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 人文环境

亚洲 人文环境

亚洲 人文环境
亚洲 人文环境

教学设计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1.1亚洲及欧洲》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湖北省安陆市德安初级七年级地理下册《1.1亚洲及欧洲》 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亚洲和欧洲在世界上的位置、范围。 2. 学会运用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 了解各时区之间的差异和原因,能简单换算。 4. 使用亚洲(欧洲)地形图总结归纳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河流特征,理解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5 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了解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6. 学会读亚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 7. 了解欧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自我探究与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之大同时又很小,体会生活的丰厚多姿。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 2. 难点:不同地点的时间换算。 【学习过程】 你说我说他说大家都来知道—— 知识点(一)认识大洲 “亚洲”、“欧洲”两个名字的由来——P2的第一节 P2的第二节、第三节并且仔细浏览P2的图1—1 知识点(二)“亚细亚”和“欧罗巴” 学生从图1—1中找出白令海峡和地中海之滨,学生朗读P3的阅读第一节。 学生集体朗读P3的阅读部分的第二、三、四、五节。 学我所用相互提问—— 问题探讨(一): 1. 亚欧大陆的面积是多少? 2. 从地理位置方面看亚洲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活动(一)P3的活动1、2、3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纠偏。 归纳从哪几个方面认识大洲的位置: 知识点(三)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问题探讨(二): 1.什么是世界时? 2.什么叫零时区? 3. 全球的24个时区是如何确定的? 4.我国的“北京时间”是什么标准? 5.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什么特征? 6. 如何计算时区 学生活动(二)P4的活动1、2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纠偏。 学生个性张扬——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且指出自己认为这节课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我学我做我掌握—— 【学习重难点二】 1. 重点知道亚洲的气候类型图。 2. 难点是欧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

《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 《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的人文环境是属于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本学期学生初次接触区域地理,学习地理的方法要求有较大转变。怎样学习区域地理,老师应该在方法上多给学生以指导。一般地讲,综合性与差异性是区域地理的两大主题,要完整的理解掌握该区域的特征,就得一方面要归纳出该区域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这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区域相比较而显示出来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出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显然,教师只把这些抽象的方法说教给学生,学生肯定越来越糊涂。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集体研究亚洲某一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当中既要归纳共性又要突出个性,学生们实际上已经在按照综合性与差异性两方面来研究区域地理了,但是学生在进行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体会不到的。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出这种研究方法,最后又安排了小组汇报活动,这个汇报活动不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种研究区域地理方法的演示,因为把这些成果集中放在一起的时候,同学们就会明白要想全面整体理解亚洲的人文环境,就得从诸如人口、文化、经济等这些方面归纳出共性,同时也知道这些共性是在比较各个国家不同的人文环境基础之上得出的。这样学生既实践了研究区域地理的方法,又锻炼了地理信息资源收集、处理与总结的能力,同时集

体学习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发展了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能力,突出了学生之间学习品质的差异性,让他们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作好学生的勤务员、服务生,关心各组的研究情况并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在成果汇报活动中,要控制好各小组汇报的时间,尽量让每组同学都有汇报的时间和机会,以保护好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亲临到个小组,询问他们的讨论情况,以便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在评价时,做到多元化、多标准、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把态度与成绩、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小组内外、成员之间、师生之间结合起来进行立体评价。

七年级地理学案第一节_亚洲及欧洲(4)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4) 学习目标 1.读“亚洲地形图”,找出注入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说出亚洲河流湖泊的特征。 2.从地形、气候分析欧洲河流特征,了解多瑙河、莱茵河的特征。 3.说出亚洲的人口分布,并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增强人口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重点 1.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征 2.欧洲的河流特征 学习难点 从地形、气候入手分析亚洲、欧洲河流特征 自主学习 1.注入太平洋的河流主要有:;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有:;注入印度洋的河流主要有:。其中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位;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亚洲的河网分布特点 (1)河流发源于,顺地势呈奔流入海。 (2)面积广大 3.欧洲地形以为主,受地形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 4.欧洲气候性明显,所以,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利于运输。 5.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长度),绝大部分河流注入(海洋、内陆湖泊)。合作探究 1.完成P11活动2、3题。 2.完成书本P12活动题。分析亚洲人口分布状况,找出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并说出主要原因。 课堂检测 1.下列著名大河位于亚洲的一组是﹙﹚ A.尼罗河、长江、印度河 B.黄河、叶尼塞河、印度河 C.密西西比河、黄河、恒河 D.亚马孙河、印度河、长江 2.欧洲最长的河流是() A.多瑙河 B.伏尔加河 C.顿河 D.莱茵河 3.影响亚洲大河流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气候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 4.欧洲和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多瑙河湄公河 B.伏尔加河鄂毕河 C.多瑙河长江 D.莱茵河湄公河 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非洲 B 欧洲 C 亚洲 D 北美洲 6.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 A.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7.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印度 B 沙特阿拉伯 C 蒙古 D 中国 8.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 C欧洲 D非洲 9.欧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学案(含中考练习带答案很实用)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简述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结合地形河流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点并认识主要的河流及流向; 【学习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点;【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积极参与,解 开地理之谜) 一、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教材,并用铅笔及时圈画认为重要的知识 点,然后根据预习内容再次阅读教材,在阅读中深入思考,独立完成每个预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写出大洲、大洋的名称 A B C D E F G 分界线:AE AC AB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5页文字及 P4图6—3,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主 要的河流。 1、阅读P4图6—3,完成下列各题: 将图中(东经100°附近)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完成: (1)地形区:① 平原 ② 高原 ③ 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 ④___________________半岛 (2)河流:⑤___________河⑥___________河 ⑦___________江⑧___________河 (3)图中所示⑤~⑧的河流分别入哪一个大洋? ⑤注入___________洋,⑥注入___________洋,⑦注入 ___________洋,⑧注入___________洋。 2、亚洲有世界最高的山脉 ,世界陆地最低处: 3、 的长度和河流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做多的一条国际河。 二.合作探究1、亚欧主要位于 半球和 半球 2、亚洲地跨 、 、 带。 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的是( )A 、乞力马扎罗山 B 、天山 C 、珠穆朗玛峰 D 、阿尔卑斯山 4.下列流河注入印度洋的是( ) A .长江B .黄河C .叶尼塞河 D .印度河 三、拓展提升:1、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以______经线作为今天与昨天的分E F G

亚洲的人文环境

《亚洲的人文环境》 一、选择题 1、关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很快,己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C.沙特阿拉伯等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 D.印度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 2、下面关于亚洲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其居民的民族习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多地震,到处是抗震建筑 B.西伯利亚地区湿热,居民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 C.恒河三角洲气候干旱,这里的居民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 D.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住木屋、身穿毛皮服装,乘 雪撬 3、读右图,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A.甲B.乙 C.丙 D.丁 下图为2003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类产业构成 图,读图完成问题。 4、由图可知,五国产业构成差异很大,这说明() A.亚洲各国自然条件差异很大B.亚洲各国人口数量差别很大 C.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D.亚洲各国政治制度差别很大 5、关于亚洲的说法,你认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季风气候显著 C.多样化的地域文 D.经济发展平衡 6、居住在西亚的阿拉伯男子,传统打扮是戴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他们喜欢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A.与当地建筑物白色的外观相衬 B.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C.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 D.白色是伊斯兰教徒崇拜的颜色 7、下图为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都位于热带地区 B.都位于湿润地区 C.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D.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8、气候条件对人口的分布有很大影响,亚洲北部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属原始热带森林,没有开发 B.高寒缺氧、空气稀薄 C.纬度高、气候寒冷 D.炎热干燥 9、亚洲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共有()

亚洲和欧洲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复习——亚洲及欧洲(教案) 课前播放在亚欧两洲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和“欧洲之最”的图片、音乐。 [导入] 老师很高兴能与咱62中的同学一起来上今天的课,老师非常期待这节课上能一睹咱62中同学的风采,看到咱们同学出色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内容,这一册共包括三章,(让学生一起说)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从大范围的大洲到小范围的国家,都是我们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要学习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心中有数”——考什么、考试分值、怎样考 首先咱们同学要对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都考什么、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及怎样考做到“心中有数”。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标一(出示目标,学生一起读目标一) 1 、“分值”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在四册书中,七下区域地理内容占的分值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 2、“怎样考” 七下区域地理又以什么方式考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中考题来看一下! (4张课件分别出示选择题、连线、区域对比表格、综合分析题的题目并进行归纳题型) 问:这几个题目以什么形式来考察我们的?(选择题、连线、区域对比表格、综合分析题) 师:其实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区域对比表格题、综合分析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点就是 图——特别多(说的慢点,让学生一起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地图——立足地图 进行复习。

3、“考什么” 那么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都考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2009年的中考说明,看一下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考试内容。(课件出示2009年的中考说明) 师:其实无论是大洲,还是地区,还是国家,考试内容都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亚洲和欧洲为例,对其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课件回到中考说明中)即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湖状况。 (出示课件) 二、“有的放矢”——怎么办? [过渡]我们首先要知道亚洲和欧洲什么样?(课件出示目标二)——会识别亚洲和欧洲的轮廓。 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请问哪幅图表示的是亚洲?哪幅图表示的是欧洲(课件出示几幅大洲图) 生:回答 (对亚洲和欧洲的轮廓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么) 2、(出示目标)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分析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湖方面的特点,从而掌握分析区域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状况的方法。 请咱们同学,打开学案看左侧的表格,请你快速完成表格中亚洲的部分,即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和主要湖泊(利用好你课本中的图,你可以与同学讨论着来完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学,也可以直接问我。) 完成后,找学生说答案,教师归纳切入点。 (一)位置 1、海陆位置: 师问:海陆位置你是怎么写的,找位同学说说?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找一位学生说) 师小结:(课件出示答案及切入点)海陆位置,海即周围的大洋,陆即周围的的大洲。 2、纬度位置: 师问:纬度位置找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被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穿过;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因为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3.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水平目标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通过计算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因为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树立准确的人口观,培养学生计算地理数据的水平。 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 4.通过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因为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所以文化、经济也有很大不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搜集各国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尊重各国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 2.通过度析人口的压力,使学生理解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合,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准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人口状况。 2.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难点 1.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 2.亚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 3.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是由其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决定的。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列表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1.“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课件。 2.课本相关插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采取提问的形式),转折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亚洲人民是怎样生活的? 板书:第二节人文环境 [讲授新课] 教师:2000年我国实行了第五次人口大普查,在这次普查中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同学回答) 教师:那么大家知道亚洲有多少人口吗? 课件:投影图6.13到大屏幕上。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亚洲及欧洲(含答案) 学案

欧洲及亚洲 班级:组别:组号:姓名: 第二课时 预习思考 (小提示:请拿着你的笔,在书本上勾圈点画) 预习课本P7图6-9,完成: 1.说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哪种气候类型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 合作探究 结合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共11种气候,仅亚洲就有10种,这说明亚洲气候有何特点?亚洲唯一缺少的是那种气候类型?

2.亚洲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各地年降水量差异也很显著,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3.欧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有什么特点? 4.亚洲因地域辽阔,沿海和内陆的干湿差异悬殊,但总体来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 5.季风气候显著是亚洲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亚洲的东部分布有哪两种季风气候?亚洲的南部分布有哪种季风气候?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对于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 A.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大多数气候都有分布; B.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C.季风气候显著; D.大陆性气候显著; E。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有关亚洲的是:,有关欧洲的是:

【答案】 【预习思考】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合作探究】 1.亚洲气候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2.亚洲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主要是纬度因素的影响; 各地年降水量差异也很显著,主要是海陆因素的影响 3.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5.亚洲的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南部:热带季风气候 【基础自测】 1.ACD,BE

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xx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认为人文环境的渊源在本土文化,主张正本清源。提出了城市人格化的设想,指出人性化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并理性使用,以提高人文环境质量。 关键词人文环境渊源意义本土文化人格化人性化 1、概论 人文环境是当今最时髦最常用的—个词汇,它的产生和广泛使用适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我们从各学科各层面分别去剖析,发现其含义各有千秋。 1.1语言学。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在语言学上的含义一目了然,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环境属于空间概念,指周围的地方。 1.2哲学和社会学。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人文环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在当代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形态,起源于人们在工业化社会的意识觉醒,存在于城市精神和物质空间的各个角落,是城市文明的载体。 1.3城市学。从城市学的视角来分析,人文环境则是城市建设之目的物,较为狭义的具象理解应以城市的物质形象为主体。 1.4政治。中共“十六”大号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其中衡量城市化质量的主要指标有许多被包容在人文环境之中。实施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辅相成,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并建立积极创新的人文环境。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城市规划原理,分别阐述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供讨论: 2、人文环境的渊源在本土文化 首先应该肯定人文环境中所包容的各种文化属于优秀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优秀的精华才会一代继承和发扬。如果把人

文环境意喻为一种产品,那么产生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种子必须是优秀的文化集成;培植人文环境的外在条件必须是文明先进的人文环境;养育人文环境的活土必须与之水土相服,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由此形成的文化称之为本土文化。立足于此的本土文化的时空概念广袤无边。纵观历史长河中人文环境的更新、演替、发展沧海桑田;横观各地各民族人文环境干差万别。人类创造了地球文明,地球文化是天大的本土文化,地球人共同营造当今世界的人文环境;我们中国人创造了古老悠久的华夏文化,由独特的中华本土文化营造文明进步的人文环境,城市乃至社区所形成的人文环境更具有个性,这种个性具体表现在与城市社区本土文化相关联的唯一性或不可替代性。当然,健康进步的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并不具备排他性,从辩证唯物的历史主义观点去分析,正是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与各自创新,才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地域文化。多元文化永恒冲撞永久融合,才使人类社会的人文环境五光十色,璀璨夺目。其演化更新的过程表现为发展——变化——再发展——再变化。 维系人文环境不断文明进步的纽带是理性意识。形成这种理性,无论是机制还是程序.其关键之处均是创新。而创新的先决条件是符合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的核心内涵也是扎根于当地的本土文化,由此可见,无沦由表及里还是由里及表,人文环境与本土文化都不是一对双胞胎,而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即本土文化是人文环境的本原。因此,研究和挖掘利用本十文化,是建设人文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也就是说链接本十文化的人文环境,既符合历史的真实性义符合现实的需要。近年人文环境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立于上海街道以黄包车夫等旧上海民俗为素材的雕塑和以丁玲等文化名人为素材的雕塑,把握了上海的历史脉络。市民走街道间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相反的是某些城市大量复制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不分场所仿造欧式构架,看不懂的西洋镜让市民找不到家,不知今夕是何年。 城市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本土文化永远支撑着人文环境。毛泽东同志“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导是人文环境创新的基本法则。 3、人文环境的现实意义在于创建人格化和人性化的城市 3.1人格化

亚洲及欧洲(气候)导学案(湘教版)

NO:12--003班级姓名组名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气候)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亚洲和欧洲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2.理解地理位置、地形分布等因素对亚洲、欧洲气候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 【自主学习】 任务一: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1)气候类型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影响的因素为、等。 (2)气候的性特征显著。 原因: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影响的因素主要为。 (3)气候的显著。 原因: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洋,差异特别显著。亚洲的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影响的主要因素为。 任务二: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气候深受洋的影响。 (1)以气候为主; (2)性特征显著; (3)气候和气候分布典型。 2.原因: ①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 ②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绝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③大部分位于北纬之间,终年盛行来自洋的温暖湿润的。 ④沿岸有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⑤山脉多走向,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3.读图1—10可知,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气温年较差越来越,降水量越来越,原因是距海越来越远,气候由性向性转变。 【合作探究】

夏季风陆地海洋 风总是从温度处吹向温度处,从气压处吹向气压处。 2.读下图亚洲季风气候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表示____季,图B表示____ 季。能给亚洲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是图 (2)亚洲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 冬季气温均高于0℃ B. 年降水量较少 C. 冬季寒冷干燥 D. 雨热同期 【课堂检测】 1.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2.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区域,其形成原因不包括()A常年受海洋上的西风的影响B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阿尔卑斯山脉南北走向,有利于水汽深入内陆。D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较近。 3.下列大洲中,地跨寒、温、热三带的是() A亚洲 B 欧洲C南美洲D非洲 4.在欧洲分布最广泛,而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5.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最典型,是因为() A纬度跨度大B经度跨度大C海陆差异大D地形复杂多样 6.下列不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B大陆性特征显著C季风气候显著D冬暖夏凉7.下列亚洲各气候类型中,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8.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气候外各种气候类型都有。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9.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气候()。

人文环境

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 【新课导入】 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但是我却认为音乐有国界。有些音乐就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不信我们来听听下面的两段音乐代表着什么国家? 【多媒体播放】(播放两段音乐:印度、中国) 教师:这两段典型的音乐代表了两个特殊的国家,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还有哪两个吗?(古埃及、古巴比伦) 教师:说到四大文明古国,你们能想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吗?比如中国的长城等。(印度的宗教史诗、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教师:大家都知道古巴比伦已经消亡,但是为什么它的空中花园却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呢?(它们给人类文明史留下了无限的财富) 教师: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印度的史诗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这些打上文化烙印、渗透人文精神的生活环境就叫做人文环境。正是这些人文环境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过现在,走向未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讨论我们身边的人文环境。【出示课题】关注我们的人文环境 教师:刚才我们说到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实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最值得骄傲的一个。因为她是文明唯一没有断代的国家。说起中国的历史,每个人都会想到一个数字(5000)年。 【学生活动】思考:5000年以来中国文明史中哪个文化古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教师归纳:这些人文景观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个历史片段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的脚印。历史逝去就不会再现,而人文环境就是这些历史片段有形的见证。它们从不同侧面和领域反映着中华民族以顽强的精神创造人类文明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用默默的方式提醒着每个中国人要铭记祖国的历史!所以让我们牢记历史,并以此激励自己摆脱落后与屈辱,走向繁荣和自强。 【出示标题】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媒体出示案例】再建圆明园之争 近日,从浙江横店集团传出消息,该集团将筹资200亿元,耗时5年在横店再造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初步耕地面积350公顷,与圆明园一般大小。146年前英法联军用大火将这个曾经承载康乾盛世政治、文化和艺术理想的旷世杰作烧成了一片废墟,留下的只是触目惊心的残垣断壁和国人挥之不去的伤痛。于是,那断瓦残垣的圆明园是否需要复建、能否成功复建等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 【学生活动】“是否应重建圆明园”之辩(可采用自由辩论的形式) 师: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说:“圆明园该不该重建,实际上是一个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古代建筑遗迹的问题”。无论圆明园是否重建,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人文环境对于人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201x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案1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学习,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学习重点 描述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 区时和日期换算。 自主学习 1.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 (2)读书本6-2“亚欧大陆轮廓图”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亚洲的海陆位置 读课本图6-1,说出亚洲东面、南面、北面分别濒临的大洋,找出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3.完成课本P3活动。 课堂检测 1.亚洲东临的大洋和北临的大洋分别是() A.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2.关于亚洲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B.亚洲的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C.亚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D.赤道经过亚洲的中部 3.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B.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16°的地方时 C.北京时间就是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D.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4.当北京时间是xx年1月1日13点时,日本(东九区)是几点() A.14点 B.12点 C.10点 D.8点 5.当你从东十二区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你的手表上的时间应该作如下调整() A.钟点不变日期减去一天 B.日期不变钟点拨慢一小时 C.钟点不变日期加上一天 D.日期不变钟点拨快一小时 6.当北京时间是3月3日8:00点时,纽约(西五区)是几点() A.3月3日9:00 B.3月3日21:00

沈阳人文景点现状分析

沈阳人文景点的现状及出路 班级14080402 学号 2011040804058 姓名王沫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质量提高有了新的要求,同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也离不开景观。城市景观有很多种,有以建筑为主的人造文明;有以植物为主的人造和自然园林,还有以历史人文、传说为主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历史、文化有生命力的优良遗产,是人类灵魂的缩影。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大量吸收的外来新鲜事,或多或少的导致中国传统流失和消亡。千篇一律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城市让人迷失,城市也失去了自己的传统符号和特征,让人们感到了厌倦,疲劳和迷失。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怀旧对于传统的文化有了迫切需

求,人们意识到城市应该以本土传统文化作为符号来区别于其他城市,因此,!文化景观复辟和!文化掠夺时代悄然到来。 现状 沈阳人文景观的现状 沈阳现在的人文景观有许多:万柳塘、太清宫、七星山旅游风景区、水洞风景区、沈阳四塔、沈阳清真寺、太平寺、北塔碑林、南关天主教堂、日俄沙河会战碑园等等。 在当前的中国许多城市,无论大小,为了恢复传统文化,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传统文化、建筑和景观进行浅层次挖掘和迫不及待的再现,人文景观的定位局限于表面或者经济层面上,人文景观的盲目上马,使得人文景观缺少深度,或者粗制滥造。主要表现是不探究自己的区位特征,也不探究人文景观的历史及传统,盲目投资,照搬模仿。沈阳也不例外。 人文景观建设与自然景观背道而驰开发人文景观时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点作为依托,使新造的人文景观与原有自然景观能和谐相处,布局合理,组合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情景交融,互相映衬。特别是新设的景点,必须以自然景观为主,以人文景观做为必要的点缀,统一构图,以达到与总体环境相协调,保持景区内景观资源具有完整性。在人文景观的开发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人文与自然协调的问题。常常遇水搭桥,遇山开路,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本来风景秀丽的自然风景区,充满考虑了商业利益,搭建各种各类商业街或者小卖部,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人文景观的发展 人文景观的建设需要长远的规划设计和谨慎的建设,一旦走错了,失去的东西将永远的失去,或者只能在照片、书本或者博物馆里面看到传统的文化、景观和建筑。新建或者改建的景观应该有一些相应的对策。 政府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型:新知探索主备人: 裴治理参与人:邰昌德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认定目标,我会走向成功)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 【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导入】 【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 一、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 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跨、、三 带,主要位于带,南北气温差异大。 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 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半球,它同时跨四个半球 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 临,西南隔运河与洲相邻,东隔海峡 与洲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 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 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 1、读图6-3,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①结合图6-3 图6-4,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 外海拔最的大洲 ②结合图6-3,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最高大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 处。 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世界屋脊”高 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这 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合作探究】 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 伏 ③以地貌为特色 【达标测试】(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出来) 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 是、、 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 A 西欧平原 B 波德平原 C 东欧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 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 A 喜马拉雅山脉 B 东非大裂谷 C 安第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4、亚洲的世界之最

《亚洲及欧洲》复习学案

《亚洲及欧洲》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记住并能根据地图分析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主要大河及其特点、人口分布、人种及主要国家。 2、会分析亚洲与欧洲气候成因、地形与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3、理解时区的划分和国际日期变更线,掌握计算区时和日期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 (一)重点 1.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复习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1.纬度位置:横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温度带。 2.海陆位置:北、东、南三面分别濒临_________洋、__________洋、________洋, 西与____洲相连,西南与_______洲为邻并以________运河为界,东隔________海峡与________洲相望。 3、地形: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地面起伏________,高低悬殊,地势________高,________ 低。是除________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4、气候:(课本P7图1-7) 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_性特征显著,________气候典型。主要气候 5、河流:河流多发源于________,顺地势呈________状向四周分流。 二、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如有疑问,可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1、运用地图了解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及亚洲的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3、运用地图分析亚洲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指出存在的人口问题。 4、根据以上问题复习欧洲,并比较两洲自然与人文特征的差异。 5、时区是如何划分的?指出计算区时和日期变更的方法。 〈1〉疑点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难解析 三、直击中考,典例剖析 典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图分别对应的是ABC三地中的___________,依据气候资料分析判断:A地区的气候特征是;C地区是典型的气候。 (2)A、B、C(三个地方的纬度大致相同,气候特点却相差很大。其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填代号)。这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外,还有_____________。 (3)G地区是中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 (4)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跨越纬度大,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 B.河湖众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C.植被类型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D.地形复杂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5)ACEF四地哪里人口稀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分析亚库特人的生活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友情提示:请从位置、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2分)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学习目标】 1、读“亚洲地形图”,找出注入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说出亚洲河流湖泊的特征。 2、从地形、气候入手分析欧洲河流特征,了解多瑙河、莱茵河的特征。 3、说出亚洲的人口分布,并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增强人口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重点】 1、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征。 2、欧洲的河流特征。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 【教学方法】自主导学法 【教学过程】 能从地形、气候入手分析亚洲、欧洲河流特征。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是: 1、读“亚洲地形图”,找出注入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说出亚洲河流湖泊的特征。 2、从地形、气候入手分析欧洲河流特征,了解多瑙河、莱茵河的特征。 3、说出亚洲的人口分布,并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增强人口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自学指导一 读P2“亚洲地形图”,找出注入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说出亚洲河流湖泊的特征。 1、亚洲的河流主要注入三大洋: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主要有: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有: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主要有: 其中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亚洲的河流主要有两大特点: (1) (2) 3、亚洲的湖泊很多。其中,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是世界最大的湖泊,是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教师纠错,总结 三、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P12-14,了解亚洲、欧洲人口分布状况;了解亚欧两洲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及政治地图的变化。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2000年,欧洲人口有7.27亿,居世界各大洲的第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的一个大洲。欧洲还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洲,有些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甚至出现了,现象较为严重。 3、亚洲现有近个国家,人们习惯上把亚洲分为、、、 、、六个地区,其中属于俄罗斯。 教师纠错,总结 【课堂作业】 1.亚洲最长的河流是() A.多瑙河B.长江C.湄公河D.莱茵河 2.欧洲和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多瑙河湄公河 B.伏尔加河鄂毕河 C.多瑙河长江 D.莱茵河湄公河 3.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 A.贝加尔湖 B.里海 C.洞庭湖 D死海 4. 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 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 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 由东向西流 5.右图阴影表示世界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图中①地是() A.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B.印度河流域 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D.尼罗河三角洲

构建城市人文环境增强城市凝聚力

构建城市人文环境增强城市凝聚力 https://www.doczj.com/doc/a77323129.html, 作者:朱万荣文章来源:攀枝花日报点击数:388 更新时间:2006-8-27【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字体:小大】【论坛】 攀枝花是一座以移民为主的城市。移民城市要建立起市民的归宿感和文化认同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这种归宿感最重要的内核就是文化内涵。 一、弘扬开放的攀枝花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不仅是城市居民的灵魂,也是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精神统领。我们要弘扬攀枝花开放的城市精神。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丢掉狭隘的本地观念和保守、排外思想,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功能。其次,要以开阔的襟怀、开放的胆魄,创新开放的机制、开放的氛围,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者、创业者,使人才流、信息流、商品流充分涌流。第三,要吸收先进思想,领风气之先,包容各种观点、思潮和文化,并使之与本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包容又和谐的城市品格。 弘扬城市精神要成为每一个攀枝花人的行为准则,为实现攀枝花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要把打造和弘扬攀枝花城市精神的过程变成广大干部群众自我教育、提高文明素质的过程,成为进一步提升发展境界、开阔发展思路、创新发展办法的过程。 二、培育攀枝花城市文化 我们要开展攀枝花城市文化教育,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和人文精神,强化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宿感。城市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构建。无论是城市环境设施的兴建,还是整个城市文化氛围的形成,其最终的凝结都是一个城市所表现出的推动城市向上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延伸到城市中每个成员的思想意识里,内化为城市的个性品质。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重要的一点是看这个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 攀枝花有百余万人口,其中有多少万人会把自己称为“攀枝花人”,我们应更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城市?城市的发展是必然的,但这种发展应该是连续的、不是断裂的;人们并不需

亚洲和欧洲复习教案

亚洲及欧洲复习(教案) 王杰课前播放在亚欧两洲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和“欧洲之最”的图片、音乐。 [导入] 师:其实无论是大洲,还是地区,还是国家,考试内容都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亚洲和欧洲为例,对其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课件回到中考说明中)即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湖状况。 (出示课件) [过渡]我们首先要知道亚洲和欧洲什么样?(课件出示目标二)——会识别亚洲和欧洲的轮廓。 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请问哪幅图表示的是亚洲?哪幅图表示的是欧洲(课件出示几幅大洲图)生:回答 (对亚洲和欧洲的轮廓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么) 2、(出示目标)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分析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湖方面的特点,从而掌握分析区域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状况的方法。 请咱们同学,看左侧的表格,请你快速完成表格中亚洲的部分,即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和主要湖泊(利用好你课本中的图,你可以与同学讨论着来完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学,也可以直接问我。)完成后,找学生说答案,教师归纳切入点。 (一)位置 1、海陆位置: 师问:海陆位置你是怎么写的,找位同学说说?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找一位学生说) 师小结:(课件出示答案及切入点)海陆位置,海即周围的大洋,陆即周围的的大洲。 2、纬度位置: 师问:纬度位置找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被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穿过;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找一位学生说,其它同学抬头,教师指图) 师小结:课件出示答案及切入点,纬度位置我们可以从区域内的重要纬线;或区域所跨温度带;或区域的主要温度带来分析。

经济发展中的人文环境解析(一)

经济发展中的人文环境解析(一)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环境的推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人文环境的概念作出界定,并着重以重庆为例,从重庆人的人格特征和文化特质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铸就良好的城市修养、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打造文化产业规模经济和繁荣城市文化建设的政策性建议,期望能为重庆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格特征;文化特质;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一、人文环境的界定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地区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质的前提,但是在人对社会有如此重大作用的今天,人文环境作为上层建筑也是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之以前大大加快,人们在重视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禀赋等因素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时,反而人文环境的建设却多少由于其传承性、地域性等特点而明显滞后。 城市文化与城市劳动力紧密相连形成了城市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因此,在讨论人文环境时,要界定出人和文化两个层面,人的层面主要包括由社会主体——人自身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素质特征;文化层面主要考虑区域的直观形象、景观特色、商业群落及制度建设等问题。 二、人文环境对重庆经济的作用 美国著名的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人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人文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吸引众人云集的同时,也会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交通、商业等相关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进而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此外,一个地区的主体——人的价值取向、能力、素质等会左右着区域发展的潜力、方向和高度。重庆市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市,凭借其特有的区位优势,经济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作为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老城,重庆也有自己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人格特征。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人文环境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搭台”作用,甚至出现了负面的影响。应该对这些主导资源进行挖掘,发扬对经济发展有利的人文资源的作用,改造不利因素,提高中国直辖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 我们以重庆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人文环境因素及政策建议。对重庆市人文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自身的思想、信念、价值观等人格特征及城市整体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讨论。 三、重庆人的人格特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重庆人的特性和其所处的地理、自然环境及发展历史有很大的关系。1自然环境的熏陶 重庆以“山城”著称,据统计其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地无三尺平”构成了它的独特景观,在这大山环抱下成长起来的重庆人民自然少不了山里人特有的开门见山、诚恳、质朴、率真;此外,由于地势而造成交通条件的不便利,人们在流动或寻找相对稳定的居所和赖以生存的土地时,总是历尽千辛万苦,伴山而起的住房就是见证,依此铸就了重庆人吃苦耐劳的特性,其特有的、让人感动的“棒棒文化”就是最好的见证。此外,长江和嘉陵江的滋润也让重庆充满了水的灵性,随物赋形,适应性,无所不宜,冲决一切,是智慧和勇气的结合,山水并存也铸就了重庆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不过在这种近乎封闭的环境中长期生存的人们,不可避免的有一种保守、封闭的思想在里面,安定的生存环境是得来不易的,因此,一旦稳定下来就会安于现状,不愿走出去,不愿与外界交流。 2人文气候的影响 气候会对人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北方冬长且冷的环境使北方人不仅是具有耐心和忍耐力,也因惯于猫冬而懒散;东南沿海处于温暖宜人的水乡,因此人们对周围的事情很敏感,也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