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稿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稿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稿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稿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

王雪华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1讲《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2讲《金匮》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3讲《金匮》的成就及贡献(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4讲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5讲《金匮》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6讲学习《金匮》的目的与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7讲第一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8讲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9讲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0讲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1课第一篇:四诊举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2讲第一篇: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3讲第二篇:痉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4讲第二篇:湿病证治(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5讲第二篇:湿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6讲第三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7讲第三篇:百合病证治(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8讲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9讲第三篇:狐惑病证治(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0讲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1讲第三篇:阴阳毒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3讲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辩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4讲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5讲第五篇:历节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6讲第五篇:中风鉴别诊断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7讲第六篇:概述血痹病证治(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8讲第六篇:血痹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9讲第六篇:虚劳病辩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0讲第六篇:虚劳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1讲第六篇:虚劳病证治(3).....................................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2讲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3讲第六篇: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4讲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5讲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6讲第七篇:肺胀证治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7讲第八篇:奔豚气病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8讲第八篇: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9讲第九篇:胸痹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0讲第九篇:胸痹病证治(3).....................................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1讲第九篇:心痛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2讲第十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3讲第十篇:腹满病辩证(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4讲第十篇:实热性腹满病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5讲第十篇:腹满、寒疝病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6讲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7讲十篇: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8讲第十一篇:肾着、脾约、心伤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0讲第十二篇:留饮、伏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1讲第十二篇:痰饮治则(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2讲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3讲第十二篇:四饮证治(3).....................................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4讲第十二篇:支饮病案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5讲第十二篇:痰饮治法纵横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6讲第十三篇:消渴小便不利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7讲第十三篇:小便不利淋病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8讲第十四篇:水气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9讲第十四篇:血分、水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0讲第十四篇:四水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1讲第十四篇:综述黄汗证治与现代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2讲第十五篇: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3讲第十五篇:黑疸...............................................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4讲第十五篇:黄疸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5讲第十五篇:黄疸证治(3).....................................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6讲仲景退黄八法及临床应用举隅...................................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7讲第十六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8讲第十六篇:吐衄下血证治和预后.................................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9讲第十六篇:瘀血证辨治(2)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0讲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1讲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3)...............................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2讲第十七篇:下利证治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3讲第十八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4讲第十八篇:阳痈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5讲第二十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7讲第二十一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8讲第二十一篇:产后病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9讲第二十二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0讲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王雪华简介

王雪华教授,女,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学术、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委、省医药管理局、哈尔滨市卫生局科技成果(立项)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现受聘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主讲《中药学》、《金匮要略》等学验俱丰,深得海内外不同层次学员的赞誉,并应邀赴韩国讲学。2002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启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遴选为四大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金匮要略精讲》主讲人,完成80学时VCD

光盘制作内容所需的100余万文字的修改与校订工作。

自1985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研究生30余名。2002年1月荣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批"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称号。在"张仲景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和"经方的临床应用与开发实验研究"领域富有开拓性、创新性。主持重大科研课题7项,参与项目3项。已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奖3项。

其中,(1)经方加味治疗肺癌的机理研究以及放化疗损伤的研究;(2)当归芍药散胶囊剂/汤剂加味治疗妇科腹痛、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的系列研究;(3)射干麻黄汤冲剂治疗小儿寒饮咳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4)研制痛痹贴治疗寒湿历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颇具特色。有利于深入挖掘仲景学说的理论内涵,有利于深刻阐发张仲景对内伤杂病的证治规律。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际、国家、省级学术会议颁发的奖杯、奖牌、证书15个;主审、主编、副主编大型辞书、专著、教材、教参等计19部。2002年11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最擅长治疗肿瘤及放、化疗损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结石症、过敏症、胸痹、心悸、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精神抑郁症以及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等疾病。

目录

01《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

02《金匮》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

03《金匮》的成就及贡献(2)

04 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

05《金匮》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06 学习《金匮》的目的与方法

07 第一篇:概述

08 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

09 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

10 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

11 第一篇:四诊举例

12 第一篇:小结

13 第二篇:痉病

14 第二篇:湿病证治(1)

15 第二篇:湿病证治(2)

16 第三篇:概述

17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1)

18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

19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1)

20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

21 第三篇:阴阳毒证治

22 第四篇:概述疟病证治

23 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辩证

24 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

第01讲《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来学习《金匮要略》这门课程。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多是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王雪华教授。我为能够荣幸地被遴选为本课程的主讲人,我很高兴。一、有一种荣誉感。就是对我个人,对我的工作单位,对我所在的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和研究生们,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二、是责任感。为了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加强中医经典课程“大温课”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决不能辜负各级领导和所有听课学员对我的信任和期望。三、使命感。正当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争创佳绩迎接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已经开始进入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快车道”。我能够为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尽心竭力地工作,是值得庆幸和终身难忘的。因此,我把这次学习的好机会,看作是代表全国的同行们,在这里作一次中心发言,作一次公开教学,愿抛砖引玉,并广泛听取宝贵意见。借此机会,我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的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全体工作人员和现场学员的真诚合作。

好了,我们开始上课。内容是开头的话,绪言。

学习《伤寒论》,讲沿革,我们已经了解到医圣张仲景在东汉时期著成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其中十卷是辨伤寒,六卷是来论杂病。由于历史原因,原著虽已亡佚,但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自然地、逐渐地形成了我们现在所通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本书。学术界已确认这是张仲景的著作,两者互为羽翼,堪称姊妹篇。这两本书,都是祖国医药伟大宝库当中的四大经典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必读之书。为了全面继承发扬这一份宝贵遗产,开篇的绪言我准备讲四个问题。

第一,《金匮要略方论》的性质和沿革;

第二,就是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体例;

第三,有关本书的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

最后,讲一下学习目的和方法。

在第一个问题里,我首先讲一下书名释义。书名释义呢,也就是说,刚才我们说《金匮》或者讲义叫做《金匮要略》,我认为全名就是我写在板书上的这个叫做《金匮要略方论》。那么,要解释这个书名的话,应当从三部分进行理解。

第一,首先我们来看“金匮”。金就是指的黄金了,它是世间的珍宝。那么作为匮([guì]),这个只能念[guì],不能念[k uì]。匮([k uì]),表示知识贫乏、缺憾,那么就是匮乏。这里面的匮([guì]),虽然没有带木字旁,但是和我们大家知道的衣柜、书柜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这个地方呢,我觉得“金匮”,一个是当名词来看,是一种器具(藏物之器)。比方说,我们现在要放个书,还得有个书架、有个书柜,是不是啊这个在古代也是这样的,作为名词来用。比方说,《周书·金縢》篇:“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这个就是,把一些珍贵的书册,放到由黄金封缄的柜里。这是作为名词的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名词,就是用来藏放古代皇帝(的)一些比如圣训、玉牒、实录以及重要档案的地方。我们这次来到北京,使我想起在南河沿有北京皇史宬。那里,就藏放着明、清两代皇帝的有关这些重要档案,其实它是一个文物保护的地方。现在,那个地方仍然是蔚为可观,能够看到153个鎏金雕龙的金匮,特别大,象大箱子一样,不仅外观美观,就是防蛀、保护、保密的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这个就证明“金匮”的含义,小的话呢,就是一个器具,如匣子啦,箱子啦,或者是大的柜。那么,这个就是藏放这些东西的,放金匮的地方,象明、清两代的这个,就是叫皇史宬。

如果说形容词的含义,作为书名,它是形容词的作用,就是比喻文献资料价值珍贵,应当保慎,或者说应当慎重保藏。这个就是在《汉书·高帝纪》里面(“与功臣剖符作书,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这是我把金匮作为名词作为形容词的功能以及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情况给大家作了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从书名上来说,比方说,先于张仲景,在《素问》里面,有《金匮真言论》、《伤寒论》的别本,有叫《金匮玉函经》,还有北宋王洙所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在清代有陈士铎著有《石室秘录》。所以,这里面“金匮”、“玉函”、“石室”,用黄金、宝玉、石头,那个“石头”,现在我想不是一般的石头盖的房子,“玉函”,什么叫“函”呢信封或者是匣子,用宝玉做的,这就证明他要珍藏的文献资料相当宝贵。所以,林亿也说“缘仲景有金匮录,故以金匮玉函名,取宝而藏之之义也”。

下面,我要说的是“要略”的含义。要略,可想而知,“要略”就是简要节略的意思,就是它经过人删减,不是一个全本,而是一个节略本。所以“要略”它实际上可以互训,比方说,颜师古他就说“以金

以匮,保慎之义”;《新书·胎教》也说“书之玉版,藏之金匮也”;陈修园又说“书之所以名为要略者,盖以握要之韬略在此也”。那就是“要略者”就是“盖以握要之韬略在此也”,因此,有一层意思我刚才讲了,就是节略本之意。内容怎么样呢精要,现在我说根据陈修园的这种说法,实际上他是要反映张仲景的治略思想。比方说进一步来理解“要略”,就是为什么叫治略思想,比方说,西汉刘安著《淮南子》在他的书末有“要略”一篇,到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许慎,他著其篇名,对“要略”他怎么呢他说“要略二字,其义可互训也。要略者,乃谓其医学精要之中最精要者”。这就是说呢,不是一般的节略本的问题,而是它包含着医学精要部分里最精要的内容,所以要保慎。另外,还有高诱,他解释说《淮南要略训》的“要略”二字“略数其要,明其所指,序其微妙,论其大体也。”不是一般的简要,把内容简明扼要就得了,“略数其要”是要把精要部分的最精要的内容拿到《金匮要略》里面记载,“明其所指”对各篇章所说明的内容要层次清楚,要便于检用,那么“序其微妙”对其深奥的理论、奥妙之处,要特别的加以阐述,加以论述,“论其大体”,我觉得这个“大体”就是张仲景在祖国医药学里面他的重要的学术成就和对世界医学科学的贡献,就在于他首创了辨证论治的疹疗体系,不仅对外感热病,而且对内伤杂病尤其富有指导意义。所以,这个“要略”的内容我说的比较多,概括起来讲“要略”即表示内容精要又能够阐明仲景的治略思想。

所说“方论”就是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所以,我们说杂病的疹疗体系,它理法方药、脉因证治全备。我从三个方面解释,为什么叫《金匮要略方论》,它的含义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讲,首先说“金匮”,它内容精要,有方有论,价值珍贵,应当保慎,或者说应当慎重保藏。这就是我解释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书名释义,概括起来是:内容精要,有方有论,价值珍贵,应当保慎,或者说应当慎重保藏。

下面谈本书的性质,请大家把书打开,在绪言的第一段开始的地方,讲到了“《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也是世界上现存较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所说专书,就意味着它是专治杂病的治疗学,也就是说,它是杂病治疗学,也可以说是仲景杂病的辨证治疗学。这本书是张仲景完成,而且是在东汉末年问世,所以它具有首创性,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作为经典著作,我认为它当之无愧,是我们中医药学必读之书。原因呢,我觉得第一是它的权威性。所说权威性,就是它不管是对外感热病还是对内伤杂病,是理论源头。

第二,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在临床应用上,可以说它是临床应用无尽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变化无穷,常读常新啊。所以,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权威性,也是被公认的。下面是指导性,这个指导性就是对中医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均具有广泛而较高的指导意义。这个指导意义集中表现在《金匮要略》里面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基本论点,我就是点题,第一就是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为指导。第二就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恒动观,第三是辨证施治或者说叫辨证论治。第四就是治病求本。这个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反映了我们中医学的特色。

第三,我认为是它的科学性,就是它创制大量的经方,这些经方对热病、对杂病的疗效,可以说现在已经经历了1800年了,不仅是时间,而且是临床实践的考验,证明它的实用价值。所以,它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后世医家,包括古代的医家都一致推崇它、赞誉它,称它是什么呢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这个将在第三个问题重点来阐述本书的学术成就和贡献的时候,我们要分别来论述,它为什么是首创治疗杂病的辨证论治的疹疗体系,这个诊疗体系有哪些特色为什么说它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第三个就是关于它在中医学的历史上是一个怎么样的地位和重大影响,在这里面我们不细说了。古代神医华佗称张仲景的书为“真活人书也”,这就是对它的神奇的疗效给予高度的赞赏。象清代的徐灵胎告诫后学者说“如果能通金匮之理,天下无难治之症”。目前,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学科目录的调整工作中,就是把《伤寒》、《金匮》、《温病》合起来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进行加强建设,就是要在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医疗、科研上,要大踏步的前进,要打好基础,重视经典的教学,重视经典方剂学习,重视经典方剂的临床应用,而且要从科研的角度,从临床实践的疗效上挖掘、整理、提高它。我现在说到这里,我觉得作为临床基础课加强,不仅是对于中医学生的理论提高,而且特别是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包括他的科研技术能力,这个方面是很有道理的。我说到这里,实际上就是绪言的第一个自然段,大体上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第三,谈一下沿革。有关沿革的内容我准备分成三个时期来说(成书、散佚、整理校定),因为《伤寒论》的绪论,它也要在沿革方面谈到之些问题。因此,我准备讲基本的,和《金匮》相关的内容,成书时间,我们《讲义》上请大家看一下,它写的是公元三世纪初,成书的时间。马继兴先生的研究结果是,他依据仲景的原序,说到“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建安纪年实际上是公元196年,十稔,一稔是一年,

十稔是十年,所以,相当于公元206年。我觉得这个是在考究的具体时间上,和公元三世纪初的宽泛的认识都是比较合理的。这样的话我们都把它做为一个常识来了解一下。

下面来说第二个问题,就是“散佚”,散佚这个“佚”字是当丢来讲,但是不能念散失。散佚、亡佚,都是说由于战乱而未见其书。在什么时候丢的呢我们《讲义》强调的一个时间概念是“东汉到西晋这样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因战乱而未见其书”。实际上,就是魏晋的太医令王叔和,他对《伤寒论》作了编次整理。十卷《伤寒论》,就是最先在这个时候行于世,同时他有《脉经》的文字,保留了原著的杂病部分。经过医史的考证,觉得王叔和与张仲景的关系相当密切,因为相距时间上下约50年左右,所以,可以说是同时代的师承关系,也就是说,王叔和能有机会、有能力从《伤寒杂病论》里面把《伤寒论》十卷整理编次出来,又能完成《脉经》那么大的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这地方尽管杂病的文字不那么完全,但是主要内容,作为我们今天要研究它,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文献学版本。同时期还有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的书名顾名思义就是屈肘可以拈来,装在口袋里,屈肘拈来,这是专门应付临床治疗急证的小方书,是这么一个方书。比方说对疟病治疗有效的青蒿素的提取,现在的疗效要高于奎宁。最原始的发现就是从《肘后备急方》来的,说青蒿对疟疾治疗有效,研究到现在的一个高精的水平上,临床被广泛运用,而且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等于在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之后在病因病机学上有甚多深一步的阐述,这对我们学习中医学,特别是对杂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很好的帮助。再有就是唐代大医孙思邈,他三十年间完成了两部巨著,一个是《备急千金要方》,这个“要方”是重要的“要”,就是说这个方剂是重要的方剂,也是他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经验总结,而且他认为这些方剂都是有“备急”的作用,到你急用的时候便于检用,那么《千金翼》,相距三十年间,作为孙思邈高龄,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潜心研读精神,就是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总结实践经验留给后人,所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他的《千金要方》里所引证的《金匮》的文字,没有说是从哪引的,也没有说哪些是张仲景的,哪些是他自己的,到《千金翼》里,就很清楚了,他说那是张仲景的。所以这个也是非常好的原始资料。再就是王焘的《外台秘要》,王焘的《外台秘要》也是,他说《伤寒论》,实际上就是指的《伤寒杂病论》。我们说,作为汉代及其前后相距不远时代的医学著述,作为我们今天来研究《杂病论》《金匮要略方论》的文献学的考证,作为参阅,其可靠性、可信度是比较大的。那么为什么说在文献学上有贡献呢因为它们《伤寒论》、《脉经》、《肘后备急要方》、《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外台秘要》七部医学的专门著述,都有张仲

景杂病内容的部分引用,语言、文字、学术思想比较接近,因此可以互通。这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有利于挖掘仲景学术的理论内涵,理解原文精神。

第二可以较正《金匮》某些文字谬误,也可以补充某些残缺,使其能够对原貌有一个更好的呈现。这是有关散佚的这几本书,我们觉得对于研究《金匮》,也就是说散佚后文字的考据依靠以上七本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阅资料或者是考证依据,关于散佚的原因,我们可以想象,我考虑是不是从这么四个方面,一个就是三国纷争,战乱的结果,使仲景的故里,当时叫南阳郡,就是现在河南省南阳市了,这个地方就成为了中心之城。第二就是造纸术虽然是在西汉发明,但是民间抄书仍然习用竹简。那么,作为竹简就容易被虫蛀,容易被散落,因为是绳子捆的,再一个,战乱就容易火焚,这是第二个因素。第三个,我觉得交通、通讯极大的不便,另外,在传承的过程都是家承、师承。这样的话,数量有限,传播就更有限。第四,我觉得作为仲景的原序里面,他提出,“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也就是说明了当时的统治者,崇尚神仙之术,以求长生不老,他并不重视医学典籍,更不注意医学典籍的保存和传播,更谈不上研究。所以,致使《金匮要略》杂病部分,隐现分合数百年。浙江的何任教授,曾经发表学术论文他谈到,可惜这样的散佚在宋元之际,韬光匿彩达535年。什么叫韬光匿彩呢就是看不到,所以它的精华和精彩啊,后人就是在很小的范围里面流传。

第三,就是整理校订阶段,北宋初期,有一个医官,就是翰林学士叫王洙。我们《讲义》开始的时候就把林亿他们给整理校订《金匮要略方论》的原序,在《讲义》开始的部分,请大家看《金匮要略方论序》,在这个序里面,他介绍了王洙在“蠹简”里面,“在馆阁日”的时候,发现了《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什么叫“蠹简”呢这个蠹字,就是被虫蛀的竹简,散落不齐了。所以,原文可能有差错,但是他这地方发现的名字叫什么呢叫《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和疗妇人),这个,我就是按照原序的文字记载,我把它谈一下,那么这三卷里头,上卷辨伤寒,实际上,行于世同时有《伤寒论》,王叔和整理的那个《伤寒论》,单行本在流行,因此他认为这个部分可以把它去除,保留杂病篇、妇人篇,对方剂进行了一下重新编排。怎么编排的呢就是分列于各证候之下,然后仍然是为三卷,上、中、下三卷,这三卷怎么成的呢就是把方剂分列于各证候之下,你比方说我们看《中风病》篇,原文之间夹着侯氏黑散,冒号,主治什么什么,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头风摩散,都是先说方名,然后冒号,再说主治证,然后再列方药、用量以及用法,是这么一个格式。而张仲景的原著的方剂是怎么表达的呢他

是什么样的病因病机,什么样的症状、脉象,什么方主之,然后是方名、方药组成、用量、煎煮法、服用法以及药后反应等等,专门的“方后注”。这个情况的编排,他在原序里面也提到了,目的是“仓促之间便于检用”,这对医生来说,要是有了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且学习起来也非常的清楚、简明,把它放到案头上,遇到什么急证不清楚了,打开书一看,当然那时候书是左右竖排,当然它的方都是右方什么什么,咱们现在把它写成上方什么,这个竖版的打开一看就知道,这个病应该用什么方主之,或者说这个方主治什么病,一翻就看见了,所以便于检用。那么后来就是,当然医官在这原序里面提到了三个人的名字,首先是臣高保衡,尚书外郎臣孙奇,最后提到校理臣林亿等,这都是非常有地位的医官。他们受国家召集,受国家之命校正医书,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伤寒论》的别本,叫《金匮玉函经》,然后校《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现在仍然是三卷,但是在方剂上,他做了很多的整理工作。你比方说,采集各家方书当中转载仲景治疗杂病的医方以及后世的良方,分类附于每篇之末。这个目的就是广其法,“以广其法”,这个在序里面也说清楚了,为了广其法,不仅是一方一法要举一反三,就是开拓你的临床思路了。比方举例来说,第五篇在[附方]里头,有崔氏八味丸,实际上,就是现在大家共知的八味肾气丸,或者金匮肾气丸的方。经过张仲景的临床应用之后,在这个书里面,他记载了八味丸一共五用,显然扩展了八味丸的治疗范围,扩大了临床应用,这个给我们起到很好的典范作用,还有比方说非常著名的方剂,治疗肺痈的《千金》苇茎汤,它直接表明是从《千金要方》里转载过来的,也是张仲景那个时代应用有效的方剂,比方《痰饮》篇第一个方子[附方]《外台》茯苓饮,这个方子也是非常切合病机,非常合理,还有就是象《中风》篇,第一个[附方]叫《古今录验》续命汤,我这么一说,大家都能有印象,这些方剂都是临床行之有效,属于传世良方。这些工作做完了,林亿等医官就把它改名了,把这个书题名为什么呢《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方论》的含义,我在开始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我们说《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分成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既不是王叔和所分,也不是林亿等人所分,不能说因为王叔和编次了《伤寒论》,《伤寒杂病论》就丢了,对不对只能说他把他的学习心得,《伤寒论》也好,《脉经》也好,是和《伤寒杂病论》可能同时期是在流传中。它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那就是自然形成的,而且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包括对于前后相距不远时代的主要医学著述,我们也应该把它看成是仲景学说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而且王叔和也好,王洙也好,林亿也好,对其弘扬仲景学说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我们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它,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为全世界人类的健康,作出我

们应该有的贡献。现在我们通用的《金匮要略讲义》就是选用宋代林亿等诠次,在哪里看到的呢就是这本书的第2面,请大家打开,第2面写的“编写说明”,它说本书采用宋代的林亿等诠次,明代的赵开美校刻的《金匮要略方论》为蓝本进行编写,为了保持该书原貌,仍然保留“金匮要略方论序”,并用“附录”列杂疗方等三篇于书后,以供研究参考。这就说,明代的刻印本,实际上有人赞赏徐镕在《医统正脉本》里面,也有叫《新编金匮要略》,它的发行量达三十万册,但是为什么选用赵开美的呢都是明代万历年间,一个是万历26年,一个稍晚,就是因为《金匮要略讲义》在整个编写、通行和这些年选用的教材比较来看呢,赵开美的影印本错误相对要少一些,所以大家都把它作为蓝本,教材编写的蓝本。

好了,这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02讲《金匮》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

好,上课。昨天的课,把绪言的第一个问题作了简要的说明,实际重点讲了一下“书名释义”,有关“性质”,就等于把仲景关于杂病部分,他的主要医学贡献引出,引起大家的注意。“沿革”的部分就是作为一般介绍,大体上了解就可以了。

今天,我要讲的是第二个问题,关于《金匮要略》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这个问题我也是作一般性的介绍,因为时间的关系,举例是有限的。基本内容,原书一共是25篇,第一篇是总论(二~十七篇─内科杂病;十八篇─外科杂病;十九篇─不便于归类的杂病;廿~廿二篇─妇产科杂病;廿三~廿五篇─杂病方与食物禁忌),相当于全书的,具有概论的性质。第二篇到第十七篇是辨治内科杂病、十八篇辨治外科杂病、十九篇是一些不便于归类的杂病,也可以说杂病篇里的杂病、二十到二十二篇是有关妇产科的杂病辨治,二十三到二十五篇,杂疗方与食物禁忌。重点,我们放在二十二篇以前,在全书里面,如果是二十五篇的话,有262方,如果前二十二篇,就是205方。

在以前的《讲义》上,包括我们现在通用的五版《讲义》,它也是说有4首方剂,仅见方名,而没有载药。实际上,我认为是5首。这要是去掉有方名而没有载药的这几个方,就剩了200个方,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看这5首方剂是哪几个方。在这本书《方剂索引》的最后一页,272页,请大家看七画里,杏子

汤,这是十四篇《风水》里面的,一个方子叫“杏子汤”,就是说“杏子汤”什么组成不知道。在171页里的杏子汤,在括号里一下就见到了,再往下来,最后一个,就是七画进而最后一个230页,“附子汤”又是“方未见其药”,这是妇人妊娠篇里的,治疗阳虚寒盛腹痛,这是2首方剂。第3首,我要向大家说明的,就是第十画里面的,第一个方子“胶姜汤”。这个在讲解的时候,有的就说阿胶和炮姜,实际上,是妇科病篇治疗下血证的。有的人认为,既然下血不能用炮姜,还有的认为,就应该是张仲景自己的“胶艾四物汤”,它原名叫做“芎归胶艾汤”。这样推论,不等于就是这个方剂的真正组成,所以这儿应该加进来,我说的不同意是4方,就是说,胶姜汤也属于这个范围。这是第3首了,第4首是在十一画里面,靠边的这一行,222页,看见了吗“黄连粉”这是治疗外科的浸淫疮,外用药“黄连粉”。最后一个方子是十九篇里的223页,就是十三画以上的叫做“藜芦甘草汤”。这5首方剂,实际上仲景《金匮》的方剂里面,和《伤寒论》重复运用的有37方,咱们如果再减去37个,与《伤寒论》重复的方,还需要减掉一个什么方呢就是我说的,在编次过程中,附方一共有23首。因此,这个数字我要告诉大家,在《金匮要略》里面,第一次出现,见到的实际是140方。就是说《金匮》里面实有140方,这是说前二十二篇,不包括二十三到二十五篇的杂疗方,他只是在林亿的序里面告诉你了,二十五篇内容里有262方,现在我告诉你们的,就是我们要讲的,前二十二篇主要内容里,涉及这些关于用药的问题。

用药应该说一共是166味,在所翻阅到的资料,统计数字不完全一致。但是我今天要讲给大家的,是按照非常规范的数字统计出来的。怎么算出来的呢就是《伤寒》和《金匮》共用的药物是68味,它们两个合起来共用是68味药,而《伤寒》,它自己单用19味,作为《金匮》明显地多于它(《伤寒》),79味药。所以杂病的治疗范围广泛,方的应用范围也广,因此挖掘和研究的余地很大。那么回过头来有人统计,就是在整个166味药,不管是《伤寒》,还是《金匮》,应用频率最高的,恰恰是“桂枝汤”的组合成分,大家能听明白吗“桂枝汤”里面,都有什么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为什么我觉得等到我们涉及到具体方论分析的时候就会看到,为什么桂枝汤的组成成分用药频率最高。这是和他的医学思想,用药的规律息息相关,是不是

这是有关基本内容,我想就简单介绍到这,下面要说他的编写体例。

这个编写体例,我如果用三句话来概括,它是“以病分篇”或者说“分篇论病”,还有就是“分条叙证”,再一个就是“分证出方”。我现在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归纳一下,然后看他到底这种编写体例有什么优点。

1.“分篇论病”,如果在前二十二篇里面,他所论述的疾病大约是40多种。也就是说,在这个“分篇论病”里面,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篇,合篇来论述,也就是说,它是数病合为一篇的;还有的就是专篇论述,独立的一个疾病成篇。现在我首先来说一下,就是关于合论,数病合篇的这种合论,它有几种情况呢有三种形式。我们这个《讲义》,这也是按照我说的这种情况,三种形式。

第一种情况,是病机相同,或者说病机相仿,证候相似,或者病位相近。有的病机不完全相同,相仿也可以。就是病机相同或者相仿,证候相似,或者病位相近,这是一个依据,把它合篇论述。比如说第七篇,讲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大家想,它共同的病位应该是在哪在肺,病位相同,是不是这根本就不是相仿了,就是病位相同,也不是相近,都在肺,是主要来论述肺系的疾病。那么显而易见,这三种病,包括咳嗽上气里的肺胀,同样的症状是什么呢现在不是说证候相同了、相似了,而是症状相同,都是咳嗽、痰,或者甚则喘,咳、痰、喘,症状相似,当然在方药上,也有互用的情况。那么这个就是他合起来论述的理由。

第二类就是我刚才在分篇里面说到的,不便于归类的杂病。十九篇就是这种情况,把一些不便于归类的,把它放在一起了。比方说,四肢的疾病,趺蹶、手指臂肿,包括转筋,是四肢的病变。然后他又把阴狐疝和蚘虫病归为一篇,阴狐疝呢,一会我在讲疾病分类的时候再给大家讲,蚘虫病,显而易见,就是所差的这个字呢,我们现在写的“蛔”都是这么写“蛔”,对不对张仲景的这个《蚘虫病》篇,是这个蚘,肠寄生虫病,他把它放在第十九篇里,就是不便于归类。

最后,就是分科论病。刚才讲的二十到二十二篇,妇产科的疾病,十八篇的外科疾病,这都属于分科来论述。

这是关于数病合篇的三种形式。有什么作用呢强调鉴别诊断,让你在学习过程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强调鉴别诊断,专论,一病成篇,或者说独立成篇,这个在我们书上体现在哪些呢一个是第八篇《奔豚气病》,第十二篇《痰饮病》篇,第十四篇《水气病》篇,第十五篇《黄疸病》篇,全是独立地来论述一种疾病,或者伴发的症状。一般来说,就是特色鲜明、内容比较完整,或者说理法方药比较清晰,比较

系统,所以把它独立成篇。这是有关我要说的“分篇论病”。因为它是以原文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我说“分条叙证”。

“分条叙证”就是以条文的形式列出,以问答式的,来论述脉因证治,所以书写比较灵活。时间的关系请大家回去翻阅第三页,它专门的介绍了,就在第三页,编写体例的中间这一大段,举了很多很多例子,而且说了条文之间有几种情况,篇章之间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这个呢,大家自学了,不占用课堂时间。

第三就是“分证出方”,这个是两情况,一个是有“详于方而略于证”。就是在条文的叙述上,把这个方说出来了,但是证呢,就用一个症状,或者一个是主症来代表,这个地方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需要完善证候应该见的临床症状。这就是采取在学习过程中,以什么以方测证,包括以药测证。再一种情况,“详于证而未出方药者”,这就是省文法的一种情况,提示我们在学习中,就得采取“以方测证”,或者“以证测方”,简单说就是这个意思。这种编写体例有什么优点呢我是这样给大家概括的,首先来说,从分类讲,简明、扼要。因此说“分类简明”,这个我基本上按照林亿等人的序,把它归纳概括出来的。第一从分类上来讲,简明扼要,辨证切要,从层次上来说,层次清楚,便于检用,还有就是文字质朴,经验可靠。所以清代陈修园,赞称他这种编写体例,我们讲义上也引用了,我就不写板书了,他说:“全篇以此病例彼病”,拿这个病,可以来说另外一个病。因为之前我讲了叫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拿这个病比另一个病。这样的话,“为启悟之捷法”,就是启发你,来抓住病与病之间的一些特征,或者说便于抓住疾病的本质,这种编写体例有很好优越性。第二个问题简单就讲这些内容。

第三个问题,也是我在绪言里面,要着重给大家分析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关本书的学术成就及贡献。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应该解释一下什么叫“学术”什么叫“学术特色”再说张仲景的学术成就。这就算一个属于概念性的问题,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叫做“学术”所谓“学术”是指具有系统理论的专门学问,所说这种专门学问一定得怎么样啊具有系统的理论,也可以说,它得形成一种什么呢学术体系、理论体系。“学术特色”是指这个理论体系当中,它有别于其它学问的显著特点。学术特色,它一定是要指,这样具备系统理论的专门学问,形成了它自己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当中,要有别于其它学问的显著特点。所以我现在要谈张仲景的学术成就,需要分析张仲景的著作是怎样的一个理论体系,他又有别于其它学术也好,学问也好,有什么显著特点。我觉得张仲景的学术成就,首先表现在他首创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的杂病诊疗体系”,也就是说张仲景终究是首创了一种什么理论体系呢有关辨证施治

的诊疗体系,对于《金匮》来说,他突出的是对杂病的辨证施治诊疗体系,他对这种辨证施治,理论体系,对外感热病亦是首创。我首先要谈为什么叫做首创,而且他这个理论体系表现在哪里,这个理论体系集中体现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上他这部经典医著上,在分析这个问题上,我就觉得他的原序里面告诉我们,他的成书有三个来源。

第一就是“勤求古训”,选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还有《胎胪药录》,那么多的古医籍。实际上就是全面的总结并继承了汉代以前的古典中医药理论,从大量的古医籍中获取理论要素,这也是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因为《伤寒杂病论》它的形成,是既有《内经》、《素问》、《灵枢》(《九卷》是《灵枢》)、《八十一难》是《难经》、《胎胪药录》,有的说《胎胪》是一本书,是有关妇科的,妇产科的,《药录》是有关药学的知识。就是说,他对于他以前的,或者同时代能看到的古典的中医药理论,他都要勤求古训,目的是从这些古医籍当中获取理论要素。

“博采众方”就是广泛地来汲取汉代及其以前的医疗经验和有效方药,不是他独创,而是他继承前人的经验,又有自己的学习的体会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在里面。所以,他首先得广泛汲取,比方说,范行准先生,他的研究结果指出,“《金匮》的内容是《汉书·艺文志》十一家经方的缩影”。这就证明他真是博学,广泛地来学习,象前人的经验,包括自己的经验,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都体现在他的这本著作里了。所以,他能把博览群书的所得,关键是怎么样啊上升为医学理论。在当今也是这样,有的他刻意称其为“理论家”,但是他脱离临床实践,这个理论他就写不成。你临床疗效很好的一个“临床家”,但是他不注重从理论上升华,仍然不够全面。

我觉得昨天张处长,他给讲了名医的四大要素,今天这个内容,是我给大家特殊补充进来的。他昨天的讲话,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而张仲景正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名医的四大要素,他讲了一个什么呢“精深的理论”,可以说“高深的理论”,“高尚的医德”,高明的,或者说“精湛的医技”,第四是“高的门诊量”。我特别听他说了要远近闻名,门诊旦也得有。我现在觉得张仲景他自己的亲身体会,叫做“平脉辨证”。什么叫“平脉辨证”你得亲自去实践,只有高深的理论,不经过自己的临床实践,知识是束之高阁的,不行,所以叫做“平其脉,辨其证”。张仲景这本书,体现了他通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式,依靠获得的医学真知,系统地总结了仲景本人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沿革”里面也能看出,他是从《伊尹汤液经》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和合成论的。所以这十六卷《伤寒杂病论》不是平白无故,也

不是抄来的,更不是别人的。有他自己的临床经验,“平其脉,辨其证”,总结仲景的临床辨证经验。所以从这里面他们能看到他“勤求古训”,突出一个“勤”字,而且在他的原序里面说到,你光看书,有的人是书虫子,见着书就买,有书就看,就是浏览,什么也不思考。但是,张仲景给你体会的,在“勤求古训”当中,一定要“思求经旨”。读了那么多古医籍,一定要思考,思求经旨,深切领会他的精神实质,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消化掉。“博采众方”,突出的是“博”,得“经究方术”,光采来这个方,仍然是人家的,不是你自己的,死记硬背,不好用,所以要精益求精。这里面又突出的什么呢在“勤”当中要“思”,在“博”里面要“精”,从广博把它化为约,变成你自己消化了的知识,这是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所以,最后我要讲学习方法的时候,我今天是因为受张处长昨天强调的“名医之路”,“成长之路”的要素,我觉得张仲景就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关于他的高尚医德,在他的序里面体现得也非常好,就不多说了。

我现在要说的,是他的学术成就。到底是怎么首创的这个辨证论治的体系是个什么体系刚才我讲的那三个要素,要说他首创,就是第一次把古医经和古医方,冶于一炉,融为一体,创立了祖国医学,理法方药全备的理论体系。所以以在中国医学史上,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或者他的主要学术成就,第一次创立了祖国医学,理法方药全备的辨证施治,不只是理法方药全备,这个理论体系叫做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我今天要讲《金匮》,它突出在杂病上,那么《伤寒论》呢就是外感热病的辨治诊疗体系。说他首创,就是他第一次,这在医学史上他的成就也好、贡献也好,就体现在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或者诊疗体系的创立。我说他这个作用,实际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接近1800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医药学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在他的方法论指导下,历代名医辈出,可以说,凡是在祖国医学范围内有所建树的,没有一个不是依靠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而且有独到见地,这样的人,他才能够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上有所创建。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辨证施治进行了继承和发挥,促进了整个理论体系的发展。一些著书,包括一些文章非常非常的多,也可以说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是,作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它确是伟大医学宝库当中,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也可以说,它已经能够最集中的来体现我们祖国医学的遗产,是必须加以保护,而且要进一步的发掘整理和提高它。所以说,它是最有价值的古代文献,也可以说是经典著作。

现在我要说的话呢,为什么要把辨证施治的诊疗体系概括为“以病为纲、病证结合的首辨证施治诊疗体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篇名是一样的,都以什么名篇呢标题上都冠以“病脉证”,有的时候他

王雪华《金匮要略》全文

《金匮要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雪华教授主讲 目录 王雪华简介 01《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 02《金匮》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 03《金匮》的成就及贡献(2) 04 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 05《金匮》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01话:芫荽】 06 学习《金匮》的目的与方法【02话:肺感染】【03话:】 07 第一篇:概述: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08 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 09 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 10 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04:嗜铬细胞瘤】【05:卒厥】【06:黑色病变】 11 第一篇:四诊举例【07话:吃灰菜中毒】【08话:乳腺癌】 12 第一篇:小结: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09话:葛根和麻黄同煎】【10话:外感痉病】【11话:外感痉病】13 第二篇:痉病

14 第二篇:湿病证治(1)【12话:《瓜蒂散》搐鼻退黄】【13话:转筋】 15 第二篇:湿病证治(2) 16 第三篇:概述: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4话:百合病厌食证】 17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1)【15话:行为异常】【16话:感觉异常】 18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17话:百合病癔病】【18话:癔症】【19话:抑郁】 19 第三篇:百合病(总结)狐惑病证治(1)【20话:百合病表现为幻视】 20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21话:热毒瘀血搏结溃腐成脓】【22话:赤小豆】 21 第三篇:阴阳毒证治【23话:流行性出血热】【24话:丙肝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 第四篇:概述:疟病证治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23 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辩证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24 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 25 第五篇:历节病证治(2)【25话:椎间盘脱出】 26 第五篇:中风鉴别诊断小结【26话:黄芪的用量】 27 第六篇:概述:血痹病证治(1)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28 第六篇:血痹病证治(2)【27话:面部进行性肌肉萎缩】【28话:末梢神经炎】 29 第六篇:虚劳病辩证【29话:半产】 30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2) 31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3)【30话:高热:下午3、4点钟开始发热】

金匮要略背诵

《金匮要略》论治肝著病探析 摘要:肝著,出自1700多年前的《金匮要略》一书,首立“肝着”病名。据书中记载:“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肝着的提出对五脏病证治有着比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肝著,金匮要略,新绛 肝著或作肝着,又名肝胀。是由于肝脏受邪而疏泄失常,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主要表现为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或者说是右胁痛,右胁下肿块)。若用手揉按、捶打胸部,可促使气机舒展,气血运行而症状暂时舒缓,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常见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包括癔症、梅核气等)、肋间神经痛、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疾病等病。 1.病因病机 何为“著(着)”?本义为附着、依附,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文中引申为留滞之意。又因肝著以胸胁痞闷或胀痛、刺痛为辨证要点,病变初起喜热饮或揉按、捶打胸部。《临证指南医案·胁痛》中提到:“肝著,胁中痛,劳怒致伤气血。”由此可归纳肝著的病机为肝经气血瘀滞,着而不行,故“通”是治疗肝著的要领。 2.治法方药 肝著,上面提到病变初起喜热饮,因为热饮可使气机通利,痛苦减轻。迨至病成,渐及血分,由于经脉瘀滞,即使揉按或者是热饮,这都起不了什么作用了,这时候就要用旋复花汤治疗。方中旋复花做主药,主降、入肝经、通肝络、祛邪气,达到止痛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下气而善通肝络)。葱茎,辛散温通止痛,作为辅药,协助旋覆花来达到辛温通阳的作用。新绛活血行瘀,三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其中新绛是什么药?有的医家认为是染成大红色的绯帛(有谓茜草初染,也有谓猩猩血、藏红花汁、苏木染成),陶弘景则认为是新割的茜草,因为茜草别名“血见愁”,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这和新绛的作用是差不多的,况且染帛为绛的原料就是茜草根。但《本草乘雅半偈》降真香名下见有记载:“降真,新绛也,新致陈推,降者大赤,易曰∶干为赤,坎为大赤,贯流先天一气者欤。”这又是一种说法。降香辛温归心、肝二经,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主治气滞血瘀导致的胸胁作痛,跌仆损伤出血等,当合“肝着”病机,这也是一种说法。清人医案中还用新绛,后来就没有这味药了,现在就改用了茜草作为新绛。在我看来,茜草和新绛应该还是不同的药物,虽然两者的作用差不多。 目前临床上常用本方加活血化瘀、理气宣络之品治疗肋间神经痛、慢性肝胆疾患、慢性胃炎、冠心病等,也有医家用本方配合祛风药治疗偏头痛和面瘫。3.结语 《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对古今医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所治疗肝著的旋覆花汤也对古今医家治疗起到很

07金匮要略(王雪华)(全80集)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1 性质与沿革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2 内容、体例和成就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3 成就及贡献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4 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5 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6 学习的目的和方法《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7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证概述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8 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9 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0 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1 第一篇--四诊举例《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2 第一篇--小结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3 第二篇--痉病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4 第二篇--湿病证治(1)《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5 第二篇--湿病证治(2)《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6 第三篇--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概述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7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8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9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0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1 第三篇--阴阳毒证治《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2 第四篇--概述、虐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3 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辨证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4 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5 第五篇--历节病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6 第五篇--中风鉴别诊断、小结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7 第五篇--概述、血痹病证治(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8 第六篇--血痹病证治(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9 第六篇--虚劳病辨证《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0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

《金匮要略》王雪华老师46讲内容全

第46讲: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 同学们好,今天是让我们铭记的日子,党的十六大终于胜利召开。让我们共同祝贺大会圆满成功。上午的三个学时,我是这么安排的,用一个学时把第十篇寒疝宿食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晕,………………………………与45讲相同文件。 看视频 温下法的代表方剂:大黄附子汤。作为临床应用,我在向你们推荐两首方剂:温脾汤《五版讲义上介绍了《本事方》的温脾汤111页有大黄和炮附子,没有细辛,而用了桂心就是肉桂(其干皮去表皮者)配合干姜,甘草,关键他使用了厚朴、帮助行气。所以,这个在药物组成上来说比较周到,用起来比较稳妥,在暗语后面给大家提供的一首,这是在大黄附子汤基础上化裁而来的。在一首是孙思邈《千金方》中的温脾汤,药物组成保留了大黄附子汤中大黄和炮附子,他加了干姜。这两首温脾汤都加了干姜。而《千金方》中的温脾汤中加了人参和甘草,《千金方》中的温脾汤临床上比较好用的医生方剂,这是关于温下法。两个温脾汤各有千秋,但是都保留了大黄附子汤中的大黄和炮

附子,有使用的温中的干姜,孙思邈中千金方中的温脾汤多了人参和甘草。《本事方》的温脾汤多了厚朴、桂心和甘草。 接下来我们主要讲寒疝发作时的典型症候,请大家看14条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尾,那个字是古今字”,出xian,而不是jian,出见有头尾,上下痛而不敢触近。大建中汤主之,“(二类)。这个条文的分析,是治疗脾胃的虚寒证的不管是腹满病,还是腹痛的寒疝病,这个方子都使用。本条开头说本条论述脾胃虚寒的腹满痛证治,含义就在于既适合脾胃虚寒性的腹满病,也适合与虚寒性的寒疝病。原文分析第14条论虚寒性腹满、寒疝病证治。原文首先讲了:心胸中大寒痛,后面有讲了腹中寒,性质上病证属于寒邪,疼痛为主症,在病位上体现了从心胸到腹中,从表里内外到脏腑经络,范围涉及等广泛,为什么造成这样呢/?是寒气充斥的结果。这是病位。病性,大寒,主症:由胸到腹剧痛。这是把心胸中大寒痛和腹中寒。给大家从三个方面解释。因此,本条原文的重点就放在心胸中大寒痛上,第一句话,点出本证的重点是心胸中大寒痛。 呕不能饮食,这是一种格拒的现象,寒气充斥的结果。充溢,结果出现了一种格拒的现象。呕吐,而且不能饮食,这是寒气功冲,胃失和降的结果。出现呕吐而且不能食,这是从中医名词上来讲,寒气功冲的结果。致胃气失和,出现了格拒现象。 下面说上冲皮起,出见有头尾,这里面有一个名词解释。出见有头尾:是形容腹起包块,腹起包块的意思是像有头足样的块状物。实际

《金匮要略》方剂歌诀讲课稿

《金匮要略》方剂歌 诀

1、栝蒌桂枝汤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2、麻黄加术汤 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3、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 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4、防己黄芪汤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铢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喘者再入五分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5、瓜蒂汤 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痛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湿,二七甜瓜蒂可珍。6、百合病总方歌 百合病起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7、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涏沫七百合,别煎泉水是真鍼。8、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应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可夸。

9、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混融。10、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11、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留恋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12、栝蒌牡蛎散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愈常。13、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14、甘草泻心汤 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15、苦参汤 雄黄熏法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更深,尚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16、赤小豆当归散 眼眦赤黑亦多端,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分归一分,杵调浆水日三餐。17、升麻鳖甲汤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稿之令狐文艳创作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 令狐文艳 王雪华简介4 目录6 第01讲《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7 第02讲《金匮》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20第03讲《金匮》的成就及贡献(2)34 第04讲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46 第05讲《金匮》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61第06讲学习《金匮》的目的与方法79 第07讲第一篇:概述99 第08讲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115 第09讲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132 第10讲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151第11课第一篇:四诊举例169 第12讲第一篇:小结188 第13讲第二篇:痉病215 第14讲第二篇:湿病证治(1)233 第15讲第二篇:湿病证治(2)253 第16讲第三篇:概述274

第17讲第三篇:百合病证治(1)288 第18讲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307 第19讲第三篇:狐惑病证治(1)329 第20讲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346 第21讲第三篇:阴阳毒证治366 第22讲第四篇:概述疟病证治389 第23讲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辩证409 第24讲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426第25讲第五篇:历节病证治(2)445 第26讲第五篇:中风鉴别诊断小结462 第27讲第六篇:概述血痹病证治(1)482 第28讲第六篇:血痹病证治(2)497 第29讲第六篇:虚劳病辩证516 第30讲第六篇:虚劳病证治(2)534 第31讲第六篇:虚劳病证治(3)552 第32讲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570 第33讲第六篇:小结588 第34讲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1)607 第35讲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2)624 第36讲第七篇:肺胀证治小结643 第37讲第八篇:奔豚气病证治667 第38讲第八篇:小结686 第39讲第九篇:胸痹病证治(2)705

王雪华教授讲课病案

王雪华教授讲课病案 1.老人,在此前未发高热。突发高热38.6度,用氨苄青霉素三日无效。现微涕,颈下淋巴 结大。以双黄连加桔梗、甘草、马勃之宣散类药。一剂半晨起体温不到36度。后西医肺片检查,左肺野下片状阴影,点滴四天。四日后药疹,白细胞低,腹泻。以参苓白术散成药服之愈。(06讲) 2.博物馆工作人员,接触含苯物质,面色渐黑。西医诊断:黑色病变。西药治疗无效。舌 紫暗淤涩。杞菊地黄丸加活血药归、芍、芎、桃仁之类。月余,前额两颊几消,仅颈项少许花纹。(10讲) 3.哮喘,急性发作,针足三里。(10讲) 4.1969年,灰菜中毒,数人,面红肿,口不得闭,目不得睁。普济消毒饮合银翘散化裁。 三剂,愈。(11讲) 5.乳腺癌术后,服中药调服期间,外感风寒,人参败毒散,一剂,愈。(11讲) 6.瓜蒂,研末,纳药鼻中,退黄佳,如内服茵陈五苓散,更佳(14讲) 7.,某办公室工作人员,原发病基础上伴发小腿内侧疼,原方加细辛5g、刺五加20g、灵 芝20g、川牛膝、木瓜。(14讲) 8.慢性肾炎,尿蛋白不能祛除,防己黄芪汤。(14讲) 9.小儿肾病综合症,防己黄芪汤加金樱子、芡实、山药。(14讲) 10.某女,工作不顺利,情志抑郁,杂服他药,闭经,欲哭不欲见人,失眠,心烦,舌红苔 薄黄,脉细数。百合地黄汤加知母合酸枣仁汤,加龙牡。后合用当归芍药散、甘麦大枣汤。四周,经至病愈。(18讲) 11.某,工作不顺,压力过大,18天不睡,心烦,便秘,舌黄白相间,苔厚腻,脉滑。礞石 滚痰丸,并辅以心理疏导。一周后便通,眠可。后化裁治愈(18讲) 12.某,高考落榜,惊吓后幻听,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磁石。(18讲) 13.某,老妇,丙肝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功正常,皮下青色瘀斑。升麻15g归身、甘 草、醋炙鳖甲15-20g、茅根、紫草、三七5g(冲服)。 14.治疗口腔溃疡之一方:补气、升阳、泄热(常规治疗无效之方) 黄芪20-30g 人参15-20g 焦白术15g 砂仁5-10g 羌活10g 升麻、柴胡、黄连、黄柏10-15g 炙甘草10g、木通、竹叶(20讲) 口腔溃疡,时少便溏,舌质淡,淡胖,舌苔黄或黄腻。 15.某,脑萎缩,四肢麻木不灵,微疼痛,初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后加补肾药菟丝子、 山萸肉、杜仲、牛膝。愈。(28讲) 16.某,男,17岁,一侧面部进行性肌肉萎缩,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生黄芪50g桂枝20g 白芍40g生姜10g枸杞20g玉竹20g菟丝子20g党参20g大枣5枚。十剂无效,后加熟地25g,再服20剂,肌肉麻木感减。五月余后,带厚礼前来道谢。肌肉张起。(28讲)17.梁某,男,70岁,末梢神经炎,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喝稀盐酸。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砂仁、 木香、焦神曲、炒麦芽、鸡内金、苏梗诸类。病愈。(28讲) 18.新婚女子,发热,高达40度左右,经西医诊治数日,无效。诊之,面色晄白无华,口 唇淡,舌胖大微腻,脉沉细无力。黄芪、焦白术、太子参、升麻、鳖甲、当归、青蒿、丹皮、地骨皮。一剂见效,十剂病愈。(31讲) 19.女,白领,工作紧张,疲劳,血管痉挛性疼痛,全头痛,脉无力,舌淡苔厚。以薯蓣丸 加头痛引经药,后合用全蝎蜈蚣各5g,愈。(32讲)

刘景源教授温病学讲稿

温病学讲稿 刘景源,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1943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教于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著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在温病学领域造诣尤深。 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温病学》主讲教授,教学光盘已在国内外发行,受到广泛好评。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专家、《中国临床医生》杂志顾问。 曾应邀到美国、法国、捷克、日本等10余个国家与国内多个省、市讲学及主持国际中医、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进行学术交流。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 《任应秋内经研习拓导讲稿》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 《凌耀星内经讲稿》 《印会河中医学基础理论讲稿》 《程士德中医学基础讲稿》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王洪图内经讲稿》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 上篇总论 第一章温病学得形成与发展 《温病学》在中医学领域里就是一个很重要得学科,它涉及得范围很广,对临床各科都有实用价值。从《温病学》得性质来说,它应该就是临床课程,但就是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讲基础理论知识,所以历来就把它列为从基础向临床过渡得桥梁课程,可以说就是临床基础课程。从临床得角度来说,曾经有人主张把《温病学》得内容归入内科学中,这种做法应该说不太合适。为什么?因为温病涉及到很多发热性疾病,而发热性疾病不只见于内科,如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都可以见到,所以必须把它作为单独得一门课程提出来。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不一样,它形成得年代较晚。人们对伤寒病得认识很早,从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论》,伤寒就形成了完整得学说,它本身有一套完整得理论体系,后世对它得研究也非常深入。在《黄帝内经》中虽然也提到了温病,但就是并不多,后世发展得也比较缓慢。温病学说形成得时期应该说就是清代得中期,到现在也就就是260年得时间,所以说它在中医学领域里就是一个年轻得学科,就是经过历代医学家得不断努力才逐渐形成得,而且在形成与发展得过程中,学术思想也在不断发展,最终才形成了完整得学术体系。因为《温病学》涉及到得古代医学书籍与学术观点较多,所以学习温病学就应该首先对它得形成与发展过程有一个比较详细得了解。 在谈这个题目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就是温病、什么就是温病学。温病与伤寒都就是急性外感热病.,但伤寒就是外感寒邪所导致得外感热病,它得病因就是寒邪;而温病

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片(180全集)

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片(1—80全集) 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片(1—80全集) 视频列表图片详情播放排序: 与创建顺序相同与创建顺序相反 47:50 01《金匮要略》性质与沿革 春风微拂 23,406 42:42 02《金匮要略》的内容、体例和... 春风微拂 7,486 34:38

03《金匮要略》的成就及贡献(2)春风微拂 7,194 40:09 04《金匮要略》诊治杂病的辩证... 春风微拂 6,597 55:00 05《金匮要略》对中医药学发展... 春风微拂 5,254 48:10 06《金匮要略》学习的目的与方法春风微拂 5,330

07《金匮要略》第一篇:脏腑经... 春风微拂 9,802 50:42 08《金匮要略》第一篇:论肝虚... 春风微拂 7,885 49:50 09《金匮要略》第一篇:论发病... 春风微拂 5,774 42:33 10《金匮要略》第一篇:论病机... 春风微拂

49:32 11《金匮要略》第一篇:四诊举例春风微拂 5,657 56:49 12《金匮要略》第一篇:小结 春风微拂 5,285 48:44 13《金匮要略》第二篇:痉病 春风微拂 5,164 50:12

14《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 春风微拂 6,197 51:06 15《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 春风微拂 5,241 32:36 16《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狐... 春风微拂 4,188 46:57 17《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病... 春风微拂 3,840

48:20 18《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病... 春风微拂 3,501 42:45 19《金匮要略》第三篇:狐惑病... 春风微拂 3,583 46:58 20《金匮要略》第三篇:狐惑病... 春风微拂 4,968 首页| << | 1 2 3 4 | >> | 末页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稿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 王雪华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1讲《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2讲《金匮》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3讲《金匮》的成就及贡献(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4讲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5讲《金匮》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6讲学习《金匮》的目的与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7讲第一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8讲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09讲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0讲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1课第一篇:四诊举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2讲第一篇: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3讲第二篇:痉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4讲第二篇:湿病证治(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5讲第二篇:湿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6讲第三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7讲第三篇:百合病证治(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8讲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9讲第三篇:狐惑病证治(1).....................................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0讲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1讲第三篇:阴阳毒证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刘渡舟著录 王庆国李宇航陈萌整理螽斯振羽校排 前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卓越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历代医家奉为?医门之圭臬,医家之圣书?。对于《伤寒论》的研究,自其成书不久即已开始。宋代以后,研究《伤寒论》者日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使《伤寒论》的研究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涌现了一批《伤寒论》研究专家和教育家,刘渡舟教授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 在《伤寒论》的教学过程中,刘渡舟教授将个人的临床心得、理论思考融入到教学中去,不仅使讲解更为生动,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刘渡舟教授在为北京中医学院七八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讲授《伤寒论》时为我们留下了录音资料。该录音资料的部分内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被整理成《伤寒论诠解》出版,在中医界影响很大。令人遗憾的是,《伤寒论诠解》将录音资料的一些口语化论述更正为书面语言,在生动性上就打了折扣。在本次整理中,我们力求保持录音资料的原貌和完整,希望能将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思想、研究心得和治学态度发扬光大,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刘渡舟教授的此次讲解是以金人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蓝本,除对《辨脉法》、《平脉法》、《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等内容作了删节外,其主要部分均予保留,并按原文排列顺序编排序号后,逐条加以解释。讲解中并没有将层次细分为提要、词解、病机分析、方药分析及病案举例等,仅将有关内容依先后顺序分段排列。 本书的整理工作是由刘渡舟教授的弟子王庆国、李宇航,以及一批再传弟子陈萌、张冬梅、李成卫、崔健、黄颖、王勇、韦兰兰、郑丰杰、艾艳珂、孙燕、刘敏、许晓娟、曲荣波、谢婷、

精华教学视频讲座集萃

精华教学视频讲座集 萃 中医知识养生保健知识饮食健康养颜护肤知识中药知识针灸按摩穴 识创新思维修养知识艺术知识 中医知识 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共3部1-60全集) 徐文兵《〈黄帝内经〉的智慧》(1-6全集)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1—18全集) 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经络篇(1--2集) 路志正《国医大师巧祛湿》(1-5全集) 樊正伦《中医文化与养生》(1-10全集) 李铮《千古名方》(1-15) 第1期全国名老中医高级讲习班 第3期全国名老中医高级讲习班 第5期全国名老中医高级讲习班 第6期全国名老中医高级讲习班 第8期全国名老中医高级讲习班 第10期全国名老中医高级讲习班 第11期全国名老中医高级讲习班 张雪亮《最容易被误解的中医概念》(1-5全集) 张雪亮《最易误会的中医名词》(1-3全集) 陈小野《中国人为何喜欢阳气》(1-3全集) 姜良铎《怎样判断“上火”》 龚洪海《一脉相传》(1-12全集) 《执考中药学、鉴定、炮制、药剂、化学》教学片(现108集汇编) 《名医谈:男女四季的“虚”和“补”》(共18集汇编) 赵勇《伤筋动骨与中医治疗》(共6集汇编) 李茂春《五运六气——中医的流行病预测理论》 孟庆云《浅说中医的“五运六气”》(1-3全集) 傅杰英《中医五脏养生》(1-14全集)链接2 杨奕《手到病自除》(现36集有缺) 孟德胜《德胜脉经》(1-23全集) 傅杰英《中医养生话六通》(1-12全集)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说张锡纯(1—13全集)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1-30全集) 《中医脉诊》教学片汇编(共18集) 刘景源《温病学》教学片(1—72全集) 赵紹琴《温病心得》高级讲座(共11讲,缺1、2讲)郝万山《伤寒论》教学片(1—70全集) 刘渡舟《伤寒论》高级讲座(现31集缺前部若干)说白伤寒论(23集) 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片(1—80全集)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教学片(1—75全集) 车念聪《脏腑同调解肝郁》3全集 养生保健知识 韦云《小症状大隐患》5全集 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第一部(序+21全集) 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Ⅱ》第二部(汇编36全集)郭应禄《透过尿液看健康》3全集 胡凯文《防病从袪邪气开始》2全集 张钊汉《原始点松筋保健法》DVD4碟完整版 刘长信《吃药用腿不用嘴》(1-5全集) 傅杰英《形神兼养》(1-8全集) 张雪亮《从一到十说养生》(1-6全集) 陈萌《张仲景的养生智慧》(1-7全集) 夏本立《现代生活方式病》(1-15全集) 《相约世博——与院士一起谈健康》(6集汇编) 田贵华《举手之劳保健康》(1-15全集)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全文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 王雪华简介 王雪华教授,女,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学术、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委、省医药管理局、哈尔滨市卫生局科技成果(立项)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现受聘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主讲《中药学》、《金匮要略》等学验俱丰,深得海内外不同层次学员的赞誉,并应邀赴韩国讲学。2002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启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遴选为四大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金匮要略精讲》主讲人,完成80学时VCD光盘制作内容所需的100余万文字的修改与校订工作。 自1985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研究生30余名。2002年1月荣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批"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称号。在"张仲景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和"经方的临床应用与开发实验研究"领域富有开拓性、创新性。主持重大科研课题7项,参与项目3项。已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奖3项。 其中,(1)经方加味治疗肺癌的机理研究以及放化疗损伤的研究;(2)当归芍药散胶囊剂/汤剂加味治疗妇科腹痛、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的系列研究;(3)射干麻黄汤冲剂治疗小儿寒饮咳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4)研制痛痹贴治疗寒湿历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颇具特色。有利于深入挖掘仲景学说的理论内涵,有利于深刻阐发张仲景对内伤杂病的证治规律。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际、国家、省级学术会议颁发的奖杯、奖牌、证书15个;主审、主编、副主编大型辞书、专著、教材、教参等计19部。2002年11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最擅长治疗肿瘤及放、化疗损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结石症、过敏症、胸痹、心悸、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精神抑郁症以及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等疾病。

金匮要略 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讲稿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概述 本篇论述了人在大自然中,“因风气而生长”,与自然气候息息相关。虽然“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但“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提出了“内养真气,外慎邪风”,“不遗形体有衰”的“未病先防”和“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既病防变得治未病思想;提示了人体疾病有外感,有内伤,而外邪中人,总是“阳邪亲上,阴邪亲下,热邪归阳,寒邪归阴”,遵循“物从其类”的规律;简明扼要地指出各种疾病都可以用望色、闻声、切脉和询问疾苦等“四诊”进行审察和认识,其疾病都是变动不居,其病从内走外者易治,从外入内者难治,并根据人体疾病的新久、表里、虚实和五脏常性以及五脏所合,确立了“分缓急施治”、“分先后施治”、“随五脏常性施治”和“随病脏所合施治”等等治疗原则。本篇具有全书纲领性的意义。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问曰:病人有气色现于面部,愿闻其说? 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师曰:病人语声寄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

金匮要略2018

绪论 1.《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 2.西晋王叔和搜集编次《伤寒论》十卷,王洙发现了《金匮玉函要略方》,林亿进行校订。 3.杂病诊疗体系特点:①重视整体,以脏腑经络为主要辩证方法。②据脉论理。③紧扣病机施治。④倡导治未病。⑤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⑥祛邪注意因势利导。 湿病 治法:①微发汗。②利小便。 1.风湿表实: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病因病机:汗出时外受风邪,汗液滞留为湿,或经常贪凉生湿,风湿相合,侵犯肌腠所致。风湿在表,故一身尽疼痛,治以轻清宣化,解表祛湿。 2.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 脉浮身重是风湿在表,汗出恶风是气虚卫表不固。在表法当汗解,但表气已虚,不宜麻黄发汗,故用防己黄芪汤益气除湿。黄芪益气固表,防己辛散苦泄祛风除湿,白术卫气祛湿。服药后坐被上,当如虫行皮中。 3.风湿表阳虚: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桂枝/白术附子汤:桂枝/白术生姜附子甘草大枣) 桂枝附子汤证为风邪偏重,白术附子汤为湿邪偏盛,不呕不渴是病邪尚未传里犯胃。 百合病 以精神恍惚不定心神不宁,饮食、行动失常,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由心肺阴虚内热引起。 主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生地黄汁) 润养心肺,凉血清热之剂。百合清心润肺安神,生地黄汁滋肾水清血热泉水下热气利小便,生地黄量大恐寒凉败胃,故中病即止。 狐惑病 1.湿热虫毒蕴脾:甘草泻心汤方(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适用于湿热蕴阻脾胃的狐惑病,主症可见前后二阴溃疡,口咽蚀烂,不欲饮食,默默欲眠,苔腻,脉濡。 2.湿热蕴毒酿脓:赤豆当归散方(赤小豆当归)用于贝赫切特综合征之眼部损害,属于湿热虫毒酿生成脓者,其主症当见前后二阴蚀烂,早期目赤如鸠眼,后期四眦色黑,舌红苔黄腻,脉划数或濡数。 虚劳病 血痹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是由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致。虚劳是由过度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患的总称(阴阳两伤)。血痹与虚劳均为气血阴阳不足。 1.阴阳两虚失精: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 2.虚劳腹痛:①小建中汤: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

推拿学重点备课讲稿

推拿学 概论 1分单选 1、推拿学的基本特征、理论内涵P1 1.有记载的最早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 2.《金匮要略》首载膏摩:将药煎成膏剂,涂在患处按摩。 3.葛洪《肘后救卒方》治卒腹痛方,记载最早捏脊法。首次对汉代以前的膏摩方总结; 4.隋唐:推拿鼎盛时期。 特点:1.推拿已成为骨伤病的普遍治疗方法。 2.推拿疗法渗透到内外儿诸科。 3.推拿广泛地被应用于防病养生。 4.膏摩盛行。 5.对外交流活跃。 5、宋:《太平圣惠方》首载摩腰方;张从正首次提出推拿具有发汗作用。 5.明代:小儿推拿鼎盛时期。 现存最早小儿推拿专题文献《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 现存最早推拿学专著《小儿按摩经》。 推拿一词最早出现。 6.清代:正骨推拿形成体系;张振鋆提出小儿推拿八法: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7.推拿流派:?法、一指禅、北方内功、腹诊。 第一章经络腧穴选择10分 1.操作顺序:头面、上肢、胸腹、下肢正面;腰背、下肢背面。 2.特定穴位:头面——外感表证疾病。 1、坎宫: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2、天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 3、耳后高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早期面瘫 4、天柱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呕吐、发热; 5、肚角:各种腹痛;尤其寒痛、伤食痛 6、脊柱:大椎至长强;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 捏脊:小儿疳积、腹泻;成人失眠、肠胃病、月经不调 7、七节骨:推上七节骨用于虚寒腹泻、久痢、脱肛、遗尿;

推下七节骨—肠热便秘或湿热痢疾 8、龟尾:尾椎骨端;调理大肠,性平和,止泻通便; 9、脾经拇指;只补不清;健脾胃,补气血;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 10、肝经食指;只清不补;惊风、抽搐、烦躁;滋肾养肝法; 11、心经中指;只清不补;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 12、肺经无名指;清补并用;补—咳嗽气喘、虚寒怕冷;清—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 13、肾经小指;只补不清;补肾益脑,温养下元;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 14、大肠食指桡侧;补---虚寒腹泻、脱肛;清—湿热、食滞,赤白下痢,便秘; 15、四横纹食、中、无名第一指间关节;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 16、掌小横纹:肺炎、百日咳要穴;肺部湿性啰音; 17、板门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板门→横纹,止泻,反之止呕。 18、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多用于因脾胃虚弱而见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疳积、便秘等症。 运土入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 常用于新病、实证,如因湿热内蕴而见少腹胀满、小便赤涩、泄泻痢疾等症。 19、二扇门:发汗要穴。 20、三关:桡侧,腕→肘;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本穴性温热。主治一切虚寒病证,对非虚寒病证者宜慎用 21、六腑:尺侧,肘→腕;清热,凉血,解毒 本穴性寒凉,主治温病邪入营血、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肿毒(腮腺炎)等实热证。与补脾经合用,本穴有止汗效果。若小儿平素大便溏薄,脾虚腹泻者,本法慎用。 22、天河水:前臂正中,腕→肘;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本穴性清凉,清热而不伤阴分,较平和,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证。 23、老龙、威灵、精宁:急救 第二章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症选择2-3分 适应证:骨伤、内、妇、儿、五官、美容、减肥、医疗保健 禁忌症:①传染病;结核;感染性疾病;②烧烫伤、皮肤损伤;③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肺病;④胃肠穿孔;⑤骨质疏松、骨折;⑥月经期、怀孕期的腹部、腰骶部;⑥有出血倾向的血

一、中医四大经典精品课程(全集)

一、中医四大经典精品课程: 1.王洪图《黄帝内经》教学片(80集) https://www.doczj.com/doc/a86696367.html,/playlist_show/id_3138952.html 2.杨旭《黄帝内经》教学片(77全集) https://www.doczj.com/doc/a86696367.html,/playlist_show/id_4616935.html?page=1& mode=detail&ascending=1 3.王正龙《黄帝内经》教学片(25全集) https://www.doczj.com/doc/a86696367.html,/playlist_show/id_1778851_ascending_1_ mode_pic_page_1.html 4.郝万山《伤寒论》教学片(70集) https://www.doczj.com/doc/a86696367.html,/playlist_show/id_3292542.html 5.刘渡舟《伤寒论》教学片(29集) https://www.doczj.com/doc/a86696367.html,/playlist/id8078521.html 6.王正龙《伤寒论》教学片(22集) https://www.doczj.com/doc/a86696367.html,/playlist_show/id_2722321_ascending_1_ mode_pic_page_1.html 7.郭生白《说白伤寒论》(21集) https://www.doczj.com/doc/a86696367.html,/playlist_show/id_4422824_ascending_1_ mode_pic_page_1.html 8.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讲座(1—80全集) https://www.doczj.com/doc/a86696367.html,/playlist_show/id_3338971.html 9.赵紹琴《温病心得》高级讲座(共11讲,缺1、2讲)

论《金匮要略》中“肺痈”的三大难点及其转归

作者单位:410219 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曾强(本科生)二黄斯宇(本科生)二吴丽林(本科生)二王文华(硕士研究生)二王明炯] 作者简介:曾强(1994-),2013级在读本科生三研究方向:中医内科经典三E?mail:332531560@https://www.doczj.com/doc/a86696367.html, 通信作者:王明炯(1983-),硕士,讲师三研究方向:中医内科经典三E?mail:2743049460@https://www.doczj.com/doc/a86696367.html, 论‘金匮要略“中 肺痈”的三大难点及其转归 曾强 黄斯宇 吴丽林 王文华 王明炯 【摘要】 张仲景对于肺痈的论述存在诸多的难点,其中三个地方最让人困惑:(1)肺痈患者到底是渴还是不渴?(2)肺痈患者到底能不能吐?(3)肺痈患者吐脓到底是死还是不死?以上难题困扰着历代医家三本文参见了张仲景同时代的医家对于肺痈的论述最终破解了以上难题,并且得出以下结论:(1)肺痈渴与不渴提示了肺痈发病的不同阶段三(2)仲景 吐”的本意并非吐法, 吐”和 死”并无直接关系三(3)真正导致死亡的是 肺败”三由此再总结病程转归,将经典中对于肺痈发病和治疗的过程呈现纸上三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肺痈 【中图分类号】 R2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8.027 张仲景对于肺痈的论述存在诸多的难点,在‘金匮要略四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的第1条云: 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三”第2条云: 当有脓血,吐之则死 始萌可救三脓成则死三”第12条又云: 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三”问题一:肺痈到底渴不渴?为何病呈 口中辟燥”与 咽干不渴”两种症?问题二:肺痈患者能不能吐?若能,为何仲景直言吐之则死?若不能,为何肺痈患者可服峻剂三物白散,且服后会出现吐脓血?问题三:肺痈患者吐脓到底会不会死?为何言 始萌可救,脓成则死”三却又言 久久吐脓如米粥者”可以 桔梗汤主之”?以上三个问题困扰着历代医家三 1 名家观点 对于第一个问题,胡希恕[1]说: 口干咽燥,但热不在胃,故不渴三”王雪华[2]认为: 不渴,是因为津液不布,应结合临床三”而‘金匮要略“教材(第九版)[3]则讲: 热及营分,营阴蒸腾,故不渴三”其后又说: 热邪在血分,故口咽干燥而不甚渴三”对于第二个问题,李金庸[4]认为: 本条云 吐之则死’没有定论三肺痈忌吐,这个 死’有禁忌之意三”清代医家吴谦[5]却说: 脓欲成者,宜千金苇茎汤以吐之三”对于第三个问题,王雪华[2]认为两处 死”得活看,死还是不死,还得取决于治疗的方法得当与否,正气不大伤,有利于抗邪三徐灵胎[6]则讲: 肺痈之疾,脓成亦有愈者三” 笔者围绕张仲景对于肺痈病人三个矛盾的论述查阅现有的文献,发现历代医家对此语焉不详,回答都不尽如人意, 以上问题如若不问不答,恐成千古疑案三笔者不才,唯独对仲景之书爱不释手,认为要想破解以上难题,可以首先从 渴”入手三2 肺痈之 渴” 在‘金匮要略四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正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