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

从苏州、温州个案思考经济法对政府企业具体关系如何调整。建立经济法的利益主体假设和博弈行为假设。假设政府和企业均为利益主体,有其独立的利益目标,能够进行博弈行为,经济法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调整应使两大主体最后的博弈行为得到最佳均衡结果,这就是合作原则。经济法作为调整国家经济运行的部门法,应该平衡对待政府和企业,既规制企业行为,也规制政府行为,以社会为本位,引导经济和谐科学发展。

标签:政府;企业;经济法;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和谐社会

0 前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各地经济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我们还在惊叹温州炒房团在全国各地房产市场上兴风作浪时,温州民营经济已经遭遇瓶颈,盛极而衰。而与此同时,从以乡镇经济为代表的苏南模式中发展蜕变而来的新苏州经济模式目前发展势头良好,蒸蒸日上。今年,由这两市辐射出来的浙江与江苏两省市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相悖趋势。分析其中原因,温州的民营企业由市场主导壮大,苏州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由政府主导推动。温州市政府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小政府模式,与此对应的是苏州的强势政府。由此,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经济增长中不同定位引起我从经济法视野的思考。

1 从经济法利益论浅析政企法律关系

经济法“作为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对国家经济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说认为,经济法律关系两大主体是政府和企业。

1.1 主体

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一直是经济学的奠基石。“经济人”包含3个基本命题:第一是自利,追求人的自身利益是根本动力;第二是理性,即每个人都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理性地选择做出相应的经济行为;第三是在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证下,经济人所追求的个人利益最大化无形中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有的学者提出将其作为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假设。但是,“经济人”假设并不完全符合经济法的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这两章的基本宗旨。对经济法主体理解更为贴切的应该是利益主体假设。经济法利益论是将经济法的主体都建立在有自己独立的利益,理性地为寻求利益最大化而采取行动的基础上,即利益主体假设。什么是利益?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人与其所追求的标的或状态的主观关系。我们将经济法的主体都假设为都有所追求,存在自身利益,通过经济法的调整,来实现对各类利益主体的分配和保护。对利益的调整,分配和保护正是经济法的重要职能。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判断题经济法学的发祥地是美国。B A.正确 B.错误 2.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A A.正确 B.错误 3.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构成了经济法学体系。A A.正确B.错误4.博弈论的方法属于哲学方法。B A.正确B.错误 5.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经济法的重要方法。A A.正确B.错误 6.经济法是有关经济的法规的总称。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 1.美国早期经济法立法的重要代表是。 A.自然法典 B.

公有法典C.谢尔曼法D.反不正当竞争法2.一般科学方法不包括。 A.比较方法B.系统方法C.哲学方法D.统计方法三、多选题9.经济法总论的内容包括。 A.价值论B.运行论C.本体论 D.规范论10.经济法的具体制度包括。 A.财政调控制度 B.金融调控制度 C.反垄断制度 D.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一、判断题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法律关系。B A.正确B.错误2.经济法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现代法。A A.正确B.错误 3.经济法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A A.正确B.错误 4.经济法

具有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A A.正确 B.错误 5.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A A.正确B.错误6.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干预。A A.正确B.错误7.自古就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法。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 1.经济法区别于传统法的重要特征是。 A.经济性B.规制性C.现代性 D.强制性2.世界上第一个以“经济法”命名的法规产生于。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3.美国颁布的第一部经济法是。A.《谢尔曼法》 B.《煤炭经济法》 C.《国家工业复兴法》 D.《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习题: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六章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一)填空题 1._是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基本要素。 2.经济法的专门行政监督主体包括_、_。 3.国民经济活动的三大主体是-、一和- 4.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有_、_和_。 5.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包括___和_。 (二)名词解释题 1.经济法主体。 2.经济法的决策主体。 3.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4.社会制裁。 (三)单项选择题 1.经济法意义上的消费主体是指()。 A.为生产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其他个体社会成员 B.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其他个体社会成员 C.为生产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社会团体 D.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社会团体 2.下列哪一项不是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权能?()。 A.占有 B.使用 C.收益 D.处分 (四)多项选择题 1.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有:()。 A宪法 B.国家机构的组织法 C.经济法律 D.行政法规 2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方式包括:()。 A.法律授权 B.核准登记注册

C.因主机构设立而产生的内部组织或分支机构 D.取得营业执照 3.企业的义务包括:()。 A.守法经营 B.依法纳税 C.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开展生产经营 D.为职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4.下列关于经济法主体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公民个人不能构成经济法的主体 B.只有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才是经济法的主体 C.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对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的组成具有决定性意义D,企业是经济法的基本主体 5.经济法的主体包括。()。 A.决策主体 B.监督主体 C.消费主体 D.调解主体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经济法主体的概念? 2.构筑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应明确哪几个前提? 3.国家机构作为经济法主体应承担哪些义务? (六)论述题 1.经济法主体的特征是什么? 2.经济法主体的结构体系的内容是什么?3.试论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经济法主体 2.行政监察主体技术监督主体审计监督主体 3.国家企业消费者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作者:————————————————————————————————日期: ?

第二章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一、概述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能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人格者。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一)自然人 ①国际条约及各国法律一般均规定,自然人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不仅应具有一般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能从事国际经济交往的权利能力或资格。 ②有些国家对本国自然人从事某些国际经济交往活动进行限制。 ③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一般依属人法确定。 ④对于特殊权利能力,视不同的法律关系,依所在地法或契约准据法确定。 ⑤对于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不少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交易安全,对属人法的适用给予一定的限制,而以行为地法作为确定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准据法。 ⑥任何自然人,如果不具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的外国人。外国人在内国享有何种权利,即外国人在内国的法律地位,是完全依据内国的

法律及有关的条约来决定的。 ⑦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根据本国的情况,通过国内立法或者缔结的条约给予外国人以国民待遇,或者最惠国待遇、优惠待遇、不歧视待遇。 (二)法人(legal person) ①法人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应具有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②除条约另有规定外,各国都有权规定外国法人在内国享有的权利和进行活动的范围。 ③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一般依其属人法确定。 ④法人的属人法是指法人国籍所属国的法律。 ⑤确定法人国籍的标准通常有如下几种: 1.成立说2.住所地说(管理中心地、营业中心地或开发中心地)3.控制说4.复合标准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4条: 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组织机构、股东权利义务等事项,适用登记地法律。 法人的主营业地与登记地不一致的,可以适用主营业地法律。 《民通意见》第184条: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任何一种经济法律关系都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 )和( )。 2、我国民法将法人分为法人和( )法人两大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和( )。 4、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 )和( )。 5、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市场经营行为、( )、( )和经济违法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 )、货币与有价证券、( )和管理对象。 7、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 8.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 )内容的经济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具体包括有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 )、( )和经国家特别授权的经济组织。 10、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分为( )和( )两大类。 [参考答案] 1、内容客体 2、企业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行为 7、国家 8、监督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人的论述,第()项是错误的。 A、法人必须依法设立 B、法人必须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C、法人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名称和场所 D、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2、下列第()项经济法主体具有法人资格。 A、个体工商户 B、公司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B、各种经济关系 C、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D、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总是由一定的()所引发的。 A、当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为 D、法律事实 5、自然灾害属于()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A、事件 B、行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特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A、道德伦理 B、风俗习惯 C、经济法 D、党的纪律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权利义务 8、()是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A、国家机关 B、企业法人 C、企业内部组织 D、公民个人 9、经济权利是由()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主要表现是:①调整对象的国家协调性②经济法结构体系的综合性③经济型④调整方法多样性⑤经济法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特点。 2.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什么?答:①宏观经济调控关系②企业组织管理关系③市场管理关系④社会市场保障关系。 3.简述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答:一,经济法的地位:①从经济法产生来看,可以说是经济法师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②从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来看,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③从经济法和相邻的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看,经济法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有区别于相邻法律部门的界限。二,经济法的作用:①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②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促进科技进步③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协作关系,保护其合法权益④保障和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对外开放。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答:①资源优化配置原则②国家干预原则 ③经济民主原则④经济公平原则⑤经济效益原则。 5.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其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特征:①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反映国家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直关系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复杂性、广泛性和隶属性③经济法律关系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 6.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它主要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经济法主体包括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公民。他们分别享有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经济行为、物、货币和有价证券、科学技术成果等。奖惩制度是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7.什么是法人?其有哪些特点?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特征:①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是按法律程序组成的,设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②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一种独立的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③法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财产承担责任,法人有独立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那么它就可以以自身独立拥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④法人拥有人身权。 8.确立经济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是指在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力保障实现的经济权责关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颁布、施行相应的经济法规。二是要有相应的经济法律事实。 9.公司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答: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的特征体现在企业性、法人性、法定性三方面。公司的种类:一,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两合公司。二,公司对外信用基础不同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与人合兼资合公司。三,

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主体——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文章摘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通过追究滥用法人人格者的责任,对因此而造成损失的给予司法救济。它的产生源于诚实信用原则和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公司股东的不诚信行为理应该受到惩罚,这是关系到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问题。基于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公司股东享有有限责任的责任承受优势的权利,那他理应该为一定的义务,比如法定的公司义务,当没有尽到这些义务时,就应该受到不利后果,何况一些股东还积极为一定的侵权行为。 关键词:法人人格否认,股东有限责任,权力滥用。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必然性。 (一)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优越性。 公司源于西方文明,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公司的良好运行也对社会市场经济影响深远。法律赋予公司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这也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不难知道,我们之所以赋予公司的独立人格地位和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投资和社会市场的交易。 “公司具有独立法人人格,股东对于公司以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法律行为,拥有自己独立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与被诉。正因为公司的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的俩大特征,它仅以投资者的出资额为限来承担风险,这大大地减少了投资的风险,保障了它们的投资安全,更有利于促进公众投资,加速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局限性。 在有限责任的屏障下,股东仅以出资额来承担公司债务,并不对公司的债权人直接负责;而公司将其经营所获收益以股息、红利等形式在股东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一方面有利于股东追求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又将风险限制在最小范围。由此可见,这种机制制度完全是有利于投资者股东们的,而对于公司的债权人,就没有了有效地保护机制,而如果我们没有一套良好的制度与这种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制度相抗衡,就很容易滋长了恶意投资者的生,比如“皮包公司”,这些公司违法侵占和转移公司财产、悬空债权和转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一、经济法主题的概念和特征:经济法主体也叫做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据经济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组织体和个人。该定义有下述要点:第一,经济法主体是由经济法富裕法律资格的社会实体。第二,经济法主体是存在于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体。第三,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二,经济法主体的体系 关于经济法主体体系有两种模式值得介绍:(一)“政府”——“市场”框架 (二)“政府”——社会中间层“——”市场“框架,在我国'三层框架”已经通过立法进入相关的体制设计。例如,证券监管体制中“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和股民”的框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框;产品质量管理体制中“产品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质量管理协会、消费者协会——消费者、用户,生产商、销售商”的框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有资产投资机构——公司和国有企业“的框架。在三层框架中,社会中间层主体包括社会团体类主体、中介交易类主体、社会评价类主体和经济调节类主体。 三、经济法主体的资格,又称经济法人格,即一定社会实体依法能够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资格。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有:1、宪法2、国家机关组织法3、有关法律(特别是经济法律)4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特别是专项或综合性经济法规,也是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 经济管理主体 一、经济管理主体的界定经济管理主体即经济法主体体系“三层框架”中的政府主体,是指具有经济职能的行政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的具有具有经济职能的部门或者机构。它在市场监管、宏观调控关系中具有监管、调控主体资格。经济管理主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第一,经济性与管理性相结合。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管理性更具有基础性地位,这是因为其执行国家经济职能,尽管对象和手段具有经济性,但是任然是一种管理行为。二是统一性和个别性相结合。 二、经济管理主体的资格 关于经济管理主体资格的立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职权法定。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三,第一职权授予法定,第二职权内容法定,第三职权行使法定。二是权限适当。三是权责对称。第一经济职权和经济义务设定的统一。第二经济职权和法律责任设定的统一。三、经济管理主体的双重身份 (一)现代各国的经济管理主体,都有着公共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简称所有者)双重身份。二者的区别在于:(1)管理领域不同。公共管理者所管理的范围涉及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不受所有制的限制。而所有者所管理的范围只限于国有资产的运行和占有国有资产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2)管理目标不同。作为公共管理者,应当追求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目标。而所有者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应当追求保值增值目标,而对非经营国有资产应当追求非营利性的使用效益目标。(3)干预方式不同。公共管理者以公权介入的方式干预市场,相对于市场交易者与市场竞争者而言是局外人。所有者利用其资产进入市场,以其市场参与行为进行干预,在市场中不仅是干预者,而且是市场交易和竞争的当事人。尽管如此,二者还有许多共性,如都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都应当追求社会公益目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 从苏州、温州个案思考经济法对政府企业具体关系如何调整。建立经济法的利益主体假设和博弈行为假设。假设政府和企业均为利益主体,有其独立的利益目标,能够进行博弈行为,经济法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调整应使两大主体最后的博弈行为得到最佳均衡结果,这就是合作原则。经济法作为调整国家经济运行的部门法,应该平衡对待政府和企业,既规制企业行为,也规制政府行为,以社会为本位,引导经济和谐科学发展。 标签:政府;企业;经济法;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和谐社会 0 前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各地经济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我们还在惊叹温州炒房团在全国各地房产市场上兴风作浪时,温州民营经济已经遭遇瓶颈,盛极而衰。而与此同时,从以乡镇经济为代表的苏南模式中发展蜕变而来的新苏州经济模式目前发展势头良好,蒸蒸日上。今年,由这两市辐射出来的浙江与江苏两省市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相悖趋势。分析其中原因,温州的民营企业由市场主导壮大,苏州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由政府主导推动。温州市政府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小政府模式,与此对应的是苏州的强势政府。由此,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经济增长中不同定位引起我从经济法视野的思考。 1 从经济法利益论浅析政企法律关系 经济法“作为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对国家经济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说认为,经济法律关系两大主体是政府和企业。 1.1 主体 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一直是经济学的奠基石。“经济人”包含3个基本命题:第一是自利,追求人的自身利益是根本动力;第二是理性,即每个人都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理性地选择做出相应的经济行为;第三是在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证下,经济人所追求的个人利益最大化无形中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有的学者提出将其作为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假设。但是,“经济人”假设并不完全符合经济法的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这两章的基本宗旨。对经济法主体理解更为贴切的应该是利益主体假设。经济法利益论是将经济法的主体都建立在有自己独立的利益,理性地为寻求利益最大化而采取行动的基础上,即利益主体假设。什么是利益?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人与其所追求的标的或状态的主观关系。我们将经济法的主体都假设为都有所追求,存在自身利益,通过经济法的调整,来实现对各类利益主体的分配和保护。对利益的调整,分配和保护正是经济法的重要职能。

张守文《经济法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经济法规范论——第六章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第四章经济法规范论 一、主体理论 1.经济法主体的界定 经济法主体是依据经济法而享有权力或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体或个体。 2.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1)依据对调整对象的二元划分,可以将经济法主体分为宏观调控法主体和市场规制法主体两类。其中,宏观调控法主体可以分为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或称承控主体),市场规制法主体可分为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 (2)经济法主体还可分为调制主体和调制受体。其中,调制主体即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调制受体即依法接受调制的主体,包括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居民等(第三部门如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属之)。 3.经济法上的主体组合 (1)经济法的主体组合 经济法的主体组合是“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具体又包括“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以及“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这两类主体组合。 (2)主体组合中的主体差异 在经济法的主体组合中,存在着主体的差异性,这是经济法特殊性的一种表现。 4.主体资格取得的多维性与特殊性 (1)资格取得的多维性 ①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是不同的,并且,具体的调制主体和调制受体都有各自不同的法律依据。

②调制主体的资格,需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特别是专门的组织法或称体制法的规定才能取得。调制受体的资格,一般不需要有专门的法律作出特别规定,并且,其资格取得主要是依据反映主体平等精神的民商法。 (2)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特殊性 ①经济法作为高层次的法,必然同基础性的部门法有密切的联系,这在主体资格取得方面也有体现。 ②虽然调制主体的资格取得源于宪政性法律,但与一般行政主体的资格取得还是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主体职权方面,更强调有关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职能的行使,更强调其经济管理职能。 ③虽然调制受体主要由民商法确定其资格,但不排除在市场准入方面,基于产业政策的考虑,由专门的经济法规范对其主体的资格或资质条件等作出专门的限定。 5.经济法主体的二元结构 经济法主体的构成体现为一种“二元结构”,即可以分为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并可以进一步分为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以及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 6.经济法主体的能力 主体的能力关系到相关的主体权利或权力,也关系到主体的行为,进而也可能关系到主体的责任。因此,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括性的范畴,它是经济法主体理论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行为理论 1.行为理论的研究价值 (1)行为理论是整个经济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行为理论的经济法理论是不完整的。

经济法考试试题一及答案

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国家干预 2、市场失灵 3、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4、市场主体规制 5、产品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然产物。”此种关于经济法产生的原因的理解是由()首先提出的。 A.? 摩莱里B.蒲鲁东C.德萨米D.赫德曼 2、准确了解“经济法”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 A.明确经济法的主体 B.明确经济法的体系与渊源 C.明确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 D.明确经济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什么 3、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着()。 A 市场失效 B.市场失灵 C.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E.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4、下列表述中属于不正确的是()。 A.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B. 经济法律关系是思想意志关系 C. 经济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D. 经济法律关系同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是不同范畴的概念 5、李昌麒关于经济法的调整方法包括()。 A.公权介入的调整方法 B.私权介入的调整方法 C.提倡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6、规制市场主体的法律规范包括()。 A.民事法律规范 B.行政法律规范 C.经济法律规范 D.宪法规范 7、在法律上,最早定义不正当竞争的是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但“不正当竞争”一词是1850年首先出现在哪国()? A.德国 B.法国 C.美国D英国 8、下列属于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对象的是()。 A.自然垄断 B.国家垄断 C.特定组织和人员 D.知识产权的实施行为 9、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协会不得()。 A.从事商品经营 B.从事咨询服务 C.从事营利服务 D.以牟利为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 E.提供消费信息 10、某张女士面容奇丑,去某酒家消费,被酒店保安阻拦不让入内,该酒家侵犯了张女士的下列哪些权利()。 A.自主选择权 B.保障安全权 C.公平交易权 D.获得尊重权 11、《产品质量法》所指的商品的范围包括()。 A.不动产 B.建筑构配件 C.初级农产品 D.天然产品 12、下列不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是()。 A.经理国库 B.向企业发放贷款 C.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D.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13、外资金融机构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和营业的下列金融机构()。 A.外资银行及其分行 B.合资银行 C.合资财务公司 D.外资财务公司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价格法》所指价格的是()。 A.期货价格 B.股票价格 C.电费 D.汇率 15、财政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是()。

经济法基础知识习题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是( )。 A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B市场管理关系 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财产继承关系 2.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行政法规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规范性决定、决议 B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规章 D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的规章 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 A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标的 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D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 A经济管理行为 B自然灾害 C智力成果 D生产资料 5.根据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要求当事人互为给付一定代价来划分,可以将法律行为划分为( )。 A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 B有偿的法律行为和无偿的法律行为 C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 D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6.某公司老板与其职员签订劳动合同时附加如下条款:若该职员在本公司工作满1年,则加薪5%。该行为是( )。 A附生效条件的法律行为 B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 C附生效期限的法律行为 D附解除期限的法律行为 7.下列关于无效民事行为效力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无效的民事行为,从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B民事行为部分无效,整个民事行为均归于无效 C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原物灭失的,应当作价补偿 D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按照各自过错的程度及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8.根据有关规定,对于可撤销民事行为,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该行为 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可行使撤销权的法定期间为( )。 A.6个月 B.1年 c.2年 D.20年 9.下列行为中,不适用代理的是( )。 A代理合同的订立 B.代理税款缴纳 c代理订立遗嘱 D.代理专利申请 10.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被代理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授权不明的,应当由( )。 A.被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不负责任 B.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被代理人不负责任

经济法学201610作业答案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经济活动本身具有一种“后果的辐射性”,也就是说某种经济活动不仅给当事人带来相应的权利义务,也可能给他人带来影响。这被称为经济法的() ?A、部效应 ?B、扩大效应 ?C、外部效应 ?D、辐射效应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国家机关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在该类主体中,具有特殊地位、担负组织管理和协调经济职能的是()。 ?A、各级立法机关 ?B、各级行政机关 ?C、各级人民法院 ?D、各级人民检察院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国家机关是经济法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在该类主体中,具有特殊地位、担负组织管理和协调经济职能的是() ?A、各级立法机关 ?B、各级行政机关 ?C、各级人民法院 ?D、各级人民检察院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关于我国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依法享有权利或权力、承担相应义务者 ?B、无国籍人不能成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C、国家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D、非法人团体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经济法主体的行为中,不属于宏观调控行为的是() ?A、金融调控行为 ?B、财税调控行为 ?C、金融市场规制行为 ?D、计划调控行为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调整方法 ?B、法律关系主体 ?C、法律渊源 ?D、从属关系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各项不属于经济法实施的容的是() ?A、经济立法 ?B、经济守法 ?C、经济执法

如何理解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关系

如何理解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关系?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第一,经济法学是一门法学学科。第二,经济法学以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总称。第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区别:(1)经济法是一个法律部门,经济法学是一个法学分支,经济法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法本身。(2)经济法作为法律,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经济法学作为学说,对当事人的行为没有约束力。(3)经济法的发展也会促进新的法律部门的产生,学习经济法也能促进法律素养,促进其他法律的学习。如何理解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范围是由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它发生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是体现国家协调意志的经济关系的总和。经济法除了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外,在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企业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中,经济法调整企业外部和一部分内部经济管理关系;在市场运行中,经济法只调整市场管理关系;从社会保障关系的特征、性质和功能看,应当由经济法调整社会保障关系。二、怎样理解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 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 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济 法现象在世界各国大量出现,经 济法概念问题也成为经济法学 界争执最多的问题。三、如何理 解经济法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 系?1、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之 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比较鉴 别的问题,其更多的关系到经济 法是否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法 律部门而存在,1980年代中期, 在法学界就曾经有过民法与经 济法的大讨论。如今法学界一般 认为经济法具有独立性,经济法 的范畴也从“大经济法”理性回 归到我们今天对经济法的理解 上来。2、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 部门,经济法有着其特殊的理念、 本位、调整对象,调整方式以及 基本原则等内容。社会本位就是 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之一,基于 国家、社会、个人的三元结构划 分,经济法在社会层面担负起了 重任,与行政法和民商法共同构 成了现代性的法律体系。3、经 济法以其新颖性和活力形成了 这样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可以用 来突破法律部门之间旧有的疆 界,并把从不同的传统规范、尤其 是从传统的商法规范中引申出 来的各种原理重新组合一个整 体。这也是其与其他部门法相比 的一个重要特征。四、怎样理 解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依 据一般法理,一个部门法体系的 构成主要取决于该部门法的调 整对象,这对于经济法体系的构 成也是适的。(1)经济法的调整 对象分为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 规制关系,由此使经济法规范被 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调整宏观调 控关系的法律规范,一类是调整 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2) 前一类法律规范可以总称为宏 观调控法,后一类法律规范可以 总称为市场规制法。(3)在把经 济法规范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 制法的基分为 础童,还可以 根据各类规范的具体调整范围, 作出进一步的分类。(4)对经济 法体系中的各个部门法进一步 分类后的描述,可以大略概括为 “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 制法”。经济法的特征一、 经济法具有调整经济关系的统 一性。二、经济法在市场调节 中的稳定性。三、经济法在组 成和内容上的综合性。四、经 济法在功能上的限制和促进的 一致性。五、经济法在作用上 的针对性和效益性。六、经济 法是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法律。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资 源优化配置原则;(二)国家适 度干预原则;(三)社会本位原 则;(四)经济民主原则;(五) 经济公平原则;(六)经济效益 原则;(七)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四章 ?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国 家机关,主要是 ?国家权力机关 ?经济管理机关 ?审判机关

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主体 背景知识:民法主体知识; 行政法主体知识; 经济法主体到底与民法主体及行政法主体有何不同。 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 1.主体与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 2.经济法主体的含义: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有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理解关键: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二)经济法主体的特征 1.外延的宽泛性; 2.行为的特定性 3.权利义务的非对等性(以税法为例) 4.法律形态和组织形式上的多样性(主体间权利或权力义务如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公司与合伙、独资、经营者与消费者、社会中介组织等具有差异性) 二、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 1.依法取得(这里的法包括宪法、国家机关组织法、法律、行政法规等) 2.通过法律授权取得 3.经批准取得 4.申请取得 5.根据合同取得(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企业) 6.行为取得(内部机构、居民销售) 三、经济法主体体系的结构 (一)市场主体(权利配置) 市场主体在部门法中的特征 1.市场主体的分类 分类法定 2.经营者(主体资格说、行为性质说) 经营者本身还有一些重要分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国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垄断企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3.劳动者 劳动者作为经济法主体,基于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就业权、劳动安全权、合理报酬权)受到损害的事实与劳动者的弱者地位 4.消费者 消费者作为经济法主体源于消费者问题的产生 (二)政府主体(权力及其配置) 1.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在干预经济中的关系,权力关系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法律关系,主要是在宏观调控中的法律关系(分权) 3.政府部门。内部权力划分问题(纵向权力划分——中央管理主体与地方管理主体权限划分的问题;横向划分——权利交叉问题);外部权利划分问题 经济职权与经营权的冲突与解决 (三)市场中介主体

(完整版)经济法作业-答案

《经济法》作业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和地过程中依法( C )的当事人。 A.享有经济权利B.承担经济义务C.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D.享有经济权利或承担经济义务 2、公民个人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此行为使公民成为( C )主体。 A.民法B。民法和经济法C.经济法D。民法或经济法 3、经济管理主体主要为( B )。 A.国家权力机关B。政府C.特殊企业D。经授权的其他组织 4、下列事项中,一般不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组织是( D )。 A.企业内部组织B。私营企业C.个体工商户D。党团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是(ABCD )。 A.企业B。供销合作社C.国家机关D。个体工商户 2、以下属于经济法的主体制度内容的是(ABCD )。 A.经济性行业组织法B。中央银行法C.特殊经济组织法D。合作制及集体所有制组织法 三、名词解释 1、经济法体系:是指反映国家协调、干预市场经济的各方面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其划分往往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相呼应。由于经济法调整的是国家在协调、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因此,决定了经济法的体系应该采取如下结构:市场主体管理法、市场运行调控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经济法体系不同于经济法学体系。 2、经济法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的形式。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由不同层次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构成了不同的渊源,组成了经济法的形式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的命令、指令、办法、规定、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和其他一些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参加签订的或者承认的有关经济方面的国际条约、双边或者多边协定等。 四、简答题 1、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经济行政法,试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方面,论述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答:经济行政法认为经济法无非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行政法,只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不构成任何法的部门。此说的最大问题在于它认为经济行政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实质上以行政手段调整为主的关系。此种观点已为主流观点所摒弃。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调整对象不同。第二,调整手段不同。第三,价值取向不同,第四,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以行政法是关于政府的组织人事和行政救济法,充分关注的应当是行政组织及其权力设置、行使、制约和监督,这与行政法起源于授权与控权法的历史和逻辑一致。行政法不关注行政行为的具体社会经济内容,经济法部门的形成与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之间并无内在逻辑联系。此外,经济法的内容和范围不限于经济行政,它还包括反垄断、制订和执行产业政策,货币和金融调控、政府参与市场活动等历来不属于行政法范畴的私法人公法化的内容。 2、简述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答:经济法基本原则是指规定于或者寓义于经济法律之中的对经济立法、经济守法、经济司法具有指导和适用价值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规则。它具有如下特征:其一,经济法基本原则反映了经济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经济总政策在法律上的集中反映;其二,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管理对经济法最根本要求的反映;其三,经济法基本原则表现为一种抽象的法律意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内容:(1)平衡协调原则。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这一原则应当作为经济立法和执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它是经济法的永恒追求,既是经济法的源头,又是经济法的终点。(3)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它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各管理主体和公有制经营主体所享有承受的权力和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他们的利益与效益必须相一

经济法第一章练习题

经济法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仲裁事项的表述中,不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A.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必须有仲裁协议 B.仲裁庭由1名或3名仲裁员组成 C.仲裁庭可以自行收集证据 D.仲裁均公开进行 2.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解决的是()。 A.甲乙之间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B.甲乙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C.甲乙之间的遗产继承纠纷 D.甲乙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 3.下列法的形式中,属于国家的根本、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 甲、乙因合同纠纷达成仲裁协议,甲选定A仲裁员,乙选定B仲裁员,另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首席仲裁员,3人组成仲裁庭。仲裁庭在作出裁决时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庭应当采取的做法是() A.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B.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C.提请仲委员会作出裁决 D.提请仲裁委员会主任作出裁决

5、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不得随意转让或放弃的权利是( ) A. 所有权 B. 经济职权 C. 经营管理权 D. 请求权 6、不依赖、不从属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自主权利是( ) A.所有权 B.债权 C.经营管理权 D.专利权 7、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规定的仲裁程序解决的是( ) A.财产继承纠纷 B.离婚纠纷 C.租赁合同纠纷 D.劳资争议纠纷 8、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 A.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B.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C.原告、被告住所地之外的第三地人民法院 D.监狱指定的人民法院 9、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空气 B、汽车 C、商标权 D、经济决策行为 10、下列法律行为中,()属于多方法律行为。 A、赠与行为 B、委托代理的撤销 C、债务的免除 D、无权代理的追认 11、甲在无权代理的情形下,以乙的名义与丙订立合同,乙不应当向丙承担责任的情形是()。

第二编经济法主体习题及参考答案

以下资料选自刘文华、孟雁北主编:《经济法练习题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五章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名词解释题: 经济法主体(人大考研)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公民个人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此行为使公民成为()主体。 A民法B民法和经济法 C经济法D民法或经济法 以下不属于特殊经济责任制的优点是()。 A权利、义务较为明确 B能够突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平等性的方面 C当事人不易滥用权利 D有利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多项选择题 以下可以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 A企业 B个体经营者 C承包企业的个人 D国家 (三)不定项选择题 经济责任制的范围包括()。 A国家机关之间 B国家与公有主体及其主导的组织之间 C个人与组织之间 D组织内部 案例分析题 某市工商管理局以甲公司出售假冒商品为由将其商品扣押。但是,经过相关公证机构的检验,证明该商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是合格产品。这样,工商管理局对甲公司实施的扣押这一具体行政行为就失去了事实依据。根据行政法的相关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才能被认为合法,缺少其中任何一项依据,该具体行政行为就应该认定为违法。工商管理局扣押甲公司的商品没有事实依据,当然应该认定该扣押属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所以,在甲公司将工商管理局起诉到人民法院后,法院便依法判决工

商管理局承担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并判令工商管理局赔偿甲公司直接经济损失5 000元。1分别指出案例中的经济法主体有哪些? 2结合经济法的相关理论,指出案例中经济法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题: 经济法主体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即由经济法部门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利(力)义务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在经济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组织管理型的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力)、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又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二是指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成立的主体,如根据国有企业法和公司法成立的国有企业或国有公司,直接依法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等。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直接参与者,它既是经济权利(力)的享受者,又是经济义务的承担者,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经济法基本理论的建设中,研究和探讨主体问题对于加强经济立法、守法、执法及司法,建立经济法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C。公民个人也可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个人从事经济活动,参加的经济法律关系主要是税收法律关系、工商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竞争法律关系等。 D。特殊经济责任制的优点,是权利(力)、义务较为明确、具体。采取契约或协议形式,能够突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平等性的方面,当事人不易滥用权利(力)或怠于履行义务,发生纠纷较为容易得到解决。而有利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是一般经济责任制的优点。 (二)多项选择题 ABCD。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指依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设立,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经济活动主体主要为各类企业、个体经营者、承包或租赁企业的个人等。国家在参与经济活动时如国家对外签订贷款合同时也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三)不定项选择题 ABCD。经济责任制,是指在公有制主导的经营管理中,企事业机关单位及其内部结构、成员因角色设置及其实现,而相互承担义务和相应地享有权益的经济法律关系或制度。它是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在经济法的各项制度中的具体体现和保障。经济责任制的范围非常广泛,题中ABCD四个答案的内容均是其范围。 案例分析题 1案例中的经济法主体是某市工商管理局和甲公司。其中工商管理局是经济法主体中的经济管理主体,甲公司是经济法主体中的经济活动主体。 2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可以总称为“经济管理权”,简称为“管理权”。经济管理主体的市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