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遵化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过来五年,是我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阔步前进、跨越发展的五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遵、旅游突破、工业强市、龙企富民”发展战略,沉着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严峻考验,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国民经济实力跃上一个大台阶。“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2.6亿元,年均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615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8.33亿元,年均增长51.1%,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市、由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的“两大转变”。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十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中位居第55位,三年之内前进了22位,并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位居第65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板栗、

优质鲜果、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奶牛、畜禽产品深加工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加速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2%。畜禽良繁与防疫、信息、农产品检测、金融、市场五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4家,其中唐山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丰硕成果,创建村达到395个,其中精品村45个。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2.5亿元、利税49.15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08倍和8.54倍。五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3.2亿元,是“九五”的2.3倍。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53.4亿元。建龙、港陆两大钢铁企业实施技改扩建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产能分别达到180万吨和200万吨,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15.7%和42.8%,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热电厂一期竣工投产,热电厂二期完成投入1.7亿元,钢制易拉罐、HAN防爆器材、新型彩砖、长城科贸和平安城食用菌深加工等一大批重点非钢产业项目相继实施。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力能源、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等非钢产业项目的增加,使我市经济发展的可靠性进一步增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比“九五”末增加1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76亿元,年均增长19.3%。清东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4A级景区,长城旅游公路、环陵公路先后竣工通车,以清东陵

和汤泉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旅游开发步伐加速,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一步活化,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9亿元,比“九五”末增加4.4倍。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88.15公里,545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商贸流通、邮电通信、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房地产、信息、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化率达到47.6%,比“九五”末提高12.6个百分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顺利通过省政府审批。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6亿元,完成了东二环南通、三环路部分路段开通、国道112线城区段改线、华明路南通、二环路综合改造、东二环北通等城区主干道路改造工程20条,电网、供热管网、天然气管网、供水管网、城通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区主要道路绿化、亮化改造成效明显,城市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加快城市经营开发步伐,建设会展中心、三间房小区、丽景花园等10个高标准住宅小区,新增住宅面积100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新成立路南、路北两个街道办事处,城区路段清扫保洁权、绿地管养权拍卖改革扎实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城市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我们坚持全面推进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企业改制面达到98%,以建龙、港陆、啤酒厂、6510厂、制药

厂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通过改制、改组和改造,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8.5%,上缴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9.4%,分别比“九五”末提高24.1和24.4个百分点。对外开放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5360万美元,出口创汇1.65亿美元。面向京津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先后有项目落户我市,五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26.7亿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十五”期间,市乡财政投入社会事业发展资金2.76亿元,年均增长63.2%。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比“九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义务教育水平得到巩固提高,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一中新校顺利落成,高级中学、第三实验小学先后成立,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基本完成,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九五”末的32.29%提高到71.5%。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城乡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抗击“非典”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市医院传染病分院和疾病控制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扎实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和疫情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

民运动会,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爱国卫生、防震减灾、气象、人防、民兵预备役、档案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得到加强。全市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5.53‰。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取得新进展。争创省级环境模范城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下大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8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77.9%和51.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宽带、汽车等现代消费开始进入普通家庭。五年共为群众办实事60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业再就业工作收到实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住房公基金制度开始实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来,我们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全面发展的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得丰硕成果,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和孝星评比等公民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水平和公民素质进一步提高。认真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

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依法监督,重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五年来,承办市以上人大代表批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75件,全部按时办结。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行政

执法责任制和“两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普法教育不断深入。切实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廉政建设不断加强,“阳光行动”、“行风评议”、“政务广场”活动深入扎实开展。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全市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随着“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基本竞争力、产业布局、发展体制、管理机制、投资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日益增强,进一步加快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回顾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我们始终坚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以“跻身全国50强、早日建成中

等城市”奋斗目标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始终坚持把解决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作为着力点,紧紧围绕“三大突破”、“三项重点”、“三农”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经济工作,有效地带动和活跃了工作全局;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注民本民生,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抓,为全市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总之,“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这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和全市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公安政法干警、驻遵部队、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进入“十一五”,各地争先进位、竞相发展更为激烈,我市在连续几年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做大做强钢铁产业、加快发展非钢产业,推进经济由资源支撑型向技术、资本支撑型转变的任务还十分繁重;项目工作力度与谋求更大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投资率偏低,支撑大发展的后续项目特别是立市大项目储备不足;城市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进展迟缓;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旅游业发展步伐依然缓慢,资源优势还远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需要尽快扭转;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产业化与城镇化、工业化“三化”互动的局面尚未形成;对外开放的规模和层次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利用外资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支撑未来经济大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加强矿业治理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

社会安全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协调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压力不断增大;适应新形势,深化各项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依然十分迫切。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们有利,特别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我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相吻合,有利于发展优势产业;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崛起,曹妃甸工业区投入大规模开发建设,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省扩权强县政策的实施,为我们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壮大县域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抓住历史机遇,用好这些条件,今后五年可以大有作为。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一个目标(跻身全国双百强,建设中等城市),继续坚持一个战略(开放带动,科教兴遵,旅游突破,工业强市,龙企富民),深入实施“三大突破”(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旅游经济),狠抓“三项重点”(改革开放、民营经济、优化环境),认真做好“三农”工作,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遵化,为在唐山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双百强”,把遵化建设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中等城市。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2005年价格),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9万元,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全部财政收入达到42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85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

我们提出上述目标,立足于全面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要求,突出了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任务,充分考虑了未来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充分考虑了市情市力和现实基础。这里,重点就“跻身全国双百强,建设中等城市”这个总体目标作一说明。“全国双百强”,是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着眼于全面增强基本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快赶超先进发达地区的步伐提出的。第一个“百强”是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这个百强以经济指标为主,注重的是县域经济竞争力,更多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活力和潜力。目前我市已经位居第55位,今后五年我们还要位次前移。第二个“百强”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这个百强不仅考量了经济类指标,而且加入了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文化教育等社会指标,尤其是突出强调了人均指标,更能体现现有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发展潜能的不断释放,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要跻身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建设中

等城市”,是省、唐山市对我们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的必然选择。“跻身全国双百强”与“建设中等城市”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强有力的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后者可以为前者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优良环境,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目标提出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遵化的发展实际。“跻身全国双百强,建设中等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今后五年全市为之不懈奋斗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一定难度,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倍努力做好工作,使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人民生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强力推进工业强市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优化工业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贯彻“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方针,进一步把优势产业做大,把骨干企业做强,加快构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到“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

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钢铁、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加快打造精品钢材、优质建材、机械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到“十一五”末,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以上。钢铁业,支持建龙、港陆两大钢铁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开展联合与协作,以品种钢为重点,推进产品结构向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升级,建设精品钢材基地。

到“十一五”末,全市品种钢比重超过50%。建材业,以工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开发生产以高炉水渣、粉煤灰、尾矿砂为主要原料的非粘土类制品、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建材;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为重点,支持水泥生产企业加速淘汰落后工艺,提高水泥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开发生产塑铝、塑钢、木塑板为重点,加快轻体门业发展。通过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工艺,培育产业龙头,打造优质建材基地。到“十一五”末,全市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90%,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80%,特种水泥比重达到30%。机械制造业,立足产业基础,依托精品钢材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引进数控机床等大型成套设备,高起点发展机械制造业,实现板管带钢材的就地转化增值,不断延伸钢铁产业链条。着力抓好HAN防爆器材、汽车配件等重点项目建设,鼓励矿山机械制造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大型矿山设备开发生产能力;引导企业通过兼并、吸股等形式加快整合重组步伐,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食品加工业,依托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新型绿色食品、方便食品、保健食品研发和工业化生产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提升板栗、出口菜质量档次,扩大畜产品、食用菌、鲜果加工规模,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打造京津唐地区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同时,鼓励扶持电力能源、医药化工等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抓好热电厂二期、天恩药业大输液粉针和太阳石药业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推进产业升级。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投入的主体作用,依托资源、政策、能人上项目。积极谋划和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深特精尖项目,一批劳动密集型、投资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一批与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相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有利于社会就业的中小项目。“十一五”期间,年投资率保持在25%以上。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促进产业聚集、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打造规模优势的重要途径。加快以建龙、钢制易拉罐、HAN等重点企业和项目为依托的工业园区建设,科学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划定功能分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定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完善优惠政策,为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良好平台。加强对国道112线黎河桥至新店子公路两侧机械制造聚集区和省道邦宽线西二环至堡子店公路两侧食品加工聚集区的规划引导,推进产业聚集,创造规模优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龙门口水库引水工程,尽快实现般若院、上关、龙门口“三库供水联网”;开发利用中水,鼓励用水大户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加快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启动12座35—550千伏变电站建设,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实施国道112线南段大修、遵宝线和邦宽线拓宽改造、承

唐高速(遵化段)等重点公路建设工程,积极谋划实施承唐高速与津蓟高速连接线项目,分期实施洪火线、平东线、大玉线等县级公路大修工程,修复、启用遵潘铁路,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乡级公路为支撑,大秦、唐遵、遵潘铁路为补充的便捷交通网络。

四、加快建设中等城市

按照建设工贸、旅游、唐山北部中心中等城市的定位,以创“五城一区”(省级园林城、卫生城、环境模范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双拥模范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载体,抓住规划、建设、管理三个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达到20万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加强规划控制。按照新修订的城市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城市小区详规和水、电、路、讯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体系。同时,强化规划控制,严格按规划确定的功能分区安排城市建设项目;加强规划执法,依法严厉查处私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通过规划控制,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小区集中。

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加快推进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遵循“西拓南移”发展方向,以城区骨干路街建设为带动,拓宽城市建设发展空间,把中等城市的框架拉开拉大。重点实施五大工程:精品建筑工程,在适度超前的原则下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强化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力争“十一五”期间崛起一批标志

性建筑,开发一批高标准小区,建成一批必备的公益型文化娱乐场所。按照城市功能分区,着力抓好行政中心、市医院搬迁、博物馆、影剧院、文化体育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凝聚力的品牌城市。城区道路建设工程,加快文茂大街西通、文翠路开通、文柏路北通以及华富大街、海星大街、三环路等城区重点道路建设,构建“五纵五横,三环相绕”的交通网络,逐步形成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协调、与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结构合理、快速通畅的城区路网系统。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结合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加快第二水厂、供水管网、城区电网、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天然气管网、地下通信管网等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住宅小区工程,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和供求平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小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绿美亮洁工程,加快建立以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净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体系,加大沙河、护城河治理力度,实施以两环(护城河公园与二环路绿化)、两带(沙河绿带与小河绿带)为重点的城区绿化工程,启动朱山、龙山公园建设。到“十一五”末,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5平方米以上。城区主要建筑全部实现主体亮化,谋划建设一批能够展示遵化人文底蕴的特色城市雕塑,增添城市发展活力。

狠抓城市管理。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干分开”的原则,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市政、环卫、园林等公用事业管理的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健全部门衔接、分工合理、规范高效的

城市综合管理体系。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进一步重视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物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强市民文明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市民、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加快中等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加快小城镇建设。按照“科学定位、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突出特色”的原则,与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相协调,做好小城镇建设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建明、马兰峪、党峪、堡子店、新店子、东新庄、石门、东旧寨等建制镇加快道路、给排水、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以特色产业和工贸小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产业支撑,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生产力布局向交通干线推进,建设一批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农业型、城郊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形成体系结构完备、功能分工合理的城市体系。

五、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

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旅游开发为引擎,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吸纳就业为着力点,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到“十一五”末,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年均增长17.8%以上。

继续深入实施“旅游突破”战略。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以清东陵为龙头,以汤泉为支点,以长城旅游公路为纽带,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线三区”大旅游格局(一线,即百

里长城黄金旅游线,三区,即清东陵古文化区,汤泉、上关湖休闲度假区,鹫峰山自然风景区),在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活化旅游发展机制的同时,加快清东陵旅游服务基地、汤泉省级皇家旅游度假区、汤泉福泉度假村、鹫峰山自然风景区、冀东抗日纪念馆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工业、农业、商贸观光购物型旅游项目,打造精品线路,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抓好提高长城旅游公路等级、开通市区至各景区景点旅游客运专线等工作,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加强与京、津、秦、承等周边地区的联合与协作,构筑立足京津、辐射全国的旅游协作网,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旅游收入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加快发展其它服务业。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为目标,调整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完善老城区商业中心区建设,加快市区大型超市建设,鼓励发展连锁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培育壮大流通体系平台,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到“十一五”末,形成面向三北、辐射周边的三大产品交易中心(钢材、矿山机械、果菜)和四大产地市场(平安城食用菌市场、党峪果品市场、东新庄无公害蔬菜市场、地北头水果罐头市场)。同时,加快改造提升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社区服务、科技服务、文体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

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逐年提高市、乡两级财政支农资金比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继续深入实施“龙企富民”战略。巩固和扩大板栗、优质鲜果、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奶牛、畜禽产品深加工六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加大对栗源、广野、蓝猫、长城科贸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帮扶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增投入、上项目,创品牌、抢市场,带动蔬菜、林果、食用菌、畜牧等龙型经济的产业升级。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完善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到“十一五”末,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85%以上。

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繁与防疫、信息、农产品检测、金融、市场五大农业服务体系,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着眼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节水灌溉、水池水窖、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治理、打井办电等农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到“十一五”末,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占水浇地面积的70%以上。

深入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健全政府带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创建主体作用,在抓好“三化”(硬化、绿化、净化)的基础上,把沼气池建设作为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到“十一五”末,适宜发展沼气的村沼气入户率达到50%以上。同时,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涵,将文明生态村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到“十一五”末,全市648个行政村全部开展创建活动,7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文明生态村,精品村达到40%。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重点实施七大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从今年开始,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疾病医疗、预防控制体系,2006年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河北省基本型卫生院建设标准,三年内完成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市、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高质量全覆盖。乡镇敬老院整合改造工程。两年内将全市24所敬老院整合成6所高标准敬老院,农村五保人员全部实现财政供养。安全饮水工程。集中解决饮水水质不达标和生活水量不足问题,确保全市64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安全饮水。村村通公路工程。加强乡村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乡村交通营运水平,到今年底,“村村通”工程全部完成,到2007年,全市行政村通客车率力争达到100%。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围绕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到“十一五”末,初中由37所调整到27所,小学由166所调整到117所,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有线电视入户工程。积极发展数字电视,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以上。

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积极创新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发展节水型农业、节能型工业和低耗型服务业。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积极开发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重点抓好水渣、煤气、余热、废水及尾矿砂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工艺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到“十一五”末,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三废”治理达标率力争达到100%。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以发展畜牧业和绿色有机农业为重点,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广泛开展以水资源循环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为重点的节约型社区、企业、机关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创建省级环境模范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审批,严格实施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实行重点污染源的全面达标排放。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铁矿、白云石矿、沙场、石灰石矿等资源开发密集区的生态重建和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抓

好环境保护污染监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资金投入体系和公众参与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提高环保工作整体水平。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公共科技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以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强技术服务支持、关键技术攻关、生产工艺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重视引进、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到“十一五”末,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八、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

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和强大动力。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改革上,进一步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改制攻坚以及改制后的规范工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热力、自来水、园林绿化、环卫等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步伐。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开放上,坚持把引进外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创新招商方式,注重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大力培育优势出口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平。积极参与区域经济

乡镇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乡镇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乡镇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的政策性项目资金。 二是招商引资上项目。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项目投入产出率,投资贡献率,土地利用率,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点客商,选准规模大,产出率高,污染少,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实行重点攻坚,全年力争引进百万元项目4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个。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对引进项目的村、单位、个人进行奖励,激发全民招商引资的热情。树立抓财税就是抓经济,抓节支就是抓增收意识,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制定税收征管方案,做到应收尽收外,还要培植新税源,努力寻求税收增长点、抓住我市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这一契机,超常规发展财源型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增强实力。按照构建公共财政要求,在保工资,保运转,促稳定,保重大项目建设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确保新增财力重点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降低运行成本,严肃财政纪律,加强财政监督,规范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和机关运行,完善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严格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使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乌石街集镇建设。按照建一条街道、稳一方人心、兴一片土地的思路高起点、严要求,搞好集镇的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拉大镇区建设框架;启动自来水工程,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写集镇无自来水的史;强化镇区综合治理,完成镇区环境卫生整治,提升镇区居民

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推进镇区设施建设,完成文化站改造、街道亮化、公共小巷改造工程,着力打造中片第一镇新形象。 二是完善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永丰堰及其干渠水利血防工程扫尾工作,启动乌石河综合治理工程、大壤水库干渠疏通工程和木子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三是建好中心小学综合楼,进一步完善学区教育设施。 四是争取新建长垅、小源两个村级卫生所,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五是新修自然村水泥道路20公里,实现全镇自然村水泥道路通达率100%。六是加大改水力度,新增解决500户农村群众安全用水问题。七是推行清洁能源,新增加农村沼气用户300家。八是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家庭生活垃圾处理场2个。九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帮助40户以上群众开通卫星电视。十是高标准建设镇便民服务中心和2个村的便民服务室。 (四)巩固平安建设工作,努力实现社会更加稳定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压滤机滤布深入开展平安高丰巩固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势力团伙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拐卖人口和两抢一盗等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打击法轮功和门徒会等邪教组织,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强化信访工作,继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化解和预防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为核心,以控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为重点,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完善安全监管基层网络监管体系。加大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学校和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中国经济“质变时刻” 前言:危机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正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国 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变 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 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决发展和力司决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 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 的指导方向: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 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外部倒逼机制形成 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 经济陷人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部 环境剧变,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进出口出现双下降,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因出口订单下降处于停产半 停产状况,导致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长期保持的两 位数增长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 创1990年以来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出台、实 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国 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目前全球经济最坏 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这使我国经济 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 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 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 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 式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 人们普遍感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 的冲击。感受到我们面临出口难度增大、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

国发〔2012〕13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 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国发〔2012〕13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中央关于2012年工作部署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现就《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提出部门分工意见如下: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继续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和标准,压缩大型运动会场馆建设投入。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审计署、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国管局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机构、环境保护部、审计署等负责) (三)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人民银行、

2009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26日在咸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咸阳市市长庄长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的奋斗目标,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316.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64.6亿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3.6%,高出上个五年2.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由2003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0亿元,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7倍,年均增长21%。县域经济特色更加明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平均规模由2003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3亿元,增长了2.1倍,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1.8%,比五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03年的21:43:36调整为2008年的20:49:31。工业的主导地位逐步凸显,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4.7亿元,是2003年的3倍多,年均增长26%,七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6.6%。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粮、果、畜、菜成为支柱产业,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多家。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5亿元,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0xx镇政府工作报告

2013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代表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 见。 一、关于XX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 镇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员和组织全镇人民,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较好地完成了镇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紧扣加快发展第一要务,镇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XX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3821万元,完成年 计划的100.6%,其中工业总产值9681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1%,规模以上8家,总产 值20833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8.5%;农业总产值1701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1%。实现工商税收1114万元,完成年计划101.2% ;实现合同外资额176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25.14%,外资实际到资额219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2.1%;实现出*货值18685万元, 完成年计划的101% 2、工业企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载体建设,积极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更具活力。一是招商引资发展势头良好。 全年共引进外引内联项目20个,其中投产项目6个,总投资额4910万元,分别为宏盛金 属、建中药业、明志商贸、康创净化、三青三期、五羊农场、亿力锅炉、浪花服装;在建项目9个,总投资额11805万元,分别为金亿科工贸、泉诚轻工、江南石材、凯丽化工、嘉盛石艺、晨曦包袋、菁菁二期、鸿业二期、凯尔宠物;合同项目5个,总投资额5042万元,分别为恒昂家私、新型材料、龙益服装、汉锐公司、安兴扩建。二是载体建设得到加强。加大前欧工业区建设力度,多方筹资200万元,完成首期32亩土地的征用、平整及排 水排污、挡土墙等配套建设,现已引进泉诚轻工制品公司入驻。三是中小加工企业继续发

东西溪乡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日在东西溪乡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及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过去五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生态立乡、工业强乡、商贸活乡、文明育乡”四乡战略,紧紧围绕“提升规模工业,打造特色农业,重点建设集镇,全力维护稳定,着重改善民生”五个方面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务实创新,较好的完成了上届政府任期内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过去5年是我乡历史上发展又快又好的一个时期,乡域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11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4亿元,是2006年的2.42倍,年平均增长19.3%,其中农业1.14亿元,是2006年的2.23倍,年平均增长17.37%,规模工业总产值2654万元,是2006年的1.82倍,年平均增长12.75%,实现50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总投资14716

万元,是2006年的8.66倍,年平均增长53.98%,完成国地税收收入94万元,是2006年的2.58倍,年平均增长20.89%,非税收入82万元,增长20%;全年全乡财政总支出1561万元,是2006年的7.19倍,年平均增长48.3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5310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平均增长19.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农业品种不断丰富。五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相继发展了油茶、茶叶、药百合、高山蔬菜、石斛、中药材、养殖、板栗、毛竹、杉木等多种农产品,并使之成为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 2、农业基地建设逐年推进。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实施了杨三寨、余家畈、杨树口等村的山油茶抚育,东溪、杨树口等村的油茶新栽,着力打造万亩山油茶基地。新建杨三寨茶叶基地300亩,茶园低改400亩,余家畈村高山蔬菜基地200亩,以及桃李河石斛基地,东溪、西溪水产养殖基地和东溪、西溪、余家畈等村的药百合种植基地等,全乡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迅速推进。 3、农业附加值显著提高,规模化、品牌化战略特色日益彰显。成功开发“杨三寨”山野茶品牌,走精品化高端路线,茶叶档次、质量、价格逐年提高,已从最初的一、二百元大路茶上升至五、六百元的精品茶,逐渐进入县内名优茶品牌序列。根据本乡资源状况,重点做好“两茶”文章,不断壮大茶叶基地和油茶基地规模,近年来茶园面积和油茶籽产量逐年提高,规模效应逐渐呈现,农民在“两茶”上的收入也逐年增加。 三、工业、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实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8940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效益改善的基础上,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达133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5%。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工业生

产能力取得成效,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境内外上市。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为1997年的2.9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财税体制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经贸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2000年进出口总额达4743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69%和67%。出口商品结构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提高。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投资环境继续改善。吸收外资规模增大、质量提高。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94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9.6%。国家外汇储备2000年底达1656亿美元,比1995年底增加920亿美元。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分别达到2253元和6280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7%和5.7%。市场商品丰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0.6%。城乡居民住房、电信和用电等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五年增长1倍多,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迅速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篇一:我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看法暨建议】我对政府工作报告 征求意见稿的看法暨建议 四川省人大代表:翟峰 今天,即在2007年的前夕,我收到省政府传来的省十届五次人大 会上省长将要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用了整整一上午 时间认真阅读,并在结合平常的视察和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有了对 政府工作报告的“2006年工作回顾、07年工作安排和政府自身建设” 这三大块的结构安排以及对报告的内容表示赞同的明确态度。 首先,我把对政府工作报告初稿表示赞同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报告重点突出。报告在全面、客观总结和分析06年工作的基础上,以接近三分之二的篇幅突出了07年工作安排和政府07年的自 身建设。这样写,不仅重点突出,而且也说明了政府工作更注重在 新一年的落实上下功夫。 二是报告对06年的工作回顾实事求是。报告对06年省政府在“一 三产业发展势态、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生 态建设和环保进展、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政治稳定” 这七个方面的工作,以及对06年政府工作面临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尚未根本改变、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市场经济还待完善、政府职能 和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这四个方面的困难都作了实事求是地阐述和 分析,报告中所写的与我们人大代表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是一致的。三是报告对07年的工作安排既着眼于高起点,又立足于全省工作的实际。报告围绕“党的十七大召开,努力建设西部经济和文化强省, 建设法治四川、和谐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这些高目标安排07年的工作和政府的自身建设,所列的工作安排的10个方面和自身建 设的四个方面都立足于能够办得到、实现得了。 鉴于上述,所以我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基本表示满意。我对 报告的修改建议初步有这样几条: 一是按近几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一贯的写法,在报告后面应附上较为 详细的备注解释和说明,这样方便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代表都能 看得明白。如“新五大旅游区”、“四项直补”、“三个百亿工程”、“红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建议译文(北外)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翻译往往比较死,读起来不够地道。这主要是在翻译过程中,缺乏外国专家的参与(发布前属于国家机密),而国内译者比较谨慎,不敢脱离原文的束缚。下面向大家提供的,是比较灵活的翻译,当然希望同时忠实于原文意思。 星期一, 10/12/2009 - 14:13 —李长栓 说明:有LCS标记的为李长栓的建议,其余均为周蕴仪(Chow Wan Ee)修改 1.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Emplo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harmony and peace during development LCS: pursu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harmony and peace LCS: Adopt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 process that emphasizes harmony and peace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LCS: 全面是指从各个方面) LCS: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dopt scientific approaches LCS: Stee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a scientific course. 4.科学发展 Develop with a scientific approach 5.走科学发展道路 Emplo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6.科学民主决策 Rational and democratic decisions Scientific decisions 没什么意义。 LCS: 在此文件中,建议保留scientific。关于科学的含义,有许多争议。 7.中央 The national leadership/the central Party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原为:the central authorities) 要看上下文。 8.今年提出GDP增长8%左右的指标 The proposed GDP growth target this year is around 8%. LCS: This year, the GDP growth target is set at round 8%.(强调“提出”) 9.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 Culture and sports made further progress. 10.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Support programs for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rsons. LCS: Support program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LCS: 几个词的演变:disabled person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rsons,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11.我们要发展老龄事业 We will develop old age programs. 或者:…Programmes for the elderly. 12.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问题

西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西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市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危机中奋力前行,在挑战中率先发展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90亿元,增长15.6 %,创十五年来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61亿元,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6.19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3亿元,增长25.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分别净增2545元和81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实际增长13.3%和12.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前移。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力消除地震影响。地震发生后,我们一方面迅速转移受灾群众,免费救治受伤群众,努力做好灾后重建;一方面护送川籍民工平安返乡,运送救灾款物支援重灾区,派出专业队伍帮助重灾区恢复重建。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及时出台“三增两稳两恢复”等措施,减小了地震对我市经济的影响。——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部署,制定一系列扩大投资、支持工业、扶持旅游业、促进就业等措施,较早出台了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去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我市争取资金10.64亿元,涉及项目175个。去年底集中开工项目71个,总投资472亿元,12个市级重点项目提前开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全年166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30.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45%。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60.02亿元,增长23.1%,较上年提高8.93个百分点。 ——着力优化经济结构。预计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44%左右,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增加投资担保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融资20亿元以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2.09亿元,增长19.5%;完成工业投资356.12亿元,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8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季建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重大成效的一

年。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很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实现新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70亿元,增长11.5%。完成财政总收入901.15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4.51亿元,增长12.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58亿元,增长18.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8.03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资1300.4亿元,增长20.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0.1%。突出抓好旅游、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领域,拉动经济增长。出台促进外经贸发展、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等多项政策,取消、减负一批行政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30多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756.15亿元。开工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扬巴二期等81个亿元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亿元。支持10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100家信息化技术供应企业发展。新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XXX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XXX年12月12日) XXX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XXX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XXX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继镇党委换届后我镇的又一次重要的换届选举工作。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第十五届人民政府以来的工作,选举产生XXX第十六届人大、政府班子,正确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进一步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富民强镇步伐,全力构建和谐XXX。 一、第十五届人民政府以来工作简要回顾。 XXX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XXX第十五届人民

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第十五届人民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十五”发展规划,为“十一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镇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2006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5119万元,比2002年增长105 %,年均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980万元,年均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636万元,年均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503万元,年均增长28%。财政收入达到1358万元,比2002年增长125%,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48元,比2002年增长115%,年均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比2002年增长60%,年均增长12%。 ——工业经济工作有了新发展。 截止2006年,全镇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已达510家,工业产业实现增加值54636万元,比2002年增加21500万元,增长84%,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2%。在项目建设上,引进河北塔泉集团林西森泉化工有限公司糠醛加工等3个化工类项目,计划总投资72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引进天津世江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马岱沟铅锌矿等5个探矿类项目,计划总投资44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180万元;引进北京绿源卡德饲料有限公司XXX奶牛饲料加工等8个农畜产品深加工及建工建材类项目,计划总投资4090万元,现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遵化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过来五年,是我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阔步前进、跨越发展的五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遵、旅游突破、工业强市、龙企富民”发展战略,沉着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严峻考验,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国民经济实力跃上一个大台阶。“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2.6亿元,年均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615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8.33亿元,年均增长51.1%,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市、由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的“两大转变”。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十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中位居第55位,三年之内前进了22位,并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位居第65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板栗、

优质鲜果、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奶牛、畜禽产品深加工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加速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2%。畜禽良繁与防疫、信息、农产品检测、金融、市场五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4家,其中唐山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丰硕成果,创建村达到395个,其中精品村45个。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2.5亿元、利税49.15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08倍和8.54倍。五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3.2亿元,是“九五”的2.3倍。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53.4亿元。建龙、港陆两大钢铁企业实施技改扩建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产能分别达到180万吨和200万吨,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15.7%和42.8%,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热电厂一期竣工投产,热电厂二期完成投入1.7亿元,钢制易拉罐、HAN防爆器材、新型彩砖、长城科贸和平安城食用菌深加工等一大批重点非钢产业项目相继实施。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力能源、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等非钢产业项目的增加,使我市经济发展的可靠性进一步增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比“九五”末增加1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76亿元,年均增长19.3%。清东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4A级景区,长城旅游公路、环陵公路先后竣工通车,以清东陵

社区代表审议乡镇政府工作报告发言稿

社区代表审议乡镇政府工作报告发言稿 任伯年代表说,我完全赞同《政府工作报告》。提两点修改意见:一是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化大城市”,这与前几年提出的建设陇东南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提法不相吻合,加之现在国家对“大城市”又有新的标准和界定,建议将“构建现代化大城市”修改成“建设陇东南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这样更加准确一些。二是国家提出教育改革,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报告在“合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没有提素质教育,建议能够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同时建议,在三产发展方面应该把生产性的第三产业发展更加重视起来,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为大企业服务的小企业,使之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赢利,增强发展的潜力。 萧菡代表建议,一是对大的经济形势有所研判,更加科学合理地谋划工作思路,寻找新的发展机遇,针对目前工业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存在的困难,要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二是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三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要挖掘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要把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依法治国方略贯彻在报告指导思想中更突出一些。四要进一步重视解决交通拥堵和出行难的问题,特别是对城市的道路交通条件要进行大的改善。五要重视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适当发挥政府对价格的调控平抑作用,使群众生活水平保持稳定。

六要进一步重视生态建设,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珍惜保护好我市目前的良好生态环境。七要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做好中药材生长条件调研和野生药材普查等工作,探索新的产业发展路子。八要关注养老产业发展,大胆尝试,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发展好这一产业。九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结合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做好前期调研等基础性工作,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做好城市建设规划,切实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文月平代表建议,一要在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华夏祭祖基地建设工作,成立工作机构,统筹市、区制定的规划,科学确定最终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祭祖基地建设。二要充分发挥和挖掘伏羲文化旅游节、玉泉观、南郭寺等旅游资源的品牌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商贸物流发展,建设陇东南一流的商贸流通综合体,拉动经济发展。三要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城区入校难的问题,科学合理布局,进行资源整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社区代表审议乡镇政府工作报告发言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我读了两遍,今天上午又认真听了黄XX县长近一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感觉本届政府是蛮拼的,我倍感亲切,深受鼓舞,充满期待,并予以点赞。下面,我谈几点感受、建议和期待。

2010 年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 年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9 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回升平稳、后劲增强、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25 亿元,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33.18亿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0 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5280 元,增长11%;节能减排完成省考核目标。 (一)坚持多措并举,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工业帮扶成效明显。扎实开展“工业企业帮扶年”活动,制定落实扶持工业企业渡难关的37 条意见,成功举办首届地产品展示展销会,建立市县区单位与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机制,帮助73 户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61 亿元,增长2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1 户。二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68 亿元、增长6.6%,粮食总产67.9 万吨、增长3%。农业产业化“563”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值28 亿元。“润思祁红”、“雾里青”分别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十大名茶和特许商品,“富达”大米荣获全国第八届稻博会金奖。成功组团参加首届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新增主城区蔬菜基地2000 亩。50 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霄坑河等6 条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全年水利投资4.8 亿元。建成“村村通”等农村公路940 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2868 口、乡村沼气服务网点174 个。新型农民培训2.3 万人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三是旅游商贸拉动有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0 万人次,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108 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 亿元,增长18.9%。花台索道、大王洞索道投入使用,杏花村旅游区和青阳县九子岩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中韩(池州·求礼)友好文化旅游节、杏花村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荣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称号。江口物流基地二期、商之都一期、上海物流城一期等项目建成运营,站前区“无赋费区”新增专业市场营业面积9.4万平方米,实现营销额10.3 亿元。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深入实施,每万户购买家电数量居全省前列,争取农机补贴占全省份额的9%。 (二)坚持投入拉动,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60 亿元,增长45%。一是项目谋划争取成绩突出。编制论证亿元以上项目120 个,总投资1460 亿元。新增省“861”项目储备占全省份额11.4%,完成投资增长71.3%。争取中央投资项目补助资金4.4 亿元。央企对接协议投资679 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二是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工业投资128 亿元,增长53.5%。贵航特钢一期、中山化工二期、华尔泰12 万吨合成氨扩建、金邦铜业等22 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铜冠60 万吨铅锌、广信农化30 万吨离子膜烧碱、瑞强塑业等35 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突破。池青九快速通道基本建成,九华山机场、宁安城际铁路池州段加快建设,国内风景区首条轻轨-九华山旅游轨道交通项目、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江口港区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东九高速公路即将开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初具开工条件,吉阳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三)坚持创新突破,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33.5%,比上年提升3.3 个百分点。一是自主创新力度加大。制定出台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系列政策措施;投入资金1.2 亿元,重点扶持安徽白鹰集团、艾柯蓝节能环保公司、智新生化等

【府办讲话】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

【府办讲话】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 的讲话 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 春节刚过,市政府组织这次座谈会,主要是听取社会各界代表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参加今天座谈会的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民主党派、工商联人士,企业、学校、文化界、口岸部门的代表和来自基层的社区干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刚才,大家对《报告》及政府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的发言代表了不同层面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期望与要求,非常实在、非常中肯,听后很受启发、很有收获,对《报告》的充实完善很有帮助,也有利于促进市政府各方面工作。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对政府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谋划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由社会各界来评价和检验,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准。今年的《报告》在起草过程中,报告起草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方方面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报告》先后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研究讨论,形成了《报告(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便于更好地修改报告、改进政府工作。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丰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发表意见的途径和

方式,听取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使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希望在座各位和社会各界人士,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监督政府工作,通过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以及政府网站等多种渠道提出宝贵意见,积极参政议政,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共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报告起草组要逐条研究,认真吸收采纳,并结合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反馈的意见,对《报告》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努力形成一个体现民心、代表民意、集聚民智、惠及民生的报告,一个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鼓舞斗志、促进团结的报告。对大家的意见,市政府将认真研究,不仅要修改好政府工作报告,更要改进政府工作。有些具体意见,要抓紧研究落实,能解决的要尽快解决;情况比较复杂、需要逐步推进的,要考虑具体意见和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对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工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符合上级的要求,适应京州的发展地位,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加快调整、重要板块加快崛起、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加快突破、城乡统筹步伐加快迈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特色的基本现代化之路。 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执政为民。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结合2017年为民服务实事,广泛征求了广大市民的建议,从1900多条建议中,筛选出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10项实事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