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2-03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2-03

刑法学(1)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 ==的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

一的整体。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6.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0.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 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

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 C )。

A. 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

4.我国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5。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C )。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

6.金某与李某因争抢座位发生争执,李某打了金某两拳。几分钟后,汽车到站打开车门时,金某从后面用脚将李某端下了汽车,致使李某受了重伤。金某的行为属于( D )。

A.假想防卫B.防卫过当

C.正当防卫D.防卫不适时

7.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于是携带匕首尾随某乙到了一偏僻处,正准备下手时,下起了大雨,某乙急忙跑向附近一户人家。某甲见状,只得罢手。某甲的行为属于( A )。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D.犯罪中止

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 )。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

C.结合犯D.吸收犯

9.管制刑的执行机关是( C )。

A.人民法院B.劳改机关

C.公安机关D.人民检察院

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D )。

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2.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4.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5.刑罚执行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1.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已经产生与存在。(1分)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

(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2分)

(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1分)

(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

2.简述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

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犯罪的动机。(1分)

(2)犯罪的手段。(1分)

(3)犯罪的时间、地点。(1分)

(4)犯罪侵害的对象。(1分)

(5)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2分)

(6)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1分)

(7)犯罪后的态度。(1分)

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

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是:

(1)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1分)

(2)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2分)

(3)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2分)

(4)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1分)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被告人徐某某,男,15岁(1984年lo月21日出生),某校初三学生。

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儿”建立了关系。2000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向母亲赵某提出自己能否不上学,赵某见儿子又想逃学,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嘴巴。当晚,徐某某趁赵某熟睡之际,从东屋找来铁扳手,残忍地向赵某头上猛砸几下,眨眼间赵某就没了动静。徐某某从赵某身上搜去60元钱后逃之天天。赵某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因颅脑损伤,已成了个“植物人”。请分析:徐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他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如果应当负刑事责任,如何对其进行处罚?

1.徐某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

3.本案中,徐某某故意以残忍手段对其母亲施暴,致使其受重伤成了“植物人”,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构成犯罪,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

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徐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6分)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因此,在对徐某某进行处罚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包括死缓)。(5分)

《刑法学》(1)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1)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开专) 一、填空题 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科学。 2.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 3.刑法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阶段性)和(法律性)。 4.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运用(刑法)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 5.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 6.刑法条文中用转折词“但是”所引的内容在学理上称为(但书),它表示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情况的(例外)或者是前段情况的(限制)。 7.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和(司法、学理解释)。 8.根据解释的方法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和(论理)。 9.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所作的解释。 10.在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检察院)。 1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12.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法按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未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13.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4.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刑)和(承担责任)相适应。 15.刑法的空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亦即解决(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16.世界各国立法关于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的主要原则有(属地、属人、保护)和 (普遍)原则等几种 17.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保护)和(普遍原则中合理因素)。 18.根据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 19.根据属地原则,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即受我国刑法管辖。 20.根据属人原则,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1.(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我国刑法规定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罚。 22.根据(保护)原则,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23.根据普通管辖权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管辖)的,适应我国刑法。 24、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经过修订后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26.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27.根据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7年10月1日刑法施行前的这段时间内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犯罪)的,依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刑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应刑法。在刑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某因倒卖外汇于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徒刑5年。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 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 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D.考虑到李某已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 2.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3.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4.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法条填空(将答案填写在各题空格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的特权。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3、过失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4、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 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5、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7、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8、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 9、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的,是主犯。 10、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处罚。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中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也应适用我国刑法。 2、对于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国家不应当以犯罪惩罚之。 3、只有犯罪的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4、犯罪客体在犯罪过程中都会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在犯罪过程中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5、医生让不知情的护士为病人注射毒药,对医生来讲,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 6、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虽然甲并不知道乙有心脏病,但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结果之间仍然存在因果关系。 7、在所有故意犯罪中都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8、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任凭两个犯罪分子从仓库取走价值两万元的货物。该仓库保管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9、甲玩弄枪支不慎走火,打死乙,子弹穿过乙的身体以后,又把丙打成重伤。按照刑法理论,甲的行为属于实质的一罪。 10、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行为之前,犯罪实行行为结束后不可能发生犯罪中止。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得分 评卷人 1 2 3 4 5 6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2-03

刑法学(1)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 ==的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 一的整体。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6.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 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0.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 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 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 C )。 A. 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 4.我国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5。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C )。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走私毒品 B、贩卖毒品 C、决水 D、拐卖妇女、儿童 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3、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 A、纯正的不作为犯 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C、纯正的作为犯 D、结果加重犯 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 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 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未遂犯 7、想象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 A、只触犯一个罪名 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 C、只侵犯一个客体 D、只有一个行为 8、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具备这一特征的是() A、连续犯 B、想象竞合犯 C、牵连犯 D、继续犯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普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论述题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1)危险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广于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 (2)损害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 (3)实施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并非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4)限度标准不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侵害;正当防卫需要整体判断,有时即使造成的损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仍具有正当性. 2、死刑适用的限制条件 (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犯罪时不满18周岁、审判时怀孕以及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不适用死刑 (3)死刑判决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才能执行 (4)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 (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2)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4、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为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2)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行为指各行为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活动整体. (3)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指各共同犯罪人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和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三、其他的复习范围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1、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2、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3、甲患有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没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病,但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o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 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 D.犯罪对象的多少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 4.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o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除处罚 D.不予处罚 6.某甲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B.一年以上八年以下 C.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D.与主刑期相等 7.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o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1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4.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15.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16.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17.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18.追诉期限通常应当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刑事责任年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题 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 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一、选择题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9既

遂犯(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去 C.减轻D.从轻 6.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 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 C.一年D.二年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 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成效产生D.犯罪行为终了 1.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 )。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

开放大学刑法学1考试试题及答案

开放大学刑法学1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普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简答题 1.简述刑法的任务。 答:《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2.简述论理解释的主要种类。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

20XX年最新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警察。请将正确答囊的序号字母填入 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按照(D)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C.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D.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ACD)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强调 C.对前段的限制 D.是前段的例外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青人犯罪,可以(C)。 A.减轻处罚 B.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犯罪既遂是指(B)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5.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D) A.他参与的 B.他组织、领导的 C.他指挥的 D.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6.对于被判处(BC)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B.无期徒刑 C.死刑 D.驱逐出境 7.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A) A.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 A.犯罪之日起计算.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按照解释的效力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 1.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属地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LT

14、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乙杀死,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5、王某潜入张某家中,盗窃了张某的电视机、金表、现金等财物。电视机属于王某所犯的盗窃罪中的? A.犯罪对象 B.犯罪客体 C.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 16、下列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的是? A.曹某在日记中写道:“林某太坏了!总有一天我会杀了他的。”并在日记中摘抄了几种杀人的方法 B.上官某下班时遇到一疯子拿着刀向她乱砍,情急之下,上官某拿起路旁的一根木棍超该疯子打去,将其打昏在地 C.朱某在酒店里当服务员时,遇到一位客人对其调戏,难以摆脱,朱某借口说给其拿白酒去,遂将一瓶硫酸故意当白酒让该客人喝下,客人喝下后整个食道被烫伤 D.秦某被他人捆绑在椅子上,无法搬动铁轨,致使两辆火车相撞,多人伤亡 17、甲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盗窃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盗窃数额应为? A.15500元 B.13500元 C.10500元 D.5000元 18、甲平时喜欢邻居2岁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小心,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乙掉在水泥地上摔死。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19、甲持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用气枪打死了甲,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犯罪 D.防卫过当 甲蓄意谋杀同室居住的乙,一天,甲偷偷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因有急事没有吃饭。据此,回答第20、21题。 20、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中止 21、我国刑法对甲的行为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A.从轻或减轻处罚 B.减轻或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 D.减轻处罚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其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C.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3、关于累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内又犯罪的。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刑满释放,六年后又犯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 A.司法解释 B.立法解释 C.论理解释 D.文理解释 2.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o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4.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的犯罪。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o A.时空性 B.自动性 C.有效性 D.彻底性 6.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o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7.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 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8.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是前段的例外或者是对前段的限制。 10.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11.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而、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而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1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巳满16周岁。 13.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4.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1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6.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17.犯罪分子被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18.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15(年)年后不再追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犯罪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o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6.死刑不适用于()。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o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1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4.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 16.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17.对于构成累犯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刑事责任能力 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7.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 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答案]外交特权;豁免权 10.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 [答案]刑事责任;刑罚 1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 [答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 [答案]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3.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给不法侵害人造成 ,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答案]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4.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答案]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答案]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6.拘役的期限,为以以下。 [答案]一个月;六个月 17.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答案]裁定减刑 18.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答案]累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21. 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22.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4.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 (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一个无期徒刑。 (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是拐卖妇女、儿童。 2、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犯罪主观方面。 3、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纯正的作为犯。 4、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属地原则。 5、错误的说法是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 6、甲的行为属于参加恐怖组织罪。 7、想象竞合犯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只触犯一个罪名。 8、具备这一特征的是连续犯。 9、甲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11、XXX因手头缺钱想出国,于是骗XXX之子XXX到租用的房子内,并电话勒索XXX20万元。XXX报警后,XXX杀害了XXX。对于XXX的行为,应当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处理。

12、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但其财产无法全部支付。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应当先执行罚金,剩余部分再支付民事赔偿。 13、连某因犯诈骗罪和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不同的刑期和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在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相加原则。 14、XXX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后又贩卖了30 克毒品。XXX的行为应当定为贩卖毒品罪,且应当加重处罚。 15、刑法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16、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17、XXX为了骗取现金,谎称醉酒男子为自己的朋友, 将其带到僻静无人之处并偷走其皮包。XXX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18、XXX假冒公安人员,以抓流氓为名,对妇女XXX进行胁迫奸淫。对于XXX的行为,应当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19、故意伤害他人致死、强奸、绑架勒索致人死亡等行为可以判处死刑。 C、过失伤害他人,并致人残疾的; D、以特别残忍的手 段故意伤害他人并造成严重残疾的。 20、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B、抢 劫致人重伤、死亡的;C、在办公大楼抢劫的;D、入户抢劫的。 改写:刑法第263条规定了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其中不包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在办公大楼抢劫和入户抢劫。 21、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 A、必要共犯; B、任意共犯; C、简单共犯; D、复杂共犯。 改写:甲唆使乙杀丙并导致丙死亡,甲和乙构成必要共犯。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刑法学试题1 姓名:学号:教学点:文职院班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A.应适用1997年刑法 B.应适用1979年刑法 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 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 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对象 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A.纯正的作为犯 B.不纯正的作为犯 C.纯正的不作为犯 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4.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A.缓刑 B.管制 C.假释 D.减刑 5.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A.不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对象认识错误 C.手段认识错误 D.客体认识错误 7.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8.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 9.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 10.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 A.牵连犯 B.想象竞合犯 C.继续犯 D.连续犯 11.下列哪种犯罪在既遂之后犯罪行为也随之而结束,但由犯罪行为造成的不法状态仍可能继续存在?()。 A.诈骗罪 B.故意杀人罪 C.非法拘禁罪 D.非法持有枪支罪 12.赵某犯A罪,依法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合议庭提出以下四种量刑意见,其中必定错误的意见是()。

刑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3、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以是否为各种犯罪必备的要件为标准,可以分为()要件和()要件两种。 4、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 5、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6、教唆()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7、()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是贪污罪。 9、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二、判断题 1、非法拘禁他人,具有殴打情节的,才构成非法拘禁罪。() 2、妇女不可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 3、任何犯罪必然给犯罪对象造成一定损害。() 4、连续犯不能以数罪论,是因为主观上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5、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危害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6、丧失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某甲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屋,其行为虽构成犯罪,但不能对他判处刑罚。()

7、对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适用假释。() 8、王某与李某有仇。一日,王某趁李某不注意,将一包砒霜投入李的水杯内。李饮后死亡。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投毒罪。() 9、刑罚适用的对象主要是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人。() 10、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三、单项选择题 1、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A、三分之二B、二分一C、四分之三D、四分之一 2、自首成立的条件之一是()A、犯罪未被发觉B、积极退赃 C、自动投案 D、悔罪 3、数次贪污构成犯罪的是()A、继续犯B、连续犯C、想象竟合犯D、牵连犯 4、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丙()A、构成共同犯罪B、不属于共同犯罪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D、甲单独构成犯罪 5、被告人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且未过追诉时效。对张某的处理应该是()A、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B、撤销缓刑将前罪与后罪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C、对后罪处以刑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6、下列犯罪中,的犯罪对象是该罪构成的必要要件。(A、破坏交通工具罪B、投毒罪C、盗窃罪D、破坏集体生产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