以完善,被称为阿尔贝制(或米勒制),阿尔贝制音质较好。伯姆制是1839年由法国演奏家И.E.克洛塞与乐器师L.A.比费使用,将长笛的伯姆制移植到单簧管上而成,其发音通畅,音键灵活,指法方便。目前有17~23键的各种伯 姆制单簧管。 总谱中最早出现单簧管的是在1720年。第1部协奏曲是1751年德国作曲家J.斯塔米茨所作。W.A.莫扎特有著名的单簧管协奏曲及单簧管与弦乐的五重奏。 C. M.von韦伯有2部协奏曲及1部小协奏曲,还有与钢琴的二重协奏曲及变奏曲。20世纪有丹麦C.尼尔森写的管乐五重奏(1922)和1首协奏曲(1928),技巧较难,从低音的圆润丰满直到最高音的尖锐刺透,发挥了全部音区性能。I.F.斯特拉文斯基的《乌木协奏曲》,G.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D.米约的《创世记》和A.科普兰于1948年写的协奏曲都有出色的单簧管音乐。 单簧管族的其他乐器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