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考纲要求:理解酶的特性并能熟练解答相关的实验题

教学目的:

1.酶的发现(A:知道)。

2.酶的概念(D:应用)。

3.酶的特性(D:应用)。

重点和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

2.教学难点

(1)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实验。

(2)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影响酶活性条件的选做实验。

3.教学疑点解答与酶有关的实验题

教学方法:先考后教,针对复习

教学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

新陈代谢与酶酶的高效性

酶的特性酶的专一性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注解】

一、新陈代谢

1.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2.酶催化代谢的正常进行

3.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二、酶的发现

1.1783年,意大利斯巴兰让尼验证了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1863年,德国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消化蛋白质的物质

3.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30年代,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5.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切赫与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

质,少数的酶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酶的专一性

生化反应的多样性酶的多样性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

3.温度、酸碱度影响酶的活性: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影响曲线如下

该曲线在最适温度两侧不对称;该曲线在最适PH两侧基本对称。

(1)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不可逆)

(2)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分子结构没有破坏,酶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恢复

(3)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一般不说,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PH多在6.5-8之间,而植物与微生物体内的酶,最适PH 多在4.5-6.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脂肪酶的最适PH为8.3,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2。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多在37-50℃,而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多在50-60℃。)

【针对训练】

A.基础训练

1.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主要是

A.生物个体的不断更新 B.细胞成分的不断更新

C.生物种族的不断更新 D.细胞个体的不断更新

2.以下对酶的正确表述是

A.酶是蛋白质

B.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以下对酶的正确表述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链 B.酶只能在细胞内合成并发挥作用

C.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 D.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4.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

A.核苷酸 B.氨基酸 C.核苷酸和氨基酸 D.核苷酸或氨基酸5.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A.核苷酸 B.氨基酸 C.核苷酸和氨基酸 D.脂肪酸

6.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7.关于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B.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特殊有机物 D.酶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

8.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9.青苹果果汁遇碘变为蓝色,熟苹果果汁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中含有淀粉和糖类 D.苹果成熟时葡萄糖转化为淀粉

10.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只能直接给病人注射而不宜口服,其原因是

A.胰岛素不能被消化吸收 B.胰岛素被胃蛋白酶消化、水解而失效C.胰岛素对胃肠粘膜有刺激性 D.口服见效太慢

11.蛋白酶水解胰岛素,破坏了胰岛素的

A.全部肽键 B.氢键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

12.有一种酶可以催化反应P+Q→R,下图是实线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过程,在t1

时,将催化反应的酶加入反应混合物中,图中的哪条曲线表示此反应的真实进

A.Ⅰ和Ⅱ

B.Ⅲ

C.Ⅳ

D.Ⅴ

13. 下图简单表示发生在消化腔中的某项化学反应。图中的y最可能是

A.蛋白酶 B.淀粉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14.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15.有人做了这样一系列实验:第一组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立即冷

却;然后取几支试管分别加入PH为3-9的含一定量过氧化氢的溶液,30℃

保温,均加入少量冷藏的提取液。第二组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

添加量减半。第三组重复第一组实验,只是把提取液进行80℃热处理。然

后绘成右图曲线,分别表示一、二、三组结果的是

A.a、b、c B.c、b、a

C.a、c、b D.b、a、c

B.提高训练

16.(多选)下别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A.曲线A上的b点表示该酶的催化活性最大 B.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C.曲线B与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值 D.人体的凝血酶原的最适pH值与曲线C相同17.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下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o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却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高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

18.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浆糊和唾液,浸在37℃的温水中,保温5min后取出,加入一滴碘液,发现浆糊不变蓝。该实验说明了

A.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B.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C.淀粉已不存在 D.淀粉没有发生变化

19.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10倍,与用唾液原液(没稀释)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A.专一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高效性

20.能正确说明酶的特征的是

A.酶不都是蛋白质,可能是具有催化作用的Fe3+等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C.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

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21.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于去除细胞壁

A.蛋白酶 B.纤维素酶 C.盐酸 D.淀粉酶

22.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发生水解作用过程中,活性最高的酶是

①脂肪酶②淀粉酶③蛋白酶④过氧化氢酶⑤蔗糖酶⑥转氨酶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⑤

23.下列关于酶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B.酶对酸碱度的变化很敏感

C.酶都是蛋白质 D.酶是生物催化剂

24.唾液淀粉酶必须在37℃左右才能发挥其较好的催化作用,这说明

A.酶具有专一性 B.酶具有多样性 C.酶具有高效性D.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25.下图表示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

26.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内不能再消化淀粉的主要原因是

A.继续催化淀粉水解 B.受胃液保护而不被分解

C.自身被酶催化水解 D.进入小肠并继续催化淀粉水解

27.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内不能再消化淀粉的主要原因是

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活 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

C.温度改变使酶失活 D.胃中已没有淀粉

28.下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酶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

A.在B之前,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相关;之后呈反相关

B.当温度到达B时,酶的活性最高

C.A点时,酶的催化活性很低,但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

可以上升

D.C点时酶的活性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29.将胃液PH值从10降低到2的过程中,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活性的

变化是

A.一直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30.下图是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A、B两点的催化效率是相等的,在下面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的长

B.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的短

C.处于t2温度时的酶有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的热变性

D.酶处于t1温度时的酶分子结构比处于t2温度时的稳定

C.能力训练

31.进入冬眠的动物体,代谢极为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

A.体内酶的活性降低 B.气温低 C.进食少 D.消耗能量少32.10℃(X)、37℃(Y)、80℃(Z)条件下,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

A.X>Y>Z B.Z >Y> X C.X> Z >Y D.Y > X >Z 33.以下过程有酶参与催化的是

A.Fe3+催化H2O2的水解 B.用双氧水对伤口进行消毒

C.用酒精杀菌 D.甘油进入细胞内

34.下列有关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35.(多选)下列有关酶和激素的共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的功能都具有专一性 B.它们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C.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都在细胞外起作用

36.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中,具有专一性的一组物质是

A.酶和脂肪 B.激素和纤维素 C.酶和核糖 D.转运RNA的酶

37.下列各项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都具有消化功能 ③蛋白质都是酶 ④酶具有多样性 ⑤酶可促进反应与酸碱度无关 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的水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④⑥

38.分析如图曲线,该图不能表示的是

A .PH 值增大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

B .植物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C .ATP 生成量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

D .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的关系

39.下列生理功能与酶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消化

B .吸收

C .降低呼吸强度

D .加速物质合成

40.在一个合成连锁反应,X ?→?1E A ?→?2E B ?→?3E C ?→?4E Y 中,如果E 4酶失活,要使细菌能够正常生长,我们至少要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

A .X

B .A

C .X 和C

D .Y

41.下图是设想的一条生物合成途径的示意图,若把缺乏此途径中必需的某种酶的微生物置于含X 的培养基中生长,发现微生物内有大量的M 和L ,但没有Z 。试

问基因突变发影响到下列哪种酶

A .E 酶

B .B 酶

C .C 酶

D .A 酶和D 酶

42.某人为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做实验如下:在容器内加入底物和酶混合溶液,先将温度由0℃逐渐升至80℃,得到产物生成曲线如下图甲。然后,他又将温度由80℃逐渐降低至0℃,则后一阶段产物量变化曲线是图乙中的(B )

D.奥赛一瞥

43.(2008高考广东生物)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

正确的 A.蛋白酶是蛋白质 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

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

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

44.(2008上海高考生物巻)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稳定性

D .多样性

45.为了验证PH 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 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

② 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 ml ,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 依次稳定

在5.60、6.20、6.80、7.40、8.00。

③ 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1ml ,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反应过程中每隔

1min从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

处理试管编号 1 2 3 4 5

PH 5.60 6.20 6.80 7.40 8.00 结果(颜色)++ + 橙黄色+ ++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

(3)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6.在淀粉-琼脂块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处理,如下图所示:

将此实验装置放入37℃的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处理淀粉-琼脂块,其实验结果纪录于下表:

淀粉圆点 A B C D E

实验处理方

法新鲜唾液与

盐酸混合

经过煮沸的

新鲜唾液

只有新鲜唾

接种面包霉

只有2%的蔗

糖酶

碘液处理后

的颜色反应

蓝色蓝色红棕色红棕色?

(1)你对圆点A与B的颜色变化的解释是:

(2)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一致,你的解释是:

(3)你认为圆点E应呈现色,其理由是蔗糖酶。(4)上述装置放入37℃的恒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请你给出两个理由进行解释:

①;②。

考点3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含酶和ATP)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3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含酶和ATP)1. (2012·全国高考·T33)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 (2)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1)温度能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在本实验中应该保持在最适宜温度。 (2)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的砖红色沉淀现象应在沸水浴中出现。 【精讲精析】(1)只有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使酶发挥最大的催化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在70 ℃时,由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2)在沸水浴中,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出现砖红色沉

淀现象。 【参考答案】(1)③更正:将5支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适宜。理由: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在70 ℃时,由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④更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将这些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 min左右。理由:斐林试剂应在沸水浴中参与反应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P>在进行酶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提问: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何特点? 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演示有关实验,也可安排相应的学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即酶的高效性、专一性与多样性特性。 (1)酶的高效特性实验,实验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两项内容: 一是过氧化氢这种物质,它是动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生物体可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无机催化剂三价铁离子也可催化这一反应;二是本实验的实验步骤。 实验后,让学生讨论得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铁离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列举其他实例,概括酶的高效性。教师还应强调正是由于酶的存在及其高效性,所以许多代谢反应在体外很难发生,在体内却可迅速进行。 (2)酶的专一性特性

实验前可提问:“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 能否消化水解这两种物质?” 本实验所涉及的颜色反应要在实验前跟学生说明清楚。淀粉水 解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成的葡萄糖、果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会有砖红色沉淀物质产生,淀粉和蔗糖与斐林试剂无此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进一步实例说明酶的专一性是酶普遍具 有的特性; (3)酶的多样性原理,可在学生理解酶的专一性原理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的多样性让学生分析得出。 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让学生做《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 性的条件》,这对于训练学生分析实验能力,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等都是很帮助的。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https://www.doczj.com/doc/a73362499.html,),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

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 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分析酶的特性时,引导学生与蛋白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可使学生易于理解酶的催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 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 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 新陈代谢与酶 (二)课型 探索性实验课 (三)教材内容及位置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45~48页 (四)课时安排 本节重点是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是与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的,可采用讲述法。酶的特性是通过探索性实验实验四、实验五,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得出。 根据教参,讲述和实验约2课时。如果将两节课分开,不利于整体教学,因此,我计划用两节连堂课在实验室内完成该节全部教学目标。 (五)编排意图 教材绪论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既然是化学反应,就有催化剂。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生物学的学习研

究和实践中不可缺少的。 (六)前后联系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的作用且做了“观察唾液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本节从酶的发现史入手,简单介绍过程,总结得出酶的概念,再通过实验得出酶的特性,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其它生命现象奠定基础。 (七)教学目标 1、酶的发现(A:知道) 2、酶的概念(c:理解) 3、酶的特性(c:理解) ①实验五: 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b、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②实验四: 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 b、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以上目标是按《大纲》要求确定的。 (八)教学重点 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 实验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故本节的能力培养与知识教学同等重要,同为重点。

新陈代谢与酶的几个实验题

新陈代谢与酶 1、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3―― 9的盛等量过氧化氢 (H2O2 )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 C的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 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两次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试问: ⑴萝卜提取液中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为什么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最低点位于同一 直线上? ⑶A是第________ 次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反提取液进行加热处理,处理后进行第三次实验, 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 2、下面是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已知 ⑴滴加本迪森席试剂如出现黄色,证明还原性糖的存在⑵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不能水解蔗糖成为葡萄糖和果糖, ⑴表中的号试管和号试管各留下了一处空白,你认为号试管空白处 的处理应是— ___________, 4号试管的空白处的处理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_ ⑵实验中1号和2号试管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⑶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 试管内还有还原性糖的存在。 ⑷本实验中保持试管温度为37 C 的理由⑸本实验为什么可证明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试分析其理由 3、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的血清和奶渍,但加酶洗衣粉则可以。一般加酶洗衣粉袋子上 印有以下说明: 成分:略

用法:洗涤产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 佳;切勿用于C以上的水。 注意:切勿用于丝制及羊毛衣料;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⑴该洗衣粉能较易清除衣物上的血清或奶渍,说明该洗衣粉中加入的是什么 酶?请说明理由⑵为什么洗涤前须先将衣物浸于有这种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如何缩短衣物浸泡时间? ⑶为什么盒上的用法指明切勿在60 C以上的水中使用此洗衣粉? ⑷试解释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⑸试解释为什么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4、将1克淀粉放在烧杯中加100ml水煮沸,冷却后,取2ml淀粉悬浮液和2ml唾液装入 一个玻璃纸袋(半透膜)内,扎紧袋口,然后将它放入盛稀碘液(浅褐色)的烧杯中,袋的扎口露出液面。在37C条件下保持 20分钟左右。上述过程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纸袋内最初无色T逐 渐变蓝色T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而玻璃纸袋外的液体始终是浅褐色。请分析上述情况的原因。 ⑴最初无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逐渐变蓝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玻璃纸袋外液体为什么始终是浅褐色的? ⑸已知唾液的pH为7,胃液(含胃蛋白酶)的pH为2。若将唾液和胃液混合,并使混合液的pH为3,混合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中新增加的物质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5、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材料用具:3支试管、淀粉、 碘液、水浴锅、冰箱、 ⑴实验步骤和结果: 步骤1:制备6ml淀粉液并在常温下冷却。 步骤2:取唾液若干。 步骤3:取3支试管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 步骤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步骤4与步骤5能否调换顺序?说明理由。

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学习目标] 1.知道酶的发现过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过程。 2.理解酶的来源、作用、本质。 3. 理解酶的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酶失活的机理等。 [自学导引] 一、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 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反应之所以能够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迅速顺利地完成,完全是依靠的催化作用。所以,将称为是促进新陈代谢的生物催化剂。 二、酶的化学本质 酶是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例如,淀粉酶,胰蛋白酶等,少数的酶是。 三、酶的特性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倍,所以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就是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 四.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每一种酶都在一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才能表现出活性。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温度和PH分别称为、。 [比较]温度与 [课堂自测] 1.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①酶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可以从食物获得,有的酶可以在体内转化合成;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B.②③⑦C.③④⑧ D.④⑤⑥ 2.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B.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C.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3.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 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4.下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催化剂后,置于0℃到80℃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至0℃的环境中处理,其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应为() 5.下图表示温度对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根据图问答: (1)曲线中的AB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曲线中的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中的BC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总结】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的特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 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 方法和 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 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 这节课的三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 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五、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f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f 合作探究、精讲点 拨T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T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 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 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 针对性。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 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

高三生物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精选.

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 **************************************************************************** ●知识联系框架 甲状腺激素用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胰岛素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 性激素 生长激素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 反射物质代谢过程 反射弧 能量代谢 *****************************************************************************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一、动物的新陈代谢 1.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通过体表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体,是人体细胞赖依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 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在研究内环境时,要搞清楚消化道的地位,消化道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被围在体内的专门用于消化食物的特殊的外界环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脱离子内环境,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 值、渗透压、温度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下面以pH值为例作一说明: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 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0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 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也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动 物 的 新 陈 代 谢 及 其 调 节 物质代谢

酶 教学设计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为设计理念,打破了学生接受记忆教材知识的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学生通过讨论质疑、设计分析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说出新陈代谢的概念、酶在新陈代谢中所起的作用及酶作用的本质。 ⑵进一步强化对酶的本质和功能、酶的特性的认识、理解。 ⑶加强酶的应用及酶活性调节的模型的初步认识。 能力目标 ⑴通过课外探究和课堂讨论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思考分析新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激发科学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⑵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及特性。 重点突出方式:学生阅读、思考,概括酶的作用及本质;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最后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酶的特点。 ⑵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对照实验的设计及模型的分析和应用。 难点突破方法:学生讨论由实验出发设计实验,展示讨论结果,并由其他同学指正,进 一步强调生物探究实验设计的关键。 3.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从具体到抽象,设置思维坡度,循序渐进,逐步地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应要求学生从已知推未知,培养思维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三、教学程序(问题情境、引发冲突→师生探讨、提出假设→收集信息(或实验探索) 、得出结论→成果迁移、评价调控→作业布置、强化巩固的教学程序进行。)

新陈代谢与植物的激素调节

新陈代谢与植物的激素调节 新陈代谢与酶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4、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5、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6、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7、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8、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9、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新陈代谢与ATP 10、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 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1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

3.1 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 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的新陈代谢》课堂教学设计 刘丽华 【教学课题】生物的新陈代谢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生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从而明确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和能源来源。 2、使学生掌握新陈代谢与酶和A TP的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以及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启发、探讨相结合 【教学过程】1、提问复习导入新课(1)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概念、 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3、新陈代谢与酶——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4、新陈代谢与ATP——A TP的概念——A TP与ADP的转化 5、科普小常识及补充内容 6、小结及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45-60min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练习巩固】书后习题、名师、新教材等 【教学后记】(略) 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一旦停

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本章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覆盖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以及许多生化知识,它既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又是全书比较费解的部分。在全高中生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新陈代谢概述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其中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新教材)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 谢。(旧教材)

高三生物必修知识点:新陈代谢与酶

高三2019年生物必修知识点:新陈代谢与 酶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2019年生物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

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查字典生物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2019年生物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1新陈代谢与酶(第二课时)

高中生物(人教大纲版)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新陈代谢与酶(第二课时) 1、简述酶的发现过程。 2、酶的发现过程对大家探求科学问题有什么启示? 3、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剂的特点:在化学反应的前后,酶本身不发生变化。那么,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教学目标达成] 1、酶的高效性动植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对机体是有毒的。机体可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过氧化氢在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水和氧气,下面请同学们做实验,观察对比二者的实验现象。(1)核对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2)指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向学生说明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a、新鲜的肝脏制成研磨液,目的是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加速反应进行。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后,要及进用棉球或塞子塞住试管口,以防止产生的过量气体把塞子顶开,气体跑掉,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c、过氧化氢有一定的腐蚀性,滴加时切勿溅到皮肤上。d、可以用新鲜的青椒、土豆代替鸡肝、猪肝。操作步骤同教材要求。(3)提醒学生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客观的实验结论。

(4)实验结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出许多。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6)讨论:本实验为什么要求选用新鲜的肝脏?滴入肝脏研磨液时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 2、酶的专一性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淀粉和蔗糖同属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看出淀粉酶能催化哪种糖水解。(1)核对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2)指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a、所用试管要清洗干净,以免因有杂质或不干净而影响实验效果。 b、酒精灯加热,试管口勿对着学生,防止煮沸的液体溅出伤着学生。(3)提醒学生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作自己的分析和判断。(4)实验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5)讨论a、为什么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b、在已知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下,本实验设置1号试管还有没有必要? 三、酶需要适宜的条件酶催化效率的高低,叫酶的活性。酶的活性主要受温度和pH的影响。(1)阅读图3-

新陈代谢与酶(一)

《新陈代谢与酶》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掌握酶的作用特性。 3.理解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初步掌握ATP与ADP 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及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课后练习温度等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本节教材的学习主要采用自学辅导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对新陈代谢概念的学习,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通过对酶的催化演示实验的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对比实验法。 2.通过酶与化学催化剂,ATP、ADP转变与化学上的可逆反应的比较分析,教会学生使用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理解新陈代谢是生命物体特有的运动形式,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理解并初步掌握酶、ATP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关系。 2.难点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之间的相互转变。 (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变。 3.疑点 (1)新陈代谢有别于其它的物理、化学等运动形式。 (2)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可逆性” 4.解决办法 (1)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新陈代谢的概念,但是就理解而言,并不深入,因此,在组织本节内容的学习时,应把生物体所特有的运动形式与非生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对比思考,重点理解“新”与“陈”的代谢是生物体的自我更新;对代谢的概念还应由宏观性代谢过程的描述转向微观化学反应的认识上。 (2)通过ATP与ADP的“可逆性”转变与化学上可逆性反应的比较分析,促进学生发现这两个“可逆性”的差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五、教具准备 小麦淀粉催化作用的演示实验。 六、学生活动设计 1.由于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又由于新陈代谢概念、酶这两个知识点在初中学习过,所以引入后首先让学生结合提问进行自学。 2.由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新旧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故在各知识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来学习和建构新内容。 3.由于在初中生理卫生学习中学生已做过唾液淀粉酶的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设计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实验。 4.结合本节内容的课堂练习再进行反馈性校正。 七、教学步骤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 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 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新陈代谢与酶教案2 人教版

新陈代谢与酶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每一个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二、酶的发现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母纳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2.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3.高温、低温和过酸、过碱都会影响淀粉酶的活性,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pH。 【思考导学】 1.人发烧时,不想吃东西,其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2.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内,能否继续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其原因是什么?不能。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而胃液的pH在2左右,会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并以蛋白质的形式被胃蛋白酶水解。 3.胰岛素制剂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其原因是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若口服会以蛋白质的形式被蛋白酶水解。 【学法指导】 1.掌握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生物体内的各项代谢活动,只有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迅速地进行。所以,将酶称作是促进新陈代谢的生物催化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种类极其繁多,现在已签定出的就有2000种以上。习惯上,各种酶是根据其来源及其所催化的作用物(即底物)来命名的。例如,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产生的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酶,胃蛋白酶是胃腺产生的催化蛋白质分解成多肽的酶。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如动物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经过变化成为动物自身的组成物质,组成物质又经过氧化分解成为代谢的最终产物而排出体外,这些过程中包括着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据估计,人体细胞内每分钟大约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够在平常的温度、压力下迅速顺利地完成,完全是依靠酶的催化作用。正因为这样,生物体自我更新的速度是很快的。拿人体来说,体内血液中的红细胞每秒钟要更新200多万个,大约60天左右全部红细胞要更新一半;肝脏和血浆中的蛋白质,大约10天左右要更新一半。人在一生(按60年计算)中与外界环境交换各种物质的数量,大约水为50吨,糖类为10吨,脂类为1吨,蛋白质为1.6吨。物质交换的总重量大约相当于人体重量的1200倍,而实际上现在人类的寿命已经大大超过60岁了。 2.掌握酶的化学本质,有利于理解酶的作用以及温度、pH等对酶作用的影响:多年来,人们一直以为所有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些RNA分子也具有酶的催化作用。例如,有一种叫做RN ase P的酶,这种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的。科学家们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且提高了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