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7有理数的乘方(课时2)教案(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7有理数的乘方(课时2)教案(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7有理数的乘方(课时2)教案(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7有理数的乘方(课时2)教案(新版)苏科版

2.7 有理数的乘方(课时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对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2)经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方法的探究过程,发现数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开阔视眼,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大数,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过程与方法: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难点】

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学记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先见闪电,后闻雷声”,那是因为在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 米/秒,光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00 000 000 米/秒,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赤道长约为40 000 000米.

3、地球表面积约为510 000 000 000 000平方米.

上面三个事例中都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数,这些数在朗读、记录的过程中比较麻烦,今天将探讨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表示这样一些较大的数?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教师提问:有简单的方法表示这些数吗?

学生讨论,给出多种表示数的方法.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借用乘方的形式来表示这些数.

696 000可以表示成6.69×105;

25000亿可以表示成2.5×1012;

300 000 000可以表示成3×108;

1亿5千万可以表示成1.5×108;

15万亿可以表示成1.5×1013;

6 100 000 000可以表示成6.1×109.

这样不仅可以使书写简短,同时还便于读数.

总结:科学记数法的概念: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活动三:例题讲解

例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数据:

(1)赤道长约为40 000 000 m;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0 000 000 km2.

解:(1)40 000 000 m=4×107 m.

(2)510 000 000 km2=5.1×108 km2.

处理方式: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对板演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及时点评表扬.

例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分别是什么?

(1)1×105;(2)4.6×103;(3)7.04×108.

解:(1)1×105=100000.

(2)4.6×103=4600.

(3)7.04×108=704000000.

处理方式:三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的板演,让学生发现a和n是如何确定的,并注意最后的结果单位要和原来保持一致.

【当堂反馈】

1.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0700亩,是北京规模最大的滨河森林公园,将107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0.7×104B.1.07×105C.1.7×104D.1.07×104

2.据江苏省统计局统计:2017年南通市GDP总量为7734.64亿元,位于江苏省第4名.将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7.73464×1011 元B.77.3464×1010 元

C.7.73464×1012 元D.7.73464×1013 元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 000 000;(2)57 000 000;(3)-123 000 000 000.

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中国森林面积有128 630 000公顷;

(2)2018年某市总人口达1 022.7万人;

(3)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 000 000千米;

(4)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1光年大约是950 000 000 000千米;(5)一只苍蝇腹内的细菌多达2 800万个.

(在使用科学记数法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如1万=104,1亿=108)【课后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以下问题:

(1)什么叫作科学记数法?

(2)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注意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1≤ a <10.②当数是大于10的整数时,n为整数位减去1.

【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中第五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后的一个有关有理数的运算。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乘法中相同因数相乘的简单表示方法,它作为基础知识,对学生以后学习科学记数法,进行幂的五种运算、整式加减等知识有很大帮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边长为 a的正方形的面积 a 2 , 正方体的体积 a 3 ,同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学、观察、思考,小组讨论、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观察力、倾听及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受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正整数幂的正负。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与四环节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体验感受,激发兴趣 做游戏:拿出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的纸,让学生动手折纸。 对折1次后,纸变成了几层?对折2次后变成几层?按照刚才折纸的规律,将一张足够长的纸连续20次,应该是多少层? 第1次对折的层数是:2 第2次对折的层数是:2×2 第3次对折的层数是:2×2×2 第20次对折的层数是:2×2×2×2……×2 20个2 20个2相乘的结果是多少?如果这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那么折纸的高度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要高得多,你相信吗?学了今天的内容你们就会明白了。(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切实体验感受,激发其寻求规律的欲望,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二)比较概括,提炼概念 问题:1.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5的正方体的体积为多少? (课件出示) 5×5=52=25 5×5×5=53 =125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

第三十三课时 一、课题§有理数的乘方(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 3.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那么,a·a·a·a (n是正整数)呢 在小学对于字母a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a还可以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 (二)、讲授新课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一般地,在a 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 应当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当a 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3.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a n就是表示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例1 计算: 教师指出:2就是21,指数1通常不写.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这三组计算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 (1)横向观察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2)纵向观察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 (3)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什么数 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你能把上述的结论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 当a>0时,a n>0(n是正整数); 当a=0时,a n=0(n是正整数). (以上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a2n=(-a)2n(n是正整数); a2n-1=-(-a)2n-1(n是正整数); a2n≥0(a是有理数,n是正整数). 例2 计算: (1)(-3)2,(-3)3,[-(-3)]5; (2)-32,-33,-(-3)5; 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纵向观察第(1)题和第(2)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a)n 的底数是-a,表示n个(-a)相乘,-a n是a n的相反数,这是(-a)n与-a n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横向观察第(3)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写分数的乘方时要加括号,不然就是另一种运算了. 课堂练习 计算: (2)(-1)2001,3×22,-42×(-4)2,-23÷(-2)3; (3)(-1)n-1. (三)、小结 让学生回忆,做出小结: 1.乘方的有关概念.2.乘方的符号法则.3.括号的作用. 七、练习设计 3.当a=-3,b=-5,c=4时,求下列各代数式的值: (1)(a+b)2; (2)a2-b2+c2; (3)(-a+b-c)2; (4)a2+2ab+b2. 4.当a是负数时,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1)a2=(-a)2; (2)a3=(-a)3; 5*.平方得9的数有几个是什么有没有平方得-9的有理数为什么 6*.若(a+1)2+|b-2|=0,求a2000·b3的值. 八、板书设计

有理数找规律专题练习题精品资料

有理数找规律专题 1.观察下面的每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适当的数。 (1)-23,-18,-13,______,________; ; (2)2345,,,8163264 --,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__________. 3.观察下列算式:21=2,22 =4,23 =8,24=16,25 =32,26=64,27=128,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的规 律确定22011的个位数字是( ) A. 2 B. 4 C. 6 D. 8 4.一根lm 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为( ) A.31()2m B. 51()2m C. 61()2m D. 12 1()2m 5.下面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1,2,4,8,1 6.......,第2011个数应是( ) A. 22011 B. 22011-1 C.22010 D .以上答案不对 6.观察,寻找规律 (1) 0.12=________,12=_________,102=__________,1002=___________; (2)0.13=_________,13=_________,103=__________,1003=___________; 观察结果,你发现什么了? 7.观察下列三行数: 第一行:-1,2,-3,4,-5…… 第二行:1,4,9,16,25,…… 第三行:0,3,8,15,24,…… (1)第一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二行、第三行分别与第一行数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变式: 8.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2,4,6,8,10,12,……它的每一项可用式子2n(n 是正整数)表示. 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1,-2,3,-4,5,-6,7,-8...... (1)它的每一项你认为可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2)它的第100个数是多少? (3)2012是不是这列数中的数?如果是,是第几个数? 9.如果对于任意非零有理数a,b 定义运算如下:a △b=ab +1,那么(-5)△(+4)△(-3)的值是多少?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试题

2013—201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周末辅导资料(06) 理想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学生姓名: 得分: 一、复习巩固: 1、计算: (1))7 11()312()324(-÷-÷- (2)31232)2(0)1(3)2(4-?+-÷----n (3))5(]36)12116597(30[-÷?-+- (4)4324)25.0()5 1|5(|32)23(?+?-÷? 二、知识点梳理: 1、科学记数法:对于大于10的数都可以写成10n a ?,这种表示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a 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 是正整数。例如:32000=3.2104?。 2、近似数:近似数:与实际数字接近,但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例1:(1)8.5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 (2)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51021.3?,那么这个数原数是__________。 (3)地球上陆地面积约为149 000 000 km 2,用科学记数法记为_____________ m 2。 【课堂练习1】 (1)你知道太阳到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千米吗?用科学记数法把它表示出来 _______ 米。 (2)近似数4.10×105精确到 位; (3)近似数31.5万精确到 位;

例2:计算: (1)()()72843÷-+-? ; (2)()[]4103412÷-?-; (3)9 11321321÷??? ??-?-; (4)32(6)8(2)(4)5-?----? 例3:观察下列等式: 111122=-?,1112323=-?,1113434 =-?, 将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1111111113111223342233444 ++=-+-+-=-=???. (1)猜想并写出:1(1) n n =+ . (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 ① 111112233420102011++++=???? ; ②1111122334(1) n n ++++=???+ . (3)探究并计算: 111124462008201020102012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有理数的乘方 一.选择题 1、118 表示( ) A 、11个8连乘 B 、11乘以8 C 、8个11连乘 D 、8个别1相加 2、-32 的值是( ) A 、-9 B 、9 C 、-6 D 、6 3、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 、 -32 与 -23 B 、-23 与 (-2)3 C 、-32 与 (-3)2 D 、(-3×2)2 与-3×2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表示2×3的积 B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C 、-32 与 (-3)2 互为相反数 D 、一个数的平方是94,这个数一定是3 2 5、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正数的是( ) A 、-24 ×5 B 、(1-2)×5 C 、(1-24 )×5 D 、1-(3×5)6 6、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2)2 ,那么这个有理数等于( ) A 、-2 B 、2 C 、4 D 、2或-2 7、一个数的立方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 A 、 0 B 、0或1 C 、-1或1 D 、0或1或-1 8、如果一个有理数的正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数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 非负数 D 、任何有理数 9、-24 ×(-22 )×(-2) 3 =( ) A 、 29 B 、-29 C 、-224 D 、224 10、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n 次幂的值(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绝对值相等 D 、没有任何关系 11、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则这个数的立方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负数 D 、奇数 12、(-1) 2001 +(-1) 2002 ÷1-+(-1) 2003 的值等于( ) A 、0 B 、 1 C 、-1 D 、2 二、填空题 1、(-2)6 中指数为 ,底数为 ;4的底数是 ,指数是 ; 5 23?? ? ??-的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 2、根据幂的意义,(-3)4 表示 ,-43 表示 ; 3、平方等于 641的数是 ,立方等于64 1 的数是 ; 4、一个数的15次幂是负数,那么这个数的2003次幂是 ; 5、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6、=??? ??-343 ,=?? ? ??-3 43 ,=-433 ; 7、()3 72?-,()4 72?-,()5 72?-的大小关系用“<”号连接可表示 为 ; 8、如果44a a -=,那么a 是 ; 9、()()()()=----20022001433221 ; 10、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是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它的倒数,那么这个数是 ; 11、若03 2 >b a -,则b 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正数的是( ) A 、-24×5 B 、(1-2)×5 C 、(1-24)×5 D 、1-(3×5)6 2、118表示( ) A 、11个8连乘 B 、11乘以8 C 、8个11连乘 D 、8个别1相加 3、-32的值是( ) A 、-9 B 、9 C 、-6 D 、6 4、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 、 -32 与 -23 B 、-23 与 (-2)3 C 、-32 与 (-3)2 D 、(-3×2)2与-3×22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表示2×3的积 B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C 、-32 与 (-3)2互为相反数 D 、一个数的平方是94,这个数一定是3 2 6、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2)2,那么这个有理数等于( ) A 、-2 B 、2 C 、4 D 、2或-2 7、一个数的立方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 A 、 0 B 、0或1 C 、-1或1 D 、0或1或-1 8、如果一个有理数的正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数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 非负数 D 、任何有理数 9、-24×(-22)×(-2) 3=( ) A 、 29 B 、-29 C 、-224 D 、224 10、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n 次幂的值(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绝对值相等 D 、没有任何关系 11、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则这个数的立方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负数 D 、奇数 12、(-1)2001+(-1)2002÷1-+(-1)2003的值等于( ) A 、0 B 、 1 C 、-1 D 、2 二、填空题 1、(-2)6中指数为 ,底数为 ;4的底数是 ,指数是 ;5 23??? ??-的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 2、根据幂的意义,(-3)4表示 ,-43表示 ; 3、平方等于641的数是 ,立方等于64 1的数是 ; 4、一个数的15次幂是负数,那么这个数的2003次幂是 ; 5、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6、=??? ??-343 ,=??? ??-3 43 ,=-433 ; 7、()372?-,()472?-,()5 72?-的大小关系用“<”号连接可表示为 ; 8、如果44a a -=,那么a 是 ; 9、()()()()=----20022001433221 ;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 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

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 说明: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课本引例: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表示。 a a ?简记为2a ,读作a 的平方(二次方)、a a a ??简记为3a ,读作a 的立方(三次方) 类推: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a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个 n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说明:安排这一组填空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平方,立方转到4次方,5次方以至n 次方上来,并会读写乘方运算。目的之二是让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方的意义实际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的积,从而得到乘 方运算的概念。 引出概念:求n 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 叫做幂。 对照各部分名称: 指数、底数、幂 如果底数是9,指数是4,那么49读作9的4次方,表示有4个9相乘,结果叫9的4次幂。 你能写出一个乘方运算的例子吗?能读出这个乘方运算,并指出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吗? 说明:本课重点在于理解乘方运算的意义,因此在此处再安排这样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有理数代替课本上的例子,亲手尝试写乘方运算,并在读写过程中加深对乘方运算的理解。 练习1(概念辨析): 指出下列乘方运算的底数和指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吧 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

2.9 有理数的乘方 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2.能熟练地进行乘方运算. 一、情境导入 贝贝同学说:“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是8844m.如果有一张足够大且厚度为0.1mm 的纸,那么连续对折30次(理想状态下)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皮皮疑惑地说“这不可能吧,一张纸能折那么高吗?”通过下面的学习,相信你一定能解开皮皮的困惑!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并指出底数和指数各是什么. (1)(-3.14)×(-3.14)×(-3.14)×(-3.14)×(-3.14); (2)25×25×25×25×25×25 ; (3). 解析:首先化成幂的形式,再指出底数和指数各是什么. 解:(1)(-3.14)×(-3.14)×(-3.14)×(-3.14)×(-3.14)=(-3.14)5,其中底数是-3.14,指数是5; (2)25×25×25×25×25×25=(25)6,其中底数是2 5 ,指数是6; (3),其中底数是m ,指数是2n . 方法总结: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幂是乘方的结果,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起来再写指数. 探究点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计算:(1)-(-3)3; (2)(-3 4)2; (3)(-2 3 )3; (4)(-1)2015. 解析:可根据乘方的意义,先把乘方转化为乘法,再根据乘法的运算法则来计算;或者先确定幂的符号,再用乘法求幂的绝对值. 解:(1)-(-3)3=-(-33)=33=3×3×3=27; (2)(-34)2=34×34=916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

.选择题 1、 118 表示( 8 个别 1 相加 2、- 32的值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是正数 数一定是 23 5、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正数的是 -(3×5)6 6、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 (- 2)2,那么这个有理数等于 7、一个数的立方是它本身 ,那么这个数是( 8、如果一个有理数的正偶次幂是非负数 ,那么这个数是( 有理数的乘方 A 、11 个 8 连乘 B 、11 乘以 8 C 、8 个 11 连乘 D 、 A 、-9 B 、9 C 、- 6 D 、6 3、 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A 、 - 32 与 -23 B 、- 23 与 (-2)3 C 、- 32 与 (-3)2 D 、(-3×2)2 与- 3×22 A 、23 表示 2× 3 的积 B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 C 、- 32 与 (-3)2 互为相反数 D 、一个数的平方是 49 ,这个 A 、-24×5 B 、(1-2)×5 C 、(1-24)×5 D 、1 A 、-2 B 、2 C 、4 D 、2 或- 2 A 、 0 B 、0 或 1 C 、- 1 或 1 D 、 0 或 1 或- 1 A 、正数 B 、负数 C 、 非负数 D 、任何有理数

9、- 24×(-22)×(-2) 3=( ) 3 3 3 3 6、 10、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 n 次幂 的值(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绝对值相等 D 、没有任 何 关系 11、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 ,则这个数的立方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负数 D 、奇数 12、(-1)2001+(-1)2002÷ 1+(-1)2003 的值等于( ) 、填空题 1、(-2)6中指数为 ,底数为 ;4 的底数是 2、 根 据 幂 的 意 义 , (- 3)3 4 表 示 , - 43 表 示; 3、 平 方 等 于 1 的 数 是 , 立 方 等 于 1 的 数 64 64 是; 4、 一 个 数 的 15 次 幂 是 负 数 , 那 么 这 个 数 的 2003 次 幂 是; 5 、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 33 4 A 、 29 B 、- 29 C 、 D 、224 A 、0 B 、 1 C 、- 1 D 、 2 5 的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及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学案两者结合,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01-等于( ) A. 2020- B.2020 C.-1 D.1 2.已知()2230a b -++=,则下列式子值最小是( ) A. a b + B. a b - C. a b D. ab 3.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数是( ) A. 23与32 B. 23-与()23- C. ()332?与332? D. 32-与()32- 4.有理数232(1),(1),1,1,(1)------中,其中等于1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下列计算①21124??-= ???;②239-=;③22455??= ???;④21139??--= ??? ;⑤()224-=,其中正确的有( ) A.1 B.2 C.3 D.4 6.下列各组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 A.(3)--与(3)+- B.23-与2(3)- C.3--与3+ D.3(3)--与33 7.下列各组数中,结果一定相等的是( ) A. 2a -与()2a - B. 2a 与()2 a -- C. 2a -与()2a -- D. ()2a -与()2a -- 8.下列各组的两个数中,运算后结果相等的是( ) A.34和43 B.()53-和53- C.()42-和42- D.323?? ???和323 9.下列各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32-和3(2)- B.22-和2(2)- C.32-和23- D.101-和10(1)- 10.32-等于( ) A.6- B.6 C.8- D.8 11.化简() 20201-的值是( ) A.1 B.2020- C.2020 D.1- 二、填空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后同步练习有理数的乘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后同步练习有理数的 乘方 基础巩固 1.求25-3× [32+2×〖-3〗]+5的值为〖〗. A.21 B.30 C.39 D.71 2.对于〖-2〗4与-2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意义相同B.它们的结果相同 C.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相等D.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不等 3.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 2 24 33 ?? -= ? ?? B.23=2×3=6 C.-32=-3×〖-3〗=9 D.-23=-8 4.在绝对值小于100的整数中,可以写成整数平方的个数是〖〗. A.18 B.19 C.10 D.9 5.若a n>0,n为奇数,则a〖〗. A.一定是正数B.一定是负数 C.可正可负D.以上都不对 6.1米长的小棒,第1次截去一半,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截下去,第7次后剩下的小棒有多长? 能力提升 7.-〖-32〗-|-4|的值为〖〗. A.13 B.-13 C.5 D.-5 8.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24<〖-2〗2<〖-2〗3B.〖-2〗3<-24<〖-2〗2 C.-24<〖-2〗3<〖-2〗2D.〖-2〗2<〖-2〗3<-24 9.a,b互为相反数,a≠0,n为自然数,则〖〗. A.a n,b n互为相反数B.a2n,b2n互为相反数 C.a2n+1,b2n+1互为相反数D.以上都不对 10.若x为有理数,则|x|+1一定是〖〗. A.等于1 B.大于1 C.不小于1 D.小于1 11.某市约有230万人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 A.230×104B.23×105 C.2‘3×105D.2‘3×106 12.为了保护人类居住环境,我国的火电企业积极做好节能环保工作 ‘2011年,我国火电企业的平均煤耗继续降低,仅为330 000毫克/千瓦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精确到1 000毫克/千瓦时为__________毫克/千瓦时. 13.计算:-24-1 7 ×[2-〖-2〗4]的结果为__________. 14.计算下列各题: 〖1〗〖-3〗2-〖-2〗3÷ 3 2 3 ?? - ? ?? ; 〖2〗-72+2×〖-3〗2-〖-6〗÷ 2 1 3 ?? - ? ?? ‘ 15.如果|a+1|+〖b-2〗2=0,求〖a+b〗39+a34的值.16.已知|x-1|+〖y+3〗2=0,求〖xy〗2的值. 17.观察下列各式找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1.5.1有理数的乘方(2)

课题: 1.5.1有理数的乘方(2) 备课组: 七年级数学 执笔者: 课型:新课 讲学时间: 审核者: 学习目标: 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在2+23×(-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哪几种运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1 计算: (1)(-2)3+(-3)×[(-4)2+2]-(-3)2÷(-2); (2)1- 21×[3×(-32)2-(-1)4]+41÷(-2 1)3. 例2 一. 观察下面三行数: -2,4,-8,16,-32,64, ...;(1) 0,6,-6,18,-30,66, ...;(2) -1,2,-4,8,-16,32, (3) 1.第(1)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2)(3)行数与第(1)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三、新知应用 1.计算: (1)221- -221+(-1)101-23×(0.5-32)÷910; (2)1÷(1 61)×(-76)÷(-12); (3)(-2)3+3×(-1)2-(-1)4; (4)[2 233215383]2141)()()()(-?-+-÷--; (5)5÷[)(22 1231--]×6. 3.若0)3(22 =-++y x ,求y x xy 322 -的值. 4.已知A=a+a 2+a 3+…+a 2004,若a=1,则A 等于多少?若a 等于-1,则A 等于多少? 5、观察下面三行数: (1)第一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二、第三行数与第一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分别取这三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小结: 作业:

有理数乘方及混合运算(乘方)(人教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说一说乘方的相关概念. 问题2:一个数的平方为16,这个数可能是几?一个数的平方可能是0吗? 问题3:什么是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据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4:下列各式一定成立吗?①②③④ 有理数乘方及混合运算(乘方)(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4道,每道7分) 1.213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科学记数法 2.某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共150.5亿元,150.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科学记数法 3.我国是缺水国家,目前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仅约为,则所表示的原数是( ) A.8 990 B.899 000 C.89 900 D.8 990 000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科学记数法

4.表示( ) A.-3与4的积 B.4个-3的积 C.4个-3的和 D.3个-4的积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乘方的意义 5.表示( ) A.5个-3的积的相反数 B.5个3的积 C.5个-3的和的相反数 D.5与-3的积的相反数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乘方的意义 6.计算:=______;=______.( ) A.-25;49 B.10;14 C.-10;-14 D.25;-49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方 7.计算:=______;=______.(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方 8.下列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是( ) A. B. C. D. 答案:C

初一上册-有理数的乘方

主 题 有理数乘方及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培养学生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内容 精讲提升 题型一:有理数乘方 【知识梳理1】 1、定义:n 个相同因数a 相乘,即a ·a ·…·a(个),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 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读作a 的n 次方或a 的n 次幂. 2、运算法则: 、 负数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例题精讲】 例1 判断下列乘方的幂的符号. (1)223 - (2)3(0)a a < (3)21 (2)n +- 例2 计算 (1)31(1)2 - (2)3(0.75)- (3)4 (2)-- (4)2 3(2)?- (5)5 48(2)÷- (6)3 2 (2)(3)-?- 解:(1)3 3 1 327(1)()22 8-=-=- (2)3 3327(0.75)()464 -=-=- (3)4(2)16--=- (4)23(2)3412?-=?= (5)5 348(2)48(32)2 ÷-=÷-=- (6)32(2)(3)8972-?-=-?=- 例3 当2a =-,23b =,14c =-时,求222 a b c +-的值。 解:当2a =-,23b =,1 4c =-时, 222222214155 (2)()()4434916144 a b c +-=-++-=+-= 例4 (1)如果一个有理数的正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数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 非负数 D 、任何有理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乘方 练习题

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 课堂学习检测 一、选择题 1.-12的计算结果是( ). (A)1 (B)-11 (C)-1 (D)-2 2.-0.22的计算结果是( ). (A)-0.04 (B)0.04 (C)0.4 (D)-0.4 3.312-的计算结果是( ). (A)91 (B)31 - (C)91 - (D)3 1 4.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得0的是( ). (A)22+(-2)2 (B)-22-22 (C)2221)21 (-- (D)2 221)21 (+- 5.下列各数互为相反数的是( ). (A)32与-23 (B)32与(-3)2 (C)32与-32 (D)-32与-(-3)2 二、填空题 6.对于(-2)6,6是______的指数,底数是______,(-2)6=______.对-26,6是____的指数,底数是____,-26=______. 7.计算:(1)34=______; (2)-34=______; (3)(-3)4=______;(4)-(-3)4=______; =32)5(3______; =3)32)(6( ______; =-3)32)(7(______;=--3)2()8(3______; 8.当n 为正奇数时,(-a )n =______;当n 为正偶数时,(-a )n =______. 三、计算题 9.6×(-2)2÷(-23) 10.22223 2)32(2)2(-+--

11.(3×2)2+(-2)3×5-(-0.28)÷(-2)2 12.)2 131()1()3(3322-?---÷- 13.|32|)2.0(1)1.0(1323--+--- 14.2 34)2 1(211])43()21[(1-+--+ 综合、运用、诊断 一、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对于任何有理数m ,都有m 2>0; ②对于任何有理数m ,都有m 2=(-m )2; ③对于任何有理数m 、n (m ≠n ),都有(m -n )2>0; ④对于任何有理数m ,都有m 3=(-m )3. (A)1 (B)2 (C)3 (D)0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数的平方一定大于这个数 (B)一个数的平方一定是正数 (C)一个数的平方一定小于这个数 (D)一个数的平方不可能是负数 二、填空题 17.设n 为自然数,则: (1)(-1)2n -1=______;(2)(-1)2n =______;(3)(-1)n +1=______. 18.当n 为正奇数时,(-a )n =______;当n 为正偶数时,(-a )n =______.

有理数乘方及混合运算(乘方)(人教版)

有理数乘方及混合运算(乘方)(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6道,每道6分) 1.213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B. C. D. 2.某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共150.5亿元,150.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3.我国是缺水国家,目前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仅约为,则所表示的原数是( ) A.8990 B.899000 C.89900 D.8990 000 4.表示( ) A.-3与4的积 B.4个-3的积 C.4个-3的和 D.3个-4的积 5.表示( ) A.5个-3的积的相反数 B.5个3的积 C.5个-3的和的相反数 D.5与-3的积的相反数 6.计算:=______;=______.( ) A.-25;49 B.10;14 C.-10;-14 D.25;-49

7.计算:=______;=______.( ) A. B. C. D. 8.下列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是( ) A. B. C. D. 9.计算的结果为( ) A. B. C. D. 10.计算的结果为( ) A.2 B.0 C.32 D.24 11.计算的结果为( ) A.27 B.-25 C.-29 D.

12.计算的结果为( ) A. B. C. D. 13.计算的结果为( ) A.2 B. C. D. 14.计算的结果为( ) A.-72 B.18 C.24 D.72 15.下表是某水库一周内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用正数记水位比前一日上升数,用负数记水位比前一日下降数).则本周星期( )水位最低. A.二 B.三 C.五 D.六 16.某市客运管理部门对“十一”国庆假期七天客流变化量进行了不完全统计,数据如下(用正数表示客流量比前一天上升数,用负数表示比前一天下降数): 则七天内游客人数最多的是( )日. A.1 B.5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掌握幂的符号法则. 数学思考:培养观察.类比.归纳.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乘方运算,培养运算能力; 解决问题:了解乘方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掌握幂的性质并能进行乘方的运算. 情感态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展示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某种细胞的分裂过程,学生则回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并说明如何得出结果. 2.结合学生熟悉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及它们的简单记法,告诉学生几个相同因数a相乘的运算就是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实际背景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正方体面积和正方体体积的实例,引出课题. 活动二.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1.分小组学习课本41页,要求能结合课本中的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下列几个概念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底数是相同的因数,可以是任何有理数,指数是相同因数的个数,在现阶段中是正整数,而幂则是乘方的结果. 2.定义:n个相同因数a相乘,即a·a·…·a(个),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 3(1)补充例题: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并指出底数,指数各是多少? ①(-2.3)×(-2.3)×(-2.3)×(-2.3). ② (-1 4 )×(- 1 4 )×(- 1 4 )×(- 1 4 ). ③x·x·x·......·x(2010个x的积). 1

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18表示( ) A 、11个8连乘 B 、11乘以8 C 、8个11连乘 D 、8个别1相加 2、-32的值是( ) A 、-9 B 、9 C 、-6 D 、6 3、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 、 -32 与 -23 B 、-23 与 (-2)3 C 、-32 与 (-3)2 D 、(-3×2)2与-3×2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表示2×3的积 B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C 、-32 与 (-3)2互为相反数 D 、一个数的平方是94,这个数一定是3 2 5、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2)2,那么这个有理数等于( ) A 、-2 B 、2 C 、4 D 、2或-2 6、如果一个有理数的正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数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 非负数 D 、任何有理数 7、-24×(-22)×(-2) 3=( ) A 、 29 B 、-29 C 、-224 D 、224 8、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n 次幂的值(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绝对值相等 D 、没有任何关系 9、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则这个数的立方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负数 D 、奇数 10、(-1)2001+(-1)2002÷1-+(-1)2003的值等于( ) A 、0 B 、 1 C 、-1 D 、2 二、填空题 1、(-2)6中指数为 ,底数为 ;4的底数是 ,指数是 ;5 23?? ? ??-的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 2、根据幂的意义,(-3)4表示 ,-43表示 ; 3、平方等于641的数是 ,立方等于64 1的数是 ; 4、一个数的15次幂是负数,那么这个数的2003次幂是 ; 5、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6、=??? ??-343 ,=??? ??-343 ,=-433 ; 7、()372?-,()472?-,()5 72?-的大小关系用“<”号连接可表示为 ; 8、如果44a a -=,那么a 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