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代数学选讲教学大纲

代数学选讲教学大纲

代数学选讲教学大纲
代数学选讲教学大纲

《代数学选讲》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执笔人:王庚

审定人:王宏勇

系负责人:张从军

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系

《代数学选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010

英文名:Selected Topics in Advanced Algebra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前置课: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

后置课:抽象代数(续),泛代数等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

主讲教师:周惠新等

选定教材:[1] 陈志杰, 陈咸平, 林磊, 瞿森荣, 韩士安,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习题精解[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2]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小组,高等代数(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讲授高等代数(行列式及其计算、线性方程组理论、矩阵初步、二次型理论、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Euclid空间)解题方法和内容再认识、专题选讲(如线性代数应用、用数学软件做线性代数、从模的观点来认识线性代数、特殊矩阵的研究)。

高等代数选论课程是数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干基础课高等代数的归纳整理、再认识,以及某些专题的深入,使学生在更好的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并补充详讲多项式理论,了解高等代数的应用、软件实现、抽象代数中群、环、域的基本概念及线性代数的最新发展方向,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抽象的、严格的代数解题方法。

教学目的:

通过高等代数的教学,应使学生系统掌握高等代数的知识和理论,深入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及运算能力,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向学生渗透现代数学的研究结构和研究方式。同时,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处理实际应用的有关问题。作为代数选论课程,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其他代数能有一些了解。

教学方法:

高等代数选论主要为课堂教学,辅助以上机实践和模拟测试,增强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多项式内容与解题方法

学时分配:8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数域上一元多项式环的概念及多项式和与积的性质。

2.理解最大公因式概念、性质及多项式互素的概念和性质。

3.了解不可约多项式概念,理解多项式唯一因式分解定理。

4.理解重因式的概念和多项式根的概念。了解多元多项式和对称多项式概念。

教学内容:

一、数域,一元多项式环的基本概念,

二、整除概念,最大公因式,

三、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四、重因式,

五、多项式的根,多项式函数,

六、代数基本定理,

七、实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环,对称多项式。

第二章行列式及其计算

学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n阶行列式的概念与性质。

2.熟练并掌握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

二、基本题型与典型例题。

第三章线性方程组

学时分配:8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2.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

3.掌握齐次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和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求法。

4.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求法。

5.熟练运用矩阵的初等变换解一般线性方程组。

教学内容:

一、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

二、基本题型与典型例题。

第四章矩阵

学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性质和相关的基础知识。

2.会求逆矩阵和掌握矩阵的相关计算。

3.了解广义逆矩阵概念,了解广义逆矩阵与齐次方程组解的关系。教学内容:

一、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

二、基本题型与典型例题。

第五章二次型

学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二次型概念及其相关理论,掌握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概念。

2.熟练运用配方法和初等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教学内容:

一、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

二、基本题型与典型例题。

第六章线性空间

学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线性空间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2.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

二、基本题型与典型例题。

第七章线性变换学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线性变换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2.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

二、基本题型与典型例题。

第八章λ—矩阵

学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λ—矩阵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2.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

二、基本题型与典型例题。

第九章欧几里得空间学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欧几里得空间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2.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

二、基本题型与典型例题。

第十章双线性函数

学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双线性函数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2.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

二、基本题型与典型例题。

第十一章专题:应用、软件、代数结构介绍

学时分配:7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有关概念、应用,掌握软件。

教学内容:

高等代数的应用、软件实现、抽象代数中群、环、域的基本概念及线性代数的最新发展方向代数基本概念。

实验、作业、考核等

实验

高等代数及其应用等内容教学过程中,安排利用Mathematica软件上机实验。

习题数量及要求:

为确保学生能达到大纲的教学要求,安排2-5次模拟测试,每次一套试卷。一次应用习作,一次上机习作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以模拟测试、二次习作情况考核。

附录:参考书目

1、刘剑平等,线性代数及其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龚升,线性代数五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李正元等,数学复习全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1.

4、张禾瑞、郝炳新:高等代数(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王心介: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现代代数基础复习资料

1 设a ,b 为群G 的元素,设a 为5阶元,且33 a b ba =,证明ab ba =。 证明:因为33a b ba =,所以133b a b a -=,所以1326()b a b a -=,即166 b a b a -=。 又a 为5阶元,所以5a e =,所以1 b ab a -=,即ab ba =。 2 证明对群G 的非空子集H ,若对所有,x y H ∈,1 xy -也属于H ,证明H 是一个子群。 证明:因对,x y H ∈,1xy H -∈,所以11 ,,x H e xx H x xe H --?∈=∈=∈, 1 111 ,,()y H y e y H x y x y H ----?∈=∈=∈,所以H 是G 的子群。 3 证明在任意群G 中,对其任意两个元素a ,b ,ab 与ba 的阶相等。 证明:因为()1 ab a ba a -=,故ab 与ba 共轭。 设ab n =,若()m ba e =,则1[()]m a ba a e -=,即()|m ab e n m =? 所以||||ab ba n ==。 4 置换群4S 中有多少个2阶元? 解:由置换群中每个元素都可表示为不相交的轮换之积,而k 轮换的阶为k 。两不相交轮换的阶为k 轮换的最小公倍数。故二阶元有9个,为: (1 2),(1 3),(1 4), (2 3), (2 4),(3 4),(1 2)(3 4),(1 3)(2 4),(1 4)(2 3)。 5证明群G 的自同构的集合以映射的合成为乘法构成一个群。 证明::AutG G =群的所有自同构的集合,恒等映射,id AutG AutG ∈≠?故 由G 上的所有双射显然构成一个群,关于映射的乘法,下证AutG 为其子群 (1)AutG 对于映射的合成封闭: ,(),()A u t G a b G a b G στττ?∈?∈?∈,, 故()(())(()())(())(())()()ab ab a b a b a b στστσττστστστστ==== 故AutG στ∈。 (2)下证1 AutG AutG σσ -?∈?∈ '''''1'1,,,,(),()(),()AutG a b G a b G a a b b a a b b σσσσσ--∈?∈?∈====使即 则1 1 ' ' 1 '' 1 '' '' 1 1 ()(()())(())()()()ab a b a b a b a b a b σσσσσσσσσσ------===== 所以1AutG σ -∈。 故AutG 关于映射合成的乘法构成一个群。 6 设G 是一个群。证明由()n x x φ=定义的映射:G G φ→是G 到自身的同态。

代数基本定理

[科目] 数学 [关键词] 代数/基本定理/复数/根 [文件] sxbj110.doc [标题] 代数基本定理 [内容] 代数基本定理 代数基本定理﹝Fundamental Theorem of Algebra﹞是指:对于复数域,每个次数不少于1的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中至少有一根。由此推出,一个n次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内有且只有n个根,重根按重数计算。 这个定理的最原始思想是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1114-1185?﹞在1150年提出的。他提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发现了负数作为方程根的可能性,并开始触及方程根的个数,即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婆什迦罗把此想法称为《丽罗娃提》﹝Lilavati﹞,这个词原意是“美丽”,也是他女儿的名字。 1629年荷兰数学家吉拉尔在《代数新发现》中提出他的猜测,并断言n次多项式方程有n个根,但是没有给出证明。 1637年笛卡儿﹝1596-1650﹞在他的《几何学》的第三卷中提出:一个多少次的方程便有多少个根,包括他不承认的虚根与负根。 欧拉在1742年12月15日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明确地提出:任意次数的实系数多项式都能够分解成一次和二次因式的乘积。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和欧拉都曾试过证明此定理,可惜证明并不完全。高斯在1799年给出了第一个实质证明,但仍欠严格。后来他又给出另外三个证明﹝1814-1815,1816,1848-1850﹞,而“代数基本定理”一名亦被认为是高斯提出的。 高斯研究代数基本定理的方法开创了探讨数学中存在性问题的新途径。20世纪以前,代数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建立在实数域或复数域之上,因此代数基本定理在当时曾起到核心的作用。

近世代数基础练习题

1.证明:在环R 到环R 的一个同态满射φ之下,R 的一个子环S 的象S 是R 的一个子环。 证明: S 为R 的一个子环, ∴0∈S , 而0=(0)φ∈S , 故S 非空。 对,a b ?∈S ,?,a b ∈S ,使得a =()a φ,b =()b φ 由于S 是环R 的子环,故a b S -∈,ab S ∈ ∴ a b -=()a φ-()b φ=()a b φ-S ∈ a b = ()a φ()b φ=()ab φS ∈ 故S 是R 的一个子环。 2. 证明:在环R 到环R 的一个同态满射φ之下, R 的一个子环S 的逆象S 是R 的一个子环。 证明: S 为R 的子环, ∴0∈S , 而0=(0)φ∈S , ∴0∈S ,故S 非空。 对?,a b ∈S ,?,a b ∈S ,使得 a =()a φ,b =()b φ, 由于S 是环R 的子环, 故 a b -=()a φ-()b φ=()a b φ-S ∈ a b =()a φ()b φ=()ab φS ∈ ∴a b S -∈,ab S ∈ 故S 是R 的一个子环。 3.证明:在环R 到环R 的一个同态满射φ之下,R 的一个理想A 的象A 是R 的一个理想。 证明: A 为R 的理想,∴ 0A ∈,,而0=(0)φ∈A ,故A 非空。 对,a b A ?∈,r R ?∈, ?,a b ∈A ,r R ∈ 使得 ()a a φ=,()b b φ=,()r r φ= 由于A 是环R 的一个理想,故 a b A -∈,ra A ∈,ar A ∈

∴ a b -=()a φ-()b φ=()a b φ-A ∈ ra =()r φ()a φ=()ra A φ∈, ar =()a φ()r φ=()ar A φ∈ 故 A 是环R 的一个理想。 4.证明:在环R 到环R 的一个同态满射φ之下,R 的一个理想A 的逆象A 是R 的一个理想。 证明: A 为环R 的理想,∴0∈A , 而0=φ(0)∈A , ∴0∈A, 故A 非空。 对于?,a b ∈A ,?r R ∈,?,a b ∈A ,r R ∈ 使得 ()a a φ=,()b b φ=,()r r φ= 由于A 是环R 的理想, 故 a -b ∈A ,ar A ∈,ra A ∈。 a -b =()a φ-()b φ=()a b φ-A ∈ r a =()r φ()a φ=()ra φ∈A , ar =()a φ()r φ=()ar φA ∈ ∴a b A -∈,ra A ∈,ar A ∈, 故 A 是R 的一个理想。

文本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文本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19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分析算法 一、教学目标 文本数据分析是文本分析和挖掘数据的理论和方法,文本数据分析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对文本数据分析的价值、意义和基本原理建立清晰和比较全面的认识; 目标2:掌握有关文本数据发掘、处理、建模和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和熟悉文本数据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商业分析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实际案例; 目标3:熟悉文本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文本数据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能够从事某社会和经济领域文本数据分析相关活动的组织、执行和实施。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基于R语言讲授文本数据分析的原理、基本方法及常用软件。主要包括:常用文本挖掘技术及其基本流程;基于R软件详细讲授文本挖掘的主要方法,包括R软件的简介与安装,文本挖掘所需的基本R包,Facebook、微博、Twitter、网页等爬虫技术、数据预处理如断词、字词处理、语料库建立等,资料分析如关联分析、集群分析、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MS SQLSever 讲授文本挖掘的实现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技术,文本数据的导入、建立字词与词向量、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MS SQL Sever讲授常用的文本数据挖掘方法,并进行图表分析;最后通过舆情分析、文献挖掘等案例进行实战练习。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实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重点强调案例教学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借助R 语言开发环境软件进行上机操作和实战练习。 (三)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要求学生在实验环节掌握文本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思路及相关领域的实战应用。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基于课堂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扩展实践练习,进一步熟悉文本数据分析流程和技术方法,加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练习。 (四)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文本数据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方向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文本数据分析相关知识、方法和技术,不仅是大数据时代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各个领域海量数据管理的必需技术和能力,符合该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近世代数的基础知识

近世代数的基础知识 初等代数、高等代数与线性代数都称为经典代数(Classical algebra),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代数方程与线性方程组)。近世代数(modern algebra)又称为抽象代数(abstract algebra),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代数系,所谓代数系,就是由一个集合与定义在这个集合中的一种或若干种运算所构成的一个系统。近世代数主要包括:群论、环论与域论等几个方面的理论,其中群论就是基础。下面,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集合、映射与整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然后介绍本文需要用到的近世代数的相关知识。 3.1 集合、映射、二元运算与整数 3.1.1 集合 集合就是指一些对象的总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或元素。“元素a 就是集合A 的元”记作“A x ∈”,反之,“A a ?”表示“x 不就是集合A 的元”。 设有两个集合A 与B,若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a (记作A a ∈?)均有B a ∈,则称A 就是B 的子集,记作B A ?。若B A ?且A B ?,即A 与B 有完全相同的元素,则称它们相等,记作B A =。若B A ?,但B A ≠,则称A 就是B 的真子集,或称B 真包含A,记作B A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空集就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 集合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就是直接列出所有的元素,另一种就是规定元素所具有的性质。例如: {}c b a A ,,=; {})(x p x S =,其中)(x p 表示元素x 具有的性质。 本文中常用的集合及记号有: 整数集合{}Λ,3,2,1,0±±±=Z ; 非零整数集合{}{}Λ,3,2,10\±±±==* Z Z ; 正整数(自然数)集合{}Λ,3,2,1=+Z ; 有理数集合Q,实数集合R,复数集合C 等。 一个集合A 的元素个数用A 表示。当A 中有有限个元素时,称为有限集,否则称为无限集。用∞=A 表示A 就是无限集,∞

PowerBI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教学大纲

《Power BI数据分析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学时:32 代码: 适用专业:计算机及应用相关专业 制定: 审核: 批准: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数据分析是普通大中专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上,对数据分析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在系统理解和掌握Power BI数据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具有设计和开发数据分析报表的基本能力。 数据分析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Power BI数据分析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课程,动手完成实际数据分析和报表设计。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教学以Power BI数据分析方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Power BI数据分析报表设计的本原理和方法。 2.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使用在计算机上练习理论课程中学到的Power BI数据分析技巧和方法。 三、课程的内容 第1章初识Power BI 掌握Power BI Desktop安装方法,了解Power BI Desktop的界面,学会使用Power BI文档。 第2章获取数据 了解数据连接模式,掌握连接到文件、数据库以及Web数据。 第3章查询编辑器 了解查询编辑器,掌握基础查询操作、数据转换、添加列、追加查询以及合并查询。 第4章数据分析表达式

了解DAX基础,掌握DAX函数。 第5章数据视图和管理关系 掌握数据视图的基本操作,掌握关系的管理操作。 第6章报表 掌握报表基本操作、视觉对象基本操作、钻取、数据分组、使用视觉对象数据以及报表主题。 第7章可视化效果 学会使用简单对象和内置视觉对象 第8章 Power BI服务 学会注册Power BI服务、在Desktop中使用Power BI服务以及在移动设备中使用Power BI,掌握Power BI服务中的报表操作以及仪表板 第9章社科研究数据分析 掌握获取社科研究数据和社科研究数据分析 四、理论和实验课时分配表 五、考核办法 1.考试采用统一命题,包括笔试和上机考试,考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课程成绩=(笔试成绩+上机考试成绩)/2

线性代数基本定理-新版.pdf

线性代数基本定理一、矩阵的运算 1.不可逆矩阵的运算不满足消去律AB=O,A 也可以不等于 O 11-1-1?è???÷1-1-11?è???÷=0000?è?? ? ÷ 2.矩阵不可交换 (A+B)2=A 2+AB+BA+B 2 (AB)k =ABABABAB ...A B 3.常被忽略的矩阵运算规则 (A+B)T =A T +B T (l A)T =l A T

4.反称矩阵对角线元素全为0 4.矩阵逆运算的简便运算 (diag(a 1,a 2 ,...,a n ))-1=diag( 1 a 1 , 1 a 2 ,..., 1 a n ) (kA)-1=1 k A-1 方法 1.特殊矩阵的乘法 A.对角矩阵乘以对角矩阵,结果仍为对角矩阵。且: B.上三角矩阵乘以上三角矩阵,结果为上三角矩阵2.矩阵等价的判断 A@B?R(A)=R(B) 任何矩阵等价于其标准型

3.左乘初等矩阵为行变换,右乘初等矩阵为列变换如:m*n 的矩阵,左乘 m 阶为行变换,右乘 n 阶为列变换 4. 给矩阵多项式求矩阵的逆或证明某个矩阵可逆如:A 2 -A-2I =O ,证明(A+2I)可逆。把2I 项挪到等式右边,左边凑出含有 A+2I 的一个多项式, 在确保A 平方项与 A 项的系数分别为原式的系数情况下,看I 项多加或少加了几个。5.矩阵的分块进行计算加法:分块方法完全相同 矩阵乘法(以A*B 为例):A 的列的分法要与B 行的分法一 致,如: 如红线所示:左边矩阵列分块在第 2列与第3列之间,那么,右边矩阵分 块在第二行与第三行之间 1-1003-1000100002-1 é? êêêêù?úúúú1000-1000013-1021 4 é? ê êêêù? úúúú

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数据分析与处理 3.课程英文名称: 4.课程类型:CC 5.授课对象:电子商务本科 6.开课单位: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 7.教学时间安排:第2学期 8.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 9.并行课程: 10.后修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动态网站设计基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综合实训 11.学时安排: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总体概括 既要能够掌握EXCEL的整体概念和基本操作步骤,又要掌握EXCEL在数据分析与处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2.教学目标列表

(二)课程培养能力体系

(三)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映射表 见附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对应mapping图》。 (四)教学任务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内容完整,实验步骤正确,实验结论真实、准确,优秀学生能总结出系统的实验注意事项。 作业:作业内容正确,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优秀学生能够提出鲜明的个人观点,同一问题能够给出简洁明了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各单元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数据的输入与编辑(2学时(讲课)+2学时课堂练习= 4课时) 教学内容: 1、数据输入的一般操作 2、特殊数据的快捷输入 3、有规律数据的序列输入法 4、设置有效性对输入数据审核 5、下拉式列表选择输入的设计 6、数据的编辑操作 教学重难点: 1、设置有效性对输入数据审核 2、下拉式列表选择输入的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Excel基本的概念 2、掌握单元格及单元格区域简单数据的输入 3、掌握下拉式列表选择输入的设计 第二部分单元格数据的格式设置(1(讲课)+1(课堂练习)= 4课时) 教学内容: 1、单元格格式的一般设置 2、各种内置数字格式的使用 3、自定义数字格式的应用 4、条件格式化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自定义数字格式的应用

高等代数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高等代数学习报告 篇一:高等代数期末论文学习总结 高等代数学习总结 摘要:两学期的高等代数已经接近尾声了,高等代数作为数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 一。本文主要讲述本人两学期下来学习高等代数的一些知识总结和学习体会。关键词: 行列式矩阵二次型 正文: 《高等代数》是数学学科的一门传统课程。在当今世界的数学内部学科趋于统一性和数学在其他学科的广泛应用 性的今天,《高等代数》以其追求内容结构的清晰刻画和作为数学应用的基础,是大学数学各个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它是数学在其它学科应用的必需基础课程,又是数学修养的核心课程。 高等代数是代数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总称,它包括许多分支。它是在初等代数的基础上研究对象进一步的扩充,引

进了许多新的概念以及与通常很不相同的量,比如最基本的有集合、向量和向量空间等。这些量具有和数相类似的运算的特点,不过研究的方法和运算的方法都更加繁复。通过学习后,我们知道,不仅是数,还有矩阵、向量、向量空间的变换等,对于这些对象,都可以进行运算,虽然也叫做加法或乘法,但是关于数的基本运算定律,有时不再保持有效。因此代数学的内容可以概括称为带有运算的一些集合,在数学中把这样的一些集合,叫做代数系统。 在学习之前,我一直认为高等代数就是把线性代数重学一遍,因为大一的时候线性代数学得不深,而且也没有学完。经过两学期的学习后,我发现,这两者之间区别还是挺大的。高等代数数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更注重理论的分析,需要搞懂许多概念是怎么来的,而线性代数,只是一种运算工具,是供工科和部分医科专业开设的课程,只注重应用。 经过两学期的学习,我对高等代数里面的知识有了个初步的认识和接触,特别是代数的一些思想,也从中收获不少。下面就对两学期的学习做一个回顾和总结。行列式行列式是代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不仅是讨论线性方程组理论的有力工具,而且还广泛的应用于数学及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定义:设A=(??????)为数域F上的n×n矩阵,规定A的行列式为

代数学基础学习笔记

代数学基础学习笔记 第一章 代数基本概念
习题解答与提示(P54)
1. 如果群 G 中,对任意元素 a,b 有(ab) =a b ,则 G 为交换群. 证明: 对任意 a,b G,由结合律我们可得到 (ab) =a(ba)b, a b =a(ab)b 再由已知条件以及消去律得到 ba=ab, 由此可见群 G 为交换群.
2 2 2
2
2
2
2. 如果群 G 中,每个元素 a 都适合 a =e, 则 G 为交换群. 证明: [方法 1] 对任意 a,b G, ba=bae=ba(ab) =ba(ab)(ab) =ba b(ab)=beb(ab)=b (ab)=e(ab)=ab 因此 G 为交换群. [方法 2] 对任意 a,b G, a b =e=(ab) , 由上一题的结论可知 G 为交换群.
1
2 2 2 2 2 2
2

代数学基础学习笔记
3. 设 G 是一非空的有限集合,其中定义了一个乘法 ab,适合 条件: (1) (2) (3) a(bc)=(ab)c; 由 ab=ac 推出 a=c; 由 ac=bc 推出 a=b;
证明 G 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证明:[方法 1] 设 G={a1,a2,…,an},k 是 1,2,…,n 中某一个数字,由(2) 可知若 i j(I,j=1,2,…,n),有 akai ak aj------------<1> aiak aj ak------------<2> 再由乘法的封闭性可知 G={a1,a2,…,an}={aka1, aka2,…, akan}------------<3> G={a1,a2,…,an}={a1ak, a2ak,…, anak}------------<4> 由<1>和<3>知对任意 at G, 存在 am G,使得 akam=at. 由<2>和<4>知对任意 at G, 存在 as G,使得 asak=at. 由下一题的结论可知 G 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下面用另一种方法证明,这种方法看起来有些长但思
2

关于高等代数与数学分析的学习体会

高等代数与数学分析的学习体会 摘要:作为数学系的学生,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是我们一进大学就开始学习的两门最重要的课程。同时它们也是数学中最基础的两门课程,几乎所有的后学课程都要用到它们。在本文中,我就自己对这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学习体会,以及这两门课程与后学课程的联系三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高等代数部分 基本内容: 在谈自己对高等代数的学习体会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高等代数的基本内容。我们大一所学习的高等代数,主要包括两部分:多项式代数和线性代数。 其中线性代数部分又可以分成: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 —矩阵,欧几里得空间,双线性函数与辛空间等一些章节。而在这些章节中,又是以向量理论,线性方程理论和线性变换的相关理论为核心的。 如果和以前学过的初等代数相比,我觉得,高等代数在初等代数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作了进一步的扩充。它引进了许多新的概念以及与通常很不相同的量,比如最基本的有集合、向量和向量空间等。这些量具有和数相类似的运算的特点,不过研究的方法和运算的方法都更加繁复。 简单体会: 记得大一刚学习高等代数的时候,那时感觉自己真的学得云里雾里,因为那时感觉它实在是太抽象了而无法理解。但是通过不断地对它的学习,慢慢地开始有好转,开始感觉它不再那么陌生,并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当我学完抽象代数之后,我发现自己对高等代数的有了更好的理解。其实高等代数中的每个不同的章节,都是由一个集合再加上一套运算规则,进而构成的一个代数结构。 例如,第一章多项式,我们所有的讨论都是在某个数域P上的一元多项式环中进行。其中的某个数域P中的一元多项式全体,就相当于某个集合,在这个集合的基础上再加上关于多项式的运算规则,就构成了一个代数结构。 因为高等代数具有这种结构,所以在学习每种代数结构时,我们总会先学这个代数结构是建立在那个集合上以及它的运算规则是怎样定义的。因此,在高等代数学习中对每种代数

代数学基本定理

代数学基本定理:任何复系数一元n次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上至少有一根(n≥1),由此推出,n次复系数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内有且只有n个根(重根按重数计算).代数基本定理在代数乃至整个数学中起着基础作用。据说,关于代数学基本定理的证明,现有200多种证法。 代数学基本定理说明,任何复系数一元n次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上至少有一根。 由此推出,n次复系数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内有且只有n个根(重根按重数计算)。 有时这个定理表述为:任何一个非零的一元n次复系数多项式,都正好有n个复数根。这似乎是一个更强的命题,但实际上是“至少有一个根”的直接结果,因为不断把多项式除以它的线性因子,即可从有一个根推出有n个根。 尽管这个定理被命名为“代数基本定理”,但它还没有纯粹的代数证明,许多数学家都相信这种证明不存在[1] 。另外,它也不是最基本的代数定理;因为在那个时候,代数基本上就是关于解实系数或复系数多项式方程,所以才被命名为代数基本定理。 2证明历史 代数基本定理在代数乃至整个数学中起着基础作用。据说,关于代数学基本定理的证明,现有200多种证法。迄今为止,该定理尚无纯代数方法的证明。大数学家J.P. 塞尔曾经指出:代数基本定理的所有证明本质上都是拓扑的。美国数学家John Willard Milnor在数学名著《从微分观点看拓扑》一书中给了一个几何直观的证明,但是其中用到了和临界点测度有关的sard定理。复变函数论中,对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是相当优美的,其中用到了很多经典的复变函数的理论结果。 该定理的第一个证明是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给出的,但证明不完整。接着,欧拉也给出了一个证明,但也有缺陷,拉格朗日于1772年又重新证明了该定理,后经高斯分析,证明仍然很不严格的。 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个严格证明通常认为是高斯给出的(1799年在哥廷根大学的博士论文),基本思想如下: 设为n次实系数多项式,记,考虑方根: 即与 这里与分别表示oxy坐标平面上的两条曲线C1、C2,于是通过对曲线作定性的研究,他证明了这两条曲线必有一个交点,从而得出,即,因此z0便是方程的一个根,这个论证具有高度的创造性,但从现代的标准看依然是不严格的,因为他依靠了曲线的图形,证明它们必然相交,而这些图形是比较复杂,正中隐含了很多需要验证的拓扑结论等等。 高斯后来又给出了另外三个证法,其中第四个证法是他71岁公布的,并且在这个证明中他允许多项式的系数是复数。 3证明方法 所有的证明都包含了一些数学分析,至少是实数或复数函数的连续性概念。有些证明也用到了可微函数,甚至是解析函数。 定理的某些证明仅仅证明了任何实系数多项式都有复数根。这足以推出定理的一般形式,这是因为,给定复系数多项式p(z),以下的多项式 就是一个实系数多项式,如果z是q(z)的根,那么z或它的共轭复数就是p(z)的根。 许多非代数证明都用到了“增长引理”:当|z|足够大时,首系数为1的n次多项式函数p(z)的表现如同z。一个更确切的表述是:存在某个正实数R,使得当|z| > R时,就有: 复分析证明

高等代数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高等代数是数学科学学院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基础课,是学习其它数学课程的主要先修课之一。高等代数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模块:第一模块,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问题,主要内容有:多项式、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第二模块,线性空间相关理论,主要内容有:线性空间、线性变换、λ-矩阵、欧几里得空间。高等代数内容包含理工科所开设的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 2.设计思路: 开设高等代数课程的目的是:一方面,使数学院本科生在中学所学初等代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更加高深的代数学知识,使其掌握系统的经典代数内容,为学习其它数学课程(如数值代数、近世代数、计算方法等等)提供坚实的代数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值计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方面的修养。 19世纪以前的代数研究内容主要是解方程和方程组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理论,称为经典代数;19世纪以后的代数主要研究一些抽象代数结构,如群、环、域、模等,称为抽象代数或近世代数。高等代数课程的内容主要是经典代数内容,涵盖学习其它数学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的代数基础知识。 - 2 -

高等代数的内容基本按照经典代数的发展编排的,主要有两条主线:第一,方程和方程组求解问题,第二,线性空间相关理论。第一条主线的主要内容有:多项式理论——对应高次方程,其求解需要降次,需研究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行列式理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主要工具之一;线性方程组理论——解的判定与求法;矩阵理论——解线性方程组时用到的矩阵运算与性质;二次型理论——二次齐次方程的化简与对称矩阵。第二条主线的主要内容多是解析几何中内容的推广,主要有:线性空间——几何空间的推广与抽象;线性变换——线性空间中点的运动的描述;λ-矩阵——证明线性变换的矩阵与其标准形相似;欧几里得空间——带有长度、夹角与距离等度量性质的线性空间,是几何空间的推广。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 并行课程: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 后置课程:近世代数。高等代数与近世代数内容恰好实现对接,完整体现了代数学的基本内容,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一方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经典代数的内容,包括多项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欧几里得空间等,为学习其它数学课程打下坚实的代数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值计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知识掌握良好。会判断多项式的可约性,能计算两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会计算行列式;会判定线性方程组是否可解,掌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熟练掌握矩阵的各种运算;可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掌握线性空间基底理论以及子空间的运算;会写线性变换的矩阵,会判定矩阵是否对角化、准对角化,并能求出其相应对角形与准 - 2 -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1.关于代数的故事 在十九世纪以前,代数被理解为关于方程的科学。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伽罗华(Evaristr Galois)开创群论以后,代数不再以方程为中心,而是以各种代数结构为中心。作为中学数学课程的代数,其中心内容就是方程理论。代数的发展是和方程分不开的。代数对于算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代数和算术的主要区别说在于前者引入了未知量,根据问题的条件列同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出未知量,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乘以3,再除以5,等于60,求这个数。算术求法(公元1200年左右伊斯兰教的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解的:既然这个数的3/5是60,那么它的1/5就是20一个数的1/5是20那么这个数是20的5倍,即100。代数解法:设某数为x ,则可见代数解法与算术思路不同。各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代数解法比较简单明了。古埃及人、巴比伦人在一些实际计算问题已使用过代数的方法。据说,1858年苏格兰有一位古董收藏家兰德在非洲的尼罗河边买了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的纸莎草卷,他惊奇地发现,这卷草卷中有一些含有未知数的数学问题(当然都是用象形文字表示的)。例如有一个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是: “啊哈,它的全部,它的1/7,其和等于19。” 如果用x表示这个问题中的求知数,就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得到。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古埃及人没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方程的表示和解法,却成功得到解决了这个答数。我国古代的代数研究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经典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除了方程外,还有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数的不同表示法和正负数的加减法则等代数的最基本问题,到宋、元时代,我国对代数的研究达到了高峰。贾宪等的高次方程数值解方法,秦九韶的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李治的列方程一般方法,朱世杰的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及其有限级数求和的“招差法公式”,都早于欧洲几百年。“代数学”这个名称,在我国是1859年正式开始使用的,来自拉丁文(Algebra),它又是从阿拉伯文变来的,其中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公元825年左右,花拉子模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写了一本书《Kitabaljabr-W’al-mugabala》意思是“整理”和“对比”,这本书的阿拉伯文版已经失传,但12世纪的一册拉丁文译本却流传到今,在这个译本中,把“aljabr”译成拉丁语“Aljebra”,并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最首要的就是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的变形和解方程的规则方程。我国清代数学李善兰,1859年编译西方代数时,把“Algebra”译成了“代数学”。从些,“代数”这个名词便一直在我国沿用下来。 2.代数基本定理 任何n(n>0)次多项式在复数域中至少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域中有且只有两个根,因此,人们自然研究一元n次方程在复数域中有几个根。此外,当初的积分运算中采用部分分式法也引起了与此有关的问题:是不是任何一个实系数多项式都能分解成一次因式的积,或分解成实系数的一次因式和二次因式的积?这样的分解,关键证明代数基本定理。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个证明是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给出的,但他的证明是首先默认了数学分析中一条明显的引理:定义在有限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在某一点取得最小值,而这个引理在达朗贝尔的研究100年以后才得到证明。接着,欧拉也给出了一个证明,但有缺陷,拉格朗日于1772年又重新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后经高斯分析,发现他的证法中把实数的尚未证明其真实性的各种性质应用了,所以该证明仍然是很不严格的。1799年,高斯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第一个严格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其基本思路如下:设f (z)为n次实系数多项式,记z = x + yi (x, y为实数),考察方程:f (x + yi) = u (x, y) + v (x, y)i = 0即u (x, y) = 0与v (x, y) = 0分别表示oxy坐标平面上的两条曲线,于是通过对曲线作定性的研究,他证明了这两条曲线必有一个交点,从而得出u (a, b) = v (a, b) = 0即f (a + bi) = 0,故此便是代数方程f (z)的一个根。这个论证具有

《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教学大纲

《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542008 课程英文名称:Big Data Analy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选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分析数据,领会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掌握复杂数据的分析与建模,使学生能够按照实证研究的规范和数据挖掘的步骤进行大数据研发,为就业与继续深造打下必要而有用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数据挖掘流程、随机森林树的回归算法、基于预测强度的聚类方法、朴素贝叶斯分类、高维回归及变量选择、图模型等。 2.基本能力:要求能在真实案例中应用相应的方法。 3.基本技能:掌握复杂数据的分析与建模。 (三)实施说明 1. 本大纲主要依据应用统计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应用统计学专业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规划和沈阳理工大学编写本科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 2. 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中的章节序号在授课过程中可酌情调整顺序,课时分配仅供参考。打“*”号的章节可删去或选学。 3. 建议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通过讨论等方式强化重点,通过分散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难点。 4.教学手段:建议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通过案例讲解算法,鼓励学生演示分析思路和分析收获,使学生有机会诊断问题,并学会选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分析数据。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由平时成绩和结课报告的质量评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七)参考书目: 《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王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二、中文摘要 《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是高等学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选修的专业课。本课程着重介绍了统计学习、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的各种大数据分析方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大数据分析概述、数据挖掘流程、随机森林树、基于预测强度的聚类方法、贝叶斯分类和因果学习、高

初中代数基础知识试题-123

一、 填空题 1. 一个数等于它倒数的4倍,这个数是__________. 2. 已知:| x | = 3,| y | = 2,且 xy <0,那么 x + y =__________. 3. 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4. 用四舍五入法,对200626取近似值,保留四个有效数字是2006261≈_________. 5. 如果 a = 1 +2,b=211 -,那么a 与b 的关系是_________. 6. 如果单项式 b y x 2223与87y x a -是同类项,那么=+b a _________. 7. 若代数式1 ||)1)(2(-+-x x x 的值为零,那么x 的取值应为_________. 8. 某商品原价为 a 元,因需求量大,经营者连续两次提价,每次提价10%,后因市场 物价调整,又一次降价20%,降价后这种商品的价格是_________. 9. 计算:=?÷4 21245])[(a a a __________. 10. 因式分解:a 3 + a 2b – ab 2 – b 3 =_________. 11.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9x 2 + 6x – 4 =________. 12. 化简:=+-÷-b a b a b ab 2 22 )(____________. 13. 化简:=---n m n m 1)(____________. 14. 计算:=--12134 ____________. 15. 如果| y – 3 | + (2x – 4)2 = 0,,那么2x – y =____________. 16. 如果 x = 1是方程x 2 + kx + k -5 = 0的一个根,那么 k =____________. 17. 若???-==25y x 是方程组? ??==+n xy m y x 的一个解,那么这个方程组的另一个解是____________. 18. 分式方程11 14=--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 19. 分式方程25211322=-+-x x x x ,设y x x =-1 2,那么原方程可化为关于y 的整式方程是____________. 20. 无理方程x x =-2的解是____________.

Excel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

《Excel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Excel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学时:60 计划学分:3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方向相关专业及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班的学习教材。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简介 本书以Excel在电商运营商务数据分析中的实际应用为主线,主要从电商卖家自身、商品、顾客、进销存管理、竞争对手,以及行业状况等方面对商务数据分析进行了深入讲解。 本书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基础、使用Excel管理店铺信息、商品销售情况管理、买家购买情况分析与评估、商品销售情况统计与分析、商品采购成本分析与控制、商品库存数据管理与分析、畅销商品统计与分析、竞争对手与行业状况分析,以及销售市场预测分析等。 三、课程教学要求

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 1.理论配合实战训练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Excel商务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网店运营等综合能力。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本书采用“项目+任务”的体例形式,通过大量的案例操作和分析,让读者真正掌握商务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采用图解教学的体例形式,一步一图,以图析文,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更直观、更清晰地掌握操作流程与方法,提升学习效果。本书还配有微课视频和完备的教学PPT、电子教案等,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关于高等代数学习的感想

关于高等代数学习的感想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与细心的学科,很多同学一提到数学就觉得头疼。的确,数学繁复的证明,难记的公式,复杂的计算让很多同学望而生畏,正因为如此,一旦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出一道数学题,那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我想,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大一下学期,我们开设了高等代数这门课程。高等代数主要是对多项式、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等进行学习。记得高等代数第一节课时,我就对高代复杂且枯燥的证明失去信心,看着密密麻麻的证明和叙述,我完全没有看下去的兴趣。高代老师段辉明看出了我们的困惑,她耐心地引导我们,尽量使ppt内容简洁易懂,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们在幽默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渐渐地,高代的课堂上充满了欢乐,同学们对高代的兴趣也逐渐提升,大家的学习成绩自然也提高了不少。 经过对高代一学期的学习,我总结出以下的学习技巧: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但要避免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常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4、标出重点。平常看题看课本的时候,

碰到有好的解题方法或重点内容,可以用鲜艳的彩笔划出来,以便以后复习时能一目了然。5、学会做笔记。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做好课堂笔记是学好高等代数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为下一步复习提供资料。做课堂笔记是有技巧的,要记那些书本里没有的东西、具有概括性的和一些技巧性的解题方法、常见的题型,这为你以后考试复习提供很好的资料。6、要学好高等代数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课前预习,做好课堂笔记及讲究解题的方法、做好课后的复习。这三个步骤是学好高等代数的重要环节。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高等代数的重要环节,它为做好后面两个步骤打下基础。我们应对各个章节有一个总的系统的认识,从结构上去把握它,在头脑中初步形成知识体系的框架,对它所包含的内容做一个总体及全面的了解,然后逐步细化、深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分清主次,使学习有的放矢,对老师要讲的内容,都能知道知识点的意义,从而能使听课收到更好的效果。课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你所学的内容,使你对所学内容进一步了解。7、做好及时复习。在你学完某节内容的当天就得回去看所学的内容,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堂笔记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及时找出不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