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菊花的传统使用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菊花的传统使用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菊花的传统使用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菊花的传统使用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药文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4188)

*

[通讯作者]肖培根,tel :(010)62894462,E-

mail :xiaopg@https://www.doczj.com/doc/a76142978.html, 菊花的传统使用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姜保平1,2,许利嘉1,2,王秋玲1,2,肖培根

1,2*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2.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摘要]

菊花是别样茶的一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由前期作为物候特征使用到后来的茶用、药用

及观赏,引起了全球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作为传统的中药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疾病。本文对菊花的传统使用、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全面的概述。为以后更好的探索菊花的治疗潜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菊花;传统使用;植物化学;药理活性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Tzvel )

原产于我国,系菊科(Compositae )多年生草本。菊花是别样茶中的一个古老的品种,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代,菊花就作为秋天的物候特征进入人们

的视野。春秋时《尔雅》即记有“鞠,治蘠”[1]

说明菊花和治蘠是同一植物,稍后在《吕氏春秋·十

二记》及《礼记·月令篇》均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2]

。以菊花来代表农历九月的花。屈原《离骚》有“夕餐秋鞠之落英”

。(鞠是菊的原字)这说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探知了菊花的某些特点和用

途:其一是开花有时,并且是在晚秋以后;其二是花可以吃,自汉至唐对菊花药用价值的重视超过观赏价值的。早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3]

。而中华名菊东传日本系在公元710-784年盛唐时期[3]

,这是我

国菊花外传至他国的起点。随后,日本和朝鲜(尤其

是日本)成为我国菊花向西方传播的中间站。西方直接从中国引走菊花,则始自1688年。俗话说“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民间还流传着“菊花二朵一撮茶,清心明目有寿加”的谚语。我国民间喜欢饮用菊花茶防病疗疾、益寿延年,菊花甘苦而凉,轻清气香,泡水代茶饮,芳香幽雅,回味无穷,四季皆宜,尤其中老年人作为日常保健饮品,抗衰明

目,轻身延年。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菊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氧

化、保护心血管、抗癌、抗突变等

[4-7]

。而菊花中所含的主要成分黄酮类和绿原酸,被认为是主要的活

性成分[8-10]

1

菊花的传统使用

1.1菊花的药用

菊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菊花的效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

耐老延年

”。《名医别录》云:“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本草逢原》云

:“菊得金水之精英,补水以制火,益金以平木,为去风热之要药”

。《日华子本草》:“治四肢游风,利血脉,心烦,胸腼奎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本草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疗肿

。”“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

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张秉成《本草便读

》:“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热,益阴滋肾”[11]

。中医以菊花枕头治病的方法宋代史正志《菊谱》中就有记载,云

:“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

。在古代医药典籍中,菊花酒主要是以其治病功效而被重视

。《寿亲养·

325·

老新书》卷四认为菊花酒可以“壮筋骨,补髓,延年益寿,耐老”。另外,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斤要方》卷二十七载:“菊花酒治男女风虚,寒冷,腰背痛,食少赢瘦,无颜色,嘘吸少气,去风冷,补不足”[12]。

1.2菊花的食用

菊花的食用价值很早就被古人所认识。最早的食菊记载见于先秦时期的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菊花作为食用的对象在古代已经很普遍了,菊花的食品[13-15]包括:(1)用菊花和米面一起做主食;(2)以菊花为原料作菜肴;(3)以菊花做汤羹,宋代有以菊花做羹的习惯;(4)用作茶饮。另外,还有近代发展起来的菊花饮料、菊花啤酒等。

2药材资源及原植物鉴定

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菊花是菊科菊属植物野菊花的栽培品种,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培养的结果。菊的药用类群经过长期人工栽培选育和不同的生态环境,加之特殊的加工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药用品种。目前我国药用菊花在市场上有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八大主流品种。药用菊花的资源分布南起安徽县,北至河北安国,西起四川中江,东至浙江桐乡。其中以河南武陟,浙江桐乡,安徽款县、全椒县、亳州市,河北安国,山东嘉祥,四川中江等为主产地。现将八大菊花归纳整理(见表1)。

表1菊花的分布及用途

品种分布主要用途

亳菊安徽亳州药用为主兼顾茶用

滁菊安徽全椒县药用为主兼顾茶用

贡菊安徽歙县茶用为主兼顾药用

杭菊(黄菊和白菊)浙江桐乡市

黄杭菊习惯于药用,

白杭菊者原供茶用

怀菊河南武陟县四大怀药之一,药用为主

济菊(又称嘉菊)山东嘉祥县药用为主

祁菊河北安国药用为主

川菊四川中江药用为主

而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四大品种。

3主要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菊花中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和有机酸类成分,从1971年Osawa T.等从菊花中分得两个化合物银菊苦素A和B[16]至今,很多研究者对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见表2)。

表2菊花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化合物类型化合物名称参考文献萜类樟脑camphor[17-18]香叶烯myrcene[17]

大根香叶烯Germacrene[19]

水芹烯Phellandrene[17]

β-倍半水芹烯β-Sesquiphellandren[19]

β-蒎烯β-pinene[17]

龙脑borneol[17]

乙酸龙脑酯borneol acetate[17]

菊烯酮chrysanthenone[17]

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19-22]

反-Z-α-环氧化红没药烯cis-Z-α-Bisabolene epoxide[19-20]

顺-Z-α-环氧化红没药烯trans-Z-α-Bisabolene epoxide[19-20]

侧柏酮thujone[20]

松香芹酮pinocarvone[20]·

425

·

续表

化合物类型化合物名称参考文献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23]

假蒲公英甾醇pseudotaraxasterol[23]

棕榈酸16β,22α-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16β,22α-dihydroxypseudotaraxasterol-3β-O-palmitate[23]

棕榈酸16β-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16β-hydroxypseudotaraxasterol-3β-O-palmitate[23]

棕榈酸16β,28-二羟基羽扇醇酯lup-16β,28-dihydroxy-3β-O-palmitate[23]

橙花叔醇nerolidol[23]

金合欢醇farnesol[23]

黄酮类木犀草素luteolin[19-20],[22],[24]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pyranoside[19-20],[22]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19-20],[22]

4'-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4'-methoxyl-luteolin-7-O-β-D-galactopyranoside[24]

芹菜素apigenin[21],[25],

芹菜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apigenin-7-O-β-D-galactopyranoside[21],[24]

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21],[24]

芹菜素-7-O-β-D-(4”-咖啡酰基)-葡萄糖苷酸apigenin-7-O-β-D-(4”-caffeoyl)-glucuronide[26]

香叶木素diosmetin[21]

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diosmetine-7-O-β-D-glucoside[21]

3',4',5-三羟基黄酮-7-O-葡萄糖苷酸3',4',5-trihydroxyflavanone-7-O-glucuronide[27]

黄芩素baicalin[27]

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6,7-tetramethoxy flavone[27]

金合欢素acacetin[21],[28]

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7-O-β-D-glucoside[20]

金合欢素-7-O-(6”-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acacetin-7-O-(6”-rhamnosyl)-β-D-glupyranoside[28]

槲皮素quercetin[19-21],[24]

槲皮苷astragalin[19-21],[24]

橙皮素hesperetin[20]

黄芩苷astragalin[26]

山奈酚kaempferol[19],[28]

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24],[28]

金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oeriol-7-O-β-D-glucoside[24],[28]

有机酸类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25],[29]4-O-咖啡酰基奎宁酸4-O-caffeoylquinic acid[21]

5-O-咖啡酰基奎宁酸5-O-caffeoylquinic acid(5-CQA)[21]

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dicaffeoylquinic acid(1,5-DCQA)[29]

1,3-二咖啡酰基-epi-奎宁酸1,3-dicaffeoyl-epi-quinic acid(1,3-epi-DCQA)[45]

3,5-二咖啡酰基-epi-奎宁酸3,5-dicaffeoyl-epi-quinic acid(3,5-epi-DCQA)[45]

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O-dicaffeoylquinic acid(3,4-DCQA)[21]

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dicaffeoylquinic acid(3,5-DCQA)[21],[29]

1-咖啡酰奎宁酸1-Caffeoylquinic acid[21]

3-咖啡酰奎宁酸3-Caffeoylquinic acid[21]

咖啡酸-4-葡萄糖苷Caffeic acid-4-glucoside[21]

3,4,5-三咖啡酰奎宁酸3,4,5-Tricaffeoylquinic acid[21]

4-咖啡酰氧基-5-阿魏酰奎尼酸4-Caffeoyl-5-feruloylquinic acid[21]

棕榈酸palmitic acid[23]

·

525

·

4药理作用

自20世纪50年代王凤莲等[30]发现杭菊花有抗菌作用至今,国内外学者对菊花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经证实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部分药理活性与它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有关。其他研究显示黄酮和绿原酸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

4.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杭菊在体外对金卜及β-溶血性链球菌有抗菌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呈抑制作用[30]。Alvarez-Castellanos等[31]研究显示菊花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体外试验表明菊花挥发油能产生大量抑制菌丝生长的抑制剂。挥发油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樟脑(29.2%)、α-蒎烯(14.8%)、β-蒎烯(9.5%)以及lyratyl acetate(9.8%)。纸片法和微量液基稀释法对自然风干和加工的菊花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抗微生物的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加工菊花中的挥发油含有更高的樟脑有更好的抑菌活性,说明樟脑是菊花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32]。另有研究发现,杭白菊挥发油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抑制作用,并能减少PGE2的含量。说明杭白菊挥发油有抗菌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PGE2的产生有关[33]。2011年研究者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菊花中得到的挥发油对四种细菌和两种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另外对植物各部分的抑菌测试比较,发现叶子比其他部位具有更好的抑菌[34]。从菊花中分得的芹菜素-7-O-β-D-(4?-咖啡酰基)-葡萄糖苷酸对感染HIV-I

ⅢB

病毒的MT-4细胞显示抗HIV病毒活性[26]。金合欢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和5,7二氢黄酮(chyrsin)也具有HIV病毒抑制活性,且毒性较低[35]。菊花对单纯疙疹病毒(HSV-1)、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6]。另外,菊花醇提物对红细胞内期约氏疟原虫、体外链状疟原虫、鼠体内疟原虫红细胞发育外期呈生长抑制作用[37-39]。

4.2抗炎作用

早在1950年,王凤莲就发现菊花提取物能影响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从而具有抗炎作用[25]。近年来,国外学者[40]经研究发现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烯二醇、三醇及其相应的棕榈酸酯和肉豆蔻酸酯对由12-O-十四酰大戟二

萜醇-13-酰(TPA)诱发的小鼠耳水肿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另外,对菊花八大主流商品提取物进行小鼠抗炎作用比较,发现济菊、滁菊、杭菊、贡菊、川菊具有明显抗炎作用,而怀菊、亳菊、祁菊、黄菊有弱的抗炎作用或不明显。鲜菊花提取物能影响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从而具有抗炎作用[41]。另有研究发现,菊花中微量元素对抗炎作用也有影响,亳菊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添加微量元素后,亳菊的抗炎作用明显提高,表明微量元素对菊花的抗炎作用影响很大[42]。

4.3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菊花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与其中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密切相关。菊花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清除·OH、O·-

2

起到抗氧化作用,且发现菊花抗氧化活性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正相关[43]。另外,菊花水提液能明显抑制D-半乳糖所致脂质过氧化,降低血中MDA含量、MAO活力;提高血中SOD、GSH-PX活力;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延缓衰老进程,改善机体状况,并有一定的扶正固本、抗衰防老作用[44]。2005年,Kim和Lee从菊花中分得两个新化合物3,5-epi-DCQA和1,3-epi-DCQA,并发现它们具有强大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分别为

IC

50

=2.9+/-0.1mg/mL2.6+/-0.4mg/mL,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系统中表现出比槲皮素更强的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45]。Niu等2013年采用HPLC–DAD–ESI/MSn和HPLC–DAD–DPPH的方法快速筛选并鉴定了菊花提取物中具有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化合物,并发现咖啡奎宁酸(5-CQA,1,5-DCQA,3,5-DCQA和4,5-DCQA)是主要的活性物质,它们清除自由基活性达到92.22%。而且在这四种咖啡奎宁酸中3,5-DCQA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占总清除活性的50%。因此,认为3,5-DCQA是菊花中最有效的抗氧化成分[46]。

4.4抗肿瘤作用

菊花中的黄酮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效果。大量的流行病学[47-49]和动物实验研究[50-52]显示这些化合物具有预防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菊花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β-榄香烯,而β-榄香烯已经被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在我国β-榄香烯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癌症病人[53]。菊花中其他抗肿瘤成分包括: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小白菊内酯,其抗肿瘤的主要

·

625

·

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抗氧化、抗诱变、增强免疫功能等[54]。2005年Kim等人[55]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和它的衍生物能有效地诱导胆管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和Bcl-2家族分子相关。

4.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早期的研究表明,杭白菊水提醇沉淀制成的浸膏可以增加实验动物的冠脉流量(coronary flow,CF),且其对CF的增加远大于同剂量丹参。杭白菊浸膏还可以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离体兔心的CF[56],显著减轻由于电刺激脑中枢引起的缺血性心电图ST段压低的作用。2002年研究者同样证实了杭白菊提取物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凋亡而达到目的的[57]。临床研究表明,杭白菊制剂对心绞痛的总有效率达83.0%,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减轻慢性冠脉供血不足[58]。前期研究也证实杭白菊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加离体大鼠心脏的冠脉流量,显著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离体大鼠心肌收缩功能及冠脉流量的下降[59,60]。另外,杭白菊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舒血管作用,其机制既与NO介导的途径有关,也与抑制电压依从性钙通道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以及激活ATP敏感钾通道有关[61]。进一步研究发现,杭白菊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脑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加冠脉流量,对抗乌头碱和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还能拮抗Ca2+的内流从而改善心肌细胞的收缩力,而且具有明显的舒张血管和降血脂作用[62]。

4.6其他作用

菊花中硒元素与金属元素有很强的亲和力,在体内可与铅结合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使之排出体外,降低血铅;此外,锌、铁、钙等金属元素对铅的吸收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63]。菊花水煎剂可抑制大鼠肝微粒体中羟甲基戊二酸辅酶还原酶(HMGR)的活力,激活胆固醇7α-羟化酶,从而起到加速胆固醇代谢的作用[64]。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及其辅酶NADPH的作用下还原成山梨醇,菊花的水提物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抑制山梨醇在糖尿病患者眼睛晶状体及视网膜以及肾脏等部位的蓄积,从而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65]。该水提物依次经乙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后研究发现乙酸乙酯部分活性最高[66]。此外,菊花提取物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有一定亚族选择性[67],菊花煎剂还有钙离子拮抗剂作用[68]。

5结论

菊花作为传统的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随着菊花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的深入菊花的传统使用已得到证实,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已证实与菊花中所含的各种黄酮醇、黄烷酮、黄酮和绿原酸有关。菊花治疗慢性病如降糖和对脂代谢,及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的生化和生理机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应着重研究菊花中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方式、生物利用率、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理代谢等方面。另外,对于菊花的安全性和临床试验也应展开充分的研究,为充分利用资源和新药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时珍,明,本草纲目。

[2]吕不韦,秦,吕氏春秋。

[3]李鸿渐.中国菊花[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Wang YX,Wang XM,Peng GF..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volatile oil chrysanthemum in different regions.Journal of

Sh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7,

3,44.

[5]Rajic A,Akihisa T,Ukiya M,et al.Inhibition of trypsin and chymotrypsin by anti-inflammatory triterpenoids from

Compositae flowers.Planta Medica,2001,67,599-604.[6]Wang T,Jiang H,Ji Y et al.Anti-oxidation effect of water extract of Flos chrysanthemi on heart and brain in vivo and

in vitro.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2001,24,

122-124.

[7]彭蕴茹,石磊,罗宇慧,等.菊花总黄酮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

1131-1132.

[8]Βeninger CW,Abou-Zaid MM,Kistner AL,et al.A flavanone and two phenolic acids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with phytotoxic and insect growth regulating

activity.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04,30,589-606.[9]Harborne JΒ,Βaxter H.The handbook of natural flavonoids volume2,New York,USA:John Wiley&Sons,LTD,1999,

1,836.

[10]Clifford MN,Wu W,Kirkpatrick J,et al.Profiling the chlorogenic acids and other caffeic acid derivatives of herbal

chrysanthemum by LC-MS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

725

·

Food Chemistry,2007,55,929-936.

[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7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06 809。[12][唐]孙思邈《备急千斤要方》卷二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宋]林洪《山家清供》,《丛书集成初编》第1473册。[14][宋]林洪《山家清供》,《丛书集成初编》本。

[15][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编》卷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Osawa T,Suzuki A,Sbauro T.Isolation of chrysatemins A and B as rooting cofaetors in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Agr Biol Chem,1971,35:196

[17]黄保民,王蕾.怀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1997,20(3):144-145.

[18]Yang X W,Han M,Tao H.GC-MS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from Anthodium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processed

by microwave-airflow and steam[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7,32(3):227-231.

[19]Sun Q,Hua S,Ye JH,et al.Flavonoids and volatiles in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flower from Tongxiang

County in China.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0,9,

3817-3821.

[20]Wang Y,Yang XW.GC-MS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of the flower of the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by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6,31,456-459.

[21]Lin LZ and Harnly JM.Identification of the phenolic components of chrysanthemum flower(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Food Chemistry,2010,120,319-326.[22]Yang XW,Han M and Tao H.GC-MS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from Anthodium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processed by microwave-airflow and steam.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7,32,227-231

[23]Hu LH.and Chen ZL.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a new n-pentyl fructofuranoside in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TZVEL.,1997,39,181-184.

[24]Jia,L.Y.,Sun,Q.S.,Huang,S.W..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3,13,

159-161.

[25]矢原正治,森田宁,野原念弘.菊花的成分研究.生药学杂志,1990,44(4):335

[26]Lee JS,Kim HJ,Lee YS.A new anti-HIV flawonoid glucuronide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Planta

Medical,2003,69,859-861.

[27]Hu CQ,Chen K,Shi Q,et al.Anti-AIDS agents,10.Acacetin-7-O-beta-D-galactopyranoside,an anti-HIV

principle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and a structure-

activity correlation with some related flavonoids[J].J Nat

Prod,1994,57(1):42-51.

[28]Zhang J,Qian DW,Li YB 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6,18,71-74.

[29]Βeninger CW,Abou-Zaid MM,Kistner AL,et al.A flavanone and two phenolic acids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with phytotoxic and insect growth regulating

activity.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04,30,589-606.[30]王凤莲.Clin.Med J.1950,68(5):169

[31]Alvarez-Castellanos PP,Bishop CD,Pascual Villalobos MJ.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flower heads of

garland chrysanthemum(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against agricultural pathogens[J].Phytochemistry,2001,57

(1):99-102

[32]Zhu S,Yang Y,Yu H,et al.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Chrysanthemum

indicum.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5,96,151-158.[33]殷红,黄越燕,蒋小红,等.杭白菊挥发油的抗菌抗炎作用及对PGE2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8):

8-10.

[34]Hu XQ,Wu YX,Zhu YY.Study on theΒacteriostatic and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of Volatile Oil from Yellow

Mountain Chrysanthemum Tea.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2011,05,63-67.

[35]Wang HK,Xia Y,Yang ZY et al.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flavonoids and their analogues

as antitumor and anti-HIV agents.Adv Exp Med Biol.1998,

439:191-225

[36]蔡宝昌,潘杨,吴皓,等.国外天然抗病毒研究概况.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3):48

[37]Outchkourov N S,Peters J,de Jong J,et al.The promoter-terminator of chrysanthemum rbcS1directs very high

expression levels in plants[J].Planta,2003,216(6):1003-

1012.

[38]Zhao C,Wu Y,Lei Y,et al.Effect of alcohol extract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on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

vitro[J].J Tongji Med Univ,1996,16(4):203-204.[39]Zhao C,Ruan H,Lei Y,et al.In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lasmodium yoelii in exoerythrocytic stage in rodents

(rats)with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J].J Tongji Med

Univ,1996,16(4):200-202

[40]Ukiya M,Akihisa T,Yasukawa K,et al.Constituents of compositae plants.2.Triterpene diols,triols,and their3-o-

fatty acid esters from edible chrysanthemum flower extract

and their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J].J Agric Food

·

825

·

Chem,2001,49(7):3187-3197.

[41]谈宇武.鲜菊花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27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2):82-84.

[42]高宏.菊花中微量元素对其抗炎作用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24-25.

[43]张尔贤,方黎,张捷,等.菊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0,21(07):6-9.

[44]林久茂,庄秀华,王瑞国.菊花对D-半乳糖衰老抗氧化作用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2(05):44.

[45]Kim H J,Lee Y S.Identification of new dicaffeoylquinic acids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and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J].Planta Med,2005,71(9):871-876.

[46]Niu Y,Yin L,Luo S,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anti-oxidants in Flos Chrysanthemi by HPLC-DAD-ESI/MS(n)and

HPLC coupled with a post-column derivatisation system

[J].Phytochem Anal,2013,24(1):59-68.

[47]Messina MJ,Persky V,Setchell KD,et al.Soy intake and cancer riska review of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data.Nutr

Cancer,1994,21,113–131

[48]Knekt P,Jarvinen R,Seppanen R,et al.Dietary flavonoids and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t neoplasms.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97,146,223-230.[49]Gescher A,Pastorino U,Plummer SM,et al.Suppression of tumour development by substances derived from the diet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1998,45,1-12

[50]Verma AK,Johnson JA,Gould MN,et al.Inhibition of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and N-nitrosomethylurea-

induced rat mammary cancer by dietary flavonol quercetin.

Cancer Research,1988,48,5754-5758

[51]Wei H,Tye L,Bresnick E et al.Inhibitory effect of apigenin,a plant flavonoid,on epidermal 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nd skin tumor promotion in mice.Cancer

Research,1990,50,499-502.

[52]Zhou JR,Mukherjee EP,Gugger T,Tanaka T,et al.Inhibition of murine bladder tumorigenesis by soy

isoflavones via alterations in the cell cycle,apoptosis,and

angiogenesis.Cancer Research,1998,58,5231-5238.[53]Wang YJ,Yang XW,Guo QS.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Huangjuhua(flower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08,33,526-530.[54]孙向珏,沈汉明,朱心强.菊花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01):148-151.

[55]Kim J H,Liu L,Lee S O,et al.Susceptibility of cholangiocarcinoma cells to parthenolide-induced apoptosis

[J].Cancer Res,2005,65(14):6312-6320.

[56]浙江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组.菊花(杭白菊)制剂对冠脉作用的实验研究[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78,7(4):

5-8.

[57]方雪玲,胡晓彤,王涛,等.杭白菊萃取液对小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浙江医学,2002,24(9)

:526-527

[58]浙江菊花冠心片临床协作组.菊花(杭白菊)冠心片治疗冠心病164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医科大学报,

1978,7(4):9-13.

[59]徐万红,曹春梅,夏强,等.杭白菊提取液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离体大鼠心肌收缩功能下降[J].中国病理理

杂志,2004,20(5):822-826.

[60]蒋惠娣,夏强,徐万红,等.杭白菊的心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药现代化杂志,2002,4(2):31-34.[61]蒋惠娣,王玲飞,周新妹,等.杭白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舒血管作用及相关机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

(02):128-132.

[62]华波,吕圭源,张园.杭白菊黄酮类化合物的心血管药理实验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5):

1868-1869.

[63]冯昶,范广勤,朱建华,等.菊花茶实验性驱铅作用研究[J].劳动医学,1999,16(3):164.

[64]王树立,李承德,赵勤,等.菊花等巧种中药对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生物化学杂志,1987,3(4):319

[65]徐强,陈婷.日本中药研究的动向.日本药学会第109届年会报告综述.中国中药杂志,1990,15(2):55

[66]Terashima S,Shimizu M,Horie S et al.Studies on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from natural products.IV.Constituents

and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y effect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Bixa orellana and Ipomoea batatas.Chem Pharm

Bull(Tokyo).1991,39(12):3346-3347.

[67]侯佩玲,乔晋萍,彭少平,等.菊花提取物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中医药学报,2003,31(3):

47-48

[68]三川潮(凌石军译).生药的生物活性成分.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10(3):26.

·

925

·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Ethnopharmacological Use,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Jiang Bao-ping1,2,Xu Li-jia1,2,Wang Qiu-ling1,2,Xiao Pei-gen1,2*

(1.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100093;

2.Key Laboratory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and Resources Unil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100193)

[Abstract]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is one of the Non-Camellia teas with a long history in China,which is attaching increasing interest globally.Now it is more oftenly used as a drinking tea tha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ly,it is used to treat dizziness,photophobia with lacrimation,conjunctivitis,headache with fever,red eyes,swollen poison and boils.This review provides an up-to-date and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botany,chemical constituents,traditional uses,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evidance for its therapeutic potentials exploring.

[Key words]Chrysanthemum morifolium,ethnopharmacological use,phytochemistry,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收稿时间2012-05-25)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蛋白质工程是生物工程中五大工程之一,本文对蛋白质工程作了简要概述,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特点,并从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蛋白的创造和改造等方面对蛋白质工程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并以实例作了蛋白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特点;研究内容;实际应用;展望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离开了蛋白质,生命将不复存在。可是,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蛋白质,有的往往不尽人意,需要进行改造。由于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每一种蛋白质有自己独特的氨基酸顺序,所以改变其中关键的氨基酸就能改变蛋白质的性质。而氨基酸是由三联体密码决定的,只要改变构成遗传密码的一个或两个碱基就能达到改造蛋白质的目的。蛋白质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重新进行设计,使合成的蛋白质变得更符合人类的需要。这种通过造成一个或几个碱基定点突变,以达到修饰蛋白质分子结构目的的技术,称为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重组技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动力学、蛋白质化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确定蛋白质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的蛋白质,这也是蛋白质工程最根本的目标之一。 目前,蛋白质工程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实际上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设计和预测,通过基因重组或其它手段改造或创造蛋白质。从广义上来说,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 1概念 按人们意志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或创造新的蛋白质的过程。包括在体外改造已有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新的蛋白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已有的或创建新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去合成蛋白质等。为获得的新蛋白具备有意义的新性质或新功

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篇一: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cae)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为豆科云实属植物的干燥心材,有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免疫抑制、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抗菌消炎、抗氧化作用,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降糖作用等。本文就近年来在苏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1 抗肿瘤作用 任连生等[1]研究发现,苏木水提物对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其醇提物对人体肿瘤细胞hct-8、kb、a27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王三龙等[2]研究发现苏木提取物能诱导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徐建国等[3]将苏木抗癌有效成分(cae-b) 从腹腔和静脉两个不同途径作用于小鼠h22腹水瘤模型,结果显示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但腹腔注射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注射。实验还发现cae-b体外对k562癌细胞具有显著杀伤作用,且呈一定量效关系。这些研究表明cae 提取液是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直接细胞毒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 2 免疫抑制作用 杨锋等[4]研究发现,苏木对sac诱导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ha诱导的人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生的il-2活性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苏木用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免疫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雷公藤。赖成虹等[5]用苏木醇提取物治疗实验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结果重症肌无力症状明显缓解,认为下调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抑制n2achr抗原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其治疗机制。金鹏等[6]认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是苏木免疫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3 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研究 篇二: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红花功效与作用 红花的功效: 红花又称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闭经、跌打损伤、关节酸痛、冠心病。果实入药,功效与花相同。孕妇忌服,有出血倾向者慎用。种子含油量高于大豆,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4%,有降血脂和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居食用油之冠。医药上红花油广泛用作抗氧化剂和维生素a、d的稳定剂。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经;肝经。

描写菊花形态的句子

描写菊花形态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描写菊花形态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是中国传统名花。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的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菊花也被视为国粹,自古受人爱重。 2、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 3、菊花,形态可谓千姿百态,有的秀丽淡雅,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似高山流水,一泻而下,有的如妙龄女子,妩媚动人。个个如盛装的花仙子,在绿叶丛中翩翩起舞。带给人们的是幽雅的环境。微风吹来,菊花摆动婀娜的身姿,散发着阵阵幽香,虽比不上茉莉那么浓郁,也足以沁人肺腑。 4、菊花的花瓣是一条条的,中间的花瓣向里卷着就像鹰爪一样,四周的花瓣向外舒展,略微弯曲,又有些下垂,好似金黄色的瀑布倾泻而下。 5、菊花适应力强,不畏寒冬。她秀丽多姿,赏心悦目,自古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她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 6、菊花随风舞剑,或者弹琴,把一缕缕秋思挥洒在淡蓝的晚风里。 7、刚刚踏进门槛,一阵香气便扑鼻而来。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万众一心”的菊花造型,这名儿起的可真不赖,远远望去,真像许多菊花姐姐把许多菊花妹妹捧在头上。菊花的颜色并不单调: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黄的像金……真是多姿多彩,迷人极了。这美丽的菊花也为秋天增添了一丝生气。 8、看,菊花的花有大有小,大的像绣球,小的似碧玉,美极了。再看那花瓣,像少女的卷发,似老爷爷的拐杖,若蛟龙的爪子,还如喷泉洒下,各不相同。 9、细看菊花,就会发现它们花瓣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有像明月的,有像扇子的,有像卷发的……但不管是什么姿态的,一律是润如玉、轻如纱,轻轻摸一下,一股轻柔的感觉直透心脾,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许多! 10、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把整个脸都缩到了房子里;有的争奇斗艳,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有的好似在和我捉迷藏;到叶子下才能找到

菊花的产地

菊花的产地、品种及药理作用 发布时间:2010-09-20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菊花在我国种植广泛,使用历史悠久,是药食兼优的代表性植物,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菊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概述了中国药用菊花主产地及品种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菊花品种产地药理作用 菊的药用类群经过长期人工栽培选育和不同的生态环境,加之特殊的加工 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药用品种,如滁菊、亳菊、怀菊、济菊、杭菊、贡菊等。菊花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为多年生草本,性味甘苦,凉。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下面就其品种、产地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 菊花的品种及主产地 1.1 贡菊贡菊又称徽菊,是作为茶菊发展起来的,主产于安徽歙县。贡菊于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由徽商从浙江德清引入[1],后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道药材。 1.2 杭菊杭菊有黄菊与白菊之分,黄者习惯于药用,白者原供茶用,随着 近代中医药发展,已成茶药兼用之品。浙江黄茶菊记载最早,为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年上下。杭菊主产桐乡,在桐乡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药茶两用菊花种植基地。 1.3 滁菊滁菊以药用闻名。1862年《本草害利》[2]就有记载,可见滁菊出名至少有150年左右的历史。建国前,滁菊的主产地在安徽的滁县、定远一带,建国初,全椒的复兴、西王盛行栽种滁菊,随之主产区又南移至马厂、三合一带。20世纪60年代全椒的滁菊产量超过了滁县,以后全椒一直是滁菊的主产区。 1.4 亳菊亳菊是药菊中佳品。1760年《百草镜》[3]载有亳州产有白色的菊花,据此,亳菊栽培至少有240年。亳菊产地在亳州东南沿涡河两岸。20世纪90年代后,亳菊集中分布在亳州辛集、大寺一带,以大寺的怀楼栽培最为集中。 1.5 怀菊怀菊是“四大怀药”之一,产于河南沁阳(怀庆)、博爱、武陟、温县一带。古代本草多认为河南是药用菊花的地道产地,河南的药用菊花可能栽培最久,早期的邓州黄、邓州白可能是药用菊花后期选育出来的品种的始祖。 1.6 济菊产山东嘉祥县,又称“嘉菊”,以前通过济宁经过运河运往外地,所以称为“济菊”,主产嘉祥县南部马集、纸坊一带。据调查嘉菊是清朝时从亳州引种,经过长期栽培,形成地道药材。 1.7 祁菊祁菊主产河北安国,据有关学者[4]考察其品种与“亳菊”一致。 1.8 川菊川菊主产四川中江,近年来已失种。 2 菊花的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菊花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生理活性,现将其药理作用总结如下. 2.1 抗炎作用早在1950年,王凤莲就发现菊花提取物能影响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从而具有抗炎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5]经研究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虎杖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白攀芦醇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艟休克、降血脂厦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虎杖还具有抗茵、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各种病毒感染等疾病. 美键词虎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茎。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和葸醌苷、黄素、大黄索甲醚、犬黄酚、总苷A、慈苷B、芪类化合物(白黎芦醇苷、糖苷类氪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近年来,根据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现综述如下。 1 种质资源 虎杖喜温暖湿润生长环境,耐寒,不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等省[1]. RAPD[2]、ISSR[3]和SRAP[4]扩增结果表明,22个引物中l7个引物扩增产物具多态性。。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4.45个DNA片段,其中90.8%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3—8个DNA段,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较高(90.8%)。说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栽培技术 2. 1繁殖育苗 在5~6月份虎杖开花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提前1 d浇足水,以确保植体内水分充足。翌日,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去除叶片、叶柄、侧枝及顶部细弱枝条;将枝条在分枝处剪开,保留5~10节,作为繁殖用种条。 将准备好的种条,整齐横放,排列成行,行距10cm,覆沙5~8 cm,浇足水,并注意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直至萌芽齐全方可少浇水或不浇水。种条埋人沙中7~10 d后,自茎节处萌生新芽,萌芽率约60~70%;15 d左右自节处生根,生根率达98%以上。 2. 2 移栽定植 2. 2.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施人腐熟的饼肥后深翻一次(25- 35cm),清除草根及杂物,耙细、整平。 2. 2.2移栽与定植 种条埋人25 d左右,长出嫩芽、生根数量较多后,可挖出种条,并从芽点处剪断,每小节即一株小苗。按株行距30 cm×60 cm定植,每穴1~2株,芽点向上斜放,培上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苗的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 3栽后管理 虎杖幼苗定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要结合除草,松土。当植株长高后,可转为粗放管理。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高等生物化学中期答辩 作者:ZJJ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药物化学 学号: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者: 摘要:干扰素是人体受到病毒或双股RNA刺激物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由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族蛋白质类,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干扰病毒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从而阻止或限制病毒感染,是目前最主要的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生物制品。本文就干扰素的分类、分子结构、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体外重组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预测展望。 关键词:干扰素研究进展应用前景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interferon Author: (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072,China) Interferon (IFN) is human body gets virus or double stranded the exciting generation immunity of RNA exciter is respondent, by the cell synthesis reaches excretive gens protein kind ,has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ng the immune function,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dy's defense system. It can prevent or limit viral infection by interfering with viral gene transcription or translation of the viral proteins,so it is the main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biological products.The research of interferon classifica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CAE)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为豆科云实属植物的干燥心材,有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免疫抑制、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抗菌消炎、抗氧化作用,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降糖作用等。本文就近年来在苏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1 抗肿瘤作用 任连生等[1]研究发现,苏木水提物对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其醇提物对人体肿瘤细胞HCT-8、KB、A27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王三龙等[2]研究发现苏木提取物能诱导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徐建国等[3]将苏木抗癌有效成分(CAE-B) 从腹腔和静脉两个不同途径作用于小鼠H22腹水瘤模型,结果显示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但腹腔注射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注射。实验还发现CAE-B体外对K562癌细胞具有显著杀伤作用,且呈一定量效关系。这些研究表明CAE提取液是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直接细胞毒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 2 免疫抑制作用 杨锋等[4]研究发现,苏木对SAC诱导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HA诱导的人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生的IL-2活性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苏木用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免疫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雷公藤。赖成虹等[5]用苏木醇提取物治疗实验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结果重症肌无力症状明显缓解,认为下调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抑制N2AchR抗原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其治疗机制。金鹏等[6]认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是苏木免疫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3 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研究

生漆

生漆 生漆(天然漆),俗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它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休,一旦接触空气后转为褐色,数小时后表面干涸硬化而生成漆皮。生漆的经济价值很高,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剂、耐热、隔水和绝缘性好、富有光泽等特性,是军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基本建设、手工艺品和民用家俱等的优质涂料。也是我国传统出口的重要物资之一,并以量多质好著称于世。 生漆行业发展预测 未来生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生漆器具产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给发展中国家,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发展生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潜量,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人的不断提高,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的趋同,使购买高档物品的潜在顾客渐渐增多,生漆产品的市场潜量也必然会随之增长。 此外,现代工业的发展,也给生漆重防腐涂料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量。据测算,我国防腐及其它功能涂料市场潜力约200万吨,尤其是高档专用涂料将供不应求。据统计2010年中国重防腐涂料产量为159万吨,其中石油化工行业包括油田设施、输油管、贮油罐、海上平台、石油化工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防腐,冷却和循环水管道的防腐防污等,新建设备和定期维修用漆基本相同,采用量总计为20-30万吨,铁路和公路桥梁用漆包括新建和维修两个系列,年用量大约6万吨。冶金厂的厂房和设施大多为钢结构,而使用环境又相当恶劣,要求使用质量较好的防腐体系,新建厂不多,主要是维修用漆,年用量大约2-3万吨,电力如能源工业的发电设备,钢结构厂房,输电塔使用钢结构防腐涂料等,新建大型电厂大体上需要2万吨涂料,平常维修量大体相当,主要以通用型防腐涂料为主,重防腐体系用于海水管道,输电塔等部位。此外,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国,年需涂料越30万吨,其他如电力、船舶、水利等行业的需求量约60万吨。 市场上使用的高档涂料多为环氧氨基类树脂,而且很多高性能涂料经常需要高温烘烤,能量消耗很大。生漆重防腐涂料产品在防腐性能、降低能耗上占有很大优势,预计其在涂料市场的比重将逐渐增加。至2013年,我国重防腐涂料产量将达到225万吨。 2生漆简介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大漆的使用,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关于漆树的记载。《尚书·禹贡》曰:“兖州厥贡漆丝” 。《山海经·西山经》中说:“虢

描写菊花形状的句子【集锦】_经典语句

描写菊花形状的句子【集锦】我赞美菊花。赞美它的高风亮节,赞美它的不畏严寒,欣赏它那顶风冒雪怒放的精神。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菊花形状的句子,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菊花形状的句子一一、登上钟姿山,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满园的菊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整体看来,就像一块花地毯。 二、菊花随风舞剑,或者弹琴,把一缕缕秋思挥洒在淡蓝的晚风里。 三、瞧!那儿有几盆鸳鸯菊。小小的化芯在花瓣中显得很不显眼,而花瓣就不一样了。它们有如一根根飘带,微风乍起,龙翔凤舞,洒脱异常;又如一棵大海葵,随着“波动”而一起一伏,扭来摇去。由于整个花一半金一半红,远看似一个初升的小朝阳,象征着吉祥如意。它们的茎如荇藻,上面的花朵就如两只嬉戏的鸳鸯,意味着世上人终成眷属。 四、瞧!那一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 五、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1 / 6

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 六、我们走近野菊花,在它的面前蹲下来,与它相互对视,有的野菊花看见我们,仰起黄色的小脸旦儿摇摆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有的又低下头,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怕见生人似的。在一棵野菊花上我看见有一个枝头上开着四朵花,其中只有一只绽放着,有两只花苞长在开着的花的后面,而另一只花苞却与它们分离了,这是多么有趣的情景呀! 七、细看菊花,就会发现它们花瓣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有像明月的,有像扇子的,有像卷发的……但不管是什么姿态的,一律是润如玉轻如纱,轻轻摸一下,一股轻柔的感觉直透心脾,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许多! 八、这盆菊花很美丽。花朵是金黄色的,非常鲜艳,花瓣一层层重叠着,像个毛茸茸的毽子。它的叶子是墨绿色的,边沿有锯齿,样子好像一个小巴掌。它的花朵本来是向着阳光——也就是向窗外开的,我嫌看花时不得劲,就把花盆转动了一下,让花朵向着屋里开。可是没过一个星期,它的茎却自已转了一个弯,花朵又朝着阳光了。后来我又实验了好几次,结果都与第一次相同。我想:人是向往光明的,菊花也许和人一样,时时在追求光明吧。 九、山坡上长满了野菊花,粗粗看去,野菊花并没有什么特点——密密的花瓣中夹着一个“大盘子”。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在繁茂的绿叶丛中,时隐时现的花儿好像在和你捉迷藏。它藏得过你,却瞒 2 / 6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6-04-14; 修订日期:2006-06-20基金项目:江苏省公益资助项目(No .B M 200452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 .BK2001219) 作者简介:张 健(1973-),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现任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主管中药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质量分析工作.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 健1 ,李友宾1 ,钱大玮1 ,钱仕辉1 ,段金廒2 ,丁安伟 2 (1.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8; 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概述了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菊花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 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活性研究报道较多。 关键词:菊花;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10-1941-02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 sant he m u m mor i foliu m R a m at 的干燥头状花序,是我国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2]、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3]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我国药用菊花在市场上有八大主流商品来源,分别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而5中国药典6?部(2000年版)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四个品种。菊花为药食同源植物,国内外对其分类、鉴定、化学、临床、药理等方面均有报道,现仅就国内外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作一概述。1 化学成分 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对药典收载的四种来源的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均有报道。研究发现,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叶木素-7-O-B -D-葡萄糖苷、芹菜素-7-O-B -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B -D-葡萄糖苷、金 合欢素-7-O-B -D 葡萄糖苷[4、5]、棉花皮素五甲1 醚、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6]、橙皮素(hespe retin)、刺槐素(acace -ti n)[7]、橙皮苷、刺槐苷[8]、金合欢素-7-O-B -D-半乳糖苷、芹菜素-7-O-B -D-半乳糖苷、4'-甲氧基木犀草素-7-O-B -D-葡萄糖苷[9]、ba -icali n [9] 、金合欢素-7-O-B -D-葡萄糖、dios me ti n -7-O-B -D -葡 萄糖[10] 。 此外,国内也有不少研究学者对不同产地、品种或者同一品种不同采收期菊花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提取工艺、含量测定、质 量控制等方面研究。如:邢振荣等[11] 以挥发油、总糖、木犀草素、氨基酸含量为检测指标对不同品种及产地的杭菊成分进行了测定,为确定哪种产地可作药用或者宜作茶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黄伟民等[12]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怀菊花总黄酮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提高乙醇浓度,增大溶媒体积,控制提取时间是提高其总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刘金旗等[13]采用薄层层析和比色法,对亳菊、滁菊、贡菊和杭白菊的叶及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菊花叶和菊花中的主要成分类似,杭白菊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2001年,刘金旗等[14]又以金合欢素-7-O-B -D -葡萄糖苷、芹菜素-7-O-B -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B -D-葡萄糖 苷及绿原酸为检测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亳菊、滁菊、杭菊和 贡菊中上述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作者认为选用H PLC 同时测定菊花中金合欢素-7-O-B -D-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B -D-葡萄糖 苷的含量,可作为菊花药材进行质量控制的标准。胡碧波等[15]用H PLC 法测定了不同采收期杭白菊中木犀草素及其苷的含量,以考察它们在采摘期内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发现在杭白菊中木犀草素含量大大低于木犀草素-7-O-B -D-葡萄糖苷,且木犀草素含量在采摘期中无显著变化,但其糖苷的含量在采摘初期变化不明显,在采摘后期呈下降趋势。 1.2 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胡立宏等[7]从杭白菊中分离得到5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6B ,22A -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棕榈酸16B ,28-二羟基羽扇醇酯,棕榈酸16B -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假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M otohiko U k i y a 等[16]学者从菊花中分得一系列三萜二醇、三萜三醇及它们酯类化合物,其中从菊花提取物正已烷部位分离得到32个3-O-脂肪酸酯三萜 类化合物,包括棕榈酸酯、肉豆蔻酸酯、月桂酸酯和硬脂酸酯;从非皂苷的脂溶性部位得到24个三萜烯二醇和三醇,包括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齐墩果烷型、蒲公英烷型等。 1.3 挥发油刘伟等[17] 对不同产地四种菊花:即亳菊、怀菊、滁菊和杭菊中挥发油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滁菊中含量最高;同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初步研究,鉴定出二十余种萜类成分。黄保民等[18]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怀菊花及大怀菊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菊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此外从怀菊花挥发油中鉴定了40个化合物,从大怀菊中鉴定了27个化合物。最近,鲍忠定等[19]也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杭菊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50个化合物,并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实验值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杭白菊挥发油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1.4 其它类成分除上述成分外,从菊花中还分得正戊基甲糖苷、咖啡酸丁酯和乙酯、氯原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3,4-O-二 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 ,N-isobuty -l 6-(2-thieny l )-2E,4E -hexadienam ide [20] ,N-isobuty-l 2E ,4E,10E ,12 E -tetradecatetraen -8-ynam ide ,N-i sobu t y -l 2/E ,4E ,12Z-te tradec -atr i en -8,10-d i ynam ide ,N-i sobuty-l 2E ,4E ,12E -tetradecatrien -8, 10d i ynam i de [21] 。2 药理作用 2.1 心血管方面药理作用菊花的酚性部位可以增加豚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提高小鼠对减压缺氧的耐受能力,并对家兔的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毒性作用。菊花的总提取物对离体心脏、心肌细胞均显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杭白菊具有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以及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作用[22]。 2.2 抗病毒作用国外研究学者发现[23],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H S V-1),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 # 1941#LISH IZ H EN M EDIC I NE AND M ATERI A M ED I CA RESEARCH 2006VOL .17NO .10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第17卷第10期

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

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 核心提示: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生姜的主要成分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 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 、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 生姜的主要成分 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柠檬醛(Citral) 、芳樟醇(Linalool)、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 、壬醛(Nonyl aldehyde) 、d- 龙脑(d-Borneol) 等. 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Gingerol), 分解则变成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Shogaol)和结晶性辣味成分姜酮(Zingerone) 、姜萜酮(Zingiberone) 的混合物. 又含天门冬素、哌啶酸-2(Pipecolic acid) 以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 此外,尚含有树脂状物质及淀粉. 生姜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生姜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姜烯,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 在芳香健胃生药中,特别是姜科植物中多含有姜烯等萜类精油成分,是健胃生药的有效成分之一. 生姜煎剂对犬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抑制与兴奋的双向作用,最初数小时内抑制,以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 生姜煎剂(10%)1.2mg/ 只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抑制盐酸性和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用消炎痛阻断PG合成后,生姜的保护作用消失, 说明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有关. 生姜能使胃蛋白酶作用减弱,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增强. 生姜可严重破坏胰酶中的淀粉酶使胰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著下降?还可抑制淀粉酶中的B -淀粉酶,阻碍淀粉糖化. 生姜可作用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有抑制胃机能及直接兴奋胃平滑肌的作用. 利用大鼠小肠还流法对磺胺脒的吸收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的水提取物有显 著的吸收促进作用,增强其生物利用度,充分发挥疗效. 生姜浸膏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的狗的呕吐. 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呕效果,最小有效量为3mg, 对中枢性催吐药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效,故认为生姜有末梢性镇吐作用. 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 生姜是驱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 因引起的肠绞痛. 实验表明:生姜油对大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治疗作用,能使血清SGPT降低;对小鼠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并能降低BSP潴留量.生姜蜂蜜封存液5ml/kg给大鼠灌胃, 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亦有治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GPT和SGOT明显降低,肝小叶 破坏、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亦较轻; 对60%乙醇所致之大鼠肝损伤同样有效. 2.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生姜醇提取物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正常人口嚼生姜1g( 不咽下) ,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 1.489 kPa(11.2mmHg) ,舒张压上升 1.862kPa(14mmHg). 对脉率则无明显影响.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一、POCT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个体健康信息的人群不断上升。因此,临床检验的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在维护人体健康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人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需要未来的临床检验发展向高分析速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速网络化信息传递、高精密度分析结果的要求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临床实验室发展趋向中心化。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中除需要具有较大规模的中心医院外,还有家庭及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20世纪后期,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在紧急救治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病人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报纸、电视等传媒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有关医疗、保健知识的了解及关心程度不断提高,某些正常、亚健康和带病人群需要经常了解自己体内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上述需求促使临床检验仪器向携带便捷、无需专业人员操作、结果即时可得的所谓POCT检验方向发展。 “POCT”是英文point-of-care testing的缩写。由于在英文文献中一些不同的名称被使用,如nea r-patient testing,on-site testing,bed side testing ,home use testing,extra laboratory te sting等,从而给其中文名称及其准确定义造成一定的困难。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床旁检验”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笼统的POCT定义,主要是指一些操作简便(非专业检验人员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操作),能够在中心实验室之外,如:病房、病人住所、医生办公室、急诊科、手术室、救护车上、战场、甚至学校、工厂等任何场所,开展的检验技术。由于POCT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效率高、成本低,试剂稳定且便于保存和携带,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等优点,目前正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基本原理 POCT与中心实验室一样要依赖各种现代分析技术的支持,如:化学、酶、酶免疫、免疫层析、免疫标记、电极、色谱法、光谱法、生物传感器、光电分析等技术。 1. 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 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免疫金标记技术类似与酶免疫技术,它是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快速检测蛋白质类和多肽类抗原,如激素、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白蛋白、高敏C 反应蛋(hs-CRP)及一些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爱滋病病毒(HIV)抗原和

乌桕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07-15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JJ5138) 作者简介:彭小列(1966-),女,湖南永顺人,高级实验师, 研究方向为动物生理,E -mail:pengxiaolie2005@https://www.doczj.com/doc/a76142978.html, 。 乌桕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彭小列 1,2 ,易 能1,程天印 2 (1.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 要 乌桕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乌桕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乌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7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08)03-0001-02 Research Advances i n Chem i ca l Con stituen ts and Pharmacolog i ca l Effects of Sapium sebiferum Peng Xiaolie 1 ,Yi Neng 1 ,Cheng Tianyin 2 (1.College of B i ol ogy and Envir on mental Sciences ,J ishou University,J ishou 416000,China; 2.Veterinary Facult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 Abstract:Sapium sebiferum (L.)Roxb .is a p lant of Euphorbiacea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 oduced the recent p r ogress in the study of main che m 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 macol ogical effects of Sapium sebife 2 rum .The p r oble m s in the study were als o discussed . Key words:Sapium sebiferum ;che m ical constituents;phar macol ogic effecti on;research advance 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 .,别名木蜡树、乌桕籽、木梓、桕子柴等,为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乌桕为亚热带树种,分布范围广泛,在华东、中南、西南、华南及西北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乌桕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可用作木材、提取乌桕油作为化工原料、乌桕脂制作巧克力等。乌桕还具有药用价值,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凉、味苦、具小毒,叶、根、皮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利水通便、疗毒等,主治头痛、牙疼、水肿、湿疮、疥癣、蛇伤和肝硬化等病症。现代药理实验表明,乌桕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体外抑菌作用、抗炎 作用、降压作用、降胆固醇作用及促癌作用等[1-2] 。乌桕在国外作为外来种,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 当地植食动物的协同进化关系方面[3-4] 。本文对近 年来乌桕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总结,为乌桕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1 化学成分 分析表明,乌桕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灰分含量占总干重的6.13%~10.43%,蛋白质5.13%~11.45%,脂肪3.82%~7.24%,膳食纤维18.64%~31.34%,水溶性总糖13.21%~26.72%,水溶性多糖1.24%~4.37%;总黄酮1.41%~5.81%,总酸0.0004%~0.005%。微量元素含量(μg/g 干重)为:锌32.21~157.15,铜18.81~230.94,铁95.71~256.05,锰287.55~1412.69,为富锰植物;常量元素含量(mg/g 干重)为:氮10.48~23.41,磷0.93~2.04,钾3.75~10.06,钙 7.68~16.56,镁1.63~6.56[5] 。 氨基酸是乌桕叶营养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乌桕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异亮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它们合计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0%以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7种,其含量占总 — 1—第27卷第3期2008年6月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inese W ild Plant Resources Vol .27No .3 June 2008

描写菊花样子的句子

花香送给人们,让人们陶醉其中;它把花粉献给蜜蜂,让蜜蜂酿出 甜甜的蜜;它又把自己的枯叶作为很好的养料送给泥土,它把自己 拥有的一切都毫不吝啬地献给了人们。 8、**的品种繁多,一朵朵挨在一起,各有各的特色。它们或 仰或倾,或聚或散,有怒放的,也有含苞的,在风中似歌似舞,看 得人都眼花缭乱了! 9、再瞧那儿,一簇簇**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 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 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 10、瞧!那一朵粉红色的**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 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 商议什么事情。再瞧那儿,一簇簇**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 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 11、**的茎细得像一根铅笔芯,上面布满了小毛。茎上长满了 绿绿的叶子。叶子的形状像一团火,刚长出来的叶子呈浅绿色,叶 子上有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的脉,用手一摸,可有些粗糙。 12、“菊王”不愧为菊中之王。你看,它花芯红得鲜活,花瓣 却纯白无暇。鲜绿色的茎干,翠绿色的叶子,搭配得那么和谐。它 是所有**中开放得最好的。花瓣有的立着,有的坐着,有的垂着, 那立着的好象在对另外的花瓣发号施令呢!啊!**,美丽的象 征。 13、我很喜欢白色的绣球菊。它的茎笔直笔直的,叶子肥大, 茎和叶子都是碧绿碧绿的。最引人注目的是花了,白色的花瓣密密 层层,一层一层地往里包,远远看去,宛如一个大雪球,闻一闻还

有一股清香呢。 14、**随风舞剑,或者弹琴,把一缕缕秋思挥洒在淡蓝的晚风里。 15、八月菊,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象是一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叶子还垂下来。我想大概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积蓄更丰富的养料吧。 16、细看**,就会发现它们花瓣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有像明月的,有像扇子的,有像卷发的……但不管是什么姿态的,一律是润如玉、轻如纱,轻轻摸一下,一股轻柔的感觉直透心脾,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许多! 17、**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把整个脸都缩到了房子里;有的争奇斗艳,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有的好似在和我捉迷藏;到叶子下才能找到它们。**的花瓣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如节日里盛开的礼花;有的像一个小碗;有的似太阳……花的颜色也丰富多彩,红的似火炬,黄的如稻谷,白的像白雪,粉的似睡莲……那美丽的花朵,会把你带进一个童话世界。 18、喷池沿上,开满了闲雅洒脱、多姿华丽的悬崖菊。株株枝条悬垂而下,朵朵小花密似繁星。它们肩并着肩,膀挨着膀,神态不一,各具情趣,或似孔雀开屏,或如银河落地,或若蛟龙探海……真是仙容窈窕,妙趣横生。 19、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象是一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叶子还垂下来。我想大概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积蓄更丰富的养料吧。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摘要:概述了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菊花为药食同源的常 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活性研究报道较多。菊花还可制成各式糕点及粥膳,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关键词:菊花简介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保健功效 正文: 一、菊花的介绍 菊花(学名Dendranfthema morifoliuum 常用chrysanthemum,拉丁文 Flos Chrysanthemi),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全体被白色绒毛。叶片卵形至皮针形,叶缘有粗大锯齿或羽裂。头状花序直径2.5—20cm;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边缘膜质;缘花舌状,雌性,形色多样;盘花管状,两性,黄色,具托片。廋果无冠毛。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二、化学成分 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对药典收载的四种来源的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均有报道。研究发现,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叶木素7 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 7 OβD葡萄糖苷、棉花皮素五甲1 醚、5羟基3' ,4' ,6 ,7 四甲氧基黄酮、橙皮素(hesperetin)、刺槐素(acacetin)、橙皮苷、刺槐苷、金合欢素7OβD半乳糖苷、芹菜素7OβD半乳糖苷、4' 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baicalin、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diosmetin7OβD葡萄糖等)。经过各种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对菊花中木犀草素及其苷的含量,以考察它们在采摘期内的含量变化,表明木犀草素含量在采摘期中无显著变化,但其糖苷的含量在采摘初期变化不明显,在采摘后期呈下降趋势。 对不同产地四种菊花:即亳菊、怀菊、滁菊和杭菊中挥发油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滁菊中含量最高;同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初步研究,鉴定出二十余种萜类成分。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怀菊花及大怀菊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菊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此外从怀菊花挥发油中鉴定了 40 个化合物,从大怀菊中鉴定了27 个化合物。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杭菊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 50 个化合物,并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实验值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杭白菊挥发油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药理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