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指导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组

目录

实验预备实验环境和工具使用,多文件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实验一类与对象

实验二构造函数、析构函数

实验三继承-单继承

实验四继承-多继承

实验五多态 -运算符重载

实验六多态-虚函数

实验七 I/O流与文件

实验八模板

实验预备实验环境和工具使用

多文件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Visual C++提供了一个集源程序编辑、代码编译与调试于一体的开发环境,这个环境称为集成开发环境,对于集成开发环境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程序设计的效率,本实验通过学习Visual C++ 6.0界面的常用组成情况,并学习各种常用的窗口、菜单、按钮的意义和功能,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用户界面、菜单和工具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主要菜单命令。

●了解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的界面组成;

●理解菜单命令的含义

●掌握“New:”菜单命令、“Breakpoints”菜单命令、“Build”菜单命令、“Source Brower”

菜单命令、工具栏的定制和修改、联机帮助。

●简单的程序设计

二、实验设备与平台

实验设备要求每个学生一台电脑,其中运行环境为VC++ 6.0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上机实验内容

●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的用户界面识别;

●新文件、新工程项目、工作区的创建;

●设置、查看和删除断点;

●编译和运行程序;

●浏览资源信息;

●工具栏的定制和修改;

●联机帮助的使用;

●熟悉Visual C++编写控制台模式程序的方法;

上机输入例题,调试并运行,并观察结果;

●上机编写一个程序

实验1调试并编译程序。

在Visual C++下,编写控制台模式的程序和在DOS下编写程序相似,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一般用于后台程序的编写。控制台模式下程序的编写有两种方法,一是创建一个C++源程序文件,二是创建一个控制台模式的工程。

⑴创建一个C++源程序文件

①启动Visual C++,单击“File”菜单下的“New”菜单命令,出现“New”对话框。

然后选择“Files”选项卡,在此选项卡的左侧,单击“C++ Source Files”:在选项卡的右侧,选择源程序存放的位置(location)以及源程序文件名(File),然后单击【OK】按钮。注意C++源程序文件的扩展名为.cpp。

②在编辑区输入源程序,程序内容如下:

#include

void main()

{ for(int i=0;i<3;i++)

{ cout<<"Hello! my friend!\n"; }

}

③程序输入之后,请认真检查,然后按键或工具栏中的(Build)按钮或者

选择“Build”菜单命令,系统提示是否创建一个默认的工程工作区,单击【是】按钮即可。

④系统开始编译源程序并链接相应的文件,如果没有错误则在集成开发环境下方的状态栏中出现下列提示“0error(s),0warning(s)”,此时可以按+键或按

下状态栏中的按钮或者选择“Build”菜单的“Excute 1_1.exe”运行程序,然后

观察程序运行结果。用户也可以在DOS(Windows98)下或控制台模式下(Windows2000或Windows XP)直接键入文件名“1_1.exe”也可以运行程序。

⑵创建一个控制台模式的工程

①启动Visual C++,单击“File”菜单下的“New”菜单命令,出现“New”对话

框。然后选择“Projects”选项卡,在此选项卡的左侧,单击“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在选项卡的右侧,选择工程文件存放的位置(location)以及工程文件名(Project Name)。然后单击【OK】按钮。

②在“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Step 1 of 1”对话框中选择应用程序的类

型“An empty project”,单击【Finish】按钮。

③在集成开发环境的左侧单击“File View”属性页,右键单击“Source Files”,

选择“Add Files to Folder…”。在“文件名”中填入文件名,此时也可以选择存在的文件。

④此时在“Source Files”左侧出现一个加号,单击加号,出现新的源程序文件

“1_1.cpp”,双击此文件,在集成开发环境的右侧输入例1_1.

⑤按照创建一个C++源程序文件的第④个步骤编译和运行程序。

图1-1 向工程中添加源程序文件

图1-2 选择添加的源程序文件的文件名与类型

实验一类与对象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类和对象的概念、定义和使用方法。

(2)掌握不同特性对象成员的访问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平台

实验设备要求每个学生一台电脑,其中运行环境为VC++ 6.0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定义一个描述学生类,数据成员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成员函数包括:输出各个数据成员的值,设置各个数据成员的值。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一个点类Point,数据成员包括:坐标点。成员函数包括:设置各个数据成员的值的构造函数Point(), 取得坐标值的函数Getx(),Gety(),设计一直线类Line,数据成员包括:直线系数a,b,c;成员函数包括:取得系数的函数Geta(),Getb(),Getc();构造函数Line();

?说明:

? d=|a*x0+b*y0+c|/sqrt(a*a+b*b)

实验二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使用方法。

2.掌握静态成员的使用方法。

3.掌握友员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平台

实验设备要求每个学生一台电脑,其中运行环境为VC++ 6.0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写出下列程序的执行结果,然后上机进行验证。用VC6的Debug的功能跟踪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和成员函数的执行顺序。

#include

class TEST

{public:

TEST() { cout<< "调用构造函数" << endl;

x = 2; y = 50; z = 9; }

TEST( int a,int b,int c )

{

cout << "调用重载构造函数"<< endl;

x = a; y = b; z = c;

}

void display()

{

cout << "x=" << x << '\t' << "y=" << y <<'\t' << "z=" << z << endl;

}

int max( int a,int b )

{

if ( a>b ) return a; else return b;

}

~TEST( )

{

cout << "调用析构函数" << endl;

cout << x << "," << y <<"和" << z << "最大值是:" << max( max( x,y ),z) << endl;

}

private:

int x,y,z;

};

void main()

{

TEST obj1;

obj1.display ( ) ;

TEST obj2( 33, 20, 80);

obj2.display();

}

(3)静态成员练习:书例子

class tc

{

(4)友元练习:书例子

实验三继承-单继承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继承、基类和派生类的概念。

2、掌握初始化基类成员的方法。

3、掌握派生类对基类的继承。

二、实验设备与平台

1、硬件环境:微型计算机,

2、软件环境: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要求:设计点类、圆类和圆柱类,其中,圆类继承点类,圆柱类继承圆类。求:圆面积。圆柱表面积、体积。

?圆的面积:S=PI*R*R

?周长:C= 2*PI*R

?圆柱表面积:A=2*PI*R*H+2*PI*R*R

? =C*H+2*S

?圆柱体积: V=PI*R*R*H =S*H

? class Point //点类

?{

?protected:

? double x,y;

?public:

? Point(double x0,double y0);

double Area();

?};

?class Circle:public Point { //圆类

?protected:

? double r; //半径

? public:

? Circle(double x0,double y0,double radius)

? double Area() //计算圆的面积

?

?};

?class Cylinder: public Circle { //圆柱体类

? double h; //高度

? public:

? Cylinder(double x0=0,double y0=0,double radius=0, double height=0) {

?

? double Area() //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

? double Volume() //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 }

? };

思考:点,矩形,立方体?

?

?

实验四继承-多继承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继承、基类和派生类的概念。

2、掌握初始化基类成员的方法。

4、掌握派生类对基类的继承。

二、实验设备与平台

1、硬件环境:微型计算机,

2、软件环境: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阅读程序,写出实验结果。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ostream.h"

class BASE1

{public:

void show_i()

{ cout<

protected:

int i;

};

class BASE2

{public:

void show_j()

{ cout<

protected:

int j;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1,public BASE2

{public:

void set(int x,int y)

{ i=x;

j=y;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DERIVED obj;

obj.set(5,7);

obj.show_i();

obj.show_j();

return 0;

}

2 书上作业。Student,worker,s_w.

?

实验五运算符重载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用成员函数重载运算符的方法。

2、掌握用友元函数重载运算符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平台

1、硬件环境:微型计算机,

2、软件环境: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定义一个复数类,通过重载运算符:“ *”,“/”,直接实现二个复数之间的乘除运算。编写一个完整的程序,测试重载运算符的正确性。要求乘法"*"用友元函数实现重载,除法"/"用成员函数实现重载。

分析:两复数相乘的计算公式为:(a+b i)*(c+d i)=(ac-bd )+(ad+bc) i

两复数相除的计算公式为:(a+b i)/(c+d i)=(ac+bd)/(c*c+d*d)+(bc-ad)/(c*c+d*d) i

2、定义一个分数类,通过重载运算符:“ *”,“/”,直接实现二个分数之间的乘除运算。编写一个完整的程序,测试重载运算符的正确性。要求乘法"*"用友元函数实现重载,除法"/"用成员函数实现重载。

实验六多态性-虚函数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5、学习虚函数和纯虚函数的定义与使用方式。

6、理解抽象类的概念,学习如何用指针指向其他的派生类,实现多态性。

7、掌握抽象类的定义与使用方式,并注意指针的用法。

7、学习如何使用虚函数、纯虚函数、抽象类和实现类的多态性。

二、实验设备与平台

1、硬件环境:微型计算机,

2、软件环境: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虚函数的简单使用。

# include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h() {cout ? "In base class \ n " ; }

};

class subclass: public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n() { cout ? "In subclass \ n " ; }

};

void test( base &b)

{ b.fn(); }

void main( )

{ base be;

subclass sc;

cout? " Calling test(bc) \ n " ;

test(bc);

cout? "Calling test(sc) \ n " ;

test(sc);

}

2、定义一个从正方形、球体和圆柱体的各种运算中抽象出一个公共基 container类,在其中定义表面积和体积的纯虚函数,分析:

定义一个派生于container类的正方体类cube,在类中都具有求表面积的和体积的重定义的成员函数。

定义一个派生于container类的球体类sphere,在类中都具有求表面积和体积的重定义的成员函数。

定义一个派生于container类的圆柱体类cylinder,在类中都具有求表面积和体积的重定义的成员函数。

实验八模板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函数模板、类模板与模板函数、模板类的关系;

2.熟悉函数模板、类模板的声明与实例化过程;

3.掌握应用模板进行的程序设计

二、实验设备与平台

实验设备要求每个学生一台电脑,其中运行C程序环境为VC 6.0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模板的概念:

若一个程序的功能是对某种特定的数据类型进行处理,则将所处理的数据类型说明为参数,就可把这个程序改写为模板。模板可以让程序对任何其他数据类型进行同样方式的处理。

C++程序由类和函数组成,模板也分为函数模板(function template)和类模板(class template)。因此,可以使用一个带有多种不同数据类型的函数和类,而不必显式记忆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的各种具体版本。

函数模板的一般定义形式是:

template <类型形式参数表>

返回类型 FunctionName (形式参数表)

{

//函数定义体

}

其中的类型形式参数表可以包含基本数据类型,也可以包含类类型。如果是类类型,则须在前面加上 calss 。

这样的函数模板定义,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函数,编译系统不为其产生任何执行代码。该定义只是对函数的描述,表示它每次能单独处理在类型形式参数表中说明的数据类型。

当编译系统发现有一个函数调用:

FunctionName (实在参数表);

将根据实在参数表中的类型,确认是否匹配函数模板中对应的形式参数表,然后生成一个重载函数。该重载函数的定义体与函数模板的函数定义体相同,而形式参数表的类型则以实在参数表的实际类型为依据。该重载函数称为模板函数(template function)。

注意:函数模板与模板函数的区别在于,函数模板是模板的定义,定义中用到通用类型参数。模板函数是实实在在的函数定义,它由编译系统在碰见具体的函数调用时所生成,具有程序代码。

实验1:用函数模板方法编写程序,对给各种不同类型的三个数分别求最大数。

要求:编程序上机通过,写出运行结果。

实验2: 用函数模板方法编写程序,对给各种不同类型的两个数的和。

要求:编程序上机通过,写出运行结果。

实验七 I/O流与文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流的概念。

(2)掌握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平台

1、硬件环境:微型计算机,

2、软件环境: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include

void main( )

{

double values[ ]={1.44,36.47,625.7,4096.24};

for(int i=0;i<4;i++)

{cout.width(10);

cout<

}

}

(2)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

double values[ ]={1.44,36.47,625.7,4096.24};

char*names[ ]={"Rose","John","Alice","Mary"};

for(int i=0;i<4;i++)

cout<

}

(3)建立一个文本文件“textfile.txt”(内容由读者选定),然后显示该文件,

(4) 建立若干个结构体类型的学生数据。要求

(1)键盘输入学生的信息,学生的属性包括学号、姓名和成绩,

(2)用文件流中write函数将学生的信息写入文件D:\\student.dat

(3)将student.dat中所有的数据读到内存中并显示输出在屏幕上。(10分)编写程序上机完成如下工作: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Char name[20];

Float score;

}stu[10];

Main()

{

//用键盘输入

For(int i=0;i<10;i++)

Cin>>。。。。。。。

//写入文件中

Ifstream ifile(“d:\\student.dat”,ios::binary);//建立文件,并打开

if(!ifile.fail()) //异常处理

{

cerr<<“not open!”

return 0;

}

For(int i=0;i<10;i++)

Ifile.write(……..); //写入

Ifile.close(); //关闭

//读文件

Ofstream ofile(“d:\\student.dat”,ios::binary);

For(int i=0;i<10;i++)

{Ofile.read(…..) //读出文件

Cout<

实验六综合应用程序一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通过一个比较完整的应用程序的设计,将学过的知识连贯起来,掌握开发一个实际应用程序的步骤,同时学会使用开发工具实现界面友好的应用程序。并通过本实验,掌握如何运用面向对象技术对具体的应用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二、基本知识点

1、类和对象的定义、对象的初始化和使用

2、面向对象的继承机制

3、虚函数与多态性

4、运算符重载

5、文件的使用

6、算法的使用

三、基本要求

1、理解面向对象的特性

2、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开发方法

3、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学过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已有的开发工具和素材,使程序编写具有更高的效率,能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验内容:

可以在多个题目中选择一个:

1、编写一本通信录

2、模拟简单计算器

3、简单的管理系统的设计:如人事、工资、学生成绩等。(要求部分功能实

现)。

五、学生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步骤

1)设计确定类的结构及各类之间的关系,注意成员变量和函数的性质(共有、私有或保护),哪些函数需要动态(定义为虚拟函数)。

2)创建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Project)。

3)按上述结构定义各类,在构造函数中对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

4)定义各类中的成员函数

5)对用到的算法进行描述

2、完成编写相关实验代码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对本次实验要有总结

注意:要求在系统设计阶段对数据结构(主要是类的结构及类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面向对象的特性,使类结构尽可能合理和高效。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SZX030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时】 72(理论)+28(实验) 【学分】 3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之一。本课程介绍如何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智能,即如何用计算机实现诸如问题求解、规划推理、模式识别、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只有人类才具备的"智能",使得计算机更好得为人类服务. 作为本科生一个学期的课程,重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人工智能的一般应用.完成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了解国际人工智能的主要流派和路线,了解国内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情况,熟悉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2)较详细地论述知识表示的各种主要方法。重点掌握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和谓词逻辑法,熟悉语义网络法,了解知识表示的其他方法,如框架法、剧本法、过程法等。 (3)掌握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特别是宽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代价搜索、启发式搜索、有序搜索、A*算法等.了解博弈树搜索、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方法. (4) 掌握消解原理、规则演绎系统和产生式系统的技术、了解不确定性推理、非单调推理的概念. (5)概括性地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如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规划系统、自然语言理解和智能控制等. (6)简介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的语言和工具. (7) 掌握Visual Prolog编程环境,会使用Prolog语言编写简单的智能程序。 要求学生已修过《数据结构》、《离散数据》和《编译原理》。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 3 学分,理论课时72 ,实验课时28。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人工智能概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 ◆课程编号:041038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类型:?通识通修?通识通选?学科必修?学科选修 跨学科选修 ?专业核心 专业选修(学术研究)?专业选修(就业创业)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三年级或四年级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语言 ◆总学分:0.5 ◆总学时:17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人工智能概论实验》是配合《人工智能概论》开设的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人工智能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应具有设计、实现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本实验课程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各方法涉及的基础知识的认识,强化编程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学方式:学生动手实验为主,辅以适当的提问、小组讨论及实验点评等。 教学方法:探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尝试包括实验设计、研究设计、总结等环节的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确定性推理方法以及状态空间搜索等,了解不确定性推理方法,理解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等知识,学会使用相应工具进行人工智能方法的设计与实现,从而进一步理解人工智能概论课程中所讲授的理论知识。 (二)教学难点 机器人搬盒子、用BP神经网络解决XOR分类问题以及ID3决策树学习算法的实现。 四、学时分配计划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人工智能教程》,张仰森,黄改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二)教学参考书

(完整版)《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doc

《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212202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运筹学、供应链管 理一、教学目标 《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是工商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系统模拟和仿真的理论、 方法在各种不同类型物流系统的实际运用的学科,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结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系统模拟与仿真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发展迅速。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 生基本掌握物流系统如商贸物流系统、供应链系统、生产物流系统、运输与配送系统、仓储系统和区域物流系统 模拟与仿真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力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同时能了解系统动力学和智能优化等技术在物流系统模拟和仿真中的应用、常见的应用于物流领域的仿真软件与分析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 系统的定义和分类;系统建模概述;建模与仿真活动的组成要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作用和方法;仿真的发 展趋势。 2.商贸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商贸物流系统概论;商贸物流系统预测方法;商贸物流系统中的分销需求计划及其仿真;商贸物流系统中的物流需求计划及其仿真。 3.供应链系统建模与优化 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供应链系统建模方法;供应商选择问题建模与分析。 4.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生产物流系统模型;设施布置规划与建模;运输与装卸系统仿真。 5.物流运输与配送系统建模与优化 物流运输与配送规划问题概述;物流运输决策问题建模;遗传算法求解协同配送问题。 6.仓储系统仿真 仓储系统决策概述;AS/ RS系统仿真;仓储管理系统仿真分析。 7.区域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区域物流系统概述;区域物流结点选址规划;系统动力学概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物流系统仿真。 8.仿真软件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仿真软件的发展及应用概括;物流仿真软件包介绍;主流仿真软件比较。 9.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展望 物流系统仿真的核心技术;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展望;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的后续研究热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附件1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简介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与自动化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如何用机器来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证明、识别、理解、学习、规划、诊断等智能活动。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中正在迅速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一个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人工智能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专业的应用学科。前修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后续课程:专家系统,知识工程。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图搜索策略,熟练掌握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的过程以及算法(BACKTRACK 以及AI算法),掌握一些典型问题的启发式函数; (2)掌握用命题逻辑、一阶逻辑表示知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熟练掌握归结方法以及归结反驳过程,熟练掌握利用归结反驳方法进行推理。 (3)掌握基于贝叶斯规则的不确定性推理,掌握条件概率、独立、条件独立及贝叶斯公式;掌握利用贝叶斯定理检测垃圾邮件的基本方法。 三、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辅导答疑、上机实验和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理例结合,多媒体并用,引导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争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要求编写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人工智能的概念与目标; 2.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4.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Prolog语言的语句特点、程序结构和运行机理; 2.能编写简单的Prolog程序,能读懂一般的Prolog程序。 教学重点: Prolog程序设计。 教学难点: 表与递归,回溯控制 第三章基于图搜索的问题求解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状态图的基本概念、状态图搜索基本技术和状态图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包括穷举式搜索、启发式搜索、加权状态图搜索和A算法、A*算法等; 2.掌握与或图的基本概念、与或图搜索基本技术和或图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 3.理解一些经典规划调度问题(如迷宫、八数码、梵塔、旅行商、八皇后等问题)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教学大纲-致远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14年秋季学期 《随机过程》课程教学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1.开课学院(系):致远学院 2.课程名称:《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es) 3.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4.先修课程:概率论 5.上课时间:周二、四,3-4节课 6.上课地点:中院207 7.任课教师:韩东(donghan@https://www.doczj.com/doc/a811307682.html,) 8.办公室及电话:数学楼1206,54743148-1206 9.助教:张登(zhangdeng@https://www.doczj.com/doc/a811307682.html,) 10.Office hour:周四下午3-5点,数学楼1206 二.课程主要内容(中英文) 随机过程是定量研究随机现象(事件)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分支学科。学习《随机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认识随机现象的统计性质;知道如何构造随机模型并且能计算和分析随机事件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的概率及其相关性质。《随机过程》主要包括:Poisson过程、Markov过程、鞅过程、Bronian 运动、随机分析基础(Ito积分与随机微分方程)、平稳过程等。 Stochastic Processes are ways of quantifying the dynamic relations of sequences of random events. It is a branch of mathematic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General theory of stochastic processes; Poisson process and renewal theorems; Martingales; Discrete-time Markov Chains; Continuous-time Markov Chains; Brownian motion; Introduction to stochastic analysis; Stationary processes and ARMA models. 第一章概率论精要 主要内容:概率公理化,全概率公式和Bayes 公式,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条件期望、极限定理。重点与难点:条件期望和极限定理。 第二章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随机过程的定义、随机过程的存在性、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重点与难点:随机过程的存在性。 第三章Poisson 过程 主要内容:Poisson过程的定义及性质,首达时间与其间隔的分布,Poisson过程的极限定理。 重点与难点:首达时间间隔与Poisson过程的关系。 第四章Markov过程

物流系统仿真技术_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指导书

《物流系统仿真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名称:《物流系统仿真技术》 2、实验课程名称(英文):Logistics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3、课程代码:120122 4、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5、学时:4 6、学分: 7、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8、先修或同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电工电子学等 9、开设单位:工程技术学院 10、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1、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及作用: 该课程实验是综合性试验,主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仿真软件得使用方法,能够建立物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能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12.、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该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设计特定目标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积极学习、运用新兴的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的思想意识。 13、实验内容: (1)Flexsim基本建模实验 在掌握了Flexsim基本使用方法之后,练习建立简单模型,向一个模型中加入操作员和输送机,输出图形化统计结果,学习添加3D图表和图形。 (2)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仿真 对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进行建模仿真,进一步熟悉Flexsim的建模步骤和方法,熟悉查看Flexsim仿真结果的方法。 14、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每学期实验课结束后,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最终成绩分级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确定成绩。 15、实验教材、参考资料:张晓萍. 《物流系统仿真》.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16、实验项目汇总表: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doc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英语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代码:1302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 5/80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9年2月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 (二)课程目的 1、基本理论要求: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技术、方法以及有关问题的入门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 学生在较坚实打好的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数理逻辑、概率论、模糊理论、数值分析)上,能够利用这些数学手段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完成推理;在理解Herbrand 域概念和Horn 子句的基础上,应用Robinson 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应掌握问题求解(GPS )的状态空间法,能应用几种主要的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有代价的搜索、A 算法、A*算法、博弈数的极大—极小法、α―β剪枝技术)完成问题求解;并能熟悉几种重要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如确定因子法、主观Bayes 方法、D —S 证据理论等,利用数值分析中常用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实战,初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 …… ………………………………………………………………装……订……线…………………………………………………………………………………………………………… …………………………

数值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数值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MI3321048 课程名称:数值计算方法英文名称:Numer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学时: 30 学分:2 课程类型:任选课程性质:任选课 适用专业:微电子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开课学期:Y3开课院系:微电子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目标:学习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求解工程或物理中数学问题的数值计算基本方法。 任务:掌握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本算法,培养数值计算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级语言编程作为先修课程,为求解复杂数学方程的数值解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引论(2学时) 具体内容:数值计算方法的内容和意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误差的传播,误差的基本概念,算法的稳定性与收敛性。 1.基本要求 (1)了解算法基本概念。 (2)了解误差基本概念,了解误差分析基本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误差的传播。 难点:算法的稳定性与收敛性。 3.说明:使学生建立工程中和计算中的数值误差概念。 (二) 函数插值与最小二乘拟合(8学时) 具体内容:插值概念,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分段插值,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插值概念。 (2)熟练掌握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会用余项估计误差。 (3)掌握牛顿插值公式。 (4)掌握分段低次插值的意义及方法。

(5)掌握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拉格朗日插值, 余项,最小二乘法。 难点:拉格朗日插值, 余项。 3.说明:插值与拟合是数值计算中的常用方法,也是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 (三) 第三章数值积分与微分(5学时) 具体内容:数值求积的基本思想,代数精度的概念,划分节点求积公式(梯形辛普生及其复化求积公式),高斯求积公式,数值微分。 1.基本要求 (1)了解数值求积的基本思想,代数精度的概念。 (2)熟练掌握梯形,辛普生及其复化求积公式。 (3)掌握高斯求积公式的用法。 (4)掌握几个数值微分计算公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求积基本思想,等距节点求积公式,梯形法,辛普生法,数值微分。 难点:数值求积和数值微分。 3.说明:积分和微分的数值计算,是进一步的各种数值计算的基础。 (四)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5学时) 具体内容:尤拉法与改进尤拉法,梯形方法,龙格—库塔法,收敛性与稳定性。 1.基本要求 (1)掌握数值求解一阶方程的尤拉法,改进尤拉法,梯形法及龙格—库塔法。 (2)了解局部截断误差,方法阶等基本概念。 (3)了解收敛性与稳定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2.重点、难点 重点:尤拉法,龙格-库塔法,收敛性与稳定性。 难点:收敛性与稳定性问题。 3.说明:该内容是常用的几种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是工程计算的重要基础。 (五) 方程求根的迭代法(4学时) 具体内容:二分法,解一元方程的迭代法,牛顿法,弦截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方程求根的对分法和迭代法的求解过程。 (2)熟练掌握牛顿法。 (3)掌握弦截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迭代法,牛顿法。

Matlab与系统仿真-大纲

《Matlab与系统仿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48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Matlab与系统仿真》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仿真语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MATLAB中的矩阵运算、多项式处理、控制语句、绘制二维、三维图形和一些常用函数及工具箱等;实验课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MATLAB的基本编程技巧,熟练地编写MATLAB程序;熟悉SimuLink 仿真的基本方法和元件构成;了解MATLAB符号运算工具箱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使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和仿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应学会以下内容: 1. 掌握MATLAB工作环境,掌握如何添加删除工作路径,修改顺序,熟悉一般搜索顺序,掌握菜单栏、工具栏,熟悉MATLAB管理系统常用指令。 2.掌握矩阵的产生、操作和运算,熟悉时间函数,掌握数学函数、逻辑函数all, any,find等,能够利用库函数,编写简单的MATLAB程序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讲授部分: 第一章 Matlab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Matlab软件的发展历史、MATLAB的基本情况及学习Matlab 的意义。并熟悉Matlab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Matlab的功能和特点,对Matlab软件有基本的认识;熟悉Matlab的菜单、工具栏和通用操作界面,掌握Matlab帮助文件的使用;掌握Matlab的环境设置及Matlab中常用标点符号的功能。 重点:Matlab的菜单、工具栏、通用操作界面和帮助文件的使用;Matlab 的环境设置及Matlab中常用标点符号的功能。 难点:Matlab的菜单、工具栏和通用操作界面;Matlab帮助文件的使用。 第二章数据结构及其运算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与自动化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如何用机器来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证明、识别、理解、学习、规划、诊断等智能活动。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中正在迅速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一个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 《人工智能》(双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提供有关人工智能理论以及应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开发智能系统的基本方法。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人工智能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专业的应用学科。前修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后续课程:专家系统,知识工程,该课程可以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 二、课程目标 1.熟练掌握图搜索策略,熟练掌握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的过程以及算法(BACKTRACK 以及A*算法),掌握一些典型问题的启发式函数。 2.掌握用命题逻辑、一阶逻辑表示知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熟练掌握归结方法以及归结反驳过程,熟练掌握利用归结反驳方法进行推理。 3.掌握基于贝叶斯规则的不确定性推理,掌握条件概率、独立、条件独立及贝叶斯公式;掌握利用贝叶斯定理检测垃圾邮件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70%,兼顾学生的平时成绩3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李庆扬.《数值分析(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2014年。 主要参考书: 1.朱建新,李有法.《高等学校教材:数值计算方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萃薇,孙绳武.《计算方法引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上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同时对计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计算机常用数值分析的构造思想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与数学结合的作用及课程的应用性。为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概念 2.掌握常用的解非线性方程根的方法 3.熟练掌握线性代数方法组的解法 4.熟练掌握插值与拟合的常用方法 5.掌握数值积分方法 6.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并辅助上机实验,必须通过做练习题和上机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应注重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误差) 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第二节数值计算的误差 1.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误差与有效数字 3.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第三节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1.病态问题与条件数 2.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3.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难点: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开课系(部):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10396 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系统工程导论 一、课程简述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系统仿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系统仿真、分析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要求 (一)教学方法 1、启发式课堂讨论 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 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3235042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 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 预修要求: C 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 学中涉及研究、 科学与技术, 以及有关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模块课程之一。 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 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 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 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 识表示和推理机制、 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知识。 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 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些 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 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 机器学习技术, 语音和语言理解方 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 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其中的重要工具解决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大纲的使用说明: 通过适当调节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减少有关章节学时和增加专家系统这一章的学时, 本大纲亦可作为《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 绪论 学时: 2 学时(讲课 2学时) 了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 本章讲授要点 :在介绍人工智能概念的基础上,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所涉知识的重要意义, 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 本课程是计算机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 使学 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 Agent 系统、 语音识别、自动语

生产系统仿真 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仿真》教学大纲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任课老师李成松 工作单位机电学院

《生产系统仿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课程总学时:32学时 实习周(天)数:0 学分:2 一、教学对象: 《生产系统仿真》课程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主干课程。适用于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 二、教学目的 《生产系统仿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重要的学科核心课程之一,是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适应制造型企业生产系统的规划、布置和改善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年来国内外在制造系统规划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把制造工艺与物流分析融为一体,围绕生产车间的设施规划,培养学生对复杂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规划、设汁和仿真分析的能力。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要能够:了解生产系统仿真的定义及主要内容;理解生产系统仿真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掌握生产系统设计流程,能够应用工艺设计及工作研究、工位设计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等技术对企业内生产系统并进行系统设计,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建模仿真并做出优化。 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阐述了离散事件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旨在使学生对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方法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说明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然后针对生产系统组成的基本元素进行了建模方法的讨论,接着介绍了仿真输入、输出和系统评价的方法,最后系统地介绍了一个生产系统的仿真和分析实例。全书介绍了Flexsim离散事件仿真软件。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教学方法: 本课程内容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上机仿真操作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采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例题讲解,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上机操作,掌握Flexsim仿真软件基本的使用方法。总的要求为: 1、了解生产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思路和仿真步骤; 2、掌握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3、掌握各类生产系统仿真的程序设计方法; 4、了解生产系统仿真经过分析方法。 各章教学要求及要点 第一章概论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对系统、生产系统、系统模型等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基本要求有: 1、了解系统和生产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掌握系统模型和系统仿真的概念及系统仿真的若干术语; 3、了解系统的各种分类方法; 4、了解系统建模和仿真的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一、系统。 二、系统模型。 三、系统仿真。 四、系统仿真的若干术语。 五、系统举例。 六、系统仿真的类型。 七、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区别。

DX3004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DX3004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 总学时: 64 学时 总学分: 4 学分 先修课程:MATLA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语音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简介: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属于信息,控制和系统科学的范畴。模式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事物相符。模式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决策理论的统计模式识别和基于形式语言理论的句法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军事等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本课程着重讲述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算法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实例讲述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之中去,避免引用过多的、繁琐的数学推导。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深入研究有关信息领域问题的能力。 选用教材: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张学工等编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 《模式识别导论》,齐敏,李大健,郝重阳编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人工智能基础》,蔡自兴,蒙祖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模式识别》,汪增福编著[M].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掌握特征提取和选择的准则和算法,掌握监督学习的原理以及分类器的设计方法。基本掌握非监督模式识别方法。了解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和系统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有效地运用,同时为开发研究新的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基本知识; (2)贝叶斯决策理论; (3)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4)线性判别函数; (5)非线性胖别函数;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解答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70%,兼顾学生的平时成绩3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 李庆扬. 《数值分析(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2014 年。 主要参考书: 1.朱建新,李有法. 《高等学校教材:数值计算方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萃薇,孙绳武. 《计算方法引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上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同时对计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计算机常用数值分析的构造思想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与数学结合的作用及课程的应用性。为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概念2.掌握常用的解非线性方程根的方法3.熟练掌握线性代数方法组的解法4.熟练掌握插值与拟合的常用方法5.掌握数值积分方法 6.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并辅助上机实验,必须通过做练习题和上机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应注重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误差) 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第二节数值计算的误差 1.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误差与有效数字 3.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第三节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1.病态问题与条件数 2.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3.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难点: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教学建议: 了解数值分析的背景、对象与特点。理解误差的来源与分类、有效数字、误差估计、算法的数值稳定性与病态算法。熟练掌握与误差相关的概念以及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第二章插值法基本内容: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拉格朗日插值 1.线性插值与抛物插值 2.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3.插值余项、误差估计

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2103 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Simulatio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4 实验:0 上机:8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在运用工业工程的知识进行实际系统分析时系统仿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统仿真是培养学生对实际生产系统建立抽象仿真模型,应用相关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并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对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辨和改进能力的理论课程。 本课为选修课,适用于工业工程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系统仿真的基本知识,了解系统仿真与建模的一般方法;掌握Flexsim软件及其在系统仿真中的应用,初步具备应用Flexsim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建模方法、分析方法,基本手段,综合运用Flexsim的知识和技术,通过改变某些特定的参数,观察模型的反映,对真实系统进行研究,解决一些简单的系统仿真中有关设计,规划,改善和管理的实际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授课中要注重结合具体案例讲述比较抽象的理论部分。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内容不相关部分可以自行安排讲授顺序。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对学时分配进行适当调整。 4.Flexsim软件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后自学,教师应在学生自学前给出重点和难点提示及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概论,系统工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由于该课程有些理论比较抽象,教师应多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得到训练,在习题选择和上机中应注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系统仿真的基础知识、建模方法、Flexsim软件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应用Flexsim进行仿真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上机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50%。 (七)参考书目 1.《系统仿真导论》,肖田元,范文慧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系统仿真软件Flexsim 3.0实用教程》,张晓萍、刘玉坤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实用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使用Flexsim》,秦天保,周向阳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信息化课程。课程通过对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和建模方法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对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的表示、推理机制和智能问题求解技术。启发学生开发软件的思路,培养学生对相关的智能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3 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2.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3.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 4.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5.了解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教学难点:三大学派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人工智能 2.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 3.脑智能和群智能 4.符号智能和计算智能 第二节人工智能发展概况 1.人工智能学科的产生

2.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 3.人工智能三大学派 第三节人工智能研究途径与方法 1.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 2.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 3.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人工智能基本技术 1.推理技术 2.搜索技术 3.知识库技术 4.归纳技术 5.联想技术第五节人工智能的应用 1.难题求解 2.机器定理证明 3.自动程序设计 4.模式识别 5.机器翻译 6.智能管控 7.智能决策 8.智能人机接口 第六节人工智能的影响 1.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2.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本章习题要点:对基本概念、技术、方法的理解。 第二章智能程序设计语言(5 学时)(一)教学要求 1.了解常见的几种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计算物理 所属专业:物理学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计算物理学是以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为工具和手段,运用计算数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前沿学科,与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并列作为物理学的三大支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物理学理论、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三方面的知识,并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软件、熟练地编程计算的实践能力。并且在教学中让学生多了解相关的前沿科技动态。计算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掌握基本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物理学中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通过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和处理一些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为独立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要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以便熟悉解决的相关物理问题及用到的数值计算方法;要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如Fortran, Matlab语言),以便能独立完成上机实践;为以后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计算物理学 S.E.Koonin著,秦克诚译,高教出版社,1992年11 月第1版; Computational Physics, Fortran Version, S.E.Koonin and D.C.Meredith. 教学参考书: 1.《计算物理学》马文淦著,科学出版社(2005) 2.《计算物理学讲义》彭芳麟编写,北师大物理系(2000)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20095-weigf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编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2009 年 5 月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编号:054411 英文名称: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课程负责人:魏广芬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8 课程总学分---2.5 实验学分---0 实验者类别:本科生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仿真及应用 一、课程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是研究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智能化检测中应用的学科,本课程侧重于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理论和方法,并对图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系统介绍。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实用技术,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基本应用和当前国内外的发展方向。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智能化检测与控制中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对图像的锐化、模糊、加噪声、读取、变换等处理。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学生一人一机,独立实验,注意记录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基本要求:实验前,学生要认真预习实验任务,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时,要认真上机,做好观察分析和记录;实验后,按要求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项目设置 序号实验 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实验 类别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01 图像处理的MATLAB基础MATLAB应用复习,图像读入和读出验证专业必修 1 2 02 空域图像增强图像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均值 滤波和中值滤波验证专业必修 1 3 03 图像频谱和频域增强图像二维傅里叶变换、图像频谱的 意义,理想低通滤波 综合专业必修 1 4 04 彩色图像处理彩色空间及其相互转换,彩色增强 和滤波 综合专业必修 1 5 05 边缘检测图像锐化和边缘检测,图像分割综合专业选修 1 合计 注:实验类型:1.演示/2.验证/3.综合/4.设计研究/5.其他;实验类别:1.基础/2.专业基础/3.专业/4.其它;实验要求:1.必修/2.选修/3.其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