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法的语言与逻辑失范现象举隅——以诉讼法为语料

立法的语言与逻辑失范现象举隅——以诉讼法为语料

立法的语言与逻辑失范现象举隅——以诉讼法为语料
立法的语言与逻辑失范现象举隅——以诉讼法为语料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一、指导语 下面的语句是关于网络行为表现的陈述,请仔细阅读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评定,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从不; 2=偶尔; 3=通常;4= 总是. 二、测验项目 编号项目从不偶尔通常总是 1 匿名发布不实消息 1 2 3 4 2 下载或使用盗版软件 1 2 3 4 3 利用网络复制传播音乐 1 2 3 4 4 下载未经授权的音乐或视频 1 2 3 4 5 发表诽谤性言论 1 2 3 4 6 恶意灌水或刷屏 1 2 3 4 7 在即时聊天中强迫他人语音或视频 1 2 3 4 8 发表不当言论 ( 如发言曾被网管删除) 1 2 3 4 9 匿名在网上辱骂他人 1 2 3 4 10 下载资料拼凑论文 ( 包括课程论文) 1 2 3 4 11 论文中引用网上资料不注明 ( 包括课 1 2 3 4 程论文) 12 做作业时从网上抄答案 1 2 3 4 13 上课时用手机上网或聊 1 2 3 4 14 网络黑客 1 2 3 4 15 在网上偷看过别人的邮件 1 2 3 4 16 欺骗网友 1 2 3 4 17 浏览色情图片!视频或小说 1 2 3 4 注: 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5、6、8、9、14、15、16; 网络学习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0、11、12、13; 网络侵权失范行为包含条目2、3、4、17. 三、评分计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首先按被试的受教育程度、性别、专业将样本平均分为两个样本,对样本1(n=491)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n=494)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使用AMOS17.0对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题总相关为项目区分度指标,结果各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9至0.62之间,均P<0.01。17个项目分布在 3个因子上,因子1包含9个项目,命名为网络言论失范;因子2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学习失范;因子3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侵权失范。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量表的初始问卷采用4级评分:1=从不,2=偶尔,3=通常,4=总是。 四、信效度分析 1.信度 (1)内部一致性信度: 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3个因子的系数依次为0.84、0.74、0.73。3个分量表得分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在 0.19至0.48之间,3个分量表得分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4、0.75、0.82(均P<0.01)。 (2)重测信度: 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3个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2、0.86、0.78。 2.效度

语料库辅助的词汇教学

语料库辅助的词汇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提倡词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一些运用的语境,并提供语言支持,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语料库特有的语境共现界面能够批量地呈现目标词的使用语境,由此带出由目标词与周围的词共建短语词块的词汇搭配范式、语法范式、语义功能以及语用功能等,使词汇教学落实到深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三学生在每次月考中反映困难最大的就是词汇问题:生词太多或者对熟悉的词的新含义不了解。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从2012年9月高三开学起,手工加工学生正在学习的模块10的语料库,在学生学习每个单元的前后利用课文语料库使目标词汇在学生眼前多次重现,达到对词汇深层理解。具体做法如下(以模块10第一单元Reading为例): 1)要求学生上新课前预习Reading部分的生词和课文。 2)把Reading部分语料库中的所有生词用“________”代替,并打印出来,在上新课前让学生用5-8分钟练习。下面举其中的第一段为例: Teach a man to fish In 1985, there was little 1____________ in Ethiopia, which led to poor harvests and the death of many of the country’s cattle. The 2____________ of the situation shocked Bob Geldof, an Irish musician, so he organized a charity concert called Live Aid to raise money for victims of hunger in 3_____________. The concert took place on 13 July 1985 in two places---LondonandPhiladelphia---and included the biggest stars of the time. Geldof intended the concert to raise money for hunger relief and to make the public more aware of the problem. In the end, $100 million was raised, which was used to buy food and to provide help with development projects inEthiopia. The concert also made the 4____________ around the world, and 5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and 7_____________ to do someth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world hunger. 说明:如果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完成该练习有困难,可以把所有生词打乱顺序摆在练习的最上端供学生选择。 3)学习完该单元后,再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词汇、短语,重新设置“________”进行练习,达到词汇在正确的使用语境中重复练习的目的。 三、结语 由于研究者经验不足和能力有限,《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语料库的建设和应用还存在以下问题:

基本法律修改权失范及原因探析

基本法律修改权失范及原因探析 [内容提要]:基本法律修改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的立法权,其行使状况直接关系到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公信力。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基本法律修改权在目前仍存在失范现象,这将对法律制度的变更方式以及民意基础产生不良影响。宪法的授权不明、解释制度的不科学以及最高权力机关内部权力结构不合理则是造成失范现象的深层原因。而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则必须从宪政的角度着手。 [关键词]:基本法律修改权,失范现象,弊端,原因探析 众所周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其立法权限在宪法第六十七条及《立法法》第七条等条款中已被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对近两年几部基本法律的修改情况分析,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律修改权的行使现状、潜在弊端及产生原因进行探讨。 一、行使现状 在《立法法》生效前,虽然宪法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行使的立法权及其权限已作了界定,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全国人大常委会自我强化立法权力,甚至逾越立法权限。《立法法》试图要改变这种现状,使各个立法主体的行为走向规范化。然而,这一良好的愿望能否实现呢?本文想通过实证分析作为解答。 自20XX年7月1日《立法法》生效至20XX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对两部基本法律进行了修改。它们分别是:20XX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20XX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从修改情况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修改范围非常广泛。《民族区域自治法》原有67个条文,本次修改了29个条文,占原条文数的%;增加了12个条文,占原条文数的%;删除了2个条文,占原条文数的%;共计修改了43个条文,占原条文数的%,此外,还对序言部分的第一、三、五自然段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改。相比较而言,《婚姻法》的修改范围就更广了,该法原有37个条文,此次修改了21个条文、增加了17个条文、删除了1个条文,分别占原条文数的%、%和%,共计修改了个条文,占原条文数的%.毋庸置疑,这种大范围的修改已经很难用“部分补充和修改”来描述,而将其定性为“法律的重新制定”恐更为恰当。

网络语言污染了我们的语言攻辩小结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听了对方辩友的发言,正是如沐春风啊,对方对网络语言的看法,显然已经生活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了。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啥丝,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立丝的意思呢?这不就是一种沟通上的障碍么? 刚才对方辩友说,网络语言高效率。可是,网络用语大量使用,许多人都是掌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说“我勒个去”,你说“你也去呀”,这岂不是让人啼笑皆非。上海高考规定,使用网络用语将按照错别字进行扣分。这是提高效率么? 同时,对方辩友说的一词多以,是丰富。可是请注意网络语言的特点,首先是一个伪装。网络给人一种隐蔽的错觉,所以好像换一个字说说,说粗话就没有关系了,于是肆无忌惮。第二是一个混乱。从创造到使用,都是恣意而为,甚至有时就是为了标新立异向改换写法。所以新词源源不断,而规范摇摇不起。第三是失范。因为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对语言的把握远远没有成熟。所以,他们无法正确地区分网络语言的失范和传统语言的规范之间究竟应该是什么关系。 对方辩友还说了双语教学。可是请注意,第一,网络语言并不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第二,您方说的双语教学,正是一种习惯力量的可怕。今天如果小孩子习惯了用网络用语,将来变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天天张口就是那些莫名其妙的词汇,您方到底认为是丰富还是污染呢? 网络语言增加了没有的词汇,难道增加了词汇就是丰富么?今天一句你妹明天一句坑爹都是丰富么? 对方辩友把方言类比网络语言,也是不恰当的。方言有历史,有传承,有完整的语法和规范,网络语言有么?网络语言的随意创字改变字词意思,岂能和方言比较呢。 请把我们的目光投向下一代,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用语正在入侵着中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时期的少年儿童们,辨识力不强,当他们面对如此排山倒海的网络用语浪潮时,很容易不加辨别地学习吸收。在上海,有48%的中小学生作文中出现错别字与网络用语。请问,当阅卷老师看到“泪流满面”被写成“内牛满面”时,他是否真该泪流满面了? 网络用语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滥情、跟风。别人喊寂寞,你也喊寂寞,以至于天下人都在寂寞,而真正寂寞的又有几个呢?原本感情的自然流露成为了一种无病呻吟,这样词语丰富的内涵便流于浅薄,甚至被架空。 最后得出的结论则是:网络语言,不但是世风浮躁的产物,也是社会失范的缩影,更是一种对汉语的污染!比如“酷”,这原本是比较可以接受的词,但一改成“囧”,那不是糟蹋汉字又是什么?又比如“给力”,偶一为之,也就算了,谁知一夜之间网上网下,全是一片“给力”之喧嚣,这不是浅薄跟风又当何解?而这些跟风者,不少竟是成年人,所以我不禁想说,诸位,当你们把这类语言当成时髦,难道不感到自己想像的乏力吗?! 诚然,文字是需要不断地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文字的发展,应当是严谨的,因为语言学本身就是一种极其严肃的学问。而网上有些谐音词,其实就是拼音打错的字。本来错也无妨,网络娱乐一番也就罢了,但如果将错就错,竟将“打错”当成了“创新”,那就不就是一种“强词夺理”了! 但眼下这种极不严谨不但卷土重来,甚至还大有从网络走向书面的趋势,而如此一来,自古一笔一划都极为严肃的汉字,岂非就将陷入一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境地了吗?!这,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第一:网络用语的泛滥貌似增加了部分新词汇 实则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匮乏。网络用语就如同曾经的“一枝黄花”肆意泛滥 妨碍了其他传统词汇的使用与发展。据调查 。我高兴时说囧,你悲伤时说囧,大家茶余饭后时说囧了,顿时这个世界在落寞中全囧了,我们那么多美丽的语言到底被赶去了哪里,这又何来丰富之说,反倒是那么多优美的语言在网络流行语排挤下消失,这分明是对我们语言的污染,相当于生物中外来物种入侵的概念。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摘要]自从网络出现之后,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开放、隐蔽等特点,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浏览不良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网络知识侵权: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四个问题: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使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互联网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课题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调查发现,当前大?W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浏览不良信息 网络是一个缩小的地球,现实生活中有的一切,网络社会中都有。在网络中,除了有大量健康和有用的信息外,还有大量不良信息,包括:反动、迷信、庸俗、色情、凶杀、恐怖等。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了极大威胁,甚至使一些大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研究表明,有高达60%左右的大学生,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他们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

从而深陷其中。 2、恶意攻击他人 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在网络中言论可以极端自由,因此一些存心不良的人就在网络中造谣中伤,肆意的侮辱、诽谤他人,给别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人在网上出口成脏,任意谩骂;还有个别人通过技术移花接木,制做散布对他人不利的图片、在BBS、贴吧和虚拟社区中散布流言蜚语、侮辱诽谤他人,对他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利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平台,大肆捏造虚假消息,大量散布反党反社会的过激言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3、网络知识侵权 在互联网这个存贮数据资料的宝库。我们想获得的任何资料几乎都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找到。互联网未经允许的随意上传、存储和任意下载对现行的著作权保护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通讯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更易受到侵害。工业时代的著作权,由于传播载体是有形的,需要专门的工厂进行生产,因此能够通过海关、交通、工商等传统部门,运用法律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但是随着网络网络的出现,以及网络独特的“数字化”信息方式,著作权体系的地域空间概念被完全打破,大量的文字、图像、音乐、电影等均可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实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office opertions 办公室业务?理论探讨 196 办公室业务2012?5 文/孟鹏涛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大学生也成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之一。然而在享受自由的网络学习、便捷的网络生活和轻松的网络交往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中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摆在我们目前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 大学生是接受互联网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群体,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却不容乐观。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日渐凸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热衷网上聊天,言行过度放纵。当代的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但他们们由于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再生气也要保持仪态和素质,于是,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就成了他们发泄的最佳场所。他们经常通过上网聊天交友、逛论坛发帖子来排解内心的压力。由于网上聊天交友是隐姓匿名的,他们便可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说粗话、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层出不穷。网络语言极度放纵,他们心有所想随即在论坛上发帖,或将状态更新在微博、人人网上,且相互转发,以此为乐。 (二)上网时间过长,过度痴迷网络游戏。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没有了中学时的升学和考试压力,课余时间多了起来,一时没有了方向和目标,大把的时间都在网上度过。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对他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他们可以在这虚拟的世界里,尽情地冲浪。特 别是那些富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或是 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游戏,更使他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沉湎于网络中。研究表明,长时间迷恋网络,会使大脑高度兴奋,使人颓废、消沉。如果他们不及时改弦易辙,不但会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淡化,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制造与传播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种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一种干扰程序,具有多样性和传染性,其繁殖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令人触目惊心。大学生是一个掌握高深专门知识的群体,其中的极少数人凭借娴熟的技术在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蓄意破坏他人网络终端,危害网络的正常运行。例如在2006年被列为十大病毒排行榜首的“熊猫烧香”,就是由武汉某高校大学生雷磊和李俊编制和散播,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弱化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它是由数字构成的,具有虚拟性。而虚拟生存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不需要以自己真实的面目出现,也不需要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样大学生可以随意地虚拟构建各种身份,借助符号代码在网上实行各种虚拟行为。大学生在网上的言行是否正当,既不易察觉和监督,也不会受到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极大“自由”,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道德的约束,削弱了责任感,从而导致大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原本已经构建的自律意识弱化,做出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大学生群体一般在18—25岁年龄段。这个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阶 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待完善的特殊时期。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对新事物特别敏感,感情丰富而不稳定,勇于挑战创新。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契合了大学生追求自由、崇尚自我和标新立异的独特心理。但是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缺乏社会阅历和较强的道德意志自制力,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也很难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大学生极易为网络的消极面所影响,他们辨别西方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相对不足,政治热情相对缺乏,这些消极的东西,难免会反映到网络活动中。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机制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行为文明,一方面要靠网民良好的道德水平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对网络行为的监督,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因此,一个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是必需的。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网络监督体系。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且宣传力度不够,使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除此之外,网络监控技术发展也不是很成熟,很多监管技术还没能得到普及和应用,层出不穷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急需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技术的成熟应用。 参考文献: ①郑显亮.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08(09). ②李士群,网络道德[M ].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③魏雷东,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语言的失范与规范

网络语言的失范与规范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应当重视它,研究它,不能视而不见,或者简单地予以排斥。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网络语言失范的原因作讨论,力求对这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切实的认识。 标签:网络语言规范化传统文化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工具,通常以屏幕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和沟通。它与现实中的语言传递最大的区别在于交流对象部分信息的缺失。但是,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也有共通性,它们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互相尊重人格、以诚相待、传播健康向上的信息。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网络语言失范的问题, 尤其是青少年。网络语言失范主要是指网络中存在的不文明语言,通常只局限于狭义的网络语言即出现在网民的聊天话语中。处在彼此隐去真实身份的网络世界这样一个虚拟社会中的人们很容易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也很容易产生被解放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网络语言失范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一、网络语言失范的种种现象 网络语言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规则的失范 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国人陷入了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而汉语的地位岌岌可危,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1.汉字的哭泣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流长,现有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渐变演化而来,形成了独特的方块字系统。看一看学生的课堂笔记才发觉汉字的危机;看一看学生的请假条才发觉汉字的悲哀。当我们面对“苏市”、“韩玉”式的唐宋八大家,当我们面对“我的KEY丢失了”的请假条,我们不禁为汉字而哭泣。著名文学家王蒙指出,“如果摒弃汉字原本的规律而不顾,一味追求拉丁字的拼音,则从根本上违背了汉字的本意。……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2.语法规范的迷失 1)关联词的迷失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

民事法律立法语言失范问题检讨

民事法律立法语言失范问题检讨 关键词: 立法语言立法语言失范立法技术立法程序立法监督 内容提要: 民事法律立法语言失范是指民事制定法的语言表述违反语言科学规律和相应规则,造成语法错误、语义分歧、逻辑失恰、分类混乱、风格失调、混合交叉等多种谬误。立法语言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立法表达技术的轻视和立法程序设计的不足。立法语言失范降低了制定法的质量,给立法活动、司法实践、法学教育、普法工作带来现实的困难与危害,损害了制定法的庄严性和权威性,同时对语言科学的发展造成破坏。立法机关应当设立立法语言审查机构,清理失范的立法语言,为新法制定设计立法语言前置审查程序,在每一部法律草案提交审议前先行作出立法语言审查,保证提交审议的法律文本语言正确,能够充分表达立法意图。 一、问题的提出 从成文法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法典的编纂和法律的制定,从来都是一项充满思想博弈、观点论争、立场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会以不同思想、观点、立场、流派达成某种程度调和、妥协或取舍而告终。正因如此,一部法典或法律一旦在立法机关获得通过,立法机关和学者惯常的做法是总结法律思想成果在其中的体现,推介制度模式选择的优点,宣扬该法典或法律的社会功用与价值,而对立法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失范问题却鲜有反省。

所谓立法语言失范,是指立法机关所颁布的法典或法律中,条文表述不符合语言规范,造成不同程度的语言表达失当甚至错误。本文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民事法律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其中的立法语言失范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展开讨论。需要明确的是,本文重点旨在论析立法语言问题,因此对制度设计等立法争议问题则一般不予讨论,除非因语言失范导致对制度设计的理解发生歧义而不得不涉及。基于行文方便之考虑,文中论及具体的民事法律时,均省略其全称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仅以《××法》代之。 二、民事立法语言失范的实证分析 立法中的语言失范现象,普遍存在于上自宪法,下至基本法、特别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以民事基本法律为实证考察对象,可以总结出,立法语言失范的表现,主要是语法错误、语义错误、语言冗赘、逻辑失洽、风格失调、混合错误等等,兹择要分述之。 (一)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是立法语言失范最常见的情形之一,例证如下: 1·定语误用 《民法通则》(1986)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本条中,“平等主体”和“公民”与“法人”之间,在语言学上不是偏正结构的限定与被限定关系,而是平行结构的同位语关系。平等主体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冲击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冲击 新的语言现象大量涌现是汉语言生机勃勃的表现,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人们的思维、交往、联系愈来愈细致复杂,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语言存在于运用之中,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这都会推动语言不断地丰富,向交际语言提出新的要求。现今社会上出现的网络语言,从它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来看,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可谓泥沙俱下,优劣并存,但是有的网络语言现象不具有稳定性,很不规范,实际上是对汉语言的恶搞和污染,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网络语言使现代汉语面临巨大冲击 生命力强大的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极大影响和冲击,往往越出了书面语言的规范。 (一)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易产生语言歧义 网络语言的浅显直观将挑战传统汉语语言的意蕴,网络语言的跳跃性、破碎性和创新性将使现代汉语的规范性和逻辑性受到冲击,使传统汉语语言的意蕴美将无法展现,网络语言也将“剥离”现代汉语准确、凝重、精练的风格。比如,045692(你是我的最爱)、爱老虎油(我爱你)、02746(你恶心死了)、I服了U (我服了你了)、泥表酱紫(你不要这样子)。这样的语言的确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二)新涌现的网络词易造成语汇混杂 “GF(女朋友)”、“DD(弟弟)”、“老斑(班主任)”、“PMP(拍马屁)”、““稀饭(喜欢)”、偶(我)”等等这些词语在网民中间却十分流行,但是对于不很熟悉网络的人来说,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断涌现出来的网络语言所制造的新词语其实是不规范的异读、异体、图形词,而这些很容易造成语言混乱。 (三)脱离网络环境,网络语言易引起混乱 目前出现的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较规范的现代汉语,是网络中占主导地位的健康书面语,属于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时所使用的语言。第二类是来源于生活诸如“亮骚(将心爱的东西给别人看)”、“灰常灰常(非常非常)”这些富有生活化的、调侃意味的、非正式的语言。第三类语言是非主流的网络语言,这些语言是人们在网络聊天室等局域内所常见和使用的语言,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私密性等特点。这些语言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不可在规范的汉语中使用,如“MM”,既可以指妹妹、妈妈,还可以指“美眉”,如果没有特定的网络环境来限定,那么就极其容易引起混乱。 (四)网络语言的随意性易导致语言低俗化 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是随意性。网民在交流的过程中,随意改造词语,或者结合网络符号、英语字母等创造新词,这些新词往往与语法和现代词汇不相一致,且没有固定完整的表达规律和模式。由于网络身份的隐蔽性,决定了网络语言的档次不高,因为网民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决定了网络语言的档次不高。同时,还有一些人会显得肆无忌惮,在没有现实规则约束的情况下,为了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或满足自己的低级趣味,用随心所欲的方式和语词、符号等表达自己的意思。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词语严重影响了现代汉语的纯洁性,如“草泥马(操你妈)”、“WBD(王八蛋)”等随处可见。 二、应对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冲击的对策措施 网络语言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我们要看到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尽管也有其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道德失范" 英文对照 :moral abnormality; moral disorder; disordered moral (一)“道德失范”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道德失范表征出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它常常是社会急剧变革或转型时期的产物。 (二)“道德失范”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道德失范”是指旧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普遍否定,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处在一种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中。 2、所谓道德失范,就是指在道德领域的一些准则或规范,已经不能够通过社会的舆论压力或人们的内心确信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人们行为。 3、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失去或弱化,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 4、所谓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德观、价值观相互冲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现象。 5、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 7类被公众认为最痛恨的道德失范行为 1、人心冷漠,见死不救

网络交际中语言的失范与思考

网络交际中语言的失范与思考 【论文关键词】网络交际语言失范规范汉语规范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的交际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交际从现实交际中分化出来,为现代人的交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对话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交际中的各种语言失范现象,然后从网络交际的语境和主体两方面对语言失范现象的成因加以深入分析,为避免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负面冲击,最后对网络交际中语言规范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探讨。 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内地网民已经达到1. 37亿,网民总数占总人口比例为10. 5%。网络交际是指网民以屏幕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它与现实交际的最大区别在于交际主体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匿名性,网民彼此隐去真实身份,基本不受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制约,自主程度大大提高,产生被解放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因此他们对现实交际中所要求的语言规范不屑一顾,不时打破常规的表达形式,标新立异,语出惊人,造成网络交际中出现语言失范的现象。 一、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失范现象 (一)语言运用规则的失范 1.谐音的滥用。如数字谐音,用“886”代指“拜拜了(再见)”、“7456”代指“气死我了”、“837”代指“别生气”、“3344”代指“生生世世”、“521”代指“我爱你”等等;如汉字谐音,用“美眉”代指漂亮妹妹、用“斑竹”代替“版主(电子公告版管理员)”;利用数学算式的读音谐汉语词音,如(≈1. 414)代指“意思意思”;英语“音译”,如用“伊妹儿”代指“电子邮件(E-mail)”、用“瘟都死”代指“视窗操作系统(W indows)”、用“屁兔”代指“奔腾处理器芯片第二代(PII)”、用“酷(cool)”表达一种时尚、风格和个性。如果这样的字词层出不穷,势必对汉语的语音构成负面影响,造成日常用语的混乱,由于这些莫名其妙的谐音字词让人难以会意,会对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2.词汇的畸变。如将“我”写成“偶”、将“美国”写成“米国”、将“这样子”写成“酱紫”、将“用心写”写成“造砖”、将“随意写”写成“灌水”、用“扁”表示“揍、打”,甚至把拼音字母进行随意简写,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写成“GG、JJ、DD、MM”等,这样再造的怪异词汇、简写甚至是错别字增加了信息的噪声,让人不知所云,使用时既不经济,修辞效果也不好,甚至是对网络资源的浪费。如果不加以规范和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汉语的坏习惯,很多生造的词汇在汉语中原本就有对应的规范词汇,人们耳熟能详,现在却让读者费尽心机、难以琢磨,造成一定的认读困难。 3.语法的背离。如“他很阳光”、“她很淑女”等病句在网络聊天室或电子公告版(BBS)中是司空见惯的了。又如“有事短我”,其实际意思是“有事给我发短信息”,这里的形容词“短”充当了动词;再如“joking de”,极具“洋泾浜”色彩,意思是“开玩笑的”,“开玩笑”用英语单词“joke”的现在分词形式“joking”,而助词“的”用汉语拼音,英语和汉语混杂在一起使用,实在是不伦不类。还有“I服了U”(意思是“我服了你”)、“IC( I see)”(意思是“我明白了”)、“这次考试能pass(及格)就好了”、“你真让我感到好jealous(嫉妒)”等等,这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句在网络交际中随处可见,既违反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又破坏汉语的语言完整性和纯洁性。 (二)语言表达内容的失范 这主要是指网络交际中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有人曾通过百度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包含“狗屁”字眼的中文网页高达4681个之多,与现代文明极不相称。频繁出现的网络脏话,如“TMD”(国骂,“他妈的”三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你BT”(“变态”两字的第一个字母)等,趣味低俗、叫人生厌。光怪陆离的网名,如“性感妞、重色轻友、非礼、裸奔”等,格调不雅。现实生活中的不文明语言在网络交际中不断地变形翻版,呈有增无减的趋势,蒙上了“俗气”的阴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 语料库顾名思义就是放语言材料的仓库。现在人们谈起语料库,不言而喻是指存放在计算机里的原始文本或经过加工后带有语言学信息标注的语料文本。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不少规模较大的语料库,有些是国家级的,有些由大学和词典出版商联合建设。另外,由于个人微机的迅猛发展和存贮数据的硬盘造价持续下降,研究者个人也开始建立适合于自己研究的小型语料库。 语料库语言学(英文corpus linguistics)这个术语有两层主要含义。一是利用语料库对语言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即“语料库语言学”不是一个新学科的名称,而仅仅反映了一个新的研究手段。二是依据语料库所反映出来的语言事实对现行语言学理论进行批判,提出新的观点或理论。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语料库语言学”才是一个新学科的名称。从现有文献来看,属于后一类的研究还是极个别的。所以,严格地说,现在不能把语料库语言学跟语言学的分支, 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相提并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研经费的增加,汉语语料库的建设得到了开展。1999 年我院把建立汉语语料库列为院重大课题。目前语言所正在构建三个大规模的语料库: 现场即席话语语料库,主要方言口语库和现代汉语文本语料库。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语料库建设在规模上还赶不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然而,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上,以及语料库的实际运用上,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前沿的行列。 20 世纪语言研究的总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高度抽象。最近几十年来,语言研究的高度抽象倾向已经失去主导地位。这主要缘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基于计算机处理的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会话分析、人类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人机对话研究、语音识别与合成等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前难以抓住并进行有效处理的五花八门的实际语料,现在可以对其进行大规模地的、自动的或人机配合的处理。比如个人发音特征,先前认为这跟语言学毫无关系,现在成了侦破语音学的重要内容。侦破语音学家首先建立个人发音特征语料库,这个语料库可以用来鉴别嫌疑犯。概言之,当今的语言研究由先前的高度抽象逐步走向最具体的语言的实际活动,其中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及其对策探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及其对策探讨 沈克祥 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并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这是当今科技进步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其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在这个虚拟的网络里,大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我个性,发挥自我想象,追求自我超越,体验自我成功。但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之特征又极大地助长了学生的侥幸与放纵心理。许多学生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实际上,网络道德失范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错误行为,它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和品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大学生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 首先,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错位。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环境是仅次于个性的第二大因素。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良好有序的环境对于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恶化了网络环境,不利的网络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网络的匿名和隐蔽性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学生完全展示着个性和本我的一面,浏览暴力、恐怖和色情的信息,畅谈性的自由与开放已是明目张胆。网络中良莠不分、藏污纳垢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遵循着快乐的原则,追求着感官的刺激,自由的发表观点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在虚拟的空间追求低级而无限的刺激,甚至沦为网络的奴隶,网络失范容易导致人格缺陷,甚至形成青年学生的人格发展错位。据资料显示,很多大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人,这正是学生人格缺陷的具体反映。 其次,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品德心理畸形发展。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个体道德由他律向自律发展和转化的重要时期。良好品德心理的形成,需要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共同促进,以及内外途径综合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家长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因其方式单一性和内容政治化的局限又慢慢丧失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学生个体在自身社会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但是,很多学生并非积极努力去适应现实生活,而是沉迷于网络。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学生肆意放纵自己。在思想内容上大肆宣扬西方意识形态,传播色情、暴力、迷信

桂诗春等-2010-语料库语言学与中国外语教学

2010年11月November 2010 第33卷第4期Vol.33No.4 现代外语(季刊)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Quarterly )语料库语言学与中国外语教学 桂诗春 冯志伟杨惠中何安平卫乃兴李文中梁茂成 [编者按] 为推动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发展,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 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于2010年9月24-25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庆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开拓者桂诗春教授八十华诞。期间,举行了题为“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高层论坛,就语料库语言学的现状、发展前景及语料库的建设、共享、应用等展开了互动讨论。以下是根据专家发言,整理后的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05(2010)04-0419-08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前景与资源共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桂诗春 1.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语料库语言学在外国和国内都发展很快,有的人选择了它作为发展方向,因为它的入门比较容易,上手较快;有的人把语料库语言学作为收集数据的重要手段。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的语料库研究还处在比较初级阶段,需要提高。究其原因是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可以运用现有的一些现成的程序和公开的语料库,如Brown ,LOB ,Frown. Flob , BNC ,CLEC ,只要选题得当,就能获得很多量化的数据,从而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来。在计算机和扫描仪的支持下,自行收集一些语言素材,建立一个特定的语料库,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觉得,语料库语言学既是一种工具,但更是一门学科;它是对语言行为进行概率性归纳和概括的一门学科,它本身是跨学科性的,要做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必须许多方面要有比较雄厚的基础。首先是数学和统计学。Herdan (1960)的一本早期著作,叫做《词次/词型数学》(Type /token Mathematics ),其副标题就是《数理语言学教科书》(A Textbook of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当时还是前计算机 时代,但Herdan 觉得有两件语言事实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大量语言资料(language in mass ),二是语言排列(language in line ),它们是任何语言运作都不能离开的两个方面。某些语言学研究分支如果考虑到这两个方面,将会从中获益。当时还没有真正的机读语料库, Brown 的语料库在1967年才面世,美国心理 学家John Carroll 根据该语料库以及他后来参与制作500万词的AHI 语料库,所提出的词汇频数对数正态模型(lognormal model )均源于Herdan 所奠定的基础。一直到最近美国Barber 利用计算机对英语语体的各种研究,更是利用了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其次是计算机科学。语料库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其主要表现是个人电脑、扫描仪和大容量硬盘的普及,当初Brown 语料库要动用到大型电脑,而到如今,只需一万元左右就能在家里拥有这些设备,制作出甚至比Brown 还要大的语料库。但是我们往往只注意到硬件部分,而不认识到软件的建设。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人而不掌握一到两种编成语言,也不可能拓展他们的研究领域,因为他不能根据个人的研究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