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流变换器装置设计

交流变换器装置设计

交流变换器装置设计
交流变换器装置设计

交流变换器装置设计

1原理简述

1.1设计要求

本次设计要求对输入的单相交流220V/50HZ ,采用AC/DC 、DC/AC 变换,输出220V/400Hz

的单相交流电,并设计出完整的电路图。

1.2设计方案

在所给的要求中,要求输入的是单相交流220V/50HZ ,通过AC/DC 、DC/AC 变换,输出

的是220V/400HZ 的单相交流电,这属于交-直-交变频。因此需要先对输入电压进行整流,然后通过电容滤波后,再采用电压型单相桥式PWM 逆变电路,利用调制电路设置信号波的频率400HZ ,调制信号设置成5000HZ 的SPWM 正弦波,最后利用LC 滤波电路将得到的交流方波变成正弦波。最终得要的就是220V ,400HZ 的交流电,满足设计的要求。整体的设计系统框图如图一所示。

图1-1整体系统框图

整流 电路

220V/50HZ 滤波电 路

PWM 逆变电路

LC 滤 波电路

220V/400HZ

SPWM 触发信号

触发信号

2部分所用芯片简介

2.1 DAC0832

DAC0832是采样频率为八位的D/A转换器件. DAC0832内部结构资料:芯片内有两级输入寄存器,使DAC0832具备双缓冲、单缓冲和直通三种输入方式,以便适于各种电路的需要(如要求多路D/A异步输入、同步转换等)。D/A转换结果采用电流形式输出。要是需要相应的模拟信号,可通过一个高输入阻抗的线性运算放大器实现这个供功能。运放的反馈电阻可通过RFB端引用片内固有电阻,还可以外接。该片逻辑输入满足TTL电压电平范围,可直接与TTL电路或微机电路相接。

图3-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2 CD4040

CD4040是12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所有计数器位为主从触发器。计数器在时钟下降沿进行计数,CR为高电平时,对计数器进行清零。由于在时钟输入端使用斯密特触发器,对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无限制。所有输入和输出均经过缓冲。

3电路设计

3.1整流电路设计

3.1.1电路图设计

在交流电路整流中,用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路图如图3-1所示,

图3-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1.2参数计算

在电路中,取R=5Ω,U=220V ,030=α。

V U U d 47.17130cos *220*9.0cos 9.00===α A R U I d d 29.345/47.171/=== 晶闸管承受最大反向电压为:

V U 31122=

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

A I I d VT 25.242/== 故晶闸管的额定电压:

V U N 933~622311*)3~2(== 故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A A I N 31~2357.1/25.24*)2~5.1(==

3.1.3原理说明

在电源电压 u2 正半周期间,VT1、VT4 承受正向电压,若在触发角α处给 VT1、VT4 加触发脉冲,VT1、VT4 导通,电流从电源 a 端经 VT1、负载、VT4 流回电源 b 端。当u2过零时,流经晶闸管的电流也降到零,VT1 和 VT4 关断。 在电源电压 u2 负半周期间,

仍在触发延迟角α处触发 VT2 和 VT3,VT2 和 VT3 导通,电流从电源 b 端流出,经过 VT3、R 、VT2 流回电源 a 端。到 u2 过零时,电流又降为零, VT2 和 VT3 关断。此后又是 VT1 和 VT4 导通,如此循环的工作下去。该电路的移向范围是 0―π。另外,由于该整流电路带的是反电动势负载,因而不是正半轴的任意时刻都能开通晶闸管的,要开通晶闸管必须在交流电瞬时值大于 E 的时候去触发。提前触发的话,晶闸管会在E 的作用下承受反向电压,无法导通。

3.2单相逆变主电路设计

开关管41~T T 是IGBT ,其规格为50A/600V 。电感L1是4个IGBT 的缓冲电路,它还能够抑制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短路电流;关断缓冲电路由电阻R 、电容C 和二极管D并联网络组成;2C 折算到变压器1M T 的原边后与L2一起构成交流滤波输出电路,变压器用作电路隔离和升压的作用。

系统在开机、关机控制时利用开关S 来实现的。其中开关的两个触头用于切除或置入充电电阻R0,一个触头用于启动和关闭控制系统。

3.3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中采用了数模结合的SPWM 控制电路,它由数字分频电路、三角波形成电路、调节器、标准正弦波形成电路及PWM 形成电路等组成。系统的电压调节是为了稳定电压,电流调节是为了限制输出电流。系统对输出波形采用开环控制,直接将幅值受控的标准正弦波和三角波比较。

3.3.1数字分频电路

图3-2是数字分频电路,Y 是石英晶体振荡器,它有稳定的振荡频率,频率稳定度可以达到可以到达万分之一。该电路选用振荡频率为1.8432MHz 的晶振,它和R1、C1、C2组成频率信号产生电路,得到1.8432MHz 的频率信号,在经过数字电路CD4017、CD4040处理,输出两路频率信号。CD4017是十进制计数器,第7脚的Q3计数端引至第15脚的复位端可以实现3分频。CD4040是串行的二进制计数器,9脚Q1可以实现2分频,2脚的Q6可以得到2的6次方即64分频。1.8432MHz 的频率,分频后三角波频率为9.6KHz ,标准正弦的扫描频率为102.4kHz 。

图3-2 数字分频电路

3.3.2标准正弦波形成电路

标准正弦波的产生是利用数字电路实现的,其电路原理如图3-3所示。

在EPROM中存放的数据(十六进制)是这样得到的:将一个周期的单位正弦波分成N 等分,每一点的数据在计算机上事先离散算好再存放进去。由于写入的数据只能是正值,单位正弦波和图2-5中Uref的波形一致,幅值为1的正弦波。这里将一个周期的正弦波分成N=256份。

正弦扫描频率引入数字电路CD4040,CD4040的输出是一组地址扫描信号送到EPROM的地址线上,EPROM2732中存放的数据便依次送到D/A转换器DAC0832,它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断续的模拟信号,经过一个小电容C1(0.1μF以下)滤波,得到连续模拟信号Uref,峰峰值由IO1端引入的给定电压UC决定,电路中UC来自调节器的输出。经运放LF356处理,可以获得正负对称、幅值为UC的标准正弦波SINE。要产生的标准正弦波的频率f1=400Hz,那么扫描频率应为fh=f1×N=400×256Hz=102.4kHz,和前面分频电路得到的频率一致。

正弦波的频率由稳定度相当高的晶振分频得到,对一个已经写好数据的EPROM,若改变正弦扫描频率,可以改变标准正弦波频率。

图3-3 标准正弦波发生电路

3.3.3 SPWM形成电路

本装置SPWM形成电路如图3-4所示,正弦信号SINE和三角载波信号TR来自前级电路;TL084是运算放大器,-TR由它接成的反向器得到。电路中大量使用了芯片LM311,它是由DIP8封装的快速电压比较器,不仅可以作为比较器,还可以利用它的特点作脉冲封锁。它的应用方法是:8脚、4脚分别接芯片电源的正、负端;2脚、3脚分别是同相、反相输入;1脚是低电平设定(可接电源负或地),它的电压值决定了LM311输出的低电平值;7脚为输出端,逻辑判断为“高电平”时,集电极开路(OC门特性),因此,7脚必须有上拉电阻同正电源连接,否则,没有高电平输出。图中的R1、R2、R3、R4等都是上拉电阻;5、6脚用来调节输入平衡(可不用),6脚还可以用作选通,如果LM311的6脚接低电平,其输出恒为高电平,这个特点往往用来设置脉冲封锁。

该系统设置PWM信号低电平有效,即PWM信号为低电平时,驱动电路产生驱动脉冲,IGBT导通。LOCK为保护电路输出的脉冲封锁信号;在电路出现故障时,LOCK的低电频送

到后级各个LM311的6脚,使所有PWM为高电平,封锁驱动脉冲。

图3-4 SPWM波形成电路

3.3.4 驱动电路

驱动50A/600V的IGBT选用东芝公司生产的光电耦合器TLP250,它是具有驱动能力的快速光耦。TLP250最大输入电流为20mA,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可以用它驱动50A的IGBT 或者MOSFET。芯片工作电压V

10,一般取20V。TLP250的8、5脚接隔离控制电源,1、

~

V35

4脚为空脚,6、7脚并用输出。2、3脚为控制信号输入端,内部发光二极管导通后,经光电耦合,推挽输出+15V驱动信号。当发光二极管阻断时,芯片通过5V稳压管Dz的稳压作用,为开关器件门级提供-5V反向偏置电压。原理图如图3-5所示,LM311的输出接到TLP250的3脚,TLP250的2脚通过电阻R接地。

.......

图3-5 TLP250组成的驱动原理图

3.3.5 辅助电源设计

在桥式逆变电路中,一个桥臂上下两管驱动电源应各自独立,两个桥臂的上管无共地点,下管可以共地。采用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作为辅助电源提供三组20V 电源和正负12V 电源。3组20V 电源分别作为4个IGBT 的驱动模块电源,正负12V 电源给控制系统芯片供电。

图3-6 单端反激电源

变压器PT 既是一个变压器又是一个线性电感,T 饱和导通时其等效阻抗近似为零,如果外加电压Ui 恒定,流过绕组N1的电流1i 线性增长,由于绕组N1和N2是反极性的,二极管D 截止,副边没有电流,导通期间的能量储存在初级电感里;当开关管截止时,副边绕组感应电动势使二极管导通,通过输出电容和负载释放磁场能量。在开关管截止期间,N1上感应电压和电源电压U1一起加在开关管T 的CE 结上,开关管T 承受的电压:

2

1

N N U U U i ce += (3-1) 在连续工作模式下,T D T t off )1(-==?,输出电压的表达式:

D

D

N N U U i -=1*120 (3-2)

4系统电路图

系统电路图如下所示:

图4-1 系统电路图

5小结与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将220V/50Hz的交流电通过AC-DC—AC变换成220V/400Hz的交流电。本次设计用到了许多以前所学的知识,但是由于以前学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忘记了,所以就只有把书拿出来重新看看。在设计SPWM形成电路时,用了一些我们没有学过的芯片,通过网上和书本上查资料,自己已尽力的将这些芯片的原理和怎么使用弄懂。本次设计,将理论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自己从中收获了很多。从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也发现了我很多的不足,在知识上欠缺太多了,本来很多学过的,但在应用的时候却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会努力的去提高自己,让自己在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杨荫福,段善旭,朝泽云,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5] 李宏,电力电子设备用器件与集成电路应用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桥式直流PWM变换器仿真分析解析

黑龙江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设计题目:桥式直流PWM变换器仿真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2) 第二章课程设计的内容 (2) 第三章设计报告要求 (2) 第四章参考资料 (2) 第五章课程设计的题目 (3) 第六章课程设计的内容 (3) 6.1总体电路的功能框图及其说明 (3) 6.2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 (3) 6.3控制电路 (4) 6.4驱动电路 (5) 6.5缓冲电路 (6) 6.6双极性PWM控制方式 (6) 6.7单极性PWM控制方式 (9) 第七章心得与体会 (11) 第八章参考文献 (13) 附录:评分标准 (14)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性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必修实践性环节。 目的: 1、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如何利用Internet检索需要的文献资料。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仿真工具的能力和方法。 5、提高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 6、加深理解《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 7、初步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1、整流电路的选择 2、整流变压器额定参数的计算 3、晶闸管(全控型器件)电压、电流额定的选择 4、平波电抗器电感值的计算 5、保护电路(缓冲电路)的设计 6、触发电路(驱动电路)的设计 7、画出完整的主电路原理图和控制电路原理图 8、用MATLAB进行仿真,观察结果 三、设计报告要求 依据“课程设计说明书”(电子文档)的模板格式撰写。内容应包括: 1、主电路设计说明 2、控制电路设计说明 3、仿真结果讨论(说明是否达到设计指标的要求) 4、附录: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原理图 四、参考资料 电力电子技术教材及相关资料

直流变换器课程设计样本

直流变换器课程设 计

目录第一章.设计概要 1.1 技术参数 1.2 设计要求 第二章.电路基本概述 第三章. 电力总体设计方案 第三章.电力总体设计方案 3.1 电路的总设计思路 3.2电路的设计总框图 第四章 BUCK 主电路设计 4.1 Buck变换器主电路原理图 4.2 Buck变换器电路工作原理图4.3 主电路保护(过电压保护)4.4 Buck变换器工作模态分析 4.5 主电路参数分析 第五章控制电路 5.1 控制带你撸设计方案选择

5.2 SG3525控制芯片介绍 5.3 SG3525各引脚具体功能 5.4 SG3525内部结构及工作特性 5.5 SG3525构成的控制电路单元电路图第六章驱动电路原理与设计 6.1 驱动电路方案设计与选择 6.2 驱动电路工作分析 第七章附录 第八章设计心得

第一章.设计概要 1.1 技术参数: 输入直流电压Vin=25V,输出电压Vo=10V,输出电流Io=0.5A,最大输出纹波电压 50mV,工作频率 f=30kHz。 1.2 设计要求: (1)设计主电路,建议主电路为:采用 BUCK 变换器,大电容滤波,主功率管用 MOSFET;(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设计 MOSFET 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 MOSFET 驱动电压、 BUCK 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以及输出电压波形(波形汇总绘制,注意对应关系); (5)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小结。 第二章.电路基本概述

直流斩波电路(DC Chopper)的功能是将直流电变为另一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也称为直接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 Converter)。直流斩波电路一般是指直接将直流电变为另一直流电的情况,输入与输出不之间不隔离。直流斩波电路的种类较多,包括 6 种基本斩波电路:降压斩波电路,升压斩波电路,升降压斩波电路,Cuk 斩波电路,Sepic 斩波电路和 Zeta 斩波电路。Buck 电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 DC/ DC 拓扑,结构比较简单,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广泛用于各种电源产品中。根据对输出电压平均值进行调制的方式不同,斩波电路能够分为脉冲宽度调试、频率调制和混合型三种控制方式,Buck 电路的研究对电子产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MOSFET 特点是用栅极电压来控制漏极电流,驱动电路简单,需要的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热稳定性优于 GTR,但其电流容量小,耐压低,一般只适用于功率不超过 10kW 的电力电子装置。功率MOSFET 的种类:按导电沟道可分为P 沟道和 N 沟道。按栅极电压幅值可分为;耗尽型;当栅极电压为零时漏源极之间就存在导电沟道,增强型;对于 N(P)沟道器件,栅极电压大于(小于)零时才存在导电沟道,功率 MOSFET 主要是 N 沟道增强型。 第三章.电力总体设计方案 3.1 电路的总设计思路

电路原理图设计说明

电路原理图设计 原理图设计是电路设计的基础,只有在设计好原理图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电路仿真等。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电路原理图、编辑修改原理图。通过本章 的学习,掌握原理图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1 电路原理图设计流程 原理图的设计流程如图3-1 所示 . 。 图3-1 原理图设计流程 原理图具体设计步骤: (1 )新建原理图文件。在进人SCH 设计系统之前,首先要构思好原理图,即必须知道所设计的项目需要哪些电路来完成,然后用Protel DXP 来画出电路原理图。

(2 )设置工作环境。根据实际电路的复杂程度来设置图纸的大小。在电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图纸的大小都可以不断地调整,设置合适的图纸大小是完成原理图设计的第一步。 (3 )放置元件。从元件库中选取元件,布置到图纸的合适位置,并对元件的名称、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根据元件之间的走线等联系对元件在工作平面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美观而且易懂。 (4 )原理图的布线。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利用SCH 提供的各种工具、指令进行布线,将工作平面上的器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5 )建立网络表。完成上面的步骤以后,可以看到一张完整的电路原理图了,但是要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就需要生成一个网络表文件。网络表是电路板和电路原理图之间的重要纽带。 (6 )原理图的电气检查。当完成原理图布线后,需要设置项目选项来编译当前项目,利用Protel DXP 提供的错误检查报告修改原理图。 (7 )编译和调整。如果原理图已通过电气检查,那么原理图的设计就完成了。这是对于一般电路设计而言,尤其是较大的项目,通常需要对电路的多次修改才能够通过电气检查。 (8 )存盘和报表输出:Protel DXP 提供了利用各种报表工具生成的报表(如网络表、元件清单等),同时可以对设计好的原理图和各种报表进行存盘和输出打印,为印刷板电路的设计做好准备。 3.2 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下面就以图3 -2 所示的简单555 定时器电路图为例,介绍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电压频率变换器的设计讲解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电压频率变换器 所学专业名称电气信息类 班级电类114班 学号********** 学生姓名王*金 指导教师汪* 2012年12月23日

机电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任务书 设计名称:电压频率转换器 学生姓名:王*金指导教师:汪* 起止时间:自2012 年12 月10 日起至2012 年12 月25 日止 一、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集成电路及有关电子元器件的使用; 2).了解电压平频率转换器主体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学习电路中基本电路的应用以及单稳态触发器等综合应用。 二、课程设计任务和基本要求 设计任务: 1).熟悉和应用比较器的构成及设计方法,尤其是迟滞比较器的应用。 2).熟悉和应用积分器的构成和设计方法,了解电容在其中的工作原理。 3).熟悉和简单应用二极管作电子开关的构成和设计方法。 4).熟悉迟滞比较器与积分器之间的波形转换。 5).熟悉掌握运用multisim画图、调试和仿真。 基本要求: 1).有明确的设计方案使操作简便易行。 2).设计一个将直流电压转换成给定频率的矩形波,包括:积分器;电压

比较器。 3).输入为直流电压0-10V。 4).输出为f=0-500Hz的矩形波。 5).按规定格式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电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老师评价表

目录 摘要和关键词 (1) 第一章设计指标 (2) 1.1 设计指标 (2) ◆ 1.1.1设计内容 (2) ◆ 1.1.2设计要求 (2) 第二章系统设计原理及内容 (2) 2.1 设计思想 (2) 电压/频率转换器原理框 (2) 第三章电路各模块方案设计 (3) 3.1 积分器的设计方案 (3) 3.2比较器的设计方案 (4) ◆ 3.2.1电压比较器 (4) ◆ 3.2.2过零比较器 (5) 3.3单稳态触发器 (6) 3.4低通滤波器 (6) 3.5模块的整合 (7) ◆ 3.5.1 电压/频率 (7) ◆ 3.5.2 频率/电压 (7) 第四章结束语 (8) 4.1心得体会 (8) 元件清单 (9) 参考文献 (9)

由IGBT组成的H桥型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建模及应用仿真

目录 1.引言 (2) 1.1研究意义 (2) 1.2研究内容 (2) 2.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 4 H桥DC/DC变换系统的电路仿真模型建立与实现 (6) 5 结论 (11) 心得体会 (12)

1.引言 1.1研究意义 电能是现代工农业、交通运输、通信和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电能一般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两大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电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将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以满足供电能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匹配关系,还需要通过对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和谐波等的控制和调节,以提高供电的质量和满足各种各样的用电要求,这些要求在电力电子技术出现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使人们可以用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为各种各样的用电要求提供高品质的电源,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所谓变流就是指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转换,对交直流电压、电流的调节,和对交流电的频率、相数、相位的变换和控制。而电力电子变流电路就是应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这些转换的线路,一般这些电路可以分为四大类。 (1)交流—直流变流器。 (2)直流—直流斩波调压器。 (3)直流—交流变流器。 (4)交流—交流变流器。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直流—直流斩波调压。 1.2 研究内容 (1)工作原理分析 (2)系统建模及参数设置 (3)波形分析 2.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直流—直流变流电路的功能是将直流电变为另一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包括直接直流变流电路和间接直流变流电路。直接直流变流电路也称斩波电路,它的功能是将直流电变为另一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一般是指直接将直流电变为另一直流电,这种情况下输入与输出之间不隔离。间接直流变流电路是在直流变流电路中增加了交流环节,在交流环节中通常采用变压器实现输入输出间的隔离,因此也称为带隔离的直流—直流变流电路或直—交—直电路。直流—直流变流器有多种类型,主要有降压变流器、升压变流器和桥式直流变流器等,这里主要介绍桥式(H型)直流变流器。 电流可逆斩波电路虽可使电动机的电枢电流可逆,实现电动机的两象限运行,但其所能提供的电压极性是单相的。当需要电动机进行正、反转以及可电动又可制动的场合,就必须将两个电流可逆斩波电路组合起来,分别向电动机提供正向和反向电压,即成为桥式可逆斩波电路。

浅谈味觉与互动装置艺术的结合

浅谈味觉与互动装置艺术的结合 目前,互动装置艺术的体系并不是非常完整,而且网络以及书籍上更多的是对互动装置艺术的基础概念的介绍,少有对作品以及作者理念的剖析,尤其是这种艺术形式流入国内较晚,想要详细的了解互动装置艺术体系也变得困难起来。通过书籍、对相关互动装置艺术家们的采访与网络视频对互动装置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浏览了许多优秀的互动装置艺术家们的作品,感受颇深,也对自己的毕业装置作品有了一些想法。 第一章互动装置概述 (一)、互动装置概念 互动装置艺术属于数字艺术又称“新媒体艺术”的一种,是用装置艺术做为基础,互动装置艺术通过增加装置的互动性,让观众参与到装置的创造当中,使观众成为装置艺术的一部分。装置艺术,是一门综合展示艺术,装置艺术就是是利用身边的实物作为媒介进行创作的一门艺术。但与装置艺术不同的是,互动装置的艺术家们会创造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如果没有观众的参与和感知,这个装 置的内容就不算是完整的,因为艺术的产生需要人行为的介入。(二)、装置艺术的互动性演变

1.装置艺术的出现 装置艺术开始出现具体的表现是上世纪初才开始的。在美国纽约,1942年举办了一场叫做“国际超现实主义展”的会展,在这场会展的大厅中,顶棚与展架中间缠绕着凌乱的白色线绳,搭建出一个像是蛛网的空间,同时,艺术家们借以舞台画、布景等方法来试图创造出一个具有心理暗示效果的空间环境,这个会展的作品实际上已经算是最早的装置艺术了。 2.装置艺术向互动性演变 装置艺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左右开始出现,随着不断的发展、探索,为互动装置艺术奠定了基础,直到21世纪进入数字时代,装置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后,产生了互动装置的体系。 (1)20世纪80年代后装置艺术表现手段丰富 在80年代装置艺术中更加广泛的运用了电视和录像,涉及到的方向和题材也再不断开拓。这些崭新的视觉艺术手段的应用,对于使用传统艺术手段无法了解到的领域有了更好地探索。80年代后,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段丰富了起来,在80年代对于表现手段的探索为互动装置广泛的兼容性奠定了基础。 (2)20世纪90年代装置艺术题材更为广泛 90年代装置艺术使用的题材更为广泛,它涉及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的等方面,许多运用了当代的焦点话题,例如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种族矛盾等。90年代的装置艺术家们不满足于利用展览馆现成的空间,或用光线制造室内空间的幻觉,而是“改建”室内空间,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应用课程设计 课题:50W三绕组复位正激变换器设计 班级电气学号 姓名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系别电气工程系 指导教师 淮阴工学院 电气工程系 2015年5月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分析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间接的直流变流电路基本环节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隔离的DC/DC电路的优缺点有一定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单端正激变换器的脉冲变压器工作特性,了解其复位方式,掌握三绕组复位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分析该电路的各种工作模态,及开关管、整流二极管的电压电流参数设计和选取,掌握脉冲变压器的设计和基本的绕制方法,熟悉变换器中直流滤波电感的计算和绕制,建立硬件电路并进行开关调试。 需要熟悉基于集成PWM芯片的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并学会计算PWM控制电路的关键参数。输入:36~75Vdc,输出:10Vdc/5A 二、设计任务 1、分析三绕组复位正激变换器工作原理,深入分析功率电路中各点的电压 波形和各支路的电流波形; 2、根据输入输出的参数指标,计算功率电路中半导体器件电压电流等级, 并给出所选器件的型号,设计变换器的脉冲变压器、输出滤波电感及滤波电容。 3、给出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能够输出频率和占空比可调的脉冲源。 4、应用protel软件作出线路图,建立硬件电路并调试。 三、总体设计 3.1 开关电源的发展 开关电源被誉为高效节能电源,代表着稳压电源的发展方向,现已成为稳压电源的主流产品。 开关电源分为DC/DC和AC/DC两大类。前者输出质量较高的直流电,后者输出质量较高的交流电。开关电源的核心是电力电子变换器。按转换电能的种类,可分为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变换器),是将一种直流电能转换成另一种或多种直流电能的变换器;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另一种或多种直流电能的变换器;整流器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电能变换器和交交变频器四种。 开关电源的高频化是电源技术发展的创新技术,高频化带来的效益是使开关电源装置空前的小型化,并使开关电源进入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

Protel99SE层次原理图设计步骤

Protel99SE多张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1. Protel实现一个系统多张原理图,电路模块化的使用方法。 “在Protel中如何实现多张图的统一编号”即多张原理图其实是一个电路板(为了模块化才在多个图中画的)。以前建的Protel工程不大,一张图基本就搞定了,也没尝试过多图的。研究了一下,也不是很难,作为总结写在这里。 以下是步骤:(前提是你已经在你的工程中画好了原理图) (1)、先建一张空白电路原理图,比如Global.sch,并打开该原理图。 (2)、在Global.sch窗口下选择Designed-> Create Symbol From Sheet, 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你的第一张图,这时会有另一个对话框出现 点击OK后,在Global.sch里鼠标会有变化,用鼠标在Globa l.sch 上画一个框就代表你的第一张原理图,其他原理图照此办理。 (3)、这样你可以在Global.sch中Annotate(Tool->Annotate)了。将Options标签下的Current Sheet Only 项的小勾去掉。然后再选择Ad vanced Options标签下需要编号的图纸文件名前打上小勾,点击OK,完成。 (4)、在Netlist Creation的时候注意在Sheets To Nitlist下选择“Ac tive Project”。

出处:https://www.doczj.com/doc/a713627856.html,/pepsi360/blog/item/cc82cb07fcb64fc47b894 79b.html 2. Protel99SE多张原理图生成一张总网表的方法 (1). 新建一张原理图,点击"PlaceSheetSymbol"放置一个原理图符号,然后右击选其“proterties”,在filename 一栏输入你准备与之绑定的原理图文件名.确定ok。 依此类推...,直到把全部的原理图与每一个放置的原理图符号绑定完为止,最后保存。 (2). 打开全部的原理图(否则导入PCB时不能生成网络,只有元器件)。 (3). 打开"Design"菜单下的“Creat netlist..."选项,在"sheets to netlist "一栏选择“Active sheet plus sub sheets",然后点击ok,就可生成多张原理图的总网表。 (4). 在PCB图设计模式下导入总网表即可。 出处:https://www.doczj.com/doc/a713627856.html,/s/blog_4cdc39f50100h4tm.html 3. [小窍门]如何把多张原理图整合起来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需要把多张原理图连接起来,在同一PCB文件上进行绘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要确保每张原理图都要放置互相连接的端口(即Port),相连的端口名称要一样。 (2).新建一个SCH文件或打开一个上面有足够空白空间的SCH文件。

DC-DC变换器的设计方案

一种模块化高效DC-DC变换器的开发与研制 设计方案 一、设计任务:设计一个将220VDC升高到600VDC的DC-DC变换器。在电阻负载下,要求如下: 1、输入电压=220VDC,输出电压=600VDC。 2、输出额定电流=2.5A,最大输出电流=3A。 3、当输入在小范围内变化时,电压调整率SV≤2%(在=2.5A时)。 4、当在小范围你变化时,负载调整率SI≤5%(在=220VDC时)。 5、要求该变换器的在满载时的效率η≥90%。 6、输出噪声纹波电压峰-峰值≤1V(在=220VDC,=600VDC,=2.5A条件下)。 7、要求该变换器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设定在3A。 8、设计相关均流电路,实现多个模块之间的并联输出。 二、设计方案分析 1、DC-DC升压变换器的整体设计方案 图1 DC-DC变换器整体电路图

如图1升压式DC-DC变换器整体电路所示,该DC/DC电压变换器由主电路、采样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组成;开关电源的主电路单元、样电路单元采、控制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单元组成闭环控制系统,是相对输出电压的自动调整。控制电路单元以SG3525为核心,精确控制驱动电路,改变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达到稳压的目的。 2、DC-DC升压变换器主电路的工作原理 DC-DC功率变换器的种类很多。按照输入/输出电路是否隔离来分,可分为非隔离型和隔离型两大类。非隔离型的DC-DC变换器又可分为降压式、升压式、极性反转式等几种;隔离型的DC-DC变换器又可分为单端正激式、单端反激式、双端半桥、双端全桥等几种。下面主要讨论非隔离型升压式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图2(a)DC-DC变换器主电路 图2(b)DC-DC变换器主电路 图2(a)是升压式DC-DC变换器的主电路,它主要由开关变换电路、高频变压电路、整流电路、输出滤波电路四大部分组成;图1(b)是用matlab模拟出的升压式DC-DC变换器的主电路图。其中开关变换电路主要由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储能电容C和RC 放电电路组成;高频变压器电路由一个工作频率为20KHz的升压变压器和一个隔直电容组成;整流电路部分采用桥式整流的设计方案,由四个快速恢复二极管构成,实现将逆变产生

降压斩波电路__课程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降压直流斩波电路实验装置 院(系):新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131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2011-12-26至2011-01-6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新能源学院教研室:电气 目录 第1章绪论 (4)

1.1 降压直流斩波电路的基本概念 (5) 1.2 降压直流斩波电路的发展 (5) 第2章降压直流斩波斩波电路设计 2.1 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 (7) 2.1.1降压斩波电路(Buck Chopper) (7) 2.1.2 IGBT驱动电路选择 (8) 2.2 整流电路 (8) 2.3 斩波信号产生电路 (9) 2.3.1由分立元件组成的驱动电路 (9) 2.3.2集成驱动电路 (10) (2)电路原理图及工作原理简介 (11) 2.4 最优参数选择 (13) 2.4.1 整流电路部分 (13) 2.4.2 斩波主电路部分 (13) 2.5 生成总的电路图 (15) 2.5.1 总原理图 (15) 2.5.2 此电路的主要功能 (16) 2.6 保护电路 (16) 2.6.1 整流桥电路部分 (16) 2.6.2 驱动电路部分 (17) 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摘要 直流斩波电路作为将直流电变成另一种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 DC-DC 变换器 ,在直流传动系统、充电蓄电电路、开关电源、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及各种用电设备中得到普通的应用.随之出现了诸如降压斩波电路、升压斩波电路、升降压斩波电路、复合斩波电路等多种方式的变换电路 . 直流斩波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开关电源及直流电动机驱动中,使其控制获得加速平稳、快速响应、节约电能的效果。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IGBT在牵引电传动电能传输与变换、有源滤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TDC-1型学习机是为了配合高等工科院校及高等专科技术学校的“电力电子”或“半导体变流技术”等课程中的直流斩波电路实验并根据当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而设计的新型实验装置。该学习机面板上画有原理图。各测试点均装有测试探头可以钩住的端子。测试电压及波形十分方便。使学生在实验课中安全、方便、直观地观察到各种电压、电流的波形及数据。学生实验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典型的应用电 . 关键词:直流;电力电子;变换电路;

protel 99se绘制原理图的主要步骤

protel 99se绘制原理图的主要步骤 通常,硬件电路设计师在设计电路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要知道,严格按照步 骤进行工作是设计出完美电路的必要前提。对一般的电路设计而言,其过程主要分为 以下3步: 1.设计电路原理图 在设计电路之初,必须先确定整个电路的功能及电气连接图。用户可以使用Protel99 提供的所有工具绘制一张满意的原理图,为后面的几个工作步骤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证。 2.生成网络表 要想将设计好的原理图转变成可以制作成电路板的PCB图,就必须通过网络表这一桥梁。在设计完原理图之后,通过原理图内给出的元件电气连接关系可以生成一个网络 表文件。用户在PCB设计系统下引用该网络表,就可以此为依据绘制电路板。 3.设计印刷电路板 在设计印刷电路板之前,需要先从网络表中获得电气连接以及封装形式,并通过这些 封装形式及网络表内记载的元件电气连接特性,将元件的管脚用信号线连接起来,然 后再使用手动或自动布线,完成PCB板的制作。 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一般来讲,进入SCH设计环境之后,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才算完成原理图的设计:1.设置好原理图所用的图纸大小。最好在设计之处就确定好要用多大的图纸。虽然在 设计过程中可以更改图纸的大小和属性,但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在将来的设计过程中受益。 2.制作元件库中没有的原理图符号。因为很多元件在Protel99中并没有收录,这时就 需要用户自己绘制这些元件的原理图符号,并最终将其应用于电路原理图的绘制过程 之中。 3.对电路图的元件进行构思。在放置元件之前,需要先大致地估计一下元件的位置和 分布,如果忽略了这一步,有时会给后面的工作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 4.元件布局。这是绘制原理图最关键的一步。虽然在简单的电路图中,即使并没有太 在意元件布局,最终也可以成功地进行自动或手动布线,但是在设计较为复杂的电路 图时,元件布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原理图的绘制效率以及所绘制出的原理图外观。

变换器设计

变换器设计 一、初级并联次级串联2500W 输出 EE55/28/17 中心柱C =16.95,B =37.5, D =16.75,E =18.9 有效参数:A e =2.82cm 2, V e =34900 mm 3 EE55/28/21 中心柱C =16.95,B =37.5, D =20.75, E =18.9 Ae =3.49 cm 2, V e =43200mm 3 窗口A w =(B-C)×E=(37.5-16.95)×18.9=388.4mm 2, 平均匝长l w =2(D+C)+(B-C)×π/2=2(16.95+16.75)+π(37.5-16.95)/2=100mm =2(16.95+20.75)+π(37.5-16.95)/2=107mm 1.设计参数 输入电压100~130V 输出电压U dc =400V , 最小输出电压U =350V 输出功率2500W/2=1250W 变压器频率f=50kHz 假定变换效率η=0.85, 要求功率管满载导通压降小于1.5V 。 2. 磁性采用EE55/28/21 3. 设在110V 时最大占空度0.96,初级匝数 88.91051049.315.04110 97.044 41=××××××== ?f BA DU N e i 匝 取10匝 4. 初级平均电流、中值电流和初级有效值 4.131108 5.01250min =×== i o i U P I η A ,中值电流==97 .0i a I I 13.8A ,6.92/97.01=×=a I I A 5. 次级电流 25.6200 1250 2=== dc o U P I A 5. 匝比、次级匝数和线圈结构 设最低电压为100V ,保证输出最低电压350V ,则变比 75.1100 175 == n 5.171075.112=×==nN N 匝。取18匝 次级18×2分内外层。初级夹在中间。 6. 导线尺寸,电流密度j=4A/mm 2 初级需要导线截面积4.24/6.94/11===I A cu mm 2 窗口宽D w =2E=2×18.9=37.8mm ,考虑骨架和爬电距离,绕线部分宽度D w ’=30mm ,初级铜带厚度

课程设计AD转换器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研究报告 AD转换器设计 学生姓名:王欢 学生学号:20094075XXX 指导教师:赵肖宇 所在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 中国·大庆 2012 年12 月

目录 1 设计任务要求 (1) 2 方案设计与比较 (1) 2.1 总体设计框图 (1) 2.2 各框图的功能和可选电路及特点 (1) 3 单元电路设计 (2) 3.1 模拟电压产生电路 (2) 3.2 输出电路 (2) 3.3 555信号发生器 (3) 3.4 555信号清零 (4) 3.5 74LS00 (4) 3.6 计数器电路 (5) 3.7 D/A转换器DAC0832 (5) 3.8 LM324比较器 (7) 4 元件选择 (7) 5 整体电路 (8) 6 电路工作原理 (9) 7 困难问题及解决措施 (9) 8 总结与体会 (9) 9 致谢 (10) 10 参考文献 (11)

1 设计任务要求 ?电源 5V; ?输出数字量8位; ?误差1LSB; ?带转换开始控制; ?输入直流电压0-2.5V; ?主要单元电路和元器件参数选择; ?用绘图软件画出总体电路图; ?应用仿真软件仿真; 2 方案设计与比较 2.1 总体设计框图 上图为8位为计数式8位A/D转换器的总体设计框图。该八位AD转换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模拟电压产生电路 2)电压比较电路 3) DA转换电路 4)脉冲产生电路 5)控制电路6)计数电路 7)输出电路 2.2 各框图的功能和可选电路及特点 1)模拟电压产生电路:在电位器上产生0~2.5V的待转换电压。 2)电压比较电路:比较两个电压值进行判断并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待转换电压Vx进入比较器正端,而经DA转换器转换出的模拟电压量Vy则进入比较器负端与Vx比较。若Vx > Vy,则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反之为低电平。

#互动装置艺术综述

互动装置艺术综述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它的产生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产生的,它属于数字艺术中新媒体艺术的一个新的分支,其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与观众的交互中都给予了观众新的感受,在艺术鉴赏上也给予了新的启迪。互动装置艺术近几年才流行于欧美各国,在我国则刚刚起步,一些院校以清华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为代表陆续开始了在互动装置艺术领域的研究。2003年,上海大学举办了九国数码艺术作品展,许多互动装置作品得到了展出;在2004年,北京清华大学主办了北京首届新媒体艺术展,其中互动装置艺术的作品占了相当的比例,标志着互动装置艺术将走上历史舞台,并承载着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重任。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包括了设计艺术、计算机图形技术、编程语言、传媒硬件材料等各类学科,甚至包括生物学、音乐、物理知识都要有所了解,才能进行设计和作品的创作。本文作者就几年的研究与学习对互动装置艺术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尝试,并将其特征和一些分类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供业界探讨,以促进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和完善。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自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问世至今,仅仅几十年的历史,然而计算机型号却不断被升级换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建筑的一部分,也勿庸置疑地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与商业紧密结合的设计艺术首当其冲,其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创作内容,无论在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还是服装设计等等各个领域计算机的引入都增加了新的生命力。此后,计算机图形艺术(computer graphic,简称CG艺术)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从设计艺术中分离出来,被大众所接受,并不断完善细化和发展起来。 计算机图形艺术最早出现在1968年伦敦的计算机美术作品巡回展览上,展览历经欧洲各国,最后在纽约闭幕,从此,计算机美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独立出来,开创了艺术设计领域的新的天地。与此同时,电子媒体也逐渐走入与人们相关的艺术领域,媒体种类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影像艺术、数码图形、网络艺术等等,电子媒体这种传媒也逐渐被新媒体艺术的概念所取代。七十年代中期,“多媒体”的概念出现在计算机行业,它可以使用户第一次感受到一种以上的多通道同时存在的状态,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意的通道。加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作品表现方式更全面,特别在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它的特性是信息的多样化、交互性、集成化。 多媒体艺术中的交互性的出现是交互艺术开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它只是单纯而原始的指令性操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新媒体艺术由此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新技术上、表现性上、综合性上、以及互动性上有所尝试,成为一门更加综合的艺术形式,互动装置艺术已在其中隐约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媒体艺术作品以互动的艺术形式出现,新媒体艺术作品奖项也随之设立,与此同时,互联网艺术作品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今天的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TL494降压电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基于TL494的非隔离开关电源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目录

1 设计任务与要求4 2 集成稳压电源和开关电源的区别4 集成稳压器的组成 4 开关电源的组成5 3 开关电源的分类6 4 常见开关电源的介绍6 基本电路7 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7 单端正激式开关电源8 自激式开关稳压电源8 推挽式开关电源9 降压式开关电源9 升压式开关电源10 反转式开关电源10 5 buck变换器11 buck工作原理11 buck变换器的参数计算12 6 TL494 脉宽调制电路14 TL494 芯片主要特征14 TL494 工作原理简述14 标准BUCK(降压)电路图15 7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16 8.结论与心得错误!未定义书签。 9.参考文献17 10.附录17 基于TL494的非隔离开关电源设计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掌握PCB制板技术、焊接技术、电路检测以及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2.掌握TL494的非隔离开关电源的设计、组装与调试方法。 3.研究开关电源的实现方法,并按照设计指标要求进行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具体要求如下:

分析、掌握该课题总体方案,广泛阅读相关技术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掌握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设计硬件系统并进行仿真,掌握系统调试方法,使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要求: 直流输入电压:10~40V; 输出电压:5V; 输出电流:1A; 效率:≥72%。 二、集成稳压电源和开关电源的区别 (1)、集成稳压器的组成 图1 集成稳压器的组成 电路内部包括了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另外加上保护电路和启动电路。 1.调整管 在W7800系列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中,调整管为由两个三极管组成的复合管。这种结构要求放大电路用较小的电流即可驱动调整管发射极回路中较大的输出电流,而且提高了调整管的输入电阻。 2.放大电路 在W7800系列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中,放大管也是复合管,电路组态为共射接法,并采用有源负载,可以获得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3.基准电源 在W7800系列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中,采用一种能带间隙式基准源,这种基准源具有低噪声、低温漂的特点,在单片式大电流集成稳压器中被广泛采用。 4.采样电路 在W7800系列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中,采样电路由两个分压电阻组成,它对输出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1.新建一张图纸,进行系统参数和图纸参数设置; 2.调用所需的元件库; 3.放置元件,设置元件属性; 4.电气连线; 5.放置文字注释; 6.电气规则检查; 7.产生网络表及元件清单; 8.图纸输出. 模块子电路图设计步骤 1.创建主图。新建一张图纸,改名,文件名后缀为“prj”。 2.绘制主图。图中以子图符号表示子图内容,设置子图符号属性。 3.在主图上从子图符号生成子图图纸。每个子图符号对应一张子图图纸。 4.绘制子图。 5.子图也可以包含下一级子图。各级子图的文件名后缀均是“sch”。 6.设置各张图纸的图号。 元件符号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库,改名,设置参数; 2.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3.绘制元件外形轮廓; 4.放置管脚,编辑管脚属性; 5.添加同元件的其他部件; 6.也可以复制其他元件的符号,经编辑修改形成新的元件; 7.设置元件属性; 8.元件规则检查; 9.产生元件报告及库报告; 元件封装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封装库,改名; 2.设置库编辑器的参数; 3.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4.第一种方法,对相似元件的封装,可利用现有的元件封装,经修改编辑形成; 5.第二种方法,对形状规则的元件封装,可利用元件封装设计向导自动形成; 6.第三种方法,手工设计元件封装: ①根据实物测量或厂家资料确定外形尺寸; ②在丝印层绘制元件的外形轮廓; ③在导电层放置焊盘; ④指定元件封装的参考点 PCB布局原则 1.元件放置在PCB的元件面,尽量不放在焊接面; 2.元件分布均匀,间隔一致,排列整齐,不允许重叠,便于装拆; 3.属同一电路功能块的元件尽量放在一起;

BUCK变换器设计毕业设计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题目:BUCK变换器设计

9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1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 第二章Buck变换器设计总思路 (6) 2.1 电路的总设计思路 (6) 2.2 电路设计总框图 (6) 2.3 总电路图 (7) 第三章BUCK主电路设计 (8) 3.1 Buck变换器主电路基本工作原理 (8) 3.2 主电路保护(过电压保护) (9) 3.3 Buck变换器工作模态分析 (10) 3.4 Buck变换器元件参数 (12) 3.4.1 占空比D (12) 3.4.2 滤波电容C f (13) 3.5 Buck变换器仿真电路及结果 (14) 第四章控制和驱动电路模块 (15) 4.1 SG3525A脉宽调制器控制电路 (15) 4.1.1.SG3525简介 (15) 4.1.2.SG3525内部结构和工作特性 (15) 4.2 SG3525构成的控制电路单元电路图 (18) 4.3 驱动电路设计 (18)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19)

第六章附录 (20) 第七章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概述 1.1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从八十年代末起,工程师们为了缩小DC/DC变换器的体积,提高功率密度,首先从大幅度提高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做起,但这种努力结果是大幅度缩小了体积,却降低了效率。发热增多,体积缩小,难过高温关。因为当时MOSFET的开关速度还不够快,大幅提高频率使MOSFET的开关损耗驱动损耗大幅度增加。工程师们开始研究各种避开开关损耗的软开关技术。虽然技术模式百花齐放,然而从工程实用角度仅有两项是开发成功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一项是VICOR公司的有源箝位ZVS软开关技术;另一项就是九十年代初诞生的全桥移相ZVS软开关技术。 有源箝位技术历经三代,且都申报了专利。第一代系美国VICOR公司的有源箝位ZVS技术,其专利已经于2002年2月到期。VICOR公司利用该技术,配合磁元件,将DC/DC的工作频率提高到1MHZ,功率密度接近200W/in3,然而其转换效率却始终没有超过90%,主要原因在于MOSFET的损耗不仅有开关损耗,还有导通损耗和驱动损耗。特别是驱动损耗随工作频率的上升也大幅度增加,而且因1MHZ频率之下不易采用同步整流技术,其效率是无法再提高的。因此,其转换效率始终没有突破90%大关。 为了降低第一代有源箝位技术的成本,IPD公司申报了第二代有源箝位技术专利。它采用P沟MOSFET在变压器二次侧用于 forward电路拓朴的有源箝位。这使产品成本减低很多。但这种方法形成的MOSFET的零电压开关(ZVS)边界条件较窄,在全工作条件范围内

互动装置艺术综述

互动装置艺术综述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它的产生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产生的,它属于数字艺术中新媒体艺术的一个新的分支,其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与观众的交互中都给予了观众新的感受,在艺术鉴赏上也给予了新的启迪.互动装置艺术近几年才流行于欧美各国,在我国则刚刚起步,一些院校以清华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为代表陆续开始了在互动装置艺术领域的研究。2003年,上海大学举办了九国数码艺术作品展,许多互动装置作品得到了展出;在2004年,北京清华大学主办了北京首届新媒体艺术展,其中互动装置艺术的作品占了相当的比例,标志着互动装置艺术将走上历史舞台,并承载着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重任。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包括了设计艺术、计算机图形技术、编程语言、传媒硬件材料等各类学科,甚至包括生物学、音乐、物理知识都要有所了解,才能进行设计和作品的创作。本文作者就几年的研究与学习对互动装置艺术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尝试,并将其特征和一些分类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供业界探讨,以促进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和完善。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自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问世至今,仅仅几十年的历史,然而计算机型号却不断被升级换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建筑的一部分,也勿庸置疑地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与商业紧密结合的设计艺术首当其冲,其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创作内容,无论在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还是服装设计等等各个领域计算机的引入都增加了新的生命力。此后,计算机图形艺术(computer graphic,简称CG艺术)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从设计艺术中分离出来,被大众所接受,并不断完善细化和发展起来.??计算机图形艺术最早出现在1968年伦敦的计算机美术作品巡回展览上,展览历经欧洲各国,最后在纽约闭幕,从此,计算机美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独立出来,开创了艺术设计领域的新的天地。与此同时,电子媒体也逐渐走入与人们相关的艺术领域,媒体种类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影像艺术、数码图形、网络艺术等等,电子媒体这种传媒也逐渐被新媒体艺术的概念所取代。七十年代中期,“多媒体”的概念出现在计算机行业,它可以使用户第一次感受到一种以上的多通道同时存在的状态,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意的通道。加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作品表现方式更全面,特别在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它的特性是信息的多样化、交互性、集成化。 ?多媒体艺术中的交互性的出现是交互艺术开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它只是单纯而原始的指令性操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新媒体艺术由此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新技术上、表现性上、综合性上、以及互动性上有所尝试,成为一门更加综合的艺术形式,互动装置艺术已在其中隐约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媒体艺术作品以互动的艺术形式出现,新媒体艺术作品奖项也随之设立,与此同时,互联网艺术作品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今天的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的计算机图形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媒体艺术始于9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的更新迭代和可接受的价格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计算机图形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其中新媒体艺术在原始模仿国外的录像艺术的过程中慢慢成为一个新的分支,并不断地完善而独立壮大起来。??北京首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1]是中国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新媒体艺术盛会。一些大的媒体艺术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