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锡纯:黄芪

张锡纯:黄芪

张锡纯:黄芪
张锡纯:黄芪

运用黄芪配伍规律探讨

近代名医张锡纯对于黄芪的运用经验丰富,配伍灵活, 自出机杼, 颇多卓见, 启人思路, 兹撷要探折如下, 以示其旨。

1黄芪配知母, 益气滋阴止消渴

张氏认为, 消渴证为元气不升所致, 故治以升补元气。其所创之玉液汤, 即重用黄芪作为主药, 助脾气上升, 散精达肺, 升补元气。认为黄芪不但补气, 用之得当, 尚能滋阴。同时配伍知母, 生津润燥, 二者配合, 有阳升阴应, 云行雨施之妙。且知母能制约黄芪之温热之性, 两相配伍, 药性平和, 始能久服无弊。张氏在治疗消渴证时强调先清其实热, 然后更易收捷效。

张氏治疗虚劳证, 亦常用此二者为主, 如常用黄芪18g, 知母24g 同煎, 治阴虚身热之劳嗽证。黄芪大补肺气以益水之上源, 使气旺生水。知母能滋肺中津液, 使肺肾同治, 金水相生, 烦热自退而取效。服数剂后又加以丹参, 当归等活血之品, 防其虚劳日久而成之血痹。

对于阴虚有热之劳嗽证, 常重用黄芪、知母,莫不随手奏效。黄芪、知母虽可退虚热, 但热甚者,须加生地黄。

2黄芪配龙牡, 补肝收敛止崩漏

张氏所创之安冲汤、固冲汤均用黄芪配龙骨、牡蛎, 治崩漏,月经过多等证。并配以海螵蛸、茜草固涩下焦, 为治崩漏之主药。对于血热妄行者, 宜加重生地、知母用量。如属气分热盛兼外感者, 宜用白虎加参汤。重用生石膏90g, 使火热清后, 方可用安冲汤。对于外邪未去者, 当先祛邪, 然后再安冲止血固本, 是为正治。对于血崩失血多者, 强调龙、牡宜煅用, 加强收涩之力, 疗效更好。基本可以达到一剂血止的效果。对于血崩证, 用固冲汤不效者, 此为大气下陷, 宜加柴胡6g, 并加重黄芪用量, 认为柴胡为治大气下陷致崩漏之主药。

3 黄芪配干姜, 温通心阳蠲寒饮

张氏认为,黄芪善开寒饮, 且常配伍干姜, 治疗寒饮结胸之喘嗽证。生黄芪补胸中大气, 大气壮旺, 心肺阳足, 自能运化水饮。干姜辛散化饮, 补心肺之阳, 阳足则阴霾自开。其所创之理饮汤, 即重用干姜开寒饮,气分不足者, 加重生黄芪温补元气。心肺阳虚, 不能运化精液, 痰饮内生者, 又配少许厚朴,“厚朴多用破气, 少用则通阳”, 借其温通之性, 使阳通气降。干姜可重用至30g, 旨在通阳散饮。对于胸中痰饮郁结者, 有时亦单用干姜10g~30g, 煎服数剂, 继之加黄芪, 每

收佳效。张氏认为此配伍正合“大气一转, 其气乃散”之旨。这是张氏对于“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的发挥。补气通阳, 散寒开饮,丰富了治饮之法。

4黄芪配乳没, 托毒生肌敛疮疡

张氏认为, 黄芪治疗疮疡顽疾, 常配伍乳香、没药, 补气托疮与活血消肿并用, 对于多种恶疮均适用。其所创之消瘰丸、内托生肌散, 重用黄芪, 补气分以生肌肉, 乳香、没药化腐解毒, 助黄芪以生肌。并强调治此类疾患, 黄芪、乳、没均宜生用。黄芪必用生者,生用则补中有宣通之力, 若炙之, 则一于温补, 固于疮家不宜也。乳、没若炒用之, 则流通之力顿减。可见张氏治疗疮疡重在流通气血, 消补兼施。其在治疗疮疡时, 方中常加入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即宗气血流通之旨。大具融化气血之力, 其所创之活络效灵丹, 治疗气血凝滞, 内外疮疡, 心腹肢体疼痛, 亦衷此法。此外, 乳、没对于一切疮疡肿疼, 亦可外用, 为粉以外敷疮疡能解毒消肿, 生肌止痛, 恒多奇效。二者虽为开通之品, 但不至耗伤气血, 诚良药也。

5黄芪配内金, 消补并用通石淋

张氏常用黄芪配伍鸡内金以治疗砂淋、石淋, 即泌尿系结石。石淋证的病机是三焦气化瘀滞, 加之劳力、劳心过度, 或房劳过度, 膀胱暗生内热, 内热与瘀滞煎熬, 久而结成砂石。其所创之石淋丸, 即以此二者配伍为主。久淋必气虚, 故以黄芪补助气分, 气分壮旺, 能运化药力。黄色生鸡内金, 消化砂石, 善消硬物。笔者对此颇有体会, 在治疗结石病时, 重用黄芪, 既扶已伤之正气, 又能运化药力, 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加鸡内金消石溶石, 兼有活血化瘀之力, 善化有形瘀积。加滑石滑利尿道兼以清热。为加强活血之力, 笔者在临证中亦常加三棱、莪术, 以助鸡内金活血软坚化石, 另酌加金钱草、海金砂等利水通淋之品, 每收捷效。黄芪配鸡内金不但能治结石, 尚能治妇女经闭诸证, 尤其对于久治不愈者, 效果更加明显。亦配伍莪术、三棱。对瘀血甚者, 加生水蛭, 则可消瘀血于无形。

综上所述, 张氏对于黄芪的配伍运用多有创见, 余如:黄芪配参术固厥脱; 黄芪配赭石起痿废;黄芪配升柴疗气陷; 黄芪配山药理虚劳; 黄芪配硝石退黄疸

均有独到见解, 可资临证借鉴, 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锡纯妇科用药特色

近代名医张锡纯一生行医,注重实践,讲求疗效,不仅长于内科病证的诊治,对妇产科疾病的用药也独具匠心。其继承古方,师古不泥古,结合女性特有生理、病理特点,既能变通运用古方,又善于创制新方。所创治疗妇科疾病的新

方17首,包括经、带、胎、产等,其中的固冲汤固冲摄血、益气健脾,止血不留瘀,扶正以固本,作为益气健脾、固崩止血治法的代表方而收载于《方剂学》教材之中;其中的寿胎丸补肾养血安胎,作为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典范而收载于《中医妇科学》教材中。张氏认为月经病的病机是冲任失调,所以治疗上重视调理冲任,从温补气血、益气摄血、活血化瘀、消症散结、温肾暖宫等不同的角度来调理冲任,故其调经方多以“冲”命名,如理冲汤、安冲汤、固冲汤、温冲汤等。其对妊娠病的治疗,慎用滑利、渗利之品,善用质粘补肾固胎药品,祛邪同时兼顾护胎。如其运用仲景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妊娠瘟病,以生地易知母,认为知母性滑,于胎不利,而生地不仅清热,尚具补肾安胎之力;以山药易粳米,认为山药汁浓粘,护胃和中,固肾安胎,既退邪热又不损胎元。张氏临证用药灵活变通,现将其治疗妇科疾病的用药特色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一、善用香附柴胡,解郁宣通调经

张氏认为,妇女性多忧思,易肝气不舒,使脏腑经络气机郁闭,阳气郁遏不能外达。妇女以血为本,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肝郁气滞血瘀致冲任失常,月事不调,见经候无常、经量短少、经行腹痛等。张氏常用香附、柴胡二药,以柴胡之轩举、香附之宣通,畅通抑遏之阳气。柴胡轻清升散、香附辛香走窜,能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二药合用,解郁行气之力尤强。配伍黄芪益气健脾,行气而不耗气;配伍当归、生地、玄参滋补阴血,行气而不伤阴血。如此用药使阳气宣通,气血调和,冲任通盛,月候如常,故以此配伍组成其妇科方中的第一方──玉烛汤,体现了其调经的一则治法:调和气血,既重血的充盈,又重气的宣通。

二、龙牡乌贼茜草,固崩止带化瘀

崩中漏下、月经过多、产妇下血,不论病因何故,皆为冲任不固,当固冲摄血,挽欲脱之气,护欲竭之阴血,此乃治标救急之法,张氏习用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相合组方。其认为龙骨质涩能固脱止血,牡蛎咸涩能固精治疗女子崩带,

二药合用收涩之力大增。牡蛎生用能收敛且具开通之性,有固涩不留瘀之妙,煅用则收涩之力更强,故除血崩用煅龙牡外,余皆用生龙牡。张氏每于用龙牡之际伍以乌贼骨、茜草,借其收涩之性以固崩止带,借其化瘀之功以止血而不留瘀,所以在其治崩漏带下的安冲汤、固冲汤、清带汤中,均有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的配伍使用,“四药汇集成方,其能开通者,兼能收涩,能收涩者,兼行开通,相助为理,相得益彰”。

三、三棱莪术合方,能治血瘀诸疾

瘀血阻滞冲任,可致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症瘕、腹痛,故祛瘀可启闭通经,消症散结。三棱、莪术性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张氏认为三棱化血之力大于莪术,莪术理气之力优于三棱。所以其治疗瘀血所致之经闭不行、产后恶露不去、症瘕,常二药相伍为用,以消瘀活血。其虽有逐瘀过猛伤正之弊,但张氏认为,人之脏腑,一气贯通,若一处受攻,则他处可为之救应,故宜详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即使其处气血偶有伤损,其他脏腑气血犹可为之输将

贯注、救应。且常配伍黄芪、党参等益气健脾之品,既保护气血,使瘀血去而气血不伤,又使参芪得三棱、莪术之通达,补而不滞,如理冲汤、理冲丸皆有此巧妙的配伍。

四、不畏水蛭峻猛,巧妙配伍消症

水蛭气味咸平,善入血分,逐瘀血,破症瘕,世人畏其性猛,鲜有用者。张氏结合水蛭的生活习性,剖析其活血祛瘀特点,认为其喜食人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不伤新血,善入则坚积易破,放具有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之妙;且其色黑下趋,善破冲任之瘀、故治疗瘀血坚结阻滞冲任所致之症积结块,能收良效。如理冲丸的组方中,注意配伍益气养血的黄芪、当归,共同调理冲任气血,使其不致逐瘀过猛损伤冲任气血。此法为后世医家推崇,尤其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方中,多用此法。

五、重用赭石半夏,降逆和胃安胎

张氏认为妊娠恶阻剧烈者,其气化津液不能下达,大便燥结,旬余不通,甚者可致上下关格不通,满腹作痛。恶阻不除,饮食不下,使津液亏少,气血乏源,胎元难充,胎体难,危及性命,此时非大力之药不能挽回。代赭石色赤,性微凉,质重坠,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对于初孕呕吐,用生赭石、半夏,

调入蜂蜜徐徐温饮,借其镇逆之功,以降上逆之冲气胃气,则气化乃平。张氏认为在早孕阶段服之对胎儿并无大碍,因为此时胎体未成,惟是经血凝滞,赭石毫无破血

之性,故服之无妨。对于病情剧烈急迫者,应不畏重坠,用其降冲和胃,和顺气机,使呕吐止,气血生,胎安母健。

六、菟丝阿胶相伍,补肾益精保胎

张氏认为胎元牢固与否,多与胎元质量有关,保胎用药应能改善胎元质量,促

进与母体之间的相容协调。胎元为父精母血所化,禀承先天,故用药从补肾立足,

在诸多补肾药中,尤其青睐菟丝子,因其甘温入肾,补肾固精力强。补肾之际,不忘养血化精,习用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补阴血以养胎体。菟丝子与阿胶合用,补肾益精,养血固胎。对滑胎病人还当预防性用药,应于受孕后一月开始服用,以巩固胎元。若胎元已动,或已下血,应益气固涩,当以黄芪、生地、龙骨、牡蛎以救急,再以菟丝子、阿胶以固本。

七、灵活配伍黄芪,调经生乳举陷

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兼能升气。张氏所制17首新方中,就有8首使用黄芪,

在其他新方的加减运用中,也多伍用黄芪。组方若配当归,则合当归补血汤之意补气生血,调补冲任,治疗月经过少、缺乳,如玉烛汤、滋乳汤;若配伍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补气活血,治疗冲任瘀血、经闭不行,如理冲汤、理冲丸;若配龙骨、牡蛎,固冲摄血,治疗崩漏、月经过多、产后下血,如安冲汤、固冲汤;若配柴胡、乳香、没药,升阳举陷,活血通络,可治疗阴挺,如升肝舒郁汤。

总之,张氏遣药组方,轻重得当,峻猛有节,其用药经验,值得后人研究和运用。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摘要】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先驱,开创了中西医结合之先河,对后世临床治疗用药产生极大影响。清末民初西方医学随着宗教传人中国,出现了西医学派。他在诊治疾病之余,将所悟医药之理,随时记述成篇,屡试屡效之经验方药,则自立名方,兼采西医之学说,将临床经验所得,与方中医理,相互阐发,撰写成文。他一生深研经典,博采众长,师古不泥,理论创新;衷中参西,独辟蹊径,勤于实践,力主贯通。他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和用药经验充分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本文就张锡纯的医学术思想作简要分析与阐述。【关键词】张锡纯;学术思想 1.生平著作简介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读经书,习举子业,两次乡试未中,遵父命改学医学,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同时读了西医的一些著作。1911年曾应德州驻军统领之邀,任军医正,以后任过立达医院院长、直鲁联军军医处处长等职,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后,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1928年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 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的汇集。书中从诊症、辨治、方药到方解、按语,明了清晰,内容全面,开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思想之先锋。 2.主要学术思想 2.1阐述中西汇通理论开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中西汇通是重要的理论问题,由来已久。怎样突出中医特色,怎样引进西医理论,两者能否汇通,合而为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氏为此呕心沥血,作了诸多尝试,虽然未有所就,然不亏为先驱者,可钦可佩。张氏从《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圈,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悟出脑充血病证的病因。明确指出:“至谓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盖气反则血随气下行,所以可生,若其气上走不反,血必愈随之上行,其脑中血管可致破裂,血出不止,犹可望其生乎?”阐释经文未明之义,理显意明,与西医脑充血之认识完全符合。肝脾位臵,中医与西医认识完全相反。张氏认为:“肝虽居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故肝之脉诊于左关。脾虽居左,而其气化

衷中参西张锡纯.

衷中參西張錫純 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縣人。張氏世儒出身,自幼好學,於經史百家無不鑽研。曾兩次應試未成,便棄儒學醫。對《內經》、《傷寒經》、《神農本草經》等古醫籍皆刻苦研讀。他以「夫事貴師古者,非以古人之規矩準繩限我也……又貴舉古人之規矩準繩而擴充之,變化之,引伸觸長之」(《醫學衷中參西錄.自敘》)的態度,窮究醫理,大膽實驗。二十多歲即為人診病,且常獲顯效。曾在瀋陽、天津、滄縣等地行醫數十年,創建醫院,開辦函授中醫學校,醫治無數疑難重病,臨證診治精益求精,著書立說多有創見,成為近代一位傑出的著名醫家。二十年代初,已被譽為我國北方醫林四大家之一。 張氏接觸西方醫學氏在中年以後。他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自敘說:「年過三旬始見西人醫書。頗喜其講解新異多出中醫之外。後又十餘年,於醫學研究功深,乃知西醫新異之理原多在中醫包括之中,特古籍語意渾含,有賴後人闡發耳。」又說:「吾儒生古人之後,當竟古人未竟之業,而不能與古為新。俾吾中華醫學大放光明於全球之上,是吾儒之罪也。」於是他便以「與古為新」為己任。從事中西醫匯通的探討。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集中地反映了他豐富的臨床經驗、高超的醫療技術和主張中西醫匯通的學術思想。該書係張氏多年論述的匯集,數十年間多次刊印,廣為流傳,至今仍為醫界所推崇。

他的學術思想主要有兩點: (1)「衷中參西」是他中西醫匯通的指導思想 他認為:「東西文化,應互相容納。科學得哲學以深造,哲學賴科學以證實,將來道器合一,為物不二,冶古今中外於一爐。」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對中、西醫兩大體系進行了研究。他雖然看到兩者之間的異同,但主要強調的是中醫之理多包括西醫之理,溝通中西並非難事。於是便從醫理、臨床病症、治療用藥等方面,引用中西醫理相互印證。試圖表明中醫並不落後於西醫,甚至還要高於西醫。如說:「中醫謂人之神明在心,故安神之藥注重於心。西說謂人之神明在腦,故安神之藥注重於腦。及觀《內經》,知中西之說皆涵蓋其中也」(《醫學衷中參西錄》)。在《論腦貧血痿廢治法答楊部長階三先生》一文中又說「……肢體痿廢,而其病因實由於腦部貧血也。按生理之實驗人之全體運動皆腦髓神經司之,此雖西人之說,而洵可確信。」「是西人腦貧血可致痿廢之說,原與《內經》相符也。然西人論痿之由,知因腦部貧血,而《內經》更推腦部貧血之由,知因上氣不足,夫上氣者何?胸中大氣也(亦名宗氣),其氣能主宰全身,斡旋腦部,流通血脈……。」(《醫界春秋》,53期,1930.11)他認為:「《內經》之文,原與西人腦充血之議論句句符合,此不可謂不同。」在治療用藥上,他認為:「西醫用藥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標也。中醫用藥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標本原宜兼顧。若遇難治之證,以西藥治其標,以中藥治其本,則奏效必捷,而臨證亦確有把握矣」(《醫學衷中參西錄?論中西之藥原宜相助為理》)。他雖在臨證治療時應用了一些西藥,肯定了一些西藥的療效,也有一些中西藥併用的驗案。但就總體來看,他研究較多和使用精當的還是中藥,自創的一些名方也都是由中藥組成,充分體現了他「衷中參西」,中西醫匯通以中醫為本的指導思想。 (2)「求實效、重實驗」是他進行中西醫匯通的主要方法 他生當清末民初,當時空談名理,不務實際,死讀書本,泥古不化的風氣,也影響到醫學界。他卻獨樹一幟的採取了講求實效、大膽實驗的科學方法。張氏不尚空談,也不好與人爭辯,更不參與當時的醫政活動。他反對那種對待西醫「維新者趨之恐後,守舊者視之若浼」的極端主義和「互相抵牾」的敵視態度。他說:「嘗閱滬上諸醫報,中、西勢若冰炭,甚至互相謾罵,此誠醫界之大恥也。」而是專心從事志在濟世活人的醫療工作。自述「愚生平研究醫學,必有確實徵驗,然後筆之於書。即對《內經》,亦未敢輕信」(張錫純,〈論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上)〉,《醫界春秋》,40期,1929.10)。「是以讀《內經》之法,但於其可信之處精研有得,即能開無限法門,其不可信之處,或為後世偽託付之不論可也。此孟子所謂書難盡信之文也。乃今之偏重西法者不於《內經》可信之處,費心研究,但於其不可信之處,極力指摘,推其意見直謂《內經》真本久失,所傳於世者皆係偽託,有斯理乎!」(張錫純:《黃帝內經論》,《紹興醫藥學報》,10卷6期,1920)。他除了以這種「書難盡信」的態度,在實踐中驗證前人的理論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通過自己的臨證實踐,認真總結確有實效的經驗。如他「為了研究小茴香是否有毒,不惜下問於廚師;為了體驗藥物性能,不憚親自嘗試。毒如

10个滋阴填精酒药方

10个滋阴填精酒药方 1.二地二冬酒 【配方】菟丝子120g 肉苁蓉120g 天门冬60g 麦门冬60g 白茯苓60g 枸杞子60g 五味子60g 石菖蒲30g 车前子45g 山萸肉60g 远志肉30g 柏子仁60g 覆盆子45g 地骨皮45g 牛膝60g 生地60g 熟地60g 山药60g 人参60g 木香60g 川椒30g 泽泻30g 杜仲(姜汁炒)60g 巴戟天(去心)60g 白酒3000ml 【功用】补肾添精,安神定志。 【制法】1 将上述24味药材一起捣为粗末,用纱布包贮,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7~12日,即可饮用。可随饮随加酒,直到味薄乃止。 【用法】每次20ml,每日早晚2次。 【药材功效解析】 菟丝子:为此方主药,药性平和,温肾助阳,填精益髓;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温助脾胃;且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是一味益寿良药。 肉灰蓉、杜仲、巴戟天:温肾助阳,滋精润燥。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益智,为补五脏阳气之君药,开胃气之神品。 生地、熟地:均为滋阴养血之药,与天门冬、麦门冬相合能滋补肾精心血。 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地。 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地。 山药:补脾益肺,固肾滋精。 枸杞子、山茱萸、地骨皮、覆盆子、泽泻、车前子:强阴益精。 茯苓、五味子、柏子仁,远志、石菖蒲:养心安神,开窍益智。 川椒:温补脾肾,通利三焦,久服轻身增年。 木香:行气和胃,使其补而不滞。 此酒主治肾虚精亏,中年阳痿,老人视物昏花,神志恍惚,腰膝酸软。 2.女贞皮酒 【配方】女贞皮400g 白酒1500ml 【功用】补肝肾,祛风湿。 【制法】1 将女贞皮切细后,放入干净的瓶子中;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3 5日后开启,去渣备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2次,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女贞皮:甘苦凉,补肝肾,祛风湿。 此酒健腰膝、祛风湿,主治腰膝软弱,疼痛拘挛。但在治疗中偶有副作用出现,主要表现为口干,头晕,轻微腹痛、腹泻,停药后自行消失,其中有的继续服用数天后副作用反而减少或消失。 3.女贞子酒 【配方】女贞子250g 白酒750ml 【功用】滋阴补肾,养肝明目。 【制法】1 将女贞子放入干净的瓶子中;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3 5日后启封,过滤,去渣备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2次,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女贞子:又名女贞实、冬青子,为木犀科常绿乔本女贞的果实。入药以粒大、饱满、色蓝黑、质坚实者为佳,味苦甘性凉,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久服肥涟轻生不老。 此酒有滋补肝肾,乌发明目的功效,主治阴虚内热,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 4.三仙酒 【配方】桑椹60g 锁阳30g 蜂蜜60g 白酒1000ml 【功用】补肾养肝,益精血,润燥。 【制法】1 将桑椹捣烂,锁阳捣碎,两药一起倒入干净的器皿中;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3 7日后开封,过滤去渣; 4 将蜂蜜炼过,倒入药酒中,拌匀,贮入瓶中,即可饮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

张锡纯脉学特点(2018-4-2)

浅谈张锡纯脉诊 ---梁知行 一代大师、近代名医,盐山张锡纯,是一位善于继承,又勇于开拓进取的医家。他注重实践,临证辨治,精于脉法,且多深邃之见。张氏有云:“医家四诊,以辨证为最要。医者终身临证,而于诊脉之际,总觉游移而无确据。此固因脉法之难学,实亦脉学之出,不能简要详明,令人一目了然也。”余以研习张良之学,就《衷中参西录》中脉法,试为下述。 (一) 三部总看张氏诊脉常用寸关尺“三部总看”法,认为“脉虽分部位,而其大致实不分部位”,“一身之中,无论何处气虚,脉之三部皆现弱象”。他虽宗寸关尺三部各配脏腑之说,但三部分诊以候脏腑诊法,却很少用。著中记述脉象近三十种,其中以“弦浮数微细沉迟洪滑”九种论述为多,以各脉象主证为: 1.弦脉:主肝血少,肝阴虚,肝火浮动,或疼痛。常见: (1)左脉弦细、无力。见于产后下血,血陷气陷,肺劳痰喘气虚。兼硬为肝血虚、津液不足。高年之脉多弦细,因气虚,故无甚起伏;又血虚,是以细而不濡。亦见于肝疏泄减弱,而致小便小利,阴虚水肿。 (2)左脉弦硬、有力、长。见于下元虚损,肝肾阴亏,阴虚不能潜阳,肝胆急火炎起,或肝火与肝气相并,冲激胃腑,致胃气不得下行,或冲气因虚上冲,并迫胃气上逆,吐血,咳逆。脉似有力,而非真有力,李土材脉诀谓“直上直下,冲脉昭昭”者即此。并见于肝胆火上冲过甚之中风证。兼数者,见于热久竭涸阴血、液亏损甚。弦硬而沉者,兼肝气郁结。

(3)左脉弦细、硬,而右脉濡兼沉者,湿痰留饮,中焦气化不足。 (4)右脉弦细、无力。土为木伤,脾胃失于健运,胁痛,胃脘痛。 (5)右脉弦硬、有力、长,大于左脉。冲气上冲,胃气不降,胃阴虚。牙痛或外感热人阳明之府。虚劳咳嗽,中风,吐血。若重按不实者,皆有气血亏损。(6)左右脉弦细、无力。气血两亏,痢,肠炎。阴阳两虚而阴虚为甚。或脾胃湿寒,不能运化饮食下行,致成留饮。或气血虚衰,又劳心过度而痰饮盛。兼迟,则为寒饮结胸,阻塞气化。弦细甚,则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 (7)左右脉弦硬、有力、长。亦阴分有亏,肝木之盛。冲气上冲过甚,迫其胃气不降,膈食证,或久痢阴虚、肝胆蕴有实热。 (8)左脉平和、微无力;右脉弦似有力。肾阴虚致冲气挟痰上冲。 综之,弦脉主肝肾阴虚、肝血不足。左脉弦,已阴虚不能潜阳,肝火浮动;右脉弦,已肝火与肝气并冲、胃上逆。兼数者热甚,兼沉者肝气郁。细而无力者气虚,硬而有力者虚火盛。其治,以滋阴、平肝、清热、降胃、安冲诸法。 2.浮脉:主气血亏虚。常见: (1)左脉浮弦、有力、按之不实。肝血虚损、肝火上升,阴虚不能潜阳,心虚不寐,皆阴亏火盛。 (2)右脉浮芤。气血亏极,阳气上浮,虚劳。兼数,为阳气外越而热。 (3)左右脉浮而无力。失血过多而阴亏、下焦气化不固摄,或心肺阳虚,脾胃气弱。兼数者,阴阳两虚,阳虚则元气不能自摄,阴虚则肝肾不能纳气,见于喘息、膈食。 3.数脉:主阴虚,或气虚。常见:

徐书:中医经方治疗肝癌第一人

徐书:中医经方治疗肝癌第一人 文/紫墨谈癌色变,每一个活着的人对此都有的深切体会。尤其是肝癌,是各种癌症中的顶尖杀手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自古到今,出于救死扶伤的使命,医学界不乏寻求攻克肝癌这一顽症的医者和专家们,且各有建树。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中医主任医师徐书教授,他所创新研究的经方治疗肝癌法,取得重大的医疗突破,活人无数,被医学界称为“中医经方治疗肝癌第一人”。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医学成果,中国网就此采访了徐教授。中国网:医学发展的今天,中西医对肝癌的治疗方法可谓各显神通,效果各有短长。经方治疗肝癌显然是异军突出,开创了中医治疗癌症的崭新局面。经方治疗对于医学界以外的人们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希望请您能对它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徐书:经方原是汉代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是指汉代以前以张仲景伤寒论为代表的六经辨证为基础的辨证体系。六经有三阴三阳,三阴以五脏为基础,三阳以六腑为基础的病理机制。古人经常说六经吟百病,把六经辨好,可以解决临床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问题。中国网:中医是个神奇的医学,医祖张仲景的六经辩证法堪称是把握了人类生命机理的要害,对此,您对经方的六经辩证法是怎样继承和应用的?徐书:对经方的传承关

键是活学活用,核心是掌握一个病的病机,或者说病灶。如对胆结石的治疗,胆囊剧痛,胸胁苦满而便秘的患者,要用大柴胡汤治疗。如果是发热,胁下顿痛,就以小柴胡汤为主。如果疼痛比较剧烈,胸胁苦满,四肢逆冷,无便秘,就要选用四逆散。若是慢性胆囊炎,胁痛不明显,仅腹直肌紧张,就选用柴胡桂枝汤。从肝癌来说,隶属于古人的肥气疳积的范畴,从脉来说,左关和右关牵涉到肝脾,同时牵涉到两个寸脉和尺脉,当肝癌病人发烧的时候,病人两个寸脉可能出现浮弦或者浮洪。另一种情况,两个脉象都为沉弱,出现外感时,头痛,流清涕,这样则是太少两感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说到经方,张仲景的核心是对每一位药性的理解,关键在于配伍,例如桂枝汤是一个调和中焦的一个方剂,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桂枝补肝阳的第一味药,肝升,脾升,胃降,肺降,肝为什么可以升呢,是因为肾水蒸腾引起的。桂枝汤做为天下第一方,治上可合成小建中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倍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汤就在脾这个位置,可以治疗四周的病,张锡纯认为桂枝与黄芪合用,可补肝阳。再回到主题,脉诊在肝上如何辨,实则少阳,虚则厥阴。这是一个总的原则,主要是沉取有力或者无力,沉取有力弦滑考虑在少阳,以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为主,若在厥阴,则考虑乌梅丸或者当归四逆汤。肝癌的分型从虚实来分,常常见到少阳太阴合病,少阳太阳合病,少阳少阴合病。

三大益母草食疗法

三大益母草食疗法 冬季女人最容易贫血,因此一定要吃一些补血的食物来调理身体。那么吃什么补血呢?吃什么美容养颜?接下来为广大美女们推荐3款益母草食疗秘方,不但可以补血养颜,还能治病。赶快来看看如何吃吧。 ★益母草3大食法既补血养颜又治病 益母草是为女人而生的草,它与女人的身体关系密切,自古用来治疗疾病。食用益母草,可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血液流动性,祛瘀活血,调理血气,养颜补血。益母草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抗疲劳,增强免疫细胞活力。下面就介绍补血美颜的益母草的几种吃法: ★上汤益母草

用料:益母草,皮蛋,枸杞,磨菇。 作用:益肾活血,通经止痛。上汤益母草,是食用益母草最常见的做法,用料和做法都很简单,味道鲜美清香,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添加一睦肉碎,会多一些鲜甜。 ★鱼白益母草 用料:益母草,枸杞,香菇,红枣,鱼肚,姜。 作用:美容养颜,消肿活血。鱼白是鱼肺所制,含丰富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漂亮皮肤所需要的元素,红枣和枸杞,滋补明目,此菜完全是为美女所定制。 ★益母草薏仁鸭肾煲

用料:益母草,薏仁,鸭肾。 作用:清热去湿,补肾降压。益母草与鸭肾同煲,可带出益母草独特的香草味,而在湿气重的季节,薏仁与益母草,一个去湿气,一个清热去滞,是令人落得一身轻松的良菜。 ★青蒿甲鱼汤滋阴补血养颜美容 青蒿甲鱼汤美容养颜药膳。此方有滋阴养颜、补血滋润之功效,适宜女性。接下来看看学学这些养颜汤是如何做的吧。 1.强身健体药膳。此方有扶正益气之功效。 ★参枣芪精粥: 人参3克、黄芪10克、黄精5克、红枣(去核)5枚、粳米

100克,将前3味药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汤,去渣取汤,放入淘干净的粳米和红枣,入沙锅内,如汤液过少,再加入少量清水,煮成稀粥,加入红糖适量拌匀,即可服用,连服半月以上。 2.健脑益智药膳。此方有益智健脑补心功效,使人反应灵敏、思维敏捷、精神饱满。 ★虫草山药牛髓汤: 冬虫夏草2克(或1克)、山药10克、蜜汁红莲10克、柏子仁10克、牛髓适量。除冬虫夏草之外,将其他4味药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即可。将冬虫夏草洗干净,放入碗中,加水适量放入蒸锅内隔水蒸20分,与前面药液兑服。连服半月以上。 3.美容养颜药膳。此方有滋阴养颜、补血滋润之功效,适宜女性。

读《吴鞠通医案》有感

读《吴鞠通医案》有感 朱章帅 前言:想要更好地学习清代临床大家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其中一个著名医家不得不学,那就是温病大家吴鞠通。 吴氏非常善学,如众所周知的是他所著作的《温病条辨》就是仿照《伤寒论》的模式所写,且里面多数内容均可以在叶氏医案中能找到依据。放到现代,他有侵犯叶氏的著作权的嫌疑,但是在那个年代,于他而言,还要他自己出资印刷,为的是能够将圣贤之学传承下去。然而,要想更好的学习吴氏学术,他晚年的一本医案,不得不学。我读此书,收获颇多。以下我浅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吴氏学术特点如下: 1. 宗仲景,继叶氏,学百家,是其整个脉络。其医案中,仲景心法比比皆是,如小建中治虚劳咳嗽,旋覆花汤肝胁痰饮,木防己汤化裁治热痹,桂枝汤表虚证,柴胡桂枝汤治疗太少外感,白虎汤治疗消渴,大承气治阳明腑实证,半夏瓜蒌薤白汤胸痹,麻杏石甘汤治喑哑,乌梅丸法治肝胃不和,黄土汤治便后血,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吐血,白头翁治疗热毒痢,五苓散治水饮病······同时又继承叶氏了三仁汤法、甘露消毒丹法、络病法、通补法、甘寒养阴法、苦寒养阴法。其犹善用玉女煎、天台乌药散、芍药汤、芦荟丸、普济消毒饮、千金韦茎汤治疗咳嗽、金沸草汤治咳嗽等百家诸法。 2. 寒温统一的思想,吴氏不仅善用寒凉药,而且善用辛热药。这点他与叶氏一样绝对善学仲景心法,且在用辛热药上,似乎比叶氏更有胆量(当然我不是贬低叶氏的意思。相反在我心中,叶氏的博学真的是历代医家中没有几个能够比拟的)。其医案中大小青龙比比皆是,附子、巴豆、干姜亦为常用药。在他另一本医著《医医病书》中提出"

阴常有余,阳常不足",可见他十分重视人体阳气。 3. 关于疾病新旧用药原则提出:新病宜用急,旧病则用缓。如他言"昔李东垣有方用药至三十余味者,张仲圣鳖甲煎丸,亦有三十几味,后人学问不到,妄生议论。不知治以急,急则用少而分量多。治络治以缓,缓则用多分量少。治新则用急,治旧则用缓。治急可用独,治旧必用众。独则无推诿而一力成功,众则分功而互相调剂,此又用药多寡之权冲也。"这一点能够很好地告诫我们判断一个医生的医术不是通过其所开药方的药味多少而定的,并不总是药味少才是好医师。有时,一个慢性疑难病真的需要众多药方可力敌。一张好的大处方更需要深厚的功力才能开的出(这里需要与那些为了买药而开大处方相区别)。 4. 治大病投重剂是其一大特点,如痰饮桂枝一两,痘症用大黄四两、犀角一两,痹证用生石膏一斤(大家只知道张锡纯先生善用石膏,而吴氏也善用),肺痈用桔梗三两、甘草一两等。可见其胆识非常人所有! 5. 重视《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思想,其案中多处提到五运六气方面的术语,这点继承了历代大家重视五运六气的学术思想。还有非常善用内经言"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思想,尤其善用内经中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当然后世之黄连温胆汤效果亦非常不错。 6. 其断证之准确,用药之魄力,犹如鬼神也!如其用大承气汤治疗一孕妇重疾。如其用天台乌药散治疗脐周隐痛,患者不大便已四十九日,服用天台乌药散数次后,竟下黑亮球四十九枚,且此球坚莫能破;再服数次,亦下十五枚黑亮球,然破之能碎,后用香油熬川椒敷于坚处,内服芳香透络,月余化净。此案真乃神仙手笔,绝妙无比! 7. 治呕血之人,其有良法,如其提出"右脉坚搏,治在上焦气分;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张锡纯治阳虚方1.敦复汤(附︰服硫黄法)治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泻,一切虚寒诸证。野台参(四钱)乌附子(三钱)生山药(五钱)补骨脂(四钱,炒捣)核桃仁(三钱)萸肉(四钱,去净核)茯苓(钱半)生鸡内金(钱半,捣细)敦复汤,原为补相火之专方,而方中以人参为君,与萸肉、茯苓并用,借其收敛下行之力,能大补肾中元气,元气既旺相火自生。又用乌附子、补骨脂之大热纯阳,直达下焦,以助相火之热力,核桃仁之温润多脂,峻补肾脏,以浓相火之基址。且附子与人参同用名参附汤,为回元阳之神丹,补骨脂与核桃仁并用名青蛾丸,为助相火之妙品(核桃仁属木,补骨脂属火,并用之,有木火相生之妙),又恐药性太热,于下焦真阴久而有碍,故又重用生山药,取其汁浆稠粘,能滋下焦真阴,其气味甘温,又能固下焦气化也。至于鸡内金,其健运脾胃之力,既能流通补药之滞,其收涩膀胱之力,又能逗留热药之性也。人身之热力,方书恒责重相火,而不知君火之热力,较相火尤胜。盖生育子女以相火为主,消化饮食以君火为主。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大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脾胃消化之力顿减。若君火

旺而相火衰者,其人仍能多饮多食可享大寿,是知君火之热力,关于人身者甚大也。愚自临证实验以来,遇君火虚者不胜计,其人多廉于饮食,寒饮留滞为恙,投以辛热升补之剂,即随手奏效(拙拟理饮汤为治是病的方)。彼谓心脏恶热,用药惟宜寒凉者,犹是一偏之论。曾治一人,年二十余,嗜睡无节,即动作饮食之时,亦忽然昏倒鼾睡。诊其脉两尺洪滑有力,知其肾经实而且热也。遂用黄柏、知母各八钱,茯苓、泽泻各四钱,数剂而愈。是知人之资禀不齐︰心脏多恶热,而亦有宜温补者;肾脏多恶寒,而亦有宜凉泻者。是在临证时细心与之消息,不可拘于成见也。欲明心火之热力,今又得一确实证验。愚资禀素强壮,心火颇旺而相火少衰,饮食不忌寒凉,恒畏坐凉处。因此,数年来,常于食前,服生硫黄如黑豆大一块,约有四厘,甚见效验。尝观葛稚川《肘后方》,首载扁鹊玉壶丹,系硫黄一味九转而成。治一切阳分衰惫之病。而其转法所需之物颇难备具,今人鲜有服者。愚临证实验以来,觉服制好之熟硫黄,犹不若径服生者其效更捷。盖硫黄制熟则力减,少服无效,多服又有燥渴之弊,服生硫黄少许,即有效而又无他弊也。十余年间,用生硫黄治愈沉寒锢冷之病不胜计。盖硫黄原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使少服不令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故不用制熟即可服,更可常服也。且自古论硫黄者,莫不谓其功胜桂、附,惟径用生者系愚之创见,而实由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

张锡纯运用龙骨

张锡纯运用龙骨、牡蛎配伍规律探讨 李恩庆 陈孝银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广州510630) 摘 要 通过对张锡纯著作的研究,探讨了其对龙骨,牡蛎的配伍用药规律,总结出龙、牡配参、芪,消补兼施理虚劳,龙、牡配茜草、海螵蛸,化瘀收涩止崩带、遗精白 浊;龙、牡配参、赭,补阴敛阳平喘嗽、熄内风;龙、牡配赭石、牛膝,平肝潜阳熄 内风;龙、牡配枣仁以安神;龙、牡配山萸肉以固脱;龙、牡配半夏以化痰饮等用 药规律,希望对临证有所裨益。 主题词 @张锡纯 (河北) 龙骨 治疗应用 牡蛎 治疗应用 中医学术发掘 近代名医张锡纯对药物功用颇多阐发,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专论《药物解》,均为张氏独到见解,发前人所未发,与其以后各卷所载之验案,相互印证,相得益彰。兹就张氏运用龙骨、牡蛎的配伍规律,择要加以探析,以资临证参考。 1 龙、牡配参、芪,消补兼施理虚劳 张氏治疗虚劳,肌肤甲错,形体羸瘦,自汗出,精气不固之证,宗仲景法而又有发挥。在补气阴之际,不忘活血化瘀,指出“治血痹必先治虚劳”,深得虚劳证治之精要。创立的十全育真汤,实为治虚劳证之通用方。以龙、牡配参、芪,以参、芪大补元气,知母、山药、元参补真阴;三棱、莪术、丹参以消瘀血;龙、牡之用,取其收涩之性,助参、芪以固元气;禀凉润之性,又能助知母以滋真阴,且龙骨“主症瘕”,牡蛎“消血”。助三棱、莪术以消瘀滞。龙、牡对于虚劳之兼有多梦纷纭、虚汗淋漓者最为适宜,认为龙、牡之功用,神妙无穷。指出对于汗多者,以白术易黄芪,倍用龙、牡,加山萸肉、生白芍。或径用龙、牡、萸肉各1两,煎服先止其汗,如此配伍使消不伤正,补不留邪,尤其是龙、牡具开通之力,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对于血痹虚劳诸证用之尤佳。在具体用药方面,认为当以补为主,以消为辅,“补药难为功,破药易见过”。在临证时注重脉诊,虚劳证在气虚为主时,其脉必数,以瘀滞为主时,其脉必渐缓。根据脉诊来调整方中补气药与理气药之比例,如见脉数者,则参、芪等补药应多于三棱、莪术;对于气分之虚甚者,则以鸡内金易三棱、莪术,因为鸡内金化瘀血而又不伤气分,务使祛邪不伤正。 龙、牡配黄芪、寄生,也是治疗脾虚虚极下陷,小便失禁证所常用,张氏立醒脾升陷汤,黄芪配寄生、续断以升补肝气,为填补大气之主药,以龙、牡、萸肉固涩小肠。此法对于产后、术后小便失禁及老年人肾虚及尿道扩约肌松驰之尿频、遗尿疗效颇佳。笔者在原方基础上,加桑螵蛸、益智仁、乌药效果更为显著。 2 龙、牡配茜草、海螵蛸,化瘀收涩止崩带、遗精白浊 张氏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及淋浊证,均用龙、牡配海蛸、茜草,如治崩漏之安冲汤、固冲汤。认为海螵蛸、茜草能固涩下焦,为治崩之主药。龙、牡具收涩开通之力,配合术、芪、芍、萸补涩同用,标本兼治。张氏认为带下病的病机为“滑脱之中兼有瘀滞”,故用龙骨、牡蛎以固脱;茜草、海螵蛸以化滞。治疗遗精白浊证,张氏立清肾汤。本方治疗遗精白浊确属实热者最为合适,脉诊重按有力。配以知、柏收效甚佳。以上四者配伍,收涩开通,相得益彰。崩漏、带下、遗精白浊均可用之,收涩开通,“此中之妙,非言语所能罄者”。笔者以此法治疗崩漏证,以固冲汤原方加阿胶、艾叶、益母草,屡用屡验。 3 龙、牡配参、赭,补阴敛阳平喘嗽、熄内风 张氏治阴阳两虚之喘促欲脱证,以龙、牡配参、赭,认为赭石“为救颠扶危之大药”,善镇逆气,下有形瘀滞,且丝毫不损正气。气虚者配以人参,能引元气下归丹田,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更加以龙、牡敛气以固脱,此法为张氏治虚喘的常用治法,丰富了中医对于喘证的治疗方法。 张氏也将此用药规律用于类中风证的治疗。其所立之熄风汤,治疗阴阳两虚,阴阳不相维系,虚风内动之类中风证,出现肝风内动,痰涎上壅,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身体僵直者。急以参、赭挽回垂危之阳;更加龙、牡以收敛,阴阳相济;配芍药,能收敛浮越之元气归藏于阴,芍药与龙、牡、萸肉,

《女人获得诱人体香的五大秘方》

女人获得体香的秘方 夏天到了,总是稍稍一动浑身上下都是汗味,难受死了,今天在看书时发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女人获得诱人体香的五大秘方》。其中用的都是中药,问了问老公,老公说这几味中药都是芳香的,所以我想试一试。 现在把它传上来,给大家分享分享。 1,体香方 美容效果:服用30天后,令身体甚至脚下均香。 组成药物:白芷,薰草,杜若,杜蘅,藁本等分。 制作方法:将上面5味药物研成细末,用白蜜和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 美容方法:每天早晨服3丸,晚上服4丸,用温开水送服。 2,取香方 美容效果:服用20天后令身体及足下皆香。 组成药物:白芷,薰草,藁本各等分。 制作方法:将上面3味药物共同研细,过筛为散,然后用蜜调药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 美容方法:每次饭前服3丸,用米汤送下。 3,如意方 -香身术 美容效果:服用20天后既有效果,50天后则身体共香,日用100天后衣服,床帐均有香气。 组成药物:甜瓜子,松树根及皮,大枣,炙甘草等分。 制作方法:将上面4味药物共同研细,储存。 美容方法:每次服几勺(约6-9克)每日服3次。 4,满口香方 美容效果:可以使身体及口香 组成药物:丁香30克,藿香,零零香,甘松各60克,白芷稍,香附,当

归,桂枝,益智,槟榔,白寇各40克,麝香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用蜜调药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备用。 美容方法:每次噙化3-5丸。 5,贵人挹汗香方 美容效果:可以绝汗臭。 组成药物:丁香40克,川椒60粒。 制作方法:先将丁香研成细末,川椒打碎,然后把两味药物混合拌匀,用绢袋盛装。 美容方法:佩戴于胸前。 美容小知识 手掌及指缝中的水泡是什么? 它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叫汗疱疹,属于手湿疹的一种。 汗疱疹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对金属镍和铬过敏;手癣;手部接触性皮炎(如美容美发人员在接触致敏化妆品后发作,治好后在接触使用上次致病的物质还会再发;口服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扶他林等也可诱发;手部单纯疱疹感染后可引起复发性水泡指头炎。 汗疱疹的治疗主要靠局部外用高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外用去炎松尿素软膏或可的松软膏,每天两次。除针对病因及对症治疗外,手部的保护及护理也很重要,首先要避免一切刺激手部皮肤的因素,如一些含酸含碱的物质。手部干燥的可使用护手霜,爱出汗的应注意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扑少量爽身粉可起到收敛汗液的作用。 腿上的蛇皮怎么治? 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叫鱼鳞病,是一种基因遗传疾病,不同的鱼鳞病的遗传方式不同,所以子女患病的机率不同,好发部位是四肢伸侧面,尤以肘漆皮肤多见。是全身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减少,至皮肤粗糙变厚,形

浅谈张锡纯脉诊

浅谈张锡纯脉诊 一代大师、近代名医,盐山张锡纯,是一位善于继承,又勇于开拓进取的医家。他注重实践,临证辨治,精于脉法,且多深邃之见。张氏有云:医家四诊,以辨证为最要。医者终身临证,而于诊脉之际,总觉游移而无确据。此固因脉法之难学,实亦脉学之出,不能简要详明,令人一目了然也。”余以研习张良之学,就《衷中参西录》中脉法,试为下述。 (一)三部总看 张氏诊脉常用寸关尺三部总看”法,认为脉虽分部位,而其大致实不分部「位” 一身之中,无论何处气虚,脉之三部皆现弱象”他虽宗寸关尺三部各配脏腑之说,但三部分诊以候脏腑诊法,却很少用。 著中记述脉象近三十种,其中以弦浮数微细沉迟洪滑”九种论述为多,以各脉象主证为: 1.弦脉:主肝血少,肝阴虚,肝火浮动,或疼痛。常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左脉弦细、无力。见于产后下血,血陷气陷,肺劳痰喘 肝血虚、津液不足。高年之脉多弦细,因气虚,故无甚起伏;又血虚,是以细而不濡。亦见于肝疏泄减弱,而致小便小利,阴虚水肿。 (2 )左脉弦硬、有力、长。见于下元虚损,肝肾阴亏,阴虚不能潜阳,肝胆急火炎起,或肝火与肝气相并,冲激胃腑,致胃气不得下行,或冲气因虚上冲,并迫胃气上逆,吐血,咳逆。脉似有力,而非真有力,李土材脉诀谓直上直下,冲脉昭昭”者即此。并见于肝胆火上冲过甚之中风证。兼数者,见于热久竭涸阴血、液亏损甚。弦硬而沉者,兼肝气郁结。 (3 )左脉弦细、硬,而右脉濡兼沉者,湿痰留饮,中焦气化不足。 (4 )右脉弦细、无力。土为木伤,脾胃失于健运,胁痛,胃脘痛。____________ (5 )右脉弦硬、有力、长,大于左脉。冲气上冲,胃气不降,胃阴虚。牙痛或外感热人阳明之府。虚劳咳嗽,中风,吐血。若重按不实者,皆有气血亏损。 (6)左右脉弦细、无力。气血两亏,痢,肠炎。阴阳两虚而阴虚为甚。或 脾胃湿寒,不能运化饮食下行,致成留饮。或气血虚衰,又劳心过度而痰饮盛。兼迟,则为寒饮结胸,阻塞气化。弦细甚,则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 (7) 其胃气不降,膈食证,或久痢阴虚、肝胆蕴有实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左脉平和、微无力;右脉弦似有力。肾阴虚致冲气挟痰上冲。 综之,弦脉主肝肾阴虚、肝血不足。左脉弦,已阴虚不能潜阳,肝火浮动;右脉弦,已肝火与肝气并冲、胃上逆。兼数者热甚,兼沉者肝气郁。细而无力者_ 气虚,硬而有力者虚火盛。其治,以滋阴、平肝、清热、降胃、安冲诸法。 2.浮脉:主气血亏虚。常见: (1 )左脉浮弦、有力、按之不实。肝血虚损、肝火上升,阴虚不能潜阳,心虚不寐,皆阴亏火盛。 (2 )右脉浮芤。气血亏极,阳气上浮,虚劳。兼数,为阳气外越而热。「 (3 )左右脉浮而无力。失血过多而阴亏、下焦气化不固摄,或心肺阳虚,脾胃气弱。兼数者,阴阳两虚,阳虚则元气不能自摄,阴虚则肝肾不能纳气,见于喘息、膈食。 3.数脉:主阴虚,或气虚。常见:

张锡纯用药经验

2012年12月1日第12期No.121Dec.2012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27卷总第175期 Vol.27Serial No.175 张锡纯用药经验浅谈 Discussion on 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 薛瑜峰Xue Yufeng1,薛佳茜Xue Jiaqian2 1.修武县人民医院,河南修武454350 People's Hospital of Xiuwu County,Xiuwu,Henan,China454350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450046 摘要:目的:探讨张锡纯用药经验。方法:总结、归纳张锡纯的著作和用药特点,并对其药物的独到见解略加阐述。结果:张锡纯是近代中国中西医汇通的先驱,不仅精于伤寒、温病、妇科、儿科等,亦在药物的研究方面建树颇深,同时又结合实践创立新论,对中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论:张锡纯用药经验值得借鉴,以指导临床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Methods:The works of Zhang Xichun and his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ed up and his insights into medication were briefly elaborated.Results:Zhang Xichun was the pioneer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modern China,who were not only skilled in treating typhoid,febrile diseases,gynecological diseases,pediatric diseases etc.but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medication research.At the same time,he innavated new theories by combining with the clinical practice,thus making excellent contrib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 is worth learning for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关键词:张锡纯;用药经验;药物配伍;神农本草经 Key words:Zhang Xichun;medication experience;drug compatibility;Shennong's Herbal Classic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49.27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2)12-1691-02 “学医功夫原有数层,就第一层功夫言之,则最在识药性”这是张锡纯对药物重要性的精辟论述。张锡纯一生推崇《神农本草经》,对《神农本草经》中各类药物理论细加揣摩,精研药性,不仅提出了许多颇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见解,也对许多药物药性重新论证,拓展了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而且结合临床,融入自身见解,注重配伍,创立药对,其独树一帜的药物理论对后世谴方用药影响深远。 1正《神农本草经》药物之性,创新临床应用 1.1石膏 《神农本草经》原载“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产乳。”后世则多认为石膏大寒,并且据条文认为石膏可治产后无乳,对此张锡纯感慨到“变金丹为鸩毒也!”张锡纯认为石膏非大寒之性,而属微寒之品,治疗大热,须大剂方可,且指出《神农本草经》所谓“产乳”并非指产后无乳,而是指“产后外感发热”,《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即是《神农本草经》石膏主“产乳”之义的最好证明。 此外,张锡纯还独创新见,认为石膏的退热机制为逐热外出,即“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退热而不伤脾胃,此论颇有新意。1.2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曰:“味酸无毒,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张锡纯认为,山茱萸不仅有固涩之性,并且“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 1.3龙骨 《神农本草经》曰:“味甘平,主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张锡纯精研“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龙骨除可重镇降逆,收敛固脱之外,还可利痰,开通,治疗肺中痰饮咳嗽,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 1.4桂枝 《神农本草经》曰:“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神农本草经》论桂枝先言其主欬逆上气,张锡纯认为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并举“小青龙汤原桂枝、麻黄并用,至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而不去桂枝。”之例说明“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1]。并且认为桂枝尚有理肝郁、和脾 · 1961 ·

张锡纯屡试屡效方选——治泄泻方,治痰饮方

扶中汤 主治:治泄泻久不止,气血俱虚,身体羸弱,将成劳瘵之候。 附方:于术(一两,炒)生山药(一两)龙眼肉(一两) 备注:小便不利者加椒目(三钱,炒捣) 药性分析: 龙眼肉,味甘能补脾,气香能醒脾,诚为脾家要药。且心为脾母,龙眼肉色赤入心,又能补益心脏,俾母旺自能荫子也。 愚治心虚怔忡,恒俾单购龙眼肉斤许,饭甑蒸熟,徐徐服之,皆大有功效,是能补心之明征。 又大便下血者,多因脾虚不能统血,亦可单服龙眼肉而愈,是又补脾之明征也。 案例: 一妇人,年四十许。初因心中发热,气分不舒,医者投以清火理气之剂,遂泄泻不止。更延他医,投以温补之剂,初服稍轻,久服,则泻仍不止。一日夜四五次,迁延半载,以为无药可治。 后愚为诊视,脉虽濡弱,而无弦数之象,知犹可治。 但泻久身弱,虚汗淋漓,心中怔忡,饮食减少。踌躇久之,为拟此方,补脾兼补心肾。数剂泻止,而汗则加多。 遂于方中加龙骨、牡蛎(皆不用煅)各六钱,两剂汗止,又变为漫肿。 盖从前泻时,小便短少,泻止后,小便仍少,水气下无出路,故蒸为汗,汗止又为漫肿也。斯非分利小便,使水下有出路不可。特其平素常觉腰际凉甚,利小便之药,凉者断不可用。 遂用此方,加椒目三钱,连服十剂全愈。 2.理痰汤 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滞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溢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坐立。 清半夏(四钱)、生芡实(一两)、黑芝麻(三钱,炒捣)、柏子仁(二钱,炒捣)、生杭芍(二钱)、陈皮(二钱)、茯苓片(二钱) 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速于下行而为小便,此痰之所由来也。

张锡纯脉诊方法

一代大师、近代名医,盐山张锡纯,是一位善于继承,又勇于开拓进取的医家。他注重实践,临证辨治,精于脉法,且多深邃之见。张氏有云:“医家四诊,以辨证为最要。医者终身临证,而于诊脉之际,总觉游移而无确据。此固因脉法之难学,实亦脉学之出,不能简要详明,令人一目了然也。”余以研习张良之学,就《衷中参西录》中脉法,试为下述。 (一)三部总看 张氏诊脉常用寸关尺“三部总看”法,认为“脉虽分部位,而其大致实不分部位”,“一身之中,无论何处气虚,脉之三部皆现弱象”。他虽宗寸关尺三部各配脏腑之说,但三部分诊以候脏腑诊法,却很少用。 著中记述脉象近三十种,其中以“弦浮数微细沉迟洪滑”九种论述为多,以各脉象主证为: 1.弦脉:主肝血少,肝阴虚,肝火浮动,或疼痛。常见: (1)左脉弦细、无力。见于产后下血,血陷气陷,肺劳痰喘气虚。兼硬为肝血虚、津液不足。高年之脉多弦细,因气虚,故无甚起伏;又血虚,是以细而不濡。亦见于肝疏泄减弱,而致小便小利,阴虚水肿。 (2)左脉弦硬、有力、长。见于下元虚损,肝肾阴亏,阴虚不能潜阳,肝胆急火炎起,或肝火与肝气相并,冲激胃腑,致胃气不得下行,或冲气因虚上冲,并迫胃气上逆,吐血,咳逆。脉似有力,而非真有力,李土材脉诀谓“直上直下,冲脉昭昭”者即此。并见于肝胆火上冲过甚之中风证。兼数者,见于热久竭涸阴血、液亏损甚。弦硬而沉者,兼肝气郁结。 (3)左脉弦细、硬,而右脉濡兼沉者,湿痰留饮,中焦气化不足。 (4)右脉弦细、无力。土为木伤,脾胃失于健运,胁痛,胃脘痛。 (5)右脉弦硬、有力、长,大于左脉。冲气上冲,胃气不降,胃阴虚。牙痛或外感热人阳明之府。虚劳咳嗽,中风,吐血。若重按不实者,皆有气血亏损。 (6)左右脉弦细、无力。气血两亏,痢,肠炎。阴阳两虚而阴虚为甚。或脾胃湿寒,不能运化饮食下行,致成留饮。或气血虚衰,又劳心过度而痰饮盛。兼迟,则为寒饮结胸,阻塞气化。弦细甚,则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 (7)左右脉弦硬、有力、长。亦阴分有亏,肝木之盛。冲气上冲过甚,迫其胃气不降,膈食证,或久痢阴虚、肝胆蕴有实热。 (8)左脉平和、微无力;右脉弦似有力。肾阴虚致冲气挟痰上冲。 综之,弦脉主肝肾阴虚、肝血不足。左脉弦,已阴虚不能潜阳,肝火浮动;右脉弦,已肝火与肝气并冲、胃上逆。兼数者热甚,兼沉者肝气郁。细而无力者气虚,硬而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