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的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并提出了铀矿成矿地质条件、铀源及矿床成因。供同行参考。

关健词:地质矿床铀源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概况

该矿床位于我国西南某盆地,盆地基底在其西北及东北部主要为古生界的砂岩、泥岩、硅质岩、灰岩等,小部份为中生界的三迭系下、中统之酸性火山喷发岩;盆地东南部、南部为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盆地盖层主要为中生界和新生界两个不同之红色碎屑岩建造。盆地两侧之盖层与基底大多以断层接触,其它局部为沉积接触。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多出露于盆地边缘和轴部。盆地内岩浆活动较弱。

2.、矿区地质

矿床形似长条状呈北东-南西展布。该矿床从西到东分为×个区段,含铀层位呈北东走向纵贯各个区段。

2.1 地层

矿床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那荡组(中、上段)、岽力组和白垩系的新隆组以及第四系。各组地层在矿床内从南到北,由老到新呈北东走向分布。

2.1.1 那荡组上段(j2n3)

该段厚200m-300m,依岩性组合分为三层,每层分上、下两部。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附件一: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 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 一、适用范围 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 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 (一)封面

(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 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 第一章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含煤地

试论铜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试论铜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开展找矿工作的前提就是研究矿床的成因,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文章先是详细分析了矿区的地质情况,继而研究不同的成矿模式,这就为成功找矿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是以云南省鹤庆县公鸡石铜矿床为例,分析其地质情况,并探讨铜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方向。 标签:铜矿床成因找矿方向 地质、地理环境的形态、变化是形成铜矿床最主要的关系,所以铜矿床的形成一般都存在着巨大的地域差异,一般来说,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差异越大,形成的铜矿床差异也就越大。文章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对铜矿床的成因,并且详细地论述和总结这些成因。本文主要以对云南省鹤庆县公鸡石铜矿床为例来研究和说明这里的地质情况。 1地质分析 1.1区域地质概况 云南省鹤庆县公鸡石铜矿区位于德格-中甸陆块、巴颜喀拉-扬子陆块与昌都-思茅陆块三个Ⅰ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东侧之扬子陆块西缘[1]。以丽江-剑川大断裂及金沙江-红河大断裂为界,东部属扬子地块,西部为昌都—兰坪—思茅陆块,北部属德格—中甸陆块。其中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被认为是扬子板块的俯冲带,该断裂是规模巨大、活动历史久远的超壳断裂,长期以来,严格控制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各类矿产的形成与分布。在云南省区域矿产带划分上,属扬子成矿区丽江成矿带的宁蒗—大理金多金属成矿亚带。 1.2矿区地层 公鸡石铜矿位于鹤庆县北衙铁金多金属矿的南端,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h)、中生界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地层特征由新到老叙述如下:首先是第四系全新统(Qh):主要分布于矿区缓坡地带及外围北侧坝子一带,为冲洪积层,主要由砂、砾石及粘土组成,该层厚度变化较大,厚一般为0—10m。其次是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分布于整个矿区,在本矿区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上段(T2b2)根据岩性差异又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二亚段(T2b2-2):出露于矿区北部,岩性为深灰色隐晶质厚层状—块状体灰岩、角砾状灰岩,由方解石及少量白云石组成。岩石完整、坚硬、层理清楚,层间破碎带发育,是铁金的主要赋存部位。地层产状340°∠40-43°,厚>220m。与下伏地层一亚段(T2b2-1)整合接触。一亚段(T2b2-1):出露于矿区中部,岩性为黄褐色隐晶质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薄层状灰岩,由方解石、泥质及少量白云石组成。该段岩石较破碎,局部褐铁矿化较强,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宽2-5mm,被方解石充填,岩石较坚硬。地层产状338-350°∠21-40°,厚80m。

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第一篇:矿山项目开采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本第二篇:制药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篇:甜品店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篇: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要求第五篇:可行性研究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矿山项目开采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本 一、项目介绍 该石矿厂位于团风县但店镇陈楼湾大黄湾矿区,在318国道边,距国道1公里内,采矿权人黄利华个体承包该矿,石料为片麻岩石,资源储量可供数年开发,目前《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xx年5月8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xx年6月29日。我方拟参与联营该石厂,负责对石料资源进行加工、经营和销售。 该石材经检验各方面指标均合格(详见“石材检验报告”),可以开采利用。 二、合作方式设想 方案(一) 我方与加工方捆绑,再与矿主联营,销售结算后的利润,我方与矿主五五分成。另外,我方与加工方在生产环节有一定成本差价,该差价由我方与外包方协议分成。 其经济测算如下: 1、项目前期投入 (1)初步估计投资额为30万元,主要用于前期启动及投产周转。

(2)我方向外包加工方支付一定工程设备款,约50万元。 2、加工费及税费 (1)账面上加工成本为14元/吨,我方实付加工成本12元/吨。 该加工费已包括各项生产、管理等费用,含设备购买、搬迁与安装、挖掘、筛选毛料、破碎筛分、成品料装车、场内临时设施、通道、堆场的建设、水电供应、废料清理及填埋、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所需费用。 (2)市场碎石的销售单价:26.7元/吨 (3)日生产能力:xx吨 年生产能力:100万吨 (4)管理费用:30万/年(约合0.3元/吨) (5)增值税: 26.7元为含税价,折算为不含税价为26.7/(1+17%)=22.8元/吨 税费:22.8*17%=3.9元/吨 (6)资源税:26.7*4%=1.1元/吨 3、销售利润: ⑴不计所得税:26.7-14-0.3-3.9-1.1=7.4元/吨 我方所得毛利:7.4/2=3.7元/吨 年毛利:3.7*100万=370万(不含加工差价利润) ⑵计所得税后收入:(26.7-14-0.3-3.9-1.1)*(1-33%)=4.96元/吨

铜矿工业类型划分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附录一: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续表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 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 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

云南镇沅县大平掌铜矿成因分析_杨启胜

价值工程 1铜矿层位及成矿环境 1.1矿区地层及沉积相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侏罗統漾江组,中侏罗統花开左组和和平乡组。由老至新为: 1.1.1下侏罗統漾江组厚约626米岩性从下向上为暗紫色、 浅黄色及灰绿色等杂色粉砂质泥岩,泥灰岩及钙质页岩,底部为紫红色泥岩,泥灰岩横向变化大。紫红、棕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少许细粒含岩屑石英砂岩,下部少量杂色粉砂质泥岩。紫红色泥岩与褐黄色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粉砂质泥岩及泥灰岩透镜体,具对称波痕。紫红色泥岩夹黄绿色泥岩及黄色中粒石英砂岩,浅紫褐色块状钙质石英砂岩,含岩屑。 1.1.2中侏罗統花开左组厚约462米岩性从下向上为紫色泥岩夹同色细粒石英砂岩及钙质细砾岩透镜体。底部为约2米厚砾岩,成分为粉砂质泥岩及灰岩,砾径0.2—2厘米,磨圆度良好,呈定 向排列,具斜层理。紫红色、 灰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细中粒石英砂岩及少量黄色泥岩,紫红色泥岩与灰紫色细中粒石英砂岩呈不等 厚互层。 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同色复矿物细砂岩、黄色泥质粉砂岩透镜体,含钙质团块。 1.1.3中侏罗統和平乡组厚约238米岩性从下向上为灰紫色 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 灰绿、黄绿色泥岩,钙质泥岩夹褐紫色粉砂岩及黄绿色细粒含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局部夹泥灰岩。灰绿、黄绿色泥岩、钙质泥岩夹泥灰岩及杂色泥岩。 该区地层从漾江组到和平乡组岩层沉积环境均为特提斯海域边缘的海陆过渡型环境。属于滨湖相沉积。 1.2含铜层位该矿区有三个含铜层位: 1.2.1第一含矿层产于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部。 岩性组合为紫色泥岩夹同色细粒石英砂岩及钙质细砾岩透镜体和砾岩。铜矿产于砾岩中,为该区次要含矿层。 1.2.2第二含矿层产于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中部。 岩性组合为紫红色的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铜矿产于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中,为该区主要含矿层。 1.2.3第三含矿层产于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上部。 岩性组合为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及灰色中层状岩屑石英粗砂岩。铜矿产于岩屑石英粗砂岩中。为该区主要含矿层。 根据以上总结﹕含矿层均发育于灰白色、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和砾岩中。说明成矿时期应为沉积环境变化的过渡带时期﹐成矿环境较稳定,有利于沉积成矿。 2成矿氧化还原环境 从岩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分析知﹐矿体中Fe 2+、Si 、Cu 、Ag 明显较围岩偏高,Fe 2O 3/FeO 平均为0.06,说明矿体的沉积环境应为还原环境,根据各元素的性质差异,有利于Fe 2+、Cu 等组分沉积,在还原环境条件下更加有利于铜质的富集并形成铜矿体;而围岩中 Fe 3+、Al 、Ti 、K 较矿体中偏高,Fe 2O 3/FeO 平均为1.3, 沉积环境应为氧化环境,而且岩石颜色均为紫红色,有利于Fe 3+、Al 等组分的沉积, 同时也有利于铜质的溶解,并迁移至其旁侧的还原环境中沉积富集成矿。 3成矿物质来源 3.1主要来源大平掌铜矿的北东侧是哀牢山古陆,为基底变质岩系,是铜矿质的主要来源区。长期隆起的哀牢山变质岩系中的含铜矿源体或矿体有机会进入风化剥蚀圈﹐给沉积盆地中的有用组分的沉积提供了物质基础来源。因此,在沉积盆地边缘古隆起地区附近就有可能获得较多的有用组分的来源,从而形成了该铜矿。 3.2次要来源大平掌矿区断裂较发育, 且大都有铜、铅、锌矿的矿化现象。因此这些断裂的活动也可提供了富含铜矿物的热卤 水。 同时受断裂活动的影响,从盆地基底中也可形成富铜热液,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进一步富集。 4成矿作用 4.1成矿作用划分从铜矿石宏观、 微观方面研究,有以下特征:4.1.1铜矿赋存于还原环境下的灰白、灰色碎屑岩及过度环境的砾岩中,围岩为氧化环境下的红色细碎屑岩石。 4.1.2含矿岩石中斜长石岩屑见少量绢云母化、 粘土化。铜矿物发育于碎屑间的裂隙和胶结物中,说明铜矿体形成于岩屑蚀变之后。 4.1.3铜矿物呈细小它形粒状或结合体状﹐发育于碎屑间的网状、枝状微裂隙中,并呈网脉、枝脉浸染状不均匀分布,镜下石英呈波状消光等特征,说明铜矿形成于区域构造形成之后。 因此,大平掌铜矿成矿阶段大体可划分如下: ①沉积阶段: 在氧化环境下,沉积物的铜质活化、析出、溶解到湖水中,此时碎屑物沉积。 在还原环境下,铜质随碎屑物均匀沉积,矿化不集中,形成含铜层位。 ②成岩阶段: 在成岩作用下岩石物质成分发生分异,碎屑物蚀变,铜质进一步活化富集。 ③后期改造成矿:后期区域构造作用下,铜质进一步活化、 迁移,岩石中产生的微裂隙形成容矿空间,铜质充填,富集形成矿体。 4.2矿体富集规律 4.2.1气候环境对成矿的影响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下形成褐红色、紫红色、红绿色砂岩、粉砂岩,且厚度较大,在短暂的潮湿环境中沉积灰白、灰色含铜砂岩及含铜砾岩。 4.2.2碎屑物粒度对矿体的影响砾岩和粗砂岩透水性相对较好,最有利于含铜热液的活化、迁移、富集。后期热液改造后,矿石富集较好,矿体品位较高,但矿体连续性差,一般延长小(20~50米)。如平掌村矿段,一般矿体品位为8~13%,长30米左右。 中细粒砂岩透水性一般,矿体品位低,矿化较稳定,连续性较好,一般品位为4~7%,长约50~100米。 4.2.3成矿后构造对矿体的影响后期构造活动对矿石富集影响较大,矿区断裂发育处,特别是断裂交汇部位矿石品位特别高,均在10%左右,基本都为富矿。 —————————————————————— —作者简介:杨启胜(1960-),男,四川眉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地质。 云南镇沅县大平掌铜矿成因分析 Genesis of Sandstohes-conglomerates Type Copper Deposits at Dapingzhang ,Yunnan 杨启胜Yang Qisheng (云南省旅游学校,昆明650221) (Yunnan Tourism Technology School ,Kunming 650221,China )摘要﹕大平掌是寻找砂砾岩型铜矿的理想区域。区内共有三个含铜层位,均产于侏罗纪红色沉积建造所夹的浅色特别是暗色碎屑岩组合中。 文章从物源,沉积环境,控矿岩性和后期改造等方面对铜矿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Abstract:Ores were sedimented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hanging environment,and suffered later alteration.Ore genesis on origin,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later alteration is analyzed. 关键词﹕砂砾岩型铜矿;沉积相;含铜层位 Key words:gravel copper ore ;sedimentary facies ;copper-bearer strata 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92-01 ·292·

水泥配料用砂岩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水泥配料用砂岩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 2.1项目提出背景 (1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 2.3.1促进我国水泥配料用砂岩矿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 2.4.1政策可行性 (23) 2.4.2市场可行性 (23) 2.4.3技术可行性 (23) 2.4.4管理可行性 (24) 2.4.5财务可行性 (24) 2.5水泥配料用砂岩矿项目发展概况 (24)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

学术论文特征分析

学术论文特征分析--以《浅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为例学术论文是指对教育领域的某个问题,通过某种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和思考而写成的以论述为主的文章,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达。《浅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该论文由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李东发表于中国亚太经济期刊网月刊上,是一篇具有学术性的学术论文,就经济界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的两个不同的看法,即“雁行模式”和“贸易竞争关系”进行论述。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出口份额,出口结构及决定各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上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多程度上属于产业和技术引进的合作伙伴,良好的东亚经济关系环境是该地区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前提。 通过分析《浅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论文写作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该论文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创造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另一方面,从整体文章的选题、内容、研究方向以及写作文笔来看,作者层层递进,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的两个学术界看法进行阐述,然后用反证法从反面对着两个观点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文章结构紧凑,论据充分。说服力强。以下我将从一些基本特征来分析该论文:研究目的: 在整篇论文中,作者只是验证理论,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呈现雁行模式(此范式是将日本作为雁头,处于技术开发和产品出口者为核心地位,亚洲东南亚国家为雁翅,中国与东盟四国为雁尾)。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贸易关系为贸易竞争模式进行理论验证,所以从研究目的来看,这是一篇理论性的论文。比如文章第一部分讲述的两个范式的基本特点以及形成方式和对国际贸易外贸出口方面造成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对两个观点的反面进行论证如果其中一个范式成立必然会导致某种现象进行分析,作者只是从理论上阐述了两种范式是否成立,并没有继续实验解决问题,所以,该论文为理论性的学术论文 数据来源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很多数据,如在提到出口贸易额的时候,“在1989年中国出口贸易额占到美国进口市场份额的1/4,到1993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份额已占到1/3.”“亚洲国家队美国的出口份额逐年递减,从1989年的60%降到1999年44%”等等。这些较准确的数据并不是作者本人通过统计调查出来的,而是通过引用他人已经调查好的数据来为自己的理论提供依据,使他的理论更有说服力。所以该论文是二手研究(secondary research),通过参考他人文献,研究其特点,继而得出自己的观点论证。 写作风格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铜矿地质概述 铜系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 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一般见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在陆相玄武岩的气孔或裂隙中常见到自然铜的产出,但能构成工业规模的自然铜矿床却极其罕见。不过,美国元古代变质的玄武质火山岩系中,却产有以自然铜为主的基韦诺超大型铜矿,成为了铜矿床的特例。在我国,湖南麻阳铜矿也是一个以自然铜为主的铜矿床,只是其类型为砂岩型,规模为中型。 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但辉铜矿和斑铜矿可以是原生成矿作用的产物,亦可为氧化次生富集的产物。若为次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则辉铜矿可为烟灰状,且多与孔雀石等矿物共生。 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它们均为原生铜矿物或含铜高的岩石经氧化作用形成的。 目前选冶铜矿物的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层状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砂、页、砾岩型铜矿、碳酸盐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脉型铜矿。 二、找矿标志 1、氧化铜矿物。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2、特征植物。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牙刷草和云南开紫花具紫红茎的葡匐草,是很好的找铜矿植物。 3、蚀变组合。如青盘岩化-黄铁绢英岩化-泥化-钾化-硅化、红层(火山红层或砂页岩红层)中的退色化等都是很好的找铜标志。 3、火山机构、细碧-角斑质火山凝灰岩、喷流沉积岩(铁锰硅质岩、铁碧玉岩、层纹状硅质岩)、红层中的浅色砂(砾)岩、矽卡岩、超基性岩、中-中酸性斑岩、迭层石硅质细腻白云岩、含炭的火山凝灰岩层等都是找铜的最好对象。 4、对于斑岩铜矿,一般它是大吨位低品位的矿床,一直是人们寻找的主要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寻找斑岩铜矿一要看其是否具备露采条件,二要关注其是否具有次生富集带,三要看其是否伴生有较高的金、银、钼元素。如果不便露采又不具高品位的次生富集带,且金、银、钼含量低的话,则因其品位过低而成为呆矿,暂难为人们所利用,因其占用大量的勘查资金,可使矿业公司陷入困境。 5、铜元素的化探异常及其与钼、金、银、铅、锌、铁、锰等综合异常。 6、物探异常。激电(高极化)、电阻率(低电阻)、重力(高重力)可直接反映出铜矿体的存在,磁法异常可圈出火山机构、中-中酸性岩体接触带、超基性岩带来,重力低可圈出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2002D) 代替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煤矿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县**乡**煤矿

项目名称:煤矿开采 项目单位:贵州省**县**煤矿 地址:贵州省**县**乡 邮政编码: 项目单位法人:*** 项目联系人: *** 制作日期:二00九年九月十六日

目录 1.第一章项目概述-------------------------------5 1.1项目的历史简介---------------------------------5 1.2矿区位臵、隶属关系及企业性质、储量-------------5 2.第二章市场分析-------------------------------7 (一)矿产品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7 (二)产品价格分析--------------------------------9 3.第三章矿产资源、地质概况---------------------9 (一)矿区总体概况--------------------------------9 (二)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11 4.第四章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21 (一)开采方案-----------------------------------21 (二)防治水方案---------------------------------22 5.第五章环境保护------------------------------23 (一)矿山地质环境报告---------------------------23 (二)矿山环境影响报告、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方案---24 (三)环境保护措施-------------------------------25 6.第六章矿上安全------------------------------27 (一)矿井“一通三防”方面灾害简述---------------27 (二)矿井通风系统--------------------------------28

学术论文的特点

一、学术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的、有系统性的学问,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它的内容是作者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而获得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专门性,而不是点滴所得。 学术性可以体现在推翻某一学位领域中的某种陈旧的观点,提出新的见解; 可以是将分散的材料系统化,用新的观点或新的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的结论; 还可以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的观察、调查、实验,有新的发现、发明或创造。 2.理论性 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要提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规律。在写作中,作者须用大量的可靠材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本质的东西加以剖析,对规律性的进行探讨。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对所研究的对象有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要通过论证、阐发,将自己的发现和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例:网络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3.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是指作者能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论文,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它要求作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研究工作,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没有科学性的“学术论文”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学术论文基本特点 ? 1.学术性。有理论价值的学术论文,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①提出新见解。提出前人没有提出的教育观点; ?②对某一理论进行补充或完善。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摸索,提出有创造性的教法、学法,或者对某学科领域的专业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③对某一理论质疑,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④全面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丰富了该研究领域的理论知识。如文献综述也算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 ? 2.创造性。要想论文具有创造性,要做到: ?①要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周密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还没有发现到、涉及到、认识到的成分,言他人所未言;

云南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相古地理证据

云南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相古地理证据 发表时间:2019-07-05T10:20:49.3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张永强 [导读] 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学研究的难点,也是当前金属矿床研究领域的热点。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楚雄勘查院楚雄 675000 摘要: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学研究的难点,也是当前金属矿床研究领域的热点。楚雄盆地分布有我国最具规模的六苴、郝家河等典型砂岩型铜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研究一直在深入探索。前人从沉积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角度分析,认为元谋古陆是主要物质来源地,为近源矿源层。作者通过长期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现场实际材料,结合《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等前人成果进行综合研究,从岩相古地理角度探索成矿物质来源,认为白垩纪云南地壳大部分抬升,元谋古陆作为牛头山古陆的一部分,二者是连为一体的。牛头山古陆中从北到南分布有诸多铜矿床(点),这些铜质经剥蚀、搬运,为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砂岩型铜矿床牛头山古陆物质来源楚雄盆地 1、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概况 楚雄盆地处于扬子陆块西南边缘,元谋古陆西侧,西部特提斯构造域和东部太平洋构造域接壤地带,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拼接带的东南部。东接康滇地轴,南有华南加里东-华力西褶皱带、西南部与特提斯构造域相邻,西北部为三江特提斯构造带,北有松藩-甘孜地块。盆地演化经历了断陷期、拗陷期、萎缩期三个阶段,各阶段具不同的沉积建造。晚白垩世开始,盆地发展进入萎缩阶段,沉积了红色碎屑岩建造。为铜矿床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盆地内已发现砂岩型铜矿床(点)313个,规模达中型4个、小型26个、矿点46个、矿化点237个。已建成大姚、牟定、团山、铜厂箐、格依乍、老青山、大村等大、中、小型矿山(图1)。砂岩铜矿的产出多伴随构造的分布,据统计,铜矿体大多与褶皱关系密切,61%与背斜、39%与向斜有关。从晚三叠世到第三纪共发现16个赋矿层位,几乎遍及中、新生代红色砂岩建造的每个层位。主要铜储量分布于下白垩统高峰寺组凹地苴段(8.60%)、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六苴段(61.00%)、马头山组大村段(24.12%)。铜储量在该三个层位中之和占盆地内铜总储量的93.37%。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时间跨度大(16个赋矿层位),矿化集中(主要在白垩系内)”的特点。 图1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点)分布图(据陈根文,2000) 2、楚雄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岩相古地理 2.1侏罗纪岩相古地理 早侏罗世以古陆剥蚀区为主,对应的地层为冯家河组。西部滇西古陆、东部牛头山古陆、北部玉龙山古陆及中部哀牢山古陆等围绕构成的西部及东部两个沉积盆地。沉积区限于哀牢山古陆东西两侧及滇东北地区,均为内陆湖泊及河流沉积,沉积物多为红色,最大堆积厚度达2000米(图2)。 在东部沉积盆地以浅湖~滨湖相沉积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上部夹泥灰岩,下部夹中~粗粒砂岩及少数砾岩。沉积厚度600~1000米。新平~甸中地区以半深湖相沉积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泥岩、粉砂岩夹泥灰岩、灰岩、中细粒砂岩,具韵律层,水平层理发育,沉积厚度达1000米以上。盆地边缘永仁、祥云,昆明以东至东川一带,以河流及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砂岩、砾岩夹泥岩、粉砂岩,具粒序韵律沉积,粒序底层具冲刷面,大型斜层理发育,沉积厚度变化大,200~2000米不等。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 2002D) 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 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12719 —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 /T 13908 —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 /T 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 /T 0078 一 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 /T 0079 — 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 / 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 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 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 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 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 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 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 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 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 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二密铜矿地质特征

1、矿区概况 工作区位于通化市320°方向约20km,行政区划隶属通化县二密镇。勘查区面积327km2,范围拐点坐标为: (1)125°34′15″,41°45′15″(2)125°34′15″,41°55′45″ (3)125°55′15″,41°55′45″(4)125°55′15″,41°45′15″ 303国道、梅--集线铁路在工作区内通过,通化市有一级公路通往长春,各镇(乡)村均有水泥路通至303国道,每日有公路班车途经303国道并往返各矿山、勘查区,交通十分便利。 2、成矿地质特征 该区位于龙岗古陆核南缘、滨太平洋活动带长白山火山~深成岩带、二密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南东翼,基底为太古宙高级区,东南隅为板石沟-旺文川花岗岩带。中生代由于强烈的岩浆喷发活动,堆积有6000余米厚的火山沉积,形成火山盆地,主要由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两期火山旋回组成。岩浆侵入活动有晚侏罗世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早白垩世流纹岩、石英粗面岩、霏细岩以及正长岩、正长斑岩等,呈小岩株侵入于盆地中心边缘,与同期火山岩组成一套完整的岩浆喷发旋回。 盆地内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较为发育,多为继承性断裂,控制着盆地矿产的形成。 在盆地内已知矿产有二密铜矿和老岭沟、杨木宝沟、英戈布等铜矿点以及太安村、土窑沟硫铁矿。在盆地南东侧金厂-龙胜一带,有10多处金矿(点),这些矿点被认为是火山成因浅成低温冰长石-绢云母型,其前景有待进一步工作。 (1)二密铜矿 矿区由南向北分为四方顶子区、南区、东区三个生产区段和四道洋岔、七道沟、烟袋窑沟、小横道河子等四个找矿评价区。 区内出露主要地层有上侏罗统果松组、鹰咀砬子组、林子头组、下桦皮甸子组。

非金属矿及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金属矿及制品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索引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及分类 (1)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框架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及意义 (4) 四、非金属矿及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 (5)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流程 (12) 六、智研咨询可行性研究报告优势 (14)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及分类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经济活动(工业项目)决策前的一种科学判断行为。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作为决策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按用途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框架 1、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体投资环境 对资源开发项目要深入研究确定资源的可利用量,资源的自然品质,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开发利用价值。 2、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 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 3、深入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等等。 4、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系统归纳,包括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