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视角下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

经济法视角下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

经济法视角下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
经济法视角下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

经济法视角下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经营自主权的内涵

(一)经营自主权的发展路径经营自主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源于国企改革过程中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独立经营的一项法律制度。1979年5月国务院宣布在首都钢铁公司和天津自行车厂等八家大型国企率先实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实验。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按照五个改革管理机制文件组织试点的通知》等5个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文件,启动了一系列确认和保障经营自主权的改革措施。1991年《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1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中提出要按照《企业法》的要求落实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继续坚持政企职责分开,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行政干预》1992年国务院出台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二章设专章共17条列举了生产经营

决策权、投资决策权、产品销售权、产品劳务定价权、资金支配权、物资采购权、进出口权、资产处置权、联营、兼并权、劳动用工权、人事管理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内部机构设置权、拒绝摊派权等经营权内容。在效力上明确上述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和侵犯,并提供了诉讼、申诉、举报等救济途径。自1978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13个文件做出97条有关经营自主权的规定。1982年《宪法》中多处有关经营自主权的类似提法。《宪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第17条第1款规定: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和接受国家计划指导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将第16条第1款修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第17条第1款则被修改为: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删除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国有企业所附带的经营自主权利的条件。另外,《对外贸易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法》、《残疾人保障法》等也有关于经营自主权确认与保障相关条款。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的涉及经营自主权的法律达11部,

1989年《行政诉讼法》第11条(三)规定:“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可以依法提取行政诉讼。1997年12月14日任建新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的报告中要求及时认真地审理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行政争议案件,切实依法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利。江泽民2002年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向十六大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提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及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我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全依照公司企业法来运作,企业成了法律意义上独立的市场主体,政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直接干预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经营自主权也不再是党的政策和方针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已不在提及经营自主权,除了《企业国有资产法》提及经营自主权外,很少有正式法律文件提及经营自主权。

(二)经营自主权的经济宪政内涵

古典宪政思想主要是在政治制度上确保公民权利

不受政府及其官员们的侵害。孟德斯鸠和洛克等精心设计了分权和制衡的宪政制度。[2]传统政治学说和宪政理论中,宪政的核心问题是对政治权进行限制。[3]宪政在某种程度上是限制政府权力的制度安排,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使国家的政治问题法律化,使公民基本权利和政府权力法治化。[4]经济宪政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过程中,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法治的程序正义,尊重市场主体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宪政制度。[5]纵观经营自主权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沿革,经营自主权自设定之日起就是为了排除和限制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干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政企分离、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历程,也是确立我国企业经营权最基本的经济宪政基础。随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经营自主权有了新的法律涵义,经营自主权的权利主体也不仅限于企业,市场中的任何经营者都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经营自主权就是市场主体最基本的经济权利,包含了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所有经营权,即产、供、销、人、财、物及其他权利。尽管不同市场主体享有的具体的经营自主权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中,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和《行政复议法》第6条的

规定,只要行政机关实施了侵犯相对人“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或“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相对人便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是行政复议。行政复议已经把“经营自主权”的范围从“法律、法规规定的”扩大到“合法”的范畴,法律在赋予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的同时,更强调“限制政府公权力干预”的宪政核心价值。

二、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之法律困境(一)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之民法困境1.市场主体的“权利滥用”异化了经营自主权。在权利观念层里,权利被罩上天然的道德正当性光环。所谓权利神圣、权利不可剥夺、权利本位、以权利对抗权力等理论和学说俘获了不少支持。法国学者若斯兰揭示了“行使权利无可过咎”、“权利无所谓滥用”等观念。[6]关于权利滥用理论,各国判例以及理论学说由加害意思及加害目的之主观标准演进到权利人之间合法利益的欠缺、利益均衡之破坏、公序良俗之违背、诚信原则之违反、社会经济目的之违反等客观的标准,使权利滥用要件更为客观化。

[7]《德国民法典》第226条规定:“权利的行使不得专以损害他人为目的”。1922年苏俄民法典第1条规定:“民事权利的行使不能违反社会经济目的。”《瑞士民法典》第2条规定任何人在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

时都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权利的明显滥用不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我国关于禁止权利滥用的宪法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的经济计划,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在实践中,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滥觞于民商法“权利本位”的理念而导致权利滥用和异化。市场主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追求“私权至上”及“法律不禁止即可为”的理念中,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经营自主权常被市场主体异化为“绝对自治权”导致权利滥用,强势的市场主体一方打破平等协商的自治原则,利用优势地位侵犯弱小一方的利益。市场主体不仅超越商业道德底线,滥用经营自主权违法谋取商业暴利,甚至违法犯罪。比如大股东通过操纵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侵吞中小股东利益,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限制竞争打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获取垄断利润,或者低价倾销损害同行利益侵占市场,同业者采取价格联盟排除竞争,经营者囤积商品获取暴利侵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生产假冒伪劣

产品等。引暴美国次贷危机并导致欧美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正是美国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机构通过制度设计,把房贷资产通过证券化后向投资者出售以赚取髙额利润,并把风险转嫁给投资者的一种金融创新,最终导致金融危机。金融衍生产品的横空出世,正是金融监管结构放松监管,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之膨胀的恶果。在我国,无良企业为了获利生产毒奶粉,毒胶囊,红心鸭蛋,苏丹红等问题食品药品,已经完全超越了经营自主权的范畴。正在迅猛发展的“影子银行”以及被深圳市人大会议正名为自主创新的山寨产品,都是游离在法律监管之外的市场主体所谓的经营自主权的特例,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巨大风险和破坏性。

2.经营自主权保护之民事司法障碍。在司法实践中,民法为维护“意思自治”和防止“权利滥用”,只能借用“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和“禁止权利滥用”等基本原则由法官自由裁量,其裁决结果对相关民事行为或是认定为无效,或是撤销,并不能对违法者处以公权力处罚以彰显公平正义,更不可能对受损的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救济。另外,禁止权利滥用作为民法基本原则,如果适用到司法审判过程中裁判个案,要经过

法律原则的具体化过程,由法官对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补充,法官在利益衡量的过程中也存在权力滥用的危险。[8]法官的自由心证可能使受损的权利得不到公正的司法保护,使民事“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公平正义得不到彰显。受民事诉权之限,对于危害公共秩序之权利滥用行为很难通过民事诉讼受到应有的法律惩戒,对社会公共利益之司法救济更难上加难。公权力介人类似的滥用经营自主权的行为也就成为必然。

(二)公权力关于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的“诺斯悖论”

“诺斯悖论”属于制度创新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1981年提出的“国家具有双重目标”,即“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9]。按照“诺斯悖论”的理论逻辑,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权力的介人,另一方面,公权力的无限扩张又会损害经济发展。

1.公权力对市场经营自主权的确认。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认为法律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公

共权威的权利界定,为交易双方提供经由市场交易重新安排权利的起点。[1°]公权力经过人民授权当然地具有了公共权威。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中,对权利的保护需要产生了国家权力。权利是国家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基础、目标以及权限范围。国家权力不得侵犯权利,必须保障权利的实现。我国《民法通则》第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从事经营”。《公司法》第11条规定,“公司应当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0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对企业的越权行为采取的是“合法性”标准,即“法不禁止即可为”。对于从事公共事业的市场主体,其服务的时间、内容和价格应受到政府的管制,这种监管是必需的,是为了确保社会公共利益。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公权力的介人在严格遵守“政企分离”的原则下,政府作为出资人有权依法行使股东权益。公权力对市场主体经营权的介人确保权利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公平性,也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效率性。

另外,为防止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公权力必须对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划出一道红线,在“法无禁止即可为”与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2.公权力对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的侵蚀。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11]公权力对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的侵犯却一直不断上演。2013年12月,北京市工商局向社会发布了“包间最低消费”、“禁止自带酒水”、“消毒餐具另收费”等餐饮行业常见的6种不公平格式条款。2014年2月12日最髙法院在答复中国消费者报的采访函中表示:餐饮行业中的“包间设置最低消费”和“禁止自带酒水”属于霸王条款,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是餐饮行业利用其优势地位,在餐饮服务中向消费者做出的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消费者可以依据上述法律规定,请求人民法院确认“霸王条款”无效[12]。众媒体对此争相报道,消费者更是拍手叫绝。北京市工商局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包间最低消费”、“禁止自带酒水”、和“消毒餐具另收费”属于“霸王条款”的认定值得商榷。餐饮行业有其经营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卫生安全,对餐具消毒是经营者应尽的法定义

务。“消毒餐具另收费”是经营者逃避其法定义务并转嫁给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定性为“霸王条款”并无不妥。但笔者认为“禁止自带酒水”和“包间最低消费”是餐饮行业行使经营自主权的商业行为。餐饮行业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垄断经营。只要不存在合谋行为,市场可以充分竞争,不同的市场主体根据其经营条件和规模对“禁止自带酒水”和“包间最低消费”做出规定,在消费者消费之前履行了告之义务,并不存在所谓的“优势地位”,消费者可以选择接受与否。北京市工商局的认定和最髙法院的答复涉嫌侵犯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消费者与经营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消费过程中存在博弈,双方都会尽可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经营者高级舒适的经营场所及高端服务需要高投人,为确保贏利而不被消费者过度消费或恶意消费,只要不存在共谋行为,经营者对其经营项目适当做出消费限制应该属于行业经营自主权,应受到法律保护。政府部门和法院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幌子,实质上损害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

三、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缺陷之经济法矫正(一)经济法对市场主体的利益平衡利益衡量源于赫克的利益法学,并受到美国庞德法社会学的强烈影响,是在

批判概念法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法解释方法论。[13]我国台湾学者杨仁寿认为司法裁量要依据立法者的利益评价,从立法者角度来取舍利益,利益衡量在于立法者对各种问题或利害冲突在法律秩序内,由法律秩序可观察而得之立法者的价值判断。D4]在宏观层面,既保证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有效协调,又要保证经济个体在市场竞争中的权利自由和平等,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机平衡。[15]在微观方面,市场主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该顾及弱势群体的利益,不损害其他经营者、消费者和劳工的权益,实现经营目标的效益并兼顾公平原则。经济法作为保护弱者之法,是进行利益平衡的利器。如《反垄断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产品质量法》等都是通过制度的设计防止经营者滥用经营自主权损害弱势相对方的利益。百度在与人人信息服务公司关于竞价排名的反垄断诉讼?中虽然获胜,但这并不等于百度的竞价排名没有法律瑕疵,只是司法没有给消费者一个公平的判决,这是法律制度和司法审判的缺陷所导。虽然百度胜诉,其竞价排名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是客观存在的,其滥权之嫌在消费者心中难除。《反垄断法》通过立法把大企业权利滥用行为纳人法律监管的范围,但受限于现行法

律制度和司法审判机制的不足,尚未彰显其司法正义。

经济法律制度对利益平衡之立法应该避免极端的偏袓性立法,应确保市场主体各方利益的实质平衡。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反悔权的规定,笔者认为对勃勃发展的电商可能会造成一种制度不公平,会破坏本来已形成的良好电商秩序,甚至增加司法监管成本。淘宝有完善的退货退款机制和内部维权处理机制,消费者网络购物权益基本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不可否认,在欧美不少国家都有关于消费者“反悔权”的规定,但那是建立在完善的诚信监管体系下。在我国诚信建设严重缺失的现实中,7天无理由退货容易诱发道德危机,如果被消费者滥用就会打击正在蓬勃发展的电商。就算他们做好了,但“无理由”退货却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特别是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让人质疑。如果商家不执行,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维权成本与赔偿所得价值几何?这样的纠纷是不是都要通过司法解决?司法的成本又几何?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法律就成为纸老虎,是大炮打苍蝇的法律资源浪费,而且严重影响法律的权威。关于“禁止自带酒水”和“包间最低消费”的规范应如何平衡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与消费者的选择权也

值得深思,如果一律被认定为“霸王条款”而无效,那高端餐饮将面临艰难的选择,最终导致餐饮行业的低端化和平庸化,抑制行业的创新和品质的提升,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也满足不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主体的“经济人”本性是客观存在的,公权力对市场经济的介人,应尽可能避免诱发道德危机。在保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应平衡各方利益,遵守其内在的经济规律,避免公权力的滥用。

(二)经济法对公权力侵害经营自主权规制的缺失

法治源于法律机构取得足够的独立权威并对政府权力行使进行规范约束之时。[16]溯本求源,行政垄断是损害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的罪魁祸首,各级政府大量的红头文件正是行政垄断挥之不去的阴霾。我国1993年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7条对禁止行政垄断做出了规定。2007年颁布的《反垄断法》第8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并通过第5章和第7章第51条对行政垄断作了较《反不正当竞争法》更为详细的规定,具体明确政府何种行为属于垄断行为。但遗憾的是现行两部涉及反行政

垄断的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对行政垄断的具体处罚措施,目前对行政垄断的规制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反垄断执法机构对行政垄断没有执法权。《反垄断法》只是规定了反垄断执法部门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建议,反垄断执法部门对行政垄断的违法行为只享有建议权,这对行政垄断行为不具有足够的威慑力。而上级部门基于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或地方利益保护的考量,很难公平公正地做出处罚,法律关于由上级部门对行政垄断进行处决的规定也就形同虚设。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在总结2011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行政垄断违法行为时,对列举的2个行政垄断违法行为的主体在报告中只是用“某市”含糊其辞地概述。[17]工商局反垄断执法部门对该行政垄断行为的态度如此暧昧令人费解。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对行政垄断的态度尚如此遮遮掩掩,反行政垄断就更任重道远了。其次,对行政垄断缺乏司法监督。行政垄断是否能够最终接受司法审查,是其合法性的司法保障。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相对人只能对具体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对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决定等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抽象行政行为则无权提起行政诉讼。现行的行政诉讼机制已从制度上排除了对抽象

行政行为之行政垄断的诉讼,为司法上监督行政垄断设立了障碍。

《反垄断法》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行政垄断。要有效规制行政垄断,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赋予反垄断执法机关对行政垄断的执法权,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规范行政行为,依法行政,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经济民主,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防止公权力对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的侵害。最后,通过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赋予行政相对方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诉权,让市场主体能通过司法救济维护经营自主权。

四、结语

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是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所在。自2013年以来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近400多项行政审批权。2013年12月28日人大常委通过了《公司法》的修改,取消公司法定最低注册资本规定。另外,相关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虽

然有利于完善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但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如何发挥作用,怎样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值得经济法学界深思的课题。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我国的政府管制并非一无是处,能幸免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正是得益于政府管制的红利。相反,欧美等发达国家却深陷危机泥潭经济举步维艰。现行制度是存在很多不足,但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判断题经济法学的发祥地是美国。B A.正确 B.错误 2.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A A.正确 B.错误 3.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构成了经济法学体系。A A.正确B.错误4.博弈论的方法属于哲学方法。B A.正确B.错误 5.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经济法的重要方法。A A.正确B.错误 6.经济法是有关经济的法规的总称。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 1.美国早期经济法立法的重要代表是。 A.自然法典 B.

公有法典C.谢尔曼法D.反不正当竞争法2.一般科学方法不包括。 A.比较方法B.系统方法C.哲学方法D.统计方法三、多选题9.经济法总论的内容包括。 A.价值论B.运行论C.本体论 D.规范论10.经济法的具体制度包括。 A.财政调控制度 B.金融调控制度 C.反垄断制度 D.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一、判断题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法律关系。B A.正确B.错误2.经济法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现代法。A A.正确B.错误 3.经济法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A A.正确B.错误 4.经济法

具有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A A.正确 B.错误 5.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A A.正确B.错误6.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干预。A A.正确B.错误7.自古就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法。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 1.经济法区别于传统法的重要特征是。 A.经济性B.规制性C.现代性 D.强制性2.世界上第一个以“经济法”命名的法规产生于。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3.美国颁布的第一部经济法是。A.《谢尔曼法》 B.《煤炭经济法》 C.《国家工业复兴法》 D.《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经济法 多选题

1、关于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AB )。 A.前者董事会成员为3人至13人,后者为5人至19人 B.前者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后者则由董事会以全体过半数选举产生 C.前者无权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后者则有权 D.后者董事的任期可以由章程作出超过三年任期的规定,前者不得超过3年 2、不设股东会的公司有( ABD )。 A.由国家单独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 B.由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C.由国家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D.股东人数及经营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 3、依照法律规定,以下各项股份转让交易中,哪些行为无效?AB A.在证券交易场所以外进行的依法公开发行的无记名股票转让 B.在股东大会召开前20日内进行的记名股票转让 C.公司成立满2年时,发起人将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转让 D.公司董事辞去董事职务后1年以内,将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转让 4、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经批准公开发行股票并已上市,依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该公司在下列情况下方可回购本公司的股票?BCD A.平抑股市,扭转本公司股票下跌趋势 B.减少本公司注册资本 C.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 D.用于奖励本公司优秀员工 5、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可以用于下列哪些项目?ABC A.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B.弥补公司亏损

C.转增公司资本 D.改善职工福利 6、一枝花有限公司因营业期限届满解散,并依法成立了清算组,该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实施的下列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CD A.为使公司股东分配到更多的剩余财产,将公司的库房出租给甲公司收取租金 B.为减少债务利息,在债权申报期间清偿了可以确定的乙公司债务 C.通知公司的合作伙伴丙公司解除双方之间的供货合同并对其作出相应赔偿 D.代表公司参加了一项仲裁活动并与对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7、汪、钱、潘、刘共同投资设立了一个有限合伙企业,其中汪、钱为普通合伙人,潘、刘为有限合伙人。后因该合伙企业长期拖欠供货商货款,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依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CD A.债权人可以根据企业破产法申请该合伙企业破产 B.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一合伙人清偿全部债务 C.债权人只能要求汪、钱清偿全部债务 D.如果该合伙企业被宣告破产,则汪、钱仍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8、甲、乙、丙、丁四人共同开办普通合伙企业,经营期间,甲因某种原因准备转让其在合伙企业内的财产份额,丙、丁和合伙人之外的戊都想要取得甲在合伙中的份额。如果合伙协议没有特别约定,则下列关于甲转让其财产份额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将财产份额转让给谁完全取决于甲自己的意思,因为甲是真正的权利人 B.乙无意于购买甲的份额,但却不同意甲将份额转让给戊,则甲不能将其财产份额转移给戊 C.如果丙、丁、戊三人对甲的财产份额所出条件相同,则甲应当将其财产份额平分并分别转让给此三人 D.如果丙、丁、戊三人对甲的财产份额所出条件相同,则丙和丁对甲的财产

经济法的责任

李昌麒教授认为,/经济法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实施违反经济法律法规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义务。 杨紫煊教授认为,/经济法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违反经济法而依法应当由经济法主体及其负责人员承担的法律后果。 漆多俊教授认为,/经济法责任是指人们违反经济法规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 责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双重含义:一是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失。前者表示积极方面,具有肯定性;后者则表示消极方面,具有否定性。 经济法责任是有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各种责任形式的总 称”的观点。在这种观点下,经济法责任将民事、行政及刑 事三种责任形式包含在内。有人从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的角 度来看待经济法责任,认为经济法责任的实现是经济法律关 系的保护方式。 特点: 第一,经济法责任是以经济职责和经济义务存在为前提的"其他的部门法律,如民法和刑法,它们的法律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范围非常广泛"在民法中。上到国家!下到贫民,都可能是民事法律责任承担的主体"但经济法责任主体通常是特定的,例如政府机关及国家授权的机构等"另一方面,经济法责任承担的主体是负有一定职责或义务的国家机构,如果它不具有该职责或义务,那么就不会成为经济法责任的主

体"而且经济法责任表现的通常是一种消极的!否定性的法律义务,具有单向性和非对等性"经济法责任既包括对一般业主(即当事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包括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第二,经济法责任不以不利后果的发生为前提"因为经济法的违法行为时可能或者已经造成社会危害这两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都为经济法所调整和控制,所以,在经济法介入到经济活动中的时候,不一定已经发生了危害后果"而且经济法的违法行为与后果是隐性或漫长的,在短时间内可能并不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后果,但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却可能在日后给社会经济的秩序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经济法责任与其他法律部门的责任追究形式不同,不利后果也并非其必要的构成要件"所以,规范经济法的法律秩序,惩戒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行为,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为它不仅涉及到经济法的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专业的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很多学者都建议,要组建专门的经济法司法与执法机构,培养和选拔专业的人才"要使经济法切实的贯彻到整个社会,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第三,经济法责任具有相互分离性。经济法主体具有非对等性的特征,同时调整公法与私法双重的法律关系,所以,很多学者将经济法定性为/第三法域。"经济法主体不属于同一层面,经济法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是不同的"经济法责任的承担者是违反经济法规范的经济法主体,追究责任主体是司法机关!仲裁机关和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第四,经济法责任形式具有复合性"。很多学者都认为经济法责任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应该如何界定? 经济法律关系最简洁的定义是:经济法所确认的经济法主体之间的经济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其含义是: (1)发生于经济法主体之间; (2)以确定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3)以经济法的存在为前提; (4)是经过经济法调整之后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应当如何认识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应当是经济法律关系所特有的,区别于民商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 主体(特殊性):广泛性、复杂性、不平等性; 内容(特殊性):管理职权与民事权利共存(内容的经济性?)、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权利与义务的同一性、权利的不可让渡性(转让、抛弃)。 客体:行为性——干预、管理行为 三、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分析 (一)主体 注意三点:一是国家的多重身份问题:行政者、管理者、民事主体。二是主体之间的不平等性。三是分类问题, 干预主体:决策主体 管理主体 实施主体 受干预主体:市场主体 (二)客体: 与民法(物、行为、智力成果、特殊的人身利益)的不同,以干预、管理行为为主。 (三)内容: 1、特点:权利义务的不对待性;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权利的不可让与和抛弃。 2、注意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经济职权、经济职责、经济权利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职权与经济权利的比较。三部曲:两个概念;联系;区别。重点在区别:权利性质不同(公权与私权)、主体不同、产生根据不同、行使方式不同(是否可以意思自治、能否代理)、权利的处分不同(让与、抛弃方面的不同)。 3、受控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经营管理权、自主经营权、承包经营权、经济请求权、申诉起诉和举报权。 义务:守法、服从合法干预、依法纳税和缴费、正确行使权利、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练习题)精选.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 1.经济权利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 ) A.资格 B、行为 C、权利 D、利益 2..经济法主体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属于经济法主体的() A.经济权利 B.经济义务 C.经济职权 D.经营管理权 3.以下可以作为经济法律事件的是() A、公司的设立 B、税务征收 C、确定利率 D、突发洪水 4.以下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A、国家检察机关 B、学校 C、厂长 D、学生会 5、经济法律关系最主要参加者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企业的内部组织 D、公民 6、以下不是民法主体而不是经济法主体的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企业的内部组织 D、公民 7、享有经济职权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社会团体 D、事业单位 8、享有经营管理权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社会团体 D、事业单位 9、经济法律关系() A 、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B、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 C、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构成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 10、下列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物 B.经济行为 C.客观事件 D.专有技术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是法律行为 B、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不是法律行为 C、合法行为是法律行为,违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D、违法行为是法律行为,合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12.企业的内部组织是() A、民法主体 B、宪法主体 C、经济法主体 D 、行政法主体 13.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都必须以一定的()为依据 A 、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C 、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 14.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的()关系 A 、奖励和处罚 B 、管理和服从 C 、权利和义务 D 、市场和计划 15..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 A、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标的 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D、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 A经济管理行为 B自然灾害 C智力成果 D生产资料 2.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个体工商户王某 B.西安市国税局 C.在中国居住14年的外国人杰瑞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为购买货物,甲公司的会计张某签发一张汇票交给乙公司的会计李某,该票据关系的主体有()。 A、甲公司 B、张某 C、乙公司 D、李某 4.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可以归结为() A、财 B、物 C、完成一定工作 D、非物质财富 5.无效的经济行为有() A、主体不合格 B、意思表示不真实 C、内容或形式不合法 D、显失公平 6.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是() A、法律规范 B、法律行为 C、法律准则 D、法律事件 7.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货币 B、衬衣 C、修理自行车 D、祖传秘方 8.经济法主体能够享有的经济权利有() A、经济管理权 B、财产权 C、人身自由权 D、专利权 三、判断 1.经济法律关系等同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2.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 3.任何组织或公民所为的行为都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4.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经济行为是指经济法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习题: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六章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一)填空题 1._是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基本要素。 2.经济法的专门行政监督主体包括_、_。 3.国民经济活动的三大主体是-、一和- 4.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有_、_和_。 5.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包括___和_。 (二)名词解释题 1.经济法主体。 2.经济法的决策主体。 3.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4.社会制裁。 (三)单项选择题 1.经济法意义上的消费主体是指()。 A.为生产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其他个体社会成员 B.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其他个体社会成员 C.为生产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社会团体 D.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社会团体 2.下列哪一项不是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权能?()。 A.占有 B.使用 C.收益 D.处分 (四)多项选择题 1.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有:()。 A宪法 B.国家机构的组织法 C.经济法律 D.行政法规 2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方式包括:()。 A.法律授权 B.核准登记注册

C.因主机构设立而产生的内部组织或分支机构 D.取得营业执照 3.企业的义务包括:()。 A.守法经营 B.依法纳税 C.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开展生产经营 D.为职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4.下列关于经济法主体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公民个人不能构成经济法的主体 B.只有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才是经济法的主体 C.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对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的组成具有决定性意义D,企业是经济法的基本主体 5.经济法的主体包括。()。 A.决策主体 B.监督主体 C.消费主体 D.调解主体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经济法主体的概念? 2.构筑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应明确哪几个前提? 3.国家机构作为经济法主体应承担哪些义务? (六)论述题 1.经济法主体的特征是什么? 2.经济法主体的结构体系的内容是什么?3.试论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经济法主体 2.行政监察主体技术监督主体审计监督主体 3.国家企业消费者

经济法重点

经济法重点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经济法重点整理 (一)否定说 介绍:否定说认为经济法不具备特有的调整对象,人们所谓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其实都是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所以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基本部门法。持该种观点的学者大多为非经济法学者。 具体类型 1.综合经济法论:即认为经济法是分属于其他各部门法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概念。代表人物:王家福。 2.学科经济法论:即认为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代表人物:佟柔。 3.经济行政法论:即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全部或部分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对于这一部分的经济关系,或归行政法调整,或在行政法下设立一个新的行政法分支,即“经济行政法”。代表人物:粱慧星。 (二)肯定说 ①第一时期(1992年前)(大经济法观点): 产生根源:(1)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2)公有制国家民法不甚发达。 (3)8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法制建设的热潮。 具体类型:1.纵横说:认为经济法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

的社会关系。1986年前经济法学者都持这一观点。代表人物:陶和谦,《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2.密切联系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与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代表人物:陶和谦,《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 ②第二时期(1992年后) 1.经济协调关系说: (1)代表人物:杨紫煊 (2)观点:认为经济法调整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经济关系。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社会经济保障关系。 (3)评述: 首先,剔除了原大经济法观点中本属民法调整的内容; 其次,企业组织管理关系未做具体划分; 再次,笼统的将社会经济保障关系纳入经济法调整范围。 2.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 (1)代表人物:李昌麒 (2)观点:认为经济法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内容包括:微观经济调控关系;市场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社会分配关系。(3)评述: 首先,明确了“国家干预经济”在经济法中的意义和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法的客观要求。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 特征 (2008-04-08 16:19:54) 转载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的,具有公共经济管理内容的权利(就经济行政机关而言,则表现为权力,以下相同)义务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 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 经济法律关系由法律规范确认,概莫能外。经济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是一种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如前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其中,在政府或其经济行政机关实施公共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形成一种经济管理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该种社会关系经过经济法的调整,则上升为具有经济管理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使一些经济管理关系规范化,明确化,为人们享有经济权利(力)和履行经济义务提供了外部条件。可以说,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是国家运用经济法手段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必然反映,是经济管理关系为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产物。没有经济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会有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 (二)具有意志性 经济法律关系是具有意志性的社会关系,这是它不同于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经济管理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经济法律关系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国家意志是主导的,但它和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的意志。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的,而经济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渗透着国家意志。可以说,经济法律关系是贯彻国家意志的重要形式。因此,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的意志,否则,经济法律关系就不能形成。换言之,在经济法律关系形成过程中,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必须服从国家意志,国家意志对经济法律关系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国家的意志,必须借助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才能得到实现。无疑,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是有意识的,人们的行为始终是受其意志支配的。只有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在经济法律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相互结成一定的经济法律关系,行使经济权利(力),履行经济义务,体现在经济法律规范中的国家意志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在经济法律关系实现过程中,国家意志必须通过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实现。 (二) 独具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性 经济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经济法律关系具有社会公共的经济管理性质。法律关系是由法律确认的,而具体法律关系的特性则是由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的特殊性质决定的。经济法律关系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它的特性也取决于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的性质。 标签: 教育 分类: 美文推荐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作者:————————————————————————————————日期: ?

第二章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一、概述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能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人格者。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一)自然人 ①国际条约及各国法律一般均规定,自然人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不仅应具有一般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能从事国际经济交往的权利能力或资格。 ②有些国家对本国自然人从事某些国际经济交往活动进行限制。 ③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一般依属人法确定。 ④对于特殊权利能力,视不同的法律关系,依所在地法或契约准据法确定。 ⑤对于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不少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交易安全,对属人法的适用给予一定的限制,而以行为地法作为确定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准据法。 ⑥任何自然人,如果不具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的外国人。外国人在内国享有何种权利,即外国人在内国的法律地位,是完全依据内国的

法律及有关的条约来决定的。 ⑦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根据本国的情况,通过国内立法或者缔结的条约给予外国人以国民待遇,或者最惠国待遇、优惠待遇、不歧视待遇。 (二)法人(legal person) ①法人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应具有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②除条约另有规定外,各国都有权规定外国法人在内国享有的权利和进行活动的范围。 ③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一般依其属人法确定。 ④法人的属人法是指法人国籍所属国的法律。 ⑤确定法人国籍的标准通常有如下几种: 1.成立说2.住所地说(管理中心地、营业中心地或开发中心地)3.控制说4.复合标准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4条: 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组织机构、股东权利义务等事项,适用登记地法律。 法人的主营业地与登记地不一致的,可以适用主营业地法律。 《民通意见》第184条: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任何一种经济法律关系都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 )和( )。 2、我国民法将法人分为法人和( )法人两大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和( )。 4、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 )和( )。 5、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市场经营行为、( )、( )和经济违法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 )、货币与有价证券、( )和管理对象。 7、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 8.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 )内容的经济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具体包括有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 )、( )和经国家特别授权的经济组织。 10、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分为( )和( )两大类。 [参考答案] 1、内容客体 2、企业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行为 7、国家 8、监督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人的论述,第()项是错误的。 A、法人必须依法设立 B、法人必须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C、法人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名称和场所 D、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2、下列第()项经济法主体具有法人资格。 A、个体工商户 B、公司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B、各种经济关系 C、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D、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总是由一定的()所引发的。 A、当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为 D、法律事实 5、自然灾害属于()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A、事件 B、行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特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A、道德伦理 B、风俗习惯 C、经济法 D、党的纪律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权利义务 8、()是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A、国家机关 B、企业法人 C、企业内部组织 D、公民个人 9、经济权利是由()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判断题 经济法学的发祥地是美 国。B A. 正确 B. 错误 2. 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普 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 A A. 正确 B. 错误 3. 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 论构成了经济法学体系。 A A. 正确 B. 错误 4. 博弈论的方法属于哲学 方法。B A. 正确 B. 错误 5. 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经 济法的重要方法。 A A. 正确 B. 错误 6. 经济法是有关经济的法 规的总称。B A. 正确 B. 错误 二、单选题 1. 美国早期经济法立法的 重要代表是(C)。 A. 自然法典? B. 公有法典 C.谢尔曼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2. 一般科学方法不包括(C)。 A. 比较方法 B. 系统方法 C.哲学方法 D.统计方法 三、多选题9. 经济法总论的内容包括 (ABCD)。 A. 价值论 B. 运行论 C. 本体论? D. 规范论 10. 经济法的具体制度包 括(ABCD)。 A. 财政调控制度? B. 金融调控制度 C. 反垄断制度? D. 反不正当竞争制度 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 历史 一、判断题 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 定的法律关系。 B A. 正确 B. 错误 2. 经济法是解决现代经济 问题的现代法。 A A. 正确 B. 错误 3. 经济法是调整调制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 A. 正确 B. 错误 4. 经济法具有经济性、规 制性和现代性。 A A. 正确 B. 错误 5. 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因 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 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A A. 正确 B. 错误 6. 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干 预。A A. 正确 B. 错误 7. 自古就存在严格意义上 的经济法。B A. 正确 B. 错误 二、单选题 1. 经济法区别于传统法的 重要特征是(C)。 A. 经济性 B. 规制性 C. 现代性 D.强制性 2. 世界上第一个以“经济 法”命名的法规产生于 (B))。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3. 美国颁布的第一部经济 法是(A)。 A. 《谢尔曼法》? B. 《煤炭经济法》? C. 《国家工业复兴 法》? D. 《联邦贸易委员会 法》 4. 经济法发展特点之一是 (C))。 A. 从常态法到病态 法? B. 从平时法到战时 法? C. 从边缘法到基础 法? D. 从趋同走向差异 三、多选题 1.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通 常包括(ABCD)。 A. 垄断 B. 信息偏在 C. 公共物品 D. 外部 效应 第二章经济法的体系和 地位 一、判断题

经济法判断题讲解学习

经济法判断题

判断题 经济法导论 1.企业的分支机构因为不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而不可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答案: × 2.从权利与义务的对应程度来看,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答案: × 3.经济法律关系等同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 × 4.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 答案: × 5.任何组织或公民所为的行为都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答案: × 6.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经济行为是指经济法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所进行的行为()答案: √ 7.任何当事人都可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答案: × 8.个体工商户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答案: × 企业法 1对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应征收企业所得税,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答案: × 2.作为有限合伙人的自然人在有限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合伙人不得因此要求其退伙。( ) 答案: √ 3. 特殊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答案: × 4.有限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的,对其作为有限合伙人有限合伙企业发生的债务,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答案: ×

() 答案: × 6.独资企业解散后,其债权人在2年内未向原投资人提出偿债请求的,原投资人的偿还责任消失。() 答案: √× 7.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在执行行为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的债务,全体合伙人可以以其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 答案: × 8.普通合伙企业新入伙的合伙人只对其入伙后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 × 9.入伙的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可以在入伙协议中约定,新合伙人比原合伙人享有较大的权利、承担较小的责任。 答案: √ 10.普通合伙人退伙后,对普通合伙企业在其退伙前发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答案: √ 公司法 1.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章程对特定的人员或机构具有约束力,包括对公司实际控制人也有约束力。() 答案:× 2.股东派生诉讼是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的利益所提起的诉讼。 答案: √ 3.公司的董事会人数为5-19人,当不足规定人数的2/3时,应当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补足差额。 答案: √ 4.份公司发起人持有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答案: √ 5.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 答案: √ 6.董事会与监事会不是有限公司的必设机构。 答案: √ 7.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无需经其他股东的同意。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主要表现是:①调整对象的国家协调性②经济法结构体系的综合性③经济型④调整方法多样性⑤经济法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特点。 2.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什么?答:①宏观经济调控关系②企业组织管理关系③市场管理关系④社会市场保障关系。 3.简述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答:一,经济法的地位:①从经济法产生来看,可以说是经济法师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②从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来看,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③从经济法和相邻的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看,经济法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有区别于相邻法律部门的界限。二,经济法的作用:①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②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促进科技进步③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协作关系,保护其合法权益④保障和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对外开放。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答:①资源优化配置原则②国家干预原则 ③经济民主原则④经济公平原则⑤经济效益原则。 5.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其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特征:①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反映国家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直关系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复杂性、广泛性和隶属性③经济法律关系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 6.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它主要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经济法主体包括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公民。他们分别享有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经济行为、物、货币和有价证券、科学技术成果等。奖惩制度是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7.什么是法人?其有哪些特点?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特征:①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是按法律程序组成的,设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②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一种独立的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③法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财产承担责任,法人有独立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那么它就可以以自身独立拥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④法人拥有人身权。 8.确立经济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是指在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力保障实现的经济权责关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颁布、施行相应的经济法规。二是要有相应的经济法律事实。 9.公司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答: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的特征体现在企业性、法人性、法定性三方面。公司的种类:一,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两合公司。二,公司对外信用基础不同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与人合兼资合公司。三,

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1]

经济法概论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务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后,增值税的低税率为………………………………………() ①17%②33%③13%④0 2、农民合伙或者单独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属于……………………() ①全体农民集体所有②乡政府所有③村民委员会所有④投资者所有 3、保险经纪人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是基于投保人的…() ①利益②请求③信任④同意 4、中国仲裁协会是………………………………………………………………………() ①企业法人②社会团体法人③机关法人④事业单位法人 5、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方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 ①15%②25%③35%④45% 6、基本建设是指…………………………………………………………………………() ①对原有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②建立新的固定资产 ③以内涵为主的固定资产再生产④多项建设项目中最基本的建设项目 7、全民所有制单位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必须经过批准,其批准机关是…() ①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②国务院有关主管部分 ③上级主管机关④专利局 8、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检查的主要方式是……………………………………………() ①普查方式②抽查方式③重点复查方式④全面检查方式 9、债的最广泛、最典型的形式是………………………………………………………() ①因合同所生之债②因侵权行为所生之债 ③因不当得利所生之债④因无因管理所生之债 10、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根据情节处以 ()罚款。 ①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②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③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④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5分) 1、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采取多种方式,包括……………………………………() ①批准设立②发起设立③申请设立④募集设立⑤自由设立 2、经济法调整的经营直辖市关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市场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横向经济关系,包括………………………………………………() ①经济联合关系②涉及经济全局的经济协作关系 ③经济竞争关系④平等主体间的经济协作关系 ⑤经济管理关系 3、凡有逃汇行为的,自外汇管理机关进行处理的办法是……………………………() ①责令限期调回外汇②查封③强制收兑 ④吊销营业执照⑤处逃汇金额3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4、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募股集资封闭②股东数额限制③全部股份等额 ④组织结构简单⑤股份自由转让

经济法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二部分法律关系二、法律关系的客体 物常见于物权关系(1)物既可以是自然物,如森林、土地,也可以是人的劳动创造物,如建筑物、机器、各类产品。 (2)广义上物的概念还包括货币及其他各种有价证券,如汇票、支票、股票、债券等 行为常见于债权关系 作为如旅客运输合同的客体是运送旅客的行为 不作为如竞业禁止合同的客体是不从事相同或相似的经营活动 人格利益常见于人身关系包括公民或组织的姓名或者名称、公民的肖像、名誉、尊严,公民的人身、人格和身份等 智力成果常见于知识产权关系如科学著作、文学艺术作品、专利、商标等【例题?多选题】(2017年)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建筑物 B.自然人的不作为 C.人格利益 D.有价证券 【答案】ABCD 【解析】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人格利益、智力成果。 三、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权利按作用方式划分支配权 权利人直接支配权利客体并获得支 配利益的权利 如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 请求权 权利人请求义务人为某种行为或不 为某种行为的权利 如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 抗辩权 请求权的义务人以请求权依据以外 的事由,拒绝对方请求的权利 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先诉抗辩权 形成权 权利人以单方意志决定特定法律关 系是否存续、变更的权利 如可撤销行为的撤销权、解除权、抵销权、 效力待定行为的追认权 考点3 法律事实★ 【学习提示】建议把握法律事实的分类,其中事实行为的典型例子也需要弄清。 1.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的变化的原因,即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2.分类:

【例题?多选题】(2014年)下列各项中,能导致一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有()。 A.人的出生 B.自然灾害 C.时间的经过 D.侵权行为 【答案】ABCD 【第二部分总结】 第三部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考点1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学习提示】记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其余内容简单阅读。 1.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1)主要职责: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 (2)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考点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总抓手★ 【学习提示】本考点主要把握大标题,细节内容阅读即可。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障。

经济法综合试题

经济法综合试题二: 一、多选题(10*2=20分) 1.下列关于产品责任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应对因该产品造成的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 B.缺陷产品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该产品的销售者和生产者承担连带责任 C.因缺陷产品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1年 D.销售者不能致命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其供货者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2. 下列哪些产品的包装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要求?() A.某商场销售的“三星”彩电只有韩文和英文的说明书 B.某厂生产的火腿没有标明厂址 C.某厂生产的香烟上没有标明“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D.某厂生产的瓶装葡萄酒没有标明酒精度 3.某大型商场在商场各醒目处张贴海报:本商场正以3折的价格处理一批因火灾而被水浸过的商品。消费者葛某见后,以488元购买了一件原价1464元的名牌女皮衣。该皮衣穿后不久,表面出现严重的泛碱现象。葛某要求商场退货,被拒绝。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 A.商场不承担退货责任 B.商场应当承担退货责任 C.商场可以不退货,但应当允许葛某用该皮衣调换一件价值488元的其他商品 D.商场可以对该皮衣进行修复处理并收取适当的费用 4. 下列有关消费者组织的提问,哪些应该给予肯定的回答? A.除了消费者协会以外,是否可以经过合法程序成立其他的消费者组织? B.有人说,消费者组织属于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属的政府机构,这种说法正确吗? C.消费者协会能够以自己名义代表消费者打官司吗? D.消费者协会能够以自己名义在立法过程中提出建议吗? 5.实施反倾销税的条件之一是倾销进口与国内产业损害间存在因果关系,关于这一条件的下列表述何者为正确? A、倾销进口是国内产业损害的唯一原因 B、倾销进口必须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一个原因 C、其他因素造成的国内产业损害不得归因于倾销进口 D、没有倾销进口,就没有国内产业损害 6.下列反倾销协议规定的临时措施正确的说法有() A.采取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形式 B.另一种是采取担保形式,其金额不得大于临时预计的倾销幅度 C.临时措施只能从开始调查之日起的90日后采取 D.最终确定的反倾销税额低于临时反倾销税额,则对纳税义务人多缴的税额应予返还 7.关于市场支配地位,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有市场支配地位而无滥用该地位的行为者,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 B.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只考虑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 C.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不影响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D.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推定为有市场支配地位 8.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是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之

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

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 陈婉玲 ? 2012-07-09 21:45:14 来源:中国经济法治网 关键词:经济法责任/归责/定性原则/定量原则 内容提要:经济法责任是法律责任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法律责任在本质上是一种可以不断整合、创新的资源,独立的经济法责任理论依赖于法律责任资源的还原和再分配。经济法责任归责原则是建立独立的经济法责任理论的基础,上承责任主体,下启责任承担形式,是经济法责任体系诸环节的连接点。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定性原则和定量原则,以定性原则解决政府或经营者是否应承担经济法责任,以定量原则确认其责任程度。 经济法作为社会本位法,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已得到昭显与认同,但经济法理论所存在的理念模糊、体系混乱、责任缺失却成为制约经济法独立发展的瓶颈,如何构建科学的经济法责任体系,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法部门和学科的发展与生命力。本文认为独立的经济法责任制度构建必须通过对法律责任资源的理性梳理、还原和再分配,获得体现经济法精神的法律责任主体结构、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形式[1] ,以经济法独特的法权结构,即权利(权力)与义务配置不对称性特点出发,构建经济法责任主体以政府和经营者为中心的二元化结构[2] 。法律责任归责原则是责任主体与责任承担形式的连接点,是确定责任归属的判断准则。传统的以主观状态为主导的法律责任归责原则不能适应社会利益救济对法律的诉求,只有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法责任主体与其应承担的经济法责任连接起来,形成具有经济法特色的新型归责原则,才能使得经济法矫正市场失灵功能落到实处。 一、经济法责任“定性定量归责原则”的基本思路

定性、定量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对推动经济法责任归责原则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价值。定性分析法是运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主要凭借分析者直觉、经验、知识和被分析对象的信息资料,对被分析者的性质、特点等作出判断的一种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则是运用数学语言进行相关描述,依据统计数字,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被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而言,法学研究者更多地采用定性分析法来解决法律难题,但定量分析法却更为科学、直观。要提高经济法的可操作性,就必须强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经济法责任归责理论中的运用,尤其是定量分析。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调节市场运行的法律,其与经济学学科的相邻性使之采用定量分析法有着天然优势。当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强调定量分析的重要地位,并不是要否定定性分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定量分析的现实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必须以正确的定性分析为前提,离开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会误入歧途。同样,如果缺乏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具体而言,在对一个违反经济法的行为追究量化责任之前,必须对该行为是否应承担经济法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只有在认定该行为应当承担经济法责任的前提下,才能以定量方法完整、准确、具体地落实责任主体应承担的行为后果。 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准确地解决经济法主体的责、权、利协调分配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归责原则,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以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为核心,以利益平衡为目标追求。就像是一架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中轴的“天平”,其两侧分别是作为经济法主体的社会整体利益代表人(维护者)和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侵害人,即一边是经济能力上的弱势主体,另一边是市场天然的强势主体。(注释1:从总体上看,经济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微观(经济)规制关系。在市场体制外,经济法主体架构分别表现为行使宏观调控权和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