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兰州市交通拥堵调研组,2011年3月18日)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已成为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社会难题。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趋严重,已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局部向城市大范围蔓延。为了进一步落实甘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决定》,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邀请省内城市畅通工程专家,抽调兰州、天水、武威、金昌、庆阳5个交警支队长期从事交通管理工作的业务骨干组成调研组,由主要领导挂帅,从2月21日至3月10日,对兰州市城区交通拥堵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现状和特点

(一)城市功能分布及人口现状分析。

兰州市地域总面积13085.6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84 km2。全市总人口332.18万人,其中市内四区人口208.96万人。根据目前现状人口分布情况,兰州市人均用地指标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偏低,尤其是城关区常住人口为99.07万人,人口密度为4175人/ km2,已超出承载能力。

兰州中心城区2010年人口分布分析表

注:数据资料来源于《2010年兰州市统计年鉴》。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功能分布不尽合理,城关中心区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体育娱乐、生活居住等功能,东岗、雁滩、盐场三个组团区域物资周转、批发、储运、商业贸易、居住、铁路

场站以及工业用地相对集中,就业岗位多,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和外来车辆。

兰州市城市功能分布表

注:资料来源于《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

(二)道路现状和路网特点。

目前,兰州市近郊四个行政区域内共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计285条,长401.06km,面积1218.08万m2。其中城关区主次干道、支路128条,长171.03km,面积500.69万m2;有各类桥梁、地下通道174座,其中跨河桥梁7座,人行立交桥18座,地下通道23处,路网密度为每2.77km/km2,人均道路面积6.23m2,道路用地率仅占7.77%,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远远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15%~20%的标准。

受河谷型城市地形的限制,东西狭长,南北不阔。黄河和铁路线横穿城市,致使兰州市区交通东西拥挤,南北不畅。兰州市区没有一条东西方向完全畅通的城市主干路,东岗路→庆阳路到中山路

终止,向西形成断头路;解放门立交桥→西津东西路→西固路到西沙桥终止,东西两头都是断头路;定西路→民主路→白银路到解放门终止,白银路西头为断头路;北滨河路东至徐家山公园,西至西沙桥;南滨河路东至莱茵小镇,西至西沙桥,东头为断头路。南北方向主干道主要有:天水路、平凉路、金昌路、静宁路、酒泉路、中山路、敦煌路等,但受黄河和铁路等因素的影响,断头路较多,“毛细血管”不畅现象较为普遍。

兰州市现状道路图

城区路网主要特点:一是受“哑铃型”地形限制,东西主干路均汇集于西关什字地区“蜂腰”路段,由城关区往返七里河、安宁、西固方向的大量车流交汇于文化宫瓶颈地段,而西津东路黄金通道和南、北滨河路“蜂腰”路段的交通压力十分突出,成为兰州市整个路网的交通瓶颈;二是道路断面形式单一,以一块板、三块板道路占有较大比例;三是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为主;四是跨河桥梁数量少,跨河交通压力大;五是城区道路服务水平偏低,交通拥堵严重。

“蜂腰”路段造成兰州城区道路主要交通瓶颈

(三)机动车发展状况。

1、机动车增长趋势。截至2010年12月底,兰州市有各类机动车395625辆,目前已突破40万辆,机动车数量从2000年的61669辆,10年间增长了6.4倍。加之外来车辆进一步加大了城区道路的交通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兰州市机动车数量将急剧增长。

兰州市机动车增长图

2、公共交通现状。兰州市公交集团现有运营车辆2082辆,运营线路93条,日均运营921.5圈次,线路总长度1077公里,日均客运量160万人次,年客运量近6亿人次,年客运里程达17559万公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东西方向城市通道少,极大的限制了公交线路的布设,导致大量的公交线路集中在两侧人口密集、商圈集中的黄金客运走廊上,主要是西津路、庆阳路、东岗路和天水路。受道路条件的限制,站点设置不尽合理,客运走廊上产生了“公交火车”的现象,致使该路段的交通拥堵;在部分区域又存在公交盲区的现象。

全市运营出租车6538辆,出租汽车企业26户。出租车实行工作日单双号运营,昼、夜双班制,全天运营时间在20个小时左右,平均每辆出租车日运营里程为300-350公里,空驶率为20%-30%,日载客人次45-55人,平均载客距离5公里左右。

(四)停车现状。

兰州现有停车场1075处(其中路面临时停车场125个、地下停车场144个、院内停车场806个),停车泊位48391个,平均每百辆机动车拥有停车泊位12个。

(五)交通管理现状。

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下设12个交警大队,负责全市交通管理工作。现有民警834人,平均年龄44.5岁,三年内将有210名民警退休。设有交警执勤岗170个,其中,城区3人岗12个、高峰

岗49个、外围卡口检查岗8个、流动巡逻岗101个。交通指挥中心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已建成的105个视频监控点,目前,只有50处能正常使用,主要路段、路口和城市出入口没有安装交通流量监控设施,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城区交通流量数据,因功能不完善和技术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智能化交通管理效能尚未充分发挥,交通组织管理、信号控制、视频监控、交通事故救援及交通诱导系统尚未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分析

(一)重点拥堵区域和路段。

通过对兰州中心城区主要路段及交叉口调查,可以看出:兰州市区的主要道路都处在一个高饱和运行状态,尤其是“蜂腰”地段和城关区内部,其道路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导致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标准

此表依据《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国际通用标准计算。饱和度:为现状交通量与设计通行能力之比。

目前兰州城区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调查情况

市区交通拥堵区域及路段现状图

主要拥堵区域:城区道路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以东方红广场为中心,东至五里铺,西至西站,北至南滨河,南至火车站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

主要拥堵路段:中山路(西关什字→中山桥)、庙滩子桥头、金昌路(甘南路金昌路交叉口→金昌路北口什字)、城关大桥(桥北→静宁路北口)、天水中路、瑞德大道(东湖宾馆→定西路东口)、平凉路、北滨河路(金城关→城关桥)、南滨河路(平凉路北口→白云观)、南滨河中路银滩大桥下、武都路(永昌路什字→武都路什字)、旧临夏路(西关十字南口→雷坛河)、东岗西路省人民医院段、东岗东路东部市场段、甸子街、甘南路(光华宾馆什字→金昌南路)、民主西路、白银路、雁滩路(滩尖子段)、火车站东路(平凉路南口→火车站→轮胎厂什字)、南河北路张苏滩市场段、硷沟沿路五星坪铁道口、西津西路兰通厂铁道口、西津西路土门墩段、西津西路建兰天桥下、西津东路(小西湖→文化宫段)、玉门街,牌坊路立交桥、北滨河路马槽沟至七里河大桥段等29条。

主要拥堵路口:广场南口丁字路口、广场东口什字、广场西口什字、箭道巷北口丁字路口、平沙落雁路口、广武门什字、金昌路北口什字、火车站丁字路口、雁滩桥什字、省委什字、中山桥十字、武都路什字、古玩城什字、新港城什字、科学院什字、花鱼市场什字、安定门丁字路口、中山林什字、五里铺桥什字、西固城十字,庄浪路十字、七里河大桥北东引道交叉口等22处。

广武门什字东岗东路

武都路东口西津东路

五星坪铁道口小西湖桥至兰工坪路

(二)城区拥堵的主要类型。

1、路口进一步渠化难度大造成交通拥堵。由于道路通行能力超负荷,交叉口渠化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行车速度、缓解交通阻塞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区大部分路口很难通过进一步渠化来挖掘潜力,现有渠化设施对交通流的引导、隔离和管制不足,交通流不易达到安全有序的运行。主要问题是,交通标志与标线设置冲突、交通标志不连续、交通标志标线老化或缺失、物理隔离设施缺乏、交通诱导系统严重不足等。2010年4月,广场西口路口渠化改造和交通信号调配工作完成,由于地下和地面上没有行人过街设施,且金昌路南北方向上路面窄、车道少,交通拥堵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

七里河区政府门前禁左标志与双黄虚线设置冲突火车站附近2个交叉口过近,且渠化不合理

东湖宾馆未进一步渠化天水路北口渠化不合理

2、立体交通功能严重不足造成交通拥堵。目前跨河桥梁共7座,其中中山桥只供行人通过,七里河黄河大桥正在进行加固维修。城关黄河大桥的交通压力急剧增大,18小时交通量在50000小车当量以上,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2500小车当量,桥面出现严重拥堵现象,直接导致南北滨河路、佛慈大道、金昌北路、静宁路的拥堵;桥北东西方向上、下桥须通过信号控制来解决冲突点的问题,造成车辆二次停留,影响畅通。小西湖立交桥缺少2条匝道,功能缺失,导致车辆违法掉头多。经抽样调查,小西湖桥南滨河路上平峰期由东向西下桥后违法掉头车辆10分钟达到36辆,平均每16秒就有一辆车掉头,严重影响交通流正常通行。解放门立交桥通行能力不足,由白银路通过解放门立交桥驶往西津东路和南滨河路时,白银路单向3车道上的车流汇集于马家坡上的一条车道上,形成了新的交通瓶颈,且与南滨河路平交,须等待放行信号。天水路高速公路出入口为五条道路相交,路口设计不合理,冲突点密集,立交功能不完善。

南滨河路小西湖立交桥路段违法掉头解放门立交桥功能不完善

3、主干路上开口较多造成交通拥堵。个别单位的出入口设置在距离交叉口不足50m,车辆进出不受禁左标志限制,对主干路上正常通行的车辆影响较大。例如陆军总院、省人民医院、兰大第一附属医院、省实验小学、兰州二中、五中等人流、车流相对集中的单位,出入口全部设置在主干路上;省教育厅出入口不仅设置在南滨河路上,而且距金昌路北口什字不足50m。

省教育厅正门开在南滨河路上兰医一院正门开在东岗东路上

白银路兰州市第五中学门口金昌路省实验小学门口

4、道路施工造成交通拥堵。据了解,兰州市每年的道路施工项目比较多,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期完成,造成交通拥堵。自去年3月份开始,兰州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全面启动,历时7个月,涉及主次干道21条开挖50余公里,虽然政府提前公告且交警部门做了周密的交通组织疏导预案,但是中心城区交通仍然一度处于严重堵塞状态。

道路施工易造成交通拥堵

5、市政基础设施老化、缺失造成交通拥堵。调查中发现,兰州城区部分路段市政基础设施老化,市政配套管沟设置在车行道上,井盖多数分布在道路上,个别已损坏或缺失,造成车辆陷入井盖的

事故,过街电缆线随处可见。2月24日9:40分左右,金昌路与武都路交叉口向南30米处,因电缆下坠造成拥堵,辖区城关交警立即派出5名民警进行疏导。2月24日11:00左右甸子街北路口,因大型车辆碾压造成井盖损坏,致使车辆陷入。

金昌北路电缆下坠甸子街北路口井盖缺失造成车辆陷入

6、交通违法造成交通拥堵。由于交通参与者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随意停车、不按车道行驶、随意调头、违反信号灯通行、抢超强会、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拥堵。

机动车在禁左标志处随意调头、行人随意穿行机动车道、公交车不按道行驶

东岗东路行人翻越护栏西津东路行人随意横穿

南滨河路车辆违法掉头造成拥堵车辆违法调头对交通流的影响

火车站丁字路口随意停车广场南路随意停放车辆

7、违法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市区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现象仍然存在,以张苏滩马路市场较为严重,部分天桥摆摊设点造成行人无法正常通行,个别路口路段小商小贩依然流动经营。

广场南路马路摊贩东岗西路马路摊贩

兰工坪路汽修店占道经营西站天桥占道经营

8、公交站点和线路设置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城区公交线网布局不均衡,主干道沿线的公交线路、站点过于密集,公交车排队进出站经常造成交通堵塞。如敦煌南路,不足200米长的路段上有1、53、308路三路公交车始发站,且10多辆车依次排队沿路两侧停靠,其中1路公交车就有6辆,公交无序停放,是造成西站交通枢纽拥堵的直接原因之一。黄金客运走廊西津路小西湖段至西关什字段分布着25条、庆阳路18条、中山路11条公交线路,西关什字公交枢纽集中了22条公交线路,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公交站点距交叉口过近,永昌路北口、广场东口什字公交车站距路口不足30

米,严重影响其他车辆的进出通行。

西津路公交车“排长龙”现象西站3条线路始发站汇集于敦煌南路

东岗东路公交车不进站停靠永昌路北口公交车站距离路口过近

9、交通事故和故障车辆造成交通拥堵。2010年兰州市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15097起,其中14453起为财产损失事故,适用

于简易程序处理,但因驾驶人发生争执和保险公司不认可当事人的私了,致使交通事故现场不能快速撤除,由此引发大面积交通堵塞的现象屡屡发生。个别车主在车辆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将车辆移至不影响交通的地点,而是就地维修,也是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2月23日17时左右,静宁路口因车辆发生故障在路中维修造成拥堵。

静宁路北路故障车辆路中维修

10、雨雪天气造成交通拥堵。冬天遇冰雪天气的影响,造成路面结冰,严重影响交通畅通;部分路段因排水不畅,造成路面积水而影响通行。以2月28日下雪天气为例,经调研,早晨8:05分,由小西湖桥经过南滨河路→中山路→庆阳路到广场西口历时1小时10分钟,晴天仅用15分钟。

关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探究

城市交通拥阻的分析与治理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各大城市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快速、准确地发现路网中发生的交通拥堵,并估计出拥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洛阳市中州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车流量与红绿灯的设置等情况,发现此路口南北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关林与洛阳站方向的往返车辆,东西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中央百货大楼与老城方向的往返车辆,且南北方向的车流量大于东西方向的车流量。 模型一,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造成此路口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是黄灯时间较短,黄灯时间只有3秒,这样会造成有些车辆因来不及停车而越过十字路口的停车线, 又由于红灯亮了而过不了路口, 故而造成交通混乱。针对此问题,我们在力学与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调整黄灯时间的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列出黄灯时间的求解公式,并计算出黄灯闪亮的最佳时间为7秒。 模型二,道路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这就导致了车辆静止平均密度逐年增大,结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路架桥,但换来的不是交通顺畅,而是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针对此现象,我们以交通工具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并结合LINGO软件,得出人们出行选用自行车和大型机动车有利于缓解当前交通拥堵现象。 模型三,为了使交通部门有充分的时间来预防交通拥堵,应该在交通流高峰到来之前做出预测, 进而采取及时的措施并通过交通控制系统削减交通流高峰、避免拥堵的发生,我们采用径向基函数预测功能的神经网络[5],对十字路口的车流量进行实时预测,应用MATLAB软件编程[4]预测出交通高峰期可能通过每个路口的车流量,从而可以给交通部门提供数据,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预防交通拥堵的发生。 关键词:微分方程;线性规划;神经网络; LINGO; MATLAB

西安交通现状

西安局部城市交通现状分析及措施 ______暨叶名山博士之课堂作业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众所周知,西安是个蕴含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城,钟鼓楼屹立于西安市中心,向外伸张就是西安城墙,古都一道特殊美妙的风景线,让西安成为唯数不多的保存城墙完好的城市。然而,真是因为西安古城墙的存在,城墙内的交通显得尤为堵塞。 西安城墙内公路有以下现状 1、主干道道路规格不够,布局不合理,道路规格及标准不能满足城区主干道交通流量 要求。这样以来,就形成了天天堵车的景象。主要行政部门过于集中、商业布 局不合理,低廉、平房居民过多都是造成堵车的主要原因。 2、次干道道路狭窄、路面崎岖不平,店铺分布不合理,占道经营严重,生活设施不全。 这些道路不但起不到疏导交通的作用,有时还是牵制交通顺畅的绊脚石。 以下是解决此问题的措施,运用科学合理手段改造城内交通 措施一:尽快迁出省市机关单位。这是长久以来经过论证的事实。行政机关本身的机动车数量以及相关错发生的机动车进城数量日益增多,这是城内交通问题严重的第一“罪魁祸首”。迁出的机关办公地点,分流了机动车进城次数和数量,缓解了城内交通压力,还可以将原政府建筑改造为公益性博物馆、展览馆等设施。有效利用,不重复建设。 措施二:引进资金改造平房区。本着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尽快将城内几个大的棚户、平房区(解放路一带、西大街一带、和平路一带)改造完毕,将城内居民迁出城墙。这样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城内的土地,也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 措施三:对火车站广场进行彻底改造,新建的城墙连接工程,给本已混乱的火车站广场增加了负担。对周边东、西八路,东、西七路进行大面积拆迁,将留出的土地建设广场。不仅可以将周边的发廊、小餐馆等影响市容以及社会安全的不良因素彻底根除,还可以科学规划公交车站,出租车进站出站等棘手问题。 以上是关于西安古城墙内的交通现状以及实施办法。 除了西安城墙之外,西安的天桥也是西安的另一道风景线。然而,以下几座天桥反映了西安的交通现状。

2016-2017年城市交通拥堵分析报告

此文为WOR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观点速递 交通拥堵现状 一线城市中上海交通最堵,而深圳地区车主通勤速度最快,平均月车速达到28km/h。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相对通勤速度较快,平均车速达到28.7km/h 。交通拥堵主要原因及治理建议对交通拥堵现状从政策、社会等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得出交通拥堵原因主要有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车路矛盾、静态交通容量不足。 面对交通拥堵,现行外国政府的解决方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美国纽约等城市通过交通信息系统解决拥堵问题,另一方面,法国巴黎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等城市通过加大公共交通措施投入,鼓励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未来趋势 通过现代化的智能信息技术,构建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智能网络,不断采集实时交通路况、传输和处理这些数据,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交通参与者,实现车辆有效分布到合适道路网络上,进而提高道路与车辆运营效率。

城市拥堵严重影响各城市通勤车速 一线城市中,上海地区交通拥堵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北京和广州。相对而言,深圳地区在一线城市中拥堵情况较为缓和。 从日均驾驶时间上看,广州驾车时间为86分钟,在一线城市中驾车时间最长。此外上海地区车主平均月车速只23km/h,而深圳地区车主速度最快,平均月车速达到28km/h。 一线城市曰均驾腔时同 78 一线城市交通拥堵指数 不同施区车主月均速度分布 ■ <20kmi'h ■20-6s0krn/h ■ >60fcmiTi

不同年龄车圭平均通勤速屢 25.2 2B.7 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应对自如,相对通勤 速度较快 男性车主的通勤速度要远远快于女性车主,男性在面对交通拥堵上处理得更灵活,驾驶更娴熟。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增加,驾驶也越发熟练、通勤速度越快。此外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应对自如,相对通勤速度较快,平均车速达到28.7km/h。 不同性别车主平均通勘速廈 立男

关于解决兰州市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解决兰州市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解决兰州市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级雕塑系马先通 近些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市民生活不断改进,特别在由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经过中央批准的针对甘肃省政治经济发展的“国扶十四条”的推动和引领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又步入了一个更快的轨道,经济在逐渐腾飞,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就在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我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出现了大幅增长,特别私家车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而纵观兰州市所处地形,两边围山,中间流河,城市就在这河边山旁的狭长地带中发展,道路无法拓宽,车辆却在猛增,城市交通管理难度随之增大。我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并日趋严重,已成为继大气污染之后又一领导重视、市民关注、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我市市区道路交通拥堵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为了解市民对于本市交通的意见,也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市交通存在的不足,我开展了针对市区居民对于我市市区交通状况意见的调查。 我经过随机调查路人,以了解兰州市市民对于当前兰州市交通状况的看法。再经过采访兰州市交通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了解现在兰州的交通拥堵情况和车辆的增减情况。最后走访兰州城市规划局的相关负责人,了解现在兰州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具体的一些措施和方案。

一、调查路人。 新年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人人都要穿新衣服,家家都要出来置办年货,购买过年用的东西,因此在春节即将到来的前夕,应该是人们出行的高峰期,人出则车动,而车动就会路堵,因此我利用这一交通压力巨大的特殊时期走访了以西关十字为中心,南关十字,东方红广场等商业中心组成的经济圈内的各道路上的司机和行人。 1、六成的市民(66人)认为当前市区交通状况较差 调查显示,只有0.4%的人对当前我市市区交通状况表示满意,33.6%的人认为一般,而有66%的人认为较差。 2、市区交通存在的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问及“您认为本市交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时,被调查者集中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交通拥挤,需要适当扩建公路。二是认为非机动车抢占机动车车道的现象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三是认为在红绿灯处应加强监控,而且红绿灯的时间也需视情况而合理的调整。 3、城市公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调查统计,78.2%的人常选择的出行方式是公交车,能够看出公交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调查人群中,67.3%的人认为本市公交勉强满足需求,21.8%的人认为不能满足,只有10.9%认为完全满足。由此能够看出我市公交建设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措施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措施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等问题,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灾害,本文通过对国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总结,从燃油税、非机动车管理、发展公共交通、使用智能交通系统、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农村及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利用交通控制手段减少道路的人车干扰及停车费价格这七个方面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改善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改善 一、我国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概括起来,目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70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 (二)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平均在15%以上。 (三)路网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

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 (四)公共交通萎缩,出行结构不合理。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的出行方式,导致了出行结构的不合理。 (五)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为了缓和和改善城市交通的紧张局面,不是仅仅靠扩宽马路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和其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这是势所必然的发展趋向。 二、我国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 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城市的交通事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基本物质条件。当城市交通出现堵塞,并和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必然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阻碍,并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的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但是仍赶不上城市交通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在高峰的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

西安市区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长,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交通状况日益恶化。虽然城市道路面积以较大速度增长,但仍远远落后于车辆的增长速度。随着同时外来游客的增加,特别是在黄金周期间由于旅游景点的道路设施不完善,存在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也给西安市的城市交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西安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比较严重,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道路改造周边路段、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 2、时间规律性。很多城市市区发生交通拥堵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二、造成城市市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西安市近些年来,很多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今年,西安市民购车的热情持续高涨,目前西安私家车已占到全市汽车保有量的80%。目前西安机动车保有量132万辆。 2、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1)一些交通道路功能不清,路网结构欠合理。不少道路都被用来搞商业街、步行街。

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路,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车辆分流。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窄,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2)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3)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3、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公德意识差。(1)很多机动车违章现象突出。随意抢道、占道、掉头和停车,在没有交警管理、红绿灯的路口,各种车辆互相抢行;部分司机驾驶违反交通规则,占用停车道,阻挡了整个公交车车道,影响了整个道路交通;还有一些司机驾车时候随意左转、掉头;更有司机为了节省通行时间,本来是直行的却在红绿灯处占用左传或者右转车辆路线试图并线。(2)部分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行人肆意穿行。很多行人常常行走在自行车道上,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则大都行驶在机动车道上,挤压了公交车和机动车行使空间。 4、市区道路交通管理还有很多地方不到位。(1)、一些城市市区交通秩序疏导基本上还是依赖民警和红绿灯岗亭疏导,管理力量不足,交通管理科技手段还比较低。在交通管理上还是基本采用警力、交通灯等形式,没有大规模使用电子眼,形成严密的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2)、部分路段红绿灯过多,导致车辆通行缓慢。不少红绿灯的设计时间不合理,车辆较多的方向反而通行时间较短。(3)、交通安全措施和责任不落实,出现交通事故,没有得到快速、有效的处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作者:民建桂林市委秦胜忠来源:2011-12-15 一、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的基本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市区面积开始逐渐扩大,道路建设不断增多,出行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很多城市市区交通却开始出现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很多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比较严重,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2、时间规律性。很多城市市区发生交通拥堵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二、造成城市市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市区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 2、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1)、缺少快速、便捷的环城高速线路,使得很多往来各城区的机动车被迫需要经过城市中心区。(2)、一些交通道路功能不清,路网结构欠合理。不少道路都被用来搞商业街、步行街。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路,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车辆分流。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窄,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3)、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4)、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 策建议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基于上海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的背景下,对上海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有关理论知识,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界定;其次从多角度分析了上海交通拥堵问题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目前上海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城市拥堵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海;交通拥堵;交通需求;城市交通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展开式研究。Jones-Lee[1]等从时间成本、交通事故、人类健康等方面阐述了交通的外部性及其度量。[2]提出建立动态自动的交通灯控制专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监测通过路口汽车数量的变化,实时调整车辆在每一个路口平均等待时间。Waadt Andrea [3]提出利用移动的GSM网络中的移动数据单元进行车辆定位,这种方式能够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加准确的定位精度,能够提供辅助交通拥堵的预测服务。张莉娜[4]认为现行的以功能分区为主的城市规划理念,增大了人们获取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难度,加大了人们的出行频率。这不仅加重了市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也加重了城市公共交通负担。马嘉琪、白雁[5]从交通出行成本的角度,认为出行成本由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构成,并提出出行成本管理的理念,并借鉴和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尝试使用恰当的成本管理方式以促使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远远小于私人汽车,促使更多人转而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从而实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本文试图从文化根源方面来探讨城市交通拥堵的疏解,以期通过文化层面来考究上海市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分析。

兰州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兰州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日期: 2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作业 题目:兰州目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1203班 姓名:陈永东 学号: 201203907 任课教师:陈明明 完成日期:2013年10月29日

兰州目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影响着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兰州市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来改善目前的交通状况,使其能够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步趋于合理,并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兰州交通问题建议措施 正文: 兰州市是一个沿黄河河谷发展的带状城市,东西狭长约46公里,南北宽约2—8公里,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布局,形成东西为主干道,集中城市大部分交通量,而南北则多支路。受独特地理位置的影响,兰州形成了路网少、布局不合理的交通格局,因此,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交通量的增大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尽管人们从交通系统内外多方寻求解决途径,但交通问题依然严峻。 一、当前兰州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动车增加迅猛,道路容量不足 近几年兰州市人均道路面积有了较快发展,但仍远远赶不上城市交通量的增长速度。与近年来城市道路面积增长速度3%—6%相比,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则高达平均15%。私家车使用强度高、出行的频率高且出行的距离短,增加了道路的交通负荷。单位道路面积车辆逐年

(整理)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对策(最终).

编者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问题之一,并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面对严峻的交通拥堵情况,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应对。制定相关的治堵对策不仅需要自主创新,同时应该不断地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本刊特翻译本文,对日本在治理道路拥堵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治理道路拥堵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针对城市道路拥堵,日本相关部门从拥堵现象出现的原因入手,确定治理拥堵的两个大的方向。一方面要扩大道路交通容量,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据此再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为扩大交通容量,则必须先要找出某路段拥堵问题症结所在,对路段的十字路口、平交道进行改造,才能消除道路“瓶颈”,同时还要不断对现有的道路网络进行完善,加强环线和辅道的修建。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方面,通过采取TDM模式对交通需求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交通供需平衡。此外,要加快建成复合型交通运输网络的步伐。 本文截取了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3年发布的关于治理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对策评价报告书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内容主要以国道116号有明大桥路段东侧十字路的改造、小田急小原线上成城学园前站至登户站路段平交道的立体化改造、休山改造工程以及为转移国道7号上新新辅道上的车流量进行的实验等治理拥堵的具体措施为例,从其实施的必要性、有效性、产生的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各具体措施在大大缩短时间的同时大量减少因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且能够对群众要求治理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的呼声做出有效回应。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施行有效改善城市相关路段的拥堵状况,确保各路段车辆顺畅通行。 道路拥堵是各国各地区城市化进程中避不开的问题,一些由发达国家证实行之有效的治理拥堵的政策是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借鉴”不等于“硬搬”,要在分析他国治理交通拥堵对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地区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如此,才能保证措施的有效性。

2020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通用

2020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 2020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2020年,xx县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责任,城市交通治堵工作有序推进,现将202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 按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总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治堵办拟订了xx县2020年度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干事清单”。全市治堵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县立即召开全县治堵工作联席会议,传达全市会议精神,对县治堵办拟订的“干事清单”进行了讨论。最终明确,今年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干事清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治堵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参与治堵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合力,营造畅通、绿色、文明的城市交通环境。 二、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城区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上松线xx城区段改建工程顺利推进,1-11月共完成投资28150万元,路基工程已完工,桥涵工程98%,完成路面工程90%,交安设施完成60%,其中Ⅰ、Ⅱ标、连接线、终点段的投入使用,方便了过境车辆绕行,缓解了城区道路通行压力。完成温泉南路、xx路、环城南路等城区道路3.077公里改建,完成1处拥堵点改造任务。 二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1-11月累计完成城市公交客运量562.8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5%;公共自行车租用量61.4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5%。目前已完成新增公交车8辆,均为新能源公交车;增加xx北站至温泉小镇公交线路1条,线路里程全长21.5公里;完成公共自行车新增1100辆。完成公交停靠站改建45个,新建公交首末站1个。 三是“停车难”矛盾逐步缓解。目前建设部门已完成546个停车位建设。同时今年正值我县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关键一年,交警大队在此项工作中也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地将整治不文明交通行为与治堵工作相结合,向政府争取了13万元资金,对主城区内

智能交通在解决交通拥堵方面的应用

硕士研究生试卷(课程论文)(2015 至2016 学年度第 2 学期) 题目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拥堵中的应用研究姓名李潘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任课教师张克宏

信息工程学院15 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5 —2016 学年第2 学期期末考试论文 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类别专业课 姓名李潘学号2015000010277 分数授课教师张克宏 论文题目: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拥堵中的应用研究 教师评语:

智能交通在交通拥堵中的应用研究 李潘 摘要:兰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治理交通拥堵迫在眉睫。兰州市是典型的西北河谷型城市,城市发展受到地理环境限制尤为明显,甚至有居民戏称为“堵城”,并认为兰州的“压车时代”已经来临。城市拥堵问题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如降低了经济发展效率、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秩序、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等。本文分析了兰州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传统治堵措施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在解决交通拥堵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智能交通技术解决交通拥堵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字: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以智缓堵 Application Research for ITS in Traffic Congestion Control Li Pan Abstract: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in Lanzhou becomes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i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Traffic congestion control is extremely urgent. Lanzhou, a typical valley city,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has many obvious restricts on transportation, which are known as the lack of transportation land, the non-rationality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lag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the trailing of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causing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easures to control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and discusses the great role ITS playing in solving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ing ITS to solve traffic problems becomes a general trend. Keywords:ITS,traffic congestion,traffic accident,traffic congestion control by ITS

道路交通拥挤原因分析及措施

城市主干路交通拥挤后可以通过哪些措施缓解拥堵? 1.基本概念 1.1城市主干路 城市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部分交通的道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担负城市主要客货运任务,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车行道宽度应根据交通流量大小来设置,线形应顺直。主干路交叉口宜尽可能少,不一定设立交,而多采用扩大路口的办法提高通行能力;交通量过大的路口,也可以设置立交。主干路两侧应有较宽的人行道,应严格控制行人横穿车行道。主干路两侧不宜建造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如剧院、体育馆、大商场等。按照中国现行规范,主干道的设计车速分为50~60km/h(Ⅰ),40~50km/h(Ⅱ),30~40km/h(Ⅲ)三类。 1.2交通拥挤 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一定时间内想通过道路的车辆数) 超过道路的交通容量(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时,超过部分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 交通拥堵的具体定义各国尚无统一标准,日本建设省1994 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时,确定一般道路拥堵长 1 公里以上或拥堵时间10分钟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对城市干线街道的服务水平的等级划分中,将车速为22km/h 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车流;我国公安部则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处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km的状态。 2.交通拥挤成因 从宏观角度看,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供给之问的矛盾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内在原因;从微观角度看交通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合理有效地疏导交通流量是导致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 2.1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市交通供需矛盾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9.68%。按照Logistic 增长模型预测,2020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7.7%,203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7.8%。也就是,今后20年每年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此后,城市化速度会逐步减缓。如果按照这样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每年将有1400 万左右的新增城市人口,有限的城市道路供给必将在未来面临更大的城市交通压力。 2.2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的定位,应协调城市各规划区域与交通之间的关系,避免造成局部负荷过重。城市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好土地利用与交通设施

对温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分析及建议

38 城市交通 |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对温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分析及建议李少杰1,薄延震1,汤伟民2,赵群雄2 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温州市城市道路建设研究中心 摘 要: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均遇到 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问题。该文以温州市为例,首先对温州市现状概况 及近年来采取的交通治堵措施进行介绍;其次对其治堵效果进行评价和原 因分析;最后结合现状温州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交通治堵;出行结构;交通需求管理;温州市 A bstract :W ith rapid e x pansion of urban and fast development of motorization, all ma j or cities face various degree of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W enzhou as an e x ample. First of all,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adopted in recent year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is evaluated and the reason is analyzed. Finally, combined w 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W enzhou, this paper puts for w ard relevant Suggestions.Key w ords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Travel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 W en zhou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in Wenzhou 第一作者简介李少杰(1986—),男,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 Email:33105249@https://www.doczj.com/doc/f32352526.html, 0 引 言 近年来,交通拥堵作为影响 各大城市发展的“城市病”[1],已成为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各大城市均采取了以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为主要手段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中心城区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普遍仍未解决[2],尤其对于 单中心结构城市的老城核心,情况尤为突出;在城市居民机动化出行率不断提高、小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期背景下,以 往依靠交通设施供给为主的措施 已难以应对这些问题;如何找到 适合自身情况的“治堵良方”, 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各 大城市均在探索与实践。

西安市交通拥挤状况调查及解决措施

XXX项目 项目号: 合同号:单位号: 密级:内部分类号: 西安市交通拥挤状况调查及解决措施 研究工作大纲 长安大学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一日

目录 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3) 1.1研究背景 (3)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研究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交通拥堵的定义 (2) 2.2交通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道路交通状况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西安市交通量与拥堵状况综合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依托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陕西省西安市交通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研究方法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研究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预期研究成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研究可行性分析 (11) 6.1研究人员 (11) 6.2研究基础 (11) 6.3工作条件 (11) 7项目进度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湖州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其治理

湖州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其治理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凸显,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成为当前城市发 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湖州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探讨城市拥堵 问题的解决方案,为解决我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机动车拥有量和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却相对不足,交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致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也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堵塞、交通事故频发、劳动生产率下降、能源浪费增大、汽车废气污 染严重等诸多交通问题。 一、我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湖州市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 点城市之一,列属“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湖州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距杭州75公里、上海160公里、南京220公里,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是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 中部的重要地区。 截止2014年底,全市年末户籍人口263.78万人,其中男性130.89万人、女性132.89 万人; 60岁以上人口58.75万人,占总人口的22.3%。 2014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9公里、一级公路451 公里、二级公路579公里。 至2014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47.15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42.45万辆,其中轿车30.32万辆;高峰时段主干道断面平均速度为24.9公里/小时;全市新建改建城市道路86.77 公里,截至2014年底,湖州中心城区道路675.8公里,道路总面积1749.6万平方米;全市 共新增更新城市公交车辆109辆,中心城区共有城市公交车辆449辆,新增公交站点115个,扫除公交盲区16个。2014年末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条数63条,总长914.2公里,主城区公交 线网密度3.2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全面完成了公共自行车两期系统建设,累计新增投放 公共自行车4500辆;中心城区共新增停车位8461个,新增专用停车位8360个。 二、我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1、交通网络结构不合理,服务品质不高 受用地布局、人口分布、跨水系等因素的制约,路网结构不合理,整体路网容量优势难 以发挥,不利于道路交通流量的有效组织和疏散。湖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以干道为主,城市道 路级配比例失衡,主干道多于次干道,缺乏集散性、分流性的支路,导致主干道交通功能下降。 2、道路资源难以满足机动化的快速发展 2002年,湖州市民用汽车拥有辆为4.12万辆,发展到2014年,民用汽车拥有量为 47.15万辆,十二年间增加了11倍;市区道路从2002年的744.15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2644.85公里,增加了3.5倍,可见城市道路供给已经滞后于民用汽车的发展速度。 3、公共交通优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存在欠缺 虽然近几年来湖州市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但增长幅度远不及小汽车。在现状城市交通出行体系中,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确立,小汽车、摩托车、

关于我市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的调研报告 做好城区道路交通及管理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市城区道路交通仍然存在着交通拥堵问题,特别是在个别路段、重点区域、特殊时间内拥堵现象尤为突出。为此,市政协以“城区交通拥堵”为题进行调研。调研采取了发放问卷、走访、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相继对5个相关的市直单位(市规划局、建设局、公安局、交通局、城管局)、2个运输企业(市公交公司、中达运输出租公司)、168名市直政协委员和150名出租车司机及公交车司机进行调研,了解到我市目前城区交通拥堵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城区道路交通现状 (一)城区交通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交通管理、建设及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07年底,全市驾驶人保有量106629人,较上一年度增加7722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57010台,较上一年度增加8730台,现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4%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见附表1、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较快,使城市居民交通出行需求、出行时空分布以及方式结构发生了较大转变,交通供需矛盾日渐突现。 目前城区大部分道路交通总体上处于饱和状态。市区内部分

路段狭窄,人、车流量大,拥堵现象时有发生。例如胶州路:其设计最高通行能力为963辆/h,根据调查现在胶州路通行量为1221辆/h,超过其最大承载力。 (二)城区道路现状 我市近几年针对城区道路的建设整治,相继实施了“八路四管网两河道”工程和“七路三节点”工程,城区道路状况有了较大改观,市民出行方便。目前我市城区道路主要是由“三纵”、“四横”为主干路,“九纵”、“ 十二横”为次干路组成(见表),基本覆盖了城区全部范围,城区道路共计47条,道路总面积341万平方米,总长度170.2公里,其中路面宽度在20米以下的有33条。 市区主要道路 (三)城市交通规划现状 目前,市规划局与上海一家著名的城市交通规划机构联合编纂了《胶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该规划通过对交通整体规划、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政策引导和综合管理、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等各方面采取措施,以构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李伟 学籍批次 0803 学习中心天津塘沽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张桂琴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 针对北京严重的交通拥堵,结合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提出应重视汽车交通的外部性,认为北京的交通拥堵症结在于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效。根据汽车交通的群体性特点,采用政府方法来解决城市汽车交通的外部性。结合国际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建议采取管制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控制机动车数量、出行率及鼓励市民采取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对北京市交通的管理。 关键词:交通;外部性;政府方法

目录 (2) 引言 (3)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3)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3) 二、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 (4) 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4) 2、城市布局不合理 (5) 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 (5) 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5) 三、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理论分析 (6) 1、外部性理论 (6) 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 (6) 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7) 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8) 四、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 (8)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 (9)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 (9) 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 (9)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 (9)

引言: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北京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交通投入、道路系统的原因,也有交通结构、交通管理的原因,更有城市功能结构与布局上的原因。如何控制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成为了北京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利用外部性理论针对北京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开始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而在此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副产品,交通拥堵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北京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但与人口、车辆增长的速度相比,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北京的交通建设发展不可说不快,然而机动车的保有量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1949年至1997年,在漫长的47年后,北京市的机动车总量才突破100万辆。而1997年至2003年8月,仅用6年多时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200万辆大关。而在两年后的2005年,这个数字又被刷新成了258万辆,截至2009年6月,北京机动车已达到371万辆,机动车驾驶员537万人。在九十年代末,北京街头还只能看到“京A”到“京C”号段。而截至2009年6月,“京P”号段发放已接近尾声。在这飞速的发展中,私家车成为了数量膨胀最大的一个群体。根据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小型汽车就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基本普及进入普通家庭,而北京自2001年人均GDP就已经突破3000美元,2008年北京人均GDP就已经突破9000美元,私家车也已经开始普遍进入北京寻常百姓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据北京市交通委统计,1994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7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20万辆,仅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9.85%;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8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达13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率上升至50.39%。但这期间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