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 年青云谱区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2009 年青云谱区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2009 年青云谱区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2009 年青云谱区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2009 年青云谱区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R - 0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 7 -8 2 31(20 11)0 9- 1 09 7 -0 2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市的人口和卫生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09年全区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如下:

1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报工作

1.1死亡报告率

全区现有13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开展死亡病例网报工作的9家,实际开展的6家,报告率66.7%;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止网络报告死因报告病例总数313例。

1.2死亡报告性别比

据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网上统计:我区县及县以上医院2009年网络报告死亡病例总计313例,其中男性205例,占65.5%,女性108例,占34.5%(见表1)。

表1青云谱区县及县以上医院2009年网络报告死亡病例性

1.3死亡报告年龄构成:

2009年网络报告死亡病例统计显示:0岁组11人占3.51%,

1~4岁组3人占0.96%,5~14岁组1人占0.32%,15~34岁组11人

占3.51%,35~59岁组80人占25.56%,60岁以上207人占66.14%

(见表2)。

表2不同年龄组死亡构成

2 死亡原因分析:

2.1三大类死因构成

对2009年网络直报的313例死亡报卡进行分析,按照ICD-10要求统一进行死因编码,按疾病的根本死因分三大类进行死因分析。第一类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类疾病38例

(12.14%);第二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13例,占68.05%;第三类疾病伤

表32009青云谱区区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三大类疾病的性别分布

表42009南昌地区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三大类疾病的年龄构成

表52009青云谱区医疗机构报告疾病死因排序统计

害类26例,占8.31%。

2.2三大类死因的性别构成

从不同性别的死因构成来看,男、女性主要死因均为慢性病,占所有死因的68.05%;女性慢性病的死亡构成比(32.86%)低于男性,而男性因伤害死亡比例(55.56%)略高于女性(见表3)。

2.3三大类死因的年龄构成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XX年我乡人口数为68886人,一至6月死亡270人,其中男性死亡:158人,女性死亡:112人,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为‰。 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5人:占死亡比例的(‰ ) 心血管系统疾病145人:占死亡比例的(‰) 癌症37人:占死亡比例的(‰) 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2人:占死亡比例的(‰)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另一个主要疾病。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2、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村传统根深蒂固。死亡人员,特别是老年死亡人员,死前就诊基本不到医院,给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再就是死者家属对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四、积极组织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五、认真讲解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精品文档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关心、群众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责任与目标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 1 / 7 精品文档 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三、具体调查方式方法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四、居民死亡数据及死亡原因分析 (一)死亡数据20XX年我乡人口数为19886人,一至十月死亡55人,其中男性死亡:34人,女性死亡:19人,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为4。25‰。 (二)死亡原因分类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4人:占死亡比例的(0.70‰)心血管系统疾病8人:占死亡比例的(0.45‰)癌症2人:占死亡比例的(0.05‰)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31人:占死亡比例的(3.03‰) (三)死亡原因分析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另一个主要疾病。 2 / 7 精品文档 五、死因调查日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2、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村传统根深蒂固。死亡人员,特别是老年死亡人员,死前就诊基本不到医院,给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再就是死者家属对于死者生前所患疾病描述不够准确,容易造成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不准确。

2016xx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2016年xx县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一、背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居民生活、行为改变, 也从根本上使人群疾病模式发生改变,随之我国人口的死亡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死因。全国已经通过开展全人群的死因监测,来了解全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的情况。因此为了评价出我县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结合我县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人口学特征,从而为制定相应的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死因监测工作已是我县的重要公共卫生工作。 (一)xx县基本情况 xx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乌江流经南北,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东西贯通,距主城3小时车程,有较为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也是重庆的出海通道之一。北接湖北,南连贵州,与市内武隆、黔江等区县为邻。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71人/平方公里。全县最高海拔1859m、最低海拔194m。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5%。全县辖11镇28乡,300个村(社区),1979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69万,常住人口51.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907人,死亡报告4078人。 (二)xx县死因监测历史和现状 xx县从2008年开始在我县10个乡镇开展人群死因监测(2008年才纳入网络直报),2010年4月开始在我县动态、全面地收集人群死亡信息。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以及其他所有医疗机构均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 二、目的 死因监测是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由于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死亡原因资料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是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估计人群卫生需要,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死因资料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生物物理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掌握我县居民健康水平,分析当地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从而掌握人群健康与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死亡顺位、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变化趋势等指标,为政府保障公民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多年来我县一直开展了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 三、死亡病例的收集方法

2012年缙云县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2012年缙云县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目的分析循环系统疾病死因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缙云县因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情况,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死亡率以2012年本地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数据为标准进行计算。结果2012年平均总人口数为45.7978万人,死于循环系统引起的疾病为886例,死亡率为193.46/10万,男、女死亡率分别为201.69/10万、184.67/10万,其中脑血管病、心脏病引起的死因分别位于死因顺位第二、第五位。结论因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是我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做为今后防治工作重点。 标签: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脑血管病;心脏病;心脑血管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老龄化、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县因循环系统导致的死亡一直在高位运行,2011年监测表明死亡数为884例,报告死亡率194.19/10万,2012年死亡数为886例,死亡率为193.46/10万,其中脑血管病、心脏病引起的死因分别位于死因顺位第二、第五位。通过对因循环系统导致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我县在心脑等疾病方面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人口数据资料来源于我县2012年公安部门相关报表,死亡资料来源于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2012年死亡医学证明书。 1.2方法死亡报告卡由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后,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统一编码后录入《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把录入的数据导入Deathreg2005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 2012年全县报告死亡数为2920例,其中死于循环系统引起的疾病为886例,占总死亡数的30.34%,死亡率为19 3.46/10万。脑血管病、心脏病引起的死亡分列循环系统疾病的第一和第二位,死亡率分别为127.30/10万、63.76/10万,合计占循环系统疾病98.75%,位于死因顺位第二、第五位,见表1。 2.2循环系统疾病在减寿方面表现见表2。 2.3年龄段分布情况按年龄分析死亡率,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例均发生在20岁以上,其中97.96%发生在45 岁以上人群,在45~64岁年龄段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呈缓慢上升趋势,6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快速上升。对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前5位疾病及总死亡率分布按年龄段进行分析(见图1)。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五华区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方案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统计工作是经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构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规范我区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登记统计工作,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建立持续、高效的五华区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了解五华区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分析、评价我区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监测工作机构建设 1、成立五华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考核。 组长:郭亦兵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罗燕平区卫生局防保科科长 张洁区疾控中心主任 成员:陈宇宁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蒋青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科长 江家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周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防保科,负责全区死

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分析大竹县2009年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方法按国际疾病(ICD)-10对大竹县居民死因报告资料进行分类,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死因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及统计分析。结果监测人口1085041人,全年报告死亡6905例,居民粗死亡率6.36‰,其中男性4162例,死亡率为7.4‰;女性2743例,死亡率为5.22‰。报告全人群期望寿命74.42岁;死因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减寿率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精神障碍。讨论死因谱发生变化,慢病成为大竹老年人的主要卫生问题,伤害控制成为大竹40岁以下人口的主要卫生问题,新生儿病降至死因第11位。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依据大竹县死因监测网络报告居民死亡资料。人口资料为大竹县公安局提供。 1.2 统计分析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1];寿命和减寿率《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死因专用软件统计分析;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死因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及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报告粗死亡率全年报告死亡病例6905例,男性4162例、女性2743例,男、女之比为1.5:1。男性死亡病例占总死亡数的60.26%,女性死亡病例占总死亡数的39.73%,男性是女性的1.5倍。报告粗死亡率为6.36‰,其中男性7.4‰,女性5.22‰。 2.2 寿命和减寿率 2.2.1期望寿命全人群期望寿命为74.42岁,其中男性71.59岁,女性77.70岁,低于四川省农村居民望寿命76.16岁[2]。 2.1.2减寿率减寿率最高是损伤和中毒,14.45%,第2位是循环系统疾病11.15%,第3位是恶性肿瘤为10.93%。男性第1位是损伤和中毒,第2位是恶性肿瘤,第3位是循环系统。女性第1位是循环系统疾病,第2位是损伤和中毒,第3位是恶性肿瘤(表1)。 2.3 各年龄组死亡首因分析0岁组首位死因为围生期疾病,1~40岁年龄组男性首位死因是损伤和中毒,45岁年龄组男性首位死因是肿瘤,50岁年龄组男性首位死因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55岁年龄组以后男性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1~35岁年龄组女性首位死因是损伤和中毒,40岁年龄组女性首位死因是肿瘤,45岁年龄组以后女性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表2)。 2.4 前4位死亡原因分析 2.4.1 循环系统疾病报告死亡2780例,死亡率为2.56‰,占总死亡的40.26%,其中男性1577例,死亡率为2.81‰;女性1203例,死亡率为2.29‰,其中脑血管病死亡1937例,死亡率为1.78‰,男性死亡率为2.81‰,女性2.29‰,男性略高于女性,50岁组以上死亡随年龄增加而死亡率增高。心脏病死亡807例,死亡率为0.74‰,男性死亡率0.73‰,女性死亡率0.76‰,50岁组以上死亡随年龄增加而死亡率增高(表3)。 2.4.2 呼吸系统疾病报告死亡1797例,死亡率为1.65‰,占总死亡的26.02%,男性为958例,死亡率为1.7‰;女性为839例,死亡率为1.6‰。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601例,死亡率为1.48‰,占总死亡的2 3.19%,男性死亡率为1.52‰,女性死亡率为1.42‰,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均为55岁组以上死亡随年龄增加而死亡率增高,该病为单个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病种(表4)。

死因监测培训材料文稿

2013年南江县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 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 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 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 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 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卡 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 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 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 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 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 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

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 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评估常规报告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估计漏报率,校正报告死亡率,现制定人群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指导慢病综合监测点开展漏报调查,以获得相对准确的人群死因死亡率数据。 一、调查目的 1、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死因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准确计算死亡率及期望寿命。 2、了解我镇慢病监测点死因登记工作的漏报情况。 3、准确估计我镇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准确描述不同地区、不同特点人群的死因模式。 4、准确描述辖区内人群的死因顺位。 二、调查内容 1、户籍分年龄组人口数。 2、报告死亡数,实际死亡数。 3、死亡报告卡填报质量,包括填报卡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根本死因符合情况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郑郭镇13个自然村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单位,被抽取村委会的每

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本次抽取的14个村委会,调查被抽取的10个村委会为2015年1至12月常住户籍人口的死亡人数。 2、调查方法 1、组织被抽取村委会的干部或部分居民座谈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分管工程师组成调查组,分成二组对被告抽取的村委会所有常住户籍人口进行上门挨户调查。 四、调查步骤 (一)死亡漏报调查前到所在地派出所了解户籍分年龄组人口数。 (二)根据死亡报告卡,列出本次调查已报告的死亡者名单。 (三)挨户调查和组织村民座谈,把查出的所有死亡个案与报告卡核对。 (四)有报告卡者为已报告案例,否则为漏报。对漏报案例应补填写死亡报告卡。 (五)在样本人群中对已报告的死亡病例核对主要填报项目,判断是否填写完整和正确。 五、组织领导与实施 在丹阳市疾病监测系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由疾控中心下发统一死因漏报调查要求,对调查员统一进行培训,调查组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名医生组成,由疾控中心人员负责实施和质控。

死因监测工作工作总结报告

2014年上半年度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关心、群众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责任与目标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 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 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二、具体调查方式方法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四、居民死亡数据及死亡原因分析 (一)死亡数据 2014年我乡人口数为68886人,一至6月死亡270人,其中男性死亡:158人,女性死亡:112人,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为4.25%o。 (二)死亡原因分类 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5人:占死亡比例的(0.70%。) 心血管系统疾病145人:占死亡比例的(0.45%。) 癌症37人:占死亡比例的(0.05%o) 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2人:占死亡比例的(3.03%) (三)死亡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另一个主要疾病。 五、死因调查日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2、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村传统根深蒂固。死亡人

2015年死因监测工作工作总结

2015年年度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院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关心、群众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卫生工作会中,我院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院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医及人民群众的大力帮助,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责任与目标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三、具体调查方式方法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四、居民死亡数据及死亡原因分析 (一)死亡数据 2015年城关镇人口数为32690人,全年度死亡107人,其中男性死亡:65人,女性死亡:42人,儿童死亡:1人死亡率为3.27‰。(二)死亡原因分类 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4人:占死亡比例的(0.12‰) 心血管系统疾病86人:占死亡比例的(2.63‰) 癌症10人:占死亡比例的(0.31‰) 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7人:占死亡比例的(0.21‰)(三)死亡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本辖区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 五、死因调查日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本区域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

2016年均川镇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定稿)

2016年均川镇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一、监测背景 全人群死因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死因监测是慢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全人群死因监测信息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可靠的死因登记报告对制定社会发展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我县新增为国家死因监测点,全面启动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通过培训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认识逐步提升,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走向正轨。 二、监测目的 为了解均川镇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特点,找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社会卫生服务状况,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 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各监测点采用网报的方式,对随县辖区死亡居民的相关信息进行网络直报。由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及时对报告的死亡个案进行网络审核,核实无误后通过网络报告。开展漏报调查,对漏报死亡病例及时进行补报。 四、监测内容 辖区内死亡病例基本信息、死亡信息等。 五、质控与评价 各监测点网报上报后,由卫生院工作人员对上报信息进行审核,对死因不明、ICD编码不准确的记录及时与网络直报单位进行沟通再次调查,以获得准确的信息。每年出具两次全人群死亡监测网络报告通报,不断提高网络报告质量。 六、统计方法 将死亡数据导入Excel数据分析模板进行统计分析。 七、监测结果 (一)人口资料分析 1、人口总数及人口结构 随县2016年总人口为60533人,其中男性31186人,女性29347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

死因监测分析报告模板

2010年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开篇 经济文化背景 人口学特征 死因监测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第一部分总死亡模式分析 ●粗死亡率 2010年常住人口219658人,居民死亡1692人,年均死亡率为770.29/10万。 ●分年龄性别 2010年年均死亡率,男性为?/10万,女性为?/10万;0岁为1.82/10万,1~4岁为1.82/10万,5~9岁为0.91/10万,10~14岁为1.82/10万,15~64岁为239.46/10万,≥65岁为524.45/10万。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死亡情况见表。 年龄组 男女 例数构成% 死亡率例数构成% 死亡率 0- 2 0.21 171.82 2 0.27 189.75 1- 1 0.11 20.23 3 0.40 66.64 5- 1 0.11 18.43 1 0.13 19.97 10- 4 0.43 82.03 0 0.00 0.00 15- 3 0.32 65.03 0 0.00 0.00 20- 5 0.53 78.49 4 0.53 60.30 25- 12 1.28 118.76 3 0.40 28.05 30- 7 0.75 88.27 1 0.13 12.90 35- 11 1.17 98.19 8 1.06 74.63 40- 29 3.09 278.52 6 0.80 58.87 45- 40 4.26 395.88 20 2.66 199.66 50- 74 7.88 748.61 32 4.25 323.72 55- 92 9.80 1138.05 48 6.37 598.65 60- 73 7.77 1396.33 58 7.70 1086.55 65- 96 10.22 2497.40 66 8.76 1669.20 70- 109 11.61 3544.72 81 10.76 2634.15 75- 147 15.65 8263.07 107 14.21 4870.28 80- 129 13.74 16308.47 127 16.87 9477.61 85- 104 11.08 42975.21 186 24.70 36831.68 合计939 100 853.09 753 100 687.13 年龄性别死亡构成图

2015年天门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2015年天门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摘要】目的:了解天门市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 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慢性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 疾病。 【关键词】死因;监测;构成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227-03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国际上 都用死亡资料来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生物物理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现将天门市2015年居民死 因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监测结果摘要 1.1 人口资料分析 天门市2015年年底人口数为1445899人,其中男性747429人,女性 698470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2015年全市出生人口数是15828人,死亡人口数为9000人,出生率为10.95‰,死亡率为6.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3‰。 男性出生人数为8780人,死亡人数为4889人,出生率为11.75‰,死亡率为 6.54‰,男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女性出生人数为7048人,死亡人数为4111人,出生率为10.09‰,死亡率为5.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3‰。男女 出生性别比为1.25:1,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19:1。 1.2 主要卫生指标 1.2.1期望寿命:2015年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是74.77岁,男性为73.40岁,女性为76.29岁。 1.2.2老年系数:2015年全市老年系数是9.08%。 1.2.3婴儿死亡率:男女合计为5.45‰。男性为8.47‰,女性为2.24‰。 1.3 全人群死亡情况 1.2.1总死亡率 2015年天门市死因监测点总死亡率为6.22‰。 1.2.2死因顺位 2015年天门市前十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 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其它循环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前十位死因占总死亡的98.68%。 1.2.3不同性别死亡情况2015年天门市男性死亡4889人,死亡率为6.36‰,女性死亡4111,死亡率为5.86‰。男性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男性首位死因肿瘤死亡率为172.46/10万,占男性总死亡的26.37%。女性前 三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肿瘤,女性首位死因心脏病死亡率为 195.43/10万,占女性总死亡率的33.20%。 2.资料与方法 2.1 监测资料来源 2.1.1死因资料:2015年天门市33个死因监测点的死因数据均已实行网络报告,死因资料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平台的死因监测报告信息系统下载。 2.1.2人口资料:人口数据主要来源与天门市统计局,出生人数采用妇幼部门 统计数据进行对比调校。 2.2 分析方法 2.2.1死亡原因分类方法:死亡原因采用ICD-10编码,疾病类别采用卫统8

死因监测督导所用表格

附表2-1 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死因监测报告工作督导内容 医疗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__督导时间_________督导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备注 一. 组织管理 1. 有无死因网络报告工作领导机构(名单)□有□无院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 2. 工作管理规章制度齐全与否□齐□否①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②档案管理制度□③培训工作制度□④死亡病例自查与奖惩制度□⑤网络直报制度□ 3. 是否开展死亡网络报告自查工作□是□否查看检查记录和处理结果(奖惩) 4. 有无电子病例系统□无□有,涵盖住院信息□和门急诊信息□ 二. 网络直报情况 1. 有无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有□无 2.上网设备和网速情况上网方式: 3. 有无专(兼)职工作人员□有□无共人,专职人 三. 报告质量 1. 漏报情况 是否定期开展补漏工作□是□否查看记录 报告率[1] % 2.死亡卡填写质量[2]查看8份纸质死亡卡 填卡完整率(%)完整率 % 死因链填写准确率(%) 3. 网络报告及时率 % 查该院网报数据,报告时限15天 4. 报告准确性[3]查8份相应电子卡 死因链上编码的准确性正确率 % 根本死因的准确性 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的卡片比例(%)查该院网报数据 5.报告的一致性[4]一致率 % 四. 资料管理 1. 死亡医学证明书保存情况(一联)□好□中□差看有无专柜、存放是否有序 2. 死因数据库是否有备份□有□无按月备份 五. 培训与督导 1. 是否接受过疾控部门培训□是□否 2. 是否接受过疾控部门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是□否 3. 是否开展对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是,__次□否 有无培训档案(签到本、讲稿)□有□部分□无 注:[1]有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从中获取当前年死亡信息,与该院网报个案比对,核查报告率,如电子系统不含门急诊死亡病例,还需查看门急诊日志或死亡讨论等记录。无电子系统的医院,从住院记录或门急诊日志/死亡讨论记录中抄8例死亡病例,与网络报告数据核对,计算医院报告率。 [2]抽查8份纸质死亡医学证明书:必填项目均填写视为完整,缺任一项,视为不完整,计算完整率;查看死因链是否填写准确,如死因诊断不得为英文缩写或俗称;不得一行多病;死因链符合时间顺序或疾病发展顺序),错任一项视为死因链填写不准确。 [3]查相应电子卡,死因链上相应死因的编码均填写且编码准确视为正确;根本死因及其编码均正确视为准确; [4]纸质卡与网报卡比较,核查关键变量(性别、死亡日期、出生日期、根本死因、死因编码、最高诊断依据、最高诊断单位)的符合率,全部一致的为符合卡片。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五华区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方案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统计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构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规范我区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登记统计工作,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建立持续、高效的五华区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了解五华区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分析、评价我区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

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监测工作机构建设 1、成立五华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考核。 组长:郭亦兵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罗燕平区卫生局防保科科长 张洁区疾控中心主任 成员:陈宇宁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蒋青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科长 江家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周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防保科,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组织实施。局属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本辖区死因监测工作。 三、死亡监测报告对象及职责主体 (一)监测报告对象 发生在五华区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具有五华区常住户籍的全部居民属于登记和统计对象。无论是否在本地办理暂住证或临时户口的流动人口,属于登记对

死因监测情况汇报

死因监测情况汇报 死因监测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 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家、省、市各位领导、专家多年来给我区死因监测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区死因监测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辖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XX个自然村~XX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XX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XX人~总面积XX平方公里。如今~XX已成为XX南部贯穿南北、东西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XX委、市政府搬迁XX~作 为市级政府的政治、文化中心~XX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辖区现有区直医疗机构XX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XX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XX家。有镇卫生院6处、社 区服务中心XX处、服务站XX处。标准化村卫生室XX处、乡医XX人,所有镇街卫生院全部成立了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现有镇街公共卫生人员XX人~村级公共卫生协理员XX人。 二、近年来死因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全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 1 - 我区于2006年被定为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开展辖区全人群死因调查工作~并 参加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1日起开展全死因网络报告。死 因监测工作覆盖全区XX个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监测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按

照省、市卫生厅、局的统一部署~XX卫生局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接受任务后及时向区政府作了专题汇报~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 [2005]64区计生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通知》,XX字号,~成立了XX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了由区直有关部门、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启动会议~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区卫生局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考核内容。区疾控中心全力组织实施~制定并下发了《XX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XX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了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全面研究部署全区死因监测报告工作。为切实做好我区的死因监测工作~区疾控中心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认真负责辖区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死亡卡的审核~并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分析本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死因数据实行微机化管理~及时备份~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封档~并实行专柜管理与保存。 每月月初区疾控中心人员到区民政局收集上月的火化登记 - 2 - 表~每季度与区公安分局核对死亡注销户口名单~定期与区计生局、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区直各医疗单位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卡片的收集填报~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进行录入上报,各镇,街,卫生院也进行了认真安排~制定了工作计划~健全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对辖区内的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填报《死亡医学推断书》~指定专人负责网络报告~确保死因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2、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2009 年青云谱区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2009 年青云谱区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R - 0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 7 -8 2 31(20 11)0 9- 1 09 7 -0 2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市的人口和卫生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09年全区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如下: 1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报工作 1.1死亡报告率 全区现有13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开展死亡病例网报工作的9家,实际开展的6家,报告率66.7%;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止网络报告死因报告病例总数313例。 1.2死亡报告性别比 据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网上统计:我区县及县以上医院2009年网络报告死亡病例总计313例,其中男性205例,占65.5%,女性108例,占34.5%(见表1)。 表1青云谱区县及县以上医院2009年网络报告死亡病例性 1.3死亡报告年龄构成: 2009年网络报告死亡病例统计显示:0岁组11人占3.51%, 1~4岁组3人占0.96%,5~14岁组1人占0.32%,15~34岁组11人 占3.51%,35~59岁组80人占25.56%,60岁以上207人占66.14% (见表2)。 表2不同年龄组死亡构成 2 死亡原因分析: 2.1三大类死因构成 对2009年网络直报的313例死亡报卡进行分析,按照ICD-10要求统一进行死因编码,按疾病的根本死因分三大类进行死因分析。第一类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类疾病38例 (12.14%);第二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13例,占68.05%;第三类疾病伤 表32009青云谱区区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三大类疾病的性别分布 表42009南昌地区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三大类疾病的年龄构成 表52009青云谱区医疗机构报告疾病死因排序统计 害类26例,占8.31%。 2.2三大类死因的性别构成 从不同性别的死因构成来看,男、女性主要死因均为慢性病,占所有死因的68.05%;女性慢性病的死亡构成比(32.86%)低于男性,而男性因伤害死亡比例(55.56%)略高于女性(见表3)。 2.3三大类死因的年龄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