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报告 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思想汇报

工作报告 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思想汇报

工作报告 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思想汇报
工作报告 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思想汇报

嫦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思想汇报

科技的创新,让人心跳。几十年自力更生,我国运载火箭从常规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到绕月探测,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没有自主创新,不可能在前沿技术上取得这么多成就。没有自主创新,不可能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团结奋进的航天精神,让中国人的心一起跳动。航天是巨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命运与航天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丝一毫的差错或疏忽,都将导致整体计划的失败。这股团结一致,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劲头,在观看火箭腾飞的刹那,已悄然注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五千年积淀力量,六十一年昂首向前,不管风吹浪打,中国不卑不亢,迎接世界挑战,不屈不挠,展示中国风貌!从世博会的精彩纷呈到“嫦娥2号”的纵身飞天,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中国用行动一次次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也将承接这些风光,展示中国的辉煌。它代表了我们向全世界展示的一种精神面貌,一种在运动中激昂的斗志,一种属于中国人的青春活力与热情!身为中国人,在经历了祖国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目睹了祖国不断强大的过程,怎能在面对如此盛大的成功时还能平静下来?身为中华儿女,又

怎能不为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我想这次的探月之旅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在中国的航天史迈另外领域的旅程杯,从这次计划可以看出,我们党和国家在经济,科技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很大的成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是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我们不仅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特色,更是从物质和精神上解决了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平复差距还比较大,不过中国共产党正在致力于此问题的解决。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在同一水平上,再也不会有贫富之分,我们再也不会为买不上房子而愁,不会为由于路程遥远而不能回家而伤心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创新超越,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前列,成功举办了一次世界一流的奥运会和正在如火如荼举办的世博会,尤其是嫦娥二号探月火箭的成功发射,都让西方国家大开眼界,真正打开了中国科技强国的大门,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的名声,我们在发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了真正的信心,相应的就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年轻一代也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那就是继承和发扬历史的传统,延续科技,经济的发展,在使命面前,我们别无选择,所以,我们的任务很艰巨,而要担当这种使命,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认清楚自己,给自己一个定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要努力向党组织靠拢.二,认真学习党章,关注党的重大会议和决策,努力提高政治素养.三,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要做好.四,学习科学知

识,做一个四有青年,这样才能为祖国做贡献.

内容仅供参考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的感想:厉害了,我伟大的国!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的感想:厉害了,我伟大的祖国!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 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随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 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相 比“嫦娥三号”发射,这次火箭设计入轨精度提高了30%以上。按 照计划,“嫦娥四号”经过26天的飞行,将软着陆至月球背面南极 -艾特肯盆地,从而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 壮举。 五年前,嫦娥四号的“同门师兄”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雨海西 北部软着陆,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新突破。如今,嫦娥四号带着 全新的使命再次奔向月球,将史无前例地实现人类月球探测器在月 球背面的首次登陆,开启我国对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登陆技术的国家。此次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也代表着中国在航天事业中的大进步。相信在未来,我国一定可以 将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未来重载火箭的研发应用也将有序进行。 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背面,将让人类了解以前所不知晓但 又急切想了解的月球背面的境况,包括月壤、水分、生物。 嫦娥四号今后将通过对片区域的巡视探测,获取月球背面的图片、影像,甚至表面和内部的样本,对月球表面的岩石土壤、温度、光照、浮尘的特征及形成机理、低频射电天文、演化历史等进行研究,并且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无干扰低频射电天文环境进行探

索性的天文观测,为将来我国乃至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利用提供第一手资料。 月球的神秘面纱必将慢慢揭开,不仅能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还可以深入地解开某些月球之谜,如月球来自何方,如何形成,是否有生物,是否适宜人类居住和未来的移民等。 人类能够不断向上的发展,根本在于对未知的不断探索。“登月探索”便是其中之一。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三号太空船完成绕月飞行,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正式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1968年美国阿波罗8号环绕月球飞行时,人类第一次用眼睛看到了月球背面。到今天,人类共发射100多个月球探测器,其中有65个月球着陆器,但没有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因为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人类自开始抬头仰望星空的那天起,就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对背面一无所知。 这次的由长征三号乙改进Ⅲ型运载火箭发射的嫦娥四号实现的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终于也创造出来了一个「先驱者」般意义的成就与壮举,终于为中国航天事业给弥补上了这一空白。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首次真正的前往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这是一个“追赶”与“超越”的分水岭,我们大致上走完了别人走过的路,开始尝试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了。希望能够看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中国人开始走别人从没走过的路,尝试新的方法,到达新的远方,体验新的感受,实现新的梦想。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的有生之年,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是民族的未来所在。 “无论是从工程意义还是科学意义上看,嫦娥四号任务都是2018年国际科学界最具看点的任务之一。作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

月球探测及中国嫦娥工程的进展

《魅力科学》课程论文

月球探测与中国嫦娥工程的进展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月球虽然环境恶劣,但也有独特的优点:引力很小,在那里建造发射场向空间发射载荷成本很低;没有大气,在那里建造天文台能看得更远、更清楚;在那里建造太阳能发电站效率高。月球上的矿产资源也是未来月球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资源之一。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关键词:月球探测;中国嫦娥工程;月球资源; 1.月球探测 1.1 真实的月球——人类对月球的科学认识 月球与地球相比,月球只有八十分之一的地球大小。月球的表面积为三千八百万平方公里,恰好等于四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综合,也就是说月球有四个中国那么大。地月之间的平均距离是三十八万平方公里,在地球上的人类永远都不可能看到月球的另一半,这是因为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和它的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因此我们永远都看不到地球的另一半。另外月球上是超高真空的,这必然导致两个后果:第一,月球上没有任何声音的传播介质,听不到一点声响。第二,月球上没有温度的传导,这就造成了昼夜温差的极大差异。 由于月球上没有风吹水蚀,只要月球被陨石砸一个坑,就会被永久保留。因此,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计算月球不同区域的年龄,被砸的地方多的区域比较老,而被砸的地方少的区域则相对年轻。 月球表面还有一层特殊的土壤,这层土壤很有可能能够解决未来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能源供给。在早期,科学家就曾猜测月球上有水存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这是因为月球上总有一些地方是太阳光线照射不到的,科学家们称这些区域为永久影印区,这些区域的温度普遍在零下180度,一旦有冰块掉到这些永久阴影区域,将会永远被保存。 1.2第一次登月高潮 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的探月活动是上个世纪规模最大的科学工程,促成了60年代70年代液体燃料火箭,微薄雷达,无线电执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

嫦娥奔月研究报告

篇一:《嫦娥奔月》观课报告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观课报告 《嫦娥奔月》这篇课文讲的是正直善良的嫦娥为了不让逢蒙*计得逞,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语言优美,情节感人。读者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将获得美好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 粱老师这节课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真正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粱老师能注重情境的创设,教材的处理也别具匠心。她能根据年段教学的特点及要求,通过引人深思的导入语启发学生潜心读书,边读边思、边思边述,积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全班交流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唱主角,组织引导,开拓学生思路,课堂成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为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可以将写话训练引入课堂。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嫦娥心中的想法固然很好,可以写一写她飞升过程中对丈夫、亲人、乡亲的话,这是对人物品质理解的再一次升华。本文的体裁是神话,而且故事内容比较浅显,可以让学生来复述。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板书那几组词语进行。复述要求是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苏教版国标本也十分重视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因为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书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嫦娥奔月》观课 评课内容: 崔海英:本学期我们对教研活动进行改进,一次两个上,上同一篇课文。 这样,便于教师相互学习和借鉴。做到扬长避短,既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身的不足。粱凤刚:这节课的风格截然不同。粱老师整个课堂设计都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主线展开。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显得有条不紊,十分柔和流畅。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收集,将课内外有机结合,接触大量的神话故事。同时,注重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设计以书信的形式统整课文内容的复述,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很出彩。席倩文:“课如其人”,课的风格与人的性格相符。粱老师的课细腻,作业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我觉梁老师的课虽能从大问题入手,但过于细致,,如嫦娥接济贫苦乡亲,送给乡亲的衣服,学生过于放开,拘泥于“兽皮做衣”、“纺布做衣”。应在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品格上多花时间。篇二:嫦娥奔月神话的意象和母题分析 嫦娥奔月神话的意象和母题分析 摘要:意象与母题是神话原型的基本结构单元。嫦娥奔月神话在中国文化史上广泛流传,成为中国历代文学长盛不衰的题材。如果运用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方法对嫦娥奔月神话包含的意象和母题进行分析,那么就会发现,嫦娥奔月神话的持久生命力来自构成原型的意象与母题的多义性。 关键词:嫦娥奔月;原型;意象;母题;多义性 嫦娥奔月是中国四大神话之一。从先秦留下来的嫦娥神话故事,到汉代的嫦娥奔月画像石、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乃至当代科技前沿的“奔月”工程,嫦娥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突破种种束缚、追求自由与超越的象征,“飞天”、“奔月”意象也成为中国人心象的一部分,构成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积淀为中华文化古老而浪漫风格的经典原型。 一、嫦娥奔月神话的意象分析 嫦娥奔月神话包含着两个通常可以相互替代的意象:即月意象与嫦娥意象。其中的月意象带有自然体内容,嫦娥意象则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生发的产物。 1.月意象分析:多义性与哲理性 《周易·系辞》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月意象在

中国的嫦娥工程探月计划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的嫦娥工程探月计划分 篇一:题目23e5abeb6294dd88d0d26b33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20XX年秋季北航《航空航天概论》在线作业一到作业三答案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V1.中国正在建设的卫星发射基地是()。A.酒泉b.太原c.文昌D.西昌满分:4分 2.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A.地球b.火星c.水星D.土星 满分:4分

浅析嫦娥探工程终审稿)

浅析嫦娥探工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魅力科学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姓名刘炯辉 专业交通运输 学号 指导教师张志强 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二○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三、 1. 2.

3.

摘要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进行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面勘测月球样品分析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ofdoorsystem for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 Abstract In 2004, China officially launch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and named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project\".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unmanned lunar exploration\" \"moon\" and \"establish a moon base\" three stages. On October 24, 2007 at 18, head of the \"charng-er's no.1\" successful launch, after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ission,

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

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 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 2018 年 12 月 7 日正好是周五,回到家看新闻联播时获悉我国将于 8日 2 时 23 分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我深知“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将开启我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在我国航天史上意义非凡,决定熬夜收看发射升空的现场直播,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或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不必展开来说。) 现场主持人介绍完“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相关准备情况后,终于,最激动人心的时 刻到来了,在总指挥师倒计报数时,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随着“点火”指令的发出,长征三号乙型火箭喷出熊熊火焰,推举着“嫦娥四号”探测器快速升空,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国人的强国梦。我想,这时不止我的心,很多国人的心都被“嫦娥四号”带到了空中。 火焰极速向天,光芒刺破黑暗的夜空,穿越大气层。这

不正像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吗?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成功升空;2003 年10 月 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飞上太空的第一人;2007 年,嫦娥号系列探测器成功奔月。而今,“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完成一系列科考任务。 “嫦娥号”系列探测器正一步一个脚印从“绕月”到月背“落月”,再到将来的“返回”。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将在不久的未来全面实现。我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更是得益于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 直播时,我看到“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后,众多科研人员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其他工作人员也在祖国不同地区观测着探测器的运行情况。众多航天专家用心守护着探测器,注视着航天器的一举一动。当然,航天科学家的付出绝不止这么一些,发射前还有无数的准备工作,有着数不尽的科研攻关项目。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见证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以自己的默默坚守、敢为人先的行动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

【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与辉煌

【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与辉煌 欢迎扫描如下二维码,核实后邀请您加入中国军民融合 产业投资联盟——航空航天企业家群。近期即将举办2017年中国军民两用智能装备产业高峰论坛,敬请期待。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 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 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 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 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 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 迈出了新的一步。工程概况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 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 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 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

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 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 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 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 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 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 一号”。“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 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 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四 “回”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而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落”、 三步走战略。并计划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 工程目标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 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 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 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首 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工程方案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 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

中国探月计划论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探月计划论文 篇一:论文:中国探月计划 论中国探月工程 程亮20XX1004030122091班 自古以来,“嫦娥奔月”的传说就传承了中国人奔向月球的梦想,如今中国“嫦娥工程”的实施将为实现这一梦想拉开序幕。20XX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长三甲火箭的护送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傲然腾空,踏上38万公里之遥的奔月征程,为“嫦娥”送去来自故乡人民的真诚问候。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以来,月球忠实地伴随着地球共同经历荒古的演化过程,抵御一部分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掀起汹涌澎湃的海洋潮汐,增添了地球的活力,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月亮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这些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思恋寄托于明月之中。

21世纪前后,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轮探月高潮,世界各国纷纷提出规模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其中载人登月和建设月球基地都是各国月球探测活动的最终目标。提出重返月球计划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乌克兰、奥地利、巴西、印度、韩国等。 20XX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0XX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一年任务,所有载荷均开展了有效的科学探测,获得了超过1.37Tb的 科学探测数据。 20XX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圆满完成使命。20XX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于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我国探月工程首先有四大任务: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 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聚焦专题5《嫦娥四号》考点解读及演练题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5《嫦娥四号》考点解读及演练题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 娥四号探测器。嫦娥四号任务的上程目标,一是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这说明 ??①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开辟更广阔的认识对象 ??②探测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探测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对月球的全面认识 ??④月球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从“天眼”到“嫦娥”,从火星到暗物质,星空浩瀚无垠,中国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互拍成像如期进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 心大厅里的标语“严慎细实确保万无一失,全力以赴誓夺圆满成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午4时47分,互拍影像图展现在大厅里大大的屏幕上,同时传来调度员“图像下传处理显示正常,两器 互拍工作正常完成”的声音。嫦娥四号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类一大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指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新标杆、新高度,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从“一曲星梦东方红”到“嫦娥奔月创奇迹”,航天梦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能,这既有长久夙愿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科学研究与强国梦想的邂 逅。 (1)结合材料,请你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角度,分析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的标语给我们的启

简述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

简述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 学院:软件学院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月球,从古至今,都充满着对它的幻想与喜爱,月球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比如像嫦娥奔月,而我国的探月工程也借鉴了这个神话故事的良好寓意,将探月飞行器命名为嫦娥。 中国探月工程为这千年不变的魅力情思,注入了科学探索的刚健力量——启动月球探测、成为月球国家,既是中国科学家宇宙探索的需要,也是中国维护月球权益,推动和平探索月球造福全人类的必由之路。 由于以前并不是很了解中国探月发展史,所以查阅了相关资料,文档,并进行了整理,综合。 十年前,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第一次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列入发展目标,而当时,全球第二轮探月高潮正在兴起。 “探月工程同以前我们所有的航天项目不同——这一次,我们离开了人类的地球摇篮,走向另外一个天体,这表明中国开始成为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中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说:“而探测能力的提升,将大大推进科学的进步。” 而总结下来,探月工程对中国科学进步的推动至少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开启了月球科学在中国的建立,由此将提高我国科学家对太阳系起源演化认识的提高;第二,它开拓了人类开发利用地外资

源的新前景;第三,它充实了我们对地观测科学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新型仪器的研制;第四,作为非常巨大的系统工程,探月工程将为我国系统工程管理积累丰富的经验。 经过多方面查阅相关资料,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3个步骤 “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并由此划分为三期阶段。 第一步“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 第二步“落”,时间定为2013年下半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回”,时间在在2014至2020年之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练习十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2019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十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一、【时政背景】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 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其中,工程总体由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中继星、探测器、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发射和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单位研制。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4次发射。

2020年北京卷语文长阅读 嫦娥四号探月工程 和参考答案

2020年北京卷语文长阅读、嫦娥四号探月工程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 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18 分。 材料一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的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为月球背面。人类在地球上始终无法看到月 球背面。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二 号月球车,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就位探测和巡 视探测。人类此前的所有登月活动都是在月球正面完成的,嫦娥四号 创造了历史。 嫦娥四号着陆于月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与相对平坦的月球正面不同,月背地形更为复杂,几乎全是环形山和古老的陨石坑,更接 近月球最原始的面貌。玉兔二号在月背巡视,开展地形地貌测量、浅层 结构和矿物成分探测,将为人类研究月球矿物质结构和太阳系起源提 供更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由于月球自身对月背形成天然的屏 障,没有来自地球的各种辐射干扰,可以为各类天文观测提供难得的纯 净环境,填补地面射电观测的诸多空白。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背之前,前苏联与美国虽然已完成了月背的成像工作,但一直没有航天器造访这片古老的神秘之地,其中一个 主要原因是通信障碍。由于月球自身的阻挡,地球上的测控站无法与月 背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系,也就无法对着陆月背的航天器进行测控。为 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建立一座连接地球和月背的通信基站。经过专家 们的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在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 点”的Halo 轨道上 放置一颗“鹊桥”中继星。“地月拉格朗日L2 点”是地月系统中的五个 平动点之一,位于地球至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与地球、月球的位置相 对固定。L2 点特殊的动力学特性和在三体问题中相对固定的几何位置, 决定了它在停泊中转、中继通信、天文观测、星际转移等深空探测任务 中,具备独特的工程应用价值。 “鹊桥”中继星是我国也是世界首颗地球轨道外的专用中继卫星,2018 年5 月21 日发射后,在地面的控制下,完成了地月转移、月球 借力转向、Halo 轨道捕获等关键控制,成功实现了沿Halo 轨道的飞 行。在完成在轨精度和指向测试后,“鹊桥”具备了实现地面测控站和月 背数据中继的能力。这座通信桥梁的架通,使我国航天器的月背软着 陆最终从美好的设想变为现实。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doc

- 1 -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则新闻:就在今年的1月3日,一个小小的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又震撼无比的月球登陆,人类又“落地”了一个探索宇宙的梦。它就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40万公里之遥、人类视线不可及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号开始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新征程。 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遥远的“飞天梦”。神话传说里的“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明代工匠万户手持风筝“飞天”的尝试……这个梦,我们的民族已经做了几千年。如今,伟大的祖国实现了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嫦娥四号的奔月历程:20XX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XX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

嫦娥四号落月任务是一次富有挑战的探险之旅,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讯,使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足迹,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从嫦娥四号发射进入地月轨道,到抵达月球背面附近“刹车”,再到月 - 2 - 面软着陆,每个环节的顺利实现,都体现出科技实力和创新底气。中国探月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把梦想变为现实。祖国数十年在航天事业的辛苦耕耘和积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 中国的航天事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比如卫星电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传送到用户家中,提高了人们的感官效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移动电话:不用远行,便可以及时问候对方。GPS定位系统: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值得一提的是太空蔬菜,自1987年以来,我国进行了300多种农作物种子卫星搭载试验,完成了50多个品系大面积种植推广。太空具有在地球上难以模拟的、独特的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等环境,利用太空特殊环境诱导植物性状变异,培育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北京、上海、黑龙江、江苏和甘肃等地都有太空育种基地。“航椒三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中国航天的发展一直偏重应用,而在纯科学的空间天文与深空探测方面,过去长期是空白的。所谓“深空探测”是指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或更远的宇宙空间进行探测。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深空探测主要包括对月球、金星、火星、木星、小行星等太阳系星体。与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各类人造地球卫星相比,深空探测的实用价值可以说微乎其微,其意义更多在于天文学、理论物理等科学领域的前沿探索。 我国是直到进入21世纪才启动了探月工程,正式开始深空探测工作,即嫦娥探月工程。事实上,即便是嫦娥探月工程的提出和立项,也经历了多年的蹉跎。或许是受到日本发射飞天号月球探测器的刺激,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对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并提出使用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月球撞击器的构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和日本飞天号一样仅有象征意义的探月方案并没有启动。 90年代后期我国再次论证探月方案,并对首次探月的科学目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2000年中科院提出的月球探测器的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通过论证和评审,随后中科院开始对载荷关键技术和地面处理应用系统进行研究,2002年中科院和航天部分提交了月球探测器立项报告。2003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上,印度总理正式宣布研制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器,在此影响下2004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探月工程分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探月工程一期的“绕”,计划发射一颗月球轨道器进行绘制月面三维立体图像、探查月面物质成分等任务;探月工程二期的“落“,将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作为巡视器,两者联合进行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探查,并携带望远镜在月球表面仰望星空;探月工程三期的“回”,是指发射月球取样返回探测器,探测器降落到月球后,将自动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最后由返回器带回地球。我国将通过难度逐步增加的“绕、落、回”的三步走,突破和掌握全套无人探月技术,为未来可能的载人登月积累经验并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我国嫦娥探月工程虽然立项较晚,但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展还是非常快的,先后于2007年、2010年发射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完成第一步“绕”,以及二期工程“落”的前期勘探和技术验证。今年这次发射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将实现第二部“落”。月球南极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水,所以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星的嫦娥四号可以考虑进行探测嫦娥四号将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那么,嫦娥探月工程会何时实现最后一步“回”? 首先要介绍的是嫦娥四号,它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目前已经和嫦娥三号同步完成了正样研制。较早的资料表明,嫦娥三号的巡视器设计寿命3个月,而嫦娥四号设计寿命12个月,分析认为这种区别很可能是前者首次应用,在宣传口径上做了保留。 嫦娥一号和二号的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曾提到,嫦娥四号将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改进,而且运行时间只有几个月,结合他后来说

中国探月计划

中国探月计划 【摘要】 阐述中国探月计划的诞生及其发展历程;发展探月计划对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作用;简述本人经过学习空间科学课程后的学习感想。 【关键词】 探月计划诞生发展作用课程学习感想 【正文】 中国在2004年2月十三日公布首次探月计划——嫦娥计划。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首期“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14亿元(一个比较常见的比喻是:“第一次探月工程的花费也就相当于修建两三公里地铁的钱。”),将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绕月卫星。此后10年间,中国将陆续进行月球车在探月软着陆以及机器人月壤采样工作。 我国探月大致的诞生以及发展历程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 ○1我国探月计划诞生: 1995年,“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提出并下达了“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课题。 2000年11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2003年,完成绕月探测工程的综合立项论证工作

2003年,国务院同意探月工程的第一阶段“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004年,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命名“嫦娥1号”工程,中国探月工程第一期正式启动,绕月工程各项研制工作也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在2007年之前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2探月计划具体实施—“嫦娥”发射: 2004年9月,绕月探测工程总体和各系统的详细方案设计完成。 2005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初样研制基本完成,通过了整星结构测试、卫星耐热性能测试以及通电性能测试等专项试验。 2006年,完成月球探测卫星正样产品的设计、研制、总装、测试、试验、发射及飞行试验。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实施首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绕月轨道。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环月轨道。 2007年1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为我国第一幅月图揭幕,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2008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一年任务,所有载荷均开展了有效的科学探测,获得了超过1.37TB的科学探测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则新闻:就在今年的1月3日,一个小小的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又震撼无比的月球登陆,人类又“落地”了一个探索宇宙的梦。它就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40万公里之遥、人类视线不可及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号开始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新征程。 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遥远的“飞天梦”。神话传说里的“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明代工匠万户手持风筝“飞天”的尝试……这个梦,我们的民族已经做了几千年。如今,伟大的祖国实现了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嫦娥四号的奔月历程:20XX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

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 嫦娥四号落月任务是一次富有挑战的探险之旅,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讯,使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足迹,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从嫦娥四号发射进入地月轨道,到抵达月球背面附近“刹车”,再到月面软着陆,每个环节的顺利实现,都体现出科技实力和创新底气。中国探月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把梦想变为现实。祖国数十年在航天事业的辛苦耕耘和积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 中国的航天事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比如卫星电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传送到用户家中,提高了人们的感官效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移动电话:不用远

浅析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魅力科学论文 题目浅析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姓名刘炯辉 专业交通运输 学号 201334036 指导教师张志强 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二○一六年六月

目录 摘要 (1) 一、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分析 (2) 1.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 (2) 2.基本目标 (2) 3.发展历程 (3) 二、中国嫦娥工程的实施方案 (4) 1.第一阶段 (4) 2.第二阶段 (4) 3.第三阶段 (5) 三、中国嫦娥工程的意义 (5) 1.经济意义 (5) 2.哲学意义 (5) 3.政治意义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进行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面勘测月球样品分析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or system for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 Abstract In 2004, China officially launch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and named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project\".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unmanned lunar exploration\" \"moon\" and \"establish a moon base\" three stages. On October 24, 2007 at 18, head of the \"charng-er's no.1\" successful launch, after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ission, scheduled controlled crashed in 2009. On October 1, 2010, 18 when 57 minutes and 59 seconds \"chang 'e 2\" launch smoothly,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 all tasks and excess. On September 19, 2012, the moon exploration project chief scientist ouyang ziyuan said the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is chang e, satellite and no. 3 moon rover moon missions. Chang 'e no. 4 is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a backup 3 stars. Chang 'e no. 5 main scientific objectives include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area, and the samples return to earth after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words: China officially launch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charng-er's no.1

嫦娥三号观后感:中国探月工程起步晚起点高

12月2日凌晨,承载了13亿国人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搭乘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于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虽已是凌晨,但无数人仍守候在电脑前、电视机前,加油、欢呼和祝福。所有的等待都很值得,所有的欢愉都很真实,所有的祝福也都真诚。 从2007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到2010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发射嫦娥三号,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嫦娥三号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实现月面软着陆,二是实现月面巡视勘察。 众所周知,我国月球探测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探测和人类在月球短暂驻留的月球基地建设。正在进行的无人月球探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三号、四号3次任务。 按照规划,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载人探月,无疑更激动人心,但没有一步步的铺垫,哪有激动人心的未来?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陆月球,踏上月表后所说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至今传为经典,可以确信在不远未来,中国人也会踏上月表。 嫦娥奔月,玉兔相随。何谓玉兔?玉兔号月球车。谁取的名字?网友。有媒体报道了嫦娥三号月球车的全球征名细节:自9月25日征名至10月25日征名提交截止,共收到提交名称5.3万余个。提交征名者包括在校学生、退休老人、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军人及旅居海外华人。10天共收到有效投票344.5万张,其中玉兔号近65万张,得票第一。经终审评审,我国第一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无论是嫦娥探测器还是玉兔月球车,都是颇有诗意的名称,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味,又契合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意愿。/zl/转载请保留 而从征名这一行为本身看,既调动了公民的参与热情,更使国家的探月工程更接地气。毋庸讳言,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赢得国人齐声叫好和支持,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 诚然,谁不希望国家强大?国家强大,每一个炎黄子女都会开心和自豪,那些为国家强大而贡献力量的人也可敬可赞,正如有网友所称,为祖国骄傲,向科学家致敬,我不崇拜明星,我只敬仰为祖国强大做出贡献的台前幕后广大人员这不是一个人的心声,而是具有相当典型性的民意。 探月工程,不是宏大叙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从无数网友熬夜关注到每一句祝福,都表达出了深沉的公民责任。爱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行动。不断凝结共识,从自己做起,国家势必更强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