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GDP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中国GDP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中国GDP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中国GDP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寿和非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其他金融保险机构指除上述之外的所有金融保险机构。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等于城乡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折旧,其中,农村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和城镇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

农村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年末每间住房价值×年末户均住房间数×农村人口户数×2%(折旧率)

城镇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私人建房峻工房屋每平方米造价×城镇自有住房建筑面积×4%(折旧率)

(二)不变价核算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包括两种基本方法:缩减法和外推法。缩减法包括双缩法和单缩法。双缩法就是分别利用产出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缩减当期现价总产出和现价中间投入,求得当期不变价总产出和不变价中间投入,两者之差即为当期不变价增加值。单缩法主要指的是利用产出价格指数缩减当期现价增加值,求得当期不变价增加值。这种方法假定中间投入的价格变化与总产出的价格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的比例。外推法也包括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双外推法就是分别利用产出物量指数和中间投入物量指数乘以基期的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求得当期不变价总产出和不变价中间投入,两者之差即为当期不变价增加值。这种方法假定中间投入的物量变化与总产出的物量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的比例。

双缩法和双外推法是不变价增加值的理想计算方法。就缩减法来说,单缩法关于“中间投入的价格变化与总产出的价格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比例”的假定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双缩法则反映了中间投入和总产出之间价格变化的差异情况。就外推法来说,单外推法关于“中间投入的物量变化与总产出的物量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比例”的假定也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双外推法则反映了中间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物量变化的差异情况。但是,与单缩法相比,双缩法所需要的价格资料成倍增加,从而双缩法比单缩法更容易受统计误差的影响。所以,在资料来源状况不理想的情况下,单缩法的效果可能好于双缩法。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

在实践中,根据资料来源情况,有时也将缩减法与外推法结合起来使用,从而产生了所谓的混合法。混合法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总产出利用缩减法,中间投入利用外推法;另一种是产出利用外推法,中间投入利用缩减法。

表2给出了中国一些主要行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表2 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物量指数指当期农林牧渔业不变价总产值与基期农林牧渔业不变价总产值之比。13种中间投入指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中的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畜牧用药品、农用塑料薄膜、电、小农具等中间投入。金融保险业中的权数指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两者之和的比重。

二、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

(一)现价核算

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即现价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其均成项目如下: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

出口

进口

居民消费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关于消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支出,其中包括虚拟支出,如单位以实物报酬或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住户生产并由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价值等等。政府消费主要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购买、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价值,扣除销售和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货物和服务出口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务价值,进口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价值。

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就是计算上述构成项目。表3 给出了这些构成项目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表3中的农村和城镇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的计算方法与表1中相应折旧项目的计算方法相同。

(二)不变价核算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就是利用相应的价格指数缩减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构成项目,得出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构成项目,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构成项目之和。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所采用的价格指数情况在表4给出。

在表4中,住房及水电煤气消费中的不变价自有住房服务价值=上年自有住房不变价折旧(扣除已退役的自有住房不变价折旧)+当年新增自有住房不变价折旧,后者等于当年新增自有住房折旧除以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表1:主要行业现价增加值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基本计算方法

行业直接计算部分

范围基本计主要资料来源

算方法

农林牧全部生产法国家统计局农

渔业林牧渔业生产

统计资料

工业规模以上生产法国家统计局工业

企业统计资料

建筑业资质等级国家统计局建筑

四级及以生产法业统计资料

上企业

运输邮系统内收入法交通部、铁道部、

电通讯民航总局、天然气

业总公司、邮电部会

计决算资料

批发零国有企业收入法财政部、外经贸

售贸易和其他经部、内贸局、供

、餐饮济类型中销总社会计决算

业的大中型资料和国家统计

企业局大中型批发零

售贸易、餐饮企

业财务统计资料

金融保主要银行收入法主要银行和保险

险业和保险公公司会计决算资

司料

房地产房地产开收入法国家统计局房地

业发、房地产开发统计资料

产管理、建设部城市房

地产管理部门财

务决算资料

行业间接推算部分

范围基本推主要资料来源

算方法

农林牧

渔业

工业规模以下增加值率国家统计局规模

企业和单法以下工业抽样调

位查资料

建筑业资质等级四增加值率国家统计局固定资级以下企业法产投资统计资料

和单位

运输邮系统外物量外推交通部、铁道部、电通讯法民航总局、天然气总业公司、邮电部运输

邮电通讯统计资料批发零其他部分社会消费国家统计局社会消售贸易品零售总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餐饮额推算法资料

金融保其他金额存贷款余中国人民银行金融险业保险机构额、保费统计资料和保监会

收入推算保险统计资料

房地产城乡居民居民自有国家统计局农村、业自有住房住房虚拟城市住户调查资

服务固定资本料和建设部房屋造

折旧推算价资料

表2:主要行业不变价增加值的基本计算方法

行业基本计算方法基本指数

农林牧渔业混合法:产出采用外推法; 总产出:农林牧渔业不变价总中间投入采用缩减法产值物量指数;中间投入:与

13种中间投入相对应的生产

资料价格指数和其他价格指

工业单缩法产出价格指数,参考原材料价

格变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建筑业单缩法以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中

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

为基础,同时考虑人工费价格

指数和材料费价格指数之间

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

运输邮电通单外推法运输业:客货换算总周转量指讯业数;邮电通讯业;邮电通讯业

务总量指数

批发零售贸单缩法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易、餐饮业

金融保险业单缩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

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

价格指数

房地产业单缩法新增住房的固定资本折旧:固

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

开发: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房

地产管理业净增加值: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

表3: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基本计算方法

构成项目主要资料来源基本计算方法居民消费

1.商品性消费国家统计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剔除其中的对社

额统计资料会集团销售部分

和建房、装修、

大修用的建筑材

料部分

2.自给性消费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农村住户消费支

出合计减去农村

住户现金消费支

出合计

3.文化生活服国家统计局农村和城市住户调交通费、邮电费

务性消费查资料、医疗保健服务

费、学杂费、技

术培训费、文娱

费、加工修理服

务费及其他服务

费之和

4.住房及水电国家统计局农村和城市住户调房租、水、电、

煤气消费查资料、人口调查资料,建设煤气支出之和+农

部每平方米房屋造价资料村和城镇居民自

有住房虚拟折旧5.实物收入消费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调查资料户均实物收入×

有实物收入的户

数占调查户的比

重×全国城镇居

民总户数

6.公费医疗消费劳动部保险福利统计资料国有、集体单位

公费医疗支出合

7.集体福利消费劳动部保险福利统计资料国有、集体单位

集体福利设施费

和集体福利补贴

合计

政府消费财政部财政决策资料、全国第财政预算内有关

三产业普查办公室第三产业普事业费支出中属

查资料于经常性业务支

出部分、财政预

算外支出中属于

经常性业务支出

部分、行政单位

和非营利性事业

单位的虚拟固定

资本折旧、城镇

居委会和农村村

委会经常性业务

支出扣除营业收

入后的差额

固定资产形成总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固定资产投资额+ 额资料固定资产零星购

置+新产品试制增

加的固定资产+商

品房销售增值+矿

藏勘探支出+土地

改良支出-土地购

置费-购置旧建筑

物、旧设备的价

存货增加国家统计局各专业统计报分经济类型计算

表、财政部汇总国有企业会计期初期末存货差

决算报表、交通部、铁道部额,然后相加

、邮电部、外经贸部、内贸部

、储备局会计决算报表

出口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对外贸易出口加

服务出口

进口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对外贸易进口服

务进口

表4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所采用的主要价格指数支出项目基本方法主要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

商品性消费缩减法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自给性消费缩减法农林牧渔业产出价格指数

住房及水电煤气消费缩减法房租及水电煤气消费:居民消费价格

指数中的房租、水、电、煤气价格

指数;自有住房服务价值中的新增自

有住房折旧: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文化生活服务性消费缩减法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实物收入消费缩减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货物价格指

公费医疗消费缩减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医疗保健用

品价格指数和医疗保健服务费价格

指数的简单算术平均数

集体福利消费缩减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服务项目价

格指数

政府消费缩减法货物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服务

支出: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工资性支

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当年新增固

定资本折旧: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缩减法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存货增加缩减法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

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

农副产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货物和服务出口缩减法货物出口价格指数

货物和服务进口缩减法货物进口价格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3)国民收入(NI):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业绩的数量指标,是在一个经济社会中用货币衡量的每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数量上等国民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即狭义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产出的最大产值。 (5)重置投资:指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例2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这对该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当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形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与(1)相比如何?为什么? 解:第一种解法:考虑了乘数效应 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首先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2000万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1-60%=40%的前提下,该地区将把其中的800万元用于消费,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这样一直继续下去,便导致国民收入数倍的增加。 Y=2000×1+2000×40%+2000×(40%)2+2000×(40%)3+… =2000/(1-40%) =2000/60%=3333.3(万元) (2)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为政府支出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是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具体如下 ,当政府向厂商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时候,在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中并没有包括对这些劳务的支出,因而应该加上政府的这部分支出,当政府向居民购买生产要素的服务而生产出物品和劳务的时候,它们也构成社会产品的一部分,因而应该加上政府的这部分支出,因此在国民收入每一轮中增加2000万元,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为40%,在此影响,每二轮增加为2000×40%,这样一直继续下去,和(1)的效果是一样的。 (3)该地GDP会增加,与(1)相比GDP增加的要少,每一轮的增加为2000×40%,第二轮的增加为2000×(40%)2,于是增加的国民收入为: Y=2000×40%+2000×(40%)22000×(40%)3+…=800/60%=1333.3(万元) 因为政府以补贴的形式发给居民,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换取生产要素服务的单方面的转移支付,社会产品没有相应增加,因而在计算国民收入不应该算上这部分的政府支出. 第二种解法:没有考虑乘数效应 支出法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一览 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

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 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GDP 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要问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经济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计算这个国家 (或地区) 所取得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为能把所有产品与服务的数量用一个数字来表达,经济学家想到了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一数字。因为所有商品或服务都有价格,可以用价格来叠加。譬如:一杯饮料是 5 元钱,理一次发是 10 元钱,等等。不过,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变化。譬如:一台21 英寸彩电的市价,两年前也许是 3000 元,现在可能只要 1500 元。如果单从货币数量来看是减少了一半,但从实物的效果来看,仍然还是一台 21 英寸彩电。所以,我们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计算其数量的变化时,还必须考虑到价格变化因素即物价变化水平,并做出相应调整。 按此原理,如果要比较一个人今年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去年的变化情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 (假定为 2 万元),然后,计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 (比如是 2.4 万元),再计算出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变化了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一)、三种计算方法:收入法部门法(生产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1、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 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 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NX(X-M) ?【C】消费 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购 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 加(计算GDP时的投资是指总投资) ●第一类分类:固定投资(既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居民住 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 存货投资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企业持有存货的变化,即产量超过销量的存货。 ●第二类分类:重置投资replacement =对磨损的补偿=折旧 净投资=每年新增资本= 投资–折旧(重置投资)=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初的资本存量 注意:①、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 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②、某年转手的旧房交易:房屋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 国民生产总值中,但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应计算 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 ③、购买股票、债券等不算。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 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 障金

●原因:①以避免重复计算。②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 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③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后,无非是 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 ?【X-M】净出口(X是出口,M是进口) ●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贸易顺差屡创新高。 ●一方面,顺差过大不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有升值 压力,国际贸易磨擦增大。 ●另一方面,净出口增大使GDP增速居高不下。但外需波动 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 2、收入法 income approach(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 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W+i+R+E 收入法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产品最终价值:除要素收入外,还有折旧、间接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等收入) 3块:(1)要素报酬收入(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厂商收入 ?生产要素报酬收入: ●工资: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其中包括个人所 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利息:给企业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利息,如银行存款利息、 企业债券利息等。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 ●租金: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专利、版权等收入。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主要指自办业务的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商贩的收入,个体 户收入。 ●利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常混 在一起,无法区分。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统计(1978-2007)

正文显示: 【行业】宏观综合类 【地域】中国 【时间】20071231 【参考资料】精讯数据 【统计项目】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统计(1978-2007)(可比价,上年 =100)(3697字) 【指标参数】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统计(1978-2007)(可比价,上年=100) 年份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 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第二产 业第三产业 批发和零售业 1978 111.7 111.7 104.1 115.0 113.8 123.1 110.2 1979 107.6 107.6 106.1 108.2 107.9 108.7 106.1 1980 107.8 107.8 98.5 113.6 106.0 98.1 106.5 1981 105.2 105.2 107.0 101.9 110.4 129.5 103.9 1982 109.2 109.1 111.5 105.6 113.0 99.3 107.5

115.2 121.2 109.3 1984 115.3 115.2 112.9 114.5 119.3 124.7 113.7 1985 113.2 113.5 101.8 118.6 118.2 133.5 111.9 1986 108.5 108.8 103.3 110.2 112.0 109.4 107.2 1987 111.5 111.6 104.7 113.7 114.4 114.7 109.8 1988 111.3 111.3 102.5 114.5 113.2 111.8 109.5 1989 104.2 104.1 103.1 103.8 105.4 89.3 102.5 1990 104.1 103.8 107.3 103.2 102.3 94.7 102.3 1991 109.1 109.2 102.4 113.9 108.9 105.2 107.7 1992 114.1 114.2 104.7 121.2 112.4 110.5 112.8 1993 113.7 114.0 104.7 119.9 112.2 108.6 112.7 1994 113.1 113.1 104.0 118.4 111.1 108.2 111.8 1995 109.3 110.9 105.0 113.9 109.8 18.2 109.7

对GDP核算中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对GDP核算中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国内生产总值(GDP),包含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工业增加值的核算质量如何,对GDP的核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国自1992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式实施GDP 核算以来,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核算,,都已建立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的统计与核算,由于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较为完备的统计网络、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基础,为工业增加值核算的及时准确,,提供了较好的保证。 但长期以来,上级部门对下级领导的工作业绩考核,往往是以经济总量和速度作为评价的尺度,在没有正式开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前,这种考核,往往是以产值论“英雄”,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普遍建立起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后,这种考核就逐步地从过去的总产值过度到国内生产总值。考核,对各地抓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一些地方统计数据不实的问题,近几年来普遍存在的下一级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汇总,普遍大于上一级核算数据的不正常现象,在国际、国内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国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对工业增加值的计算。 从1999年1月份起,根据国家和省统计局的统计制度要求,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发展速度的月度数据计算采用“测算法”,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我们对此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介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方法可以从生产的角度和分配角度分别反映。从生产的角度即“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的余额,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即“分配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是从增加值构成的项目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计算增加值。因此,工业增加值的变化,既受企业生产消耗变化的影响,也受企业经济效益变化的影响。在总产值中,企业生产消耗越大,则经济效益越低;反之,生产消耗越小,则经济效益越高。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从不同侧面体现企业进新创造价值的高低。由于工业增加值不包括产品生产的转移价值,只计算生产中新增加的价值,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故“生产法”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

2013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2013年中国GDP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目标。 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1932人民币元)测算,2013年,中国名义 GDP (国内生产总值)折合91849.86亿美元。 这比上年净增95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分季度看,一季度18912.55亿美元,二季度20797.92亿美元,三季 度22529.93亿美元,四季度29702.83亿美元。 按照年平均人口计算,2013年中国大陆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为41908元,约合6767美元。 (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年中人口约为13.5738亿) 据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GDP增速为7.7%,超过7.5%的预期目标。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GDP平减指数同比变化1.6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

四季度增长7.7%。 从环比看,一季度环比增长1.5%,二季度增长1.8%,三季度增长2.2%, 四季度增长1.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 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8%。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分需求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计算题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计算题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简答题 1. 在计算增加值过程中,要将中间投入价值从 总产出价值中扣除掉,那么在核算中间投入 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 从理论上看,净增加值比总增加值更符合增 加值的定义,但是,实践中更广泛应用的却 是总增加值,为什么? 3. 现代管理中常常倡导要提高生产的附加值, 或者要投资于有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如何在 核算中体现这些要求? 单项选择题

1. 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的是 A. 企业自制设备 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 C. 家务活动 D.毒品生产 2. 上海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建立了一 家分公司,从事服装生产,根据生产核算的 原则,该分公司实现的增加值应计入的国 内生产总值。

3. 在国民经济范围内,面粉是中间产品,这 —命题 ________ 。 A. 总是对的 B. 总是错的 C. 对于企业来说是对的 D. 当企业用作当期生产原材料时才 能成立 答案:1.C 2.B 3.D 三、多项选择题 1. 对生产者进行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 生产结构,具体体现在 ________ 。 A. 进行产业分类为产业结构分析提供前提 B. 进行产业分类可以衍生出投入产出核算的 框架 C. 进行机构部门分类可以观察生产的机构部 门机构,还可以反映经济组织结构特征 D. 机构部门分类为收入分配核算、资产负债核 算 A.上海 国外 B.广州 C.上海兼广州 D.

等提供了起点 E. 按参与市场的性质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 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2. 下列关于总产出表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_。 A. 总产出既包括货物产出,也包括服务产出 B. 一般不用总产出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 量,是因为中间产品存在重复计算问题。 C. 工业总产出的核算一般采用产品法” D. 在我国,对于生长周期较长、跨越几个核算 期的农产品,一般在未成熟时不对其进行产 出核算 E.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普通高校普遍采 取收费制,大学生交纳的学费内在地构成了 高校总产出的一部分 3. 下列关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 A. 固定资本形成是指用于固定资产积累的最终 产品价值 B. 固定资本形成=当期获得的现有资产和新资产 -当期处置的现有资产 C. 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变化共同构成最终产品 使用的一个主要部分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演变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的演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发展的。它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正式开展于1985年,建立了《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但当时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仍然是MPS体系的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只是一个附属指标,并且在实际中更多地使用国民生产总值(GNP),而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其核算方法也不规范,主要是在MPS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了物质生产部门中非物质服务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方法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后形成的。这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生产核算,没有使用核算。 1985年,首次制定了《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试行)》。 1989年,首次建立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并基于国民收入使用法开始试算。 1990年1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对原有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二是规定了大修理基金的处理方法。但它仍是一个以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为基础,辅以有关调整补充的方法。 1992年12月,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的原则要求,制定了《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测算方案》,首次建立起我国独立的、比较系统的国内生产总值测算方案。这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附属地位变成核心地位。 1993年10月,根据我国新的会计制度和基层企业统计一套表要求,制定了《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解释及测算方案》,这一方案取消了原方案中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并对原方案中有关指标定义、计算方法等进行了修改。如,修改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社会消费等指标的定义;改进了工农业不变价总产出、政府消费、存货增加的计算方法;明确了差旅费、会议费、养路费、排污费等的处理方法以及邮政储蓄业的行业归属等。 1997年5月,根据联合国1993年SNA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对国内

GDP核算方法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 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住户),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GDP核算与GDP不同。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GDP核算从核算时间上可以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从核算使用的价格上可以分为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 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

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增加值= 总产出- 中间消耗。 GDP =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存货增加 +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 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如此,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我国目前以生产法GDP为准。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你知道中国2000 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按市场价 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 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 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 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 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 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 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虛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 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 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_1952_2000_张军重点

2004年第10期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 (复旦大学 200433)* 内容提要:通过回顾和比较已有研究中国资本存量的相关文献,考虑到中国国内生产 总值历史数据的几次重大补充和调整,本文对各年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P重置率、基年资本存量的选择与构造以及缺失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补充和调整后的分省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估计了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1952)2000年各年末的物质资本存量。 关键词:省际资本存量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经济折旧率 一、引言 正如许多利用总量数据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指出的,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对产出与投入数据的科学计量,特别是资本数据的计量尤其重要。而对于那些直接考察投资相关问题的研究来说,资本数据更是不可或缺。已经有一些研究试图对中国的总量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按时间顺序依次包括,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邹(Chow,1993),谢千里等(Jefferson,etc.,1996),任若恩和刘晓生(1997),胡和阚(HuandKhan,1997),王小鲁(2000),杨格(Young,2000),王和姚(WangandYao,2001),张军(2002),黄永峰等(2002),宋海岩等(2003),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何枫等(2003),张军和章元(2003),张军等 1(2003),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对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至1984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6年至1988年间进行的;第二次是对改革开放以前的1952年至1977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8年至1997年间进行的。而第一次重大调整是在中国进行首次第三产业普查后的1994年和1995年间进行的。这两次补充数据和一次调整数据的详细资料主要发表在国家统计局经济核算司(1997)出版的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6一书上(见许宪春(2002)对此的一个介绍)。由于这本年鉴以及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5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6都包含了分省数据,并首次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第四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它与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核算构成了相互联系和互为补充的统一整体。GDP对于全面观察经济增长,深入研究经济发展趋势,反映产业结构和分配格局的变化,分析投资、消费、进出口等重大比例关系,制订和调整有关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进行经济理论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GDP核算的基本理论 一、GDP核算的历史沿革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全部收入总和,是一定时期所有常住单位所占有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GNP和GDP核算是统计指标,它们都起源于对国民收入的测算,而且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们是混用的。但是,GDP是生产指标,GNP是收入指标,收入指标叫国民生产总值,容易引起歧义。1993年联合国通过的SNA,正式提出国民总收入(GNI)的概念,替代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概念。 从其发展历史分析,可以将GDP的计算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估算国民收入阶段,1665年-1933年 W〃配第是历史第一个对国民收入进行估算的经济学家,他根据当时(1665年)英国人口的估计数字和每人每年生活费开支的估计数字,估算出当时英国国民的总支出为4000万英磅,按照收入与支出相等的原则,国民收入应为4000万磅。他根据有关财产的估计数字,估算国民收入中的财产收入为1500万英磅,从国民收入中扣除财产收入,推算出劳动收入为2500万英磅。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讲义全

国生产总值核算讲义 第一节国生产总值表及基本分类 国生产总值(简称GDP,下同)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它围绕社会生产与使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反映了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收入的来源与使用情况,对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投资、进出口等社会再生产中的基本总量进行核算。 一、生产总值的基本分类 (一)产业部门分类 共分3大类,22中类,9小类。 1. 第一产业(1)农业(2)林业 (3)畜牧业(4)渔业(5)农林 牧渔服务业 2. 第二产业(1)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 (2)建筑业 3. 第三产业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 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 饮业 (5)金融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 (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 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5)国际组织 (二)、居民消费分类 居民消费按消费主体分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按消费容分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住房服务、金融媒介服务及保险服务、集体福利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 (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分类 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土地改良和其他 二、国生产总值表 包括GDP总表、生产法GDP表、收入法GDP表、支出法GDP表。

GDP平减指数计算方法

GDP可以分为现价GDP与不变价GDP,真实GDP等于现价GDP除以GDP平减指数,然而在统计年鉴中,并没有直接给出GDP平减指数以及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对GDP平减指数的计算方法作以简要介绍: GDP平减指数等于现价GDP除以不变价GDP,若1978年的指数为100,1979年的GDP指数为,是指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GDP增加了%,1978年的GDP为,则按不变价计算,1979年的GDP等于乘以等于,则1979年的平减指数为现价(1979)=,据此计算,则GDP平减指数及真实GDP如下表: 1978=100的 不变价GDP平减指数真实GDP 年份现价GDP 指数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31170 在一些计算中,一些文章喜欢算换成1990年为100的不变价计算真实GDP,此方法其实是假定1990年的指 数为100进行计算,例如,1990年的现价GDP=,1990年的指数为,1996年的指数为,则以1990=100,1996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则1996年不变价的GDP为*%=,则1996年平减指数为*100%=,如此计算,可以得到 1990=100的GDP平减指数,其计算结果如下表: 年份现价GDP1978=1001990=100不变价GDP(1990=100)平减指数真实GDP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核算说明

附件: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核算说明 1.年度GDP核算概况 1.1 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1.2 核算范围 1.2.1生产范围 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

消费或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拥有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以及付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生产。生产范围不包括不支付报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没有单位控制的自然活动,如野生的、未经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浆果的自然生长,公海中鱼类数量的自然增长等。 1.2.2 地域范围 GDP核算范围原则上包含了位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单位的经济活动。本报告中的年度GDP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的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 1.3 核算单位 GDP核算主要以法人单位作为核算单位,在核算中依据法人单位从事的主要活动将其划分到不同的行业,分别计算各个行业的增加值,再将各行业增加值汇总得到GDP。 1.4 核算步骤 按照GDP核算时效性的要求,中国年度GDP要进行三次核算,第一次为“GDP初步核算”;第二次为“GDP初步核实”;第三次为“GDP 最终核实”,每一次核算结果都会有所变化。 1.4.1 初步核算 由于我国季度GDP核算采用累计核算的方式,所以1-4季度的GDP初步核算即为年度GDP初步核算。年度GDP初步核算在1月20日之前完成。年度GDP初步核算采用季度GDP核算方法得到(详见

中国GDP浅析

中国GDP分析 摘要: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一国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GDP的结构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政策制定有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GDP结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GDP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每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一、近年来我国GDP情况简介。 近年来,中国GDP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出口导向、投资主导、粗放式发展亟待转型、人口红利难以持续、GDP至上矛盾突出等结构性软肋,我们也应有清醒认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我们更要关心人均GDP数据,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当然,不妄自尊大,却也不必过于菲薄。“GDP第二”怎么说都有积

极意义,特别是在全国上下理性冷静的背景下。不管怎样,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上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来说, 中国经济是靠大量廉价劳动力、积极引进外资成功的,现在中国能否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是关键。同时,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房产泡沫等问题也困扰着中国,人民币汇率、全球变暖等,也需要中国担负起大国应有的责任。下面从一些具体数据来认识中国的GDP 。 表 1 表 2 由以表 2 可以直观地看出,2006年到2011年,我国的GDP 一直持续增长,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 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绝对值(亿元) 绝对值(亿元) 绝对值(亿元) 绝对值(亿元) 2006年 216314 24040 103720 88555 2007年 265810 28627 125831 111352 2008年 314045 33702 149003 131340 2009年 340903 35226 157639 148038 2010年 401512.8 40533.6 187383.2 173596 2011年 471564 47712 220592 203260 2012年 519322 231622 231624 231626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计算题

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 收入法: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 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 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 收入法: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0 2.(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 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法: 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 10%-76)=2277(亿元)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 3.(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3、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549-3658-898+86 =79(亿元) 3.(1)总产出8500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2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186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186亿元。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 3.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00-4124=4376(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376-259=4117(亿元)

单位GDP能耗计算方法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万元)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产值(万元) 标准煤 标准煤只是一个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标准煤又叫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和折合各种能源的综合指标。由于不同的能源所含热量不同,故须用一个统一标准加以计算和比较。我国规定每公斤标准煤的含热量为7000 Cal,以此可把其他能源的折合成标准煤计算,如石油每公斤发热量为10000 Cal,天然气每立方米发热量为9312 Cal,则相当标准煤的比率分别为和。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 20934千焦/公斤 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 26377千焦/公斤 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 8374 千焦/公斤 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 28470千焦/公斤 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 43124千焦/公斤 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 43124千焦/公斤 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 42705千焦/公斤 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 47472千焦/公斤 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 46055千焦/ 公斤 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 35588千焦/立方米 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 16746千焦/立方米 5. 714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 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吨/百万千焦 电力3.27吨/万千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