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天山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西南天山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西南天山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西南天山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第九章 砂岩型铀矿床

第九章砂岩型铀矿床 概念:砂岩型铀矿床是指工业铀矿化主要产于砂岩(包括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中的铀矿床。 二、成矿地质条件 1、大地构造背景条件 ■所有砂岩铀矿的产出都与沉积盆地有关。 ■铀矿化多产于邻近基底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中。 ■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多数以稳定克拉通盆地和介于相对活动褶皱造山带之间的克拉通边缘活动带。 砂岩型铀矿床的有利地质环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即: ■主岩沉积时的相对稳定和成矿时的活化。 2、产铀盆地条件 卷状亚型砂岩铀矿成矿必须具备两个阶段: 早期赋矿砂体的形成→晚期活化构造产生→层间氧化带形成。 盆地动力学条件往往有个转化过程,常表现为: 早期弱伸展(主岩沉积时期)→晚期转为弱挤压(成矿时期),从而形成盆地双层结构 3、岩相古地理条件 砂岩型铀矿化的岩相古地理主要是河流相,滨湖三角洲相和滨海三角洲相,重要矿化多数产于河流相中 矿化多分布于辫状河所形成的岩层中。 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对铀成矿较为有利。 4、赋矿砂岩的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条件 ■砂体的规模; ■砂体的渗透性; ■砂体间的连通性; ■砂体的成层性 从铀的成矿条件分析,有利于后生砂岩型铀矿化形成的砂体类型必须是渗透性好的层状砂体、或席状砂体、或似层状砂体、或带状砂体。 5、古气候条件 ■炎热干旱、半干旱的交替气候有利于后生铀矿床的形成。 ■蒸发作用使水中铀含量不断提高,这样高铀含量的水溶液,进入上述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或其他富含还原剂和吸附剂的岩层,经过较长时间的持续作用,就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后生铀矿床。 6、水文地质条件 ■地浸砂岩铀矿只存在于渗入方式的成矿类型中。 2)渗入水的成矿其地质条件必须具备: (1)透水岩层或构造破碎带处于开启状态 (2)成矿盆地处于相对缓慢上升过程。 (3)存在蓄水构造和滞水构造。 7、层间氧化与潜水氧化作用条件 层间氧化属成岩后的氧化,对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潜水氧化一般发生在成岩期或紧随其后,但在盖层沉积覆盖之前。目前很多底河道型砂岩铀矿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_二_

2011年4月April,2011 矿 床 地 质 M IN ERA L DEPOSIT S 第30卷 第2期 V ol.30 No.2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二) 铅锌矿资源 缅甸的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密支那至德林沙那约有50多处产地,其中以掸邦北部的腊戌和掸邦南部的东技一带最为集中(图1),规模也较大。铅锌矿床类型较相似,大多产于古生界,尤其是石炭系至奥陶系的灰岩中,呈似层状或层状,矿化可断续延长数千米。矿床附近从未发现侵入岩体,围岩蚀变较弱,而在含矿层下盘或上盘经常见有断续分布且厚度变化不大的流纹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层,其产状与灰岩的基本一致。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重晶石等。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该类型矿床应属于产在碳酸盐岩中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层控型矿床。该类型矿床常由于后期岩溶作用使其塌陷和泥化而再富集,形成新的富矿体。目前己知该类型矿床以腊戍西南约50km的Baw dw in矿床最为典型,其矿化带长4km,宽400m,在NW向断裂带侧旁,有3个富矿体,长度分别为380m、400m和550m,平均厚度分别为6m、42m和6m。在富矿体周围分布着低品位的铅矿化带,以及厚度在1m左右的重晶石脉。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为主,有少量车轮矿、斜方砷铁矿、辉砷锑矿等。矿石品位(质量分数)较高,Pb为21%,Zn为15%,Cu为0.3%,Ag为0.055%。该矿床在15世纪曾由中国人开发,用于炼银;1918年改由缅甸人经营,曾开采了18万t铅锌矿,目前年开采矿石量为1万t左右。此外,东技西北部的Baw saing铅锌银矿床、腊戍西南部的Nymy ae铅矿床和东技东南部的Loungh H ken锌矿床等,其成矿特点与Baw dw in矿床基本相似,并都具有一定远景,但目前大多数矿床仅开采浅部的氧化矿(如Nymyse矿床的白铅矿,Loumg h H ken的菱锌矿)以及由岩溶作用导致次生再富集的矿体,开采量不大,每年产精矿数百吨。 铜矿资源 缅甸目前已知的铜矿产地有50多处,主要分布在东部掸邦地区,近年,在中部皆实省和伊洛瓦底省也有所发现。在掸邦,绝大多数铜矿是作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伴(共)生矿出现,其中,与古生代碳酸盐岩中层状铅锌矿床的关系最为密切,如在Namtu Smelter,每年可获品位为51%的铜精矿300多吨。其次为含铜石英脉,产于古生界,规模十分有限,但矿石都比较富。在缅甸西部,铜矿主要产于第三纪火山弧带内,火山岩以中酸性为主,矿化与斑岩体在时空上有密切关系。如下钦德敏(Chindw in)的Monywa铜矿产于火山颈相的黑云母斑岩附近,后者侵位于海相砂岩、泥岩与凝灰岩互层的层位内,在斑岩体中以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而在火山岩中则以网脉状矿化为主。矿体出露长约300余m。矿石以浸染状和脉状为主,其次为块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黄铁矿和斑铜矿。围岩蚀变以明矾石化为主,分布广泛并较强烈。地表次生富集带发育。在M onyw a以南,还有Kyingw a Taung、Sabe T aung和Letpadaung等产地,其地质特点与M onyw a基本相似,经初步工作后估算,其铜矿资源储量约200万t,品位平均为1%。文多(Wuntho)地区也有相似的矿化点,产在花岗闪长岩体附近,沿NW向断裂带分布,矿化以火山岩裂隙细脉充填为主,具有与多金属硫化物共生的特点,通常有石英 电气石、辉钼矿、毒砂、斜方砷铁矿和黄铜矿演变序列。在缅甸北部密支那西南和西部钦邦地区,曾发现岩浆型铜矿,铜矿化产在蛇纹石化橄榄岩中,以构造裂隙充填为主,黄铜矿、辉铜矿常与铬铁矿相伴,矿化规模一般不大。据说,上世纪初在北部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开采了500t铜矿石。新近,在西部钦邦维多利亚山NNW向15km处的M indat地区发现了赋存在绿片岩中的铁、铜硫化物矿化带,断续延长8 km,目前尚未对其开展工作。 钨锡矿资源 钨锡矿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图1),在掸邦 克耶邦 德林达依省一带,约有120处产地,是东南亚钨锡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南可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钨锡矿带相接,向北与中国华南成矿带相连。缅甸的钨锡矿与第三纪花岗岩侵入体在时空及成因上有关,其含钨锡花岗岩带是东南亚半岛3个花岗岩带中最西部的花岗岩带。花岗岩大多侵入于上古生界墨古(Merg ui)群中,钨锡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个别产在岩体顶部和沉积围岩中,以岩浆热液型为主,大多呈含矿石英脉产出,有少量的含矿

试论铜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试论铜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开展找矿工作的前提就是研究矿床的成因,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文章先是详细分析了矿区的地质情况,继而研究不同的成矿模式,这就为成功找矿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是以云南省鹤庆县公鸡石铜矿床为例,分析其地质情况,并探讨铜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方向。 标签:铜矿床成因找矿方向 地质、地理环境的形态、变化是形成铜矿床最主要的关系,所以铜矿床的形成一般都存在着巨大的地域差异,一般来说,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差异越大,形成的铜矿床差异也就越大。文章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对铜矿床的成因,并且详细地论述和总结这些成因。本文主要以对云南省鹤庆县公鸡石铜矿床为例来研究和说明这里的地质情况。 1地质分析 1.1区域地质概况 云南省鹤庆县公鸡石铜矿区位于德格-中甸陆块、巴颜喀拉-扬子陆块与昌都-思茅陆块三个Ⅰ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东侧之扬子陆块西缘[1]。以丽江-剑川大断裂及金沙江-红河大断裂为界,东部属扬子地块,西部为昌都—兰坪—思茅陆块,北部属德格—中甸陆块。其中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被认为是扬子板块的俯冲带,该断裂是规模巨大、活动历史久远的超壳断裂,长期以来,严格控制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各类矿产的形成与分布。在云南省区域矿产带划分上,属扬子成矿区丽江成矿带的宁蒗—大理金多金属成矿亚带。 1.2矿区地层 公鸡石铜矿位于鹤庆县北衙铁金多金属矿的南端,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h)、中生界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地层特征由新到老叙述如下:首先是第四系全新统(Qh):主要分布于矿区缓坡地带及外围北侧坝子一带,为冲洪积层,主要由砂、砾石及粘土组成,该层厚度变化较大,厚一般为0—10m。其次是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分布于整个矿区,在本矿区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上段(T2b2)根据岩性差异又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二亚段(T2b2-2):出露于矿区北部,岩性为深灰色隐晶质厚层状—块状体灰岩、角砾状灰岩,由方解石及少量白云石组成。岩石完整、坚硬、层理清楚,层间破碎带发育,是铁金的主要赋存部位。地层产状340°∠40-43°,厚>220m。与下伏地层一亚段(T2b2-1)整合接触。一亚段(T2b2-1):出露于矿区中部,岩性为黄褐色隐晶质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薄层状灰岩,由方解石、泥质及少量白云石组成。该段岩石较破碎,局部褐铁矿化较强,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宽2-5mm,被方解石充填,岩石较坚硬。地层产状338-350°∠21-40°,厚80m。

国内北方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国内北方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国内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通常认定为山盆构造基础上的后生水氧化理论。在我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将砂岩型铀矿看成是“造山一造盆”作用后的结果[[26],其中铀的成矿演化与成矿作用经常受到造盆过程的控制。同时,造盆过程也会控制着铀、煤、盐、油、气共存的成矿系统。陈戴生[[27」认为铀矿成矿可分为后生改造型和沉积 成岩型2种类型。其中后生改造型还可再次划分成潜水氧化带型与层间氧化带型。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成矿大致可分为潜水氧化板状矿体形成阶段、层间氧化作用卷状矿体形成阶段、油气还原保矿阶段、晚期铀矿体改造叠加阶段4个阶段。对于东胜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模式国内又有了新的解释。李子颖等[[28」认为东胜铀矿经过了构造“动一静”祸合、油气与热流体改造、潜水氧化与层间演化作用的叠加等过程,这一系列的成矿模式可称为“叠合成矿模式”。铀是通过络合物形式搬运。含铀体的物化条件会随着有机质的还原作用、酸化作用和吸附作用而改变。这些变化导致络合物不稳定最终形成卸载沉淀成矿。于文斌[[29」将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成矿阶段分为富铀基底建造形成阶段、还原流体烃源岩系发育阶段、含矿主岩形成及铀预富集阶段、 层间渗入氧化主成矿阶段、铀叠加成矿阶段和油气扩散还原保护阶段6种阶段。对于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的时期界限推断,含矿的砂体沉积要比铀矿成矿年龄大很多。 夏毓亮等[[30」认为这些铀矿都是后生的,成矿时代大部分集中在上

世纪以后的古近纪和新近纪。这一结论与当时干旱地质环境背景相一致。 国内砂岩型铀矿模式试举如下两例(图4.2,图4.3。图4.2表示传统层间氧化 带砂岩型铀矿成矿观点模型图。图4.3表示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分带模型图。通过两张图的比较可以发现,图4.2并没有详细的表明宏观分带,只显示出层间氧化带的理论分带。通过图4.3可知铀矿与盆地环境是呈关联的。图4.3不仅表示有成矿物的储藏、运输及源头,同时,也表示有萃矿层和储矿层。除此之外,图4.3显示了沉积环 境的颜色呈水平分带特征。图4.3中也显示了铀源不仅来自山区深部也有来自于山区剥蚀,相对于盆地短轴61的挤压方向63为长轴的延伸方向。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

第18卷 第1期铀 矿 地 质Vol.18 No.1 2002年 1月 Uranium Geology Jan. 2002 [收稿日期]2001-10-12 [作者简介]王正邦(193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1981)1983年在美国地质调查局进修。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 王正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 [摘要]本文首先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分4个阶段概要回顾了世界铀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发展 的历史,总结了基本的历史经验。其次,全面阐述了当前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的现状,对砂岩型铀矿在世界铀资源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矿床分类、时空展布特点和规律及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重点从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条件及铀源条件等5个方面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3类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以美国和中亚两个砂岩型铀矿主产区为代表,概述了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展望世界铀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明确指出我国铀矿地质战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我们应采取4个方面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历史回顾;发展现状;展望和对策 [文章编号] 1000-0658(2002)01-0009-13 [中图分类号] P598 [文献标识码]C 为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对铀资源的需求,加速铀矿找矿勘查和科技工作,寻找新的铀资源基地,是我国铀矿地质战线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由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开采成本低、矿量大和有利于环保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铀矿找矿领域的主攻类型之一。鉴于我国特定的地质背景条件,该类型已成为我国铀矿勘查工作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铀矿地质科技工作的重点。因此,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简要回顾铀矿找矿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展望其发展的趋势,对把握时代的脉搏,明确我们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抓住 关键性科技前沿问题,正确制定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研究中国问题,将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才能取得全面认识,有利于借鉴国外经验,正确进行决策。本文的目的就是重点对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概要分析,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并针对我们面临的挑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1 历史回顾 自1850年捷克首先把铀矿石作为主要产品开采以来,铀矿勘查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历程 [1] 。这一历史

铜矿工业类型划分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附录一: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续表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 8.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8.1.2.3 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8.1.2.4 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 8.2.1 储量 8.2.1.1 可采储量(11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云南镇沅县大平掌铜矿成因分析_杨启胜

价值工程 1铜矿层位及成矿环境 1.1矿区地层及沉积相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侏罗統漾江组,中侏罗統花开左组和和平乡组。由老至新为: 1.1.1下侏罗統漾江组厚约626米岩性从下向上为暗紫色、 浅黄色及灰绿色等杂色粉砂质泥岩,泥灰岩及钙质页岩,底部为紫红色泥岩,泥灰岩横向变化大。紫红、棕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少许细粒含岩屑石英砂岩,下部少量杂色粉砂质泥岩。紫红色泥岩与褐黄色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粉砂质泥岩及泥灰岩透镜体,具对称波痕。紫红色泥岩夹黄绿色泥岩及黄色中粒石英砂岩,浅紫褐色块状钙质石英砂岩,含岩屑。 1.1.2中侏罗統花开左组厚约462米岩性从下向上为紫色泥岩夹同色细粒石英砂岩及钙质细砾岩透镜体。底部为约2米厚砾岩,成分为粉砂质泥岩及灰岩,砾径0.2—2厘米,磨圆度良好,呈定 向排列,具斜层理。紫红色、 灰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细中粒石英砂岩及少量黄色泥岩,紫红色泥岩与灰紫色细中粒石英砂岩呈不等 厚互层。 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同色复矿物细砂岩、黄色泥质粉砂岩透镜体,含钙质团块。 1.1.3中侏罗統和平乡组厚约238米岩性从下向上为灰紫色 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 灰绿、黄绿色泥岩,钙质泥岩夹褐紫色粉砂岩及黄绿色细粒含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局部夹泥灰岩。灰绿、黄绿色泥岩、钙质泥岩夹泥灰岩及杂色泥岩。 该区地层从漾江组到和平乡组岩层沉积环境均为特提斯海域边缘的海陆过渡型环境。属于滨湖相沉积。 1.2含铜层位该矿区有三个含铜层位: 1.2.1第一含矿层产于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部。 岩性组合为紫色泥岩夹同色细粒石英砂岩及钙质细砾岩透镜体和砾岩。铜矿产于砾岩中,为该区次要含矿层。 1.2.2第二含矿层产于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中部。 岩性组合为紫红色的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铜矿产于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中,为该区主要含矿层。 1.2.3第三含矿层产于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上部。 岩性组合为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及灰色中层状岩屑石英粗砂岩。铜矿产于岩屑石英粗砂岩中。为该区主要含矿层。 根据以上总结﹕含矿层均发育于灰白色、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和砾岩中。说明成矿时期应为沉积环境变化的过渡带时期﹐成矿环境较稳定,有利于沉积成矿。 2成矿氧化还原环境 从岩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分析知﹐矿体中Fe 2+、Si 、Cu 、Ag 明显较围岩偏高,Fe 2O 3/FeO 平均为0.06,说明矿体的沉积环境应为还原环境,根据各元素的性质差异,有利于Fe 2+、Cu 等组分沉积,在还原环境条件下更加有利于铜质的富集并形成铜矿体;而围岩中 Fe 3+、Al 、Ti 、K 较矿体中偏高,Fe 2O 3/FeO 平均为1.3, 沉积环境应为氧化环境,而且岩石颜色均为紫红色,有利于Fe 3+、Al 等组分的沉积, 同时也有利于铜质的溶解,并迁移至其旁侧的还原环境中沉积富集成矿。 3成矿物质来源 3.1主要来源大平掌铜矿的北东侧是哀牢山古陆,为基底变质岩系,是铜矿质的主要来源区。长期隆起的哀牢山变质岩系中的含铜矿源体或矿体有机会进入风化剥蚀圈﹐给沉积盆地中的有用组分的沉积提供了物质基础来源。因此,在沉积盆地边缘古隆起地区附近就有可能获得较多的有用组分的来源,从而形成了该铜矿。 3.2次要来源大平掌矿区断裂较发育, 且大都有铜、铅、锌矿的矿化现象。因此这些断裂的活动也可提供了富含铜矿物的热卤 水。 同时受断裂活动的影响,从盆地基底中也可形成富铜热液,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进一步富集。 4成矿作用 4.1成矿作用划分从铜矿石宏观、 微观方面研究,有以下特征:4.1.1铜矿赋存于还原环境下的灰白、灰色碎屑岩及过度环境的砾岩中,围岩为氧化环境下的红色细碎屑岩石。 4.1.2含矿岩石中斜长石岩屑见少量绢云母化、 粘土化。铜矿物发育于碎屑间的裂隙和胶结物中,说明铜矿体形成于岩屑蚀变之后。 4.1.3铜矿物呈细小它形粒状或结合体状﹐发育于碎屑间的网状、枝状微裂隙中,并呈网脉、枝脉浸染状不均匀分布,镜下石英呈波状消光等特征,说明铜矿形成于区域构造形成之后。 因此,大平掌铜矿成矿阶段大体可划分如下: ①沉积阶段: 在氧化环境下,沉积物的铜质活化、析出、溶解到湖水中,此时碎屑物沉积。 在还原环境下,铜质随碎屑物均匀沉积,矿化不集中,形成含铜层位。 ②成岩阶段: 在成岩作用下岩石物质成分发生分异,碎屑物蚀变,铜质进一步活化富集。 ③后期改造成矿:后期区域构造作用下,铜质进一步活化、 迁移,岩石中产生的微裂隙形成容矿空间,铜质充填,富集形成矿体。 4.2矿体富集规律 4.2.1气候环境对成矿的影响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下形成褐红色、紫红色、红绿色砂岩、粉砂岩,且厚度较大,在短暂的潮湿环境中沉积灰白、灰色含铜砂岩及含铜砾岩。 4.2.2碎屑物粒度对矿体的影响砾岩和粗砂岩透水性相对较好,最有利于含铜热液的活化、迁移、富集。后期热液改造后,矿石富集较好,矿体品位较高,但矿体连续性差,一般延长小(20~50米)。如平掌村矿段,一般矿体品位为8~13%,长30米左右。 中细粒砂岩透水性一般,矿体品位低,矿化较稳定,连续性较好,一般品位为4~7%,长约50~100米。 4.2.3成矿后构造对矿体的影响后期构造活动对矿石富集影响较大,矿区断裂发育处,特别是断裂交汇部位矿石品位特别高,均在10%左右,基本都为富矿。 —————————————————————— —作者简介:杨启胜(1960-),男,四川眉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地质。 云南镇沅县大平掌铜矿成因分析 Genesis of Sandstohes-conglomerates Type Copper Deposits at Dapingzhang ,Yunnan 杨启胜Yang Qisheng (云南省旅游学校,昆明650221) (Yunnan Tourism Technology School ,Kunming 650221,China )摘要﹕大平掌是寻找砂砾岩型铜矿的理想区域。区内共有三个含铜层位,均产于侏罗纪红色沉积建造所夹的浅色特别是暗色碎屑岩组合中。 文章从物源,沉积环境,控矿岩性和后期改造等方面对铜矿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Abstract:Ores were sedimented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hanging environment,and suffered later alteration.Ore genesis on origin,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later alteration is analyzed. 关键词﹕砂砾岩型铜矿;沉积相;含铜层位 Key words:gravel copper ore ;sedimentary facies ;copper-bearer strata 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92-01 ·292·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铜矿地质概述 铜系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 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一般见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在陆相玄武岩的气孔或裂隙中常见到自然铜的产出,但能构成工业规模的自然铜矿床却极其罕见。不过,美国元古代变质的玄武质火山岩系中,却产有以自然铜为主的基韦诺超大型铜矿,成为了铜矿床的特例。在我国,湖南麻阳铜矿也是一个以自然铜为主的铜矿床,只是其类型为砂岩型,规模为中型。 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但辉铜矿和斑铜矿可以是原生成矿作用的产物,亦可为氧化次生富集的产物。若为次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则辉铜矿可为烟灰状,且多与孔雀石等矿物共生。 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它们均为原生铜矿物或含铜高的岩石经氧化作用形成的。 目前选冶铜矿物的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层状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砂、页、砾岩型铜矿、碳酸盐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脉型铜矿。 二、找矿标志 1、氧化铜矿物。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2、特征植物。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牙刷草和云南开紫花具紫红茎的葡匐草,是很好的找铜矿植物。 3、蚀变组合。如青盘岩化-黄铁绢英岩化-泥化-钾化-硅化、红层(火山红层或砂页岩红层)中的退色化等都是很好的找铜标志。 3、火山机构、细碧-角斑质火山凝灰岩、喷流沉积岩(铁锰硅质岩、铁碧玉岩、层纹状硅质岩)、红层中的浅色砂(砾)岩、矽卡岩、超基性岩、中-中酸性斑岩、迭层石硅质细腻白云岩、含炭的火山凝灰岩层等都是找铜的最好对象。 4、对于斑岩铜矿,一般它是大吨位低品位的矿床,一直是人们寻找的主要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寻找斑岩铜矿一要看其是否具备露采条件,二要关注其是否具有次生富集带,三要看其是否伴生有较高的金、银、钼元素。如果不便露采又不具高品位的次生富集带,且金、银、钼含量低的话,则因其品位过低而成为呆矿,暂难为人们所利用,因其占用大量的勘查资金,可使矿业公司陷入困境。 5、铜元素的化探异常及其与钼、金、银、铅、锌、铁、锰等综合异常。 6、物探异常。激电(高极化)、电阻率(低电阻)、重力(高重力)可直接反映出铜矿体的存在,磁法异常可圈出火山机构、中-中酸性岩体接触带、超基性岩带来,重力低可圈出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仅供参考) 编录必备:地质锤、编录刀、放大镜、钢卷尺、直尺、量角器、10%HCL溶液、编录夹、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表、2H铅笔、彩色铅笔、γ+β编录仪、数码照相机 编录前:检查钻机小班记录表,简易水文记录表,岩心箱编号,回次牌,岩心摆放顺序,大于10cm的岩心编号,拍岩心照片。 地质、水文编录: 1.泥:微细粒土状<0.004mm,手触有粘性、粘手;且无砂粒感。 2.粉砂:细砂粒状<0.06~>0.004mm,手摸有砂感;无明显砂粒,多发育有细砂纹、波纹及水平砂纹层。 3.细砂:细砂粒状<0.25~>0.06mm,手摸为砂粒状;粒度均匀、无较粗砂粒感。见水平及小型交错层理。 4.中砂:为砂粒状<0.5~>0.25mm,手摸为砂粒状;但粒度略粗、无较粗砂粒感。多见有交错层理等。 5.粗砂:为粗粒状<2.0~>0.5mm,手摸为粗粒状;但粒度较粗。多见有多种大、中型交错层理等。 6.砾:细砾<8~>2.0mm,中砾<32~>8mm,粗砾<128~>32mm,巨砾~>128mm 编录格式: 颜色+定名,层理,结构,构造,主要岩石矿物成分,胶结类型,磨圆度,分选性,渗透性,特殊夹层,岩心块度,其他(黄铁矿、结核、煤屑、沥青、碳屑、植物化石)。 1、胶结类型:泥质胶结,钙质胶结,硅质胶结,铁质胶结; 2、胶结程度:按疏松程度进行描述,如疏松,较疏松,致密; 3、胶结物含量:按泥质或钙质的百分比含量进行描述; 4、磨圆度:按岩石的形状描述,如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 5、分选性:采用三级描述,如分选性差(某一粒级含量<50%),分选性中等(某一粒 级含量50~75%),分选性好(某一粒级含量>75%); 7、特殊夹层;铝土层,石膏薄层,煤线; 6、岩石块度与RQD值:长柱状(岩心块段>20cm),短柱状10~20cm,块状5~10cm, 碎块状2~5cm,碎屑状<2cm;

云南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相古地理证据

云南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相古地理证据 发表时间:2019-07-05T10:20:49.3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张永强 [导读] 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学研究的难点,也是当前金属矿床研究领域的热点。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楚雄勘查院楚雄 675000 摘要: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学研究的难点,也是当前金属矿床研究领域的热点。楚雄盆地分布有我国最具规模的六苴、郝家河等典型砂岩型铜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研究一直在深入探索。前人从沉积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角度分析,认为元谋古陆是主要物质来源地,为近源矿源层。作者通过长期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现场实际材料,结合《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等前人成果进行综合研究,从岩相古地理角度探索成矿物质来源,认为白垩纪云南地壳大部分抬升,元谋古陆作为牛头山古陆的一部分,二者是连为一体的。牛头山古陆中从北到南分布有诸多铜矿床(点),这些铜质经剥蚀、搬运,为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砂岩型铜矿床牛头山古陆物质来源楚雄盆地 1、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概况 楚雄盆地处于扬子陆块西南边缘,元谋古陆西侧,西部特提斯构造域和东部太平洋构造域接壤地带,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拼接带的东南部。东接康滇地轴,南有华南加里东-华力西褶皱带、西南部与特提斯构造域相邻,西北部为三江特提斯构造带,北有松藩-甘孜地块。盆地演化经历了断陷期、拗陷期、萎缩期三个阶段,各阶段具不同的沉积建造。晚白垩世开始,盆地发展进入萎缩阶段,沉积了红色碎屑岩建造。为铜矿床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盆地内已发现砂岩型铜矿床(点)313个,规模达中型4个、小型26个、矿点46个、矿化点237个。已建成大姚、牟定、团山、铜厂箐、格依乍、老青山、大村等大、中、小型矿山(图1)。砂岩铜矿的产出多伴随构造的分布,据统计,铜矿体大多与褶皱关系密切,61%与背斜、39%与向斜有关。从晚三叠世到第三纪共发现16个赋矿层位,几乎遍及中、新生代红色砂岩建造的每个层位。主要铜储量分布于下白垩统高峰寺组凹地苴段(8.60%)、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六苴段(61.00%)、马头山组大村段(24.12%)。铜储量在该三个层位中之和占盆地内铜总储量的93.37%。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时间跨度大(16个赋矿层位),矿化集中(主要在白垩系内)”的特点。 图1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点)分布图(据陈根文,2000) 2、楚雄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岩相古地理 2.1侏罗纪岩相古地理 早侏罗世以古陆剥蚀区为主,对应的地层为冯家河组。西部滇西古陆、东部牛头山古陆、北部玉龙山古陆及中部哀牢山古陆等围绕构成的西部及东部两个沉积盆地。沉积区限于哀牢山古陆东西两侧及滇东北地区,均为内陆湖泊及河流沉积,沉积物多为红色,最大堆积厚度达2000米(图2)。 在东部沉积盆地以浅湖~滨湖相沉积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上部夹泥灰岩,下部夹中~粗粒砂岩及少数砾岩。沉积厚度600~1000米。新平~甸中地区以半深湖相沉积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泥岩、粉砂岩夹泥灰岩、灰岩、中细粒砂岩,具韵律层,水平层理发育,沉积厚度达1000米以上。盆地边缘永仁、祥云,昆明以东至东川一带,以河流及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砂岩、砾岩夹泥岩、粉砂岩,具粒序韵律沉积,粒序底层具冲刷面,大型斜层理发育,沉积厚度变化大,200~2000米不等。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
!# 年 !月 "# $&(’ , "# %’)* !#




+ - / 12 3 56 , . 0 . 4, 5
第7 卷 第#期 " 8: 7 - ; 9; " 9 #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 (一)
缅甸位于印度板块东侧, 其地质构造受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影响十分明显, 并且基本上可分为近于 5 向 延伸的三大部分。东部包括掸邦、 克钦邦和克伦邦部分, 为加里东褶皱带, 上部有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台型沉 积盖层; 中部包括实皆省、 曼德勒省、 勃固省、 伊洛瓦底省, 为第三纪盆地, 发育万余米厚的新生代沉积层; 西 部相当于钦邦、 若开邦及其沿海地区, 为新生代褶皱带, 古近系较发育并具有复式褶皱。上述三大部分之间 均以断裂带为界, 并伴有超基性岩以及中、 酸性岩侵入。显然, 在古近纪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之时, 在其东部的 缅甸地区同样承受了侧向构造变动, 形成了俯冲带、 弧后海沟和古陆块边缘等三部分, 其间被具有推覆性质 的深断裂带所分割。因此, 在横向上其地质构造的时间演化则表现出从西向东具有由新向老演变的趋势。 有人认为, 缅甸地质构造与中国西藏南部地区较相似, 只不过西藏南部地区是呈近 .< 向延伸。这种认识 不无道理。上述成矿构造环境无疑对区域成矿作用起着控制作用, 使缅甸地区不论是产出的矿床类型, 还是 其时空分布都呈现一定规律性。在成矿时间上, 大部分矿产主要形成于中、 新生代, 在西部地区, 成矿期基本 上为第三纪, 特别是古近纪, 中部地区除古近纪外还有相当于中国燕山期的中生代, 而在东部地区则以中生 镍、 代为主, 少数为前中生代。在成矿类型上出现= 大类型:与俯冲带混杂堆积有关的超基性岩及其铬、 铂 等岩浆矿床; 与古近纪沉积有关的能源矿产; 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热液型钨、 锡以及铜、 锑等矿床; 与碳酸盐岩 有关的层状和层控型铅、 银矿床。在空间分布上, 锌、 所有矿产几乎都与区域构造方向相一致, 呈近 5 向分 布, 其中, 西部新生代褶皱带以岩浆型铬、 铂矿以及部分沉积型能源矿产为主; 镍、 中部第三纪盆地是缅甸最 主要的能源矿产以及部分非金属矿产的产区; 东部褶皱带集中了大量热液型及层状和层控型有色和稀有金 属矿产, 但由于工作程度关系, 这些矿产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石油、 天然气矿产资源:缅甸的油、 气发现与勘查历史较长, 相传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挖井采油。自 缅甸至今己在西部若开邦近海和滨海区、 中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西部和伊 #> 年钻探第一口油井以来, >? 洛瓦底江三角洲东部及马达斑海湾东部等7个地区, 相继发现含油、 气构造或者油、 气显示。西部若开邦在 切杜巴 @ %() 岛附近经物探工作发现一个 5 ( AB& ) 并有石油显示; 在伊洛瓦底江东部及马达斑 .C-< 向构造, 湾东部经钻探也发现一些气田或油气显示, 而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部经多年勘查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发 现了不少油、 气田, 成为缅甸最主要油、 气产区。通过大量工作, 表明缅甸油、 气主要产于始新世至中新世海 相沉积岩中, 其下部 (相当于始新统至中渐新统) 以泥岩、 不纯灰岩及粉砂岩为主, (相当于上渐新统至中 上部 新统) 以粉砂岩、 泥岩夹砂岩透镜体为主, 并且向上砂岩夹层增多, 厚度大于7""D。下部岩层是主要生油 " 层, 而上部砂岩层为主要储油层。这套含油、 气地层被上新世至更新世陆相沉积所覆盖, 厚度 #!"D 至 " !" 。 E"D 缅甸伊洛瓦底江西部经数十年勘查, 发现 7 个呈近 5 向展布的含油、 气构造盆地。南部卑谬盆地, 位 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南, 目前正在开采的兴实达 F G)) 油田位于其中。中部沙林 5: ) ( %HB ) ( )G 盆地, 是缅甸 I 石油、 然 气 最 集 中 的 地 方, 有 数 个 正 在 生 产 的 油、 田, 稍 埠 @ )J) 敏 巫 +G() 仁 安 羌 天 现 气 如 ( A( 、 ( IB 、 (K GG*(L 、 ( %) D )德耶谬 6 )%D 9 等, ( A*M * ) 以及数十处油、 气显示点, 并以仁安羌油田最为 %)L)G )耶南马 K GG ) 、 ! 以上, 典型。仁安羌油田面积= "EJ 为一不对称褶皱构造, 东翼向西逆冲, 其垂直错位约#""D, 全部 NO D " 石油由逆冲断层的储层砂岩中产出, 而天然气来自它下面相同层位的地层。由于沙林盆地上覆地层较厚, 始
7 新统至中新统的产油层埋藏较深, 目前仅对浅层的油气层进行勘查, 估计石油储量= M 天然气#"亿 D , "+ , #
若对!E"D 以下的生产层进行评价, 则其远景可能更大。北部钦德温 @ )B I ) ( AG PG 盆地, 是开展工作较晚的 " 地区,但面积最大,其长约E"J , #"J , 仅在盆地西南和 " D 宽 E D 处于北纬!Q !Q ! 至 = 之间。该区覆盖层较厚,

二密铜矿地质特征

1、矿区概况 工作区位于通化市320°方向约20km,行政区划隶属通化县二密镇。勘查区面积327km2,范围拐点坐标为: (1)125°34′15″,41°45′15″(2)125°34′15″,41°55′45″ (3)125°55′15″,41°55′45″(4)125°55′15″,41°45′15″ 303国道、梅--集线铁路在工作区内通过,通化市有一级公路通往长春,各镇(乡)村均有水泥路通至303国道,每日有公路班车途经303国道并往返各矿山、勘查区,交通十分便利。 2、成矿地质特征 该区位于龙岗古陆核南缘、滨太平洋活动带长白山火山~深成岩带、二密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南东翼,基底为太古宙高级区,东南隅为板石沟-旺文川花岗岩带。中生代由于强烈的岩浆喷发活动,堆积有6000余米厚的火山沉积,形成火山盆地,主要由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两期火山旋回组成。岩浆侵入活动有晚侏罗世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早白垩世流纹岩、石英粗面岩、霏细岩以及正长岩、正长斑岩等,呈小岩株侵入于盆地中心边缘,与同期火山岩组成一套完整的岩浆喷发旋回。 盆地内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较为发育,多为继承性断裂,控制着盆地矿产的形成。 在盆地内已知矿产有二密铜矿和老岭沟、杨木宝沟、英戈布等铜矿点以及太安村、土窑沟硫铁矿。在盆地南东侧金厂-龙胜一带,有10多处金矿(点),这些矿点被认为是火山成因浅成低温冰长石-绢云母型,其前景有待进一步工作。 (1)二密铜矿 矿区由南向北分为四方顶子区、南区、东区三个生产区段和四道洋岔、七道沟、烟袋窑沟、小横道河子等四个找矿评价区。 区内出露主要地层有上侏罗统果松组、鹰咀砬子组、林子头组、下桦皮甸子组。

松软砂岩型铀矿床的地浸开采技术

中国矿业第21卷 收稿日期:2012-7-11 作者简介: 武伟(1967—),男,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浸采铀工作,E-mail :zl-2000n@https://www.doczj.com/doc/f17583788.html, 。 1松软砂岩型铀矿床1.1 铀的富集与沉淀 砂岩型铀矿床指产于砂岩、砂砾岩等碎屑岩中的外生后成铀矿床。松软砂岩型铀矿床特指岩矿胶结疏松,颗粒之间存在孔隙,便于孔隙水流动的矿床。外生松软砂岩型铀矿床是在地球表面天然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产物,是地浸方法开采的重点。 砂岩型铀矿床成因上主要有两类,即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氧化带型。这两类矿床中的铀,来自矿床以外的岩石和矿床以及自含矿层本身及其上覆的富铀层。沉积成矿时,地层中的U 4+在富含游离氧 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氧化成U 6+,逐渐被淋滤出来,在天然流场的作用下沿可渗滤的地层迁移。由于地层中黄铁矿、有机质等还原性物质的不断作用,地下水中的游离氧逐渐消耗,在合适的地球化学环境下,溶解的U 6+被还原成U 4+而沉淀,产生铀的富集,形成矿石。层间氧化带铀矿床铀的富集与成矿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在含水层的岩石中存在铁的硫化物和碳酸盐[1-3]。 1.2地下水特征 矿层赋存在地下水水位以下是地浸开采的前 提,松软砂岩型铀矿床正是具备了这一必要的条件,才成为地浸采铀研究的重点。 地浸采铀发生在承压含水层或潜水中,承压含水层是处于地下水面以下,储存于任意两个弱透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饱和水。典型的承压含水 摘要: 讨论了松软砂岩型铀矿床的地浸特点,及在浸出剂的作用下金属溶解到溶液中的过程。国外地浸采铀技术的应用侧重在钻孔施工和成井工艺、中子测井、浸出液处理、地下水污染治理及抽注状态动态模拟等方面;而新技术的开发则以埋藏深、地下水高矿化度的地浸开采为主。而国内地浸采铀技术的应用侧重在浸出过程溶液流动检测、碱法工艺、现场试验技术等方面;新技术的开发则以钻孔施工与成井工艺、翼部矿体和多层矿体开采为主。 关键词: 松软砂岩型;铀矿;地浸中图分类号:TL21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2)zk-0324-04 The technology of in-situ leaching uranium mining in soft sandstone-type deposit WU Wei ,JIANG Xiao-hui (Tianshan Uranium Co .,Ltd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Yining 835000,China ) Abstract:In this paper ,it is discussed on in-situ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ft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and the process of metal dissolved into solution under chemical action of leaching agent .The uranium mining technology emphasizes on well -drilling ,well completion technique ,neutron logging ,leaching solution handling ,the harness and preventing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n pumping and injection state ,and so on overse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mainly emphasizes on in-situ leaching mining in deep-buried-depth and high-salinity groundwater deposit .While uranium mining technology focus on in flow detection of leaching process solution ,alkaline method ,field test technology etc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mainly emphasizes on well -drilling ,well comple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ining in wing-orebody deposit and multilayer deposit . Key words: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leaching 松软砂岩型铀矿床的地浸开采技术 武伟,蒋小辉 (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新疆伊宁835000) 第21卷增刊2012年8月 中国矿业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21,zk August 2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