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蛟河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蛟河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11月15日在蛟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张恩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本届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省放权强县双重机遇,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全民创业,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强力推进“一线三区”建设,重点培育五大支柱产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这四年,是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显著的四年。预计到年底,新口径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7.4亿元增加到46.5亿元,年均递增14.1%;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25亿元增加到2亿元,年均递增1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5亿元增加到45亿元,年均递增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22元增加到73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50元增加到3850元,年均分别递增10%和12%。我市先后被评为全省县域突破升级晋位先进县(市)、全民创业先进县(市),成功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食用菌十强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行列。

各位代表,鉴于前三年工作已分别向十五届人代会历次会议作了报告,这里主要报告2006年工作。

2006年,按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和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我们坚持把新区发展、资源转换、大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重中之重,苦干实干,攻坚破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主要指标增幅创历史新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8%、21.3%、60%和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8%和10%。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大力争取省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全面启动25个矿产资源勘探项目,2个铜镍钼伴生矿有望明年完成详查并开始建厂。120万千瓦琵河口抽水蓄能电站、生物质能发电等重大项目基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引进中农公司BB肥等超千万元项目66个,百圣源集团木制品等超亿元项目18个。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25亿元。开工建设森华木业、万通挖掘机等超千万元项目46个,九牛乳业无菌抗奶、阳光钢琴等超亿元项目13个。韩资郑氏木业等25个超千万元、天鑫石业等5个超亿元项目建成

投产。

——“三区”发展全面提速。超前收储新区土地194公顷,工业集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全年新建标准化厂房6个,引进建设9个超亿元、14个超千万元工业项目;金华工贸高级复合地板、科立辉柴油发电机等2个超亿元和4个超千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天岗开发区引进建设天林石材、丽晶建材等5个超亿元和8个超千万元项目。奶子山园区建成宸昕建材、金正牧业等4个超千万元项目。新区、天岗开发区、奶子山园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800万元、1200万元、10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6%、50%和80%。

——工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协调贷款2亿元支持重点企业上新项目。19户规模企业完成技改扩能,热电厂75吨锅炉并网供热,长白山酒业冰山葡萄酒、煤机公司重型刮板机投产见效。关东药业、松江管道等21户企业纳税翻番,长白山制药实缴税金突破千万元。全年开发新产品10种,成功申报知名以上商标7个。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税金49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24.1%。

——全民创业势头强劲。深入实施“人人争当小老板,全民创业建小康”创业工程。修订创业政策,规划建设16公顷新区创业园。将小额担保贷款规模由900万元放大到2400万元,单个项目贷款上限提高到20万元,为395名创业者发放贷款1350万元。健全服务体系,培训创业者3万余人,组织机关干部包扶创业小能人2586人,领创办项目288个。全年新生成个体工商户800个,投资百万元以上民营企业325户。

——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全市黑木耳发展到4亿袋,实现产值6亿元;山葡萄、五味子等小浆果栽植面积达1000公顷,中草药基地面积达3500公顷。新建百头牛场200个。建设黑尊木耳深加工、皓月肉牛养殖等产业化项目27个。转移农村劳动力6.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亿元。建成重点农田水利工程30项。完成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七大工程和14个试点村镇建设。

——旅游经济发展整体升位。以办节为主线,开发窝集口采摘节、插树岭农家乐等4个旅游新项目,建成红叶谷综合服务区、谷中谷移动通信、棒槌谷环线等旅游设施和新景点。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了接待服务水平。第五届红叶节圆满成功,《星光大道》走进蛟河大型演唱会盛况空前,各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蛟河红叶红遍全国。按新统计口径,全年接待游客2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26%。

——城乡建设大力度推进。投资5126万元,全面实施以新区为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61”工程。浦东大街中段、世纪路东段等3条道路竣工

通车,完成新区城防3320米土方工程,新兴大桥和森防指挥中心主体完工,新区集中供热和沉陷区移民住宅工程近期完成,客运大厦交付使用。依法推进征地拆迁,加快棚户区改造,新开发商住工程23万平方米。落实城市主街路全天候保洁。全面推行物业管理新机制,市区60%区域实现全天供水。新建高等级路面公路129公里,江黄高速公路二期全面开工。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引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40项。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教育现代化程度达到省内县(市)级前列。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五个一”工程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良好。城乡有线电视实现同网光缆传输。《蛟河市志》出版发行。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账结合和城镇居民住院医疗保险。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07万元。开发就业岗位16760个,1170名“4050”人员在公益岗位实现再就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复议提案90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加强污染防治。健全应急体系,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化解信访积案76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强化财税征管,国税入库预计同比增长26.7%,地税收入预计净增1502万元,财政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并实现收支平衡。审计、司法、统计、计生、监察、民族、宗教、残疾人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已经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市委和上级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奋斗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在蛟的所有投资者和创业者,向驻蛟国省市营企事业单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蛟河发展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我市加快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财政实力不强,特别是乡镇财政基础十分薄弱,收入增长缓慢;工业经济底子薄、运行质量低,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少,规模企业能力差、产品不配套,资源转换贡献小,工业强市的任务异常艰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作用不明显,特色优势产业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部分弱势群体生活比较困难,社会稳定工作仍需强

化;个别干部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淡薄,效能低下,软环境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蛟河加快发展的战略决战期。我们不仅面临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省放权强县、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等难得机遇,也面对着省内外发展竞争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吉林市提出“奋斗三年,总量翻番”,更加增强了我市加快发展的紧迫性。四年来,我们探索并实践了符合蛟河实际的正确的发展思路,高标准打造了“三区”发展平台,成功培育了五大优势产业,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城市承载功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加快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坚定信心,拼搏奋进,乘势快上。

今后五年总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资源转换、全民创业”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重中之重,以新区突破带动“三区”快速发展;全力培育壮大五大支柱产业;突出发展资源型工业经济;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强力推进“苦干实干,奋斗三年,总量翻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按照上述思路,未来五年,我们要紧紧依托蛟河资源优势,倾力打造蛟河特色产业,进一步夯实工业和产业基础,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加快建设“三区”,加速工业提速增效、矿产资源开发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全民创业和旅游经济迅速发展,全力构建起蛟河经济快速发展的六大增长极。到2009年,确保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85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力争达到4.1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到2011年,确保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7亿元,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41亿元,年均增长15.5%;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24.6%,力争达到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700元和6200元,年均分别增长9.8%、10%。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第一,深入挖掘资源优势,突出培育骨干项目,实现工业强市新跨越。

倾尽全力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强化链条式招商,到2011年,建成一批对财政具有支撑作用的矿产品开采加工企业,力争年纳税达到2亿元;强力推进琵河口抽水蓄能电

站、生物质能发电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锁定双汇、顶新等知名企业集团,着力引进建设一批实力强、见效快、贡献突出的大项目,带动更多的企业集聚蛟河;盘活化肥厂、造纸厂等存量资产,加速生成一批新企业;确保惠舜实业、百圣源木业等一批落地大企业达产达效;创新扶持和激励办法,快速推动长白山制药、长白山酒业等规模企业扩能增效,做大做强。到2011年,新建成投资超亿元项目15个,超千万元项目150个。培育年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3户,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40户。全口径工业税金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37.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36.3 :25 :38.7调整到26.6 :37.3 :36.1,从根本上确立工业的主导地位。

第二,创新“三区”发展机制,加速形成企业集群,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高地。

不断完善开发区运行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管委会的“三区”发展主导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三区”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项目进区需要。新区要紧紧围绕产业规划,集中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纳税能力强的大项目,到2011年,新建成投资超亿元企业10户,超千万元企业90户,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2亿元。天岗开发区要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大力度整合生产要素,到2011年,引进建设超亿元项目5个,超千万元项目40个,形成规模生产、服务配套、产品多样、集约经营、管理规范的产业新格局,建成东北亚最大的石材产品集散地,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奶子山园区要发挥土地优势,以“零价”出让土地实现批量引进项目,到2011年,进区超千万元企业20户,全口径财政收入超6000万元。

第三,全面实施“七大工程”,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健全激励机制,充分把握水库移民等政策机遇,不断壮大黑木耳、五味子、烟叶、黄牛等特色种养业规模;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逐步把传统农业打造成提供优质工业原料的现代农业。加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快建成一批精深加工农业特色资源的产业化大项目,着力开发市场竞争力强的专、特、精、优产品,加速农产品转化增值,使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加强农田水利和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四强镇”为重点,强力推进乡镇街工业园建设,全力引进特色产业项目,整体提升乡镇街财政实力。到2009年,乡镇街对市财政的贡献率要达到12.8%,其中“四强镇”达到7.1%以上。

第四,完善扶

持激励政策,提升全民创业质量,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宣传发动,营造尊重创业、崇尚创业、主动创业的浓厚氛围。不断完善扶持政策,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创业动力。健全服务体系,鼓励干部带头创业,引导群众积极创业,进一步壮大创业群体。加大包扶力度,提升创业园承载功能,加速推进创业升级。到2011年,累计新生成创业小老板和创业者2.6万人,市乡两级创业园纳税达到5500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4亿元。

第五,精深开发旅游资源,进一步打造红叶品牌,推进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科学修订旅游总体规划,高标准制定景区建设详规。全方位开发四季旅游项目,建成3个服务功能完备、独具自然魅力和文化吸引力的4A级景区。强化旅游商品开发,健全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整合旅游资源,包装精品线路,创新营销和办节方式,不断巩固和拓展客源市场。到2011年,基本实现产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产品体系由生态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旅游收益由季节型向全年型转变,把蛟河打造成红叶特色鲜明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1.6亿元,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

第六,统筹发展各项事业,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再谱和谐社会建设新篇章。

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引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精心组织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完善疾病防控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狠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等民生民利工程。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屯屯通”。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健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财税征管,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逐步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政策性工资待遇。依法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强化“平安蛟河”防控体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2007年重点工作安排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为实现三年总量翻番,确定主要目标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亿元,增长20.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4亿元,增长13.3%;全口径财政收入确保达到2.4亿元,增长20%,力争达到2.5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073元、4235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10%。

(一)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牢固树立狠抓大项

目、实现快发展的理念。按照“五个一”要求,实施全场紧逼,加速“四个一批”项目建设,迅速壮大经济总量。

精心包装储备项目。加速矿产资源勘探,全面整合花岗岩、煤炭、木材等资源,高质量包装资源型大项目。紧密跟踪宏观调控和市场走向,围绕上级政策、产业配套、存量资产和大企业投资动向,包装一批前景好、规模大、效益高的大项目。高标准完成60个资源利用率高和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可研,增强项目竞争力。

集中力量推介攻关大项目。成立专门机构,加快琵河口抽水蓄能电站、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进程。创新招商方式,与发达地区商会、开发区建立合作平台,开通项目对接洽谈“直通车”。锁定重点产业集聚地和经济发达地区,明确招商责任,强力跟踪攻关矿产品、木制品、制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项目。落实“四个一”推进机制,强化专题招商,力促康师傅方便面、旺旺食品等40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40万吨玉米深加工等15个超亿元、太阳能路灯等78个超千万元项目签约。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亿元,同比增长24%。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实包保责任,强化落地项目跟踪服务。健全重点项目督办机制,畅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及时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全年力争探明2-3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启动建设1-2户纳税能力强的矿产品开采加工企业;确保东北虎药业双孢菇、东北石材精加工等15个超亿元,台湾惠舜防水漆、华沂石材机械等42个超千万元项目开工建设;百圣源集团木制品等7个超亿元、中农公司BB肥等21个超千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

(二)着力提升“三区”企业集聚功能,加速大项目建设。

将“三区”摆在加快发展的核心位置,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加快打造企业集群。

创新“三区”管理体制。修订落实有利于“三区”加快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提高“三区”自主发展效能。健全管委会与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对企业实行集中式管理、“保姆式”服务。“三区”要积极上争外引,多渠道筹资加速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承载功能。

举全市之力加快新区项目建设。调整工业集中区用地规划,超前收储项目建设用地2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快速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严格向新区引进项目考核,落实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加快推进项目入区。全年新区至少新引进6个投资超亿元、15个投资超千万元项目。确保10个超亿元、20个超千万元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黑尊木耳深加

工等5个超亿元、万通挖掘机等9个超千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000万元,同比增长178%。

强力推进天岗石材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探明花岗岩资源情况,依法完成石材矿山整合。修编土地利用规划,高标准包装具有产业支撑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必保国家软贷资金到位,实现工业园区3平方公里土地 “五通一平”。瞄准福建水头、山东莱州等石材产业基地,大力度引进一批规模企业。全年新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3个,超千万元项目12个。力争台湾工业园区开工建设,确保长白山石业等2个超亿元、鹤林石材等4个超千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加速北方石材、天宝湖石材等50户现有企业完成扩能改造。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500万元,同比增长108%以上。

力促奶子山接续产业园区快速发展。完成稳定区测定和沉陷区移民搬迁,力争实现工业园50公顷起步区“三通一平”。采取土地批租、无偿出让使用权等方式,大力引进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全年引进建设超千万元项目7个。确保空心砖、植物油生产等5个超千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00万元,同比增长85%。

(三)狠抓规模企业晋档升级,强力推动工业提速增效。

坚持激活存量、做大增量、提高质量,着力打造强企名企,加快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扶优壮大重点企业。设立工业发展基金,激励松江管道、煤机公司等纳税增长快的企业,加速产品升级。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帮助关东药业、蛟龙食品等急欲扩张的企业,打破资金瓶颈,实现资本高效运营。启动百户企业成长工程,健全政策倾斜、包保服务、优先配置资源等扶持机制,支持恒誉塑料、三元汽车配件等拓展市场快的企业迅速做大;推动松山食品、吉铁塑胶等企业加快发展,提高财税贡献。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0户,晋档升级企业10户。

加速企业扩能改造。深入开展提速增效和纳税十强企业竞赛活动。帮助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挂大联强、协调贷款、争取上级资金,加快技改扩能。力促中空壁缠绕管等26个新项目开工,加速森源木制品等23个项目建成投产,确保长白山制药冻干粉针、长白山酒业冰山葡萄酒等9个扩改项目达产达效。全年培育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户,超500万元企业3户,超百万元企业9户。规模工业税金实现6700万元,同比增长36.7%。

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协会作用,组织专家讲座、参观学习、座谈交流等活动,提高企业家素质,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引智、引人、引技术,形成生产、储备、研发于

一体的产品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力。全年开发新产品12种,申报吉林市级以上名牌产品3种,知名以上商标3个。

(四)突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狠抓龙型经济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土地、资金和技术扶持,做大特色种养业基地。全市黑木耳发展到4.5亿袋,小浆果发展到2000公顷,中草药达到4500公顷;提高百头牛场存栏率,新建15个省级标准化牧业小区,奶牛发展到3000头。加快特色产业项目引进,建成九牛乳业无菌抗奶等2个投资超亿元、长白山生物制品等8个投资超千万元农业产业化项目。出台鼓励政策,扶强做优永丰冷冻、蛙王生物等龙头企业,切实增强带户功能。全年培育吉林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户,进一步壮大食用菌、精品畜牧业、中草药、特色食品、保健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型经济。

快速提高乡镇街经济实力。拓宽筹资渠道,加快推进乡镇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功能。出台龙头企业纳税分成办法,鼓励乡镇街围绕龙头企业建强原料基地。积极建设乡镇工业园,大力度引进特色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乡镇税源。制定激励政策,支持天岗、白石山、新站、漂河四个重点镇率先发展,每个重点镇至少引进2户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万元的工业企业,加速财政增收,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着力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完善市乡村三级科技、法律等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和中介网络,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化程度。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3亿元。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开展以“四清八建”为主要内容的村容镇貌整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30项重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创新扶持服务体系,加快壮大全民创业群体。

以“人人争当小老板,全民创业建小康”创业工程为载体,强力推动群众创家业、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进一步增强发展内动力。

营造浓厚氛围激励创业。大力弘扬“四千精神”,建立全民创业奖励机制,在全市形成“追求财富、创业光荣”的价值取向。开设电视专栏,举办创业大集,培树创业典型,交流创业经验,教育好逸恶劳的人积极创业,动员封闭保守的人主动创业,引导眼高手低的人务实创业,鼓励畏首畏尾的人大胆创业,进一步凝聚民营经济发展的巨大合力。

完善优惠政策扶持

创业。按照“放水养鱼”的原则,比照周边地区,制定最惠创业政策,形成“洼地”效应。对优势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创业项目,分类给予三年特殊税费减免。成立专门机构,结合省市下放事权,强力清理审批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降低创业成本。进一步放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扩大贷款适用范围,提高单个项目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时限,打破创业资金瓶颈。坚持统筹规划,在奶子山园区和13个乡镇街科学设置创业园,给予入园生产加工型项目特殊优惠,全力推动创业升级。

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创业。认真开展“一带二建三包五解创业进万家”活动,严格考核奖惩。强化创业培训,启动“全民创业科技行”,增强群众创业本领。建设全民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宣传优惠政策,发布创业项目、信息和技术,指导群众创业。围绕优势产业和企业上下游产品配套、原料供应、物流配送等包装催生200个创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创业质量。

优化发展环境保障创业。建成政务大厅,所有审批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进厅办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首办责任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规范“一条龙”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开通软环境建设网站,健全监督检查投诉体系,确保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认真执行“四位一体”软环境建设机制,严肃查处违规违纪人员。

(六)强化旅游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效益。

突出培育精品旅游项目,全面完善要素功能,整体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进一步加大景区建设力度。以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股份公司为主体,拓宽筹资渠道,启动开发冰湖沟和松花湖两岛景区,建成关东民俗部落、冬季冰雪等旅游新项目,完善插树岭农家乐、窝集口采摘节等项目配套设施,精深开发红叶谷、庆岭、拉法山、老爷岭等景区,着力提升承载功能,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

切实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旅行社、宾馆、饭店等旅游接待单位建设,新评定星级宾馆3家。规划建设特色街区,逐步建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城市旅游亮点。增设接待服务窗口,完善公共标识,开通旅游旺季客运专线;严格执行旅游从业人员行为标准,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全面提高旅游服务功能。

强力推进旅游宣传营销。科学包装旅游精品线路,纳入全省营销计划,融入长白山旅游热线。有重点地选择主流媒体,突出有影响的展洽会,大力度开展宣传推介。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加强与主要客源地旅行社合作,增加团队客源。创新方式,办好第六届红叶节,继

续强力打造红叶品牌,巩固东北、拓展华北、开辟华东客源市场。

高标准开发旅游商品。创新激励机制,壮大旅游商品开发生产群体。紧紧围绕“四大长白山系列”,科学规划、精心研发一批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特色旅游商品。强化购物场所建设,健全经销网络,做大旅游商品市场。

(七)大力度实施城乡建设工程,进一步增强综合承载功能。

以新区为重点,采取超常规举措,全面完成各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全力实施五大类51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高标准完成新区综合服务区城市设计,加快工业集中区土地收储,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11221”工程建设:1、完成宁波路东段、杭州路西段、青岛路东段、创业路的路面和亮化工程;分段实施昆山街、滨河东路、滨河西路的路基、路面、排水和亮化工程;加快推进北京路、浦东大街北段的路基和给排水工程;全面完成红星大道北段、浦东大街南段的路面、绿化和亮化工程。2、开工建设振兴大桥,实现新兴大桥竣工通车。3、高质量完成城防二期2400米和三期1500米建设工程。4、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泵站、管网。精雕细刻老城区,加快居住、商贸服务、民生民利和水源等工程建设:5、启动首钢美丽城三期和百圣豪苑一期工程。6、加快四星级宾馆和温州商城建设,建成新购物中心并投入运营。7、开工建设蛟河煤矿棚户区移民住宅,全面完成向阳楼翻建和城市建成区24小时供水改造等民生民利工程。8、完成四水源项目论证和团山子水库项目初步设计。

积极推进城乡公路建设。完成连接辽、吉、黑三省公路蛟河段100公里项目可研。确保江黄高速二期91公里路基桥涵和部分路面工程完工。新建农村水泥路77公里,通屯率达到70%。完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美化绿化,提高管护质量。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城市管理“十不准”。强化城管综合执法,重点规范广告牌匾、车辆停放、交通秩序和早夜市。建立新区环卫管理新机制,加强公共设施维护和商业网点管理,提升新区形象。进一步抓好社区工作,健全物业管理体系,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八)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建设30个文明生态村。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培育社会主义新人。

积极推进科教文卫工作。强化重点科技项目包装,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完成省级职教中心建设;实现高考重点率、本科率地区位次前移。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扎实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审计、统计、档案、民族、宗教、人防、残疾人等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工作。狠抓社会保险扩面,加大欠费清缴力度,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蛟河煤矿沉陷区移民搬迁有序进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超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建设平安蛟河。

强化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落实安全生产主体和监管责任,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道路水上交通、森林防火、食品药品、旅游、工业企业、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执法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水源水质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依法防治环境污染。

做好财税金融工作。进一步巩固现有税源,积极挖掘和培育后续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依法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重点加大石材、煤炭和木材等资源型企业税收征缴力度,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拓宽信息渠道,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严格预算管理,严控预算外支出。加大协调和支持力度,引导金融部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站在蛟河新一轮大发展的起跑线上,各级干部必须切实肩负起组织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责大任,全身心地投入,创造性地工作,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强化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抢抓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精心组织市情教育和经济形势分析,增强各级干部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掌控抢抓机遇的主动权;加强项目投资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让更多的干部学会包装项目,掌握洽谈技巧,精于招商攻关;深入探察政策走向,密切对上协调沟通,超前运作、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市一切发展资源。尤其是面对激烈竞争

,各级干部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打破常规,集中力量排除障碍,加快发展。

第二,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的水平。强化讲成本、讲质量、讲效益的理念,用经营企业的战略思维研究发展投入,用工业化思维谋划产业发展。坚持少计过程、重看结果,以成败论英雄,用促进发展的业绩评价干部,选贤任能。落实科(股)级干部轮岗交流办法,增强活力,优化服务。以“三区”为试点,改革用人体制,逐步实行凭实绩决定干部收入和去留,充分激活发展动力。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聚精会神抓项目、抓服务、抓发展。健全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体系,狠抓督查落实,进一步集中干部注意力,激发工作创造力,凝聚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合力。

第三,严肃工作纪律,进一步锤炼务实干事的作风。从严落实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根除“软、懒、散、浮”等现象,重点解决擅离职守、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政令不畅等问题。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一日无为,寝食难安”的责任意识,着眼大局,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真正做到发现问题敢抓敢管,面对机遇敢冲敢抢,争先晋位敢想敢试,锁定目标敢闯敢干。大力倡导“无功就是过”,严格绩效考核,严肃工作问责,激励全市干部奋发向上,开拓创新,负重拼搏,建功立业。

第四,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维护好全市人民的切身利益。健全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扎实推进依法治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实施“阳光行政”。加强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切实做到依法履责,有错必纠。严肃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严厉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依法保护群众权益。

第五,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党纪国法和倡廉肃贪教育,筑牢各级干部扬正气、拒歪风、重廉洁、反腐化的思想防线。坚持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健全行政审批、执收执罚等权力运行约束机制,完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招投标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支持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及时纠正违规违纪行为,快速查办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进一步优化政

风、净化商风、淳化民风。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扬鞭。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市47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勇立潮头的无畏气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加快打造产业大市、工业强市、和谐城市,共同建设开放的蛟河,发展的蛟河,腾飞的蛟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