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大气下陷”

浅谈“大气下陷”

浅谈“大气下陷”
浅谈“大气下陷”

浅谈“大气下陷”

“大气下陷”理论是张锡纯的特色理论之一,其对近代一百多年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现在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大气”知名,首见于《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云:“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大气之举也。”这里的“大气“指的是自然界的外气;《灵枢·五味》篇云:“其大气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这里的“大气”指的是人身之气;《灵枢·邪客》篇云:“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金贵要略》亦云:“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而至清代喻昌《医门法律》则指出“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行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张锡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大气即胸中之气,亦即《内经》所言之“宗气”。

张锡纯在《大气诠》中有述:“元气藏于脐下,为先天生命之根底,道家所谓祖气: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干,《内经》所谓宗气。祖为一身之远命脉,宗为一身之近命脉,命脉虽有远近,其关于人身之紧要相同。”明确指出,无论是元气还是大气,均对于人体有重要作用。张锡纯还取象比类云:“有如树上之果,元气乃树之根也,大气乃其树之果也。根之关于果者至重,身之关于果者亦非轻也。”

张锡纯还提出“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按胸中大气,一名宗气,《内经》谓其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盖心肺均在膈上,原在大气包举之内,所以心血之循环,肺气之呼吸,均由大气所主,斡旋全身,统摄三焦。大气不但为后天诸气之纲领,亦为全身血脉之纪纲。

对于大气下陷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归纳如下: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又似乎喘,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由此而观,大气下陷之“喘”似喘,而又与之有别,普通之喘有喘而肩动之征,而大气下陷者,虽至呼吸有声,必不肩动。二者的根本在于呼气难与吸气难之异,另喘者之脉多数或有浮滑之象。

兼证之“寒热往来”与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病机不同,此因“其初陷之时,阳气郁而不畅则寒,既陷之后,气蓄而欲宣则作热,适阳气蓄极而通,仍复些些上达,则又微汗而热解。”

另“咽干作渴”其为“津液不能随气上潮也”,并非传统的阴虚、火热或湿热等。

大气下陷证的临床表现复杂,“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兼证繁多,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气病门》中见到的就有小便不禁、身冷、消食、疝气等,虽表现各异,但其原因相同,均是大气失其位而下陷,无其所司,是以失其保护,斡旋无功。

宗而其症冗杂,所以大气下陷的脉象成为其辩证之关键,即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脉细如丝等。

依据此证,张锡纯创制一方名升陷汤。

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茱萸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加。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两钱。

方中黄芪为君,取其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之性,唯其性热,稍以知母凉润之;柴胡为少阳引经药,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用为之向导也。

中里老师说中药

莫言草木无情,无情树怎会栖息有情鸟。谁说花瓣无语,空心蕊岂能招蜂引蝶。草木有情,人亦有情,有情人才能真懂中草药。心如顽石,情如槁木,学到死也是一枝枯藤。学的东西,一定是你喜欢的东西。尤其是中医中药,学之前,已经心驰神往,好象是要去游历名山大川,探索世外桃源,寻访乡野人家。而不是去少林寺面壁苦修,到冰峰荒漠去超越极限。 很多网友想学习中医中药,问我能不能给讲一讲。没有问题,我乐意效劳,只要您想听,咱们就开讲。只是很久没怎么看书了,得复习复习,现学现讲。我讲的只能算是戏说。大家一起学,也就当作自娱自乐吧,虽不敢妄用中医本草,不辨虚实,滥施虎狼之药。倒可以用歧黄之道,祛寒顺气,常备陈皮姜汤。 准备先讲中药,说到中药,你得和中药有点缘分,如数家珍。象是你首饰盒里精心收藏的玉石、翡翠一样。看着它们就喜欢,闻着它们的气味就亲切。象是你的一群孩子,乖的,淘的;俊的,丑的;聪明的,笨拙的;都是自家孩子,都一古脑的当作宝贝,爱不够。有了这种感情,就不是在用你的大脑去学习中药,你的心就成了一味通心草,无师自通了。 大家因山药社区结缘,与山药一见如故。山药既是迎门童子,也是福官喜神。今天先说说它的功效。作为开篇向导。我只是头前带路,作个路标。要想曲径通幽,采摘果实,你必得亲自探寻。好,我先说,然后大家补充修正。“ 山药温平治虚劳,久服无伤上品方。益肾健脾补肺弱,涩精固肠润皮毛。内服和中定喘嗽,外洗煎汁止痛痒。鲜药同煮白萝卜,推陈出新顺气汤。 今天说的这味草药叫“大腹皮”。药名让我想起了“将军肚”。觉得生动有趣,感性十足。所以先来讲它。“大腹便便用腹皮,降气除湿两相宜。水肿气肿二便闭,皆因三浊腹中聚。味辛泄肺通大肠,气顺痰消除满痞。性温和中去湿寒,归经专走胃肠脾。药效虽佳皆助力,长治久安靠自己。 太极拳的要点在于“肚子转动”。四肢如何运动,都无关紧要,不过是在点缀和装饰,就象旋涡四周一圈圈的波浪,它们不是发力点,也没有自主性。 今天说一味中药:酸枣仁。主治虚劳之症。虚劳者,诸脏不足。‘心主明则五脏安,心血虚则神浮动’。山药能补五脏之气虚,枣仁专补五脏之神弱。神弱者,魂不守舍,多恐善惊,虚烦不寐,自汗盗汗。酸枣仁,味甘酸平,归肝胆心脾经。生用或微炒皆可。为何一药可兼补五脏之虚,所依者《黄帝内经》:“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只有心安神定,才是健康的基础。 中药葛根,是外感发热的常用药。‘少用则浮而外散发汗,宣内火以解肌表之寒郁,多用则沉而内降生津,辛甘凉以清胃脘之热结。’“凡热而兼渴者,此为最良”。止渴,解酒,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煨用升阳止泻。因此药不可单独久服,恐损胃气,故《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中品。葛根还能滋润筋脉,舒缓强急,调和表里,活血化瘀。此药雪白多粉少筋者为佳。 今天,再说说利水良药:薏苡仁。性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药多耗气伤阴,唯薏仁米,消水肿而不耗气,利湿浊而不伤阴。性善走下,导肺热以下行,开食欲以健脾。善除下焦之

张锡纯升陷汤活用四则_New

张锡纯升陷汤活用四则

张锡纯升陷汤活用四则 升陷汤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先生所创,方由黄芪、知母、桔梗、升麻、柴胡等药组成,用于治疗大气下陷之证。笔者平素喜读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每遇气分不舒之证,先存大气下陷设想。”不管何病,若确系大气下陷之证,投与升陷汤,莫不随手奏效。现列举验案于下:1、崩漏 王×,女,45岁,农民,于2001年4月25日就诊。患者自诉月经行经期延长,淋漓不断3月余。本次月经已23天未尽,并伴有头晕、气短、乏力、少腹坠胀感,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遂处方:生黄芪30g,当归炭15g,知母9g,桔梗9g,柴胡6g,升麻6g,党参15g,阿胶(烊化)10g。患者服2剂后诸症俱减,又续服6剂痊愈。 本患者经期延长,致失血过多,气血虚弱。大气生养不足,不能安居胸中斡旋周身,反下陷腹中致冲任不固。经血失其约束,随之淋漓不断。故采用升补大气,固摄冲任之法而获捷效。 2、子宫全切术后遗症 杨×,女,农民,2002年11月3日就诊。患者因重度子宫脱垂而于2002年10月行子宫全切术,术后1周愈合良好而出院。但患者术后卧床一如常人,起立后即觉少腹下坠,

稍微走动则觉气短、胸部满闷。查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虑其大气下陷,遂处方:黄芪30g,升麻6g,知母9g,桔梗6g,柴胡3g,党参15g,山萸肉15g。日服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后自觉胸闷、腹部下坠等症均减轻,续服4剂,即能在院内随意走动而不气喘,又巩固服5剂病痊愈。 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加之手术伤及元气,致使大气生养不足,不能积储于胸中而反下陷,经用升补大气方药后,诸症悉除。 3、尿频 李×,女,42岁,农民,因“小便频数加重1月”于2000年7月15日就诊,患者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5年,间断出现小便频数,白天数10次,夜间5~6次,色清量少;有时遗溺裤中,无尿痛感。常觉气短口渴,但不能饮水,饮后即尿,伴大便干燥,常3~4日一解,每用开塞露或服番泻叶水助便。肾及膀胱B超未见异常。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应用氧氟沙星片及中药八正散治疗1周,小便频数不减,大便干燥加重。改用滋阴益肾法,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诸症仍无好转。细诊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无力,乃忽悟证属大气下陷,下焦气化不能图摄所致,遂用升陷汤加味,处方:生黄芪30g,知母12g,柴胡10g,桔梗10g,升麻6g,党参25g,山萸肉15g,益智仁10g,肉苁蓉10g,麻子仁10g,药用5剂,小便次数减少,尿量增加,大便转软,

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功效: 山药白色,入手太阴肺经,补肺,入补足太阴脾经,补脾,只要是肺和脾这两种虚,张锡纯认为可以服山药。可平喘止咳,其液还可补肾。 医疗案例: 在33岁的时候,张锡纯到天津去参加科举,到了天津,张锡纯闹肚子了,张锡纯自己分析他的泻肚子没有什么外邪,而是脾胃不和,张锡纯想起了山药,他想山药有补脾止泻固涩的作用,于是就去买来四两山药,把山药切片,捣碎,放点大米熬粥,然后喝这个粥。结果喝了两天这个腹泻就好了。这是张锡纯的一个方子,叫一味薯玉粥。就单用这一味山药就可以治病。 张锡纯认为,一切阴虚虚弱,或者咳喘,或者大便腹泻,脾胃虚弱。一味薯玉粥也可以治疗。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有营养都要靠脾胃吸收过来,把脾胃之气补足了,这个人就有生机了。 脾气不足,体内水湿重,可用山药配上莲子肉、薏米、芡实,这三者分量都是1 00克,主要的药是山药,把它们碾成磨,然后每天熬膏。 现在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脾气不足引起。如果小孩确实是脾气不足,面色非常黄瘦,吃饭不好,不长个儿,容易泻肚子,有的是肺系统经常有问题,比如咳嗽哮喘,山药是一味非常好的食疗的药物。 如果想养生的话,每天少量服用,配以薏米和芡实,再加点莲子肉,磨成粉, 每天一勺就够了 。 对于重病患者,他大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尤其是胃口不好,或者是大便总是不成形,可以用山药熬水给他喝,或者熬粥,用山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大便干燥的人不要吃,因为它有固摄的作用,越吃大便越干燥,若一定要吃,可在用山药的时候配点杏仁,因为杏仁有通便和开肺气的作用,配一点就没这毛 病了,所以山药吃也很讲究。 挑选山药时,如果是要药用的山药,就到药店买怀山药。 若日常食用,到菜市场买就可以了。选山药要选形状非常规整的,圆圆的,这样的山药比较好,比较好的品质的山药,是种非常细的铁棍山药,这种山药的 力道更大一些。 (2)--三七(2010-02-24)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张锡纯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张锡纯

————————————————————————————————作者:————————————————————————————————日期: ?

罗大伦 《这就是中医》张锡纯 1山药粥 山药切成片熬粥——治疗一切阴虚虚弱,或咳或喘 ——山药入肺经,脾经,补肺和脾。腹泻和脾和大肠有关,肺于大肠相表里。脾不足,大肠不能固涩,山药治疗上中下三焦虚弱。单刀直入,补脾,补后天之本。 颜色白,入肺,平喘止咳,味甘入脾,粘液滑,入肾,富含营养,生发性很强,用来救命。一个小孩,皮肤痒,吃半年凉血的药,多动症——脾气不足。因为肺属金,脾属土,脾是生金的。肺主皮,肺气不足主要是因为脾气不足,水湿重。处方:山药,莲子肉,薏米仁,芡实20克,碾成末,做成膏 糖尿病分两种: a脾气不足的:舌头白苔,胖大淡白。——正气虚弱,大便不成形用山药,但是山药固涩的,便秘的人和大便干燥的人再加个杏仁,杏仁通便。 淮山药——病人食用 普通山药——一般人服用 b阴虚的:舌头通红,无苔 2三七粉通经活血 气憋在里面,胸中有淤血,活血化瘀——三七粉。 三七功能:化瘀血和消肿化瘀(肿块疼痛即气血结聚) 解毒不如通经络,经络通百病消。瘀血是怎么来的? 第一个途径:跌打损伤和瘀血肿胀疼痛。 第二个途径:情志不畅,气滞产生瘀血(生气完了这疼那疼。) 第三个途径:因虚导致瘀血(年龄越大,正气不足,瘀血越多,人越衰老。) 活血化瘀是防止衰老的最好的方法。三七鸡腿骨汤 材料:三七粉10克,鸡腿骨带肉20根。做法:将鸡腿骨捣裂,熬汤喝汤吃肉。每天喝此汤,任何骨伤的愈合的速度加快。 三七:性平,化瘀止血,止血不至于把瘀血留在经络里。骨头缝里痛,三七粉冲服,把毒拔到表皮。 3生黄芪 补足正气,排毒邪 生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生黄芪补气,走表,把毒往外顶。熟黄芪补气,走内,补脾胃。疮伤很长时间不愈合,不排毒。 黄芪主大风,风邪进入体内,驱外风,风湿严重要用活血和补气的药,推动药性的行走,血为气之母,气为母之帅。 痔疮的祖传秘方:生黄芪补气9克到12克,地龙通络(干蚯蚓)6克磨成粉,然后泡水喝。诊脉:左手心肝肾,右手脾肺。 脾气从左边升,胃气从右边降,肝气随脾气从左边往上升,胆气随胃气从右边往下降。肝虚——左脉弱,肝气血不足,生黄芪和柴胡补肝气。肾炎水肿:生黄芪。 气阴两虚药膳:黄芪老鸭汤(滋阴补气) 急症:呼吸困难,四肢无力,胸口憋闷,小肚子往下坠,提不上来气。——大气下陷。——升陷汤:黄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药性全部都是上升)脏腑和气血的运转是什么推动的?——大气下陷。 症状:气提不上来,胸口憋闷,小腹坠胀胃下垂,心肺功能障碍。体力劳累干活,气喘不过来,

张锡纯先生治疗“大气下陷”的理法方药

2019年第32卷第4 期 张锡纯(公元1860—1933年),字寿甫,祖籍山东诸城,生于书香门第,家富藏书,幼承家学,学成后一直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张氏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他提出:“合中西融 贯为一”的设想,并以“中医包括西医之理” 学说为理论依据,力图沟通中西医学[1]。张氏通过《黄帝内经》的启发以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对“大气下陷”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十分详尽的阐释,特别是对大气下陷的辨证论治更是独具匠心,别 具一格[2] 。张氏临床诊疗病种繁多,尤其对于临 床较为棘手的“大气下陷”证,张氏往往能做到效 如桴鼓、立起沉疴。笔者潜心精钻研张氏相关论 著,略有体悟,以下从理、法、方、药四方面详细介绍张氏治疗“大气下陷”证的临床经验,深入剖析张氏的临床诊疗思路与方法。1理———重视机制, 审证求因1.1大气的内涵“大气”一词,源于《黄帝内 经》,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灵枢·五味》篇曰:“谷始 入于胃,其精微也,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此处明确指出大气处于胸中,与宗气密 切相关”。后《金匮要略》亦有记载,桂枝加黄芪汤 下,有“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语,后又见喻嘉言 《医门法律》谓:“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 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始知胸中所积之 气,当名为大气[1]。张氏在此基础上,通过长期 的临床验证,对大气作出进一步阐释。 他指出胸中之气即是宗气,亦即是大气,即《内经》所述之宗气,原以元气为根本,“以五谷精微之气为能量,以 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所以张氏认为大气即是宗 气之别称。 张锡纯先生治疗 “大气下陷”的理法方药*刘宝虎1,2,朱旭2,3 ,郭彤彤1,江继鹏2,张赛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市神经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武警部队脑创伤与神经疾病研究所,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3天津医科大学 [摘要]从理、法、方、药4方面详细介绍张锡纯先生运用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的临床经验。 张氏业医几十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善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法治疗“大气下陷”证,临证遣方用药重视辨证,衷 中参西,选药精准,君臣佐使配伍严谨;不仅可以治疗大气下陷之症状,而且还可以增强正气,真正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文中以大气下陷证的治疗为例,深入剖析张锡纯先生的中医临床治疗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大气下陷;益气升陷;张锡纯;升陷汤[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852(2019)04-0041-03 Mr Zhang Xichun ′s Principle,Method,Recipe and Medicines of Treating "Sunken Qi " LIU Baohu 1,2,ZHU Xu 2,3,GUO Tongtong 1,JIANG Jipeng 2,ZHANG Sai 2△ 1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2Key Lab for Neurological Damage and Repair in Tianjin City,People ′s Armed Police Institute of Brain Trauma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Brain Department Center,Affiliated Hospital to Logistics University of People ′s Armed Police Force;3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Mr Zhang Xichun '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sunken Qi "with sinking-lifting decoction was introduced from principles,method,recipe and medicines thoroughly.He has devoted himself to medicine for decades with rigorous scholarship and excellent medical skills,he made the best of treating the pattern "sunken Qi "with the method of "tonifying middle-Jiao and Qi ,invigorating Qi and lifting sinking",he emphasize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hen he used the recipe and herbs in clinic,combined TCM with Western medicine,chose the herbs accurately and valued the compatibility,he could not only treat the symptoms of "sunken Qi ",but also enhance healthy Qi ,which could reach the goals of addressing both the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In the paper,Mr Zhang Xichun ′s clinical therapeutic thinking and method are further analyzed by taking the treatment for "sunken Qi "pattern as the example. sunken Qi ;invigorating Qi and lifting sinking;Zhang Xichun ;sinking-lifting decoction 博士论 坛

养生 练武桩法

98928000介绍大家杨氏太极几个桩法的练习 2011-05-05 12:23 太极桩功――无极桩 一.无极桩功诀阐秘 (一)姿势规范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近股骨外侧,手中指指尖贴风市穴。头顶正直,舌抵止腭,两眼平视,下颏微收。体重平均在两脚,摒除杂念,有虚、静、松、空之感。 无极乃太极之始,练好无极桩可使身体内外加速放松,可培养先天浩然之气。练好无极桩内气增强了,可以疏通经络,扶助正气,调节阴阳,增强人体健康。 (二)虚静守一 1.意念放松调节。神经、肌肉放松,骨节对应拔开,气通各节,节节贯穿。次序为: 上肢: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下肢:脚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 躯干:胸椎一节一节拉开-腰椎松开-尾椎松开。 头部:玉枕、百会、下颏微收,颈椎一节一节松开。 调息:吸气意念至命门,呼气意念至肚脐。此为一息,共做三息。 自然呼吸:任肌肉自然反博,任内气在体内自然流动,气畅经络自通,自上下通,自左右通,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归法自然,百病清除,身体健康。 2.功诀:骨节一松气自通,周天一转暧融融。人言我呆我即呆,缚虎擒龙我为公。 3.行功经义:放松意念调整后,静息三分钟;默念功诀,接受宇宙大智慧人子信息,定中自然,一心不乱;天之“百会”,地之“涌泉”,人之“璇玑”三才合一,功进速矣。 4.行功禁忌:首先,思想上忌“贪、嗔、痴”;其次,饮食上禁用辛辣食物;其三,时间以太阳初升为宜,其他则为功力辅助;其四,对父母孝心恒持,使祖上信息扶持。 (三)无极桩意念导引的医疗作用 无极桩针对具体病情、意念或内视有关穴位,进行体内阴阳调配。循阴阳,遵五行,蹈八卦,衍生克之理,使人体生理之机制达于优化,从而治病强身――无极桩的观想法,有病治病,无病长功。 十八丹田观想法(感应神通法) 人体有十八丹田,意守或观视某一丹田,并观想放松,将治疗与之相关区域的病症。观想部位有一光亮,或日、或月、或一能量团,放射光芒。 初步功能:凡近距离的人和物,我默然之中明之,其信息的变化,他不知我,我已知他。如:对方肝病,一接近我,我之身体有关部位马上会自然产生反应。 意守各丹田,接近内分泌腺部位,可以加强内分泌腺的血液、氧气、营养精微物质的输送,增强其调节作用。 会阴观想法:可滋阴壮阳增强性生殖功能。 膻中意守法:可贯通阴阳,接连上下治疗心肌炎、肺炎、咽喉炎、气管炎等。 肩井观想法:增强气血对上肢部位的作用,加强上肢生理功能,主治露肩风、肩周炎、肩痛及肩关节骨质增生等。 百会观想法:增强大脑生理功能,使大脑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促进大脑之气血之供应,提高记忆思维之功能。 印堂观想法:小周天之关键,增强视力,对青光眼、假性近视、白内障有良好疗效。意守印堂要观想放松,否则易引起头晕。 丹田观想法:相当于胃幽门和肠腺的部位,守此丹田可促使胃肠蠕动,使胃液和肠液分泌增多。气沉丹田疏通百脉,对肝、胆、胰、胃、肠之功能的康复和提高很有益处。 涌泉观想法:守此穴可使人进入松弛反应状态,可排出体内病气,增强气血的上下通畅,对治疗高血压、肾虚有明显疗效。 太阳观想法:可促使大脑气血循环,调整大脑的生理机制,治疗头痛、偏头痛、头晕、头昏等症。

张锡纯升陷汤活用四则

锡纯升陷汤活用四则 升陷汤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锡纯先生所创,方由黄芪、知母、桔梗、升麻、柴胡等药组成,用于治疗大气下陷之证。笔者平素喜读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每遇气分不舒之证,先存大气下陷设想。”不管何病,若确系大气下陷之证,投与升陷汤,莫不随手奏效。现列举验案于下: 1、崩漏 王×,女,45岁,农民,于2001年4月25日就诊。患者自诉月经行经期延长,淋漓不断3月余。本次月经已23天未尽,并伴有头晕、气短、乏力、少腹坠胀感,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遂处方:生黄芪30g,当归炭15g,知母9g,桔梗9g,柴胡6g,升麻6g,党参15g,阿胶(烊化)10g。患者服2剂后诸症俱减,又续服6剂痊愈。 本患者经期延长,致失血过多,气血虚弱。大气生养不足,不能安居胸中斡旋周身,反下陷腹中致冲任不固。经血失其约束,随之淋漓不断。故采用升补大气,固摄冲任之法而获捷效。 2、子宫全切术后遗症 ×,女,农民,2002年11月3日就诊。患者因重度子宫脱垂而于2002年10月行子宫全切术,术后1周愈合良好而出院。但患者术后卧床一如常人,起立后即觉少腹下坠,稍

微走动则觉气短、胸部满闷。查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虑其大气下陷,遂处方:黄芪30g,升麻6g,知母9g,桔梗 6g,柴胡3g,党参15g,山萸肉15g。日服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后自觉胸闷、腹部下坠等症均减轻,续服4剂,即能在院随意走动而不气喘,又巩固服5剂病痊愈。 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加之手术伤及元气,致使大气生养不足,不能积储于胸中而反下陷,经用升补大气方药后,诸症悉除。 3、尿频 ×,女,42岁,农民,因“小便频数加重1月”于2000年7月15日就诊,患者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5年,间断出现小便频数,白天数10次,夜间5~6次,色清量少;有时遗溺裤中,无尿痛感。常觉气短口渴,但不能饮水,饮后即尿,伴大便干燥,常3~4日一解,每用开塞露或服番泻叶水助便。肾及膀胱B超未见异常。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应用氧氟沙星片及中药八正散治疗1周,小便频数不减,大便干燥加重。改用滋阴益肾法,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诸症仍无好转。细诊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无力,乃忽悟证属大气下陷,下焦气化不能图摄所致,遂用升陷汤加味,处方:生黄芪30g,知母12g,柴胡10g,桔梗10g,升麻6g,党参25g,山萸肉15g,益智仁10g,肉苁蓉10g,麻子仁10g,药用5剂,小便次数减少,尿量增加,大便转软,

我们要如何精通中医(医者佛:董洪涛)

我们要如何精通中医(医者佛:董洪涛) 题记:好友医者佛老师,精研歧黄,虽修至国内凤毛麟角的中医博士后,却甘弃浮华,选择广西继续埋首杏林,堪为师表。玩味其应求所作的一篇《如何精通中医—提供一份学医的书单》,肺腑良言,常读常新。小子不敢私藏,现转帖至此,希望能给中医同道以更多启发。 如何精通中医—提供一份学医的书单 医者佛 中医难学,古有《此事难知》一书,尽谈学中医之难。但又有《医学实在易》一书,反而谈中医如何容易学。后人岂不是被搞糊涂了,到底中医好不好学呀。 我认为,中医不容易学好,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学者能有志向,有方法,循序渐进,则必能有所成就。朱子曾说过:居敬持志,读书之本;循序致精,读书之法。读书如

此,学医何尝不是如此。心中执着一份信念,加上心思聪颖,配合切实的功夫,假以时日,必可医理贯通无碍。 近年来,经常有中医爱好者以及一些年轻学子问我学中医要看什么书,我曾经在博客里写过几篇关于如何学习中医的一些文章,并且也曾提供了三本可以读的中医书。但对于志在专精医术的同道看来,原来的答复有些粗糙了。因此我想再详细地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并提供一份学中医的书单。或许挂一漏万,或许被他医所不解,但只求一心积善,罪我怨我,一切不计。如果能帮助大家因此而走上中医之路,继而精通医术,则自觉善莫大焉。因此,此文是给将来的大医作个引路指南的。 要学中医,就要学最上乘的中医学。有了这个目标,才算是有了入门的动力。中医入门极为不容易,登堂入室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既要求学者吃苦肯学,还需要不错的天赋,那就是悟性。现在的中医情况堪忧,后继乏人,是因为真正领悟中医的人太少,反而靠中医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当前,社会上处处可见那些学了几天理论,背了几张方子,连混带骗地弄来一纸文凭,就开始打着中医的旗号去吆喝的庸医之

张锡纯大气下陷证学术思想探讨

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浮沉、转输的生命过程有机系统,广义膜原论的系统层次内构为多元叠加,其关系结构非常复杂,都处于混沌有序的整体恒动态中,即中医所说的三焦通会之气,贯一而通会是系统复杂性膜原论简约化机理,大道至简至易,再复杂的系统也无法逃脱“精、气、形、神”的统辖网络。 系统膜原论的研究,全称为系统复杂性膜原说的研究。“复杂性是通过系统,而且是复杂系统定义的。它是一个系统概念,且是一个复杂系统概念,它具有结构,也具有层次”[2]它与中医膜原-三焦门户说自身固有的系统复杂性科学机理一致。膜原的复杂性是通过人体三焦气化巨系统加以框定的,三焦气化的高端层次是构建在“天、人”合一,太极感应系统得以成立的。人具备“独立守神,感而遂通”的性灵守神系统,道家的太上感应;太一生水说,是天人感应论医道哲理的根基。 三焦气化是人体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开放”的第一要素就是天、人感应,人实际上无时不刻地生活在天、人感应中,如鱼得水一样,须臾不可分离。三焦气化巨系统下,衍生、黏附着多元的膜原子系统:一门户、二廊道、三内室、四少阳、五厥阴、六气血、七狭义膜原、八广义膜原、九九横断层、九纵向矢状层膜原,十十八横轮膜原的功能层次与关系结构。这些子系统均有其不同的功能层次,关系结构与“方、证”对应的辨治模式。形态解剖实体的刚柔相济膈膜组织,产生衍化为形上虚体的功能层次,再衍生为关系结构。反之,关系结构的虚体模式制约,调控着关系“者”的结构实体;三焦气化巨系统的多元“关系”纽结大于诸膜原的关系“者”。 系统膜原论的研究,是在吸取控制论、协同论、黑箱学说、循证医学说等前车之轼的基点上大胆探索。采用“拿来主义”,仅作为方法论工具说,先吃下去,再消化,防止少腹膨胀,一切为我所用。借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研究膜原,仅在于激活中医固有的、原始的、沉睡的系统膜原自组织复杂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开拓出一条如何构建中医功能层次与关系结构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苏云放.再论系统膜原论的功能层次[J].浙江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8,32(1):127. [2]赵凯荣.复杂性:人类认识之迷[博士学位论文][D].武 汉:武汉大学,1999.22. 3项目来源:上海颜德馨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会(编号052 015) 收稿日期:2008203202 (编辑 张大明) 文章编号:1001-6910(2008)06-0004-03?学术探讨?张锡纯大气下陷证学术思想探讨 赵文明,黄 珂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关键词:大气下陷证 张锡纯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志码:A 近代杰出医家张锡纯先生(186021933),学验俱丰,颇有建树,为中医学一代大家。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著作之一,被称为中医学中“第一可法之书。”张氏治学严谨,立论精当,对后世颇有启迪。其中张氏宗《黄帝内经》之旨,参喻嘉言之说,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所创立的“大气下陷”理论,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笔者在临证中有所领悟,遂不揣浅陋,略陈于下。 1 大气的生理功能 张氏认为大气即胸中之宗气。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之气和脾胃消化得来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具有推动脏腑功能,行呼吸、贯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灵枢?邪客篇》说:“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人之大气虽在胸中,实能统摄全身”,“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故郑而重之曰大气”。因此,凡人体的呼吸、语言、声音高低强弱,以及气血的运行、肢体的活动,无不与宗气有关。 2 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 关于大气下陷证的病因,张锡纯说:“力小任重,或枵腹力作,或病后气力未复勤于动作,或因泄泻日久,或服破气药太过,气分虚极自下陷,种种病因不同。”又说:“大气下陷之证,不必皆内伤也,外 ? 4 ? 中医研究 2008年6月 第21卷 第6期 TC M Res.June2008Vol.21No.6

张锡纯升陷汤活用四则

张锡纯升陷汤活用四则 升陷汤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先生所创,方由黄芪、知母、桔梗、升麻、柴胡等药组成,用于治疗大气下陷之证。笔者平素喜读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每遇气分不舒之证,先存大气下陷设想。”不管何病,若确系大气下陷之证,投和升陷汤,莫不随手奏效。现列举验案于下:1、崩漏 王×,女,45岁,农民,于2001年4月25日就诊。患者自诉月经行经期延长,淋漓不断3月余。本次月经已23天未尽,并伴有头晕、气短、乏力、少腹坠胀感,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遂处方:生黄芪30g,当归炭15g,知母9g,桔梗9g,柴胡6g,升麻6g,党参15g,阿胶(烊化)10g。患者服2剂后诸症俱减,又续服6剂痊愈。 本患者经期延长,致失血过多,气血虚弱。大气生养不足,不能安居胸中斡旋周身,反下陷腹中致冲任不固。经血失其约束,随之淋漓不断。故采用升补大气,固摄冲任之法而获捷效。 2、子宫全切术后遗症 杨×,女,农民,2002年11月3日就诊。患者因重度子宫脱垂而于2002年10月行子宫全切术,术后1周愈合良好而出院。但患者术后卧床一如常人,起立后即觉少腹下坠,稍微走动则觉气短、胸部满闷。查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

虑其大气下陷,遂处方:黄芪30g,升麻6g,知母9g,桔梗6g,柴胡3g,党参15g,山萸肉15g。日服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后自觉胸闷、腹部下坠等症均减轻,续服4剂,即能在院内随意走动而不气喘,又巩固服5剂病痊愈。 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加之手术伤及元气,致使大气生养不足,不能积储于胸中而反下陷,经用升补大气方药后,诸症悉除。 3、尿频 李×,女,42岁,农民,因“小便频数加重1月”于2000年7月15日就诊,患者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5年,间断出现小便频数,白天数10次,夜间5~6次,色清量少;有时遗溺裤中,无尿痛感。常觉气短口渴,但不能饮水,饮后即尿,伴大便干燥,常3~4日一解,每用开塞露或服番泻叶水助便。肾及膀胱B超未见异常。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使用氧氟沙星片及中药八正散治疗1周,小便频数不减,大便干燥加重。改用滋阴益肾法,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诸症仍无好转。细诊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无力,乃忽悟证属大气下陷,下焦气化不能图摄所致,遂用升陷汤加味,处方:生黄芪30g,知母12g,柴胡10g,桔梗10g,升麻6g,党参25g,山萸肉15g,益智仁10g,肉苁蓉10g,麻子仁10g,药用5剂,小便次数减少,尿量增加,大便转软,原方略加减又服20剂,化验检查无异常,诸症消失,痊愈。

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1)--山药(2010-02-24) 功效: 山药白色,入手太阴肺经,补肺,入补足太阴脾经,补脾,只要是肺和脾这两种虚,张锡纯认为可以服山药。可平喘止咳,其液还可补肾。 医疗案例: 在33岁的时候,张锡纯到天津去参加科举,到了天津,张锡纯闹肚子了,张锡纯自己分析他的泻肚子没有什么外邪,而是脾胃不和,张锡纯想起了山药,他想山药有补脾止泻固涩的作用,于是就去买来四两山药,把山药切片,捣碎,放点大米熬粥,然后喝这个粥。结果喝了两天这个腹泻就好了。这是张锡纯的一个方子,叫一味薯玉粥。就单用这一味山药就可以治病。 张锡纯认为,一切阴虚虚弱,或者咳喘,或者大便腹泻,脾胃虚弱。一味薯玉粥也可以治疗。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有营养都要靠脾胃吸收过来,把脾胃之气补足了,这个人就有生机了。 脾气不足,体内水湿重,可用山药配上莲子肉、薏米、芡实,这三者分量都是1 00克,主要的药是山药,把它们碾成磨,然后每天熬膏。 现在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脾气不足引起。如果小孩确实是脾气不足,面色非常黄瘦,吃饭不好,不长个儿,容易泻肚子,有的是肺系统经常有问题,比如咳嗽哮喘,山药是一味非常好的食疗的药物。 如果想养生的话,每天少量服用,配以薏米和芡实,再加点莲子肉,磨成粉, 每天一勺就够了 。 对于重病患者,他大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尤其是胃口不好,或者是大便总是不成形,可以用山药熬水给他喝,或者熬粥,用山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大便干燥的人不要吃,因为它有固摄的作用,越吃大便越干燥,若一定要吃,可在用山药的时候配点杏仁,因为杏仁有通便和开肺气的作用,配一点就没这毛 病了,所以山药吃也很讲究。 挑选山药时,如果是要药用的山药,就到药店买怀山药。 若日常食用,到菜市场买就可以了。选山药要选形状非常规整的,圆圆的,这样的山药比较好,比较好的品质的山药,是种非常细的铁棍山药,这种山药的 力道更大一些。

浅谈“大气下陷”

浅谈“大气下陷” “大气下陷”理论是张锡纯的特色理论之一,其对近代一百多年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现在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大气”知名,首见于《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云:“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大气之举也。”这里的“大气“指的是自然界的外气;《灵枢·五味》篇云:“其大气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这里的“大气”指的是人身之气;《灵枢·邪客》篇云:“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金贵要略》亦云:“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而至清代喻昌《医门法律》则指出“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行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张锡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大气即胸中之气,亦即《内经》所言之“宗气”。 张锡纯在《大气诠》中有述:“元气藏于脐下,为先天生命之根底,道家所谓祖气: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干,《内经》所谓宗气。祖为一身之远命脉,宗为一身之近命脉,命脉虽有远近,其关于人身之紧要相同。”明确指出,无论是元气还是大气,均对于人体有重要作用。张锡纯还取象比类云:“有如树上之果,元气乃树之根也,大气乃其树之果也。根之关于果者至重,身之关于果者亦非轻也。” 张锡纯还提出“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按胸中大气,一名宗气,《内经》谓其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盖心肺均在膈上,原在大气包举之内,所以心血之循环,肺气之呼吸,均由大气所主,斡旋全身,统摄三焦。大气不但为后天诸气之纲领,亦为全身血脉之纪纲。 对于大气下陷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归纳如下: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又似乎喘,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由此而观,大气下陷之“喘”似喘,而又与之有别,普通之喘有喘而肩动之征,而大气下陷者,虽至呼吸有声,必不肩动。二者的根本在于呼气难与吸气难之异,另喘者之脉多数或有浮滑之象。 兼证之“寒热往来”与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病机不同,此因“其初陷之时,阳气郁而不畅则寒,既陷之后,气蓄而欲宣则作热,适阳气蓄极而通,仍复些些上达,则又微汗而热解。” 另“咽干作渴”其为“津液不能随气上潮也”,并非传统的阴虚、火热或湿热等。 大气下陷证的临床表现复杂,“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兼证繁多,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气病门》中见到的就有小便不禁、身冷、消食、疝气等,虽表现各异,但其原因相同,均是大气失其位而下陷,无其所司,是以失其保护,斡旋无功。 宗而其症冗杂,所以大气下陷的脉象成为其辩证之关键,即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脉细如丝等。 依据此证,张锡纯创制一方名升陷汤。 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茱萸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加。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两钱。 方中黄芪为君,取其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之性,唯其性热,稍以知母凉润之;柴胡为少阳引经药,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用为之向导也。

中医知识:张锡纯的一些名方(上)

中医知识:张锡纯的一些名 方(上)

中医知识:最简便的保健法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的一位中医大家,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谈方论药、辨证施治均从实际出发,从不空谈,被广大中医界同仁誉为“第一可法之书”。众多医家遵其理,执其方,以治疑难病证,多能立起沉疴,效如桴鼓。中医界曾经做过调查,在所有中医名医里,70%的人认为受张锡纯的影响最大,张锡纯创立的方子在今天仍流传甚广。 2010年2月22日至3月9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请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罗大伦博士,结合张锡纯的医疗案例,为您讲述张锡纯的一些名方。这些方子采用的都是我们日常可以在菜场或者中药房买到的物品,安全且疗效好,可作为平时养生保健用品。我们将在今明两天刊发。 (1)山药 功效:山药白色,入手太阴肺经,补肺,入补足太阴脾经,补脾,只要是肺和脾这两种虚,张锡纯认为可以服山药。可平喘止咳,其液还可补肾。 医疗案例:在33岁的时候,张锡纯到天津去参加科举,到了天津,张锡纯闹肚子了,张锡纯自己分析他的泻肚子没有什么外邪,而是脾胃不和,张锡纯想起了山药,他想山药有补脾止泻固涩的作用,于是就去买来四两山药,把山药切片,捣碎,放点大米熬粥,然后喝这个粥。结果喝了两天这个腹泻就好了。这是张锡纯的一个方子,叫一味薯蓣粥。就单用这一味山药就可以治病。

张锡纯认为,一切阴虚虚弱,或者咳喘,或者大便腹泻,脾胃虚弱,一味薯蓣粥也可以治疗。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有营养都要靠脾胃吸收过来,把脾胃之气补足了,这个人就有生机了。 脾气不足,体内水湿重,可用山药配上莲子肉、薏米、芡实,这三者分量都是100克,主要的药是山药,把它们碾成磨,然后每天熬膏。 现在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脾气不足引起。如果小孩确实是脾气不足,面色非常黄瘦,吃饭不好,不长个儿,容易泻肚子,有的是肺系统经常有问题,比如咳嗽哮喘,山药是一味非常好的食疗的药物。 如果想养生的话,每天少量服用,配以薏米和芡实,再加点莲子肉,磨成粉,每天一勺就够了。 对于重病患者,他大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尤其是胃口不好,或者是大便总是不成形,可以用山药熬水给他喝,或者熬粥。 用山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大便干燥的人不要吃,因为它有固摄的作用,越吃大便越干燥。若一定要吃,可在用山药的时候配点杏仁,因为杏仁有通便和开肺气的作用,配一点就没这毛病了,所以山药吃也很讲究。 挑选山药时,如果是要药用的山药,就到药店买怀山药。若日常食用,到菜市场买就可以了。选山药要选形状非常规整的,圆圆的,这样的山药比较好。比较好的品质的山药,是种非常细的铁棍山药,

张锡纯胸中大气理论

2012年9月 第36卷第5期 “大气”一词,首见于《内经》。结合原文及历代注家所注,其义有三:一为大邪之气,即邪气。《素问·热论》有:“大气皆去,病日已矣。”王冰注解此处的大气为大邪之气。二为自然之气。《素问 ·五运行大论》说:“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歧伯曰:大气举之也。”三乃宗气。《灵枢·邪客》论宗气曰:“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从产生和功能上来看,此处的宗气即后世所讨论的大气。首先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的孙一奎、张景岳等。张锡纯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发挥《内经》“大气”、“宗气”理论,认为大气与宗气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从生理病理方面对胸中大气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发,其主要理论如下。 1胸中大气的来源 张锡纯认为胸中大气肇始于先天,而培养于后天。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人未生时,皆由脐呼吸,其胸中原无大气,亦无需乎大气。迨胎气日盛,脐下元气渐充,遂息息上达胸中而为大气。”同时他宗法于《内经》,认为胸中大气有赖于后天水谷之气的不断充养。《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张氏认为此处的虚里之络,即胃输水谷之气于胸中以养胸中大气之道路。故张氏的大气理论是以元气为本,元气、水谷之气、自然界清气汇聚于胸中,构成了大气。正如他所说:“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所以临床上一些先天禀赋不足者,或是后天失于调养导致脾胃功能较弱,不能较好地濡养大气者,胸中大气就容易不足而下陷。 2胸中大气的作用 《灵枢·邪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张氏取法于这一有关宗气作用的论述,对胸中大气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2.1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胸中大气,包举肺 外,司呼吸之枢机。《灵枢·五味》曰:“谷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荣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张氏根据这一理论,指出大气能鼓动肺脏使之呼吸,而肺中之气遂因之出入也,曰:“肺司呼吸,人之所共知也。而谓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不但如此,张氏认为此气尚且能撑持全身,振作精神,而心思脑力官骸动作,莫不赖乎此气。大气对机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2.2大气为周身血脉之纲领《灵枢·邪客》已经提 到:宗气积于胸中,能够贯心脉。且气于血之间关系密切,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张氏发挥《内经》理论,指出胸中大气不但能统摄全身之气的运行,而且能统摄全身血脉的运行,使血液能够正常地在脉管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或妄行,并且保证能随着诸气的运行而到达全身发挥濡养作用。 2.3胸中大气为各脏腑功能的发挥提供物质基础 张氏提出:“人之大气虽在胸中,实能统摄全身。”认为大气与全身各脏腑功能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①大气以胸中之地为宅窟,包举肺外,能鼓动肺脏呼吸。②托举心脏,使心神有所附不致出现心悸怔忡。 ③上达于脑,使脑髓神经有所凭借而主司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④宣布营卫之气于周身以温暖全身等等。3胸中大气下陷 3.1胸中大气下陷的原因张氏认为胸中大气下 陷的常见原因有劳作过度、久病,或医药所伤、先天 张锡纯胸中大气理论探析 肖盼盼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级七年制,山东济南250355) 指导杨金萍 [摘要]张锡纯从生理上论述了胸中大气的来源、作用;从病理上论述了胸中大气下陷的原因、症状及病因病机;创制了治疗大气下陷的主方升陷汤,并在此基础上衍化出回阳升陷汤﹑理郁升陷汤﹑醒脾升陷汤。 [关键词]胸中大气;大气下陷;升陷汤;张锡纯[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5-0401-02 [收稿日期]2012-03-26 第36卷第5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36,No.52012年9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Sep .2012401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张锡纯

罗大伦 《这就是中医》张锡纯 1山药粥 山药切成片熬粥——治疗一切阴虚虚弱,或咳或喘 ——山药入肺经,脾经,补肺和脾。腹泻和脾和大肠有关,肺于大肠相表里。脾不足,大肠不能固涩,山药治疗上中下三焦虚弱。单刀直入,补脾,补后天之本。 颜色白,入肺,平喘止咳,味甘入脾,粘液滑,入肾,富含营养,生发性很强,用来救命。一个小孩,皮肤痒,吃半年凉血的药,多动症——脾气不足。因为肺属金,脾属土,脾是生金的。肺主皮,肺气不足主要是因为脾气不足,水湿重。处方:山药,莲子肉,薏米仁,芡实20克,碾成末,做成膏 糖尿病分两种: a脾气不足的:舌头白苔,胖大淡白。——正气虚弱,大便不成形用山药,但是山药固涩的,便秘的人和大便干燥的人再加个杏仁,杏仁通便。 淮山药——病人食用 普通山药——一般人服用 b阴虚的:舌头通红,无苔 2三七粉通经活血 气憋在里面,胸中有淤血,活血化瘀——三七粉。 三七功能:化瘀血和消肿化瘀(肿块疼痛即气血结聚)解毒不如通经络,经络通百病消。瘀血是怎么来的? 第一个途径:跌打损伤和瘀血肿胀疼痛。 第二个途径:情志不畅,气滞产生瘀血(生气完了这疼那疼。) 第三个途径:因虚导致瘀血(年龄越大,正气不足,瘀血越多,人越衰老。)活血化瘀是防止衰老的最好的方法。三七鸡腿骨汤 材料:三七粉10克,鸡腿骨带肉20根。做法:将鸡腿骨捣裂,熬汤喝汤吃肉。每天喝此汤,任何骨伤的愈合的速度加快。 三七:性平,化瘀止血,止血不至于把瘀血留在经络里。骨头缝里痛,三七粉冲服,把毒拔到表皮。 3生黄芪 补足正气,排毒邪 生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生黄芪补气,走表,把毒往外顶。熟黄芪补气,走内,补脾胃。疮伤很长时间不愈合,不排毒。 黄芪主大风,风邪进入体内,驱外风,风湿严重要用活血和补气的药,推动药性的行走,血为气之母,气为母之帅。 痔疮的祖传秘方:生黄芪补气9克到12克,地龙通络(干蚯蚓)6克磨成粉,然后泡水喝。诊脉:左手心肝肾,右手脾肺。 脾气从左边升,胃气从右边降,肝气随脾气从左边往上升,胆气随胃气从右边往下降。肝虚——左脉弱,肝气血不足,生黄芪和柴胡补肝气。肾炎水肿:生黄芪。 气阴两虚药膳:黄芪老鸭汤(滋阴补气) 急症:呼吸困难,四肢无力,胸口憋闷,小肚子往下坠,提不上来气。——大气下陷。——升陷汤:黄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药性全部都是上升)脏腑和气血的运转是什么推动的?——大气下陷。 症状:气提不上来,胸口憋闷,小腹坠胀胃下垂,心肺功能障碍。体力劳累干活,气喘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