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给药【全】

第十二章 给药【全】

第十二章 给药【全】
第十二章 给药【全】

第十二章给药

§12-1 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1、种类(根据给药途径)

(1)内服药:固体剂型(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液体剂型(口服液、酊剂、合剂)

(2)外用药:软膏、搽剂、酊剂、粉剂、栓剂、涂膜剂

(3)注射药:水溶液、混悬液、油剂、结晶、粉剂

2、领取

(1)门诊:患者凭医生处方在门诊药房自行领取;

(2)住院

①病区:常用药(设药柜,备一定数量,专人负责管理,按期领取及补充)

贵重药物及特殊药物(凭医生处方领取)

毒麻药(固定数量,使用后凭医生处方领取补充)

②中心药房:中心药房人员摆药,病区护士核对并取回,按时给患者服用

(3)药物保管

①药柜放置:通风、干燥、光线明亮处,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整洁,专人负责,定期查质量

②分类放置: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等分类放置,先领先用防失效

贵重药、毒麻药有明显标记,加锁保管,专人负责,专本登记,严格交班制度

③标签明显:药瓶上贴有明显标签(内服药-蓝边,外用药-红边,毒麻药-黑边)

标签字迹清楚,注明药名(中英文对照)、剂量、浓度

④定期检查:如有变质、标签脱落及字迹不清,立即停用

⑤妥善保存

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药物:装瓶,盖紧瓶盖

易氧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有色密盖瓶中,或黑纸遮光的纸盒内,阴凉处

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品和抗生素:干燥阴凉(约20℃)或冷藏(2-10℃)

易燃易爆的药物:单独存放,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远离明火

易过期药物:按有效期先后有计划使用

患者专用的贵重或特殊药物:单独存放,注明床号、姓名

二、给药原则

(1)根据医嘱准确给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五个准确(准确的药物、剂量、途径、患者、时间)、三查八对

(3)安全正确用药(4)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三、给药途径

吸收顺序:静脉、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四、给药次数与时间

qd每日一次 bid每日两次 tid每日三次 qid每日四次

qh每小时一次 q2h每2小时一次 q4h每4小时一次 q6h每6小时一次

qm每晨一次 qn每晚一次 qod隔天一次 ac饭前 pc饭后

hs临睡前 am上午 pm下午 st立即 DC停止 prn需要时(24h)

Sos需要时(12h)12n中午12时 12mn午夜 R/Rp处方/请取

ID皮内注射 H皮下注射 IM肌内注射 IV静脉注射 po口服

Ivgtt/ivdrip静脉滴注 OD右眼 OS左眼 OU双眼 AD右耳 AS左耳 AU双耳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2-2 口服给药法

一、概念: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二、目的:协助患者遵照医嘱安全、正确的服下药物,以达到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协助诊

断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给药前评估

1、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治疗情况;

2、患者的吞咽能力,有无口腔及食管疾患,有无恶心、呕吐状况;

3、患者是否配合服药及遵医行为;

4、患者对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四、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60℃温开水送下,勿用茶水;

3、婴幼儿、鼻饲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所用的固体药,发药前将药片研碎;

4、增加或停用某种药物时,应及时告知患者;

5、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五、药物注意事项

1、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吸水管吸服后漱口,以保护牙齿;

2、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舌下含片应放舌下或两颊粘膜与牙齿间待其溶化;

3、健胃药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饭后服,催眠药睡前服,驱虫药空腹/半空腹服;

4、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准时服,保证有效血药浓度;

5、对呼吸道起安抚作用的药物(止咳糖浆)服后不宜立即饮水;

6、磺胺类药物:服药后多饮水(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易结晶堵塞肾小管;

7、强心苷类:加强心率及节律监测,低于60次/分或心律不齐时停用。

§12-3 注射给药法(皮内、皮下、肌内、静脉、动脉)

一、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前后洗手,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物品无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6、注射药液现用现配;

7、注射前排尽空气;

8、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9、注药前检查回血;

10、无痛注射技术:(1)解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合适体位;(2)两快一慢加匀速;

(3)刺激性药物:细长针头、进针深;刺激性先弱后强。

二、抽吸药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

2、抽药时勿握住活塞体部,排气时不可浪费;

3、根据药液性质抽取药液;

4、现用现抽吸,避免污染和效价降低。

六、细胞色素C(细胞呼吸激活剂,作为组织缺氧治疗的辅助用药)

1、皮内试验:取细胞色素C溶液(2ml/15mg)0.1ml加NS至1ml,皮内注射0.1ml,20min后观察

2、划痕试验:前臂下端内侧,取原液1滴于皮肤上,用无菌针头在表皮上划痕两道,

长度约0.5cm,深度以有微量渗血为度,20min后观察

3、阳性结果判断:局部发红、直径大于1cm、出现丘疹。

七、头孢菌素类(以先锋霉素VI为例,0.5g)

皮试液500μg/ml,皮内注射0.1ml,30min后观察

§12-6 局部给药

一、滴药法:滴眼药法、滴耳药法、滴鼻药法

二、插入法:栓剂,直肠栓剂(沿直肠朝脐部方向插入6-7cm)、阴道栓剂(阴道后下方送入5cm),熔点37℃

三、常用注射法

项目

常用方法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

HD/H

肌内注射IM 静脉注射IV

目的1、药敏试验;

2、预防接种;

3、局麻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

药物,不宜口

服而需在一定

时间内发生药

效;

2、预防接种;

3、局麻用药

注入药物,不宜口服或静脉而要

求比皮下起效更快

定位1、药敏试验:前臂掌

侧下段;2、预防接种:

上臂三角肌下缘;3、

局麻:麻醉处

1、上臂三角肌

下缘;2、两侧

腹壁、后背、

大腿前侧和外

1、臀大肌(十字法:臀裂顶点

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髂棘最

高点做一垂线,两线相交外上

象限,避开内角处;

联线法:髂前上棘至尾骨做一联

线,其外1/3处)

2、臀中肌、臀小肌(示指尖和

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

嵴下缘处,髂嵴、示指、中指间

构成一三角形区域,示指与中指

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髂前上棘

外侧三横指处)

3、股外侧肌:大腿中段外侧,

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

节 4、上臂三角

肌: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

(肌肉较薄,可作小剂量注射)

1、粗直、弹

性好、易于

固定的静

脉,避开关

节和静脉瓣

2、股静脉:

股动脉内测

0.5cm

消毒75%乙醇常规消毒

进针角度5°30°-40°垂直15°-30°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和无菌操作制度;

1、药敏试验:用药史、

过敏史、家族史;消毒

忌用碘酊或碘伏;备好

急救药品,防止发生意

外;结果如为阳性,告

知患者或家属,不能再

用该种药物,记录在病

历上;

2、进针角度以针尖斜

面全部进入皮内为宜。

1、严格执行

查对制度和无

菌操作制度;

2、对皮肤有

刺激性的药物

一般不作皮下

注射;

3、注射前询

问用药史;

4、消瘦者:捏

起局部组织,

减小角度,不

宜超过45°。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

作制度;

2、配伍禁忌;

3、2岁以下:臀中肌和臀小肌;

4、针头折断:稳定患者情绪,

固定局部组织,无菌止血钳取

出;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外科处

理;

5、长期注射者:更换部位,细

长针头;有硬结时热敷、理疗等。

1、严格执

行查对制度

和无菌操作

制度;

2、刺激性

强的药物:

确认针头在

血管内再注

药。

§12-4 雾化吸入法: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

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法。

常用方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压缩雾化吸入法、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1、概念:应用超声波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2、特点:雾量大小可调节、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深而慢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

3、适应症

(1)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气道不畅、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治疗手段(湿化气道)

(2)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

(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3)支气管哮喘(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4)胸部手术前后(预防呼吸道感染)

4、常用药液

(1)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

(2)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沙丁胺醇

(3)稀释痰液,帮助祛痰:α-糜蛋白酶

(4)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地米

5、注意事项

(1)水槽保证水量足够,水温不宜超过50℃;

(2)注意保护药杯及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操作及清洗动作轻;

(3)观察患者痰液排除是否困难,若因粘稠的分泌物经湿化后膨胀致痰液不易咳出时,应与拍背以协助排出,必要时吸痰。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1、概念:借助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方法。

2、注意事项

(1)指导正确呼吸:紧闭唇深长吸气,屏气1-2s,用鼻轻松呼气,如此反复;

(2)正确使用供氧装置:所用氧流量一般为6-8 L/min;注意用氧安全,室内应避免火源;

氧气湿化瓶内勿盛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器内稀释药液影响疗效;

(3)观察及协助排痰:注意观察患者痰液排出情况,如痰液仍未咳出,可予以拍背、

吸痰等方法协助排痰;

(4)使用雾化器时,应取下湿化瓶。防止湿化瓶老化,注意使用安全。

三、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

1、概念:利用拇指按压雾化器顶部,使药液从喷嘴喷出,形成雾滴作用于口腔及咽部气管、

支气管粘膜而被其吸收的治疗方法。

2、目的:通过吸入拟肾上腺素类药、氨茶碱、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解痉药,改善通气功能。

3、适应症: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4、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

(2)指导正确呼吸:深吸气、屏气(时间尽可能长,最好坚持10s左右)、呼气;

(3)每次1-2喷,两次使用间隔不少于3-4小时;

(4)雾化器使用后放置阴凉处保存,外壳定期清洁。

§12-5 药物过敏试验 一、青霉素

1、发生:多注射后5-20分钟内,或数秒内、皮内试验或肌注、静脉注射时,或连续用药过程中。

2、临表

①呼吸道阻塞症状(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致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②循环衰竭症状(周围血管扩张,有效循环量不足,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Bp ↓ ③CNS 症状(脑组织缺氧,致面部及肌肉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 ④其他过敏反应表现(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抢救措施

①立即停药,平卧,告知医生,就地抢救;

②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 ,小儿剂量减量;隔半小时0.5ml ,直到脱离危险期 ③吸氧,改善缺氧;呼吸受抑制时,口对口人工呼吸;肌注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有条件者气管插管;喉头水肿致窒息——气管切开

④遵医嘱静脉注射地米5-10mg 或将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 入5%-10%GS 500ml 内静滴

应用抗组胺类药物:肌注盐酸异丙嗪25-50mg 或苯海拉明40mg

⑤静滴10% GS 或平衡盐溶液扩容,如血压仍不回升,可遵医嘱加入DA 或去甲肾上腺素静滴 ⑥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复苏抢救,如体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⑦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智、尿量等病情变化;

不断评价治疗护理效果,为下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二、链霉素

毒性反应:全身麻木、抽搐、肌肉无力、眩晕、耳聋、耳鸣等。

解救措施: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静脉缓慢推注,小儿酌情减量(抽搐) 新斯的明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肌肉无力、呼吸困难)

三、破伤风抗毒素

1、皮试液:0.1ml 药液加NS 稀释到1ml

2、阳性结果: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 ,红晕范围直径大于4cm

有时伴伪足或痒感,全身过敏性反应表现似青霉素过敏反应(血清型反应多见) 3、脱敏注射法:每隔20分钟注射一次

四、普鲁卡因:皮内注射0.25%普鲁卡因溶液0.1ml ,20min 后观察

五、碘:碘化物作为造影剂,首次用药者应在碘造影前1-2天做过敏试验

次数 TAT (ml ) 加NS (ml ) 途径 1 0.1 0.9 IM 2 0.2 0.8 IM 3 0.3 0.7 IM 4 余量 至1ml IM

方法

阳性结果判断

口服法 5%-10%碘化钾5ml ,每日3次,共3天

口麻、头晕、心慌、恶心呕吐、流泪、流涕、荨麻疹

皮内注射法 碘造影剂0.1ml ,20min 后观察 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超过1cm 静脉注射法 皮内注射后,30%泛影葡胺1mlIV ,

5-10min 后观察

有BP 、脉搏、R 、面色等改变

第十二章:给药

1.执行给药原则中,下列首要的是 A.遵医嘱给药 B.给药途径要准确 C.给药时间要准确 D.注意用药不良反应 E.给药过程中要观察疗效 2.剧毒药及麻醉药的主要保管原则是 A.与内服药分别放置 B.放阴凉处 C.装密封瓶中保存 D.应加锁并专人保管,认真交班 E.应有明显标签 3.剧毒药瓶上的标签颜色是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黄色 4.应放在4℃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是 A.氨茶碱 B.苯巴比妥钠 C.泼尼松(强的松) D.胎盘球蛋白 E.青霉素 5.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外敷 C.吸入 D.皮下注射 E.静脉注射 6.股静脉的穿刺部位是 A..股动脉内侧0.5cm B.股动脉外侧0.5cm C.股神经内侧0.5cm D.股神经外侧0.5cm E.股神经和股动脉之间 7.在超声雾化器工作原理中,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的装置是 A.超声波发生器 B.雾化罐透声膜 C.雾化罐过滤器 D.晶体换能器 E.电子管 8.超声波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超过多少时应及时调换冷蒸馏水| A.30℃

B.40℃ C.50℃ D.60℃ E.0℃ 9.肌肉注射时,选用连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域正确的是 A.髂脊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B. 髂脊和尾骨连线的中1/3处 C.髂前上脊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D. 髂前上脊和尾骨连线的中1/3处 E. 髂前上脊和尾骨连线的后1/3处 10.肌肉小剂量注射选用上臂三角肌是,其注射区域是 A三角肌下缘2~3横指处 B. 三角肌上缘2~3横指处 C.上臂内侧,肩峰下2~3横指处 D.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E.肱二头肌下缘2~3横指处 11.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现患者局部肿胀、疼痛、试抽有回血,可能的原因是 A.静脉痉挛 B.针头刺入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 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壁外 D.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 E.针头刺入皮下 12.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应调至 A.0.5L/min B.1~2L/min C.2~4L/min D.6~8L/min E.8~10L/min 13.臀大肌注射时,应避免损伤 A.臀部动脉 B.臀部静脉 C.坐骨神经 D.臀部淋巴 E.骨膜 14.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应除外的是 A.贵要静脉 B.耳后静脉 C.额静脉 D.枕静脉 E.浅静脉 15.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 A.盐酸异丙嗪 B.去氧肾上腺素 C.盐酸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 执行给药原则中,下列首要的是 A.遵医嘱给药 B.给药途径要准确 C.给药时间要准确 D.注意用药不良反应 E.给药过程中要观察疗效 2. 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保管原则是 A.与内服药分别放置 B.放阴凉处 C.装密封瓶中保存 D.应加锁并专人保管,认真交班 E.应有明显标签 3. 剧毒药瓶上的标签颜色是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黄色 4.应放在4℃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是 A.氨茶喊 B.苯巴比妥钠 C.泼尼松(强的松) D.胎盘球蛋白 E.青霉素 5.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口服 B.外敷C吸入 D.皮下注射 E.静脉注射 6.股静脉的穿刺部位为 A.股动脉内侧0.5cm B.股动脉外侧0.5cm C.股神经内侧0.5cm D.股神经外侧0.5cm E.股神经和股动脉之间 7.在超声波雾化器工作原理中,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的装置是 A.超声波发生器 B.雾化罐透声膜C雾化罐过滤器

D.晶体换能器 E.电子管 8.超声波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超过多少时应及时调换冷蒸馏水A. 30℃B. 40℃ C. 50℃ D. 60℃ E. 0℃ 9.肌内注射时,选用联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域正确的是 A.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后1/3处 10.肌肉小剂量注射选用上臂三角肌时,其注射区是 A.三角肌下缘2~3横指处 B.三角肌上缘2-3横指处 C.上臂内侧,肩峰下2 ~3横指处 D.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E.肱二头肌下缘2~3横指处 11.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现患者局部肿胀、疼痛、试抽有回血,可能的原因是 A.静脉痉挛 B.针头刺人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 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D.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 E.针头刺入皮下 12.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应调至 A.0.5L/min B.1-2L/min C.2-4L/min D.6-8L/min E.8~10L/min 13.臀大肌注射时,应避免损伤 A.臀部动脉 B.臀部静脉 C.坐骨神经 D.臀部淋巴 E.骨膜 14.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应除外的是 A.贵要静脉 B.耳后静脉 C.额静脉 D.枕静脉 E.颞浅静脉 15.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苜选药物是 A.盐酸异丙嗪 B.去氧肾上腺素C盐酸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16.青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是、20~50U

药剂学“透皮给药系统”真题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药剂学“透皮给药系统”真题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推荐阅读:2013事业单位招聘| 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单选题】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收 B.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有利于透皮吸收 C.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首过效应 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 【答案】C。 解析: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是影响透皮给药系统药物吸收最大的屏障,角质层下是活性表皮,二者共同构成表皮层。药物分子量过大,难以透过角质层,不利于吸收,故A选项错误;药物脂溶性大,易于透过角质层,但难以进入角质层下由水性组织构成的活性表皮,故B 选项错误;药物经皮给药能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首过消除,药物直接进入血液,C选项正确;药物经皮肤进入血液的速度和剂量都十分有限,剂量大的药物不适合制成经皮给药制剂,故D选项错误。 小结: 经皮给药制剂,也称透皮给药系统,中公教育专家安雅晶认为,常考点有以下两方面。 1.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 (1)优点 ①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 ②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2)局限 皮肤是限制体外物质吸收进入体内的生理屏障。水溶性药物的皮肤透过率非常低,不宜制成经皮给药制剂。一些本身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物不宜设计成经皮给药制剂。 2.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1)生理因素 包括: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层的厚度,皮肤条件,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等。 (2)剂型因素与药物的性质 包括:药物剂量和药物的浓度,分子大小及脂溶性,pH与pKa,制剂中药物的浓度等。

药剂学-第22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药物 2.生物活性检测 3.蛋白质分子得构象 4.BCA测定法 二、判断题(正确得划A,错误得打B) 1.生物技术药物结构稳定,不易变质。( ) 2.生物技术药物对酶比较敏感,而且不易穿透胃黏膜,故一般只能注射给药。( ) 3.蛋白质得肽链结构包括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排列顺序、肽链数目、末端组成、二 硫键得位置及其空间结构。( ) 4.蛋白质结构可分为一、二、三、四级结构,其中一、二级结构为初级结构,三、四级结构为高级结构。( ) 5.形成稳定得蛋白质分子构象得作用力有氢键、疏水作用力、离子键、范德华力、二硫键与配位键。( ) 6.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中仅螺旋与B折叠得作用力就是疏水键。( ) 7.圆二光谱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得二级结构。( ) 8.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RESS)系将药物与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将此溶液与液态二氧化碳混合,载有药物得高分子材料则析出形成微球。( ) 9.超临界气体反溶剂技术(GAS)系将药物与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将此溶液与液态二氧化碳混合,载有药物得高分子材料则析出形成微球。( ) 10.鼻黏膜给药常会产生肝脏首过效应。( ) 11.两个氨基酸缩合成得肽称为二肽,由三个以上氨基酸组成得肽称多肽。( ) 三、填空题 1.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与。2.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有、与类药物。 3.蛋白质分子旋光性通常就是,蛋白质变性,螺旋结构松开,则其增大。 4.由于共价键引起得蛋白质不稳定性主要包括、、 与。 5.蛋白质类药物评价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与。 6.液体剂型中蛋白质药物得稳定剂有、、与 等类型。 7.蛋白质类药物冻干过程中常加入某些冻干保护剂,如、、、等,以改善产品得外观与稳定性。 8.PLGA叫作,其结构中改变与得比例或分子量,可得到不同时间生物可降解性质得材料。 9.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得非注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等给药。 四、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种不就是常用得蛋白类药物得稳定剂 A.吐温80 B.蔗糖C.阿拉伯胶D.聚乙二醇 2.蛋白质得高级结构就是指蛋白质得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给药试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给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药瓶上贴有明显标签:内服药标签为(蓝色边)、外用药为(红色边)、剧毒药和麻醉药为(黑色边)。 2、在执行药疗时,护士应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3、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吸入)、(皮肤黏膜用药)、(直肠给药)以及(注射)等。 4、根据皮内注射的目的选择部位:如药物过敏试验常选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局部麻醉则选择(麻醉处)。 5、皮内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o)刺入皮内。 6、皮下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o~40o),快速此入皮下。注射部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也可选用(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7、肌内注射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8、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有两种:即(十字法)、(连线法)。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9、药物过敏试验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注入剂量为(20~50U),

破伤风为(15U),链霉素为(250U)。 10、局部给药的方法有(滴药法)、(插入法)、(皮肤给药)、(舌下用药)。 二、名词解释。 1、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常用、方便、经济、安全、适用范围广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2、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3、臀大肌注射定位法: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之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止于股骨上部。 4、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 5、雾化吸入法: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法。

透皮技术

特色医疗验方仅供参考 贴敷疗法在我国中医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它独特的给药方式,.简单的操作方法,安全有效的使药物在体内24小时恒速循环.过渡输液伤害了无数无辜的患者,抗生素功不抵过。 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中西药穴位贴敷透皮疗法无口服、注射用药之弊端,且有高效、低风险、便捷的明显优势。药物经皮肤渗透,也就是我们目前正在推广的透皮技术,药物能否透过皮肤的屏障限制达至《全身性用药的目的,主要是看穿透皮肤屏障的能力有多强。 透皮技术的使用概念: 千贴:无需添加药液,药贴直接贴敷。 湿贴:药贴上添加药液,然后贴敷。、 使用方法:先将中西药打成粉状混合,注射器抽吸药物溶媒与其他稀释液体,滴至药粉上拌匀,以 不渗、不淌液为原则。 冷敷:药贴贴在相应的部位后,隔层薄膜或直接用冰袋冷敷。 热敖:药贴贴在相应的部位后,隔层薄膜用湿热巾热敷,扩展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药物渗透 l、疼痛贴敷最简单,哪里疼痛哪里沽。胃痛风湿颈肩腰,贴在痛点疼速抛。 2、感冒鼻炎贴大椎,颈后最大骨头堆。咳嗽哮喘贴身柱,大椎直下两寸处, 3、便秘肠炎贴肚脐,肚脐背后是命门。命门可治尿多症,命门还可治肾虚。、 4、前列增生或炎症,尿频尿痛尿又急。肚脐命门贴交替,脐下三寸贴中极。 5、女性痛经可治愈,疼痛之处贴上去。胸闷心痛贴胸口,天凉特别能护寿。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在下列给药途径中,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吸入疗法 D.肌内注射 E.静脉注射 2.皮内注射进行药物皮肤试验时,选择前臂掌侧下段是因为该处 A.皮肤较薄、肤色较淡 B.无大血管 C.离大神经远 D.皮下脂肪薄 E.操作较方便 3.服磺胺药物需多饮水的目的是 A.避免结晶析出堵塞肾小管 B.避免损害造血系统 C.减轻服药引起的恶心 D.避免影响血液酸碱度 E.增加药物疗效 4.无痛注射方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B.进针要快 C.拔针要快 D.推药液慢 E.先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再注射刺激性弱的药液 5.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时最好选用 A.臀大肌 B.前臂外侧 C.股外侧肌 D.上臂三角肌 E.臀中肌、臀小肌 6.皮内试验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菌操作 B.针尖与皮肤呈5°角刺入 C.严格核对 D.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 E.用70%乙醇消毒皮肤 7.以联线法取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法是 A.髂嵴与脊柱联线外1/3处 B.髂嵴与尾骨联线外1/3处 C.髂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 D.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外上1/3处 8.灭菌注射器及针头哪部份手可接触 A.针尖 B.针梗 C.活塞 D.针栓 E.乳头 9.皮下注射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 A.15°~20° B.50°~ 60° C.20°~25° D.90° E.30°~ 40° 10.肌内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放松,应采取的姿势为 A.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B.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C.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D.坐位,腰背前倾 E.站立位,身体需挺直 1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时,首选药物是 A.盐酸肾上腺素 B.盐酸异丙嗪

制备生物技术药物的几种表达系统

制备生物技术药物的几种表达系统 (一)细菌:优点是基因了解清楚;本身价格便宜且易于培养;培养基便宜;表达水平高;生长快及易于鉴别。缺点是不能分泌蛋白质;含有内毒素;无转译后修饰;可能有非正规的蛋白质交迭。产品有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白介素-2、干扰素、淋巴生长因子、白介素及细胞活素。 (二)酵母:优点是使用安全;使用的期限较长;基因了解清楚;无内毒素;高表达水平;分泌出蛋白质且易收获;生长快;培养基便宜;蛋白质一般正规交迭;转译后修饰。缺点是产糖量过多因而损坏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安全性、活性及活力等;可能含有免疫物质或抗原。产品有重组蛋白质、疫苗如乙肝疫苗、胰岛素、较大的重组蛋白如链激酶、人血清蛋白、组织坏死因子及干扰素。 (三)昆虫细胞:优点是具有转移后修饰;正规的交迭蛋白质;能分泌出产物;较好的表达率;棒状病毒对人无损害。缺点是使用期限较短;生长慢;培养基昂贵;含有免疫宿主蛋白;有些非正规的糖化反应;哺乳类病毒可以感染此类细胞。产品有疫苗、治疗药物、临床检验试剂以及做病毒治疗药物释放系统。 (四)哺乳动物细胞:优点是一般交迭蛋白质正规;正规的转移后修饰;能分泌蛋白质;良好的正规使用纪录;对大的、复杂的蛋白质的生产是唯一的选择。缺点是培养基昂贵、生长缓慢;含有过敏物质;需要深入的鉴别;精制手续复杂;产品昂贵。或品有组织血纤维溶酶原活

化剂(TPA),因子Ⅷ及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五)转基因动物:优点是可表达复杂、巨大的蛋白质;高表达水平;蛋白质交迭正规;后转移修饰正规;易于放大;费用低廉。缺点是正规使用的经验很少;是否易于被病毒感染尚为未知数;表达水平不稳定;周转期限长;精制方法尚需研究;生产周期不能确定;有关农场的eGMP生长尚存在问题。产品有利用羊及兔子生产α-1抗胰蛋白酶,胆盐刺激生产的脂肪酶,超氧化物岐化酶、胶原、因子Ⅷ及Ⅸ及一些小肽。 (六)转基因植物:优点是开发周期较动物短;种子易于保存;易于放大;表达量高;基因结构清楚;无植物病毒影响人类;生产费用低。缺点是存在新的污染问题;转移后修饰与动物不同;含有可能出现的过敏物质。产品:利用转基因玉米生产治疗性的蛋白质物质,在2000年已有6个产品在Ⅱ期临床;用转基因烟草生产人用溶酶体酶;用转基因玉米生产β-葡萄苷酸酶;用转基因马铃薯生产重组霍乱疫苗。

护理学基础习题第十二章:给药

护理学基础练习题 主编:华北煤炭医学院护理学系基础护理教研室 第十二章给药 一、名词解释 1.皮内注射 2.皮下注射 二、填空题 1.在执行药疗中应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对包括核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往曾使用过青霉素,但停药后患者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3.臀大肌注射“十”字法定位是从顶点向左或右做一水平线,然后从从做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内角。 三、单项选择题 1.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时,首选的药物为() A.盐酸异丙嗪 B.苯肾上腺素 C.盐酸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甲肾上腺素 2.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如果停药几天以上,必须重新做过敏实验() A.1 天 B.2天 C.3天 D.4天 E.5天 3.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下列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A.分2次量,平均每隔20分钟注射1次 B.分3次量,平均每隔20分钟注射1次 C.分4次量,平均每隔20分钟注射1次 D.分4次量,注射量由少到多,平均20分钟注射1次 E.分4次量,注射量由少到多,平均10分钟注射1次 4.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在抢救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立即通知医生抢救 B.静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 C.立即停药,平卧,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 D.立即吸氧,行胸外心脏按压 E.氢化考地松静脉输液 5.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吸入 D.静脉注射 E.外敷 6.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保管原则是() A.药名用中.外文对照 B.应加锁并专人负责 C.装密封瓶中保存 D.于阴凉处存放 E.与内服药分别放置 7.护士执行给药原则中,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遵医嘱给药 B.给药途径要准确

第十二章 给药复习题

第十二章给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2.皮内注射法: 3.皮下注射法: 4.肌内注射法: 二、单选题:1. 关于药物的保管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药柜应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以保证光线明亮 B.药柜应透明保持清洁C.毒麻药应加锁保管,专人管理,并进行交班 D.药名用中文书写,标明浓度和剂量,字迹清楚E.瓶签模糊的药物需认真核对 2.下列药物的保管,错误的:() A.盐酸肾上腺素:装在黑纸遮光的盒内 B. 氨茶碱片:装在有色密盖瓶内 C.糖衣片:装瓶盖紧 D.胎盘球蛋白:放冰箱内 E.维生素C片:装在白色瓶内,盖紧。 3、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的保管原则是 A.药名用中、外文对照 B.应加锁,专人管理并认真交班 C.装密封瓶中保存,放于阴凉处 D. 药瓶上应有明显标签,用黑色边 E. 与内服药、外用药分别放置 4. 在药物保管中,下列应远离明火处保存是: A. 破伤风抗毒素 B. 胎盘球蛋白 C. 环氧乙烷 D. 水合氯醛 E. 酵母片 5. 在药品的保管原则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应分类保管 B. 易挥发、潮解的药物,须装 瓶内盖紧 C. 抗生素按有效期先后,有计划地使 D. 贵重药、毒麻药须放在治疗室醒目的地方 E. 生物制品应保存在4℃环境 6. 应放在有色密盖瓶内的药物是 A. 易氧化的药物 B. 易挥发的药物 C. 易潮解的药物 D. 易燃烧的药物 E. 易风化的药物 7.下列关于给药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遵医嘱给药,如有任何质疑,应立即提出 B. 给药前核对患者,做好解释 以取得合作 C. 药物应现用现配,备好后及时分 D. 为工作方便可适当更改给药时间 E.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8.在遵守药疗原则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服药中,要注意服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 B. 根据治疗目的不同,确定 给药途径 C. 操作时,要做到三查八对一注意 D. 用药应准时,准量 E. 凡发生过敏的药物,可暂时停用 9. 执行给药原则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 遵医嘱给药 B. 给药途径要准确 C. 给药时间要准确 D. 注意用药不良反应 E. 给药后要注意观察疗效 10.除静脉注射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他药物均有一个吸收过程,下列吸收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舌下含服 B. 吸入 C. 直肠 D. 肌内注射 E. 口服 11.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口服 B. 肌内注射 C. 舌下含服 D. 静脉注射 E. 吸入 12.隔日一次的外文缩写是

生物的技术药物制剂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编号:_1-33_

第十八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一节概述 一、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 1、生物技术或称生物工程(biotechnology),是应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在最适条件下,生产有价值的产物或进行有益过程的技术。 2、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酶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与生 化工程。 二、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蛋白质的组成和一般结构(一、二、三、四级结构) (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一般理化性质:旋光性、紫外吸收、蛋白质两性本质与电学性质 (1)旋光性:蛋白质分子总体旋光性由构成氨基酸各个旋光度的总和决定,通常是右旋,它由螺旋结构引起。蛋白质变性,螺旋结构松开,则其左旋性增大。 (2)紫外吸收:大部分蛋白质均含有带苯核的苯丙氨酸、酪氨酸与色氨酸,苯核在紫外280nm有最大吸收。氨基酸在紫外230nm显示强吸收。 (3)蛋白质两性本质与电学性质:蛋白质除了肽链N-末端有自由的氨基和C-末端有自由的羧基外,在氨基酸的侧链上还有很多解离基团,如赖氨酸的 -氨基,谷氨酸的γ羧基等。这些基团在一定pH条件下都能发生解离而带电。因此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

pH条件下蛋白质会成为阳离子、阴离子或二性离子。 2.蛋白质的不稳定性 (1)由于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水解、氧化和消旋化,此外还有蛋白质的特有反应,即二硫键的断裂与交换 (2)由非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聚集(aggregation)、宏观沉淀、表面吸附与蛋白质变性 (三)蛋白质类药物的评价方法: 多种分析方法:液相色谱法、光谱法、电泳、生物活性测定与免疫测定 第二节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与工艺(注射剂型) 一、蛋白质类药物的一般处方组成:一类为溶液型注射剂,另一类是冻干粉注射剂 二、液体剂型中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化:①改造其结构;②加入适宜辅料 蛋白类药物的稳定剂:缓冲液、表面活性剂、糖和多元醇、盐类、聚乙二醇类、大分子化合物、组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和赖氨酸的盐酸盐等、金属离子 1.缓冲液因为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与pH值有关,通常蛋白质的稳定pH值范围很窄,应采用适当的缓冲系统,以提高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例如红细胞生成素采用枸橼酸钠-枸橼酸缓冲剂,而α-N3干扰素则用磷酸盐缓冲系统,人生长激素在5mmol/L 的磷酸盐缓冲液可减少聚集。缓冲盐类除了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外,其浓度对蛋白质的溶解度与聚集均有很大影响。组织溶纤酶原激活素在最稳定的pH条件下,药物的溶解度不足以产生治疗效果,因此加入带正电荷的精氨酸以增加蛋白质在所需pH值下的溶解度。 2.表面活性剂由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所以在蛋白质药物,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 给药

第十二章给药 1、给药的原则; (1)根据医嘱给药:给药是一种非独立的护理操作,因此,护士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3)安全正确用药: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备好的药品应及时分发或使用,避免放置过久药效降低或污染 (4)注意用药后反应:某些药物易引起过敏或毒副反应较大的应加强观察,做好记录。发现给药错误,及时报告、处理。 (5)做好心理:技术熟练、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心理上予解释、鼓励、劝慰,消除怀疑、恐惧及抗药心理以取得主动治疗的效果。 2、注射给药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A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B注射器的活塞、针头与针梗必须保持无菌 C按要求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常用消毒方法、安尔碘消毒 D临时抽取,随即注射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检查药物质量、查实确无配伍禁忌(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人一套物品,注射器空筒与活塞分离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剂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注射器和针头(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血管神经处;不可在局部皮肤肌肉有炎症、损伤、硬结或瘢痕处进针;长期进行注射的病人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注射时选择血管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 (6)现配现用注射药液:规定注射时间临时抽取,即时注射 (7)注射前排尽空气:注射前应排除注射器内空气,以免空气进入血管引起空气栓塞、排气时要注意避免浪费药液 (8)注射药液前检查回血:静脉、动脉注射必须见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内注射如有回血,则应拔出针头重新进针 (9)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各种注射法进针深度不同;进针时不可把针梗全部刺入皮肤 (10)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A做好解释与安慰,使患者心身放松,适当的体位与姿势 B二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慢 C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然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宜选用相对较长、较粗的针头,而且进针要较深 3、正确的抽吸药液方法 (1)从安瓿内吸药:查→弹→锯→消→折→抽→排→套…贴 (2)从密封瓶内吸药:查→开盖→消→注气→吸→排 (3)结晶、粉剂或油剂吸药法 A结晶、粉剂——先溶 B混悬液——先摇匀 C油剂——加温或两手对搓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摘要:主要介绍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影响因素;促进药物吸收的促进剂及促进药物吸收的物理学方法,主要有离子导入法、电致孔法、超声波法、微针法、无针注射法、激光法和红外法、加热法。 关键词:透皮给药系统、透皮吸收促进剂、离子导入法、电致孔法、超声波法、微针透皮给药系统、无针注射法。 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简称TDDS,TTS) 是指通过皮肤表面给药,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广义的透皮给药系统可以包括软膏剂、硬膏剂、贴剂、涂剂和气雾剂等。该类制剂为一些长期性疾病、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透皮给药制剂与常用普通剂型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①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②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③减轻注射用药的痛苦; ④患者可自己用药,出现问题可及时停药,使用方便; ⑤减少 给药次数和剂量。药物渗透进皮肤的途径有毛孔及附属皮脂腺、汗孔、连续的角质层。 自1974年美国上市第一个Transderm-Scop镇晕剂东莨菪碱后,国内外学者对TTS进行了大 量研究,包括影响因素,透皮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技术等。 1.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皮肤因素,剂型因素和药物的性质等。 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角质层形成了透皮给药的限速屏障, 大部分体表的角质层有 l5~25层扁平角质细胞,总厚度约为10 gm。虽然有大分子通过被动扩散而透过角质层的报道, 但一般认为经透皮给药的理想药物分子量应< 400Da。另外, 一个可行的透皮给药药物的剂量应< 20 mg/d。因此,皮肤阻碍药物进入体内,大多数药物,即使是剂量低、疗效高的一些药物,透皮速率也难以满足治疗需要,成为研究开发TTS的最大障碍。 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的快慢。许景峰【2】等测定了31种理化性质、结构和药理作用有很大差别的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透过体外透皮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用来预测药物透皮吸收的难易。药物的分子量与药物的透皮速率之间呈一“Z”形图,可分为三段:分子量100~250、255~300、300~400,在每一段内总趋势是分子量增大,透皮速率增加;但分子量再继续增大,则透皮速率显著下降。对固体药物而言,药物的熔点与药物的透皮速率呈负相关。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重要因素。皮肤的角质层是 脂溶性组织,而活性表皮是水溶性组织。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前者,而难进入后者;水溶性大的药物恰恰相反,因此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要适中,才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有人 认为油/水分配系数接近于1最好,有人认为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约为1000时有最大透皮吸收 速率,这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 2.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促使药物渗透进入皮肤, 并降低药物通过皮肤时所受的阻力, 从而促进药物穿过角质层, 进行表皮扩散的物质。 透皮吸收促进剂应具备的特点是【3】: ①对皮肤和机体无药理作用, 应用后立即起效,去除后皮肤能恢复正常的屏障功能; ②不引起体内物质通过皮肤的丢失; ③不与药物及其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 摘要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大规模生产已成现实,这类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数量越来越多。与传统的化学合成约物相比,其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即与体内正常生理物质十分接近,更易为机体吸收,其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但由丁多肽、蛋门质类约物(1)分子质量大、稳定性高、易被胃肠道中的的蛋白水解酶降解;(2)生物半衰期短、生物膜渗透性差、生物利用度不高、不易通过生物屏障等,故其给药系统的研究一直足约剂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许多学者曾尝试对肽类、蛋白质类约物进衍化学修饰、制成前体药物、应用吸收促进剂、使用酶抑制刺、采用离子电渗法皮肤给药以及设计各种给药系统解决上述问题.此炎药物一般注射给药,基本剂型足注射剂和冻粉针剂,常需频繁注射,患者顺从性差,且加重了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经济负担。近年来,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制剂新技术发展迅述歼逐渐完善,国内外学者将其广泛应用于多肽、蛋白质炎约物给约系统(drug deiivery system,DDS)的研究中,为此炎药物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本文就多肽、蛋白质类约物的给药系统及新技术进行综述。主要介绍注射给药系统和非注射给约系统,及其下属几个分支。重点介绍非注射给药系统。 关键字给药系统注射非注射 l 新型注射给药系统 1.1 控释微球制剂 为了达到多肽、蛋白质类药物控制释放,可将其制成生物可降解的微球制剂。目前已经实际应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主要有淀粉、明胶、葡糖糖、清蛋白、聚乳酸(PL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IGA)、聚邻酯、聚内酯和聚酐等;其中PLGA最为常用,改变乳酸乙醇酸的比例或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到不同降解时间的微球。 PLGA 微球相对于常规注射剂具有如下优点:(1)释药周期长,避免频繁给药; (2)使用安全;(3)药理作用增强;(4)避免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5)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1.2 脉冲式给药系统 普通注射剂(疫苗、类毒素)一般至少接种3次,才能确保免疫效果,血药浓度波动大,且不能保证在疾病发作时相应的血药浓度。而脉冲给药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根据忠者发病的节律性提前给药,使给药时间与释药时间有一个与生理周期相匹配的时间差,从而预防发病,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且不易产生耐受性,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是现代药剂学研究的新模式。 2 非注射给药系统 2.1 口服给药系统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主要存在4个问题:(1)在胃内酸催化降解;(2)在胃肠道内的酶水解;(3)对胃肠道黏膜的透过性差;(4)存在肝的首过效应。因此研制新的剂型,提高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人们关注的 热点。 2.1.1 纳米粒 Kawashima等以降钙素为模型药物制备壳聚糖包衣PLGA纳米粒来评价黏膜黏附纳米粒对肽类药物吸收的影响。体外实验表明,壳聚糖包衣PI GA纳米粒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黏附效应无部位特异性,且壳聚糖的黏附特性要强于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药物的释放特性与未包衣纳米粒相比没有变化。

最新第十二章:给药复习课程

第十二章:给药 一、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三查七对的内容()。 A、床号、姓名 B、药名、剂量 C、浓度、时间 D、用药后反应 E、性别、住院号 2.以下哪些药品需要放置在2~10℃的冰箱冷藏室保存()。 A、硝酸甘油 B、青霉素 C、抗毒血清 D、氯化钾 E、肾上腺素 3.以下哪些药品是易燃易爆药物,需置于阴凉处,远离明火( )。 A、胎盘球蛋白 B、胰岛素 C、多巴胺 D、环氧乙烷 E、维生素C 4.对易风化潮解的药物应放在()。 A、有色瓶内

B、阴凉远离明火处 C、干燥密封瓶中 D、避光纸盒内 E、冰箱内 5.关于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顺序,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A、吸入>直肠>舌下含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B、吸入>舌下含服>直肠 >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C、直肠>舌下含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 D、吸入> 皮下注射>直肠 >肌内注射>舌下含服 E、直肠>舌下含服>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口服 6.给药过程中的“五个准确”指的是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 用准确的途径,在准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患者。 A、标准 B、流程 C、方法 D、药名 E、剂量 7.药疗护士取口服药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胶囊不可直接用手拿取 B、水剂应摇匀 C、油剂在取药的同时加入少许冷开水 D、先取固体药物,然后配水剂

E、应三查七对 8.青霉素过敏试验液宜()。 A、12小时内使用 B、72小时内使用 C、24小时内使用 D、现配现用 E、12小时内使用 9.下列哪种药物宜装入有色密封盖瓶中保存()。 A、复方新诺明片 B、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 C、氨茶碱片 D、VitE片 E、阿司匹林 10.发药的注意事项有错误的是()。 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B、发药前了解病员的情况 C、可提前发给病员 D、病员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对无误后再给药 E、应注意服药时间 11.肌内注射可选择()。 A.肩峰下1 指处 B.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中1/3 处

第十二章:给药教案资料

第十二章:给药

第十二章:给药 一、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三查七对的内容()。 A、床号、姓名 B、药名、剂量 C、浓度、时间 D、用药后反应 E、性别、住院号 2.以下哪些药品需要放置在2~10℃的冰箱冷藏室保存 ()。 A、硝酸甘油 B、青霉素 C、抗毒血清 D、氯化钾 E、肾上腺素 3.以下哪些药品是易燃易爆药物,需置于阴凉处,远离明火 ( )。 A、胎盘球蛋白 B、胰岛素 C、多巴胺 D、环氧乙烷 E、维生素C

4.对易风化潮解的药物应放在()。 A、有色瓶内 B、阴凉远离明火处 C、干燥密封瓶中 D、避光纸盒内 E、冰箱内 5.关于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顺序,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A、吸入>直肠>舌下含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B、吸入>舌下含服>直肠 >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C、直肠>舌下含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 D、吸入> 皮下注射>直肠 >肌内注射>舌下含服 E、直肠>舌下含服>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口服 6.给药过程中的“五个准确”指的是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 (),用准确的途径,在准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患者。 A、标准 B、流程 C、方法 D、药名 E、剂量 7.药疗护士取口服药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胶囊不可直接用手拿取 B、水剂应摇匀

C、油剂在取药的同时加入少许冷开水 D、先取固体药物,然后配水剂 E、应三查七对 8.青霉素过敏试验液宜()。 A、12小时内使用 B、72小时内使用 C、24小时内使用 D、现配现用 E、12小时内使用 9.下列哪种药物宜装入有色密封盖瓶中保存()。 A、复方新诺明片 B、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 C、氨茶碱片 D、VitE片 E、阿司匹林 10.发药的注意事项有错误的是()。 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B、发药前了解病员的情况 C、可提前发给病员 D、病员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对无误后再给药 E、应注意服药时间 11.肌内注射可选择()。

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透皮给药制剂得到长足的应用,本文对透皮给药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促进药物吸收的途径,以及透皮给药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了一个综合的论述,以期为以后的学习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透皮给药;促渗透;经皮制剂 透皮给药系统(TDS)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近年来, 随着对T DDS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各种促渗技术的开发与发展, 国内外对T DDS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日益加深,相继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的经皮给药制剂。 1.透皮给药的优点 经皮给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更稳定的直接进入血液;一次给药可以长时间使药物以恒定速率进入体内,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改善病人的适应性;可按需要的速率将药物输入体内,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避免了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反应;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去掉给药系统后,血药浓度下降,特别适合于婴儿,老人或不易服的病人。 2.透皮给药的缺点 皮肤为人体天然的屏障,大部分药物都难以足够量地透过这道屏障,透皮给药不适合剂量大的药物;药物的分子量,极性,熔点均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和皮肤中的酶对某些药物有讲解作用,某些药物在皮肤中有贮留透皮给药,起效较慢,不适合要求起效快的药物。 3.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经皮吸收受表皮或黏膜的成熟性、完整性, 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 促吸剂和赋形剂, 皮肤的水合状态, 体表面积等因素影响。小分子量药物( < 500) 有适宜的水溶性和脂溶性( 油水分配系数对数值在1~ 4), 颗粒细小, 则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调节皮肤表面和给药系统内的pH 值, 使药物呈分子型,将增加

生物技术药物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抗体或核酸类药物。自1982年世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人胰岛素在美国面世以来,迄今已有40余种生物技术药物在世界各国上市;正在研究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近千种。目前,美、英、日、韩等国正研究利用转基因动物(羊、猪、鼠、猴、蚕等)代替制药厂生产人血红蛋白、脱氨酶、抗胰蛋白酶、血液因子IX等;美、韩、荷兰等国正研究利用转基因植物(西红柿、烟草、马铃薯等)代替制药厂生产人胰岛素、白介素-2、人血红蛋白、人血清蛋白、抗艾滋病药物等。此类药物最大特点是:(1)结构复杂,理化性质不稳定,口服给药易受胃肠道pH、菌群及酶系统破坏,稳定性差;(2)分子量大,生物膜穿透性差,吸收困难,生物利用度低;(3)药理活性高;(4)生物半衰期短,体内清除率高。如普通胰岛素(INS)t1/2为9~10min,皮下注射给药,每天需3~4次。因此,生物技术药物给药存在诸多困难和不便。 针对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半衰期短的问题,通过对其分子进行化学修饰,可改变其体内清除速率或药物释放速度,达到延长其生物半衰期的目的。目前,聚乙二醇(PEG)修饰最有希望。PEG与蛋白质连接,分子变大而不易被肾小球滤过,或由于蛋白质与代谢和排泄所必需的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受到空间位阻等机制,使药物的t1/2延长。如将腺苷酸脱氨酶(ADA)采用PEG修饰,形成PEG-ADA,用于治疗ADA缺乏而引起的免疫缺损综合征患者,在美国已获FDA批准。研究和开发新型给药系统也是解决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利用度、稳定性等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此,对生物技术药物给药系统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综述如下。 1 注射途径新型给药系统 1.1胰岛素纳米囊(INS-NC)缓释给药系统 胰岛素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皮下注射的t1/2为9~10min,需频繁给药。尹宗宁等以氰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经乳化聚合法制成注射用胰岛素纳米囊(INS-NC)缓释给药系统,使胰岛素在体内缓慢释放达到长效目的。Damage等报道,载有胰岛素的生物降解聚异丁基氰丙烯酸酯(PICA)纳米囊,经皮下注射降血糖作用可维持 24h。 1.2醋酸亮丙瑞林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控释微球

第十二章 给药【全】

第十二章给药 §12-1 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1、种类(根据给药途径) (1)内服药:固体剂型(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液体剂型(口服液、酊剂、合剂) (2)外用药:软膏、搽剂、酊剂、粉剂、栓剂、涂膜剂 (3)注射药:水溶液、混悬液、油剂、结晶、粉剂 2、领取 (1)门诊:患者凭医生处方在门诊药房自行领取; (2)住院 ①病区:常用药(设药柜,备一定数量,专人负责管理,按期领取及补充) 贵重药物及特殊药物(凭医生处方领取) 毒麻药(固定数量,使用后凭医生处方领取补充) ②中心药房:中心药房人员摆药,病区护士核对并取回,按时给患者服用 (3)药物保管 ①药柜放置:通风、干燥、光线明亮处,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整洁,专人负责,定期查质量 ②分类放置: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等分类放置,先领先用防失效 贵重药、毒麻药有明显标记,加锁保管,专人负责,专本登记,严格交班制度 ③标签明显:药瓶上贴有明显标签(内服药-蓝边,外用药-红边,毒麻药-黑边) 标签字迹清楚,注明药名(中英文对照)、剂量、浓度 ④定期检查:如有变质、标签脱落及字迹不清,立即停用 ⑤妥善保存 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药物:装瓶,盖紧瓶盖 易氧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有色密盖瓶中,或黑纸遮光的纸盒内,阴凉处 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品和抗生素:干燥阴凉(约20℃)或冷藏(2-10℃) 易燃易爆的药物:单独存放,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远离明火 易过期药物:按有效期先后有计划使用 患者专用的贵重或特殊药物:单独存放,注明床号、姓名 二、给药原则 (1)根据医嘱准确给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五个准确(准确的药物、剂量、途径、患者、时间)、三查八对 (3)安全正确用药(4)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三、给药途径 吸收顺序:静脉、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四、给药次数与时间 qd每日一次 bid每日两次 tid每日三次 qid每日四次 qh每小时一次 q2h每2小时一次 q4h每4小时一次 q6h每6小时一次 qm每晨一次 qn每晚一次 qod隔天一次 ac饭前 pc饭后 hs临睡前 am上午 pm下午 st立即 DC停止 prn需要时(24h) Sos需要时(12h)12n中午12时 12mn午夜 R/Rp处方/请取 ID皮内注射 H皮下注射 IM肌内注射 IV静脉注射 po口服 Ivgtt/ivdrip静脉滴注 OD右眼 OS左眼 OU双眼 AD右耳 AS左耳 AU双耳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