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处理

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处理

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处理
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处理

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处理

一、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体温

婴幼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腋表)约为36-37.4℃。一昼夜之间,有生理性波动。

吃奶、吃饭、哭闹、衣被过暖或室温过高,都会使体温略高。所以,测体温最好是进食半小时以后,安静状态下进行。

给婴幼儿测体温时,要测腋下,这样既安全又卫生。

测量前,要先查看一下体温表的度数。具体方法是:手拿体温表的上端。使表和眼睛平行,来回转动几次,就能看清楚水银柱的度数。如果超过35℃,向下、向外轻轻甩几下。使水银线降到35℃以下。

二、喂药

对两三岁以上的婴幼儿,要尽量鼓励他自己吃药。不要吓唬他,不要捏着鼻子硬灌,也不要把药掺在饭菜里,饭菜变了味不仅会引起呕吐,还会影响食欲。

对新生儿、小婴儿或还不懂事的幼儿,就需要喂药。如果是药片,要压成粉末,放在小勺里,加点糖或少许水调成半流体状,也可用果汁、糖浆调药。把小儿抱坐大人腿上,固定他的身体和头部,使头偏向一侧,用手捏住小儿下巴,把小勺从小儿的嘴里伸进去,轻轻压住他的舌头,等药咽下去了,再取出小勺。喂完药后,再喂点糖水或奶,免得药物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

对于小婴儿,也可以用包布把孩子全身裹好,抱起来喂药。

三、滴眼药

滴眼药应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用前仔细查对药名、浓度,防止用错药。大人洗干净手,再给孩子点眼药。方法是:用左手食指、拇指轻轻分开孩子的上下眼皮,让他向上看。把药滴在下眼皮内,每次1-2滴。不要点在眼球上,否则会引起眨眼,把药全挤出来。滴过药,可以轻轻提起上眼皮,防止药液流出来。

四、滴鼻药

让小儿仰卧,肩上垫个枕头,头尽量后仰,使鼻孔朝上,点1-2滴药液,轻揉鼻翼使药分布均匀,过一会再起来。这样就不至于使药液全流到嘴里去。

五、滴耳药

滴耳药时让小儿侧着躺,病耳向上,并向下、向后轻拉耳垂,使外耳道伸直。用干净棉签把外耳道内的脓液擦干净,滴入1-2滴药液。轻轻按揉耳屏使药液分布均匀。在外耳道塞一块卫生棉球,防止药液流出弄脏衣服。若刚从冰箱内取出滴耳液,要在室温下放一会再用,否则会引起不适,甚至发生眩晕。

六、高热护理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但是,发高烧需要采取降温的措施。因为高烧使人感到很不舒服,还会使体内的热量消耗增加,心率加快,使消化功能减弱。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高烧会引起晕厥,也就是“抽风”。

常用的退烧方法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两种。药物降温就是吃退烧药,打退烧针;物理降温是用冷敷、擦酒精等方法降温。对于婴幼儿来说,物理降温的方法更安全,可以单独使用或配合药物降温使用。

冷敷的操作方法:把小毛巾折叠成几层,浸在凉水里,拧成半干,敷在前额,也可以敷在颈部两侧、腋窝、肘窝、脂窝、大腿根等大血管通过的地方。每5-10min换一次毛巾。也可以用热水袋灌进凉水或碎冰,做成冰枕。

酒精擦拭的方法:酒精容易挥发,能比较快的使热量散发出去,可以倒一些75%的酒精或白酒,加一倍水,把小毛巾浸泡在里面,拧成半干,擦拭颈部两侧、腋窝、胳膊等部位。

进行物理降温要注意避风。另外,在高烧初起的时候,皮肤血管收缩,常常打寒战,这时候要保暖。寒战过去了,体温迅速上升,就要采取降温的措施,使体温降到38℃左右。烧退了,要及时把汗擦干。

七、测脉搏和观察呼吸

测脉搏可以发现心率的改变,略知心脏的情况,所以测脉搏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测脉搏要在小儿安静的时刻进行。

观察呼吸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小儿的胸腔比较狭窄,肋间肌力量不大,主要靠膈肌上下运动来完成呼吸运动,所以呼吸可以通过腹部的起伏来观察。每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测1min。如果小儿在安静时呼吸明显加快,

喘气费劲就是病态。

二、意外事故处理

一、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1、婴幼儿运动机能不完善

婴幼儿动作能力比较低,走、跑、跳都不够熟练,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较差,动作反应较迟缓。从婴儿学会独自走路时起,意外伤害事故便相伴而生。1岁时,婴儿学会了走路,但动作生硬、笨拙,头占的比例大而且重,常使婴儿摔倒。跌倒时四肢不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头面部便首当其冲成为跌打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能力的提高,受伤的部位拓展到了四肢。2-3岁的婴儿已行走自如,但跑步却不熟练,缓慢的反应速度、较差的平衡、较小的注意范围,常使幼儿在跌跌撞撞的小跑中撞伤身体。3岁以后的幼儿动作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相对水平仍然较低,有时也会出现意外的现象。

2、婴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

婴幼儿认识水平比较低下,缺乏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判断,更不会推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经常由茫然无知的行为引来意外伤害事故。如幼儿突然从跷跷板上跳下;挥舞木棍玩耍时,丝毫不考虑到会对别人有什么危害等。像这样由于缺乏对危险事情的认识而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在幼儿园及家庭中比比皆是。

3、婴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

在婴幼儿的眼里,纷繁的世界令他们着迷,他们很想要去看很想要去摸。在有些情况下,婴幼儿的动机是非常强烈的,使他们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因素,丧失了理智和判断能力,而出现各种事故。如想看看窗台上的东西或窗外的情景,于是就站在小椅子上不慎摔倒;当与其他婴幼儿争抢玩具时,拿起玩具向对方头上扔去或推到对方等。这些事故都与婴幼儿的好奇、好动、冲动有直接关系,尤其是那些欲求强烈、不知克制、冲动型的孩子发生意外的机会要更多些。

4.保育员对婴幼儿的管理不善

二、意外事故的急救

婴幼儿出现的意外事故有时轻,有时重,保育员应对险情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如情况危急,则应抓紧时间送其去医院,或对其进行紧急救护,挽救幼儿生命,如果是小损伤,保育员应对其进行简单的处理。

1、小外伤

(1)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

婴幼儿奔跑、跳跃时不慎跌倒、蹭破膝盖、胳膊肘等是常事,尤其是穿衣较少的夏季,更为常见。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中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理伤口。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需到医院治疗。

(2)扎刺的处理

婴幼儿周围的物品并非十分光滑,如带刺的花草、木棍、竹棍等。竹刺、木刺扎入皮肤后,有时有一部分露出皮肤,有刺痛感,应立即取出。具体办法是:先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再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刺扎在指甲里或者刺是金属刺,或难以拔出,都应送医院处理。

(3)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伤口的处理

婴幼儿在使用小刀、剪刀等文具或触摸纸边、草叶和打碎的玻璃器具、陶瓷时,都可能发生手被划破的事故。

具体处理方法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2、挤伤的处理

婴幼儿的手指经常被门、抽屉挤伤,给婴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具体办法是: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可缓解疼痛。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3、异物的处理

(1)眼内异物的处理

婴幼儿眼内异物最为多见的是小沙粒、小飞虫等入眼。

异物入眼后,可粘在睑结膜的表面,进入睑结膜囊内,也有的则嵌在角

膜上。对于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让婴幼儿轻轻闭上眼睛,切不可搓揉眼睛,以免损伤角膜。保育员清洁双手后,方可为婴幼儿处理。沙粒粘在眼结膜表面时可用干净柔软的手绢或棉签轻轻拭去。若嵌入睑结膜囊内,则需要翻开眼皮方能拭去。翻上眼皮的方法:让婴幼儿向下看,用拇指和食指轻捏他的眼皮,轻向上翻即可。若应用以上各法未取出异物,婴幼儿仍感极度不适,有可能是角膜异物,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平时应注意:培养婴幼儿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不用脏手揉眼,不玩尖锐的物品,不互相扔沙子,眼睛不舒服时应立即告诉成人。

(2)鼻腔异物的处理

婴幼儿由于好奇常把豆子、小珠子、纽扣、橡皮等较小物品塞入鼻中,这不仅会影响呼吸,还会引起鼻腔炎症,甚至引起支气管异物,因此保育员应仔细观察,及时取出异物。

具体方法是:深吸一口气,用手堵住无异物的一侧鼻子,用力擤鼻,异物即可排除。若异物未取出,切不可擅自用镊子夹取圆形异物,否则会将异物捅向鼻子深处,甚至落入气管,危急生命,因此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3)咽部异物的处理

咽部异物以鱼刺、骨头渣、瓜子壳、枣核等较为常见。若异物大多扎在扁桃体或其周围,引起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咽部异物最好用镊子取出,切不可采用大口吞饭的方法,否则会使异物越扎越深,出现危险。若无法取出,应立即上医院处理。

(4)外耳道异物的处理

道异物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非生物异物,如婴幼儿玩耍时塞入的小石头、纽扣、豆类等。另一种是生物异物,如小昆虫等。婴幼儿外耳道异物可引起耳鸣、耳痛,外耳道炎症及听力障碍,应及时取出。

婴幼儿外耳道异物属非生物异物和水时,可用倾斜头单腿蹲跳的动作,将物品跳出。若无效,应上医院处理。切不可用小棍捅、用镊子夹,否则易损伤婴幼儿外耳道及鼓膜。

外耳道异物为小昆虫,可用强光接近婴幼儿的外耳道,或吹入香烟的烟雾将小虫引出来。若不见效,应立即上医院。

(5)气管异物的处理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婴幼儿口含食物或小物件,哭闹、嬉戏时最易发生气管异物。婴幼儿气管有异物时,会出现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憋气、面色青紫等现象。此时情况紧急,应立即加以处理。

若是较小婴幼儿出现异物,应将其倒提起来,拍背。

若是较大婴幼儿出现异物,可让其趴卧在成人腿上,头部向下倾斜,成人轻拍其后背。或成人站在患儿身后,用两手紧抱患儿腹部,迅速有力的向上进行勒挤。若患儿不能呼吸,应做人工呼吸。

4、鼻出血

婴幼儿鼻出血极为常见

(1)主要原因

1)鼻部外伤,如婴幼儿行走、玩耍时碰伤鼻子,或婴幼儿挖鼻孔损伤了鼻粘膜,从而造成鼻出血。

2)发烧引起上感发烧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血管脆性增加,擤鼻涕、打喷嚏时也会增加血管破裂的机会,引起鼻出血。

3)鼻腔异物,婴幼儿出于好奇,常把豆子、小珠子、纽扣、橡皮等较小的物品塞入鼻中,这不仅会影响呼吸,还会引起鼻腔炎症,甚至引起气管异物。

(2)处理方法

当婴幼儿鼻出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安慰婴幼儿不要紧张,让婴幼儿安静坐下,用口呼吸,头略向前倾,防止血液逆流入口腔咽喉。

2)捏住鼻翼10min

3)用湿毛巾冷敷鼻部或前额。

4)若不能止血,可用纱布、消毒药棉等塞鼻。

5)止血后短时间内不可用力搓揉鼻腔。不可擤鼻子,也不做剧烈运动,避免再出血。

6)若无法止血或婴幼儿经常鼻出血,应去医院检查,确定是否有血液病或其它疾病。

平时应注意:纠正婴幼儿用手挖鼻孔的习惯,勤剪指甲,玩耍时避免碰撞鼻子。

5、惊厥(抽风)

(1)原因

婴幼儿出现惊厥的原因很多,高烧惊厥较为常见,如患上感、流脑、中毒性痢疾等均会出现幼儿高烧,进而惊厥。此外,婴幼儿缺钙可引起手足抽搐、癫痫、低血糖、中毒等也会引起婴幼儿惊厥。

(2)症状

婴幼儿惊厥的表现通常是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凝视,呼吸细弱且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持续的时间可由一两分钟到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等。

(3)处理方法

婴幼儿惊厥后,成人千万不可惊慌失措,不可大声呼叫或用力摇晃、拍打婴幼儿。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让病儿侧卧,便于及时排出分泌物,防止异物进入气管,同时,松开衣领、裤袋,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

2)不要紧搂婴幼儿,可轻按婴幼儿抽搐的上下肢,避免婴幼儿从床上摔下。

3)将毛巾手绢拧成麻花状放于婴幼儿上下牙之间,以免婴幼儿咬伤舌头。但如果婴幼儿牙关禁闭,无法塞入毛巾,不可硬撬。

4)随时清除痰涕。

5)用针刺或重压人中穴,既唇沟的上三分之一处。

注意:在急救处理的同时,应做好送医院的准备工作。当婴幼儿发烧时,切忌包裹过严过厚,否则会使体温持续上升,导致昏厥。

6、蚊虫咬伤

夏秋季节蚊虫增多,被蚊虫叮咬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婴幼儿中较多见的有被蚊子叮咬、被蜂类蜇伤、洋辣子刺伤。蚊子咬伤时可用清凉油、绿药膏、酒精、氨水等涂于患处。当被蜂和洋辣子刺伤时,伤口处疼痛红肿,此时,先用橡皮膏将皮肤中的刺粘出来,然后用淡碱水、肥皂水涂于伤处。若为黄蜂蜇伤,可用食醋涂于患处。

7、中暑

日光长时间照射婴幼儿头部,可使婴幼儿中暑,婴幼儿会出现头疼、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甚至昏迷,应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1)将病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2)用毛巾冷敷头部,用扇子扇风,帮助散热。

(3)让病儿喝一些清凉饮料,或口服十滴水、人丹等。

注意:炎热的夏季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应避开10:30——14:30,因为此时的阳光正处于最灼热的阶段。炎热季节,婴幼儿可在树阴或屋檐下游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天气炎热时,保育员应提醒婴幼儿多喝水。

8、冻伤

婴幼儿冻伤多为轻度冻伤,常多见于耳朵、面颊、手、足等处,仅伤及表面,局部红肿,有痛或痒的感觉。

处理时,可用白酒、辣椒水轻轻涂擦,再涂上冻疮药膏即可。伤愈后不留疤痕,但受冻处还易复发。因此,平时婴幼儿应注意不要穿过小的鞋子,洗手后要将手仔细擦干,脚出汗的婴幼儿应及时换掉汗湿的袜子,并注意经常按摩手、脚、耳、鼻等处。

9、头部摔伤

婴幼儿玩耍时摔伤头部,不为少见,有时出血,有时不出血。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

(1)出血时,马上用一块清洁的纱布轻轻按压伤口,以达止血的目的,并及时送医院。

(2)摔伤后未见出血,要对婴幼儿进行24h密切观察,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1)受伤后有恶心,呕吐的现象。

2)受伤后有过意识丧失的现象,或正处于丧失的状态。

3)头部剧烈疼痛。

4)眼、耳、鼻周围有出血。

5)有抽疯、麻痹、语言障碍。

(3)教育婴幼儿摔伤头部后务必告诉大人。

交通意外事故处理详细程序

开车上路必备常识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目录 不需要报警轻微交通事故的处理 (1) 双车事故处理流程 (4) 几点保险知识 (10) 一般事故的责任划分 (12) 需要立即报警的情况 (15)

不需要报警轻微交通事故的处理 一般小事故,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基本流程为: 当事人双方确定责任划分后,自行确定赔偿责任,全责方应向保险公司报案,在获得保险公司报案号后,填写《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各执一份。协议书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保险凭证号、事故形态、碰撞部位、赔偿责任等内容。 (一)一方全责一方无责的索赔流程 一方当事人负全部责任的,双方当事人到全责方保险公司办理理赔。全责方保险公司负责双方车辆的查勘定损,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赔付。无责方损失在2000元以下部分由全责方交强险进行赔付;超过2000元的部分,通过全责方的商业三者险进行赔付。全责方未投保商业三者险的,由全责方当事人自行承担。 (二)双方同等责任索赔流程 双方同等责任情况下,应共同到就近的任何一方保险公司定损。双方损失如果均低于2000元,应从双方保险公司各自立案处理并获得赔偿;如果有任一方损失高于两千元,应双方保险公司共同定损勘察,超出2000元的部分,双方进行责任划分,通过商业车险获得赔偿。 具体程序如下: 一、保护现场不要破坏,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到场处理。需报上车牌号、车主姓名、保险单号、驾驶员姓名、对方车牌号等信息,取得报案号码。 二、保险公司派人到现场拍照取证(保险公司一般不到现场,只到理赔中心)。 三、双方将事故车辆共同开到交警快速理赔中心(或者是定损点,这时就不用交警出面了),填写快速理赔确认书,交验行驶证、驾驶证。 四、交警受理调查,确认事故责任归属。 五、理赔中心初步估算事故损失,按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预交维修费用(押金),保存好收据。 六、车辆维修,修好后取回车辆。 七、持保险单到保险公司理赔中心,取得定损单。 八、到交警理赔中心维修厂家柜台交验定损单,取得维修发票(预交押金多退少补)。 九、到报案受理柜台,交验维修发票,取得事故责任确认书。 十、将事故责任确认书、车主身份证复印件、车主银行帐号、定损单、维修发票等一定交保险公司理赔中心。 十一、保险公司在十个工作日内,将赔付款项打入车主帐号。 一次简单事故的现形说法

最新版_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卫生 1、一般洗手 (一)操作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二)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 (一)操作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 (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 (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二)注意事项 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护理 一、湿疹 1、概述: 婴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多在生后2-3个月发病,1 岁以后逐渐好转。湿疹多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前额、脸颊、下颌、耳后等处,严重时会扩展到头皮、颈、手足背、四肢关节、阴囊等处。 2、病因: 尚不明确,但与宝宝个人体质密切相关(过敏性体质)。 3、预防护理: 1、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如尘螨、霉菌、动物羽毛/皮屑、花粉、牛奶、鸡蛋、海产品等。 2、内衣应宽大,并用纯棉制品,尽量不穿真丝、纯毛及化纤制品。 3、搔抓、摩擦、肥皂洗、热水烫及不适当的外用药刺激常使湿疹加重,应予避免。小婴儿无自理能力,为防止其搔抓,应剪短指甲。 4、过热会增加痒感,并使湿疹加重,所以不要给患儿穿过多的衣服,夜间也不要盖的太厚,原则上患儿要比母亲穿的少。 5、在湿疹发作期间,饮食宜清淡,少吃鱼、虾、蟹等高蛋白质及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二、吐奶 小儿吐奶可分为生理性吐奶及病理性吐奶,婴儿期吐奶大部分均为生理性吐奶。 吐奶原因: 1、小儿的胃呈水平状的,胃容量小(出生时为25-50ML,生后第10天增加到100ML,6个月后为200ML,1岁以后可增加至300-500ML),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较松驰,闭锁功能差,而幽门相对较紧; 2、喂奶量过多,喂时速度太快、太急; 3、宝宝吞咽动作过快或喂奶时奶液没有填满奶嘴,造成宝宝吸入大量空气,从而引起打嗝、溢奶、吐奶或放屁; 预防吐奶措施: 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 2、喂奶完毕要让宝宝打个嗝:喂奶后不宜马上给宝宝换尿布、洗澡等,可将其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 3、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时间不宜过短; 4、喂奶后不要立即平躺着,应将头部垫高,以防溢奶引起窒息。 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和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三、新生儿黄疸 概念: 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粘膜和组

意外伤害处理方法

意外伤害的现场处理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自然因素,或是人为的因素,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伤害,受伤害的人需要别人的帮助,甚至需要基本生命支持的帮助。,即不使用特殊器材和药物的徒手操作,使现场和院前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急诊的死亡和残疾率明显下降。普及急救常识,使人群之间相互服务,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第一节急救现场的处理原则 现场抢救即第一线抢救,这是整个急救工作成败的关键,是伤病员能否获救的基本保证。 一、目的:抢救生命,减少伤病员痛苦,减轻和预防并发症,正确迅速地转运伤病员。 二、步骤: 1、现场评估①现场的安全、伤病原因、受伤人数等,②自身及伤病人、旁观者是否身处险境,伤病人生命状况,③现场可以运用的资源,需要何种支持、可以采取的救护行动。④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镇静有序的组织现场人员打120急救电话。 2、进行现场救护时,造成意外的原因可能会对施救者产生危险,所以,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需排除致命致伤因素,如触电者先要切断电源。 3、基本生命支持实地感受,判断病情危重程度,通过眼观手摸耳听鼻闻(有无异味)检查伤者的神志、生命体征,休克,昏迷的伤

病员应平卧或头低位躺在硬的地板上,心跳,呼吸停止的尽快施行心肺复苏术。大出血的伤病员,要迅速采取止血措施。 4、止血、包扎、固定局部处理――伤病员出血、骨折、内脏器官脱出等,分别给予初步的止血、包扎、固定、保护、清洁等措施。注意保持伤病员的呼吸道通畅。 5、正确转运伤员不同的伤病员根据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转运工具,派人密切留意转运途中伤病员的病情变化,心肺停止的伤病员在运送途中,心肺复苏术不要停止。伤病员交给医院后,必须简单说明或填写处理经过。 三、方法: 1、出血:成人血液占自身体重的8%,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因此,现场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挽救生命、为病人羸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 按出血的血管分——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各有不同的特点。 按出血的部位分——内出血:表面看不见出血部位,但伤者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呼吸急迫等症状时,应考虑腹腔内出血的可能,如伤者受伤部位为头部,要初步判断是否颅内出血,可检察瞳孔变化及是否有头痛、喷射性呕吐等表现,此类伤者要火速送医院。 这里主要讲述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直接压迫止血法:——以干净软布或直接将手指压迫伤口出血点以临时止血;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排泄护理技术操作

2010 级临床医学本科 2班 第 16周 星期四 1 、2 节 2 学时 第七章 排泄护理技术 排尿活动的观察及排尿异常的护理 导尿术、灌肠法的方法和要点 讲授法 示范法 第一节 排尿护理技术 ........................................ (三)排尿活动的异常 ............ .. 8min (四)排尿异常的护理 ............ 20min (五)尿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 5min (六)健康教育 ................. ... (七)防腐剂的作用及用法 ........ .. 2min (八)导尿术与导尿管留置法 ...... 15min 第二节 排便护理技术 ........................................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 ............ 20min (二)保留灌肠 ................. . (三)简易通便法 .............. .... 错. 误! 未定义书min 教学内容: 第七章 排泄护理技术 第一节 排尿护理技术 一)与排尿有关的解剖生理(自学) 二)排尿的生理(自学) 三)排尿活动的异常 1、多尿:指 24h 尿量经常超出 2500ml 2、少尿:指 24h 尿量少于 400ml 或每小时尿量少于 17ml 3、无尿(尿闭):指 24h 尿量少于 100ml 或 12h 内完全无尿者 4、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5、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行排出者 6、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1)真性尿失禁:膀胱内稍有一些尿便会不自主地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2)假性尿失禁:膀胱内有尿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由自主溢出少量尿 液,但当压力下降 时,排尿既停,膀胱处于充盈状态。 3)压力性尿失禁:当腹内压升高以致不自主地有尿液流出 四)排尿异常的护理 1、尿液的观察 1)尿量与次数 a 、 尿量:每次约 200-400ml 24h 约 1000-2000ml 平均约 1500ml b 、 次数:一般成人白天排3-5次,夜间0-1次 2)颜色: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 a 、 血尿:见于急性肾炎、输尿管结石、肿瘤、感染等 b 、 血红蛋白尿: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恶性疟疾 c 、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胆和肝细胞性黄疸 d 、乳靡尿:见于丝虫病 授课班级 : 授课时间 : 授课章节 : 重 点: 难 点: 教学方法 : 学时分配:

意外事故处理措施

1、皮肤擦伤(擦破表皮,伤口渗血)如何处理? 处理方法:应及时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清洗伤面,然后涂红药水或撒消炎粉,不需包扎。 2、切割伤(伤口较深,有出血)怎样处理?。 处理方法:应先止血,常规消毒,用消毒纱布包扎,送医院处理。 3、挫伤(皮肤无伤口,但皮肤肿胀,剧烈疼痛,伤处周围青紫)的处理措施。 处理方法:应立即冷敷,(不能搓揉)防止内出血,24小时后用热毛巾敬热水袋敷患处,改善伤处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4、扭伤(常见从高处跳下,扭伤踝部)怎样处理 处理方法:首先检查有无骨折、脱臼。判断无骨折、脱臼,应在疼痛肿胀部位,先冷 敷,24小时后再热敷,活动关节、推拿患部,可收到舒筋、活血、止痛的效果。 5、烧、烫伤的诊断和处理 在幼儿烧(烫)伤中常因开水、热粥、热汤等烫伤者占首位;火焰烧伤次之;化学烧伤,如石灰烧伤电器击伤也时有发生。 1、烧伤分度 (1)一度烧伤仅表皮受损。局部皮肤发红,感到灼痛,没有水疱。 (2)二度烧伤损伤深层及真皮。局部红肿有水疱,疼痛剧烈。 (3)三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累及肌肉和骨骼。 2、处理 (1)设法将伤者身上的余火扑灭。如身上还沾有热粥、热菜等,立即用凉水冲洗并轻轻擦去身上物质,再浸泡在凉水中。 (2)尽快检查烧伤面积和深度,注意伤者的全身情况。若为一度烧伤,应立即放入凉水中浸泡冷敷,也可在局部涂獾油或烧伤膏,如无感染,一般可在3-5天内长好,不留疤痕。若为二度及三度烧伤,可用干净的毛巾、床单等覆盖伤面,不要挑破水疱,更不可在伤面上涂灰等不洁之物,尽量平稳、迅速地将伤者送到医院。途中注意观察伤者呼吸、心跳情况。伤者口渴,可多次给淡盐水、糖开水饮用。 (3)怎样预防幼儿烧伤、烫伤? (1)教育幼儿不要玩火。 (2)热水瓶、热粥、热锅等不要放在幼儿伸手能摸到的地方。 (3)给孩子洗澡时应先加入凉水,后加入热水,以名烫伤。 6、出血的急救 出血是创伤后的主要症状之一,一次大量出血若达到全身血量的1/3时,就有生命危险,因此出血后的立即止血十分重要。 (1)外出血 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称为外出血,常见于刀割伤、刺伤等,应作初步止血处理后,再送医院,防止短时间内出血过多。 (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创面四周渗出,出血量少、色红,找不到明显出血点,危险性小,一般不须包扎,做常规消毒即可。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缓慢不断地流出,危险性较小。可抬高出血液以减少流血,然后在出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规范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二、经鼻口腔吸痰法 三、氧气吸入技术 四、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五、心电监测技术 六、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七、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八、除颤技术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一)目的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视、听、感觉(视: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千元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 (1)开放气道: ①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 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③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 (2)人工呼吸: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 (3)胸外按压: 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②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员工意外伤害处理流程

员工意外伤害处理流程 摘要 ◆此流程详细说明了公司员工在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操作方法、管控重点和注意事项。 ◆此流程旨在规范和指导公司员工在发生意外伤害时相关人员的具体操作。 适用及涉及人员 此流程适用于成都运营中心,涉及到成都运营中心物流部、仓储部、人事行政部和资产安全部相关人员 目的: 规范公司员工在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操作流程,各部门有章可循,确保事故能够及时、正确的处理。 定义: 员工意外伤害:员工在工作中或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活动时发生突发事件所遭受的人身伤害。 安全事故处理原则:按照关于安全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未收到教育不放过、事故制定的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来处理安全事故。 员工意外伤害汇报制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和资产安全部门负责人报告,资产安全部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向上级领导报告。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以便于相关职能部门跟进处理事宜。 实施细则: 现场人员相关操作:

1.仓储现场有员工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现场其它人员需立即停下手中工作,照顾、安抚伤者,并第一时间通知部门负责人和资产安全部门人员到场; 2.照顾、安抚伤者时应避免围观和拥挤,保持空气流通和减少对伤者可能引起不适的因素; 3.现场人员需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避免事故现场受到破坏; 4.现场最高管理人员视实际情况,按事故伤害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送医。 资产安全部相关操作: 1.资产安全部在接到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报告后,需立即赶到现场取证; 2.第一时间上报仓储经理,特别重大事件需直接上报总部; 3.关注各部门对事故的处理情况,及时开展相关后续工作,随时与各部门负责人沟通; 4.关注确认事故最终处理结果,结合事故制订相关防范措施。

常见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常见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目录 1.发生火灾的脱险方法 2.发生地震的逃生方法 3.发生水灾的自救及救助方法 4.发生触电的应急方法 5.发生雷击的防御方法 6.发生溺水的自救及救助方法 7.发生车祸的自救方法 8.发生煤气中毒的抢救方法 9.发生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法 10.发生中暑的救治方法 11.发生毒蛇咬伤的救治方法 12.发生被狗咬伤的急救方法 13.烧伤急救的基本方法 14.野外困境的生存方法 15.人工呼吸法 16.胸外心脏挤压法 17.紧急止血法 18.常见的包扎伤口的办法和外伤固定术

发生火灾的脱险方法 一、火灾预防基本观念 1、火的形成需要下列三个条件:即可燃物、空气和火源,三者缺一,火即无法形成。 2、对火灾扑救,通常采用窒息(隔绝空气),冷却(降低温度)和拆除(移去可燃物)等三种。 二、火灾的种类依我国国家标准(GB4968)的规定可分为四类 1、普通火灾(A类):凡由木材、纸张、棉、布、塑胶等固体物质所引起的火灾。 2、油类火灾(B类):凡由引火性液体及固体油脂物体所引起的火灾,如汽油、石油、煤油等。 3、气体火灾(C类):凡是由气体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都称为气体火灾,如天然气、煤气等。 4、金属火灾(D类):凡钾、钠、镁、锂及禁水物质引起的火灾。 此外还有电器火灾即凡是由电器走火漏电打火引起的火灾称为电器火灾。 三、冷静沉着是救火的第一心理要素 根据一些资料说明:一般家庭的建筑面积约在65平方米左右,如果发生火灾的话,那么在四五分钟内就可能被烧光。但是,如果在发生火灾时,能沉着冷静,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一般来说,在火苗与自己的身高相当时,是完全可以扑灭的。如果火灾发生时惊慌失措,

员工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员工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员工意外事故管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意外事故风险,保障公司及员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章类别和定义 第三条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第四条工伤事故工伤事故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下列情形,均属于工伤事故范畴: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事故伤害;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工伤事故范畴内: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而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四)未经任何授权、许可便擅自行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五)其它意外伤害情形。 第三章意外伤害事故申报 第六条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第一时间向安全主管部门汇报: (一)涉及治安或交通事故须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二)发生人身伤害情况,须报“120”急救或送至附近医院及时治疗。第七条受伤害员工需在事发一周内填写《员工意外伤害事故报

幼儿意外事故的处理与办法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幼儿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运动机能不完善 自幼儿学会独自走路时起,意外伤害事故便相伴而生。1岁时,幼儿学会 了走路,但动作生硬、笨拙,头占身体的比例大而且重,常使幼儿摔倒。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动作能力的提高,幼儿受伤的部位扩展到了四肢。2~3岁的幼儿已行走自如,但跑步却不熟练,缓慢的反应速度,较差的平衡能力,较小的注意范围,常使幼儿在跌跌撞撞的小跑中摔伤身体。 2、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 幼儿认识水平较低,缺乏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判断,更不会推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经常由茫然无知的行为引来意外伤害事故。如幼儿突然从跷跷板上跳下;挥舞木棍玩耍时,丝毫不考虑会对别人有什么危害等。 (三)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的特点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有时还会情绪激动和冲动,这些都有可能使他们忽略了周围的环境因素,丧失了理智和判断能力,从而出现各种事故。如想看看窗台上的东西或窗处的情景,于是就站在小椅子上不慎摔倒;当垮他人争抢玩具时,拿起玩具向他人头上扔去或去推他人等。 (四)集体环境中,幼儿人数较多、教师人数较少,也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保育者人数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 (一)小外伤 1.扎刺的处理 先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再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难以拔除,应送医院处理。 2.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 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幼儿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l3,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需去医院治疗。 3.挤伤的处理 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缓解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4.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切伤的处理 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 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肺炎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4、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5、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有心力衰竭的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和休息. 6、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受凉.

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 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的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 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和尿量.并注意T,P,R,BP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的患儿做好口腔护理 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 7、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8、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

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 3、饮食按医嘱.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 4、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和色. 5、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 6、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7、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的表现. 8、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常见意外事故紧急处理小常识

常见意外事故紧急处理小常识 很多意外是完全可以防范的,而出现意外之后的急救尤为重要。不少意外事故都需要及时处理然后再送往医院,限于经验和知识的缘故,很多监护人在面对孩子的意外事故时,不知道怎样处理或者进行了错误处理,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的症状表现及处理措施。 一、小儿惊厥(抽筋)时如何护理 惊厥是大脑神经元暂时性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发作时,孩子会失去知觉,全身抽动发挺、两眼上翻、牙关紧咬、头向后抑,甚至大小便失禁。 惊厥以4岁以下儿童多见,可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小儿以高热引起的惊厥较多见,常常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的第一天,39oC以上的高热最易发生,下面简要介绍发生惊厥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发生惊厥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1、一名教师一手把孩子平抱在膝盖上,让孩子的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使孩子呼吸通畅,用大拇指掐压患儿的人中。 2、另一名老师赶紧取一筷子(最好外面包一层清洁的布或纱布),插在两侧或一侧上下大牙之间,以防止舌咬伤以及舌后坠引起的窒息。同时用另一只手捏住患儿手上的虎口穴用劲掐压。 3、冷湿毛巾大面积敷于额头,5至10分钟换一次,以利迅速散热降温。 4、迅速带孩子去医院,同时打电话给家长,作进一步检查、及早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食物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噎食发生具有以下特征 1、进食时突然不能说话,并出现窒息痛苦表情。 2、患儿通常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抠口腔。 3、如为部分气管阻塞,可出现剧烈咳嗽,咳嗽间有哮鸣音。 预防噎食,除了及时治疗诱因,还应做到“四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心宜平静,食宜适量。 如万一发生噎食,可采取以下急救法: 1、清醒儿可采取坐或站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只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的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噎食严重者可仰卧位),抢救者按上面方法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压力迅速增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上移,并被驱出。 2、如无效,可几秒钟重复一次,造成人为咳嗽,将阻塞食物冲出气道。再无效,就急送医院处理。 三、中暑 中暑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天,但其他季节宝宝穿衣太厚或空气不流通也可能引发中暑。宝宝语言能力弱表达能力差,我们要留心观察,一旦宝宝啼哭不止,食欲不佳有先兆中暑症状后,不要掉以轻心,赶快按以下步骤处理: 1、尽快将宝宝移到阴凉处,脱去宝宝衣物,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2、把中暑的宝宝放在凉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沾凉水替宝宝擦拭降温; 3、每隔10到15分钟给宝宝喝一些清凉饮料,宝宝的饮料不能含咖啡因;但宝宝有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不要喂,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4、尽快地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得太低。假如体温又上升,再重复前述降低体温的动作;可以用电扇及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 5、如果效果不佳,记得要尽快向医院求助。 四、烫伤紧急处理 “烫伤紧急处理口决”:冲、脱、泡、盖、送。 冲:迅速将受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内,或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 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沾粘住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氧气吸入技术规与操作流程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 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 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 (二)操作要点。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 2.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紧密。 3.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4.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 (三)指导要点。 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 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 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 (四)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 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6.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二、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皮注射技术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 (4).了解用药反应及皮试结果。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消毒皮肤。 (3).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4).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注射部位。 (5).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2名护士观察结果。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皮注射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4、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 (2).不应抽回血。 (3).判断、记录皮试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并标注。 (4).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 (5).特殊药物的皮试,按要求观察结果。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教学教材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 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还是有一些常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一、脐炎 新生儿出生结扎后的脐带残端一般3~7天脱落,有的需要10余天或20余天(根据结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脱落。 1、原因 局部细菌感染。当新生儿出生后切断脐带是,其根部为新鲜伤口,脐带内的血管没有完全闭合。若护理不当,病菌进入时,可引发脐炎。如果治疗不及时,病菌进入血液可能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2、临床表现 脐轮与脐周皮肤发红,其根部有少量分泌物为脐炎的典型症状。轻者:新生儿没有全身症状。较重者: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根部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并伴有臭味。 重者:新生儿伴有发烧、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 3、护理方法 治疗脐炎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尤其是脐带脱落前的护理。应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一旦发生脐炎,应及时就医。 二、黄疸 黄疸是指新生儿的血液、粘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脸上最

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1、原因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胆红素),最后经肝脏排除体外。而新生儿肝酶活动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性黄疸)。 2、观察 轻度黄疸主要显现在巩膜、面部、躯干等部位,中度以上黄疸除此部位明显外,手心、足心亦有感染。溶血性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并常伴有贫血;肝脾大或水肿感染性黄疸常伴有发热,并克发生感染;梗阻性黄疸大便色浅或呈陶土色;产伤所致黄疸可有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损伤原因,红细胞破坏增多,长因母乳血型不合引起。另外,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酸中毒等也会引发黄疸。 3、类型 (1)生理性黄疸:正常足月儿60%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黄疸,在第4~5天达到高峰,在1~2周内消失。 早产儿、低体重儿有80%会出现黄疸,且出现时间较早(24消失内),黄疸程度重,消退时间长,一般长于3周,黄疸指数平均在11-12毫克每100毫升。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于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感染造成肝功能降低;生产过程导致新生儿

员工意外伤害处理办法

员 工 意 外 伤 害 事 故 处 理 办 法 制定版本:A1版共5页制定负责人:唐娟、向往 总经理签字生效日期:制定日期: 1 总则 为规范公司员工意外伤害事故管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意外事故风险,保障公司及员工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 定义 本办法中“意外伤害事故”包含以下情况: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意外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意外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受到暴力等意外事故伤害; (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的;

(5)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备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处理,不在本办法管理范围内。 4 职责 (1)公司后勤部、人力资源部、医保科、各院行政办组成员工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小组; (2)公司后勤部主管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事故的调查和事故责任的鉴定,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 (3)人力资源部为事故处理的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等相关事宜的办理;负责受伤员工慰问金的发放; (4)医保科负责员工工伤保险金的办理; (5)各院行政办负责员工意外伤害事故的第一时间处理,收集事故档案资料,做好受伤员工本人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5 处理程序 (1)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第一时间报行政办公室,并送伤者前往医院治疗; (2)涉及治安或交通事故,现场人员须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3)员工就医费用暂由院行政办垫付,待后勤部对事故责任鉴定后,属于公司承担的部分凭有关医药费单据/证明交公司医保科审核后办理报销事宜;属于员工个人承担的部分在员工工资中扣除; (4)部门负责人承担本部门员工意外伤害事件的调查工作,于一周之内填写《员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告知程序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告知程序

病人权利与义务告知制度 (一)病人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二)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治疗前,应先向病人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三)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病人能够明白的语言向病人(家属)交待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病人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对语言表达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 (四)告知要在病人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病人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之中。 (五)当病人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病人或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应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六)病人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病人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

(七)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时,应首先告知病人或家属,经病人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八) 病人入院后应对病人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放跌倒警示等。 (九) 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病人家属(病人清醒时告知病人)约束目的,经家属或病人同意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十) 因病情危重致病人不易翻身或家属坚决拒绝翻动病人时,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后果,并请家属签名,护士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十一) 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病人,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病人,护士应熟练各项操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道歉,取得病人谅解。 (十二) 病人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时(除普通注射器和输液器外),均应遵循此告知程序。护士要向病人或家属解释该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 (十三) 各专科要根据本专科操作的特点,制订具专科特色的告知制度。 2011年1月增订

化学化学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化学化学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一、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 1、一般应急处理方法 化学药品中毒,要根据化学药品的毒性特点及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1)吸入时的处理方法 应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室外,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好转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2)吞食药品时的处理方法 ① 为了降低胃液中药品的浓度,延缓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食下列食物:如牛奶、打溶的鸡蛋、面粉、淀粉、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也可在500ml 的蒸馏水中,加入50g 活性炭。用前再加400ml 蒸馏水,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然后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一般10g~15g 活性炭可吸收1g毒物。 ②催吐。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头或舌根,使其呕吐。若用上述方法还不能催吐时,可在半酒杯水中,加入15mL 吐根糖浆(催吐剂之一),或在80ml 热水中溶解一茶匙食盐饮服。但吞食酸、碱之类腐蚀性药品或烃类液体时,由于易形成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易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因而不要进行催吐。 ③吞服万能解毒剂(2份活性炭、1份氧化镁和1份丹宁酸的混合物)。用时

可取2~3 茶匙此药剂,加入一酒杯水,调成糊状物吞服。 (3)药品溅入口内后,应立即吐出并用大量清水漱口。 2、常见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强酸(致命剂量1ml) 吞服强酸后,应立即服200ml 氧化镁悬浮液,或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迅速将毒物稀释。然后至少再吃十几个打溶的鸡蛋作为缓和剂。由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强碱(致命剂量1g) 吞食强碱后,应立即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处洗至中性。然后迅速服用500ml 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 份水) 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3)氨气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输氧。当氨气进入眼睛时,让患者躺下,用水洗涤眼角膜5~8min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4)卤素气体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 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吸入溴蒸气时,则应给患者嗅稀氨水。 (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