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习题.doc

人教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习题.doc

人教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习题

第2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2009·广东)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检测试

预期显

色结果

①DNA 甲基绿红色

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③淀粉斐林试

蓝色

④蛋白

双缩脲

试剂

紫色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鉴别脂肪可以利用苏丹Ⅲ,呈现橘黄色,也可以利用苏丹Ⅳ,呈现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答案】 D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B.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C.微量元素含量不多,缺少它们对生命活动影响不大

D.生物体内常见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较低

【解析】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对生命活动同样不可缺少。

【答案】 C

3.右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鲜重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由高到低依次是O、C、H、N。

【答案】 B

4.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解析】在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像本题A中,马铃薯块茎中虽然富含糖类,但这些糖类大多数是淀粉,不是还原糖,因此无法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大豆和花生中都含有较多的脂肪,可以进行脂肪的检测,另外大豆中还富含蛋白质,因此也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鸡蛋清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通过稀释也可以作为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答案】 A

5.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A.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的过程中

B.苏丹Ⅳ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

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D.碘液鉴定淀粉时

【解析】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可发生特异性的颜色反应。

【答案】 A

6.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该成分是()

A.糖脂B.磷脂

C.糖蛋白D.脂蛋白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及物质鉴定方面的知识。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该成分出现紫色反应,说明该成分含蛋白质;加入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成分含还原糖。综上分析,该成分同时含蛋白质和糖类,所以为糖蛋白。

【答案】 C

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解析】本题在于考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正确,是否注意了不同鉴定实验之间的差别。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所用溶质相同,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二者所用的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不同;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是甲、乙液现混现用,一次加入。而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再加B液;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试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

脂肪的鉴定中,由于脂肪滴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

【答案】 B

8.(2009·都江堰中学月考)在欧美,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对西方人来说“一日不见洋葱,整天情绪不佳”。医学研究表明,洋葱营养价值极高,其肥大的鳞片叶中含糖约8.5%,每100克鳞片叶含维生素C 9.3毫克、钙40毫克、磷50毫克、铁8毫克以及18种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那么洋葱肥大的鳞片叶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或者二者均含有?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帮忙完成下面的实验研究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洋葱肥大的鳞片叶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或者二者均含有。

(2)实验原理:淀粉可用________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可用________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略)。

(4)实验步骤:

①鉴定可溶性还原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鉴定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答案】(2)碘液斐林(4)①制备洋葱组织样

液,取样液2 mL注入试管,加入新制的斐林试剂2 mL,混匀,将试管置于水浴锅加热,观察颜色变化②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 mL注入试管,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5)A.若观察到步骤①有砖红色沉淀,步骤②没有蓝色出现,说明洋葱肥大的鳞片叶中所含的糖只有可溶性还原糖而不含淀粉;B.若观察到步骤①无砖红色沉淀,步骤②有蓝色出现,说明洋葱肥大的鳞片叶中所含的糖没有可溶性还原糖而只含淀粉;C.若观察到步骤①有砖红色沉淀,步骤②有蓝色出现,说明洋葱肥大的鳞片叶中所含的糖既有可溶性还原糖又有淀粉。

1.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中使用了NH4NO3、KNO3、C

aCl2·2H2O、MgSO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A.Ca(NO3)2B.KCl

C.KH2PO4D.K2SO4

【解析】根据题意,培养基中不缺乏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除C、H、O外,应有N、P、S、K、Ca、

Mg,从培养基的成分分析,培养基中缺少P,KH2PO4能提供P,故C正确。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含量是一样的

B.所有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都一样

C.各种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完全一致

D.细胞中都有蛋白质

【解析】不同细胞中的化合物含量不完全相同,如玉米细胞中糖类含量相对较多,而花生细胞中脂肪含量相对较多。所有细胞中的化合物种类也不完全一样,如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动物细胞中则没有。各种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并非完全一致。

【答案】 D

3.(2010·湖北宜昌月考)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两种大量元素,淀粉中没有,但核酸中含有。关于这两种元素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染色体的重要组成元素

B.这两种元素是组成ATP分子不可缺少的

C.这两种元素是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

D.这两种大量元素也是动物生活所必需的

【解析】淀粉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核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故题干中所述的两种元

素是N、P。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C、H、O、N,有的还有S、P,P不是构成蛋白质的必需元素。

【答案】 C

4.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①尿液②胃液③汗液④唾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紫色。健康人的尿液和汗液中没有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答案】 D

5.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①葡萄糖②果糖③蔗糖④麦芽糖⑤淀粉⑥纤维素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⑤⑥D.①②④

【解析】淀粉和纤维素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溶的,无还原性,不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蔗糖中不含醛基,因此也不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葡萄糖是含有游离醛基的单糖,果糖虽不含醛基,但果糖与葡萄糖是同分异构体,会与葡萄糖发生相互变构,所以都具有还原性;麦芽糖是含游离醛基的二糖,属于还原性糖。

【答案】 D

6.(2009·广州四校联考)农科院研究员在指导农民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试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试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地块甲乙丙丁戊

施肥

情况尿

磷酸二

氢钾

磷酸二

氢铵

硫酸

不施

小麦收

获量55.

56

65.26 56.88

55.4

4

55.1

1

A.K B.N C.P D.S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只有施用磷酸二氢钾的乙组产量最高,而乙与甲、丙、丁、戊相比,含有K,故可判断该农田缺少K。

【答案】 A

7.(2009·徐州模拟)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B.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吡罗红→DNA→红色

C.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碘液→淀粉→蓝色;重铬酸钾→酒精→灰绿色

D.甲基绿→DNA→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解析】吡罗红是RNA的染色剂,甲基绿才是DNA的染色剂。

【答案】 B

8.(2010·郴州质量检测)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 ℃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A液,斐林试剂B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 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水浴保温5 min。

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 ℃的溶液。水浴保温5 min。

第三步:将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用土豆时,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几乎被小肠上皮细胞全部吸收,该吸收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可产生还原糖。由图分析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还原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60 ℃时还原糖含量最高,说明此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大。(2)土豆含有大量的淀粉,但不含还原糖,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淀粉酶,淀粉不能水解为还原糖。(3)此小题是简单的条件限制性实验设计。分析该实验的题目是“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可知单一变量是有无淀粉酶,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实验的自变量为土豆提取液(去淀粉),用红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设置对照,因变量为还原糖,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试管A 中没有淀粉酶,不反应,仍为斐林试剂的蓝色,试管B 中有淀粉酶,与淀粉反应生成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能产生砖红色沉淀。(4)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

【答案】(1)还原糖是酶促反应的产物,60 ℃是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条件(2)土豆不含淀粉酶(3)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第一步:60 ℃第二步: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第三步:等量的斐林试剂A液和斐试剂B液混合均匀水浴加热2 min结果:A 试管内液体为蓝色,B试管内液体为砖红色(4)载体蛋白和能量(AT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