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配筋计算

基础配筋计算

基础配筋计算
基础配筋计算

11基础配筋计算

设计基础的荷载包括:a.框架柱传来的弯矩、轴力和剪力(可取设计底层柱的相应控制内力);b.基础自重,回填土的重量。

11.1荷载设计值

外柱基础承受的上部荷载:

框架柱传来:11125.07.,824.75, 2.62M kN m N kN V kN ===

内柱基础承受的上部荷载

框架柱传来: 11199.80.,1079.06,51.96M kN m N kN V kN ===

该工程框架层数不多,地基土较均匀且柱距较大,可选择独立柱基础,据地质报告基础埋深需在杂填土一下。取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15,查GBJ10-89,表2.1,f c =7.2N/mm 2; f t =0.9 N/mm 2. 11.2柱独立基础的设计

11.2.1 初步确定基底尺寸

选择基础的埋深d=1.80m(大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基础的埋置深度大于0.5m )

根据设计资料提供,基底以下为粘土,查表知承载力修正值:。.4.1;15.0==d b ηη

重度计算:杂填土3

1116.5/0.5kN m h m γ==

粘土3

2219/1.80.5 1.3kN m h m γ==-=

则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11.2.2基础底面尺寸

先按照中心荷载作用下计算基底面积:

但考虑偏心荷载作用应力分布不均匀,故将计算出的基底面积增大1.2~1.4,取1.2。

选用矩形:a:b=1.5~2.0,即:宽×长=1.6m×2.4m,A=3.84m 2(满足要求)b ≤3m 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必对宽度进行修正。

11.2.3地基承载力验算

基础底面的抵抗弯矩:22311 1.5 2.5 1.6766W bh m ==??= 作用于基底中心的弯矩轴力分别为:

11.2.4 基础剖面尺寸的确定

采用台阶式独立柱基础

构造要求:一阶台阶宽高比≤1.75,二阶宽高比≤1.0。阶梯形每阶高度益为300~500,当h>900时,采用三阶,阶梯得水平宽度和阶高尺寸均为100mm 的倍数。基底垫层在底板下浇筑一层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100mm ,两边伸出基础底板为100mm.初步选择基础高度h=600mm,从下至上分350,250两个台阶。h 0=550mm

11.2.5土净反力F l 的计算

2m a x 824.7525.07247.09/3.84 1.67

n N M P kN m A W =

+=+=(不包括基础及回填土自重) 0.40.40.5520.9522t b m a a a +++?===m 破坏锥面上的承载力设计值[F l ]按《规范》法计算: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0.80.80.302 1.1022

t b m a a a +++?===m 破坏锥面上的承载力设计值[F l ]按《规范》法计算:

11.2.6 基础底面配筋计算

选用HPB235钢筋,f y =210N/mm 2

基础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与土壤净反力的共同作用下,可把它到过来,视为一均部荷载作用下支承于柱上的悬臂板。

基础长边方向,柱边截面,柱边净反力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

弯矩:

变阶处截面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比较,,S I S III A A 和,应按,S I A 配筋,实际配10Φ14,A S =1539mm 2

基础短边方向

因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

,,max ,min 1()2

229.5n II n n p p p KPa

=+= 与长边配筋计算方法相同,可得Ⅱ-Ⅱ截面(柱边)的计算配筋值A S,Ⅱ=385.3mm; Ⅳ-Ⅳ截面(柱边)

的计算配筋值A S,Ⅲ=349.1mm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比较,,S II S IV A A 和,应按,S II A 配筋,实际配10Φ14,A S =1539mm 2

配筋计算公式1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

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有效截面是钢筋合力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梁的有效截面积为梁的截面宽度乘以梁的有效高度。而梁的有效高度为:梁的截面高度-35 (当梁上部纵筋为一排筋时)梁的截面高度-60 (当梁上部纵筋为两排筋时)一般设计上计算时as是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拉区边缘的距离,因此按受拉钢筋排数区域决定H-35或H-60(梁)而板H-20mm;受拉和受压要取决于梁或板的受力情况,同一条梁在梁中、梁端就不一样(连续多跨梁) 单筋截面: 忽略受压区钢筋的影响,只考虑受拉区钢筋。这样计算简单。 通常用于受弯不是很大的截面。 超筋构建或考虑延性才采用受压区钢筋的作用。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钢筋混凝土梁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计算 一、设计要求: C30 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钢筋等级: HRB335 弯矩设计值M=150.000000(kN-m) 矩形截面宽度b=250.0(mm) 矩形截面高度h=500.0(mm) 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35.0(mm)二、计算参数: 根据设计要求查规范得: ◇重要性系数γ0=1.1 ◇混凝土C30的参数为: 系数α1=1.00 系数β1=0.80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N/mm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1.43(N/mm2) 正截面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0.00330 ◇钢筋HRB335的参数为: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2) 普通钢筋弹性模量Es=2.0(×100000N/mm2)

三、计算过程: ◇截面有效高度: h0=h-a=465.0(mm) ◇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 ξb=β1/(1+fy/Es/εcu)=0.550 ξ=1-√ ̄[1-2×γ0×M/(α1×fc×b×h0×h0)]=0.243 ξ≤ξ b ◇钢筋截面面积计算: As=α1×fc×b×h0×ξ/fy=1208.0(mm2) ◇配筋率验算: 规范要求最小配筋率ρmin=取大者(0.2%,45×ft/fy%)=0.21(%) As≥ρmin×b×h=262.5(mm2)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配筋计算书─────C15二级 一、设计要求: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钢筋等级: HRB335 弯矩设计值M=150.000000(kN-m) 矩形截面宽度b=250.0(mm)

配筋率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在桥梁工程中,一般指的是面积配筋率,即受拉钢筋面积与主梁面积之比。 1基本定义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一侧纵向钢筋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 2计算公式 1.ρ=A(s)/A。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根据受力性质不同而含义不同,分别为:1.受压构件的全部纵筋和一侧纵向钢筋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 2.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1] 2.箍筋面积配筋率:面积配筋率(ρsv):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梁配筋计算

梁 摘要: 本文总结了8*8m、6*6m 梁的线荷载设计值、梁的宽度、高度取值、梁箍筋肢距及复 合箍筋、梁弯矩算法、梁钢筋根数、定量性分析不同跨度、截面大小梁的配筋、梁的抗剪能力,总结了梁的配筋公式及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腰筋、剪力墙连梁、pkpm 建模及梁的布置方法。 本文章总结于: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郁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杨星“pkpm 结构 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共13 页。 注:本文中的一些估计并不精确,可能存在一定或较大的误差,估计荷载大小,只是 为了在设计时,心中有底,更好的去进行概念设计。在估计过程中有些公式表达得并不清楚,可以直接看结果。 2011-11-20---12-28 1.荷载: 1.1:例 假设一个8m*8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 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22.5 KN /m,如果 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45 KN /m.设计值为56 KN /m(包括填充墙);假设一个6m*6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16.9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34 KN /m.设计值为42 KN /m(包括填充墙. 1.2.定量分析: 1.2.1.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300*8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8m*8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5m *2+1.2*5.24*3m *0.7+25*0.3*0.8=5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5m *2+1.2*2.96*3m =25*0.3*0.8=50 KN /m 1.2.2.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250*6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6m*6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125m *2+1.2*5.24*3m *0.7+25*0.25*0.6=4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125m *2+1.2*2.96*3m +25*0.25*0.6=40KN /m。 1.2.3.总结: 一般来说,大跨度(8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包括自重,填充墙等)可以用50 KN /m 来估计;6m 跨度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可以用40 KN /m来估计,以上估计荷载设计值均考虑了双向板传递给梁的荷载。 一般3m 高填充墙传递给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在10-15 KN /m范围内,可以用13 KN /m来近似估计;300*800 的梁自重线荷载为6 KN /m ,250*600 的梁线荷载为 4 KN /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超过了40 KN /m就可以认为是较大荷载,梁的截面应该 取大值。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时,可以近似按每平方18 2 kN / m 的荷载大小传递给梁。

圆形基础钢筋计算间距和根数

9-3 钢筋配料与代换 9-3-1 钢筋配料 钢筋配料是根据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9-3-1-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 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 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 (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 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 3.弯起钢筋斜长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见表9-25。 图9-48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 (a)弯起角度30°;(b)弯起角度45°;(c)弯起角度60°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表9-25

梁计算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

第一章钢筋计算原理和 框架实例手工答案 第一节独立基础钢筋计算 一、独立基础钢筋的标注 现阶段独"甚础钢筋杯注存住两种方式;传统标注方式和Y法杯注方式.F 面分别讲解。 (-)传统标注方式 独立基础钢筋传统标注方式.般要画出独立基础的平血图和剖面图.如图】?】?1所示。 JC-I 1-1 图1.1.1独立基础(J(1)钢筋传统标注方式 (二)平法标注方式 独立基础的平法标注方式. 般只需圖出平曲图.在f ifii图中克接标出剖面 的侑息.如图1.1.2所示. DJpOl表示编号为01的坡形独立基础(若是台阶形独立呈础.用DJj表示人3( >0/20()独“展础底泾台阶命反为3()0.斜坡高度为200. “衣示底泾钢筋. X&、创2@ 150衣示,\和Y方向钢筋均为仕衿为12的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150mm* 注意*传统标注方式?基础名字可以由设计人员随意起■ P法杯注甲名字是

固定的.如l)jj表示台阶形普通独立堆础?l).lp表示坡形菁通独立基础. BJ J表示阶形杯门独J堆础?& 示坡形杯口独立堪础。 关]独、7雄础的#法标注.行较多内容.这甲只讲1号办公楼涉及到的内容.其他内容请参石图集06G10】6。 二、独立鉱础要计算哪些钢筋 的甚础嗖什算的钢筋?仆底部钢筋■頂部制筋以及基础梁的钢筋. 如图 1.1.3所示. 图1.L3独立基 础要计算的钢筋敢杯口 綸形单杯门 图1.1.2 I)J P O1¥法杯注方式普通做立就題 阶形M刚筋 形 长麼 》方向 m e屁笳严回 就杯叩m杯门丫方向底棉制筋- --------- )方向 頂筒歆筋边 角筋 収杯n副单杯门 同议柱e独立垦咄

(整理)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

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 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问题比较复杂,有以下资料供参考: 1.当独立基础底板厚度有规定:挑出长度与高度比值小于 2.5。因此不能当做一般的卧于地基上的板来看待2.满足1的要求是基础底面反力可以看作是线性的。也就是说不考虑基础底板的弯曲或剪切变形。 3.基础底版有最小配筋要求即10@200,这比原来的8@200已经提高。 4.基础底版是非等厚度板,计算配筋率只能按全面积计算,不能按单位长度计算。 本人认为独立基础底板配筋不用按最小配筋率控制。

JCCAD程序中作了选项,如果输入最小配筋率则会按全截面演算最小配筋率。当进行等强代换后程序还会重新演算最小配筋率。 我院总工要求结构设计人员的一些注意事项 6、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 7、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予留的孔洞、机坑、基础、予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 8、砌体结构不允许设转角飘窗。 9、钢结构工程设计必须注明:焊缝质量等级,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10、砌体工程设计必须注明设计采用的施工质量控

制等级。(一般采用B级)。 11、砌体结构不宜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 12、砌体结构楼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总楼层中。 二.结构计算 13、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 (1)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2)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 (3)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高层建筑应至少取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计算时要检查Cmass-x及

配筋率的计算

1.7 配 筋 率 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 注:1.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各类构件一侧受压钢筋的配 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 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 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 续表1-76

注:本表是1-75序号3的具体化。 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续表1-78

梁板的配筋计算方法

梁板配筋的计算 以问答的形式来表达 问: 作用在板上的荷载总值为4.84KN/m平方 现浇板计算:内力弯矩=6.59KNM 板配钢筋:As=M*1000000/(210*80*0.9)=436mm平方,M=6.59KNM 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我不明白。 选实配钢筋为:一级钢筋10@150,面积为523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梁配筋计算: 板传来:16KN/m 梁自重:0.25*0.5*25*1.2=3.75KN/m 0.25、0.5、25、1.2各代表什么? 梁内力M=0.125*20*6的平方=90KNM 梁配钢筋:As=90000000/(310*0.9*460)=701mm平方,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实配钢筋为:4二级钢筋18,钢筋面积为1017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答: 这是使用89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的一道实例题,计算方法是用该规范附录三中的“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系数表”进行计算的。该附录给出的计算公式是:As=M÷(γ×f1×h)。 式中:As—受拉钢筋面积;M—作用的弯矩;f1—钢筋的设计强度;h-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γ—系数。系数γ是根据系数a从附录三中表格查得的。系数a= M÷(f2×b×h^2)。式中:f2—混凝土的设计强度;b—构件截面的宽度;h^2—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的平方(原公式中符号有脚标,这里无法输入故省略)。现在逐条回答你的问题: 1.板配钢筋:As=M*1000000/(210*80*0.9)=436mm平方, 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 括号里的210—Ⅰ级钢筋的设计强度(即公式中的f1);80—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即公式中的h)(这里是等于板厚减去保护层厚度);0.9—计算系数(即公式中的γ,可以作为经验系数)。 2. 选实配钢筋为:一级钢筋10@150,面积为523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Φ10@150表示板内配筋为Φ10间距150mm,面积为523平方毫米是指一米宽的配筋总面积(计算时板宽度是按一米计算的),计算方法是:Φ10钢筋的单根截面积为78.5平方毫米,则总面积为1000÷150×78.5=523。(因未完全理解你问题的要点,这段也许是多余的。) 实配钢筋面积与计算所需钢筋面积的关系,一般相差在正负5%以内都是允许的,但要满足规范中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如不满足则要加大实配钢筋的面积。(可能这个是你问题的要点。)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方法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让我们通过实际例子,明确图中的平法标注、钢筋和基本信息,学会钢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 ▍图1 独立基础底部配筋 首先看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 包括: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高度、X和Y方向的底部钢筋等。 原位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 包括:底部的平面尺寸等。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知道图1所示独立基础底部配筋的基本情况。 需要知道的是,钢筋的重量=长度*理论重量。 而理论重量可以通过钢筋的直径确定。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平法图集的构造规定,确定每根钢筋的直径、长度、根数,从而进行钢筋的计算。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了钢筋的直径、每一个方向的间距,那么如何确定每根钢筋的长度,如何根据间距确定根数呢?

▍图2 某独立基础施工图 我们知道,16G图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图规则,第二部分是构造详图(包括一般构造和各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 一般构造的内容是在使用构造详图时,为我们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这里暂且不谈。 那么,对于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就是用来确定不同的钢筋之间,它的长度、间距、如何排布等问题,通过查阅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造详图,结合它的制图规则来整个确定钢筋的布置和构成。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将平面的标注的图纸,还原成立体的构件。也就是我们图集的使用方法。

▍图3 图集16G101-3第67页 图3所示是两种独立基础的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阶形,一个是坡形)。我们看这个图的时候,觉得钢筋一个疏一个密,有的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阶形的钢筋布置就密一些,坡形的 就疏一些呢? 不是的。图3所示只是一个例子,具体的钢筋布置的疏密是由设计人员决定的,不是预算人 员决定的。我们学习这张图,就是为了学会钢筋的排布规则,用以确定钢筋计算的信息而已。如图3所示,独立基础底部的X和Y方向都是受力钢筋。那双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如何确定?我们可以依据保护层的定义进行确定:用构件的外截面尺寸,减去两个保护层的厚度,就得 到了受力钢筋的长度。X方向和Y方向均是这样。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原理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塔吊基础配筋计算

Calculation for tower crane foundation 塔式起重机基础计算书

Contents目录 1. Design basis设计依据 (1) 2. Stability calculation稳定性验算 (2) 3. Forces and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内力及钢筋计算 (4)

1. Design basis设计依据 1. Design rules for tower cranes(GB/T13752-1992)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 2. Compi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of tower crane(JGJ/T187-2009)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3.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4.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 Operation manual of Tower Crane 《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2. Stability calculation稳定性验算 1.Contents计算内容 Calculate foundation base on GB/T13752-1992: 依据GB/T1375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相关要求进行计算: 1)Calculate on work status and non-work status respectively;按塔机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 载荷分别进行基础计算; 2)Checking anti-overturning stability and ground compressive stress;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及地 面压应力验算; Calculation diagram计算简图 Basic parameters基本参数 1.1.1 Anti-overturning stability calculation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e = (Mv + Fh × h) / (Fv + Fg) ≤ b / 4

钢筋计算基础常识

钢筋计算基础常识 表2-11箍筋弯钩增加长度取值 2.5.2变截面构件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一、变截面构件箍筋 根据比例原理,每根箍筋的长短差数△=Ld-Lcn-1 ,如图2-31: 图2-31变截面构件箍筋 式中Ld为箍筋的最大高度;Lc为箍筋的最小高度;n为箍筋个数,=sa +1;s为最长箍筋和最短箍筋之间的总距离;a为箍筋间距。 二、圆形构件钢筋 A、按弦长布置:先很需要下式计算钢筋所在处弦长,再减去两端保护层厚度,就得钢筋长度,如图2-32: 图2-32圆形构件钢筋 说明:(a)单数间距(b)双数间距 当配筋为单数间距时Li=a (n+1)2-(2i-1)2 ; 当配筋为单数间距时Li=a (n+1)2-(2i)2 ; 式中Li为第i根(从圆心向两边计算)钢筋所在的弦长;a为钢筋间距;n为钢筋根数,等于Da -1(D为圆直径);i为从圆心向两边计算的序号数。 B、按圆形布置:采用比例方法求每根钢筋的圆直径,再乘圆周率算得钢筋长度。如下图2-33。 三、曲线构件钢筋 A、曲线钢筋长度,根据曲线形状不同,可分别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圆曲线钢筋的长度,可用圆心角θ与圆半径R直接算出或通过弦长L与矢高h查表得出(《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中“施工常用数据”),如图2-34示。 抛物线钢筋的长度L,可按下式计算:L=(1+8h2/3l 2)l,式中l为抛物线的水平投影长度,h 为抛物线的矢高。 图2-34抛物线钢筋长度 其他曲线状钢筋的长度,可用渐近法计算,即分段按直线计,用勾股定理求得每段长度,然后汇总。 如图3-35,设曲线方程式y=f,沿水平方向分段,每段长度为l(经常取为0.5m),求已知x 值时的相应y,然后计算每段长度,例如,第三段长度为2(y3-y2)2+ l 2 。 图2-35曲线钢筋长度 B、曲线构件箍筋高度,根据已知曲线方程式求解。先根据箍筋的间距确定x值,代入曲线方程式求y值,然后计算该处的梁高h=H-y,再扣除上下保护层厚度,即得箍筋高度。 对于非常复杂的构件,用数学方法很难计算钢筋长度时,可以用“放足尺”(1:1)或放小样(1:5)方法计算钢筋长度。

各种最小配筋率

各种最小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梁中位置 支座跨中 一级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 二级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 三、四级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 框架角柱、框支柱1.2 1,0 0,9 0,8 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上面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上面数值增加0.1。 规范上不是有么? 框架梁的最小配筋率取大值 一级支座0.4 ,80ft/fy 跨中0.3 ,65ft/fy 二级支座0.3 ,65ft/fy 跨中0.25,55ft/fy 三、四级支座0.25,55ft/fy 跨中0.2 ,45ft/fy 带边框的剪力墙连梁最小配筋率同相应抗震等级的框架梁。 基础哪,尤其是独立基础是多少啊 怎么算最小配筋率?谢谢! 现行规范上没有最小配筋率的明确规定,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执行,扩展基础底版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100~200。 最大配筋率 当受弯构件的配筋率达到相应于混凝土即将破坏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以ρmax (ρ=As/b h0)表示。

结构设计梁柱配筋计算

结构设计梁柱配筋计算 有一句很流行的口头禅:“算不清加钢筋”,当然这是一句笑谈,但是这也反映出,很多设计师认为实际配筋量只要大于软件计算输出的配筋量结构就没有问题,因此,就随意的放大配筋,尤其当结构比较复杂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但这样直接放大配筋真的都是对结构安全性有利的吗?正如“肉要长对地方一样,长不对地方就是赘肉”一个道理,加钢筋不能盲目乱加,如果加的不合理反而会对结构不利。下面以加大梁、柱这两类构件计算配筋作为最终实配钢筋而引起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弊端。 ▋直接放大梁的计算配筋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随意放大梁的配筋,有可能会导致梁的配筋率大于1%,此时按照规范要求是需要进行双排布置钢筋的,这时候由于as发生了变化,as相比原来配筋计算时用到的as增大,导致受压区高度h0变小,这样实际上可能会导致增加的钢筋量有可能达不到用新的as计算的钢筋量,可能造成计算配筋结果偏小。

2)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计算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发生变化,有可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或者构造配筋要求,这样就无法保证梁构件的延性。原来计算出的受拉、受压面积是按照对应抗震等级要求下的构造面积及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双控的结果。 3)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对于强柱弱梁的实现不利。软件中强柱弱梁的处理是按照柱端部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弯矩乘以对应抗震等级下的调整系数,得到柱计算配筋。实际上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还应该包括在翼缘范围内板钢筋的作用,仅按照直接放大柱端组合弯矩调整系数方式很难实现强柱弱梁,如果再增大梁端受拉钢筋,由于柱钢筋不变,会进一步导致强柱弱梁更难以实现。 4)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这也不利于梁端塑性铰机制的出现。有可能由于钢筋的增加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跨中,出现梁出现塑性铰时跨中先于支座部位。规范中对梁配筋要求梁跨中弯矩不小于按照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也是期望在竖向荷载下,梁跨中受弯承载力高于支座部位。如果加大梁端计算钢筋,规范这条有可能就名存实亡了。 5)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增大到当实际配筋大于2%时,梁端加密区的最小直径要增大2mm,因此,如果增加钢筋量有可能会导致对箍筋的配置有一定的影响,这容易被设计师忽略掉。 ▋放大柱的计算配筋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柱的纵筋面积,会造成本层的抗剪承载力发生变化,有可能引起新的抗剪承载力薄弱层。在SATWE中计算楼层抗剪承载力之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 本文通过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的实际例子,明确图中的平法标注、钢筋和基本信息,学会钢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 图1 独立基础底部配筋 首先看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 包括: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高度、X和Y方向的底部钢筋等。 原位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 包括:底部的平面尺寸等。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知道图1所示独立基础底部配筋的基本情况。 需要知道的是,钢筋的重量=长度*理论重量。

而理论重量可以通过钢筋的直径确定。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平法图集的构造规定,确定每根钢筋的直径、长度、根数,从而进行钢筋的计算。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了钢筋的直径、每一个方向的间距,那么如何确定每根钢筋的长度,如何根据间距确定根数呢? 图2 某独立基础施工图 我们知道,16G图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图规则,第二部分是构造详图(包括一般构造和各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 一般构造的内容是在使用构造详图时,为我们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这里暂且不谈。 那么,对于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就是用来确定不同的钢筋之间,它的长度、间距、如何排布等问题,通过查阅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造详图,结合它的制图规则来整个确定钢筋的布置和构成。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将平面的标注的图纸,还原成立体的构件。也就是我们图集的使用方法。

图3 图集16G101-3第67页 图3所示是两种独立基础的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阶形,一个是坡形)。我们看这个图的时候,觉得钢筋一个疏一个密,有的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阶形的钢筋布置就密一些,坡形的就疏一些呢? 不是的。图3所示只是一个例子,具体的钢筋布置的疏密是由设计人员决定的,不是预算人员决定的。我们学习这张图,就是为了学会钢筋的排布规则,用以确定钢筋计算的信息而已。 如图3所示,独立基础底部的X和Y方向都是受力钢筋。那双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如何确定? 我们可以依据保护层的定义进行确定:用构件的外截面尺寸,减去两个保护层的厚度,就得到了受力钢筋的长度。X方向和Y方向均是这样。

配筋计算

配筋计算 (1)抗弯设计: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E.0.4-2,3推荐公式确定: 31sin sin 2sin 3t d c r y s s M f A f A r παπαπααππ +≤+ (3.3) 1.252t αα=- (3.4) 本段基坑取混凝土桩径为φ800,桩间距s 为1500mm ,混凝土采用C30, 214.3/c f N mm = ,主筋采用400HRB , 2360/y f N mm = ,箍筋采用HPB300, 2270/y f N mm = ,保护层厚度取50mm 101 1.0 1.25145.32 1.5272.475d F a M r R s kN m γ==???=? 2223.14400520400A r mm π==?= 经计算: 340s r mm =,236368r A mm = 0.21α=,0.83τα= ,23960s A mm = 计算弯矩: 3136sin sin 2sin 2[114.3363168330.610.610.513603960340]10173.3146.03.14 3.14 u c r y s s d M f A f A r kN m M kN m τπαπαπααππ+=+=????++???÷=?>=? 取1025,24909s A mm = 配筋率为: min 2454909100%100%0.98%0.18%520400s y A f A f τρρ?=?=?=>== 纵向配筋间距: 22 3.143402131010 s r mm π??== (2)抗剪设计: d cs V V ≤ (3.5) 00sv cs cv t yv A V f bh f h s α=+ (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