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布电容

分布电容

分布电容
分布电容

0 引言

近年来,开关电源以其效率高、体积小、输出稳定性好的优点而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由于开关电源工作过程中的高频率、高d i/d t和高d v/d t使得电磁干扰问题

非常突出。国内已经以新的3C认证取代了CCIB和CCEE认证,使得对开关电

源在电磁兼容方面的要求更加详细和严格。如今,如何降低甚至消除开关电源的

EMI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开关电源设计师以及电磁兼容(EMC)设计师非常关注的

问题。本文讨论了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形成的原因以及常用的EMI抑制方法。

1 开关电源的干扰源分析

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d i/d t和高

d v/d t,它们产生的浪涌电流和尖峰电压形成了干扰源。工频整流滤波使用的大电

容充电放电、开关管高频工作时的电压切换、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都

是这类干扰源。开关电源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大多为接近矩形的周期波,比如开关

管的驱动波形、MOSFET漏源波形等。对于矩形波,周期的倒数决定了波形的基

波频率;两倍脉冲边缘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的倒数决定了这些边缘引起的频率分

量的频率值,典型的值在MHz范围,而它的谐波频率就更高了。这些高频信号

都对开关电源基本信号,尤其是控制电路的信号造成干扰。

开关电源的电磁噪声从噪声源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噪声,例如,

通过电网传输过来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外部电磁辐射对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干扰

等。另一类是开关电源自身产生的电磁噪声,如开关管和整流管的电流尖峰产生

的谐波及电磁辐射干扰。

如图1所示,电网中含有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对开关电源产生干扰,开关电源在受到电磁干扰的同时也对电网其他设备以及负载产生电磁干扰(如图中的返回噪声、输出噪声和辐射干扰)。进行开关电源EMI/EMC设计时一方面要防止开关电源对电网和附近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另一方面要加强开关电源本身对电磁骚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面具体分析开关

电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图1 开关电源噪声类型图

1.1 电源线引入的电磁噪声

电源线噪声是电网中各种用电设备产生的电磁骚扰沿着电源线传播所造成的。

电源线噪声分为两大类:共模干扰、差模干扰。共模干扰(Common-mode

Interference)定义为任何载流导体与参考地之间的不希望有的电位差;差模干扰

(Differential-mode Interference)定义为任何两个载流导体之间的不希望有的电位

差。两种干扰的等效电路如图2[1]所示。图中C P1为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分布

电容,C P2为开关电源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即开关管集电极与地之间的分

布电容)。

(a)共模干扰

(b)差模干扰

图2 两种干扰的等效电路

如图2(a)所示,开关管V1由导通变为截止状态时,其集电极电压突升为高电压,这个电压会引起共模电流I cm2向C P2充电和共模电流I cm1向C P1充电,分布电容的充电频率即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则线路中共模电流总大小为(I cm1+I cm2)。如图2(b)所示,当V1导通时,差模电流I dm和信号电流I L沿着导线、变压器初级、开关管组成的回路流通。由等效模型可知,共模干扰电流不通过地线,而通

过输入电源线传输。而差模干扰电流通过地线和输入电源线回路传输。所以,我们设置电源线滤波器时要考虑到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区别,在其传输途径上使用差模或共模滤波元件抑制它们的干扰,以达到最好的滤波效果。

1.2 输入电流畸变造成的噪声

开关电源的输入普遍采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型整流电源。如图3所示,在没有PFC功能的输入级,由于整流二极管的非线性和滤波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二极管的导通角变小,输入电流i成为一个时间很短、峰值很高的周期性尖峰电流。这种畸变的电流实质上除了包含基波分量以外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这些高次谐波分量注入电网,引起严重的谐波污染,对电网上其他的电器造成干扰。为了控制开关电源对电网的污染以及实现高功率因数,PFC电路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图3 未加PFC电路的输入电流和电压波形

1.3 开关管及变压器产生的干扰

主开关管是开关电源的核心器件,同时也是干扰源。其工作频率直接与电磁干扰的强度相关。随着开关管的工作频率升高,开关管电压、电流的切换速度加快,其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也随之增加。此外,主开关管上反并联的钳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不好,或者电压尖峰吸收电路的参数选择不当也会造成电磁干扰。

开关电源工作过程中,由初级滤波大电容、高频变压器初级线圈和开关管构成了一个高频电流环路。该环路会产生较大的辐射噪声。开关回路中开关管的负载是高频变压器初级线圈,它是一个感性的负载,所以,开关管通断时在高频变压器的初级两端会出现尖峰噪声。轻者造成干扰,重者击穿开关管。主变压器绕组之间的分布电容和漏感也是引起电磁干扰的重要因素。

1.4 输出整流二极管产生的干扰

理想的二极管在承受反向电压时截止,不会有反向电流通过。而实际二极管正向导通时,PN结内的电荷被积累,当二极管承受反向电压时,PN结内积累的电

荷将释放并形成一个反向恢复电流,它恢复到零点的时间与结电容等因素有关。反向恢复电流在变压器漏感和其他分布参数的影响下将产生较强烈的高频衰减振荡。因此,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噪声也成为开关电源中一个主要的干扰源。可以通过在二极管两端并联RC缓冲器,以抑制其反向恢复噪声。

1.5 分布及寄生参数引起的开关电源噪声

开关电源的分布参数是多数干扰的内在因素,开关电源和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分布电容、原副边的漏感都是噪声源。共模干扰就是通过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分布电容以及开关电源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传输的。其中变压器绕组的分布电容与高频变压器绕组结构、制造工艺有关。可以通过改进绕制工艺和结构、增加绕组之间的绝缘、采用法拉第屏蔽等方法来减小绕组间的分布电容。而开关电源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与开关管的结构以及开关管的安装方式有关。采用带有屏蔽的绝缘衬垫可以减小开关管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

如图4所示,在高频工作下的元件都有高频寄生特性[2],对其工作状态产生影响。高频工作时导线变成了发射线、电容变成了电感、电感变成了电容、电阻变成了共振电路。观察图4中的频率特性曲线可以发现,当频率过高时各元件的频率特性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为了保证开关电源在高频工作时的稳定性,设计开关电源时要充分考虑元件在高频工作时的特性,选择使用高频特性比较好的元件。另外,在高频时,导线寄生电感的感抗显著增加,由于电感的不可控性,最终使其变成一根发射线。也就成为了开关电源中的辐射干扰源。

图4 高频工作下的元件频率特性

电磁兼容性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仍符合基本的电磁干扰模型,可以从三要素入手寻求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

2.1 抑制开关电源中各类电磁干扰源

为了解决输入电流波形畸变和降低电流谐波含量,开关电源需要使用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PFC技术使得电流波形跟随电压波形,将电流波形校正成近似的正弦波。从而降低了电流谐波含量,改善了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输入特性,同时也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

软开关技术是减小开关器件损耗和改善开关器件电磁兼容特性的重要方法。开关器件开通和关断时会产生浪涌电流和尖峰电压,这是开关管产生电磁干扰及开关损耗的主要原因。使用软开关技术使开关管在零电压、零电流时进行开关转换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使用缓冲电路吸收开关管或高频变压器初级线圈两端的尖峰电压也能有效地改善电磁兼容特性。

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可以通过在输出整流管上串联一个饱和电感来抑制,如图5所示,饱和电感L s与二极管串联工作。饱和电感的磁芯是用具有矩形BH曲线的磁性材料制成的。同磁放大器使用的材料一样,这种磁芯做的电感有很高的磁导率,该种磁芯在BH曲线上拥有一段接近垂直的线性区并很容易进入饱和。实际使用中,在输出整流二极管导通时,使饱和电感工作在饱和状态下,相当于一段导线;当二极管关断反向恢复时,使饱和电感工作在电感特性状态下,阻碍了反向恢复电流的大幅度变化,从而抑制了它对外部的干扰。

图5 饱和电感在减小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中的应用

2.2 切断电磁干扰传输途径——共模、差模电源线滤波器设计

电源线干扰可以使用电源线滤波器滤除,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基本电路如图6所示。一个合理有效的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应该对电源线上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图6中C X1和C X2叫做差模电容,L1叫做共模电感,C Y1和C Y2叫做共模电容。差模滤波元件和共模滤波元件分别对差模和共模干扰有较强的衰减作用。

共模电感L1是在同一个磁环上由绕向相反、匝数相同的两个绕组构成。通常使用环形磁芯,漏磁小,效率高,但是绕线困难。当市网工频电流在两个绕组中流过时为一进一出,产生的磁场恰好抵消,使得共模电感对市网工频电流不起任何阻碍作用,可以无损耗地传输。如果市网中含有共模噪声电流通过共模电感,这种共模噪声电流是同方向的,流经两个绕组时,产生的磁场同相叠加,使得共模电感对干扰电流呈现出较大的感抗,由此起到了抑制共模干扰的作用。L1的电感量与EMI滤波器的额定电流I有关,具体关系参见表1所列。

表1 电感量范围与额定电流的关系[4]

实际使用中共模电感两个电感绕组由于绕制工艺的问题会存在电感差值,不过这种差值正好被利用作差模电感。所以,一般电路中不必再设置独立的差模电感了。共模电感的差值电感与电容C X1及C X2构成了一个∏型滤波器。这种滤波器对差模干扰有较好的衰减。

除了共模电感以外,图6中的电容C Y1及C Y2也是用来滤除共模干扰的。共模滤波的衰减在低频时主要由电感器起作用,而在高频时大部分由电容C Y1及C Y2起作用。电容C Y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由于电容C Y接于电源线和地线之间,承受的电压比较高,所以,需要有高耐压、低漏电流特性。计算电容C Y漏电流的公式是

I D=2πfC Y V cY

式中:I D为漏电流;

f为电网频率。

一般装设在可移动设备上的滤波器,其交流漏电流应<1mA;若为装设在固定位置且接地的设备上的电源滤波器,其交流漏电流应<3.5mA,医疗器材规定的漏电流更小。由于考虑到漏电流的安全规范,电容C Y的大小受到了限制,一般为

2.2~33nF。电容类型一般为瓷片电容,使用中应注意在高频工作时电容器C Y与引线电感的谐振效应。

差模干扰抑制器通常使用低通滤波元件构成,最简单的就是一只滤波电容接在两根电源线之间而形成的输入滤波电路(如图6中电容C X1),只要电容选择适当,就能对高频干扰起到抑制作用。该电容对高频干扰阻抗甚底,故两根电源线之间的高频干扰可以通过它,它对工频信号的阻抗很高,故对工频信号的传输毫无影响。该电容的选择主要考虑耐压值,只要满足功率线路的耐压等级,并能承受可预料的电压冲击即可。为了避免放电电流引起的冲击危害,C X电容容量不宜过大,一般在0.01~0.1μF之间。电容类型为陶瓷电容或聚酯薄膜电容。

图6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3]

2.3 使用屏蔽降低电磁敏感设备的敏感性

抑制辐射噪声的有效方法就是屏蔽。可以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对电场进行屏蔽,用磁导率高的材料对磁场进行屏蔽。为了防止变压器的磁场泄露,使变压器初次级耦合良好,可以利用闭合磁环形成磁屏蔽,如罐型磁芯的漏磁通就明显比E型的小很多。开关电源的连接线,电源线都应该使用具有屏蔽层的导线,尽量防止外部干扰耦合到电路中。或者使用磁珠、磁环等EMC元件,滤除电源及信号线的高频干扰,但是,要注意信号频率不能受到EMC元件的干扰,也就是信号频率要在滤波器的通带之内。整个开关电源的外壳也需要有良好的屏蔽特性,接缝处要符合EMC规定的屏蔽要求。通过上述措施保证开关电源既不受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也不会对外部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3 结语

如今在开关电源体积越来越小,功率密度越来越大的趋势下。EMI/EMC问题成为了开关电源稳定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一个最容易忽视的方面。开关电源的EMI抑制技术在开关电源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EMI问题越早考虑、越早解决,费用越小、效果越好。

电感和电容在无功功率中的作用介绍

电力系统电压与无功补偿 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离不开电力。电力部门不仅要满足用户对电力数量不断增长的需要,而且也要满足对电能质量上的要求。所谓电能质量,主要是指所提供电能的电压、频率和波形是否合格,在合格的电能下工作,用电设备性能最好、效率最高,电压质量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电压质量的高低对电网稳定、经济运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 1. 电压与无功补偿 电压顾名思义就是电(力)的压力。在电压的作用下电能从电源端传输到用户端,驱动用电设备工作。 交流电力系统需要电源供给两部分能量,一部分将用于作功而被消耗掉,这部分电能将转换为机械能、光能、热能或化学能,我们称为“有功功率”。另一部分能量是用来建立磁场,用于交换能量使用的,对于外部电路它并没有作功,由电能转换为磁能,再由磁能转换为电能,周而复始,并没有消耗,这部分能量我们称为“无功功率”,无功是相对于有功而言,不能说无功是无用之功,没有这部分功率,就不能建立感应磁场,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就不能运转。在电力系统中,除了负荷无功功率外,变压器和线路的电抗上也需要大量无功功率。 国际电工委员会给出的无功功率的定义是:电压与无功电流的乘积为无功功率。其物理意义是:电路中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活动所需要的功率交换称为无功功率。信息来 自:https://www.doczj.com/doc/a78997842.html, 电容和电感并联接在同一电路时,当电感吸收能量时,正好电容释放能量;电感放出能量时,电容正好吸收能量。能量就在它们中间互相交换。即电感性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可以由电容器的无功输出得到补偿,因此我们把具有电容性的装置称为“无功补偿装置”。 电力系统常用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是电力电容器和同步调相机。信息来 源:https://www.doczj.com/doc/a78997842.html, 若电力负荷的视在功率为S,有功功率为P,无功功率为Q,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直角三角形来表示,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各为直角边,以视在功率为斜边构成直角三角形,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夹角称为功率因数角。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我们称为功率因数,用cosf表示,cosf = P/S。它表明了电力负荷的性质。 P = UIcosf Q = UIsinf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

电感与电容对交流电得影响 一、电感对交流电得影响 实验:电感线圈 通直流、阻交流 原因:直流电,线圈对直流阻碍为其线电阻 交流电,电流时刻发生变化,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 感抗:电感对交流电得阻碍作用Rg =2/, f为交流电频率,L为电感得自感系数,“通低频,阻高 频” 应用:①低频扼流圈丄很大,对低频交流电有很大得阻碍作用,对高频交流电阻碍作用更大 ②高频扼流圈,L小,对低频交流电阻碍很小,对高频交流电阻碍大 思考:交流电路中直导线绕成线圈,电流如何变?(I减少) 2 50IIZ 5001b 二、电容对交流电得阻碍作用 直流,灯不亮

R Q = ----- 容抗:电容器对交流电得阻碍作用2",这里f就是交流电频率,C为电容器电容。

同步测试 1、如图所示,输入端db既有直流成分,乂有交流成分,以下说法中正确得就是(L得直流电阻不为零)() A.直流成分只能从L通过 B.交流成分只能从R通过 C.通过R得既有直流成分乂有交流成分 D.通过L得直流成分比通过R得直流成分必定要大 2、如图所示得电路中,正弦交流电源电压得有效值为220 V,则关于交流电压表得示数,以下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220V 厂 B.大于220 V 厂 D.等于零 A.等于220 V C.小于220 V

ITT — AAAA J- 一 *b T C R A. 图屮中R 得到得就是交流成分 B. 图乙中R 得到得就是高频成分 C. 图乙中R 得到得就是低频成分 D. 图丙中R 得到得就是直流成分 二、综合题 6、收音机得音量控制电路部分如图所示,调节滑动变阻器得滑片P 可控制扬声器得音量, 但收音机直接收到得信号有干扰,即有直流与高频信号,为此需要用电容器G 、G 应分别 用较大得还就是较小得电容器? 上直流Ip L^R ;低频I 展开答案 6G 用电容较大得电容器,G 选用电容较小得电容器。 课外拓展 三相交流电发电机原理如图所示,其中AX 、BY 、CZ 三组完全相同得线圈,它们排列在圆周上位置彼 此差120°角度,当磁铁以角速度3匀速转动时,每个线圈中都会产生一个交变电动势,它们位相彼 此 竺 为3 ,因而有 1~H —O 扬 声 器

电容和电感区别

电容 电容(或电容量, Capacitance)指的是在给定电位差下的电荷储藏量;记为C,国际单位是法拉(F)。一般来说,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两片平行金属板。也是电容器的俗称。 电容(或称电容量)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我们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的电量,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从物理学上讲,它是一种静态电荷存储介质(就像一只水桶一样,你可以把电荷充存进去,在没有放电回路的[1]情况下,刨除介质漏电自放电效应/电解电容比较明显,可能电荷会永久存在,这是它的特征),它的用途较广,它是电子、电力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元件。主要用于电源滤波、信号滤波、信号耦合、谐振、隔直流等电路中。 电容的符号是C。 C=εS/d=εS/4πkd(真空)=Q/U 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常用的电容单位有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皮法又称微微法)等, 换算关系是: 1法拉(F)= 1000毫法(mF)=1000000微法(μF) 1微法(μF)= 1000纳法(nF)= 1000000皮法(pF)。 电子电路中,只有在电容器充电过程中,才有电流流过,充电过程结束后,电容器是不能通过直流电的,在电路中起着“隔直流”的作用。电路中,电容器常被用作耦合、旁路、滤波等,都是利用它“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那么交流电为什么能够通过电容器呢?我们先来看看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不仅方向往复交变,它的大小也在按规律变化。电容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电容器连续地充电、放电,电路中就会流过与交流电变化规律一致(相位不同)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电容器的选用涉及到很多问题。首先是耐压的问题。加在一个电容器的两端的电压超过了它的额定电压,电容器就会被击穿损坏。一般电解电容的耐压分档为6.3V,10V,16V,25V,50V等。 电感 电感是指线圈在磁场中活动时,所能感应到的电流的强度,单位是“亨利”(H)。也指利用此性质制成的元件。 电感器(电感线圈)和变压器均是用绝缘导线(例如漆包线、纱包线等)绕制而成的电磁感应元件,也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相关产品如共模滤波器等。 电感简介 diàn’gǎn [INDUCTOR] ,复数:INDUCTORS 电感器(电感线圈)和变压器均是用绝缘导线(例如漆包线、纱包线等)绕制而成的电磁感应元件,也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相关产品如共模滤波器等。 编辑本段自感与互感 自感

电容器计算公式(2013_04_21)

电容器计算公式 电容器串并联容量 并联:C=C1+C2+…… 串联:2 121C C C C C +?= 电容器总容量 3.0.2 本条是并联电容器装置总容量的确定原则。 如没有进行调相调压计算,一般情况下,电容器容量可按主变压器的容量的10%~30%确定,这就是不具备计算条件时估算电容器安装总容量的简便方法。 谐波 3.0.3 发生谐振的电容器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1(2K n S Q d cx -= 式中,cx Q ----发生n 次谐波谐振的电容器容量(Mvar)d S ----并联电容器装置安装处的母线短路容量(MVA)n ----谐波次数,即谐波频率与电网基波频率之比K ----电抗率 母线电压升高 5.2.2 本条明确了电容器额定电压选择的主要原则 并联电容器装置接入电网后引起的母线电压升高值可按下式计算: d so s S Q U U =? 式中,s U ?----母线电压升高值(kV) so U ----并联电容器装置投入前的母线电压(kV) Q ---- 母线上所有运行的电容器容量(Mvar) d S ----母线短路容量(MVA) 电容器额定电压 5.2.2 本条明确了电容器额定电压选择的主要原则 电容器额定电压可由公式求出计算值,再从产品标准系列中选取,计算公式如下: )1(305.1K S U U SN CN -= 式中,CN U ----单台电容器额定电压(kV)SN U ----电容器投入点电网标称电压(kV)S ---- 电容器每组的串联段数K ----电抗率

串联电抗器的电抗率 5.5.2 (1)当电网背景谐波为5次及以上时,可配置电抗率4.5%一6%。因为6%的电抗器有明显的放大三次谐波作用,因此,在抑制5次及以上谐波,同时又要兼顾减小对3次谐波的放大,电抗率可选用4.5%。 (2)当电网背景谐波为3次及以上时,电抗率配置有两种方案:全部配12%电抗率,或采用4.5%一6%与12%两种电抗率进行组合。采用两种电抗率进行组合的条件是电容器组数较多,为了节省投资和减小电抗器消耗的容性无功。 电容器对母线短路容量的助增 5.1.2 在电力系统中集中装设大容量的并联电容器组,将会改变装设点的系统网络性质,电容器组对安装点的短路电流起着助增作用,而且助增作用随着电容器组的容量增大和电容器性能的改进(如介质损耗减小、有效电阻降低)、开关动作速度加快而增加。试验研究报告建议:在电容器总容量与安装地点的短路容量之比不超过5%或10%(对应于电抗率K=5%~6%,不超过5%;K=12%~13%,不超过10%),助增作用相对较小,可不考虑。 当K=12%~13%时,%10 d c S Q 式中,c Q ----电容器容量(kVar) d S ----母线短路容量(kVar) 回路导体的额定电流 5.1.3 所以取1.35倍电容器组额定电流作为选择回路设备和导体的条件是安全的也是合理的。 电容器分组原则 3.0.3 变电所装设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总容量确定以后,通常将电容器分组安装,分组的主要原则是根据电压波动、负荷变化、谐波含量等因素来确定。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定义式 C=Q/U Q=I*T 电容放电时间计算:C=(Vwork+ Vmin)*l*t/( Vwork2 -Vmin2) 电压(V)= 电流⑴x 电阻(R)电荷量(Q)= 电流⑴x 时间(T)功率(P) = V x I (I=P/U; P=Q*U/T)能量(W) = P x T = Q x V 容量F=库伦(C)/电压(V)将容量、电压转为等效电量电量二电压(V) x 电荷量(C)实例估算:电压5.5V仆(1法拉电容)的电量为5.5C (库伦),电压下限是3.8V,电容放电的有效电压差为5.5-3.8=1.7V ,所以有效电量为1.7C。 1.7C=1.7A*S (安秒)=1700mAS(毫安时)=0.472mAh (安时) 若电流消耗以10mA 计算,1700mAS/10mA=170S=2.83min(维持时间分钟) 电容放电时间的计算 在超级电容的应用中,很多用户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就是怎样计算一定容量的超级电 容在以一定电流放电时的放电时间,或者根据放电电流及放电时间,怎么选择超级电容的容 量,下面我们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司,用户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简单地进行电容容量、放电电流、放电时间的推算,十分地方便。 C(F):超电容的标称容量; R(Ohms):超电容的标称内阻; ESR(Ohms) 1KZ下等效串联电阻;

Vwork(V):正常工作电压 Vmin(V):截止工作电压; t(s):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 Vdrop(V):在放电或大电流脉冲结束时,总的电压降; 1(A):负载电流; 超电容容量的近似计算公式, 保持所需能量=超级电容减少的能量。 保持期间所需能量=1/2l(Vwork+ Vmi n)t ; 超电容减少能量=1/2C(Vwork -Vmin ), 因而,可得其容量(忽略由IR引起的压降) C=(Vwork+ Vmin)*l*t/( Vwork 2 -Vmin 2) 举例如下: 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在掉电后需要用超级电容维持 100mA的电流,持续时间为10s,单片机系统截止工作电压为4.2V,那么需要多大容量的超级电容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由以上公式可知: 工作起始电压Vwork = 5V 工作截止电压Vmin= 4.2V 工作时间t=10s 工作电源I = 0.1A 那么所需的电容容量为:

高中物理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设计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设计

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电容器的特性:“通交流,隔直流”。 2.容抗(XC):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单位:欧(Ω)。3.决定容抗大小的因素:电容器的电容(C)、交流电的频率(f) C越大、f越高,XC越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复习引入】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电容器? 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构成一个电容器。 如果将电容器接入直流电路中,电路中有没有电流?(没有,因为电容器中间是绝缘的。)看图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如图所示实验,当电键闭合后,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电键闭合后,A2立刻亮,A1缓慢亮,因为线圈会阻碍A1电流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阻碍电流变化的现象呢? 因为电感器会产生一个阻碍导体中原电流变化的自感电动势,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新课讲授】 [对比实验]现在我们有三个小灯泡,让它们并联接入交流电路中,可以观察到三个灯泡的亮度相同,说明这是三个相同的灯泡。 现在我们在其中的一个支路中串联一个电容,在另一个支路中串联一个电感。再将它们接入直流电路中。会有什么现象?

现象:没有串联任何东西的灯泡马上变亮,串联电容器的灯泡不亮,串联电感线圈的慢一点亮。 说明:(电容器不通直流)电容隔直流,电感通直流。 再将它们接入交流电路中。会有什么现象? 现象:没有串联任何东西的灯泡马上变亮,串联电容器的灯泡和串联电感线圈的灯泡都亮,不过亮度比没有串联任何东西的灯泡暗些。 为什么串联了电容器的电路都亮了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电路图。将电键往上打,我们会发现电流表会动一下,原因是电源往电容器充电,将电键往下打,我们会发现电流表也会动一下,原因是电容器放电,若想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则要求电容器不断地充放电。这也就是为什么串联了电容器的电路都亮了,并不是真有电流通过电容器,而是电容器在不断地充放电。 串联电容器的灯泡和串联电感线圈的灯泡比没有串联任何东西的灯泡暗些又说明什么?(说明电容和电感对交流电有阻碍的作用。 说明:电容通交流,电感阻交流。 我们把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来表示。而对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容抗来表示。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的影响教案

年月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一)引入新课 在直流电路中,影响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只有电阻。在交变电流路中,影响电流跟电压关系 的,除了电阻外,还有电感和电容。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是交变电流路中三种基本元件。这节课 我们学习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二)进行新课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演示]电阻、电感对交、直流的影响。实验电路如下图甲、乙所示 演示甲图,电键分别接到交、直流电源上,引导学生观察两次灯的亮度 灯的亮度相同。说明电阻对交流和直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演示乙图,电键分别接到交、直流电源上,引导学生观察两次灯的亮度 电键接到直流上,亮度不变;接到交流上时,灯泡亮度变暗。说明线圈对直流电和交变电流的 阻碍作用不同。 线圈对直流电的阻碍作用只是电阻;而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除了电阻之外,还 有电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由电磁感应的知识可知,当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 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来表示。感抗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 感抗决定于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变电流的频率。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自感作用 就越大,感抗就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自感作用越大,感抗越大。 线圈在电子技术中有广泛应用,有两种扼流圈就是利用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 用制成的。出示扼流圈,并介绍其构造和作用。 (1)低频扼流圈 构造:线圈绕在闭合铁芯上,匝数多,自感系数很大。 作用:对低频交变电流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即“通直流、阻交流”。 (2)高频扼流圈 构造:线圈绕在铁氧体芯上,线圈匝数少,自感系数小。 作用:对低频交变电流阻碍小,对高频交变电流阻碍大。即“通低频、阻高频”。 2?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 [演示]电容对交、直流的影响。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电容和电感要点

电感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是一个物理量。当线圈通过电流后,在线圈中形成磁场感应,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这种电流与线圈的相互作用关系称为电的感抗,也就是电感,单位是“亨利(H)”,以美国科学家约瑟夫·亨利命名。它是描述由于线圈电流变化,在本线圈中或在另一线圈中引起感应电动势效应的电路参数。 电感是自感和互感的总称。提供电感的器件称为电感器。[1]中文名 电感 外文名 inductance 实质 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一种物理量 单位 亨利(H) 目录 1. 1定义 2. ?自感 3. ?互感 1. 2单位及换算 2. 3计算公式

3. ?自感 1. ?互感 2. ?三相制均衡输电线的电感 定义编辑 导体的一种性质,用导体中感生的电动势或电压与产生此电压的电流变化率之比来量度。稳恒电流产生稳定的磁场,不断变化的电流(交流)或涨落的直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反过来使处于此磁场的导体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比例因数称为电感,以符号L表示,单位为亨利(H)。[2]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即当通过闭合回路的电流改变时,会出现电动势来抵抗电流的改变。这种电感称为自感(self-inductance),是闭合回路自己本身的属性。假设一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改变,由于感应作用而产生电动势于另外一个闭合回路,这种电感称为互感(mutual inductance)。自感 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当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时,其周围的磁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此变化的磁场可使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电动势用以表示有源元件理想电源的端电压),这就是自感。

电容器的定义以及相关的公式介绍

[知识学堂] 电容器的定义以及相关的公式介绍 定义 电容(或称电容量)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我们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的电量,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从物理学上讲,它是一种静态电荷存储介质(就像一只水桶一样,你可以把电荷充存进去,在没有放电回路的情况下,刨除介质漏电自放电效应/电解电容比较明显,可能电荷会永久存在,这是它的特征),它的用途较广,它是电子、电力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元件。 电容的符号是C。 C=εS/d=εS/4πkd(真空)=Q/U 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常用的电容单位有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皮法又称微微法)等,换算关系是: 1法拉(F)= 1000毫法(mF)=1000000微法(μF) 1微法(μF)= 1000纳法(nF)= 1000000皮法(pF)。 电容与电池容量的关系: 1伏安时=25法拉=3600焦耳 1法拉=144焦耳 相关公式 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差是1伏,这个电

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即:C=Q/U 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 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定义式C=Q/U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Q^2/2C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三电容器串联C=(C1*C2*C3)/(C1*C2+C2*C3+C1*C3)

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等效电路

2. 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等效电路   实际的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不可能是理想的,存在着寄生电容、寄生电感和损耗。下图是考虑了各种因素后,实际电阻R、电感L、电容C元件的等效电路   图2-17 电阻R、电感L、电容C元件的等效电路 (1) 电阻   同一个电阻元件在通以直流和交流电时测得的电阻值是不相同的。在高频交流下,须考虑电阻元件的引线电感L0和分布电容C0的影响,其等效电路如图2-17(a)所示,图中R为理想电阻。由图可知此元件在频率f 下的等效阻抗为 (2-53) 上式中ω=2πf, Re和Xe分别为等效电阻分量和电抗分量,且 (2-54) 从上式可知Re除与f有关外,还与L0、C0有关。这表明当L0、C0不可忽略时,在交流下测此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得到的将是Re而非R值。(2) 电感   电感元件除电感L外,也总是有损耗电阻RL和分布电容CL。一般情况下RL和CL的影响很小。电感元件接于直流并达到稳态时,可视为电阻;若接于低频交流电路则可视为理想电感L和损耗电阻RL的串联;在高频时其等效电路如图2-17(b)所示。比较图2-17(a)和图2-17(b)可知二者实际上是相同的,电感元件的高频等效阻抗可参照式(2-53)来确定,

(2-55) 式中 Re和Le分别为电感元件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 从上式知当CL甚小时或RL、CL和ω都不大时,Le才会等于L或接近等于L。   (3) 电容   在交流下电容元件总有一定介质损耗,此外其引线也有一定电阻Rn和分布电感Ln,因此电容元件等效电路如图2-17(c)所示。图中C是元件的固有电容,Rc是介质损耗的等效电阻。等效阻抗为 (2-56) 式中Re和Ce分别为电容元件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容,由于一般介质损耗甚小可忽略(即Rc→∞),Ce可表示为 (2-57) 。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出,在交流下测量R、L、C,实际所测的都是等效值Re、Le、Ce;由于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实际阻抗随环境以及工作频率的变化而变,因此,在阻抗测量中应尽量按实际工作条件(尤其是工作频率)进行,否则,测得的结果将会有很大的误差,甚至是错误的结果。

电感和电容的计算

当线圈通过电流后,在线圈中形成磁场感应,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线圈中的电流。我们把这种电流与线圈的相互作用关系称其为电的感抗,也就是电感。电容(或电容量,Capacitance)指的是在给定电位差下的电荷储藏量。 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 阻抗,因此: 电感量(mH) = 阻抗(ohm) ÷ (2*3.14159) ÷ F (工作频率) = 360 ÷ (2*3.14159) ÷ 7.06 = 8.116mH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吋) 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 电容功率计算公式: P=1/2 * C * V2 * F 电感功率计算公式: P=1/2 * L * I2 * F 电容上携带的能量(焦耳),是二分之一乘以电容量(法拉)再乘以电容电压(伏特)的平方。 硅芯片功率的计算存在一个公式:功率=C(寄生电容)*F(频率)*V2(工作电压的平方)。对于同一种核心而言,C(寄生电容)是一个常数,所以硅芯片功率跟频率成正比,跟工作电压的平方也成正比 1法拉5V的电容携带的能量为12.5焦耳。1焦耳=1瓦每秒 全新1.2伏1.8A时的镍氢充电电池充满后携带的能量为1.2*1.8*3600=7776焦耳。在现在的商业环境条件下,镍氢充电电池和法拉电容的体积能量比为250:1,价格比为1:2。另外电容放电需要特殊的恒压输出调整电路。

电容充放电计算公式

标 签:电容充放电公式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 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 t="RC"*Ln[(1-1/3)/(1-2/3)]=RC*Ln2 =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 解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山东司友毓 一、电感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而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故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会起阻碍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及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且X L=2πfL。感抗的大小由线圈的自感系数L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共同决定。 2.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 (1)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电流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对恒定电流没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知道为什么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4、知道用容抗来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力目标 使学生理解如何建立新的物理模型而培养学生处理解决新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体会事物的相对性与可变性. 2、让学生充分体会通路与断路之间的辩证统一性.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说明交流与直流的区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交变电流特点的认识.教学重点突出交流与直流的区别,不要求深人讨论感抗和容抗的问题.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用实验说明问题,不必在理论上进行讨论. 教法建议 1、根据电磁感应的知识,学生不难理解感抗的概念和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教学中要注意适当复习或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这样既有利于理解新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把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进而独立地获取新知识. 2、对交变电流可以"通过"电容器的道理,课本用了一个形象的模拟图,结合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加以说明,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对于容抗的概念和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课本是直接给出的,让学生知道就可以了,不要作更深的讨论. 3、本节最后,结合实际说明了电容的广泛存在,可以适当加以扩展和引伸,以开阔学生思路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联系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作用 教学目的: 1、了解电感对电流的作用特点. 2、了解电容对电流的作用特点. 教学重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特点. 教学难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用具:小灯泡、线圈(有铁芯)、电容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直流电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遵从欧姆定律,在交流电路中,如果电路中只有电阻,例如白炽灯、电炉等,实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欧姆定律仍适用.但是如果电路中包括电感、电容,情况就要复杂了. 二、讲授新课: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实验:把一线圈与小灯泡串联后先后接到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上,观察现象: 现象:接直流的亮些,接交流的暗些.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接交流的电路中电流小,间接表明电感对交流有阻碍作用. 为什么电感对交流有阻碍作用? 引导学生解释原因:交流通过线圈时,电流时刻在改变.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必然要产生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实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线圈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计算公式 教你两条不变应万变得原理: 1.电容器的计算依据是高斯通量定理和电压环流定律; 2.电感的计算依据是诺伊曼公式。要一两个答案查书就够了,要成高手只能靠你自己~慢慢学,慢慢练。 容量是电容的大小与电压没有关系。电压是电容的耐压范围。可变电容一般用在低压电路中电容的计算公式: 平板C=Q/U=Q/Ed=εS/4πkd 1. 所以E=4πkQ/εS即场强E与两板间距离d无关。2.当电容器两端接电时,即电压U一定时,U=Ed,所以U和d成正比。 容抗用XC表示,电容用C(F)表示,频率用f(Hz)表示,那么Xc=1/2πfc 容抗的单位是欧。知道了交流电的频率f和电容C,就可以用上式把容抗计算出来。 感抗用XL表示,电感用L(H)表示,频率用f(Hz)表示,那么XL=2πfL感抗的单位是欧。知道了交流电的频率f和线圈的电感L,就可以用上式把感抗计算出来。 已知容抗与感抗,则对应的电压与电流可以用欧姆定律算出,如果电容与电阻和电感一起使用,就要考虑相位关系了。 2、电容器的计算公式: C=Q\U =S\4*3.1415KD Q为电荷量 U为电势差 S为相对面积 D为距离 3.1415实际是圆周率 K为静电力常数并联:C=C1+C2 电路中各电容电压相等;总电荷量等于各电容电荷量之和。串 联:1/C=1/C1+1/C2 电路中各电容电荷量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电容电压之和。 电容并联的等效电容等于各电容之和!电容的并联使总电容值增大。当电容的耐压值符合要求,但容量不够时,可将几个电容并联。

3、Q=UI=I2Xc=U2/Xc 这是单相电容的 Xc=1/2*3.14fc 为什么我看到一个三相电容上面标的额定容量是30Kvar,而额定容量是472微法。额定电压是450伏。额定电流是38.5安三角接法, 答:C,KVar/(U×U×2×π×f×0.000000001) ,30/(450×450×2×3.14×50×0.000000001)?472(μF) 4、我知道电容公式有C=εS/D和C=Q/U,那么他们与电容"C"的关系,我特别想知道:我知道"U"与电容成反比,但是我在听老师讲时,没听到为什么成反比,就像知道"Q"与电容的关系时,就明白,一个电容放得的电荷越多就越大,还有"ε"是什么,与电容有什么关系, 再请问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电容是如何阻直通交的呢,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还能做什么, 辅导补习美容养颜家庭家务加班须知 答:电容c是常数,只跟自身性质有关,即使没有电压,电荷它也是存在的,ε是介电,跟电介质的性质有关,交流能不停的对电容充电放电(因为交流的方向是变化的),二直流无此性质,所以通交流阻直流,更专业的话,大学物理里面会讲,如果你要求不高的话就不用深究了 5、电 容降压 在常用的低压电源中,用电容器降压(实际是电容限流)与用变压器相比,电容降压的电源体积小、经济、可靠、效率高,缺点是不如变压器变压的电源安全。通过电容器把交流电引入负载中,对地有220V电压,人易触电,但若用在不需人体接触的电路内部电路电源中, 本弱点也可克服。如冰箱电子温控器或遥控电源的开/关等电源都是用电容器降压而制作的。 相对于电阻降压,对于频率较低的50Hz交流电而言,在电容器上产生的热能损耗很小,所以电容器降压更优于电阻降压。

电容和电感对交流电路的影响

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电路的知识和常见的三种电子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电感和电容对电流有什么影响?引出课题。 展示电路板:请同学们观察电路、元件连接情况,并画出电路图。哪位同学上台前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板书:板书课题。 新课教学: ●探究一:对直流电的影响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猜想:接通直流电源,3个小 灯泡亮暗情况? 学生假设:留1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作出猜想 假设。 实验论证:学生上前台操作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 实验现象: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分析:学生分析,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学生总结;教师点化,精练语言。 教师板书:影响:直流 C 隔直流 L 通直流 ●探究二:对交流电的影响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猜想:接通交流电源,3个小灯泡亮暗情况? 学生假设:留1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作出猜想假设。 实验论证:学生上前台操作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提醒学生观察。 实验现象: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分析:学生分析,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学生总结;教师点评分析,精练语言。 教师板书:影响:交流 C 通交流 L 阻交流 ●教师设疑:L 2、L 3 的亮度为何小于L 1 的亮度? 师生合作交流:学生分析,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引出容抗和感抗两个概念。 教师板书:容抗和感抗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猜想:感抗和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假设:留1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作出猜想假设。 教师提问: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起立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假设;教师表扬学生。 教师板书:容抗:C f 感抗:L f 实验论证1──容抗与电容有关:学生上前台操作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分析:根据观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C越大容抗越小 实验论证2──感抗与自感系数有关:学生上前台操作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分析:根据观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电感作用及电感与电容组合电路

电感元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总是阻止线圈中的电流变化的,故电感元件对交流电有阻力,阻力的大小用感抗XL 来衡量。感抗XL 与交流电的频率及电感量的大小有关。感抗的这种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即 从上式可以看出,电感元件在低频时XL 较小,通过直流电时,由于f=0 ,故XL=0,仅线圈直流电阻起作用,因此电阻很小,近似电感元件短路。所以,电感元件在直流电路中一般不用其感抗性能当电感元件在高频下工作时,XL 很大,近似开路。电感元件的这种特性与电容器正好相反.所以利用电感、电容就可组成各种高频、低频滤波器、调谐回路、选频电路、振荡回路、补偿电路、延迟回路及阻流器等,在电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举出一些电感元件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1.分频网络 图5-9 是音响电路的分频电路图。电感线圈L1和L2为空心密绕线圈,它们与C 1 、C2 组成分频网络.对高、低音进行分频,以改善放音效果。 2. 滤波电路 图5-10 是电子管扩音机的电源滤波电路图。图中L 为插有硅钢片的铁心线圈,又称为低频扼流圈。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阻止残余交流电通过,而仅让直流电通过。 3. 选频与阻流 图5-11 所示电路是单管半导体收音机电路。其中VT,为高频半导体管,它是用来进行来复放大的。L 1 为天线线圈,它是在磁棒上用多股导线绕制而成的。L 1 与C1,C2 组成井联谐振电路,对磁棒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选频,选出的信号由L1感应到L2,由VT1,进行放大,放大了的信号送到L3,L3为一固定电感器,它的电感量为3mH ,其作用是利用感抗阻止高频信号进入耳机,而仅让音频信号通过。因此把L.J称为高频阻流圈。 L3对500kHz 高频信号的感抗很大,为 XL(500kHz)=2π x 500 x 10 3 x 3 x 10 -3≈9.42kΩ 而L.J对10kHz 低频信号的感抗很小,为

电感、电阻和电容的关系和作用

电感、电阻和电容的关系和作用 电感是衡量线圈产生电磁感应能力的物理量.给一个线圈通入电流,线圈周围就会产生磁场,线圈就有磁通量通过.通入线圈的电源越大,磁场就越强,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就越大.实验证明,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和通入的电流是成正比的,它们的 比值叫做自感系数,也叫做电感。 电阻是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用R表示。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U 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来定义,即R=U/I。所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阻愈大,通过的电流就愈小; 反之,电阻愈小,通过的电流就愈大。 电容,就是容纳和释放电荷的电子元器件。电容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充电放电,当然还有整流、振荡以及其它的作用。另外电容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由两块正负电极和夹在中间的绝缘介质组成,所以电容类型主要是由电极和绝缘介质决定的。 电阻用途:阻碍电流通过,可以起到了在电路中起分压、降压、限流、负载、分流、区配等作用;电容作用在于可以在电路中起滤波、耦合、旁路、调谐和能量转换等作用;电感的作用主要在于在电路中有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 其实电感、电阻和电容元件电容,在电器之中通过复杂的组合在一起发挥着作用,利用这三个元件之间的特性,相互补充构成复杂电路。其中电感的电阻与频率有关,所以常用在与频率有关的电路,有机组合它可以把特定频率的电流加强或减弱。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经常会看到的电源在拔下插头后,上面的二极管还会持续再亮一会儿,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里面的电容事先存储了电能,然后释放。当然这个电容原本是用作滤波的。至于所谓的电容滤波,不知你有没有用整流电源听随身听的经历,劣质的电源由于厂家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使用了非常小的容量的滤波电容,耳机内就会有有嗡嗡声出现。这时可以在电源两端带上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1500μF,注意正极接正极),一般可以改善听觉的效果。发烧友制作HiFi高级音响,少说都会用上了至少1万微法以上的电容器来滤波,滤波电容越大,输出的电压波形越接近直流,而且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突发的大信号到来时,电路有足够的能量转换为强劲有力的音频输出。这时,大电容的作用有点像水库,使得原来汹涌的水流平滑地输出,并可以保证下游大量用水时的供应。电感器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止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中没有电流通过,则它阻止电流流过它;如果有电流流过它,则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电感器又称扼流器、电抗器、动态电抗器。基本介绍电感器用绝缘导线绕制的各种线圈称为电感。用导线绕成一匝或多匝以产生一定自感量的电子元件,常称电感线圈或简称线圈。 本文出自福鹰电子,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电容器参数的基本公式

电容器参数的基本公式 1、容量(法拉) 英制:C = ( 0.224 ×K ·A) / TD 公制:C = ( 0.0884 ×K ·A) / TD 2、电容器中存储的能量 E = ? CV2 3、电容器的线性充电量 I = C (dV/dt) 4、电容的总阻抗(欧姆) Z = √[ R S2+ (X C–X L)2] 5、容性电抗(欧姆) X C= 1/(2πfC) 相位角Ф 理想电容器:超前当前电压90o 理想电感器:滞后当前电压90o 理想电阻器:与当前电压的相位相同 7、耗散系数(%) D.F. = tg δ(损耗角) = ESR / X C = (2πfC)(ESR) 8、品质因素 Q = cotan δ= 1/ DF 9、等效串联电阻ESR(欧姆) ESR = (DF) XC = DF/ 2πfC 10、功率消耗 Power Loss = (2πfCV2) (DF) 11、功率因数 PF = sin δ(loss angle) –cos Ф(相位角) 12、均方根 rms = 0.707 ×V p 13、千伏安KVA (千瓦) KVA = 2πfCV2×10-3 14、电容器的温度系数 T.C. = [ (C t–C25) / C25(T t–25) ] ×106

15、容量损耗(%) CD = [ (C1–C2) / C1] ×100 16、陶瓷电容的可靠性 L0/ L t= (V t/ V0) X (T t/ T0)Y 17、串联时的容值 n 个电容串联:1/C T= 1/C1+ 1/C2+ …. + 1/C n 两个电容串联:C T= C1·C2/ (C1+ C2) 18、并联时的容值 C T= C1 + C2+ …. + C n 19、重复次数(Againg Rate) A.R. = % ΔC / decade of time 上述公式中的符号说明如下: K = 介电常数 A = 面积TD = 绝缘层厚度V = 电压t = 时间RS = 串联电阻 f = 频率L = 电感感性系数δ= 损耗角Ф= 相位角L0 =使用寿命Lt = 试验寿命 V t= 测试电压V0 = 工作电压T t= 测试温度T0= 工作温度 X , Y = 电压与温度的效应指数。 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 普遍的观点是:一个等效串联电阻(ESR)很小的相对较大容量的外部电容能很好地吸收快速转换时的峰值(纹波)电流。但是,有时这样的选择容易引起稳压器(特别是线性稳压器LDO)的不稳定,所以必须合理选择小容量和大容量电容的容值。永远记住,稳压器就是一个放大器,放大器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它都会出现。 由于DC/DC 转换器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输出去耦电容在负载阶跃的初始阶段起主导的作用,因此需要额外大容量的电容来减缓相对于DC/DC 转换器的快速转换,同时用高频电容减缓相对于大电容的快速变换。通常,大容量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应该选择为合适的值,以便使输出电压的峰值和毛刺在器件的Dasheet 规定之内。 高频转换中,小容量电容在0.01μF 到0.1μF 量级就能很好满足要求。表贴陶瓷电容或者多层陶瓷电容(MLCC)具有更小的ESR。另外,在这些容值下,它们的体积和BO M 成本都比较合理。如果局部低频去耦不充分,则从低频向高频转换时将引起输入电压降低。电压下降过程可能持续数毫秒,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稳压器调节增益和提供较大负载电流的时间。用ESR 大的电容并联比用ESR 恰好那么低的单个电容当然更具成本效益。然而,这需要你在PCB 面积、器件数目与成本之间寻求折衷。

课题:电感和电容对电路的影响

课题5.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知道为什么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4.知道用容抗来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理解、分析新问题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志于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感抗、容抗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感抗的概念及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 2.容抗概念及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故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感抗的 概念及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和容抗概念及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直流电路中,影响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只有电阻。在交变电流路中,影响电流跟电压关系的,除了电阻外,还有电感和电容。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是交变电流路中三种基本元件。这 节课我们学习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二)进行新课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演示]电阻、电感对交、直流的影响。实验电路如下图甲、 乙所示: 演示甲图,电键分别接到交、直流电源上,引导学生观察两 次灯的亮度 灯的亮度相同。说明电阻对交流和直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演示乙图,电键分别接到交、直流电源上,引导学生观察两次灯的亮度 电键接到直流上,亮度不变;接到交流上时,灯泡亮度变暗。说明线圈对直流电和交变电流 的阻碍作用不同。 线圈对直流电的阻碍作用只是电阻;而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除了电阻之外,还有电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由电磁感应的知识可知,当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 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来表示。感抗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阅 读教材后回答。 感抗决定于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变电流的频率。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自感作用就越大,感抗就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自感作用越大,感抗越大。 线圈在电子技术中有广泛应用,有两种扼流圈就是利用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制成的。 出示扼流圈,并介绍其构造和作用。 (1)低频扼流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