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古书注解整理

古代汉语古书注解整理

古书的注解(一)
 注解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解诂》《论语释》《经典释文》《论语义疏》《毛诗笺》《毛诗正义》《说文解字注》《毛诗音义》《楚辞章句》

 (一)传
“传”最早用于对经书的注解。秦汉之际,人们把儒家的易、书、诗、礼、乐、春秋等著作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传”。例如“毛传”就是毛亨对诗经的注释,“孔传”是孔安国对《尚书》的注释。
 (二)笺
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笺”。“笺”本来有补充和订正毛传的意思.但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都只是“注解”的意思,不一定限于对别人的注的阐发与补充。

 (三)注
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传”而称“注”。注,流注、著明的意思,用在注释古书时,是指使文意如水之流注,畅通明晓。另外,“注”还可以是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十三经注疏》的“注”,就包括“毛传”和“郑笺”。
 (四)疏
“疏”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注解方法。它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古人的注解作注解。“疏”是疏通、疏解之义,因此“注疏”通常都是先注后疏。
 (五)正义
“正义”的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疏”也可以叫“正义”,如孔颖达《五经正义》,就是为五经分别作的疏。因为这是孔颖达奉皇帝之命作的疏,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材料,所以称“正义”。
(六)章句
“章句”是离章辨句、分析章节句读的意思,它是在训释名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注释方式。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句意,分析其中的含义。章句于每章之末还有章旨,总括该章主旨。
(七)集解、集注、集释
此三条都是汇集众家之说(有时也加上自己的注解)的一种注释方式。这是一种集大成的工作,它汇集众家之说,省去了人们的翻检之劳.
古书的注解(二)
释义术语:

1、〔曰、为、谓之〕

被释词在后,用来直陈词义 、分别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
 
 2、〔谓〕

被解释的词放在前面,主要用于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体名释总体名等3、〔言〕

一般用于串讲句意,如果古书原文中有难词需解释,则先注释难词,然后用“言”串讲句意。

4、〔犹 〕
一般是被解释的词放在“犹”前
 5、〔貌、之貌〕

古注中这两个术语主要用于注释形容词,一般放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后,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相当于“……的样子”。


 
释语源术语:

〔之言、之为言〕

古注中使用这两个术语时,一般是“声训”,即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解,两者音义相通,一般是同源字的关系。被释词要放在“之言”、“之为言”的前面。 

注音术语 :


〔读若、读如〕
古注中“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主要用于注音,被释词放在术语之前,释词放在术语之后。

注意

“读如”也用来解释通假字。

 
校勘术语:

〔当为、当作〕
古注中这两个术语主要用来改正古书中的错字。
注意

有时古注中“当为”、“当作”并非用来正误,而是用来表明通假。
古注的发展:
先秦—萌芽时期。《尔雅》产生为标志。
两汉—唐。初兴到保守。(汉学)
《十三经注疏》集大成;
宋—元明。改革到衰落。(宋学)朱熹;陆九渊的“六经皆我注脚”;
清—复兴到鼎盛。(复兴汉学)。王氏父子、新十三经注疏。
近现代—从打倒到再复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