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社会学课程论文

人口社会学课程论文

人口社会学课程论文
人口社会学课程论文

《人口社会学》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引言:中国中科院最新完成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中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1.28亿贫困人口。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中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整个农村底气的发展大局是好的,整体是稳定的。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始终是增长十分缓慢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利益分配方式的转变,城乡差距的拉大,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相比,更是显著,者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

关于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数见不鲜。在已有研究课题中,从土地制度,基层民主,到科技文化,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但是,从已有研究来看,无非是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改善硬环境,提升软实力,资助弱势儿童享受平等教育。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1.28亿贫困人口。财政收入是一定的。财政向贫困地区倾斜,必会造成其他方面的较少。如果只是依靠国家的补贴,贫困地区不自力更生,是无法走出贫困怪圈的。但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在固有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下,安于现状,并认同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这种固守是非常不容易改变的。

我的研究课题是借鉴“先富带后富”机制,将适应当地贫困地区发展的教育机制引入,刺激贫困地区人口改变参照群体,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社会流动,走出贫困文化的怪圈,增强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能

力,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一.理论依据

1.贫困文化理论

贫困文化理论认为,贫困人口具有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贫困亚文化”是一系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这使贫困人口安于现状,并认同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一方面,贫困人口与主流经济和文化相隔离;另一方面,贫困人口安于现状,不愿意改变自身地位的境况使贫困不断被再生产出来。研究发现,贫困人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均偏低,教育不普及和高文盲率导致了贫困人口的产生和再生产。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缺乏使贫困人口无法进入主流社会。可以说,“贫困亚文化”并不是贫困人口产生的原因,而是贫困导致的结果。这一理论带有某种程度的“受害者有罪论”的色彩。贫困人口并不是一些甘于贫困的人口,是社会没有提供公平的、平等的发展机会。

贫困亚文化理论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把贫困归结为社会没有提供公平的、平等的发展机会是片面的。马克思唯物哲学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发挥创造性,改变不利条件,使事物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在此,我认为应该在客观条件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

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

参照群体理论揭示了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对个人行为方面的制约作用,反映了个人与群体的互动的特殊方面。对个体来说,参照群体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规范作用;二是比较作用。前者是指参照群体在个体内化价值规范,形成社会态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后者是指参照群体往往是个体对自我、他人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比较性标准。参照理论被用来解释许多社会现象。在本次研究中,认为农村贫困人口远离主流的经济文化,以同村相同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人群为参照群体,因此才会安于贫困。

3.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的刺激命题认为:如果某种特定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一个人行为得到酬赏赐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同过去相同,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这种行为或与此类似的行动。价值命题:一种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可能采取该行动。

如果打破原有格局,引入“竞争机制”(新的生活方式),将会改变现有生存状态,促进农村社会的良性循环。

4.纽科姆认为,个体的观念取决于个体对某一群体或某些群体的态度,态度的改变往往经历三个阶段:和某群体认同—〉熟悉该群体规范—〉强化或削弱与其他群体的认同。

5.农村社会中,在获得某一社会地位的条件里,先赋条件往往起决定性作用。以先赋条件为标准的社会往往形成封闭分层体系,人们

生而被束缚于某一阶层,只能子承父业,各阶层之间有一条不可渗透的界线。以自获条件为职业录取则有助于促进自由流动,打破各层次之间的人为壁垒,形成开放型分层体系,造成整个社会范围内人才循环和流动的生动局面。虽然先赋条件对自获条件并不是毫无影响的,但是只要坚持以自获条件为职业录用标准,就会减少先赋条件的影响程度。同时随着垂直流动速率的增大,整个社会中先赋条件的集中优势也将不断受到削减,出现先赋优势扩散化的趋势,从而使社会从一种代代相袭的凝固式分层结构转变为代人际对流的动态分层结构。这种社会职业层次经常不断地重新分配的做法,能够有效地减少社会不平等可能造成的冲突和摩擦,以及由此而给社会运行带来的恶性影响。

二.分析研究

贫困地区以先赋条件为标准的社会形成封闭分层体系,人们生而被束缚于土地阶层,只能子承父业。在力所能及的参照群体中都是一样的生存方式,远离主流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所以贫困地区的人们安于现状,认同自己的生存角色。

国家大力提倡的高等教育,之于贫困地区来说是不太可行的。如果贫困地区的家长供给一个大学毕业生,十四年的时间里,学生不仅不能为家里创造财富,而且花费巨大;即使大学毕业后,也有众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样的投入,对于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是长时间的消耗战,而且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同时由于参照群体的对照,人们远离主流的经济文化,认为子承父业,固守土地是正常的,没有什

么不妥之处。

如果以某个贫困地区为例,经过专家的分析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规划,然后采取自愿报名,政府少量补贴的方式,促进实用教育的发展,让人们短时间切实感受到改变和提高,乐于主动投入,支持学生上学,提高文化素质,打破原有的格局,促进阶层流动,最终将带动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良性运行。

附录

【1】佟新:人口社会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6页。

【2】参见周晓虹主编:《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267~268页。【3】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128—129页,245页。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人口学论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十世纪里,人口寿命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延长了 20年,达到66岁,预计到2050年将再延长10年。人口结构方面的这一长足 进展以及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人口的迅速增长意味着60岁以上的人口将从2000 年的大约6亿增加到2050年的将近20亿,预计全球划定为老年的人口所占的 比率将从1998年的10%增加到2025年的15%。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 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 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生产力的停滞,甚至 一定程度的倒退,干活的人少了,吃饭的人多了,国家的压力增大,而且这一 切又是发生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富裕起来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学者合和专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更有国外媒体称中国正在经历“银发浪潮”。对此,我国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表示,我国现在人口问题面临情况就是 “国尚未富,人却先老”。而以他的观点认为,只用通过经济方法才能解决老龄化这个社会问题。 郎教授在分析我国老龄化问题时提到:要解决老龄化问题,就必须藏富于民!以美国为例,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不断通过政府的影响力以及压力,让那些大家族慢慢的退出了股票市场,这就使得美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是大众的 股票市场。这个大众股票市场的意义就在于透过股票市场的财富重分配,把全 美的财富通过这种方式,分给全美的民众,并且这种财富是可持续的,这就是“藏富于民”的基本道理。这就使得美国几乎不怎么担心所谓老龄化问题,因 为他们的养老金体制以及股票市场政策足够使得他们在老年的时候供养自己。 诚然,中国现在的养老金政策看起来很美,国家拿一点儿,企业出一点,个人 交一点儿,作为养老的储备基金,然而这一切却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为, 我们的养老金缺乏稳定而持续增长的投资渠道,我们不像美国,他们可以保证 自己的股市年盈利平均8%,这就保证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存入一万,那么 他退休后就可以取得47万的财富,足够养老。而中国并非如此,中国的养老金无法依托股市升值,因为中国的股市太过动荡,而又没有其他有效的投资途径。

经济学论文

摘要:经济与生活密切相连。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习经济学无疑是每位在校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必备课程,对其择业、就业、创业有较深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学市场生活就业创业指导关系密切 在机电系,每天与汽车机械生活在一起,浑身沾染着浓厚的理工味,我本是文科生出身,没有才华但渴望文学,酷爱文学,文学可以让我似乎徜徉在一个隐逸的无比平静的世界。但大二开设经济学与生活这门课程后,才感觉到要融于当今的现实社会,真正感触现代生活,不能追求陶渊明一样的隐逸,说这些并不是不在喜欢文学,只是要同时注意投资理财、就业创业、个人发展这些词汇,做一个德才兼备,适应社会的当代大学生。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在我国则可追溯到孔夫子那里。但如果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作为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则经济学至今也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当今社会是个经济时代,经济学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规律进行选择和取舍,消费、投资、理财、谈判、营销、管理乃至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爱情婚姻…无时无处不与经济有关。大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小到个人日常消费的计划。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摘要 本文从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出发,然后结合区域的“城市性”视角,重新理解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并提出了两条城市化道路:一是人口转移型城市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最后从中国的国情从发,总结出如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是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键字:城市化;区域的“城市性”;新型发展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现状 在2013年末中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3.73%,虽然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但是仍有约6.5亿农村人口。将来,根据有关专家的推算,中国将来人口的峰值是达到15亿,达到高峰以后人口就开始逐步递减了,即使中国的人口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按照城市化65%的城市化来算,那个时候农村还有5.25亿人口,但是这种大趋势是清楚的,现代化体现在城市化,使全体农村都能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此外,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样的,城市化也应该走新型道路。但是近十年来,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看,什么是新型城市化道路,如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严格讲来并没有搞清楚,而城市化却在政府主导下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病”。因此,搞清楚什么是新型城市化道路,慎重地选择我国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大问题。 二、城市化的含义与区域的“城市性”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涉及人口、地理、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关于城市化的含义,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可以说,城市化是相关学科都极为关注,而含义或定义又最不统一的概念。

社会学论文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乡风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参差不齐,从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存在乡风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加速进行,中国公民的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仍处于“不全面、不平衡、低水平”的状态。农村与城市的文明差距依然很大,广大的农村面临着许多文化方面的问题,成为乡风不文明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 1、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当前,农村与城市、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集中体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差距过大。长期以来,中央财政、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投入不大,甚至几乎是空白。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基础设施投入是基础中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休闲娱乐少之又少,农民空闲时间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斗地主,精神生活十分贫瘠, 大好光阴就这样白白流走。 2、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在教育方面,无论是教育设施,还是管理水平,师资力量,都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这必然会影响到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隔代抚养小孩的现象普遍存在,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使部分孩子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也很少有回来建设家乡的,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天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具体表现为: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文化基础知识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互动媒体教学设计西方经济学论文 一、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交互活动的安排,以达到充分利用数字互动媒体设备与数字信息资源,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以及利用数字化设备与信息资源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在互动媒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包含的步骤有:教学活动整体设计、师生交互设计、学习者交互设计、交互内容设计以及交互媒介工具设计。 (一)教学活动整体设计 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是在互动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通过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来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而结合目标和客体去设计必需的、合理的活动情景主题,明确大致的活动流程,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在后续环节中便于操作和执行。教学活动所具备的情景主题,为师生之间、学习者及其群体之间的共同理解与经验分享创造了宝贵的交互机会。教学情景的设计旨在促使学习者通过原有经验知识的回忆与提取,为学习目标提供共同经验,同时有助于为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基础。 (二)师生交互设计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人际交互的主导核心仍然是师生双方。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知识的建构、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变化等,都有赖于教学活动中交互操作的结果。在互动媒体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尽管处于同一个时空维度中,但互动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却可以使双方有多维度的交流和互动———不仅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向的面对面、言语书面信息传播方式,还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通过多媒体的人———机———人的交互传播模式,从而使得交互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更强。这种师生间的交互形式以互动媒体为依托呈现出言语书面交互、实验操作交互、教师主导交互、学生主导交互的形式。 (三)学习者交互设计 学习者交互的设计是对学习者及学习者团体之间的具体安排和组织。基于教学活动整体设计的安排可供学习者交互选择的方式有合作式交互、竞争式交互以及角色式交互。合作式交互可以使学习者在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通过小组讨论、沟通、展示、汇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习目标的建构。竞争式交互能够使学习者间形成进取的氛围,强化学习者自觉学习的动力。角色式交互可以使学习者端正认知态度,明确学习动机。 (四)交互内容设计 交互内容是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参考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涉及目标内容设计、支撑内容设计、交互规则设计。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交互内容首先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目

金融经济学课程论文

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摘要: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投票一脱欧派的微弱优势落下了帷幕,虽然英国脱欧还需要两年的时间,但我们依旧需要关注英国脱欧给世界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本文试图分析英国脱欧对中国贸易投资、人民币以及股市的影响,从而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国目前的经济政策,同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关键字:英国脱欧贸易投资人民币股市 1 引言 2016年6月23日,英国脱欧公投投票开始,公投结果直接影响英国未来是否留在欧盟。2016年6月24日中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落定,“脱欧派”胜出,英国将脱离欧盟。英国脱欧公投由来已久。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2015年5月29日电据外媒28日报道,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包括公投问题的语句,并承诺将在2017年底之前举行投票。英国之所以要脱离欧盟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英国加入欧盟的道路历经坎坷。早在1960年,英国就申请加入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但被法国总统戴高乐否决,在1973年才重新加入欧共体谈判,成为成员国。可加入仅仅两年后,英国就举行了脱欧公投,当然未获通过。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计划在1997年后加入使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遭到当时财政大臣戈登布朗阻止。从这一系列的过程来看,英国于欧盟一直存在一定的矛盾;第二,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有利保持其出口竞争力,拥有自主的财政政策。但这使英国很难真正的加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处理。尤其是欧债危机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这一传统强国正在逐步丧失其在欧盟中的地位与参与权;第三,英国与欧盟之间相互猜忌,欧盟其他国家民众对英国的“不可靠”也日渐不满,认为英国作为欧盟的一员,在融入欧盟的过程中却表现消极,一直扮演着拖后腿的角色:它不仅否决欧元,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不为缓解危机出力,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因此英国“出局”对欧盟的发展来说反而是好事,其他成员国在整合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会更小。双方的相互信任已经降到历史低点,这种猜忌也表现在英国内部之间,英国内部不仅存在留欧派,也存在脱欧派,认为欧盟的一些政策不仅对欧盟有负面作用,而且也会影响到英国的利益,而欧债危机的蔓延,加剧了两种力量的冲突,加快了英国脱欧的步伐;第四,英国内部的政治投票迫使公投加速进行,英国保守党的支持度一蹶不振,卡梅伦的“脱欧公投”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向支持脱欧的独立党的选票。卡梅伦亦希望以此作筹码与欧盟谈判,获得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成员国条件,意图在欧盟内分得更大一杯羹。这四点原因直接导致了英国脱欧公投的发生。 英国脱离欧盟不仅对于欧洲经济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本文就英国脱欧对中国贸易投资、人民币以及中国股市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希望能更加了解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同时对中国目前的对英经济政策有更好的解读。 2 英国脱欧对中国贸易投资的影响

《人口社会学(专科必修)》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社会学》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中国生育模式转变的特点。 2.简述当代中国婚姻结构的特征。 3.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4.简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5.简述中国出生人口质量干预的途径。 二、论述题(共20分) 6.什么是死亡模式,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死亡模式演变的过程。 三、分析题(共30分) 7.资料:搜狐网站载,轰轰烈烈的“春运”目前已经结束。据开始时预测,这次为期40天 的春运旅客运量将达到16.6亿人次;若以往返折合8.4亿人次,就相当予全国三分之二的人 都挟裹进去,出门打了个来回。而在民工、学生、探亲、旅游“四大潮”中,以民工潮最大。1月 31日广州两大火车站的到达客流约33万人,其中南下淘金的民工占了总客流的95%以上。2月2日消息:据广东省劳动厅掌握的资料,从1月27日至30日,从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进 入广东的共有317万人,其中外地民工就占了300万人,占95%以上;“数十万新民工和超过 300万的返程民工给广东省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2月5日,“火车南下抵穗的人数跌至23.2 万,比节后春运最高峰减少了近一半”;“广州东站到达客流7.2万人次,南下广州的民工人数 充其量只有5万多。”这还占到了80%以上。 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民工潮算是人口迁移吗?(4分) (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农民进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试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缓解春运民工潮高峰压力的看法。(20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筒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答;无论从人口生育率变化的历史过程和趋势,还是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生育模式转变过程具有显著的特征。(2分) (1)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分)

教育社会学论文1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育社会学》 姓名:李斌 学号:200874020113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你思考相关问题有何帮助?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社会学科,它运用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即把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来研究教育问题。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需要三种意识,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 上了这么多年学了,但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思想比较肤浅。现在发现好多东西并不能只看它的表面,要去思考、观察、分析,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就像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桶水与一滴水相比能接触好多层面,所以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理论基础的发展能为教育社会学提供新鲜血液。以前人们都不重视教育,就像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他们的父母都认为上学只要认几个字就行了,如果家境贫寒就不让孩子去上学了。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从来没进过学堂,可是她一直让我好好读书,说只要我考的上她就砸锅卖铁供我。刚开始有些不明白,因为我们家条件不好,何必要那么辛苦。可是母亲一直支持我,记得母亲曾经说过她去工地上挣钱的时候因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遭受了别人的嘲笑,我听了后心理面感觉特别难受,觉得母亲真的很委屈。当我已经是大学生的时候每次回家,给我母亲讲一些新东西,可是母亲好像不会理解,也很难接受,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学理知识来指导她接受新的东西。就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不知道母亲活的多累,不只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来自情感上的和精神上的。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我们选择课题要考虑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考虑条件是否满足,不要等到做的时候才去考虑。当我们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要选择课题的类型时,可以选择承续性课题,走一条没有别人的脚印的路,一条直路。也可以选择再生性课题,在别人的基础上再度加工,得出结论。还有创造性类型,这一点就比较难了,中国的学生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差,因为中国学生深受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学生在做一道应用题,他用很简单的方法很快的就做完了。可是第二天老师却说他的做法不对,应该按照书上给出的解题步骤去做,可是按照书上的方法去做要比自己的麻烦的多。这个学生满腹委屈的回到家给他父亲讲的时候,父亲没有和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听老师的话。等他长大后老师却又要求要有创新的时候,他跟他的同学却都用的是复杂的相同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创新是很重要的,却都很少去做。如果我们在研究教育问题时能够创新对我们的研究来说是非常的有意义的,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方法论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工具,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方法,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加深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研究思考问题。社会分层也是方法的一种,社会流动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社会流动对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社会流动的频率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社会流动的方式决定了目标和追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作用日益明显,教育反过来对社会分层起了能动性作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分工起了导向作用,社会分层正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关系形成的社会层次结构。以前老是抱怨教育制度不合理,也抱怨学校不好,抱怨专业不好,就业形势不好,其实只要我们有能力能抓住机遇,不断地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你,要先知先觉而不是后知后觉,就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工作。要区分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做一位智者,利用规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要老是想着逃避,要乐观,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结合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试述当前我国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策略。 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有好多地方经济水平还是很落后,记得小时候一起的同伴,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约好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在大学见面。可是最后好多人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差在中途放弃了,真为他们感到可惜。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有些人却能凭借自己富裕的家境或者是父母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轻而易举的踏进了高校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设计 对我国GDP影响因素的分析

广西工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课程论文设计 科目金融计量经济学 课题对我国GDP影响因素的分析 任课教师杨毅 班级国贸091班 姓名 二○一二年元月

对我国GDP影响因素的分析 (研究范围: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就业人数) 【摘要】:运用1990-2009年我国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就业人数的数据,建立了ARLM、古典线性回归模型,通过OLS回归、怀特异方差检验、BG自相关检验、非正态检验、多重共线性分析、RESET检验、邹至庄检验等实证分析了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就业人数对我国GDP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统计分析和检验方法,拟合出比较优良的GDP模型,得出1990-2009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由此来分析所选取的这四个变量对GDP的贡献情况,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找出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GDP 恩格尔系数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全世界震惊的巨大成就,持续2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9%,经济总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四。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更是高达10%。因此,许多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好的。由此可见,GDP作为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它的总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结构可反映社会生产与使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宏观经济效益,对于经济研究、经济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从1985年我国开始正式统计GDP后,它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GDP的核算中有许多因素在起着作用,为此,本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因素作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以期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课程论文 ——论我国地下水的有效配置 年级学院:2011级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农林经济管理1班 学号:201131141712 姓名:赖敏珊

摘要:地下水资源是可耗竭资源且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在的利用会影响到后代人的可利用水资源,所以,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来说,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更应该得到合理的配置。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存在着南北不平衡,且开采量在不断地加大,污染也在不断加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字:地下水资源配置问题对策 1.地下水资源概况 1.1 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可以重复多次使用,通过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人类的污水处理来使得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全球水储量。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 1.2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通常以地面入渗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计算其数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使生态条件恶化。和其他水资源不一样的是,地下水资源属于可耗竭资源,被开采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 1.3 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一、人口社会学简介 1、人口的概念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的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关系。 2、人口的双重属性 人口的生物属性也成为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第一,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第二,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第三,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 3、社会学的想象力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的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4、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 (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下进行的,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影响。(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人口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社会结构是社会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模式和相互关系。第一,人口的自然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人口的空间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是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一定的人口结构受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观念和社会控制力量的影响的制约;第三,透过对人口结构的研究还可以透视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因为人口结构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结构性变迁: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变迁过程。 突发性变迁:原有体制的突然中断,并产生一在全新的体制,是一种革命。 二、中外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的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生长,主张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人口繁殖。

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的毕业总结,许多大学生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论文选题难的问题,不知道论文题目应该如何去定位,根据那一个方向去写,这个是部分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在这里学术堂根据网友的反馈以及大学生的需求不同,在这里以经济社会学专业为例,举例了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希望 能够帮助到在这方面有困难的同学,论文题目的定位非常重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祝各位学子毕业成功,前程似锦!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现状研究--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 学专业为例 3. 社会经济形态视角下的屯堡族际婚姻观变迁研究 4. 中缅. 中老. 中越少数民族跨境婚姻行为的经济学思考 5. 西方对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认识:一个历史的考察 6.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7. 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 8. 文化经济时代审美人类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9.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类期刊管理学系列 10. 对高校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研究 11. 仪式礼物变迁的经济社会学思考--以广西田阳县龙河村那逻屯祝寿仪 式为个案 12. 试论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统计学的发展 13.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公共关系优化对策分析--以社会化媒体时代为背 景 14. 独立院校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探索 15. 近百年来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研究--以梅州市部分农村为例 16.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身体. 时间与空间的视角 17. 代际经济支持健康效应检验 18. 统计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应用 19. 老年人社会经济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经济学基础论文

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垄断现象浅谈日常生活 学院:文新学院班级:汉语言文学1401 姓名:柳自全学号:201430401081 一、摘要 市场垄断指的是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在竞争性行业形成的独家垄断或多家垄断,企业通过这种“寡头式”的垄断对某个区域内的某种市场进行价格操控,从而造成消费的被垄断和被抬价,给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市场垄断的含义及其表现 (一)市场垄断的含义 市场垄断指的是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在竞争性行业形成的独家垄断或者多家垄断。市场垄断这种这种垄断行为是在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中会产生,在这样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市场垄断行为才得以生存。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中一些行业的壮大和行业中某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的发展,多家企业联合起来对市场进行垄断甚至是独家企业对市场中的某个领域进行垄断,这已经开始成为一个趋势。(二)市场垄断的表现 从较大的范围内讲,在某一个区域内,可以是一个地区,比如珠三角、华北地区、华南地区等等,也可以是一个省份内,都有一些地区性的企业会对该地市场进行一些垄断,以攫取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市场中,消费者往往是处于被动地位,任由独家或多家垄断企业

对该地的某个市场领域进行独家蚕食或瓜分,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买方和卖方实际上并不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而更多的是卖家处于比较优势地位,而消费者是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特别是在这样的市场垄断行为下,消费者挣扎更显得苍白无力。有些消费者是无法选择自己家里

面使用的燃气供应公司的,有的人从一开始,自己选择权就被房地产开发商“垄断了”,因此燃气供应这块自然也“被选择”和“被垄断”。就算消费者不满意现行的燃气供应公司,想选择其他的燃气供应公司也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一来是本身所处的小区已被燃气公司捆绑;二来,当某个区域内所有燃气供应公司都选择联合起来定价,不同的燃气公司价格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只能付出同样的价格来购买同样的服务。所以在这块领域不存在竞争,损害的自然是消费者,得益的是燃气供应公司,因为所谓的“定价权”被秘密的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燃气供应公司是企业,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润。 三、市场垄断有利有弊 当然,我们也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市场垄断。也就是说,市场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无法否认市场垄断有利的一面,而相对于市场垄断的本身来说,统一定价是这种垄断行为的表现,因为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发展水平,资金实力,运作模式不尽相同,如果采用统一的定价方式,势必会造成不同的企业之间所获得的利润是不同的。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旅游业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建立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我国旅游业收入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各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揭示了我国旅游业收入呈现的特征,并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数量;旅游人数;人均花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内接待旅游人数695百万人次到如今26.4亿人次;从旅游收入仅2391亿元到如今1.93万亿元;旅行社以年均21.24%的速度增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更是年均增长15%。留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展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为了旅游业收入的稳定增长,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十分必要。 本文以计量经济学经典的模型为基础,分析影响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各个因素,对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文章首先进行研究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的建立,然后进行回归分析,进而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模型变量与模型建立 1.1 模型解释变量的选择 旅游收入直接反映了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旅游经济的

运行状况,是衡量当地旅游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指标。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因素有很多,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人均花费(1X )、旅游人数(2X )、全国旅行社数量(3X )、铁路营业里程(4X )和公路里程(5X )作为影响的主要变量。 1.2 模型设定 设定线性模型:μββββββ++++++=55443322110X X X X X Y Y —国内旅游业收入(亿元); 1X —人均旅游花费(元); 2X —旅游人数(百万人次); 3X —全国旅行社数量(个); 4X —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1.3 数据搜集(见表1) 表1 1995—2011中国国内旅游业收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统计表

人口社会学

名词解释: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再生产模式: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所构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人口再生产有原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 性别的社会差异:是指两性的生物差别经由社会制度化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社会分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家庭结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即家庭规模大小,由多少成员组成;二是家庭模式要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数量不平衡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现象。 社会变迁:是指经济、文化、政治、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部分的改变。 新生态范式:简称NEP。“新生态范式”认为,首先,人类是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依赖的许多物种之中的一种。其次,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事务不仅受社会、文化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自然界中彼此内在联系的原因、结果与反馈的影响,因此有目的的人类行为会产生非预期的结果。再次,人类生活依赖与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具有潜在的限制。再再次,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强调尽管人类发明及其从中获得的能力可能一时扩大地球承载力的限度,但人类不可能摆脱生态法则的制约。 家庭计划:也称家庭生育计划,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考虑其经济条件和妻子的健康状况而有意识地安排生育数量和生育间隔的措施。家庭计划的核心是节制生育。 人口质量:从微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指个体的素质;从宏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综合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及认识人类自身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简答题: 1、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答:人口社会学研究内容主要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对人口过程以及它们与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口社会学的 研究对象。 (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认识和分 析人口变迁以及人口变迁之间与其他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口社会学研究的 基本内容。 2、论述马寅初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新人口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求客观地估

教育社会学论文

一、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试论述如何充分实现人的社会化进程。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 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也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社会学研究社会化问题就是要促进这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社会学称之为个性调适或人格调适。相反,如果两者脱节,不能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称为人格解组。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形态等;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培养和塑造个人什么样的自我观念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就是要人们把对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一致,就是要使人们在经历了社会化过程之后,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同一社会化模式培养的社会成员并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为,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教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人的个性,以先天素质为基础,受环境制约、影响,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

《经济学概论》课程论文

《经济学概论》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题目:失业的形成机理和治理方法 学生姓名:张晗 学号:20091303030 院部:遥感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09 级 任课教师:徐常萍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论失业的形成机理和治理方法 摘要:论文主要探讨了失业的含义,划分出主要集中失业的类型。由于我国是失业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因此可以透过对我们国家失业形成原因分析,了解学习国内外尤其我国对于 失业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失业;分类;原因;治理; 一.失业的含义 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劳动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失业是各国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对于什么事失业,哪些人属于失业者,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的认识和规定。 在我国,对于什么事失业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照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第二种看法认为,凡是统计时被确定有工作能力,且在此前四周曾专门做过寻找工作的努力,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第三种看法认为,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尽管对失业有许多不同的界定,但界定失业的标准还不难概括。即作为失业者,一般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①在统计点差是没有工作;②属于劳动力范围,能参加工作;③在前四周曾专门做过寻找工作的努力但没有找到。 这样,我们就把失业定义为:统计时被确定为劳动力的人,在一定时间内(如四周)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然没有得到工作岗位的现象。[1] 二.失业的分类 (一)自然性失业 自然性失业又称正常失业,它通常不是由总需要不足这类宏观经济问题引起的,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关系不大,即使在求职人数与工作岗位几本均衡时,这种失业也会不可避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摩擦性失业 在经济高速增长,劳动需求旺盛时期,也总会有一些人处于失业中:他们辞去原有的工作寻找新的工作,从一个城市搬迁到另一个城市,或是从学校、家庭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等。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正常波动,一方面引起一切企业解雇工人;另一方面引起另一些企业增加工人,这也劳动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基本相等时出现失业现象。这类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3.季节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在这几类失业中显得并不太重要,通常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较小。

人口社会学论文

中国近现代人口迁移 摘要:近代以来,我国人口不断增长,战争频发,人们有的迫于生计,有的受政策约束不得不离开本土迁往他地。本文就中国近代以来人口迁移的现象及类型做一个分析,从而论述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本质。 所谓“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分布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由于各自研究角度的不同,学术界对人口迁移的概念存在多种界定。联合国《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给人口迁移下了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

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它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这一概念引申出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 (1)人口迁移的时间属性。即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运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而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则排除在外。 (2)人口迁移的空间属性。即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以跨越行政界线为依据,从而排除了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

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人口就进入了一个迁移的高峰期。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使得我国的人口迁移不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都比较深远。19世纪末至解放前夕的50年间,由关内迁移到东北3省的人口共3000万左右;19世纪以及20世纪上半叶迁往世界各地的华侨约有二三千万人(不包括华裔);1950~1982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净迁人口3000万,年平均大约90万。我国人口发展过程中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有:1战争造成的人口移动;2灾荒造成的人口迁移;3水库建筑移民;4中、高等院校学生毕业分配;5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