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闺怨类诗歌

闺怨类诗歌

闺怨类诗歌
闺怨类诗歌

悔教夫婿觅封侯——宫怨、闺怨、爱情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⒊试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专题解说】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主要类别】

1、闺怨诗。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商妇怨诗。“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风格特色】浓重的感伤情调、细腻的心理描写、言浅意深的艺术风格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唐代的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这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决定,也为两类诗的主题(即“怨”)所决定,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文人所作,则无论是宫怨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身薄命”,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夫妻分离,其感伤色调亦极为明显。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比喻爱情的兴衰;

“家寄征河岸,征人几岁游。不如潮水信,日日到沙头”(张仲素《春江曲二首》其一),与李益《江南曲》一样以潮水有信反衬人归无期;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墙反衬宫女身遭幽闭。

还有一种比兴,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之日“托志帷房”。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四)在上述特点的基础上,又构成了两类诗“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例如沈德潜评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又譬如,两类诗一般不重使用典故,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卓文君、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然又往往能化熟为生:或者“夺胎换骨”,或者做“翻案文章”,意境便觉深婉。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12年江苏卷)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实战演练】

⒈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⑴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4分)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闺思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3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春闺思

东栏梨花

张仲素苏轼

袅袅城边柳,梨花淡白柳深青,

青青陌上桑。柳絮飞时花满城。

提笼忘采叶,惆怅东栏一株雪,

昨夜梦渔阳①。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

(1)缪钺《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的描写中,试分析张诗之韵、苏诗之意是如何表现的。(4分)

(2)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的表达作用是。(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怀古咏史诗歌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教学设想】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三.知识链接

闺怨诗

闺情诗鉴赏学案 一、何为闺怨诗? 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 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以女性为主体描写女性心理情感) 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宫怨诗,它一般是描写古代帝王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的妃子所生成的 怨情。 二、类别 1.宫妇怨诗 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 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 (唐代抒写宫中女子幽怨的宫妇怨诗可以说是唐代很特殊的一类闺怨诗,它的产生源于后宫制度。 众多女子一入深宫,便失去了人身自由,除非皇帝恩准,否则她们只能老死于寂寞冷清的皇宫而别 无选择。与世隔绝,使她们对家乡亲人极度怀念:“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 泪落君前”(张祜《何满子》),写宫女离乡之遥远和隔绝之久长,失去了人身的自由、家庭的欢乐; 纵有锦衣玉食的生活,君王偶尔的顾幸,也难以压抑二十年来日日夜夜在胸中翻腾的思亲情绪和故 土情结,其悲惨境地一览无遗。) 宫女们并非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实际上大多数只是后宫的奴婢,即便是凭借美貌或才艺得 到皇帝的恩宠,这种恩宠也是非常靠不住的。因为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凭借权势,为所欲为是历 代帝王的本性,这就注定了那些深宫女子必然被冷落的命运,饱受深宫的寂寞与心灵的煎熬,因而 也在“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李商隐《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白居易《后宫词》)的情况下同样度过了痛苦忧伤的一生。 综上可见,宫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对象是君主,君恩无常;环境是后宫,与世隔绝;既 不敢宣泄对君王的怨恨,也无法改变被幽禁的处境,较之普通怨妇,更为凄惨悲切。“后宫佳丽三 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一人欢笑的 背后是千人哀愁,因此她们的生活自然是更加痛苦、更加无望,有更多不敢宣之于口的怨情。 2.商妇怨诗 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加之商业发达,所以出现了很多经商之人。这些商人们南来北往, 四处奔波,在久去不归、音讯难通的情况下,商妇们的怨情愁思便不可抑制地爆发出来,甚至呼喊 出“莫做商人妇”的怨语,唐代闺怨诗中有不少诗歌便是专门为这些商妇们写作的。比如刘采春的 《罗贡曲》: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与《罗贡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综上可见,“商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丈夫并未战死沙场,亦未抛弃自己,并且是在为生活 操劳,为赚钱奔波,这样的女子很难像弃妇、征妇那样令人同情,但看重利益,轻视感情的丈夫使 得她们的实际处境与弃妇、征妇并无多大区别,与弃妇一样独守空闺、与征妇一样担忧丈夫的安危。 “商人重利轻别离”商妇怨诗真实地反映出唐代妇女既不满情感屈居功名之后,同时也不甘情感屈 居金钱之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征妇怨诗 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诗歌既有对战争早日结束、良人 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厌恶和诅咒。 唐代闺怨诗中描写征妇的闺怨诗占了绝大多数,正如明人唐汝洵所言:“唐人闺怨,大抵皆征 妇之辞”。唐代边疆辽阔,边境不宁,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大批青年男子服役边疆,或久戊不归,或战 死沙场,其时间之长、生活之苦、牺牲之多对广大士卒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对闺中思妇来说, 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怨妇所共有的相思之苦、别离之恨,而且还要时时牵挂 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承受的感情压力格外沉重,是其他类型的闺妇们无法相比的。 比如“三月时将尽,空房妾独居”(张说《三月闺怨》)描写年华的虚度;“何日平胡虏,良人 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表现热切的期盼;“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戴叔伦《春 怨》)是一种无处可诉的委屈;“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寄夫》)是一种无法抑 制的担忧;征妇们不愿“李陵一战无归日,望断胡天哭塞云”(裴羽仙《哭夫》),更不愿“夫死战场 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她们的相思不是对丈夫的怨恨,而是一种侥幸的期盼 与浓重的担忧。 例如: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一二句写守边将士英勇报国,战争场面慷慨悲壮,极其残酷;三四句诗人以“无定河边骨” 与“春闺梦里人”两相比照,一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虚实相对,生死相对,凝聚了诗人对征夫 思妇的无限同情,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综上可见,“征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像一般的闺怨诗那样主要是怨恨远别的丈夫或 薄情的丈夫,而是怨恨造成夫妻分离的社会,怨妇连同丈夫都是饱尝分离相思的受害者与牺牲品, 他们无力以回天;并且征夫之怨与思妇之怨,如出一辙,互相辉映,更加大了怨情的力度,越是描 写夫妻之间的深情,就越能体现出兵役徭役的无情,从而加大了闺怨诗的批判力度,增强了闺怨诗 的现实意义。 4.情人怨诗 情人怨-----担心自己的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的写对爱情的向往。 三、闺怨诗主题总结 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 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借此暗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镜、画屏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栏杆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其他如花红、杨柳、衰草、落叶落花、泉水、宫女、鹦鹉、黄莺、飞蛾等 四、风格特色(手法)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唐代的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这 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决定,也为两类诗的主题(即“怨”)所决定, 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文人所作,则无论是 宫怨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身薄命”,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夫妻分离,其感伤色调亦 极为明显。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理 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乐景衬哀情)。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比喻爱情的兴衰; -1--2-

【语文03】语文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 【心理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

闺怨诗阅读

7 闺怨诗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一、闺怨诗分类 1、闺怨诗 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因此唐代的闺怨诗比较发达。比如,张仲素的《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唐代闺怨诗里,最值得一提的的还是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诗采用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波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那么作者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错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前年今日,我为君妻。去年今日,折柳雁离。今夕何夕,相隔千里。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久不得归,痛悔无极!游蝶荡莺,君休轻取。妆楼绿窗,妾意依依。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闺怨诗鉴赏(共3课时)

学习目标: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⒊试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一、闺怨诗定义 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闺怨诗的内容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闺怨 【唐朝】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哭夫 【唐朝】裴羽仙 良人平昔逐蕃浑,力战轻生出塞门。 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 【注】①唐裴羽仙者,裴悦之妻也;悦征匈奴不归,妻思慕悲切,为诗寄征衣云。 ②良人:古代女子称丈夫。③蕃浑:吐谷浑与吐蕃。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简析】前半写夫婿的勇敢,后半写不复相见独守空闺的悲怆与哀怨。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春怨 【唐朝】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析】以小见大。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表现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惆怅。这首诗间接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 闺人赠远 【唐朝】令孤楚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一剪梅 【南宋】李清照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一.点击概念 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解析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以唐宋为最,下面加以区别: (一)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1.初唐咏史怀古诗: ⑴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⑵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该类诗的意象 2、掌握该类诗的表达技巧 3、总结该类诗的语言特色 4、总结该类诗的主题范围 闺怨诗分类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男尊女卑夫为纲别离迟暮源征商 二、闺中人的身份 ?宦妇(官太太) ?商妇 ?征人妇 ?宫妇 ?游子妇 ?弃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宦妇悔、怨、思念 《罗贡曲》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商妇埋怨、后悔、盼归、思念 后宫词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宫妇怨、思念、寂寞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征人妇思念、担忧、怨战、盼团圆 明确人物形象=“怨”由+“怨”情+“身份” 三、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四、【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五、常用技巧 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细节描写烘托渲染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

咏史怀古类诗歌(诗

咏史怀古类诗歌(诗、词、曲)鉴赏 第一课时陈佳2004-12-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抓住重点字词,理清《蜀相》思路,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咏史怀古类诗歌的大致分类 能力目标: 1、理解《蜀相》借叙写古人以抒怀的手法 2、学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3、初步掌握鉴赏重点字句与意境的方法 德育目标: 学习杜甫等古代文人心系社稷、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蜀相》的主题 2、把握诗歌中的情与景,感受品味其中的意境 3、了解咏史怀古类诗歌的大致分类 教学方法: 1、反复吟诵,揣摩诗句中蕴涵的诗人深沉的情感 2、对比阅读,在对比中了解咏史怀古类诗歌的大致分类情况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步骤 一、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1、(屏示)(学生齐读)高考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赏析《蜀相》,并初步了解咏史怀古类诗歌的大致分类 情况,以指导今后此类诗歌的鉴赏。 二、赏析《蜀相》 (一)整体感知 师:(示范背诵全诗)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8页。结合文下注释自由诵读全诗。 (学生结合文下注释自由诵读全诗)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本诗) (二)具体赏析

(1)师:本诗题为《蜀相》。相,丞相也(生齐答)。蜀相,蜀汉之丞相,诸葛亮也(生齐答)。可见,诗人意在写人——写诸葛亮。全诗四联八句,是从第几联开始写诸葛 亮的? 明确:从第三联(颈联)开始写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师:第三联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耿耿忠心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尽心尽力辅佐刘禅支撑困难局面。 师:这一联的下句可以说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练概括,那么上句写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师:本联是从——侧面和正面(生齐答师板书)——两个角度塑造诸葛亮的光辉形象的。 诗人是否仅仅为了歌颂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不是。那么,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呢?请大家找出本诗的主旨句。 明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一千多年来,这两句诗引得无数仁人志士潸然泪下。据说,宋朝的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念的就是这两句诗,接着大呼三声“渡河”,这才离开了人世。请同学们谈 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你能理解这些仁人志士的行为吗? 明确:这两句诗是写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却都未能取胜。最终带着遗憾病逝五丈原。 这不能不使人为他惋惜落泪。 (提示:那些仁人志士潸然泪下仅仅是替诸葛亮惋惜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宗泽老将军临终前还在为诸葛亮感到遗憾吗?) 明确:这些人和诸葛亮一样壮志难酬。这两句诗引起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感触颇深。 师:现在有谁能告诉我们这两句诗除了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屏示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中他去投奔肃宗,任左拾遗,不久受到朝廷内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相斗 争的影响,外调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毅然弃官西走,辗转抵 达西南,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本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至 成都时作”。) 明确:这两句诗不仅是惋惜诸葛亮,更是抒发了作者自己功业难就的感慨。 师:(板书:古人→自己)由慨叹古人联想到自己。 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知人论世”的方法。这不仅仅是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我 们赏析其他文学作品时不应忽视的。 师:这首诗的最后两联我们已经赏析过了。我们也体会出了包含其中的诗人的深沉感情。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联,听听他是否能把这种仰慕的、惋惜的、 悲叹自身的复杂情感表现出来。 (生个别朗读师酌情指导) 师:再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联。看看是不是比一开始读得好 (师生齐读) (2)师:这首诗赏析到这儿也许有同学就有疑问了:诗人意在写人,那么诗的前两联又有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即事抒怀、哲理诗、闺怨诗知识点及训练

即事抒怀诗 一、考点解读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谢。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二、技巧点睛 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正因为“即事感怀诗”常常是因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的感慨成诗的,在鉴赏这一类诗首先就必须对引发诗人灵感的事要有相对充分的了解,才可能比较准确把握准诗词的内涵。比如唐诗人张继写过流传极广的《枫桥夜泊》一诗而为人们所熟知,他曾写了一道《闾门即事》诗:“耕夫占慕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这首诗中所即之事在首句:因为“占慕”句含义又是指农民估量自己要被征兵而逃亡。从诗中可知,诗人是“试上吴门”,就是由登上城楼眺望而生出感慨来的。他见到田园荒芜,“春草青青”,百姓流散,特别感叹“募农为兵”的政策给农民带来了不尽的苦难。明其事即明其感了。 再如苏轼的词《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词前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全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可知词人作词是因“路上遇雨又无雨具”这么一件小事引发而生的,并致使词人生发出“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不“为喜乐而忘形”(“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词中的“风雨”含双关之意。 鉴赏即事感怀诗,在切实了解了引发诗人感慨的事由的时候,万万不可以粗疏,要仔细分辨出其中的细微差别。因为即使是极为相似的事件,在不同的情况下和不同的诗人的笔下会产生出不同的感怀的。怀亲思乡的主题的诗不计其数,其感慨不同者甚多。如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清冷的情景中思念妻子儿女的。但是,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其中的思乡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后痛悼故园的情感流露。而朱弁在抒发怀亲思乡的《春阴》一诗中,透露的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的。由此可知,因为引发感怀诗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所抒发出来的感叹就不一样,而所采用的笔法也是不一样的。鉴赏即事感怀诗时,要注意“其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在注重了“即事”,即所写的是什么事之后,更重要应把握诗人通过此事抒发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情怀。赏诗大多为赏情。之所以采用“即事感怀诗”的说法,而不说“叙事诗”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高考指挥决定的。那些由于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感慨的诗,也有些是偏重于叙事的。比如杜甫《三绝句》中有一首:“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肘,回头却向秦云哭。”诗中记叙了一位逃难者的哭诉情形,就是诉说有二十一户人家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往四川,到现在只剩下一个人了。这样一首短小精悍的叙事诗,的确堪称精品。但是,像这一类倾向于客观叙述而作者自己没有进入诗中的叙事诗,在古代诗坛中并不多见,尤其那短小的律诗、绝句更为绝少。因其少之又少,被选入高考作为鉴赏的对象的可能性则小。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之所以称之为“即事抒怀”的诗作,就是要特别重视诗中“抒怀”的特征,就是要特别留意诗人在诗中直接抒发出来的自己的情怀。 在鉴赏“即事抒怀”诗应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要辨析诗中的“事”与“情怀”的结合。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先写笛声满城飞扬之事,再写深思故园之浓情,诗人的“故园之情怀”,是由于一曲《折扬柳》“一事”引发出来的,“事”与“情怀”结合紧密,自然贴切。再来看看辛弃疾的词《玉楼春·戏赋云山》:“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上片写事——浓云遮山,寻山不见,待云散山现,心中欣喜的情怀直露无遗。“事”与“情怀”的结合中又含有跌宕起伏,摇曵变化的情姿,堪称为典范的“即事抒怀”之词。 其次,鉴赏要准确体味出诗人所抒的“情怀”的深情厚意,特别是对那些思乡、念亲、怀友、离别、羁旅、漂泊的诗歌,深入诗中,方能得其要领。一般说来,能够流传千古而至今,都有真挚情感,应细加赏析。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即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浅白的语言,抒发真挚诚恳的情怀。古人评说道:“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又说:“深情赖有妙语达之。”“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等等,都是说诗真情深,不可不细加体味品尝。像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一词(略),词人蔑视金人,于是借友人出使一事,宣泄自己反对议和的观点,抒发收复失地信念,表现大义凛然浩气的浓重之情。全词立意高远,开掘深切,情怀厚重,词中之“情怀”远远超越了“事件”本身。 再次,应辨析此类诗中“感怀”的艺术技巧。古代这类即事感怀诗常常是偶有灵感便冲口而出,亦或是在宴饮时的觥筹交错之中,仓促地一挥而就,不会像一些精雕细刻的诗作那么讲究。但因为诗人艺术功底深厚,凭其长期作诗的经验,同样地显现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个性风格。艺术技巧主要表现在立意、构思、语言和修辞方面,必须多加注意。

诗歌分类整理 (咏史怀古)

诗歌分类鉴赏 (二)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 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 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 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 者有相似的境遇。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 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 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C)(D)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 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咏怀” 如:《咏怀古迹》 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 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咏怀古迹·其三》 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四、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石城/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荆轲、项羽等 F、自然景物:

古代诗歌类型之闺怨诗 教学实录

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学了哪些诗歌? 那么这些诗歌从内容层面来划分,都分为哪些类型呢?今天小芳老师就跟大家来梳理下。首先请同学们想一下,中国古代的这些诗歌啊,都是谁写的? 诗人,我们也称作文人,文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矫情,文人墨客,饱读诗书,多愁善感,有时候就爱吟诗一首,对不对? 那举个例子,他们早上起来,到公园散散步,看到湖边的柳树了,就咏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夏天去公园看到荷花了,他会咏什么呢?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看到了菊花就咏菊,看到雪就咏雪,看到鹅就咏鹅,看到竹子就咏竹子,他看到了什么,就咏什么,这一类诗,我们叫它咏物诗。咏物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他抓住某一个事物的某一个特点来进行书写,从中来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或者一种品格,或者一种气节,在写作上我们叫它托物言志。 除了写物之外他们也写人,比如在座的两位同学,同窗好友,其中一个学习不错,考上公务员了,要去京城做官,那你得送他吧,摆上一桌欢送席,用现在怎么说啊“朋友你今天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古代就不这么说了,古代会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诗叫送别诗。 实际上送别诗产生的根源啊,很大程度上因为古代交通的不便利,这样物理距离拉远了之后呢,需要有一个情感的寄托,现在就不需要了,手机、QQ啥的通讯非常方便,你要送人,你要写诗,就写成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只要处处有wifi”。所以说我们看到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他实际是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所以小芳老师经常说,离现代科技越远,离自己的内心越近。 那回来说,这哥们到了京城以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他看到的,他经历的,跟他在书本上学到的不一样,他很努力地工作,但是他的大BOSS皇帝也不重用他,他又想起他学过的《史记》、《汉书》里的前朝明君有多好多好,突然发现自己怀才不遇了,这时候该吟一句什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哥们就开始怀古了,这叫怀古诗。 那你不能总怀古吧,你晚上回去怀古,你第二天干嘛啊?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就是晚上继续怀古,第二天照旧五点起来挤地铁上早朝;第二种就是我不干了行吗?爷不伺候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代表人物李白,但是李白做这种抉择他有两个前提,第一,李白是富二代,据说人家家里是做外贸生意的,很有钱,第二个就是个性,个性到什么程度,我可以让杨贵妃给我倒酒,让高力士给我脱靴,我喝醉了,连天子呼来都不上船,说白了就是爷不屌你。那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有钱,任性。那你们有这任性的资本吗?既然没有,那就只能选择第三种了,回乡下,找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小地去归隐田居吧,这一种叫山水田园诗。写得很漂亮,但是有个问题,你在古代写山水田园诗,写得很漂亮很美丽,但你放到现代就不一定行了,现在这个环境污染简直太严重了,空气、水简直没法说,前两天我下班去桂花公园溜溜,我就看见那池子里的小鱼啊都受不了

高中语文 闺怨诗鉴赏学案 《诗歌》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闺怨诗鉴赏学案新人教版选 修《诗歌》 学习目标: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⒊试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一、闺怨诗定义 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闺怨诗的内容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闺怨 【唐朝】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哭夫 【唐朝】裴羽仙 良人平昔逐蕃浑,力战轻生出塞门。 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 【注】①唐裴羽仙者,裴悦之妻也;悦征匈奴不归,妻思慕悲切,为诗寄征衣云。 ②良人:古代女子称丈夫。③蕃浑:吐谷浑与吐蕃。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简析】前半写夫婿的勇敢,后半写不复相见独守空闺的悲怆与哀怨。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春怨 【唐朝】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析】以小见大。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表现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惆怅。这首诗间接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 闺人赠远 【唐朝】令孤楚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一剪梅 【南宋】李清照

古诗分类讲解(一)_咏史怀古诗

古诗分类讲解(一) 咏史怀古诗 一、概念阐释: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无论是读史有感,还是登临故地、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咏史不是目的而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咏史”与“ 言志”的结合最终归结于对自身或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所咏史事的内容多含有政治的成分,是对政治的关注,而且这类诗歌中所表达“的志”的内容,也大都或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或是对国运的担忧; 二、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三、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常表现为以下三类㈠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 此类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常常借赞颂历史上英雄人物的雄才大略、建立丰功伟绩或得遇明主或少年得志,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2.同病相怜型 此类诗常常是诗人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㈡怀古伤今借对前朝衰亡、繁华已逝的哀悼,表达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告诫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或抨击当今统治者沉溺享乐、荒淫腐朽。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理想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作文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作文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死生,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D.“露泣”两句由“新秋”而,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E.“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B项,“表明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死生,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说法错误,虽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虽言”、“定自”两个虚词却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死生、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E项,“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故选BE。 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

闺怨诗

古代的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宫怨诗。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简介 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大致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一个欢乐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不佳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当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人心弦。 分类 闺怨诗 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因此唐代的闺怨诗比较发达。 比如张仲素的《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唐代闺怨诗里,最值得一提的的还是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而这首诗除了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之外,主要的是,感情大胆,直言不讳,平地陡起,无所顾忌,直接挑战世代相袭的传统观念。它没有写对丈夫怎样思念,也没有什么梦或信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