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解析

常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解析

常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解析
常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解析

常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解析

1.利用速度继电器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

原理:SB2按下→KM1有电且自锁→电机全压启动,转速很快达到120r/min,此时速度继电器触点动作,为反接制动做好准备→当SB1按下→KM1失电,同时KM2得电并自锁保持,串接制动电阻R反接制动(将电流消耗到电阻R上)→转速迅速下降,当转速小于100r/min时,速度继电器的触点复位→切断KM2,使其失电,制动过程结束。

2.三相异步电动机Y-?起动

原理:SB1(起动按钮)按下→KM1得电并且自锁,同时时间继电器KT得电(开始计时),KM3得电→KM1,KM3得电,三相异步电动机接成Y型起动→当设定的时间到达后,延时继电器KT的延时断开触点使KM3失电,延时继电器KT的延时接通触点使KM2得电→此时KM1得电,KM2得电,KM3失电→三相异步电动机接成?起动。

3.定子串电阻降压启动

原理:SB1按下→KM2得电,并且自锁,同时时间继电器,KT得电开始计时→KM2得电,定子串接电阻R降压启动→当设定的时间到后,KT的延时接通触点使KM1得电,并且自锁→KM1得电,在主电路中相当于短接了电阻R,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运行。

4.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带指示灯)

原理:SB2按下→KM1得电并且自锁,同时KT得电(开始计时)→KM1有电,在主电路中,自耦变压器抽头降压启动→当设定时间到后,延时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中间继电器K得电并自锁→使得KM1断电,KM2得电→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工作。

控制电路中的变压器使指示灯工作在安全电压下(一般,交流36V)→HL3为上电指示灯(K和KM1均不得电);HL2为降压启动指示灯(K失电,但KM1得电);HL3为全压工作指示灯(KM2得电)。

5.转子绕组串电阻启动(针对于绕线式异步电动机)

原理:合上QS,SB2按下→KM4得电,并自锁保持(此时,电动机转子串接全部电阻降压启动)→中间继电器KA4得电,为KM1,KM2,KM3的得电做好准备,由于刚启动时电流很大,KA1-KA3吸和电流相同,因此同时得电吸和,其常闭触点都断开,使KM1-KM3处于失电状态,转子电阻全部串入,达到限流和提高转矩的目的。→启动过程中,随着电动机转速的提高,启动电流逐渐减小,而KA1-KA3释放电流调节的不同,其中KA1的释放电流最大,KA2次之,KA3为最小。KA1最先失电,其常闭触点闭合,KM1有电,切除电阻R1;接下来KA2失电,其常闭触点闭合,KM2有电,切除电阻R2;接下来KA3失电,其常闭触点闭合,KM3有电,切除电阻R1,电动机短接全部转子上的电阻启动。

6.异步电动机正反转

原理:FSB按钮按下→KM1得电并自锁,同时FSB的常闭触点切断KM2,使KM2失电→KM1得电,KM1的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

RSB按钮按下→KM2得电并自锁,同时RSB的常闭触点切断KM1,使KM1失电→KM2得电,KM2的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反转。

停止按钮SB按下→KM1,KM2均失电→电动机停止。

本电路图的设计是应用了按钮互锁,和输出继电器互锁。能过实现,电动机无需按“停止按钮”即可实现正反转的转化。

7.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控制线路

原理:SB1(启动按钮按下)→KM得电并自锁保持→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工作。(此时,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通以三相交流电,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SB2(停止按钮按下)→KM失电,同时KM1和KT得电并通过KM1的辅助触点保持(此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两项绕组之间通以一直流电,产生一个方向和大小不变的固定磁场,电动机能耗制动)一→当KT设定的时间到后→KT的延时常闭触点打开→KM1和KT均失电。能耗制动结束。

8.双速电机改变极对数调速

图1控制原理图

图2 主电路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

(a)三角形接法(4极,低速)(b)双星型接法(2极,高速)

原理:双速电机是通过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从而改变极对数来进行调速的。

图1中:当转换开关SA处于“低速”时→KM1得电→主电路中定子绕组接成?连接(图2的a情况),极对数P=2,电动机低速运行。

当转换开关SA处于“高速”时→KT接通,并通过KT的瞬动触点和延时常闭触点使KM1保持→当设定时间到后切断KM1,接通KM2,并使KM3导通。→主电路中定子绕组接成YY型连接(图2的b情况),极对数P=1,电动机高速运行。

当转换开关SA处于“停止”时→所有的继电器均失电。

9.顺序启停控制

要求:有两台电动机M1和M2,要求M1启动后,M2才能启动,而M2停止后,M1才能停止。

分析:SB2按下→KM1得电,并经SB1按钮的常闭触点和KM1的辅助触点自锁保持→电动机M1起动→KM1的另外一个常开辅助触点闭合,为KM2的接通做好了准备。

SB4按下→KM2得电并自锁→同时KM2的另外一个辅助触点闭合使KM1自锁保持。当断电时必须先按下SB3→使KM2断电,KM2的常开辅助触点断开→此时按下SB1,才能使KM1失电。

10.顺序延时启动停止控制

要求:电动机M1启动一段时间后,M2才能启动,则控制电路变为有时间要求的控制电路。停止时,M2停止后,M1才能停止

(控制原理参考上题进行分析,注意时间继电器KT在其中的作用)

11.他励直流电动机行程开关改变电枢电流方向的正反转控制电路(龙门刨控制线路)

KA1过电流保护,KA2欠电流保护(失磁保护)。

原理:ST1按下→KM1有电自锁→KT1断电计时→时间到后,KM3得电切断电阻R1,同时使KT2处于等电位状态,KT2断电,KM4接通切除电阻R2。

当正转时碰到2SQ时,KM2得电自锁,电动机反转→按上面分析的那样依次切断R1,R2。→当反转碰到1SQ时,KM1得电自锁,电动机正转→按上面分析的那样依次切断R1,R2。

继电器控制电路图

继电器控制电路图 [日期:2008-12-07 ] [来源:东哥单片机学习网https://www.doczj.com/doc/a74216792.html, 作者:佚名] [字体:大中小] (投递新闻) 继电器控制电路图在人们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验证明,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稳定可靠。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电路中,继电器线圈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于保护集成块的,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常常因为电源电压低于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一旦吸合,便可在额定电压的一半左右可靠地工作。因此,可以在开始时给继电器一个启动电压使其吸合,然后再让其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如图所示的电路便可实现此目的。

制作本电路时,一般可取继电器的额定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5倍左右,一般情况下,任何型号的单向可控硅(或双向可控硅)皆可满足本电路需要。V2、C1、C3的耐压视电源电压的高低选取。C2耐压最好不低于电源电压的两倍。 继电器的三种附加电路 继电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一般由晶体管、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驱动电路中,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附加电路以改变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或起保护作用。继电器的附加电路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继电器串联RC电路:电路形式如图1,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从而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迅速吸合。电源稳定之后电容C不起作用,电阻R起限流作用。 2.继电器并联RC电路:电路形式见图2,电路闭合后,当电流稳定时RC电路不起作用,断开电路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经RC电路放电,使线圈中电流衰减放慢,从而延长了继电器衔铁释放时间,起到延时作用。 3.继电器并联二极管电路:电路形式见图3,主要是为了保护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当图中晶体管VT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流经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将迅速减小,这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在VT的c、e两极间,会使晶体管击穿,并联上二极管后,即可将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钳位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此值硅管约0.7V,锗管约0.2V,从而避免击穿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并联二极管时一定要注意二极管的极性不可接反,否则容易损坏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 无电感式模拟继电器 本文介绍一种无电感式模拟继电器,其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

继电器控制继电器形成自锁互锁电路怎么完成

继电器控制继电器形成自锁互锁电路怎么完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继电器控制继电器形成自锁互锁电路怎么完成. 实现自锁和互锁都要用继电器的辅助触点来完成的,首先你要明白什么叫做自锁,什么叫做互锁,自锁就是用自己的触头将本接触器线圈回路的按钮开关给短接掉,在按钮开关松开以后使得线圈回路不断开,这就是自锁。这样你就可以利用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并联在按钮开关上,这样当按钮按下时继电器线圈得电,继电器动作,常开触点闭合,这样在松开按钮以后由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已经比合了,即使松开按钮,继电器一样得电,这就完成了自锁,互锁:互锁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接触器完成的相互有逻辑关系的控制电路,比如继电器2的线圈通过继电器1的常闭触电以后才接通电源,那么如果接触器1一旦动作,那么接触器2就永远不会动作,这就是互锁,这是最简单的互锁,就是由一个控制另一个或着很多个的动作与否!!! 自锁是用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到启动按钮上,按下启动按钮接触器吸合,常开触头导通这时松开按钮电流从触点导通,能够实现自锁。 互锁是把A线圈串连到B的常闭触头上。B吸合时常闭触头断开,A线圈是不可能再吸合。只有B断开了,它的常闭触头复位导通后A线圈才有可能导通。 自锁:是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控制自己的线圈,能在点动后继续工作,而有一个停止按键可以将它停止。 互锁:是继电器A的常闭点控制这继电器B的线圈。A工作,B不能工作。反之依然。 自锁:继电器自身的常开触电和控制继电器线圈的开关并联; 互锁:两个继电器各自的常闭触点和另外一个继电器的线圈串联 继电器自锁可以通过把继电器常开触点与控制线圈串连解决。

常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解析

常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解析 1.利用速度继电器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 原理:SB2按下→KM1有电且自锁→电机全压启动,转速很快达到120r/min,此时速度继电器触点动作,为反接制动做好准备→当SB1按下→KM1失电,同时KM2得电并自锁保持,串接制动电阻R反接制动(将电流消耗到电阻R上)→转速迅速下降,当转速小于100r/min时,速度继电器的触点复位→切断KM2,使其失电,制动过程结束。 2.三相异步电动机Y-?起动 原理:SB1(起动按钮)按下→KM1得电并且自锁,同时时间继电器KT得电(开始计时),KM3得电→KM1,KM3得电,三相异步电动机接成Y型起动→当设定的时间到达后,延时继电器KT的延时断开触点使KM3失电,延时继电器KT的延时接通触点使KM2得电→此时KM1得电,KM2得电,KM3失电→三相异步电动机接成?起动。

3.定子串电阻降压启动 原理:SB1按下→KM2得电,并且自锁,同时时间继电器,KT得电开始计时→KM2得电,定子串接电阻R降压启动→当设定的时间到后,KT的延时接通触点使KM1得电,并且自锁→KM1得电,在主电路中相当于短接了电阻R,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运行。 4.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带指示灯) 原理:SB2按下→KM1得电并且自锁,同时KT得电(开始计时)→KM1有电,在主电路中,自耦变压器抽头降压启动→当设定时间到后,延时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中间继电器K得电并自锁→使得KM1断电,KM2得电→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工作。 控制电路中的变压器使指示灯工作在安全电压下(一般,交流36V)→HL3为上电指示灯(K和KM1均不得电);HL2为降压启动指示灯(K失电,但KM1得电);HL3为全压工作指示灯(KM2得电)。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二节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经念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一般设计法):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利用各种典型的线路环节,直接设计控制线路。 一、控制系统的工艺要求 试设计龙门刨床的横梁升降控制系统。 横粱机构对电器控制系统的要求: 1、保证横梁能上下移动,夹紧机构能实现横梁夹紧或放松; 2、横梁夹紧与横梁移动之间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操作:当横梁上下移动时,应能自动按照放松横梁→横梁上下移动→夹紧横梁→夹紧电机自动停止运动的顺序动作; 3、横梁在上升与下降时应有限位保护;

4、横梁夹紧与横梁移动之间及正反向之间应有必要的联锁。 二、控制线路设计步骤 1、设计主电路 横梁升降:横梁升降电动机Ml ——正反转(KMl、KM2) 夹紧放松电动机M2 ——正反转(KM3、KM4) 2、设计基本控制电路 横梁移动为点动控制,通过两个中间继电器KA1和KA2实现。 3、选择控制参量,确定控制方案 横梁放松:行程开关SQ1 横梁夹紧:电流继电器KI 横梁夹紧可以用时间、行程和反映夹紧力的电流作为变化参量采用行程参量,当夹紧机构磨损后,测量就不精确,如用时间参量,更不易调整准确,

所以选用电流参量进行控制为好,其动作电流整定在额定电流的两倍左右。 当横粱移动停止,如上升停止,点动按钮SB1松开(行程开关SQ1压合)KM3得电,夹紧电机立即自动起动。当夹紧力电流达到KI的整定值时,KM3失电,自动停止夹紧电动机的工作。 4.设计联锁保护环节 KAl、KA2常闭触点实现横梁移动电机和夹紧电机正反向工作的联锁保护。 5、横梁上下的限位保护 行程开关SQ2和SQ3分别实现向上或向下限位保护。 SQ1除了反映放松信号外,还起到了横梁移动和横梁夹紧间的联锁控制。 6、线路的完善和校核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发布: 2011-9-8 | 作者: —— | 来源:huangguohai| 查看: 564次| 用户关注: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 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 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 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常常因为电源电压低于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一旦吸合,便可在额定电压的一半左右可靠地工作。因此,可以在开始时给继电器一个启动电压使其吸合,然后再让其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如图所示的电路便可实现此目的。 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V1为单结晶体管BT33C

,它与R1、R2、R3和C1组成一个张弛式振荡器,SCR为单向可控硅,按下启动按钮AN1后,电路通电,因为SCR无触发电压,所以不导通,继电器J不动作,电源通过R4和VD1给电容C2迅速充电至接近电源电压(Vcc-VD1压降)。同时,电源经R1给电容C1充电。数秒后,C1上电压充到V1的触发电压,C1立即通过V1放电,在R3上形成一个正脉冲,该脉冲一路加到V2基极,使V2迅速饱和导通,V2集电极也即电容C2正极近于接地。由于此时C2上充有上正下负的正极性电压,所以C2负极也即J线圈一端呈负电位。R3上的正脉冲另一路经VD2、C3去触发可控硅导通,SCR阴极也即J线圈另一端接近电源电压。这时,J线圈实际上承受约两倍的电源电压,所以J1-1闭合,松开AN1后,J1-1自保。J1-2将V1、V2供电切断,继电器在接近电源电压下工作。图中,AN2为停止按钮,按下AN2,J失电释放,J1-1断开,整个控制电路失电。 制作本电路时,一般可取继电器的额定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5倍左右,一般情况下,任何型号的单向可控硅(或双向可控硅)皆可满足本电路需要。V2、C1、C3的耐压视电源电压的高低选取。C2耐压最好不低于电源电压的两倍。 继电器的三种附加电路 继电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一般由晶体管、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驱动电路中,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附加电路以改变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或起保护作用。继电器的附加电路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继电器串联RC电路: 电路形式如图1,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从而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迅速吸合。电源稳定之后电容C不起作用,电阻R起限流作用。 2.继电器并联RC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2,电路闭合后,当电流稳定时RC电路不起作用,断开电路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经RC电路放电,使线圈中电流衰减放慢,从而延长了继电器衔铁释放时间,起到延时作用。 3.继电器并联二极管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3,主要是为了保护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当图中晶体管VT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流经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将迅速减小,这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

继电器控制电路锁电路图解

继电器控制电路互锁电路图解 在继电器控制电路中,常会遇到互锁的问题。 一、互锁的作用互锁的作用是为了避免接触器、继电器的主回路中的触点竞争所产生的不良后果。通常情况下是指为了避免接触器的主触点上的相间短路。 二、互锁中的功能控制回路是操作功能,是按工艺要求设计出来的。互锁的作用只是为了避免触点的竞争,它不能引起操作功能出错。这一点尤为重要。 1、不可互换工作的互锁不可互换工作的互锁电原理图如下:

不可互换工作的互锁其工作原理是:当KM1闭合后,其常闭触点断开,使其KM2的控制回路不起作用。同理,当KM2闭合后,其常闭触点断开,使其KM1的控制回路不起作用。它的功能是:当KM1在工作时,不能通过SB3直接使KM1停止而让KM2工作,而必须先按下停止钮SB1后,才能通过SB3的操作让KM2工作。同理,当KM2在工作时,不能通过SB2直接使KM2停止而让KM1工作,而必须先按下停止钮SB1后,才能通过SB2的操作让KM1工作。这是不可互换工作的互锁方式的工作特点:如当KM1在执行某一工作且必须完成的状况下,才能停止下来,而后KM2才能工作。同理,如当KM2在执行某一工作且必须完成的状况下,才能停止下来,而后KM1才能工作。

2、可互换工作的互锁可互换工作的互锁电原理图如下: 可互换工作的互锁其工作原理是:当KM1闭合后,其常闭触点断开,使其KM2的控制回路不起作用。同理,当KM2闭合后,其常闭触点断开,使其KM1的控制回路不起作用。它的功能是:当KM1在工作时,可通过SB3直接使KM1停止而让KM2工作,不必先按下停止钮SB1。同理,当KM2在工作时,可通过SB2直接使KM2停止而让KM1工作,不必先按下停止钮SB1。 这是可互换工作的互锁方式的工作特点:如当KM1在执行某一工作过程中,可直接通过SB3使KM1停止而让KM2工作。同理,如当KM2在

电机拖动控制(机电传动控制)6--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 第六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第六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 主要内容: ? 6.1常用低压电器 ? 6.2电气原理图 ? 6.3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 ? 6.4其他常用基本控制线路 ? 6.5自动循环工作控制线路

第六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学习要求: ? 熟悉各种电器的工作原理、作用、特点、应 用场所和表示符号;
? 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中基本控制 环节和常用的几种自动控制方式;
? 学会设计一些简单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电力拖动控制是指对电动机的起动、调速、 停止、反转、制动等过程所实施的控制。可按 作用方式分为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
? 手动控制:用闸刀、转换开关等手控电器来实 现电动机传动控制。
? 自动控制:用自动电器来实现电力拖动控制, 控制系统也向无触点连续控制、微机控制发展, 但由于继电器—接触器所用的控制电器结构简 单价格便宜,对小型机床、老机床的改进中也 还是很重要,本章,主要介绍最常用的控制电 器与执行电器,在此基础上,分析继电器—接 触器的基本路线。

6.1 常用控制电器与执行电器
1.概念 ☆控制电器(用于生产机械中)多属低
压电器,U <500V
☆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以及用来控制、 调节和保护用电设备的电气器具。

2.分类
ぬ电器按动作性质可分为以下两类。
? (1)非自动电器:这类电器没有动力 机构,依靠人力或其他外力来接通或切断电路, 如:刀开关、转换开关、行程开关等。
? (2)自动电器:这类电器有电磁铁等 动力机构,按照指令、信号或参数变化而自动 动作,是工作电路接通和切断,如:接触器、 继电器、自动开关等。

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

目录 0 前言 (1) 1 总体方案设计 (1) 2 硬件电路设计 (2) 2.1单片机系统 (2) 2.1.1 晶振时钟电路 (2) 2.1.2 复位电路 (3) 2.2电流驱动系统 (3) 2.3发光二极管演示系统 (5) 2.4独立键盘系统 (5) 3 软件设计 (6) 3.1软件执行过程 (6) 3.2子程序模块 (6) 4 调试分析 (8) 5 结论及进一步设想 (9) 参考文献 (9) 课设体会 (10)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11) 附录2 程序清单 (12)

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设计 胡启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由单片机、继电器、驱动电路、发光二极管、独立键盘等部分组成,主要使用了单片机开发板上STC公司生产的89C54RD+型号单片机及其最小系统、ULN2003A达林顿管驱动芯片、JQC-3F-05VDC-1ZS 型号继电器、四个发光二极管,运用定时器精准定时对继电器开关进行控制,并在继电器输出端使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在以上基础上,实现了8路继电器的循环控制功能。 关键词:单片机;继电器;驱动电路。 0 前言 继电器是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它可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继电器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合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下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为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成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1 总体方案设计 针对本课题的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得到:本次设计通过单片机I/O口输出高低电平控制继电器的输入端,采用ULN2003A型号的达林顿管驱动芯片加大输入电流,使用内部定时器中断进行精准计时,实现继电器通断时间分别为1秒、2秒的精准控制,并实现通过继电器进行八路发光二级管循环1秒的控制。 该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在总体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单片机及其最小系统电路,为了使单片机正常工作,需要加入晶振电路,为了使单片机方便使用,需要

继电器控制电路

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电路图分析 利用三极管饱和导通和截止的的特性,本身就可以实现接通和断开的功能,但由于它的带载功率有限,所以需配继电器扩流,并且可以扩充触点的数量,该电路是PNP三极管,所以采用集电极接低电平方式输出,P37为上拉电阻,当基极没有输入脉冲或电压时,基极为高电平,因为这是反极性三极管,所以平时是截止的,只有基极输入低电平,降低基极电压,这时三极管导通,继电器线圈得电吸合,原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吸合,完成设备的接通与断开功能。图中二极管反向接在线圈两端,是保护线圈不受反峰电压的冲击,对继电器起到保护作用。 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电路 我用的是S9013,请问这个电路该怎样画,S9013是不是一个NPN型三极管,还有我用的是STC89C52芯片。 常用的小型继电器工作电压有5V和12V两种,你使用的时候最好有一个9V或者12V的电压(如果你选12V的继电器,那么电压要再高一些). 单片机IO口输出控制信号,最好采用低电平控制导通的方式,也就是IO口输出0控制导通,1截止,因为IO口的灌电流较大而拉电流能力不足.这时候三极管应该选择PNP的,比如9012,8550之类的. 你选择的9013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使用中一般不这么做. 下面是接法:(以PNP三极管为例) 单片机IO口输出控制信号接三极管基极,继电器的线圈正极接三极管的C 极,线圈负极接一个小电阻比如75欧之后接电源负极(也就是继电器一定要在集

电极通路上),三极管的E极接电源正极,然后在线圈的正负极之间并联一个二极管比如1N4007. 三极管驱动继电器 2009-09-23 21:49:47| 分类:Electronic&&Elec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继电器线圈需要流过较大的电流(约50mA)才能使继电器吸合,一般的集成电路不能提供这样大的电流,因此必须进行扩流,即驱动。 图1.21所示为用NPN型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电路图,图中阴影部分为继电器电路,继电器线圈作为集电极负载而接到集电极和正电源之间。当输入为0V时,三极管截止,继电器线圈无电流流过,则继电器释放(OFF);相反,当输入为+VCC时,三极管饱和,继电器线圈有相当的电流流过,则继电器吸合(ON)。 图1.21 用NPN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电路图 当输入电压由变+VCC为0V时,三极管由饱和变为截止,这样继电器电感线圈中的电流突然失去了流通通路,若无续流二极管D将在线圈两端产生较大的反向电动势,极性为下正上负,电压值可达一百多伏,这个电压加上电源电压作用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上足以损坏三极管。故续流二极管D的作用是将这个反向电动势通过图中箭头所指方向放电,使三极管集电极对地的电压最高不超过+VCC +0.7V。 图1.21中电阻R1和R2的取值必须使当输入为+VCC时的三极管可靠地饱和,即有。 例如,在图1.21中假设Vcc = 5V,,,则有。 而 则

继电器控制原理图中的元件符号.

继电器控制原理图中的元件符号,有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线圈,为了区别它们,在有关符号边上标注如KM、KA、KT等以示不同的器件,但其触头的数量是受到限制。而PLC梯形图中,也有常开、常闭触点,在其边上同样可标注X、Y、M、S、T、C以示不同的软器件。它最大的优点是:同一标记的触点在不同的梯级中,可以反复的出现。而继电器则无法达到这一目的。而线圈的使用是相同的,即不同的线圈只能出现一次。 2、编程元件的分类:编程元件分为八大类,X为输入继电器、Y为输出继电器、M为辅助继电器、S为状态继电器、T为定时器、C为计数器、D为数据寄存器和指针(P、I、N)。关于各类元件的功用,各种版本的PLC书籍均有介绍,故在此不介绍,但一定要清楚各类元件的功能。1、认识梯形图和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符号的区别: 编程元件的指令由二部分组成:如 LD(功能含意)X000(元件地址),即 LD X000,LDI Y000......。 3、熟识PLC基本指令: (1)LD(取)、LDI取反)、OUT(输出)指令;LD(取)、LDI(取反)以电工的说法前者是常开、后者为常闭。这二条指令最常用于每条电路的第一个触点(即左母线第一个触点),当然它也可能在电路块与其它并联中的第一个触点中出现。 这是一张梯形图(不会运行)。左边的纵线称为左母线,右母线可以不表示。该图有三个梯级;第1梯级;左边第一个触点为常开,上标为X000,X表示为输入继电器,其后的000数据,可以这样认为它使用的是输入继电器中的编号为第000的触点(下同)。其指令的正确表示应为(如右图程序所示):0、LD X000 (前头的0 即为从第0步开始,指令输入时无须理会,它会自动按顺序显示出)。第2梯级;左边的第一个触点为常闭触点,上标为T0,T表示定时器(有时间长短不同,应注意),0则表示定时器中的编号为0的触点。其指令的正确表示应为:2、LDI T0(如程序所示)。第3梯级;左边第一个触点为常闭,上标为M0, M为辅助继电器(该继电器有多种,注意类别),其指令的正确表示应为:4、LDI M0(如程序所示)。本梯级的第2行第一个触点为常开,上标为 Y000,Y表示输出继电器,由于该触点与后面Y001触点呈串联关系,形成了所谓的电路"块",故而其触点的指令应为 5、LD Y000。总之LD与LDI指令从上面可以看出,它们均是左母线每一梯级第一触点所使用的指令。而梯级中的支路(即第3梯级的第2行)有二个或二个以上触点呈串联关系,其第一触点同样按LD或LDI指令。可使用LD、LDI指令的元件有:输入继电器X、输出继电器Y、辅助继电器M、定时器T、计数器C、状态继电器S。OUT为线圈驱动指令,该指令不能出现在左母线第一位。驱动线圈与驱动线圈不能串联,但可并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设计及原理图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设计及原理图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常常因为电源电压低于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一旦吸合,便可在额定电压的一半左右可靠地工作。因此,可以在开始时给继电器一个启动电压使其吸合,然后再让其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如图所示的电路便可实现此目的。 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V1为单结晶体管BT33C,它与R1、R2、R3和C1组成一个张弛式振荡器,SCR 为单向可控硅,按下启动按钮AN1后,电路通电,因为SCR无触发电压,所以不导通,继电器J不动作,电源通过R4和VD1给电容C2迅速充电至接近电源电压(Vcc-VD1压降)。同时,电源经R1给电容C1充电。数秒后,C1上电压充到V1的触发电压,C1立即通过V1放电,在R3上形成一个正脉冲,该脉冲一路加到V2基极,使V2迅速饱和导通,V2集电极也即电容C2正极近于接地。由于此时C2上充有上正下负的正极性电压,所以C2负极也即J 线圈一端呈负电位。R3上的正脉冲另一路经VD2、C3去触发可控硅导通,SCR阴极也即J 线圈另一端接近电源电压。这时,J线圈实际上承受约两倍的电源电压,所以J1-1闭合,松开AN1后,J1-1自保。J1-2将V1、V2供电切断,继电器在接近电源电压下工作。图中,AN2为停止按钮,按下AN2,J失电释放,J1-1断开,整个控制电路失电。 制作本电路时,一般可取继电器的额定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5倍左右,一般情况下,任何型号的单向可控硅(或双向可控硅)皆可满足本电路需要。V2、C1、C3的耐压视电源电压的高低选取。C2耐压最好不低于电源电压的两倍。 继电器的三种附加电路 继电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一般由晶体管、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驱动电路中,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附加电路以改变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或起保护作用。继电器的附加电路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继电器串联RC电路: 电路形式如图1,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从而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迅速吸合。电源稳定之后电容C不起作用,电阻R起限流作用。 2.继电器并联RC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2,电路闭合后,当电流稳定时RC电路不起作用,断开电路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经RC电路放电,使线圈中电流衰减放慢,从而延长了继电器衔铁释放时间,起到延时作用。 3.继电器并联二极管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3,主要是为了保护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当图中晶体管VT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流经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将迅速减小,这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在VT的c、e两极间,会使晶体管击穿,并联上二极管后,即可将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钳位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此值硅管约0.7V,锗管约0.2V,从而避免击穿晶体管等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 (摘自https://www.doczj.com/doc/a74216792.html,) 一、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 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二、继电器的三种附加电路

继电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一般由晶体管、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驱动电路中,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附加电路以改变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或起保护作用。继电器的附加电路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继电器串联RC电路 电路形式如图1,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从而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迅速吸合。电源稳定之后电容C不起作用,电阻R起限流作用。 2.继电器并联RC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2,电路闭合后,当电流稳定时RC电路不起作用,断开电路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经RC电路放电,使线圈中电流衰减放慢,从而延长了继电器衔铁释放时间,起到延时作用。 3.继电器并联二极管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3,主要是为了保护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当图中晶体管VT 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流经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将迅速减小,这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在VT的c、e两极间,会使晶体管击穿,并联上二极管后,即可将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钳位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此值硅管约0.7V,锗管约0.2V,从而避免击穿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并联二极管时一定要注意二极管的极性不可接反,否则容易损坏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 三、继电器电路小改进 继电器常安装在电器设备的内部,其工作状态不直观,笔者将其作如下图改进。在线圈两端接发光二极管VD1,当控制电压为正时,三极管导通,继电器

继电器控制电路

继电器的正确使用 1、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选择 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是继电器最主要的一项技术参数。在使用继电器时,应该首先考虑所在电路(即继电器线圈所在的电路)的工作电压,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应等于所在电路的工作电压。一般所在电路的工作电压是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注意所在电路的工件电压千万不能超过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否则继电器线圈容易烧毁。另外,有些集成电路,例如NE555电路是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工作的,而有些集成电路,例如COMS 电路输出电流小,需要加一级晶体管放大电路方可驱动继电器,这就应考虑晶体管输出电流应大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流。 2、触点负载的选择 触点负载是指触点的承受能力。继电器的触点在转换时可承受一定的电压和电流。所以在使用继电器时,应考虑加在触点上的电压和通过触点的电流不能超过该继电器的触点负载能力。例如,有一继电器的触点负载为28V(DC)×10A,表明该继电器触点只能工作在直流电压为28V的电路上,触点电流为10A,超过28V或10A,会影响继电器正常使用,甚至烧毁触点。 3、继电器线圈电源的选择 这是指继电器线圈使用的是直流电(DC)还是交流电(AC)。通常,初学者在进行电子制作活动中,都是采用电子线路,而电子线路往往采用直流电源供电,所以必须是采用线圈是直流电压的继电器。 继电器控制电路 能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 在人们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 成块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 实验证明,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 稳定可靠。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 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继 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 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 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电路中,继电器线圈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于保护集成块的,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方法(继电器版)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方法(继电器版) 作者:左厚臣 前言 在工业自动化发达的今天,机器代替了人工生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节约成本性能稳定也是放在了首位。在某种场合下,用几个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同样也可以代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成本,同样也具有稳定性,为此,本文列出了几个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电气线路控制 继电器控制 电路设计 一、常用电气元件符号 断路器 接触器主触头 接触器常开触点 接触器常闭触点 接触器线圈 继电器线圈 时间继电器线圈 继电器常开触点 继电器常闭触点 按钮常开触点 按钮常闭触点 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 时间继电器常闭触点 单向交流电机 三相交流电机 热继电器主触头 热继电器常闭触头 QF KM KM KM KM KA KT KA KA SB KT KT M M FR FR SB

二、设计思路 电气控制线路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主电路部分,二是控制部分,如下图所示: 上图是一个控制三相电机启动停止的原理图,当按下SB1时电动机启动,按下SB2时电动机停止运转。当电机过载后FR 常闭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很好的保护了电机过载带来的危害。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电路主要作用是给执行元件供电,并保护供电中漏电、过载、短路带来的危害(QF 也可以是带漏电过载保护开关)。控制电路主要负责以达到某种控制要求,对执行元件的间接控制。 在设计这样的控制线路时按照两部分即主电路部分和控制电路部分来进行设计,思路就会更加的清晰。 由于控制电路部分占主要并且主电路设计简单,所以本文只说明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 三、电气控制线路常用的控制方法 1、经验法 经验法顾名思义也就是凭借一些经验来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一些方法。但是缺点是不适合设计逻辑性较复杂的电路,设计起来会毫无头绪,思路不是很清晰,对于简单的电路会比较得心应手。由于每个人的思路都不一样,这里就不举例说明。 2、起保停电路法 起保停电路法用得也是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启动条件,保持条件及断开条件这种逻辑思维来实现的。如下图所示: U V W N QF FR KM M SB1 SB2 FR KM KM 主电路 控制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