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道路交通问题及研究报告对策立足于武汉现状道路交通条件

武汉道路交通问题及研究报告对策立足于武汉现状道路交通条件

武汉道路交通问题及研究报告对策立足于武汉现状道路交通条件
武汉道路交通问题及研究报告对策立足于武汉现状道路交通条件

武汉市道路交通问题及研究对策立足于武汉市现状道路交通条件,努力挖掘深层次道路交通特征、规律、矛盾。探索道路交通的改善对策。

武汉市是中原地区的最大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均相距1000公里左右。是全国或中原地区交通、通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枢纽和集散地。具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武汉市独特的城市形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机动化进程加速,给武汉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的既是挑战;又是新的机遇。

一、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一)武汉市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武汉市现有机动车总数是60万辆,是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的14倍。进入2000年以来,车辆增长趋势逐步加快,平均每年增长16.8%。家庭私用小汽车的发展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新的课题。截至2003年年底,武汉市统计在册的私人车辆总数达32.2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达8.7万辆,比2002年底增长了49%,大大高于16.8%的机动车平均增长率。据统计,武汉市主城区每百户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32.5辆,其中每百户私人客车拥有量达到6.7辆。每千人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99.6辆,比香港的77辆/千人还高,比全国平均每千人机动车拥有量31辆的水平要高3倍多,国际通行标准是当百户机动车达到10辆时,城市便进入汽车化时代。机动车的快速增长给城市道路交通和停车带来较大压力。

<二)武汉目前城市道路总里程1899公里,比建国初期的433公里增长了 4.38 倍,道路面积 3247 万平方M,比建国初期的 288 万平方M增加了 11.3 倍。路网密度6.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1.6%,人均道路面积7.7平方M/人。除路网密度达到国家规范指标外,道路面积率没有达到指标,人均道路面积仅达到了国家规范指标的下限。

与武汉同等规模城市主要道路指标统计

但与武汉同等规模的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统计指标相比,武汉市的各项指标偏低。且干支路比例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主干道宽敞只是一种表象,次干道、支路相对较少,交通循环能力较差,城市主流交通集中在主干道上,在武汉的主干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交通越来越集中,道路交通堵塞状况更加严重。

近年来,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环线加放射的城市道路网格局,启动了以解放大道为首的“内环线”改造工程。打通中环:除已建成的西南段外,利用世行贷款加快建设南北段。完善外环:今年底,除在建的阳逻长江大桥外,武汉的188公里的大外环将“环”起来,我市过境交通问题初步得到解决,较好的解决市内交通的拥堵状况。三年来共投入近200多亿元,完成了20多条主干道的“黑色化”改造工程,圆满完成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维修改造工程,香港北路、琴台路等10条断头路和瓶颈路改造全部竣工,300条支路和1705条背街小巷“泥巴路”全部改造完成,道路等级和服务功能显著提高。轻轨一号线完成投资20多亿元,今年8月份已经投入试运营。天兴洲长江

大桥和大智路隧道年内开工。满足了不断增长的道路交通需求。城市交通环境和城市整体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三)道路交通环境不断改善。

1、稳妥地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我市道路安全管理的“三车”问题;不间断地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和“摩的”、“黑巴”等专项整治;实行外埠货车进城的准入制度,禁止农用车、拖拉机进城;划定了一批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实施机动车临时停放“咪表”管理;净化道路环境。较大程度促进了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

2、挖掘现状道路潜力,合理组织交通

<1)调整了集中分布的过江交通。2002年,过江交通总流量为15.3万辆/日,其中长江大桥占55%、长江二桥占37%、长江三桥占8%,过江交通流量分布极不均衡。对此,采取了一些有效的调整和管制措施,如长江大桥限制1.3升以下排量的普通小客车和三轮摩托车通行、全天候限制货车通行,削减400台公交车,长江二桥取消过桥收费,对过江通道周边道路采取管制措施等等,目前,过江交通总流量达到25.3万辆/日,但长江大桥所占比例降到40.7%,长江二桥升至49%、长江三桥升至10.3%,有效地均衡了过江交通流。

<2)设立了单向循环交通系统。在汉口江汉路周边、原租界区设立了单向循环交通系统,设置单向通行道路43条,增加停车泊位986个,提高了城市支路利用率。

<3)设立了城市中心交通保护区。在汉口中心区和水果湖地区,设立了两个货车禁行交通保护区,简化中心区交通构成,加强管理和控制。据统计,两个交通保护区的交通量削减了10%,有效地保障了中心区商务活动和市民的交通出行。

3、发挥道路交通功能,完善交通设施建设

<1)渠化、改善了一些大型平交路口。对常青路口、水场路口、中南路口等32个大型平交路口进行了渠化改造,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

<2)设立大型指路标牌1611块、各类交通标志9348块,427公里干道的交通标线保持规范清晰;设置信号灯 323个<含多相位的信号灯92个)。

4、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增设固定电子警察72 个、流动电子警察190个、城市进出口交通治安卡口5个、流动雷达测速仪69个。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科技设备的广泛使用,道路交通的调控能力得到提升。

加强交通安全法规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市民群众交通法制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所增强。坚持严管严处,规范了机动车行停秩序和自行车、行人秩序,确保了全市道路基本畅通有序。

综上所述:武汉市道路交通从总体上说,道路供给能力和交通需求水平基本平衡,但是高峰时间的长江大桥、长江二桥路段及部分主干道和交叉路口交通量处于临界饱和状态。随着机动车和交通流量的增长,这种基本平衡在一个短时期将会突破。

二、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状、趋势分析、

<一)我市道路交通现状特征分析

1、过江交通通道堵塞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市路网布局不利车流的快速疏散。我市三镇道路自成系统,各镇之间依赖桥梁连结,造成交通量集中在以跨江、跨河桥梁为中心的主干道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连通道上,非过江通道成c影响交通通行的最大断头路,车流易于集中,难以疏散,道路系统总体交通容量受到很大限制。

根据交通流量统计分析,长江大桥日交通量为10.5万辆,长江二桥日交通量也突破12.3万辆,高峰小时流量分别达到了6200辆和7800辆,如此之大的交通量,给两桥及其周边道路带来巨大交通压力。三座大桥共有16条机动车道,平均每条承担1.4万辆/日,特别是长江大桥每条承担2.5万辆/日,长江二桥每条承担2万辆/日,桥梁负荷很重<上海黄浦江上的桥梁目前有40条机动车道,平均每条承担1万辆左右的流量,五年内将增加至70条机动车车道,每条承担的流量比武汉还低)。

2、内外交通的通道堵塞

联系武汉市内外的放射道路网与武汉周边经济开发区或新区交通重合,造成联系内外的放射道路网交通流量异常集中。

<1)东新开发区与中心区的连接通道高峰时间经常发生堵塞。东新开发区与武昌、青山、汉口的连接主要通过珞瑜路、武珞路完成,造成相关路口的堵塞,如卓刀泉路口、街道口、中南路口交通集中。

<2)沌口开发区与市内连接道路只有1条,且与城市主要进出口路相重合,造成该道路交通流量集中,如王家湾路口、墨水湖北路口、二桥路等道路高峰小时交通滞流。

<3)常青片区与市内连接通道常青路高峰时间堵塞。主要原因是机场路的交通与东西湖台商开发区交通叠加,以及常青片区高度开发、107国道北段分流交通的影响。

<4)后湖地区与市中心连接通道,主要是黄浦路延长线、竹叶山环岛高峰时间堵塞。主要原因是黄陂地区进出城的交通与后湖地区大面积土地开发所增加交通量的双重压力,造成高峰时间交通拥塞。

3、市中心区交通堵塞

城市规划方面的历史客观原因对交通通行产生较大影响。以汉口地区为代表的老城区“重纵轻横”的道路布局,南北向道路相对较少;武昌地区由于江河、东湖、沙湖、南湖及山体的地理阻隔未形成完整的道路网结构,基本上呈带状轴线的交通格局。中心区道路主干道因车流集中,难以疏散,通达性脆弱,稍有异常情况,极易造成堵塞

阅马场、大东门、小东门、文化宫、武胜路、徐东路、黄浦路等道路既要疏散城市干道的交通流,又要承担过江交通流,形成中心区两岸周边路网交通流量异常集中,造成高峰时间周期性的交通堵塞。

据去年交通流量调查统计,我市航空路口高峰小时交通量达到1.6万辆,中心区路口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5000辆的路口有38个,比98年调查的路口增加了17个,而且范围有进一步向外围扩大的趋势。而与武汉道路、机动车规模相等的城市南京交通量超过5000辆的路口不超过10个。

充分说明:一个完善、合理的道路网,是均衡交通流的基础。武汉市道路网受地理条件限制,需花比其他城市更大的代价和资金进行改造、建设道路网,建立安全、高效的交通快速系统。

<二)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普遍性分析

除上述道路交通特征外,相对于全国大城市,武汉道路交通也同样存在着普遍性的交通问题。

1、依赖平面常规公交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公交车、出租车、中巴车出行率高,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相互干扰、影响,运行效率低下。据统计,全市有公交车5000辆,出租车

12314辆,中巴车464 辆,虽然这些车辆只占总数3%,但因出行率和道路占用率高,交通量占全市干道交通总量的比例超过50%,其中公交车占15%,出租车比例超过40%。相互干扰严重、通行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公交客流向私人交通方式转化,私家车增多,交通更加堵塞的恶性循环局面。缺乏大容量、快速、高效的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2、停车场的建设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

随着车辆的快速增长,城市停车供应与需求矛盾日渐突出。我市建成区现有各类停车泊位36690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14483个,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14372个,临时占路停车泊位7835个<含咪表泊位2018个),停车泊位比为6.4个/百车,低于“畅通工程”四等标准水平<10个/百车)。一方面是中心城区停车泊位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停车场的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停车场建设、运营和政策不能协调发展,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小区配建停车场总量不足,停车场挪作他用,物流中心的缺乏,大量个体货运车辆停在路上待运,挤占了路面空间资源,导致城市中心区和高峰时间挤占道路停车现象较为突出。

3、交通管理手段落后,技术含量不高。

目前,武汉道路交通控制方式主要采用单点、定周期的控制技术。全市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仅占全市交叉路口的36%,主要靠交警人工指挥来疏解交通和组织分流,不能大面积合理调控交通流。

<三)道路交通发展趋势及预测

武汉市机动车增长第一个10万辆用了40年的时间,第二个10万辆用了6年的时间,第三个10万辆用了3年的时间,第4个10万辆用了2年的时间,第5个10万辆用了1年半的时间,预计2005年以后,1年将达到10万辆甚至突破10万辆。

随着武汉经济圈地位的确立,武汉市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2004年及后几年将是机动车增长较快的阶段。根据预测,道路交通流量将会持续保持10%—13%的增长率,道路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使城市道路网、停车供需等矛盾加剧,道路交通堵塞问题将更加突出。只有针对这些主要原因和趋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前预警和制定相应的对策,方能使武汉市道路交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改善道路交通的对策及建议

<一)确立城市功能定位及交通发展战略

聘请国内外专业研究机构和专家对武汉城市的“8+1”的城市圈、交通、通讯、铁路、航空、水运等方面进行功能定位。制订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大交通和道路交通规划修编,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建设及管理指引明确的方向。

1、成立交通综合决策机构或机制。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建议由建委、交委、规划局、城管局、公安局交管局、城投公司等专业部门组成。同时,聘请全国交通问题专家,成立交通问题咨询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2、开展城市道路交通专题研究工作。

<1)交通需求管理模式的研究。将交通发展与道路容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例如:利用经济杠杆,调控交通流。在城市主干道及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采取无接触电子收费<不停车收费系统)等方式,并结合车辆通行费统一结算,实施多用多交的原则。并实施价格浮动,由交管部门根据每天实际流量进行确定,调控交通流,将流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堵塞的研究。加强交通流量、流向的研究、分析和判断,提前预警和防范,科学合理组织交通分流,为迎接下半年即将到来的流量高峰,制订全市性的交通组织调整方案,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对交通流量高分布地段组织分流,扩大禁止左转路口范围,调整单行线通行区域,增加禁止货车通行道路,保障主干道的畅通。同时制定解决交通堵塞预案,增强对道路交通流的疏解和调控能力。

<3)城市物流中心和客运交通一体化的规划研究。根据交委的“十客、八货、一中心”的规划,将影响城市主干道交通的客运站外迁,实现公路营运客车与城市公交的有效衔接,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对货运市场实行集中、有效的管理,实现货物联运,提高物流效率。

<二)充分挖掘道路潜力,在完善现有路网上做文章

1、尽快打通影响路网通行效率的断头路、瓶颈路。具体方案是:珞狮北路延长到洪山路,二环线八坦路延长到珞狮南路,南湖南路延长到武咸公路。打通中山北路,紫阳东路,雄楚大街梅家山路口,梅子路;建设东湖开发区与青山区连接道路和新华西

路与常青片区连接道路等。

2、改造、渠化易堵路口。近期,对交通流量较大的易堵塞路口,如小东门,友谊大道中山路口,街道口,解放大道桥口路、宝丰路口等,进行交通工程设计和改造,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3、加强道路交通细微末节问题的研究。例如人行系统、盲道、无障碍设施。自行车专用道系统、自行车交通控制问题。机动车快速走廊系统、专用道系统、单行道系统、公交专用道系统、交通保护区、交通渠化、车辆行驶、停车诱导系统、停车系统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三)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立法和建设的步伐

制定城市停车发展地方政策。加大停车场的建设力度,逐步减少路边占道停车,还路于车、还路于民,按照停车需求管理的思想,制定中心区停车收费政策。

1、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小区停车场、路边停车场的建设标准和立法,使停车场的建设规范、有序进行。

2、出台停车场建设的投融资政策,鼓励停车场建设向良性方向发现。并制定相应的价格政策。

3、出台停车设施的统一管理政策,特别是要加强对路边、小区、公共娱乐场所规范的管理。

<四)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的战略,贯彻公交优先理念。建设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2、加快过江通道路的建设

启动二环线、青岛路过江隧道、天兴洲大桥建设工程,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过江交通需求。

3、加快道路骨干网络的建设速度。尽快完善“四环、十射、十三联”和区域间的快速交通走廊的形成。加快中环线南段、北段、东段的建设进度,建设二环线陆上部分道路。

<五)加快科技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设

1、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交通智能化

2、加快西班牙及世行贷款工程建设的步伐,尽早建成现代化

交通指挥中心和区域控制系统,提高对道路交通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

3、大力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研究,培养、储备一大批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人才,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咨询和决策依据。

【关闭窗口】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二、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的原因 1、驾驶员素质良莠不齐,安全隐患多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 3、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 4、交警队伍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 5、经费、装备和科技投入不够,科学管理手段落后 三、改善交通安全的现状,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对策 1、提高驾驶员的素质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3、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的配置,不断改善道路条件 4、加强交警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管理力量,提高政府整体管 理交通水平 5、加大投入,改善装备,提高科技监控能力

浅谈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内容提要: 观我国道路交通的现状,近两年来,虽然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笔者就严峻的交通事故形势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人、车辆、驾驶员、交通事故、道路安全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汽车数量持续增长,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据相关是数据统计,交通事故与死亡人数稳居世界第一。就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1572起,下降13.6%;死亡人数减少7806人,下降8.7%;受伤人数减少50697人,下降11.8%;直接财产损失减少3.0亿元,下降19.5%。其中,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交通事故1472起,造成5781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21起,下降13.2%%;死亡人数减少1007人,下降15.2%%。发生一次死亡五人以上交通事故266起,造成1756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60起,下降18.4%%;死亡人数减少488人,下降21.7%。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6起,造成389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2起,下降31.6%%;死亡人数减少169人,下降30.2%%。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5.1,同比减少1.1。2008年1至9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5319起,造成50682人死亡、22948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0.1%、12.7%、21.2%和14.5%。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3起,同比持平。奥运会期间(8月8日至8月24日)和残奥会期间(9月6日至9月17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和2.6%。近两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的原因

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侯志勇 100321037 10艺术设计(单)环境艺术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风景优美。古称金陵,简称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皖两省交界处,省西南部。东距市300余公里。东接省市、句容市,西邻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南接市(宣州区、郎溪县)、省市,北连省仪征市、省天长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市区东接省仪征市、市、句容市,西连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北邻省天长市。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 2004-2005年我市在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加快了城市交通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正式运营,长江四桥很快通车,城市“井”字形快速环形成等一系列交通建设的完成,为我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建设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城市交通现状 (1)居民出行:居民出行方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所有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行比例逐渐上升,私家车的出行比例急剧上升。 (2)机动车拥有量:自行车居首,电动车次之,私家车最后,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而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 (3)交通建设:围绕“一城三区”、重大基础设施、老城环境整治等,完成了以下主要建设项目:玄武湖隧道、赛虹桥立交桥等重点工程竣工;火车站站前广场竣工;地铁一号南延线;长江四桥工程进展顺利;宁杭高速公路段一期工程27.5公里竣工。以上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优化了市的空间布局和路网等级结构,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相互冲突和干扰,促进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道路交通影响分析现状调查报告3篇

道路交通影响分析现状调查报告3篇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road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道路交通影响分析现状调查报告3篇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道路交通实习报告样本 2、篇章2:道路交通安全实习报告范文(标准版) 3、篇章3:道路交通实践报告文档标准版 篇章1:道路交通实习报告样本 合肥国购广场交通影响分析现状调查报告 一、概述 1.1、研究背景 合肥国购广场是安徽省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购物”商业广场,位于科教城中城的合肥市蜀山区,紧邻长江西路和屯溪路,以沿长江西路130余米的绝对宽度成为合肥中心轴线上最为显著的地标建筑。

合肥国购广场地处合肥市重要路段,而且作为一个日均人流量逾越十万人次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周边交通复杂繁忙,该项目的存在必定对其周边交通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现状调查和停车场的出入人流、车流的流量、交通组织及相关道路设施状况,分析其交通影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将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相关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1.2、研究内容 本次课程实习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现状调查及分析,收集有关资料,对该项目影响区域内道路交通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根据收集资料和调查结果,对影响区域内交通供需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指出现状存在的问题。 二、交通改善及评价,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应用交通工程设计理论和规划理念,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提出交通改善建议。 1.3、研究范围 通过对国购广场周围地块利用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划定本交通项 目的影响范围,见下图。即:国购所处的环周围交叉口分别向东、南、西、北、各延伸一个交叉口的距离,东至梅山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最新版)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最新版)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

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

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现状 到2002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75.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2002年,全国在用机动车保有量为1亿余辆,比2001 年增加3287万辆,增长率为32.4%。其中,汽车2141万辆,摩托车5037万辆,农用运输车1388万辆,拖拉机1573万辆。机动车驾驶 员保有量为9147万人,其中汽车驾驶员5161万人。 2002年,全国公路客运量147.5亿人,旅客运输周转量为7805.8亿人公里。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3万起,死亡10.93万人,伤5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其中,一次死亡1~2人事故 造成99575人死亡;一次死亡3~9人事故造成6777人死亡;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41起,死亡583人,伤567人。2002年全国机动车万车死亡率15.2。 今年1~8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9496起,死亡65148人,同比减少69009起,少死亡5174人,同比分别下降13.1%和7.4%, 死亡人数约占全国总数的78.58%。其中,一次死亡1~2人事故造成

56762人死亡;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1144起,死亡4634人,同比分别上升7.2%和0.8%。万车死亡率按照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增长规律,经初步测算,预计为8.1,比去年同期的9.07下降了0.93。1~8月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37起,死亡572人,同比减少2起、死亡人数相同,事故起数下降5.4%、死亡人数与去年持平。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万车死亡率呈稳定下降趋势,但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仍呈逐步上升趋势。 前景分析 我国经济持续20多年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一跃成为社会交通运输的主体。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机动车的进一步增长和人财物的更大流动,综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和事故的规律看,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仍将处于交通事故多发的高峰期,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的状况将一时难以得到彻底扭转。

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

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 北京市全市面积16800平方公里,规划市区基本上由城近郊八个区组成,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有二环、三环、四环及五环(又称公路一环),其中二环内为老城区,面积62平方公里,三环内为建成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北京市总人口1100多万,其中城市人口722万。另据调查,作为著名旅游城市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年平均流动人口总数达350多万。但是,北京市人口分布极不均匀,70%的常住人口和几乎全部的流动人口集中在不足全市面积10%的规划市区内,造成市区特别是三环以内的市中心区人多地少、车多路少、“求”大于“供”的矛盾极为突出。 一、北京市城市交通 发展现状 1、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形态 从城市规模的变迁来看,北京市不规则扩张不太明显,战略上的区域规划也并不发达,城市基本上在一个中心以圈团模式发展,市中心还有相当一部分用地属于居住和工业用地。据统计,80年代初,北京二环路以内的机动车交通量已占全市区机动车交通量的42%。近年来,这一范围内的人口与建筑规模与日俱增,并且随着城市建设用地以平均每年增加10.73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断扩张,市中心区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三环路附近。扩展后的中心区,特别是黄金地段地价的不断上涨,使这一地区土地利用形态及开发强度给现有的城市交通系统

带来更大的压力。到2000年,北京三环以内和二环以内道路用地率分别达到21.2%和25.9%,远低于华盛顿、伦敦等世界同类大城市。 2、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几年北京市政府下大力进行道路建设,特别是1999年打通了平安大街、菜市口南大街;修建了白颐路、三里河东路等一大批主干道;对二、三环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包括改建西直门、大北窑等多座立交桥,封堵了上百个出入口,将二环路和三环路改建为半封闭的快速路,车辆行驶速度可提高30%;四环快速路于去年建成通车,五环公路线也修建了一部分,并完善了环路之间的快速联络线,对22条相关道路进行整治、展宽,打通断头路。为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北京对西单路口实施道路改造,打通路口四个相位的绕行路,即“立交平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车辆增长与交通流量增长情况 2002年7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从1995年末的89.4万辆增加到180万辆,其中70%以上又都拥在三环路以内;而截止到2000年底,北京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近1000万辆。2002年6月底,北京的私人机动车近110万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61%,其中私人小型客车超过56万辆。目前,北京市车辆增长速度为15%,而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加率仅为1.2%和3.7%,车流量年增长速度已达18%。 随着超强度的土地开发,市中心区吸引、产生了大量交通流,城区单位面积汽车保有量为近郊区的9倍,机动车出行强度为近郊区的5.1

临夏州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临夏州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关于临夏州交通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班级:综文101班 姓名:朱国瑾 学号:2

关于临夏州交通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字:临夏州道路交通安全 内容摘要:临夏州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驾驶员人数的增多,乡村道路里程的延伸,导致我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严峻。人的因素、车的因素、道路条件和道路环境影响我州道路交通安全。 导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趋近于使用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各个城市的道路上,到处都有机动车的身影,它们驰骋的姿态为我国城市化增光添彩。人们在享受舒适出行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运输压力。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交通环境。为了更加了解临夏州的交通现状,对临夏州的交通现状进行彻底的分析,我以个人微薄之力对于临夏州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地点:临夏市东站、西站、南站 调查对象:乘客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1月12日-2013年1月20日 调查人:朱国瑾 正文: 一.临夏州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临夏州公路总里程达4341.493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12.266公里,三、四级公路2394.3公里,全州123个乡镇中全部通等级公路,通油路的乡镇116个,占94%;全州1149个行政村全部通汽车,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818个,占71%,通油路的村达521个,占45.3%。 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驾驶员人数的增多,乡村道路里程的延伸,导致我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严峻,现有的路面有效警力和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据调查,我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新版)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

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

郑州市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状况调查问卷的结项报告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中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趋近于使用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各个城市的道路上,到处都有机动车的身影,它们驰骋的姿态为我国城市化增光添彩。人们在享受舒适出游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运输压力。每天早晨七点至八点,以及傍晚四点三十分至六点这两个时段,无论是在城市中的哪一个路口,都难免会有或大或小的堵车现象,即使有交警在道路中央指挥,庞大的车流量还是使道路造成了瘫痪,甚至经常引发一些或大或小的交通事故。在郑州,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交通环境。 一.郑州市目前的交通状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劲发展,机动车辆增长呈现迅猛之势,尽管政府投入巨资新修和拓宽改造了大量道路,但是,目前在市区局部区域和部分道路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行车难”问题严重。目前,郑州市共有658个路口,其中信号控制路口400处,智能信号控制路口130个,监控路口路段为62处。市区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34条,双向4车道道路38条。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市区多为双向两车道的道路,承载流量能力较弱。三环以内,贯通道路可以概括为5横3纵,东西横向贯通道路5条,其中全程贯通的道路2条:农业路和航海路,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金水路、中原路、陇海路;南北纵向贯通道路3条,没有一条全程贯通,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花园路—紫荆山路、嵩山路、桐柏路。截止 2012 年底,全市共有公交车线路为257条。2012年新开公交线路26条,更新、增加公交车辆1 100辆,年末实有公交车5548辆,比上年增长5.3%;城市公交客运量达9.8亿人次,增长7.5%。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郑州市频繁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路段有:金水路全线,西环(长江路至中原路),紫荆山路(金水路至商城路),文化路(文劳路至国基路),南三环

北京市道路交通问题

北京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城市交通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 1、城市交通路网布局不尽合理,城市主干线交通严重阻塞,车行速度缓慢 北京的交通结构是在旧城棋盘式街道常规交通为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北京建成几条环路和几条放射的高速公路,但在城区目前缺少南北、东西贯通交通干线,致使北京城区的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间没有形成综合的道路网络系统。另外,北京市道路增长速度远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道路的发展不能完全满足机动车发展的需要;所以,交通流量的增大使一些路口、路段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交通严重拥堵。 2、交通资源有待更合理地利用 北京目前存在单位内部车辆、小型车辆(含大量的出租车)所占比重大,但承担交通运量的比重小;由于投资更新资金不足使得大容量、便捷的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为使交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必须采用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鼓励公交发展的政策和公交优先的措施,实现最佳的综合社会效益。 3、停车设施严重不足,交通管理设施落后 由于建设项目的投资者没有严格按有关规定修建停车设施或已建的室内停车设施改作它用,现行的停车收费与停车场管理政策难以形成对投资者的回报,这些原因致使汽车停车设施严重短缺,随意占用公共道路,造成许多地区交通混乱。据估计,2000年北京缺少停车设施超过60万个。此外,北京道路网的有效使用率还大有潜力可挖,可以通过改进客货运输组织,使由于车辆吨(客)位利用率低造成的无效交通负荷减少8—10%左右;通过解决非交通目的占用道路,以及对交通信号控制手段的改进,可使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0—15%。 4、交通秩序混乱,交通法规观念淡漠,促使恶性交通事故增加 据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最近关于“北京城市环路交通事故分析”的研究结果,在快速环路——二环路上的交通事故可分为三种主要形态:⑴追尾事故——后车撞前车;⑵并线违章——发生刮蹭事故;⑶并线频繁——跟车过近。北京

道路交通调研报告范文

道路交通调研报告范文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然而在大家感叹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蓬勃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踏上社会的中小学生,也遇到了这样的灾难,亲人哀伤的呼唤,始终留不住弱小的生命。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由于我们学校处在交通事故多发段,在校学生居住地比较分散,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居住地较远。因此,交通安全教育是我们学校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我们中学生应该要、必须要进行的教育。为此,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作了一次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调查过程 本次社会调查活动以学生和我们周围的人们(如老师、家长等)为主体,以实践为载体,准备充分,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1、小组成立及宣传发动

20**年**月上旬,我们成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由八(2)班董梦琦担任组长,刘波文为副组长。八(2)班同学为组员。指导老师是班主任甘仁伟老师。学员中分为调查访问小组、查阅收集资料小组、总结材料小组、撰写论文小组、宣传制作成果小组等。利用班会课,在上了一堂动员课,董梦琦组长还向我们介绍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及要求等。 2、调查问卷设计、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 我们分成各个小组后,接下来由我们大家通过讨论来一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为我们下面的活动做好积极的准备。 3、收集资料 为了了解与交通安全的相关内容,我们首先到学校图书室查阅了近期刊登在**等报刊关于交通安全的有关政策与事故报道文章。部分同学在网上查找了《中华人民 __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详细内容。 我们还到了交通安全指导站,收集了关于关于如何进行交通安全__的资料。如《安全防范知识手册》、《文明交通承诺书》及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资料。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简 易版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 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 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 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 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 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 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 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 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 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 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

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

中国交通现状、形式与战略概述

中国交通运输现状、形式与战略概述 1.全球化:纵观全球,国与国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这种跨国界的交流与 合作也是呈现全球趋势,全球化趋势明显日益加剧,交通运输体系与信息通讯体系毋庸置疑成为全球的热点以及长期进行发展的对象。(1)其中以发达国家为主,他们主导着全球链接,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战略。因为作为全球的领头羊,他们明白战略目标是他们后期发展的行为指南,同时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能够激发内部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能够让国内经济的发展朝着预期的目标甚至是更好的方向发展,他们的目标明确,不会盲目。(2)通讯体系的日渐完善,使得微型企业迅速发展。如印度拒日与中方合作建国内高铁。 2.发达国家多本国交通运输发展关注的重点:(1)运输方式间的衔接即海、陆、空、轨之间的合理结合使交通运输达到最优化. (2)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即在实现城镇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将城市的交通运输与农村的交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更完整的城镇交通体系. 3.全球化的分工与全球化价值链的形成:在全球化经济的范围内,各国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了他们共赢的目标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结构即一个庞大的组织。 4. 中国交通运输现状 (1)基础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成效显著即我国的高速路、公路和铁路的里程达全球第一。因此,交通运输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热点之一正在进行着迅速的发展。(2)中国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初步形成,但是交通干线与支线的衔接,支线与末端网络的衔接以及运输的覆盖路问题仍是当前我国交通问题的弱点。有些偏远地区或农村的交通运输情况普遍偏弱,表现在基础交通设施的缺乏。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入。交通领域的管理者要具体的划分相应的交通管理区域,设置相应的监察和负责地点,对那些网络监控有盲点的死角进行认为的主动监控,以应对突发的事件,就发生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处理,以此来巩固交通运输体系。(3)运输服务水平的整体上升(4)技术装备实现了跨越发展,以船舶的建造水平为例,充分的发挥出我国的土地优势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5)节能环保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运用也初见成效。(6)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铁道部被取消,我国推进以合资方式为主的铁路建设投资模式,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制度,完善运输市场的运行机制,改善国有大型交通运输企业法人法治结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及解决方法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北京的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其形成原因复杂且多样。本文将从几方面探讨拥堵的成因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北京交通;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加。当机动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有的道路交通道路、标志、设施等,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就会出现堵车现象。堵车只是现象和结果,原因是由于机动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原有的道路交通设计已经不适合新的发展要求。本文尝试对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并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一、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不断加剧,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动车数量过多,新车增长过快 据北京市交管部门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 在现有路面及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如此多的车辆势必将让车路矛盾进一步加剧。 同时,北京新车的增长同样令人担心,大量新车涌向街头,势必造成车流量的 迅猛增加,从而降低了车辆正常行进的速度,遇有突发情况就会形成拥堵或是 变成“停车场”。在机动车急速增长的同时,北京的道路面积拓展缓慢,目前北 京市90%的道路都处于饱和状态【1】 2、道路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仍显不足,公共交通供需矛盾明显 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低、地面公交运行速度慢、换乘不便,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不断恶化,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备的运力供应不足,以及公 共停车位的供应不足的问题,致使许多家庭购买小汽车,增大了车辆的总量。 3、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出行效率低。 北京市热衷于修主干道,不注重次干道、支路的建设,道路密度低,交通流量过于集中,主/次干道、支路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在主/次干道过渡或衔接 路口、路段通行能力低。北京交通对主干道的依赖过度严重,每到高峰期,环 路及连接环路的干道总是堵得“天昏地暗”,而一些支线道路却相对畅通。另外, 一些立交桥,如西直门桥、航天桥、四惠桥、天宁寺桥等,在设计上不尽完善,

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5/08/19 --------------------------------------------------------------------------------------------------------------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拉动了对运输生产的需求。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运输组织,积极挖潜扩能,确保重点物资运输,努力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使运输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当前我国运输生产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运输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铁路货运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前6个月, 铁路日均装车10.39万车,同比增加6345车,增长6.5%。货物运输完成11.3亿吨,同比增加7748万吨,增长7.3%。二是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证。铁路完成煤炭运量5.2亿吨,增长9.3%。煤炭新增运量占铁路新增运量的58%。煤炭港口发运1.85亿吨,增长11.7%。其中内贸煤炭发运增长23.7%,外贸出口同比减少19.8%。另外,石油、化肥农药分别增长7.1%和14.3%。港口共接卸外贸进口原油和海洋原油分别增长9.6%和11.2%。三是公路运输稳步增长。由于治超和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和高速公路网的延伸,各种大吨位车辆快速增加,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63.1亿吨,增长7.9%。四是水上运输增幅较大。中海、中远、长航三大航运集团水运量完成

3.5亿吨,增长15%;江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3.9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8%和18.1%;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122.4万箱,同比增长25.3%,增幅高出外贸货物吞吐量7.2个百分点。 二、当前运输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尽管运输生产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突出表现在运输能力与需求的矛盾得到缓解,运输需求有所下降。 (一)全社会运量增幅下降。上半年全社会不同运输方式运量尽管增长8.9%,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同比下降了5.9个百分点。从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看,除铁路仅增长0.2个百分点外,公路、水运、民航则分别下降7.4、4.4和28.6个百分点。 (二)铁路运输增幅减缓,部分省市增速回落较多。上半年铁路货物运输完成11.3亿吨,同比增长7.3%,增速同比减缓1.7个百分点。据广东、江西、福建、湖南、浙江等铁路运输比较紧张的省市反映,今年春运以来,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逐月缓解,尤其是进入二季度后,运输出现了负增长。上半年广东、江西两省铁路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4.6%和1.5%,增速同比回落24.2和23.7个百分点;湖南、浙江和福

道路交通现状调查报告

道路交通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巩固加深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工程设计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地调查为下一步课设内容绘制现状图提供依据。之后 发现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我们对松榆南路做了实地调查。 二、调查范围 松榆南路红线内的部分交叉口及道路交通设施调查,从北京工业大学南门交通信号灯到华威桥交叉口以东距离。调查范围长度约为 1.5公里。 路段:华威桥以东至南新园交叉口路段、南新园交叉口至武圣路交叉口路段、武圣路交叉口至武圣东路交叉口路段、武圣东路交叉口至西大望路交叉口路段、西大望路交叉口至工大南门信号灯以西。 交叉口:南新园交叉口,武圣路交叉口,武圣东路交叉口,西大望路交叉口。 三、调查过程 首先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调查交叉口标线、渠化、展宽、隔离设施、安全设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相关设施;路段标线、公交、停车、隔离设施、安全设施等;全线所以标志、信号灯,过街设施。进行实地测量后绘制草图。 四、调查结果 通过实地测量和Google—Earth相结合,我们对4个交叉口以及5个路段做了全面的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1、南新园交叉口:该路口为支路(南新园路)与城市主干道(松榆南路辅路)相交的T型交叉口。 南新园路为一条10米宽,其中两侧各有2米宽停车位的单幅路。中央没有分割线,也没用机非分隔线,车辆只允许右转,地面设有让行标线。道路西侧有3米宽的人行道,东侧为2米。 松榆南路辅路为宽6米的道路,与主路用绿化带分隔。其中3米机动车道,

2、武圣路交叉口:该路口为支路(武圣路)与城市主干道(松榆南路)相交的十字型交叉口。 2.1交叉口南进口 交叉口南进口为宽12米的单幅路。其中机动车道宽8米,双向双车道,两侧各有2米宽的停车位。中央设有黄色单实线,没有非机动车道。道路西侧有5 米宽的行人道而东侧没有。 2.2交叉口北进口 交叉口北进口道为宽12.5米的单幅路。其中东侧为一条宽3米的机动车道和2.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设有机非分隔栏和机非分隔线以及5.5米宽的人行道。 西侧道路有交叉口展宽。在路口为一条3米的左转专用车道,一条3米的直、右车道,一条3米的非机动车道,设有机非分隔栏和机非分隔线以及5米宽的人行道。展宽段长42米,渐变段长23米,路段上为一条3米的机动车道,一条2.5米的非机动车道和4.5米的人行道。道路中央用黄色单实线分隔。 2.3交叉口西进口 交叉口西进口道为宽39.5米的三幅路。中央用黄色双实线分隔,设立中央分隔栏。道路北侧为一条5米宽非机动车道,2,5米宽的机非分隔带,3条3米宽的机动车道,以及5米宽的人行道。 南侧有交叉口展宽,路口处为一条3米宽的左转专用车道,设有左转待转区,3条3米宽的直行车道1条3米右转专用车道,1.5米非机动车道,路侧2.5米的停车区域,以及5米的行人道。展宽段长50.5米,渐变段长14.5米。 2.4交叉口东进口 交叉口东侧为宽37.5米的三幅路。中央用黄色双实线分隔,设立中央分隔栏。道路南侧有2米的路侧停车位,3米的非机动车道,3米的机非分隔带,3 条3米的机动车道,在距离交叉口33米处设有公交站台,站台长45米。 北侧有交叉口展宽。1条3米的左转专用车道,设有左转待转区,3条3米的直行车道,1条3米的右转专用车道,4.5米的非机动车道以及4米的人行道,在距离停车线47

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规定

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规定 第一条为保障本市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缓解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堵塞,提高通行效率,方便群众,维护广大交通参与者和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结合本市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交通事故当事人依法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或者由交通警察按照简易程序当场处理的交通事故。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交通事故,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上发生的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受伤人员认为自己伤情轻微的交通事故。 第四条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立即开启车辆危险报警闪光灯,夜间还须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并按规定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扩大示警距离。 发生交通事故即行报案的,应当服从交通警察指挥,按要求迅速撤除现场,恢复交通。 第五条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且车辆可以自行移动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第六条自行协商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用文字形式记录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保险凭证号、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赔偿责任人等内容,共同签名后立即撤离现场,协商赔偿数额和赔偿方式。 当事人均已办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可以根据记录交通事故情况的协议书或文字记录材料,到保险公司进行索赔,也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 (二)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三)机动车驾驶人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的; (四)对交通事故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六)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七)车辆单方发生交通事故的。 第八条发生交通事故,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按照简易程序当场处

中国道路安全发展趋势

中国道路安全发展趋势 作者:82091035 金彪 交通安全工作要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岗位安全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领导组织机构,在单位主要领导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单位交通安全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单位内部交通安全状况,使交通安全工作做到有布臵、有检查、有落实,并把交通安全工作同企业管理和工作绩效结合起来,进行评比、检查和落实。 第一,中国交通安全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总体上我们还是对未来趋势性作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二,道路交通安全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第三,发达国家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的一些基本经验。今天有很多国际专家还有一些官员来介绍国际经验,我今天在这方面不作重点的介绍。第四,我们在考虑道路交通安全的中长期的目标。最后,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目标的路线图,或者说是一个政策框架,提出来一个“六E工程”。从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情况来看,我给出2005年的数据,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达到了77.6%,也就是说,道路交通安全是安全事故死亡的绝大多数,因此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从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绝对值来看,为了便于比较,只给了一个2004年的数据,2005 年我们不到10万人,只有9万人。2004年中国的绝对数是10万人。美国一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4.2万人,德国是5800多人,日本是7300 多人。 因此从绝对数比较来讲,中国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要高于这些发达国家,甚至高的水平还是比较大的。从万车事故死亡率来讲,中国是9.93,也远高于美国1.79、俄国1.04、日本0.81的水平。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来看:第一个特点是混合交通的特点突出,可以看出,中国的机动车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其比例要远低于日本、德国和美国,对应来讲,就是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也就是说,对中国来讲,道路交通安全对策,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是保护的重点之一。 第二个特点,超速、操作不当、车辆失效、不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驾驶行为是肇事的主要原因,超速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16%,操作不当也超过16%,也就是说,这种纠正违法驾驶行为应该成为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对策之一。 第三个特点是发生在城外的死亡人数占道路交通死亡总数的比例达到77.7%,其中二、三级公路上死亡人数比重最大,占了整个死亡人数比例总数的28.1%和近20%。因此,在城外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和管理上,也应该成为未来对策的重要方面。 从中国的历史数据来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几年出现了可喜的变化。2005年,有所降低。2006年又进一步降低,到九万人。从万车死亡率来看,2005年的万车死亡率仅仅是70年的三十分之一,应该说还是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现在要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现在的这种发展趋势是不是呈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对策,是不是也能够有效的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现在我们要对这样一个总体趋势做一个判断。近两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的主要对策,我们课题组认为是来自于交通管理部门的一些突出贡献。再往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公安部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其难度越来越大,潜力也越来越小。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