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心理学的思考和研究方式

科学心理学的思考和研究方式

科学心理学的思考和研究方式
科学心理学的思考和研究方式

第1章心理学充满生机

弗洛伊德的问题1、弗洛伊德并不采用控制实验2、弗洛伊德并没有向现代心理学家那样,保证这些理论建立在可靠、可重复的因果关系上

心理学的统一性心理学的首要特征——它是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种思考和观察事物以便深入理解其运行机制的方法。科学的三个特征(1)科学采用系统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基于观察的实践(2)

它以可以公开验证的知识为研究对象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可重复性和同行评审(3)它研究实证可解问题,并产生可检验的理论实证可解决的问题:科学家对于可检验理论的研究(可证伪)科学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进步:提出理论解释世界中的特定现象,根据这些理论做出预测,实证的检验这些假设,基于检验结果对理论进行修正(通常次序为:理论——预测——检验——修正)。

第2章可证伪性科学家要确认某个理论是不是可检验的,采取的方法就是确保该理论的可是可证伪的,也就是说,理论对应的是自然界的真实事件。

理论和可证伪性标准可证伪性标准——对某理论的新证据进行评价,必须使新的数据具有证伪该理论的可能性。可证伪性标准主张,一项理论如果有用,它所作出的预测必须是明确的。理论必须两面兼顾,也可以说,这项理论在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会发生的同时,应该指出哪些事情不会发生。如果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这项理论就有问题。

那些毫无用处的解释是诱人的,因为他们似乎能对事情进行解释。事实上,他们都是在事后对所有事情做出解释。只有当一种理论并不预测所有事情,而是提出具体的预测——提前告诉我们哪个特定的情形会出现时,该理论才会出现进

步。越是宏观空泛模糊的东西越是不可证伪。

证实能否令人信服,取决于预测在何种程度上将自己暴露在可能被证伪的情景之下。(一个非常具体的,可能被证伪的预测拥有更强的说服力)。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理论被证实的数量,更要关注验证本生的质量。

“达尔文比他同时代的人走的更远,因为他并没有受缚于-让宇宙符合自己预期-

的冲动”

第3章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本质主义——从内在本质或本质属性的角度对现象

做出最终解释,才算得上好多科学理论。

科学的独特优势并不在于它是一个不会犯错的过程,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消除错误的方式。

在所有的科学学科里,进步的关键在于放弃本质主义,接受操作主义。

操作主义——科学理论里的概念必须立足于可观测事件,或与可观测事件相关联,而这些可观测事件是可以被测量的。在科学领域里,定义一个概念靠的是一系列操作,而非单独的行为事件或任务。

概念的操作性要有用,必须同时具备信度和效度。信度——测量工具的一致性。(重复性好前后一致的工具可信度高)效度——一个测量工具是否测量了它本应测量的内容

科学概念的演进——一个科学概念的定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相关观测结果的不断丰富而发生变化。许多人认为,研究一个问题的方式就是首先定义这个问题然后再去研究它。这个想法一次次被证明是错的,因为你发现可,只有先知道了答案,才能正确定义问题——Geschwind

真正的人性化观点是将关于人类的理论观点建立在观测的行为基础上,而不是以

理论者知觉为基础——Donald-Broadbentxx是个复杂的概念,它的意义是由测量它的操作以及它与其他概念之间的理论关系来界定的

操作性定义——是利用可测量、可观测的操作来表述概念的定义。它让科学知识变得公开可检验的主要机制。

第4章见证和个案研究证据个案研究和见证作为评估心理学的理论和治疗的证据是毫无价值的。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都是所谓的“孤立事件”,缺乏比较信息,而这种信息对于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说是必要的。只有当我们收集数据排除了其它可能的解释时,科学才能进步。科学家在试验中设置控制组,或称对照组,以期得到比较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比较控制组和实验组的结果,排除其他解释的可能。

为什么见证叙述毫无价值:安慰剂效应仅仅暗示正在接受某种治疗,就足以使病人感觉病情好转。无论治疗是否有效,人们都会报告某种疗法曾经对他们有所帮助,这种倾向被成为安慰剂效应。所有的新药研究程序都必须包括对安慰剂效应的控制。(安慰剂效应在抑郁症治疗中是29%,十二直肠溃疡中是36%,偏头痛是29%,食道炎是27%)安慰剂效应在心理治疗中也很常见。许多有轻度或重度心理问题的人,在接受心理治疗后说他们的情况有所好转。然而控制研究证明:这一康复比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安慰剂效应和时间推移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时间推移通常被称为自然康复现象。人类拥有如此容易自愈的身体,即使医生不做任何事,很多求医问药的人也将体验到积极的治疗效果,即使是毫无价值的治疗手段也能显得有效。

安慰剂效应如此强大,以至于无论某个人使用多么荒唐的疗法,只要被应用于一大群人,总有一些人乐意为它的效果做见证。(这就是庸医江湖术士泛滥的原因)科学回避个人化的东西。虽然这种倾向常常被归结为科学家应具备的冷静。要探寻自然界的原因和结果,就必须抛弃个人的感觉和经验。

“鲜活性”问题人们会为那些具体生动有细节印象深刻的个例事物赋予过大的权重,而忽略了统计学(抽象)的意义。当面临问题解决或决策情景的时候,人们会从记忆中提取与当前情景有关的信息。因此人们倾向利用更容易获得的,能够用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的信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当他们驾车10公里去买一张彩票的时候,他们在车祸中丧命的几率要比他们获得头奖的几率高16倍。#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克服这种不相信数字、必须亲眼目睹才去相信的倾向。

巴纳姆效应研究者发现,大多数成年人都会认为泛化的个性总结都是准确的,并且都是对自己的独特的描述。(星相和占卜术忽悠的理论基础)

个案研究的证据不能用于建立因果结论,鲜活的例子在人们的判断中被赋予了过高的权重。

第5章相关和因果

#A和B相关,有以下三种可能

1、A是B的因,B是A的果;

2、B是A的因,A是B的果;

3、A和B可能同时和C相关,A和B相关是由C引起。

#以上1和2属于方向性问题,3属于选择性偏差

方向性问题

因果倒置

选择性偏差

误将A当作B的因果,是由于研究对象M选择性差异含有C。

在行为科学中,选择性偏差是造成诸多虚假相关的罪魁祸首。

例子1:亚利桑那州空气比加州要好很多,但其空气污染致病率要比加州高。这是因为空气污染患病的人都跑到了亚利桑那州。

例子2:美国教育投入高的州,SAT分数明显低于教育低的州。原因SAT考试具有选择性,教育高的州成绩差学生也希望靠大学,而在教育投入低的州差学生都不去上大学,参加SAT考试的都是好学生。

例子3:接受心理治疗的人在各种成瘾症——如肥胖、吸毒、吸烟——的治愈率要低于那些没有接受心理治疗的人。那是因为那些寻求心理治疗的人成瘾问题复杂和棘手,而且很少能够自愈。

因果关系中的虚假因素可以通过统计学中的回归和偏相关剔除影响。

第6章让一切置于控制之下

实验方法——通过操纵和控制来分离变量。(分开考察这些自然存在的关联)操纵和控制是实验方法的核心——研究者对被假设的原因变量进行操纵,通过实验控制和随机分配来保证其他所有变量不变,然后看这个假设变量(与控制组比较)是否产生影响。这种方法排除了相关研究中出现第三个变量的问题。

比较、控制和操作

科学思维所基于的理念是比较、控制和操纵

比较——科学家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可以排除一些错误解释,并证实正确的解释。

科学的不断发展需要尽量减少对一个问题的各种不同的解释。

操纵——科学家都试图以一种区分各种不同假设的方式来重构世界。他们必须操纵被认为是诱因的变量,然后保持所有其他相关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观察是否有不同结果。(为了排除其他可能性)

一个好的设计是这样的——科学家能够操纵他感兴趣的变量,并对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随机分配与操纵共同定义了真实验

当操纵变量与一种叫做随机分配的程序相结合时,科学家就可以排除那些可以归因为被试本身特征的解释。

随机分配——是一种将被试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方法,以保证每个被试有同样几率被分到其中一组(避免了系统误差)。

随机分配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实验中被试数量。

确保被试在对比实验条件下的所有变量保持一致,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它还能平衡掉一些偶然因素。

控制组的重要性

在下结论之前必须获得“比较信息”。

用实验控制来排除某种现象的各种不同解释。用控制组来的比较来说明操纵变量的效应。

第8章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

关联性原则——新的理论不仅要能解释新的科学数据,还必须能解释已有的数据。(科学概念变化遵从这一原则,这样新的理论才会被认为是一个真正进步的理论)一个区分伪科学和科学的方法——科学总是遵从关联性原则,其特点在于众多个体参与,而对这些个体的评判标准,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自然界的了解。

1、科学没有那个实验是被设计的完美无缺的,对任何一个实验数据解释都存在不确定性。科学家评估一个理论,往往不是坐等一个完美或者关键的实验出现,而是对大量局部存在瑕疵的实验的总体趋势进行评估。

2、许多科学在即使没有爱因斯坦的情况下也取得了进步。这些进步是蹒跚而曲折的,而不是通过伟大的“爱因斯坦式整合”那样阶梯式的跃进。

聚合性证据原则——没有一个实验可以一锤定音的,但是每一个实验至少可以让我们排除一些可能的解释,并让我们在接近的真理的道路上向前迈进。多种不同的方法实用让心理学确信,他们的研究结果是建立在稳固实证的基础上的。

“科学家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的观点,而是要依靠千万人的智慧”

不同的方法很有可能涉及不同的假设,当一个假设能够通过很多不同假设的证伪检验时,我们可以说是得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结论。

尽管实验各自存在不同的缺点,并且实验技术也有优劣,但只要大量实验能够得到近似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实验证据实现聚合了。

强调聚合的重要性的原因在于,心理学往往是建立在聚合证据原则之上。

渐进整合模式——事实上,很多科学领域的进步靠的都不是一个突破(跃进模式),而是由一系列不构成重大影响的停顿及前进之间反复所组成的。

研究发展的过程

个案研究——相关性研究——操纵变量研究

例:个例观察——提出A型人格(是导致心脏病的原因之一)——心脏病专家、生物化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多方面研究——研究者发展和检验了A型行为模式

的操作性定义——大量的研究其他变量在统计学上排除,A型行为仍然和心脏有关联——最后研究者对实验变量进行操纵,以证实两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简而言之,证据汇聚起来支持了“A行为模式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原因”)

相关性研究的意义

1、许多研究的假设是以相关或这不相关的形势来表述的,因此这类研究直接验证这些假设。

2、尽管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但因果关系一定意味着相关。

3、相关性研究或许比它们看起来更有用,因为最近新发展的复杂相关设计(回归/偏相关)可以让研究者做出有限的因果推断。

4、有时处于道德伦理考虑,我们无法对一些变量进行操纵,但可以研究一些与之相关的其他变量。

元分析统计技术

将许多实验数据汇总起来,形成一个足够的数据库,以消除困扰单个实验的统计的不确定性。元分析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从结果遍布的多个实验之中产生一个明确的结果。

第9章多重原因的问题

人的行为是由多因素决定的。任何一个特地的行为都不是由于某个单独变量引起的,而是由许多不同变量共同决定的。

一个人的行为同时收到——心理-生理-环境-共同影响

交互作用——当影响行为的一个因素和另一个因素共同起作用时,它们对该行为的产生与各自单独起作用时截然不同(一个自变量的影响效果依赖于另外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例如:自变量A作用是84,自变量B作用是86,AB共同作用是126

例如:财富从一个阶级大规模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这一现象的原因。

1、科技。科技使技术使用者的生存率提高,收入增加;于此想法那些被技术取代人的收入降低。

2、新移民。移民的不断涌入,是低端劳动者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工资降低。

3、全球化。业务外包,减少了本国低收入者的机会。

4、工会和企业。企业把生产转移到其他区域以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提高了资本的价值却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我们利用单一解释来巩固已有的偏见

第10章概率推论

概率趋势——有较大的可能性,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必然如此。

例:男人比女人高对吗?对

所有的男人比女人高对吗?错

事实上,心理科学所揭示的所有事实和关系都是用概念来表述的(实际上心理学大部分概率趋势都比较弱)。其他科学的很多定律和关系也是用概率而非必然性来表示的。

“某某”统计学

通常情况是,每当一个个案被用来证明概率趋势无效时,很多人都会点头表示赞同,这反映出他们没有正确理解统计规律的本质。

在心理学领域中,有一个已经被反复证实的发现。那就是一个具体事件的信息往往可以完全击败较为抽象的概率信息。

认知错误

即使人们知道正确答案,他们也会由于问题的问法不同而做出错误结论。

样本大小信息的误用

大容量样本结果更接近概率数值,而小样本容量的数值的方差更大。

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较大样本总是能够更精确地估计出总体的真正数值。不同领域进行证据评估时需要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认识到样本规模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

赌徒谬误——倾向于将过去的事件和未来的事件之间联系起来,而实际上两者都是独立的。两个结果是相互独立的,一个事件出现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概率。例:掷一枚硬币(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各为50%),已经连续5次正面了。对于第6次你认为出现正反的概率哪个大?

这就是赌徒谬误:明明是独立事件,却认为先前的结果会影响下一结果的出现概率。

真正的随机序列——往往看起来不像是随机的,因为我们倾向于给所有事物都套上一种模式。

比如抛硬币连续出现正面或反面,ipod随机播放经常遇到同一首歌。

不能精通统计和概率的人不可能成为称职的心理学家

第11章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

自然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系统性以及可解释的因素与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一件事取决于偶然性时,并不一定表示它是不确定的,只是说明它目前无法确定。

我们称掷硬币为随机事件,是因为在每次抛硬币时,我们没有简易快捷的方法测量抛硬币的力度、角度、空气阻力以及接硬币的位置,这些变量。

试图解释偶然性事件的倾向——当一特定现象没有现成系统解释的时候,我们头脑试图将无意的理论强加于原本随机的数据。

许多金融分析师的思维方式就体现了这一谬误,他们对每一次小的波动都编造出了精细的解释,而这种变化大多只是随机波动而已。

解释偶然性:错觉相关与控制错觉

错觉相关——人们有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

即使是面对随机事件,人们也期望看到他们所期望看到的联系。他们在原本没有规律的地方看到了规律。

许多实验已经证实,人们头脑已经预设了两个变量相互关联的想法。他们甚至能够从两个根本毫无关系的数据中发现联系。

错解控制——试图去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可能源于我们深切地渴望相信自己是可以控制这些事件的。

偶然性和心理学

大多数心理学历史事件存在的问题是,不是它们解释的太少,而是它们解释的太多。这一研究方法奉行者很少承认一个人的一生是由许多偶然因素决定的。

假定某一天里你参与了100件不同的事情(电视、电话、会谈、工作、家务、导航、看书.....)。那么典型的一天中这100件事之间有多少种两两匹配的组合呢,你一天通常有4950个不同的匹配组合,而一年有365天。我们知道罕见匹配是令人难忘的,比如你出门带伞没走多远雨停了。假如你把10年内所有罕见匹配数出来,也许也就6或7件。这6、7件事情来源一个多大的样本库呢?18067494个样本库。所以,你的生活罕见匹配发生概率是0.00000033——千万分之三。因此,6件奇事发生在你身上完全可能是巧合。

接受错误以减少错误

我们必须接受错误以减少错误。

实验

被试者坐在一红一蓝的两盏灯下,实验者要求他们去预测每次测试时哪一盏灯会亮,被试者要求参与很多轮这种测试,并按准确率给予一定的回报。所有的测试都是70%的次数亮红灯,30%的次数亮蓝灯条件下进行,两种灯以随机顺序出现。

被试者很快就发现红灯亮的次数多,因此也就在测试中更多的预测红灯会亮。被测者相信灯亮是有一定的模式,但从没想到序列是随机的。为了使他们百发百中他们在红灯与蓝灯之间换来换去。被试者极少意识到他们放弃这种“百发百中”的追求,他们的预测会更好。

100次测试中被测试者正确预测是58次,而如果他们每次都选择红灯亮,正确率会达到70%,提高12个百分点。

统计预测优于临床预测

有价值的研究都一致表明:在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方面,统计预测(基于群体统计趋势预测)远优于临床预测。

因此,当对行为进行预测时,千万不要对统计资料置之不理(一个统计模型可以在理性方面接受挑战,因为它是公众性的)。统计预测也揭示,对人类行为预测时,错误和不确定将始终存在。

第12章不招人待见的心理学

菜谱式知识——是指那些只告诉你如何去使用某物,但对其根本运作原理一概不谈的知识。

个人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

两者最主要的区在于,科学心理学总是力图通过实证方法检验菜谱式知识的有效性。

科学评估具有系统性和可控性,这些特性是个人评估程序所不可能具备的。

引入科学的方法的目的正是要避免个别观察者的偏见。

法庭诶那些考虑专家证词的法官提供了四个鉴别指标:

(1)观点所基于理论基础是“可检验的”;

(2)于某一方法关联的错误率可知;

(3)观点所基于的技术或方法过了同行评审;

(4)技术和方法是否被相关的科学团体所广泛接受。

以上对应了本书的主旨:

(1)可证伪性;(2)概率预测;(3)服从同行评审的公共知识;(4)基于聚合性和共识的科学知识。

结束语

1、心理学的进步是通过研究可解的实证问题而取得的。

2、心理学家提出可证伪理论来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

3、理论中的概念都是具有可操作定义,这些定义随着证据的积累而逐渐演变。

4、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方法来检验的,用这种方法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也就是说,它允许其他科学家重复这些实验并提出批评。

5、心理学家的数据和理论,只有经过同行评审程序的科学刊物上发表之后,才算是进入了科学领域。

6、实证主义之所以具有系统性,是因为它遵循了控制和操纵的逻辑,这两者也是真实验的特性。

7、心理学家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获得他们的结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各不相同。

8、许多情况下,只有经过许多实验数据的缓慢积累才能得出结论。

9、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到科研工作中。 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学科体系创新是科研创新的基础性工作。科研创新是以学科体系的不断创新为基础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学科体系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完善学科体系,应遵循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既注重基础理论进步,又注重为实践服务;既注重历史继承性,又注重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创新;既注重不断调整和充实传统学科的内容,又注重不断增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 学术观点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学术观点创新是科研取得成果的根本要求。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倡导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和切磋。广大科研人员应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为了鼓励学术观点创新,要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把学术探索中出现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也不把政治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学术问题。 科研方法创新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的创新有赖于科研方法的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有多种途径。就目前情况看,应改变基础研究偏重于逻辑推理、应用对策研究偏重于数据说话的单一研究方式,在保持原有侧重点的同时,推动这两种研究的交融和借鉴。也就是说,基础研究不要排斥实证研究,应用对策研究也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 准确判断优秀成果、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三个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一个比较概念,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性质,二是水平。从性质来讲,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世界同类先进成果的产物,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成果。只有这样的成果,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从水平上看,由于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规范、权威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因此优秀成果应具有公认的高水平特点,如转载、引用和同行专家公认,或者经有关方面采用直接转化为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人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成果和人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能出优秀成果是成为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优秀人才的标准应当是多方面的,能出获得同行认可和推崇的成果是一个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也是一个基本条件。简要地说,优秀人才应该德才兼备,政治强、业务精、品德好、作风硬。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是就学术交流的层次而言的。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学术成果、学术人才要走向世界,要求学术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要求学术人才能站在本学科的前沿、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等次的学者开展交流、共同提高。此外,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还需要有外语这个基本条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甚至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师,不掌握一两门通行外国语肯定是不可能的。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作业原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 3. 心理学 ( 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作为丰富文化产品创作、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的重点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全面部署了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各项工作,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应《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之约,我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这些重大要求和部署、繁荣发展我省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谈几点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必须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的旗帜和灵魂。《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毫不动摇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捍卫马克思主义,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基本前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是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要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善于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

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认真遵循这个要求,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用先进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引领文化建设,用优秀的研究成果引领理论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创造,切实担负起建设文化强省的历史重任。 二是必须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胡锦涛同志指出:“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决定》明确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落实这项要求,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性地运用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深入研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关注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推动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等方面潜心思索,合力研究,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浙江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更深厚的智力支撑。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力量源泉。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 科学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中共中央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又一次表明党中央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新世纪新阶段,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光荣而重大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党领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对于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要抓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大好时机,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应该有发达先进的自然科学,也应该有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对新的时代课题,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系统深入地研究和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迫切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四个“同样重要”和四个“迫切需要”,是我们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也

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 (一)世界是真实的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 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 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D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________的基础之上。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A )2、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冯特 B.华生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 C )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 B )4、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C )5、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结构主义 B.精神分析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 ( B )6、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学派。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心理学 ( C )7、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访谈法 ( C )8、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詹姆斯 C. 冯特 D. 铁钦纳 ( B )9、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 B )10、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 是。 A.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 C )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 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 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功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 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 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 哪一个分支? A、生理心理学 B、行为遗传学 C、进化心理学 D、认知神 经科学 ( A )13、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的管理学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等;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征。 3、教学内容 具体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从简单的教具模型、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不可替代的因素。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硬件设施(如桌椅、黑板、投影仪)和空间布置(如教室文化建设情况、座次排列)等要素; 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风、校风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要素。 (二)学习与教学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

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a812018007.html, 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选题参考 1、充分发挥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德育功能 2、学术规范化与学术环境的建构--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之合法性的质疑 3、刍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6、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思想——兼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之第三条进路 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8、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和思路 9、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习《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体会 10、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11、以“十一五”规划为契机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局面 1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13、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访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 14、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 1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16、发展繁荣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若干战略问题思考 17、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https://www.doczj.com/doc/a812018007.html, 18、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19、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20、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 二、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题目大全 1、“问题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笔谈)——问题研究与学科建设 2、论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3、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在理论创新 4、彰显人文精神探求理工背景文科发展路径——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综述 5、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 6、方法与进展:基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文本研究 7、从历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情况看档案学的地位和作用 8、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育人使命:立德树人 9、继承优秀传统创造新的辉煌——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60年的成就与启示 10、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任务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重要作用 11、论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融汇创新 12、重视和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部分学者学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讲话的笔谈 13、论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14、新世纪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学习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 15、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国际化策略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 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 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 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 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文献就 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 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 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 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 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学 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 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地研究方法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 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 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 “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 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 心理测验的信 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 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 产生并重复出 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 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 某人进行深入 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 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 式、精神分析学派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 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 成。 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 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 比较静息的状 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 经冲动。 神经冲动的传导(单个神经元内的传导)实际上是一个神经内局部产生的电位 差引起。 神经冲动的传递(两个或多个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要经 过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 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的运动,跟电流在导线内的运动不同。电 流按光速运动,每秒 30 万公里,而人体内神经兴奋每小时运 行的速度只有 3.2~320 公里。 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 梢时,有些突 触小泡突然破裂,病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 隙后, 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的分子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 内某些离 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 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怎样?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的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 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 过程。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 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对 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 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在不同背景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知觉可能是不 同的。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空间的刺激组合中,而且存在于时间系 列中。可见,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像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 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什么叫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吉林财经大学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20122020年

吉林财经大学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2012-2020年) (讨论稿) 为大力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以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研究质量、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为重点,实现科研强校的重大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3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教社科2011〕3号)以及《吉林省高等学校2011-2020年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精神,学校决定实施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加强引导,培养队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积累经验,彰显特色,形成崇尚学术、尊重学者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适合于学术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造就和谐宽容、激励创新的学术环境,完善有利于科研精品涌现的导向机制,在科研促进学科水平提升方面实现较快发展,在标志性科研成果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到2020年,建立起学科体系完备、队伍素质优良、团队和平台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开放融合、富于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体系;整体实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部分研究领域达到省内领先、国内知名;推出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实际的战略策略研究的系列科研成果;树立一批在省内和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一流学术品牌。 二、主要任务 1、提升学科水平,突出我校的学科优势,力争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2、加强人才后备队伍培养,创造条件积极引进人才,聚集和培养一大批面向吉林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创新型骨干研究队伍。学术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梯队结构日趋合理。 3、大力推进我校的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建好协同创新中心,增强开放合作研究功能,形成明显优势和特色。 4、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不断实现突破,科研经费稳步增长,研究质量全面提升,产出一批精品成果。 5、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研究解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做出贡献。 6、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争取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7、完善科研考核与评价方法,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8、加强学术期刊管理,提高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发挥理论宣传和学术交流的窗口作用。 9、健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科研引领作用,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建设计划 (一)学科特色彰显计划 1、加大投入、重点支持,保持吉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并逐步带动相关学科的提升和发展,形成优势学科群。对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学科的和相关支撑学科,要通过学科建设规划、学校项目带动、精品成果培育计划、优秀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措施,进行重点培育和支持。 2、积极推动跨学科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导向,通过项目引导、成果资助、开放交融、搭建平台等措施,大力推进文文交

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我们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一)、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1 认识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2 情感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3 意志过程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如何复杂或作出何种假象与掩饰,都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或在内部的神经生理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方法,应根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联系性原则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现象的产生都要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某种刺激的反映,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主体状况下,反应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对人的某种心理现象研究和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条件。不仅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要在联系和关系中探讨心理活动的真正规律。 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从心理史前发展、意识发展、个性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4.教育性原则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应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这个道理极易明白,而常为研究者所忽视,因此研究者应时刻保持“自己是教育者”的意识,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 5.分析与综合的原则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和把各部分联合成为统一的整体,是任何科学深入认识其对象的有力手段。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分析与综合的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两层意思:其一,心理、意识虽然是很复杂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剖析将其分解为各种形式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而后通过综合将其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种心理形式与现实条件的依存关系时,也可以分别地考察某一条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将其揭示的各种规律加以综合运用。综合的观点在心理学中也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观点,因此这个原则也被叫做系统性原则。

中公独家解读——科学心理学发展中的著名人物及其理论二

中公心理学专家徐富宾在上一章为我们介绍了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及其理论,下面让我们继续跟随徐富宾老师了解下冯特的其他学生。 在冯特众多的学生中,有那么一位和他的关系是非常暧昧的——不要误会,这里的暧昧是指关系比较复杂——那就是霍尔。 斯坦利·霍尔,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将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陆的第一人,也是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 实际上霍尔和冯特的关系很是复杂,在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前一年,也就是1878年,斯坦利·霍尔在哈佛大学获得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而授予他博士学位的正是冯特的师弟——威廉·詹姆士,这也是同样伟大的心理学家,我们在后文中会详细介绍。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霍尔可以算是冯特的师侄。 另外,在霍尔到莱比锡大学师从冯特学习心理学之前,他先去了柏林大学跟随赫尔姆霍茨学习了生理学,注意这个人——赫尔姆霍茨,这个人严格来说算的上是冯特的老师。1857年,冯特从柏林大学深造后回到海德堡大学担任生理学讲师。1858年,赫尔姆霍茨来到该校,创办了一所生理学研究院,冯特担任其实验室助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的话,霍尔又算是冯特的师弟。 霍尔虽然是冯特非常出色的学生,但他并不像铁钦纳那样继承了冯特的观点,他的研究大多沿着生理学的方向进行,比如他提出的复演论,也就是基因复制。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反映着人类发展的历史。他认为生前胚胎期像蝌蚪形状,代表人类最初在水中生存的时期;婴儿期的爬行代表人类进化的猿猴时期;青年期情绪不稳定代表人类进化的混乱期;成年后身心成熟代表人类进化的文明期。 另外霍尔可以说是冯特的弟子中开枝散叶最广并且成就也是最高的了。霍尔先后在霍普金斯大学和克拉克大学任教,在霍普金斯大学期间,他教过许多学生,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杜威。后来在克拉克大学任教期间,霍尔还培养出很多的心理学博士,其中包括了著名心理测验学家推孟和格塞尔。推孟也被称为“智商之父”,因为他把比奈-西蒙量表修订为了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格塞尔的主要观点是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广为人知。 至于杜威,我想很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他是实用主义哲学家,进步主义教育家以及机能主义心理学家。 杜威反对赫尔巴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提出了新三中心即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即经验改组或改造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五步教学法。并且他还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杜威的代表作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等等。 和冯特一样,杜威的影响不仅在于自身的著作观点,更在于他的学生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