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平衡练习题

高二化学平衡练习题

高二化学平衡练习题
高二化学平衡练习题

高二化学平衡练习题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 、反应混和物的浓度

B 、反应物的转化率

C 、正、逆反应速率

D 、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合成氨中,把1体积N2和3体积H2混和进入合成塔进行反应.若塔里排出的混和气体里NH3占12%,

则N2占()

A、 12%

B、 22%

C、 33.3%

D、 66.7%

3.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着平衡:2NO2N2O4+Q。把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

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①颜色②平均分子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④和⑤

D、③和⑤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X气体和2升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气)+3Y(气)

2Q(气)+nR(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少1/3,但温度不变,则该反应式中的n值应为()

A、 3

B、 4

C、 5

D、 6

5.可逆反应:A(气)+B C(气)+D 中,A与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若增大A的浓度,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D是有颜色的气体

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B、D必是气体

C、升温,C的百分含量减少,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若B是气体,增大A的浓度会使B的转化率增大

6.对于mA(气)+nB(气) pC(气)+ qD(气)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分子量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从16.5变成16.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n>p+q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m+n>p+q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m+n<p+q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m+n<p+q 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7.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 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8.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1倍,达到新

的平衡后,B的浓度是原来的40 % ,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D.a>b

9.在合成氨反应中,下列说法可以确定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当有1 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3 mol H—H键断裂

B.当有1 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6 mol N—H键形成

C.当有1 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6 mol H—H键形成

D.当有1 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6 mol N—H键断裂

10.在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X气体和1mol Y气体进行反应:2X(g)+Y(g)3Z (g)+2W(g)。某时测定产物的浓度不可能的是()

A.c(Z)= 0.75mol/L

B. c(Z)= 1mol/L

C.c(W)= 1mol/L

D. c(W)= 0.8mol/L

11.反应2A(g)2B(g)+E(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

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压

B. 减压

C. 减少E的浓度

D. 降温

12.一定条件下的反应:PCl5(g)PCl3(g)+Cl2(g)(正反应吸热)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PCl5分解

率降低的是()

A.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氩气

B. 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

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氯气

D. 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13. 反应:L(s)+a G(g)b R(g)达到平衡,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

影响如右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

衡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A.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 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 a>b

D. 无法确定a、b的大小

14.一定条件下反应N2(g)+3H2(g) 2NH3(g )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

A.1.2mol/(L·min) B.1mol/(L·min)

C.0.6mol/(L·min) D.0.4mol/(L·min)

15.在2A+B 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 0.5mol·L-1·S-1 B.υ(B) = 0.3 mol·L-1·S-1

C.υ(C) = 0.8mol·L-1·S-1 D.υ(D)= 1 mol·L-1·S-1

16.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 B.N2O4 2NO2

1

2

x

y

p

p

O

C .Br 2(g)+H 2 2HBr

D .6NO +4NH 3 5N 2+3H 2O 17.如图是表示:2X +Y Z +R +Q 的气体反应速率(υ)与时间(t )的关系,t 1时开始改变条件,

则所改变的条件符合曲线的是

A .减少Z 物质

B .加大压强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18.在一定条件下,向5L 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 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则A 的转化率为( )

A .67%

B .50%

C .25%

D .5%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20.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⑤ D .④⑥ 21.可逆反应aX(g)+bY(g)

cZ(g)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 0时改变某一外界

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像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 +b=c ,则t 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 .若a +b=c ,则t 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 .若a +b ≠c ,则t 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 .若a +b ≠c ,则t 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22.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

B(g)+C(g)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A 不是气态

B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A 是气态

C .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少量C ,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23.可逆反应2SO 2(气)+O 2(气)

2SO 3(气)在向逆反应进行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24.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平衡:Cl 2+H 2O HCl+HClO 。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使c(HClO)增大的是 A .CaSO 3

B .NaOH

C .CaCO 3

D .HCl

25.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SO 2和O 2起始时分别为20 mol 和10 mol ;达平衡

时,SO 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 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温度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 3的物质的量及其转化率为( )

A.10 mol 和10% B .20 mol 和20% C.20 mol 和40%

D.20 mol 和80%

26. 恒温条件下,把NO 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

达到平衡后,慢慢压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积减半,则压强为原来的两倍

B. 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一定会变浅

C. 体积减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2倍

D. 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

27.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达到平衡时,测得Y 的转化率为37.5%,X 的转化率为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 、Y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3

B. 3:1

C. 3:2

D. 1:2

28.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室温条件下B%与压强(P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 n p +<

B. n p >

C. X 点时混合物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X 点比Y 点混合物的反应速率慢

29.反应C (s )+H 2O (g ) CO (g )+ H 2(g )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 . 加CO 的物质的量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 2使体系压强增大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 2使容器体积变大 30.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3A(g)+B(g)

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 和B 都是4mol ,10s 后,

测得υ(A)=0.12mol ·(L ·S)-1

,则此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 )

A .1.6mol

B .2.8mol

C .3.2mol

D .3.6mol

1

2

3

4

5

6

7

8

9

1

t 0 t 1 t

2224NO g N O g ()() X g Y g Z g ()()()+32 mA s nB g pC g ()()()+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高二化学上学期训练07化学平衡常数

训练07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 A+n B p C+q D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K是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显然,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A项正确、B项错误;K只受温度的影响,故C、D项错误。 化学平衡常数热点归纳 (1)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书写形式的关系 。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 K 逆 若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两反应加和,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两反应相减,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相除得到的商。

(2)化学平衡常数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由于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1,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即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只要温度不变,平衡常数就不会改变,利用此守恒可以计算恒定温度下再次平衡后的转化率等物理量,这也是定量化学的重要定律。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平衡常数K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④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放热反应CO(g)+H 2O(g)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 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 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1B.K2c2(H2O) D.c1(CO)>c2(CO) 3.已知反应A(g)+B(g)C(g)+D(g)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现有两个相同的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在Ⅰ中充入1 mol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 1、影像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决定因素) 化学反应是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2)外因(影响因素) ①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增加固体物质或纯液体的量,因其浓度是个定值,故不影响反应速率(不考虑表面积的影响)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由于压强对固体、液体的体积几乎无影响,因此,对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③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④催化剂:催化剂有正负之分。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增大;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减慢、不特别指明时,指的是正催化剂。 2、外界条件同时对V正、V逆的影响 (1)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急剧增加,V逆逐渐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V正急剧减小,V逆逐渐减小

(2)加压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V正、V逆均增大,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增大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增大的倍数;降压V正、V逆均减小,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 (3)升温,V正、V逆一般均加快,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加的倍数;降温时,V正、V逆一般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1)V正=V逆,如对反应mA(g)+nB(g)======pC(g) ①生成A的速率与消耗A的速率相等。 ②生成A的速率与消耗B的速率之比为m:n (2)各组成成分的量量保持不变 这些量包括: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体积、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反应的转换率等。 (3)混合体系的某些总量保持不变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及体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等不变。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 g +B s C g +D g ,下 列描述中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 ,同时生成n mol C C.容器中的温度不再变化 D.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2.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B(C(g)D(g)g) m q n p +,当m 、 n 、p 、q 为任意整数时,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②体系密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A):(B):(C):(D)::: v v v v m p n q = ⑥单位时间内mol m A 发生断键反应,同时mol p C 也发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3.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采用如下反应合成甲醇:2232CO (g)3H (g) CH OH(g)H O(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2CO 、2H 、3CH OH 、2H O 的浓度之比为1:3:1:1 B.生成1mol 2H O ,同时消耗3mol 2H C.体系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恒温恒容下,密闭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4.可逆反应:222NO (g)2NO(g)O (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的有(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 O n 的同时生成2mol NO n ②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 ③2NO 、NO 、2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C(g)+D(g)g) m p q n +中,当m 、n 、p 、 q 为任意正整数时,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15-16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 结 平衡常数一般有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下面是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m n O O

转化ax bx cx dx 平衡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必修三《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内容: 1.化学平衡常数 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 表示)。 ②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③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④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纯液体物质、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s)+H 2O(g)CO(g)+H 2 (g) K=; c p(C)·c q(D) c m(A)·c n(B) c(CO)·c(H2) c(H2O) c(CO2)

FeO(s)+CO(g) Fe(s)+CO 2 (g) K=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讲解) 2.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在某温度下,将H 2和I 2 (g) 各0.10 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 L的密闭容器 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 2 )=0.0080 mol·L-1。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 2(g)和各I 2 (g)各0.20 mol,试求达到化学 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五.课堂练习 1.对于反应3Fe(s)+4H 2O(g)Fe 3 O 4 (s)+4H 2 (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K=c4H 2 ·c Fe3O4 c3Fe·c4H 2 O B.K=c4H 2 c4H 2 O C.增大c(H2O)或减小c(H2),会使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 2. 对于可逆反应:C(s)+CO 2 (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发生变化的是() A.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体系的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高二【化学(人教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学科化学年级高二学期第一学期 课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第二课时) 书名: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5月 教学人员 姓名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工业上采用臭氧氧化结合钙法、次氯酸盐溶液吸收法等实现烟气一体化脱硫脱 硝过程中反应条件选择的分析、工业事实和实验现象的解释,落实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体会变量的控制方法,渗透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2.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过程,渗透证据意识和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建立从化学反应原 理角度分析工业问题的一般思路。 3.通过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价值, 认识到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论方法和实际技术要求相整合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形成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工业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工业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师生共同复习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引入 1min 复习引入

5min 设计方案 【教师提出任务一】 目的:设计烟气一体化脱硫(SO2)脱硝(NO)的方案。 要求:将SO2和NO转化为能够再次利用的物质,脱除率越高越好。 【学生活动】 基于目的和要求,根据SO2和N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氧化产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设计方案,加入氧化剂和碱性物质,将SO2和NO 转化为硫酸盐和硝酸盐。 【教师展示实际工艺】 【学生活动】 1.思考并讨论工业选择O3和Ca(OH)2的优点。 2.关注实际工艺中各部分装置的作用。 15min 数据分析 【教师提出任务二】 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并解释实际生产问题。 (一)臭氧氧化结合钙法吸收一体化脱硫脱硝的数据分析及解释 问题如下: 1.烟气流量一定,烟气温度为 150 ℃,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相 同时间内NO和SO2氧化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2.烟气流量一定,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对NO 氧化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3.以饱和Ca(OH)2溶液作吸收剂,烟气流量一定,烟气温度为150 ℃, 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NO和SO2去除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二)次氯酸盐溶液氧化吸收法一体化脱硫脱硝问题的分析及解释。 (三)氯化铁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现象的解释。 【学生活动】根据信息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利用变量的控制方法, 结合图像,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寻找证据,解释对应的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晨背关键语句 ⒈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a A+b B c C+d D 达平衡后,K = ⒉化学平衡常数K 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⒊K 值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高。 理解教材新知识 知识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 [自学教材 填要点] 1.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 时, 浓度幂之积与 浓度 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用符号K 表示。 2. 表达式对于任意反应:m A+n B p C+q D K = 3、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要注意: (1)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 无关。 (2)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 (2)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 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 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个反应,平衡常数也会 。 [师生互动 解疑难] ⑴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若升高温度,K 值越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之亦然。 ⑵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比例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 大。 ⑶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 们的浓度固定不变,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⑷同一化学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的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的写法相关,方 程式写法不同,表达式中的幂不同,平衡常数不同。可以用不同的化学方程式来 )(c )(c )(c )(c b a d c B A D C ??

高中化学平衡图像全面分类总结实用汇总

化学平衡图像题专题分类总结 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 1、步骤: (1)看图像。一看面,即看清楚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浓度、压强、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的变化趋势(2)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做判断。根据图像中体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对比,做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原则: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横坐标、纵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先确定横坐标(或纵坐标)所表示的量,再讨论纵坐标(或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二、常见的几种图像题的分析 1、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像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1】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度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图像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 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 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 D、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 2、浓度-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题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拐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例2】今有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开始 经t1秒后达平衡,又经t2秒后,由于反应条件改变,使平衡破坏,到t3秒时 又建立新的平衡,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以及典例解析

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温度下||,当把蔗糖晶体溶解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即形成了饱和溶液||,此时||,我们说蔗糖达到了溶解平衡||。 在溶解平衡状态下||,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并没有停止||,只是速率相等罢了||,故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表示||。 要点诠释: ①在可逆反应中||,把由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反应叫正反应:把由生成物到反应物的反应叫逆反应||。 ②在同一条件下||,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是相对的||,可逆反应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反应均可以看做是可逆反应||。 ③必须是“同一条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能称作可逆反应||。 ④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为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如敞口容器中||,CaCO3 (s)高温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及时脱离反应体系||,反应不可逆;密闭容器中||,CaCO3 (s)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写“↑”||,气体物质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与各反应物共存||,反应可逆||。又如 2H2+O22000C 2H2O||。 (2)重要的可逆反应:如盐的水解、酯的水解、2SO2+O2催化剂 加热 2SO3、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等||。 3.化学平衡的建立||。 对于可逆反应a A (g)+b B (g)c C (g)+d D (g)||,若开始加入反应物||,此时A和B的浓度最大||,因而反应速率最大||,由于C、D浓度为零||,故此时逆反应速率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少||,生成物浓度不断增加||,v正不断减小||,v逆不断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时v正=v逆||,这时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这个过程可用图甲来表示||。 若反应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的(开始时只有生成物而没有反应物)||,则v逆在开始时最大||,v正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浓度不断减少||,反应物浓度不断增加||,v逆不断减小||,v正不断增大||,最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如图乙所示||。 4.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要点诠释: (1)可逆反应是前提||,速率相等是实质||,浓度保持不变是标志||。 (2)v正=v逆≠0||,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3)百分含量指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气体物质的体积百分含量||。 5.化学平衡的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注意||,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3)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或宏观上看好像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看反应并未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与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完整版)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

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详细答案

化学平衡反应试题 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B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A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选项D可以说明。分解反应式可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压强和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不变的,因此A 不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质量 水变化的,所以选项B可以说明;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物质的量不变,但质量是变化的,所以选项C也可以说明。答案选A。2.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H2) = 2v(NH3) B.3v正(H2) = 2v逆(NH3) C.3v(N2) = v(H2) D.2v正(N2) = v逆(NH3) 【答案】D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如果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就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状态,因此根据方程式可知,选项D正确。 3.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当C(g)+D(g),下列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正=V(D)逆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A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但 不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质量是变化的,所以B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 后体积是不变的,所以气体的物质的量和压强都是不变的,因此CD不正确,答案选B。4.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时有50%的Y转化为气体Z,若X的转化率为25%,则起始时充入容器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A. 3:2 B. 2:3 C. 1:3 D. 1:2 【答案】B 【解析】设起始时充入容器的X与Y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根据方程式可知︰=1︰3,解得x︰y=2︰3,答案选B。 5.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及练习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直接判断法 1. 等: (1)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V 正=V 逆 ,即单位时间内生成与消耗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相等,或单位时间内化学键断裂量等于化学键的形成量。 (2)用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要注意 (i )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 (ii )速率之比==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定:若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或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间接判断法 3.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考虑 (I )若各物质均为气体 对于非等化学计量数的反应,M 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如: 2SO 2(g)+O 2(g) 2SO 3(g) 对于等化学计量数反应, M 一定时不能做为平衡标志。 如 :H 2(g)+I 2(g) 2HI(g) (II )若有非气体参与,无论等计量数或非等计量数反应,M 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 如:C(s)+O 2(g) CO 2(g) 、 CO 2(g)+C(s) 2CO(g) 4.从气体密度考虑 (I )当反应前后各成分均为气体时 恒容:ρ不变时,不能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 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非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可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II )当有非气体物质参与时 恒容: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5. 从体系压强考虑: 恒温恒容条,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只需考虑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Δn(g) 当Δn(g)=0,即等计量数的反应则p 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当Δn(g)≠0,即非等计量数的反应则当p 一定时,可做平衡标志。 6.反应体系中有颜色变化,若体系颜色不变,则达到平衡。 7.隔热反应体系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通常不能用物质的量、 容器的压强、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变化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总 n 总m M =v m =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二章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1. 反应N H 223+23NH 刚开始时,N 2的浓度为3mol L /,H 2的浓度5mol L /, 3min 后测得NH 3浓度为06./mol L ,则此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 v NH mol L ()./(min)302=? B. v N mol L ()./(min)210=? C. v H mol L ()./(min)2167=? D. v H mol L ()./(min)203=? 2. 已知某反应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aA g bB g ()()+2C g () 起始浓度(mol L /) 30. 10. 0 2s 末浓度(mol L /) 18 . 06. 08. 据此可推算出上述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是( ) A. 9:3:4 B. 3:1:2 C. 2:1:3 D. 3:2:1 3. 将10mol A 和5mol B 放入10L 真空容器内,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 g B g ()()+2C g (),在最初的0.2s 内,消耗A 的平均速率为006./()mol L s ?,则在0.2s 时,容器中C 的物质的量是( ) A. 012.mol B. 008.mol C. 004.mol D. 08.mol 4. 在N H 223+23NH 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内,NH 3的浓度增加了06./mol L ,在此段时间内用H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5./()mol L s ?,则所经过的时间是( ) A. 1s B. 2s C. 044.s D. 133 .s 5. 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L 的真空密闭容器中(事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mol N 2和32mol H ,3min 后测得密闭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0.9倍,在此时间内v H ()2是( ) A. 02./(min)mol L ? B. 06./(min)mol L ? C. 01./(min)mol L ? D. 03./(min)mol L ?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1 ./mol L HCl 和0124./mol L H SO 与2mol L NaOH /溶液反应速率相同 B. 大理石块与大理石粉分别同01./mol L 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C. Mg Al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01./mol L 盐酸反应,其反应速率相同 D. 01./mol L HCl 和013./mol L HNO 与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大理石反应,速率相同 7. 将盐酸滴到碳酸钠粉末上,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加快的是( ) A. 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增大1倍 B. 盐酸浓度增加1倍,用量减至12 C. 增大碳酸钠粉末的用量 D. 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测试题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 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 2和Fe 3O 4。 (1)将0.050molSO 2(g)和0.030molO 2(g)放入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 2(g) + O 2(g) 2SO 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 3)=0.040mol/L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和SO 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 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 2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压缩) D 、减小压强 E 、加入催化剂 G 、移出氧气 2、PCl 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PCl 5(g) PCl 3(g)+ Cl 2(g)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mol PCl 5,达到平衡后,测 得容器内PCl 3的浓度为0.150mol/L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3、在2L 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 2(g) 2NO 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 __。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 2表示从 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 、v(NO 2)=2v(O 2) ;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NO)=2v 正(O 2) d 、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c 、增大O 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Fe(s)+CO 2(g) -Q ,其平衡常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难点知识点,这个内容是比较复杂的,我们需要反复理解。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 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状态的建立:当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溶质分子聚集到固体表面的结晶 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①固体溶解过程中,固体的溶解和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这两个过程一直存在,只不过二者速率不同,在宏观上表现为固体溶质的减少。当固体全部溶解后仍未达到饱和时, 这两个过程都不存在了。 ②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 在进行,并且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宏观上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①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 ②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3)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 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一定条件”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②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由于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速率 相等基于外界条件不变。 ③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浓度没有变化,并不是各种物质 的浓度相同。对于一种物质来说,由于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就表现出物质的多少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化学平衡移动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浓度、温度、压强)建立起来的,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化学反应速率,当正反应速率不再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原平衡状态被破坏,并在新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此过程可表示为: (1)化学平衡移动: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反应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并且正、逆反 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平衡受到破坏,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正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逆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和ν逆都发生变化,如果υ正和ν逆仍保持相等,化学平衡就没有发生移动,各组分的含量从保持一定到条件改变时含量没有变化。 (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浓度降低; 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产物的浓度增大;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状态考点全归纳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1.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2.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3.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 “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深度思考 1.反应2H2O 电解点燃2H2↑+O2↑是否为可逆反应? 答案 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 2.向含有2 mol 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充分反应后生

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 答案< > < 题组一极端假设法解化学平衡状态题的应用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